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尚书埤传 卷末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a 页 WYG0066-09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埤傅附录
             吴江朱鹤龄撰
  古文尚书逸篇(隋志梁五经博士刘叔嗣注尚书/逸篇二卷唐志徐邈注尚书逸篇)
  (三/卷)
序帝釐下土(句/)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
 藁饫(次舜/典后)
 孔傅言舜理天下诸侯四方各设其官居其方生姓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b 页 WYG0066-0964b.png
 也别其姓族分其类使相从汨治作兴也言治民之
 功兴藁劳饫易也凡十一篇皆亡 朱子曰刘侍读
 以共为丘言九丘也刘原父云古文□共相近误为
 共藁音义与犒同周礼有槁人注云读如犒师之犒
 孔疏汨作等十一篇同此序其文皆亡而序与百篇
 之序同编故存
序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告釐
 沃(次胤/征后)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a 页 WYG0066-0964c.png
 孔傅十四世凡八徙国都契父帝喾都亳(今偃/师)汤自
 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疏云商颂帝立子生商是
 契居商(今商/州)也世本云昭明居砥石左傅称相土居
 商丘及今汤居亳事见经傅者有此四迁馀四迁未
 详闻也砥石先儒无言不知所在陈师凯曰帝告疑
 即帝喾釐理治沃沃饶之土 释文此二亡篇旧解
 是夏书马郑之徒以为商书两说并通
序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征之作汤征(次帝告/二篇后)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b 页 WYG0066-0964d.png
 孔傅为夏方伯得专征伐(金履祥曰史记载汤征之/辞绝不类孟子引亳众往)
 (耕之事必出此书而五就汤桀之事意者/于汝鸠汝方之书得之今不可得而详矣)
序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乃遇
 汝鸠汝方作汝鸠汝方(次汤/征后)
 孔傅言所以丑夏而还之意二篇皆亡
序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次汤/誓后)
 孔傅汤革命创制改正易服变置社稷而后世无及
 勾龙者故不可而止言夏社不可迁之义三篇皆亡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a 页 WYG0066-0965a.png
 疏云疑至臣扈当是二臣名盖亦言社不可迁之意
 苏傅左傅曰共工氏有子曰勾龙为后土后土为社
 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
 自商以来祀之是汤以弃易稷而无以易勾龙者故
 曰欲迁其社不可 陈师凯曰此易社神非迁杜也
 书亡本无所考据以序意详之初欲迁夏社作夏
 社篇继以二臣之议而止故又作疑至臣扈篇自商
 初不迁夏社垂为后法周遂亦不迁殷社所以亳社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b 页 WYG0066-0965b.png
 春秋犹存焉忠厚之仁监戒之义盖两得之
序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
 典宝(次夏社/二篇后)
 孔傅三朡国名桀走保之今定陶也桀自安邑东入
 山出太行东南涉河汤缓追之不迫遂奔南巢俘取
 也玉以礼神使无水旱之灾(出楚/语)故取而宝之二臣
 作典宝一篇言国之常宝也 朡韵书作艐篆文月
 字与舟字相似故乱也史记作㚇或又作鬷释文云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4a 页 WYG0066-0965c.png
 谊本或作义
 陈傅良曰宝玉如夏后氏之璜非贪其宝也国之庸
 器也张氏曰二臣之书意以伤桀而戒汤
序咎单作明居(次汤/诰后)
 孔傅咎单臣名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一篇疏云
 马融云咎单为司空咎巨九反单上演反
序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伊训见/古文)
 孔傅肆命陈天命以戒太甲徂后言往古明君以戒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4b 页 WYG0066-0965d.png
 二篇亡
序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次咸/有一)
 (德/后)
 孔傅沃丁太甲子伊尹既致仕老终以三公礼葬疏
 云皇甫谧云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馀岁大雾三
 日沃丁葬之以天子礼祀以太牢苏傅咎单训伊尹
 事犹曹参随萧何规也 皇览云伊尹冢在济阴郡
 己氏县平利乡李舜臣曰自稷契以下尽臣道者不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5a 页 WYG0066-0966a.png
 乏人而伊尹周公之葬独纪于书
序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
 作咸乂四篇(次沃/丁后)
 孔傅伊陟伊尹子太戊沃丁弟之子祥妖怪二木合
 生七日大拱不恭之罚赞告也巫咸臣名疏云祥者
 恶事先见之徵榖楮木七日大拱伏生书傅有其文
 殷本纪云一暮大拱五行傅貌之不恭是谓不肃时
 则有青𤯝之灾木色青故曰青𤯝皇甫谧云太戊问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5b 页 WYG0066-0966b.png
 于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王之政事有阙王其
 修德太戊退而占之曰桑榖野木而合生于朝意者
 朝亡乎太戊惧修先王之政明养老之礼三日而祥
 桑枯死三年远方重译而至者三十六国
