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0a 页
出三藏记集传中卷第十四
梁建初寺沙门释僧祐撰
* 鸠摩罗什传第一
* 佛陀耶舍传第二
* 昙无谶传第三
* 佛驮跋陀传第四
* 求那跋摩传第五
* 僧伽跋摩传第六
* 昙摩蜜多传第七
* 求那跋陀罗传第八
* 沮渠安阳侯传第九
* 求那毗地传第十
*** 鸠摩罗什传第一
鸠摩罗什。齐言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
什祖父达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国。父鸠摩
炎。聪明有懿节。将嗣相位。乃辞避出家。东
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自出郊
迎请为国师。王有妹。年始二十。才悟明敏。过
目必能。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诸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0b 页 T55-01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0.png)
喜。逼炎为妻。遂生什。什之在胎。其母慧解
倍常。往雀梨大寺听经。忽自通天竺语。众咸
叹异。有罗汉达摩瞿沙。曰此必怀智子。为说
舍利弗在胎之證。既而生什。岐嶷若神。什生
之后还忘前语。顷之其母出家修道。学得初
果。什年七岁。亦俱出家。从师受经口诵日得
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诵毗昙
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解。无幽不畅。时龟兹
国人。以其母王女利养甚多。乃携什避之。什
年九岁。进到罽宾。遇名德法师槃头达多。即
罽宾王之从弟也。渊粹有大量。三藏九部莫
不缕贯。亦日诵千偈。名播诸国。什既至。仍师
事之。遂诵杂藏中阿鋡长阿鋡凡四百万言。
达多每与什论议。与推服之。声彻于王。王即
请入。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言气始交。外道
轻其幼稚。言颇不顺。什乘其隙而挫之。外道
折服愧惋无言。王益敬异。日给鹅腊一双粳
面各三升苏六升。此外国之上供也。所住
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洒扫。有
若弟子。其见尊崇如此。至年十二。其母携还
龟兹。至月氏北山。有一罗汉。见而异之。谓
其母言。常当守护此沙弥。若至三十五不破
戒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与沤波掬多无
异。若戒不全无能为也。正可才明俊艺法师
而已什进到沙勒国。顶戴佛钵心自念言。钵
形甚大。何其轻耶。即重不可胜。失声下之。
母问其故。答曰。我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
什于沙勒国诵阿毗昙六足诸门增一阿鋡。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0c 页 T55-01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0.png)
疑非凡夫。咸推而敬之。莫敢居上。由是不预
烧香之次。遂博览四韦陀五明诸论。外道经
书阴阳星算莫不究晓。妙达吉凶言若符契。
性率达不砺。小检修行者颇非之。什自得于
心。未常懈意。后从佛陀耶舍学十诵律。又
从须利耶苏摩咨禀大乘。乃叹曰。吾昔学小
乘。譬人不识金以鍮石为妙矣。于是广求义
要。诵中百二论。于龟兹帛纯王新寺得放光
经。始披读。魔来蔽文。唯见空牒。什知魔所
为。誓心逾固。魔去字显。仍习诵之。后于雀
梨大寺读大乘经。忽闻空中语曰。汝是智人。
何以读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时速去。我心如
地。不可转也。停住二年。广诵大乘经论洞其
秘奥。后往罽宾。为其师槃头达多具说一乘
妙义。师感悟心服。即礼什为师。言我是和上
小乘师。和上是我大乘师矣。西域诸国服
什神俊。咸共崇仰。每至讲说。诸王长跪高座
之侧。令什践其膝以登焉。什道震西域声被
东国。符氏建元十三年岁次丁丑正月。太史
奏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
国。坚素闻什名。乃悟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
什。将非此耶。十九年即遣骁骑将军吕光将
兵伐龟兹及焉耆诸国。临发谓光曰。闻彼有
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彼学之
宗。朕甚思之。若剋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未
至。什谓其王帛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日
下人从东方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纯不从
