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a 页 WYG0445-008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明臣奏议卷五
  乞取回中官王敬疏(成化十八年/) 王 恕
臣始为朝廷轸念淮扬苏松等处地方饥荒军民流亡
恐臣等奉命不谨莫能区画赈贷以致失所特遣近臣
赍内帑钱物远来救济既喜且惧者累日已而传闻太
监带百十号马快船只装载私盐于江南收买玩好之
物虽未委虚的第今大江南北饥荒殊甚斗米直七八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b 页 WYG0445-0080b.png
十钱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老稚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
四方不可胜数臣奉敕往来提督赈济近来虽颇安妥
而张口待哺者尚多若王敬此行为赈济饥荒而来则
太江南北亿万生灵蒙再造之恩陛下盛德大业可以
比隆二帝三王国祚可以与天地相为悠久矣若为收
买玩好之物而来似此声势张皇未免骚扰郡邑惊吓
吏民臣恐远近传闻将谓陛下惟珍奇是好而无忧民
之心致使狂夫得以藉口非社稷之福也臣以为当此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a 页 WYG0445-0081a.png
饥荒之际朝廷正宜裁冗员郤贡献禁奢侈抑侥倖慎
爵赏重名器轻徭役惜民力以收天下之心以培亿万
年社稷之基本夫何织造旁午贡献络绎奢侈之风竞
起侥倖之门大开遂使爵赏冗滥名器混淆徭役繁兴
财力日屈欲斯民之不贫且盗得乎昔唐太宗遣使往
凉州讽李大亮献名鹰而大亮不可明皇令益州织半
臂褶子琵琶捍拨镂牙合子等苏许公不奉诏其事载
诸信史后之读史者莫不称太宗明皇之明李大亮苏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b 页 WYG0445-0081b.png
许公之忠今升下以上圣之资居至尊之位聪明睿知
本乎天性仁孝诚敬不待勉强可以为尧舜可以迈汤
武尚何太宗明皇之足言哉臣幸际明时备员巡抚偶
有所闻若隐忍不言使陛下不知而天下国家受其弊
岂忠臣乎非惟有愧于皋夔稷契伊傅周召岂不有愧
于李大亮苏许公之辈是以臣不避斧钺为陛下言之
者非为身家计也为社稷计耳惟陛下留神深思社稷
幸甚生民幸甚 疏入帝召敬还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a 页 WYG0445-0081c.png
  陈治安疏(成化十九年/)     王 恕
臣闻迩者敌人入侵内外戒严朝议以各边军饷不足
也既遣官以籴买之以京营军士不足也复遣官以清
查之又以内帑银物不足也而出征官军无厚赏方今
天下一家海内一国以言乎饷粮漕运之转输陆路之
飞挽非不多也以言乎银两矿场之开办粮草之折纳
非不广也以言乎军马在京有四十馀卫所又有外卫
番上之役到营而操练分将以统领非不众也夫如是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b 页 WYG0445-0081d.png
宜乎廪有馀粟而不可胜食矣库有馀财而不可胜用
矣军士多且精而所向无敌矣奈何一旦有警辄见不
足盖承平日久安不虑粮费于冗食财费于侈用军又
疲于差占若王师不早出敌人不早退臣恐不止口外
之被扰边民之被掳其为患盖有不可胜言者矣今敌
人远遁王师凯还此实皇上圣德格天天道助顺将校
用命之所致也然目前似无事矣臣不敢保其必无事
似可安矣臣不敢保其必可安若谓敌人既遁必不来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4a 页 WYG0445-0082a.png
也臣不敢保其必不来书曰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
患孙子曰无恃其不来恃我有以待之此臣等居高位
享厚禄为国股肱者所当致意也伏望陛下当此閒暇
之时敕令诸司明其政刑量减在官冗食之人申严冒
报功叙之罚重名器抑奔竞则不加赋而粮自足矣少
作无益之事不贵无用之物慎赐赉节用度则不厚敛
而财自足矣免畚土辇石之差严私役买閒之禁时教
阅养锐气则不招集而军自足矣三者既足则元气自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4b 页 WYG0445-0082b.png
壮根本自固邪气自不能入外侮自不敢入设有边报
需军马即有军马需粮草即有粮草需赏赐即有赏赐
剋期而出相机而行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何敌之不可
破而何功之不可成哉苟不撙节爱养于平昔及其事
至而欲取办于一时臣未见其济也此国家之大计庙
堂之上必有以处之也若无待于臣言矣今臣言之者
亦区区为国之心也惟圣明恕其狂瞽而裁察之幸甚
