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41b 页
御录宗镜大纲卷三       两三

问无性理同是何宗摄答法性宗摄如古师
云法性有体是法相宗义事上无体是法性
宗义问若一切法实无性者不得教意之人
恐成断见答若有性故一法不成以无性故
诸缘并立于无性中有无俱不可得岂成断
常之见耶如大般若经云佛言善现善哉善
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于一切法皆以无性
为自性于自性中有性无性俱不可得不应
于此执有无性故知既不可执有亦不可执
无以自性中无有无故所说有无之法皆是
破执入法之方便故先德云用无所得为方
便者有二一以无所得导前随相则涉有不
迷于空为入有方便二假无得以入有不存
无得即无得亦是方便此为入空之方便是
音释¶ 第 42a 页
以无得相空无作人空无际性空此三相尽
法界理现故菩萨不坏空而常有染净之法
宛然不碍有而常空一真之道恒现如是双
照方入甚深。

如宝聚经中佛告迦叶有者
是一边无者是一边如是等彼内地界及外
地界皆无二义诸佛如来实慧證知得成正
觉无二一相所谓无相是以先德云谓诸宗
计多说但空自性不空于法如法相宗但无
遍计非无依他今既无性缘生故有有体即
空缘生无性故空空而常有要互交彻方是
真空妙有又约缘起法有二一无相如空则
荡尽无有是相空二无自性如幻则业果恒
不失即性空以相空故万法体虚了无所得
以性空故不坏业道因果历然以此性相二
空方立真空之理是则非初中后际终始宛
音释¶ 第 42b 页
然无能造作人报应非失故知无性理成法
眼圆照更无一法有实根由今更引證广明
成就宗镜夫真俗二谛一切诸法不出空有
空有之法皆从缘生缘生之法本无自体依
心所现悉皆无性以缘生故无性以无性故
缘生以此缘性二门万法一际平等是以华
严记广释云谓缘生故有是有义无性故空
是空义二义是空有所以谓无性故有是有
所以缘生故空是空所以所以即是因缘谓
何以无性得成空义由从缘生所以无性是
故缘生是无性空之所以也何以缘生得为
有义特由无定性故方始从缘而成幻有是
故无性是有所以若将四句总望空有则皆
名所以故云缘生故名有缘生故名空无性
故名有无性故名空良以诸法起必从缘从
音释¶ 第 43a 页
缘有故必无自性由无性故所以从缘缘有
性无更无二法而约幻有万类差殊故名俗
谛无性一味故名真谛无性缘生故空者并
离断见谓定有则着常定无则着断今缘生
故空非是空无无性故空亦非定无定无者
一向无物如龟毛兔角今但从缘生无性故
非定无无性缘生故有者并非常见常见之
有有是定性有今从缘有非定性有况由无
性有岂定有耶从缘无性如幻化人非无幻
化人幻化非真故亦云幻有亦名妙有以非
有为有故名妙有又幻有即是不有有大品
经云诸法无所有如是有故非有非不有名
为中道是幻有义真空是不空空者谓不空
与空无障碍故是故非空非不空名为中道
是真空义庵提遮女经偈云呜呼真大德不
音释¶ 第 43b 页
知实空义色无有自性岂非如空也空若自
有空则不容众色空不自空故众色从是生。

复有四义一真空必尽幻有是无性故空
义二真空必成幻有是无性故有义三幻有
必覆真空是缘生故有义四幻有必不碍真
空是缘生故空义然此空有二而不二须知
四义两处名异一真空必尽幻有是真空上
空义二真空必成幻有是真空上不空义三
幻有必覆真空是幻有上有义四幻有必不
碍真空是幻有上非有义又须知有非有空
非空今此空有无碍即是非空非有无碍举
一全收若以真同俗唯一幻有若融俗同真
唯一真空空有无二为双照之中道非空非
有无二为双遮之中道遮照一时存泯无碍
故云离相离性无障无碍无分别法门以幻
音释¶ 第 44a 页
有为相真空为性又空有皆相非空非有为
性又别显为相总融为性今互夺双融并皆
离也无分别法但约智说唯无分别智方究
其原可谓难思妙旨非情所知故云性海无
涯众德以之繁广缘生不测多门由是圆通
莫不回转万差卷舒之形随智镕融一际开
合之势从心照不失机纵差别而恒顺用非
乖体虽一味而常通。

