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
卷七十 第 1a 页 WYG0538-033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河南通志卷七十
  仙释
 夫丈六腾身而象教之指阐五千授简而柱史之文
 留爰启二涂各垂霄壤顾味禅于上乘葆天光于内
 景渊深微妙非天下之至精固莫窥其秘奥矣盖如
 来之后阅五百岁而有摩腾竺法兰畅宗风于洛下
 又五百岁而有达摩慧可传心印于少林钵袋所沿
卷七十 第 1b 页 WYG0538-0335b.png
 皆特彰于中土若夫玉室丹台鹤骨松貌则广成谈
 道于崆峒浮丘鍊形于嵩室以至子晋之吹笙王乔
 之飞舄莫不云装烟驾变化人间则豫又仙灵之窟
 宅乎窥道要探禅修可偻指述也志仙释
  开封府
 汉鲍靓陈留人为南海太守尝遇阴长生授秘术一
  日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又与葛洪
  善遂以女妻洪靓还丹阳卒葬石子冈苏峻之乱
卷七十 第 2a 页 WYG0538-0336a.png
  盗发其棺无尸惟大刀一柄盗欲取之闻左右兵
  马声刀亦有声如雷盗惊惧乃止
 唐神秀尉氏人俗姓张幼为沙门至楚蕲春师东山
  寺宏忍其述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
  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时慧能亦述偈曰菩提本无
  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传
  衣钵往曹溪秀住江陵当阳山自是宗分南北南
  能为顿宗北秀为渐宗唐武后召秀至都下于内
卷七十 第 2b 页 WYG0538-0336b.png
  道场供养中宗即位尤加礼重神龙二年卒谥大
  通禅师
 宋张拱汴人举进士不第卖药宜春门忽有道士抵
  其肆授以枣七枚食之自是不食踰二年溲矢俱
  绝神气明爽日可行数百里后游名山不知所终
  侯先生不知何许人庆历间卖药汴京年四十馀
  无须眉瘤赘隐起遍肌体常半醉夜与丐者同处
  有马元者盛夏随之出阊阖门浴池中元因就视
卷七十 第 3a 页 WYG0538-0336c.png
  乃一虾蟆元遽引退候浴出着衣元前揖之侯笑
  曰子适见我乎乃召元饮酒肆中出药一粒曰服
  之令子寿百岁此后不复见
  文通慧汴人姓张氏名文脱俗白云寺师令掌厕
  盥盆有市鲜者沃于盆文偶击之仆地死文惧奔
  华州总持寺久之为长老忽曰三十年前一段公
  案今日当了众问其故曰日午当自知之遂趺坐
  以待时张浚统兵至关中一卒持弓矢至法堂瞠
卷七十 第 3b 页 WYG0538-0336d.png
  目视文将射之文笑曰老僧相候久矣卒曰一见
  即欲相害不知何雠文语以故卒悟曰冤冤相报
  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今
  立地往西天视之已立化矣文即索笔书偈云三
  十三年飘荡做了几番模样谁知今日相逢却是
  在前魔障书毕泊然而化
  志言本姓许氏自寿春来居东京景德寺为人卜
  休咎书纸挥翰甚疾字体遒劲初不可晓后多验
卷七十 第 4a 页 WYG0538-0337a.png
  有具斋荐鲙者则并食之临流而吐化小鲜群泳而
  去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絙引舶而济客至都下
  志言谓客曰非我汝奈何客犹记其貌乃引舟者
  也后卒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
 明胜安号古峰俗姓周幼礼弥陀寺戒律精严道行
  纯洁尝开讲大乘诸经五十馀会修葺招提四十
  馀所永乐中移居祐国寺一时缁黄之士从者云
  集后以疾而逝停龛三日飞烟环绕阇维之得舍
卷七十 第 4b 页 WYG0538-0337b.png
  利凝聚五色精莹如珠观者异之
  归德府
 周寇先宋人以钓鱼为业居睢水傍百馀年得鱼或
  放或鬻或自食之冠带不去好莳荔枝日取葩实
  食焉宋景公召见之问其道不告公怒而杀之后
  数十年踞于宋城门鼓琴十馀日而去
  墨子名翟宋人外治经典内修道术著书十篇号
  曰墨子世多崇之公输子尝为楚造云梯以攻宋