 疏入帝从之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5a 页 WYG0445-0082c.png
  制治保邦疏(成化十九年/)
臣闻周官有曰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诚以未乱而
制则治必不至于乱未危而保邦则必不至于危使已
乱而制治虽劳心经营终不能救其乱己危而保邦虽
极力扶持终无以免其危此往古已验之实事非俗儒
閒谈之空言也臣不敢远举姑以近事言之宋徽宗初
年天下太平蔡京倡邪说劝上作玉清神霄等宫崇信
道士林灵素以朱勔领花石纲加以梁师成专务应奉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5b 页 WYG0445-0082d.png
是以民穷财尽政事不理国势不竞遂致方腊之乱而
成靖康之祸方其初也使纳言者之谏罢前项无益之
事专以节用爱人为心使百官和于朝万物和于野宋
岂有衰乎方今天下太平四方宁谧国势若金瓯之完
全无纤毫之缺损又况皇上圣德宽仁神武不杀上合
天心下合民心礼乐法度之巍然典章文物之焕乎可
谓治且安矣宜若可无虑矣然古人有言乱不生于乱
而生于治治之极者乱之始此臣之所以为陛下忧也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6a 页 WYG0445-0083a.png
陛下虽一精执中无怠无荒第左右之感戴圣恩者思
欲报之而不得其道崇饰非礼取容干进诚恐浸润日
久嗜欲日滋麋费日多财用日屈民日益穷事日益坏
即不幸有数年之兵数年之荒不知何以为计欲如今
日之安欲无后日之悔恐未能也此臣之所以愿陛下
制治于未乱之时保邦于未危之日以隆圣明万亿年
无疆之丕绪也伏望陛下以古为鉴仍敕多官会议制
治保邦之条件采而行之天下幸甚宗社幸甚 疏入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6b 页 WYG0445-0083b.png
帝不纳
  陈政治终始疏(成化二十一年/)  彭 韶
臣伏睹诏书凡朝廷政事缺失军民利病许诸人直言
无隐臣沗备员风宪之官幸遇圣明忧治之日不敢自
诿在外隐忍缄默以仰负明诏求言之意谨以政治终
始为陛下陈之夫更新曰始成功曰终使政治常新而
不失事功常勤而有成虽尧舜之盛不能外矣伏闻近
者星变既发于岁暮又形于正旦此天心仁爱之至欲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7a 页 WYG0445-0083c.png
陛下善始善终而示于不言之表者也盖岁暮者天道
之终正旦者岁事之始天象两见于此岂无意哉昔唐
太宗时魏徵献言有曰陛下志业比贞观之初渐不克
终者十事太宗嘉纳至今称为盛事臣愚妄谓今日之
治不在他求惟守成化之初足矣兹于岁首广开言路
禁止奢侈斥逐异端杜绝传奉次第施行所谓渐不克
终者非有如唐太宗之多然臣子之处心无异所望于
圣明者不止于前数事也臣伏见陛下至圣至明若俯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7b 页 WYG0445-0083d.png
念四海为家之义少纳臣子家众之言以时裁正俾彝
伦攸叙则阴阳不调灾害不弭未之有也成化之初内
侍近臣进用稀简陛下防微之意盖有在矣至于近年
日有进益闻今大小名数将以万计求之于古未见其
比利源兵柄多付其手违禁犯科少有加罪所求能得
所请辄从此虑防之意有未终者也夫贵近之臣人所
畏惮久预外事便成重轻臣伏见陛下临御以来洞察
事机宜及此时斟酌裁省俾内外事务各还职守立为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8a 页 WYG0445-0084a.png
定制以傅于后实为万世无疆之休不然异日故事已
定偏重之势遂成虽欲更张不可得己成化之初陛下
之俭德已著兹者镇守内外等官间有进奉仍照天顺
三年以前例行窃惟天顺年间无事之时今遇灾荒乃
警戒之日古人遇有天灾必皆减膳撤乐岂宜转令进
奉此持俭之德有未终者也前项官员不过剥取军民
之财以充进奉之名岂有出自己物哉而乃水陆劳扰
人畜疲顿怨归公家恩被私室诚无益也伏望陛下将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8b 页 WYG0445-0084b.png
此项罢免则天下幸甚成化之初陛下用人详慎至于
近日边方多事内郡流移而公卿大臣无故而加之保
傅及其致仕恩泽又月与之米岁给之力无非所以礼
大臣也然以是施于忠贤劳烈使人有所感奋若泛焉
行之则人孰不思阿顺从欲以图日后之恩宠哉此用
人之道有未终者也自古平治天下者责在大臣大臣
自任既轻百司从而观望后进一律世事将何赖耶伏
望陛下慎重任使必忠贤而后优礼有劳力而后加官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9a 页 WYG0445-0084c.png
不惟其官惟其人则群臣幸甚臣闻因事为功古人所
贵即其已往而慎于方来斯为谨始而勿失则德泽加
诸当时声名昭于后世书曰终始惟一时乃日新又曰
德日新万邦惟怀此真陛下大圣人事也臣蝼蚁微命
