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 -*- mode: mandoku-view; -*-
#+TITLE: 四川通志
#+DATE: 2015-08-24 22:42:49.858104
#+PROPERTY: ID KR2k0052
#+PROPERTY: BASEEDITION WYG
#+PROPERTY: JUAN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一
四川通志目录 地理𩔖三(都会郡县之/属)
卷一
图考
星野
卷二
建置沿革
卷三
彊域
形势
卷四
城池
关隘
卷五
户口
田赋
学校
祀典
卷六
名宦上
卷七
名宦下
卷八
人物上
<pb:KR2k0052_WYG_000-2b>
卷九
人物下
卷十
孝友
卷十一
列女
卷十二
忠义
武功
卷十三
蠲政
水利
卷十四
盐法
卷十五
茶法
钱法
卷十六
木政
𣙜政
卷十七
屯田
边防上(松/茂)
卷十八
边防下(叙泸/建昌)
卷十九
土司上
卷二十
土司下
卷二十一
西域
卷二十二
兵制
津梁
驿传(铺递附/)
卷二十三
山川上
卷二十四
山川中
卷二十五
山川下
卷二十六
古迹上
卷二十七
古迹下
卷二十八
祠庙
公署
寺观
卷二十九
陵墓
宫室
帝王
卷三十
职官上
卷三十一
职官中
卷三十二
职官下
卷三十三
选举上
卷三十四
选举中
卷三十五
选举中
卷三十六
选举下
卷三十七
选举下
成均
卷三十八
隐逸
流寓
仙释
祥异
风俗
物产
卷三十九
艺文一
卷四十
艺文二
卷四十一
艺文三
卷四十二
艺文四
卷四十三
艺文五
卷四十四
艺文六
卷四十五
艺文七
卷四十六
艺文八
卷四十七
艺文九
(臣/)等谨案四川通志四十七卷
国朝总督四川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黄廷桂等监修四川通志在明代凡四
修惟艺文出杨慎手最为雅赡而其他则未
能悉中体要
国朝康熙十二年总督蔡毓荣巡抚张德地又
续事纂辑以兵燹之后文献无徵亦多所脱
漏是编乃雍正七年廷桂等奉
敕重修凡分四十九𩔖旧志之缺者补之略者增之
较为详备其中沿旧志之误未及尽汰者如
唐韦昭度征陈敬瑄无功而还宋岳云为忠
州防御使乃遥授之官俱不应入名宦虞允
文为四川宣抚乃总制全蜀应入统部不当
仅入保宁府唐之鲜于仲通依附杨国忠丧
师南诏新旧唐书所载甚明乃反以为忤国
忠被贬载入人物此𩔖尚不免地志附会缘
饰之习然其甄综排比较旧志则可据多矣
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凡例
b:KR2k0052_WYG_000-10a>
四
一直省皆有通志盖仿古列国史书之遗意也其纪
事必详而核立例必简而该始足以信今而传后
四川旧志修于康熙九年尔时兵燹之后文献阙
如纂辑罕据今者广为搜罗严加参订阙者补之
繁者汰之叙次求其综贯而义𩔖期于典确有本
有末不蔓不支共计四十九𩔖非敢驾轶前人庶
弗遗误来者
一舆图所以考职方稽形势也蜀幅𢄙广远直通西
藏绘事可不详乎兹于总图之外各府与直𨽻州
各绘一图西藏另绘一图以观带砺之盛庶几瞭
如指掌
一星野占验莫详于甘石诸书剑南为井鬼之分今
西藏悉归版图则躔次度数较往时图象自宜恢
廓乃质之天官家云古制未载难以悬定故暂从
阙疑俟将来有所考订再为补入
<pb:KR2k0052_WYG_000-11a>
一建置沿革自禹贡职方以及历代损益非详载不
足以资考證巴蜀自秦时更为郡邑其后或道或
路或军地益广名益多因时通变皆非可略今以
旧志为崖略而编次订正则详悉有加矣
一城池公署地方之保障士民之观瞻系焉迩来松
潘建昌靖远等处修筑城垣州县卫所添设大小
公署莫不焕然改观规模宏敞今备载之以见土
木之功皆有裨于捍卫弹压云
一川省户口田赋原额难稽今者生聚日繁版籍益
广其丁粮历年递增名目不一今于九郡及直𨽻
州卫所撮其总数若干悉遵新定科则编载灿若
列眉无嫌烦琐
一学校为造士之本而庙庑为尤重我
国家崇儒右文超越前代今
皇上更加意学宫乐育人才祭典之隆于兹为重故博
采
孔庙仪文度数详附于中以彰
本朝之礼明乐备为亘古所未有也
一历代名宦人物凡功德在民仪型足式者固已胪