序太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次咸/乂后)
 孔傅告以改过自新原臣名疏云俱以桑榖事告
序仲丁迁于嚣(音/敖)作仲丁(次伊陟/二篇后)
 孔傅仲丁太戊子去亳嚣地名陈迁都之义疏云皇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6a 页 WYG0066-0966c.png
 甫谧云仲丁自亳徙嚣在河北也或曰今河南敖仓
 嚣史记作隞
序河亶甲居相作亶甲(次仲/丁后)
 孔傅亶甲仲丁弟相地名在河北释文今河北魏郡
 有相县史记正义括地志云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
 东南十三里即河亶甲所筑
序祖乙圯于耿作祖乙(次河亶/甲后)
 孔傅祖乙亶甲子圯于相迁于耿河水所毁曰圯疏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6b 页 WYG0066-0966d.png
 云既毁于耿必迁一处盘庚自彼处而迁于殷也殷
 本纪云祖乙迁于邢皇甫谧以耿在河东皮氏县耿
 乡王应麟曰皇极经世祖乙圯于耿徙居邢盖从史
 记以经世纪年考之祖乙以乙未嗣位后有祖辛沃
 甲祖丁南庚阳甲而后盘庚立自祖乙至盘庚约一
 百二十馀年若谓民荡析离居因耿之圯不应如是
 之久当阙所疑愚按书傅与序不合恐序有讹脱当
 以傅为允傅言祖乙迁耿本纪又言迁邢祖乙在位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7a 页 WYG0066-0967a.png
 十九祀不应有两迁史记索隐云邢音耿盖邢乃耿
 之讹辨详盘庚篇
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已训诸王作高
 宗肜日高宗之训(高宗肜日见/今文古文)
序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次洪/范后)
 孔傅赋宗庙彝器酒鐏赐诸侯言诸侯尊卑各有分
 胡氏曰如分鲁以夏后氏之璜分陈以肃慎氏之矢
 之类序专言宗彝器以祭器为重也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7b 页 WYG0066-0967b.png
序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次旅/獒后)
 孔傅巢殷诸侯伯爵也南方远国武王克商慕义来
 朝芮伯周同姓畿内之国为卿大夫陈威德以命巢
 疏云世本云芮伯姬姓杜预云芮今冯翊临晋县芮
 乡是也
 李杞曰巢今无为军巢县曰来朝书始来朝也汤放
 桀南巢巢人纳之商封为伯亦足见巢之忠矣商亡
 而周兴于是始来朝夫子录其书盖有所感也夫(王/应)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8a 页 WYG0066-0967c.png
 (麟曰此说美/矣未知何据)
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
 东作归禾(次微子/之命后)
 孔傅唐叔成王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亩垄颖穗也
 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天下和同之象周公之德
 所致周公东征未还故命唐叔以禾归周公唐叔后
 封晋疏云书太傅成王之时有三苗贯桑叶而生同
 为一穗其大盈车长几充箱民得而献诸成王孔不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8b 页 WYG0066-0967d.png
 用此说葛兴仁曰唐叔虽幼因禾必有献替之言成
 王既悟风雷之变因命唐叔以禾归周公于东归史
 记引此序作馈
序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次归/禾后)
 孔傅已得唐叔之禾遂陈成王归禾之命而推美成
 王善则称君天下和同政之善者故周公作书以善
 禾名篇告天下疏云二篇东征未还时事微子受命
 应在此篇后 陈经曰当王之疑也禾为之偃金縢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9a 页 WYG0066-0968a.png
 之启也禾为之起及君臣之和同也禾又为之异亩
 同颖周公之忠诚格天如此 朱子语录曰唐叔得
 禾傅记所载若成王先封唐叔后封康叔是以侄先
 叔决无此理
序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王政(次蔡仲/之命后)
 孔傅成王即政淮夷奄国又叛王亲征之遂灭奄而
 徙之以其数反覆为平淮夷徙奄之政令疏云费誓
 称淮夷徐戎并兴王伐淮夷鲁伐徐戎是同时事释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9b 页 WYG0066-0968b.png
 文践藉也政马本作正
序成王既践奄将还其君子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
 姑(次成王/政后)
 孔傅蒲姑齐地将徙奄新立之君于蒲姑告召公使
 作册书告令之疏云杜预左傅注乐安博昌县北有
 蒲姑城礼天子不灭国诸侯有罪则杀其君而立其
 次贤者故知所徙者奄新立之君也释文蒲马本作薄
 汉志作薄姑 李杞曰迁奄君于薄姑迁奄民于鲁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0a 页 WYG0066-0968c.png
 祝鮀所谓因商奄之民而命伯禽也
序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
 (次周/官后)
 孔傅海东诸夷驹丽扶馀豻貊之属武王克商皆通
 道焉成王即政而叛王伐而服之故肃慎氏来贺荣
 同姓诸侯为卿大夫王使之为命书以币贿赐肃慎
 之来贺
 疏云汉书有高驹骊扶馀韩无此豻豻即彼韩也苏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0b 页 WYG0066-0968d.png
 傅东夷即淮夷也在周为东愚谓子瞻说是也汉孔
 氏以东夷为海东诸夷大非三代之时岂有劳师越
 海远征外夷者哉汉武帝之伐闽越隋炀帝唐太宗
 之亲征高丽未必不自斯言启之也东夷叛于成王
 时史傅无明文可考东夷服而肃慎来尤属难信左
 傅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杜预注肃慎北夷在玄菟北
 三千馀里成王伐淮夷归京师时适肃慎来贺本非