卷七十 第 5a 页 WYG0538-0337c.png
  墨子说楚王而罢之年八十有二乃叹曰世事已
  可知荣位非常保将委弃流俗与赤松游耳入周
  翟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于是数闻山间诵读之
  声夜卧有人以衣覆之墨子起曰君岂非山岳之
  灵乎愿诲以道教神人曰子有仙骨志且好道故
  来相候耳乃授以秘书墨子遂隐居以避战国至
  汉武帝时遣使者致聘不出视其颜色常若五十
  许人周游五岳不知所终
卷七十 第 5b 页 WYG0538-0337d.png
 宋丁少微亳州真原人为道士隐华山潼谷密迩陈
  抟所居志尚清洁善服气多饵药百馀岁康强无
  恙太宗召赴阙以金丹巨胜南芝玄芝为献留数
  月遣还山七年而卒
  彰德府
 汉犊子邺人少在黑山采松子茯苓饵服之且数百
  年时壮时老时好时丑时人乃知其仙人也阳都
  沽酒家有女眉生而连耳细而长众以为异会犊
卷七十 第 6a 页 WYG0538-0338a.png
  子牵一黄犊过女悦之遂随犊子出取桃李一宿
  而返皆连兜甘美邑中遂伺逐之出门共牵犊而
  走人不能追也且复在市中数十年乃去后人于
  潘山下见其冬卖桃李
  萧綦汉末修道天平山延寿宫善吹箫能致凤凰
  号碧霄真人道成白日冲举
 晋单道开燉煌人常衣粗褐或赠以绵帛皆不著不
  畏寒暑昼夜不卧石虎至邺令佛图澄与语不能
卷七十 第 6b 页 WYG0538-0338b.png
  屈也居临漳昭德寺日服镇守药数丸其药有松
  蜜姜桂茯苓气时复饮屠苏一二升自云能瘳目
  疾就疗者皆验视其行动状若有神后至南海罗
  浮山中年百馀卒
 南北朝道丰北齐时人与弟子三居相州鼓山中不
  求利养世之术艺无所不解文宣帝往来于邺常
  召见咨访应对如流随事标举帝常赐酒并蒸豚
  道丰即啖饮不辞帝大笑少顷驾去谓弟子曰除
卷七十 第 7a 页 WYG0538-0338c.png
  去床头物及撤床见蒸豚酒俱在临终谓弟子曰
  吾在山久汝等有取汲之劳今去当遗以一泉乃
  于庖舍前启一方石遂有甘泉澄映不盈不减至
  今犹存
 金李志方初名孟安阳人宣宗时补为户部令使后
  弃官隐隆虑山坐鍊久之谒丘处机号重元子尝
  主天庆宫有白鹤绕坛之异平生不作诗惟羽化
  时留颂曰四大既还本一灵方到家白云归洞府
卷七十 第 7b 页 WYG0538-0338d.png
  明月落栖霞投笔而逝
  卫辉府
 隋王梵志黎阳人王德祖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瘿
  烂德祖撤其皮见一孩儿抱胎而出七岁方能语
  问谁育我具以告因名梵志其化身之奇如此
 宋刘海蟾政和间新乡县白鹤观知事崔重微忽见
  道士谒于堂下揖之坐不语但微哂重微起取金
  相赠未入房己闻弄笔声急回视道士失所在壁
卷七十 第 8a 页 WYG0538-0339a.png
  间有题字以仙书證之乃刘海蟾之笔也
  昶公辉县人自幼颖悟精勤戒律住持白茅寺一
  日杖策閒游谓其徒曰寺东山坞间修篁古柳异
  于他境乃吾栖真之所竟如其言
  怀庆府
 虞尹寿子居河阳说道德经教人以无为之道又传
  道于彭祖一云作通玄真一经七十卷道德经千
  二百卷
卷七十 第 8b 页 WYG0538-0339b.png
 周瑕丘仲宁人卖药于宁百馀年一日地震仲及里
  中数千家屋临水皆坏仲死里人弃仲尸于水中
  收其药卖之少顷仲披裘而至里人惶惧谢罪仲
  曰非恨汝也使人知我耳复至宁世谓之谪仙人
 汉毛伯道不知何许人与刘道恭谢雅坚张兆期同
  学道于王屋山四十馀年共合神丹成时伯道先
  服即死道恭服之又死雅坚兆期惧不敢服弃药
  而归未出山忽见伯道道恭各乘白鹿在山上诸
卷七十 第 9a 页 WYG0538-0339c.png
  仙人执节从之二人悲愕悔谢道恭因以服茯苓
  方授之后二人亦得度世
  稷丘君太行山下道士武帝时以道术受赏发白
  再黑齿落更生帝东巡太山君乃冠章甫衣黄衣
  拥琴而迎拜于道左止帝勿上上必伤足指及数
  里右足指果折帝讳之但为君立祠
  赵叔期不知何许人学道于王屋山时时出民间
  闻有卜者在市叔期往见之卜者曰欲入天门调
卷七十 第 9b 页 WYG0538-0339d.png
  三关存朱衣正昆崙叔期知为异人因叩首请其
  要道卜者乃授以胎中记一卷叔期拜受之尽其
  奥丹就而升天
 南北朝慧思姓李氏修武人以大小乘定慧等法根
  引喻俾习慈忍行奉菩萨三聚戒衣服率用布寒
