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第 131a 页
御录宗镜大纲卷九 两九
问性自了了常知何须诸佛开示答此言知
者不是證知意说真性不同虚空木石故云
知也非如缘境分别之识非如照体了达之
智直是真如之性自然常知如华严经中觉
首等诸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何等是佛境
界智何等是佛境界知文殊颂答云诸佛智
自在三世无所碍如是慧境界平等如虚空
又颂云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
净开示诸群生既云本净不待断障即知群
生本来皆有但以惑翳而不自知故法华中
开示令得清净者即是宝性论中离垢清净
也此心虽自性清净终须悟修方得究竟经
论所明有二种清净二种解脱或只得离垢
清净解脱故毁禅门即心即佛或只知自性
问性自了了常知何须诸佛开示答此言知
者不是證知意说真性不同虚空木石故云
知也非如缘境分别之识非如照体了达之
智直是真如之性自然常知如华严经中觉
首等诸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何等是佛境
界智何等是佛境界知文殊颂答云诸佛智
自在三世无所碍如是慧境界平等如虚空
又颂云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
净开示诸群生既云本净不待断障即知群
生本来皆有但以惑翳而不自知故法华中
开示令得清净者即是宝性论中离垢清净
也此心虽自性清净终须悟修方得究竟经
论所明有二种清净二种解脱或只得离垢
清净解脱故毁禅门即心即佛或只知自性
音释¶ 第 131b 页
清净解脱故轻于教相斥于持律坐禅调伏
等行不知必须顿悟自性清净自性解脱渐
修令得离垢清净离垢解脱成圆满清净究
竟解脱若身若心无所壅滞同释迦佛经问
云何佛境界智此问證悟之智云何佛境界
知此问本有真心答智云诸佛智自在三世
无所碍答知云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识
是分别分别非真知唯无念方见又若以智
證之即属所诠之境真知非境界故瞥起照
心即非真知故非心境界以不起心为玄妙
以集起名心起心看即妄想故非真知是以
真知必虚心遗照言思道断矣北宗看心是
失真旨若有可看即是境界也宝藏论云知
有有坏知无无败真知之知有无不计既不
计有无即自性无分别之知是以此真心自
等行不知必须顿悟自性清净自性解脱渐
修令得离垢清净离垢解脱成圆满清净究
竟解脱若身若心无所壅滞同释迦佛经问
云何佛境界智此问證悟之智云何佛境界
知此问本有真心答智云诸佛智自在三世
无所碍答知云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识
是分别分别非真知唯无念方见又若以智
證之即属所诠之境真知非境界故瞥起照
心即非真知故非心境界以不起心为玄妙
以集起名心起心看即妄想故非真知是以
真知必虚心遗照言思道断矣北宗看心是
失真旨若有可看即是境界也宝藏论云知
有有坏知无无败真知之知有无不计既不
计有无即自性无分别之知是以此真心自
音释¶ 第 132a 页
体之知即无缘心不假作意任运常知非涉
有无永超能所水南和尚云即体之用曰知
即用之体为寂如即灯之时即是光即光之
时即是灯灯为体光为用无二而二也又云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如是开示灵知之心即
是真性与佛无异既马鸣标心为本原文殊
择知为真体如何破相之党但云寂灭不许
真如说相之家执凡异圣不许即佛今约教
判定正为斯人故西域传心多兼经论无二
途也但以此方迷心执文以名为体故达摩
善巧拣文传心标举其名心是名也默示其
体知是心也喻以壁观令绝诸缘绝诸缘时
问断灭否答虽绝诸念亦不断灭问以何證
验云不断灭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师即印
云只此是自性清净心更勿疑也若所答不
有无永超能所水南和尚云即体之用曰知
即用之体为寂如即灯之时即是光即光之
时即是灯灯为体光为用无二而二也又云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如是开示灵知之心即
是真性与佛无异既马鸣标心为本原文殊
择知为真体如何破相之党但云寂灭不许
真如说相之家执凡异圣不许即佛今约教
判定正为斯人故西域传心多兼经论无二
途也但以此方迷心执文以名为体故达摩
善巧拣文传心标举其名心是名也默示其
体知是心也喻以壁观令绝诸缘绝诸缘时
问断灭否答虽绝诸念亦不断灭问以何證
验云不断灭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师即印
云只此是自性清净心更勿疑也若所答不
音释¶ 第 132b 页
契即但遮诸非更令观察毕竟不与他先言
知字直待他自悟方验真实是亲證其体然
后印之令绝馀疑故云默传心印所言默者
唯默知字非总不言六代相传皆如此也。
问悟此心巳如何修之还依相教中令坐禅
否答若惛沉厚重难可策发掉举猛利不可
抑伏贪瞋炽盛触境难制者即用教中种种
方便随病调伏若烦恼微薄慧解明利即依
本宗一行三昧应知权实有异遮表全殊不
可以遮诠遣荡排情破执之言为表诠直示
建立显宗之教又不可以逗机诱引一期权
渐之说为最后全提见性真实之门。