列无遗至我
朝名宦乡贤必得
题准从祀者始为按名登载盖重之也其循吏人物
有旧志遗落新册补者悉为增入读循良之传
曷罄咨嗟跂贤哲之生时深仰止博采慎列其敢
滥诸
一孝友忠义乃人道纲维宁容滥采故凡无事迹及
印册可据者不敢妄登一人至节妇列女风化攸
关不独
题请旌表建坊者查核载入其馀有公论攸同访闻
既确亦附简编盖善善欲长之意也
一武功旧志惟夔府志略存然亦寥寥无几挂一漏
十兹则远稽往古近考当时凡功图麟阁绩著旂
常班班可考者悉为载笔
一蠲政蜀虽沃野素封家给人足其间或岁偶不登
即遇
殊恩豁免此皆
国家之深仁厚泽允宜特书用昭后世
一盐茶驿传𣙜政皆财赋攸关历代互有损益我
朝于蜀省各项经制久定成规近又设立专司关差
以董厥事总期上足裕
国下不病民故凡已经
题准者详载督抚疏中以志事事经始筹画周详万
世无弊也
一水利川省山多水险而成都则沃野千里全资都
江大堰灌溉十一州县记云深淘滩低作堰盖修
浚得宜斯旱涝无患其原其委详为志之重民事
也
一边防于蜀特详思患预防亦王公设险之意也凡
诸重臣巨帅奏疏善后机宜经画宏远者备载之
以资考鉴至形势关隘又各为门𩔖桑土绸缪固
不厌其详尔
一土司世袭之沿革贡赋之输将旧志甚略我
国家重译来朝蛮夷率服川省大小土司计三百有
馀故另列土司一𩔖详著情形以备控驭方略
一西域前藏后藏去
京师将二万里非独边塞且属绝徼我
皇上德威四讫无远弗届是以前后藏均𨽻职方咸遵
正朔今于西藏一𩔖彊域形势户口贡赋之属各条详
载而一统无外之模于兹见己
一兵制旧志缺略甚多我
朝布昭圣武无远弗届两次平蜀设列镇协加增营
汛且历年来剿抚蛮部开取西藏布置多方亘古
未有今悉搜罗以补从前之未备
一宫室旧志内杂以楼台亭阁殊失体裁今按历朝
次叙编列而楼台之𩔖则附诸古迹云
一职官各省旧志文职郡守以下武职参游以下多
未载入不知县令受百里之寄守备膺专城之选
果属循良忠义且入名宦志传中岂以守土之命
吏阃外之干城可略而不书哉兹于官制内悉纪
其名文武并书亦仰遵我
皇上纬武经文义无偏重云尔至
国初吴逆之叛蜀中诸员弁有被污伪职者难与缙
绅并列今仿古削籍之例于职官中删其姓氏而
别附诸僭窃卷末以寓惩戒云
一选举蜀中自汉举茂才贤良唐宋试以诗赋策论
前明专尚制义而川峡英流往往辈出我
国家春秋汇茹胥准前规成均之外复加辟荐得人
称极盛矣且鹿鸣之后继以鹰扬惜旧志于武科
第略而不书今为循次并列庶无遗漏
一隐逸者流虽非经世之彦而独往之概往往可为
流俗针砭至于流寓中如唐之子美敬舆宋之涪
翁放翁辈以暨才华誉望表表轶群者俱为载
入以志景行
一艺文前明杨慎升庵尝加纂辑最称善本兵燹后
典籍无徵旧志所载非复庐山面目矣兹则选其
精华芟其芜秽参互考订閒有夏五鲁鱼谨从阙
疑之义未敢以见闻所不及遂妄削前人之著作
也至我
朝教育涵濡人文蔚起其择言尤雅者良足辉映前
贤兹皆为斟酌采摭至蜀人所作非关于蜀亦得
载焉盖仿升庵用程篁墩新安文献志例也
一田赋有新增新改科则土司有新近归诚者值书
已告成缮写之后始奉部文故仿补遗之例斟酌
添载至盐茶税引亦止照已成全书开载其逐季
加增者似难预为悬定也
一新改设之嘉定潼川二府并直𨽻忠州黔彭厅因
书已告成未便添改惟于某属下添注雍正十二
年升为府升为直𨽻字样聊为补阙云尔
#+PROPERTY: JUAN 修志姓氏
四川通志修志姓氏
总裁
提调
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纪录二次(臣/)刘应鼎(贵州贵筑县/己卯科举人)
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纪录四十次(臣/)窦启瑛(奉天正白旗/人乙未进士)
监修
四川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臣/)高维新(直𨽻宁晋县/己丑进士)
四川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纪录二次(臣/)李如兰(山西阳曲/人岁贡生)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曹源邠(河南商邱/县生员)
四川分巡松茂道布政使司参议纪录一次(臣/)郑其储(湖广石首县/壬辰进士)
代理松茂道事成都府知府加四级纪录四次(臣/)谢櫏(江南武进/人岁贡生)