  则加以艾北齐天保中驻锡光山县静居山梵天
  院
 唐司马承贞字子微温人博学能文隐天台山玉霄
卷七十 第 10a 页 WYG0538-0340a.png
  峰自号白云子师事潘师正得辟榖导引之术睿
  宗召问其术对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为帝曰理身则尔理国若何对曰国犹身也游心
  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所私则天下理帝
  叹曰此广成子之言也辞归赐以宝琴花帔后玄
  宗诏于王屋山置坛室以居之一日忽曰东华君
  召我矣乃蝉蜕而化弟子葬其衣冠时年八十有
  九赐谥贞一先生
卷七十 第 10b 页 WYG0538-0340b.png
  韩湘修武人愈之侄落魄不羁愈勉之学对曰湘
  所学非公所知乃赋诗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
  花之句愈曰子能夺造化耶曰请试为之乃聚土
  以盆覆之良久花开叶上出金字一联曰云横秦
  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且曰久之自验后愈
  贬潮州途中遇雪会湘来迎询其地乃蓝关也遂
  足成一诗以贻之云
 宋贺兰号栖真不知何许人自言百岁善服气往往
卷七十 第 11a 页 WYG0538-0340c.png
  不食始居嵩山紫虚观后徙济源奉仙观时天子
  召至阙应对称旨奇之赐号宗元大师赉以紫服
  白金仍蠲观之田赋未几辞还旧居祥符三年卒
  时天大雪经三日顶犹热人多异之
 元丘处机字通密山东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尝寓居
  修武县清真观研精玄学世祖召见每言为政在
  敬天勤民长生在清心寡欲世祖然其言命左右
  书之时兵革不息民罹俘馘无所逃命大河南北
卷七十 第 11b 页 WYG0538-0340d.png
  尤甚处机使其徒多方救济之由是为人奴者得
  复为良民及滨死而得更生无虑数万人中州人
  至今称之
  河南府
 周王子乔名晋周灵王太子生而神异好吹笙作凤
  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
  已而去之后复至其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
  日待我缑氏山头至日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
卷七十 第 12a 页 WYG0538-0341a.png
  能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浮丘伯姓李居嵩山修道白日飞升尝作原道歌
  云虎伏龙亦藏龙藏先伏虎但毕河车功不用堤
  防拒诸子学飞仙狂迷不得住左右得君臣四物
  相念护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顾又著相鹤经王
  子乔传
  祝鸡翁洛人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馀年有千馀
  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至
卷七十 第 12b 页 WYG0538-0341b.png
  卖鸡及子得钱千馀万辄弃去之吴作养鱼池后
  升吴山有白鹤孔雀百常止其傍云
  宋伦洛阳人厉王甲辰岁凝神慕道事老聃授之
  上道能飘然飞步凌波涉险或化麋鹿或为鸠鸽
  弋猎者不能近或为蛊癞之人与病者寝处自然
  疾瘥宣王丁巳岁上升为仙
 汉王兴阳城人常居宛谷中武帝元封二年登嵩高
  山见一仙人耳出头顶下垂至肩帝因问之仙人
卷七十 第 13a 页 WYG0538-0341c.png
  曰闻此山有石菖蒲一寸九节服之可以长生故
  来采之言讫不见时兴闻之乃采服不息后为蒲
  江主簿闻县境亦仙灵窟宅遂弃官隐于秋长山
  山有洞穴中藏千馀岁金蟾世传见之者当得道又
  有琼花树花开即有升仙者兴居此修鍊九载忽
  琼花吐艳金蟾跃出遂入洞遇金液之丹拜而服
  之卒如其兆
  摩腾本中天竺人解大小乘经明帝夜梦金人以
卷七十 第 13b 页 WYG0538-0341d.png