遮诠
表诠异者遮谓遣其所非表谓显其所是又
遮者拣却诸馀表者直示当体如诸经所说
真如妙性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因无
知字直待他自悟方验真实是亲證其体然
后印之令绝馀疑故云默传心印所言默者
唯默知字非总不言六代相传皆如此也。
问悟此心巳如何修之还依相教中令坐禅
否答若惛沉厚重难可策发掉举猛利不可
抑伏贪瞋炽盛触境难制者即用教中种种
方便随病调伏若烦恼微薄慧解明利即依
本宗一行三昧应知权实有异遮表全殊不
可以遮诠遣荡排情破执之言为表诠直示
建立显宗之教又不可以逗机诱引一期权
渐之说为最后全提见性真实之门。
遮诠
表诠异者遮谓遣其所非表谓显其所是又
遮者拣却诸馀表者直示当体如诸经所说
真如妙性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因无
音释¶ 第 133a 页
果无相无为非凡非圣非性非相等皆是遮
诠遣非荡迹绝想祛情若云知见觉照灵鉴
光明朗朗昭昭堂堂寂寂等皆是表诠若无
知见等体显何法为性说何法不生不灭等
必须认得现今了然而知即是我之心性方
说此知不生不灭等如说盐云不淡是遮云
咸是表说水云不乾是遮云湿是表空宗但
遮性宗有遮有表今时人皆谓遮言为深表
言为浅故唯重非心非佛无为无相乃至一
切不可得之言良由只以遮非之词为妙不
欲亲自證认法体故如此也又若实识我心
不同虚空性自神解非从他悟岂藉缘生若
不对机随世语言于自性上尚无表示真实
之词焉有遮非方便之说如今实未亲證见
性之人但效依通情传意解唯取言语中妙
诠遣非荡迹绝想祛情若云知见觉照灵鉴
光明朗朗昭昭堂堂寂寂等皆是表诠若无
知见等体显何法为性说何法不生不灭等
必须认得现今了然而知即是我之心性方
说此知不生不灭等如说盐云不淡是遮云
咸是表说水云不乾是遮云湿是表空宗但
遮性宗有遮有表今时人皆谓遮言为深表
言为浅故唯重非心非佛无为无相乃至一
切不可得之言良由只以遮非之词为妙不
欲亲自證认法体故如此也又若实识我心
不同虚空性自神解非从他悟岂藉缘生若
不对机随世语言于自性上尚无表示真实
之词焉有遮非方便之说如今实未亲證见
性之人但效依通情传意解唯取言语中妙
音释¶ 第 133b 页
以遮非泯绝之文而为极则以未见谛故不
居实地一向托空随言所转近来尤盛莫可
遏之若不因上代先贤多闻广学深入教海
妙达禅宗何能微细指陈始终和会显出一
灵之性剔开万法之原故须先约经教印證
禅心然后禅教双亡佛心俱寂俱寂即念念
皆佛无一念而非佛心双亡即句句皆禅无
一句而非禅教如此则自然闻泯绝无寄之
说知是破我执情闻息妄修心之言知是断
我习气执情破而真性显即泯绝是显性之
宗习气尽而佛道成即修心是成佛之行顿
渐互显空有相成若能如是圆通则为他人
说无非妙方闻他人说无非妙药药之与病
只在执之与通故先德云执则字字疮疣通
则文文妙药如上依教依宗撮略和会挑抉
居实地一向托空随言所转近来尤盛莫可
遏之若不因上代先贤多闻广学深入教海
妙达禅宗何能微细指陈始终和会显出一
灵之性剔开万法之原故须先约经教印證
禅心然后禅教双亡佛心俱寂俱寂即念念
皆佛无一念而非佛心双亡即句句皆禅无
一句而非禅教如此则自然闻泯绝无寄之
说知是破我执情闻息妄修心之言知是断
我习气执情破而真性显即泯绝是显性之
宗习气尽而佛道成即修心是成佛之行顿
渐互显空有相成若能如是圆通则为他人
说无非妙方闻他人说无非妙药药之与病
只在执之与通故先德云执则字字疮疣通
则文文妙药如上依教依宗撮略和会挑抉
音释¶ 第 134a 页
宗旨之本末开析法义之差殊校量顿渐之
异同融即真妄之和合对会遮表之回互褒
贬权实之浅深可谓卷教海之波澜湛然掌
内簇义天之星象奂若目前则顿释群疑豁
然妙旨若心外立法立境起斗诤之端倪识
上变我变人为胜负之由渐遂乃立空破有
宾有非空崇教毁禅宗禅斥教权实两道常
为障碍之因性相二宗永作怨雠之见皆为
智灯𦦨短心镜光昏终不能入无诤之门履
一实之道矣。
金刚三昧经云如我说者义
语非文众生说者文语非义。
夫立教之本
无出意言以意诠量从言开演故基师云至
理澄寂是非之论息言般若幽玄一异之情
绝虑息情虑故非识非心绝言论故非声非
说法非声说说遍尘沙理无识心心该法界
异同融即真妄之和合对会遮表之回互褒
贬权实之浅深可谓卷教海之波澜湛然掌
内簇义天之星象奂若目前则顿释群疑豁
然妙旨若心外立法立境起斗诤之端倪识
上变我变人为胜负之由渐遂乃立空破有
宾有非空崇教毁禅宗禅斥教权实两道常
为障碍之因性相二宗永作怨雠之见皆为
智灯𦦨短心镜光昏终不能入无诤之门履
一实之道矣。
金刚三昧经云如我说者义
语非文众生说者文语非义。
夫立教之本
无出意言以意诠量从言开演故基师云至
理澄寂是非之论息言般若幽玄一异之情
绝虑息情虑故非识非心绝言论故非声非
说法非声说说遍尘沙理无识心心该法界
音释¶ 第 134b 页
心该法界斯乃非心作心说遍尘沙此亦无
说为说。
问境本无生心常不住何烦立观
背自天真答为未达本无生而欲向外妄修
者令自内观冥合真性如永嘉集云诫其疏
怠者然渡海先须上船非船何以能渡修心
必须入观非观何以明心心尚未明相应何
日此劝守愚空坐不慕进修者。
又云妙契
玄原者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
人岂滞言而惑理理明则言语道断何言之
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心言不
能思议者可谓妙契寰中矣斯乃得旨之人