四川分巡松茂道按察使司副使(臣/)周彬(云南昆明县/人壬辰进士)
四川分巡建昌道按察使司副使(臣/)马维翰(浙江海盐县/辛丑进士)
四川分巡建昌道按察使司副使纪录二次(臣/)李学裕(河南洛阳人/丁巳进士)
四川分巡川东道布政使司参议降三级留任(臣/)陆赐书(江南吴县/丙戌进士)
四川分巡川北道按察使司佥事加一级纪录十六次(臣/)陈纬(奉天/监生)
四川分巡永宁道按察使司佥事加一级(臣/)刘文诰(直𨽻枣强人/庚戌进士)
总理
四川分巡永宁道按察使司参议加一级(臣/)刘嵩龄(镶白旗癸/巳进士)
总纂
原任河南南阳府镇平县知县(臣/)张晋生(四川金堂县/壬午科举人)
遂 宁 县 县 丞(臣/)赵彪诏(江南武进/县生员)
署 东 乡 县 知 县(臣/)刘庆适(江南桐城/县贡生)
夔州府教授升翰林院典簿(臣/)王一正(四川绵竹/县拔贡生)
分纂
雅 州 府 名 山 县 教 谕(臣/)洪元遵(四川江油/县拔贡生)
署 蒲 江 县 知 县(臣/)刘庶埴(云南永昌/府拔贡生)
署 德 阳 县 知 县(臣/)夏诏新(云南姚安/府拔贡生)
遂 宁 县 县 丞(臣/)蒋一鸣(广西临桂/县拔贡生)
成都府金堂县廪膳生员(臣/)陈大纶
福建漳州府龙岩县生员(臣/)林汝梅
署 南 川 县 知 县(臣/)张 晅(云南新兴/州拔贡生)
冕宁县教谕升任山东邹平县知县(臣/)樊如樟(四川宜宾/县拔贡生)
成 都 府 成 都 县 举 人 (臣/)柳公衣
成 都 府 新 繁 县 举 人(臣/)费 藻
成 都 府 温 江 县 训 导(臣/)白 嵋(四川梓潼/县岁贡生)
龙 安 府 江 油 县 训 导(臣/)饶士盛(四川资州/岁贡生)
直 𨽻 资 州 州 判 (臣/)李 泓(云南建水/州拔贡生)
署 直 𨽻 资 州 州 判(臣/)萧 庄(广西宣化/县拔贡生)
重 庆 府 经 历(臣/)汤 正(贵州贵筑/县生员)
原 任 射 洪 县 教 谕(臣/)龙门治(四川仁寿/县拔贡生)
直𨽻绵州绵竹县廪膳生员 (臣/)詹攀桂
b:K
R2k0052_WYG_000-21a>成 都 府 成 都 县 举 人(臣/)顾汝修
直𨽻资州资阳县岁贡生(臣/)詹怀德
总校定
学习进士补授叙州府宜宾县知县(臣/)刘炜泽(湖南长沙/县人庚戌)
黔 江 县 知 县(臣/)陈嗣谌(贵州开泰/县人庚戌)
分校
重 庆 府 江 津 县岁贡生(臣/)李 专
署 汶 川 县 知 县(臣/)张志和(江南吴/县监生)
署 三 台 县 知 县(臣/)叶肇芬(浙江仁和/县监生)
越巂卫教授升国子监监丞(臣/)韩 崧(什邡县/拔贡生)
富 顺 县 教 谕(臣/)王在镐(南充县/拔贡生)
保 宁 府 巴 州 举 人(臣/)蒲曾英
重庆府长寿县举 人(臣/)古曜晟
校刋
原任河南南阳府镇平县知县(臣/)张晋生
福建漳州府龙岩县生员(臣/)林汝梅
成都府成都县廪膳生员(臣/)叶春芳
校刋兼督梓
雅 州 府 名 山 县 教谕(臣/)洪元遵
委办局务
天 全 州 知 州(臣/)胡 琏(山东济宁/州监生)
巴 县 知 县(臣/)金宏勋(浙江桐乡/县监生)
郫 县 知 县(臣/)刘乃大(江南山阳/县监生)
垫 江 县 知 县(臣/)刘 彝(山西安邑/县监生)
委办局务兼督梓
四 川 布 政 使 司 经 历 (臣/)朱 陆(江南溧阳/县监生)
署四川布政使司经历巴县分驻白市驿县丞(臣/)金尚素(浙江山/阴人)
绘图
江南苏州府昆山县布衣 陆 沄
#+PROPERTY: JUAN 卷首
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首
雍正十三年春(臣/)窦(启瑛/)奉
天子命任四川布政使事惟日孜孜惧职业之难称因思
文翁武侯张咏赵抃之俦其治蜀也��皆有惇大
成裕刚柔互济之道故不愧为名宦焉而后之人
殊觉其有志而未逮也适会四川通志纂辑将成
(启瑛/)复加校正补其未备付之剞劂既竣事敬拜手
稽首而为之序曰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辨邦
国都鄙夷蛮戎貉之人民与财用九榖六畜之数要
周知其利害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
