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100a 页
御录宗镜大纲卷七       两七

问此一心宗成佛之道还假历地位修證否
答此无住真心实不可修不可證不可得何
以故非取果故不可證非著法故不可得非
作法故不可修以本净非莹法尔天成若论
地位即在世谛行门亦不失理以无位中论
其地位不可起决定有无之执经明十地差
别如空中鸟迹若圆融门寂灭真如有何次
第若行布门对治习气升进非无又染净阶
位皆依世俗名字分别则似分阶降不坏一
心譬如土银金等三种器量虽殊然一一器
中虚空遍满平等无有差别虚空即喻一心
法身平等之理诸器即况根器地位阶降不
同道本无差随行有异夫论行解顿渐不同
现行烦恼有浅深熏染习气有厚薄不可一
音释¶ 第 100b 页
向各在当人业轻则易圆障深则难断只如
登八地菩萨亲證无生法忍观一切法如虚
空性此犹是渐證无心至十地中尚有二愚
入等觉位一分无明未尽犹如微尘尚须忏
悔又若未自住三摩地中不信心外无法如
患眼瞖者不信空中无华以分别智解心不
亡但缘他境未住自地如首楞严经云十方
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
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所云大菩
萨者即八地已上若八地菩萨尚心外见净
土以智缘理不名自住若十地菩萨虽心外
不见境犹有色心二习是以有颂云唯佛一
人持净戒其馀并名破戒者故知若入宗镜
究竟一乘门中方云持戒方云见道且知见
有四一知而不见初地至九地二见而不知
音释¶ 第 101a 页
即十地三亦见亦知唯佛四不见不知地前
异生等若得直下无心量出虚空之外又何
用更历阶梯如未顿合无心一念有异者直
须以佛知见治之然后五忍明其正修(伏忍信忍
柔顺忍无生忍寂灭忍)六即拣其叨滥(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
證即究竟即)则免堕增上慢究竟圆满佛乘若入
宗镜中则为普机菩萨乘不思议乘依普门
法一位一切位如善财一生具五位等皆是
普法相[(冰-水+〡)*ㄆ]此普贤机乃见一切所见闻一切
所闻即普眼境也普法相[(冰-水+〡)*ㄆ]者以心外无法
故名为普一切行位皆在心中岂不相[(冰-水+〡)*ㄆ]耶
于行布门似分深浅。

如玄义释不思议境
云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即百
法界一法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具三千
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则巳介尔
音释¶ 第 101b 页
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
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例如八相
迁物(八相者即主住异灭本四相随四相合成八相)物在相前物不
被迁相在物前亦不被迁前亦不可后亦不
可只物论相迁只相迁论物今心亦如是若
从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则是纵若心一时含
一切法者此即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只
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非纵非横非一
非异玄妙深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所以称
为不可思议境意在于此。

又不思议佛境
界经云尔时须菩提又问言大士汝决定住
于何地为住声闻地为住辟支佛地为住佛
地耶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应知我决定
住于一切诸地须菩提言大士汝可亦决定
住凡夫地耶答曰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及
音释¶ 第 102a 页
以众生其性即是决定正位我常住此正位
是故我言决定住于凡夫地也须菩提又问
言若一切法及以众生即是决定正位者云
何建立诸地差别而言此是凡夫地此是辟
支佛地此是佛地耶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
譬如世间以言说故于虚空中建立十方所
谓此是东方此是南方乃至此是上方此是
下方虽虚空无差别而诸方有如是如是种
种差别此亦如是如来于一切法决定正位
中以善方便立于诸地所谓此是凡夫地此
是声闻地此是辟支佛地此是菩萨地此是
佛地虽正位无差别而诸地有别耳。

是知
从有为而至无为因生忍而成法忍圆融不
坏行布坏则失全理之事行布不碍圆融碍
则失全事之理然虽理事一际因果同时生
音释¶ 第 102b 页
熟之机似分初后之心不混直至妙觉如月
圆时始尽因门方冥果海如华严经云佛子
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若
至海已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
所行比于未至其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
及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积集广大善
根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
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经
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及。