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获什。光性疏慢。未测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1a 页 T55-01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1.png)
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
之操不踰先父。何所苦辞。乃饮以淳酒同闭
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或令骄牛及乘
恶马欲使堕落。什常怀忍辱。曾无异色光。惭
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下。将士已休。什
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
至夜果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
光始敬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
淹留。推数揆运应速言归。中路必有福地可
居。光从之。至凉州闻符氏已灭。遂割据凉土
制命一隅焉。正月姑臧大风。什曰。不祥之风。
当有奸叛。然不劳自定也。俄而梁谦彭晃相
继而反。寻皆殄灭。光龙飞二年。张掖卢水胡
沮渠界成及从弟蒙逊反。推建康太守段业
为主。光遣子太原公纂率众五万讨之。时论
谓。业等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剋。光以问什。
什曰。观察此行未见其利。既而纂败绩。仅以
身免。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识量沈粹。寝
疾困笃。光博营救疗。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
差资病。光喜给赐甚丰。什知叉诳诈。告资曰。
叉不能为益。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事试
也。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
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须臾灰散浮
出复绳本形。既而叉治无效。少日资亡。顷
之吕光亡。子纂袭伪位。咸宁二年有猪生
子。一身三头。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比
旦失之。纂以为美瑞。号大殿为龙翔殿。俄而
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纂改九宫门为龙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1b 页 T55-01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1.png)
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为灾眚。必有下
人谋上之变。宜剋己修德以答天戒。纂不
纳。与什博戏。杀棋曰。斫胡奴头。什辄答曰。
不能斫胡奴。胡奴将斫人头。此言有旨。纂终
不悟。后纂从弟超。小名胡奴。果杀纂斩首。其
豫睹徵兆皆此类也。停凉积年。吕光父子既
不弘道。故韫其经法无所宣化。符坚已亡竟
不相见。姚苌闻其高名。虚心要请。到晋隆安
二年。吕隆始听什东既至姑臧。会苌崩。子
兴立。遣使迎什。弘始三年。有树连理生于庙
庭逍遥园。葱变为薤。到其年十二月二十
日。什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自
大法东被始于汉明。历涉魏晋经论渐多。而
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兴少崇三宝锐志讲
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閤逍遥园译出众
经。什率多闇诵无不究达。转能晋言音译流
利。既览旧经义多乖谬。皆由先译失旨。不与
胡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僧肇僧略僧邈
等八百馀人咨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胡
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挍。其新文异旧者。义皆
圆通。众心惬服。莫不欣赞焉。兴宗室常山公
显。安成侯嵩。并笃信缘业。屡请什于长安大
寺讲说新经。续出小品金刚般若十住法华
维摩思益首楞严华手持世佛藏菩萨藏遗
教菩提无行自在王因缘观一分无量寿新
贤劫诸法无行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
弥勒下生称扬诸佛功德十诵律戒本大智成
实十住中百十二门诸论。三十二部三百馀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1c 页 T55-01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1.png)
门不远万里。名德秀拔者。才畅二公乃至道
