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第 181b 页
御录宗镜大纲卷十二 疏二
问八识中各具几分别答第六识具广略十
种分别前五识唯自性任运二种分别五识
于自境界任运转故第七识具计度染污有
相三种分别第八识同前五识得有自性任
运分别。
问何故五识无分别执耶答夫言
执者须是分别筹度之意方坚执五识虽有
慧而但任运不能分别筹度故五无执唯第
六也。
问眼见色时为是眼见为是识见答
杂集论云非眼见色亦非识等以一切法无
作用故由有和合假立为见故称眼能见色
又识之于根乍出乍入如鹿在网犹鸟处笼
啄一舍一周而复始无暂休息识在根笼亦
复如是或在于耳或在于眼来去无定不可
执常虽复无定相续不断何为不断以妙用
问八识中各具几分别答第六识具广略十
种分别前五识唯自性任运二种分别五识
于自境界任运转故第七识具计度染污有
相三种分别第八识同前五识得有自性任
运分别。
问何故五识无分别执耶答夫言
执者须是分别筹度之意方坚执五识虽有
慧而但任运不能分别筹度故五无执唯第
六也。
问眼见色时为是眼见为是识见答
杂集论云非眼见色亦非识等以一切法无
作用故由有和合假立为见故称眼能见色
又识之于根乍出乍入如鹿在网犹鸟处笼
啄一舍一周而复始无暂休息识在根笼亦
复如是或在于耳或在于眼来去无定不可
执常虽复无定相续不断何为不断以妙用
音释¶ 第 182a 页
无间故若凡夫为色尘所缚不得自在若见
一法则被一法碍不能圆通法界是以金刚
经云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
则无所见首楞严经云由尘发知因根有相
相见无性犹若交芦由尘发知者即见分因
根有相者即相分相见无性者心境互生各
无自体心不自立由尘发知境不自生因根
有相二虚相倚犹若交芦知见立知即无明
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但了了见无可见无
可见即通法界见即是涅槃若了了闻无可
闻无可闻即通法界闻即是涅槃一切诸法
本来涅槃以分别心妄见所隔不知自识翻
作无明又首楞严经云缘见因明暗成无见
不明自发若不假明暗等见见色之时则见
馀根若离念遍法界见铁围山一切相皆不
一法则被一法碍不能圆通法界是以金刚
经云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
则无所见首楞严经云由尘发知因根有相
相见无性犹若交芦由尘发知者即见分因
根有相者即相分相见无性者心境互生各
无自体心不自立由尘发知境不自生因根
有相二虚相倚犹若交芦知见立知即无明
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但了了见无可见无
可见即通法界见即是涅槃若了了闻无可
闻无可闻即通法界闻即是涅槃一切诸法
本来涅槃以分别心妄见所隔不知自识翻
作无明又首楞严经云缘见因明暗成无见
不明自发若不假明暗等见见色之时则见
馀根若离念遍法界见铁围山一切相皆不
音释¶ 第 182b 页
能蔽若六根伏则不得六根相如十人患瞖
共见空华一人眼可则不见馀九人还见各
各自除妄见则不得一切相物物皆真又十
个空华一人能见十人眼可馀华总亡但一
妄除皆不见诸相一相则一切相为一切相
皆我心起是知一瞖在目千华竞飞一妄动
心诸尘并起若能离念则当处坐道场转大
法轮俱成佛道。
问根尘所对现證分明如
何圆通得入空理答眼对色尘无而有见异
熟业果不可思议唯智所知非情所测诸法
实性亲證方明有见有闻世俗心量若约真
谛根境俱空且如世俗门中见无自性如眼
胜义根如火既能发识又能照境识如人能
了别境如物故知无根不能发识无识不能
了境无境不能起见三法和合方成见性则
共见空华一人眼可则不见馀九人还见各
各自除妄见则不得一切相物物皆真又十
个空华一人能见十人眼可馀华总亡但一
妄除皆不见诸相一相则一切相为一切相
皆我心起是知一瞖在目千华竞飞一妄动
心诸尘并起若能离念则当处坐道场转大
法轮俱成佛道。
问根尘所对现證分明如
何圆通得入空理答眼对色尘无而有见异
熟业果不可思议唯智所知非情所测诸法
实性亲證方明有见有闻世俗心量若约真
谛根境俱空且如世俗门中见无自性如眼
胜义根如火既能发识又能照境识如人能
了别境如物故知无根不能发识无识不能
了境无境不能起见三法和合方成见性则
音释¶ 第 183a 页
见性无从和合非有如思益经偈云悉见十
方国一切众生类而于眼色中终不生二相
诸佛所说法一切能听受而于耳声中亦不
生二相能于一心中知众生诸心自心及彼
心此二不分别广百门论破根境品云眼等
根尘若执实有理必不然所以者何违比量
故谓眼非见如耳等根耳亦非闻如鼻等根
鼻不能嗅如舌等根舌不能尝如身等根身
不能觉如上诸根一切皆由造色性故或大
种故或业果故又眼等根皆有质碍故可分
析悉令归空或无穷过是故不应执为实有
但是自心随因缘力虚假变现如幻事等俗
有真无又破情品云眼为到色见耶不到色
见耶若眼去到色乃见者远色应迟见近色
应速见何以故去法尔故而今近瓶远月一
方国一切众生类而于眼色中终不生二相
诸佛所说法一切能听受而于耳声中亦不
生二相能于一心中知众生诸心自心及彼
心此二不分别广百门论破根境品云眼等
根尘若执实有理必不然所以者何违比量
故谓眼非见如耳等根耳亦非闻如鼻等根
鼻不能嗅如舌等根舌不能尝如身等根身
不能觉如上诸根一切皆由造色性故或大
种故或业果故又眼等根皆有质碍故可分
析悉令归空或无穷过是故不应执为实有
但是自心随因缘力虚假变现如幻事等俗
有真无又破情品云眼为到色见耶不到色
见耶若眼去到色乃见者远色应迟见近色
应速见何以故去法尔故而今近瓶远月一
音释¶ 第 183b 页
时见是故知眼不去若不去则无和合复次
若眼力不到色而见者何故见近不见远远
近应一时见故知见性无从诸根例尔如还
源集自他观门云两身为自他彼身为他巳
身为自一身复为自他色身为他心即为自
心复为自他心即为他智即为自智复有自
他有所得智为他无所得智为自无所得智
复有自他净智为他是净亦净为自观身实
相观佛亦然稽首如空无所依心净已度诸
禅定无住则无本觉此名为佛假名名为佛
亦无佛可成无成可成无出可出是名佛出
无所见了了见了了见无所见但有名字名