肇论云本无实相法
性性空缘会一义耳何则一切诸法缘会而
生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未生无有缘离则
灭如其真有有则无灭以此而推故知虽今
现有有而性常自空性常自空故谓之性空
性空故故曰法性法性如是故曰实相实相
自无非推之使无故名本无言不有不无者
不如有见常见之有邪见断见之无耳若以
音释¶ 第 44b 页
有为有则以无为无有既不有则无无也夫
不存无以观法者可谓识法实相矣是以圣
人乘真心以理顺则无滞而不通审一气以
观化故所遇而顺适无滞而不通故能混杂
致淳所遇而顺适故则触物而一如此则万
像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像非真
像像非真像则虽像而非像然则物我同根
是非一气潜微幽隐殆非群情之所尽故知
若乘真心而体物则何物而不归齐一气以
观时则何时而不会何时而不会则知触境
之无生何物而不归则见物性之自虚矣若
任情所照曷能尽其幽旨乎若不悟宗难逃
见迹才入此宗自然融即谓先明其起处知
自心生既从心生则万法从缘皆无体性必
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悉是自心生还与心
音释¶ 第 45a 页
为相但论空有则广明诸法何者以空有管
一切法故此空有二门亦是理事二门亦是
性相二门亦是体用二门亦是真俗二门乃
至总别同异成坏理量权实卷舒正助修性
遮照等或相资相摄相是相非相遍相成相
害相夺相即相在相覆相违一一如是各各
融通今以一心无性之门一时收尽名义双
绝境观俱融契旨忘言咸归宗镜是以须明
行相名义差别方能以体性融通若不先横
竖铺舒后何以一门卷摄如上微细剖析广
照空有二门可谓得万法之根由穷诸缘之
起尽此有无二法迷倒所由九十六种之邪
师因兹而起六十二见之利使从此而生菩
萨尚未尽其原凡夫安能究其旨所以宝性
论云空乱意菩萨于此真空妙有犹有三疑
音释¶ 第 45b 页
一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二疑空异色取色外
空三疑空是物取空为有大智度论偈云有
无二见灭无馀诸法实相佛所说净名经云
有无二见无复馀习又偈云说法不有亦不
无以因缘故诸法生何者若时机因缘执有
则说空门若时机因缘着空遂谈有教为破
有故不存空因治空故不立有故说有而不
有言空而不空破立一际遮照同时。

故知
真空难解应须妙得指归若随空有之文皆
堕邪见。

如无生义云经言持心如虚空者
非是断空由有妙神即有妙识思虑华严经
性起品作十种譬喻明法身佛有心大师言
虽有妙神神性不生与如一体譬如凌还是
水与水一体水亦有凌性若无凌性者寒结
凌则不现如中亦有妙神性同如清净则现
音释¶ 第 46a 页
不净不复可见乃至如师主姓傅傅姓身内
觅不得身外觅不得中间觅不得当知傅姓
是空而非是断空之空以傅姓中舍有诸男
女故言性空异于虚空佛性是空诸佛法身
不空。

如上空有二门约广其义用遂说存
泯开合若破其情执乃说即离有无设当见
性證会之时智解俱绝如泯绝无寄观云谓
此所观真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亦不可言
即空不即空一切皆不可不可亦不可此语
亦不受迥绝无寄非言所及非解所到是谓
行境何以故生心动念即乖法体失正念故
乃至若不洞明前解无以蹑成此行若不解
此行法绝于前解无以成其正解若守解不
舍无以入兹正行是故行由解成行起解绝
古释云空若即色者圣应同凡见妄色凡应
音释¶ 第 46b 页
同圣见真空又应无二谛空若不即色者见
色外空无由成于圣智又应凡圣永别圣不
从凡得故又色若即空者凡迷见色应同圣
智见空又亦失于二谛色不即空者凡夫见
色应不迷又所见色长隔真空应永不成圣
生心动念即乖法体失正念故者真空理性
本自如然但以迷之动念执相所以若言即
与不即皆落是非瞥挂有无即非正念故云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问凡涉有无皆成邪念
若关能所悉堕有知如何是无念而知答瑞
草生嘉运林华结早春。

