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上 第 1a 页 WYG0559-01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五上
户口
周礼遂大夫以岁时稽夫家之众寡及三年大比
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于孟冬祀司民日献其
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凡以重民数也蜀自
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馀
采葍迁徙丁户稀若晨星我
四川通志卷五上
户口
周礼遂大夫以岁时稽夫家之众寡及三年大比
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于孟冬祀司民日献其
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凡以重民数也蜀自
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馀
采葍迁徙丁户稀若晨星我
卷五上 第 1b 页 WYG0559-0187b.png
朝嘉惠元元休养生息多历年所蜀中元气既复民
数日增人浮八口之家邑登万户之众盈宁富庶
虽历代全盛之时未能比隆于今日也作户口志
成都府属三十一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十三万九百五十三丁八斗内
温江县折去四百五十一丁实编一十三万五百
二丁八斗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数日增人浮八口之家邑登万户之众盈宁富庶
虽历代全盛之时未能比隆于今日也作户口志
成都府属三十一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十三万九百五十三丁八斗内
温江县折去四百五十一丁实编一十三万五百
二丁八斗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卷五上 第 2a 页 WYG0559-0188a.png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一十二万七十六
户
人丁三万五千四百一十六丁四分三釐五毫八
丝六微六尘九纤八沙九渺八末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分设资绵茂三州后实存
府属一十六州县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五万九百
三十四户
重庆府属二十州县及石砫酉阳石耶地坝平茶邑
户
人丁三万五千四百一十六丁四分三釐五毫八
丝六微六尘九纤八沙九渺八末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分设资绵茂三州后实存
府属一十六州县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五万九百
三十四户
重庆府属二十州县及石砫酉阳石耶地坝平茶邑
卷五上 第 2b 页 WYG0559-0188b.png
梅六土司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十三万六千一百九十八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一十一万一千八
百五十四户
人丁一万四千五百九十二丁三分二釐五毫一
丝四忽四微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安居武隆二县未开复实
明季原额人丁一十三万六千一百九十八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一十一万一千八
百五十四户
人丁一万四千五百九十二丁三分二釐五毫一
丝四忽四微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安居武隆二县未开复实
卷五上 第 3a 页 WYG0559-0188c.png
存府属一十八州县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九万一
千七百三十九户
保宁府属一十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六万七千一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三万六千六百一
十五户
人丁一万五千二百三十二丁六分八釐九毫四
千七百三十九户
保宁府属一十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六万七千一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三万六千六百一
十五户
人丁一万五千二百三十二丁六分八釐九毫四
卷五上 第 3b 页 WYG0559-0188d.png
丝六忽九微六尘四纤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拨梓潼分属绵州后实存
府属九州县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三万三千一百
八十一户
顺庆府属十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七万三百七十七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五万八千七百九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拨梓潼分属绵州后实存
府属九州县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三万三千一百
八十一户
顺庆府属十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七万三百七十七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五万八千七百九
卷五上 第 4a 页 WYG0559-0189a.png
十三户
人丁一万二十四丁六分七丝四忽一尘四纤五
沙六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四万七
千五百五十八户
叙州府属十二厅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六万二千一百五十八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人丁一万二十四丁六分七丝四忽一尘四纤五
沙六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四万七
千五百五十八户
叙州府属十二厅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六万二千一百五十八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卷五上 第 4b 页 WYG0559-0189b.png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四万九千八百七
十四户
人丁一万五千三丁七斗六升九合四勺四抄二
撮一圭五粒四粟五末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府属及新并屏山县内除改
设直𨽻叙永厅外实存十一县一厅新旧实在承
粮花户三万五千四百二十一户
直𨽻叙永厅并属永宁一县今自雍正九年归并
十四户
人丁一万五千三丁七斗六升九合四勺四抄二
撮一圭五粒四粟五末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府属及新并屏山县内除改
设直𨽻叙永厅外实存十一县一厅新旧实在承
粮花户三万五千四百二十一户
直𨽻叙永厅并属永宁一县今自雍正九年归并
卷五上 第 5a 页 WYG0559-0189c.png
改设后开载
新旧通共实在承粮花户六千六百四十户
直𨽻雷波卫并属黄螂一所
国朝雍正八年新设至雍正十一年清查报部番民
户名一千二十八户
夔州府属一十三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三万四千二百丁 大宁县奉文
审增三千一百四十丁 太平县审增八丁共三
新旧通共实在承粮花户六千六百四十户
直𨽻雷波卫并属黄螂一所
国朝雍正八年新设至雍正十一年清查报部番民
户名一千二十八户
夔州府属一十三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三万四千二百丁 大宁县奉文
审增三千一百四十丁 太平县审增八丁共三
卷五上 第 5b 页 WYG0559-0189d.png
万七千三百四十八丁除达州东乡太平开除七
十四丁实编三万七千二百七十四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六万九千一百七
十八户
人丁七千六百四十四丁九分三釐九毫七丝二
忽二微四尘一纤四沙六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大昌归并巫山又拨达州
十四丁实编三万七千二百七十四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六万九千一百七
十八户
人丁七千六百四十四丁九分三釐九毫七丝二
忽二微四尘一纤四沙六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大昌归并巫山又拨达州
卷五上 第 6a 页 WYG0559-0190a.png
东乡太平分设直𨽻后实存府属九县新旧实在
承粮花户二万七千三百六户
龙安府属三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万四千四百一十一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九千三十三户
人丁五千五十三丁四分二釐五毫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收松潘卫彰明县共四县
承粮花户二万七千三百六户
龙安府属三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万四千四百一十一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九千三十三户
人丁五千五十三丁四分二釐五毫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收松潘卫彰明县共四县
卷五上 第 6b 页 WYG0559-0190b.png
一卫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七千七百五十户
宁远府属一州三县一卫三所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丁户未经开载无凭纂入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二千八百三十八
户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一万四
千七百五十户
宁远府属一州三县一卫三所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丁户未经开载无凭纂入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二千八百三十八
户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一万四
千七百五十户
卷五上 第 7a 页 WYG0559-0190c.png
雅州府属六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万一百二十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九千七十一户
人丁五千二百八十一丁六斗五合五勺七抄五
撮六圭一粒四粟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一万一
千五百八十五户
明季原额人丁一万一百二十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九千七十一户
人丁五千二百八十一丁六斗五合五勺七抄五
撮六圭一粒四粟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一万一
千五百八十五户
卷五上 第 7b 页 WYG0559-0190d.png
直𨽻嘉定州并属七州县全书开载(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明季原额人丁三万一千六百七十五丁二斗三
升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一万一千五百八
十五户
人丁一万四百五丁六斗一升四合六勺六抄六
撮五圭一粒一粟一末
明季原额人丁三万一千六百七十五丁二斗三
升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一万一千五百八
十五户
人丁一万四百五丁六斗一升四合六勺六抄六
撮五圭一粒一粟一末
卷五上 第 8a 页 WYG0559-0191a.png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五万三
百一十四户
直𨽻眉州并属四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二丁半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二万八百九户
人丁三千二百九十六丁七升八合六勺五抄八
撮二圭四粒二粟八末
百一十四户
直𨽻眉州并属四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二丁半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二万八百九户
人丁三千二百九十六丁七升八合六勺五抄八
撮二圭四粒二粟八末
卷五上 第 8b 页 WYG0559-0191b.png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九千八
百六十二户
直𨽻邛州并属三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万五千一十三丁五斗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九千八百六十二
户
人丁六千三百一丁六斗三升四合九勺一抄九
百六十二户
直𨽻邛州并属三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一万五千一十三丁五斗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九千八百六十二
户
人丁六千三百一丁六斗三升四合九勺一抄九
卷五上 第 9a 页 WYG0559-0191c.png
撮一圭九粒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一万五
千二百四十七户
直𨽻潼川州并属八州县全书开载(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明季原额人丁五万二千七百三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五万五千一百三
十五户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一万五
千二百四十七户
直𨽻潼川州并属八州县全书开载(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明季原额人丁五万二千七百三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五万五千一百三
十五户
卷五上 第 9b 页 WYG0559-0191d.png
人丁一万四百九十丁五分九釐五毫二忽七微
五尘九纤三沙三渺四末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三万一
千七百八十九户
直𨽻泸州并属四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三万七千五百三十六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一万四千五百三
五尘九纤三沙三渺四末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三万一
千七百八十九户
直𨽻泸州并属四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人丁三万七千五百三十六丁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报部户名一万四千五百三
卷五上 第 10a 页 WYG0559-0192a.png
十五户
人丁五千四百一十七丁七斗二升六合五勺四
抄五撮五圭五粒五粟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一万五
千七百二十九户
九姓司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人丁五千四百一十七丁七斗二升六合五勺四
抄五撮五圭五粒五粟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实在承粮花户一万五
千七百二十九户
九姓司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卷五上 第 10b 页 WYG0559-0192b.png
查出土著实在承粮花户五十一户
直𨽻资州并属五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清丈出实在承粮花户一万
七千四百七十三户
直𨽻绵州并属六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清丈出实在承粮花户一万
直𨽻资州并属五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清丈出实在承粮花户一万
七千四百七十三户
直𨽻绵州并属六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清丈出实在承粮花户一万
卷五上 第 11a 页 WYG0559-0192c.png
四千八百九十二户
直𨽻茂州并属三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清丈出实在承粮花户四千
七十一户
直𨽻达州并属三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清丈出实在承粮花户一万
直𨽻茂州并属三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清丈出实在承粮花户四千
七十一户
直𨽻达州并属三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人丁户口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清丈出实在承粮花户一万
卷五上 第 11b 页 WYG0559-0192d.png
八千九十八户
田赋
华阳黑水在禹服为梁州厥土青黎田惟下上赋
则下中三错固未得与雍冀诸州埒也沃野千里
以环绕省会之地言之外此则崇山峻岭鲜原隰
平衍之区以故蜀之田赋于经费多未敷焉我
朝定赋悉因往制而斟酌损益之抚字维殷催科不
扰盖勤恤小人之依为巳至矣犹
田赋
华阳黑水在禹服为梁州厥土青黎田惟下上赋
则下中三错固未得与雍冀诸州埒也沃野千里
以环绕省会之地言之外此则崇山峻岭鲜原隰
平衍之区以故蜀之田赋于经费多未敷焉我
朝定赋悉因往制而斟酌损益之抚字维殷催科不
扰盖勤恤小人之依为巳至矣犹
卷五上 第 12a 页 WYG0559-0193a.png
念远疆编户未免虞芮之讼
命使乘传遍历田间履亩正界争端永息由是食德服
畴田野日辟书曰咸则三壤又曰以庶邦惟正之
供蜀民当此薄敛深耕之际致足乐也作田赋志
四川布政司
明万历原额官民田地通共一十三万四千八百二十七
顷六十七亩二分三釐八毫二丝五忽五微六纤 官
田二千九百二十二顷三十五亩四分八釐二毫五丝
命使乘传遍历田间履亩正界争端永息由是食德服
畴田野日辟书曰咸则三壤又曰以庶邦惟正之
供蜀民当此薄敛深耕之际致足乐也作田赋志
四川布政司
明万历原额官民田地通共一十三万四千八百二十七
顷六十七亩二分三釐八毫二丝五忽五微六纤 官
田二千九百二十二顷三十五亩四分八釐二毫五丝
卷五上 第 12b 页 WYG0559-0193b.png
六忽一微 民田一十三万一千九百五顷三十一亩七
分五釐五毫六丝九忽四微六纤
夏税秋粮通共一百二万八千五百四十五石一
斗三升三合一勺七抄一撮九圭八粒二粟 夏
税米三十万九千八百九十二石一斗六升四合
二勺六抄六撮九圭四粒起运米二十七万二千
二百五十石四斗一升四合九勺五抄八圭四粒
折布米六百六石五升折布一千二百一十三疋
分五釐五毫六丝九忽四微六纤
夏税秋粮通共一百二万八千五百四十五石一
斗三升三合一勺七抄一撮九圭八粒二粟 夏
税米三十万九千八百九十二石一斗六升四合
二勺六抄六撮九圭四粒起运米二十七万二千
二百五十石四斗一升四合九勺五抄八圭四粒
折布米六百六石五升折布一千二百一十三疋
卷五上 第 13a 页 WYG0559-0193c.png
荒丝米六千六百四十石三斗二升六合二抄六
撮二圭五粒该丝六千六百四十斤零五两二钱
一分六釐四毫二丝遇闰加丝五百五十三斤零
七两七钱一分二釐三毫八丝九忽三微二纤二
沙存留米三万三百九十四石九斗二升三合二
勺八抄九撮八圭五粒 秋粮米七十一万八千
六百五十二石九斗六升八勺四抄五撮四粒三
粟起运米五十六万五千七百二十九石六升三
撮二圭五粒该丝六千六百四十斤零五两二钱
一分六釐四毫二丝遇闰加丝五百五十三斤零
七两七钱一分二釐三毫八丝九忽三微二纤二
沙存留米三万三百九十四石九斗二升三合二
勺八抄九撮八圭五粒 秋粮米七十一万八千
六百五十二石九斗六升八勺四抄五撮四粒三
粟起运米五十六万五千七百二十九石六升三
卷五上 第 13b 页 WYG0559-0193d.png
合一勺二抄四撮五圭五粒三粟折布米七万九
千五百四十七石五斗折布一十五万九千九十
五疋存留米七万三千三百七十六石四斗五合
六勺五圭九粒地亩绵花七万三百八十九斤二
钱四分二釐一毫一丝
国朝康熙十年原额实熟田地通共一万四千八百
一十顷三十六亩五分三釐二毫二丝九忽四微
七尘七纤九沙七渺又下地估粮一千六百一十
千五百四十七石五斗折布一十五万九千九十
五疋存留米七万三千三百七十六石四斗五合
六勺五圭九粒地亩绵花七万三百八十九斤二
钱四分二釐一毫一丝
国朝康熙十年原额实熟田地通共一万四千八百
一十顷三十六亩五分三釐二毫二丝九忽四微
七尘七纤九沙七渺又下地估粮一千六百一十
卷五上 第 14a 页 WYG0559-0194a.png
六石一斗二升九合通共载税粮三万八百二十
八石八斗九升四合三勺四抄二撮七粒一粟四
沙
共徵丁条屯粮银三万八千四百两二钱二分九
釐二毫九丝二忽二微四尘三纤二沙八渺该本
色京斗米荍豆共八千九百六十四石九斗四升
一合九勺六抄一撮八粒四粟又土司见载折徵
粮银三百八十二两三钱三釐又营兵开垦田地
八石八斗九升四合三勺四抄二撮七粒一粟四
沙
共徵丁条屯粮银三万八千四百两二钱二分九
釐二毫九丝二忽二微四尘三纤二沙八渺该本
色京斗米荍豆共八千九百六十四石九斗四升
一合九勺六抄一撮八粒四粟又土司见载折徵
粮银三百八十二两三钱三釐又营兵开垦田地
卷五上 第 14b 页 WYG0559-0194b.png
八十七顷五十二亩九分六釐一毫六丝一忽八
微载粮五十石四斗一升六合九勺六圭六粒三
粟应徵条粮银一百七两八钱二分一毫八丝七
忽二微七纤三渺
康熙十一年至雍正五年开垦及自首隐匿实熟
上中下田地通共二十二万三千二百三十一顷
三十七亩五分四釐六毫二丝八忽一微三尘七
沙八渺
微载粮五十石四斗一升六合九勺六圭六粒三
粟应徵条粮银一百七两八钱二分一毫八丝七
忽二微七纤三渺
康熙十一年至雍正五年开垦及自首隐匿实熟
上中下田地通共二十二万三千二百三十一顷
三十七亩五分四釐六毫二丝八忽一微三尘七
沙八渺
卷五上 第 15a 页 WYG0559-0194c.png
共徵丁条粮银通共三十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七
两三钱九分八毫八丝四忽一微四尘九纤七沙
八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遵义乌蒙分拨云贵外实
熟上中下田地通共四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一
顷五亩二分五釐四毫七丝九忽五微三尘三纤
共徵丁条粮银六十三万四千九百五十一两九
钱一分八釐六毫九忽三微二尘九纤一沙七渺
两三钱九分八毫八丝四忽一微四尘九纤七沙
八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遵义乌蒙分拨云贵外实
熟上中下田地通共四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一
顷五亩二分五釐四毫七丝九忽五微三尘三纤
共徵丁条粮银六十三万四千九百五十一两九