字性空无所有镜像如虚空虚空如镜像色
心如虚空虚空如色心色心如镜像镜像身
无二亦复非是一若能如是解诸佛从中出
若眼力不到色而见者何故见近不见远远
近应一时见故知见性无从诸根例尔如还
源集自他观门云两身为自他彼身为他巳
身为自一身复为自他色身为他心即为自
心复为自他心即为他智即为自智复有自
他有所得智为他无所得智为自无所得智
复有自他净智为他是净亦净为自观身实
相观佛亦然稽首如空无所依心净已度诸
禅定无住则无本觉此名为佛假名名为佛
亦无佛可成无成可成无出可出是名佛出
无所见了了见了了见无所见但有名字名
字性空无所有镜像如虚空虚空如镜像色
心如虚空虚空如色心色心如镜像镜像身
无二亦复非是一若能如是解诸佛从中出
音释¶ 第 184a 页
诸佛唯有名如空应响声无心究竟道法法
自然平平处亦无平无平作平说此中言语
断心行处亦灭巳上六识之相总成三业之
门未转依中随流徇境发杂染之种结生死
之根至转依位冥真返流正理相应现妙观
察心决四生之疑网为成所作智起三轮之
化原一体匪移千差自别迷之枉遭沈没念
念成凡悟之本自圆明心心證圣。
经中又
明有九种识以兼识性故或以第八染净别
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体有九亦非体类别
有九识九识者以第八染净别开为二以有
漏为染无漏为净前七识不分染净以俱是
转识摄故第八既非转识独开为二谓染与
净合前七种故成九识如楞伽经颂云由虚
妄分别是则有识生八九识种种如海泉波
自然平平处亦无平无平作平说此中言语
断心行处亦灭巳上六识之相总成三业之
门未转依中随流徇境发杂染之种结生死
之根至转依位冥真返流正理相应现妙观
察心决四生之疑网为成所作智起三轮之
化原一体匪移千差自别迷之枉遭沈没念
念成凡悟之本自圆明心心證圣。
经中又
明有九种识以兼识性故或以第八染净别
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体有九亦非体类别
有九识九识者以第八染净别开为二以有
漏为染无漏为净前七识不分染净以俱是
转识摄故第八既非转识独开为二谓染与
净合前七种故成九识如楞伽经颂云由虚
妄分别是则有识生八九识种种如海泉波
音释¶ 第 184b 页
浪又金刚三昧经云尔时无住菩萨而白佛
言世尊以何利转而转众生一切情识入庵
摩罗佛言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
庵摩罗何以故一切众生本觉常以一觉觉
诸众生令彼众生皆得本觉觉诸情识空寂
无生何以故决定本性本无有动论释云一
切情识则是八识庵摩罗者是第九识古德
云一切唯心造者然其佛果契心则佛亦心
造谓四智菩提是净八识之所造故若取根
本即净第八若依真谛三藏此佛净识称为
第九名阿摩罗识唐三藏云此翻无垢是第
八异熟谓成佛时转第八成无别第九若依
密严文具说之经云心有八识或复有九又
云如来清净藏亦名无垢智即同真谛所立
第九以出障故不同异熟为九有故古释云
言世尊以何利转而转众生一切情识入庵
摩罗佛言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
庵摩罗何以故一切众生本觉常以一觉觉
诸众生令彼众生皆得本觉觉诸情识空寂
无生何以故决定本性本无有动论释云一
切情识则是八识庵摩罗者是第九识古德
云一切唯心造者然其佛果契心则佛亦心
造谓四智菩提是净八识之所造故若取根
本即净第八若依真谛三藏此佛净识称为
第九名阿摩罗识唐三藏云此翻无垢是第
八异熟谓成佛时转第八成无别第九若依
密严文具说之经云心有八识或复有九又
云如来清净藏亦名无垢智即同真谛所立
第九以出障故不同异熟为九有故古释云
音释¶ 第 185a 页
阿摩罗识有二种一者所缘即是真如二者
本觉即真如智能缘即不空藏所缘即空如
来藏若据通论此二并以真如为体华严论
明解深密经说九识为纯净无染识如瀑流
水生多波浪诸波浪等以水为依五六七八
等皆以阿陀那识为依故又云如是菩萨虽
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故此经意令于识
处便明识体本唯真智故如彼瀑流不离水
体而生波浪又如明镜依彼净体无所分别
含多影像不碍有而常无故如是自心所现
识相不离本体无作净智所现影相都无自
他内外等执任用随智无所分别又经云阿
陀那识甚深细深细者引被凡流就识成智
不同二乘及渐始菩萨破相成空不同凡夫
系而实有不同彼故不空不有何法不空为
本觉即真如智能缘即不空藏所缘即空如
来藏若据通论此二并以真如为体华严论
明解深密经说九识为纯净无染识如瀑流
水生多波浪诸波浪等以水为依五六七八
等皆以阿陀那识为依故又云如是菩萨虽
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故此经意令于识
处便明识体本唯真智故如彼瀑流不离水
体而生波浪又如明镜依彼净体无所分别
含多影像不碍有而常无故如是自心所现
识相不离本体无作净智所现影相都无自
他内外等执任用随智无所分别又经云阿
陀那识甚深细深细者引被凡流就识成智
不同二乘及渐始菩萨破相成空不同凡夫
系而实有不同彼故不空不有何法不空为
音释¶ 第 185b 页
智能随缘照机利物故何法不有为智正随
缘时无性相故无生住灭故华严经则不然
但彰本身本法界一真之根本智佛体用故
混真性相法报之海直为上上根人顿示佛
果德一真法界本智以为开示悟入之门不
论随妄而生识等如法华经以佛智慧示悟
众生使得清净出现于世故不为馀乘若二
若三今宗镜大意亦同此说但先标诸识次
第权门然后会同真智然不即识亦不离识
但见唯识实性之时方鉴斯旨似宝镜普临
众像若海印顿现森罗万法同时更无前后。
又楞伽经云有三种识谓真识现识及分
别事识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
如是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取种种
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又诸识有
缘时无性相故无生住灭故华严经则不然
