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a 页 WYG0046-06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十九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说卦傅
  白云郭氏曰说卦论八卦之道德与其象义情性
  也然则六十四卦亦有是乎盖六十四卦各具于
  文言彖象杂卦之中矣至万物象类如履之为虎
  渐之为鸿中孚之鸣鹤小过之飞鸟井之为井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b 页 WYG0046-0678b.png
  之为鼎皆是也其象不可尽言故于是数卦略明
  之系辞曰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斯其所以难
  言也故曰书不尽言(易/说)
  汉上朱氏曰易之有说卦犹诗之有诂训也○说
  卦脱误比前诸篇特多荀氏易本乾后有四象坤
  后有八震后有三巽后有二坎后有八而又以揉
  为桡离后有一艮后有三兑后有二虞氏易本以
  龙为駹及为陂敷为专寡为宣科为折羊为羔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a 页 WYG0046-0678c.png
  本以广为黄乾为干黔为黚京房王廙偏傍之末蠃
  为螺果蓏为果堕其馀王弼王肃姚信之说卦其
  字画亦或不同盖焚书之后周易虽存而传已失
  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而上之故三篇之文容
  有差误今随文辨正归于至当疑则阙之(并丛/说)
  新安朱氏曰彖传释彖辞象传释爻辞系辞传则
  通释卦爻之辞故统名之曰系辞传恐不可改系
  辞传为说卦盖说卦之体乃分别八卦方位与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b 页 WYG0046-0678d.png
  象类故得以说卦名之系辞传两篇释卦爻之义
  例辞意为多不得谓之说卦也(荅吴斗/南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
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
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濂溪先生曰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
 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
 不可悉得而闻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a 页 WYG0046-0679a.png
 乎(通/书)
 康节先生曰参天两地而倚数非天地之正数也倚
 者拟也拟天地正数而生也○四九三十六也六六
 三十六也阳六而又兼阴六之半是以九也故以二
 卦言之阴阳各三也以六爻言之天地人各二也阴
 阳之中各有天地人天地人之中各有阴阳故参天
 两地而倚数也(并观物/外篇)○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所以谓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谓之性者天之性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b 页 WYG0046-0679b.png
 所以谓之命者处理性者也所以能处理性者非道
 而何 又曰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
 不有命焉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
 之性者尽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命者至之而后
 可知也此三者天下之真知也虽圣人无以过之也
 而过之者非所以谓之圣人也(并观物/内篇)
 明道先生曰幽赞于神明而生蓍用蓍以求卦非谓
 有蓍而后画卦(朱公掞问/学拾遗)○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a 页 WYG0046-0679c.png
 者体用也(刘绚/师训)○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三事一时并
 了元无次序不可将穷理作知之事若实穷得理即
 性命亦可了(吕与叔/东见录)
 伊川先生曰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穷理则
 尽性尽性则知天命矣天命犹天道也以其用而言
 之则谓之命命者造化之谓也(附张绎/师说)○问行状云
 尽性至命必本于孝弟不识孝弟何以能尽性至命
 也曰后人便将性命别作一般事说了性命孝弟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b 页 WYG0046-0679d.png
 是一统底事就孝弟中便可尽性至命至如洒扫应
 对与尽性至命亦是一统底事无有本末无有精粗
 却被后来人言性命者别作一般高远说故举孝弟
 是于人切近者言之然今时非无孝弟之人而不能
 尽性至命者由之而不知也○凡一物上有一理须
 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
 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并刘元/承手编)○穷理尽性矣曰以至于命则全无著力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a 页 WYG0046-0680a.png
 如成于乐乐则生矣之意(刘绚/所录)○穷理尽性以至于
 命以序言之不得不然其实只能穷理便尽性至命
 也(附唐棣/杂录)○所务于穷理者非道须尽穷了天下万
 物之理又不道是穷得一理便到只是要积累多后
 自然见去○理则须穷性则须尽命则不可言穷与
 尽只是至于命也横渠昔常譬命是源穷理与尽性
 如穿渠寻源然则渠与源是两物后来此议必改(并/吕)
 (与叔东/见录)○穷理尽性至命一事也才穷理便尽性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b 页 WYG0046-0680b.png
 性便至命因指柱曰此木可以为柱理也其曲直者
