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24a 页
御录宗镜大纲卷二       两二

问以心为宗理须究竟约有情界真妄似分
不可雷同有滥圆觉未审以何心为宗答诚
如所问须细识心此妙难知唯佛能辩只为
三乘慕道见有差殊错指妄心以为真实认
妄贼而为真子劫尽家珍收鱼目以作骊珠
空迷智眼所以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一切
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义
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
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
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
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
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
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
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音释¶ 第 24b 页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
入诸趣又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
想不真故有轮转以不了不动真心而随轮
回妄识此识无体不离真心元于无相真原
转作有情妄想如风起澄潭之浪浪虽动而
常居不动之源似瞖生空界之华华虽现而
匪离虚空之性瞖消空净浪息潭清唯一真
心周遍法界又此心不从前际生不居中际
住不向后际灭升降不动性相一如则从上
禀受以此真心为宗离此修行尽萦魔罥别
有所得悉陷邪林如经云阿难言如来现今
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
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避
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
音释¶ 第 25a 页
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
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
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
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唯垂大悲开示未悟
尔时世尊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
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
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
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
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
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
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
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
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閒犹为法
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
音释¶ 第 25b 页
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
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
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
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證无生法忍古释云能
推者即是妄心皆有缘虑之用亦得名心然
不是真心妄心是真心上之影像故云汝身
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若执此
影像为真影像灭时此心即断故云若执缘
尘即同断灭故知诸佛境智遍界遍空凡夫
身心如影如像若执末为本以妄为真生死
现时方验不实。

又此能推之心若无因缘
即不生起但从缘生缘生之法皆是无常如
镜里之形无体而全因外境似水中之月不
实而虚现空轮认此为真愚之甚矣所以庆
喜执而无据七处茫然二祖了而不生一言
音释¶ 第 26a 页
契道则二祖求此缘虑不安之心不得即知
真心遍一切处悟此为宗遂乃最初绍于祖
位阿难因如来推破妄心乃至于五阴六入
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性一一微细穷诘彻底
唯空皆无自性既非因缘自他和合而有又
非自然无因而生悉是意言识想分别因兹
豁悟妙明真心广大含容遍一切处即与大
众俱达此心同声赞佛故经云尔时阿难及
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閒示身心荡然得无
𦊱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
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
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
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
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礼佛合掌
音释¶ 第 26b 页
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妙湛总持不
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消我亿劫颠倒想不
历僧祇获法身即同初祖直指人心见性成
佛。

如上依教所说真妄二心约义似分归
宗匪别何者真心约理体妄心据相用今以
理恒是心不得心相心恒是理不动心相如
水即波不得波相波即是水不坏波相是以
动静无际性相一原当凡心而是佛心观世
谛而成真谛所以华严经云菩萨摩诃萨观
一切法皆以心为自性如是而住若摄境为
心是世俗胜义心之自性即是真如是胜义
胜义如是而住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双照真
俗无住住故。

问若随分别立真妄心约此
二心总有几种答大智论云有二种道一毕
竟空道二分别好恶道若毕竟空道尚不得
音释¶ 第 27a 页
一何况说多若分别好恶道理从义利事乃
恒沙且约一心古释有四一纥利陀耶此云
肉团心二缘虑心通指八识三质多耶此云
集起心唯第八识积集种子生起现行四乾
栗陀耶此云坚实心亦云贞实心此是真心
也然第八识无别自体但是真心以不觉故
与诸妄想有和合不和合义和合义者能含
染净自为藏识不和合者体常不变目为真
如都是如来藏。

经云隐为如来藏显为法
身故知四种心本同一体但从迷悟分多经
偈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佛说如来藏者即法身在缠之
名以为阿赖耶即是藏识恶慧不能知藏即
赖耶识有执真如与赖耶体别者是恶慧也
然虽四心同体真妄义别本末亦殊前三是
音释¶ 第 27b 页
相后一是性性相无碍都是一心即第四真
心以为宗旨。