问修行契悟法乃
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而称绝妙答若不
了心宗皆成迷倒触途成壅若不得唯心之
诀正信无由得成才得斯宗千门自辟道不
待求而顿现行弗假修而自圆所以真觉大
音释¶ 第 47a 页
师歌云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慈忍力
以此无生一门一成一切成乃至三身四智
八解六通无漏无为普贤万行悉于无生一
时圆满。

宝藏论云其为也形其寂也冥本
净非莹法尔天成光超日月德越太清万物
无作一切无名转变天地自在纵横恒沙而
用混沌而成谁闻不喜谁闻不惊如何以无
价之宝隐于阴入之坑是以体之即妙即神
显无价之宝迷之成粗成昧堕阴入之坑遍
览圆诠释之莫尽仰唯诸圣赞之靡穷可谓
入道玄关成佛妙诀乃至凡圣因果行位进
修不离此心而得成办契同心性何德不收
以一切法随所依住皆于一心顿圆满故如
斯之事岂非绝待之妙耶。

如还原观云一
尘出生无尽遍一尘之内即理即事即人即
音释¶ 第 47b 页
法即依即正即染即净即因即果即同即异
即彼即此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
即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即十身(菩提身愿身化身力身庄严身威势身意
生身福身法身智身)何以故理事无碍法如是故十身
互作自在用故唯普眼之境界也经颂云一
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如是次第
展转成此无碍人方得悟问据其所说则一
尘之上理无不显事无不融文无不释义无
不通今时修学之徒云何晓悟达于尘处顿
决群疑且于一尘之上何者是染云何名净
何者名真若为称俗何者名生死何者是涅
槃云何名烦恼云何是菩提何者名小乘法
云何名大乘法请垂开决闻所未闻答大智
圆明睹纤毫而观性海真原朗现一尘之处
以眺全身万法显必同时一际理无前后何
音释¶ 第 48a 页
以故由此一尘虚相能翳于真即是染也由
尘相空无所有即净也由于尘性本体同如
即是真也由此尘相缘生幻有即俗也由于
尘相念念迁变即是生死也由观尘生灭相
尽空无有实即涅槃也由尘相大小皆是妄
心分别即烦恼也由尘体本空缘虑自尽即
菩提也由尘相体无遍计即小乘法也由尘
性无生无灭依他似有即大乘法也如是略
说若具言之假使一切众生怀疑各异一时
同问如来如来唯以一个尘字而为解释宜
深思之经颂云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
尽无馀依此义理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也
所言即者现今平等故此一心法门如镜顿
现不待次第如印顿成更无前后一见一切
见一闻一切闻不俟推寻若待了达而成皆
音释¶ 第 48b 页
为权渐若能观于心性之一则是一道甚深
即正道之一是唯一之一千佛同辙今古不
易之一道也又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
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若谛了之
一切在我升沉去住任意随缘示圣现凡出
生入死变化难测运无作之神通隐显同时
阐如幻之三昧是非冥合逆顺同归语默卷
舒常顺一真之道治生产业不违实相之门
运用施为念念而未离法界行住坐卧步步
而常在其中若不信之人对面千里。

问此
宗所悟还有师否答此是自觉圣智无师智
自然智之所證处不从他悟自證之时法从
心现不从外来故无师契而能自得阿耨菩
提。

问若言无师自證者即堕自然之计执
从他解者仍涉因缘之门且大道之性非是
音释¶ 第 49a 页
自然亦非因缘云何开示而乖道体答为破
他求故说须自證为执自解故从他印可若
当亲省之时迷悟悉空自他俱绝非限量之
所及岂言论之能诠何以故离一切限量分
别故明知说自说他言得言失者若约圣教
则是随世语言破执方便若依意解尽是限
量分别不出情尘但不执教以徇情则方见
性而达道问初心学人悟入此宗信解圆通
有何胜力答若正解圆明决定信入有超劫
之功获顿成之力虽在生死常入涅槃恒处
尘劳长居净刹现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明
匪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见则烦恼尘劳不
待断而自灭菩提妙果弗假修而自圆乃至
等冤亲和诤论齐凡圣泯自他一去来印同
异融延促混中边世出世间不可称不可量
音释¶ 第 49b 页
不可说不可说之力莫能过者亦名佛力亦
名般若力亦名大乘力亦名法力亦名无住
力所以先德释云无住力持者则大劫不离
一念有刹那成佛之功顿截苦轮之力。


