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57b 页
御录宗镜大纲卷四       两四

问唯一心法云何教中广立名字答如来名
号十方不同般若一法说种种名解脱亦尔
多诸名字故大般若经云如一切法名唯客
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
所住一切法中无名名中无一切法非合非
散但假施设所以者何以一切法与名俱自
性空大方等大集经云尔时佛告陀罗尼自
在王菩萨善男子第一义者谓无有诸法若
无诸法云何说空无名字法说为名字如是
名字亦无住处名下之法亦复如是是以法
从心生名因法立能生之心无处所生之法
亦然则心境皆空俱无处所论云心能为一
切法作名若无心则无一切名字当知世出
世名字皆从心起以心随缘应物立号似金
音释¶ 第 58a 页
作器随器得名则一心不动执别号而万法
成差真金匪移认异名而千器不等若知法
法全心作器器尽金成名相不能干是非焉
能惑又如圆器与方器名字不同若生金与
熟金言说有异推原究体万法皆空但有意
言名义差别动即八识凝为一心得旨忘缘
触途无寄如大涅槃经云佛言善男子如来
所有一切善行悉为调伏诸众生故譬如医
王所有医方悉为疗治一切病苦善男子如
来世尊为国土故为时节故为他语故为众
生故为诸根故于一法中作二种说于一名
法说无量名于一义中说无量名于无量义
说无量名。

华严经颂云如心诸佛尔如佛
众生然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只是一法
名别理同何者觉此无依无住绝待不思议
音释¶ 第 58b 页
心不动时入十信之初号不动智佛不觉此
绝待真心不守自性随缘差别时名法身流
转五道号曰众生但有迷悟之名不离一心
之体更有何法而作凡圣名字为差别乎如
文殊般若经云佛言佛法无上耶文殊答无
有一法如微尘许名为无上又经云如世尊
说此法时无有菩萨得是三昧诸陀罗尼门
亦复无彼诸佛所说语言句义乃至不说一
文字句无人听闻无人得解无人成佛如此
等法是实言者于后末世五百岁时此经法
门弘阎浮提遍行流布炽然不灭是真实语
问既万机泯迹独朗真心者云何教中说此
是凡夫法此是圣人法答以一切法缘生无
性故不得凡夫法不得圣人法以无性缘生
故若真若俗不相混滥如云一切即一皆同
音释¶ 第 59a 页
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虽即历然不失无
性之理虽即无性不坏缘生之道然又虽但
了一心而于诸法一一了知分明无惑。


行记问云一心既具十法界因果但观于心
何须观具答一家观门(即天台止观)永异诸说该
摄一切十方三世若凡若圣一切因果者良
由观具具即是假假即空中理性虽具若不
观之但言观心则不称理小乘奚尝不观心
耶但迷一心具诸法耳问若不观具为属何
教答别教示道从初心来但云次第生于十
界断亦次第故不观具或禀通教即空但理
或禀三藏寂灭真空如此等人何须观具何
者藏通但云心生六界观有巧拙即离不同
是故此两教不须观具尚不识具况识空中
若不尔者何名发心毕竟二不别成正觉巳
音释¶ 第 59b 页
何能现于十界身土又复学者纵知内心具
三千法不知我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亦
尔苟顺凡情生内外见应照理体本无四性
(自生性他生性共生性无因生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能知
此者依稀识心华严论云以一心大智之印
印无始三世总在一时无边诸法智印咸遍
以智等诸佛故以智等众生心故以智等诸
法故以智无中边表里三世长短近远故为
智过虚空量故如世虚空无所了知如无分
别智虚空一念而能分别过虚空等法门是
故经颂言一切虚空犹可量诸佛说法不可
说又颂云普光明智等虚空虚空但空智自
在所以无量义经云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即
知一法能生无量义所谓一心一一法皆生
无量义者以心遍一切法一一法无非心故
音释¶ 第 60a 页
以略代总故知略心能含万法历一切教若
境若智若人若法随诸事释一一向心为观
观慧弥成如海吞流似薪益火以不能深达
故为偏为小以不能谛观故住有住空是以
声闻睹斯大事自鄙无堪或号泣而声振大
千或云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若菩萨闻
兹妙旨忏悔前非或云从无量劫来为无我
之所漂流或言我等归前尽是邪见人也如
上所失皆是不达自心广大圆融能包能遍
故何以能包能遍以无相故如太虚无相不
拒诸相发挥能含十方净秽国土所以昔人
云夫万化非无宗而宗之者无相虚相非无
契而契之者无心内外并[宴-女+六]缘智俱寂是故
若能如是体道千万相应可谓正法中人真
佛弟子若违斯旨妄起有心悉堕邪修不入
音释¶ 第 60b 页
宗镜如古德歌云只为无心学无学亦复正
修于不修若人不知如此处不得称名为比
丘是以若于宗镜发真最省心力华严经云
以少方便疾得菩提古德云学虽不多可齐
上贤即斯意矣。