 相因序特牵连言之耳贺者贺中国治安诗云四方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1a 页 WYG0066-0969a.png
 来贺岂必因服夷始至哉肃慎来贺如入贡楛矢石
 砮是也
序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毕告周公
 作亳姑(次肃慎/之命后)
 孔傅不敢臣周公故使近文武之墓告周公柩斥及
 奄君已定亳姑言所迁之功成吴氏曰周公没时适
 在丰注疏谓致政归老于丰非也晋地道记毕在长
 安西北苏傅毕有文武墓亳姑蒲姑也周公告召公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1b 页 WYG0066-0969b.png
 作将蒲姑至此并告以所迁也 吕祖谦曰公欲葬
 成周盖宗臣垂死忧国以邦之安危惟兹殷士致不
 忘之意焉意不在葬也成王知其意故不从其葬
 使祔于文武而已黄度曰伊尹周公皆宗臣故伊尹从
 汤葬周公从文武葬皆国礼犹后世陪葬山陵也
  尚书逸语(见汲冢周/书者不录)
孟子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赵岐曰尚书逸篇之辞
左傅晋狼瞫引周志曰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注周书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2a 页 WYG0066-0969c.png
也叔向引书曰圣作则注逸书叔向又引夏书曰昏墨
贼杀注逸书
尚书大傅引盘庚曰若德明哉又引酒诰王曰封惟曰
若圭璧皆今经所无
周礼疏引周书周公曰都懋哉予闻古先哲王之格言
诗疏引周书曰维文王在程作程寤程典皇甫谧云文
王徙宅于程
大戴记保傅篇注引周书曰习之为常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2b 页 WYG0066-0969d.png
吕氏春秋引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注商汤所
制法又引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注盖逸书又引
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
孔丛子引书曰维高宗报上甲微盖逸书也(鲁语展禽曰/上甲微能)
(帅契者也/商人报焉)
墨子引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非其国
淮南子引周书曰掩雉不得更顺其风上言者常下言
者权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3a 页 WYG0066-0970a.png
史记楚世家引周书曰欲起无先苏秦傅引周书曰绵
绵不绝蔓蔓奈何亳釐不伐将用斧柯蒙恬傅引周书
曰必参而伍之货殖傅引周书曰农不出则乏食工不
出则乏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汉书律历志引书曰先其算(古算/字)命师古曰逸书也言
王者统业先其算数以命百事又主父偃引周书曰安
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又王商引周书曰以左道事君
者诛师古曰逸书也又谷永引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3b 页 WYG0066-0970b.png
之过宜为君者也师古曰逸书
后汉书杨赐傅引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
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
说文引商书曰以相陵懱(莫结切/轻易也)又引逸周书曰实不
明以俒(俒完也胡困切以玉海引说/文作朕实不明 俒伯父)又引逸周书曰不
卵不䠣以成鸟兽(巽者□兽足/也故或从足)又引逸周书曰士分民
之算(均分以算之也/从二示读苦算)又引逸周书曰疑沮事又引周书
曰宫中之冗食又引周书曰师乃搯(搯土刀切拔兵/刃以习击刺)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4a 页 WYG0066-0970c.png
引周书曰戋戋巧言
说苑引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又引周书曰附下而罔
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退
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逐
论衡引梓材曰彊人有土开贤厥率化民
白虎通引尚书逸篇曰厥兆天子爵又曰太社惟松东
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
文选注引周书曰乃辨九服之国又曰汤归于亳三千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4b 页 WYG0066-0970d.png
诸侯大会
  伪书
史记引汤诰曰惟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无
不有功于民力勤乃事予乃大罚殛汝母予怨曰古禹
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
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
百榖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
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5a 页 WYG0066-0971a.png
在国汝毋我怨(郝敬曰按伏生书无此篇司马迁何从/得此其辞散漫无味而孔书汤诰又与)
(此殊可知当时伪书甚/多不独张霸武成而已)又周本纪曰武王渡河中流白
鱼跃入王舟中武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
于王屋流为乌索隐曰此见周书及今文泰誓
汉书郊祀志引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
天之大律颜师古曰此今文太誓又律历志引武成曰
粤若来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受惟四月
