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08b 页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六

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

***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秦姚氏都常安(亦云后秦)

起姚苌(谥为照武皇帝)白雀元
年甲申至姚泓(兼谥)永和三年丁巳。凡经
三主三十四年。沙门五人。所出经律论等。总
九十四部。合六百二十四卷(于中六十六部五百二十八卷见在二十
八部九十六卷阙本准大智度论后记云弘始三年岁在辛丑王圭云岁在辛丑房及甄鸾差其二岁今依道圭
为正次第排之)。

姚秦沙门竺佛念(一十二部七十四卷经律集)

沙门鸠摩罗什(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经律论集)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08c 页 T55-0808.png

沙门弗若多罗(一部五十八卷律)

沙门佛陀耶舍(四部八十四卷经律)

沙门昙摩耶舍(三部二十四卷经律)


* 十住断结经十卷(初云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亦云十地断结或十一卷或十四卷第二出见二秦录高僧传僧祐录)
* 菩萨璎珞经十二卷(一名现在报第二出或十二卷或十四卷或十六卷符秦建元十二年七月出见二秦录高僧传祐录)
* 菩萨处胎经五卷(初云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菩萨亦直云胎经或四卷或八卷见二秦录高僧传祐录)
* 中阴经三卷(见秦录高僧传僧祐录)
*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或直云璎珞本业经初出见长房录)
* 鼻那耶律十卷(一名试因缘经亦云鼻那耶经亦云戒果因缘经沙门昙景笔受佛念传译见安公经序符秦建元十四年壬午正月十二日出)
* 出曜经二十卷(亦云出曜论或十九卷符秦建元十年出见二秦录高僧传僧祐宝唱等录)
已上见已下阙。
* 持人菩萨经三卷(第二出与法护持人罗什持世同本见长房录)
* 大方等无相经五卷(亦名大云经或四卷与昙无谶方等大云同本初出见长房录)
* 菩萨普处经三卷(见长房录)
* 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一卷(第三出僧纯于物夷国得梵本佛念为译文烦后竺伏删改正之并制序见宝唱录)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09a 页 T55-0809.png
* 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或云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第三出见僧祐录)
右一十二部七十四卷(出曜上七部六十一卷见在持人下五部十三卷阙本)
沙门竺佛念凉州人。弱年出家志业清坚。外和内朗有通敏之鉴。讽习众经粗涉外典。其苍雅诂训尤所明练。少好游方备观风俗。家世西河。洞晓方语华戎音义莫不兼释。故义学之誉虽阙。洽闻之声甚著。符氏建元年中有昙摩持鸠摩罗佛提僧伽跋澄提婆难提等来入长安。安公赵政等请出众经。当时名德莫能传译。众咸推念以为明匠。自安高支谦之后莫踰于念。在符姚二代为译人之宗。故关中僧众咸共喜焉。念于符姚二代自译十住断结等经一十二部(长房录中别存十地断结经十一卷者非也住之与地二义无别今存十住十地删之)后遘疾卒于常安。远近白黑莫不叹惜。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经祐云新大品经第三出与放光等同本或三十卷或二十四或二十七弘始元年癸卯四月十三日出至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讫睿序见二秦及僧祐录)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题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小品字祐云新小品经与道行明度等同本第七译或七卷或八卷弘始十年二月六日出至四月三日讫睿序见二秦录及僧祐)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亦云金刚般若经佛在舍卫国者初出与元魏留支等出者同本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亦云仁王般若经或云一卷第二出与晋世法护梁朝真谛译者同本异出房云见别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亦云摩诃大明咒经初出与唐译般若心经等同本见经题上)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09b 页 T55-0809.png
* 菩萨藏经三卷(一名富楼那问经亦名大悲心经今编入宝积当第十七会名富楼那会弘始七年出或二卷第二译与法护出同本见二秦录及祐录)
* 善臂菩萨经二卷(今编入宝积当第二十六会见法上录)
*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第二出与宝积妙慧等同本见长房录)
* 自在王菩萨经二卷(或无菩萨字初出与奋迅王经同本弘始九年于尚书令姚显等出僧睿笔受并制序见二秦录及僧祐)
*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第四出与法护菩萨十地经等同本房云见别录)
* 十住经四卷(或五卷是华严十地品异译什与佛陀耶舍共出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妙法莲华经八卷(僧祐录云新法华经初出为七卷二十七品后人益天授品二十八品弘始八年夏于大寺出僧睿笔受并制序第五译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维摩诘所说经二卷(一名不可思议解脱或直云维摩诘经僧祐录云新维摩结弘始八年于大寺出僧肇笔受并制序第六译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亦名说不可思议品或直云大树紧那罗经第二出与支谶纯真陀罗经同本见长房录)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与竺法护等集众德经等同本异出第二译见真寂寺录)