奚须言观即届宝所终不问程巳见玉蟾宁
当执指故般若吟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
程即心心是佛何佛更堪成。
问此宗镜录
于顿渐两教真缘二修云何悟入如何修行
说为说。
问境本无生心常不住何烦立观
背自天真答为未达本无生而欲向外妄修
者令自内观冥合真性如永嘉集云诫其疏
怠者然渡海先须上船非船何以能渡修心
必须入观非观何以明心心尚未明相应何
日此劝守愚空坐不慕进修者。
又云妙契
玄原者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
人岂滞言而惑理理明则言语道断何言之
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心言不
能思议者可谓妙契寰中矣斯乃得旨之人
奚须言观即届宝所终不问程巳见玉蟾宁
当执指故般若吟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
程即心心是佛何佛更堪成。
问此宗镜录
于顿渐两教真缘二修云何悟入如何修行
音释¶ 第 135a 页
答今宗镜中依无作三昧观真如一心念念
冥真念念圆满如台教明修无作三昧观真
如实相不见缘修作佛亦不见真修作佛亦
不见真缘二修合故作佛亦不离真缘二修
而作佛若无四修即无四作是无作三昧岂
同尔相州北道明缘修作佛南土大小乘师
亦多用缘修亦不同相州南道用真修作佛
问偏用何过答道无诤何得诤同水火今明
用三昧修中道第一义谛开无明显法性忘
真缘离诤论言语法灭无量罪除清净心一
水若澄清佛性宝珠自然现也见佛性故即
住大涅槃问曰若尔者今云何说答曰大涅
槃经云不生不生名大涅槃以修道得故故
不可说岂如诸大乘论师偏执定说今以因
缘故亦可得说者若解四悉檀意(悉檀此云遍施四者
冥真念念圆满如台教明修无作三昧观真
如实相不见缘修作佛亦不见真修作佛亦
不见真缘二修合故作佛亦不离真缘二修
而作佛若无四修即无四作是无作三昧岂
同尔相州北道明缘修作佛南土大小乘师
亦多用缘修亦不同相州南道用真修作佛
问偏用何过答道无诤何得诤同水火今明
用三昧修中道第一义谛开无明显法性忘
真缘离诤论言语法灭无量罪除清净心一
水若澄清佛性宝珠自然现也见佛性故即
住大涅槃问曰若尔者今云何说答曰大涅
槃经云不生不生名大涅槃以修道得故故
不可说岂如诸大乘论师偏执定说今以因
缘故亦可得说者若解四悉檀意(悉檀此云遍施四者
音释¶ 第 135b 页
一世界悉檀二为八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如前四种说则
无咎次明證成者若观无明见中道者即是
入不二法门住不思议解脱故入不思议法
门品云若知无明即是明明亦不可得是为
入不二法门若入中道即能双照二谛自然
流入萨婆若海今依四悉普为群机于真缘
二修中是无作真修顿渐四句中若约上上
根是顿悟顿修若约上根或是顿悟渐修此
宗镜录是圆顿门即之于心了之无际更无
前后万法同时所以證道歌云是以禅门了
却心顿入无生慈忍力。
只各于自心静念
如理思惟即如是如是显现于宗镜中了然
明白起此无涯之一照遍法界无际之虚空
无一尘而不被光明凡一念而咸承照烛斯
乃般若无知之照照岂有边涅槃大寂之宗
无咎次明證成者若观无明见中道者即是
入不二法门住不思议解脱故入不思议法
门品云若知无明即是明明亦不可得是为
入不二法门若入中道即能双照二谛自然
流入萨婆若海今依四悉普为群机于真缘
二修中是无作真修顿渐四句中若约上上
根是顿悟顿修若约上根或是顿悟渐修此
宗镜录是圆顿门即之于心了之无际更无
前后万法同时所以證道歌云是以禅门了
却心顿入无生慈忍力。
只各于自心静念
如理思惟即如是如是显现于宗镜中了然
明白起此无涯之一照遍法界无际之虚空
无一尘而不被光明凡一念而咸承照烛斯
乃般若无知之照照岂有边涅槃大寂之宗
音释¶ 第 136a 页
宗何有尽如般若无知论云放光云般若无
所有相无生灭相道行云般若无所知无所
见此辩智照之用而曰无相无知者何也果
有无相之知不知之照明矣何者夫有所知
则有所不知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不知
之知乃曰一切知。
然则智有穷幽之鉴而
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
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
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
何
者欲言其有无状无名欲言其无圣以之灵。
是以言知不为知欲以通其鉴不知非不
知欲以辩其相辩相不为无通鉴不为有非
有故知而无知非无故无知而知是以知即
无知无知即知无以言异而异于圣心也难
曰夫真谛深玄非智不测圣智之能在兹而
所有相无生灭相道行云般若无所知无所
见此辩智照之用而曰无相无知者何也果
有无相之知不知之照明矣何者夫有所知
则有所不知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不知
之知乃曰一切知。
然则智有穷幽之鉴而
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
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