赞冢宰盖牧长之责莫先安民安民之政在于富
教使非志则无以知历代之成宪非志无以知山
川之险易田地之肥瘠榖种之异宜非志无以知
户口之多寡官吏之贤否是故圣王重焉惟四川
僻在西南实古梁州之地大禹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梁州之田与荆扬同居下等厥赋乃下于荆扬而
蜀人巴人自周书牧誓春秋文公十六年外不复
再见于经岂非其时介在荒服所以富教之者尚
未尽其道欤秦汉之世建为郡县秦时凿离堆以
辟水患穿二江以资溉浸汉时成都学官修起下
县子弟县邑吏民争为学官弟子于是巴蜀之粟
为天下饶而其文学比齐鲁焉晋宋迄明循良代
有旧志所纪累朝名宦大都留心于富教者也我
国家重熙累洽之馀守土之臣莫不争自奋勉以富
教为己任百馀年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向之川
土荒芜者今皆已垦辟向之川民凋瘵者今皆已
生聚熙熙然郁郁然享太平之福矣惟是成都号
为沃野其馀州县之田有岁岁耕种者有休一岁
或休二岁或三岁更耕之者其民则鲜土著率多
湖广陜西江西广东等处迁居之人以及四方之
商贾俗尚不同情性亦异叙泸松茂重夔黎雅宁
远之间夷汉杂居抚绥尤为不易然则言富教于
川中犹当审所设施矣(启瑛/)承乏以来仰惟
朝廷付畀之重俯切痌瘝于乃身怵惕凛惶不胜是惧
今幸通志已成典则咸在敢不朝夕黾勉式遵成
宪以尽其富教之责乎抑尝窃闻之尚书曰无依
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又曰必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世宗宪皇帝诏脩通志以名宦人物为尤重试观通志所
载有不容忍居心宽和制事而能成一代伟人者乎
今天子发政施仁务在与民休息(启瑛/)忝任旬宣亦惟
有靖共夙夜与同事大小诸臣奉宣
德意益臻风动时雍之上理而不敢以苛察为精明不
敢以残刻为公正总期于惇大成裕刚柔互济或
庶几不悖于前代之名宦而无负
世宗宪皇帝诏修通志之初心也夫峕
乾隆元年岁在丙辰二月既望越五日甲申四川
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纪录四十次臣窦(启/)
(瑛/)谨序
四川通志序
窃惟蜀为古梁州域禹贡曰华阳黑水惟梁州是
也山曰岷嶓水曰沱潜盖蜀山川之胜见于夏书
者如此汉自元光间通道西南夷文教日敷昄章
式廓下迄六代唐宋元明而山川郡县沿革建置
以及人物典故日裒月益此则古今有殊势而详
略有异宜也旧志修于康熙十二年前督臣蔡毓
荣抚臣张德地实总理之顾掇拾于兵火之馀书
册散佚虽搜辑成编而鲁鱼讹舛挂一漏百实虑
无以信今而传后乃蒙我
皇上敕下直省纂修通志蜀西南奥区道京师万里而
遥披文相质其与齐鲁吴越固不相侔(臣/)自蒙
恩擢居制府与抚臣申饬所司广延通经食古之士博
采遗书即旧志所载重加校订补其遗逸删其繁
复至新设城郭营堡增长户口田赋盐茶钱𣙜驿
传水利兵制边夷等条关于民生
<pb:KR2k0052_WYG_000-28a>
国计者必严加考核丝分缕析俾垂之可久而数十
年来乡贤耆德忠孝节烈及官斯土者云起霞蔚
可用以劝为善者必敬谨备列勿敢遗缺外至番
蛮部落言语不通梯航重译以求内附职贡者亦
复次厥编辑盖我
国家
圣圣相承深仁厚泽涵濡于薄海内外者实为无远弗届
岂直夏书所载云尔哉顾(臣/)以不才幸遇
尧舜在上又膺岩彊重任窃谓今蜀所志其不殊禹贡
所纪者厥土青黎厥田下上厥赋下中三错而已
其他因时制宜地大物众周览翻阅实有夙夜惴
惴于职守之难称者若夫援据图经指陈分野有
(臣/)所身历者见山川之秀杰乐民物之繁庶太和
之气充塞上下即复念(臣/)所未经环蜀数千里跂
行喙息远接西域而艺食汲饮贸迁化居莫不载
一
圣天子之雨露含哺鼓腹于
光天化日之中而(臣/)适逢盛典事竣例得弁名首简
亦私以庆(臣/)之遭逢也
雍正十一年冬十月总督四川等处地方军务兼
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带
拖沙喇哈番纪录七次(臣/)黄廷桂撰
四川通志序
王者彊理天下自畿甸以及直省莫不有志其源
出于书之禹贡周官之职方故凡山川之险夷田
赋之差等贡道之远近以及人情风土物彦之属