* 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或直云思益经僧祐云思益义经弘始四年十二月一日于逍遥园出第二译与旧译持心留支胜思并同本僧睿制序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持世经四卷(一名法印经或三卷第二出与法护持人经等同本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诸法无行经二卷(或一卷与隋崛多诸法本无经等同本初出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阿弥陀经一卷(亦名无量寿经弘始四年二月八日译初出与唐译赞净土经等同本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弥勒成佛经一卷(第二出与法护弥勒成佛经同本弘始元年出见秦录及僧祐录)
* 弥勒下生经一卷(一名弥勒受决经初云大智舍利弗第四出与弥勒来时经同本亦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09c 页 T55-0809.png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亦直云菩提经一名伽耶山顶经一名菩提无行经初出与伽耶山顶经象头精舍经等同本见僧祐录译经图中别载菩提经一卷者误也)
* 孔雀王咒经一卷(第四出亦名大金色孔雀王经在逍遥园出并结界场法悉备具房云见别录)
* 首楞严三昧经三卷(或二卷亦直云首楞严经僧祐云新首楞严经第九出与方等首楞严勇伏定经等同本见僧祐录)
* 不思议光菩萨所问经一卷(亦名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亦云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第二出与竺法护无思议孩童经同本见长房录)
* 华手经十三卷(或为华首一名摄诸善根经亦名摄福德经或十一卷或十二卷弘始八年译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亦云佛临般一名遗教经见僧祐录)
* 千佛因缘经一卷(见法上录)
* 梵网经二卷(一名选择诸法经或三卷或二弘始七年六月十二日出见二秦录及僧祐录十戒僧肇笔受见经前序)
* 佛藏经四卷(一名选择诸法经或三卷或二卷弘始七年六月十三日出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与文殊净律等同本第三出见法上录)
* 大智度论一百卷(或云大智度经论亦云摩诃般若释论或七十卷或一百一十卷弘始四年夏于逍遥园出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讫睿制序见二秦及僧祐录)
* 中论四卷(亦云中观论或八卷弘始十一年于大寺出僧睿制序见二秦录及僧祐录兼前智度论并龙树菩萨造)
* 十二门论一卷(龙树菩萨造弘始十一年于大寺出僧睿制序见僧祐录及宝唱录)
* 百论二卷(提婆菩萨造弘始六年出僧肇制序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十住毗婆娑论十四卷(或无论字龙树菩萨造或十二卷或十五卷见长房录)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0a 页 T55-0810.png
* 大庄严论十五卷(或无论字马鸣菩萨造或十卷见长房录)
* 发菩提心论二卷(或云发菩提心经亦云经论见李廓录)
* 放牛经一卷(亦云牧牛经出增一阿含第四十六卷异译房云见别录)
* 海八德经一卷(第三出与法海经等同本见法上录)
* 禅秘要经三卷(或云禅秘要法无经字或四卷与支谦等出者同本第二出房云见别录)
* 灯指因缘经一卷(见李廓录)
*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亦云十诵波罗提木叉戒第三出与昙摩持等出者同本见僧祐录)
* 成实论二十卷(或二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六或十四弘始十三年九月八日尚书令妙显请出至十四年九月十五日讫昙晷笔受佛后九百年诃梨跋摩造见僧祐录)
* 坐禅三昧经三卷(一名菩萨禅法经初出或直云禅经或云禅法要或云阿兰若习禅法三名同是一本弘始四年正月十五日出至九年闰月五日重校正僧睿序见二秦僧祐宝唱三录)
* 菩萨呵色欲法一卷(或云菩萨呵色欲经或直云菩萨呵色欲初出见僧祐录)
* 禅法要解二卷(或云禅要经初出见僧祐录)
* 思惟略要法一卷(或云思惟要略法经或直云思经第二出见长房录)
* 杂譬喻经一卷(弘始七年十月出道略集)
* 马鸣菩萨传一卷(见长房录)
* 龙树菩萨传一卷(见长房录)
* 提婆菩萨传一卷(见长房录)
* 法界体性无分别经二卷(与宝积法界体性会同本初出见法上录后此下阙)
* 大善权经二卷(与宝积大乘方便会等同本第四出见李廓录)
*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或加新字或二十四卷与支谶无谶所出者同本见二秦录及李廓录)
*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与法护等出者同本第二出见长房录)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0b 页 T55-0810.png
* 阿阇世经二卷(与支谶等出者同本第五译房云见别录)
* 睒本起经一卷(亦直云睒经出六度集经异译第二出见李廓录)
* 请观世音经一卷(初出与竺难提出者同本见李廓录)
* 宝网经一卷(第二出与法护出者同本见李廓录)
*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一名集华经初出弘始七年译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观普贤菩萨经一卷(第二出见李廓录)
*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初出见法上录)