楞伽经云如来藏名阿赖耶
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
又云如来藏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
识藏若此一心推末归本者谓證第一义则
得解脱第一义是缘之性若见缘性则脱缘
缚华严经云皆一心作论云但是一心者一
切三界唯心转故诸教同引證成唯心云何
一心而作三界以真如性毕竟无尽故如漩
洑颂云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
情与非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不离幻
色即见空此即真如含一切一念照入于多
劫一一念劫收一切于一境内一切智于一
智中诸境界只用一念观一境一切诸境同
时会时处帝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𦊱碍。
音释¶ 第 28a 页

又偈云真如净法界一泯未尝有随于染净
缘遂成十法界随染缘成六凡法界随净缘
成四圣法界。

众生于真性上以情想自异
则六趣升沉诸圣于无为法中以智行为差
则四圣高下然凡圣迹虽升降缚脱似殊于
一真法界之中初无移动又依华严宗一心
随理事立四种法界一理法界者界是性义
无尽事法同一性故二事法界者界是分义
一一义别有分剂故三理事无碍法界者具
性分义圆融无碍四事事无碍法界者一切
分剂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以此
十法界因理事四法界性相即入真俗融通
遰出无穷成重重无尽法界然是全一心之
法界全法界之一心随有力无力而立一立
多因相资相摄而或隐或显如一空遍森罗
音释¶ 第 28b 页
之物像似一水收万叠之波澜入宗镜中坦
然显现。

问心分四名义开多种识之名义
约有几何答若约同门自相不可分别若约
异门共相随义似分名约性相有九义包内
外具五名有九者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
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九净识义具五者一识自相谓识自證分二
识所变故一切境界从心现起三识相应故
同时受想等心法四识分位故识上四相等
五识实相故谓二空真如是识实性自上诸
法皆不离识总名唯识故知若相若性若境
若心乃至差别分位皆是唯识卷舒匪离总
别同时犹云雾之依空若波澜之涌海。


相境智教理行果等皆唯是识无有一法而
非所标故称群经了义中王诸圣所依之父
音释¶ 第 29a 页
若有遇者顿息希望无一法而可求无一事
而不足全获如来无上之珍宝宁同荆岫璞
中巳探教海秘密之灵珠岂比骊龙颔下遂
得尽众生之苦际断烦恼之病原一念功全
千途自正。

故知唯此真实万法皆空以此
标宗更无等等如观法经云彼有菩萨名曰
上首作一乞士入城乞食时有比丘名曰恒
伽谓乞士言汝从何来答曰我从真实中来
又问何谓真实答曰寂灭故名为真实又问
寂灭相中有所求无所求耶答曰无所求又
问无所求者何用求耶答曰无所求中吾故
求之又问无所求中何用求耶答曰有所求
者一切皆空得者亦空著者亦空实者亦空
来者亦空语者亦空问者亦空寂灭涅槃一
切虚空分界亦复皆空吾为如是次第空法
音释¶ 第 29b 页
而求真实故知若能于法法上求空则于门
门中解脱若人法问答言语往来如宗镜中
像若般若智照寂灭涅槃如宗镜中明所以
若像若明一切皆空唯有镜体恒常披露遍
一切处未尝出没故云吾为如是次第空法
而求真实即知一切法皆真实故无所求中
吾故求之矣亦是夫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
所求故融大师云若有一法可得即是非时
求也所以净名经云空当于何求答曰当于
六十二见中求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答
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又问诸佛解脱当于
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又经
云愿求诸佛慧亦不著愿求求佛慧尚不令
贪著何况其馀善法又菩萨以离愿求但众
生不知求佛道菩萨故发愿只云我愿求佛
音释¶ 第 30a 页
道众生因此方知发心而求佛道得意自知
无所求也如上所解则念念与实相相应更
无馀念也所以楞伽经云一一相相应远离
诸见过是知若于诸相常与实相相应自然
远离诸过会第一义清净真心朗然明彻而
无念著即事即如唯心直进即佛之所许自
觉之境矣故论偈云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
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问此唯识大约
有几种答略有二种一具分二不具分且具
分唯识者以无性理故成真如随缘义则不
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即
是具分若不全依真心事不依理故唯约生
灭便非具分又若决定信入此唯识正理速
至菩提如登车而立至遐方犹乘舟而坐升
彼岸如成唯识宝生论云谓依大乘成立三
音释¶ 第 30b 页
界但唯是识。