  问群臣傅毅曰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
  梦将必是乎乃遣中郎蔡愔等往天竺寻访因见
  摩腾要还中国特于洛邑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
  遂译经四十二章后卒于洛阳中国有沙门盖自
  摩腾始也
  竺法兰中天竺人诵经论数万章为学者师与摩
  腾同入中国其言皆有徵信蔡愔所得西域经皆
  兰所传
卷七十 第 14a 页 WYG0538-0342a.png
 晋佛图澄西域人永嘉中居洛善役使鬼物听铃铎
  知吉凶言事无不验左乳旁有一孔通腹内时以
  絮塞之当夜拔絮一室洞明或临流引肠洗之己
  复纳入时石勒石虎相继敬礼之比死之日有人
  见于流沙虎既殓澄心疑其不死因发墓开棺视
  之惟见一石虎在棺内虎曰师葬我而去矣未几
  虎死
  阿罗竭未详氏族诵经二百万言独宿山野武帝
卷七十 第 14b 页 WYG0538-0342b.png
  时常至洛阳时患疫竭为咒十瘥八九元康初止
  娄至山石室中去水甚远竭以左脚碾石壁壁陷
  水出比卒阇维之焚烁累日尸不煨烬乃移还石
  室
  耆域天竺人周流华戎人莫能测惠帝末尝至洛
  阳时南阳胜永文寓满水寺足挛屈不可行域取
  净水杨枝咒之永文起行如故一日辞还天竺洛
  中沙门数百人各请域食域皆许往明日五百舍
卷七十 第 15a 页 WYG0538-0342c.png
  皆有一域已而行众皆送至城外域徐行追者不
  能及也是日有从长安来者见域在彼寺中贾客
  胡湿登是日将暮逢域于流沙计九千馀里云
 南北朝跋陀天竺人一称佛陀学务静摄博通经法
  孝文帝一见敬隆诚至及定都伊洛敕设静院居
  之陀性爱幽栖林谷是托屡往嵩岳拟谢人世未
  几帝敕就少室山为之造寺今少林是也
  达摩禅师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
卷七十 第 15b 页 WYG0538-0342d.png
  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迎至
  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字写经不可胜数
  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
  因虽有非宝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
  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
  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
  帝不省师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北趋魏境寻至
  洛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逝焉
卷七十 第 16a 页 WYG0538-0343a.png
  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
  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曰汝
  主己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
  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视之
  惟空棺一革履存焉
  慧可虎牢人姓姬氏出家于永穆寺忽于寂默中
  见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乎大道非遥汝其
  南矣遂至少室师事达摩晨夕参承尽得其传师
卷七十 第 16b 页 WYG0538-0343b.png
  将示寂西返天竺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
  正法眼传伽叶辗转传受以至于我我今传汝汝
  当护持并授袈裟以为法信可跪受其传今称二
  祖云