* 贤劫经七卷(第二出弘始四年三月五日出与法护译者同本昙恭笔受见三秦录及僧祐录一名贤劫三昧经一名贤劫定意经凡三名祐录云新贤劫经)
* 善信摩诃神咒经二卷(见李廓录)
* 持地经一卷(见长房录)
* 观佛三昧经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戒本一卷(初出见长房录今疑此菩萨戒本即梵网一卷也=是【圣】也也)
* 文殊悔过经一卷(第二出见长房录)
*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第三出见法上录)
* 十住论十卷(龙树菩萨造弘始年译未讫第十卷末似六度集见二秦录及僧祐录今疑此十住论即十住婆沙是)
* 捡诸罪福经十卷(房云见别录)
* 十二因缘观经一卷(见长房别录)
* 婆薮盘豆传一卷(初出见翻经图)
右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提婆菩萨传上五十二部三百二卷见在法界体性经下二十二部八十二卷阙本)
沙门鸠摩罗什。秦言童寿(一名鸠摩罗耆婆外国制者多以父母为本什父鸠摩炎母字耆婆故兼取为名)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0c 页 T55-0810.png
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祖父达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国。父鸠摩炎。聪明有懿节将嗣相位。乃辞避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弃荣舍俗甚敬慕之。自出郊迎请为国师。王有妹年始二十。才悟明敏过目必能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诸国娉之并不肯行。及见炎心欲当之。王闻大喜逼以妻焉。遂生于什。什之在胎其母慧解倍常。往雀梨大寺听经。忽自通天竺语。难问之辞必穷问致。众咸叹异。有罗汉摩瞿沙曰。此必怀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證。既而生什岐嶷若神。什生之后还忘前语。顷之其母出家修道学得初果。什年七岁亦复出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诵此毗昙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解无幽不畅。时龟兹国人以其母王女利养甚多。乃携什避。年九岁进到罽宾。遇名德法师槃头达多。即罽宾王之后弟也。渊粹有大量。三藏九部莫不缕贯。亦日诵千偈名播诸国。什既至仍师事之。遂诵杂藏中长二阿含凡四百万言。达多每与什论议深推服之。声彻于王。王即请入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言气始交外道轻其幼稚言颇不顺。什乘其隙而挫之。外道折服愧惋无言。王益敬异日给鹅腊一双粳面各三斗酥六舛。此外国之上供也。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洒扫有若弟子。其见尊崇如此。至年十二其母携还龟兹。至月氏北山有一罗汉见而异之。谓其母言。常当守护。此沙弥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度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1a 页 T55-0811.png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1b 页 T55-0811.png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1c 页 T55-0811.png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2a 页 T55-0812.png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2b 页 T55-0812.png
然什出经部卷众说多小不同。长房录中其数弥广。今细参验多是别生。或有一本数名。或是错上。具件如左。今悉删之。
* 十诵律六十一卷(僧祐录云是什译出今以有五十八卷是什度语非什正翻后之三卷卑摩罗叉续出置之于后已修馀录此不存之)
*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二十卷(第二出见别录今以放光梵本与大品同译大品时兴旧经什出新本若言放光什译旧经何者是耶故知大品为新放光为旧重载二本误之甚也)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2c 页 T55-0812.png
* 般若经论集二十卷(房云见吴录今与此集乃是庐山远法师以大智论文句繁积初学难寻乃删烦剪乱今质文有体撰为二十卷亦云大智论要略亦云释论要抄此乃远公撮略前论非什别翻也)
* 禅法要三卷(下法云先译弘始九年重挍睿制序既云先译重挍不合存其二名准僧睿经序即坐禅三昧经是)
* 阿兰若习禅法经二卷(房云见别录或无经字与坐禅同本异出今谓不然此即坐禅三昧之别名也寻其文句首末文同是初出本非挍正者)
* 乐璎珞庄严经一卷(房云见李廓录今准经后记乃是昙摩耶舍所译非什翻也今移附彼录)
* 宝相论一卷(高僧传云二卷什为姚兴译出非梵本传故阙之也)
* 往古性和佛国愿行法典经(或作生和出文殊佛土严净经)
* 佛磬咳彻十方经。佛齐化出菩萨经。魔业经。过去无边光净佛土经。虚空藏菩萨闻持经。得几功德经(亦云得几福经)。过魔法界经。太白魔王坚信经。佛弟子化魔子偈诵经。开化魔经。魔王变身经(佛磬咳下十经遂出大集)。观世音经(出法华经)。陀罗尼法门六种动经。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佛变时会身经。东方善华世界佛座震动经(陀罗尼等四经并出悲华经)。雀王经。佛昔为鹿王经。菩萨身为鸽王经(雀王等三经并出六度集)。无量乐佛土经(亦云国土出央崛经)。佛问阿须伦大海有减经(出中阿含)。佛迹见千辐轮相经(出杂阿含)
* 佛心总持经。水牛王经。兔王经(佛心等三经并出生经)
* 猕猴与婢共献致变经。王后为𧏙螂经(狝猴等二经并出杂譬喻)。比丘应供法行经(祐录入疑经今亦在疑录)