若知但是自心所作无边资
粮易为积集不待多时如少用功能成大事
善游行处犹若掌中由斯理故所有愿求当
能圆满随意而转。

问真心靡易妙性无生
凡圣同伦云何说妄答本心湛寂绝相离言
性虽自尔以不守性故随缘染净且如一水
若珠入则清尘杂则浊又如一空若云遮则
昏月现则净故大智度论云譬如清净池水
狂象入中令其浑浊若清水珠入水即清净
不得言水外无象无珠心亦如是烦恼入故
能令心浊诸慈悲等善法入心令心清净然
垢净不定真妄从缘若味之则念念轮回遗
失真性若照之则心心寂灭圆證涅槃故知
真妄无因空有言说约真无说约说无真幻
影才消智光息燄。

故远法师云但内一不
音释¶ 第 31a 页
生则无诸有欲塞烦恼之窟穴截生死之根
株但能内观一念无生则空华三界如风卷
烟幻影六尘犹汤沃雪廓然无际唯一真心
矣进趣大乘方便经云佛言一实境界者谓
众生心体从本已来不生不灭乃至一切众
生心一切二乘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
皆同不生不灭真如相故乃至尽于十方虚
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
但以众生无明痴闇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
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
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
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
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
法皆不能自有恒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
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
音释¶ 第 31b 页
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
心不了不知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
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好谓恶谓是谓
非谓得谓失乃至生于无量无边法想当如
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
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
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又此妄心与前境
界虽俱相依起无前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
境界原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
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
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
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
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
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
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
音释¶ 第 32a 页
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当知一切诸
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又一
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
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
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而有如上广引佛
言委曲周细只为成后学之信明我自心宝
藏论云古镜照精其精自形古教照心其心
自明当知一心遍一切心无尘可异一切性
含一性有法皆同无形而廓彻虚空谁分彼
此搜迹而任穷法界莫得纤毫何故众生界
中即今显现斯则皆因妄念积集熏成如镜
上之尘似遮光影若空中之雾暂混清虚但
有一法现前皆是自心分别设当一念才起
尽因幻境牵生起灭同时更无前后若知能
所无体顿悟人空法空忽了物我无依始信
音释¶ 第 32b 页
境寂心寂是以有心缘想万境摐然无念意
持纤尘不现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但是
自心生还与心为相是知若不于宗镜正义
之中所有知解皆是邪道宗党设形言说悉
堕恶见论议此宗镜法义可以凭准正理无
差可以依行现前得力万邪莫回其致千圣
不改其仪遂能洗惑尘消滞虑湛幽抱豁神
襟独妙绝伦故无等等问若言有真有妄是
法相宗若言无真无妄是破相宗今论法性
宗云何立真立妄又说非真非妄答今宗镜
所论非是法相立有亦非破相归空但约性
宗圆教以明正理即以真如不变不碍随缘
是其圆义若法相宗一向说有真有妄若破
相宗一向说非真非妄此二门各著一边俱
可思议今此圆宗前空有二门俱存又不违
音释¶ 第 33a 页
碍此乃不可思议若定说有无二门皆可思
议今以不染而染则不变随缘染而不染则
随缘不变实不可以有无思亦不可为真妄
惑斯乃不思议之宗趣非情识之所知今假
设文义对治只为破其邪执若情虚则智绝
病差则药消能穷始末之由方洞圆常之旨。

唯七言绝想可会斯玄于随缘门初即迷
真起妄后乃悟妄即真于迷悟中似分终始
约不变门妄自本空谁论前后真俗无性凡
圣但名譬如迷绳作蛇疑杌为鬼真谛非有
世谛非无二谛相成不堕邪见是以俗谛不
得不有有常自空真谛不得不空空恒彻有
今时学者多迷空有二门尽成偏见唯尚一
切不立拂迹归空于相违差别义中全无智
眼既不辩惑何以释疑故云涅槃心易得差
音释¶ 第 33b 页
别智难明若能空有门中双遮双照真俗谛
内不即不离方可弘法为人绍隆觉位。


