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225c 页
卷一 第 1225c 页
No. 2825
真言要决卷第一
盗□□言盗□□□□□□□□□□□□
邀宠规利□□□□□□聚财。自□贱人憎
他爱己。损□□□□马轻求服玩奢华器物
侈靡。严饰栋宇放志肆情。习学浮言以为才
辩。修治巧伪将作智能。傲虐贫贱谄佞富贵。
恶直丑正嫉妒良善。护短□□饰非拒谏。矜
功伐善。同恶相亲。结□□□□游暴慢。滋味
养寿祠祀请恩。厌诅除凶□奏伐命。弃本逐
末背正行邪。巫觋是求妖讹是信。侧诗艳赋彩
画薰香。异端奇伎博奕淫乐。以娱耳目以悦
妇人。耽乐为常终身不悟。中智已下莫不尽
然。昼夜忧劳无忘寝食。父子兄弟互怀间欺。
伯叔夫妻交相猜贰。闭门内教欺负。开门外
卷一 第 1226a 页 T85-12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6.png)
足恭。心寡慈悲口多恩爱。并不以为恶故共
行之。若悟为非谁复肯造。信知道与俗反与
伪违。行真者则万无一人。行伪者则比肩皆
是。于是群邪混正。正实难行。众伪乱真。真实
难辩。故尼父有武叔之毁。周公有管蔡之言。
是故君子道消至人潜隐。非惟明智谁复悟
之。故庄子云。至言不出。俗言胜也。诗云。听言
则对。诵言如醉。夫俗情迷惑若此。可不悲哉。
人皆好人之爱己。不好己之爱人。人皆嫌人
之恶己。不嫌己之恶人。人皆憎人之道己短。
不憎己之说人非。人皆欲人之行信于己。不
好己之行信于人。人皆欲人之行直于己。不
好己之行直于人。贫则皆欲人之以财惠己。
富则不好以财惠人。自危则欲人之济己。人
危则不肯以身济人。己之妻妾则不欲令人顾
视。见他妻妾则好荡以淫心。己之父母则欲
得使人崇敬。见他父母则不欲屈己尊重。而
复终日孜孜怨恨侪伍。不知反躬自责内省
其身。既不达往来之情。未殊禽兽者也。故礼
记云。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孔
子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世人但
知平章他人短。不知己之不长。但知平章他
子无仁智。不知己子是庸愚。但知平章他妇
有淫行。不知己妇无贞实心。但知笑他无礼
义。不知己自无人情。但知恨人不礼己。不知
己之无所知。但知平章知鄙吝。不知已之是
悭贪。故欲论他事者。先自观己身。欲笑他是
非者。先自察长短。若其不尔者。则岂得谓之
卷一 第 1226b 页 T85-12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6.png)
其此之谓也。
闻过不即改是愚人。见鞭不即行是驽马。驽
马终日受鞭策。愚人终日被毁挫。毁挫不
知惭耻者甚于驽马乎。故遗教经云。若无愧
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易云。君子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是以佛法许以发露忏悔。王法许
以举觉首愆。若发露事不尽则不得成忏悔。
举觉事不尽则不得成首愆。故忏悔改过者
必须发露尽诚。举觉首愆者必须陈辞尽状。
若忏悔更造罪。不及无不忏。首愆更造过。不
及无不陈。故首罪者则须濯志日新。忏悔者
则须荡心恒一。是以颜回不贰过。夫子尚之。
故书云。德惟一动罔弗吉。德二三动罔弗凶。
易云。恒以一德恒德之固也。造烛者为求其
明。读经者为求其理。明以照暗室。理以照
暗心。故造烛不能然。虽有烛不废暗。读经不
见理。虽读经不废愚。室暗动则有碍。心愚动
则过生。过生者为其无智。有碍者为其无照。
故世人但知造烛求明以照室。不解读经求
理以照心。何其愚哉。
琴瑟解者弹之而得其曲。不解者弹之空得
其声。经书解者读之而得其理。不解者读之
空得其言。故聋者虽听琴瑟终不闻琴瑟之
声。愚人虽读经书终不见经书之理。故礼记
云。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其此之谓矣。
经教虽多。解理者得其深意。河水虽广。别水
者见其深流。见其深流者驾船而登彼岸。得
其深意者运心而出生死。结网以求龟鱼。龟
卷一 第 1226c 页 T85-12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6.png)
悬。龟鱼无由得。造经以求福智。福智在深心。
造经成不读诵以网心。乃盛于函箧。福智无
由生。又读经不得深理者。犹舒网空曳于水
中。舒网空曳于水中。徒网湿而人困。龟鱼一