问理唯一道事乃万差云
何但了一心无边佛事悉皆圆满答出世之
道理由心成处世之门事由心造若以唯心
之事一法即一切法舒之无边以唯心之理
一切法即一法卷之无迹因卷而说一此法
未曾一因舒而说多此法夫曾多非一非多
有而不有而多而一无而不无一多相依互
为本末。

问心性本净寂照无遗何假智光
而为鉴逵答心是正因虽然照了以客尘烦
恼所遮若无智慧了因而不能显故知万法
无修策修而至无修本性虽空亦由修空而
音释¶ 第 61a 页
显空今宗镜所录深有所以只为众生无智
不修而堕愚闇不照心性枉陷轮回若不得
宗镜之智光何由显于心宝且众生无漏智
性本自具足以客尘所蔽似镜昏尘但能知
镜本明尘即渐尽客尘尽处真性朗然。


释迦文佛开众生心成佛知见达摩初祖直
指人心见性成佛若体此一心云何是成佛
之理答一心不动诸法无性以无性故悉皆
成佛华严经云佛子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
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入涅槃皆同
一性所谓无性无何等性所谓无相性无尽
性无生性无灭性无我性无非我性无众生
性无非众生性无菩提性无法界性无虚空
性亦复无有成正觉性知一切法皆无性故
得一切智大悲相续救度众生佛子譬如虚
音释¶ 第 61b 页
空一切世界若成若坏常无增减何以故虚
空无生故诸佛菩提亦复如是若成正觉不
成正觉亦无增减何以故菩提无相无非相
无一无种种故佛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成等正觉同于菩提一相无相。

是知若不
自信心佛求他胜缘功业虽勤终非究竟如
华严如来出现品云佛子设有菩萨于无量
百千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密修习种种菩
提分法若未闻此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
或时闻已不信不解不顺不入不得名为真
实菩萨以不能生如来家故所以诸佛知一
切法皆无性故得成就一切智起同体悲相
续不断尽未来际广度有情以一心无性成
佛之理愿一切众生与我无异知众生本来
一心不动常合天真以无性故不觉随缘六
音释¶ 第 62a 页
趣升降枉受妄苦虚度轮回所以能起大悲
相续度脱若无此无性之理则大化不成善
恶凡圣不可移易若能如是解悟则是入不
思议方便法门。

志公和尚生佛不二科云
众生与佛不殊大智不异于愚何用外求珍
宝身内自有明珠正道邪道不二了知凡圣
同途迷悟本无差别涅槃生死一如究竟攀
缘空寂推求忆想清虚无有一法可得萧然
直入无馀。

真觉大师歌云雪山肥腻更无
杂纯出醍醐我常纳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
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
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一
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弹指圆成
八万门刹那灭却阿鼻业一切数句非数句
与吾灵觉何交涉。