已上都有三十五部一百三十六卷。
* 十诵律五十八卷(弘始六年十月十七日于中寺译见二秦录)
右一部五十八卷本在。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3a 页 T55-0813.png
沙门弗若多罗。秦言功德华。罽宾国人。少出家以戒节见称。备通三藏而专精十诵律部。为外国师宗。时人咸谓已阶圣果以弘始中振锡入关。秦主兴待以上宾之礼。罗什亦挹其戒范厚相崇敬。先是经法虽传律藏未阐。闻多罗既善斯部咸共思慕。以弘始六年甲辰十月十七日。集义学沙门六百馀人。于常安寺迎请多罗。诵出十诵梵本。罗什译为秦文。三分获二。多罗遘疾奄然弃世。众以大业未卒。而匠人殂往。悲恨之深有踰常痛。次有西域沙门昙摩流支(秦云法乐)弃家入道。偏以律藏驰名。以弘始七年秋达自关中。庐山释慧远闻支既善毗尼。希得究竟律部。乃遣书通好曰。佛教之兴先行上国自分流以来四百馀年。至于沙门得戒所阙尤多。顷西域道士弗若多罗是罽宾人。其讽十诵梵本。有罗什法师通才博见为之传译。十诵之中文始过半多罗早丧中途而寝不得究竟大业。慨恨良深。传闻仁者赍此经自随。其欣所遇冥运之来岂人事而已耶。想弘道为物感时而动。叩之有人必情无所𠫤。若为律学之徒毕此经本。开示梵行洗其耳目。使始涉之流不失无上之津梁。怀胜业者日月弥朗。此则惠深德厚人神同感矣。幸愿垂怀不乖往意。流支既得远书及姚兴请。乃与什共译十诵都毕。研详考覆条制审定。而什犹恨文烦未善。既而什化不获删治。流支住常安大寺。慧观欲请往扬都。支曰。彼土有人有法足以利世。吾当更行无律教处。于是游化馀方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3b 页 T55-0813.png
*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初出或无菩萨字与虚空字经同本是大集别分三藏后还国于罽宾得此经附商人送到凉州见道慧宋齐录及僧祐)
*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弘始十四年出至十年讫凉州沙门竺佛念传译秦国沙门道含笔受僧肇制序见僧睿二秦及僧祐录高僧传等)
* 四分律六十卷(亦云昙无德律本译四十五卷或云四十卷或云四十四卷今亦有七十卷者弘始十年于中寺出慧辩译肇制序见晋世杂录及祐录高僧传等)
* 四分僧戒本一卷(或无僧字亦云无德戒本见晋世杂录及僧祐录)
右四部八十四卷其本并在。
沙门佛陀耶舍。秦言觉名。或云觉称(耶舍是名称义高僧传中翻为觉明义稍乖也)罽宾国人。婆罗门种。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其父瞋怒令人欧之。父遂手脚[恋-心+足]躄不能行止。乃问于筮师。筮师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诚悔过。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尝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见馀肉。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得五六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然性简傲颇以知见自处谓少堪己师。故不为诸僧所重。但美仪止善谈笑。见者忘其深恨。年及受戒莫为临坛。所以向立之岁犹为沙弥。乃从其舅学五明诸论。世间法术多所通习。二十有七方受具戒。恒以读诵为务手不释牒。每端坐思义不觉虚中而过。其专精如此。后至沙勒国。时太子达摩弗多(秦言法子)见其容貌端雅问所从来。耶舍酬对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3c 页 T55-0813.png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4a 页 T55-0814.png
* 差摩经一卷(东晋隆安年达广州在白沙寺为清信女张普明译此应入晋录随入附秦见高僧传及长房录)
*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一卷(一名转女身菩萨问答经第三出与法护顺权方便经等同本李廓录云罗什译准经记云耶舍出故移编此)
* 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或无论字或二十卷或三十卷共昙摩崛多于石羊寺出释道标制序见僧祐宝唱二录及高僧传)
右三部三十四卷(初一部一卷阙本后二部二十三卷见在)
沙门昙摩耶舍。秦言法称(高僧传翻为法明义乖也)
罽宾国人。少而好学。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长而气干高爽雅有神慧。该览经律明悟出群。陶思八禅游心七觉。时人方之浮头婆驮。孤行山泽不避虎兕。独处思念动移宵日。尝于树下每自剋责。年将三十尚未得果。何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4b 页 T55-0814.png