无得。读经不得深理者。徒纸熟而心惓。福智
一无成。世人并解结网成即入水以求鱼。造
经成者不知读诵以求理。但知鱼之以粪体。
不知理之以粪神。求理粪神者与道德同游。
求鱼粪体者与禽兽齐趣。与禽兽齐趣者虽
是人貌。常怀畜生之心。与道德同游者虽是
凡夫。常怀菩萨之行。菩萨之行者饶益众生。
畜生之心者唯相劫剥。劫剥心者一钱决能
致斗。饶益行者万金终不与争。同资人事心
行悬殊。校其短长非喻所及。故涅槃经云。身
虽丈夫行同畜生。虽受人身心如佛心。
盲人驾船之彼岸者。不能见水脉而终著滩。
愚人读经以求福智者。不能解义趣而终获
罪。盲人著滩不自觉。愚人得罪不自知。不自
觉者见船见在水。然船体去住一种静。故明
者告之终不信。不自知者见身见读经。然经
体深浅一种语。故智者告之终不依。故知别
水者不能道盲人之船。解理者不能发愚人
之智。若盲者受导必登彼岸。愚人受教必出
生死。世咸共知盲人求别水者驾船。终不知
愚求解理人问道。是以生则忧惶百虑。死则
流转三涂。何其苦哉。论语云。不日如之何如
之何者吾未如之何。
妇人孕子不得不生。既生不得不死。犹饥不
卷一 第 1227a 页 T85-12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7.png)
患。既死不死岂是吉哉。故未有不出之食。未
有不死之人。只可出有早晚。死有短长。其间
优劣未足计也。故前食不出后食何以得入。
前生不死后生何以得生。世咸共知食者任
其时消。乃不知生者任其时死。亦其一愚。故
大智度论云。我本不贪生。亦复不乐死。一心
及智慧。待时至而去。
镜以照面。智以照心。故镜明则尘垢不止。智
明则欲恶不生。人之无道犹车之无轴。车之
无轴不可以驾。人之无道不可以行。人小不
闻道。欲恶必拔伤其性。犹禾小不耨。莠稗
必凌挫其苗秀而不耘锄。获实必少老。而闻
道得真不多。屋破者恒畏风雨。心邪者恒忧
祸患。故补得屋则风雨不能入其室。正得意
则祸患不能入其心。世并解补屋以却风雨。
不解正心以除祸患。何其愚哉。故老子云。循
之于身其德乃真。有冲天之翼者必不栖息
于桑榆。有方外之心者必不言谈于名利。故
言名利者是小人浅志。谈至道者是君子深
识。是以小人用名利为宗。君子以道德为主。
故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白玉投
于缁泥不能污毁其色。君子游于浊世不能
染乱其心。故松柏可以负霜雪。明智可以涉
艰厄。岁寒然后知松柏茂。世浊然后知至人
通。投顽石于江河则万载而不润。聚愚人而
语道则终身而不闻。故易云。知机其神乎。
眼以观色。心以照理。故眼审则行不伤足。志
静则动不劳神。墙宇外牢恶人不得入其室。
卷一 第 1227b 页 T85-12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7.png)
索。志满者心不外缘。无疾者不访良医。无欲
者不规荣宠。遗贪者不尚金玉。遗名者不愿
毁誉。乐道安贫则财友莫访。抱德独处则势
利不寻。积谷帛者不忧饥冻。抱道德者不虑
凶邪。世并解贮谷帛以防困乏。不解怀道
德以备艰厄。故孔子虽在陈蔡之间而弦歌
不辍。易云。困穷而通。言嗜欲而不言道德者。
为无真如故也。食糟糠而不食珍味者。为无
稻梁故也。衣麻枲而不衣绫纨者。为无缣纩
故也。行杖策而不乘肥马者。为无事骑故也。
世并解求车骑以代徒行。求缣纩以代麻枲。
求稻梁以代糟糠。不解修真智以除嗜欲。嗜
欲无厌亡身丧命。岂非愚哉。言道德而不行
者。犹饥而不食。行道而不乐者。犹食而不
甘。乐道而不终者。犹甘而不饱也。故乐道终
则神明畅。甘食饱则形气充。故世人但知以
食充形气。不知以道德泰神明。夫神𢡼形充
犹臣强君弱。臣强君弱国必颠坠。形充神𢡼
身必死亡。言佞者无真行。怀素者无饰词。多
淫者好华饰。多利者好交游。故交游广者
心不实。华饰盛者志不贞。是以志贞者衣粗
服。心实者好淡交。以此而观人则万无一失
矣。故易云。治容诲淫。礼记云。君子之交如
水。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烦无当者
理蔽。多虑无益者心疲。孝子养亲者忘劳苦。
真人怀道者外形骸。故不择事而作者养亲
故也。不择地而安者怀道故也。故孔子云。食
无求饱。居无求安。是以儒有曲肱陋巷。道有
卷一 第 1227c 页 T85-12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7.png)
宣。良媒必不妄媒其女。实语必不妄出其言。
媒而不妄媒其实德。言而不妄言其实理。媒
其实德婚者不惑。言其实理听者不疑。不疑
必受而行用。不惑必纳为室家。故家得顺妇
则能安和九族。心得实理则能静泰百骸。九