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5b 页 WYG0066-0971b.png
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今按此伪武/成文也张霸)
(所作郑康成云建武之/际亡一篇谓伪武成也)又王莽傅书逸嘉禾篇曰周公
奉鬯立于阼阶延登赞曰假王涖政勤和天下(今按周/公时安)
(得有假王语/必莽伪作)
郑氏诗笺引泰誓曰天将有立父母使民有政有居盖
伪泰誓也
孔氏诗疏引泰誓曰师乃鼓噪前歌后舞格于上天下
地咸曰孜孜无怠又引泰誓曰司马在前王肃云司马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6a 页 WYG0066-0971c.png
太公也
孔氏书疏汉律历志引康王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
六月庚午朏王命作册丰刑此伪作者傅闻旧语得其
年月而不得以下之辞妄言作丰刑耳亦不知丰刑之
言何所道也郑玄云今其逸篇有册命霍侯之事不同
与此不应非也郑玄所见又似异于丰刑皆妄作也
  书说馀
唐孔氏曰古文经虽早出晚始得行其辞富而备其义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6b 页 WYG0066-0971d.png
弘而雅江左学者咸悉祖焉近至隋初始流河朔其为
正义者蔡大宝巢猗费甝顾彪刘焯刘炫等诸公义皆
浅略惟焯炫为详然焯乃织综经文穿凿孔穴诡其新
见异彼前儒炫嫌焯之烦杂就而删焉虽复微稍省要
又好改张前义义更太略辞又过华欲以领袖后生未
为得也
叶梦得曰自汉迄西晋言书惟祖欧阳氏郊祀志引欧
阳大小夏侯三家说六宗皆曰上不及天下不及坠旁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7a 页 WYG0066-0972a.png
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后汉
舆服志永平二年乘舆服从欧阳说公卿以下从大小
夏侯说三家至西晋并亡其说间见于义疏 桓荣习
欧阳尚书受朱普学章句四十万言浮辞过实及荣入
授显宗减为二十三万言子郁复删省定成十二万言
荣世相傅授代作帝师信说经之家无取于繁长也
郑樵曰历代舆图所及先儒之论多不足据所可据者
禹贡耳孟子曰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是江有通淮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7b 页 WYG0066-0972b.png
之道矣考之禹贡则曰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是江未尝
通淮盖吴夫差掘沟以通晋而江淮始通孟子盖误指
夫差所掘之沟以为禹迹也史迁河渠书厮为二渠复
禹旧迹是以二渠出于禹及考之禹贡河自龙门至于
大陆皆为一流至秦决魏郡始有二流子长盖误指秦
时所决之渠以为禹迹也扬雄作蜀记上记蚕丛鱼凫
以为秦以前未通中国故李白诗蚕丛及鱼凫开国何
茫然迩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而不知禹贡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8a 页 WYG0066-0972c.png
梁州之域皆蜀地之山川则雄言前此未通中国非也
班固述河源之经流远穷葱岭蒲类海以为潜行地中
出为中国河而不知禹贡止曰导河积石唐人刘元鼎
使吐蕃乃得其源在国中深境而固之言亦非也吁禹
贡不过数千言耳古今言地理之牴牾莫不于此取质
焉盖禹贡乃古圣之书其言出于道非后世地理家比
也故州不系于方域而系之山川至后世则有四至八
到之说矣山川小者系于州大者条而出之至后世则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8b 页 WYG0066-0972d.png
一山而跨数州一水而见数郡矣冀州不言所距至后
世则京兆扶风与郡县同体矣禹迹所及东至莱牧西
至和夷以至皮卉之服无不为之经叙至后世则羁縻
州郡皆入中国图籍矣终篇复不过百言遂能尽九州
之田赋土地之所宜道路山川之远近非深于道者能
之乎
蔡元定曰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之
数数始于一奇象成于二偶奇者数之所以立偶者数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9a 页 WYG0066-0973a.png
之所以行故二四而八八卦之象也三三而九九畴之
数也由是八八而又八之为四千九十六而象备矣九
九而又九之为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易更四圣
而象已著范锡神禹而数不傅后之作者昧象数之源
窒变通之妙或即象而为数或反数而拟象洞极有书
潜虚有图非无作也牵合傅会自然之数益晦焉嗟夫
天地之所以肇人物之所以生万物之所以失得莫非
数也数之体著于形数之用妙于理非穷神知化者曷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19b 页 WYG0066-0973b.png
足语此(河图洛书之说莫详/于朱子见易学启蒙)
王应麟曰吕氏春秋序意云尝学得黄帝之所以诲颛
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不
韦十二纪成于秦八年岁在涒滩其时上古之书盖犹
有存者 书大傅虞傅有九共篇引书曰予辨下土使
民平平使民无傲殷傅有帝告篇引书曰施张乃服明
上下岂伏生及见古文逸篇耶大傅之序有嘉禾掩诰
今本阙焉隋志有逸篇二卷出齐梁之间似孔壁中残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0a 页 WYG0066-0973c.png
缺者唐有三卷徐邈注郑渔仲谓书逸篇仲尼之时已
无矣恐未然 三坟书无傅宓牺氏惟易存而啇南所
云周天律度(周/髀)管子所云造六峜以迎阴阳者不复见
(管子轻重戊日宓牺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周人之王循六峜行阴阳峜字)
(未/详)许行为神农之言晁错述神农之教列子称黄帝之
(即老子谷/神不死章)阴阳五行兵法医方皆托之农黄而大道
隐矣 贾谊新书君道篇引书曰大道亶亶其去身不
远人皆有之舜独以之此逸书也修政篇引黄帝曰道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0b 页 WYG0066-0973d.png