真妄二心行相各异如何融会得入法性之
圆宗答但了妄念无生即是真心不动此不
动之外更无毫釐法可得。

所以古师广释
真妄交彻之义云夫真妄者若约三性圆成
是真遍计为妄依他起性通真通妄净分同
真染分为妄约遍计为妄者情有即是理无
妄彻真也理无即是情有真彻妄也若染分
依他为妄者缘生无性妄彻真也无性缘成
真彻妄也若约随俗说真妄者真妄本虚则
居然交彻真妄皆真则本来一味故知真妄
常交彻亦不坏真妄之相则该妄之真真非
真而湛寂彻真之妄妄非妄而云兴如水该
波而非水湿性凝停波彻水而非波洪涛淘
音释¶ 第 34a 页
涌则不存不泯性相历然一一融通重重交
彻无障无阂体用相收入宗镜中自然法尔
故先德云然其真妄所以交彻者不离一心
故禅原集云谓一切凡圣根本悉是一法界
心性觉宝光各各圆满本不名诸佛亦不名
众生祗以此心灵妙自在不守自性随迷悟
之缘成凡圣之事又虽随缘而不失自性常
非虚妄常无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遂名
真如故此一心常具二门未曾暂阙祗随缘
门中凡圣无定谓本来未曾觉悟故说烦恼
无始若修證即烦恼断尽故说有终然实无
别始觉亦无不觉毕竟平等。

大智度论云
菩萨云何观心念处菩萨观内外心是内心
有三相生住灭作是念是心无所从来灭亦
无所至但从内外因缘和合生是心无有定
音释¶ 第 34b 页
实相亦无实生住灭亦不过去未来现在世
中是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是心亦无
性无相亦无生者无使生者外有种种种杂
六尘因缘内有颠倒心想生灭相续故彊名
为心如是心中实心相不可得是心性不生
不灭常是净相客烦恼相著故名为不净心
心不自知何以故是心心相空故是心本末
无有实法是心与诸法无合无散亦无前际
后际中际无色无形无对但颠倒虚诳生是
心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实是名随顺心观
知心相无生入无生法中何以故是心无生
无性无相智者能知智者虽观是心生灭相
亦不得实生灭法不分别垢净而得心清净
以是心清净故不为客尘烦恼所染如是等
观内心观外心观内外心亦如是故知法本
音释¶ 第 35a 页
不有因心故生离忆想而无法可成除分别
而无尘可现又反观忆想分别毕竟无生从
三际求求之不见向十方觅觅之无踪既无
能起之心亦无所灭之迹起灭俱离所离亦
空心境豁然名为见道于见道中相待之真
妄自融对治之能所皆绝能所尽处自然成
佛如华严论云此经云以少方便疾得菩提
不同权教菩萨同有为故立能證所證也一
念之间无有能所能所尽处名为正觉亦不
同小乘灭能所也了能所本无动故此乃任
法性故动寂皆平为本智非动寂故妄谓为
动愚夫不了弃动而求寂为大苦也故维摩
经云五受阴洞达空为苦义为小乘有忻厌
故即苦生。

问如上所说真妄二心但是文
理会归何方便门得亲见性答妄息心空真
音释¶ 第 35b 页
知自现若作计校转益妄心但妙悟之时诸
缘自绝如古佛悟道颂云因星见悟悟罢非
星不逐于物不是无情又宝藏论云非有非
空万物之宗非空非有万物之母出之无方
入之无所包含万有而不为事应化万端而
不为主道性如是岂可度量见性之时自然
披露所以古偈云妄息寂则生寂生知则现
知生寂已舍了了唯真见。

如学人问黄檗
和尚祗如目前虚空可不是境岂无指境见
心答甚么心向境上见设尔得见元来祗是
照境心如人以镜照面纵得眉目分明元来
祗是影像何关汝事问若不因照如何得见
答若涉因常须假物有甚么了时汝不见道
撒手似君无一物徒劳谩说数千般问他若
识了照时亦无物师答若是无物更何处得
音释¶ 第 36a 页
照汝莫开眼寱语复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
乃第一道人。