钱一分八釐六毫九忽三微二尘九纤一沙七渺
卷五上 第 15b 页 WYG0559-0194d.png
荒下田地共二万七千八百六顷七十八亩四分
一毫四丝一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二万一千四百七十四两四钱
四分五釐四丝四忽六微八尘九纤
二项通共田地四十五万九千二十七顷八十三
亩六分五釐六毫二丝五微三尘三纤
二项通共徵丁条粮银六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
六两三钱六分三釐六毫五丝四忽一尘八纤
一毫四丝一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二万一千四百七十四两四钱
四分五釐四丝四忽六微八尘九纤
二项通共田地四十五万九千二十七顷八十三
亩六分五釐六毫二丝五微三尘三纤
二项通共徵丁条粮银六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
六两三钱六分三釐六毫五丝四忽一尘八纤
卷五上 第 16a 页 WYG0559-0195a.png
凡所属应徵丁条粮银额数仍开载各府州项下
成都府属三十一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一十五万七千七百二十九石六
斗四升一合四勺一抄三撮三圭三粒内除先年
裁革官员减米并绵竹县免徵米罗江县水冲粮
通共五百石七斗一升八合八勺四抄实徵粮一
十五万七千二百二十八石九斗二升二合四勺
七抄三撮三圭三粒
成都府属三十一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一十五万七千七百二十九石六
斗四升一合四勺一抄三撮三圭三粒内除先年
裁革官员减米并绵竹县免徵米罗江县水冲粮
通共五百石七斗一升八合八勺四抄实徵粮一
十五万七千二百二十八石九斗二升二合四勺
七抄三撮三圭三粒
卷五上 第 16b 页 WYG0559-0195b.png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六万六千
二百二十六顷一十九亩三釐一毫一丝五忽五
微七尘八纤一沙七渺载粮荞麦四万一千一百
八十九石四斗八升八合九抄七撮三圭三粒五
粟四末六漠实徵载丁条粮银八万七千七百八
十六两四钱五分七釐一毫二忽九微七尘一纤
一沙九渺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六万六千
二百二十六顷一十九亩三釐一毫一丝五忽五
微七尘八纤一沙七渺载粮荞麦四万一千一百
八十九石四斗八升八合九抄七撮三圭三粒五
粟四末六漠实徵载丁条粮银八万七千七百八
十六两四钱五分七釐一毫二忽九微七尘一纤
一沙九渺
卷五上 第 17a 页 WYG0559-0195c.png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分设资绵茂三州外实存
府属十六州县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六万六千
一百四十一顷八十亩七分三釐七毫六忽八微
五尘九纤
共徵丁条粮银九万四千四百二十四两九钱一
分三釐八毫二丝一忽四微二尘二纤
荒下田地共一千五百六十五顷七十五亩七分
二毫三丝八忽
府属十六州县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六万六千
一百四十一顷八十亩七分三釐七毫六忽八微
五尘九纤
共徵丁条粮银九万四千四百二十四两九钱一
分三釐八毫二丝一忽四微二尘二纤
荒下田地共一千五百六十五顷七十五亩七分
二毫三丝八忽
卷五上 第 17b 页 WYG0559-0195d.png
共该徵丁条粮银八百八十两二钱八分七毫七
丝一忽三微七尘六纤
重庆府属二十州县及石砫酉阳石耶地坝平茶邑
梅六土司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三十四万五千六百九十三石六
斗五升八抄二撮三圭六粒六粟内除酉阳宣抚
司一千一百九十六石四斗三升径自徵解外实
徵粮三十四万四千四百九十七石一斗七升五
丝一忽三微七尘六纤
重庆府属二十州县及石砫酉阳石耶地坝平茶邑
梅六土司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三十四万五千六百九十三石六
斗五升八抄二撮三圭六粒六粟内除酉阳宣抚
司一千一百九十六石四斗三升径自徵解外实
徵粮三十四万四千四百九十七石一斗七升五
卷五上 第 18a 页 WYG0559-0196a.png
合八抄二撮三圭六粒六粟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五万八千
四百三十九顷五十一亩六分八釐三毫九丝九
忽七微五纤载粮三万二千七百六十五石四斗
四升二合八勺六抄六撮三圭四粒七粟实徵丁
条粮银三万七千三百八十二两六钱四分三釐
一毫八丝四忽二微六尘五纤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五万八千
四百三十九顷五十一亩六分八釐三毫九丝九
忽七微五纤载粮三万二千七百六十五石四斗
四升二合八勺六抄六撮三圭四粒七粟实徵丁
条粮银三万七千三百八十二两六钱四分三釐
一毫八丝四忽二微六尘五纤
卷五上 第 18b 页 WYG0559-0196b.png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安居武隆二县未开复实
存府属一十八州县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一十
一万七千二百三十九顷四十亩五分一釐三毫
三丝六忽三微四尘四纤
共徵丁条粮银六万七千二百九十六两三钱二
分三釐四毫九丝七忽八微五尘三纤又酉阳石
耶等五土司共秋粮折徵银五百二十八两八钱
一分一釐八毫五丝
存府属一十八州县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一十
一万七千二百三十九顷四十亩五分一釐三毫
三丝六忽三微四尘四纤
共徵丁条粮银六万七千二百九十六两三钱二
分三釐四毫九丝七忽八微五尘三纤又酉阳石
耶等五土司共秋粮折徵银五百二十八两八钱
一分一釐八毫五丝
卷五上 第 19a 页 WYG0559-0196c.png
荒下田地共八千七百三十六顷七十三亩八分
六毫九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三千四百六十八两八钱八分
八釐七毫三丝三忽六微七尘九纤
保宁府属十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一万九千二百七石三斗二升九
合五勺三抄九撮五圭清出遗粮四石三斗荒粮
二斗后加粮一石三斗三合二勺共粮一万九千
六毫九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三千四百六十八两八钱八分
八釐七毫三丝三忽六微七尘九纤
保宁府属十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一万九千二百七石三斗二升九
合五勺三抄九撮五圭清出遗粮四石三斗荒粮
二斗后加粮一石三斗三合二勺共粮一万九千
卷五上 第 19b 页 WYG0559-0196d.png
二百一十三石一斗三升二合七勺三抄九撮五
圭内除阆中县裁革官员减米三十六石实徵粮
一万九千七百七十七石一斗三升二合七勺三
抄九撮五圭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坡陡学田地共一万
一百五十三顷五十亩二分三釐五毫三忽七微
四尘七纤三沙载粮三千七百五十九石四斗一
圭内除阆中县裁革官员减米三十六石实徵粮
一万九千七百七十七石一斗三升二合七勺三
抄九撮五圭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坡陡学田地共一万
一百五十三顷五十亩二分三釐五毫三忽七微
四尘七纤三沙载粮三千七百五十九石四斗一
卷五上 第 20a 页 WYG0559-0197a.png
升九合九勺八抄三撮三圭四粒八粟一末三漠
实徵丁条粮银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一两八钱八
分四釐九毫三丝七忽四微四尘二纤五沙二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拨梓潼分属绵州后实存
府属九州县新旧通共上中下坡陡田地二万三
千五百三十三顷七十八亩六分七釐四丝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六千四百一十六两五钱五
分二釐七毫四忽六微二尘九纤
实徵丁条粮银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一两八钱八
分四釐九毫三丝七忽四微四尘二纤五沙二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拨梓潼分属绵州后实存
府属九州县新旧通共上中下坡陡田地二万三
千五百三十三顷七十八亩六分七釐四丝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六千四百一十六两五钱五
分二釐七毫四忽六微二尘九纤
卷五上 第 20b 页 WYG0559-0197b.png
荒下坡陡田地共一千六百四十九顷二十三亩
五分九毫三丝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千九百三十一两七钱五分
四釐一毫四丝五忽五微三尘九纤
顺庆府属十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七万二千四百七十九石三斗二
合七勺三抄二撮八圭八粒内除裁革官员减米
七十二石实徵粮七万二千四百七石三斗二合
五分九毫三丝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千九百三十一两七钱五分
四釐一毫四丝五忽五微三尘九纤
顺庆府属十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七万二千四百七十九石三斗二
合七勺三抄二撮八圭八粒内除裁革官员减米
七十二石实徵粮七万二千四百七石三斗二合
卷五上 第 21a 页 WYG0559-0197c.png
七勺三抄二撮八圭八粒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八千七百
一十九顷九十一亩二釐四毫四丝六忽一微二
尘八纤一渺载粮七千一百七十三石四斗三升
四勺六抄八圭五粟九漠实徵丁条粮学租银一
万八千九百七十七两五钱六分四釐三毫七丝
三忽一微六尘九纤三沙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八千七百
一十九顷九十一亩二釐四毫四丝六忽一微二
尘八纤一渺载粮七千一百七十三石四斗三升
四勺六抄八圭五粟九漠实徵丁条粮学租银一
万八千九百七十七两五钱六分四釐三毫七丝
三忽一微六尘九纤三沙
卷五上 第 21b 页 WYG0559-0197d.png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稻平羔园水山乾
田地三万二千五百三十七顷九十七亩八分六
釐二毫一丝七忽五微三尘三纤
共徵丁条粮银七万二千九十七两三钱三分八
釐二毫七丝六忽五微三尘五纤
荒下田地共一千六十七顷二十八亩三分四釐
七毫五丝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千八百二十三两七钱三分
田地三万二千五百三十七顷九十七亩八分六
釐二毫一丝七忽五微三尘三纤
共徵丁条粮银七万二千九十七两三钱三分八
釐二毫七丝六忽五微三尘五纤
荒下田地共一千六十七顷二十八亩三分四釐
七毫五丝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千八百二十三两七钱三分
卷五上 第 22a 页 WYG0559-0198a.png
四釐三毫三忽九微七纤
叙州府属十二厅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一十一万七千九百三十二石六
斗五升九合一勺五抄九撮六圭四粒三粟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一万五百
一十二顷四十六亩二分五釐二毫六丝一忽六
微三尘九纤载粮一万五千八百五十石八斗二
叙州府属十二厅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一十一万七千九百三十二石六
斗五升九合一勺五抄九撮六圭四粒三粟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一万五百
一十二顷四十六亩二分五釐二毫六丝一忽六
微三尘九纤载粮一万五千八百五十石八斗二
卷五上 第 22b 页 WYG0559-0198b.png
升八合七勺一抄三撮六圭二粒四粟四末实徵
丁条粮折色银二万二千五十九两三分六釐四
毫九丝五忽六微七尘三纤五沙八渺实徵本色
仓米四千九百九石二斗八升一合八勺三抄一
撮八圭五粟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分设直𨽻叙永厅外实存
府属及新并屏山一县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二
万一千五百六十五顷四十九亩四分三毫五丝
丁条粮折色银二万二千五十九两三分六釐四
毫九丝五忽六微七尘三纤五沙八渺实徵本色
仓米四千九百九石二斗八升一合八勺三抄一
撮八圭五粟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分设直𨽻叙永厅外实存
府属及新并屏山一县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二
万一千五百六十五顷四十九亩四分三毫五丝
卷五上 第 23a 页 WYG0559-0198c.png
九忽二微九尘九纤
共徵丁条粮银四万五千一百八十三两二钱八
分八釐八丝三忽一微八尘一纤四沙七渺
荒下田地共四千二百顷八十四亩三釐七毫五
丝四忽
共应徵丁条粮银二千九百四十四两二钱四
釐六毫七丝三匆五微一尘二纤
直𨽻叙永厅并属永宁一县旧额科则不等今自
共徵丁条粮银四万五千一百八十三两二钱八
分八釐八丝三忽一微八尘一纤四沙七渺
荒下田地共四千二百顷八十四亩三釐七毫五
丝四忽
共应徵丁条粮银二千九百四十四两二钱四
釐六毫七丝三匆五微一尘二纤
直𨽻叙永厅并属永宁一县旧额科则不等今自
卷五上 第 23b 页 WYG0559-0198d.png
雍正九年归并改设后开载
通共中下田地二千九百三十五顷四十九亩五
分六釐四毫三忽
共徵丁条粮银六千九十四两七钱七分三釐四
毫三丝六忽二微三尘六纤
荒下田地共六顷二十八亩四釐三毫六丝六忽
共徵丁条粮银七两二钱八分五釐五毫七丝四
忽一微三尘七纤
通共中下田地二千九百三十五顷四十九亩五
分六釐四毫三忽
共徵丁条粮银六千九十四两七钱七分三釐四
毫三丝六忽二微三尘六纤
荒下田地共六顷二十八亩四釐三毫六丝六忽
共徵丁条粮银七两二钱八分五釐五毫七丝四
忽一微三尘七纤
卷五上 第 24a 页 WYG0559-0199a.png
夔州府属十三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三万四百五十石六斗五升九勺
三抄六撮六圭四粒又奉节县起科粮四石三斗
六升内除建始县停徵荒粮八百八石一斗四合
一抄八撮九圭七粒一粟实徵粮共二万九千六
百四十六石九斗六合九勺一抄七撮六圭六粒
九粟外太平县没官粮二斗六升九勺一抄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明季原额税粮三万四百五十石六斗五升九勺
三抄六撮六圭四粒又奉节县起科粮四石三斗
六升内除建始县停徵荒粮八百八石一斗四合
一抄八撮九圭七粒一粟实徵粮共二万九千六
百四十六石九斗六合九勺一抄七撮六圭六粒
九粟外太平县没官粮二斗六升九勺一抄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卷五上 第 24b 页 WYG0559-0199b.png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一万三千
二百三十七顷二十六亩七釐一毫八丝五忽六
微五尘二纤载粮六千二百九十一石八斗四合
八勺九抄一撮七粒五粟三漠实徵丁条粮银一
万八千四百四十九两七钱六分六釐一毫六丝
三忽七微五尘八沙三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大昌归并巫山县又拨达
州东乡太平分设直𨽻后实存府属九县新旧通
二百三十七顷二十六亩七釐一毫八丝五忽六
微五尘二纤载粮六千二百九十一石八斗四合
八勺九抄一撮七粒五粟三漠实徵丁条粮银一
万八千四百四十九两七钱六分六釐一毫六丝
三忽七微五尘八沙三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除大昌归并巫山县又拨达
州东乡太平分设直𨽻后实存府属九县新旧通
卷五上 第 25a 页 WYG0559-0199c.png
共上中下田地一万七千一百五十二顷六亩三
分三釐一毫二丝七忽三微一尘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一千二百七十九两七钱五
分三釐二毫七丝六微三尘一纤七沙
又石砫司秋粮折徵银五十九两五钱四分一毫
六丝应纳仓斗米一十石五升九合应折徵银九
两五钱五分六釐五丝
荒下田地共七百三十四顷一十一亩二分七釐
分三釐一毫二丝七忽三微一尘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一千二百七十九两七钱五
分三釐二毫七丝六微三尘一纤七沙
又石砫司秋粮折徵银五十九两五钱四分一毫
六丝应纳仓斗米一十石五升九合应折徵银九
两五钱五分六釐五丝
荒下田地共七百三十四顷一十一亩二分七釐
卷五上 第 25b 页 WYG0559-0199d.png
二毫八丝
共该徵丁条粮银五百九两八分九釐八毫四丝
四忽三微二尘一纤
龙安府属三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九千五百六十石八斗一升一合
四勺六抄三撮九圭八粒内除奏免粮八百二十
四石七斗五升一勺八抄五撮实徵粮八千七百
三十六石六升一合二勺七抄八撮九圭八粒
共该徵丁条粮银五百九两八分九釐八毫四丝
四忽三微二尘一纤
龙安府属三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九千五百六十石八斗一升一合
四勺六抄三撮九圭八粒内除奏免粮八百二十
四石七斗五升一勺八抄五撮实徵粮八千七百
三十六石六升一合二勺七抄八撮九圭八粒
卷五上 第 26a 页 WYG0559-0200a.png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中下学田地共一千四百九
十八顷三亩六分三毫一丝四忽四微二尘五纤
载粮荞麦八十六石三斗五升七合四勺三抄五
撮五圭三粒七粟实徵丁条粮银一千八百五十
二两九钱九分八釐三毫八丝四忽四微四尘一
纤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收松潘卫彰明县实在府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中下学田地共一千四百九
十八顷三亩六分三毫一丝四忽四微二尘五纤
载粮荞麦八十六石三斗五升七合四勺三抄五
撮五圭三粒七粟实徵丁条粮银一千八百五十
二两九钱九分八釐三毫八丝四忽四微四尘一
纤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收松潘卫彰明县实在府
卷五上 第 26b 页 WYG0559-0200b.png
属四县一卫新旧通共中下山坡旱田地五千三
百三十八顷四十八亩一毫九丝三忽七微四尘
三纤
又石泉县估种松潘卫地粮共四千一百五十七
石五升一合一勺九抄
共徵丁条粮屯租银八千三百四十六两四分八
釐七丝六微二尘五纤
又徵收拗盘等寨青片生番认纳黄蜡折价银一
百三十八顷四十八亩一毫九丝三忽七微四尘
三纤
又石泉县估种松潘卫地粮共四千一百五十七
石五升一合一勺九抄
共徵丁条粮屯租银八千三百四十六两四分八
釐七丝六微二尘五纤
又徵收拗盘等寨青片生番认纳黄蜡折价银一
卷五上 第 27a 页 WYG0559-0200c.png
十四两六钱四分
荒下田地共二百三十一顷三十九亩一分九丝
六忽
荒下地估种一百四十二石七升五合
共该徵丁条粮银四百六十八两一钱三分四釐
四毫八丝五微五纤
宁远府属一州三县一卫三所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屯粮五万四千四百五十六石
荒下田地共二百三十一顷三十九亩一分九丝
六忽
荒下地估种一百四十二石七升五合
共该徵丁条粮银四百六十八两一钱三分四釐
四毫八丝五微五纤
宁远府属一州三县一卫三所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屯粮五万四千四百五十六石
卷五上 第 27b 页 WYG0559-0200d.png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见载税荞粮一万二千七百
四十四石五升八合八抄二撮三圭四粒二末五
漠
实徵折色银七百四十一两一釐二毫四丝六忽
一微四尘五沙又徵米豆八千九百六十一石七
斗一升七合六勺二撮三圭五粒九粟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本色折色屯秋豆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见载税荞粮一万二千七百
四十四石五升八合八抄二撮三圭四粒二末五
漠
实徵折色银七百四十一两一釐二毫四丝六忽
一微四尘五沙又徵米豆八千九百六十一石七
斗一升七合六勺二撮三圭五粒九粟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本色折色屯秋豆
卷五上 第 28a 页 WYG0559-0201a.png
山旱地六百六十九顷二十七亩二釐五毫一丝
三忽九微三尘一纤
共载荞麦粮一万六千一百五十八石八斗五升
四合四勺二抄二撮三圭七粒四粟五末九漠
共徵仓斗净米豆一万一千二百四十四石五斗
九升八合五勺七撮九圭五粒四粟四末
共徵折色银一千一百二十七两二钱二分六釐
五毫七丝六忽一微五尘四纤一沙
三忽九微三尘一纤
共载荞麦粮一万六千一百五十八石八斗五升
四合四勺二抄二撮三圭七粒四粟五末九漠
共徵仓斗净米豆一万一千二百四十四石五斗
九升八合五勺七撮九圭五粒四粟四末
共徵折色银一千一百二十七两二钱二分六釐
五毫七丝六忽一微五尘四纤一沙
卷五上 第 28b 页 WYG0559-0201b.png
荒秋田一十四亩五分三釐八毫六丝七忽
共该徵银一两一钱八分九釐五毫二丝七微五
尘四纤
雅州府原系直𨽻并属四州县于雍正七年改为府
属六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九千四百五十一石二斗五升二
合一勺四抄三撮六圭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共该徵银一两一钱八分九釐五毫二丝七微五
尘四纤
雅州府原系直𨽻并属四州县于雍正七年改为府
属六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九千四百五十一石二斗五升二
合一勺四抄三撮六圭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卷五上 第 29a 页 WYG0559-0201c.png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并鱼油学田地共一
千八百六十五顷七十二亩四分八釐四丝一忽
八微八尘八纤九沙
载粮四千八百四十六石一斗六升一合三勺三
抄九撮三圭四粟二末实徵丁条粮银并鱼油水
脚共银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九两九钱九分六釐
三毫五丝四忽七微二尘三纤九沙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三千
千八百六十五顷七十二亩四分八釐四丝一忽
八微八尘八纤九沙
载粮四千八百四十六石一斗六升一合三勺三
抄九撮三圭四粟二末实徵丁条粮银并鱼油水
脚共银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九两九钱九分六釐
三毫五丝四忽七微二尘三纤九沙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三千
卷五上 第 29b 页 WYG0559-0201d.png
六百七十二顷八十八亩二分五丝四微九纤
共徵丁条粮银一万七千四百三两二钱一分八
釐三毫一丝五忽五微七尘一纤
荒下田地共二十六顷一十九亩六分四釐七毫
二丝七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三十三两四钱三分二釐九毫
六丝六忽五微六尘一纤
冷边长官司报增籽粮二石四斗七升折徵银一
共徵丁条粮银一万七千四百三两二钱一分八
釐三毫一丝五忽五微七尘一纤
荒下田地共二十六顷一十九亩六分四釐七毫
二丝七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三十三两四钱三分二釐九毫
六丝六忽五微六尘一纤
冷边长官司报增籽粮二石四斗七升折徵银一
卷五上 第 30a 页 WYG0559-0202a.png
两二钱三分五釐
明正土司管辖土千百户认纳粮折徵银二百五
十二两四钱
土司察楚克乌认纳杂粮折徵银三两九钱九分
直𨽻嘉定州并属七州县全书开载(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明季原额税粮四万一千二百七十一石二斗二
合七勺三抄一撮八圭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明正土司管辖土千百户认纳粮折徵银二百五