但彰本身本法界一真之根本智佛体用故
混真性相法报之海直为上上根人顿示佛
果德一真法界本智以为开示悟入之门不
论随妄而生识等如法华经以佛智慧示悟
众生使得清净出现于世故不为馀乘若二
若三今宗镜大意亦同此说但先标诸识次
第权门然后会同真智然不即识亦不离识
但见唯识实性之时方鉴斯旨似宝镜普临
众像若海印顿现森罗万法同时更无前后。
又楞伽经云有三种识谓真识现识及分
别事识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
如是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取种种
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又诸识有
音释¶ 第 186a 页
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乃至譬如泥团微
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如是大
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
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
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
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
见论议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
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
应断释云入楞伽经直明自真相本觉之心
不藉妄缘性自神解名自真相是依异义门
说又随无明风作生灭时神解之性与本不
异故亦得名为自真相是依不异义门说又
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所言真识是
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现识是阿赖耶识
分别事识是意识经云妙严菩萨白佛言世
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如是大
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
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
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
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
见论议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
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
应断释云入楞伽经直明自真相本觉之心
不藉妄缘性自神解名自真相是依异义门
说又随无明风作生灭时神解之性与本不
异故亦得名为自真相是依不异义门说又
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所言真识是
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现识是阿赖耶识
分别事识是意识经云妙严菩萨白佛言世
音释¶ 第 186b 页
尊粗相意识细相意识以何为因以何为缘
佛言如是粗细意识以现镜识而为其因以
六尘境为缘相续而转故又三细中粗是现
识七识中彊是意识第六意识分别六尘必
依末那为所依根意识是能依末那是所依。
此楞伽经凡明几识即有二门一者略说
门二者广说门如是二门中三本各异说谓
一本分流楞伽中作如是说大慧略说有三
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
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中作如是说大慧
广说有八种略说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了
别识二者分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中作
如是说大慧略说有四种广说有七种识云
何为四业识转识现识分别事识如是三经
直是真说当应归依初契经中第一真识直
佛言如是粗细意识以现镜识而为其因以
六尘境为缘相续而转故又三细中粗是现
识七识中彊是意识第六意识分别六尘必
依末那为所依根意识是能依末那是所依。
此楞伽经凡明几识即有二门一者略说
门二者广说门如是二门中三本各异说谓
一本分流楞伽中作如是说大慧略说有三
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
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中作如是说大慧
广说有八种略说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了
别识二者分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中作
如是说大慧略说有四种广说有七种识云
何为四业识转识现识分别事识如是三经
直是真说当应归依初契经中第一真识直
音释¶ 第 187a 页
是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第二现识直是
现相阿赖耶识第三分别事识直是意识粗