秦乞伏氏都菀川(亦云西秦)

从乞伏国仁(谥宣列王)建义元年乙酉。至乞伏幕末
(无谥)永弘四年辛未。凡经四主四十七年。沙门
一人。所译经及三秦代新旧失译经律论等。
总五十六部一百一十卷(于中三十二部七十九卷见在二十四部三十一卷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4c 页 T55-0814.png
阙本)。

乞伏秦 沙门释圣坚(一十五部二十四卷经)

三秦代新旧失译经(四十一部八十六卷七部七卷旧集三十四部七十九卷新附)


* 罗摩伽经三卷(见华严入法界品少分异译见内典录)
* 太子须大拿经一卷(出六度集第二卷异译于江陵辛寺出庾爽笔受或云须达拿见始兴录及宝唱录应入晋出随附秦)
* 睒子经一卷(一名孝子睒经一名菩萨睒经一名佛说睒经一名睒本经一名孝子隐经凡六名第四出六度集第二卷异译见始兴及法上录)
* 摩诃刹头经一卷(亦名灌佛形像亦直云灌佛经第二出与灌洗佛形像同本见始兴录)
* 无崖际持法门经一卷(一名无际经初出与尊胜菩萨所问经等同本见始兴录及法上录)
* 演道俗业经一卷(第二出与支谦译者同本见法上录)
* 除恐灾患经一卷(第二出与帛延译者同本见始兴宝唱法上三录)
* 贤首经一卷(一名贤首夫人经见始兴录)
* 阿难分别经一卷(亦名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三出见始兴录及法上录)
* 妇人遇辜经一卷(一名妇遇对经见始兴法上二录上见在已下阙)
* 方等主虚空藏经八卷(亦名虚空藏所问经一名劝发菩萨庄严菩提经或五卷是大集虚空藏品异译见晋世杂录及法上录云与罗摩伽经同本非也)
* 菩萨所生地经一卷(一名摩竭所问经第二出见逍录未知前后进随人附西秦见始兴录)
* 孛经一卷(第三出见法上录)
* 僮迦叶解难经一卷(亦云童迦叶经与鸠摩迦叶经同本祐云出长阿含庾爽笔受见始兴王宗宝唱支敏度等四录)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5a 页 T55-0815.png
* 七女本经一卷(亦名女本心明经亦名七女经第三出见支敏度都录)
右一十五部二十四卷(妇人遇辜上十部一十二卷见在方等王下五部一十二卷阙本)
沙门释圣坚。或云法坚。亦谓坚公。未详孰是。是故备列之。器量弘普利物为心。以乞伏秦太初年间。于河南国为乾归(谥武元王)译罗摩伽等经一十五部。寻其圣坚游化随处出经既适无停所。弗知附见何代世录为正。今依法上总注入乞伏秦世录云。
* 沙弥罗经一卷(第二出五母子经同本)
* 萨和萨王经一卷
* 阿多三昧经一卷(或作阿陀)
* 陀贤王经一卷
* 颰陀悔过经一卷
* 方等决经一卷
* 比丘二事经一卷(祐录云三事上七部僧祐录云安公阙中异经)
右七部七卷(初沙弥罗经有本馀者并阙)长房录云。并是沙门僧祐三藏集录释道安所记关中异经本。今还附入三秦世录总为失译。时代处云。房录复有胡本经四卷(脚下注云似是长安中出)后汉失译录中已有。此中复载。既是重上删之不存也。已下新附此录。
* 天王太子辟罗经一卷(或无天王字亦云太子辟罗经)
* 菩萨本行经一卷
* 大珍宝积惟日经一卷
* 堕迦罗问菩萨经一卷
* 阿难为蛊道咒经一卷(旧录云阿难为蛊道所咒经含疑是藏中摩邓女经)
* 王舍城灵鹫山经一卷(旧录云王舍城灵鹫山要直经)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5b 页 T55-0815.png
* 思道经一卷
* 佛在竹园经一卷
* 法为人经一卷
* 道意经一卷
* 阿夷比丘经一卷
* 八德经一卷(今疑是海八德经)
* 善德经一卷
* 摩诃揵陀惟卫罗尽信比丘等度经一卷(旧录云尽信比丘经)
右一十四部一十四卷(初太子譬罗经本有录者并阙)
僧祐录云。安公关中异经长房等录并阙不载祐载。安公关中异经总二十四卷。于中七卷如房录中列。今更出一十四经。通有二十一部。馀之三部长房等录皆标译主。故此阙之。
* 大宝积经一卷(今编入宝积第四十三会改名普明菩萨会第二出与摩诃宝严佛遗日摩尼宝三经同本异译)
*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一卷(初出与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等同本旧云与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等同本者全乖也)
* 大悲分陀利经八卷(亦云大乘悲分陀利经第二出与昙无谶悲华经同本)
*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第五出)
* 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第六出二经同本)
*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二卷(大周录云与大方等如来藏经同本者非也)
*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亦名金刚清净经长房等录云吴支谦译后汉失译中复载并非也今寻文句似秦时译故移编此)
* 师子目佛本生经一卷(长房等录云西晋竺法护译今寻文句非是护公所出似秦代译故移编此)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5c 页 T55-0815.png
* 十吉祥经一卷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由经一卷
* 净业障经一卷
* 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
* 出家功德经一卷(非是贤愚抄出者)
* 毗尼母经八卷(亦云毗尼母论)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九卷
* 三弥底部论三卷(或无部字或云四卷)
* 辟支佛因缘论二卷
* 十八部论一卷(初出与部异执论等同本房等并云真谛译者非也)
*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出哀恋经一卷
* 无明罗刹集一卷(亦云无明罗刹经或二卷)
右二十部六十五卷。并是见入藏经。似是秦时译出(数本经中并有秦言之字)
诸失译录并未曾载。今附此秦录。庶免遗漏焉。
通前旧失译经七部七卷。及新附安公关中异经等。总四十一部合八十六卷。并为三秦失译云。

前凉张氏都姑臧(新上馀录无年依[亶*见]鸾录多从晋年号)

从张轨(谥为
武王)永宁元年新译。至天锡(秦封骠骑大将军凉州牧)咸安六
年景子。凡经八主七十六年。外国优婆塞一
人。译经四部合六卷于中一部一卷见在。三
部五卷阙本。

前凉 优婆塞支施崙(四部六卷经)


* 须赖经一卷(第三出兴曹魏白延吴支谦宋功德贤所出须赖同本见经后记咸安三年出)
* 如幻三昧经三卷(第四出与安法护如幻三昧及宝积善住意会等同本见首楞严经后记咸安三年出)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6a 页 T55-0816.png
* 上金光首经一卷(第二出与晋法护大净法门经隋耶舍大庄严法门经同本咸安三年出见首楞严经后记)
* 首楞严经一卷(第八出与汉支谦吴支谦魏白延晋法护等所出首楞严同本咸安三年见经后记)
右四部六卷(须赖经一部一卷见在如幻等三部五卷阙本)
优婆塞支施崙。月支人也。博综众经特善方等。意在开化传于未闻。奉经来游达于凉土。张公见而重之请令翻译。以咸安三年癸酉(从晋年号也)于凉州内正厅堂后湛露轩下。出须赖等经四部。龟兹王世子帛延传语。常侍西海赵潇会水令马亦内待来恭政三人笔受。沙门释慧常释进行同在会證。凉州自属辞不加文饰也。出须赖经后记及首楞严经后记(前凉之代应更出经后进遇之幸续编附)