十二两四钱
土司察楚克乌认纳杂粮折徵银三两九钱九分
直𨽻嘉定州并属七州县全书开载(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明季原额税粮四万一千二百七十一石二斗二
合七勺三抄一撮八圭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卷五上 第 30b 页 WYG0559-0202b.png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七千三百
六十七顷四亩七分七釐二毫二丝四忽八微七
尘二纤载粮一万三千九百四石六斗九升八合
六勺一抄九撮九圭四粒三粟实徵丁条粮银二
万五千三百六十两九钱三分八釐四毫三丝五
忽七微八尘七纤二沙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一万
四千四百一十八顷一十二亩九分四釐九毫九
六十七顷四亩七分七釐二毫二丝四忽八微七
尘二纤载粮一万三千九百四石六斗九升八合
六勺一抄九撮九圭四粒三粟实徵丁条粮银二
万五千三百六十两九钱三分八釐四毫三丝五
忽七微八尘七纤二沙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一万
四千四百一十八顷一十二亩九分四釐九毫九
卷五上 第 31a 页 WYG0559-0202c.png
丝七忽六微七尘四纤
共徵丁条粮银四万四千五十两七钱三分一釐
八忽一微九尘一纤
新垦荒下田地共二十二顷三十八亩六分五釐
六毫
共徵丁条粮银四十二两九钱八分七釐七毫六
丝六微三尘一纤
直𨽻眉州并属四州县全书开载
共徵丁条粮银四万四千五十两七钱三分一釐
八忽一微九尘一纤
新垦荒下田地共二十二顷三十八亩六分五釐
六毫
共徵丁条粮银四十二两九钱八分七釐七毫六
丝六微三尘一纤
直𨽻眉州并属四州县全书开载
卷五上 第 31b 页 WYG0559-0202d.png
明季原额税粮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石一斗二
升九合五撮四圭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四千三百
二十一顷九十亩三分七釐四毫八丝二忽四微
六尘三纤载粮六千五十九石九斗四升四合三
勺九抄五撮一圭七粒六漠实徵丁条粮银九千
九百三两五钱八分四釐五毫九丝五忽三尘九
升九合五撮四圭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四千三百
二十一顷九十亩三分七釐四毫八丝二忽四微
六尘三纤载粮六千五十九石九斗四升四合三
勺九抄五撮一圭七粒六漠实徵丁条粮银九千
九百三两五钱八分四釐五毫九丝五忽三尘九
卷五上 第 32a 页 WYG0559-0203a.png
纤五沙九渺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一万
二百九十九顷六十七亩九分五釐六忽八微三
尘四纤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二千三百七十二两八钱四
分四釐五毫一丝七忽九微一尘九纤九沙
新垦荒下地七十六亩
共该徵丁条粮银六钱九分一釐八毫一丝九忽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一万
二百九十九顷六十七亩九分五釐六忽八微三
尘四纤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二千三百七十二两八钱四
分四釐五毫一丝七忽九微一尘九纤九沙
新垦荒下地七十六亩
共该徵丁条粮银六钱九分一釐八毫一丝九忽
卷五上 第 32b 页 WYG0559-0203b.png
一微八尘四纤
直𨽻邛州并属三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二万四千四百九十一石七斗四
合二勺三抄四撮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通共七千九
十七顷九十八亩二分五釐二丝七忽五微三尘
五纤载粮一万一千三十石四斗二合五勺八抄
直𨽻邛州并属三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二万四千四百九十一石七斗四
合二勺三抄四撮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通共七千九
十七顷九十八亩二分五釐二丝七忽五微三尘
五纤载粮一万一千三十石四斗二合五勺八抄
卷五上 第 33a 页 WYG0559-0203c.png
八撮五圭二粒六粟实徵丁条粮银一万八千二
百四十七两四钱八分二釐七毫四丝一忽九微
三纤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一万
四千四百九十一顷八十亩五分三釐三毫二丝
一忽二微三纤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八千五百三十两五钱二釐
一毫七丝六忽八微二尘四纤
百四十七两四钱八分二釐七毫四丝一忽九微
三纤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一万
四千四百九十一顷八十亩五分三釐三毫二丝
一忽二微三纤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八千五百三十两五钱二釐
一毫七丝六忽八微二尘四纤
卷五上 第 33b 页 WYG0559-0203d.png
新垦荒下田地共一顷十四亩五分六釐六毫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两三钱二分五釐九毫九丝
二忽三微九尘八纤
直𨽻潼川州并属八州县全书开载(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明季原额税粮二万六千九百三十二石一升一
合三勺五抄七撮七圭五粒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八千九百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两三钱二分五釐九毫九丝
二忽三微九尘八纤
直𨽻潼川州并属八州县全书开载(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明季原额税粮二万六千九百三十二石一升一
合三勺五抄七撮七圭五粒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八千九百
卷五上 第 34a 页 WYG0559-0204a.png
八十顷一十五亩九分一釐八毫六丝五忽三微
八尘五纤七沙四渺载粮七千九百八十二石六
斗六升六合八抄九圭八粒八粟三末九漠实徵
丁条粮银二万八千四百二十二两五钱七分九
釐一丝一忽四微一尘三纤七沙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二万
四千六百六十二顷二十亩六釐五毫一丝六忽
七微五尘
八尘五纤七沙四渺载粮七千九百八十二石六
斗六升六合八抄九圭八粒八粟三末九漠实徵
丁条粮银二万八千四百二十二两五钱七分九
釐一丝一忽四微一尘三纤七沙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二万
四千六百六十二顷二十亩六釐五毫一丝六忽
七微五尘
卷五上 第 34b 页 WYG0559-0204b.png
共徵丁条粮银七万七千三百七十八两二钱七
分四釐八毫五丝九忽八微八尘七纤新垦荒下
田地共一千四百二十五顷五十三亩五分七釐
四毫三丝
共该徵丁条粮银二千六百五十九两九钱二分
七釐五毫八丝二微八纤
直𨽻泸州并属四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九万一千三十九石八合八勺二
分四釐八毫五丝九忽八微八尘七纤新垦荒下
田地共一千四百二十五顷五十三亩五分七釐
四毫三丝
共该徵丁条粮银二千六百五十九两九钱二分
七釐五毫八丝二微八纤
直𨽻泸州并属四州县全书开载
明季原额税粮九万一千三十九石八合八勺二
卷五上 第 35a 页 WYG0559-0204c.png
抄一撮一圭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七千一十
三顷一十亩七分二釐二毫四丝二忽八微五尘
九纤载粮一万八百六十一石六斗三升六勺六
抄五撮八圭二粟二末实徵丁条粮银一万六百
二十二两三分四釐一毫五丝七忽九微二尘八
纤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自首开垦新旧报部上中下学田地共七千一十
三顷一十亩七分二釐二毫四丝二忽八微五尘
九纤载粮一万八百六十一石六斗三升六勺六
抄五撮八圭二粟二末实徵丁条粮银一万六百
二十二两三分四釐一毫五丝七忽九微二尘八
纤
卷五上 第 35b 页 WYG0559-0204d.png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田地一万
三千六百二十一顷外零四亩七分二釐七毫二
丝六忽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三千五十八两五钱二分六
釐一毫六丝二忽四尘八纤
荒下田地共一千五百六顷五亩七釐四毫八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千八十三两六钱二釐二丝
六忽九微一尘四纤
三千六百二十一顷外零四亩七分二釐七毫二
丝六忽
共徵丁条粮银二万三千五十八两五钱二分六
釐一毫六丝二忽四尘八纤
荒下田地共一千五百六顷五亩七釐四毫八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千八十三两六钱二釐二丝
六忽九微一尘四纤
卷五上 第 36a 页 WYG0559-0205a.png
九姓司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税粮徵银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清出报部中下田地共九顷八十四亩六分四釐
五毫九丝六忽共徵仓斗米九十八石四斗六升
四合五勺九抄六撮又徵站银五十三两一钱七
分八毫八丝一忽八微四尘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比照江安县则例新旧通共
原额税粮徵银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徵输止
清出报部中下田地共九顷八十四亩六分四釐
五毫九丝六忽共徵仓斗米九十八石四斗六升
四合五勺九抄六撮又徵站银五十三两一钱七
分八毫八丝一忽八微四尘
雍正六年奉行清丈比照江安县则例新旧通共
卷五上 第 36b 页 WYG0559-0205b.png
中下田地二百一十六顷八十八亩七分八釐五
毫一丝七忽
共徵丁条粮银三百二十五两二分三釐四毫六
丝四忽三微七尘
荒下田地共二顷九亩九分一釐四毫九丝
共该徵银二两二钱二分二釐二毫六丝五忽六
微九尘六纤
直𨽻资州并属五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毫一丝七忽
共徵丁条粮银三百二十五两二分三釐四毫六
丝四忽三微七尘
荒下田地共二顷九亩九分一釐四毫九丝
共该徵银二两二钱二分二釐二毫六丝五忽六
微九尘六纤
直𨽻资州并属五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卷五上 第 37a 页 WYG0559-0205c.png
原额税粮徵银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五年改设直𨽻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
田地二万九千三百三十一顷一十九亩一分四
釐五毫七丝八忽六微五尘四纤
共徵丁条粮银三万三千六百五十两一钱七分
六釐二毫二丝一忽四微五尘一纤
荒下田地共一千一百五十九顷一十二亩九分
五毫
雍正五年改设直𨽻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
田地二万九千三百三十一顷一十九亩一分四
釐五毫七丝八忽六微五尘四纤
共徵丁条粮银三万三千六百五十两一钱七分
六釐二毫二丝一忽四微五尘一纤
荒下田地共一千一百五十九顷一十二亩九分
五毫
卷五上 第 37b 页 WYG0559-0205d.png
共该徵丁条粮银八百五十四两八钱二分五毫
四丝七忽四微五尘
直𨽻绵州并属六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税粮徵银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五年改设直𨽻至六年奉行清查新旧通共
上中下田地二万五千一十二顷五十亩七分七
釐四毫六丝六忽九微九尘
共徵丁条粮银三万三千八百七十两一钱一分
四丝七忽四微五尘
直𨽻绵州并属六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税粮徵银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五年改设直𨽻至六年奉行清查新旧通共
上中下田地二万五千一十二顷五十亩七分七
釐四毫六丝六忽九微九尘
共徵丁条粮银三万三千八百七十两一钱一分
卷五上 第 38a 页 WYG0559-0206a.png
七釐七毫一丝八忽六微九尘八纤
荒下田地共三千八百四十七顷五亩八分四毫
九丝六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三千四百九两二钱六分九釐
七毫六丝五忽三微三尘四纤
直𨽻茂州并属三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税粮徵银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五年改设直𨽻奉行清丈新旧通共山下地
荒下田地共三千八百四十七顷五亩八分四毫
九丝六忽
共该徵丁条粮银三千四百九两二钱六分九釐
七毫六丝五忽三微三尘四纤
直𨽻茂州并属三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税粮徵银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五年改设直𨽻奉行清丈新旧通共山下地
卷五上 第 38b 页 WYG0559-0206b.png
估种二千六百一十九石八斗四升三勺六抄下
地三十三顷二亩九分二釐
共徵丁条粮银七百三十四两二钱八分九釐一
毫一丝八忽五微四尘二纤
直𨽻达州并属三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税粮徵银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
田地八千三百四十七顷九十一亩九釐四毫
地三十三顷二亩九分二釐
共徵丁条粮银七百三十四两二钱八分九釐一
毫一丝八忽五微四尘二纤
直𨽻达州并属三州县全书旧未开载
原额税粮徵银数目款项无凭载入
雍正六年改设直𨽻奉行清丈新旧通共上中下
田地八千三百四十七顷九十一亩九釐四毫
卷五上 第 39a 页 WYG0559-0206c.png
共徵丁条粮银一万一千三百一十一两九钱九
分七釐三毫八忽五微六尘
荒下田地共一千六百二十四顷六十三亩九分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千三百五十一两六钱二釐
二毫七丝二忽五微八尘三纤
补遗
直𨽻雷波卫并属黄螂一所
国朝雍正八年新设至雍正十一年清查报部番民
分七釐三毫八忽五微六尘
荒下田地共一千六百二十四顷六十三亩九分
共该徵丁条粮银一千三百五十一两六钱二釐
二毫七丝二忽五微八尘三纤
补遗
直𨽻雷波卫并属黄螂一所
国朝雍正八年新设至雍正十一年清查报部番民
卷五上 第 39b 页 WYG0559-0206d.png
认纳锅桩丁粮仓斗二百零五石六斗每年照时
变价详请拨支
四川通志卷五上
变价详请拨支
四川通志卷五上
卷五上 第 40a 页 WYG0559-02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五中
学校(贡院书/院附)
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言化民成俗莫先于
学也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其造士
由内以升于外然后达于京师俊造聿兴彬彬乎
其三代之隆欤汉景帝时文翁守蜀招下县子弟
为学官弟子蜀士大化武帝因令天下郡国皆立
四川通志卷五中
学校(贡院书/院附)
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言化民成俗莫先于
学也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其造士
由内以升于外然后达于京师俊造聿兴彬彬乎
其三代之隆欤汉景帝时文翁守蜀招下县子弟
为学官弟子蜀士大化武帝因令天下郡国皆立
卷五上 第 40b 页 WYG0559-0207b.png
学校焉唐宋元明以来经明行修之彦蜀中亦代
不乏人今
圣天子崇儒右文加意学校棫朴作人为亘古所莫及
蜀虽僻处遐方沐浴诗书之泽薰陶礼乐之教无
不油然兴起争自濯磨将必有如王褒扬雄三苏
父子之伦者接踵而出又岂但如文翁之时比隆
齐鲁已哉作学校志
成都府
不乏人今
圣天子崇儒右文加意学校棫朴作人为亘古所莫及
蜀虽僻处遐方沐浴诗书之泽薰陶礼乐之教无
不油然兴起争自濯磨将必有如王褒扬雄三苏
父子之伦者接踵而出又岂但如文翁之时比隆
齐鲁已哉作学校志
成都府
卷五上 第 41a 页 WYG0559-0207c.png
成都府儒学(在府南汉文翁讲堂遗址宋初建明/永乐间重修 国朝康熙元年巡抚)
(佟凤彩捐葺八年巡抚张德地增修殿宇墙垣焕/然大备二十三年)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
(钦颁生民未有匾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成都县儒学(在县东宋政和间建明永乐间重修/ 国朝初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佟凤彩捐葺八年巡抚张德地增修殿宇墙垣焕/然大备二十三年)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
(钦颁生民未有匾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成都县儒学(在县东宋政和间建明永乐间重修/ 国朝初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卷五上 第 41b 页 WYG0559-0207d.png
中学(额取十/二名)
华阳县儒学(在县西南成都府儒学之右旧学在/县南宋明相传故址 国朝康熙九)
(年学裁雍正五年复设九年改/建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双流县儒学(在县西南汉时建明洪武中重修正/统中增修 国朝康熙元年学裁雍)
(正五年复设九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温江县儒学(在县西南宋咸平初建明正统中重/修 国朝康熙八年知县萧永芃捐)
(修二十五年知县王瑚补/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新津县儒学(在县东宋明道初建明洪武八年重/建成化弘治中继修明末燬 国朝)
华阳县儒学(在县西南成都府儒学之右旧学在/县南宋明相传故址 国朝康熙九)
(年学裁雍正五年复设九年改/建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双流县儒学(在县西南汉时建明洪武中重修正/统中增修 国朝康熙元年学裁雍)
(正五年复设九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温江县儒学(在县西南宋咸平初建明正统中重/修 国朝康熙八年知县萧永芃捐)
(修二十五年知县王瑚补/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新津县儒学(在县东宋明道初建明洪武八年重/建成化弘治中继修明末燬 国朝)
卷五上 第 42a 页 WYG0559-0208a.png
(康熙二十五年知县伦可大/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金堂县儒学(在县东北宋嘉祐初建明洪武元年/重建 国朝知县董煜补葺康熙六)
(十一年知县陈舜明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新都县儒学(在县东明初建贼燬未修捐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县王祇台 建扁额)
(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简州儒学(在州旧城东北宋开宝初建明正德八/年迁州移新城明末燬 国朝知州王)
(孙盛重建康熙九年知州杨登山复迁/旧城东北故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
(十五/名)
金堂县儒学(在县东北宋嘉祐初建明洪武元年/重建 国朝知县董煜补葺康熙六)
(十一年知县陈舜明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新都县儒学(在县东明初建贼燬未修捐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县王祇台 建扁额)
(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简州儒学(在州旧城东北宋开宝初建明正德八/年迁州移新城明末燬 国朝知州王)
(孙盛重建康熙九年知州杨登山复迁/旧城东北故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
(十五/名)
卷五上 第 42b 页 WYG0559-0208b.png
崇庆州儒学(在州东南明洪武初建正德十一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六年重建)
(二十一年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十/五名)
郫县儒学(在县城西汉元和初建明隆庆中迁县/城东门外扬子云读书楼处明末圮)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复迁建城/内旧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灌县儒学(在县北五代时建明洪武初重修正德/中提学佥事刘节知县胡光增修明末)
(燬县国朝康熙元年知县马玑建正殿雍正四年/知 谭琏建东西两庑戟门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崇宁县儒学(在县西宋元祐初建明洪武中徙今/所弘治中重修兵燹后燬 国朝康)
(二十一年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十/五名)
郫县儒学(在县城西汉元和初建明隆庆中迁县/城东门外扬子云读书楼处明末圮)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复迁建城/内旧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灌县儒学(在县北五代时建明洪武初重修正德/中提学佥事刘节知县胡光增修明末)
(燬县国朝康熙元年知县马玑建正殿雍正四年/知 谭琏建东西两庑戟门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崇宁县儒学(在县西宋元祐初建明洪武中徙今/所弘治中重修兵燹后燬 国朝康)
卷五上 第 43a 页 WYG0559-0208c.png
(熙七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九/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新繁县儒学(在县东宋乾德二年建明正德元年/增修明末燬 国朝知县张人瑞重)
(修康熙四十二年知县欧阳方曜补修戟门五十/五年知县王理捐修崇圣祠六十年知县刘廷锡)
(捐修东西两庑雍正四年知县王霖重/修礼门义路坊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
(六/名)
汉州儒学(在州南宋嘉泰中建明洪武中重修天/顺五年知州李鼎增修 国朝初重修)
(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什邡县儒学(在县东宋祥符二年建明洪武元年/重建正德二年增修明末燬 国朝)
新繁县儒学(在县东宋乾德二年建明正德元年/增修明末燬 国朝知县张人瑞重)
(修康熙四十二年知县欧阳方曜补修戟门五十/五年知县王理捐修崇圣祠六十年知县刘廷锡)
(捐修东西两庑雍正四年知县王霖重/修礼门义路坊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
(六/名)
汉州儒学(在州南宋嘉泰中建明洪武中重修天/顺五年知州李鼎增修 国朝初重修)
(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什邡县儒学(在县东宋祥符二年建明洪武元年/重建正德二年增修明末燬 国朝)
卷五上 第 43b 页 WYG0559-0208d.png