光明经疏云如日光能照天下不能照道理
心智之光明能发智照理故心是光若心痴
闇体则憔悴心有智光肤色充泽故云般若
大故色大般若净故色净即是明也知一切
法无一切法为明是以若于宗镜才有信入
便生圆解能发真正菩提心更无过上是无
等等心是最胜心是最实心止观云发此心
者能翻一一尘劳门即是八万四千诸三昧
门无明转即变为明如融冰成水更非远物
不馀处来但一念心普皆具足如如意珠非
有宝非无宝若谓无者即妄语若谓有者即
音释¶ 第 50a 页
邪见不可以心知不可以言辩众生于此不
思议不缚法中而思想作缚于无脱法中而
求于脱是故起大慈悲兴四弘誓拔两苦(世间
苦出世间苦)与两乐(世间乐出世间乐)故名非缚非脱真
正菩提心。

若一发此心功德无际念念圆
满十波罗密(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故净名经云维摩
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今宗镜正为开示此心
一一搜穷重重引證普为一切法界含生凡
有心者愿皆信受才得信入法尔自然发此
无上菩提之心便坐道场行同体大悲起无
缘慈化是以十方诸佛赞了此心能发菩提
者功德无尽。

此论开发信入功德无边若
但见闻设不信乐尚种善根无空过者如华
严经云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刚终竟不消
音释¶ 第 50b 页
要穿其身出在于外何以故金刚不与肉身
杂秽而同止故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
是要穿一切有为诸行烦恼身过到于无为
究竟智处何以故此少善根不与有为诸行
烦恼而共住故佛子假使乾草积同须弥投
火于中如芥子许必皆烧尽何以故火能烧
故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
一切烦恼究竟得于无馀涅槃何以故此少
善根性究竟故。

所以华严初发心功德品
颂云菩萨发心功德量亿劫称扬不可尽又
颂云所说种种众譬喻无有能及菩提心以
诸三世人中尊皆从发心而得生又经云初
发心即是佛故悉与三世诸如来等若起一
普贤行时即遍一切行一切位一切德一切
法一切处一切时一切因一切果穷尽法界
音释¶ 第 51a 页
具足一切犹如帝网。

是以此宗镜录中并
是称性而谈约本而说因果皆实理事俱真
以是圆满之宗普门之法见普法故名为普
眼普法者一具一切一一称性同时具足眼
外无法乃称普眼亦名普眼经遂令见闻之
人皆同性得以此性无尽则所益何穷可示
后贤同继斯种所以如来藏经中校量功德
恒沙宝台供养所不能及以七宝是限量之
财供养乃有为之福若持此经者则一乘常
住之宝真如无尽之福如法界比微尘岂可
校量乎。

所以仁王经云能起一念清净信
者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无边恒河沙劫
一切苦难不生恶趣不久当得无上菩提是
以了心无作即悟业空观业空时名为得道
其道若现何智不明心智明时于行住坐卧
音释¶ 第 51b 页
四威仪中法尔能现自利利他之力故法华
经偈云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
中经行及坐卧。

问目心为镜有何證文答
大乘起信论云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
空等犹如净镜一如实空镜二因熏习镜三
法出离镜四缘熏习镜如是四种本觉大义
遍一切众生界一切二乘界一切菩萨界一
切如来界中无不住处无不照处无不通处
无不至处具足圆满。

又一空镜离一切外
物之体二不空镜谓体不无能现万像三净
镜谓已磨治离尘垢故四受用镜谓置之高
堂须者受用前二自性净后二离垢净又初
二就因隐时说后二就果显时说又前二约
空不空后二约体用如佛地经云复次妙生
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
音释¶ 第 52a 页
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唯以圆镜为
譬喻者当知圆镜如来智镜平等平等是故
智镜名圆镜智如是如来悬圆镜智处净法
界无间断故无所动摇欲令无量无数众生
观于染净为欲取净舍诸染故。