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颛顼曰至道不可过
也至易不可易也吾非善善而已也善缘善也非恶恶
而已也恶缘恶也吾日慎一日帝喾曰德莫高于博爱
人政莫高于博利人帝尧曰吾存心于先古加志于穷
民一民饥我饥之也一民寒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我陷
之也帝舜曰吾尽吾敬以事吾上故见谓忠焉吾尽吾
敬以接吾敌故见谓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谓
仁焉大禹诸侯会则问于诸侯曰诸侯以寡人为骄乎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1a 页 WYG0066-0974a.png
朔日朝则问于士曰诸大夫以寡人为汰乎又曰民无食
也则吾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民吾弗能劝也汤曰
学圣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静思而独居譬其如火舍学
圣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去日之明于庭而就火之光
于室也可以小见而不可以大知得贤而举之得贤而
与之譬其若登山乎得不肖而举之得不肖而与之譬
其若下渊乎是以明君慎其举而君子慎与又曰药食
尝于卑然后至于贵药言献于贵然后闻于卑求道者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1b 页 WYG0066-0974b.png
以心致道者以信树道者以人又引周文王武王成王
问鬻子武王问王子旦师尚父淮南人间训引尧戒曰
战战慄慄日慎一日人莫蹪于山而蹪于蛭(叶/)此帝王
之大训存于初汉者若高帝能除挟书之律萧何能收
秦博士之书则倚相所读者岂尽至失坠耶 文心雕
龙夏商二箴馀句颇存夏箴见周书文傅篇商箴见吕
氏春秋名类篇(夏训虞人之/箴见左傅) 汉艺文志周书七十一
篇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盖孔子所论百篇之馀隋唐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2a 页 WYG0066-0974c.png
志系之汲冢考汲冢得竹简书在晋咸宁五年而两汉
已有周书矣太史公引克殷度邑郑康成注周礼云周
书王会备焉注仪礼云周书北堂以闾许慎说文引逸
周书大翰若翚雄又引豲有爪而不敢以橛马融注论
语引周书月令皆在汉世杜元凯解左傅时汲冢书未
出也千里百县(哀二年傅/注引周书)辔之柔矣(襄二十六年/傅注引周书)皆以
周书为据则此书非出于汲冢甚明 文选任昉文不
改参辰而九星仰止注引周书王曰余不知九星之光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2b 页 WYG0066-0974d.png
周公曰星辰日月四时岁是谓九星按周书小武开篇
周公曰在我文考顺道九纪一辰以纪日二宿以纪月
三日以纪德四月以纪刑五春以纪生六夏以纪长七
秋以纪杀八冬以纪藏九岁以纪终九星即九纪也
法言谓酒诰之文俄空焉愚按酒诰古今文皆有之岂扬
子未之见欤艺文志云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
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而大傅引酒诰曰王曰封惟
曰若圭璧今本无此句岂即脱简耶 国策任章引周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3a 页 WYG0066-0975a.png
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汉萧何
引周书曰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此纯乎阴符矣今周书
多杂入子语谓是孔删之馀吾不敢信 宋景文谓文
章根本在六经张安国欲记古器图曰宜用顾命游庐
山序所历曰当用禹贡 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春
秋傅所谓三坟五典是也前贤云皋夔稷契有何书可
读实未然黄帝颛顼之道在丹书武王所端冕东面而
受于师尚父也少皞氏之纪官夫子所见郯子而学焉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3b 页 WYG0066-0975b.png
者也孰谓无书可读哉 墨子南使卫载书甚多强唐子
见而怪之墨子曰昔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七十二
士相天子犹如此吾安敢废此也(今本缺墨子七十/一篇今止十三篇)
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大训在东序读书百篇谓此类也
淮南子皋陶瘖而为大理此犹夔一足之说也皋陶陈
谟赓歌谓之瘖可乎司马公诗云法官由来少和泰皋
陶之面如削瓜荀子非相之言亦未必然 冯衍赋云
皋陶钓于雷泽兮赖虞舜而后亲未详所出水经注引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4a 页 WYG0066-0975c.png
墨子曰舜渔濩泽今墨子尚贤篇云舜渔雷泽尧得之服
泽之阳服字疑即濩字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子瞻虽
以意言之考之书明于五刑以弼五教皋陶所执之法也与
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舜所操之权也皋陶执法于下而舜以
其权济其上刘颂所谓君臣各有所司王制曰王三又然后
制刑(又与/宥同)则苏氏之言亦有所本 史记秦本纪大费佐舜调
驯鸟兽是为柏翳索隐云尚书谓之伯夷水经注偃师九山有
百虫将军显灵碑曰将军姓伊氏讳益字隤敱帝高阳之第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4b 页 WYG0066-0975d.png
二子伯益者也黄文叔书说益字隤敱本于此 吕氏春
秋云舜欲以乐傅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
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重黎即羲和也楚语尧育重/黎之后重黎举夔见于此)
海经夏后开(即/启)得九辨九歌以下始歌九招于大穆之
野帝王世纪启升后十年舞九韶(竹书曰夏后/开舞九招)史记禹