问如
上所说即心即佛之旨西天此土祖佛同诠
云何又说非心非佛答即心即佛是其表诠
直表示其事令亲證自心了了见性若非心
非佛是其遮诠即护过遮非去疑破执夺下
情见依通意解妄认之者以心佛俱不可得
故是以云非心非佛此乃拂下能心权立顿
音释¶ 第 103a 页
教泯绝无寄之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亦
是一机入路若圆教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有
遮有表非即非离体用相[(冰-水+〡)*ㄆ]理事无碍今时
学者既无智眼又阙多闻偏重遮非之词不
见圆常之理奴郎莫辩真伪何分如弃海存
沤遗金拾砾掬泡作宝执石为珠所以经云
譬如痴贼弃舍金宝担负瓦砾此之谓也今
当纂集正为于兹且心之与佛皆世间之名
是之与非乃分别之见空论妄想曷得真归
所以祖师云若言是心是佛如牛有角若言
非心非佛如兔无角并是对待彊名边事若
因名召体豁悟本心證自真知分明无惑者
终不认名滞体起有得心去取全亡是非顿
息亦不一向离之妄起绝言之见亦不一向
即之反堕执指之讥如华严论云滞名即名
音释¶ 第 103b 页
立废说即言生并是背觉合尘舍已徇物若
实亲省现證自宗尚无能證之智心及所證
之妙理岂况更存能知能解有得有趣之妄
想乎近代或有滥参禅门不得旨者相承不
信即心即佛之言判为是教乘所说未得幽
玄我自有宗门向上事在唯重非心非佛之
说并是指鹿作马期悟遭迷执影是真以病
为法只要门风紧峻问答尖新𤼵狂慧而守
痴禅迷方便而违宗旨立格量而据道理犹
入假之金存规矩而定边隅如添水之乳一
向于言语上取办意根下依通都为能所未
亡名相不破若实见性心境自虚匿迹韬光
潜行密用是因全未悟道唯逐妄轮回起法
我见而轻忽上流恃错知解而摧残初学毁
金口所说之正典拨圆因助道之修行斥二
音释¶ 第 104a 页
乘之菩提灭人天之善种但欲作探玄上士
效无碍无修不知返堕无知成空见外道唯
观影迹莫究圆常积见不休徒自疲极。


云何顿断疑心生于圆信答所以云难信者
如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人无信者实相之
理止在心中无劳远觅近而不识说之不信
故云难信是以须具大信方断纤疑此是难
解难入之门难省难知之法如针锋上立无
边身菩萨将藕孔中[𮈔]悬须弥之山不思议
中不思议绝玄妙中绝玄妙所以法华会上
身子三请四众惊疑只如五千退席之人皆
有得圣果之者闻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
法开权显实直指自心尚乃怀疑拂席而起
何况末法机劣之人遮障既深见惑尤重情
尘尚壅欲火犹烧而能荷担斯大事者欤是
音释¶ 第 104b 页
以妙得其门成佛匪离于当念若失其旨修
因徒困于多生唯在信心别无方便以是入
道之原功德之母故所以古圣云明者德隆
于即日昧者望绝于多生会旨者山岳易移
乖宗者锱铢难入此宗镜录不拣内道外道
利根钝根但见闻信入者皆顿了一心理事
圆足如圆觉经云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
蚊䖟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克满良以众
生包性德而为体约智海以为源故须开示
所以般若文殊分云若知我性即知无法若
知无法即无境界若无境界即无所依若无
所依即无所住如是开示如是信入则是真
实句亦是金刚句以无虚假及可破坏故如
大集经云真实句者如一法一切法亦如是
如一切法一法亦如是又云一众生心一切
音释¶ 第 105a 页
众生心悉皆平等名金刚句是知无有一法
可得名深信坚固如金刚不可沮坏无信心
中能见佛若有一法可信即是邪见一切不
信方成其信如般若经云若念一切法不念
般若波罗密不念一切法则念般若波罗密
如是解者可谓深达实相善说法要矣所以
云无一法可得名深达实相如法华经偈云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法者无一
不成佛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
生亦同得此道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
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
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天人
所供养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
间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虽云种种道其
音释¶ 第 105b 页
实为佛乘释曰本师以出至梵天之舌相演
真实言放一万八千之毫光现希奇瑞引三
世之觉王同诠此旨付十方之大士共显斯
宗论位是最实之位言诠乃第一之诠可谓
究竟指归真实行处若但志心读诵灵感难
思何况信解悟入如说修行供养则福过正
遍知行处则可起如来塔又如神力品偈云
能持是经者诸佛皆欢喜是人之功德无边
无有穷故知證此一毫之灵智量逾无尽之
太虚今者与诸有缘信士亲闻正法复思夙
愿微有良因于末法中偶斯遗教既欣遭遇
傍悯未闻遂乃略出要诠遍示后学可谓醍
醐之正味不觉不知甘露之妙门不问不信
如斯大失实可惊心如法华经云于后末世
有持是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
音释¶ 第 106a 页
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释曰于在家出家四
众之中生大慈心者即是示如来一心方便
门慈能与乐俱令信入同證大般涅槃四德
之乐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者即是外道
邪见不生正信之人悲能拔其苦即是示如
来一心解脱门皆令悟解永拔分段变易二
死之苦此宗镜录于后若遇有缘信心或晓
夜忘疲精勤披览以悟为限莫告劬劳是以
诸大菩萨皆思过去波流苦海作不利益之
事丧无数身都无利益又今犹处生死恶业
之中皆是过去世中妙行不勤故今者偶斯
正典可谓坐参但仗三宝威神诸佛加被无
诸难事早得心开普及一切法界含生皆同
此悟即斯愿矣须知圆宗罕遇若芥子投于
针锋正法难闻犹盲龟值于木孔若非夙熏
音释¶ 第 106b 页
乘种久积善根焉偶斯文亲得传受应须庆
幸荷佛慈恩所以古人或重教轻财则输金
若市或忘身为法则立雪幽庭且金是身外
之浮财岂齐至教命是一期之业报曷等真
诠是故因闻般若深经以为乘种遂得乘急
常聆妙音可以身座肉灯归命供养皮纸骨
笔缮写受持又我此宗镜所录之文但为最
上根人唯令佛种不断闻于未闻誓报慈恩
不孤本愿若涉名利非被此机(古释华严教所被机五简
非器一违真二背正三乖宝四狭劣五守权)。