又东林问云众生为迷
音释¶ 第 62b 页
诸佛为悟体虽是一约用有差若以众生通
佛佛亦合迷若以佛通众生众生合悟答恒
以非众生为众生亦以非佛为佛不碍存而
恒夺不妨坏而常成随缘且立众生之名岂
有众生可得约体权施法身之号宁有诸佛
可求莫不妄彻真原居一相而恒有真该妄
末入五道而常空情谈则二界难通智说乃
一如易就然后双非双是即互坏互成见诸
佛于众生身观众生于诸佛体故云六道之
道离善之恶离恶之善二乘之道离漏之无
漏菩萨之道离边之中诸佛之道无离无至
何以故一切诸法即是佛道故所以先德云
夫大道唯心即心是佛只依一心而修即是
根本之智亦是无分别智即能分别无穷自
具一切智故不同起心遍计故知凡有心者
音释¶ 第 63a 页
悉皆成佛以不信故决定为凡以明了故旧
来成佛。

问六祖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
入心体洞山和尚云学得佛边事犹是错用
心今何广论成佛之旨答今宗镜录正论斯
义以心冥性佛理合真空岂于心外妄求随
他胜境如华严记云若达真空尚不造善岂
况恶乎若邪说空谓豁达无物或言无碍不
妨造恶若真知空善顺于理恐生动乱尚不
起心慕善恶背于理以顺妄情岂当可造若
云无碍不碍造恶何不无碍不碍修善而断
恶耶厌修善法尚恐有著心恣情造恶何不
惧著明知邪见恶众生也乃至入理观佛犹
恐起心更造恶思特违至理。

问既博地凡
夫位齐诸佛者云何不具诸佛神通作用答
非是不具但众生不知故华严宗云诸佛證
音释¶ 第 63b 页
众生之体用众生之用是以诸佛将众生心
中真如体相用三大之因为法报化三身之
果岂可更论具不具耶如今若实未荐者但
非生因之所生唯在了因之所了大涅槃经
云生因者如泥作瓶了因者如灯照物若智
灯才照凡圣一如若意解观之真俗似别然
世间多执事相迷于真理故法华经云取相
凡夫随宜为说金刚经云但凡夫之人贪著
其事所以一切经论皆破众生身心事相等
执如宝藏论云经云随宜说法意趣难解虽
说种种之乘皆是权接方便助道法也然非
究竟解脱涅槃如有人于虚空中画作种种
色相及种种音声然彼虚空实无异相受人
变动故知诸佛化身及以说法亦复如是于
实际中都无一异夫神中有智智中有通通
音释¶ 第 64a 页
有五种智有三种何为五种通一曰道通二
曰神通三曰依通四曰报通五曰妖通妖通
者狐狸老变木石精化附傍人神聪慧奇异
此谓妖通何为报通鬼神逆知诸天变化中
阴了生神龙隐变此谓报通何谓依通约法
而知缘身而用乘符往来药饵灵变此谓依
通何谓神通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别
皆随定力此谓神通何谓道通无心应物缘
化万有水月空华影像无主此谓道通何谓
三智一曰真智二曰内智三曰外智何谓外
智谓分别根门识了尘境博览古今皆通俗
事此名外智何谓内智自觉无明割断烦恼
心意寂静灭无有馀此名内智何谓真智体
解无物本来寂静通达无涯净秽不二故名
真智真智道通不可名目馀所有者皆是邪
音释¶ 第 64b 页
伪伪则不真邪则不正惑乱心生迷于本性
夫智有邪正通有真伪若非法眼精明难可
辩了是以俗间多信邪伪少信正真大教偃
行小乘现用故知妙理难显也庞居士偈云
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
真如性心通法亦通十八断行踪但自心无
碍何愁神不通如是解者方入宗镜之中所
有施为皆入律行自然成办一切佛事如净
名私记云得入律行者如优波离章是名奉
律是名善解端坐不用经营办供养具而常
作佛事心行中求。