族安和则枝叶外茂。百骸静泰则种智内明。
枝叶外茂名为强族。种智内明名为达人。故
世人但解访良媒求其妇德。不知访实语求
其至言。何其愚也。故孔子云。择不处仁焉得
智。
药不当病不及不服。言不中理不及不言。药
不当病反伤其命。言不中理反害其身。故易
云。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老子云。开其锐
济其事终身不救。愚人娶妻不求妇德。唯求
门地富贵姿质为本。女人恃色必恣憍淫。恃
其门族必怀欺侮。欺侮则不顺舅姑。憍淫
则受人扇惑。不顺舅姑则内外不睦。受人扇
惑则表里昏淫耽欲。愚人终不省觉。兼恐被
夫嫌薄无所不至。求巫厌□不忧妇道。唯思
声色袨服靓妆。谄媚夫婿诈将亲善。谗谮尊
卑。夫纳妇言。疏薄骨肉。致使至亲同气怨
彻穹苍。如此之徒岂唯三五。危身没命实属
妇人。丧国亡家皆由女色。故周文之盛先述
德于后妃。殷纣之亡卒归愆于姐己。自馀群
小何可胜言。牝鸡之晨可不悟也。故诗云。妇
为长舌维厉之阶乱匪自降天生自妇人。
无同则无异。无合则无离。无聚则无散。无爱
则无憎。无忧则无喜。无得则无失。无生则无
卷一 第 1228a 页 T85-12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8.png)
亲后疏者。至如夫妻未合不识。此则先疏。亦
既婚媾恩爱同怀。则是后亲。兄弟同胞共气。
此则先亲。后遂离析。则是后疏。夫妇本疏翻
成胶漆。兄弟本一翻成路人。加以侧目相憎
瞋嫌嫉妒。互相经略养活妻儿。不惟父母之
恩乃怀财色之美。积习既久遂以为常。举世
皆然。亲疏孰在。故以财交者财尽即疏。以色
交者色衰即弃。以食交者食尽即离。以名交
者名亡即绝。以势交者势去即乖。以艺交者
艺竭即断。是以有故而合者必有故可离。无
故而同者必无故可异。有故者非恒故离合
有时。无故者有恒故同异无日。无故者谓道
合。有故者谓世交。是以小人无亲非利不合。
君子无亲非道不同。非道不同无道则散。非
利不合无利即离。故礼记云。儒□义同而进
不同而退。庄子云。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
绝。诚不谬矣。欢喜不及忍辱。多笑不及不瞋。
不杀胜于放生。求福不如避罪。不悭胜于布
施。心敬胜于足恭。故遗教经云。忍之为德
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
力大人。又云。劫功德贼无过瞋恚。大智度论
云。若人加□如猪楷金山益发其明。求佛道
度众生之利器。忍为最妙。又云。瞋为苦因
缘。慈是乐因缘。庄子云。力敌万夫非为勇士。
能行一忍号曰丈夫。论语云。一朝之忿忘其
身以及其亲。非惑欤。道者本为弘道化物。不
为剃头著帽长齐菜食诵经礼佛好心练行故
也。官者本为辅国治民。不为怀宠尸禄清谨
卷一 第 1228b 页 T85-12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8.png)
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君子上达
小人下达。是以菩萨具善种智。众生具恶种
智。习恶智不已决定入地狱。习善智不已决
定得菩提。故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
积不足以灭身。菩萨善种智名为戒定慧。众
生恶种智名为贪瞋痴。翻破贪瞋痴即是戒
定慧。能决此事者名为大丈夫。故老子云。是
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
华。故玄彼取此仕而怀居。未足以为仕修道
怀安。岂是道哉。故维摩经云。贪著禅味是
菩萨缚。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修道愿生极乐
世界者。甚于怀土小人。君子怀形小人怀惠。
修道而求果报者。甚于怀惠小人。何以故。夫
世间愚人并以无明毒心贪剥钱财。作少许
客尘功德。而即愿生诸天及无量寿极乐世
界者。不是小小愚痴何者。夫宁无病坐茅庐。
不有病坐金屋。宁无病卧板箦。不有病卧
王床。宁无病食蔬餐。不有病食珍味。宁无病
策弱杖。不有病乘壮马。宁无事而家贫。不有
事而家富。宁解脱游烦恼。不被缚住涅槃。宁
有慧□阎浮。不无明生极乐。故华严经云。宁
受一切苦得闻佛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
佛名。以此而议会须得明悟解脱于烦恼。何
因直以暗心而愿生彼极乐世界哉。至如世
间愚人。因少功勋蒙授官赏。资财殷足服乘