 唐一行姓张氏读书不再即暗诵师事普寂禅师出
  家披剃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时有卢
  鸿一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一为文赞美
  其会至日鸿一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置于几案
卷七十 第 17a 页 WYG0538-0343c.png
  上钟梵既作鸿一谓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字僻
  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聪颖者授之寂乃令一行
  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置几上鸿一轻其疏
  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历阶而进抗
  音宣扬一无遗忘鸿一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师所
  能教也后受天台异人数学所著有大衍历图及
  易诀一卷开元末灭度于嵩山
  玄奘姓陈氏名纬缑氏人武德中住庄严寺受诸
卷七十 第 17b 页 WYG0538-0343d.png
  经论一闻不忘后遍游荆扬等州访诸道邻复还
  京辇贞观初求西域经至罽宾国道险不可过奘
  闭室而坐夕见一老僧授以心经一卷诵之因得
  坦途虎豹亦无迹遂至佛国得经六百馀部以贞
  观十七年还太宗命住玉华翻译经藏麟德初告
  门人曰有为之法必归磨灭泡影形质何得久停
  行年六十五必卒至期果然色貌如常葬于白鹿
  原初往西域时手抚灵岩寺松枝曰吾西求佛教
卷七十 第 18a 页 WYG0538-0344a.png
  汝可向西而长若吾归即却东回使吾门弟子知
  之及去其枝年年西指约长丈馀一日忽东向弟
  子曰吾师还矣乃西迎之果至至今称其松为摩
  顶松云
  吕嵓字洞宾京川人号纯阳子天宝末三举进士
  不第游江湖间遇钟离子授金液大丹之术年五
  十道始成尝骑白鹿两过宜阳锦屏山俱有题咏
  今山上烟霞亭石刻存焉
卷七十 第 18b 页 WYG0538-0344b.png
  自在禅师学道既成欲幽栖名山问于师师曰逢
  牛则止北行至嵩县南山问道或告曰此野牛岭
  也其牛据林莽噬人猎者亦不敢施机械尔孤行
  且止自在默然忆师语而进至岭果见野牛自在
  以法咒之牛驯伏遂跨以行语曰若到吾刹即止
  行至下云岩寺牛止自在曰此地虽佳而狭小更
  进之乃行至上云岩寺止自在曰可矣下牛趺坐
  而牛奔突直上后山绝顶跃入池中俄而云起昼
卷七十 第 19a 页 WYG0538-0344c.png
  晦有龙现形横腾东西两山之上自在祝云娑伽
  娑伽夙性未化见大法身惊徒众可仍归池中吾
  为说法于是龙敛形复入池中今岩顶小池围丈
  曰龙池
  邢和璞不知何许人善算心术凡人心之所计布
  算而知之卜居嵩颍间石堂山之洞著颍阳书三
  篇复能以法活死者文琐不载宋欧阳修作石堂
  山隐者诗以赠之见金石录
卷七十 第 19b 页 WYG0538-0344d.png
  孙仙姑名不二宁海人马丹阳之妻受道于王重
  阳后从风仙姑游居洛六年忽谓弟子曰真师有
  命当赴瑶池遂更衣跏趺而化
 元𦂳那罗西天菩萨也至正初至少林蓬头裸背跣
  足厨中作务数年至十一年红巾贼至少林僧乃
  持一火棍出变形数十丈独立高峰贼见惊遁僧
  大叫曰吾𦂳那罗也言讫不见
  南阳府
卷七十 第 20a 页 WYG0538-0345a.png
 汉阴长生新野人明帝后之曾祖不好荣位专务道
  术闻马明生者得度世法乃求见于太和山中执
  役二十馀年不懈乃偕入青城山立坛歃血以太
  清金液神丹受之丹成著书九篇白日飞升
  南阳公主下嫔王咸至绥和间王莽秉政谓咸曰
  国危世乱但当退而修身咸不能从公主遂于华
  山结庐精思丹道岁馀乘云而去咸追之升层岭
  漠然无迹忽于岭上见遗朱履一双取之巳化为
卷七十 第 20b 页 WYG0538-0345b.png
  石后人名其峰曰公主峰
  王乔河东人显宗时为叶令有神术每月朔望常
  自县诣台朝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