但悟一心无碍自在之
宗自然理事融通真俗交彻若执事而迷理
永劫沉沦或悟理而遗事此非圆證何者理
事不出自心性相宁乖一旨若入宗镜顿悟
真心尚无非理非事之文岂有若理若事之
音释¶ 第 65a 页
执但得本之后亦不废圆修如有学人问本
净和尚云师还修行也无对云我修行与汝
别汝先修而后悟我先悟而后修是以若先
修而后悟斯则有功之功功归生灭若先悟
而后修此乃无功之功功不虚弃所以融大
师心铭云欲得心净无心用功又若具智眼
之人岂得妄生叨滥况似明目之者终不堕
于沟坑若盲禅闇證之徒焉知六即(理即名字即观
行即相似即分證即究竟即)狂慧徇文之等奚识一心如
今但先令圆信无疑自居观行之位古人云
一生可办岂虚言哉切不可迷性徇修执权
害实弃本逐末认妄遗真据世谛之名言执
无始之熏习将言定旨立解明宗一向合尘
背于本觉如昔人云妄情牵引何年了辜负
灵台一点光又真觉大师歌云觉即了不施
音释¶ 第 65b 页
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
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
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但得
本莫愁末如净琉璃[企-止+古]宝月既能解此如意
珠自利利他终不竭且如世间有福之人于
伏藏内得摩尼珠法尔以种种磨治然后自
然雨宝况悟心得道之者亦复如是既入佛
位法尔万行庄严悲智相续故知悟道如得
珠岂无磨治庄严等事问若不具神变将何
摄化答若纯取事相神通有违真趣如辅行
记云修三昧者忽发神通须急弃之有漏之
法虚妄故也故止观云能障般若何者种智
般若自具诸法能泯诸相未具已来但安于
理何须事通若专于通是则障理又不唯障
理反受其殃夫言真实神变者无非演一乘
音释¶ 第 66a 页
门谈无生理一言契道当生死而證涅槃目
击明宗即尘劳而成正觉刹那而革凡为圣
须臾而变有归空如此作用岂非神变耶如
维摩经云以神通慧化愚痴众生若上上根
人只令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又古人云不
改旧时人只改旧时行履处设或改形换质
千变万化皆是一心所为乃至神通作用出
没自在易小令大展促为长岂离一心之内
故知万事无有不由心者但證自心言下成
圣若不识道具相奚为故金刚经云若以三
十二相见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又偈
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
能见如来古人云若不达此理纵然步步脚
踏莲华亦同魔作庞居士偈云色声求佛道
结果反成魔若决定取神通胜相作佛者不
音释¶ 第 66b 页
唯幻士成圣乃至天魔外道妖狐精魅鬼神
龙蜃等皆悉成佛彼咸具业报五通尽能变
化故若不一一以实相勘之何辨真伪但先
悟宗镜法眼圆明则何理而不通何事而不
彻一切佛事摄化之门自然成就如华严论
云经云入深禅定得佛神通者以心称理原
无出入体无静乱体无造作性任理自真不
生不灭理真智应性自遍周三世十方一时
普应对现色身随智应而化群品而无来往
亦不变化名佛神通智无依止无形无色体
无来去性自遍周非三世摄而能普应三世
之法名曰神通是故经云智入三世而无来
往为三世是众生情所妄立非实有故为智
体无形无色不造不作而应群品名之为神
圆满十方无法不知无根不识名之为通。
音释¶ 第 67a 页