夫宗镜本怀但论其道设备
陈文义为广被群机同此指南终无别旨切
不可依文失其宗趣若悟其道则可以承绍
可以传衣。

又古人云此事似空不空似有
不有隐隐常见只是求其处所不可得是以
若定空则归断见若实有则落常情若有处
所则成其境故知此事非心所测非智所知
故先圣悟道颂云有无去来心永息内外中
间都总无欲见如来真佛处但看石羊生得
驹如此妙达之后道尚不存岂可更论知解
会不会之妄想乎如古德偈云劝君学道莫
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
得无心道也休。

问觉体不迁假名有异凡
圣既等众生何不觉知若言不迷教中云何
音释¶ 第 36b 页
说有迷悟答只为因本觉真心而起不觉因
不觉故成始觉如因地而倒因方故迷又因
地而起因方故悟则觉时虽悟悟处常空不
觉似迷迷时本寂是以迷悟一际情想自分
为有虚妄之心还施虚妄之药经云佛言我
说三乘十二分教如空拳诳小儿是事不知
号曰无明祖师偈云如来一切法除我一切
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故知已眼若开
真明自发所治之迷悟见病既亡能治之权
实法药自废夫悟此法者非假他智与异术
也或直见者如开藏取宝剖蚌得珠光发襟
怀影含法界如融大师颂云瞎狗吠茅丛盲
人唱贼虎循声故致迷良由目无睹若得心
开照理之时诸见皆绝不见佛法是不见世
法非以自性中言思道断故。

如起信钞云
音释¶ 第 37a 页
离言说相岂可以言谈离心缘相岂可以心
度实谓心言路绝唯證相应耳且夫凡言说
者从觉观生是共相和合而起分别者因意
识生是计度比量而起以要言之皆因不觉
教观随生若无不觉之心一切诸法悉无自
相可说除方便门而为开示究竟指归无言
之道故论云若离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
可说以觉对不觉说共相而转若无不觉觉
无自相如独掌不鸣思之可见乃至染净诸
法悉亦如是皆相待有毕无自体可说如离
长何有短离高何有低若入宗镜中自然绝
待。

问不觉妄心元无自体若觉悟妄心起
时无有初相则全成真觉此真觉相为复随
妄俱遣为当始终建立答因妄说真真无自
相从真起妄妄体本虚妄既归空真亦不立
音释¶ 第 37b 页
起信论云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知
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妄念自无实相
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迷无自相不
离于方众生亦尔依于觉故而有不觉妄念
迷生然彼不觉自无实相不离本觉复待不
觉以说真觉不觉既无真觉亦遣此则明真
觉之名待于妄想若离不觉即无真觉自相
可说是明所说真觉必待不觉若不相待即
无自他待他而有亦无自相自相既无何有
他相是显诸法无所得义论云当知一切染
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大智度论
云若世谛如毫釐许有实者第一义谛亦应
有实此之谓也又凡立真妄皆是随他意语
化门中收若顿见性人谁论斯事如今不直
悟一心者皆为邪曲设外求佛果者皆不为
音释¶ 第 38a 页
正如寒山子诗云邪道不用行行之转辛苦
不用求佛果识取心王主是知若见有法可
求有道可行皆失心王自宗之义若直入宗
镜万事休息凡圣情尽安乐妙常离此起心
皆成疲苦。

问真谛不谬本觉非虚云何同
妄一时俱遣答因迷立觉说妄标真皆徇机
宜各无自体约世俗有依实谛无但除相待
之名非灭一灵之性性唯绝待事有对治遣
荡为破执情建立为除断见苦行伏诸外道
神通化彼愚痴三昧降众天魔空观祛其相
缚见苦断集为对增上慢人證灭修真皆成
戏论之者尽是权智引入斯宗则无一法可
兴无一法可遣四魔不能减大觉不能增旋
心而义理全消会旨而名言自绝问既云真
心绝迹理出有无云何教中广说无生无相
音释¶ 第 38b 页
之旨答一心之门微妙难究功德周备事理
圆通知解罕穷分别不及目为无相实无有
法可称无相之名詺作无生亦无有法以显
无生之理发菩提心论云菩萨观一切善不
善我无我实不实空不空世谛真谛正定邪
定有为无为有漏无漏黑法白法生死涅槃
如法界性一相无相此中无法可名无相亦
无有法以为无相是则名为一切法印不可
坏印于是印中亦无印相是名真实智慧释
曰一切法印者以此心印印一切法楷定真
实不可坏印者一切有无内外等法不能破
坏故于此印中亦无印相者万法皆空亦无
所印所印之法既无能印之智非有如是通
达名为真实智慧。