北凉沮渠氏初都张掖后徙姑臧

自蒙逊(谥武宣王)永安元年辛丑。至茂虔(魏封河西王)
和七年己卯。凡经二主三十九年。缁素九人。
所出经律论等并新旧集失译诸经。总八十
二部合三百一十卷(于中二十五部二百九卷见五十七部一百二卷阙本)

沙门释道龚(二部一十二卷经)

沙门释法众(一部四卷经)

沙门僧伽陀(一部二卷经)

沙门昙无谶(一十九部一百三十一卷经律集)

安阳候沮渠京声(一部二卷集)

沙门浮陀跋摩(一部六十卷论)

沙门释智猛(一部二十卷经)

沙门释道泰(二部四卷论)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6b 页 T55-0816.png

沙门释法盛(一部一卷经)

新旧诸失译经(五十三部七十五卷五卷一十八卷旧集四十八部五十七卷新附)


* 宝梁经二卷(今编入宝积第四十四会见竺道祖河西录及僧祐录)
* 悲华经十卷(第一出与法护闲居经及大悲分陀利昙无谶悲华经同本房云见祐录似是先译龚更删改今疑即无谶出者是)
右二部一十二卷(前宝梁经一部二卷见在后悲华经一部十卷阙本)
沙门释道龚。虚心广运弘利为道。以北凉河西王(蒙逊僣号)永安年间。于张掖为蒙逊译宝梁等经二部。
* 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或无大字一名方等檀特陀罗尼经或直云檀特陀罗尼经见竺道祖晋世杂录及僧祐录)
右一部四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法众。高昌郡人。亦以永安年中于张掖。为河西王蒙逊译大方等陀罗尼经一部。宝唱录云。在高昌郡译未详孰是。
*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一名大善经一名慧上菩萨一名大乘方便经凡四名名本并同第五出与汉佛调晋法护所出大善权经及宝积大乘方便等同本)
右一部二卷本阙。
沙门僧伽陀。凉言饶善。西域人。意存兼济化诱居怀。亦以永安年中于张掖。为蒙逊译大。
* 善权经一部(见始兴录及法上)
*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或三十六卷第五译玄始三年出至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讫梵本具足有三万五千偈今所译者止万馀偈三分始一耳道朗制序见竺道祖凉录及僧祐录)
*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或直云大集经第三出与汉世支谶姚秦罗什出者同本或二十九或三十一或三十二或四十卷良由初出即写分卷不同见竺道祖凉录及僧祐录)
* 大方广三戒经三卷(初出与宝积三律仪会同本见法上录)
* 悲华经十卷(第四出与大悲分陀利经等同本见竺道祖河西录及僧祐录祐云别录或云龚上出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6c 页 T55-0816.png
* 金光明经四卷(初出一十八品见竺道祖河西录及僧祐录与新译金光明最胜王经等同本今入八卷合经中此四卷者在删繁录)
* 大方等大云经六卷(一名大方等无相大云经一名大云无想经一名大云密藏经或云方等大云经或四卷或五卷于内苑寺译第二出见僧睿李廓僧祐三录)
* 腹中女听经一卷(一名不庄挍女经第三出与无垢贤女经转女身经等同本见长房录)
* 菩萨地持经十卷(或无经字亦云论亦名菩萨戒经又名菩萨地经或八卷出瑜伽本地分中菩萨地见竺道祖河西录及祐僧录)
* 优婆塞戒经七卷(或无经字是在家菩萨或五卷或六卷或十卷玄始三年景寅四月二十三日出至七月二十三日讫沙门道养笔受见经后记及僧祐录)
*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本中第二出与大唐奘法师所出戒本等同本别录云燉煌出见僧祐录)
* 文陀竭王经一卷(出中阿含第十一卷异译见长房录)
* 佛所行赞经传五卷(或云经无传字或云传无经字马鸣菩萨造亦名作本行经见长房录)
* 胜鬘经一卷(亦云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初出见长房录与宋功德贤所出胜鬘经及宝积胜鬘夫人会同本)
* 罗摩伽经一卷(第四出与曹魏安法贤等所出同本但广略异是华严经入法界品少分见长房录)
* 楞伽经四卷(初出与宋功德贤元魏菩提留支实叉难陀等所出同本见长房录)
* 须真天子经一卷(第二出与西晋法护出者同本房云见吴录又云罗什出似再译)
* 海龙王经四卷(或加新字第二出与竺法护出者同本玄始七年出见竺道祖河西录及僧祐录)
* 功德宝光菩萨经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戒坛文一卷(亦云优婆塞戒坛文祐云菩萨戒优婆塞戒坛文见僧祐宝唱二录)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7a 页 T55-0817.png
右一十九部一百三十一卷(佛所行赞上一十三部一百一十八卷见在胜鬘经下七部一十二卷阙本)