恒僧摽慧睿僧敦僧弼僧肇等。三千馀僧。禀
访精研务穷幽旨。庐山慧远。道业冲粹。乃遣
使修问。龙光道生慧解洞微。亦入关咨禀。传
法之宗莫与竞爽。盛业久大至今式仰焉。初
沙门慧睿。才识高朗。常随什传写。什每为
睿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
文藻。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
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尊。经中偈颂皆
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
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欧
秽也。什常非颂赠沙门法和云。心山育
德薰。流芳万由旬。哀鸾鸣孤桐。清响彻九
天。凡为十偈。辞喻皆尔。什雅仗大乘志存
敷广。常叹曰。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非
迦旃比也。今在秦地深识者寡。折翮于此。
将何所论。乃悽然而止。唯为姚兴著实相论
二卷。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渊
奥。什为人神情映彻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
有其疋。且笃性仁厚汎爱为心。虚己善诱终
日无惓。姚主尝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
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妓
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房。别立
廨舍供给丰盈。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如臭
泥中生莲华。但采莲华勿取臭泥也。初什在
龟兹。从卑摩罗叉律师受律。卑摩后入关中。
什闻至欣然师敬尽礼。卑摩未知被逼之事。
因问什曰。汝于汉地大有重缘。受法弟子可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2a 页 T55-01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2.png)
什所传。出三千徒众。皆从什受法。但什累业
障深。故不受师教耳。又杯度比丘在彭城。
闻什在长安。乃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
年。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生耳。什临终力疾
与众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方复
异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若所传
无谬。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以晋义熙中卒
于长安。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
灭形化唯舌不变。后有外国沙门来曰。罗什
所谙十不出一。初什一名鸠摩罗耆婆。外国
制名多以父母为本。什父鸠摩炎。母字耆
婆。故兼取为名云。
*** 佛陀耶舍传第二
佛陀耶舍。齐言觉明。罽宾人也。婆罗门种。
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其父怒令人
欧之。遂手脚挛躄不能行止。乃问于巫师。
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
诚悔过。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
时年十三。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
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
行果见馀肉。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得
五六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
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十九诵大小
乘经二百馀万言。然性简慠。颇以知见自处。
谓少堪己师。故不为诸僧所重。但美仪止善
谈笑。见者忘其深恨。年及受戒莫为临坛。所
以向立之岁犹为沙弥。乃从其舅学五明诸
论。世间法术多所通习。二十七方受具戒。以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2b 页 T55-01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2.png)
而过。其专精如此。后至沙勒国。时太子达摩
弗多。齐言法子。见其容貌端雅问所从来。
耶舍詶对清辩。太子悦之。仍请宫内供养。待
遇隆厚。罗什后至从其受学阿毗昙十诵律。