陨越妄言不胜战惧之至 疏入帝不纳
  论山陜救荒疏(成化二十二年/)  王 恕
臣伏闻近来礼部因陜西山西山东河南北直𨽻灾伤
题请查例令僧道关给度牒就彼纳米给赈又闻湖广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9b 页 WYG0445-0084d.png
镇守太监韦贵奏称饥民南流日有万口请通行该巡
抚将新旧流民招抚复业又闻大学士万安等奏令生
员纳米准监民人等纳米准授军职俱赴灾处上纳给
赈又闻差侍郎耿裕等祭告岳镇河海之神臣有以见
皇上畏天忧民救荒恤患之心无所不用其极虽云汉
之诗所谓旱既太甚散无友纪靡神不举靡人不周者
何以过之臣惟陜西山西地方连年灾伤米价贵甚闾
阎小民贫苦者多殷实者少虽奉上项恩例恐愿纳者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0a 页 WYG0445-0085a.png
寡焉能济众臣思流民缺食无计聊生拊循失策必为
盗贼劳师动众所费益多合无将湖广今年该起运南
京各仓及兑军秋粮量留一二十万石运赴荆襄水次
仓赈济流民又将河南该兑军秋粮量留一二十万石
运赴荆襄水次仓赈济流民又将河南该兑军秋粮量
留一二十万石赈济本处饥民及四方流来之民以消
后患如河南兑军粮米无徵亦须别作区画仍敕各处
巡抚巡按提督三司委官如有流民到于该管地方即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0b 页 WYG0445-0085b.png
便加意赒恤不许驱逐致令失所且人一日不再食则
饥两三日不食则病不能起五六日不食则死此救荒
当如拯溺救焚宜急而不宜缓缓则无及矣臣深虑各
项纳米急不能得有误赈贷合无先出内帑银二三十
万两火速发出赈济仍乞降诏将被灾府县今年税银
买办等项尽行蠲免如此庶几全活生灵潜消后患易
危就安转祸为福有以见皇上深仁厚德含生之类益
将感戴于无穷矣 疏入帝从之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1a 页 WYG0445-0085c.png
  进大学衍义补奏(成化二十三年/) 邱 浚
臣窃见宋儒真德秀所撰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于大学
八条目中有格物致知之要诚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
齐家之要而于治国平天下之要缺焉臣不揆愚陋窃
仿德秀凡例采辑五经诸史百氏之言补其缺略以为
治国平天下之要立为十二目曰正朝廷曰正百官曰
固邦本曰制国用曰明礼乐曰秩祭祀曰崇教化曰备
规制曰慎刑宪曰严武备曰驭夷狄曰成功化又于各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1b 页 WYG0445-0085d.png
目之中分为条件凡一百十有九共为书一百六十卷
补前书一卷目录三卷总一百六十四卷名之曰大学
衍义补所以补德秀前书之缺也前书主于理而不出
乎身家之外故其所衍之义大而简臣之此书主于事
而有以包乎天地之大故所衍之义细而详其详其简
各惟其宜若合二书言之前书其体此书其用也今已
缮写完备谨撰表文一通开写卷首以进伏念臣浚远
方下士叨冒朝廷厚禄六转官阶以至今官一家温饱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2a 页 WYG0445-0086a.png
三十馀年今年近七旬常恐一旦委命九泉有负国恩
无以为报幸天假之以年以衰朽之馀任师儒之职无
政务之扰得以暇日纂成此编第以性质昏庸学识迂
僻加以老耄精力衰惫所见不能无偏所纂不能无误
然区区一念忠君爱国之诚盖有出于语言文字之外
者况臣所纂辑者非臣之私意杜撰无一而非古先圣
贤经书史传之前言往事也参以本朝之制附以一得
之愚虽曰掇拾古人之绪馀亦或有以裨助圣政之万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2b 页 WYG0445-0086b.png
一伏望皇上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閒之
燕时赐省览遇用人则检正百官之类遇理财则检制
国用之类与凡臣庶有所建请朝廷有所区处各随其
事而检其本类则一类之中条件之众必有古人之事
合于今时之宜者矣于是审而择之酌古准今因时制
宜以应天下之变以成天下之变而其大要则又在于
审察其几微之先焉易曰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此
臣妄意著书之本指也臣之精力尽于此书皇上亲政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3a 页 WYG0445-0086c.png
之始而缮写通成盖有天幸然也冒昧进献不敢自谓
其皆可用傥采于千百之中用其一二见于施行以成
治效使臣平生竭力尽瘁报国之忠得以少效其万分
之一则臣学为有用而殁为不朽矣臣不胜恳悃愿效
之至为此谨具本亲赍以所撰大学衍义补书四套计
