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319-A¶
1319-A¶ 第 523c 页

* No. 1319-A
御制总序

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是真语
者.是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有志于道之人。则
须勤参力究。由一而三。步步皆有著落。非可颟顸函
胡。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话堕。逐一指明。 夫
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
方虚空并皆消殒。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瞒。识得
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彻底清净。不挂
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后际断者。破本参后。乃
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
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属。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
烦恼。色声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
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已。境智融通。色
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名为
大死大活者。 透重关后。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
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
斯。体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
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著自然消落。方能踏
1319-A¶ 第 524a 页 X68-0524.png
末后一关。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不过如来如是。
我亦如是。从兹方修无修。證无證。妙觉普明。圆照法
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中现小。小中现大。坐微尘
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救拔众生。利用无
尽。佛佛祖祖皆为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达摩西
来。历代授受。古德传灯。无尽光中。大圆镜里。日往月
来。以至于今。 虽然广大法门。圣凡并托。华严香海。细
钜同归。得骨得髓者固多。如麻如粟者何限。去圣遥
远。魔外益繁。不达佛心。妄参祖席。金山泥封。慧日云
蔽。约其讹谬。亦有三端。其上者。才见根尘互引。法界
相生。意识纷飞。无非幻妄。顿生欢喜。谓是真常。休去
歇去。以空为空。不知性海无边。化城无住。果能见性。
当下无心。心既见空。即未见性。于是形同槁木。心等
死灰。万有到前。一空不敌。纵能立亡坐脱。仍是业识
精魂。况乃固执断见。必至变作狂华。谓因果之皆空。
恣猖狂而不返。岂非一妄在心。恒沙生灭。能不造生
死业。断菩提根。 又其下者。见得个昭昭灵灵。便谓是
无位真人。面门出入。扬眉瞬目。竖指擎拳。作识神之
活计。张日下之孤灯。宝鱼目为明珠。觅栴檀于粪土。
噙著铁丸。口称玉液。到得腊尽机除时。方知依旧是
个茫茫无据。 又其下者。从经教语录中挂取葛藤。从
诸方举扬处拾人涕唾。发狂乱之知见。翳于自心。立
幻化之色声作为实法。向真如境上鼓动心机。于无
脱法中自生系缚。魔形难掩。遁归圆相之中。解路莫
1319-A¶ 第 524b 页 X68-0524.png
通。躲向藤条之下。情尘积滞。识浪奔催。瞒己瞒人。欺
心欺佛。全是为名为利。却来说妙说元。盲驴牵盲驴。
沿磨盘而绕转。痴梦證痴梦。拈漆桶为瓣香。是则循
觉路而扑火轮。能不由善因而招恶果。如是三者。实
繁有徒。宗旨不明。沈沦浩劫矣。 朕膺元后父母之任。
并非开堂秉拂之人。欲期民物之安。惟循周孔之辙。
所以御极以来。十年未谈禅宗。但念人天慧命。佛祖
别传。𢬵双眉拖地以悟众生。留无上金丹以起枯朽。
岂得任彼邪魔瞎其正眼。鼓诸涂毒。灭尽妙心。朕实
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近于几暇。辨味淄渑。随意
所如。阅从上古锥语录中。择提持向上直指真宗者。
并撷其至言。手为删辑。曰僧肇.曰永嘉.曰寒山.曰拾
得.曰沩山.曰仰山.曰赵州.曰永明.曰云门.曰雪窦.曰
圆悟.曰玉林。十二禅师。藏外之书。曰紫阳真人。乃不
数月之功。编次成集者。其他披览未周。即采掇未及。
非曰此外无可取也。是数大善知识。实皆穷微洞本。
究旨通宗。深契摩诘不二之门。曹溪一味之旨。能使
未见者得无见之妙见。未闻者入不闻之妙闻。未知
者彻无知之正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此是人天
眼目。无上宗乘。 至于净土法门。虽与禅宗似无交涉。
伹念佛何碍参禅。果其深达性海之禅人。净业正可
以兼修。于焉随喜真如。圆證妙果。云栖莲池大师。梵
行清净。乃曾参悟有得者。阅其云栖法汇一书。见论
虽未及数善知识之洞彻。然非不具正知正见。如著
1319-A¶ 第 524c 页 X68-0524.png
相执有者之可比拟。亦采其要语别为一卷。以附于
后。兼此净土一门。使未了證者。建菩提道场。巳了證
者。为妙觉果海途路之助。爰为总序。弁于篇端。刊示
来今。嘉惠后学。庶几因指见月。得鱼忘筌。破外道之
昏蒙。夺小乘之戋弇。朕有厚望焉。