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
何
者欲言其有无状无名欲言其无圣以之灵。
是以言知不为知欲以通其鉴不知非不
知欲以辩其相辩相不为无通鉴不为有非
有故知而无知非无故无知而知是以知即
无知无知即知无以言异而异于圣心也难
曰夫真谛深玄非智不测圣智之能在兹而
音释¶ 第 136b 页
显故经云不得般若不见真谛真谛则般若
之缘也以缘求智智则知矣答曰以缘求智
智非知也何者放光云不缘色生识是名不
见色又云五阴清净故般若清净般若即能
知也五阴即所知也所知即缘也夫知与所
知相与而有相与而无相与而无故物莫之
有相与而有故物莫之无物莫之无故为缘
之所起物莫之有故缘所不能生缘所不能
生故照缘而非知为缘之所起故知缘相因
而生是以知与无知生于所知矣何者夫知
以所知取相故名知真谛自无相真智何由
知所以然者夫所知非所知所知生于知所
知即生知知亦生所知所知既相生相生即
缘法缘法故非真非真故非真谛故中观曰
物从因缘有故不真不从因缘有故即真今
之缘也以缘求智智则知矣答曰以缘求智
智非知也何者放光云不缘色生识是名不
见色又云五阴清净故般若清净般若即能
知也五阴即所知也所知即缘也夫知与所
知相与而有相与而无相与而无故物莫之
有相与而有故物莫之无物莫之无故为缘
之所起物莫之有故缘所不能生缘所不能
生故照缘而非知为缘之所起故知缘相因
而生是以知与无知生于所知矣何者夫知
以所知取相故名知真谛自无相真智何由
知所以然者夫所知非所知所知生于知所
知即生知知亦生所知所知既相生相生即
缘法缘法故非真非真故非真谛故中观曰
物从因缘有故不真不从因缘有故即真今
音释¶ 第 137a 页
真谛曰真真则非缘真非缘故无物从缘而
生也故经云不见有法无缘而生是以真智
观真谛未尝取所知智不取所知此智何由
知然智非无知但真谛非所知故真智亦非
知而子欲以缘求智故以智为知缘自非缘
于何而求知乎。
难曰圣心非不能是诚以
无是可是虽不是是故当是于无是矣是以
经云真谛无相故般若无知者诚以般若无
有有相之知若以无相为无相又何累于真
谛耶答曰圣人无无相也何者若以无相为
无相无相即为相舍有而之无犹逃峰而赴
壑俱不免于患矣是以至人处有而不有居
无而不无虽不取于有无然亦不舍于有无
所以和光尘劳周旋五趣寂然而往泊尔而
来恬淡无为而无不为者也难曰圣心虽无
生也故经云不见有法无缘而生是以真智
观真谛未尝取所知智不取所知此智何由
知然智非无知但真谛非所知故真智亦非
知而子欲以缘求智故以智为知缘自非缘
于何而求知乎。
难曰圣心非不能是诚以
无是可是虽不是是故当是于无是矣是以
经云真谛无相故般若无知者诚以般若无
有有相之知若以无相为无相又何累于真
谛耶答曰圣人无无相也何者若以无相为
无相无相即为相舍有而之无犹逃峰而赴
壑俱不免于患矣是以至人处有而不有居
无而不无虽不取于有无然亦不舍于有无
所以和光尘劳周旋五趣寂然而往泊尔而
来恬淡无为而无不为者也难曰圣心虽无
音释¶ 第 137b 页
知然其应会之道不差是以可应者应之不
可应者存之然则圣心有时而生有时而灭
可乎答曰生灭者生灭心也圣人无心生灭
焉起然非无心但无心心耳又非不应但是
不应应耳是以应会则信若四时之质直以
虚无为体斯不可得而生不可得而灭也难
曰圣智之无惑智之无俱无生灭何以异之
耶答曰圣智之无者无知惑智之无者知无
其无虽同所以无者异也何者夫圣心虚静
无知可无可曰无知非谓知无惑智有知故
有知可无可谓知无非曰无知也无知即般
若之无也知无即真谛之无也是以般若之
与真谛言用即同而异言寂即异而同同故
无心于彼此异故不失于照功是以辩同者
同于异辩异者异于同斯则不可得而异不
可应者存之然则圣心有时而生有时而灭
可乎答曰生灭者生灭心也圣人无心生灭
焉起然非无心但无心心耳又非不应但是
不应应耳是以应会则信若四时之质直以
虚无为体斯不可得而生不可得而灭也难
曰圣智之无惑智之无俱无生灭何以异之
耶答曰圣智之无者无知惑智之无者知无
其无虽同所以无者异也何者夫圣心虚静
无知可无可曰无知非谓知无惑智有知故
有知可无可谓知无非曰无知也无知即般
若之无也知无即真谛之无也是以般若之
与真谛言用即同而异言寂即异而同同故
无心于彼此异故不失于照功是以辩同者
同于异辩异者异于同斯则不可得而异不
音释¶ 第 138a 页
可得而同也何者内有独鉴之明外有万法
之实万法虽实然非照不得内外相与以成
其照功此则圣所不能同用也内虽照而无
知外虽实而无相内外寂然相与俱无此则
圣所不能异寂也是以经云诸法不异者岂
曰续凫截鹤夷岳盈壑然后无异哉诚以不
异于异故虽异而不异耳故经曰甚奇世尊
于无异法中而说诸法异又云般若与诸法
亦不一相亦不异相信矣难曰论云言用则
异言寂则同未详般若之内则有寂用之异
乎答曰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同出而异
名更无无用之寂主于用也是以智弥昧照
逾明神弥静应逾动岂曰明昧动静之异哉
故成具曰不为而过为宝积曰无心无识无
不觉知斯则穷神尽智极象外之谈也即之
之实万法虽实然非照不得内外相与以成
其照功此则圣所不能同用也内虽照而无
知外虽实而无相内外寂然相与俱无此则
圣所不能异寂也是以经云诸法不异者岂
曰续凫截鹤夷岳盈壑然后无异哉诚以不
异于异故虽异而不异耳故经曰甚奇世尊
于无异法中而说诸法异又云般若与诸法
亦不一相亦不异相信矣难曰论云言用则
异言寂则同未详般若之内则有寂用之异
乎答曰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同出而异