沙门昙无谶。或云昙摩谶。亦云昙谟谶。盖取梵音不同故也。凉云法丰。中印度人。婆罗门种。谶六岁父亡。母以佣织养谶。见沙门达摩耶舍(此言法称)道俗宗敬丰于利养。其母羡之故以谶为弟子。十岁与同学数人诵咒。聪敏出群诵经日得万馀言。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讲说精辩莫能酬抗。后遇白头禅师共谶论议。习业既异交诤十旬。谶虽攻难锋起而禅师终不肯屈。谶服其精理乃谓禅师曰。颇有经与可得见不。禅师即授以树皮涅槃经本。谶寻读惊悟方自惭恨。以为坎井之识久迷大方。于是集众悔过。遂专业大乘。至年二十所诵大小乘经二百馀万言。谶从兄善能调象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诛之。令曰。敢有视者及三族。亲属莫敢往。谶哭而葬之。王怒欲诛谶。谶曰。王以法故杀之。我以亲而葬之。并不违大义。何为见怒。傍人为之寒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气遂留供养。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后随王入山。王渴乏须水不能得。谶乃密咒石出水。因赞曰。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闻者皆叹王德。于时雨泽甚调百姓称咏。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谶怒曰。我当以罂水诣池咒龙入罂。令天下大旱王必请咒。然后放龙降雨则见待何如。持罂造龙。有密告之者。王怒捕谶。谶惧诛乃赍大涅槃经本前分一夹菩萨戒经(地持经也)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7b 页 T55-0817.png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7c 页 T55-0817.png
* 菩萨戒经八卷(祐房等录并云谶译今以是地持之别名故不双载也)
* 虚空藏经五卷(祐房等录云亦谶译今以即是大集虚空藏品折出别行今载别生录中此不复存也)
* 优婆塞戒本一卷(宝唱录云谶译复云出优婆塞戒经今载别生录中不别存也)
* 善信女经二卷
* 无为道经二卷
* 居士请僧福田经一卷
* 决定罪福经一卷(上之四经长房等录皆云谶复云世注为疑今并依旧附疑此中不载)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8a 页 T55-0818.png
* 禅法要解二卷(第二出与罗什出同本见长房录)
右一部二卷本阙。
安阳侯沮渠京声。即河西王蒙逊从弟。为人强志疏通敏朗。少有智鉴涉猎书记善于谈论。幼禀五戒锐意内典。所读众经即能讽诵。常以为务学多闻大士之盛业也。少时尝度流沙到于阗国。于瞿摩帝大寺。遇天竺法师佛陀斯那(凉言觉将)安阳从之咨问道义。斯那本学大乘。天才秀出诵半亿偈明了禅法。故西方诸国号为人中师子。安阳从受禅法诸秘要术口诵梵本。东归于凉。以茂虔承和年中。译禅法要解一部。
* 阿毗昙毗婆沙论六十卷(或加八犍度字初译与唐译大毗婆沙论同本或分成八十四卷一百九卷佛灭后六百馀年五百应真造见僧祐宝唱二录)
右一部六十卷其本见在。
沙门浮陀跋摩。或云佛陀跋摩。凉言觉铠。西域人也。幼而履操明直聪悟出群。习学三藏偏善毗婆沙。常诵持此论以为心要。承和年中达于姑臧。先有沙门道泰。志用强果少游[葸-十+夕]右遍历诸国。得毗婆沙梵本有万偈。至姑臧侧席虚襟企待明匠。闻跋摩游心此论请为翻译。时蒙逊已薨。子茂虔袭位。以虔承和五年丁丑四月中旬。于凉州内闲豫宫寺请跋摩译焉。泰即笔受。沙门慧嵩道朗与义学僧三百馀人考正文义。至七年己卯七月方讫。凡一百卷。沙门道挺为之制序。有顷魏太武帝西伐姑臧。凉土崩乱经书什物皆被焚荡。遂失四十卷。今唯有六十存焉。跋摩避乱西返。莫知所终(序云乙丑岁出即蒙逊玄始十四年也丁卯岁讫即玄始十六年也与录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8b 页 T55-0818.png
* 般泥洹经二十卷(见道慧宋齐录及僧祐录第六译与无谶大般涅槃经等同本)
右一部二十卷本阙。
沙门释智猛。京兆新丰人。禀性端明励行清白。少袭法服修业专至。讽诵之声以夜续昼。每见外道人说释迦遗迹。及闻方等众经布在西域。常慨然有感驰心遐外。以为万里咫尺千载可追也。遂以姚秦弘始六年甲辰之岁。招结同志有十五人。发迹长安渡河跨谷三十六所至凉州城。既而西出阳关入于流沙二千馀里。地无水草路绝行人。冬则严疠夏则瘴炎。人死聚骨以标行路。骆驼负粮理极辛阻。遂历鄯鄯龟兹于阗诸国备观风俗。从于阗西南行二千里始登葱岭。同侣九人退还。猛与馀伴进行千七百馀里至波沦国。同旅竺道嵩又复无常。将欲阇毗忽失尸所在。猛悲叹惊异。于是自力而前。与馀四人三度雪山。冰崖浩然百千馀仞。飞絙为桥乘虚而过。窥不见底仰不见天。寒气惨酷影战魂剽。复南行千里至罽宾国。再渡辛头河。雪山壁立转甚于前。下多瘴气恶鬼断路行者多死。猛诚心冥彻履险能济。既至罽宾城恒有五百罗汉。住此国中而常往反阿耨达池。有大德罗汉见猛至止欢喜赞叹。猛咨问方土为说四天子事。具在猛传。猛先于奇沙国见佛文石唾壶。又于此国见佛钵。光色紫绀四际画然。猛香华供养顶戴发愿。钵若有应能轻能重。既而转重力遂不堪。及下按时复不觉重。其道心所应如此。复西南行三百里至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8c 页 T55-0818.png