分意识细分即末那故中契经中作如是说
第一了别识直是现相阿赖耶识第二分别
事识直是意识义如前说同说末那后契经
中四种识法文相明故且略不说言七识者
末那意识总为一故粗细虽别唯一识故法
界法轮契经中作如是说第六意识分别六
尘境界时中必依末那为所依根方得生起
是故意识当是能依彼末那识当是所依也
又华严论云世尊于南海中楞伽山说法其
山高峻下瞰大海傍无门户得神通者堪能
升往乃表心地法门无心无證者方能升也
下瞰大海表其心海本自清净因境风所转
识浪波动欲明达境心空海亦自寂心境俱
现相阿赖耶识第三分别事识直是意识粗
分意识细分即末那故中契经中作如是说
第一了别识直是现相阿赖耶识第二分别
事识直是意识义如前说同说末那后契经
中四种识法文相明故且略不说言七识者
末那意识总为一故粗细虽别唯一识故法
界法轮契经中作如是说第六意识分别六
尘境界时中必依末那为所依根方得生起
是故意识当是能依彼末那识当是所依也
又华严论云世尊于南海中楞伽山说法其
山高峻下瞰大海傍无门户得神通者堪能
升往乃表心地法门无心无證者方能升也
下瞰大海表其心海本自清净因境风所转
识浪波动欲明达境心空海亦自寂心境俱
音释¶ 第 187b 页
寂事无不照犹如大海无风日月森罗焕然
明白此经意直为根熟顿说种子业识为如
来藏异彼二乘灭识趣寂者故亦为异彼般
若修空菩萨空增胜者故直明识体本性全
真便明识体即成智用如彼大海无风即境
像便明心海法门亦复如是了真即识成智
此经异彼深密经意别立九识接引初根渐
令留惑长大菩提故不令其心植种于空亦
不令心犹如败种解深密经乃是入惑之初
门楞伽维摩直示惑之本实楞伽即明八识
为如来藏净名即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净名
与楞伽同深密经文与此二部少别当知入
胎出胎少年老年乃至资生住处若色若空
若性若相皆是自识唯佛能知。
如入楞伽
经云大慧复有馀外道见色有因妄想执着
明白此经意直为根熟顿说种子业识为如
来藏异彼二乘灭识趣寂者故亦为异彼般
若修空菩萨空增胜者故直明识体本性全
真便明识体即成智用如彼大海无风即境
像便明心海法门亦复如是了真即识成智
此经异彼深密经意别立九识接引初根渐
令留惑长大菩提故不令其心植种于空亦
不令心犹如败种解深密经乃是入惑之初
门楞伽维摩直示惑之本实楞伽即明八识
为如来藏净名即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净名
与楞伽同深密经文与此二部少别当知入
胎出胎少年老年乃至资生住处若色若空
若性若相皆是自识唯佛能知。
如入楞伽
经云大慧复有馀外道见色有因妄想执着
音释¶ 第 188a 页
形相长短见虚空无形相分剂见诸色相异
于虚空有其分剂大慧虚空即是色以色大
入虚空故大慧色即是虚空依此法有彼法
依彼法有此法故以依色分别虚空依虚空
分别色故大慧四大种性自相各别不住虚
空而四大中非无虚空大慧兔角亦如是因
牛角有言兔角无大慧又彼牛角析为微尘
分别微尘相不可得见彼何等何等法有何
等何等法无而言有耶无耶若如是观馀法
亦然大慧汝当应离兔角牛角虚空色异妄
想见等大慧汝亦应为诸菩萨说离兔角等
相大慧汝应当知自心所见虚妄分别之相
大慧汝当于诸佛国土中为诸佛子说汝自
心现见一切虚妄境界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色于心中无心依境见有内识众生见身资
于虚空有其分剂大慧虚空即是色以色大
入虚空故大慧色即是虚空依此法有彼法
依彼法有此法故以依色分别虚空依虚空
分别色故大慧四大种性自相各别不住虚
空而四大中非无虚空大慧兔角亦如是因
牛角有言兔角无大慧又彼牛角析为微尘
分别微尘相不可得见彼何等何等法有何
等何等法无而言有耶无耶若如是观馀法
亦然大慧汝当应离兔角牛角虚空色异妄
想见等大慧汝亦应为诸菩萨说离兔角等
相大慧汝应当知自心所见虚妄分别之相
大慧汝当于诸佛国土中为诸佛子说汝自
心现见一切虚妄境界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色于心中无心依境见有内识众生见身资
音释¶ 第 188b 页
生住处心意与意识自性及五法二种无我
净如来如是说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
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分别微尘体不起色
妄想但心安住处恶见不能净非妄智境界
声闻亦不知如来之所说自觉之境界摄大
乘论云又此识皆唯有识都无义故此中以
何为喻显示应知梦等为喻显示谓如梦中
都无其义独唯有识虽种种色声香味触舍
林地山似义影现而于此中都无有义由此
喻显应随了知一切时处皆唯有识夫从心
现境结业受生不出三细(业相转相现相)六粗(智相相续
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九相之法如石壁释云
唯一梦心喻如有一人忽然睡著作梦见种
种事起心分别念念无间于其违顺深生取
著为善为恶是亲是疏于善于亲则种种惠
净如来如是说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
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分别微尘体不起色
妄想但心安住处恶见不能净非妄智境界
声闻亦不知如来之所说自觉之境界摄大
乘论云又此识皆唯有识都无义故此中以
何为喻显示应知梦等为喻显示谓如梦中
都无其义独唯有识虽种种色声香味触舍
林地山似义影现而于此中都无有义由此
喻显应随了知一切时处皆唯有识夫从心
现境结业受生不出三细(业相转相现相)六粗(智相相续
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九相之法如石壁释云
唯一梦心喻如有一人忽然睡著作梦见种
种事起心分别念念无间于其违顺深生取
著为善为恶是亲是疏于善于亲则种种惠
音释¶ 第 189a 页
利于恶于疏则种种陵损或有报恩受乐或