(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国玺详请/具 题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彭县儒学(在县东南宋天圣元年建明洪武元年/知县胡子祺重修弘治五年增修 国)
(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重庆府
重庆府儒学(在府北宋绍兴间建明洪武四年重/建宣德景泰间继修明末圮 国朝)
(钦颁/) (初巴县知县焦应汉捐修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三十八年巴县知县陈尧智捐葺四/ 十二年)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彭县儒学(在县东南宋天圣元年建明洪武元年/知县胡子祺重修弘治五年增修 国)
(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重庆府
重庆府儒学(在府北宋绍兴间建明洪武四年重/建宣德景泰间继修明末圮 国朝)
(钦颁/) (初巴县知县焦应汉捐修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三十八年巴县知县陈尧智捐葺四/ 十二年)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卷五上 第 44a 页 WYG0559-0209a.png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四十九年巴县典史吴橒补修/ 雍正元年奉)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巴县儒学(在县东北宋绍兴间建明洪武中重修/万历二十九年兵宪张文耀郡守傅光)
(宅重修仍捐俸增置学田明末圮夫子燕居像犹/存 国朝康熙三年总督李国英捐俸复修扁额)
(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江津县儒学(在县南宋治平间建明洪武八年知/县田子正重修两庑斋堂宣德中知)
(县袁旭何继修明伦堂明末圮祠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王璧捐修扁额碑 与府制同)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巴县儒学(在县东北宋绍兴间建明洪武中重修/万历二十九年兵宪张文耀郡守傅光)
(宅重修仍捐俸增置学田明末圮夫子燕居像犹/存 国朝康熙三年总督李国英捐俸复修扁额)
(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江津县儒学(在县南宋治平间建明洪武八年知/县田子正重修两庑斋堂宣德中知)
(县袁旭何继修明伦堂明末圮祠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王璧捐修扁额碑 与府制同)
卷五上 第 44b 页 WYG0559-0209b.png
中学(额取十/二名)
长寿县儒学(在县西北明末燬四国朝康熙元年/知县柴永芳重建 十八年知县石)
(如金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永川县儒学(在县西明末燬扁国朝初重建康熙/二十四年增修 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壁山县儒学(在县西明成化中建万历四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重建)
(雍正九年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荣昌县儒学(在县南明天顺中知县卢善建修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史彰捐 扁)
长寿县儒学(在县西北明末燬四国朝康熙元年/知县柴永芳重建 十八年知县石)
(如金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永川县儒学(在县西明末燬扁国朝初重建康熙/二十四年增修 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壁山县儒学(在县西明成化中建万历四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重建)
(雍正九年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荣昌县儒学(在县南明天顺中知县卢善建修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史彰捐 扁)
卷五上 第 45a 页 WYG0559-0209c.png
(额碑祠与/府制同)小学(额取/八名)
大足县儒学(在县东北旧学在县南明天顺间建/嘉靖乙酉知县唐鳌改迁今所 国)
(朝康熙五十年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綦江县儒学(在县西明万历燬于播酋兵宪张文/耀重修明末燬 国朝顺治十八年)
(知县孟易吉重建康熙三十五年知/县方岳捐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南川县儒学(在县东明嘉靖四十年知县伍咸新/建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吴成)
(龙重修四十八年知县张有/孚补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黔江县儒学(在县西旧学在县东明正统初知县/谢牧建 国朝康熙三年改迁今所)
大足县儒学(在县东北旧学在县南明天顺间建/嘉靖乙酉知县唐鳌改迁今所 国)
(朝康熙五十年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綦江县儒学(在县西明万历燬于播酋兵宪张文/耀重修明末燬 国朝顺治十八年)
(知县孟易吉重建康熙三十五年知/县方岳捐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南川县儒学(在县东明嘉靖四十年知县伍咸新/建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吴成)
(龙重修四十八年知县张有/孚补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黔江县儒学(在县西旧学在县东明正统初知县/谢牧建 国朝康熙三年改迁今所)
卷五上 第 45b 页 WYG0559-0209d.png
(二十七年知县章绪重修三十八年知/县李履祥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
(八/名)
合州儒学(在州西明天顺中知州唐珣建弘治间/迁去旧基数十武万历十年灾仍移迁)
(旧址扁国朝康熙二十三年/重修 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铜梁县儒学(在县西北明洪武中建后燬额国朝/康熙六十一年复设修建扁 碑祠)
(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定远县儒学(在县南明嘉靖中知县胡濂建/国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
学(额取/八名)
(八/名)
合州儒学(在州西明天顺中知州唐珣建弘治间/迁去旧基数十武万历十年灾仍移迁)
(旧址扁国朝康熙二十三年/重修 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铜梁县儒学(在县西北明洪武中建后燬额国朝/康熙六十一年复设修建扁 碑祠)
(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定远县儒学(在县南明嘉靖中知县胡濂建/国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
学(额取/八名)
卷五上 第 46a 页 WYG0559-0210a.png
忠州儒学(在州东关外明正统中知州王曰良修/万历三十一年迁建城内之北隅 国)
(朝复迁旧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酆都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十四年建成化间知/县李毅修 国朝康熙四十二年知)
(县王廷献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垫江县儒学(在县西明成化间建知县杨端修修/国朝康熙四十八年知县金杲重)
(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涪州儒学(在州南明宣德景泰间建万历中守宪/陈大道增修广置学田明末圮 国朝)
(康熙四十六年知州董维祺重建雍正三/年知州王愿捐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
(朝复迁旧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酆都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十四年建成化间知/县李毅修 国朝康熙四十二年知)
(县王廷献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垫江县儒学(在县西明成化间建知县杨端修修/国朝康熙四十八年知县金杲重)
(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涪州儒学(在州南明宣德景泰间建万历中守宪/陈大道增修广置学田明末圮 国朝)
(康熙四十六年知州董维祺重建雍正三/年知州王愿捐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
卷五上 第 46b 页 WYG0559-0210b.png
(额取十/二名)
彭水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初建永乐间迁于南/门外万历间迁于桂岭山天启间迁)
(北门外明末燬十国朝康熙三年改迁今所二/十二年重修五 年补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酉阳司儒学(在司城西半里明永乐二年建祠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重修扁额碑 与)
(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保宁府
保宁府儒学(在府西南宋大观四年建明洪武间/知府陈益民李直史增修明末燬)
彭水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初建永乐间迁于南/门外万历间迁于桂岭山天启间迁)
(北门外明末燬十国朝康熙三年改迁今所二/十二年重修五 年补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酉阳司儒学(在司城西半里明永乐二年建祠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重修扁额碑 与)
(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保宁府
保宁府儒学(在府西南宋大观四年建明洪武间/知府陈益民李直史增修明末燬)
卷五上 第 47a 页 WYG0559-0210c.png
(钦颁/) (国朝知府柯臣薛柱斗先后建修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阆中县儒学(在县东门外旧在府治北明崇祯间/始迁今所明末燬 国朝康熙三年)
(知县高人秀重建二十七年知县/潘云贵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十/五名)
苍溪县儒学(在县西旧在城外东北隅明洪武间/建正德中改迁今所明末燬 国朝)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阆中县儒学(在县东门外旧在府治北明崇祯间/始迁今所明末燬 国朝康熙三年)
(知县高人秀重建二十七年知县/潘云贵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十/五名)
苍溪县儒学(在县西旧在城外东北隅明洪武间/建正德中改迁今所明末燬 国朝)
卷五上 第 47b 页 WYG0559-0210d.png
(修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南部县儒学(在县西创于隋明洪武间重修通判/熊杰增修铸祭器明末燬 国朝知)
(县裘龙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十/五名)
广元县儒学(在县东唐颜鲁公建明洪武中同知/贾纳重修隆庆中迁怀羌门外万历)
(时知县丁求晓迁于鼓楼东街天启二年同知周/宪章迁于允山之麓明末燬止存正殿 国朝康)
(熙五年知县林晃重修十九年知县李光宸补葺/二十三年知县龙灿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昭化县儒学(在县西一里宋时建明永乐中重修/仅存大成殿三间 国朝增修扁额)
南部县儒学(在县西创于隋明洪武间重修通判/熊杰增修铸祭器明末燬 国朝知)
(县裘龙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十/五名)
广元县儒学(在县东唐颜鲁公建明洪武中同知/贾纳重修隆庆中迁怀羌门外万历)
(时知县丁求晓迁于鼓楼东街天启二年同知周/宪章迁于允山之麓明末燬止存正殿 国朝康)
(熙五年知县林晃重修十九年知县李光宸补葺/二十三年知县龙灿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昭化县儒学(在县西一里宋时建明永乐中重修/仅存大成殿三间 国朝增修扁额)
卷五上 第 48a 页 WYG0559-0211a.png
(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巴州儒学(在州治河北元时改迁于城西明洪武/中知州成斌重建正德间知府张应奎)
(同知赵宗继重修址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州周元勋仍移今 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
学(额取十/二名)
通江县儒学(在县西北宋时建明洪武中知县周/南杨贤张贡继修 国朝康熙二十)
(三年知县陆士炳重建四十七年知县陈书补修/雍正元年知县姚廷和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南江县儒学(在县城东一里旧在县南明正德中/知县沈镛建 国朝顺治十七年迁)
巴州儒学(在州治河北元时改迁于城西明洪武/中知州成斌重建正德间知府张应奎)
(同知赵宗继重修址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州周元勋仍移今 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
学(额取十/二名)
通江县儒学(在县西北宋时建明洪武中知县周/南杨贤张贡继修 国朝康熙二十)
(三年知县陆士炳重建四十七年知县陈书补修/雍正元年知县姚廷和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南江县儒学(在县城东一里旧在县南明正德中/知县沈镛建 国朝顺治十七年迁)
卷五上 第 48b 页 WYG0559-0211b.png
(建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剑州儒学(在州城东门外隔溪宋时建明洪武间/重修嘉靖中知州陈叙美增修明末燬)
(补国朝知州徐恭乔钵相继/ 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顺庆府
顺庆府儒学(在府南宋庆历间建明洪武九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九年知府李)
(钦颁/) (民圣重修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剑州儒学(在州城东门外隔溪宋时建明洪武间/重修嘉靖中知州陈叙美增修明末燬)
(补国朝知州徐恭乔钵相继/ 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顺庆府
顺庆府儒学(在府南宋庆历间建明洪武九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九年知府李)
(钦颁/) (民圣重修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卷五上 第 49a 页 WYG0559-0211c.png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南充县儒学(在县西南旧在北门外明洪武初始/迁今所万历中知县吴亮嗣重修明)
(末燬知国朝康熙三年知县汤裔振重修十/九年 县张宿琨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
学(额取十/二名)
西充县儒学(在县南门外宋淳祐间建明洪武二/十年重建明末燬 国朝知县王葵)
(锡重修知县戴民凯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中学(额取十/二名)
蓬州儒学(在州北旧在州东云山宋淳祐间建元/至正中改迁今所明因之 国朝重修)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南充县儒学(在县西南旧在北门外明洪武初始/迁今所万历中知县吴亮嗣重修明)
(末燬知国朝康熙三年知县汤裔振重修十/九年 县张宿琨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
学(额取十/二名)
西充县儒学(在县南门外宋淳祐间建明洪武二/十年重建明末燬 国朝知县王葵)
(锡重修知县戴民凯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中学(额取十/二名)
蓬州儒学(在州北旧在州东云山宋淳祐间建元/至正中改迁今所明因之 国朝重修)
卷五上 第 49b 页 WYG0559-0211d.png
(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营山县儒学(在县西元至顺间建明万历间重修/明末燬 国朝知县毛鸣岐重修扁)
(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仪陇县儒学(在县北金城山旧在县南图山宋嘉/定间改迁今所明景泰间重修明末)
(燬改国朝知县刘在宸重建康熙三年知县柳天/植 建二十三年知县陆贾捐俸复建于金城旧)
(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广安州儒学(在州东旧在州西秀屏山下宋嘉祐/间建于南冈明改迁今所兵燹后燬)
(扁国朝知州黄标重修/ 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营山县儒学(在县西元至顺间建明万历间重修/明末燬 国朝知县毛鸣岐重修扁)
(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仪陇县儒学(在县北金城山旧在县南图山宋嘉/定间改迁今所明景泰间重修明末)
(燬改国朝知县刘在宸重建康熙三年知县柳天/植 建二十三年知县陆贾捐俸复建于金城旧)
(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广安州儒学(在州东旧在州西秀屏山下宋嘉祐/间建于南冈明改迁今所兵燹后燬)
(扁国朝知州黄标重修/ 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卷五上 第 50a 页 WYG0559-0212a.png
渠县儒学(在县西石子冈宋嘉定间建元大德中/重修兵燹后燬 国朝知县雷鸣鲁重)
(建知县董钜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大竹县儒学(在县南宋嘉定间建元至正中重建/明末圮 国朝知县高文泋重修扁)
(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岳池县儒学(在县南宋太平兴国间建明洪武七/年重葺 国朝康熙七年学裁六十)
(年复设修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邻水县儒学(在县东宋崇宁初建明万历中重修/兵燬 国朝知县蒋擢复修扁额碑)
(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建知县董钜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大竹县儒学(在县南宋嘉定间建元至正中重建/明末圮 国朝知县高文泋重修扁)
(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岳池县儒学(在县南宋太平兴国间建明洪武七/年重葺 国朝康熙七年学裁六十)
(年复设修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邻水县儒学(在县东宋崇宁初建明万历中重修/兵燬 国朝知县蒋擢复修扁额碑)
(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卷五上 第 50b 页 WYG0559-0212b.png
叙州府
叙州府儒学(在府城东旧在府南明永乐间建万/历中知府陈大壮始迁今所知府曾)
(钦颁/) (可耕继修/)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宜宾县儒学(在府城南旧学在府东宋庆历间建/明洪武间重建万历中改迁今所)
叙州府儒学(在府城东旧在府南明永乐间建万/历中知府陈大壮始迁今所知府曾)
(钦颁/) (可耕继修/)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宜宾县儒学(在府城南旧学在府东宋庆历间建/明洪武间重建万历中改迁今所)
卷五上 第 51a 页 WYG0559-0212c.png
(国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南溪县儒学(在县西凤凰山旧学在县西二里宋/熙宁间建明永乐间重建万历三年)
(改迁今所额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增修扁 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富顺县儒学(在县东宋庆历四年建明洪武中重/建弘治中增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
(二十一年知县钱绍隆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长宁县儒学(在县西南宋淳祐间建明洪武七年/重建成化中知县李昂增修明末圮)
(知国朝雍正五年知县李岑升教谕马廷儆七年/ 县耿寿平教谕尹从源先后增修扁额碑祠与)
(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南溪县儒学(在县西凤凰山旧学在县西二里宋/熙宁间建明永乐间重建万历三年)
(改迁今所额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增修扁 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富顺县儒学(在县东宋庆历四年建明洪武中重/建弘治中增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
(二十一年知县钱绍隆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长宁县儒学(在县西南宋淳祐间建明洪武七年/重建成化中知县李昂增修明末圮)
(知国朝雍正五年知县李岑升教谕马廷儆七年/ 县耿寿平教谕尹从源先后增修扁额碑祠与)
(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卷五上 第 51b 页 WYG0559-0212d.png
隆昌县儒学(在县西明隆庆初建重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钱振龙 修五十八年)
(知县刘琨增修扁/额碑祠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庆符县儒学(在县东元大德间建明建文三年重/建兵燹后燬 国朝知县陈亮采重)
(建知县王如珽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高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八年建制国/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 同) 小学(额/取)
(八/名)