大涅槃经
云若能听受是大涅槃经悉能具知一切方
等大乘经典甚深义味譬如男女于明净镜
见其色像了了分明大涅槃镜亦复如是菩
萨执之悉得明见大乘经典甚深之义又云
何等名为伊帝目多伽经乃至拘那牟尼佛
时名曰法镜是知古佛皆目此为镜以教法
万义真俗万缘无不于中显现故。

三智一
心中得故言明净镜摄一切法故称调御佛
智藏故名般若德是知诸圣皆目心为镜妙
尽其中矣大乘千钵经云谛观心镜照见心
音释¶ 第 52b 页
性唯照唯清唯照唯净遍观十方廓周法界
朗然寂静无有障碍所以先德云此真如性
犹如明镜万像悉于中现又一切万法有二
一皆如明镜含明了性一心所成故二分别
所现如影像故由初义故为能现由后义故
为所现故一切法互为镜像如镜互照而不
坏本相。

又明镜只照其形不照其心只照
生灭不照无生但照世间不照出世有形方
照无形不照且如心镜洞该性地鉴彻心原
遍了无生广明真俗有无俱察隐显咸通优
劣悬殊略齐少喻。

先德云如大摩尼宝镜
悬耀太虚十方色相悉皆顿现而此镜性净
光无有影像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澄彻清净
而无影像以昔大悲不倦随众生业缘感应
差别普现一切色身三昧众生闻见无不蒙
音释¶ 第 53a 页
益诸佛以无漏金刚心为身普现一切众生
界但为烦恼习气所覆无体不现如瓶内净
灯光不灭名如来藏亦名功德藏亦名无尽
藏诸祖共传诸佛清净自觉圣智真如妙心
不同世间文字所得何以故无碍解脱是一
真法性不与世间出世间所共故经云无比
是菩提不可喻故若有悟斯真实法性此人
则能了知三世诸佛及一切众生同一法界
本来平等常恒不变诸佛一切时中离观相
故经偈云心净巳度诸禅定是以心净故则
孤光一照万虑全消如暗室悬灯重云见日
如古德偈云安知一念蒙光处亿劫昏迷灭
此时故云法有应照之能故况之以镜教有
可传之义故喻之于灯可谓慧月入怀灵珠
在握法界洞彻无不鉴矣才命论云心彻宝
音释¶ 第 53b 页
镜注云夫心以鉴物庶品不遗洞彻幽明同
乎宝镜又庄子云至人之心若镜也又如世
间之镜尚照人肝胆何况灵台心镜而不洞
鉴耶所以昔人云不游大海未睹沃日之奇
不仰太山靡觌干霄之状如未临宗镜焉识
自心恢廓而体纳太虚澄湛而影含万像不
信入者莫测高深故真觉大师歌云心镜明
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像森罗影现中
一颗圆光非内外是故依此起信论四种空
镜义遂乃广录祖教显现一心證成宗镜所
以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者有法者谓
一心法若人能解此法必起广大信根故信
根既立即入佛道以成佛道故离二现行云
何现行一者凡夫现行生死成杂染事二者
二乘现行涅槃失利乐事缚脱虽殊俱迷宗
音释¶ 第 54a 页
镜今成佛道无二现行圆證一心具摩诃衍
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作
一种之光明为万途之经济问宗镜广照万
法同归是此镜义否答若凡若圣说异说同
皆是镜中之影像唯此一镜圆极十方镜外
无法彼我俱绝古德云若言众生心性同诸
佛心性者别教也圆教心性是一寂光无彼
无此极十方三世佛及众生边际成一大圆
镜但是一镜无有同异也佛及众生一镜上
像耳。

问此宗镜中如何信入答但不动一
心不住诸法无能所之證亡智解之心则是
无信之信不入之入人法二空心境双寂故
知若有能證则为有人若有所證则为有法
以唯一真法界故则心外无法不可以法界
更證法界是以此录削去浮华唯谈真实不
音释¶ 第 54b 页
依名字直显心宗。