有报怨受苦忽然觉来上事都遣如有一人
者即真如一心也忽然睡著者即不觉无明
忽起也作梦者最初三细业识相也见者第
二转识相也种种事者第三现识相也起心
分别者最初六粗境智相也念念无间者第
二相续相也于其违顺深生取著者第三执
取相也为善为恶是亲是疏者第四计名字
相也于善于恶得损益者第五起业相也受
苦乐报者业系苦相也忽然觉来上事都遣
者即觉唯心得入宗镜故云佛者觉也如睡
梦觉如莲华开。
如上依经论分别诸识开
合不同皆依体用约体则无差而差以全用
之体不碍用故约用则差而无差以全体之
用不失体故如举海成波不失海举波成海
有报怨受苦忽然觉来上事都遣如有一人
者即真如一心也忽然睡著者即不觉无明
忽起也作梦者最初三细业识相也见者第
二转识相也种种事者第三现识相也起心
分别者最初六粗境智相也念念无间者第
二相续相也于其违顺深生取著者第三执
取相也为善为恶是亲是疏者第四计名字
相也于善于恶得损益者第五起业相也受
苦乐报者业系苦相也忽然觉来上事都遣
者即觉唯心得入宗镜故云佛者觉也如睡
梦觉如莲华开。
如上依经论分别诸识开
合不同皆依体用约体则无差而差以全用
之体不碍用故约用则差而无差以全体之
用不失体故如举海成波不失海举波成海
音释¶ 第 189b 页
不碍波非有非无方穷识性不一不异可究
心原如古德云约诸识门虽一多不定皆是
体用缘起本末相[(冰-水+〡)*ㄆ]本者九识末者五识从
本向末寂而常用从末向本用而常寂寂而
常用故静而不结用而常寂故动而不乱静
而不结故真如是缘起动而不乱故缘起是
真如真如是缘起故无涅槃不生死即八九
为六七缘起是真如故无生死不涅槃即六
七为八九无生死不涅槃故法界皆生死无
涅槃不生死故法界皆涅槃法界皆涅槃故
生死非杂乱法界皆生死故涅槃非寂静生
死非杂乱众生即是佛涅槃非寂静佛即是
众生是以法界违故说涅槃是生死即理随
情用法界顺故说生死是涅槃即情随理用
如此明时说情非理外理非情外情非理外
心原如古德云约诸识门虽一多不定皆是
体用缘起本末相[(冰-水+〡)*ㄆ]本者九识末者五识从
本向末寂而常用从末向本用而常寂寂而
常用故静而不结用而常寂故动而不乱静
而不结故真如是缘起动而不乱故缘起是
真如真如是缘起故无涅槃不生死即八九
为六七缘起是真如故无生死不涅槃即六
七为八九无生死不涅槃故法界皆生死无
涅槃不生死故法界皆涅槃法界皆涅槃故
生死非杂乱法界皆生死故涅槃非寂静生
死非杂乱众生即是佛涅槃非寂静佛即是
众生是以法界违故说涅槃是生死即理随
情用法界顺故说生死是涅槃即情随理用
如此明时说情非理外理非情外情非理外
音释¶ 第 190a 页
故所以即实说六七为八九实者体也理非
情外故所以即假说八九为六七假者用也
以假实无碍故人法俱空以体用无碍故空
无可空人法俱空故说绝待空无可空故言
妙用如斯说者亦是排情之言论其至实者
不可以名相得至极者不可以二谛辩不可
以名相得故非言像能诠不可以二谛辩故
非有无能说故云至理无言贤圣默然言语
道断心行处灭正可以神会不可以心求问
觉海澄源一心湛寂云何最初起诸识浪答
虽云识浪起处无从无始无生能穷识性只
谓不觉忽尔念生犹若澄澜歘然风起不出
不入汹涌之洪浪滔天非内非外颠倒之狂
心遍境起信论云以不知真法一故心不相
应忽然念动名为无明此是现根本无明最
情外故所以即假说八九为六七假者用也
以假实无碍故人法俱空以体用无碍故空
无可空人法俱空故说绝待空无可空故言
妙用如斯说者亦是排情之言论其至实者
不可以名相得至极者不可以二谛辩不可
以名相得故非言像能诠不可以二谛辩故
非有无能说故云至理无言贤圣默然言语
道断心行处灭正可以神会不可以心求问
觉海澄源一心湛寂云何最初起诸识浪答
虽云识浪起处无从无始无生能穷识性只
谓不觉忽尔念生犹若澄澜歘然风起不出
不入汹涌之洪浪滔天非内非外颠倒之狂
心遍境起信论云以不知真法一故心不相
应忽然念动名为无明此是现根本无明最
音释¶ 第 190b 页
极微细未有能所王数差别故云不相应非
同心王心所相应也唯此无明为染法之原
最极微细更无染法能为此本故云忽然念
起也无明之前无别有法为始集之本故云
无始则是忽然义非约时节以说忽然而起
无初故也又释摩诃衍论云不如实知真如
法一故不觉心起者即是显示根本不觉之
起因缘根本不觉何因缘故得起而有因不
如故得起而有何等法中而不如耶谓三法
中而不如故言不如者当有何义谓违逆义
故云何三法一者实知一法二者真如一法
三者一心一法是名为三实知法者谓一切
觉即能达智真如法者谓平等理即所达境
一心法者谓一法界即所依体于此三法皆
违逆故无明元起是故说言谓不如实知真
同心王心所相应也唯此无明为染法之原
最极微细更无染法能为此本故云忽然念
起也无明之前无别有法为始集之本故云
无始则是忽然义非约时节以说忽然而起
无初故也又释摩诃衍论云不如实知真如
法一故不觉心起者即是显示根本不觉之
起因缘根本不觉何因缘故得起而有因不
如故得起而有何等法中而不如耶谓三法
中而不如故言不如者当有何义谓违逆义
故云何三法一者实知一法二者真如一法
三者一心一法是名为三实知法者谓一切
觉即能达智真如法者谓平等理即所达境
一心法者谓一法界即所依体于此三法皆
违逆故无明元起是故说言谓不如实知真
音释¶ 第 191a 页
如法一故不觉心起又论云以无明熏力不
觉心动最初成其业识因此业识复生转识
等论释云最初不觉称为第一业相能见所
见无有差别心王念法不可分析唯有精动
隐流之义故名为业如是动流只由不觉第
二转相以业相念为所依故转作能缘流成
了相第三现相以了别转为所依戏论境界
具足现前所缘相分圆满安布依此见分现
彼相分又动相者动为业识理极微细谓本
觉心因无明风举体微动微动之相未能外
缘即不觉故谓从本觉有不觉生即为业相
喻如海微波从静微动而未从此转移本处
转相者假无明力资助业相转成能缘有能
见用向外面起即名转相虽有转相而未能
现五尘所缘境相喻如海波浪假于风力兼
觉心动最初成其业识因此业识复生转识
等论释云最初不觉称为第一业相能见所
见无有差别心王念法不可分析唯有精动
隐流之义故名为业如是动流只由不觉第
二转相以业相念为所依故转作能缘流成
了相第三现相以了别转为所依戏论境界
具足现前所缘相分圆满安布依此见分现
彼相分又动相者动为业识理极微细谓本
觉心因无明风举体微动微动之相未能外
缘即不觉故谓从本觉有不觉生即为业相