筠连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七年建如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县余铦孙 芝先后增)
(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知县刘琨增修扁/额碑祠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庆符县儒学(在县东元大德间建明建文三年重/建兵燹后燬 国朝知县陈亮采重)
(建知县王如珽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高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八年建制国/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 同) 小学(额/取)
(八/名)
筠连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七年建如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县余铦孙 芝先后增)
(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卷五上 第 52a 页 WYG0559-0213a.png
珙县儒学(在县南元时建明洪武二十二年重/建 国朝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兴文县儒学(在县南元至元间建明洪武中重修/万历初知县王慎凌亮相继改建于)
(县北建国朝康熙十年知县王兴/贤复 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屏山县儒学(在县城内东北元时建明永乐十年/重修 国朝康熙八年马湖府知府)
(史应庚重建二十三年知府何源浚/知县蔡琨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十五)
(名/)
直𨽻叙永厅
小学(额取/八名)
兴文县儒学(在县南元至元间建明洪武中重修/万历初知县王慎凌亮相继改建于)
(县北建国朝康熙十年知县王兴/贤复 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屏山县儒学(在县城内东北元时建明永乐十年/重修 国朝康熙八年马湖府知府)
(史应庚重建二十三年知府何源浚/知县蔡琨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十五)
(名/)
直𨽻叙永厅
卷五上 第 52b 页 WYG0559-0213b.png
叙永厅儒学(在叙永厅城西旧在厅东三国朝康/熙九年巡道黄龙建二十 年巡道)
(钦颁/) (刘德弘增修/)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
永宁县儒学(在县城东门内明正统八年建天启/间燬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卫守备)
(刘国相教授江人龙重/修扁额碑祠与厅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钦颁/) (刘德弘增修/)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
永宁县儒学(在县城东门内明正统八年建天启/间燬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卫守备)
(刘国相教授江人龙重/修扁额碑祠与厅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卷五上 第 53a 页 WYG0559-0213c.png
直𨽻雷波卫
雷波卫儒学(未/设)
夔州府
夔州府儒学(在府东明洪武四年知府盛南金建/万历元年知府郭棐移建学门明末)
(钦颁/) (燬/)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雷波卫儒学(未/设)
夔州府
夔州府儒学(在府东明洪武四年知府盛南金建/万历元年知府郭棐移建学门明末)
(钦颁/) (燬/)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卷五上 第 53b 页 WYG0559-0213d.png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奉节县儒学(在县西北明洪武中建天顺间知府/项倬重修成化十年省入府学今仍)
(之照八名额数/附府学取进)
大宁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中建后圮设国朝康/熙六年学裁雍正七年复 八年重)
(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巫山县儒学(在县西北元至元中建明洪武六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
(知府吴秀美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云阳县儒学(在县东北明洪武中建建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杨天行 雍正三年)
奉节县儒学(在县西北明洪武中建天顺间知府/项倬重修成化十年省入府学今仍)
(之照八名额数/附府学取进)
大宁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中建后圮设国朝康/熙六年学裁雍正七年复 八年重)
(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巫山县儒学(在县西北元至元中建明洪武六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
(知府吴秀美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云阳县儒学(在县东北明洪武中建建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杨天行 雍正三年)
卷五上 第 54a 页 WYG0559-0214a.png
(知县杜苞修七年知县殷山/增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梁山县儒学(在县南元至正四年知县蓝清建明/正统间知县李政成化间知县吴班)
(嘉靖间知县王冕先后重建明末圮祠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黄建中修复扁额碑 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新宁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中知县陈秉彝建正/统间知县叶铭弘治间知县田信正)
(德间知县王良谟嘉靖间知县石尚宝先后重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七年复设八)
(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万县儒学(在县北元时建明洪武十二年知县桂/仲权重建景泰间知县许熙嘉靖间知)
梁山县儒学(在县南元至正四年知县蓝清建明/正统间知县李政成化间知县吴班)
(嘉靖间知县王冕先后重建明末圮祠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黄建中修复扁额碑 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新宁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中知县陈秉彝建正/统间知县叶铭弘治间知县田信正)
(德间知县王良谟嘉靖间知县石尚宝先后重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七年复设八)
(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万县儒学(在县北元时建明洪武十二年知县桂/仲权重建景泰间知县许熙嘉靖间知)
卷五上 第 54b 页 WYG0559-0214b.png
(县龙云沈清重修明末圮额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张永辉捐修扁 碑祠与府制同) 小
学(额取/八名)
开县儒学(在县西旧在县东门外唐韦处厚建明/嘉靖六年改建城内万历四年迁于盛)
(山之西明末圮年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卢天枢仍/建今所二十四 知县王景舜捐俸增修扁额碑)
(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建始县儒学(在县西门外元大德间建明洪武七/年重建明末圮 国朝康熙十二年)
(知县谭性学改建城内二十三年知县吴李芳重/修三十年知县史晟仍迁建今所四十六年知县)
(刘珙徵重加修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学(额取/八名)
开县儒学(在县西旧在县东门外唐韦处厚建明/嘉靖六年改建城内万历四年迁于盛)
(山之西明末圮年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卢天枢仍/建今所二十四 知县王景舜捐俸增修扁额碑)
(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建始县儒学(在县西门外元大德间建明洪武七/年重建明末圮 国朝康熙十二年)
(知县谭性学改建城内二十三年知县吴李芳重/修三十年知县史晟仍迁建今所四十六年知县)
(刘珙徵重加修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卷五上 第 55a 页 WYG0559-0214c.png
龙安府
龙安府儒学(在府南宋祥符间知府吴济始建元/末燬明洪武间土官薛继贤迁建乐)
(平镇北山下隆庆间知府龙庆云仍迁今所/朝知府翁佶重葺康熙二十三年) (国/)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
(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龙安府儒学(在府南宋祥符间知府吴济始建元/末燬明洪武间土官薛继贤迁建乐)
(平镇北山下隆庆间知府龙庆云仍迁今所/朝知府翁佶重葺康熙二十三年) (国/)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
(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卷五上 第 55b 页 WYG0559-0214d.png
平武县儒学(在县治左明万历间建制国/朝增修扁额碑祠与府 同) 小学
(额取/八名)
江油县儒学(在县东南三里元至正间知县李彦/文建于高堂里明洪武初知县周伯)
(汶重建明末圮扁国朝知县陈图训导/赵晋改建今所 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
(八/名)
石泉县儒学(在县东望崇山麓宋绍兴中建明洪/武正德万历中先后增修明末圮)
(国朝初迁建城内康熙五十七年知县林逢/春复建于望崇山麓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
学(额取/八名)
(额取/八名)
江油县儒学(在县东南三里元至正间知县李彦/文建于高堂里明洪武初知县周伯)
(汶重建明末圮扁国朝知县陈图训导/赵晋改建今所 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
(八/名)
石泉县儒学(在县东望崇山麓宋绍兴中建明洪/武正德万历中先后增修明末圮)
(国朝初迁建城内康熙五十七年知县林逢/春复建于望崇山麓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
学(额取/八名)
卷五上 第 56a 页 WYG0559-0215a.png
彰明县儒学(在县东南唐大中十三年建明天顺/五年重修成化初县丞邱颙增修正)
(德九年补葺仍国朝顺治十六年并入绵州学雍/正八年复设 属绵州九年改𨽻龙安府扁额碑)
(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五名)
松潘卫儒学(在卫城东明景泰三年建嘉靖万历/间重修崇祯中副使史赞舜增修后)
(燬重国朝总兵卓策周文英相/继 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宁远府
宁远府儒学(未/设)
西昌县儒学(在府城西门内明/末燬 国朝重建) 大学(额取十/五名)
(德九年补葺仍国朝顺治十六年并入绵州学雍/正八年复设 属绵州九年改𨽻龙安府扁额碑)
(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五名)
松潘卫儒学(在卫城东明景泰三年建嘉靖万历/间重修崇祯中副使史赞舜增修后)
(燬重国朝总兵卓策周文英相/继 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宁远府
宁远府儒学(未/设)
西昌县儒学(在府城西门内明/末燬 国朝重建) 大学(额取十/五名)
卷五上 第 56b 页 WYG0559-0215b.png
会理州儒学(在州西北明洪武二十九年/建嘉靖中重建 国朝增修) 中学
(额取十/二名)
冕宁县儒学(在县西明时建后圮建国/朝康熙二十六年重) 小学(额/取)
(八/名)
盐源县儒学(在县城东门外/雍正五年修建) 中学(额取十/二名)
越巂卫儒学(在卫城西南旧在治南明末圮燬国/朝康熙三十年改迁东门内复 后)
(仍迁建城/内西南) 小学(额取/八名)
雅州府
(额取十/二名)
冕宁县儒学(在县西明时建后圮建国/朝康熙二十六年重) 小学(额/取)
(八/名)
盐源县儒学(在县城东门外/雍正五年修建) 中学(额取十/二名)
越巂卫儒学(在卫城西南旧在治南明末圮燬国/朝康熙三十年改迁东门内复 后)
(仍迁建城/内西南) 小学(额取/八名)
雅州府
卷五上 第 57a 页 WYG0559-0215c.png
雅州府儒学(在府西一里明洪武初建于月心山/中明末燬 国朝改建今所康熙二)
(钦颁/) (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雅安县儒学(未/设)
名山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中知县杨矩建正统/间迁于县城东门外嘉靖中知县范)
(钦颁/) (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雅安县儒学(未/设)
名山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中知县杨矩建正统/间迁于县城东门外嘉靖中知县范)
卷五上 第 57b 页 WYG0559-0215d.png
(元恺复建于旧址徐国朝康熙四十年知县丁杰/重修六十年知县 元禧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
(同/) 小学(额取/八名)
荣经县儒学(在县西宋淳熙间建元末燬明洪武/八年重建于县南后因水患景泰八)
(年仍迁故址万历三十二年改建于小坪山四十/四年复建于县东 国朝康熙七年仍建于小坪)
(山二十六年复迁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芦山县儒学(在县东明永乐间建嘉靖中知县周/斐重修万历中增修 国朝知县张)
(启鼎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天全州儒学(未设附雅州府/学加额取进)
(同/) 小学(额取/八名)
荣经县儒学(在县西宋淳熙间建元末燬明洪武/八年重建于县南后因水患景泰八)
(年仍迁故址万历三十二年改建于小坪山四十/四年复建于县东 国朝康熙七年仍建于小坪)
(山二十六年复迁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芦山县儒学(在县东明永乐间建嘉靖中知县周/斐重修万历中增修 国朝知县张)
(启鼎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天全州儒学(未设附雅州府/学加额取进)
卷五上 第 58a 页 WYG0559-0216a.png
清溪县儒学(在县北门外宋绍圣二十年建久废/ 国朝雍正七年重建扁额碑祠与)
(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直𨽻嘉定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嘉定州儒学(在州西南明洪武初建仍宋元旧址/同知杨励重修后因水患知州杨重)
(钦学正李敏迁建于方响洞上正统十一年同知/柳芳学正黎浩迁明伦堂于后山天顺八年训导)
(钦颁/) (曾智详请具本题迁今所/)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直𨽻嘉定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嘉定州儒学(在州西南明洪武初建仍宋元旧址/同知杨励重修后因水患知州杨重)
(钦学正李敏迁建于方响洞上正统十一年同知/柳芳学正黎浩迁明伦堂于后山天顺八年训导)
(钦颁/) (曾智详请具本题迁今所/)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卷五上 第 58b 页 WYG0559-0216b.png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峨眉县儒学(在县城北门外距县半里旧在县西/南宋庆历元年修建明成化间迁县)
(西弘治三年迁县南嘉靖间迁城南门外同国/朝康熙四年仍迁今所扁额碑祠与州制)
小学(额取/八名)
洪雅县儒学(在县东旧在县西宋绍兴元年知县/孙诏迁建今所嘉泰四年重修明成)
(化十九年重建扁国朝康熙三年补葺/雍正五年重修 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
(十二/名)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峨眉县儒学(在县城北门外距县半里旧在县西/南宋庆历元年修建明成化间迁县)
(西弘治三年迁县南嘉靖间迁城南门外同国/朝康熙四年仍迁今所扁额碑祠与州制)
小学(额取/八名)
洪雅县儒学(在县东旧在县西宋绍兴元年知县/孙诏迁建今所嘉泰四年重修明成)
(化十九年重建扁国朝康熙三年补葺/雍正五年重修 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
(十二/名)
卷五上 第 59a 页 WYG0559-0216c.png
夹江县儒学(在县东南明洪武中建兵燹后燬与/国朝康熙十一年重建扁额碑祠)
(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犍为县儒学(在县南明万历间知县吴道美复建/ 国朝增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荣县儒学(在县东唐武德元年建于桂林山元末/燬明洪武四年重建天顺八年迁建于)
(莲宇山之麓祠国朝改迁于/今所扁额碑 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威远县儒学(在县西南隋开皇时建明洪武中改/建县城东北成化间水患冲颓复迁)
(城西九国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 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
(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犍为县儒学(在县南明万历间知县吴道美复建/ 国朝增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荣县儒学(在县东唐武德元年建于桂林山元末/燬明洪武四年重建天顺八年迁建于)
(莲宇山之麓祠国朝改迁于/今所扁额碑 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威远县儒学(在县西南隋开皇时建明洪武中改/建县城东北成化间水患冲颓复迁)
(城西九国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 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
卷五上 第 59b 页 WYG0559-0216d.png
(六/名)
直𨽻眉州
眉州儒学(在州南宋仁宗时建明洪武四年知州/张伯纲重建景泰初知州李宁成化中)
(知州林敷许仁先后重修著国朝康熙二年知州/赵蕙芽重建知州姚哲宋 增修二十三年)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四十六年知州金一凤补葺雍/ 正元年奉)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三年知州马世煓补葺/ 四年)
直𨽻眉州
眉州儒学(在州南宋仁宗时建明洪武四年知州/张伯纲重建景泰初知州李宁成化中)
(知州林敷许仁先后重修著国朝康熙二年知州/赵蕙芽重建知州姚哲宋 增修二十三年)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四十六年知州金一凤补葺雍/ 正元年奉)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三年知州马世煓补葺/ 四年)
卷五上 第 60a 页 WYG0559-0217a.png
(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小学(额取/七名)
丹棱县儒学(在县南宋绍兴十二年建明洪武十/六年重修成化间建于县东北明末)
(燬所国朝知县张廷秀复建/今 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青神县儒学(在县西南设国朝康熙六年学裁雍/正七年复 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
(同/) 小学(额取/四名)
彭山县儒学(在县西南康熙元年并入眉州学雍/正七年复设八年重建扁额碑祠与)
(州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小学(额取/七名)
丹棱县儒学(在县南宋绍兴十二年建明洪武十/六年重修成化间建于县东北明末)
(燬所国朝知县张廷秀复建/今 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青神县儒学(在县西南设国朝康熙六年学裁雍/正七年复 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
(同/) 小学(额取/四名)
彭山县儒学(在县西南康熙元年并入眉州学雍/正七年复设八年重建扁额碑祠与)
(州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卷五上 第 60b 页 WYG0559-0217b.png
直𨽻邛州
邛州儒学(在州南一里明洪武初同知张郁建永/乐中知州罗质重修成化弘治间相继)
(增修二国朝知州萧恒朱衣荣戚延裔先后修葺/康熙 十三年)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
(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邛州儒学(在州南一里明洪武初同知张郁建永/乐中知州罗质重修成化弘治间相继)
(增修二国朝知州萧恒朱衣荣戚延裔先后修葺/康熙 十三年)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
(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卷五上 第 61a 页 WYG0559-0217c.png
大邑县儒学(在县南明正统中知县冯泰建后燬/ 国朝知县李德耀训导彭辉祖捐)
(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蒲江县儒学(在县西旧在县南明洪武中建万历/初改建今所 国朝知县朱士英重)
(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潼川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潼川州儒学(在州东南宋大观初建明宣德成化/崇祯间先后增修兵燹后仅存大成)
(钦颁/) (殿/) (国朝初增修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蒲江县儒学(在县西旧在县南明洪武中建万历/初改建今所 国朝知县朱士英重)
(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潼川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潼川州儒学(在州东南宋大观初建明宣德成化/崇祯间先后增修兵燹后仅存大成)
