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五
卷五十五 第 1a 页 WYG0350-04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五
            宋 徐梦莘 撰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九月十五日戊寅尽十九日壬午
十五日戊寅李若水见尼堪于榆次县靖康大金山西
军前和议日录靖康元年八月二十四日若水等被旨
日下出门差往大金山西军前和议九月初一日长行
卷五十五 第 1b 页 WYG0350-0431b.png
十五日次太原府榆次县见大金馆伴使萧庆(呼太/师)
使刘思(呼尚/书)前来相见问劳甚勤庆曰使副们缘何事
来若水曰某等为和议来庆曰有国书若水曰有书庆
曰国书外莫别有议者事否若有须当先去译知国相
元帅为使(国相谓/尼堪也)盖前次邵侍郎等一番奉使(谓邵/溥)
来初间问他道国书外莫别有议者事否渠言无及见
国相却有面议之事临时甚是艰难要使副知若水曰
某等来时面奉本朝皇帝圣旨令若水等再三启白国
卷五十五 第 2a 页 WYG0350-0432a.png
相元帅前次奸臣误国无有施行今日分差内番使人
前来(谓王云马/识远也)以道志诚悔悟之意愿国相元帅以生
灵为念盟好为心早与通和则天下幸甚庆曰容其等
先为译知国相若水等称诺乃归幕次近晚伴使来传
语二人请排礼物土物来早见国相次日译语二人前
来引请若水等赍国书押礼物土物入军见国相行次
中门列甲兵两行至帐前幕次下马伴使来接迎庆曰
国相先令来问使副一事赵良嗣(系辽/国人)是上皇时可上
卷五十五 第 2b 页 WYG0350-0432b.png
可下者人今不知在何处若水曰赵良嗣今已谪过岭
南去矣庆曰不知几时被谪若水曰不是去年冬即是
今年春亦未甚记得仔细也庆曰国相又教先来取国
书王履曰国书当某等亲见国相面投方是若水曰和
议正要情通先纳过书去亦何害若水遂搢笏出国书
与庆庆恭领之即曰使副且此少待容庆等先去见国
相若水等坐幕中少间译语官一人来云国相请使副
若水等令赍礼物土物诣前与国相相见叙礼讫若水
卷五十五 第 3a 页 WYG0350-0432c.png
曰某等来时面奉本朝皇帝圣旨令若水等伸问国相
元帅新寒台候万福国相恭受礼讫复曰使副们来时
贵朝皇帝圣躬万福若水曰某等来时本朝皇帝圣躬
万福若水曰某等来时面奉本朝皇帝圣训令若水等
再三启白国相元帅前次奸臣误国㬠有施行今者分
差两番使人前来以道志诚悔悟之意愿国相元帅以
生灵为念盟好为心早与通和天下幸甚国相曰那收
燕山时杀了底许多人是生灵也王履曰国相若追思
卷五十五 第 3b 页 WYG0350-0432d.png
往事一一细较即使使人何以为词若水曰某等面奉
本朝皇帝圣训令某等再三启白国相元帅今欲以三
镇逐年所收租赋悉奉贵朝愿休兵讲好国相厉声曰
既有城下之盟许割与他三镇那租赋便是这里底怎
生更上说也若如此便是败盟不割三镇若水曰盖缘
三镇军民未肯交割故欲将逐年租赋奉贵朝其利一也
止是爱省事幸国相元帅开纳国相曰公门不去劝諌
贵朝皇帝教早割与他三镇土地人民便是好公事却
卷五十五 第 4a 页 WYG0350-0433a.png
来这里弄唇舌想稍空恐使不得(稍空谓/脱空也)履曰本朝今
则㬠有忠义之士辅佐今圣与昔日事体不同使人说
得是与不是实与不实如何暪得国相元帅国相约若
水等坐左右曰国相请使副与伴使就幕次相聚若水
等退伴使迎接若水等过右帐下酒三行劝一钟庆曰
国相令某等伸问奉使使副为军行不及为待幸明察
若水等称皇恐庆曰夜来天气大段寒了未知中原如
何履曰东都尚未挟纩庆曰南北天气如此之异庆曰
卷五十五 第 4b 页 WYG0350-0433b.png