四十册随本上进 疏入帝下内阁议行
  漕运议(成化二十三年/)     邱 浚
臣按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3b 页 WYG0445-0086d.png
给幽燕(原注见唐/杜甫诗)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己用之以足国
则始于元焉初巴延平宋命张瑄等以宋图籍自崇明
由海道入京师至至元十九年始建海运之策命罗璧
等造平厎海船运粮从海道抵直沽是时犹有中滦之
运不专于海道也(原注元初粮道自江入淮由黄河至/封邱县中滦旱站陆运至浚县淇门)
(一百八十/里入御河)二十八年立都漕运万户府以督岁运至大
中以江淮江浙赋财每岁所办粮充运自此以至末年
专仰海运之道其初也自平江刘家港(原注今在苏州/府昆山县太仓)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4a 页 WYG0445-0087a.png
入海至海门县界开洋月馀始抵成山计其水程自上
海至杨村马头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最后千户殷
明略者又开新道从刘家港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东
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又至登州沙门
岛于莱州大洋入界河当舟入风顺时有自浙西至京
师不过旬日而已说者谓其虽有风涛漂溺之虞然视
河漕之费所得盖多故终元之世海运不废我朝洪武
三十年海运运七十万石给辽东军饷永乐初海运七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4b 页 WYG0445-0087b.png
十万石至北京三十三年会通河通利始罢海运臣考
元史食货志论海运有云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
富以为一代良法又云海运视河漕之数所得盖多作
元史者皆国初史臣其人皆生长胜国之时习见海运
之利所言非无徵者臣则谓自古漕运所从之道有三
曰陆曰海曰河河漕视陆运之费省十三四海运视陆
运之费省什七八盖河漕虽免陆行而人挽如故海运
虽有漂溺之患而省牵卒之劳较其利害盖亦相当今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5a 页 WYG0445-0087c.png
漕河通利岁运充积固无资于海运也然善谋国者恒
于未事之先而为意外之虑宁过虑而不为临事之悔
今国家都燕盖极北之地而财赋之入皆自东南而来
会通一河譬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
之祸况自古皆是转般而以盐为佣直今则专役军夫
长运而加以兑支之耗岁岁常运储积之粮虽多而正
戍之卒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不足何迂儒过为远虑
请于无事之秋寻元人海运之故道别通海运一路与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5b 页 WYG0445-0087d.png
河漕并行江西湖广江东之粟照旧河运而以浙西东
濒海一带(原注浙江布政司及/常州苏州松江三府)由海通运使人习知海
道一旦漕渠少有滞塞此不来而彼来是亦思患豫防
之先计也臣家居海隅颇知海舟之便舟行海洋不畏
深而畏浅不虑风而虑礁故制海舟者必为尖底首尾
必俱置柁猝遇暴风转帆为难亟以尾为首纵其所如
且暴风之作多在盛夏今后率以正月以后开船置长
篙以料角定盘针以取向一如番舶之制夫海运之利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6a 页 WYG0445-0088a.png
以其放洋而其险亦以其放洋今欲免放洋之害宜预
遣习知海道者起自苏州刘家港访问傍海居民捕鱼
渔户煎盐灶丁逐一次第踏视海涯有无行舟潢道泊
舟港汊沙石多寡洲渚远近亲行试验委曲为之设法
可通则通可塞则塞可回避则回避画图具本以为傍
海通运之法万一可行是亦良便若夫占视风候之说
见于沈氏笔谈每日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
皆无云气便可行舟至于已时即止则不遇暴风矣中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6b 页 WYG0445-0088b.png
道忽见云起即便易柁回舟仍泊旧处如此可保万全
永无沉溺之患万一臣言可采乞先行下闽广二藩访
寻旧时通番舤海之人(原注许其自/首免其本罪)及行广东盐课提
举司归德等场起取惯驾海舟灶丁令有司优给津使
即至访询其中知海道曲折者以海道事宜访以事成
加以官赏俾其监工照依海泊式样造为运舟及一应
合用器物就行委官督令其人起自苏州历扬淮青登