(钦颁/) (殿/) (国朝初增修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卷五上 第 61b 页 WYG0559-0217d.png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
射洪县儒学(在县南宋元符间建明景泰六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知县孟宪孔重建)
(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盐亭县儒学(在县西北唐贞观中建于县南明洪/武九年迁建今所 国朝知县江昆)
(涞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中江县儒学(在县南明洪武中知县高通至建天/顺间知县胡叔宝正德中知县涂祺)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
射洪县儒学(在县南宋元符间建明景泰六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知县孟宪孔重建)
(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盐亭县儒学(在县西北唐贞观中建于县南明洪/武九年迁建今所 国朝知县江昆)
(涞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中江县儒学(在县南明洪武中知县高通至建天/顺间知县胡叔宝正德中知县涂祺)
卷五上 第 62a 页 WYG0559-0218a.png
(万历中知县安正孝崇祯中知县任之堂先后增/修 国朝知县李延春补葺康熙三十四年知县)
(谢旻禧四十七年知县李来仪/相继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遂宁县儒学(在县西南唐贞元间建明洪武七年/重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
(刘学翰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蓬溪县儒学(在县北唐开元间建明洪武中重修/后燬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潘之亮)
(重建二十年知县周甲徵/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安岳县儒学(在县城东门外龙泉山麓旧在县东/南宋元祐间建明洪武中重修嘉靖)
(中知县李朝选改迁今所额国朝康熙五年学/裁雍正六年复设重建扁 碑祠与州制同)
(谢旻禧四十七年知县李来仪/相继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遂宁县儒学(在县西南唐贞元间建明洪武七年/重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
(刘学翰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蓬溪县儒学(在县北唐开元间建明洪武中重修/后燬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潘之亮)
(重建二十年知县周甲徵/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安岳县儒学(在县城东门外龙泉山麓旧在县东/南宋元祐间建明洪武中重修嘉靖)
(中知县李朝选改迁今所额国朝康熙五年学/裁雍正六年复设重建扁 碑祠与州制同)
卷五上 第 62b 页 WYG0559-0218b.png
小学(额取/八名)
乐至县儒学(在县西明正德间建崇祯中知县宋/统镇迁于东南明末圮 国朝康熙)
(四十五年重修六十年仍迁/今所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泸州
泸州儒学(在州北唐咸亨间建宋开禧中魏了翁/重葺明弘治中知州许世德改迁治南)
(向东万历间知州赵大佶岳仰具先后增修置学/田 国朝顺治十八年巡道纪耀知州何起鹏补)
(葺康熙二十三年知/州陈五典复迁今所)
(钦颁万世帅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乐至县儒学(在县西明正德间建崇祯中知县宋/统镇迁于东南明末圮 国朝康熙)
(四十五年重修六十年仍迁/今所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泸州
泸州儒学(在州北唐咸亨间建宋开禧中魏了翁/重葺明弘治中知州许世德改迁治南)
(向东万历间知州赵大佶岳仰具先后增修置学/田 国朝顺治十八年巡道纪耀知州何起鹏补)
(葺康熙二十三年知/州陈五典复迁今所)
(钦颁万世帅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卷五上 第 63a 页 WYG0559-0218c.png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四十七年知州张士浩增修雍/ 正元年奉)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江安县儒学(在县南宋大观间建明洪武间重修/ 国朝康熙三十年补葺雍正六年)
(知县李秀会增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小学(额取/八名)
合江县儒学(在县北宋元祐间建明洪武九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赖)
(曰铎重建十一年知县谢旗增修十九年知县陈/台斗补葺四十二年知县连青训导高天培增修)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四十七年知州张士浩增修雍/ 正元年奉)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江安县儒学(在县南宋大观间建明洪武间重修/ 国朝康熙三十年补葺雍正六年)
(知县李秀会增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小学(额取/八名)
合江县儒学(在县北宋元祐间建明洪武九年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赖)
(曰铎重建十一年知县谢旗增修十九年知县陈/台斗补葺四十二年知县连青训导高天培增修)
卷五上 第 63b 页 WYG0559-0218d.png
(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纳溪县儒学(在县西北元至正间建明洪武初重/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
(县王帝臣建三十八年知县赵/之鹤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九姓司儒学(在司西南明洪/武时傅有德建)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资州
资州儒学(在州城东门内正街宋雍熙中建明正/统天顺中重修兵燹后燬 国朝康熙)
(钦颁/) (二十三年改迁十字街/)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纳溪县儒学(在县西北元至正间建明洪武初重/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
(县王帝臣建三十八年知县赵/之鹤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九姓司儒学(在司西南明洪/武时傅有德建)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资州
资州儒学(在州城东门内正街宋雍熙中建明正/统天顺中重修兵燹后燬 国朝康熙)
(钦颁/) (二十三年改迁十字街/)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卷五上 第 64a 页 WYG0559-0219a.png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二年仍迁今所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小学(额取/八名)
资阳县儒学(在县南宣化街宋嘉祐初建明成化/正德间相继增修兵燹后仅存大殿)
(扁国朝雍正三年补修/ 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内江县儒学(在县西南宋乾德初建明洪武正德/间相继增修后燬 国朝康熙三年)
(知县习全史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仁寿县儒学(在县东宋淳化初建明洪武正统间/相继增修兵燹后燬 国朝康熙六)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二年仍迁今所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小学(额取/八名)
资阳县儒学(在县南宣化街宋嘉祐初建明成化/正德间相继增修兵燹后仅存大殿)
(扁国朝雍正三年补修/ 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内江县儒学(在县西南宋乾德初建明洪武正德/间相继增修后燬 国朝康熙三年)
(知县习全史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仁寿县儒学(在县东宋淳化初建明洪武正统间/相继增修兵燹后燬 国朝康熙六)
卷五上 第 64b 页 WYG0559-0219b.png
(年知县唐缵新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井研县儒学(在县东南宋乾德初建明天顺间重/修正德中提学佥事刘节复增修)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王配京/补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直𨽻绵州
绵州儒学(在州东唐贞观三年建明洪武正德间/继修明末圮 国朝初重建康熙二十)
(钦颁/) (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井研县儒学(在县东南宋乾德初建明天顺间重/修正德中提学佥事刘节复增修)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王配京/补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直𨽻绵州
绵州儒学(在州东唐贞观三年建明洪武正德间/继修明末圮 国朝初重建康熙二十)
(钦颁/) (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卷五上 第 65a 页 WYG0559-0219c.png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小学(额取/七名)
德阳县儒学(在县东南宋开禧五年建明洪武元/年重建成化十二年知县吴淑重修)
(明末圮额国朝知县余国搢/补葺扁 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罗江县儒学(在县东宋熙宁二年建明成化六年/重修正德中知县盛昶罗纶相继增)
(修明末圮九国朝顺治十六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 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
(额取/四名)
安县儒学(在县北门外旧在城内宋熙宁初建明/洪武八年重建嘉靖中知县杜廉迁今)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小学(额取/七名)
德阳县儒学(在县东南宋开禧五年建明洪武元/年重建成化十二年知县吴淑重修)
(明末圮额国朝知县余国搢/补葺扁 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罗江县儒学(在县东宋熙宁二年建明成化六年/重修正德中知县盛昶罗纶相继增)
(修明末圮九国朝顺治十六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 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
(额取/四名)
安县儒学(在县北门外旧在城内宋熙宁初建明/洪武八年重建嘉靖中知县杜廉迁今)
卷五上 第 65b 页 WYG0559-0219d.png
(所明末燬八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吴英光重建/康熙三十 年知县谢加恩增修雍正四年知县)
(吕功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绵竹县儒学(在县东宋景德初建于县南明洪武/六年始迁今所正统二年提学唐振)
(增修补国朝康熙四年内知县李/如梴 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梓潼县儒学(在县东宋时建明洪武中知县张斌/重修 国朝增修扁额碑祠与州制)
(同/)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茂州
茂州儒学(在州南明洪武八年建嘉靖三十年兵/备胡鳌增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六年)
(吕功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绵竹县儒学(在县东宋景德初建于县南明洪武/六年始迁今所正统二年提学唐振)
(增修补国朝康熙四年内知县李/如梴 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梓潼县儒学(在县东宋时建明洪武中知县张斌/重修 国朝增修扁额碑祠与州制)
(同/)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茂州
茂州儒学(在州南明洪武八年建嘉靖三十年兵/备胡鳌增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六年)
卷五上 第 66a 页 WYG0559-0220a.png
(钦颁/) (知州黄陛重建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雍正八年/九月分巡松茂道臣郑)
(其储详奉一题准嗣后/茂州羌民 体考试)
保县儒学(在县南旧在县西明洪武中建正德中/知州崔哲范渊相继增修 国朝康熙)
(四十七年被水冲颓雍正元年知州王国正迁建/今所雍正五年裁威州入保县扁额碑祠与州制)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
(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雍正八年/九月分巡松茂道臣郑)
(其储详奉一题准嗣后/茂州羌民 体考试)
保县儒学(在县南旧在县西明洪武中建正德中/知州崔哲范渊相继增修 国朝康熙)
(四十七年被水冲颓雍正元年知州王国正迁建/今所雍正五年裁威州入保县扁额碑祠与州制)
卷五上 第 66b 页 WYG0559-0220b.png
(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汶川县儒学(在县南明嘉靖二年提学副使张邦/奇奏立 国朝知县张耀祖重建扁)
(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达州
达州儒学(在州东南明洪武四年知州魏子忠建/永乐中知州瞿锐嘉靖中知州赵鸣凤)
(吴升重修年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州董守义捐/修二十三)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汶川县儒学(在县南明嘉靖二年提学副使张邦/奇奏立 国朝知县张耀祖重建扁)
(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达州
达州儒学(在州东南明洪武四年知州魏子忠建/永乐中知州瞿锐嘉靖中知州赵鸣凤)
(吴升重修年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州董守义捐/修二十三)
(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卷五上 第 67a 页 WYG0559-0220c.png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旨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
(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
东乡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中建成化十一年迁/于河北明月坝万历元年知县陶之)
(肖仍迁今所明末燬年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李太濩重修雍正三 达州知州孙廷正补葺扁)
(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太平县儒学(在县东明正德十年知县董璧建/嘉靖二十八年知县龚大有重修)
(明末燬年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陈溥捐建/二十六 知县乔云名五十九年知县刘嘉本)
(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
东乡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中建成化十一年迁/于河北明月坝万历元年知县陶之)
(肖仍迁今所明末燬年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李太濩重修雍正三 达州知州孙廷正补葺扁)
(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太平县儒学(在县东明正德十年知县董璧建/嘉靖二十八年知县龚大有重修)
(明末燬年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陈溥捐建/二十六 知县乔云名五十九年知县刘嘉本)
卷五上 第 67b 页 WYG0559-0220d.png
(雍正六年知县张也明先后/增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贡院书院附
贡院(在成都府南明蜀府旧基郎国朝康熙四年/知府冀应熊请于布政使 廷相按察使李)
(翀霄申请巡抚张德地改为贡院具及题建修倡/捐有差堂署号舍颇备前建明远楼 贡院坊焕)
(然一新制称/宏敞有碑)
锦江书院(在成都府学明伦堂后旧名文翁石室/以汉孝文时蜀二千石文党兴学造士)
(文风埒齐鲁永初太守高䀢更新之增一室以祀/文翁明末燬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按察使刘德)
(芳重/建)
贡院书院附
贡院(在成都府南明蜀府旧基郎国朝康熙四年/知府冀应熊请于布政使 廷相按察使李)
(翀霄申请巡抚张德地改为贡院具及题建修倡/捐有差堂署号舍颇备前建明远楼 贡院坊焕)
(然一新制称/宏敞有碑)
锦江书院(在成都府学明伦堂后旧名文翁石室/以汉孝文时蜀二千石文党兴学造士)
(文风埒齐鲁永初太守高䀢更新之增一室以祀/文翁明末燬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按察使刘德)
(芳重/建)
卷五上 第 68a 页 WYG0559-0221a.png
大益书院(在成都府治东北/后改大儒祠今圮)
南轩书院(在汉州城内改/南轩祠今圮)
来凤书院(在重庆/府治右)
濂溪书院(在合州学侧/祀宋周子)
北岩书院(在涪州北宋程颐注易于此黄庭坚/榜曰钩深嘉定中范正武改为书院)
(塑颐像/祀之)
文翁书院(在苍溪县/东离堆山)
丹梯书院(在巴州南南龛山/唐张曙读书处)
南轩书院(在汉州城内改/南轩祠今圮)
来凤书院(在重庆/府治右)
濂溪书院(在合州学侧/祀宋周子)
北岩书院(在涪州北宋程颐注易于此黄庭坚/榜曰钩深嘉定中范正武改为书院)
(塑颐像/祀之)
文翁书院(在苍溪县/东离堆山)
丹梯书院(在巴州南南龛山/唐张曙读书处)
卷五上 第 68b 页 WYG0559-0221b.png
亲民书院(在剑州治后元至/顺中同知任璿建)
文贞书院(在剑州元时建以/唐魏徵生此因名)
兼山书院(在剑州东北祀宋尚书黄裳久/废雍正五年知州李梅宾重建)
嘉陵书院(在顺庆府北一里明万/历间知府饶景晖建)
金泉书院(在顺庆府西一里明/大学士陈以勤建)
嘉湖书院(在顺庆府城内明万历知府昝云鹤/南充知县吴亮嗣筑室率诸生讲艺)
(获隽甚多因塑/二公像祀之)
果山书院(在蓬州南嘉陵江岸宋刺史王旦建/明成化中刺史毕宗贤重修今圮)
文贞书院(在剑州元时建以/唐魏徵生此因名)
兼山书院(在剑州东北祀宋尚书黄裳久/废雍正五年知州李梅宾重建)
嘉陵书院(在顺庆府北一里明万/历间知府饶景晖建)
金泉书院(在顺庆府西一里明/大学士陈以勤建)
嘉湖书院(在顺庆府城内明万历知府昝云鹤/南充知县吴亮嗣筑室率诸生讲艺)
(获隽甚多因塑/二公像祀之)
果山书院(在蓬州南嘉陵江岸宋刺史王旦建/明成化中刺史毕宗贤重修今圮)
卷五上 第 69a 页 WYG0559-0221c.png
甘泉书院(在岳池县西明成化中/郡人吴伯通建今圮)
孝节书院(在叙州府西二里有孝子陈相吴/顺吴审节士任永费贻孙镕像)
翠屏书院(在叙州府西翠屏山上又名五贤/祠有濂溪横渠明道伊川晦庵像)
涪翁书院(在叙州府北/有黄山谷像)
蟠龙书院(在宜宾县西北一百里越溪上/宋龙图阁学士陈公许读书处)
南溪书院(在南溪县西北/唐杨发读书处)
云台书院(在南溪县/云台山上)
柳沟书院(在富顺县东九十/里宋李文渊建)
孝节书院(在叙州府西二里有孝子陈相吴/顺吴审节士任永费贻孙镕像)
翠屏书院(在叙州府西翠屏山上又名五贤/祠有濂溪横渠明道伊川晦庵像)
涪翁书院(在叙州府北/有黄山谷像)
蟠龙书院(在宜宾县西北一百里越溪上/宋龙图阁学士陈公许读书处)
南溪书院(在南溪县西北/唐杨发读书处)
云台书院(在南溪县/云台山上)
柳沟书院(在富顺县东九十/里宋李文渊建)
卷五上 第 69b 页 WYG0559-0221d.png
东溪书院(在长宁县/旌孝坊)
少陵书院(在夔州府东/即子美草堂)
静晖书院(在夔州府后/王十朋有诗)
仰高书院(在奉节县北本静晖楼万历二年/知府郭棐改建后废今为崇忠祠)
竹林书院(在奉节县东宋嘉熙中郡守孟珙建以/处襄汉流寓之士又有南阳书院亦珙)
(所建今/俱圮)
集贤书院(在万县东本抽分/厂明嘉靖中改置)
三贤书院(在开县东一里明嘉靖中/建祀元赵受明陈良杨文)
少陵书院(在夔州府东/即子美草堂)
静晖书院(在夔州府后/王十朋有诗)
仰高书院(在奉节县北本静晖楼万历二年/知府郭棐改建后废今为崇忠祠)
竹林书院(在奉节县东宋嘉熙中郡守孟珙建以/处襄汉流寓之士又有南阳书院亦珙)
(所建今/俱圮)
集贤书院(在万县东本抽分/厂明嘉靖中改置)
三贤书院(在开县东一里明嘉靖中/建祀元赵受明陈良杨文)
卷五上 第 70a 页 WYG0559-0222a.png
凤山书院(在大宁县/凤凰山)
高幖书院(在嘉定州城内守道张能/鳞创建集诸生讲读其中)
东坡书院(在嘉定州东/五里九龙山)
一崖书院(在夹江县北五里千佛/崖上明宿进读书处)
探原书院(在夹江县西五/里依凤寺左)
文昌书院(在洪雅县东南/雍正三年建)
五龙书院(在犍为县城西北/隅一名凤凰台)
眉山书院(在眉州城内即三苏祠知州/赵蕙芽建诸生讲艺其中)
高幖书院(在嘉定州城内守道张能/鳞创建集诸生讲读其中)
东坡书院(在嘉定州东/五里九龙山)
一崖书院(在夹江县北五里千佛/崖上明宿进读书处)
探原书院(在夹江县西五/里依凤寺左)
文昌书院(在洪雅县东南/雍正三年建)
五龙书院(在犍为县城西北/隅一名凤凰台)
眉山书院(在眉州城内即三苏祠知州/赵蕙芽建诸生讲艺其中)
卷五上 第 70b 页 WYG0559-0222b.png
鹤山书院(在眉州祀宋太守魏文靖了翁明嘉靖/九年台使邱道隆翰林王元正建 国)
(朝知州赵/蕙芽重建)
巽崖书院(在丹棱县北十/五里宋李焘建)
栅头书院(在丹棱县南四/十里宋中兴建)
崇正书院(在邛州/学宫左)
鹤山书院(在邛州善政街明万历中改/为校士馆祀魏了翁像今废)
鹤山书院(在蒲江县北一里祀魏了翁像修/国朝雍正四年知县陈琨琇捐)
金华书院(在射洪县北元至正/间立陈子昂像祀之)
(朝知州赵/蕙芽重建)
巽崖书院(在丹棱县北十/五里宋李焘建)
栅头书院(在丹棱县南四/十里宋中兴建)
崇正书院(在邛州/学宫左)
鹤山书院(在邛州善政街明万历中改/为校士馆祀魏了翁像今废)
鹤山书院(在蒲江县北一里祀魏了翁像修/国朝雍正四年知县陈琨琇捐)
金华书院(在射洪县北元至正/间立陈子昂像祀之)
卷五上 第 71a 页 WYG0559-0222c.png
东台书院(在盐亭县/西南今圮)
太元书院(在盐亭县东北四/十里今名太元观)
青莲书院(在盐亭县东六十/里唐李白读书处)
云山书院(在中江县东南故/飞乌县之南久废)
张九宗书院(在遂宁县唐贞/观九年建今废)
名世书院(在乐至县西南明崇祯时知县田舜年/建于旧学遗址并置院田以资诸生四)
(时膏火/今圮)
五峰书院(在泸州北五峰山下宋/庆历中知州杨汝明建)
太元书院(在盐亭县东北四/十里今名太元观)
青莲书院(在盐亭县东六十/里唐李白读书处)
云山书院(在中江县东南故/飞乌县之南久废)