洪纤巨细无不釐然毕具由是酌以时宜而轻重
布之即财成辅相之道寓此矣蜀志何昉乎盖自
陈寿耆旧传李膺益州记常璩华阳国志张唐英
蜀捣杌赵阅道集古今记唐求缉图经李文子撰
蜀鉴作者迭兴于戏备矣迨前明之世屡经修辑
惟杨慎王元正辈所纂称善修志者盖得所取资
焉夫蜀自鱼凫开国以褒斜为前门熊耳为后户
玉垒成都为城郭江潜绵雒为陂池沃野天府古
人所称将欲纪载详明则蜀志之修良亟也己酉
之岁我
皇上特命儒臣纂修
大清一统志
诏天下各修省志无阙无滥以成一统无外之书古称
不出户庭而周知四境者其在斯乎(臣/)谬膺
简命抚绥兹土日夕冰兢有怀靡及每因公事旁览郡
邑见夫山川日益奠丽幅𢄙日益式廓汉夷日益
输诚田土日益开辟户口日益蕃衍沟洫日益疏
浚民风士习日益淳厚五礼六乐三物四维畜牧
耕桑营建规制日益周详而明备盖自三代以来
未有如
今日者总由我
皇上圣神继述道一风同是以景星庆云嘉祥叠见唐
虞之盛无以加兹当此时而使蜀志犹阙焉未备
将何以表文运之炽昌昭重熙之累洽乎由是凛
遵
谕旨遴委贤员以永宁道刘嵩龄总其务布政司刘应
鼎督其成并延聘老成绅士博雅工文者若而人
孰挈厥纲孰条厥目务令谨严以立法简覈以述
事雅驯以铸词勿滥勿遗矢公矢慎今者编辑既
竣聿观厥成可备西蜀一省之全书用彰
圣朝万年之德教于以继禹贡职方之后其庶几焉(臣/)
谨序
雍正十一年冬十月巡抚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
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降三级又降一级留任纪
录三次(臣/)宪德撰
四川通志序
乙卯秋九月四川通志剞劂垂成藩司窦启瑛先
持其鑴就者若干卷赍验曰俟彊域兵制驿传铺
递四𩔖渐次告竣即装潢成帙请呈
御览窃惟我
国家
圣圣相承渐仁摩义重熙累洽海宇升平其间毓秀钟灵
应
景运而笃生不特垂绅搢笏者文章政事彪炳一时
即阛阓闺帏沐浴
教泽孝友节义各著其奇固已史不胜书指不胜屈
矣
天子勤求于上众臣工敷奏于下设官分职彊理寰区
因地制宜准今酌古沿革损益较之往昔尤称尽
善尽美而德威远播雕题凿齿之域鸟言卉服之
乡无不归附版图输诚纳贡海隅出日中外一家
是人文之盛建制之隆幅𢄙之广诚未有如我
朝者也雍正六年钦奉
上谕各省督抚大吏咸修省志以备一统志之采择
而川志脱稿于雍正十一年之九月经前督
臣黄廷桂前抚臣宪德恭缮进呈命工雕
开及今将竣恭逢我
皇上嗣登大宝之初适副继志述事之至意甚盛典也
忆(臣/)前待罪陜臬值秦省全志校订伊始荐晋藩
任并与提调之责书成虔泐芜词缀于简末附垂
不朽嗣膺
简命署篆楚抚则楚志久备又得按籍而稽以识山川
风土之盛今年春调抚西川假道关中历云栈登
剑阁俯视全蜀生齿日庶老幼恬熙举凡密箐深
林椎髻跣足素称顽梗者今皆蒸蒸向化太和之
气布满蚕丛猗欤休哉黎民于变一道同风何以
无远弗届也兹披阅志乘见其广搜博集纲举目
张不滥不遗允符体式流览人物发潜德之光化
民而砺俗也考核建制见联络之密捍外而备内
也计度幅𢄙则声教覃敷豚鱼之孚格舆图之式
廓也官斯土者鉴往事以为兴除际
昌期而勤抚字胥于志乎是赖矣(臣/)遭逢
圣世目睹三省纂修钜典以昭万年车书之统以成百
代美备之编谨拜手稽首飏言于简端
巡抚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
史加四级纪录七次(臣/)杨馝谨序
四川通志序
窃闻圣门之论治道其要在富之教之而帝舜之
命皋陶则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故居刑名之职
者实有化导斯民之责焉(臣如兰/)自惭愚陋深受
国恩任四川臬司者已半载矣伏念蜀中土田日辟
户口日蕃其间土著之民风气质直而椎鲁之习
亦所不免至于秦楚诸省侨寄尤多间有险健之
辈敢于干纪而嚣然于有司之廷者因思所以狱
讼衰息风俗茂美之道而益叹化导之方不可以
已也粤稽李冰治水文翁兴学以来其渐开富教
之端者备载蜀志蜀志修于康熙十年又奉
世宗宪皇帝诏令重纂于古今事迹粲然陈列其中如姜
诗李令伯之孝思苌宏巴蔓子之忠义以暨节烈
之风友爱之雅代不乏人是蜀中风俗原非浇漓
者比也第虑五方杂处薰莸同器虽抱淳良之质
往往被其渐染而不自觉臣莅任以来率诸郡邑
有司奉宣
德意勤恳而训诲之动以为人子为人臣之大义使知