等府直抵直沽滨海去处踏看可行与否先成运舟十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7a 页 WYG0445-0088c.png
数艘付与驾使给以月粮俾其沿海按视经行停泊去
处所至以山岛港汊为标识询看是何州县地方一 一
纪录造成图册纵其往来十数次既已通习保其决然
可行无疑然后于昆山太仓起盖船厂将工部原𣲖船
料差官于此收贮照依现式造为海运尖厎船只每船
量定军夫若干装载若干大抵海舟与河舟不同河舟
畏浅故宜轻海舟畏漂故宜重假使海艘载八百石则
为造一千石舟许其以二百石载私货三年之后军夫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7b 页 WYG0445-0088d.png
自载者三十税一客商附载者照依税课常例就于直
沽立一宣课司收贮以为岁造船料之费其粮既从海
运脚费比漕河为省其兑支之加耗宜量为减杀大约
海舟一载千石则可当河舟所载之三河舟用卒十人
海舟加五或倍则漕卒亦比旧省矣此非独可以足国
用自此京城百货骈集而公私俱足矣宋朱子文集其
奏劄言广东海路至浙东为近宜于福建广东沿海去
处招邀米客元史载顺帝末年山东河南之路不通国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8a 页 WYG0445-0089a.png
用不继至正十九年议遣户部尚书贡师泰往福建以
闽盐易粮给京师得数十万石京师赖焉其后陈友定
亦自闽中海运进奉不绝然则此道若通闽广之纲运
亦可以来不但两浙也况今京师公私所用多资南方
货物而货物之来苦于运河窄浅船舻挤塞脚费倍于
物直货物所以踊贵而用度为艰此策既行则南货日
集于北空船南回者必须货实而北货亦日流于南矣
今日富国足用之策莫大于此说者若谓海运险远恐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8b 页 WYG0445-0089b.png
其损人废财请以元史质之其海运自至元二十年始
至天历二年止备载逐年所至之数以见其所说不无
意也臣恐今日河运之粮每年所失不止此数况海运
无剥浅之费无挨次之守而其支克之加耗每石须有
所减恐亦浮于所失之数矣此策既行果利多而害少
又量将江淮荆湖之漕折半入海运除减军卒以还队
伍则兵食两足而国家亦有水战之备可以制伏朝鲜
安南边海之夷此诚万世之利也臣谨议 议奏帝不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9a 页 WYG0445-0089c.png

  陈时事疏(成化二十三年/)    邹 智
臣惟体乾者人君之职赞化者宰辅之事陛下之于辅
臣有缺必须有事必咨有殊恩异数必加亦云任矣然
或改革一政进退一人处分一军国重事往往出自内
批其寔一二小人者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夫陛下任之而又疑之者岂不欲推诚以待物哉窃意
其进身之初多出于私门有以致陛下之厌薄矣至于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19b 页 WYG0445-0089d.png
议事之时又唯唯诺诺若不能然伈伈伣伣若不敢然
甘于模棱恬于伴食此陛下所以既任而疑之也臣窃
以为过矣宋之英主无出仁宗夏竦怀奸挟诈辜负任
使则罢斥之吕夷简痛改前非力图后效则包容之杜
衍韩琦范仲淹富弼抱才气有重望则不次擢之故能
北敌契丹西臣元昊号为太平未闻一任一疑可以成
天下之事也臣愿陛下察孰为夏竦则斥之孰为夷简
则容之孰为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则擢之召至便殿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0a 页 WYG0445-0090a.png
给以笔札使条陈治平天下之道不使小人得以参错
其间则天工于是乎亮矣臣又闻天下之事惟辅臣得
以议之惟谏官得以言之谏官虽卑与辅臣等宋神宗
将定官制谓蒲宗孟曰御史大夫非司马光不可古人
慎重谏官有如此者今之谏官以躯体魁梧为美以应
对捷给为贤群居终日罔思尽职甚则曰吾舌非不能
言吾舌非不欲言吾官非不可言但言出而祸随之其
谁吾听耶呜呼既不进言以称其职而复引咎以归于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0b 页 WYG0445-0090b.png
君有人心者何忍为此臣愿罢斥浮沉之辈广求风节
之臣使之得展底蕴言有可采次第施行则天听于是
乎开矣臣又闻猛虎在山藜藿不采汲黯在朝淮南寝
谋正人君子之有益于人国也大矣夫以陛下之聪明
岂不知天下之事必得正人君子而后可任哉特以其
所言所行利于公室而不利于私家故小人巧为谗间
以中伤之耳姑以臣所知者言之如兵部尚书王恕元
勋硕德顾削其爵监察御史强珍忠肝义胆顾禠其权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1a 页 WYG0445-0090c.png
他如章懋之亮直林俊之刚方张吉之纯雅或斥之或