  史伺之言其至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乃候其至而
  罗之得双舄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屦也每当
  朝时叶门下有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下玉
  棺于庭前乔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自立覆葬于
  城东一夕土自成坟百姓为立庙祀之凡吏人有
卷七十 第 21a 页 WYG0538-0345c.png
  所祈祷靡不应焉
 晋麻衣子姓李名和生而绀发美姿稍长厌世遂入
  终南山遇一道者授以道秘戒之曰南阳之间湍
  水之阳有山灵堂岩洞其旁神开汝乡汝则往之
  可以翕神功于苍茫麻衣往求之遇樵者导至其
  所居洞中十有九年义熙间大旱居民张奭率众
  请焉麻衣以无术拒之请者不辍一夕忽有少年
  十二人谓麻衣曰若再请但许之麻衣怪而诺之
卷七十 第 21b 页 WYG0538-0345d.png
  翼日雨果大至十二人复来拜曰吾属龙也上帝
  以师道业成敕令辅师行化耳刘宋大明初端坐
  而逝
  陈永伯南阳人得淮南王七星散方试合服之二
  十八日忽然不知所在永伯兄子名增族年十七
  亦服之其父系其足闭密室中昼夜守之满二十
  八日亦不知其所之本方曰服三十日而失其所
  在后人不复敢服服之者临去必有仙官来迎之
卷七十 第 22a 页 WYG0538-0346a.png
  但人不见耳
 唐天然初习儒业将举进士道遇禅客曰选官何如
  选佛天然悟即谒马大师大师曰我子天然遇留
  即止后振锡南阳见山峦叠出方四顾之顷然见
  一老人云此大留二留三留之山也师因忆大师
  之言遂栖止之唐长庆中示寂丹霞观宝历中谥
  知道禅师塔号曰妙觉云
 五代法聪新野人八岁弃俗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
卷七十 第 22b 页 WYG0538-0346b.png
  筑室以栖梁晋安王来都襄雍乃造禅室见堂内
  有虎聪以手按其头虎即闭目伏地王因告境内
  虎灾聪即入定须臾十七大虎至聪命弟子以布
  绳系颈而去自是无害所居夜有光明照数里不
  假灯烛年九十二端坐而化
 宋景知常邓州人少从赵毡袄学道颜如渥丹太宗
  知其名召至俄辞去尝遇吕嵓时或语唐昭宗以
  来事殆数百岁或祁寒浴溪或大暑偃地有书生
卷七十 第 23a 页 WYG0538-0346c.png
  病惫常嘘酒饮之即能行所居夜神光满室卒举
  其棺甚轻开视惟衣衾有异香焉
  张虚白邓州人通太乙六壬术留心丹灶遇异人
  得秘诀徽宗闻其名召管太乙宫恩赉无虚日官
  太虚大夫金门羽客出入禁中终日论道无一言
  及时事曰朝廷事有宰相在非予所知也金人尤
  重之忽一日语人曰某年月日吾化期也已而果
  然
卷七十 第 23b 页 WYG0538-0346d.png
  张仙姑南阳人有秘术人有疾仙姑辄瞑目潜为
  布气攻之俄觉腹热如火鸣声如雷虽沉痼者无
  不愈徽宗常召至东都后不知所终
  汝宁府
 周任光上蔡人善饵丹卖于都市里间积八九十年
  面颜如数十岁赵简子聘与俱归常住柏梯山后
  不知所终
 汉费长房汝南人为市吏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
卷七十 第 24a 页 WYG0538-0347a.png
  方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独长房于楼上见
  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
  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后长
  房欲求道顾家人为忧翁乃断一竹杖悬之舍后
  家人见之以长房缢死葬之长房从翁入山授以
  秘术及归自谓去家旬日而已十馀年矣家人谓
  其久死不信长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发棺视
  之果然初桓景常学于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