轻鲜。外虽得此□华。内愚不殊畴昔。无仁无
智不能守之。违犯宪章得罢还失反归南亩。
何殊旧人。纵得一世保终暝目。与彼何别。中
卷一 第 1228c 页 T85-12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8.png)
往西方。命尽殁身还沈三趣。然心体常一形
报稍殊。虽至天堂终不变易。俱圣人引接隐
覆难明。若不悟其理源趣超心无不皆错。故
涅槃经云。如我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善
能修治身口意业。舍命之时。虽有亲族取其
尸骸。或以火烧。或投大水。或弃冢间。狐狼禽
兽竞共食啖。然心意识即生善道。然是心法
实无去来亦无所至。直是前后相续相貌不
异。如是之言即是如来秘密之教。夫法主正
说如此智。□□不善思。故思益经云。菩萨若
生转轮王家。不名家清净。若生帝释中。若生
梵王中。亦不名家清净。若在两生处。乃至
畜生自不失善根。亦令众生生诸善根。是名
菩萨家清净。商人贪货远道□生度海浮江。
经诸险难广求财宝。以望大富。及其船没被
贼身命不存。纵得千金于何所用。设使得财
至舍又忧盗贼偷劫。昼夜心不暂安。此实为
财受苦。小盗犹可防备。大盗并身不存。故世
间聚财直为贼盗贮备。夫所食不过满腹。所
衣不过覆身。无事积聚无涯而致亡身丧命。
岂如少欲知足乐道安贫。贮文艺以作资财。
持礼义以为矛戟。卫慧明之商主。驾解脱之
法船。入五欲之溟波。采群生之秘宝。置涅槃
之彼岸。出生死之爱河。超三界以永安。此大
商之秘计。故大智度论云。一切宝中人寿第
一。人为命故求财。不为财故求命。愚人所以
不能抱朴怀□衣食丰饶者。一为贪欲无厌。
二为非理损耗人。人皆悉规利不觉还输与
卷一 第 1229a 页 T85-12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9.png)
频烦。不知去其伪情保其真性。内守我分外
不逐物。损其企尚绝其来往。器物趣供其事。
衣食适充其身。守业安居勤作俭用。如其信
尔谁不怀真物。我咸宁何有不足。故礼记云。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
疾。用之者舒。财恒足矣。老子云。使民复结
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
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世人悉解布施。只自不解断贪。世人悉解作
善。只自不解断恶。世人悉解恶死。只自不解
嫌生。世人悉解求富。只自不解节俭。若节
俭则无富可求。若解嫌生则无死可恶。若解
断恶则无善可行。若解断贪则无悭可施。此
实行之甚易解亦不难。若不能解而行者。岂
非愚惑矣。故孔子云。不知言无以为人。世
人争名皆欲得自称是好人及遣。行仁义则
无一人肯。官人争考皆云我能清治及遣。行
道德则云我不能。若不能行道德则不须争
考第。若不能行仁义则不须争令名。若违
此者安可与语。故论语云。谁能出不由户。何
莫由斯道也。
仕官者本为辅国治民。不为求富贵。修道者
本为弘道化物。不为求圣智故。愚人入朝仕
官。只图富贵荣乐。无心忧国养民。愚人出家
修道。只图圣智果报。无心忧道济物。无心忧
国养民者。必矜名谄佞而毁谮忠良。无心忧
道济物者。必求名謟曲而诽谤正道。故以富
贵为怀者。得富贵必起侈心。以圣智为念者。
卷一 第 1229b 页 T85-12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32/buddhist/T85-1229.png)
贫贱。起邪见者必恃圣智而侮慢凡夫。恃圣
智而侮慢凡夫者。必以圣智惑人。矜富贵而
傲虐贫贱者。必以富贵誇物。以富贵誇物者。
必憍富贵而广事奢华。以圣智惑人者。必衒
圣智广求利养。衒圣智广求利养者必入三
涂。憍富贵广事奢华者必亡九族。故能遣富
贵奢华者。始堪兴政安民。能遣圣智利养者。
始堪弘道化物。弘道化物永会真如。兴政安
民永终天禄。如违此理罕有不亡。覆车改辙
古今少悟。故书云。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天工
人其代之天命不干常。老子云。富贵而憍自
遗其咎。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不处。庄子
云。天时非贤也。乐通物非圣人也。岂虚言哉。
真言要决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