* 大丈夫论二卷(提婆罗菩萨造见翻经图)
* 入大乘论二卷(坚意菩萨造见唐旧录亦见内典录及翻经图)
右二部四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道泰。才敏自天冲气疏朗。博闻奇趣远参异言。往以汉土方等既备幽宗粗畅其所。未练唯三藏九部。故杖策冒险爰至葱西。综览梵文义承高旨。并获婆沙梵本十万馀偈及诸经论东归于凉。遂遇浮陀跋摩共翻毗婆沙论。泰后自译。
大丈夫论二部(又长房内典二录云于其凉代复有沙门昙觉于高昌国译贤愚经一部即当宋元嘉二十二年也今译不然元嘉十六年己卯凉国已绝如何二十二年乙酉仍有译经故知二录误也今靖迈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9a 页 T55-0819.png
* 菩萨投身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僧祐录云以身施饿虎经见经后记)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法盛。高昌人也。亦于凉代译投身饿虎经一卷。故前高僧昙无谶传末云。于时有高昌沙门法盛亦经往外国有传四卷。其投身饿虎经后记云。尔时国王闻佛说已即于是处起立大塔。名为菩萨投身饿虎塔。今见在。塔东面山下有僧房讲堂精舍。常有五十众僧四事供养。法盛尔时见国中有人癞病及癫狂聋盲手脚躄跛及种种疾病。悉来就此塔烧香然灯。香泥涂地修治扫洒。并叩头忏悔百病皆愈。前来差者便去后来辄尔。常有百馀人。不问贵贱皆尔。终无绝时。今详僧传之文。及阅经记之说。法盛游于西域此事不虚。复云。亲睹灵龛故应非谬。若非盛之自译何得著彼经终。既能自往西方岂有不传经教。考覈终始事乃分明。今为盛翻编载斯录。
* 不退转轮经四卷(一名不退转经第二出与竺法护阿惟越致遮经等同本)
* 金刚三昧经二卷(或一卷)
* 大忍辱经十卷
* 金轮王经一卷
* 贤劫五百佛名经一卷
右五部一十八卷(前二部六卷见在后三部一十二卷阙本)
长房等录。
并云是沙门僧祐新集释道安凉土异经今还附入凉世目录为失译源庶知时代显译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9b 页 T55-0819.png
*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二卷(或无经字亦直云净行经)
* 长者法志妻经一卷
* 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亦云大爱道受戒经旧录云大爱道经)
* 三慧经一卷
* 菩萨等行经一卷(此已下阙)
* 四无畏经一卷
* 权变经一卷(旧录云文殊师利权变三昧经或直云权变三昧经)
* 十沤和经一卷
* 七言禅利经一卷(旧录云沤和七言禅利经)
* 菩萨十沤和经一卷(今疑与前十沤和同)
* 瓶沙王经一卷
* 有无经一卷
* 五百偈经一卷
* 须耶越国贫人经一卷(旧录云须耶越国贫人赁剔头经)
* 浮木经一卷
* 杯喻经一卷
* 妖怪经一卷
* 阿般计泥洹经一卷(一本作陶射计泥洹经)
* 四非常经一卷
* 五失盖经一卷
* 要真经一卷
* 本无经一卷
* 劝德经一卷
* 十五德经一卷
* 父母因缘经一卷(今疑与父子因缘经同)
* 慧行经一卷
* 未生王经一卷(今疑是未生怨经)
* 内外无为经一卷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19c 页 T55-0819.png
* 道净经一卷
* 七事本末经一卷(旧录云七事本行经)
* 百宝三昧经一卷
* 三乘经一卷
* 耆域术经一卷(旧录云耆域四术经)
* 五盖杂疑经一卷(今疑是五盖疑经失行经)
* 太子智止经一卷
* 道德章经一卷
* 苦相经一卷
* 须佛得度经一卷
* 由经一卷
* 分然洹国迦罗越经一卷
* 五阴事经一卷
* 义决法事经一卷
* 十思惟经一卷
* 分别六情经一卷
* 三失盖经一卷
* 佛宝三昧经一卷
* 法志女经一卷
右四十七部四十九卷(准初四部六卷有本馀者并阙)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长房等录阙而不载。今还附入凉录以为失译。祐载。安公凉土异经总五十九部。于中五部房录已载。今更出四十七部。通前五十二部馀有七部一十四卷。谨按长房等录皆有所凭即非失译是。故此录删之不存。今具条佚列之如左。
* 须菩提品经七卷(般若钞经异名持秦昙摩译)
* 文殊师利示现宝藏经二卷(西晋竺法护译)
* 七知经一卷(或作七智吴支谦译)
总集群经录上之六¶ 第 820a 页 T55-0820.png
* 难龙王经一卷(或云难龙经龙王兄弟经异名吴支谦译)
* 阿陀三时经一卷(即阿多三昧经异名安公阙中异经已载)
* 大五浊经一卷(旧录云大五浊世群录云伪今亦编之)
* 首至问十四章经一卷(旧录云首至问佛十四意经或云首至问十四事经亦云后汉支曜译今为抄经载别生录)
* 大方广十轮经八卷(初出与唐译地藏十轮经同本是大集第十三分似凉代译群录不载今附此凉末庶免遗编耳)
通新及旧总五十三部合七十五卷并为北凉失源云。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