张九宗书院(在遂宁县唐贞/观九年建今废)
名世书院(在乐至县西南明崇祯时知县田舜年/建于旧学遗址并置院田以资诸生四)
(时膏火/今圮)
五峰书院(在泸州北五峰山下宋/庆历中知州杨汝明建)
卷五上 第 71b 页 WYG0559-0222d.png
鹤山书院(在泸州南宋开禧/中知州魏了翁建)
龙门书院(在江安县东七十里宋/乾道中乡士吕伯佑建)
紫岩书院(在绵竹县东一里/宋张浚读书处)
石鼓书院(在东乡县西/明嘉靖中建)
四川通志卷五中
龙门书院(在江安县东七十里宋/乾道中乡士吕伯佑建)
紫岩书院(在绵竹县东一里/宋张浚读书处)
石鼓书院(在东乡县西/明嘉靖中建)
四川通志卷五中
卷五上 第 72a 页 WYG0559-02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五下
祀典
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古之制也
书曰肇称殷礼又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今
圣天子德盛礼恭大化翔洽固已百灵效职鬼神肸蚃
矣犹于
先圣先贤山川土谷之祀备物尽敬其仪文度数之盛
四川通志卷五下
祀典
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古之制也
书曰肇称殷礼又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今
圣天子德盛礼恭大化翔洽固已百灵效职鬼神肸蚃
矣犹于
先圣先贤山川土谷之祀备物尽敬其仪文度数之盛
卷五上 第 72b 页 WYG0559-0223b.png
迥为前代所未及故虽僻远如西蜀而凡春秋荐
享罔不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焉是知
当宁之精诚所格洵无间于遐迩也作祀典志
汉高帝十二年诏祀
孔子以太牢诸侯王卿相至郡先谒庙而后从政
魏文帝初祀
孔子于辟廱改谥文圣尼父以颜子回配享
北魏献文帝诏郡县立学祀
享罔不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焉是知
当宁之精诚所格洵无间于遐迩也作祀典志
汉高帝十二年诏祀
孔子以太牢诸侯王卿相至郡先谒庙而后从政
魏文帝初祀
孔子于辟廱改谥文圣尼父以颜子回配享
北魏献文帝诏郡县立学祀
卷五上 第 73a 页 WYG0559-0223c.png
孔子与周公并享太和中乃诏宣尼庙别敕有司享荐
隋文帝诏国子寺每岁四仲月上丁释奠州县仲春
仲秋释奠
唐高祖诏立
孔子专庙太宗又诏天下州县皆立专庙塑像出内庭
衣兖冕正南面之位
宋太宗诏
文庙立戟十六徽宗时又增门戟二十四
隋文帝诏国子寺每岁四仲月上丁释奠州县仲春
仲秋释奠
唐高祖诏立
孔子专庙太宗又诏天下州县皆立专庙塑像出内庭
衣兖冕正南面之位
宋太宗诏
文庙立戟十六徽宗时又增门戟二十四
卷五上 第 73b 页 WYG0559-0223d.png
明洪武元年令郡邑访求应祀神祗名山大川圣帝
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国惠爱及民者奏著祀
典二年令有司祠祀典神祗其不在祀典而尝有
功德于民者即不祭存其祠宇十四年首建大学
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释菜礼郡县长
以下诣学行香嘉靖九年釐正祀典始为木主称
至圣先师孔子后又定制府州县近郊三坛南神祗坛
每岁仲春秋祀云雨风雷之神境内山川之神城
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国惠爱及民者奏著祀
典二年令有司祠祀典神祗其不在祀典而尝有
功德于民者即不祭存其祠宇十四年首建大学
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释菜礼郡县长
以下诣学行香嘉靖九年釐正祀典始为木主称
至圣先师孔子后又定制府州县近郊三坛南神祗坛
每岁仲春秋祀云雨风雷之神境内山川之神城
卷五上 第 74a 页 WYG0559-0224a.png
隍之神各用少牢在省城者布政司官祭府不别
祭县附府者亦如之西社稷坛每岁仲春秋上戊
祀司社之神司稷之神各用少牢北厉坛每岁上
元清明孟冬朔日祭无祀鬼神羊三豕三饭米三
石名宦乡贤二祠附
先师庙或别祀每岁仲春秋祀用少牢岳镇海渎在境
内者每岁仲春秋别祭之用少牢古帝王陵寝忠
臣烈士及官吏有功德于民者各以时祭提镇都
祭县附府者亦如之西社稷坛每岁仲春秋上戊
祀司社之神司稷之神各用少牢北厉坛每岁上
元清明孟冬朔日祭无祀鬼神羊三豕三饭米三
石名宦乡贤二祠附
先师庙或别祀每岁仲春秋祀用少牢岳镇海渎在境
内者每岁仲春秋别祭之用少牢古帝王陵寝忠
臣烈士及官吏有功德于民者各以时祭提镇都
卷五上 第 74b 页 WYG0559-0224b.png
司卫所凡守禦官每岁霜降有旗纛之祭用少牢
牧马者祀马神市乡百姓又有乡社乡厉之祭若
诸神祠有灵异者百姓各以其乡俗祀之官不禁
也
国朝顺治二年定
文庙谥号称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每岁仲春秋上丁日致祭直
省各府州县卫一体遵行雍正元年追封
牧马者祀马神市乡百姓又有乡社乡厉之祭若
诸神祠有灵异者百姓各以其乡俗祀之官不禁
也
国朝顺治二年定
文庙谥号称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每岁仲春秋上丁日致祭直
省各府州县卫一体遵行雍正元年追封
卷五上 第 75a 页 WYG0559-0224c.png
先师孔子五代以五世祖为
肇圣王高祖为
裕圣王曾祖为
诒圣王祖为
昌圣王父为
启圣王改启圣祠为崇圣祠
雍正二年复祀林放蘧瑗秦冉颜何县亶郑康成
范宁增祀牧皮乐正克公都子万章公孙丑诸葛
肇圣王高祖为
裕圣王曾祖为
诒圣王祖为
昌圣王父为
启圣王改启圣祠为崇圣祠
雍正二年复祀林放蘧瑗秦冉颜何县亶郑康成
范宁增祀牧皮乐正克公都子万章公孙丑诸葛
卷五上 第 75b 页 WYG0559-0224d.png
亮尹焞魏了翁黄干陈淳何基王柏赵复金履祥
许谦陈浩罗钦顺蔡清陆龙其并
令直省各府州县卫于学宫侧近建忠义节孝祠著为
祀典
江水源发岷山为四渎之一前稽往代定五载一
行祀典自
国朝增修庙貌祭典独隆康熙六年
圣祖仁皇帝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宽致祭
许谦陈浩罗钦顺蔡清陆龙其并
令直省各府州县卫于学宫侧近建忠义节孝祠著为
祀典
江水源发岷山为四渎之一前稽往代定五载一
行祀典自
国朝增修庙貌祭典独隆康熙六年
圣祖仁皇帝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宽致祭
卷五上 第 76a 页 WYG0559-0225a.png
江渎之神康熙二十一年遣内阁侍读学士翁英致祭
康熙二十四年遣经筵讲官内阁学士牛钮致祭
康熙二十七年遣銮仪卫銮仪使叶克舒致祭康
熙三十三年遣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王士正致
祭康熙三十六年遣都察院左都御史张鹏翮致
祭康熙四十二年遣翰林院侍读学士余志正致
祭康熙五十二年遣内阁学士查弼纳致祭康熙
五十八年遣翰林院侍读陈世倌致祭制文勒碑
康熙二十四年遣经筵讲官内阁学士牛钮致祭
康熙二十七年遣銮仪卫銮仪使叶克舒致祭康
熙三十三年遣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王士正致
祭康熙三十六年遣都察院左都御史张鹏翮致
祭康熙四十二年遣翰林院侍读学士余志正致
祭康熙五十二年遣内阁学士查弼纳致祭康熙
五十八年遣翰林院侍读陈世倌致祭制文勒碑
卷五上 第 76b 页 WYG0559-0225b.png
雍正元年
特遣内阁侍读学士田文镜致祭制文勒碑雍正三年
敕封南渎为
涵和大江之神
命四川巡抚王景灏制造神位致祭
雍正三年
诏追封
关帝三代以曾祖为
特遣内阁侍读学士田文镜致祭制文勒碑雍正三年
敕封南渎为
涵和大江之神
命四川巡抚王景灏制造神位致祭
雍正三年
诏追封
关帝三代以曾祖为
卷五上 第 77a 页 WYG0559-0225c.png
光昭公祖为
裕昌公父为
成忠公每岁仲春秋致祭
雍正四年
诏直省各府州县卫设立
先农坛行耕耤礼
雍正五年
敕封蜀守李冰为
裕昌公父为
成忠公每岁仲春秋致祭
雍正四年
诏直省各府州县卫设立
先农坛行耕耤礼
雍正五年
敕封蜀守李冰为
卷五上 第 77b 页 WYG0559-0225d.png
敷泽兴济通祐王李二郎为
承绩广惠显英王令地方官制造神牌每岁春秋致
祭
文庙祭器数(宋徽宗定礼品一副内十笾十豆明初国/子监用笾豆各十天下府州县各八成化)
(十三年以礼部尚书周洪谟奏加笾豆为各十二/外府州县各十嘉靖九年遵照初制国子监用十)
(本笾十豆天下府州县八笾八豆/ 朝因之)
祭品(香/兔) (烛正酒用牛用纯黑羊白豕长一鹿八/帛 位 绫馀用绢练 色 丈)
(尺稻太羹实于登形和羹实于铏枣黍稷实于簠/ 梁实于簋 盐 藁鱼 栗 榛)
承绩广惠显英王令地方官制造神牌每岁春秋致
祭
文庙祭器数(宋徽宗定礼品一副内十笾十豆明初国/子监用笾豆各十天下府州县各八成化)
(十三年以礼部尚书周洪谟奏加笾豆为各十二/外府州县各十嘉靖九年遵照初制国子监用十)
(本笾十豆天下府州县八笾八豆/ 朝因之)
祭品(香/兔) (烛正酒用牛用纯黑羊白豕长一鹿八/帛 位 绫馀用绢练 色 丈)
(尺稻太羹实于登形和羹实于铏枣黍稷实于簠/ 梁实于簋 盐 藁鱼 栗 榛)
卷五上 第 78a 页 WYG0559-0226a.png
(菱/菹) (芡菹鹿脯以上实于笾兔韭菹鱼菁菹上芹/笋 醓醢 鹿醢 醢 醢以 实)
(于/豆)
乐器数(麾幡/搏拊) (应鼓/柷敔) (鼗鼓/编磬) (笛钟笙排箫/编 箫)
(琴/篪) (瑟/埙)
佾舞数(唐乐用宫县舞用六佾明初用六佾成化/十三年增为八佾嘉靖九年仍为六佾)
(本朝因之/)
关帝庙祭品(帛一五/果品) (牛一酒羊一/眼 一尊) (豕一/)
江渎庙祭品(香各烛/豆 十) (酒簋牛一/簠 各二) (羊一/) (豕一/) (笾/)
(于/豆)
乐器数(麾幡/搏拊) (应鼓/柷敔) (鼗鼓/编磬) (笛钟笙排箫/编 箫)
(琴/篪) (瑟/埙)
佾舞数(唐乐用宫县舞用六佾明初用六佾成化/十三年增为八佾嘉靖九年仍为六佾)
(本朝因之/)
关帝庙祭品(帛一五/果品) (牛一酒羊一/眼 一尊) (豕一/)
江渎庙祭品(香各烛/豆 十) (酒簋牛一/簠 各二) (羊一/) (豕一/) (笾/)
卷五上 第 78b 页 WYG0559-0226b.png
先农坛祭品(香各烛/豆 十) (酒簋羊一/簠 各二) (豕一/) (铏一/) (笾/)
各坛祭品(杳豆烛四酒簠羊一二豕一/笾 各 簋各) (铏一/)
文庙礼仪(按会典祭前一日行省牲礼正祭日候官至/通赞赞签祝版 引赞引承祭官至更衣所)
(赞更衣赞升堂户序爵舞序事位请祝签名司下/堂 通 赞启 乐 生就 执事者各 其)
(事血分献官就位陪祭官就位主祭官就位各瘗/毛 启牲馔盖 迎神 乐作 引赞引 官)
(诣西北隅迎神叩众官打躬/祭官行三跪九 礼 乐止) (通赞赞参神礼承/行奠帛初献)
(乐作尊引赞引主祭官诣盥洗所/诣酒 所 司尊者举幂酌酒诣) (浴手/) (净巾/)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 献爵 俯伏 兴) (跪身进帛读奠帛/平 诣 祝位) (进爵鸣/跪)
各坛祭品(杳豆烛四酒簠羊一二豕一/笾 各 簋各) (铏一/)
文庙礼仪(按会典祭前一日行省牲礼正祭日候官至/通赞赞签祝版 引赞引承祭官至更衣所)
(赞更衣赞升堂户序爵舞序事位请祝签名司下/堂 通 赞启 乐 生就 执事者各 其)
(事血分献官就位陪祭官就位主祭官就位各瘗/毛 启牲馔盖 迎神 乐作 引赞引 官)
(诣西北隅迎神叩众官打躬/祭官行三跪九 礼 乐止) (通赞赞参神礼承/行奠帛初献)
(乐作尊引赞引主祭官诣盥洗所/诣酒 所 司尊者举幂酌酒诣) (浴手/) (净巾/)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 献爵 俯伏 兴) (跪身进帛读奠帛/平 诣 祝位) (进爵鸣/跪)
卷五上 第 79a 页 WYG0559-0226c.png
(赞赞众官皆跪众引赞赞读祝文/平身 鸣赞赞 官俱兴 平身) (俯伏赞兴分/通赞 行)
(献礼/奠帛) (引赞引献官诣四配神位前平跪/进爵 献爵 俯伏 兴 身) (进帛/十哲)
(两庑与四配同位亚献终献与初献同福引赞引/主祭官诣饮福 跪 饮福酒 受 胙 通)
(赞赞谢神承祭官一跪三叩礼毕/赞赞彻馔 乐作 乐止 辞神) (复位官行通/承祭 三)
(跪九叩礼毕躬送神赞引赞引众官诣送神所赞/神去众官打 通 赞望瘗 读祝者捧祝执)
(帛者捧帛各诣瘗所引赞引众官诣望瘗位散焚/祝帛 复位 通赞赞閤户 鸣赞赞礼毕 班)
崇圣祠仪注(悉同名先师分献官或先祭或同时/祭至 宦乡贤祠亦随丁祭分献)
关帝庙礼仪(雍正五/年奉)
(献礼/奠帛) (引赞引献官诣四配神位前平跪/进爵 献爵 俯伏 兴 身) (进帛/十哲)
(两庑与四配同位亚献终献与初献同福引赞引/主祭官诣饮福 跪 饮福酒 受 胙 通)
(赞赞谢神承祭官一跪三叩礼毕/赞赞彻馔 乐作 乐止 辞神) (复位官行通/承祭 三)
(跪九叩礼毕躬送神赞引赞引众官诣送神所赞/神去众官打 通 赞望瘗 读祝者捧祝执)
(帛者捧帛各诣瘗所引赞引众官诣望瘗位散焚/祝帛 复位 通赞赞閤户 鸣赞赞礼毕 班)
崇圣祠仪注(悉同名先师分献官或先祭或同时/祭至 宦乡贤祠亦随丁祭分献)
关帝庙礼仪(雍正五/年奉)
卷五上 第 79b 页 WYG0559-0226d.png
(旨颁行至盥前殿仪注祭日赞引官引承祭官进左旁门/ 洗处赞盥洗盥洗毕引至 殿内行礼处站)
(立典仪官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官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站立 典仪官唱迎神 司香官捧)
(香盒就香炉左边站立赞赞引官引承祭官就香/炉前立 司香官跪 引官赞上香 承祭官)
(立将柱香接举插炉内又将块香上三次毕官赞/引官赞复位 引承祭官复位站立 赞引 赞)
(跪奠叩献兴行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爵典仪官/唱 帛 爵 初献礼捧帛爵官将帛 捧举各)
(就/退) (位前官赞引官赞奠帛官跪献毕行三叩礼/执爵 立献毕退 读祝官至安祝文棹前)
(行一跪三叩礼将祝文捧起立赞赞引官赞跪毕/承祭官读祝官俱跪 赞引官 读祝 读祝)
(捧至官位前叩跪安盛帛盒内毕三行三叩礼退/赞引 赞 兴 承祭官行 叩礼立 典)
(立典仪官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官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站立 典仪官唱迎神 司香官捧)
(香盒就香炉左边站立赞赞引官引承祭官就香/炉前立 司香官跪 引官赞上香 承祭官)
(立将柱香接举插炉内又将块香上三次毕官赞/引官赞复位 引承祭官复位站立 赞引 赞)
(跪奠叩献兴行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爵典仪官/唱 帛 爵 初献礼捧帛爵官将帛 捧举各)
(就/退) (位前官赞引官赞奠帛官跪献毕行三叩礼/执爵 立献毕退 读祝官至安祝文棹前)
(行一跪三叩礼将祝文捧起立赞赞引官赞跪毕/承祭官读祝官俱跪 赞引官 读祝 读祝)
(捧至官位前叩跪安盛帛盒内毕三行三叩礼退/赞引 赞 兴 承祭官行 叩礼立 典)
卷五上 第 80a 页 WYG0559-0227a.png
(仪官唱唱行亚献礼礼执爵官照初献礼献毕退/典仪官 行终献 执爵官自案右边照亚)
(献礼赞献毕退兴典仪官唱行彻馔九送神立赞/引官 叩 承祭官 三跪 叩礼)
(典仪官唱/馔官各至) (捧祝帛馔各恭诣燎位三捧祝帛香/位前俱跪 祝帛官行 叩礼 香)
(馔官不叩首将祝帛香馔捧起依序捧送时赞引/官引承祭官退至西边立候捧祝帛各官过毕)
(复位站立帛赞引官赞诣望燎位引承祭官至燎/炉前焚祝 时 赞引官赞礼毕引承祭官退)
(后殿仪注祭日盥赞引官引承祭官进中门至盥/洗处 盥洗 洗毕引至 殿内行礼处站立)
(典仪官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官赞引官赞就位官/引承祭官就位站立 典仪 唱迎神 司香)
(捧香盒各就香炉左边站立/就) (赞引官引承祭官/)
(献礼赞献毕退兴典仪官唱行彻馔九送神立赞/引官 叩 承祭官 三跪 叩礼)
(典仪官唱/馔官各至) (捧祝帛馔各恭诣燎位三捧祝帛香/位前俱跪 祝帛官行 叩礼 香)
(馔官不叩首将祝帛香馔捧起依序捧送时赞引/官引承祭官退至西边立候捧祝帛各官过毕)
(复位站立帛赞引官赞诣望燎位引承祭官至燎/炉前焚祝 时 赞引官赞礼毕引承祭官退)
(后殿仪注祭日盥赞引官引承祭官进中门至盥/洗处 盥洗 洗毕引至 殿内行礼处站立)
(典仪官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官赞引官赞就位官/引承祭官就位站立 典仪 唱迎神 司香)
(捧香盒各就香炉左边站立/就) (赞引官引承祭官/)
卷五上 第 80b 页 WYG0559-0227b.png
(三代光昭公裕昌公成忠公香炉前立接司香官跪乂/ 赞引官赞上香 承祭官将柱香 举插炉内)
(将块香上三次毕官赞引官赞复位/复位站立 赞引 赞跪 叩 兴) (引承祭官/承祭官行)
(二跪六叩礼立爵典仪官唱奠帛献爵行初献礼/捧帛爵官将帛 捧举各就 位前奠帛官跪献)
(毕行三叩礼退一执爵官立献毕退捧读祝官至/安祝文棹前行 跪三叩礼将祝文 起 赞引)
(官赞跪至承祭官读祝官俱跪/读毕捧) (赞引官赞读祝/)
(光昭公位前安盛帛盒内毕行三叩礼退仪赞引官赞/ 叩 兴 承祭官行三叩礼立 典 官唱行亚)
(献礼献执爵官照初献礼各献毕退献典仪官唱/行终 礼 执爵官自案右边照亚 礼各献毕)
(退/叩) (典仪官唱彻馔唱跪送神礼赞引官赞跪唱/兴 承祭官行二 六叩 立 典仪官)
(将块香上三次毕官赞引官赞复位/复位站立 赞引 赞跪 叩 兴) (引承祭官/承祭官行)
(二跪六叩礼立爵典仪官唱奠帛献爵行初献礼/捧帛爵官将帛 捧举各就 位前奠帛官跪献)
(毕行三叩礼退一执爵官立献毕退捧读祝官至/安祝文棹前行 跪三叩礼将祝文 起 赞引)
(官赞跪至承祭官读祝官俱跪/读毕捧) (赞引官赞读祝/)
(光昭公位前安盛帛盒内毕行三叩礼退仪赞引官赞/ 叩 兴 承祭官行三叩礼立 典 官唱行亚)
(献礼献执爵官照初献礼各献毕退献典仪官唱/行终 礼 执爵官自案右边照亚 礼各献毕)
(退/叩) (典仪官唱彻馔唱跪送神礼赞引官赞跪唱/兴 承祭官行二 六叩 立 典仪官)
卷五上 第 81a 页 WYG0559-0227c.png
(捧祝帛馔各恭诣燎位捧祝帛香馔官各至首位/前俱跪 祝帛官行三叩礼 香馔官不叩 将)
(祝帛香馔捧起依序捧送时过赞引官引承祭官/退至西边立候捧祝帛各官 毕 复位站立)
(赞引官赞诣望燎位引引承祭官至燎炉前焚祝/帛时赞引官赞礼毕 承祭官退)
耕耤礼仪(雍正五/年奉)
(旨颁行耤田坛位之规制按礼记祭统云天子亲耕于/ 南郊诸侯耕于东郊今各省宜择东郊官地之洁)
(净丰腴者立为耤田如无官地照九卿原议动支/正项钱粮置民田以四亩九分为耤田外即于耤)
(先农田后建立秋文义云天子之社广五丈诸侯半之/ 坛又按春)
(先农今高京师二寸宽五丈其各省坛制应高二尺一/ 坛 四尺)
(祝帛香馔捧起依序捧送时过赞引官引承祭官/退至西边立候捧祝帛各官 毕 复位站立)
(赞引官赞诣望燎位引引承祭官至燎炉前焚祝/帛时赞引官赞礼毕 承祭官退)
耕耤礼仪(雍正五/年奉)
(旨颁行耤田坛位之规制按礼记祭统云天子亲耕于/ 南郊诸侯耕于东郊今各省宜择东郊官地之洁)
(净丰腴者立为耤田如无官地照九卿原议动支/正项钱粮置民田以四亩九分为耤田外即于耤)
(先农田后建立秋文义云天子之社广五丈诸侯半之/ 坛又按春)
(先农今高京师二寸宽五丈其各省坛制应高二尺一/ 坛 四尺)
卷五上 第 81b 页 WYG0559-0227d.png
(先农寸宽二丈五尺寸京师寸座高五寸宽九寸五分/ 神牌高二尺四 宽六)
(先农红牌金字填写牌应照/ 之神其各省神) (京师式样恭造其坛后/)
(先农建正房三间配房各一间正房中间供奉米谷配/ 神牌东间存贮祭器农具西间收贮耤田)
(房东间置办祭品西间令看守农民居住坛庙耤/田之外周围筑土为墙开门南向)
(祭祀陈设之品物查雍正三年二月内礼部奏定/直𨽻各省府州县每岁祭)
(社稷坛祭品羊一豕一铏一笾四豆四簠二簋二刋图/ 通行在案今)
(先农坛祭品亦应照此例致祭前期致斋二日祭日主/ 祭官及各官俱穿朝服齐集)
(先农坛行礼其一切礼仪悉照之次第查九卿耕耤俱/社稷坛之例举行 耕耤礼仪)
(先农红牌金字填写牌应照/ 之神其各省神) (京师式样恭造其坛后/)
(先农建正房三间配房各一间正房中间供奉米谷配/ 神牌东间存贮祭器农具西间收贮耤田)
(房东间置办祭品西间令看守农民居住坛庙耤/田之外周围筑土为墙开门南向)
(祭祀陈设之品物查雍正三年二月内礼部奏定/直𨽻各省府州县每岁祭)
(社稷坛祭品羊一豕一铏一笾四豆四簠二簋二刋图/ 通行在案今)
(先农坛祭品亦应照此例致祭前期致斋二日祭日主/ 祭官及各官俱穿朝服齐集)
(先农坛行礼其一切礼仪悉照之次第查九卿耕耤俱/社稷坛之例举行 耕耤礼仪)
卷五上 第 82a 页 WYG0559-0228a.png
(穿蟒袍补服各用耆老一人牵牛农夫二人扶犁/顺天府厅官及大宛两县各官俱穿蟒袍补服捧)
(先农箱播种今各省耕耤祭补服省城督抚秉耒知县/ 坛礼毕各官俱换蟒袍)
(执青箱知府播种府城知府秉耒佐贰执青箱知/县播种州县则正印官秉耒佐贰执青箱播种专)
(城卫所亦用正印官秉耒如无所属之员即选择/耆老执青箱播种行耕时用耆老一人牵牛农夫)
(二人扶犁俱照九卿之例九推九返农夫终亩耕/毕各官率耆老农夫望)
(阙行三跪九叩礼仍将耕耤日期奏卿农具赤色牛黑/闻农具牛只子种灌溉之成规查九)
(色子种箱青色今各省耕耤农具俱用赤色牛只/用黑色箱用青色所用子种悉照各处土宜选择)
(勤谨农夫二名免其差役酌给口粮令看守穫坛/宇灌溉耤田地方官不时看视查其力作收 将)
(先农箱播种今各省耕耤祭补服省城督抚秉耒知县/ 坛礼毕各官俱换蟒袍)
(执青箱知府播种府城知府秉耒佐贰执青箱知/县播种州县则正印官秉耒佐贰执青箱播种专)
(城卫所亦用正印官秉耒如无所属之员即选择/耆老执青箱播种行耕时用耆老一人牵牛农夫)
(二人扶犁俱照九卿之例九推九返农夫终亩耕/毕各官率耆老农夫望)
(阙行三跪九叩礼仍将耕耤日期奏卿农具赤色牛黑/闻农具牛只子种灌溉之成规查九)
(色子种箱青色今各省耕耤农具俱用赤色牛只/用黑色箱用青色所用子种悉照各处土宜选择)
(勤谨农夫二名免其差役酌给口粮令看守穫坛/宇灌溉耤田地方官不时看视查其力作收 将)
卷五上 第 82b 页 WYG0559-0228b.png
(每岁所收米谷数目用过粢盛数目造册报布政/司送户部查核至各省耕耤日期每年十月初一)
(钦定日颁历后交与钦天监择选日期/ 颁行各省同日举行)
各坛礼仪(凡遇祭期随处俱长官一员行三献礼/馀官止陪祭其斋戒省牲更衣签祝瘗)
(毛血降神迎神盥洗奠帛初献读祝亚献终献饮/福受胙谢神彻馔辞神望瘗送神等礼俱与 文)
(庙丁祭同惟厉坛止行一跪三叩礼视/差) (文庙少/)
江渎庙礼仪(与仪社稷/礼 同)
祭文
文庙祭文
(钦定日颁历后交与钦天监择选日期/ 颁行各省同日举行)
各坛礼仪(凡遇祭期随处俱长官一员行三献礼/馀官止陪祭其斋戒省牲更衣签祝瘗)
(毛血降神迎神盥洗奠帛初献读祝亚献终献饮/福受胙谢神彻馔辞神望瘗送神等礼俱与 文)
(庙丁祭同惟厉坛止行一跪三叩礼视/差) (文庙少/)
江渎庙礼仪(与仪社稷/礼 同)
祭文
文庙祭文
卷五上 第 83a 页 WYG0559-0228c.png
维 年岁次 月
皇帝遣 致祭于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曰惟
师德配
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今兹仲(春/秋)率申丁祭
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清荐以
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
皇帝遣 致祭于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曰惟
师德配
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今兹仲(春/秋)率申丁祭
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清荐以
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
卷五上 第 83b 页 WYG0559-0228d.png
述圣子思子
亚圣孟子配尚
飨
关帝庙祭文
维 年岁次 月
皇帝遣 致祭于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曰惟
帝纯心取义亮节成仁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功高当世
亚圣孟子配尚
飨
关帝庙祭文
维 年岁次 月
皇帝遣 致祭于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曰惟
帝纯心取义亮节成仁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功高当世
卷五上 第 84a 页 WYG0559-0229a.png
德被生民两仪正气历代明禋英灵丕著封号聿新
敬修岁事显佑千春尚
飨
圣祖仁皇帝御制
江渎庙祭文
维康熙六年岁次丁未八月癸酉朔越十七日己
丑
皇帝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宽致祭于
敬修岁事显佑千春尚
飨
圣祖仁皇帝御制
江渎庙祭文
维康熙六年岁次丁未八月癸酉朔越十七日己
丑
皇帝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宽致祭于
卷五上 第 84b 页 WYG0559-0229b.png
江渎之神曰惟
神岷山维导百谷是王浩瀚朝宗灵长润物朕躬亲政
务祗荷
神庥特遣专官用申殷荐惟
神鉴焉
维康熙二十一年岁次壬戌四月戊寅朔越十七
日甲午
皇帝遣内阁侍读学士加五级翁英致祭于
神岷山维导百谷是王浩瀚朝宗灵长润物朕躬亲政
务祗荷