甚相尊敬。什随母东归。耶舍留止。顷之王薨。
太子即位。王孙为太子。时符坚遣吕光攻龟
兹。龟兹王急求救于沙勒王。自率兵救之。使
耶舍留辅太子。委以后任。救军未至而龟兹
已败。王归具说罗什为光所执。乃叹曰。我与
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其忽羁虏。相见何
期。停十馀年。王薨。因至龟兹。法化甚盛。时
什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粮欲去。国人请留。复
停岁馀。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夜发。
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旦追至不免复还耳。
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与
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至旦行数百里。问弟
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
出耳。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
之。已差数百里不及。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
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
如好绵。何可使入棘中乎。什闻其至姑臧。
劝兴迎之。兴不纳。顷之命什译出经藏。什曰。
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通其文
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经致。今在姑臧。
愿下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著笔。使微言不
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赠
遗。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
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使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2c 页 T55-01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2.png)
出候问。别立新省。于逍遥园四事供养。并不
受。至时分卫一食而已。于时罗什出十住经。
一月馀日。疑难犹豫尚未操笔。耶舍既至。共
相徵决。辞理方定。道俗三千馀人皆叹其赏
要。为人髭赤。善解毗婆沙。故时人号曰赤
髭毗婆沙。既为罗什之师。亦称大毗婆沙。四
辈供养。衣钵供具满三间屋。不以关心。兴为
货之。于城南造僧伽蓝。耶舍先诵昙无德律。
伪司隶挍尉姚爽。请令出之。姚兴疑其遗谬。
乃试耶舍令诵民籍药方各四十馀纸。三日
乃执文覆之。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
始十二年。译出为四十卷。并出长阿含经。
减百万言。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道含
执笔。至十五年解坐。兴嚫耶舍布绢万疋。
不受。佛念道含布绢各千疋。名德沙门五百
人皆重嚫施。耶舍后还外国。至罽宾。寻得虚
空藏经一卷。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后不知
所终。
*** 昙无谶传第三
昙无谶。中天竺人也。谶六岁遭父忧。随母佣
织。𣯾𣰆为业。见沙门达摩耶舍。齐言法明。道
俗所宗。丰于利养。其母羡之。故以谶为其弟
子。十岁与同学数人读咒。聪敏出群。诵经日
得万馀言。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讲说精
辩莫能詶抗。后遇白头禅师共谶论议。习业
既异。交争十旬。谶虽攻难锋起。而禅师终
不肯屈。谶服其精理。乃谓禅师曰。颇有经典
可得见不。禅师即授以树皮涅槃经本。谶寻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3a 页 T55-01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3.png)
于是集众悔过。遂专业大乘。年二十诵大小
乘经二百馀万言。谶从兄善能调象骑。杀王
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诛之。今日。敢有视者
夷三族。亲属莫敢往。谶哭而葬之。王怒欲诛
谶。谶曰。王以法故杀之。我以亲而葬之。并不
违大义。何为见怒。傍人为之寒心。其神色自
若。王奇其志气。遂留供养。谶明解咒术。所向
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后随王入山。王渴乏
须水不能得。谶乃密咒石出水。因赞曰。大王
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闻者皆叹王
德。于时雨泽甚调百姓称咏。王悦其道术深