当知不偶斯文虚
功累劫才闻此旨便入圆通深嘱后贤无失
法利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佛言我今演
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如是妙法
诸佛如来过无量劫时乃说之乃至以是因
缘难见难闻菩提正道心地法门若有善男
音释¶ 第 107a 页
子善女人闻是妙法一经于耳须臾之顷摄
念观心熏成无上大菩提种不久当坐菩提
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若不闻此不思议广大威德圆顿法
门何由修行速證究竟一乘常乐我净大涅
槃果以众生处不定聚中闻小修小遇权习
权俱成大失今所集者所益弘多设闻而不
修亦成其种何况闻思修者如先德云如今
若要直会但不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佛
是自心义亦名为道亦云觉义灵觉之性亦
是心心即道道即佛佛即是禅禅之一字非
凡所测若知诸法从心生即不应执执即不
知若不见本性十二分教则为虚设故知因
教明心何执文义又教从心生心由教立离
心无教离教无心岂心外别有教而可执乎
音释¶ 第 107b 页
所以唯识疏云若顿教门大不由小起即无
三时前后次第即华严经中说唯一心是初
成道竟最初一说又云诸愚夫类从无始来
虚妄分别因缘力故执离心外定有真实能
取所取如来大悲以甘露法授彼令服断妄
狂心弃执空有證真了义华严等中说一切
法皆唯有识所以佛證唯识说一心经令依
修学释云天亲造颂成立佛经令诸学者了
知万法皆不离心即大乘中道义理显矣是
知圆中之信此信难成如起信钞问云此信
若言本有众生何故沉迷如其本无凭何𤼵
起答此信本来非有非无以非有故众生沉
迷以非无故遇缘即起若言定无𤼵起何物
若言定有何假因缘然上所述是约迷悟因
缘说若论此信须不信一切法乃能成信亦
音释¶ 第 108a 页
不是非有非无何者以众生不觉似迷非迷
真性不沉故不是非有以一念复本似悟非
悟不从新得故不是非无故云自心起信还
信自心。

问一心具实性凡圣是虚名者云
何作凡之时炽然系缚诸有證圣之日豁尔
解脱真空乃知不唯但名的有其事答虽有
其事如同梦中之事设有其名皆非得物之
名故知梦觉俱虚名体双寂如净名私记云
法相如是岂可说乎若说则言有一法可得
存法作解还是生死业今时只欲令众生除
一切见此中见无别义亦无巧释如人夜梦
种种所见比至觉时总无一物今亦尔虚妄
梦中言有万法若悟其性毕竟无一物可得
此中亦无能说能示亦无能闻能得是以异
生非堕凡夫地迷处全空诸佛不證真如门
音释¶ 第 108b 页
悟时无得则不见有一法可断无生死所出
之门不见有一法可成无菩提能入之路思
益经云诸佛出世不为令众生出生死入涅
槃但为度生死涅槃之二见耳是以大雄垂
迹但示正宗破妄我而显真我之门斥情识
而归净识之道。