使副见国相所议如何若水具道前言思曰国相道有
城下之约故提兵专来若不割得三镇土地人民将有
何面目归去见国人履曰某等已曾启白国相元帅非
是本朝不割三镇土地人民盖缘三镇军民未肯交割
故欲以租赋奉贵朝免得交兵生灵之幸庆曰但恐不
可若水等退少顷国相令人传语送羊二羫酒三十瓶
钱一百贯与使副洗尘第三日早若水等诣军前谢国
相讫若水曰某等昨日尝以国事上冒台严欲望台慈
卷五十五 第 5a 页 WYG0350-0433c.png
以生灵为念早为通和则天下之幸甚国相曰贵朝当
今之时譬如著棋一段既败则补其馀若顾惜恐一齐
带累了不可知若水曰本朝若顾惜又岂肯以三镇租
赋奉贵朝也国相曰不须巧说遂揖若水等坐国相曰
使副们行甚路来履曰某等由井陉来国相曰闻此路
险阻不能通车果否履曰然国相又曰去岁闻解制置
(谓解/?也)统兵守井陉路不战而兵溃何也岂其险而不持
而兵不堪用乎履曰去年帅被旨到河北两路点集沿
卷五十五 第 5b 页 WYG0350-0433d.png
边弓手保甲继闻两国通和随时放散即非不战而溃
况亦不曾守井陉路恐是传之者妄耳国相又曰使副
们来时黄河冻未若水曰大河须极寒方冻国相曰使
副们何处人氏在乡里时以何为生若水曰某乃洺州
人履曰某乃汴都人若水曰某等在乡中时皆以读书
为活国相谓履曰使副既知书何故作右官履曰读书
无成乃困武弁国相举诗一联近来渐觉家风好儿读
书声女织声若水曰敢问国相元帅仙里台眷安在国
卷五十五 第 6a 页 WYG0350-0434a.png
相颦眉曰祖乡在沈州骨肉昨因契丹征辽东时皆被
害近方得一小女子履曰以此见兵革岂是好事履又
曰陶渊明所谓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国相目属履
久之若水等退是晚伴使来相见庆曰适来国相曰此
番使副㬠忠鲠聪明只是所议不肯说尽话若水曰某
等所奉圣旨止是如此不敢虚诳更幸太师尚书因见
国相再为禀知庆曰当如所戒庆等退第四日早若水
等再见国相若水曰某等兹者特来议和欲便两国区
卷五十五 第 6b 页 WYG0350-0434b.png
区之意己尝禀知敢望国相元帅早与开从国相曰待
国书中答去若水曰和议事大恐国书中不能尽曲折
幸国相元帅面谕可否国相曰亦苦无多事履曰某等
恭传得本朝皇帝至诚之意远来议和须得国相元帅
端的言语归去便是使人不失职国相曰若不割得三
镇土地人民决不可和履曰国相若坚执不回使使人
何计则是国相曰使副不若且归休若水曰纵使某等
归去将何面目敢见本朝皇帝纵见将何以为词更望
卷五十五 第 7a 页 WYG0350-0434c.png
国相元帅曲全两国之美国相曰不须忉怛若水退第
五日早若水等再见国相方欲起言和议国相遽约若
水等坐国相曰已作国书了命左右取到遂传与若水
不得已搢笏领之国相曰使副们少间便回如到京师
烦为再三奏知贵朝皇帝承遣使命远来颁示宸翰及
礼物等不胜感荷为军行无物贡谢伏望睿察所谕三
镇租赋不须言及若差人速来交割土地人民即便回
军通和万一不从须索提兵直到汴京理会也若水等
卷五十五 第 7b 页 WYG0350-0434d.png
又欲起议国相作色曰已在言前不必再三若水等见
事势不可即曰容若水等来日谢辞了国相即行国相
曰不必讲此礼使副即今可便行若水等称诺乃归与
国相叙别归幕次国相令译语官二人前去云国相传
语使副承远来无以为谢白马一疋并银鞍衔一副将
花罗三十疋香药一合上正使侍郎乌马一疋并银鞍
衔一副将花罗三十疋纳奇实二十疋香药一合上副
使观察更有酒一百瓶钱二百贯犒设一行官吏若水
卷五十五 第 8a 页 WYG0350-0435a.png
等辞不敢受伴使来相见曰此事奉使合得之物不可
坏却常例若水等不得己收之伴使相送及五里许置
酒五杯饯别劝一钟庆曰国相令某等再三致意使副
承远来为军行无以为待望见察若水曰某等此来上
荷国相元帅尚书台眷如伴使归见国相烦斥若水等