尊尊而亲亲且随时随事养其廉耻开其蒙蔽而
要归于睦姻任恤之旨至于流寓中一二莠民则
严加惩创凡以安善良也今
圣天子声教诞敷民气和乐固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
时夏矣蜀介边陲文献阙略穷乡僻壤于礼乐诗
书之泽未尽深知是在身任地方者加意化导使
<pb:KR2k0052_WYG_000-37b>
椎鲁之质共知亲逊而并使各省侨居之众与蜀
中土著者俱为饮和食德之民讵不休欤夫沃野
千里四方辐辏富庶之馀以教为急维(臣/)不材于
昔贤治蜀之道未之逮也而窃有志焉总在常存
李冰文翁爱育斯民之心兼仿诸葛武侯法行知
恩之意庶可以求当于明刑弼教之万一也其敢
不抚是编而蚤夜孜孜也哉(臣/)谨序
四川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臣/)李如兰谨撰
四川旧志序
明杨慎艺文志序
余尝读左太冲赋蜀都云江汉炳灵世载其英蔚
若相如皭若君平王褒韡韡而秀发扬雄含章而
挺生自汉而下文章之盛无出于四子矣然岂徒
四海考俊游谈为誉哉文之传事之传也去今千
七百年而谈汉事如昨日繄四子之文也文乎文
乎其可谖乎若夫陈子昂悬文宗之正鹄李太白
曜风雅之绝麟东坡雄辨则孟氏之锋距邵庵诗
律比汉廷之老吏继炳灵而蹑踪感掞藻而骋辔
与为多矣况子安少陵薄游遍乎三巴石湖放翁
篇咏洎乎百濮其原本山川极命草木亦楚材晋
用秦渠韩利矣先君子在馆阁日尝取袁说友所
著成都文𩔖李光所编固陵文𩔖及成都丙丁两
记舆地纪胜一书上下旁搜左右采获欲纂为蜀
文献志而未果也悼手泽之如新怅往志之未绍
罪谪南裔十有八年辛丑之春值捧戎檄暂过故
都大中丞东阜刘公礼聘旧史氏玉垒王君舜卿
方洲杨君实卿编录全志而谬以艺文一局委之
慎乃检故簏探行箧参之近志复采诸家择其菁
华褫其烦重拾其遗逸剪彼稂稗支郡列邑各以
乘上又得汉大守樊敏碑于芦山汉孝廉柳庄敏
碑于黔江文无销讹刻犹古剞东阜公喜曰汉碑
之传于今中原亦扫迹矣乃今得兹于远邦不谓
斯举之获乎唐宋以下遗文坠翰骈出横陈实繁
有昈乃博选而约载之为卷尚盈七十中间凡名
宦游士篇咏关于蜀者载之若蜀人作仅一篇传
者非关于蜀亦得载焉用程篁墩新安之文献志
例也诸家全集如杜与苏盛行于世者祇载百一
从吕成公文鉴例也同时年近诸大老之作皆不
敢录以避去取之嫌循海虞吴敏德文章辨体例
也开局于静居寺宋方二公祠始事以八月乙卯
b:KR2k0052_WYG_000-40
a>日竣事以九月甲申自角匝轸廿八日以毕食时
而成既愧刘安之捷悬金以市又乏吕览之精乃
属乡进士刘大昌周逊校正而付之梓人昔汉代
文治兴之者文翁礼殿之图后世建学仿焉七十
子之名马迁之立传徵焉当时号为西南齐鲁岷
峨洙泗文之有关于道若此文翁之功不可诬也
继文翁而作者今之阜翁欤独愧慎华颠白纷旧
植荒落不足以扬四子之芬而成一邦之史也恕
其不敏补其未备尚有冀吾党之助焉
王元正蜀志序
四川志成正反覆阅之乃告东阜公曰惟公膺命
九重抚绥西蜀开诚布公柔远能迩经纶展于久
练之馀英华挥诸事业之大者矣乃于政暇因睹
旧乘则叹夫援古者资史记论物者本汉书古之
人汲于载记而不遗馀力者盖事弗著而无稽世
有传而可据是故杞宋无徵尼父发叹纲目既出
千古仰勤其所由来深矣矧兹蜀省奥壤名区苟
或因仍简略奚以信后诏今乃遣文学敦聘礼方
洲杨子由遂宁先至升庵杨子由新都继至元正
则由茂林后至假居宋祠分局从事方洲几一月
告完以先去升庵几两月告完而亦去元正则匝
三月始得告成而后去夫英迈与衰惫殊科多识
与肤学异品二子者宏识高才以良史秉名管完
之速而归之先固宜正则惊骀敢云学步乃维流
火之月及于初元之冬大肆简帙之搜方落铅椠
之手凡例本诸一统志遵其制也稽旧志而稍增
入者补其遗也至若顺庆无府志广安无州志又
或邑志具而复阙者亦多竟忘苦心不免废日草
创而已润色未能幸托名于梨枣敢悬金于都市
是志也我东阜公暨合州侍御公创意举之未几
合州竣事北上狷斋侍御公代按斯土而左右之
兹乃缮录成编总十有六卷立论十有三篇统冀
高明牖我昏陋
吴之皞序
志古郡国史也山川风物政事人文载焉今昭代
史秉笔需人顾往往珥彤所阙而散见于方闻野
记足藉證者则省志所以备外史也曩予职在治
书曾蓄数厨以其半贮本朝列圣实录半贮各省
志以参观风会考献徵文不徒供卧游而已一时
屈指信史如粤之傅以紫溪武功之傅以德涵蜀