问所度之机无量能度
之法无边立五行门(圣行梵行婴儿行病行天行)张八教
(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何乃以心标宗能治一切答
方便有多门则遐张八教之网归源性无二
乃高峙一心之宗如千方共治一病万义俱
显一心令不执见徇文失真法之味所冀研
心究理得正觉之原。

此一心法门横通竖
彻摄尽恒沙之义故号总持能为万法之宗
遂称无上若但论事行失佛本宗。

释论云
持戒为皮禅定为血智慧为骨微妙善心为
髓是以能说此法门者是彻佛真心施于已
髓矣实乃能治之妙何病而不痊巧度之门
何机而不凑洗除心垢拔出疑根言言尽契
本心一一皆含真性法法是金刚之句尘尘
具秘密之门如入法界体性经云文殊言诸
音释¶ 第 55a 页
法性不坏是故名金刚句。

胜天王般若经
云菩萨摩诃萨一切境界无有一法不通达
者修行如是智波罗密二乘外道不能掩蔽
以智观察从初发心至入涅槃皆悉明了能
以一法知一切境界一切境界即是一法何
以故如如一故不见我能修及所修法无二
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
罗密通达智般若波罗密思益经云网明谓
梵天言是五百比丘从座起者汝当为作方
便引导其心入此法门令得信解离诸邪见
梵天言善男子纵使令去至恒河沙劫不能
得出如此法门譬如痴人畏于虚空舍空而
走在所至处不离虚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
虽复远去不出空相不出无相相不出无作
相又如一人求索虚空东西驰走言我欲得
音释¶ 第 55b 页
空我欲得空是人但说虚空名字而不得空
于空中行而不见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欲
求涅槃行涅槃中而不得涅槃所以者何涅
槃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但名字不可得取
涅槃亦复如是但有名字而不可得是知一
切不信众生邪见外道徒生厌离枉自妄求
究竟一心位中未曾暂出故密严经偈云如
饭一粒熟馀粒即可知诸法亦如是知一即
知彼譬如饡酪者尝之以指端如是诸法性
可以一观察楞伽经偈云譬如镜中像虽见
而非有于妄想镜中愚夫见有二。

问一心
平等理绝偏圆云何教中又说诸法异答随
情说异虽异而同对执说同虽同而异将同
破异将异破同虽同虽异非异非同皆是俯
顺机宜善权方便。

大涅槃经云譬如女人
音释¶ 第 56a 页
生育一子婴孩得病是女愁恼求觅良医良
医既至合三种药酥乳石蜜与之令服因告
女人儿服药已且莫与乳须药消已方乃与
之是时女人即以苦味用涂其乳语其儿言
我乳毒涂不可复触其儿渴乏欲得母乳闻
毒气便舍远去其药消已母乃洗乳唤子与
之是时小儿虽复渴乏先闻毒气是故不来
母复告言为汝服药故以毒涂汝药已消我
巳洗竟汝便可来饮乳无苦其儿闻已渐渐
还饮经合譬意譬无我等犹如毒涂说如来
藏如唤子饮或时说我或说无我皆为适机
如彼涂洗如义海云谓尘事相是异尅体唯
法是无异只由法体不异即异义方成以不
失体故只由尘事差别即不异义方成以不
坏缘方言理也故经云奇哉世尊于无异法
音释¶ 第 56b 页
中能说诸法异。

森罗虽异不能自异虚空
虽同不能自同以无体故法法常生以无用
故尘尘恒寂皆是世间分别众生妄情于平
等法中自生差别向无二相处强立多端犹
若画师邈成高下之相状或如金匠锻出大
小之器形万法体常虚但唯自心变大庄严
论偈云譬如工画师画平起凹凸如是虚分
别于无见能所言善巧画师能画平壁起凹
凸相实无高下而见高下不真分别亦复如
是于平等法界无二相处而常见有能所二
相是故不应怖畏云何不须怖畏以自心变
故如画凹凸由自手画故。


御录宗镜大纲卷三
音释¶ 第 57a 页

** 音释


(篇入声暂见也)

(萦定切玉色洁也)

(音赞)

(同剋)

(音莫渺也)


(音坳凸之对也)

(音𥥛高起也)
音释¶ 第 5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