问佛称觉义觉何等法答无法之法是名真
法无觉之觉是名真觉则妙性无寄天真朗
然华严经颂云佛法不可觉了此名觉法诸
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无字宝箧经云尔时
胜思惟菩萨白佛言何等一法是如来所證
觉知善男子无有一法如来所觉善男子于
法无觉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不生而如
来證觉一切法不灭而如来證觉是以若有
觉乃众生无觉同木石俱非真性不契无缘
无觉之觉方齐大旨无觉故不同众生觉故
不如木石则一觉一切觉无觉无不觉无觉
故慧解寂然无不觉故虚怀朗鉴又见心常
住称之曰觉一成一切成一觉一切觉言穷
虑绝不坏假名故曰始成正觉问初发心时
便成正觉者云何复说后心菩提答十方诸
音释¶ 第 67b 页
佛唯为一大事出现于世皆令众生于自心
中开此知见若立种种差别是众生知见若
融归一道是二乘知见若一亦非一是菩萨
知见若佛知见者当一念心开之时如千日
并照不俟更言即是祖师西来即是诸佛普
现故云念念释迦出世步步弥勒下生何处
于自心外别求祖佛则知众生佛智本自具
足若欲起心别求即成遍计之性故六祖云
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
字若如是者何用更立文字今为未知者假
以文字指归令见自性若发明时即是豁然
还得本心于本心中无法不了故云悟无念
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是
知若入无念法门成佛不出刹那之际若起
心求道徒劳神于尘劫之中。

问即心成佛
音释¶ 第 68a 页
者为即真心为即妄心答唯即真心悟心真
故成大觉义故称为佛问若即真心有何胜
义若即妄心成何过咎答毕竟空门理无眹
迹分别之道事有开遮妄心者从能所生因
分别起发浮根之暂用成对境之妄知若离
前尘此心无体因境起照境灭照亡随念生
尘念空尘谢若将此影事而为佛身既为虚
妄之因只成断灭之果真心者湛然寂照非
从境生含虚任缘未尝作意明明不昧了了
常知舒之无踪卷之无迹如澄潭莹野明镜
悬空万像森罗豁然虚鉴不出不入非有非
无斯则千圣冥归万灵交会信之者彻大道
之原底体之者成常住之法身祖佛同指此
心而成于佛亦名天真佛法身佛性佛如如
佛亦非离妄妄无体故亦非即真真非即故
音释¶ 第 68b 页
真妄名尽即离情消妙圆觉心方能显现又
以本具故方能开示故云如来正觉心与众
生分别心契同无二为开示悟入之方便是
以若众生心与诸佛心各异如何说开只为
契同方垂方便如藏中无宝徒劳掘凿只为
有宝不废人功但发信心终当见性故云我
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所以云摩尼珠人
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
颗圆光色非色如是的指何用别求耶故心
丹诀云茫茫天下虚寻觅未肯回头自相识
信师行到无为乡始觉从来枉施力。