问归命三宝是仗他胜缘
云何总归一心而悉圆通答诸圣以无为而
得名圆修以无作而成行不分别诸境是真
调伏心了一切法空则常在三昧超日三昧
经云知色心空得佛何难斯之谓矣故知一
切诸法未有不由心者心摄一切如如意珠
无不具足且论三宝所以教中但云自归依
佛等终不云归依于他故云自性不归无所
归处夫归者是还原义众生六根从一心起
既背自原驰散六尘今举命根总摄六情还
音释¶ 第 109a 页
归其本一心之原故曰归命一心即具三宝
三宝只是一心心性自能觉照即佛宝心体
本自性离名法宝心体无二即僧宝入宗镜
中于刹那间念念见一心三宝常现世间或
障重遮深任经尘劫终不省信尚不闻三宝
之名岂遇一真之道。

故知亲见佛亲闻法
人难得阿难二十年为佛侍者尚不见佛面
唯观救世者轮回六趣中又但以缘心听法
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广博严净经云若能
持此经具足一切戒金刚三昧经明悟本觉
者佛言如是之人不存二相虽不出家不住
在家虽无法服虽不具戒能以自心无为自
恣而获圣果。

经云不求诸法性相因缘是
名正慧宁外徇文言彊生知解耶是知心外
见法尽名外道故经云外道乐诸见若直了
音释¶ 第 109b 页
自心则不为诸见所动如经云菩萨无所见
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即一切法夫言无所
见者非是离一切法云无所见即见一切法
而无所见以无所有即一切法一切法即无
所有故所以经颂云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
想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问万行唯心
则因心起行夫道场法则全在事相而修云
何总摄千途咸归一道答我此宗门一乘之
妙唯以一念心照真达俗成无上觉名为道
场何者照真则理无不统达俗则事无不圆
所以维摩经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
一切智故什法师释云二乘法以三十四心
成道大乘一念则确然大悟具一切智也肇
法师解云一切智者智之极也朗若晨曦众
冥俱照澄若静渊群像并鉴无知而无所不
音释¶ 第 110a 页
知者其唯一切智乎何则夫有心则有封有
封则有疆封疆既形则其智有涯其智有涯
则所照不普至人无心无心则无封无封则
无疆封疆既无则其智无涯其智无涯则所
照无际故以一念一时必知一切法也又道
场者实相理遍为场万行通證为道则道无
不至场无不在若能怀道场于胸中遗万累
于身外者虽复形处愦闹迹与事邻乘动所
游无非道场也。

诸法无行经云文殊师利
言世尊一切众生皆是道场是不动相文殊
师利一切法寂灭相无相无生相无所有相
不可取相是名道场义华严经颂云如是一
切人中主随其所有诸境界于一念中皆了
悟而亦不舍菩提行又经云一刹那心觉一
切法究竟无馀是妙菩提今亦不碍事相道
音释¶ 第 110b 页
场以即法恒真相在无相理外无事无相在
相又无相在相则隐显同时相在无相则空
有一际悲华经云虽修净土其心平等犹如
虚空虽行道场解了三界无有异相斯则行
事而不失理照理而不废事事理无碍其道
在中经云众生如一切法如如无有生如无
有灭以此义故举足下足不离道场于念念
中常作佛事故知通达一念法法周圆谛了
一心门门具足则无边佛事不出一尘矣。

问既称一心一身云何教中立种种身相种
种法门答斯乃万化之原一真之本随缘应
用犹如意珠对物现形若大圆镜是以能包
万像是大法藏出生无尽是无尽藏妙慧无
穷是大智藏法法恒如是如来藏本性无形
是净法身体合真空是虚空身相好虚玄是
音释¶ 第 111a 页
妙色身妙辩无穷是智慧身隐显无碍是应
化身万行庄严是功德身念念无滞是入解
脱法门心心寥廓是入空寂法门六根自在
是入无碍法门一念不生是入无相法门又
此中旨趣若相资则唯广唯大演之无际若
相摄则唯微唯细究之无踪斯乃离有无而
不坏有无标一异而非一异则四边之火莫
能烧百非之垢焉能染。