 性也其所以曲直者命也理性命一而已(时氏/拾遗) 或
 问格物是外物是性分内物先生曰不拘凡眼前无
 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然水之所以寒至
 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又问人穷一物还便见得诸
 理否曰须是遍求虽颜子亦只能闻一知十若到后
 来达理了虽亿万亦可通 格物穷理非是要尽穷
 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至如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a 页 WYG0046-0680c.png
 孝其所以为孝者如何穷理如一事上穷不得且别
 穷一事或先其易者或先其难者各随人深浅如千
 蹊万径皆可适国但得一道入得便可所以能穷者
 只为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
  物理须是要穷若言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之所
 以幽显若只言天只是高地只是深只是已辞更有
 甚(并入关/语录) 致知在格物格至也穷理而至于物则
 物理尽(大全集/拾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b 页 WYG0046-0680d.png
 横渠先生曰方其将有谋也将有问也命于蓍此所
 谓生蓍非谓在野而生蓍也事在未来之前吉凶在
 书策上蓍在手中卒归三处一时合岂非幽赞于神
 明而得尔也起其用也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
 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一
 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此天之所
 以参也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a 页 WYG0046-0681a.png
 已 有两则有一是太极也若一则有两亦在无两
 亦一在然无两则安用一不以太极空虚而已非天
 参也 理义即是天道也易言理于义一也求是即
 为理义言理义不如且言求是易晓求是之心俄顷
 不可忘理于义此理云者犹人言语之间常所谓理
 者非同穷理之理凡观书不可以相类而泥其义不
 尔则字字相梗观其文势上下如充实之美与诗之
 言美轻重不同 性尽其道则命至其源(一作/于原)也○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b 页 WYG0046-0681b.png
 与至为道殊远尽性然后至于命不可谓一不穷理
 尽性即是戕贼不可至于命者止能保全天所禀赋
 本分者且不可以有加也既言穷理尽性则不容有
 不知 天道即性也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能知天
 斯知人矣知人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同意 释氏
 无天用故不取理彼以性为无吾儒以参为性故先
 穷理而后尽性 凡人刚柔缓急趋识无有同者此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也及尽性则皆忘之 穷理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a 页 WYG0046-0681c.png
 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从此就约尽人之性尽物之
 性天下之理无穷立天理乃各有区处穷尽性言性
 已是近人言也既穷理又尽性然后能至于命命则
 又就己而言之也(并易/说) 二程解穷理尽性以至于
 命只穷理便是至于命余谓亦是失于太快此义尽
 有次序须是穷理便能尽得已之性则推类又尽人
 之性既尽得人之性须并万物之性一齐尽得如此
 然后至于天道也其间煞有事岂有当下理会了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b 页 WYG0046-0681d.png
 者须是穷理为先如此则方有学今言知命与至于
 命尽有近远岂可以知便谓之至也(苏炳/所录) 尽其性
 能尽人物之性至于命者亦能至人物之命莫不性
 诸道命诸天我体物未尝遗物体我知其不遗也至
 于命然后能成已成物不失其道 德不胜气性命
 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
 理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脩天而已故论死生则曰
 有命以言其气也语富贵则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a 页 WYG0046-0682a.png
 大德所以必受命易简理得而成位乎天地之中也
 所谓天理也者能悦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也能
 使天下悦且通则天下必归焉不归焉者所乘所遇
 之不同如仲尼与继世之君也舜禹有天下而不与
 焉者正谓天理驯致非气禀当然非志意所与也必
 曰舜禹云者馀非乘势则求焉者也○利者为神滞
 者为物是故风雷有象不速于心心禦见闻不弘于
 性 不诚不庄可谓之尽性穷理乎性之德也未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b 页 WYG0046-0682b.png
 伪且慢故知不免乎伪慢者未尝知其性也 性其
 总合两也命其受有则也不极总之要则不至受之
 分尽性穷理而不可变乃吾则也天所自不能己者
 谓命不能无感者谓性虽然圣人犹不以所可忧而
 同其无忧者有相之道存乎我也 性通乎气之外
 命行乎气之内气无内外假有形而言尔故思知人
 不可不知天尽其性然后能至于命 尽性然后知
 生无所得则死无所丧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a 页 WYG0046-0682c.png
 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
 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一
 之 自明诚由穷理而尽性也自诚明由尽性而穷
 理也 释氏妄意天性而不知范围天用反以六根
 之微因缘夫地明不能尽则诬天地日月为幻妄蔽
 其用于一身之小溺其志于虚空之大此所以语大