喻如海微波从静微动而未从此转移本处
转相者假无明力资助业相转成能缘有能
见用向外面起即名转相虽有转相而未能
现五尘所缘境相喻如海波浪假于风力兼
音释¶ 第 191b 页
资微动从此击波转移而起现相者从转相
而成现相方有色尘山河大地器世间等。
如楞伽经云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
相言真相者本觉真心不藉妄缘名自真相
业相者根本无明起静令动动为业识极微
细故转相者是能见相依前业相转成能缘
虽有能缘而未能显所缘境故现相者即境
界相依前转相能现境故又云顿分别知自
心现身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如次即是根身
外器色等五境以一切时任运现故此是三
细即本识故最初业识即为初依生起门为
次第故又远劫来时无初始过未无体熏习
唯心妄念为初违真起故又从静起动名之
为业从内趣外名之为转真如之性不可增
减名为真相亦名真识此真识即业转现等
而成现相方有色尘山河大地器世间等。
如楞伽经云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
相言真相者本觉真心不藉妄缘名自真相
业相者根本无明起静令动动为业识极微
细故转相者是能见相依前业相转成能缘
虽有能缘而未能显所缘境故现相者即境
界相依前转相能现境故又云顿分别知自
心现身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如次即是根身
外器色等五境以一切时任运现故此是三
细即本识故最初业识即为初依生起门为
次第故又远劫来时无初始过未无体熏习
唯心妄念为初违真起故又从静起动名之
为业从内趣外名之为转真如之性不可增
减名为真相亦名真识此真识即业转现等
音释¶ 第 192a 页
三性即神解性不同虚空通名识亦名自相
不藉他成故亦名智相觉照性故所以云本
觉真心不藉妄缘以真心之体即是本觉非
动转相是觉性故。
又楞伽经云大慧菩萨
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
告大慧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谓流
注生住灭相生住灭古释云言流注者唯目
第八三相微隐种现不断名为流注由无明
缘初起业识故说为生相续长劫故名为住
到金刚定等觉一念断本无明名流注灭相
生住灭者谓馀七识心境粗显故名为相虽
七缘八望六为细具有四惑(第七识具我痴我见我慢我爱
四惑)亦云粗故依彼现识自种诸境缘合生七
说为相生长劫熏习名为相住从末向本渐
伏及断至七地满名为相灭依前生灭立迷
不藉他成故亦名智相觉照性故所以云本
觉真心不藉妄缘以真心之体即是本觉非
动转相是觉性故。
又楞伽经云大慧菩萨
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
告大慧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谓流
注生住灭相生住灭古释云言流注者唯目
第八三相微隐种现不断名为流注由无明
缘初起业识故说为生相续长劫故名为住
到金刚定等觉一念断本无明名流注灭相
生住灭者谓馀七识心境粗显故名为相虽
七缘八望六为细具有四惑(第七识具我痴我见我慢我爱
四惑)亦云粗故依彼现识自种诸境缘合生七
说为相生长劫熏习名为相住从末向本渐
伏及断至七地满名为相灭依前生灭立迷
音释¶ 第 192b 页
悟依依后生灭立染净依后短前长事分二
别即是流注生住灭相生住灭是以海水得
风变作波涛之相心水遇境密成流注之生
前波引后波鼓沧溟而不绝新念续旧念腾
心海以常兴从此汩乱澄源昏沉觉海是知
因真起妄不觉无明之动摇如从水成波全
是外风之鼓击内外和合因缘发萌遂成能
见之心便现所观之境因照而俄生智鉴因
智而分别妍媸从此取舍情分爱憎心变于
五尘境执著坚牢向六情根相续不断因兹
爱河浪底沉溺无忧欲火𦦨中焚烧罔惧甘
心受黑城之极苦不觉不知没命贪梦宅之
浮荣难惺难悟若能了最初一念起灭何从
顿入无生复本真觉则尘尘寂灭六趣之笼
槛难羁念念虚玄九结之网罗休绊犹如巨
别即是流注生住灭相生住灭是以海水得
风变作波涛之相心水遇境密成流注之生
前波引后波鼓沧溟而不绝新念续旧念腾
心海以常兴从此汩乱澄源昏沉觉海是知
因真起妄不觉无明之动摇如从水成波全
是外风之鼓击内外和合因缘发萌遂成能
见之心便现所观之境因照而俄生智鉴因
智而分别妍媸从此取舍情分爱憎心变于
五尘境执著坚牢向六情根相续不断因兹
爱河浪底沉溺无忧欲火𦦨中焚烧罔惧甘
心受黑城之极苦不觉不知没命贪梦宅之
浮荣难惺难悟若能了最初一念起灭何从
顿入无生复本真觉则尘尘寂灭六趣之笼
槛难羁念念虚玄九结之网罗休绊犹如巨
音释¶ 第 193a 页
海风息不起微涟察动相之本空见缘生之
无体则穷源湿性湛尔清泠万像森罗焕然
明白。
问心识二名有何胜劣答心是如来
藏心真如之性识是性之所生无有一法不
从真心性起故首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
所现心是本即胜识是依即劣如圆觉疏云
生法本无一切唯识识如幻梦但是一心问
设使识无其体云何得是心乎答以识本是
心所成故故识无体则是一心何异境从识
生摄境归识若通而论之则本是一心心变
为识识变诸境由是摄境归识摄识归心也
问前巳广明识相如何是智答分别是识无
分别是智如大宝积经云佛言所言识者谓
能了别眼所知色耳所知声鼻所知香舌所
知味身所知触意所知法是名为识所言智
无体则穷源湿性湛尔清泠万像森罗焕然
明白。
问心识二名有何胜劣答心是如来
藏心真如之性识是性之所生无有一法不
从真心性起故首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
所现心是本即胜识是依即劣如圆觉疏云
生法本无一切唯识识如幻梦但是一心问
设使识无其体云何得是心乎答以识本是
心所成故故识无体则是一心何异境从识
生摄境归识若通而论之则本是一心心变
为识识变诸境由是摄境归识摄识归心也