之傅以升庵玉垒方洲三太史独艺文出升庵手
选网罗金石鼎彝秦汉之文几尽竟可单傅太平
清话亦称其立例最古非他志所及可知也洎叱
驭入蜀缘巫峡经字流游目岷嶓回驺剑表访鳖
灵鱼帝之奥区揖峨眉青城于天上行部之馀得
于睹记觉向之披读犹浅而遍觅古本以證向奇
邃已不可复得缘万历初祀重修渐增沿革其釐
正之功固不可诬而艺文裁却强半晦蚀之累亦
不细矣由己卯来更四十年亡得睹升庵之遗者
则亦蜀文一厄塞也予亟谋重梓赖督学杜君雅
与同嗜搜购古本得二三残牍凑之幸断圭复完
恨原日笔讹刀误殊多鲁鱼况岁久漫漶难以竟
读遂檄诸帐下士拣其品识超韵者司编校焉藩
辖陈君欣措赀费诸各捐俸赎佐之以勷厥成开
局数阅月于前人物职官科甲经略等志合新旧
本互有絓漏今点定而𩔖增之若平播刱设征南
善后皆宜缀入惟艺文虽只字必仍纤误必考乃
杜君更出心裁补续新艺若干卷俾成全书其补
者或当日偶遗非故遗之也盖瑶毡怪牒其错彩
出世有后先即如花蕊之集拾于敝纸若不经安
国拈出志何得而有之又如唐元宗刻剑阁诗剥
落莓藓升庵录入诗品而志反不载由此而推遗
编败碣之见于纂志后者间有矣补之良不容己
而文与世隆代有作者不续之其又何观至于博
摭郡邑之文凡家乘野榻足光兹典者其遗之也
微杜君之左癖不至是事竣藩臬虚首简以迟予
语予惟蜀九州之上游于形势居其上于风气则
开其先其地脉迢递逶迤注吴魏闽越而极受之
者一若斩新特地穷妍殚工而不知其开之何从
乃蜀人亦若不口其先者犹之奇货然每腾艳于
所聚而产处反得平平予非故为此语以张蜀也
身历其境乃知胜甲海内偶举一山而业已昆崙
伯仲矣他无不开先领异者以故涂山石组实开
幅𢄙化碧埋轮实开义烈武宗吉甫文祖渊云射
洪彰明律扬初盛眉山父子绮思禅解不落二头
此聊指其一二刱获者若钜而须眉之士细而香
奁之英有不出出必开先竞秀当自展卷得之昔
王逸少慕蜀山川诸奇疑子云太冲所赋殊未备
悉高贤艳慕从古已然而予谓足备外史正意列
国之语可以传经十五国之风可以观世皆取其
人与事之表表者岂仅谓城池赋役建置攻守之
故与武乡文饶辈之宦迹足资一方考镜已哉博
雅君子当纸贵于是编云
杜应芳序
蜀志凡三被修初正德戊寅次嘉靖辛丑次万历
己卯戊寅志居体要犹之椎轮也辛丑志出三先
生手而艺文独属杨太史用修增华加丽令雒阳
纸贵己卯补缉维勤芟剔过半得无疥壁之见哉
中丞饶公直指吴公慨然兴文旁求旧本得什之
七八乃应芳遍搆复得二三珠还剑合事良不偶
教下亟刻艺文庶几云汉昭回于天其他秩官人
物经略沿革之𩔖因例编入而艺文窃续焉惟是
火藜虽悬风叶难扫二三子殚厥校雠良工心苦
已贾馀勇大肆蒐罗长此蠹鱼渐成脉望用修有
知何如抚掌矣夫志犹史也志备一隅史备天下
同一观耳惟子长史记其事奇其文奇书亦因以
奇近日弇州谓千载有子长千载不能为史记是
何言与何可令蜀闻之盖石纽湔山神功也鳖城
鱼复异绩也跃井化泥至性也破琴涤器讵文也
他如锦江玉垒火井盐泉江珠瑕英侧生旁挺岂
罄竹堪书郤车易载者用修生而灵颖蚤窥中秘
才施采缀便觉陆离横绝安在子长不世出史记
遂罢响哉二三子为用修忠臣披文相质富有日
新方之史记殆小司马索隐褚先生补遗与而予
上下千载更有感于蜀之盛也子长固良史才然
足迹遍天下必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而后已彼
得于涉历者犹若是况生居其乡逢右文之世探
禹穴发西藏如集珍元圃操斧邓林也即欲不媲
美子长胡可让焉虽然职方所掌不废风谣入关
之收必先图籍志之系本计尚矣两台为蜀画长
久集思广益顺风招之而大参陈公掞五凤文施
三乘力佐费董工副在名山期偕不朽记不云乎
耆欲将至有开必先易之言曰水流湿火就燥各
以其𩔖也余何幸亲见之
王廷瞻序
予尝览观岷峨之地直坤维而躔井络昔人称为
天府奥区云自神禹发祥丛帝辟国诗书所述详
矣逮武王牧野之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悉共戎
旅入汉卿云辈始翩然以文藻翱翔西京其铺张
皇业掞述休美綦盛然未有勒成一代之史以彪
炳来祀者君子每劣其无以张蜀也孔明经略西
土慨然有感于兹乃秦子敕辈有良史才然戎马
劻勷未遑注厝及晋陈承祚常道将始各撰一家
言说者谓陈失之诬常失之琐唐宋以来有为古
今集记蜀梼杌诸编者亦或卑卑无甚高论殆不
若晋二氏犹蔚然翼蜀而驰也嗟嗟志何容易哉
明兴御寓道化翔洽成化中侍御瑞阳熊公始创