卷七十 第 24b 页 WYG0538-0347b.png
  日汝家有大灾可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系臂登
  高山饮菊酒祸可消矣景如其言举家登高山夕
  还见牛羊鸡犬皆暴死焉
 晋许逊汝南人母梦金凤衔珠而生初名凤祥好射
  猎父尝诫之曰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曷逊志为
  学乎因改名逊字敬之折弃弓矢刻意为学博通
  经史及五行谶纬之学莫不兼综尤好神仙修炼
  之术太康初举孝廉为蜀旌阳令岁饥尝点瓦砾
卷七十 第 25a 页 WYG0538-0347c.png
  为金役民于后圃俾得输负租为符咒以治疫疾
  活者甚众知晋室将乱即弃官归闻西安吴猛得
  至人丁义神方因往师之后遇日月二帝君授以
  净明忠孝大道并三五飞步斩邪之法得除上辽
  巨蛇豫章老蛟复作铁柱镇之水妖永绝精修日
  进道法益高至宁康甲戌年一百三十六岁八月
  朔旦大会弟子告以冲举之期至十五日忽有羽
  盖云车自天而降与其弟子家属同时飞升鸡犬
卷七十 第 25b 页 WYG0538-0347d.png
  亦随去后于宋徽宗时复显异徵政和间敕封神功
  妙济真君改观曰玉隆万寿宫有净明忠孝之道
  传于世
  许迈字叔元逊从弟未弱冠时常造郭璞璞为
  之筮遇泰之大畜曰元吉自天宜学升遐之道后
  遍游名山采药服气乃改名元字远游入临安西
  山著诗一十二首莫知所终
  许穆迈从弟亦入华阳洞得道
卷七十 第 26a 页 WYG0538-0348a.png
  应夷节汝南人生不喜茹荤性敏慧长游天台龙
  虎山师冯惟长得上清法栖于天台之道元院日
  诵黄庭大洞二经为人祈福数致感应忽一日沐
  浴入静凝神翌日解化是夕清香馥郁猿鸟悲鸣
  及就窆时但有空棺而已
 宋褒信道人失其名与人较奕每局祇负人一子后
  卒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及数年村叟谋为改
  葬但见空棺衣衾而已留一诗云烂柯真诀妙通
卷七十 第 26b 页 WYG0538-0348b.png
  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
  且饶人
 元杨道和上蔡人生而奇异有相人者见之曰此子
  仙风道骨非风尘中人及长弃俗修道居蔡之白
  云洞复值异人授诀要至元初忽白日翀举后有
  人见之淮上
 明孙乐庵采药商山常于市化得柴薪运积邑东南
  崇国寺后山之巅一日坐柴薪中吐火化身火焰
卷七十 第 27a 页 WYG0538-0348c.png
  闪烁合掌端凝肺肝燎灼后有遇于涂者盖已脱
  去也
  汝州
 上古广成子轩辕时人隐居汝州崆峒山石室中黄
  帝造问治身之道答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
  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
  静必清毋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
  多知为败我守其一而处其和故千二百岁未尝
卷七十 第 27b 页 WYG0538-0348d.png
  衰老乃授帝阴阳经帝悦乃命奏钧天之乐至今
  有台名曰钧天
 周鬼谷子姓王名诩楚人尝入云梦山采药得道颜
  如童少今伊阳城东南八里有石洞存焉苏秦张
  仪尝受书于此三年辞去鬼谷曰二子轻松乔之
  永寿贵一日之浮荣惜哉鬼谷居人间数百岁后
  不知所之或曰嵩高之阳城亦有鬼谷
 晋张元化葛元弟子尝寓汝州之清溪观一日召道
卷七十 第 28a 页 WYG0538-0349a.png
  士周元亨曰吾化之后毋损吾躯既化元亨遵其
  命葬之后五年有汝卒戌于蜀者逢一道士于山
  峡间谓曰汝为我持此书与胡司马周尊师卒归
  投书二人开缄视之乃元化新札谢二人葬之厚
  也发棺惟故履存焉宋政和间封冲妙先生
  马丹阳法名元宝相传丹阳遇童子食瓜自蒂怪
  而问之答曰香从鼻里出甜向苦中来豁然惊悟
  遂于此修道成真今城北街有丹阳观
卷七十 第 28b 页 WYG0538-0349b.png
 唐贞禅师天元间驻锡风穴山尝习衡阳三昩其化
  大行一夕溘然示寂守宰李皓阇维之得舍利千
  粒明皇谥为七祖