问若一切法即心自性
云何又说性亦非性答即心自性此是表诠
音释¶ 第 39a 页
由一切法无性故即我心之实性性亦非性
者比是遮诠若能超遮表之文诠泯即离之
情执方为见性已眼圆明如今若要顿悟自
心开佛知见但了自性遍一切处凡有见闻
皆从心现心外无有一毫釐法而有体性各
各不相知各各不相到何者以是一法故无
法可相知相到若有二法即相往来以知若
凡若圣若境若智皆同一性所谓无性此无
性之旨是得道之宗如华严经偈云诸法无
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释曰果从因生果无体性因由果立因无体
性因无体性何有感果之用果无体性岂有
酬因之能又互相待故无力也以他为自故
无体也是故体用俱无所以一切法各各不
相知也。

肇论云夫人之所谓动者以昔物
音释¶ 第 39b 页
不至今故曰动而非静我之所谓静者亦以
昔物不至今故曰静而非动动而非静以其
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然则所造未尝异
所见未尝同逆之所谓塞顺之所谓通苟得
其道复何滞哉伤夫人情之惑久矣目对真
而莫觉既知往物之不来而谓今物而可往
往物既不来今物何可往何则求向物于向
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
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
去覆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
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既
无往返之微朕又何物而可动乎释云昔物
自在昔今物自在今如红颜自在童子之身
白首自处老年之体所以云人则谓少壮同
体百龄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世人虽知
音释¶ 第 40a 页
岁月在于往古岂觉当时之貌亦随年在于
昔时则童子不至老年老年不至童子刹那
不相知念念不相待岂得少壮同体百龄一
质耶又年往形亦往此是迁义即此迁中有
不迁也往年在往时往形在往日是谓不迁
而人乃谓往日之人迁至今日是谓惑矣又
昔自在昔何须迁至今今自在今何须迁至
昔故论云是以言往不必往古今常存以其
不动称去不必去谓不从今至古以其不来
经中言迁未必即迁以古在古以今在今故
也所以言无常者防人之常执言常住者防
人之断执言虽乖而理不异语虽反而真不
迁不可随方便有无之言迷一心不迁之性。

人则求古于今谓其不住吾则求今于古
知其不去今若至古古应有今古若至今今
音释¶ 第 40b 页
应有古今而无古以知不来古而无今以知
不去若古不至今今不至古事各性住有何
物而可去来大涅槃经云人命不停过于山
水夫无常有二一者败坏无常二者念念无
常人只知坏灭无常而不觉念念无常论云
若动而静似去而留经说无常速疾犹似流
动据理虽则无常前后不相往来故如静也
虽则念念谢往古今各性而住当处自寂故
如留也又虽说古今各性而住当处自寂而
宛然念念不住前后相续也则非常非断非
动非静见物性之原也。

若能见法是心随
缘了性无一法从外而入无一法从内而生
无一法和合而有无一法自然而成如是则
尚不见一微毫住相宁观万法去来斯乃彻
底明宗透峰见性心心常合道念念不违宗
音释¶ 第 41a 页
去住同时古今一贯故法华经云我观久远
犹若今日维摩经云法无去来常不住故若
了此无所住之真心不变异之妙性方究竟
明不迁矣已上论中借世相之古今寄明不
迁同入真实是以时因法立法自本无所依
之法体犹空能依之古今奚有若假方隅而
辩法因指见月而无妨或徇方便而迷真执
解违宗而反误。

御录宗镜大纲卷二

** 音释


(音𦌾罔也)

(音钁惊视)
漩洑
(上音旋下音服水回流)

(大计切音
第)。

(音窗撞也)

(音区遣也)

(音命辨别物名)
音释¶ 第 4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