庐山远大师云唯
一知性随用分多非全心外别有诸数譬如
一金作种种器非是金外别有器体随用别
分受想行等各守自相得言有数如金与器
非无差别金器虽别时无前后心法如是若
言定一金时应当无其诸器若言定别器应
非一金心法一异准此可知矣是以若但指
金则失器坏于世谛若但指器则失金隐于
音释¶ 第 111b 页
真谛所以性净随染举体成俗即生灭门染
性常净本来真净即真如门斯则即净之染
不碍真而恒俗即染之净不破俗而恒真是
故不碍一心双存二谛乃至无量身云无量
法门随义虽分一心不动是以众圣所归无
非法也法即心也是以法能成佛大报恩经
云佛以法为师般若经云我初成道观谁可
敬可赞无过于法法能成立一切凡圣故台
教云若观如来藏心地法门即是观如来眼
耳鼻舌身意豁然真𤼵得见佛性三智现前
三身具足故知舒为万法卷即一心一中无
量无量中一。

宗镜一心之旨名具足道是
圆顿门就缘起则无边约真性则无二一多
交彻存泯同时如法藏法师云明不二者若
执尘与心为一遮言不一以心所现非无缘
音释¶ 第 112a 页
故若执尘为二遮言不二以离心外无别尘
故一二无碍现前方入不二经颂云无二智
慧中出人中师子不著一二法知无一二故
又云若以尘唯心现则外尘都绝若以心全
现尘则内心都泯泯者泯其体外之见存者
存其全理之事即泯恒存即存恒泯所以一
心总含万有万有不异一心如起信论疏云
所谓法者即众生心者出其法体谓如来藏
心含和合二门以其在众生位故若在佛地
即无和合义以始觉同本唯是真如即当所
显义也今就随染众生位中故得具其二种
门也次摄一切世出世法者辩法功能以其
此心体相无碍染净同依随流返流唯转此
心是故若随染成于不觉即摄世间法不变
之本觉及返染始觉摄出世间法此犹能生
音释¶ 第 112b 页
灭门辩若约真如门者即镕融含摄染净小
殊故通摄也。

问诸总持陀罗尼门差别句
义数若恒沙云何但于一心悉皆开演答离
心无说离说无心舒则恒沙法门卷则一心
妙旨微尘经卷尽大千而未展全文普眼法
门竭大海而不书一偈如忉利天鼓演莫测
之真诠雷音宝林说无生之妙偈安养国内
水鸟皆谈苦空华藏海中云台尽敷圆旨此
一心门是一字中王亦名一语亦名一句思
益经云如佛所说汝等集会当行二事若圣
说法若圣默然何谓说法何谓默然答言若
说法不违佛不违法不违僧是名说法若知
法即是佛离相即是法无为即是僧是名圣
默然又善男子因四念处而有所说(身受心法四念
处)名圣说法于一切法无所忆念名圣默然
音释¶ 第 113a 页
斯正说时心契法理即不说耳明非缄口名
不说也如入佛境界经云佛言文殊师利诸
佛如来无有人见无有人闻无有人现在供
养无有人未来供养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
说诸法一不说诸法多文殊师利诸佛如来
不證菩提诸佛如来不依一法得名亦非多
法得名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见诸法不闻
诸法不念诸法不知诸法不觉诸法文殊师
利诸佛如来不说一法不示诸法璎珞经云
以一句偈训诲八万四千国邑大集经偈云
无量智者佛真子数如十方微尘等于无量
劫咨问佛不尽如来一字义又云能以一字
入一切法为众生说是名般若波罗密无涯
际总持经云是般若波罗密一语能答万亿
之心首楞严三昧经云文殊言若人得闻一
音释¶ 第 113b 页
句之法即解其中千万句义百千万劫敷演
解说智慧辩才不可穷尽是名多闻大涅槃
经云若见如来常不说法是名具足多闻又
云宁愿少闻多解义理不愿多闻于义不了
即是入此宗镜一解千从虽广引文只證此
义上根一览已断纤疑中下再披方能具信
对根故尔非法合然所以胜天王般若经云
佛复告善思惟菩萨言贤德天子巳于过去
无量百千亿劫修习陀罗尼门穷劫说法亦
无终尽善思惟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陀罗
尼佛言善男子名众法不入陀罗尼善男子
此陀罗尼过诸文字言不能入心不能量内
外众法皆不可得善男子无有少法能入此
者故名众法不入陀罗尼何以故此法平等
无有高下亦无出入无一文字从外来入无
音释¶ 第 114a 页
一字从此法中出又无一字住此法中亦无
文字共相见者亦不分别法与非法是诸文
字说亦不减不说无增从本以来无起造者
无坏灭者善男子如文字心亦如是如心一
切法亦如是何以故法离言语亦离思量本
无生灭故无出入是名众法不入陀罗尼若
能通达此法门者辩才无尽何以故通达不
断无尽法故善男子能入虚空者则能入此
陀罗尼门华严出现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
应知如来音声非量非无量非主非无主非
示非无示疏释云莫穷其边故非量随机随
时有闻不闻故非无量多缘集故非有主纯
一法界生故非无主当体无生故无能示巧
显义理故非无示。