乃兴九招之乐吕氏春秋帝喾命咸黑作为舞声歌九
招六列六英帝舜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然
则九招作于帝喾之时舜修而用之(周礼有九㲈/之舞即此)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5a 页 WYG0066-0976a.png
汉董贤册文用允执其中萧咸谓此尧禅舜之文非三
公故事班固笔之于史矣而固纪窦宪之功曰纳于大
麓惟清缉熙其䛕又甚于董贤之册矣倪正父驳昆命
元龟之制有以也夫 尧典历象授时之事也周官之
冯相掌之舜典玑衡察变之事也周官之保章掌之洪
范庶證分职之事也周官之司会掌之 日月星辰一
也孔注于尧典谓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会于益稷谓
日月星为三辰五礼一也孔注于舜典以为吉凶军宾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5b 页 WYG0066-0976b.png
嘉于皋陶谟则曰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 五行大禹
谟以相克为次洪范以生数为次五德邹衍以相胜为
义刘向以相生为义 禹贡释文周公职录云黄帝受
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隋唐志无此书太平御览引
太乙式占周公城名录有此三句夹漈通志艺文略周
公城名录一卷城职字相似恐傅写之误也世说注云
推周公城录冶城疑是金陵本里抱朴子内篇登涉引
周公城名录 东坡书傅云吴王夫差阙沟通水而江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6a 页 WYG0066-0976c.png
始有入淮之道禹时则无之林少颖书说云禹时江淮
未通至吴王夫差会晋黄池始掘沟通水愚按吴之通
水有二焉左傅哀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注云今广/陵韩江)
自江入淮之道也吴语夫差起师北征阙为深沟于商
(即/宋)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左
傅哀十三年会黄池(注云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 过九江至于
东陵曾文字彦和谓东陵今之巴陵余按史记正义岳
州有巴陵盖是东陵曾说本此彦和为书解朱文公吕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6b 页 WYG0066-0976d.png
成公皆取之馆阁书目书讲义博士曾肢等解盖误以
敀为肢 说苑子贡曰禹与有扈氏战三陈而不服禹
于是修教一年有扈氏请服庄子谓禹攻有扈国为虚
厉皆与书异楚辞天问云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毙
于有扈牧夫牛羊又云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
其命何从古事茫昧不可考矣吕氏春秋以夏后相与
有扈战甘泽而不胜修德期年乃服之则益舛 夏再
世即中衰少康布德兆谋四十年而祀夏配天不失旧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7a 页 WYG0066-0977a.png
物功烈盛于周宣惜史逸其书其事仅见于左傅魏绛伍
员所称述绛谓后杼灭豷于戈鲁语云杼能率禹者也杼
少康之子盖亦贤君 君子之去留国之存亡系焉故夏书
终于汝鸠汝方商书终于微子 春秋傅云仲虺居薛为汤左
相是伊尹为右相唐宰相世系表仲虺为汤左相臣扈祖已
皆其胄裔也未详所据 表记殷人先罚而后赏汉武帝谓
殷人执五刑以督奸皆言殷政之严也书曰代虐以宽诗曰
敷政优优岂尚严哉至周之宽仁而周礼条狼氏有誓御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7b 页 WYG0066-0977b.png
曰车轘此春秋时尝有之至秦始用之必非成周之法 桑谷
之祥大戊问伊陟韩诗外傅以为谷生汤之廷三日而大
拱汤问伊尹误也汉五行志刘向以为殷道既衰高宗乘
敝而起怠于政事故桑谷之异见又误也书大傅谓武
丁之时先王道□刑罚犯桑谷俱生于朝武丁问诸祖
已刘向盖袭大傅之误 仲虺之诰言仁之始也汤诰
言性之始也太甲言诚之始也说命言学之始也皆见
于商书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先圣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8a 页 WYG0066-0977c.png
王之傅恭也亦见于商颂孔子之傅有自来矣 韩诗
外傅商容尝执羽籥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遂去
伏于太行及武王克殷欲用为三公容曰吾尝冯于马
徒欲伐纣而不能愚也不争而隐无勇也愚而无勇不
足以备乎三公固辞而不受命燕王谢乐閒书纣之时
商容不达身袛辱焉以冀其变书正义谓商容纣所贬
退是也乐记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郑注
乃谓使箕子视商臣知礼容者皆令复位由康成不见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8b 页 WYG0066-0977d.png
古文武成故其误如此 诗或圣或否或哲或谋或肃
或艾庄子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
洛之事治成德备皆为洪范之学 金縢之书异说有
二焉鲁世家云周公卒后秋未穫暴风雷雨禾尽偃大
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梅福
傅云昔成王以诸侯礼葬周公而皇天动威雷风著灾
此皆书大傅之说盖伏生不见古文故也蒙恬傅云成
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爪沉于河乃书而藏之记府及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9a 页 WYG0066-0978a.png
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欲为乱公奔于楚成王视记
府得周公沉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此又
以武王有疾为成王(此说亦见/鲁世家)索隐曰不知出何书谯