加优宠。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谶怒曰。我
当以罂水诣池咒龙入罂令天下大旱。王必
请咒。然后放龙降雨则见待何如。遂持罂造
龙。有密告之者。王怒捕谶。谶悔惧诛。乃赍
大涅槃经本前分十二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
本奔龟兹。龟兹国多小乘学不信涅槃。遂至
姑臧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寝。有人牵
之在地。谶惊觉谓是盗者。如此三夕。闻空中
语曰。此如来解脱之藏。何以枕之。谶乃惭悟
别置高处。夜有盗之者。举不能胜。乃数过举
之。遂不能动。明旦谶持经去。不以为重。盗者
见之谓是圣人。悉来拜谢。河西王沮渠蒙逊。
闻谶名呼与相见。接待甚厚。蒙逊素奉大法
志在弘通。请令出其经本。谶以未参土言。又
无传译。恐言舛于理不许。于是学语三年。
翻为汉言。方共译写。是时沙门慧嵩道朗。独
步河西。值其宣出法藏。深相推重。转易梵文。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3b 页 T55-01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3.png)
滞。未常留碍。嵩朗等更请广出馀经。次译
大集大云大虚空藏海龙王金光明悲华优婆
塞戒菩萨地持。并前所出菩萨戒经菩萨戒
本。垂二十部。谶以涅槃经本品数未足。还国
寻求。值其母亡。遂留岁馀。后于于阗更得经
本。复还姑臧译之。续为三十六卷焉。谶常
告蒙逊云。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疾。逊不信
欲躬见为验。谶即以术加逊。逊见而骇怖谶
曰。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乃读咒三日。谓逊
曰。鬼北去矣。既而北境之外疾死万数。逊
益敬惮。礼遇弥崇。会魏虏主托跋焘。闻其
道术遣。使迎请。且告逊曰。若不遣谶便即加
兵。逊自揆国弱难以拒命。兼虑谶多术。或为
魏谋已。进退惶惑。乃密令除之。初谶译出
涅槃。卷数已定。而外国沙门昙无发云。此经
品未尽。谶常慨然。誓必重寻。蒙逊因其行
志乃伪资发遣。厚赠宝货。未发数日。乃流涕
告众曰谶业对将至。众圣不能救矣。以本有
心誓义不容停。行四十里。逊密遣刺客害之。
时年四十九。众咸恸惜焉。后道场寺慧观志
欲重求后品。以高昌沙门道普常游外国善
能胡书解六国语。宋元嘉中。启文帝资遣道
普将书吏十人西行寻经。至长广郡舶破伤
足。因疾遂卒。普临终叹曰。涅槃后分与宋地
无缘矣。
*** 佛大跋陀传第四
佛大跋陀。齐言佛贤。北天竺人也。五岁而
孤。十七出家。与同学数人诵经。众皆一月。佛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3c 页 T55-01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3.png)
也。及受具戒修业精勤。博学群经多所通达。
少以禅律驰名。常与同学僧伽达多共游罽
宾。同处积载。达多虽服其才明。而未测其
人也。后于禅室见佛贤神变。乃敬心祈问。方
知得不还果。常欲游方弘化备观风俗。会沙
门智严至西域。遂请俱东。于是杖锡跋涉经
历三年。路由雪山备极艰阻。既而中路附舶
循海而行。经一岛下以手指山曰。可止于此。
舶主曰。客行惜日。调风难遇不可停也。行二
百馀里。风忽转吹。舶还向岛下。众人方悟其
神。咸师事之。听其进止。后遇便风。同侣皆
发。佛贤曰。不可动舶。主乃止。既而先发之
舫一时覆败。后于闇夜之中忽令众舶俱发。
无肯从者。佛贤自起收缆。唯一舶独发。俄尔
贼至。留者悉被抄害。顷之至青州东莱郡。闻
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从之。什大欣悦。共论
法相振发玄绪。多有妙旨。因谓什曰。君所释
不出人意而致高名何耶。什曰。吾年老故尔。
何必能称美谈。什每有疑义必共咨决。时伪
秦主姚兴。专志经法。供养三千馀僧。并往来
宫阙盛修人事。唯佛贤守静不与众同。后语
弟子云。我昨见本乡有五舶俱发。既而弟子
传告。外人关中旧僧道恒等以为显异惑众。
乃与三千僧摈遣。佛贤驱逼令去。门徒数百
并惊惧奔散乃与弟子慧观等四十馀人俱
发。神志从容初无异色。识真者咸共叹惜。白
黑送者数千人。兴寻怅恨遣使追之。佛贤谢
而不还。先是庐山释慧远。久服其风。乃遣使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4a 页 T55-01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4.png)
其摈事。欲迎出禅法。顷之佛贤至庐山。远
公相见欣然。倾盖若旧。自夏迄冬。译出禅数
诸经。佛贤志在游化。居无求安。以义熙八年。
遂适荆州。遇外国舶主。既而讯访。果是天竺
五舶先所见者也。倾境士庶竞来礼事。其有
奉施悉皆不受。持钵分卫不问豪贱。时陈郡
袁豹。为宋武帝太尉长史。在荆州。佛贤将弟
子慧观诣豹乞食。豹素不敬信。待之甚薄。未
饱辞退。豹曰。似未足。且复小留。佛贤曰。檀
越施心有限。故今所设已罄。豹即呼左右益
饭。饭果尽豹大惭。既而问慧观曰。此沙门
何如人。观答曰。德量高邈。非凡人所测。豹深
叹异。以启太尉。太尉请与相见。甚崇敬之。资
供备至。俄而太尉还都。请与俱归安止道场
寺。佛贤仪轨率素不同华俗。而志韵清远雅
有渊致。京都法师僧弼。与名德沙门宝林书