名更无无用之寂主于用也是以智弥昧照
逾明神弥静应逾动岂曰明昧动静之异哉
故成具曰不为而过为宝积曰无心无识无
不觉知斯则穷神尽智极象外之谈也即之
音释¶ 第 138b 页
明文圣心可知矣释曰般若无知者是一论
之宏纲乃宗镜之大体微妙难解所以广引
證明夫般若者是智用无知者是智体用不
离体知即无知体不离用无知即知若有知
者是取相之知即为所知之相缚不能遍知
一切故论云夫有所知则有所不知若是无
相之知不被所知之相碍即能遍知一切故
论云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以要言之但
是理事无碍非即非离如论云神无虑故能
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者不
即事也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
域中者不离事也理非即非离如事亦然是
以理从事显理彻于事事因理成事彻于理
理事交彻般若方圆故能有无齐行权实双
运岂可执有执无迷于圣旨乎所以论云欲
之宏纲乃宗镜之大体微妙难解所以广引
證明夫般若者是智用无知者是智体用不
离体知即无知体不离用无知即知若有知
者是取相之知即为所知之相缚不能遍知
一切故论云夫有所知则有所不知若是无
相之知不被所知之相碍即能遍知一切故
论云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以要言之但
是理事无碍非即非离如论云神无虑故能
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者不
即事也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
域中者不离事也理非即非离如事亦然是
以理从事显理彻于事事因理成事彻于理
理事交彻般若方圆故能有无齐行权实双
运岂可执有执无迷于圣旨乎所以论云欲
音释¶ 第 139a 页
言其有无状无名欲言其无圣以之灵何者
此有是不有之有曷有其名斯无是不无之
无宁亏其体有无但分两名其性元一不可
以有为有以无为无故论云非有故知而无
知者以知自无性岂待亡知然后无知乎论
云非无故无知而知者以无相之知非同木
石无而失照此灵知之性虽无名相寂照无
遗如论云考之玄籍本之圣意岂复真伪殊
心空色异照耶是以照无相不失抚会之功
睹变动不乖无相之旨造有不异无造无不
异有未尝不有未尝不无故曰不动等觉而
建立诸法以此而推寂用何妨如何谓睹变
之知异无相之照乎又论云知即无知无知
即知无以言异而异于圣心也故知若云有
之与无同之与异皆是世间言语但有虚名
此有是不有之有曷有其名斯无是不无之
无宁亏其体有无但分两名其性元一不可
以有为有以无为无故论云非有故知而无
知者以知自无性岂待亡知然后无知乎论
云非无故无知而知者以无相之知非同木
石无而失照此灵知之性虽无名相寂照无
遗如论云考之玄籍本之圣意岂复真伪殊
心空色异照耶是以照无相不失抚会之功
睹变动不乖无相之旨造有不异无造无不
异有未尝不有未尝不无故曰不动等觉而
建立诸法以此而推寂用何妨如何谓睹变
之知异无相之照乎又论云知即无知无知
即知无以言异而异于圣心也故知若云有
之与无同之与异皆是世间言语但有虚名
音释¶ 第 139b 页
而无实体岂可以不定之名言而欲定其无
言之妙性也今总结大意般若无知者但是
无心自然灵鉴非待相显靡假缘生不住有
无不涉能所非一非异而成其妙道也所以
先德云夫圣心无思名言路绝体虚不可以
色取无虑不可以心求包法界而不大处毫
端而不微寂寥绝于生灭应物无有去来鉴
彻天镜而无鉴照之勤智周十方而不生二
相森罗万像与之同原大哉妙用而无心者
其唯般若无知之谓乎。
永嘉集云若以知
知寂此非无缘知如手执如意非无如意手
若以自知知亦非无缘知如手自作拳非无
不拳手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为无
知自性了然故不同于木石手不执如意亦
不自作拳不可为无手以手安然故不同于
言之妙性也今总结大意般若无知者但是
无心自然灵鉴非待相显靡假缘生不住有
无不涉能所非一非异而成其妙道也所以
先德云夫圣心无思名言路绝体虚不可以
色取无虑不可以心求包法界而不大处毫
端而不微寂寥绝于生灭应物无有去来鉴
彻天镜而无鉴照之勤智周十方而不生二
相森罗万像与之同原大哉妙用而无心者
其唯般若无知之谓乎。
永嘉集云若以知
知寂此非无缘知如手执如意非无如意手
若以自知知亦非无缘知如手自作拳非无
不拳手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为无
知自性了然故不同于木石手不执如意亦
不自作拳不可为无手以手安然故不同于
音释¶ 第 140a 页
兔角。
古德偈云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
竞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诤。
问诸佛经教皆
以名句文身诠表方成法义云何但名一心
而巳答此心是诸法之都显事合理故称曰
经岂止于心乃至一切六尘悉皆是经如大
品云一切法趣色是趣不过此色能诠一切
法如墨黑色一划诠一二划诠二三划诠三
竖一划则诠王足右划则诠丑足左划则诠
田出上诠由出下诠申如是回转诠不可尽
或一字诠无量法无量字共诠一法无量字