问前巳广明识相如何是智答分别是识无
分别是智如大宝积经云佛言所言识者谓
能了别眼所知色耳所知声鼻所知香舌所
知味身所知触意所知法是名为识所言智
音释¶ 第 193b 页
者于内寂静不行于外唯依于智不于一法
而生分别及种种分别是名为智又舍利弗
从境界生是名为识从作意生是名为识从
分别生是名为识无取无执无有所缘无所
了别无有分别是名为智又舍利弗所言识
者住有为法何以故无为法中识不能行若
能了达无为之法是名为智。
问心王妙义
巳断纤疑心所之门如何指示答心所六位
都有五十一法遍行有五别境有五善有十
一根本烦恼有六随烦恼有二十不定有四
此六位中根随烦恼过患尤深开恶趣门障
菩提道若如实知现在一尘一念悉是自心
终不更故起心贪取前境所以宝藏论云一
切如幻其幻不实知幻是幻守真抱一如是
则智灯常照业海自枯究竟住于无过咎真
而生分别及种种分别是名为智又舍利弗
从境界生是名为识从作意生是名为识从
分别生是名为识无取无执无有所缘无所
了别无有分别是名为智又舍利弗所言识
者住有为法何以故无为法中识不能行若
能了达无为之法是名为智。
问心王妙义
巳断纤疑心所之门如何指示答心所六位
都有五十一法遍行有五别境有五善有十
一根本烦恼有六随烦恼有二十不定有四
此六位中根随烦恼过患尤深开恶趣门障
菩提道若如实知现在一尘一念悉是自心
终不更故起心贪取前境所以宝藏论云一
切如幻其幻不实知幻是幻守真抱一如是
则智灯常照业海自枯究竟住于无过咎真
音释¶ 第 194a 页
唯识性之实际于实际中不见有一法若生
若灭若合若散所以寂调音所问经云寂调
音天子言文殊师利为有烦恼故调伏为无
烦恼故调伏文殊师利言天子喻如有梦为
毒蛇所螫此人为苦所逼即于梦中而服解
药以服药故毒气得除天子于意云何此人
实为所螫否耶天子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彼
毒实为除否耶天子言文殊师利如实不被
螫除亦如是文殊师利言天子一切圣贤调
伏亦复如是天子汝作是言为有烦恼故调
伏无故调伏者天子如我与无我有烦恼无
烦恼亦复如是乃至一切法无我以无主故
一切法无主与虚空等故一切法无来无所
依故一切法无去无窠窟故一切法无住无
所安立故一切法无安立生即灭故一切法
若灭若合若散所以寂调音所问经云寂调
音天子言文殊师利为有烦恼故调伏为无
烦恼故调伏文殊师利言天子喻如有梦为
毒蛇所螫此人为苦所逼即于梦中而服解
药以服药故毒气得除天子于意云何此人
实为所螫否耶天子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彼
毒实为除否耶天子言文殊师利如实不被
螫除亦如是文殊师利言天子一切圣贤调
伏亦复如是天子汝作是言为有烦恼故调
伏无故调伏者天子如我与无我有烦恼无
烦恼亦复如是乃至一切法无我以无主故
一切法无主与虚空等故一切法无来无所
依故一切法无去无窠窟故一切法无住无
所安立故一切法无安立生即灭故一切法
音释¶ 第 194b 页
无为以无漏故一切法无受究竟调伏故大
庄严法门经云文殊师利见此大众于金色
女无染心巳问金色女言汝今烦恼置在何
处令诸王子乃至居士等不生染心金色女
言一切烦恼及众生烦恼皆住智慧解脱之
岸如如法界平等法中彼诸烦恼非有生非
有灭亦不安置如中观论偈云染法染者一
一法云何合染法染者异异法云何合古释
烦恼为能染众生是所染一即能所不成异
即如同水火俱无合义止观云若一念烦恼
心起具十法界百法不相妨碍虽多不有虽
一不无多不积一不散多不异一不同多即
一一即多亦如初灯与暗共住如是明暗不
相妨碍亦不相破如是了达烦恼性空则四
种瀑流(即是四流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唯正法行日之能
庄严法门经云文殊师利见此大众于金色
女无染心巳问金色女言汝今烦恼置在何
处令诸王子乃至居士等不生染心金色女
言一切烦恼及众生烦恼皆住智慧解脱之
岸如如法界平等法中彼诸烦恼非有生非
有灭亦不安置如中观论偈云染法染者一
一法云何合染法染者异异法云何合古释
烦恼为能染众生是所染一即能所不成异
即如同水火俱无合义止观云若一念烦恼
心起具十法界百法不相妨碍虽多不有虽
一不无多不积一不散多不异一不同多即
一一即多亦如初灯与暗共住如是明暗不
相妨碍亦不相破如是了达烦恼性空则四
种瀑流(即是四流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唯正法行日之能
音释¶ 第 195a 页
竭七重慢阜(慢过慢慢过慢我慢邪慢增上慢卑劣慢)因平等慧
风之所摧能害所害俱消自缚他缚同解逢
缘犹莲华上之水历事若虚空中之风一切
时中常居宗镜见万法无异如太虚空因分
别识生名色影现分别不起名色本虚向性
空地中美恶平等。
故净名疏云但除其病
不除其法者即是明其去取也有师解言如
人眼病见空中华眼病差时即无华可除众
生亦尔妄见诸法但除妄惑妄惑若灭则无
法可除此是本无法义何谓不除法也今言
一切众生悉具十法界法无明不了触处病
生若有智慧无碍自在悉为佛事譬如火是
烧法若触烧痛谨慎不触即是除病不可除
火若除此火则失温身照闇成食之能十二
因缘三道之法(即十二因缘中惑业苦三道)亦尔此有去
风之所摧能害所害俱消自缚他缚同解逢
缘犹莲华上之水历事若虚空中之风一切
时中常居宗镜见万法无异如太虚空因分
别识生名色影现分别不起名色本虚向性
空地中美恶平等。
故净名疏云但除其病
不除其法者即是明其去取也有师解言如
人眼病见空中华眼病差时即无华可除众
生亦尔妄见诸法但除妄惑妄惑若灭则无
法可除此是本无法义何谓不除法也今言
一切众生悉具十法界法无明不了触处病
生若有智慧无碍自在悉为佛事譬如火是
烧法若触烧痛谨慎不触即是除病不可除
火若除此火则失温身照闇成食之能十二
因缘三道之法(即十二因缘中惑业苦三道)亦尔此有去
音释¶ 第 195b 页
取法不同除也又火能烧人得法术者出入
无碍不须除火也故八万四千烦恼凡夫为
之受恼诸佛菩萨以为佛事也。
问色法有
几义答有四义百法云一识所依色唯属五
根二识所缘色唯属五尘三总相而言质碍
名色四别相而言有二一有对二无对此一
切色法因缘似有体用俱虚不可执有执无
违于法性。