周谓秦既燔书时人欲言金縢之事失其本末故云然
金縢本伏生今文所有而大傅有此误何欤至史记成
于马迁一人之手而二说并载其疏甚矣 三监孔氏
谓管蔡商汉地理志谓弼鄘卫三国弼封武庚鄘管叔尹
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惟郑康成以三监为管蔡霍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29b 页 WYG0066-0978b.png
(郑氏诗谱以三叔为三监孙毓/云三监当有霍叔郑义为长)苏氏从孔说林氏蔡氏
从郑说三亳孔氏谓亳人之归文王者三所为之立监
康成云汤旧都之民服文王者分为三邑其长居险故
曰阪尹东成皋西轘辕南降谷也皇甫谧以蒙为北亳
榖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林氏从郑说吕氏蔡氏从皇
甫说 史记娄敬曰成王即位周公营成周以为天下
中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吕氏春秋南宫适曰
成王定成周其词曰惟余一人营居成周有善易得而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0a 页 WYG0066-0978c.png
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说苑南宫边子曰昔成王卜居
成周其命龟曰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无中土乎
使予有罪则四方伐之无难得矣三书大意略同 祖甲
孔安国王肃曰汤孙太甲也马融郑玄曰武丁子帝甲也
书正义以郑为妄蔡氏书傅从郑说辨非太甲按邵子经
世书高宗五十九年祖庚七年祖甲三十三年世次历年
皆与书合亦不以太甲为祖甲 周书谥法云维周公旦
太师望相嗣王发既赋宪受胪于牧之野将葬乃制谥(今/本)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0b 页 WYG0066-0978d.png
(周书与/此小异)文心雕龙赋宪之谥出于此也十乱惟周公召
公之谥见于书吕成公策问旦以文名奭以康称闳夭
以尊显闳夭谥当考 书大傅太子年十八曰孟侯于
四方诸侯来朝迎于郊问其所不知唐册太子文云尽
谦恭于齿胄审方俗于迎郊愚谓孟侯见康诰谓诸侯
之长盖方伯也大傅说非 五峰胡氏云周官司徒掌
邦教敷五典司空掌邦土居四民世傅周礼阙冬官未
尝阙也乃冬官事属之地官程泰之云五官各有羡数天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1a 页 WYG0066-0979a.png
官六十三地官七十八春官七十夏官六十九秋官六
十六盖断简失次取羡数凡百工之事归之冬官其数
乃周俞廷椿为复古编亦云司空之篇杂出于五官之
属九峰蔡氏则云周公方条治事之官而未及师保冬
官亦阙周公未成之书也 春秋时郤缺之言九功九
歌穆姜之言元亨利贞子服惠伯之言黄裳元吉叔向之言
昊天有成命单康公之言旱麓叔孙穆子之言鹿鸣之
三成鱄之言皇矣之雅闵马父之言商颂之那左史倚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1b 页 WYG0066-0979b.png
相之言懿戒观射父之言重黎白公子张之言说命其
有功于经学在汉儒训诂之先盖自迟任史佚以来统
绪相承未尝绝也 李仁甫宰相年表曰孔子序三代
之书其称相者独伊尹伊陟傅说周公召公毕公六人
耳伊尹之始终备于书序陆机豪士赋伊生抱明允以
婴戮盖惑于汲冢纪年之妄说也皇甫谧云伊尹百有
馀岁应邵云周公年九十九王充论衡云召公年百八
十故赵岐注孟子云寿若召公 曾南丰序南齐书曰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2a 页 WYG0066-0979c.png
唐虞为二典者所记岂独其迹耶并与其深微之意而
傅之又曰方是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士哉盖执简操
笔而侍者亦皆圣人之徒也陈后山黄楼铭序云昔之
诗人歌其政事则并其道德而傅之朱文公诗破斧傅
云当是之时虽披坚执锐者亦皆能以周公之心为心
而不自为一身一家之计盖亦莫非圣人之徒也皆用
曾南丰文法 伊尹以辨言乱政戒其君盘庚以度乃
口告其臣商俗利口其敝久矣邵子曰天下将治则人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2b 页 WYG0066-0979d.png
必尚行天下将乱则人必尚言周公训成王勿以憸人
所以反商之敝也张释之諌文帝超迁啬夫所以监秦
之失也周官曰无以利口囧命曰无以巧言此周之家
法将相功臣少文多质安静之吏□幅无华此汉之家
法 禹以典则贻子孙而有盘游无度者汤以礼义裕
后昆而有颠覆典刑者是以知嗣德之难也宋武帝留
葛灯笼麻绳拂于阴室唐太宗留柞木梳黑角篦于寝
宫作法于俭其敝犹侈况以侈示后乎 因岱宗而封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3a 页 WYG0066-0980a.png
禅因时巡而逸游因洛书而崇饰符瑞因建极而杂糅
邪正因享多仪而立享上之说塞忠谏谓之浮言锢君
子谓之朋比惨皦少恩曰威克厥爱违众妄动曰惟克
果断其甚者丕之夺汉托之舜禹衍之篡齐托之汤武
邵陵海西之废托之伊尹新都之摄临湖之变托之周
公侮圣言以文奸慝岂经之过哉 书大傅载四海河
江五湖钜野钜定济中孟诸隆谷大都之贡物此禹时
也周书载伊尹为四方献令此汤时也王会载四方会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3b 页 WYG0066-0980b.png
同各以其职来献自稷慎而下其贽物二十一自义渠
以下其贽物二十自高夷以下其贽物十四自权扶以
下其贽物九此成王礼也愚谓旅獒之训曰毕献方物
惟服食器用珍异之贡恐非三代之制 周书大聚篇
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语亦见文子(张/文)
(潜祭司马公文冬𤾉夏/冰赴者争先用此意) 学古入官然后能议事以制
子产所谓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荀卿始为法
后王之说李斯师之谓诸生不师今而师古太史公亦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4a 页 WYG0066-0980c.png
惑于其见六国表云傅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已而俗
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文帝谓卑之无甚高论宣帝谓