诠无量法一字诠一法于黑墨小小回转诠
量大异左回诠恶右回诠善上点诠无漏下
点诠有漏杀活与夺毁誉苦乐皆在墨中更
无一法出此墨外略而言之黑墨诠无量教
无量行无量理黑墨亦是教本行本理本黑
古德偈云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
竞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诤。
问诸佛经教皆
以名句文身诠表方成法义云何但名一心
而巳答此心是诸法之都显事合理故称曰
经岂止于心乃至一切六尘悉皆是经如大
品云一切法趣色是趣不过此色能诠一切
法如墨黑色一划诠一二划诠二三划诠三
竖一划则诠王足右划则诠丑足左划则诠
田出上诠由出下诠申如是回转诠不可尽
或一字诠无量法无量字共诠一法无量字
诠无量法一字诠一法于黑墨小小回转诠
量大异左回诠恶右回诠善上点诠无漏下
点诠有漏杀活与夺毁誉苦乐皆在墨中更
无一法出此墨外略而言之黑墨诠无量教
无量行无量理黑墨亦是教本行本理本黑
音释¶ 第 140b 页
墨从初一点至无量点从点至字从字至句
从句至偈从偈至卷从卷至部又从一字句
中初立小行后著大行又从点字中初见浅
理后到深理是名黑色教行义三种微发乃
至当知黑字是诸法本青黄赤白亦复如是
非字非非字双照字非字不可说非不可说
不可见非不可见何所简择何所不简择何
所摄何所不摄何所弃何所不弃是则俱是
非则悉非能于黑色通达一切非于一切非
通达一切是通达一切非非非是一切法邪
一切法正若于黑色不如是解则不知字与
非字青黄赤白有对无对皆不能知若于黑
色通达知馀色亦如是此即法华经意以色
为经也声尘等亦如是。
问但了一心若无
位次真伪何分须合教乘以祛谬滥答诚如
从句至偈从偈至卷从卷至部又从一字句
中初立小行后著大行又从点字中初见浅
理后到深理是名黑色教行义三种微发乃
至当知黑字是诸法本青黄赤白亦复如是
非字非非字双照字非字不可说非不可说
不可见非不可见何所简择何所不简择何
所摄何所不摄何所弃何所不弃是则俱是
非则悉非能于黑色通达一切非于一切非
通达一切是通达一切非非非是一切法邪
一切法正若于黑色不如是解则不知字与
非字青黄赤白有对无对皆不能知若于黑
色通达知馀色亦如是此即法华经意以色
为经也声尘等亦如是。
问但了一心若无
位次真伪何分须合教乘以祛谬滥答诚如
音释¶ 第 141a 页
所言阙一不可圆教观心须明六即古德约
四教明六即者若藏教执色为有施拙度破
析之因成但空灰断之果通教执色心是空
了缘生无性之宗失中道不空之理别教从
心生十法界心但有能生十界之理性未即
便具十界之因果如从地生一切草木但从
一心次第生十界也圆教心具十法界不待
能所生亦无前后际只一念是十界只十界
是一念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念念中体常
圆满尘沙万德不欠少一分八万惑业不除
断一分不谓佛是果头极圣我未證得不谓
凡是底下秽浊我应舍离总览法界在一念
心头如一圆珠莹彻明白圆解更无觉观进
修亦不见有凡圣取舍分别妄念悉尽也以
初圆信人未得纯净烦恼有厚薄习气有浅
四教明六即者若藏教执色为有施拙度破
析之因成但空灰断之果通教执色心是空
了缘生无性之宗失中道不空之理别教从
心生十法界心但有能生十界之理性未即
便具十界之因果如从地生一切草木但从
一心次第生十界也圆教心具十法界不待
能所生亦无前后际只一念是十界只十界
是一念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念念中体常
圆满尘沙万德不欠少一分八万惑业不除
断一分不谓佛是果头极圣我未證得不谓
凡是底下秽浊我应舍离总览法界在一念
心头如一圆珠莹彻明白圆解更无觉观进
修亦不见有凡圣取舍分别妄念悉尽也以
初圆信人未得纯净烦恼有厚薄习气有浅
音释¶ 第 141b 页
深分别难忘攀缘易起心浮观浅惑重境彊
于对治之中故分六即是以凡夫心性本体
实齐上圣但凡夫未能常用本体随境生心
分别计校千差万别无始妄习何能顿遣虽
有见解未能常照故是凡也若生死即涅槃
烦恼即菩提是理即若能暂照谛理即坐佛
座證佛身用佛法当此一念圆现时不见十
方佛异我此身此念也解而未修是名字即
念有分数名观行即念以于境名相似即境
入于念名分真即无境无念名究竟即虽六
常一何凡何圣虽一常六凡圣天绝又六而
常一故言即一而常六故初后不齐是以顿
悟宗巳复须言行相应既得本清净又须离
垢清净如大集经偈云远离一切诸烦恼清
净无垢犹真实其心能作大光明是名宝炬
于对治之中故分六即是以凡夫心性本体
实齐上圣但凡夫未能常用本体随境生心
分别计校千差万别无始妄习何能顿遣虽
有见解未能常照故是凡也若生死即涅槃
烦恼即菩提是理即若能暂照谛理即坐佛
座證佛身用佛法当此一念圆现时不见十
方佛异我此身此念也解而未修是名字即
念有分数名观行即念以于境名相似即境
入于念名分真即无境无念名究竟即虽六
常一何凡何圣虽一常六凡圣天绝又六而
常一故言即一而常六故初后不齐是以顿
悟宗巳复须言行相应既得本清净又须离
垢清净如大集经偈云远离一切诸烦恼清
净无垢犹真实其心能作大光明是名宝炬
音释¶ 第 142a 页
陀罗尼。
问只如自心如何观耶答性该始
终之际体非起尽之缘体遍迷悟之中性非
解惑之事又云夫心原本净无为无数非一
非二无色无相非偏非圆虽复觉知亦无觉
知。
此之心性毕竟无心有因缘时亦得明
心既有论心即有方便正观之义譬如虚空
亦有阴阳时雨心亦如是虽无偏圆亦论渐
顿。
若观心非空非有则一切从心生法亦