雍正癸丑四月朔日

* 御选语录总目


* 第一册

* 卷一

* 大智圆正圣僧肇法师(卐𠬧肇论与宝藏论)
* 卷二

* 洞明妙智永嘉觉禅师(卐𠬧永嘉集与證道歌)
* 卷三

* 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卐𠬧诗集)
* 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卐𠬧诗集)
* 第二册

* 卷四

* 灵觉大圆沩山祐禅师(卐𠬧语要)
* 真證通智仰山寂禅师(卐𠬧语要)
* 卷五

* 圆證直指真际赵州谂禅师(卐𠬧语要)
1319-A¶ 第 525a 页 X68-0525.png
* 卷六

* 慈云匡真弘明云门偃禅师(卐𠬧语要)
* 第三册

* 卷七

* 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卐𠬧唯心诀宗镜录序万善同归集与心赋)
* 第四册

* 卷八

* 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卐𠬧真悟篇外集)
* 卷九

* 正智明觉雪窦显禅师(卐𠬧语要)
* 第五册

* 卷十

* 明宗真觉圆悟勤禅师(卐𠬧语要)
* 第六册

* 卷十一

*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卐𠬧语要)
* 明道正觉䒢溪森禅师(卐𠬧语要)
* 第七册

* 卷十二

* 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卐𠬧语录)
* 上谕二道(附刻)
* 圆明百问
* 第八册

* 卷十三 (外集)
1319-A¶ 第 525b 页 X68-0525.png

* 云栖莲池大师
* 第九册

* 卷十四 (前集上)

* 历代禅师
* 第十册

* 卷十五 (前集下)

* 历代禅师
* 第十一册

* 卷十六 (后集上)

* 历代禅师
* 第十二册

* 卷十七 (后集中)

* 历代禅师
* 第十三册

* 卷十八 (后集下)

* 历代禅师
* 第十四册

* 卷十九

* 当今法会(附刻)
1319-A¶ 第 525c 页 X68-0525.png

** 御制序

汉明帝时。佛法始入中国。盛于晋宋间。远公其殊胜
者也。向传泥洹宗旨。由远公而始闻于此土。然观莲
社高贤传中所载远公之语。远公固非洞明泥洹宗
旨者。徒闻其说耳。僧肇与远公同时。晋有远公。秦有
僧肇。言净土者。推远公。言讲经者。推僧肇。宗徒皆视
为小乘。谓是菩提达摩以前时人。震旦未闻教外别
传之旨。不得入祖席焉。朕阅肇法师所作般若无知.
涅槃无名.空有不迁.形山秘宝诸论。非深明宗旨。何
能了了如斯。以此讲经。正是不立文字。诸佛慧命。奚
隔封疆。有何今古。岂得谓菩提达摩未来以前。震旦
无宗旨哉。故删辑其要文。序而刊行之。学者勿于长
江一苇。[葸-十+夕]岭只履边。目起狂华。则知菩提达摩见梁
武时。无所从来。遇宋云时。亦无所去也。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望日

** 御选大智圆正圣僧肇法师论

*** 肇论序

慧达率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不迁等四
1319-A¶ 第 526a 页 X68-0526.png
论。曰。有美若人。超语兼默。标本则句句深达佛心。明
末则言言备通众教。达猥生天幸。逢此正音。每至披
寻。不胜手舞。誓愿生生尽命弘述。

夫神道不形。心敏
难绘。聊寄一序。请俟来哲。盖大分深义。厥号本无。故
建言宗旨。标乎实相。开空法道。莫逾真俗。所以次释
二谛。显佛教门。但圆正之因。无尚般若。至极之果。唯
有涅槃。故末启重元。明众圣之所宅。虽以性空拟本。
无本可称。语本绝言。非心行处。然则不迁当俗。俗则
不生。不真为真。真但名说。若能崇兹一道。无言二谛。
斯则静照之功著。故般若无知。无名之德兴。而涅槃
不称。余谓此说周圆。罄佛渊海。浩博无涯。穷法体相。
洪论第一。肇公其人矣。

传灯录载。僧肇在姚秦问大辟。师乞七日假。著宝
藏论毕。临刑时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然此偈非肇所作也。肇
为鸠摩罗什高弟。秦王姚兴命入逍遥园。助什详
定经论。尊礼有加。十六国春秋.僧肇传云。以姚秦
弘始十六年卒于长安。时晋义熙十年也。况典刑
之人岂有给假著论之理。则肇法师之以吉祥灭
度。信矣。事既子虚。偈非师作。盖讹传焉。
1319-A¶ 第 526b 页 X68-05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