名致谢庆曰谨领台命叙别乃行十一月十一日归次
国门次日不隔班引见对于崇政殿
十九日壬午李纲罢宣抚使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李
卷五十五 第 8b 页 WYG0350-0435b.png
纲以宣抚使屯于怀州也诸将皆败太原失守纲将士
多叛去金人乘之遂大败而还上怒遂罢纲使知扬州
传信录曰初敌骑既出境即遣王云曹矇使金人军中
议以三镇人民不肯割地之约至是遣回有许意其实
以疑我师非诚言也朝廷信之耿南仲唐恪尤主其议
意谓非归租赋则割地以赡之和议可决成乃诏宣抚
司不得轻易进兵而议和之使纷然于道路矣既而徐
处仁吴敏罢相而许翰罢同知枢密院而用聂山陈过
卷五十五 第 9a 页 WYG0350-0435c.png
庭李回等吴敏复以内禅事言者谓承蔡攸密旨及初
除门下侍郎亦蔡攸矫制为之授散官安置涪州余窃
又叹曰事已不可为矣因入表劄奏状丐罢初唐恪谋
出余于外则处仁敏翰可以计去去此数人者则余亦
不能久留也至是皆如其策章数上犹降诏批答不允
余具奏力道所以材力不胜任者且得昏愦之疾不罢
决误国事亦并叙曩日榻前之语于是上命种师道以
同知枢密院事巡边交割宣抚司职事召余赴阙且俾
卷五十五 第 9b 页 WYG0350-0435d.png
沿河巡视防守之具余连上章乞罢知密院事守本官
致仕行至封邱县得尚书省劄子有旨除观文殿学士
知扬州时九月间也余具奏辞免不敢当具上疏言所
以力丏罢者非爱身怯敌之故特事有不可为者难以
虚受其责如宣抚得兵若干防秋兵若干屯驻人处皆
不曾用始朝廷应副银绢若干又御前降到若干除支
官兵食钱并犒赏外皆椿留怀州及在京降赐库具有
籍可考可按臣既罢去恐不知者以谓臣丧师费财惟
卷五十五 第 10a 页 WYG0350-0436a.png
陛下遣使覈实虽臣自以不才丐罢益择将帅抚驭士
卒与之捍敌金人叵测谋虑不诚和议未可专恃一失
士卒心无与禦侮则天下之势去矣臣自此不复预国
论敢冒犯以闻既而果有其言中书舍人刘珏奏准中
书省送到词头一道中书舍人安扶奏准词头李纲除
观文殿学士知扬州李纲轻脱寡谋强执自任前后败
师覆将非一所有词头未敢具草奉圣旨令以次舍人
行下者臣伏见仁祖朝韩琦以直学士经略陜西而好
卷五十五 第 10b 页 WYG0350-0436b.png
水之战任福刘平皆残于阵士卒死者甚众仁祖非不
知诸将违琦节制致败也虽善其皆合事机然犹坐降
一官神祖朝韩绛以次辅宣抚西边兵将深入荒域卒
至骇扰横罹战伤神祖非不知绛之推忠尽瘁也虽元
情无他然亦罢相止以旧秩出守邓州盖人君陟降如
天无心虽知其才能之可用忠赤之可倚或有过焉不
可不加黜罢也窃见李纲勇于报国锐于用兵而听用
不审数有败衄是致士气益丧敌势益张其罪益著矣
卷五十五 第 11a 页 WYG0350-0436c.png
陛下亮纲用心无他因其有请宠加峻职授以便郡虽
臣寮缴奏复命以次命词行下于此见陛下厚于记功
薄于责过也然纲此行败军覆将耗财疲民非特如韩
琦好水之败韩绛西边之失其可不加黜责以示惩戒
乎臣至愚不肖尝慕范仲淹之中正仰事陛下非敢于
纲败事之后从而下石也但朝廷典刑不可不正如陛
下念纲之劳所在记录察纲今日之败志在歼敌亦宜
黜官降职以慰死者之心为败事之戒既不以今日之
卷五十五 第 11b 页 WYG0350-0436d.png
失而遂忘其前日之劳而曲庇其罪戻赏罚昭著如天
无私则将帅闻之莫不感激思奋而敌势有可平之期
矣所有词头臣未敢具草臣寮上言新除观文殿学士
知扬州李纲本以凡才误膺器使卵翼于蔡氏之门倾
心死党逮上皇将有内禅之意攸先刺引纲为援使冒
策立功而纲之罪状有不可掩者臣请为陛下数之太
上皇心存道奥倦听万机陛下以元子受天宝位臣下
何与焉乃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此其罪一也金人之