神庥特遣专官用申殷荐惟
神鉴焉
维康熙二十一年岁次壬戌四月戊寅朔越十七
日甲午
皇帝遣内阁侍读学士加五级翁英致祭于
卷五上 第 85a 页 WYG0559-0229c.png
江渎之神曰惟
神渐濡九域纲纪众流义笃朝宗功深利济朕祇承
神祐疆宇荡平特遣专官用申殷荐
神其鉴焉
维康熙二十四年岁次乙丑正月辛酉朔越十七
日丁丑
皇帝遣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一级食二品
俸教习庶吉士牛钮致祭于
神渐濡九域纲纪众流义笃朝宗功深利济朕祇承
神祐疆宇荡平特遣专官用申殷荐
神其鉴焉
维康熙二十四年岁次乙丑正月辛酉朔越十七
日丁丑
皇帝遣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一级食二品
俸教习庶吉士牛钮致祭于
卷五上 第 85b 页 WYG0559-0229d.png
江渎之神曰惟
神岷山导脉湘汉汇流吐纳百川利济万品祇承
神佑稽古省方特遣专官用申殷荐
神其鉴之
维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十二月庚子朔越十
七日丙辰
皇帝遣銮仪卫銮仪使叶克舒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神岷山导脉湘汉汇流吐纳百川利济万品祇承
神佑稽古省方特遣专官用申殷荐
神其鉴之
维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十二月庚子朔越十
七日丙辰
皇帝遣銮仪卫銮仪使叶克舒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卷五上 第 86a 页 WYG0559-0230a.png
神岷山导脉湘汉会流吐纳百川永作南纪朕缵承
祖宗丕基虔恭明祀兹以
皇祖妣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礼成特遣专官用申秩祭惟
神鉴焉
维康熙三十五年岁次丙子正月戊午朔越二十
七日甲申
皇帝遣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王士正致祭于
祖宗丕基虔恭明祀兹以
皇祖妣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礼成特遣专官用申秩祭惟
神鉴焉
维康熙三十五年岁次丙子正月戊午朔越二十
七日甲申
皇帝遣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王士正致祭于
卷五上 第 86b 页 WYG0559-0230b.png
江渎之神曰惟
神肇迹岷山经流蜀地百川灌注九道朝宗朕勤恤民
依永期殷阜迩年以来郡县水旱间告年谷歉登蚤
夜孜孜深为轸念用是专官秩祀为民祈福冀雨𤾉
之时若庶稼穑之屡丰惟
神鉴焉
维康熙三十六年岁次丁丑八月戊申朔越三日
庚戌
神肇迹岷山经流蜀地百川灌注九道朝宗朕勤恤民
依永期殷阜迩年以来郡县水旱间告年谷歉登蚤
夜孜孜深为轸念用是专官秩祀为民祈福冀雨𤾉
之时若庶稼穑之屡丰惟
神鉴焉
维康熙三十六年岁次丁丑八月戊申朔越三日
庚戌
卷五上 第 87a 页 WYG0559-0230c.png
皇帝遣都察院左都御史张鹏翮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神一源浩演九派分流德擅灵长功深利济朕以剿除
狡寇三履遐荒期扫边尘乂安中外今者祇承
神佑塞北永清用告成功专官秩祀惟
神鉴焉
维康熙四十二年岁次癸未四月丙子朔越十日
乙酉
江渎之神曰惟
神一源浩演九派分流德擅灵长功深利济朕以剿除
狡寇三履遐荒期扫边尘乂安中外今者祇承
神佑塞北永清用告成功专官秩祀惟
神鉴焉
维康熙四十二年岁次癸未四月丙子朔越十日
乙酉
卷五上 第 87b 页 WYG0559-0230d.png
皇帝遣翰林院侍读学士余志正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神岷山发源南国作纪派分九道量纳众流朕祇承休
命统驭寰区夙夜勤求殚思上理历兹四十馀载今
者适届五旬海宇升平民生乐业见舆情之爱戴沛
下土之恩膏特遣专官虔申秩祀尚凭灵贶益锡鸿
禧佑我国家共登仁寿
神其鉴焉
江渎之神曰惟
神岷山发源南国作纪派分九道量纳众流朕祇承休
命统驭寰区夙夜勤求殚思上理历兹四十馀载今
者适届五旬海宇升平民生乐业见舆情之爱戴沛
下土之恩膏特遣专官虔申秩祀尚凭灵贶益锡鸿
禧佑我国家共登仁寿
神其鉴焉
卷五上 第 88a 页 WYG0559-0231a.png
维康熙五十二年岁次癸巳闰五月丁未朔越二
十六日壬申
皇帝遣内阁学士查弼纳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神岷山导源南国作纪百川并纳九派同归朕缵受鸿
图抚临区宇殚思上理夙夜勤求惟日孜孜不遑暇
逸兹御极五十馀年适当六旬初届所幸四方宁谧
百姓熙和稼穑岁登风雨时若维庶徵之协应爰群
十六日壬申
皇帝遣内阁学士查弼纳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神岷山导源南国作纪百川并纳九派同归朕缵受鸿
图抚临区宇殚思上理夙夜勤求惟日孜孜不遑暇
逸兹御极五十馀年适当六旬初届所幸四方宁谧
百姓熙和稼穑岁登风雨时若维庶徵之协应爰群
卷五上 第 88b 页 WYG0559-0231b.png
祀之虔修特遣专官式循旧典冀益赞雍熙之运尚
永贻仁寿之休
俯鉴精忱用垂歆格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四月癸卯朔越四日
丙午
皇帝遣翰林院侍读陈世倌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神井络经天岷源赴海百川并纳万品资生朕缵承
永贻仁寿之休
俯鉴精忱用垂歆格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四月癸卯朔越四日
丙午
皇帝遣翰林院侍读陈世倌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神井络经天岷源赴海百川并纳万品资生朕缵承
卷五上 第 89a 页 WYG0559-0231c.png
祖宗丕基虔恭明祀兹以
皇妣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礼成特遣专官用申秩祭惟
神鉴焉
维雍正元年岁次癸卯二月辛亥朔越二十七日
丁丑
皇帝遣内阁侍读学士田文镜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皇妣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礼成特遣专官用申秩祭惟
神鉴焉
维雍正元年岁次癸卯二月辛亥朔越二十七日
丁丑
皇帝遣内阁侍读学士田文镜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卷五上 第 89b 页 WYG0559-0231d.png
神岷山导源南国作纪百川会纳九派同归朕缵受
丕基新承景命窃念
皇考膺图以来百灵效顺四海从风坐享升平六十馀载
兹当嗣位之始宜隆祀享之仪特遣专官虔申昭
告惟冀时和岁稔物阜民安淳风遍洽乎寰区厚
德长敷于率土
神其歆格鉴此精诚
维雍正三年岁次乙巳四月戊辰朔越二十八日
丕基新承景命窃念
皇考膺图以来百灵效顺四海从风坐享升平六十馀载
兹当嗣位之始宜隆祀享之仪特遣专官虔申昭
告惟冀时和岁稔物阜民安淳风遍洽乎寰区厚
德长敷于率土
神其歆格鉴此精诚
维雍正三年岁次乙巳四月戊辰朔越二十八日
卷五上 第 90a 页 WYG0559-0232a.png
乙未
皇帝遣四川巡抚王景灏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神肇源岷山作纪南国百川吐纳九派朝宗朕抚驭寰
区考稽典礼将祈福以庇民宜加封而致祭爰命
所司崇
神封号曰南渎涵和大江之神所冀波澜永息蒸黎获
利济之安风雨以时稼穑享屡丰之庆
皇帝遣四川巡抚王景灏致祭于
江渎之神曰惟
神肇源岷山作纪南国百川吐纳九派朝宗朕抚驭寰
区考稽典礼将祈福以庇民宜加封而致祭爰命
所司崇
神封号曰南渎涵和大江之神所冀波澜永息蒸黎获
利济之安风雨以时稼穑享屡丰之庆
卷五上 第 90b 页 WYG0559-0232b.png
神其昭鉴来飨苾芬
先农坛祭文
维雍正 年岁次 月 朔 日某官某某
等致祭于
先农之神曰惟
神肇兴农事万世永赖兹当东作之时躬耕耤田祈诸
物丰茂为民立命谨以牲帛酒醴庶品之仪致祭
尚
先农坛祭文
维雍正 年岁次 月 朔 日某官某某
等致祭于
先农之神曰惟
神肇兴农事万世永赖兹当东作之时躬耕耤田祈诸
物丰茂为民立命谨以牲帛酒醴庶品之仪致祭
尚
卷五上 第 91a 页 WYG0559-0232c.png
飨
祀
先师孔子乐章
迎神乐奏咸平之章
大哉
至圣峻德弘功敷文衍化百王是崇典则有常昭兹辟
雍有虔簠簋有严鼓钟
初献乐奏宁平之章
祀
先师孔子乐章
迎神乐奏咸平之章
大哉
至圣峻德弘功敷文衍化百王是崇典则有常昭兹辟
雍有虔簠簋有严鼓钟
初献乐奏宁平之章
卷五上 第 91b 页 WYG0559-0232d.png
觉我生民陶铸前圣巍巍泰山实予景行礼备乐
和豆笾惟静既述六经爰斟三正
亚献乐奏安平之章
至哉
圣师天授明德木铎万世式是群辟清酒惟醑言观秉
翟太和常流英材斯植
终献乐奏景平之章
猗欤
和豆笾惟静既述六经爰斟三正
亚献乐奏安平之章
至哉
圣师天授明德木铎万世式是群辟清酒惟醑言观秉
翟太和常流英材斯植
终献乐奏景平之章
猗欤
卷五上 第 92a 页 WYG0559-0233a.png
素王示予物轨瞻之在前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
旨登献既终弗遐有喜
彻馔乐奏咸平之章
璧水渊渊崇牙嶪嶪既歆
宣圣亦仪十哲声金振玉告兹将彻鬷假有成羹墙靡
愒
送神乐奏咸平之章
煌煌学宫四方来宗甄陶胄子暨予微躬思皇多
旨登献既终弗遐有喜
彻馔乐奏咸平之章
璧水渊渊崇牙嶪嶪既歆
宣圣亦仪十哲声金振玉告兹将彻鬷假有成羹墙靡
愒
送神乐奏咸平之章
煌煌学宫四方来宗甄陶胄子暨予微躬思皇多
卷五上 第 92b 页 WYG0559-0233b.png
士肤奏厥功佐予永清三五是隆
先农坛乐章
迎神乐奏永丰之章
勾芒秉命土牛是驱天下一人苍龙驾车念彼田
畴民命所需生成有德尚式临诸
奠帛初献乐奏时丰之章
先农神哉耒耜教民田祖灵哉稼穑是亲功德深厚天
地同仁肃将币帛肇举明禋厥初生民万汇莫辨
先农坛乐章
迎神乐奏永丰之章
勾芒秉命土牛是驱天下一人苍龙驾车念彼田
畴民命所需生成有德尚式临诸
奠帛初献乐奏时丰之章
先农神哉耒耜教民田祖灵哉稼穑是亲功德深厚天
地同仁肃将币帛肇举明禋厥初生民万汇莫辨
卷五上 第 93a 页 WYG0559-0233c.png
神锡之庥嘉种乃诞执兹醴齐农功益见玉瓒椒
醑肃雍举奠
亚献乐奏咸丰之章
上原下隰百谷盈止粒我生民秀良兴起乐舞具
备吹豳称兕再跻以献肴馨酒旨
终献乐奏大丰之章
穈芭秬秠维神所贻以神飨神曰予将之秉耒三
推东作允宜五风十雨率土何私
醑肃雍举奠
亚献乐奏咸丰之章
上原下隰百谷盈止粒我生民秀良兴起乐舞具
备吹豳称兕再跻以献肴馨酒旨
终献乐奏大丰之章
穈芭秬秠维神所贻以神飨神曰予将之秉耒三
推东作允宜五风十雨率土何私
卷五上 第 93b 页 WYG0559-0233d.png
彻馔乐奏屡丰之章
于皇农事自古为烈莫敢不承今兹忻悦笾豆既
丰簠簋云洁神视井疆执事告彻
送神乐奏报丰之章
麻麦芃芃粳稻连阡纵横万里皆神所瞻人歌鼓
腹史载有年岁有常典茀禄绵延
望瘗乐奏庆丰之章
玉版苍币来监来歆敬之重之藏于厚深典礼由
于皇农事自古为烈莫敢不承今兹忻悦笾豆既
丰簠簋云洁神视井疆执事告彻
送神乐奏报丰之章
麻麦芃芃粳稻连阡纵横万里皆神所瞻人歌鼓
腹史载有年岁有常典茀禄绵延
望瘗乐奏庆丰之章
玉版苍币来监来歆敬之重之藏于厚深典礼由
卷五上 第 94a 页 WYG0559-0234a.png
古予行自今乐乐利利国以永宁
四川巡抚请给丁祭正项疏
题为祭祀
国之大典恳乞转详
题请给发经费银两以光盛举以垂永久事康熙十
一年闰七月十三日据布政司金俊呈称据成都
府详据成都县详前事该(臣/)看得春秋祭祀所以
尊崇
四川巡抚请给丁祭正项疏
题为祭祀
国之大典恳乞转详
题请给发经费银两以光盛举以垂永久事康熙十
一年闰七月十三日据布政司金俊呈称据成都
府详据成都县详前事该(臣/)看得春秋祭祀所以
尊崇
卷五上 第 94b 页 WYG0559-0234b.png
先圣昭格群神诚
朝廷之
钜典而守土之臣所当恪恭而不敢亵越者也查成
都府属春秋二祭向系各官捐备原非经久是以
前抚(臣/)张德地于康熙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为详
请春秋祭需等事疏内议成都府每岁丁戌等祭
于条粮银内动支五十四两四钱一分具题部覆
以请
朝廷之
钜典而守土之臣所当恪恭而不敢亵越者也查成
都府属春秋二祭向系各官捐备原非经久是以
前抚(臣/)张德地于康熙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为详
请春秋祭需等事疏内议成都府每岁丁戌等祭
于条粮银内动支五十四两四钱一分具题部覆
以请
卷五上 第 95a 页 WYG0559-0234c.png
旨酌省存留钱粮事疏内将蜀省春秋祭祀
文庙及各坛庙祠等处银一百一十五两存留应用今
该抚欲动正项钱粮殊属不合查照前行遵奉可
也等因转行在案今据布政司金俊详称前项存
留银两乃系建昌等卫未经清丈时照旧例折徵
丁银于祭需内费用后建昌已经清丈则此项银
两已改徵条粮故历年以来仍系各官捐备赋役
全书开载可考但祭祀关系
文庙及各坛庙祠等处银一百一十五两存留应用今
该抚欲动正项钱粮殊属不合查照前行遵奉可
也等因转行在案今据布政司金俊详称前项存
留银两乃系建昌等卫未经清丈时照旧例折徵
丁银于祭需内费用后建昌已经清丈则此项银
两已改徵条粮故历年以来仍系各官捐备赋役
全书开载可考但祭祀关系
卷五上 第 95b 页 WYG0559-0234d.png
大典若令有司捐备恐其派累穷檐议以成都为省
会之区烝尝全设岁应动银五十二两三钱三分
其馀各府州县卫每岁量动银一十六两以资备
办通计阖属每年共该银二千七十二两三钱三
分请于条粮屯租米折银两动支以光祀典可否
准从应听部议上请
睿裁既据详请前来除将原册送部外理合具
题伏乞
会之区烝尝全设岁应动银五十二两三钱三分
其馀各府州县卫每岁量动银一十六两以资备
办通计阖属每年共该银二千七十二两三钱三
分请于条粮屯租米折银两动支以光祀典可否
准从应听部议上请
睿裁既据详请前来除将原册送部外理合具
题伏乞
卷五上 第 96a 页 WYG0559-0235a.png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谨
题请
旨康熙十一年闰七月二十四日
题奉
旨该部议奏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准户部咨为祭
祀
国之大典等事四川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户科抄
出该本部覆川抚题前事等因康熙十一年闰七
题请
旨康熙十一年闰七月二十四日
题奉
旨该部议奏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准户部咨为祭
祀
国之大典等事四川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户科抄
出该本部覆川抚题前事等因康熙十一年闰七
卷五上 第 96b 页 WYG0559-0235b.png
月二十六日题九月十一日奉
旨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月十二日抄出到部该(臣/)等
查得四川巡抚疏称春秋祭祀关系
大典成都为省会之区烝尝全设岁应用银五十二
两三钱三分其馀各府州县卫每岁量用银一十
六两若仍令有司捐助恐其派累小民亦不可定
通计阖属每年共该银二千七十二两三钱三分
请于条粮等项银内动支以光祀典等因题请前
旨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月十二日抄出到部该(臣/)等
查得四川巡抚疏称春秋祭祀关系
大典成都为省会之区烝尝全设岁应用银五十二
两三钱三分其馀各府州县卫每岁量用银一十
六两若仍令有司捐助恐其派累小民亦不可定
通计阖属每年共该银二千七十二两三钱三分
请于条粮等项银内动支以光祀典等因题请前
卷五上 第 97a 页 WYG0559-0235c.png
来查直𨽻各省春秋祭祀所需银两俱于存留项
下银内支给但川省无存留钱粮故一应祭祀系
各官捐用原系一时权宜今该抚既称祭祀关系
大典若仍令有司捐备恐派累小民亦不可定请于
条粮银内动支应如该抚所奏于康熙十二年为
始照数动支仍将用过数目造入奏销册内具题
以凭查核可也等因康熙十一年九月十九日题
本月二十六日奉
下银内支给但川省无存留钱粮故一应祭祀系
各官捐用原系一时权宜今该抚既称祭祀关系
大典若仍令有司捐备恐派累小民亦不可定请于
条粮银内动支应如该抚所奏于康熙十二年为
始照数动支仍将用过数目造入奏销册内具题
以凭查核可也等因康熙十一年九月十九日题
本月二十六日奉
卷五上 第 97b 页 WYG0559-0235d.png
旨依议钦此钦遵抄出送司奉此案呈到部拟合就行
为此合咨前去烦为查照本部覆奉
旨内事理钦遵施行
四川巡抚请复武侯祠祀典疏
题为武侯庙貌重新阖郡士民鼓舞恳顺舆情请
颁祀典以光前哲事康熙十一年九月十一日据布政
司布政使金俊会同按察司署司事分巡川东道
佥事曹礼先提学道佥事张含辉详奉院批据成
为此合咨前去烦为查照本部覆奉
旨内事理钦遵施行
四川巡抚请复武侯祠祀典疏
题为武侯庙貌重新阖郡士民鼓舞恳顺舆情请
颁祀典以光前哲事康熙十一年九月十一日据布政
司布政使金俊会同按察司署司事分巡川东道
佥事曹礼先提学道佥事张含辉详奉院批据成
卷五上 第 98a 页 WYG0559-0236a.png
都府属贡监生员李培李元吉彭如珍耆老杨有
功李跃龙等呈前事词称窃照祀事之设所以尊
崇有功隆礼先贤实兴起教化之大端也伏见汉
诸葛武侯才兼文武德合圣贤以澹泊宁静为居
躬以开诚布公为治法精忠大节炳蔚古今六合
之内无不敬仰而当年惠泽尤在全川白叟黄童
咸知爱戴自西晋迄明一千四百馀年庙宇长新
烝尝勿替载之史册传自诗歌盖确然可据也况
功李跃龙等呈前事词称窃照祀事之设所以尊
崇有功隆礼先贤实兴起教化之大端也伏见汉
诸葛武侯才兼文武德合圣贤以澹泊宁静为居
躬以开诚布公为治法精忠大节炳蔚古今六合
之内无不敬仰而当年惠泽尤在全川白叟黄童
咸知爱戴自西晋迄明一千四百馀年庙宇长新
烝尝勿替载之史册传自诗歌盖确然可据也况
卷五上 第 98b 页 WYG0559-0236b.png
历来水旱灾伤有祷辄应福
国祐民实有攸藉慨遭兵火之后旧祠煨烬都人士
女经过欷歔兹赖原任按察使司宋可发景行昔
贤访寻遗址鸠工庀材毅然身任重建祠宇塑侯
遗像厥功告成阖郡士民共相瞻礼以手加额咸
谓从此仰赖神庥残川庶有起色方拟具详本院
特疏以
闻请复祀典因升广东布政使刻期赴任未遑详请培等
国祐民实有攸藉慨遭兵火之后旧祠煨烬都人士
女经过欷歔兹赖原任按察使司宋可发景行昔
贤访寻遗址鸠工庀材毅然身任重建祠宇塑侯
遗像厥功告成阖郡士民共相瞻礼以手加额咸
谓从此仰赖神庥残川庶有起色方拟具详本院
特疏以
闻请复祀典因升广东布政使刻期赴任未遑详请培等
卷五上 第 99a 页 WYG0559-0236c.png
思有功于国惠爱及民考之祭法允称符合且武
侯明德冠冕群伦幸际
盛朝宜崇祀典若使馨香罔荐何以昭式来兹况值院
宪抚绥全蜀洁己勤民一本舆情以彰公好修废
举坠在所当先伏乞俯循旧制早为
题请用昭式庐封墓之
圣恩兼举崇德报功之
大典永光俎豆千载不渝等情奉批据呈武侯精忠
侯明德冠冕群伦幸际
盛朝宜崇祀典若使馨香罔荐何以昭式来兹况值院
宪抚绥全蜀洁己勤民一本舆情以彰公好修废
举坠在所当先伏乞俯循旧制早为
题请用昭式庐封墓之
圣恩兼举崇德报功之
大典永光俎豆千载不渝等情奉批据呈武侯精忠
卷五上 第 99b 页 WYG0559-0236d.png
大节且为蜀民遗爱历来水旱灾伤有祷辄应福
国祐民宜在祀列应否
题请崇祀仰布政司会同按察司提学道查例确议
报缴奉此该本司会同按察司提学道查议得国
有祀典所以报功而古之名贤忠义大节凛然如
在用能风励后人纲维名教盖所称功被万世者
也举而祀之斯可以鼓舞天下而昭示来兹矣祭
法曰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
国祐民宜在祀列应否
题请崇祀仰布政司会同按察司提学道查例确议
报缴奉此该本司会同按察司提学道查议得国
有祀典所以报功而古之名贤忠义大节凛然如
在用能风励后人纲维名教盖所称功被万世者
也举而祀之斯可以鼓舞天下而昭示来兹矣祭
法曰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
卷五上 第 100a 页 WYG0559-0237a.png
国则祀之能禦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汉
诸葛武侯神灵英爽可谓兼之矣当群雄割据之
时以一身兼将相之任显烈精忠卓绝今古而其
保乂全蜀教养斯民史册昭然实有足据所由庙
食兹土历千四百年而莫之废也兵燹之后旧祠
已毁荒烟蔓草过者悽怆盖以历来旱涝祷祀侯
祠最为灵应今庙貌已完祀典未复据贡监生员
李培李元吉彭如珍耆民杨有功李跃龙等具呈
诸葛武侯神灵英爽可谓兼之矣当群雄割据之
时以一身兼将相之任显烈精忠卓绝今古而其
保乂全蜀教养斯民史册昭然实有足据所由庙
食兹土历千四百年而莫之废也兵燹之后旧祠
已毁荒烟蔓草过者悽怆盖以历来旱涝祷祀侯
祠最为灵应今庙貌已完祀典未复据贡监生员
李培李元吉彭如珍耆民杨有功李跃龙等具呈
卷五上 第 100b 页 WYG0559-0237b.png
本院恳为
题请祀典荷蒙批行查议第蜀省屡经劫难旧案无
稽然仰遵古训祭法所载侯之应祀非止一端方
今时值升平正当讲求典礼以垂永久本司道窃
见山西省蒲州
关圣帝庙已蒙
敕赐春秋祭祀每年现同
文庙丁祭一并举行况武侯与
题请祀典荷蒙批行查议第蜀省屡经劫难旧案无
稽然仰遵古训祭法所载侯之应祀非止一端方
今时值升平正当讲求典礼以垂永久本司道窃
见山西省蒲州
关圣帝庙已蒙
敕赐春秋祭祀每年现同
文庙丁祭一并举行况武侯与
卷五上 第 101a 页 WYG0559-0237c.png
圣帝同仕蜀汉尤宜尊礼原其至德略无异同相应并
崇俎豆各表忠贞用俾后人咸知观感所谓法施
于民莫大乎此也至于春秋所需备祭各季酌用
银四两为数无几请于缺官俸红银两内照数动
支年终报销相应一并详明伏乞俯顺民情具
题等因到(臣/)据此该(臣/)等看得诸葛武侯奇才天授
忠义性成原其行已立朝允堪垂范后世当年保
乂梁益泽被民生自晋迄明庙食已久有祠在成
崇俎豆各表忠贞用俾后人咸知观感所谓法施
于民莫大乎此也至于春秋所需备祭各季酌用
银四两为数无几请于缺官俸红银两内照数动
支年终报销相应一并详明伏乞俯顺民情具
题等因到(臣/)据此该(臣/)等看得诸葛武侯奇才天授
忠义性成原其行已立朝允堪垂范后世当年保
乂梁益泽被民生自晋迄明庙食已久有祠在成
卷五上 第 101b 页 WYG0559-0237d.png
都府城南门外因遭兵火旧迹无存原任按察使
司今升广东布政使宋可发访寻遗址请详督抚
提镇劝谕各属共捐俸资重新立庙兹据府属士
民呈称历来千四百年烝尝勿替水旱灾伤祷之
辄应请复祀典以答神庥考之祭法允为符合(臣/)
行据布政司金俊会同按察司署司事分巡川东
道曹礼先提学道佥事张含辉查议比照山西省
蒲州
司今升广东布政使宋可发访寻遗址请详督抚
提镇劝谕各属共捐俸资重新立庙兹据府属士
民呈称历来千四百年烝尝勿替水旱灾伤祷之
辄应请复祀典以答神庥考之祭法允为符合(臣/)
行据布政司金俊会同按察司署司事分巡川东
道曹礼先提学道佥事张含辉查议比照山西省
蒲州
卷五上 第 102a 页 WYG0559-0238a.png
关圣帝庙已蒙
敕赐春秋祭祀武侯功德方之
圣帝同出一揆而且福祐民生弭灾捍患相应并列祀
典以示优崇据议每季约用祭祀银四两春秋二
季共用银八两请于缺官俸红银内动支年终报
销(臣/)思为政之体惟当顺适民情况乎尊礼先贤
尤关兴起教化则修复武侯祭祀洵属可行今据该
司道金俊等详议前来理合具
敕赐春秋祭祀武侯功德方之
圣帝同出一揆而且福祐民生弭灾捍患相应并列祀
典以示优崇据议每季约用祭祀银四两春秋二
季共用银八两请于缺官俸红银内动支年终报
销(臣/)思为政之体惟当顺适民情况乎尊礼先贤
尤关兴起教化则修复武侯祭祀洵属可行今据该
司道金俊等详议前来理合具
卷五上 第 102b 页 WYG0559-0238b.png
题伏乞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康熙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题奉
旨该部议奏康熙十二年正月初四日准礼部咨为武侯
庙貌重新阖郡士民鼓舞恳顺舆情请
颁祀典以光前哲事礼科抄出该本部题覆四川巡抚题前
事内开该(臣/)等议得据四川巡抚疏称该(臣/)等看
得汉诸葛武侯泽被民生有祠在成都府城南门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康熙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题奉
旨该部议奏康熙十二年正月初四日准礼部咨为武侯
庙貌重新阖郡士民鼓舞恳顺舆情请
颁祀典以光前哲事礼科抄出该本部题覆四川巡抚题前
事内开该(臣/)等议得据四川巡抚疏称该(臣/)等看
得汉诸葛武侯泽被民生有祠在成都府城南门
卷五上 第 103a 页 WYG0559-0238c.png
外因遭兵火旧迹无存共捐俸资从新立庙比照
山西省蒲州
关圣帝庙已蒙
敕赐春秋祭祀武侯功德方之
圣帝相应并列祀典伏乞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等语查得诸葛武侯功高绩著见在
配祀
历代帝王庙其该抚题请诸葛武侯二次致祭之处
山西省蒲州
关圣帝庙已蒙
敕赐春秋祭祀武侯功德方之
圣帝相应并列祀典伏乞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等语查得诸葛武侯功高绩著见在
配祀
历代帝王庙其该抚题请诸葛武侯二次致祭之处
卷五上 第 103b 页 WYG0559-0238d.png
无庸议等因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题本月二十日奉
旨著照该抚所奏行钦此
四川通志卷五下
题本月二十日奉
旨著照该抚所奏行钦此
四川通志卷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