疏之或窜之使不得一遂此岂上天生贤之意哉臣愿
陛下将王恕等分居要地使各尽其平生以图来效则
天心于是乎协矣臣又闻范祖禹有言国家之败未有
不由轻变祖宗之旧者我太祖高皇帝监前古之迹识
祸乱之原故凡寺人之徒惟供扫除之役顷年旧章日
坏邪径日开人主大权尽出刑馀之手内倚之为相外
倚之为将藩省倚之为镇抚其他耳目之所不加思虑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1b 页 WYG0445-0090d.png
之所不及尤有不可胜言者欧阳修曰宦官之祸甚于
女宠可不念哉可不畏哉臣愿陛下以宰相为股肱以
谏官为耳目以正人君子为腹心深思极虑定宗社生
灵长久之计则大纲于是乎正矣然深䆒其本则在陛
下之明理以应事耳臣愿陛下思事理之难穷考之于
经验之于史会之于心体之于身无一日之不然则所
当为者不得不为所不当为者不得不去矣岂特四事
之举而己哉 疏入帝不纳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2a 页 WYG0445-0091a.png
  论滥升内官奏(弘治元年/)    王 恕
臣伏睹祖训条章内府各监局等衙门内官俱有定员
各有职掌洪武永乐年间未尝额外滥设其太监等官
非历练老成纵有聪明才俊亦不轻授近年以来则不
然矣陛下前将内官论年递降盖矫往年滥升之弊欲
复祖宗之旧制也臣于病中风闻近日又升一起内官
其数颇多不知是日前递降者不知另是一起也前既
以为滥而递降之今何不以为滥而升之似乎不可陛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2b 页 WYG0445-0091b.png
下嗣位之初人心归向如古之二帝三王本朝太祖太
宗复见于今日莫不称颂而爱戴之盖闻陛下在青宫
时存心正大不喜声色不贵货利及登宝位治近习蠹
国乱政邪术欺君罔上之罪革罢传奉冗员追回滥赏
庄田蟒衣等项裁抑奢侈奔竞凡此数事皆坏名器损
国体伤民财臣民所不欲而不能革非一日矣陛下一
旦而尽革之此天下臣民所以称颂而爱戴之也夫何
未久而又滥升内官如此若复滥升庄田蟒衣将见前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3a 页 WYG0445-0091c.png
数事不数年复如旧矣欲天下臣民称颂而爱戴之如
今日恐不可得此天命去就人心离合之几也可不慎
哉况今北敌在边灾异迭见此正君臣上下同加修省
之时而国政如此其何以服远人而弭天变伏望陛下
自今伊始于出入起居之时发号施令之际务守祖宗
之法决不可为巧言所惑蹈袭前事上拂天意下失人
心而为社稷忧臣诚激于中词不能婉干冒天威无任
战慄陨越之至 疏入有旨这起内官随侍春宫年久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3b 页 WYG0445-0091d.png
因遇节日各量升一级了罢
  请讲学听政疏(弘治元年/)    杨守陈
臣闻孟子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故齐人莫
如我敬王也臣于孟子固非其伦然而敬君之诚异世
同心孟子于侯国之君尚陈尧舜之道况逄天王之明
圣者乎夫尧舜之道一也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
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尧舜之得于内者深而为出治之
本者也又曰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此尧舜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4a 页 WYG0445-0092a.png
之资于外者博而为致治之纲者也本立则末自茂纲
举则目自张故不劳而庶绩熙无为而天下治也陛下
御极以来放远奸邪登用正人听纳忠諌躬览题奏勤
政若此可谓尧舜之君故天下翘首以望唐虞之治独
臣之愚犹有过虑盖革故而正始犹易持久而保终寔
难臣昔沗侍从伏睹陛下俨然端拱朗诵经书未尝降
一睿问以究圣贤之奥旨儒臣肃然进退略陈训诂未
尝进一详说以阐帝王之全道理欲危微之辩何自而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4b 页 WYG0445-0092b.png
明知行精一之功何从而尽臣恐陛下之得于内者未
若尧舜之深也今陛下视朝所接见者惟大臣之风仪
而己至于君子小人之情状小官远臣之才行何由识
之退朝所阅览者惟百官之题奏而己至于诸史之条
例群吏之情弊何由见之宫中所听信者惟内臣之语
言而已至于千官百职之正论六军万姓之烦言何由
闻之贤才不能以自达聪明时有所偏臣恐陛下之资
藉于外者未若尧舜之博也内得未深外资未博如木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5a 页 WYG0445-0092c.png
之方植而易摇如泉之始导而易塞倘或锐志少懈欲
心渐滋则今日之所放远者异时将召而亲之今日之