非空非有如是等一切诸法在一心中当知
观此心原与如来等如此观心名观佛心也
若能如此信解功德无量此一念信解心心
同佛心信齐佛信入真实般若之性到究竟
解脱之原即以无量无数劫中修五波罗密
之功德校量信解宗镜一念之功万不及一
故云不识玄旨徒劳念静是以先悟宗镜然
问只如自心如何观耶答性该始
终之际体非起尽之缘体遍迷悟之中性非
解惑之事又云夫心原本净无为无数非一
非二无色无相非偏非圆虽复觉知亦无觉
知。
此之心性毕竟无心有因缘时亦得明
心既有论心即有方便正观之义譬如虚空
亦有阴阳时雨心亦如是虽无偏圆亦论渐
顿。
若观心非空非有则一切从心生法亦
非空非有如是等一切诸法在一心中当知
观此心原与如来等如此观心名观佛心也
若能如此信解功德无量此一念信解心心
同佛心信齐佛信入真实般若之性到究竟
解脱之原即以无量无数劫中修五波罗密
之功德校量信解宗镜一念之功万不及一
故云不识玄旨徒劳念静是以先悟宗镜然
音释¶ 第 142b 页
后圆修理行无差方为契当问如上观心如
何是所入能入之门答能所之入唯是一心
约智而论假分能所所入即所證一心之理
能入即能观一心之智又理是心之体智是
心之用犹如日光还照日体以此心光复照
心体则二而不二体用冥一不二而二能所
似分。
永嘉集云故知妙道无形万像不乖
其致真如寂灭众响靡异其原迷之则见倒
惑生悟之则顺违无地阒寂非有缘会而能
生峨嶷非无缘散而能灭灭既非灭以何灭
灭生既非生以何生生生灭既虚实相常住
矣华严疏云生之无生真性湛然无生之生
业果宛然是知若即念存有念即是常见离
生求无生即是断见皆不达实相无生无灭
之理若正了无生则无生无不生岂定执有
何是所入能入之门答能所之入唯是一心
约智而论假分能所所入即所證一心之理
能入即能观一心之智又理是心之体智是
心之用犹如日光还照日体以此心光复照
心体则二而不二体用冥一不二而二能所
似分。
永嘉集云故知妙道无形万像不乖
其致真如寂灭众响靡异其原迷之则见倒
惑生悟之则顺违无地阒寂非有缘会而能
生峨嶷非无缘散而能灭灭既非灭以何灭
灭生既非生以何生生生灭既虚实相常住
矣华严疏云生之无生真性湛然无生之生
业果宛然是知若即念存有念即是常见离
生求无生即是断见皆不达实相无生无灭
之理若正了无生则无生无不生岂定执有
音释¶ 第 143a 页
生无生之二见乎。
问觉王明敕大教指归
末法比丘须于四念处修道其旨如何答此
出大般涅槃经最后垂示总前教迹同此指
归以四念处即是宗镜所明一切众生身受
心法如经云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
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
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
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
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
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华
手经云四念处者于圣法中一切诸法皆名
念处何以故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
一切诸法皆名念处者故知即法是心即心
是法皆同一性岂能坏乎若有二法则能相
坏。
金刚三昧经云心无边际不见处所论
问觉王明敕大教指归
末法比丘须于四念处修道其旨如何答此
出大般涅槃经最后垂示总前教迹同此指
归以四念处即是宗镜所明一切众生身受
心法如经云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
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
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
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
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
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华
手经云四念处者于圣法中一切诸法皆名
念处何以故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
一切诸法皆名念处者故知即法是心即心
是法皆同一性岂能坏乎若有二法则能相
坏。
金刚三昧经云心无边际不见处所论
音释¶ 第 143b 页
释云心无边际者归一心原心体周遍遍十
方故无边周三世故无际虽周三世而无古
今之殊虽遍十方而无此彼之处故言不见
处所大法炬陀罗尼经云夫念处者云何念
义当知是念无有违诤随顺如法趣向平等
远离邪念无有移转及诸别异唯是一心入
不动定若能如是名为念义。
此四念处破
八颠倒一不净中作净想二苦中作乐想三
无常中作常想四无我中作我想此是外道
凡夫四倒又一净中作不净想二乐中作苦
想三常中作无常想四我中作无我想此是
二乘四倒共成八倒是以修四念处观破八
颠倒于中而般涅槃是十方诸佛出世本怀
究竟指归秘密藏中最后放舍身命之处正
当宗镜大旨一心法门。
夫四念处者念即
方故无边周三世故无际虽周三世而无古