又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一得谓于
诸法成就不失二命根谓第八识种连持色心三众同分谓一类有情自体相似四异生
性谓由二障种趣类各别五无想定谓想等不行令身安和六灭尽定谓六七心聚皆悉
灭尽七无想报谓修无想定感彼天果八名身能诠诸法自性九句身能诠诸法差别十
文身能为上二所依十一生谓先无今有十二住谓有位暂停十三老谓住别前后亦名
为异十四无常谓今有后无十五流转谓因果相续十六定异谓因果差别十七相应谓
因果事业和合而起十八势速谓诸有为法流转迅疾十九次第谓编列有叙令不紊乱
二十时谓时节分限二十一方谓色处分剂二十二数谓诸法数量二十三和合谓诸行
无碍不须除火也故八万四千烦恼凡夫为
之受恼诸佛菩萨以为佛事也。
问色法有
几义答有四义百法云一识所依色唯属五
根二识所缘色唯属五尘三总相而言质碍
名色四别相而言有二一有对二无对此一
切色法因缘似有体用俱虚不可执有执无
违于法性。
又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一得谓于
诸法成就不失二命根谓第八识种连持色心三众同分谓一类有情自体相似四异生
性谓由二障种趣类各别五无想定谓想等不行令身安和六灭尽定谓六七心聚皆悉
灭尽七无想报谓修无想定感彼天果八名身能诠诸法自性九句身能诠诸法差别十
文身能为上二所依十一生谓先无今有十二住谓有位暂停十三老谓住别前后亦名
为异十四无常谓今有后无十五流转谓因果相续十六定异谓因果差别十七相应谓
因果事业和合而起十八势速谓诸有为法流转迅疾十九次第谓编列有叙令不紊乱
二十时谓时节分限二十一方谓色处分剂二十二数谓诸法数量二十三和合谓诸行
音释¶ 第 196a 页
缘会二十四不和合谓诸行缘乖)谓得等二十四法不与心
王心所色法无为法四位相应虽不与四位
相应然皆是心之分位亦不离心变但应信
受诸法惟心。
问有为门中巳明王所无为
法内如何指陈答诸经论有六种无为一虚
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
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此六无为
地前菩萨识变即是有漏至地上后得智变
即无漏若依法性出体者各皆依真如实德
也问如何圣教说真如实耶答今言有者不
是真如名实有但说有即是遣恶取空故说
有体是妙有真空故言非空非有问如何圣
教说真空为空耶答谓破执真如心外实有
故说为空即空其情执即不空其真如空也。
又释摩诃衍论云无为有四一真如无为
王心所色法无为法四位相应虽不与四位
相应然皆是心之分位亦不离心变但应信
受诸法惟心。
问有为门中巳明王所无为
法内如何指陈答诸经论有六种无为一虚
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
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此六无为
地前菩萨识变即是有漏至地上后得智变
即无漏若依法性出体者各皆依真如实德
也问如何圣教说真如实耶答今言有者不
是真如名实有但说有即是遣恶取空故说
有体是妙有真空故言非空非有问如何圣
教说真空为空耶答谓破执真如心外实有
故说为空即空其情执即不空其真如空也。
又释摩诃衍论云无为有四一真如无为
音释¶ 第 196b 页
二本觉无为三始觉无为四虚空无为有为
法有五种一者根本无明有为二者生相有
为三者住相有为四者异相有为五者灭相
有为。
有为无为一切诸法通以一心而为
其体于道智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文殊师
利白佛言世尊阿赖耶识具一切法过于恒
沙过于恒沙如是诸法以谁为本生于何处
佛言如是有为无为一切诸法生处殊胜不
可思议何以故于非有为非无为处是有为
是无为法而能生故文殊又白佛言世尊云
何名为非有为非无为处佛言非有为非无
为处者所谓一心本法非有为故能作有为
非无为故能作无为是故我言生处殊胜不
可思议。
譬如一切草木有二所依一者大
地二者种子有为无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法有五种一者根本无明有为二者生相有
为三者住相有为四者异相有为五者灭相
有为。
有为无为一切诸法通以一心而为
其体于道智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文殊师
利白佛言世尊阿赖耶识具一切法过于恒
沙过于恒沙如是诸法以谁为本生于何处
佛言如是有为无为一切诸法生处殊胜不
可思议何以故于非有为非无为处是有为
是无为法而能生故文殊又白佛言世尊云
何名为非有为非无为处佛言非有为非无
为处者所谓一心本法非有为故能作有为
非无为故能作无为是故我言生处殊胜不
可思议。
譬如一切草木有二所依一者大
地二者种子有为无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音释¶ 第 197a 页
各有二依谓通达依及支分依乃至广说不
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者即是开示能熏所熏
之差别故云何开示所谓显示染净诸法有
力无力互有胜劣故。
御录宗镜大纲卷十二
** 音释
瞖
(于计切眼疾也)。
嗅
(休去声)。
歘
(音忽风吹起也)。
汹
(音胸)。
汩
(古忽切没
也)。
羁
(音鸡系也)。
螫
(音释虫行毒也)。
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者即是开示能熏所熏
之差别故云何开示所谓显示染净诸法有
力无力互有胜劣故。
御录宗镜大纲卷十二
** 音释
瞖
(于计切眼疾也)。
嗅
(休去声)。
歘
(音忽风吹起也)。
汹
(音胸)。
汩
(古忽切没
也)。
羁
(音鸡系也)。
螫
(音释虫行毒也)。
音释¶ 第 19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