曰。斗场禅师甚有大心。便是天竺王。何风
流人也。其见称如此。先是支法领于于阗国
所。得华严经胡本三万六千偈。未有宣译。
到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
叔度。即请佛贤为译。匠乃手执梵文。共沙门
慧严慧义等百有馀人。铨定文旨会通华
戎。妙得经体。故道场寺犹有华严堂焉。其
先后所出。六卷泥洹新无量寿大方等如来
藏菩萨十住本业出生无量门持净六波罗蜜
新微密持禅经观佛三昧经。凡十一部。以
元嘉六年卒。春秋七十有一。
*** 求那跋摩传第五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4b 页 T55-01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4.png)
求那跋摩。齐言功德铠。罽宾王之支胤也。
跋摩年十五舍家为沙弥。师僧见其俊悟咸
敬异之。其性仁慈谦恭率而至。既受具戒。
诵经百馀万言。深明律品既总学三藏。故因
以为号焉。年至三十。罽宾王薨。绝无绍嗣。人
以其王种议欲立之。跋摩虑被逼劝。乃远到
师子国。观风弘教。识真之众咸称其已得初
果。后至南海阇婆国。启悟邪惑化流海表。阇
婆王为立精舍师礼事之。山多猛兽。屡害居
民。跋摩乃请移居。山中虎豹驯服。暴害遂绝。
宋文帝远闻其风。敕交州使称旨迎致。京邑
名僧慧严慧观等附信修虔。并与王书屈请
弘法阇婆。崇为国师。久之不遣。跋摩志游江
东。终不肯留。以元嘉八年正月至都。即住祇
洹寺。文帝引见劳问。屡设供施。顷之于祇洹
寺译出众经。菩萨地昙无德羯磨优婆塞五
戒略论三归及优婆塞二十二戒。初元嘉三
年。徐州刺史王仲德。于彭城请外国沙门伊
叶波罗。译出杂心。至择品未竟。而缘碍遂辍。
至是乃更请跋摩。于寺重更挍定正其文旨。
弘道宣法远近归之。贵贱礼觐车两相继。其
年九月二十八日中食毕。未唱随意先起还
阁。其弟子后至。奄然已终。春秋六十有五。
初未终之前。豫造遗文颂偈三十六行。自说
因缘云。已證二果。密封席下。莫有知者。终后
方见焉。即扶坐绳床。颜貌不异似若入定。道
俗赴者千馀人。并闻香气芬烈殊常。咸见一
物状若龙蛇。长可一疋。起于尸侧直上冲
天。莫能名者。即于南林戒坛前。依外国阇毗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4c 页 T55-01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4.png)
为𧂐白黑至者比肩灌以香油。既而燔之。五
色焰出。是时天景澄朗道俗哀叹。仍于其处
起白塔焉。
*** 僧伽跋摩传第六
僧伽跋摩。齐言僧铠。天竺人也。少而弃俗。清
峻有戒德。明解律藏尤精杂心。以宋元嘉十
年。步自流沙至于京都。风宇宏肃。道俗敬
异。咸宗而事之。号曰三藏法师。初景平元年。
平陆令许桑舍宅建刹。因名平陆寺。后道场
慧观以跋摩道行纯备。请住此寺。崇其供养
以表厥德。跋摩共观加塔三层。行道讽诵。日
夜不辍。僧众归集道化流布。初三藏法师深
明戒品。将为影福寺尼慧果等重受具戒。是
时二众未备。而三藏迁化。俄而师子国比丘
尼铁萨罗等至都。众乃共请跋摩为师。继轨
三藏。祇洹慧义执意不同。诤论翻覆。跋摩标
宗显法理證明允。慧义遂回其刚褊。靡然推
服。乃率其弟子服膺禀戒。僧尼受者数百许
人。宋彭城王义康。崇其戒范广设斋供。四众
殷盛倾于京邑。顷之名德大僧慧观等。以跋
摩妙解杂心讽诵通达。即以其年九月。乃于
长干寺招集学士宝云译语。观公笔受。研挍
精悉周年方讫。续出摩得勒伽分别业报略
劝发诸王要偈及请圣僧浴文。凡四部。跋摩
游化为志。不滞一方。既传经事毕。将还本国。
众咸祈止。莫之能留。以元嘉中。随西域贾
人舶还外国。莫详其终。
*** 昙摩蜜多传第七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5a 页 T55-01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5.png)
昙摩蜜多。齐言法秀。罽宾人也。年六七岁神
明澄正。每见法事辄自然欣跃。其亲爱而异
之。遂令出家。罽宾多出圣达。屡值明师博贯
群经。特深禅法。所得之要。极其微奥。为人
沈邃有慧解。仪轨详整生而连眉。故世称连
眉禅师焉。少好游方誓志宣化。周历诸国。遂
适龟兹。未至一日。王梦神告曰。有大福德人。
明当入国。汝应供养。明旦即敕外司。若有异
人入境。必驰奏闻。俄而禅师果至。王自出郊
迎。延请入宫。遂从禀戒。尽四事之供。禅师安
而能迁。不滞利养。居数年。密有去志。神又降
梦曰。福德人舍王去矣。王惕然惊觉。既而君
臣固留。莫之能止。遂度流沙进到燉煌。于旷
野之地建立精舍。植捺千株。房阁池林。极为
严净。顷之复适凉州。仍于公府旧寺更营堂
房。学徒济济禅业甚盛。常以江左王畿志欲
传法。以宋元嘉元年。展转至蜀。俄而出峡停
止荆州。于长沙寺造立禅馆。居顷之沿流东
下。至于京师。即住祇洹寺。其道声素著。倾都
礼讯。自宋文袁皇后及皇子公主。莫不设斋
请戒。参候之使旬日相属。即于祇洹寺译出
诸经禅法要普贤观虚空藏观。凡三部经。常
以禅道教授。或千里资受。四辈远近。皆号
大禅师焉。会稽太守孟顗。深信真谛。以三宝
为己任。素好禅味敬心慇重。及临浙河请与
同游。乃于鄮县之山建立塔寺。东境旧俗多
趣巫祝。及妙化所移比屋归正。自西徂东无
思不服。后还都憩定林下寺。禅师天性凝静
雅爱山水。以为钟山镇岳特美嵩华常叹下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5b 页 T55-01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5.png)