今之殊虽遍十方而无此彼之处故言不见
处所大法炬陀罗尼经云夫念处者云何念
义当知是念无有违诤随顺如法趣向平等
远离邪念无有移转及诸别异唯是一心入
不动定若能如是名为念义。
此四念处破
八颠倒一不净中作净想二苦中作乐想三
无常中作常想四无我中作我想此是外道
凡夫四倒又一净中作不净想二乐中作苦
想三常中作无常想四我中作无我想此是
二乘四倒共成八倒是以修四念处观破八
颠倒于中而般涅槃是十方诸佛出世本怀
究竟指归秘密藏中最后放舍身命之处正
当宗镜大旨一心法门。
夫四念处者念即
音释¶ 第 144a 页
观慧之心处即智照之境能所冥合唯是一
心大论云念想智皆一法异名初缘心名念
次习行名想后成办名智处者境也皆不离
萨婆若能观之智照而常寂名之为念所观
之境寂而常照名之为处境寂智亦寂智照
境亦照一相无相无相一相即是实相实相
即是一实谛亦名虚空佛性亦名大般涅槃
如是境智无二无异如如之境即如如之智
智即是境说智及智处皆名为般若亦例云
说处及处智皆名为实谛是非境之境而言
为境非智之智而名为智亦名心寂三昧亦
名色寂三昧亦是明心三昧亦是明色三昧。
金光明经云不可思议智境不可思议智
照此意盖明念只是处处只是念虽说色心
两名其实皆是不可思议一心今只观此一
心大论云念想智皆一法异名初缘心名念
次习行名想后成办名智处者境也皆不离
萨婆若能观之智照而常寂名之为念所观
之境寂而常照名之为处境寂智亦寂智照
境亦照一相无相无相一相即是实相实相
即是一实谛亦名虚空佛性亦名大般涅槃
如是境智无二无异如如之境即如如之智
智即是境说智及智处皆名为般若亦例云
说处及处智皆名为实谛是非境之境而言
为境非智之智而名为智亦名心寂三昧亦
名色寂三昧亦是明心三昧亦是明色三昧。
金光明经云不可思议智境不可思议智
照此意盖明念只是处处只是念虽说色心
两名其实皆是不可思议一心今只观此一
音释¶ 第 144b 页
心即不可思议十界恒现前入心地法门但
心之一法微妙幽玄见有浅深智分优劣须
凭广学以至法原法华经云其不习学者不
能晓了此外书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
知道但坚志节常闻未闻熏修而观力转深
磨鍊而行门益净常起难遭之想道业恒新
长怀庆幸之心终无退转问既以真心为宗
为本如何辩其功能湛然常住尽未来际答
此心法妙故如神不可测无依无住非古非
今只是有而不可见闻非是一向空寂蕴无
尽之妙用不断不常具莫测之灵通非隐非
显古德云因虽涅槃永寂而智体不无不尔
将何穷未来际故知此之心神凡圣之本尽
未来际无有断绝诸佛常正念此法祖师唯
的指此宗斯乃无相之真真何有尽无为之
心之一法微妙幽玄见有浅深智分优劣须
凭广学以至法原法华经云其不习学者不
能晓了此外书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
知道但坚志节常闻未闻熏修而观力转深
磨鍊而行门益净常起难遭之想道业恒新
长怀庆幸之心终无退转问既以真心为宗
为本如何辩其功能湛然常住尽未来际答
此心法妙故如神不可测无依无住非古非
今只是有而不可见闻非是一向空寂蕴无
尽之妙用不断不常具莫测之灵通非隐非
显古德云因虽涅槃永寂而智体不无不尔
将何穷未来际故知此之心神凡圣之本尽
未来际无有断绝诸佛常正念此法祖师唯
的指此宗斯乃无相之真真何有尽无为之
音释¶ 第 145a 页
道道何有穷如幽谷之风相续而微声不断
若洪钟之响随扣而清韵常生宝藏论云唯
道无根灵照常存唯道无体微妙恒真唯道
无事古今同贵唯道无心万物圆备既达此
常住宗体自然尽未来际不休息佛业。
华
严经云于一念中尽知一切心非心地境界
之藏于非心处示生于心远离语言安住智
慧同诸菩萨所行之行以自在力示成佛道
尽未来际常无休息释曰心非心者识行于
境名之曰心智行于境名曰非心所以楞伽
经云得相者识不得相者智故知菩萨随顺
妄缘不舍世法于方便中悉能示现随增减
劫任长短缘乘大愿风相续不断供佛利生
无有休息如华严论云十一地等觉位菩萨
以大慈悲心行赴俗济生之门表自出世道
若洪钟之响随扣而清韵常生宝藏论云唯
道无根灵照常存唯道无体微妙恒真唯道
无事古今同贵唯道无心万物圆备既达此
常住宗体自然尽未来际不休息佛业。
华
严经云于一念中尽知一切心非心地境界
之藏于非心处示生于心远离语言安住智
慧同诸菩萨所行之行以自在力示成佛道
尽未来际常无休息释曰心非心者识行于
境名之曰心智行于境名曰非心所以楞伽
经云得相者识不得相者智故知菩萨随顺
妄缘不舍世法于方便中悉能示现随增减
劫任长短缘乘大愿风相续不断供佛利生
无有休息如华严论云十一地等觉位菩萨
以大慈悲心行赴俗济生之门表自出世道
音释¶ 第 145b 页
满无更求解脱离染离净之心但以乘法性
船张大慈悲帆以大智为船师顺本愿风吹
诸波罗密网常游生死海漉一切众生有著
之鱼安置无依普光明之智岸常生一切幻
住万行功德法界无碍宝堂。
御录宗镜大纲卷九
** 音释
盐
(音炎)。
咸
(胡岩切盐味)。
疣
(音由瘤也)。
褒
(保平声褒贬)。
阒
(音[跳-兆+(目/大)]静也)。
船张大慈悲帆以大智为船师顺本愿风吹
诸波罗密网常游生死海漉一切众生有著
之鱼安置无依普光明之智岸常生一切幻
住万行功德法界无碍宝堂。
御录宗镜大纲卷九
** 音释
盐
(音炎)。
咸
(胡岩切盐味)。
疣
(音由瘤也)。
褒
(保平声褒贬)。
阒
(音[跳-兆+(目/大)]静也)。
音释¶ 第 14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