所登用者异日将憎而斥之今日之所听纳者异日将
厌而拒之今日之所勤览者异日将嫌而麾之岂能始
终如一而纯乎尧舜之道哉此臣之所以过虑也伏望
陛下遵用祖宗旧制仍开大小经筵以讲学常御早午
二朝以听政其经筵则必择端介博雅之儒臣侍班进
讲陛下听讲之际凡所未明辄赐清问若复有疑更加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5b 页 WYG0445-0092d.png
详诘讲官或讷则侍班诸臣佐之覆解详释旁引曲喻
必得圣心洞然明悟而后已凡圣贤之旨帝王之道与
夫理欲危微之所以辩知行精一之所以尽以及人臣
何者为贤何者为否政事何者为得或者为失天下因
何而治乱历代为何而兴亡若此之类皆必讲之明而
无疑乃可行之笃而无懈凡经书典训及历代诸史百
官题奏皆当聚之文华殿后日轮大臣讲官使居前殿
之右厢凡遇题奏或有奇字奥义则录示讲官使解或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6a 页 WYG0445-0093a.png
召问使对一日之间陛下居外朝之时多处深宫之时
少则欲寡而心清惑少而理明当万几闲暇之际湛然
凝思常恐欲心长而理心微邪佞进而忠良退必使心
常得其正事常执其中则陛下之得于内者深而出治
之本立矣至若午朝则御文华门而五府六部都察院
堂上官并六科各轮番列侍其御史郎中等官有事已
具本者皆先用揭帖略节口奏陛下询其事情条分而
裁决之镇守抚按及府卫有自任所来见者皆条陈地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6b 页 WYG0445-0093b.png
方之事亦略节口奏陛下令诸司承旨议行有见辞赴
任者随其地方职任而谕戒之若有大政则陛下御文
华殿召内阁及府部院寺大臣会议使人各尽其谋而
勿相推避事必求其当而勿至苟且议若未当则许谏
官驳正必得至当之论而审行之其具本进者召内阁
大臣面议可否批答凡大小官员当奏事见辞之际陛
下必俯降颜色或询时政或询贤才以及诸司利弊兵
民休戚年岁丰歉下至五方之风俗四夷之情状俾各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7a 页 WYG0445-0093c.png
从实以对言有忠谠切实之议行之其谗佞谄䛕者斥
逐之愚蠢狂直者容恕之謇讷不能言者令具本奏之
俾贤才常集于目前视听不偏于左右合天下之耳目
为一已之聪明则陛下之资于外者博而致治之纲举
矣若谓经书不必与儒臣问答谓政事不必与群臣面
谕凡百题奏皆付内监诸臣调旨批答即可以致治则
岂有不立其本而末能茂不举其纲而目能张者哉
疏入帝从之复午朝召大臣面议政事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7b 页 WYG0445-0093d.png
  讲明律意疏(弘治元年/)     马文升
臣谨奏伏睹大明律内一款凡国家律令参酌事情轻
重定立罪名颁行天下永为遵守百司官吏务要熟读
讲明律意剖决事务每遇年终在内从都察院在外从
巡按御史提刑按察司官按治去处考校若不能讲解
不晓律意者初犯罚俸钱一月再犯笞四十附过三犯
于本衙递降叙用钦此钦遵外臣惟国家大事则莫先
于刑狱刑狱所重莫先于人命盖以死者不可复生绝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8a 页 WYG0445-0094a.png
者不可复续自古帝王莫不慎刑狱而重民命也仰惟
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万方临御之初屡诏大
臣更定新律至于五六为之弗倦以求至当复命刑官
重会众律亲御宸翰为之裁定务协厥中而于人命尤
致意焉是以当时司刑官员多所用心而于律意务为
讲明鞫谳之际少有失平阴阳以和风雨以时而天下
无冤民矣近年以年两京法司官员或由进士初除寺
正寺副主事评事或由知州行人就升员外郎郎中而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8b 页 WYG0445-0094b.png
御史亦多知县所除到任之后未经问刑就便断狱公
差所以律条多不熟读而律意亦未讲明所问囚人不
过移情就律将就发落且笞杖徒流纵有所往为害未
大至于人命一有所冤关系匪轻且如强盗窝主重在
造意若窝藏强盗而不曾造意同谋虽分赃亦难问拟
斩罪又如官吏怀挟私雠故勘平人因而致死重在怀
挟私雠若因事到官但有笞罪虽勘至死亦可止问拟
因公殴人至死徒罪又如故杀斗殴杀人若两人相争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9a 页 WYG0445-0094c.png
互相殴打殴死一人则名斗殴杀人一人未曾动手一
人于彼致命去处有意致死则名故杀此等律意人多
忽略有将强盗窝主未曾造意同谋止是分赃及官吏
因公事殴人致死本无私雠故勘情由而俱问拟斩罪
者有本系斗殴而问拟故杀斩罪者有本拟故杀而郤
拟斗殴杀人绞罪者甚至谋杀故杀无尸捡验而问拟
斩罪辄取情真罪当奏请处决者或本因与人妻妾通