蜀志嘉靖初抚台东阜刘公侍御金川王公聘升
庵玉垒方洲三太史续修之迄今刻已漫漶不可
读矧四十年来岁月绵邈无论宦辙贤科蝉联苞
次而兴革之大者若龙安改府隆昌刱县建武立
学及近年都蛮之荡平白草人荒诸番之归顺建
昌□猡诸夷之底靖咸我皇灵赫弈炳烺是乌可
弗志乎哉爰与侍御养纯虞公商之下藩省议行
焉于是檄叙州府同知魏朴如成都府推官游朴
暨诸文学董良遂等开局纂辑复檄督学副使郭
棐总其事将就绪乃养纯公以秩满入侍辇下而
侍御鸣宇薛公来代谓兹钜典义不可缓益注意
趣之志既成予与鸣宇公参订焉付之梓佥谓予
当有言弁诸端简业不获辞则尝谓志与史体异
而以垂劝鉴则同盖政莫大于经时教莫重于宏
化谊莫严于稽古事莫要于宜民斯四者非志曷
观焉是故匪精匪覈罔以考衷惟信惟裁乃克傅
远兹编大都遵明一统志例其仍三太史之旧者
十七删旧之繁而增入新事者十三其铲谬订讹
以底于信尤惓惓谆笃焉至附入近年诸经略地
方机宜则有关于国事民事甚大诚足补前志所
未备而为一方之信史也已予故乐为序之亦以
告后之嗣修者是役也左布政使刘庠右布政使
李江按察使胡定左参政兼按察使吴善左参政
蔡叔逵副使杨一桂周大烈史嗣元范崙佥事李
荐佳黄德洋丁元复田乐义王埏署都指挥佥事
b:KR2k0052_WYG_000-49
b>陈道皆畴咨襄事殚心综理例得备书云
郭棐序
万历七祀岁在己卯皇仁浃洽蜀宇辑宁时维巡
抚黄冈王公巡按义乌虞公相与协心抒猷以康
黎庶既标鸿业爰考稗乘顾念蜀居坤维号称天
府自神禹肇夏吉甫辅周勋烈匪彝流风斯邈典
谟方贡书述綦详江汉蒸民诗声溢著此蜀文献
之所从来逖矣秦资其富以兼七雄汉阶其力遂
奄四海于是司马相如扬子云左太冲任文公等
各述所闻用存故典及陈承祚别纪耆旧至常道
将备志华阳下逮赵阅道之集古今张唐英之编
梼杌唐求之缉图经李文子之撰蜀鉴咸极蒐罗
足垂观劝繄我昭代运际嘉隆道化丕宏伦物宣
朗时有玉垒王氏升庵杨氏方洲杨氏并摛凤藻
各擅麟书骋厥菁华咸臻元妙然才高而综核或
疏岁多而漫漶殊甚矧兹相旷四十馀秋世治之
纶时政之经因革献徵之彪著科第之骈联倘缺
弗书后将何考乃檄叙州府同知魏朴如成都府
推官游朴及文学董良遂戈一龙刘止彭师古杨
秉钺李承雾彭应元等开局于濂洛大儒祠搜摭
故实旁采艺文凡诸郡邑各以牒上而成都府知
府张大器成都县知县印一中华阳县知县唐栋
咸鸠籍供饩聿勤夙夜凡五阅月编次稍成则檄
今左布政使刘公庠右布政使李公江曰咨惟习
蜀敷猷宜统厥任申檄提学副使棐曰广厉学官
修明掌故兹其大者惟尔总校之以终厥成功棐
承檄惴惴唯弗称是惧乃于秋杪大比事竣始克
受简则作而叹曰奕奕蜀都赫赫献籍圣贤神明
之渊宅也金躔玉垒之奥区也𬗟厥省乘实钜且
重奈何容易哉乃固扄穷晷殚精凝思删讹订诬
芟繁补阙又阅五盈始告成事时则御史虞公政
竣入朝以今御史福清薛公代既至锐情志事益
毖且笃庚辰首春以完帙上两台咸报曰可轸兹
钜典且戒梓人式昭往休用阐来镜棐谨撰次为
小序焉序曰轩辕画州神禹底绩周秦绵邈宇县
分析峨峨蜀都氓萌允殖皇哉唐哉天府之域述
沿革第一翳古炎帝申命正黎三辰肇叙七政翕
齐煌煌鹑首实次蜀西察变授时奠兹坤维述分
野第二巀嶪蜀国蜿蜒龙蟠西峥岷岭东阻夔门
来关霄倚剑阁云盘是称金城德守孔安述形胜
第三蜀城磝磝郁若凤翱祥徵龟出义慎虎牢诸
郡连绵百雉崇高永言保障长屹江皋述城郭第
四惟蜀自昔生齿滋繁周从牧誓汉驱项顽际兹
宣朗宜恤艰难何以蕃之国命攸关述户口第五
蜀称沃壤粒兹蒸民厥田维上厥赋维均义却茧
丝以阜闾闉是在司牧无贰尔心述田赋第六赫
赫禹功石纽发祥桓桓昭烈汉胄克昌倬彼正统
烂然徽章帝骤王驰植我天常述国纪第七岷峨
错峙屏翰丕隆献殿肇封诗礼是崇毖兹侯度恪
尔孝忠匹休三代带砺穹窿述藩封第八世化代
迁忠文迭创蜀次井参风多质戆俗乃朴野士则
倜傥斲雕还淳职在□磢述风俗第九岷峨矗矗
江汉洋洋水存廉让山辨阴阳灵氛翕发云霭高
骧郁兹西南绣错虬翔述山川第十山泽蕴崇土
毛是出维此职方献彼珍错蜀壤所宜桑麻孔获
节以阜民君子攸度述方产第十一设官分职为
国之程法严位署义慎经营蛊则修饰壮则仪刑
君子居之攸芋攸宁述公署第十二汉代尊经文
翁化蜀比齐埒鲁仁摩义育士际昭明率循轨鹄
棫朴菁莪彬彬郁郁述学校第十三贤辙攸经爰
有创立以时观省亦节劳逸锦官峨峨筹边屹屹
曩范如存来骖可匹述宫室第十四易严御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