斩石刊木营建上寺。殿房禅室肃然深远。实
依俙鹫岩髣髴祇树矣。于是息心之众。万里
来集。讽诵肃邕望风成化。前师达上。即神
足弟子。弘其教轨声震道俗。故能净化久而
莫渝。胜业崇而弗替。盖禅师之遗烈也。爰自
西域至于南土。凡所游履靡不兴造。檀会梵
集僧不绝书。转法敷教寺无虚月。初禅师之
发罽宾也。有迦毗罗神王卫送禅师。遂至龟
兹。于中路欲反。乃现形告辞禅师曰。汝神
力通变自在游处。将不相随共往南方。语毕
即收影不见。遂远从至都。故仍于上寺图像
著壁。迄至于今犹有声影之验。洁诚祈福莫
不享愿。以元嘉十九年七月六日卒于上寺。
春秋八十有七。道俗四部行哭相趋。仍葬于
钟山宋熙寺前。
*** 求那跋陀罗传第八
求那跋陀罗。齐言功德贤。中天竺人也。以大
乘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
诸论。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博贯。后遇见
阿毗昙杂心。寻读惊悟。乃深崇佛法焉。其家
世外道禁绝沙门。乃舍家潜遁远求师匠。即
落发改服专志学业。及受具戒博通三藏。为
人慈和恭顺事师尽勤。顷之辞小乘师进学
大乘。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即得大品华
严。师喜而叹曰。汝于大乘有重缘矣。于是读
诵讲义莫能酬抗。进受菩萨戒法。乃奉书父
母劝归正法曰。若专守外道则虽还无益。若
归依三宝则长得相见。其父感其至言。遂弃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5c 页 T55-01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5.png)
有缘东方。乃随舶汎海。中涂风止淡水复竭。
举舶忧惶。跋陀曰。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
观世音。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
俄而信风暴至密云降雨。一舶蒙济。其诚感
如此。元嘉十二年至广州。时刺史车朗。表
闻宋文帝。遣使迎接。既至京都。敕名僧慧
严慧观。于新亭郊劳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
敬。虽因译交言而欣若倾盖。初住祇洹寺。俄
而文帝延请深加崇敬。琅琊颜延之。通才硕
学束带造门。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宋彭
城王义康。谯王义宣。并师事焉。顷之众僧共
请出经。于祇洹寺集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
经。东安寺出法鼓经。后于丹阳郡译出胜鬘
楞伽经。徒众七百馀人。宝云传译。慧观执笔。
往复咨析妙得本旨。后谯王镇荆州。请与俱
行安止新寺。更创殿房。即于新寺出无忧王
过去现在因果及一卷无量寿一卷泥洹央
掘魔相续解脱波罗蜜了义第一义五相略八
吉祥等诸经。凡一百馀卷。谯王欲。请讲华严
等经而陀罗自忖未善汉语。愧叹积旬。即
旦夕礼忏请乞冥应。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
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故忧那。跋陀具以
事对。答曰。无所多忧。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
语令回转曰。得无痛耶。答曰。不痛。豁然便
觉。心神喜悦。旦起言义皆备领汉语。于是
就讲。弟子法勇传译。僧念为都讲。虽因译人
而玄解往复。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跋陀
答以京都将有祸乱。未及一年而二凶搆逆。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6a 页 T55-01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6.png)
而未及发言。谯王问其故。跋陀谏争恳切。乃
流涕而出曰。必无所冀。贫道不容扈从。谯
王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下。梁山之败火
槛转迫去岸悬远判无济理。唯一心称观世
音。手捉筇竹杖投身江中。水齐至膝。以杖刺
水。水深流駃。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
之。顾谓童子。汝小儿何能度我。恍惚之间
觉行十馀步。仍得上岸。即脱纳衣。欲赏童子。
顾觅不见举身毛竖。方知神力焉。时王。玄谟
督军梁山。孝武敕军中。得摩诃衍善加料理
驿信送台。俄而寻得合舸送都。孝武即时承
见顾问委曲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对
曰。既深亹戾分为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
造。敕问。并谁为贼。答曰。出家之人不豫戎
事。然张畅宗灵秀等。并是驱逼贫道所明。但
不图宿缘乃逢此事。孝武曰。无所惧也。是日
敕住后堂。供施衣物给以人乘。初跋陀在荆