俗儒好是古非今秦既亡而李斯之言犹行也岂时使然
乎 文侯之命其归视尔师宁尔邦觐礼所谓伯父无
事归宁乃邦古者待诸侯之礼如此平王能存西周礼
文之旧而不能雪君父之仇耻岂知礼之本乎 程子
书说谓共兜之徒舜以侧陋顾居其上此凶乱之人所
不能堪故其恶显而舜诛之韩非曰尧欲傅天下于舜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4b 页 WYG0066-0980d.png
鲧谏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傅之匹夫乎尧不听此
可以證程子之说(韩非谓尧/诛共鲧)张子韶书说于君牙囧命
(子韶谓穆王讳父昭王南征不/复之事故君牙二篇其辞迂缓)文侯之命其言峻厉激
发读之使愤慨其有感于靖康之变乎胡文定春秋傅
于夫椒之事三致意焉朱子诗傅说王风扬之水亦然
(林少颖书说至洛诰而终吕成公书说自洛诰而始朱/文公谓诸说苏氏伤于简林氏伤于繁王氏伤于鉴吕)
(氏伤于巧然其间尽有好处如/制度之属止以疏文为本)
章如愚曰东汉刘陶明尚书为之训诂惟大小夏侯欧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5a 页 WYG0066-0981a.png
阳三家及古文是正七百馀字名曰中文尚书(中即中/秘之中)
 馆阁书目伏生为秦博士至孝文时且百岁欧阳生
张生从其学伏生死后数生各论所闻以已意弥缝其
间别作章句名曰大傅至郑康成始诠次为八十三篇
 书学不明其司马迁之罪与司马迁未尝释书而吾独咎
之非咎其不能释经也咎其史记之作考之不精使书
因是不明也盖夫子以前载籍无经史之殊夫子既删
定之然后经为经史为史经以明道史以纪事经略而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5b 页 WYG0066-0981b.png
史详则世之谈经者尝引史为据迁当焚书之后经之
阙佚多矣幸而孔壁书出石室之遗犹可得而考然不
能以翼经为心其撰史记也好奇尚博虽或甚害于理
者有不忍弃焉盖自以为史家之学与经体异而不知
说书者皆引迁为證则迁虽无意于惑经而经之惑实
由迁致也书之序虞舜也直曰侧微而已未尝明言其
族也迁独系之以为黄帝孙至尧而四世至舜而八世
世数多少既已可疑而左氏曰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6a 页 WYG0066-0981c.png
则虞氏之先又有所谓幕者矣非止八世也尧舜世次
疑似难明迁遽数之后世遂以舜为上娶祖姑则由迁
之误致之也书之述四凶也多以事体相类未尝一朝
俱刑之也迁述本纪以为舜巡狩归言于帝流共工以
变北狄放驩兜以变南蛮迁三苗以变西戎殛鲧以变
东夷所谓变夷狄者既未必然而左氏曰鲧殛而禹兴
韩子曰尧授天下于舜共工不义舜举兵伐之则共工
之流在舜摄位之后伯鲧之殛在禹未举之前其时相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6b 页 WYG0066-0981d.png
去盖远而迁并为一时使后世谓禹专其功舜不能贷其
父亦由迁误致之也书之言朕虞也伯益而已伯益之
外未尝有人也迁既载伯益于舜纪又载伯翳于秦纪
而不知二人之本一使后世谓伯翳为女华之子伯益
为皋陶之子则又惑于迁之说也书之载禅位也曰受
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是舜不复事矣迁复书苍
梧南巡之事使后世谓舜耄期之后犹违礼而远征则
又惑于迁之说也上古帝王之事赖书而傅书学不明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7a 页 WYG0066-0982a.png
尚赖史家證之而马迁于古疏略若此此吾所以正其
端欤非特此也太甲桐宫居庐之制也而谓伊尹放君
则是高欢之事也周公践祚冢宰之职也而谓负扆居
摄则是王莽之事也文王称王后世追称之耳而谓在
虞芮质成之后则是梁未亡而江陵称帝也召公不说
惧主少国疑耳而谓忌周公为师则是李林甫之忌张
九龄也以盘庚为作于小辛之世以肜日为作于祖庚
之世以金縢为作于周公之世以文侯之命为作于襄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7b 页 WYG0066-0982b.png
王之世谬误如此此吾所以不得不正其端欤
王柏曰朱子于春秋不敢著一字于书只解典谟三篇后
又有金縢召诰洛诰说及考定武成四篇予尝见其典谟
手笔密行细字东涂西补盖非一日所更定其教门人则俾
之先读易晓者而姑后其缺讹甚矣书之难读也 孟
子所引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
之又从而振德之此命契之辞也当是尧典阙文象以
典刑至惟刑之恤哉乃尧命皋陶之辞(路史云钦哉二/句非史所记乃)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8a 页 WYG0066-0982c.png
(戒皋陶语史文/有阙与此同) 王省惟岁以下至月之从星则以风
雨自苏氏叶氏张氏皆谓当在五纪之下其说若可通
今观易不易成不成等语实庶徵也上以作于人而应
于天者言之下以运于天而验于天者言之以此岁月
日合雨𤾉燠寒风为八中以一时字贯其义甚明 夫
子删诗定书实相表里文王之风化不见于书而见于
二南周公制作之具不见于书而见于雅颂七月之诗
补无逸也东山诸诗补金縢也宣王中兴之诗粲然复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8b 页 WYG0066-0982d.png
盛而书中无一字也东迁之后诸国风次第而起雅颂
亦至是而亡故文侯之命书之终春秋之始也诗书春
秋王通谓之三史其亦有见于此夫
马端临曰欧阳公日本刀歌云傅闻其国居大海土壤
沃饶风俗好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徐福
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傅中国举世
无人识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令人
感激坐流涕锈涩宝刀何足云详此诗似谓徐福以诸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9a 页 WYG0066-0983a.png
生带经典入海外其书尚流傅于彼可叹亦可疑而今
世经书往往有外国本云(此说叶少蕴疑之诗人寄/兴之词岂真有其事哉)
 
 
 
 
 
 
尚书埤传 卷末 第 39b 页 WYG0066-0983b.png
 
 
 
 
 
 
 
 尚书埤傅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