奸其夫别项身死而问拟本妇因奸同谋杀死亲夫凌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29b 页 WYG0445-0094d.png
迟处死奸夫斩罪者其他以非为是以重为轻者非一
查得数年之间天下布按二司等衙门呈详死罪重囚
本院并刑部详拟明白大理寺复详合律该科覆奏处
决幸蒙宪宗皇帝慈爱仁厚不忍杀人止令监著恭遇
皇上嗣登宝位重念刑狱屡下明诏强盗无赃仗人命
无尸检验者具奏定夺其节年原监该决重囚近日办
理宽宥者亦多若使当时就令处决则含冤而死者不
知几人矣其所以伤和召灾者果谁之咎哉法司尚然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0a 页 WYG0445-0095a.png
则其馀府州县卫所囚犯枉抑者而死又不知其几何
矣此皆原问官员律学未讲律意未明之故也况府州
县官员多有不晓刑名不知律意者遇有刑名事务多
有不能剖决问理而惟听于主文之人盖由巡按御史
按察司官按治去处不行考校之故也臣愚乞敕两京
法司堂上督令所属官天下都布二司督令折事理问
及浙江等按察司官并各府推官各要将大明律条熟
读讲解深明其意不许似前忽略置而不讲其问囚之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0b 页 WYG0445-0095b.png
际参错讯鞫务在得其真情方其取招议罪之时尤须
原情定拟不许轻易致有冤抑狱成之后难以辩明及
通行天下大小衙门并两京部属官吏各置大明律一
本朝夕熟读用心讲解务晓其意仍通行各处巡按御
史按察司分巡官按治去处遵依大明律内事理从公
考校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依律施行当奏请并
降用者径自具奏发落仍乞敕吏部行移法司将拨去
办事进士就令与现任官员一同问刑以后该选之时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1a 页 WYG0445-0095c.png
两京法司有缺先尽各衙门问刑进士除授如果法司
无缺方令除授别部等衙门庶使人精法律而刑鲜滥
施之弊狱无枉抑而世厎刑措之美缘系讲明律意以
重人命事理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疏入帝不纳
  请勤政事疏(弘治元年/)     马文升
臣谨奏为法乾健以勤圣政事照得近来各处具奏地
震而云南尤甚近者天象示警彗星偶见此皆上天仁
爱皇上之意也皇上忧勤惕厉减膳撤乐凡有游燕悉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1b 页 WYG0445-0095d.png
为停止此又应天以实而不以虚文也将见彗星渐消
与宋景公一言而荧惑退三舍者无异信乎天人相与
之际甚不偶矣臣惟帝王之德莫先于勤勤则裁决万
几而无少壅滞上天之道惟在于健健则发生万物而
无或差忒是则天道圣德寔相吻合故易曰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皋陶之告禹亦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
万几史书美大禹曰克勤克俭是皆以勤而成圣德所
以载之经史而垂光万世也洪惟我太祖高皇帝以至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2a 页 WYG0445-0096a.png
宪宗纯皇帝俱昧爽视朝早朝后日每二次裁决在京
各衙门并天下一应章奏或有大政事复召大臣面议
而行此我朝列圣之定规也恭惟皇上膺上天之眷命
绍祖宗之鸿图即位之初宵衣旰食励精图治视朝决
事悉遵祖宗旧规日长时月每日又有午朝之举诚足
以㜶美古帝王而克绍祖宗也近年以来视朝稍晏间
或早而复晏日止裁决章奏一次此固皇上颐养天和
保固皇躬虽得君逸臣劳之道但所其无逸帝王所重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2b 页 WYG0445-0096b.png
仰惟皇上清心讲学节膳寡欲声色不迩货利不殖笃
志以求道游艺以养心虽古帝王祈天永命之道亦不
过此又岂待于他有所求哉今视朝固亦早矣但日止
裁决庶事一次非所以率由旧章而垂法后昆也甚有
以掩皇上勤政之心其于圣德所关甚大臣则惜焉伏
望皇上自今法天道之健遵祖宗之训每日二次裁决
庶务而视朝常常如此则圣心之政不异于初政祖宗
之规不改于今日其于圣德寔非小补而厎尧舜之治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3a 页 WYG0445-0096c.png
亦不难矣伏乞圣明留意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疏入
帝不纳
 
 
 
 
 
 
御选明臣奏议 卷五 第 33b 页 WYG0445-0096d.png
 
 
 
 
 
 
 
御选明臣奏议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