问若
即真心成佛妄觉堕凡则妄念违宗真心顺
觉斯乃真妄有二体用分离如何会通圆融
一旨答真妄无性常契一原岂有二心而互
相即以性净无染妄不可得如幻刀不能斫
音释¶ 第 69a 页
石苦雾不能染空为不了一心之人所以说
即如台教问云无明即法性无复无明与谁
相即答如为不识冰人指水是冰指冰是水
但有名字宁复有二物相即耶是知时节有
异融结随缘湿性常在未曾变动乃至即凡
即圣亦复如是凡圣但名一体无异故先德
释华严经云一世界尽法界亦如是者知一
眼如一切眼如皆然举譬如一人身有手足
一切人皆有手足是以不了此一心皆成二
见若凡夫执著此心造轮回业二乘厌弃此
心求灰断果又凡夫无眼将菩提智照成烦
恼火烧如大富盲儿坐宝藏中举动𦊱碍为
宝所伤二乘将如来四德秘藏(常乐我净)为无常
五阴(色受想行识)谓是贼虎龙蛇怕怖驰走缚脱
虽殊取舍俱失若谛了通达之者不起不灭
音释¶ 第 69b 页
无得无生了此妄心念念无体从何起执念
念自离不须断灭尚不得一何况二乎故知
诸法顺如證圆成而情无理有群情违旨执
遍计而情有理无顺常在违一道而何曾失
体情不乖理千途而未暂分岐洞之而情理
绝名了之而顺违无地是以法法尽合无言
之道念念皆归无得之宗天真自然非干造
作如无言菩萨经云尔时舍利弗谓无言菩
萨曰汝族姓子不能语言云何欲问如来义
乎无言曰一切诸法悉无文字亦无言词所
以者何一切众生皆悉自然无诸言教及众
想念所以若约事备陈则凡圣无差而差若
就理融即则生佛差而不差是以差与不差
俱不离真如之体如华严演义云无差之差
者是圆融上之行布也差之无差者是行布
音释¶ 第 70a 页
上之圆融也如揽别成总非离别外而有此
总如是融摄无法不归则三乘非三五性非
(缘觉声闻菩萨不定阐提)如是妙解方被宗镜之光离
此见生悉乖不二之旨问若一切众生即心
是佛者则诸佛何假三祇百劫方成答此论
自證法门非述化仪方便如华严论云此法
门者是该括始终一际圆满无碍无成无坏
无出无没常转法轮若人了得此法门者佛
智自然智无师智之所现前为此法无出没
故还以自然无出没智而自能得之非情系
思量之所能得也一切权教法门总在其中
一时而说为诸权教不出法界无三世故各
依自见无量差殊此一乘教是始成正觉时
说若依情是最初成佛时说若依智无始终
说故知成佛说法不离一念如华严经中毗
音释¶ 第 70b 页
目仙人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
方十佛刹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刹微尘数
诸佛所见彼佛刹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
庄严乃至或经百千亿不可说不可说佛刹
微尘数劫乃至时彼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
子即自见身还在本处是知不动本位之地
而身遍十方未离一念之中而时经亿劫本
位不动远近之刹历然一念靡移延促之时
宛尔不依宗镜何以消文万法冥归终无别
旨问无性理同一时成佛云何三乘人等见
佛有其差别答随心感现影像不同自业差
殊非佛有异故识论云境随业识转是故说
唯心又密迹经云一切天人见佛色量或如
黄金白银诸杂宝等乃至或见丈六乃至百
亿无量无边遍虚空中是则名为如来身密
音释¶ 第 71a 页
故知随见不同迹分多种不唯见佛观法亦
然随智浅深法成高下如大涅槃经云十二
因缘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
觉菩提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上上智观故
得佛菩提。

又佛身无依应机普现谓色无
定色若金刚之合朱紫形无定形犹光影之
任修短相无定相似明镜之对妍媸故随乐
皆见乃至一身多身但由众生分别心起故
无积无从其犹并安千器数步而千月不同
一道澄江万里而一月孤映又如三舟共观
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
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舟之者见月不移是为
此月不离中流而往南北设百千共观八方
各去则百千月各随其去是以情隔即法身
成异心通而玄旨必均纭纭自他于佛何预
音释¶ 第 71b 页
是以真身寥廓与法界合其体包罗无外与
万化齐其用穷原莫二执迹多端一身多身
经论异说。

如华严演义问云佛前唯一普
贤何以一一佛前各有多耶答含有二义一
缘起相由正约主伴兼明即入谓为主须一
为伴必多此一者是即多之一一切一也多
是全一之多一一切也二力用交彻一有一
切普贤之身不可思议略有三类一随类身
随人天等见不同故二渐胜身乘六牙象等
相庄严故三穷尽法界身帝网重重无有尽
故此第三身含前二身及无尽身又问如上
所说则无一处无有普贤今何不见释有三
意一约机不见是盲者过二不见是见见虚
空身以虚空不可见若不见者真见虚空三
亦遍不见处故者明见则不遍何者以可见
音释¶ 第 72a 页
不可见皆是普贤身要令可见为身则普贤
身不周万有如智不可见岂非智身耶明知
由有不见之处方知遍耳此等三身何人能
见慧眼方见非肉眼所见如是慧眼无见无
不见矣。
御录宗镜大纲卷四

** 音释


(威去声)

(咸去声没也)

(乃计切)

(音离狐狸)

(辰上声)

妍媸
(上音延下音鸱好丑也)
音释¶ 第 7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