 明张三丰辽东人或云宝鸡人洪武初往来襄邓许
  颍之间尝居汝州鍊真宫人莫之识已而去又寓
  汴延庆观时大理卿王公宇为婴儿三丰过其里
  见而异之谓人曰此儿他日必贵显后果如其言
  天顺二年羽化于成都鹤鸣山诏封通微显化真
卷七十 第 29a 页 WYG0538-0349c.png
  人
  陈州
 上古宛丘先生失其名居宛丘故称宛丘先生服制
  命丸得道至殷汤末已千馀岁以其方传弟子方
  若春服之亦三百岁视之如婴儿状彭祖师之受
  其方三首
  许州
 汉刘讽颍川人景帝时仕为公车司马已事司马季
卷七十 第 29b 页 WYG0538-0349d.png
  主得服日月精华之术晚归乡里脱形杖履而去
  李根许昌人有赵买者言闻其父祖已见根甚习
  及买见根时买已八十四岁而根之颜尚如年少
  有得根素所著书读之其自记云汉元封中学道
  于某以甲子记之已七百有馀岁矣
  禹州
 汉上成公密县人出行久而不还后归语其家云已
  得仙矣因辞去家人但见其举步渐高良久怅望
卷七十 第 30a 页 WYG0538-0350a.png
  不及时陈实刘韶尝见其事而为人言之
  郑州
 金訾亘尝师丹阳马钰长春丘处机自号守真子人
  称訾仙翁游历济南抵郑之钓台太和中大雪深
  丈馀亘不出者已十馀日人以为死除雪视之端
  坐凝然殊无寒馁色贞祐间兵破关陜军民恐惧
  亘曰无妨已而果然
  陜州
卷七十 第 30b 页 WYG0538-0350b.png
 周尹喜周大夫为函谷关令善内学隐德修行时人
  莫知之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
  色而候之果得老子老子亦奇之为著书以授后
  与老子俱游流沙莫知所终喜亦自著书九篇号
  曰关尹子
 汉河上公不知姓氏文帝时结庐河滨时帝好老子
  有未解者遣使问之公曰道尊德重非可遥问于
  是帝遂枉驾问之授老子章句二卷曰熟研此其
卷七十 第 31a 页 WYG0538-0350c.png
  疑自解今有河上公庙在陜州北唐人多有题咏
  在焉
 唐万回姓张氏阌乡人初父命耕田回直去不顾口
  惟连称平等因耕一垄长数十里遇沟见阻乃止
  父怒击之对曰总耕何分彼此后其兄戍安西父
  母忧思回乃裹衣糗朝往视之暮返其家弘农抵
  安西盖万馀里先是玄奘诣西域求佛经见佛所
  有题记菩萨谪阌乡者自西域归后因访见万回
卷七十 第 31b 页 WYG0538-0350d.png
  施三衣瓶钵而去后临终呼其徒求本乡河水弟
  子莫知所求万回曰堂前便是河水遂于阶下掘
  井忽河水涌出饮竟而终
  明达不知所从来住阌乡万回故寺人谒问休咎
  明达但以意示之李林甫为黄门侍郎扈从西还
  谒达达加秤于其肩至京遂作相李雍门为湖城
  令达忽请其马雍门不与间一日将乘出马忽庭
  中人立雍卒乘之是日坠马死达又尝北望言曰
卷七十 第 32a 页 WYG0538-0351a.png
  此川中兵马何其多也及哥舒翰拥兵潼关而此
  间尽为战场矣
 五代辛七师陜人为儿时即谨肃未尝以狎弄为事
  父母异之十岁好浮图法阅佛书自能辨梵音不
  由师授其后父为陜郡守从之官时郡南故有瓦
  窑七所及父卒于官辛七哀甚而狂遂遁去其家
  僮迹其所至至郡南见辛七在一窑中端坐身有
  奇光灿若炼金家人惊异次至一窑又见一辛七
卷七十 第 32b 页 WYG0538-0351b.png
  在焉历七窑俱有一辛七在中由是陜人呼为辛
  七师
 宋柴通元阌乡人为道士于承天观年百馀岁善辟
  榖言唐末事历历可听太宗召至阙下通元惟恳
  求归后真宗祀汾阴又召至行在命坐访以无为
  之术所陈称旨上遂作诗赐之并赉以茶药束帛
  且诏修其道院蠲其田租度弟子二人明年通元
  作遗表自称罗山太乙洞主遣弟子以龟鹤为献
卷七十 第 33a 页 WYG0538-0351c.png
  又召官僚士庶言生死之要夜分盥濯焚香迟明
  卒
  光州
 南北朝知顗天台山智者禅师陈天嘉初谒慧思于
  大苏山思一见即谓曰昔灵鹫同听法华经今复
  来矣即示以普贤道场说四安乐行师入观三七
  日身心豁然慧思曰非汝弗證非吾莫识
 唐仆仆先生居旧仙居县黄土山尝饵杏丹乘云往
卷七十 第 33b 页 WYG0538-0351d.png
  来刺史李休光以为妖叱左右执之龙虎见于其
  侧先生乘之而去天宝初因以仙居名县
 
 
 
 
 
 河南通志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