州十载。每与谯王书疏无不记录。及军败
简捡。无片言及军事者。孝武明其纯谨益加
礼遇。后因闲谈聊戏问曰。念承相不。答曰。
受供十年。何可忘德。今从陛下乞愿。为丞
相三年烧香。帝悽然动容义而许焉。及中兴
寺成。敕令移住。令开三间房。后于东府宴会。
王公毕集。敕见跋陀。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
孝武遥望。顾语尚书谢庄曰。摩诃衍聪明机
解。但老期已至。朕试问之。其必悟人意也。跋
陀上阶。因迎谓之曰。摩诃衍不负远来之意。
但有一在。即应声答曰。贫道远归帝京垂四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6b 页 T55-01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6.png)
死在。帝嘉其机辩。敕近御而坐。举朝属目。后
于[示*末]陵界凤凰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
户而唤。视不见人。众屡厌梦。跋陀烧香咒曰。
汝宿缘居此。我今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
若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能居。各随所安。既
而道俗十馀人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
去。寺众遂安。大明七年。天下亢旱。祈祷山川
累月无验。孝武请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
效不须相见。跋陀答曰。仰凭三宝陛下天威。
冀必降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
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西北角云起如车盖。日在桑榆。风
震云合连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敕见慰劳。
嚫施相续。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常执
持香炉。未尝辍手。每食竟辄分食飞鸟。乃
集手取食。至明帝之世。礼供弥盛。到秦始四
年正月。觉体不平。便豫与明帝公卿告辞临
终之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
春秋七十有五。明帝深加痛惜。慰赠甚厚。
公卿会葬荣哀备焉。
*** 沮渠安阳侯传第九
沮渠安阳侯者。其先天水临成县胡人。河西
王蒙逊之从弟也。初蒙逊灭吕氏。窃号凉州
称河西王焉。安阳为人强志疏通。敏朗有智
鉴。涉猎书记善于谈论。幼禀五戒锐意内典。
所读众经即能讽诵。常以为务。学多闻大士
之盛业也。少时常度流涉到于阗国。于衢摩
帝大寺。遇天竺法师佛陀斯那。咨问道义。斯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6c 页 T55-01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6.png)
故西方诸国号为人中师子。安阳从受禅要
秘密治病经。因其胡本口诵通利。既而东
归。于高昌郡求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
卷。及还河西。即译出禅要。转为汉文。居数
年。魏虏托跋焘伐凉州。安阳宗国殄灭。遂
南奔于宋。晦志卑身不交世务。常游止塔
寺。以居士自毕。初出弥勒观世音二观经。丹
阳尹孟顗见而善之。请与相见。一面之后雅
相崇爱。亟设供馔厚相优赡。至孝建二年。竹
园寺比丘尼慧浚。闻其讽诵禅经。请令传写。
安阳通习积久。临笔无滞。旬有七日出为五
卷。其年仍于钟山定林上寺。续出佛母泥洹
经一卷。安阳居绝妻孥无欲荣利。从容法侣
宣通经典。是以京邑白黑咸敬而嘉焉。以大
明之末遘疾卒。时有外国沙门功德直者。
不知何国人。以宋大明中游方。至荆州寓禅
房寺。沙门玄畅请其译出念佛三昧经六卷。
及破魔陀罗尼。停荆历年。后不知所移。
*** 求那毗地传第十
求那毗地。中天竺人也。弱龄从道师事天竺
大乘法师僧伽斯。聪慧强记勤于讽习。所诵
大小乘经十馀万言。兼学外典明解阴阳。其
候时逢占多有徵验。故道术之称有闻西域。
建元初来至京师。止毗耶离寺。执锡从徒威
仪端肃。王公贵胜迭相供请焉。初僧伽斯于
天竺国抄集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要切譬喻
撰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学。毗地悉皆
通诵兼明义旨。以永明十年秋。译出为齐文
鸠摩罗什传第一¶ 第 107a 页 T55-010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84/buddhist/T55-0107.png)
其宣流法宝世咸美之。毗地为人弘厚有识
度。善于接诱。勤躬行道夙夜匪懈。是以外国
僧众万里归集。南海商人悉共宗事。供赠往
来岁时不绝。性颇蓄积富于财宝。然营建法
事已无私焉。于建业淮侧造止观寺。重阁
层门殿房整饰。养徒施化德业甚著。以中兴
二年冬卒。
出三藏记集传中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