卷五十五 第 12a 页 WYG0350-0437a.png
兵传于城下逮西师之至彼且心惧气慑不敢肆行抄
掠莫测西兵之多寡强弱两军相持则易于和议矣纲
乃妄意一胜逮姚平仲之挫衄使之复逞虎狼之心其
罪二也王孝迪揭榜取民金宝京都之民为之骚动朝
廷大议已定不复取于民而纲自取文榜以为功身为
大官躬诣大肆以收前榜窃誉兵民使怨归公上其罪
三也兵既妄动朝廷不得已暂行罢免为之死党者嘿
谕其意力率士庶伏阙乞用李纲胁持君父几至变乱
卷五十五 第 12b 页 WYG0350-0437b.png
其罪四也身领守禦不知体国假君爵䘵以市私恩四
壁之赏太滥几至数千人而亲戚故旧或滥转官资或
白身授官鲜有遗者此其罪五也阴与吴敏党庇蔡氏
荐京入对上皇之归也力引蔡氏俾还京国踪迹诡秘
其遗攸书则有密语不敢忘之说即不知所谓密语者
何事此其罪六也自谓功多排斥同列任情好恶妄作
威福致陛下有惟辟作福惟辟作威之戒此其罪七也
身为枢辅知术疏浅不能逆诈辄以蜡书付金国之使
卷五十五 第 13a 页 WYG0350-0437c.png
妄结伊都使金人复加怨愤抄掠吾民致河北河东之
敌未平此其罪八也陛下以种师中之败及遣臣宣抚
河东而纲辄敢拒抗君命几于跋扈此其罪九也逮其
泽孟不务持重以量兵势惟以军法督战遂致解?之
兵溃散挫衄卒无尺寸之功以致并门失守此其罪十
也古人所谓口尚乳臭者其纲之谓乎且其用军行兵
徒知袭童贯之迹妄自尊大为僚佐罕见其面独智不
能用贤果致败衄损国之威使金人复扰河朔致朝廷
卷五十五 第 13b 页 WYG0350-0437d.png
再遣使和议欲诛厥由咎将谁执伏望陛下早正十罪
大奋乾刚特赐窜黜为人臣怀私误国之戒 李纲提
举杭州洞霄宫宣和录曰臣寮上言切见新除观文殿
学士知扬州李纲轻脱寡谋强执自任专主用兵之议
而无胜算奇画及陛下命宣抚之任日冀其有功而前
后败军覆将非一用耗邦之财不可数计纲亦知其罪
而自列矣陛下复加以宠召使守郡此臣所未喻也奉
圣旨李纲差提举杭州洞霄宫 又臣寮上言谨按前
卷五十五 第 14a 页 WYG0350-0438a.png
知枢密院事李纲首兵以解太原之围凡战守之策一
切听之不从中覆也而方略乖谬节制无术出师辄败
取辱敌人太原失守天下寒心纲匿而不言近世大将
误国辱朝未有若纲之甚者奏议有曰若弃太原乞降
御笔手诏纲迁延怀州弗力救援乃欲以弃地之事归
之君父以逭其责怀奸如此且纲妄庸人耳平时谄事
蔡京蔡攸结为死党其为守禦司也京在城外遂以守
禦之卒假京给使方君父在围城中正赖其众以为守
卷五十五 第 14b 页 WYG0350-0438b.png
备纲乃资以元恶大憝不忠甚矣其迎上皇于南都也
与攸耳语移时踪迹诡秘不可具言迨其还朝力欲援
攸亦居政府中外汹汹莫知所为赖陛下察见攸奸不
使入城然后人心翕然以定若纲言遂行而攸复用其
祸可胜计哉今年正月金人至畿甸旋即和议既而勤
王之师四面辐辏金人恐惧求去有日矣而三镇诏书
初未与也纲自以和议既成无以为功遂与姚平仲同
建劫寨之策一败堕地朝廷不得已遂与三镇诏书兴
卷五十五 第 15a 页 WYG0350-0438c.png
言及此可为慨然陛下隆宽广爱薄纲之罪止于罢位
而纲遂使其党张焘冯楫方元若余应求陈公辅之徒
鼓惑众听唱为伏阙之事几至大变其初王孝迪劫民
之金以犒敌人諌臣论列陛下重惜民财为罢之纲乃
敛恩归己收其榜以沽小民之誉小民无知以为尽出
于纲故伏阙之日聚众万馀纲处心如此岂所谓善则称
君也哉今秋金人举兵再犯边陲首以纲为言呜呼纲
之罪大矣尚以崇阶均逸祠宫非所以示惩也臣愚欲
卷五十五 第 15b 页 WYG0350-0438d.png
望圣慈正纲之罪授以散员置之远服以为将帅失职
者之戒仍以纲罪恶明谕天下以解愚民之惑
 
 
 
 
 
 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