华严演义云至圣垂诰
镜一心之玄极大士弘阐烛微言之幽致虽
音释¶ 第 114b 页
忘怀于诠旨之域而浩瀚于文义之海盖欲
寄象系之迹穷无尽之趣矣故知非言无以
立其文非文无以广其义非义无以穷其玄
夫得其玄者则宗镜无尽之旨矣旨既无尽
不说不知今为未知者言不为巳知者说脱
或诸宗异执见解差殊或空有相非大小各
诤斯乃不穷理本彊说异同入宗镜中胜负
俱息如析金杖段段俱金犹截琼枝寸寸是
宝问信入此法还有退者否答信有二种一
若正信坚固谛了无疑理观分明乘戒兼急
如此则一生可办谁论退耶二若依通之信
观力粗浮习重境彊遇缘即退华严疏云深
心信解常清净者信烦恼即菩提方为常净
由称本性而𤼵菩提心本来是佛更无所进
如在虚空退至何所。

问法唯心说者云何
音释¶ 第 115a 页
教立五时听分四众答诸佛无有色声功德
唯有如如及如如智独存凡有见闻皆是众
生自心影像则说唯心说听唯心听离心之
外何处有法。

宝性论偈云天妙法鼓声依
自业而有诸佛说法者众生自业闻如妙声
远离功用处身心令一切众生离怖得寂静
佛声亦如是离功用身心令一切众生得證
寂灭道故经偈云一切诸如来无有说佛法
随其所应化而为演说法。

若顿教中非直
心外无佛色等众生心内所显之佛亦当相
空以唯是识无别影故色等性离无所有故
一切无言无言亦无故是故圣教即是无教
之教如经颂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

经云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
得。

又说听全[(冰-水+〡)*ㄆ]生佛相在如一明镜师弟
音释¶ 第 115b 页
同对说听以师取之即是师镜弟子取之是
弟子镜镜喻一心师弟喻生佛是谓弟子镜
中和尚为和尚镜中弟子说法和尚镜中弟
子听弟子镜中和尚说法诸有知识请详斯
喻此喻犹恐未晓又如水乳和同一处而互
为能和所和且顺说听以能和为说所和为
听且将水喻于佛乳喻众生应言乳中之水
和水中之乳水中之乳受乳中之水虽同一
味能所宛然虽能所宛然而互相在相遍相
摄思以准之又众生心中佛者此明众生称
性普周而佛不坏相在众生心内言为佛心
中众生说法者此明佛心称性普周而众生
不坏相在佛心内也更无别理但说听之异
耳是知一切众生语言皆法轮正体若离众
生言说即佛无所说先德云若离方言佛则
音释¶ 第 116a 页
无说圣人无心以万物心为心圣人无身亦
以万物身为身即知圣人无言亦以万物言
为言矣。

肇论云为莫之大故乃反于小成
施莫之广故乃归于无名何谓小成通百千
恒沙之法门在毛头之心地何谓无名形教
遍于三千无名相之可得故须宗说双通方
成师匠所以经偈云宗通自修行说通示未
悟真觉大师云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
滞空宗通是定说通是慧则宗说兼畅定慧
双明二义相成阙一不可。

然诸教中皆说
万法一心而浅深有异今约五教略而辩之
一愚人法声闻教假说一心谓世出世间染
净等法皆由心造业之所感故若推徵则一
心之义不成以立前境故云假说二大乘权
教明异熟赖耶以为一心三界万法唯识变
音释¶ 第 116b 页
故三终教说如来藏以为一心识境诸法皆
如梦故四顿教泯绝染净以说一心为破诸
数假名故五圆教总该万有以为一心事理
本末无别异故如上所说前浅后深浅不至
深深必该浅所以宗镜虽备引五教一心證
明唯指归圆教一心总摄前故又如钞云一
心为如来所说法之根本者盖缘如来依此
一心而成就故是则信解行證皆依此心从
微至著未尝离此若离于心得成佛者无有
是处离此有说者皆外道教也所以起信论
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
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御录宗镜大纲卷七
音释¶ 第 117a 页

** 音释


(作管切)

(音雍塞也)

(旨而切音支)

(尚朱切音殊)

(音却
坚也)。

(音希日光也)
音释¶ 第 1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