 语小流遁失中其过于大也尘芥六合其蔽于小也
 梦幻人世谓之穷理可乎不知穷理而谓之尽性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b 页 WYG0046-0682d.png
 乎谓之无不知可乎尘芥六合谓天地为有穷也梦
 幻人世明不能究所从也(并正/蒙) 须知自诚而明者
 先尽性以至于穷理也谓先自其性理会来以至行
 理自明诚者先穷理以至于尽性也谓先从学问理
 以推达于天性也(语/录)
  龟山杨氏曰问乾坤用九六荆公曰进君子退小
  人固非自然之理而正叔云观河图数可见何也
  曰此多有议论少有分明系辞分明说云参天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a 页 WYG0046-0683a.png
  地而倚数九参天六两地也(南都/语录) 六经不言无
  心惟佛氏言之亦不言脩性惟扬雄言之心不可
  无性不假脩故易止言洗心尽性记言正心尊德
  性孟子言存心养性佛氏和顺于道德之意盖有
  之理于义则未也(荆州/语录)
  广汉张氏曰义在我也命在天也天下之人皆知
  义命则圣人之易不作矣惟夫不知义者甘心于
  自暴自弃不知命者奔竞而患得患失此圣人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b 页 WYG0046-0683b.png
  得已而生蓍倚数立卦生爻以为天下不知义命
  者设也是以天地能生蓍之形而不能生蓍之用
  惟圣人之德赞于神明故分之挂之揲之以四归
  奇于扐生其用而至于圆而神也一三五七九皆
  阳数也独以一三五参之而用九此倚其阳数也
  二四六八十皆阴数也独以二四两之而用六者
  此倚其阴数也特取九六而不用夫七八者乃参
  天两地而倚其数也纯阳为乾纯阴为坤及夫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a 页 WYG0046-0683c.png
  阳之变则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此卦所以立也刚
  柔者所以立本变通者所以趋时必待𤼵其所蕴
  挥其所聚此爻所以生也道者出于天德者得于
  己能和顺道德自然于义无所乱也故曰理于义
  如此则人尽矣万物有自然之理一身有自然之
  性能穷理尽性自然于命无所负矣故曰至于命
  如此则天道尽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说卦论说八卦之道而此极重卦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b 页 WYG0046-0683d.png
  言者明八卦六十四终始一道耳或者言圣人谓
  包牺也然以八卦六十四卦言之则非独包牺矣
  圣人以道幽赞神明故生用蓍求卦之法犹系辞
  言是兴神物以前民用盖是道本于神明圣人能
  生之是为幽赞之道矣故有神明之道有幽赞之
  道有生蓍之道以道合道故能生是道也此言变
  化之始也自蓍道生而后数可倚数可倚而后卦
  可立卦可立而后爻可生作易之道终矣易成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3a 页 WYG0046-0684a.png
  后道德理义有所寓圣人穷易之理尽万物之性
  复于天道故曰以至于命此章自幽赞之始至以
  至于命盖明以此道始复以此道终有无循环实
  由一道非圣人有私意以作也微显阐幽而已天
  地者数所由生阴阳者变所由生刚柔者万类所
  从生故参两观变发挥之也易于道德无违也和
  顺之而已于义无作也明辨之而已盖言象辞之
  间其道德与义本诸自然圣人因之而作易特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3b 页 WYG0046-0684b.png
  以明之而已故圣人于玩易之际复用此道以穷
  理尽性至于命也穷理者穷天之理也尽性者尽
  天之性也然后不失其所谓天之命矣是知圣人
  由道以生易由易以复于道非圣人则无生无复
  谓之圣人作易可也然异乎众人之所谓作者矣
  (易/说) 大衍之数圣人幽赞神明之道也参天之一
  三五而为九两地之二四而为六圣人倚数之道
  也尽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之变以分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4a 页 WYG0046-0684c.png
  阳老少圣人观变立卦之道也自九六而发挥为
  刚为柔圣人发挥生爻之道也系辞焉而命之所
  以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极深研几以崇德广
  业所以穷理尽性至于命也圣人作易之道如是
  而已 观九六之数盖圣人参天两地而得之至
  于七八则有名而无象如是则阴阳老少之辨夫
  何疑焉或者谓阳数极于九而其次极于七又疑
  老阴当十少阴当八老阴当八少阴当六者亦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4b 页 WYG0046-0684d.png
  之思也(并蓍卦/辨疑)
  汉上朱氏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
  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说策数也观变于阴阳而
  立卦说揲蓍分卦也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说爻有
  变动也和顺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说所系爻彖之辞也神明天地也圣人赞天地以
  立人道于是生蓍之法以起数其用起于一及其
  究也上下与天地同流而无迹故曰幽赞太玄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5a 页 WYG0046-0685a.png
  昆仑天地而产蓍一者何气之始也参天者一太
  极两仪也两地者分阴阳刚柔也参天两地五也
  五小衍也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具而河图洛书大
  衍之数实倚其中一与五为六二与五为七三与
  五为八四与五为九九与一为十五十者河图数
  也五十有五者洛书数也五十有五即五十数五
  十即大衍四十有九数倚言数立其中而未动也
  马融曰倚立也蓍四十有九总而为一参天也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5b 页 WYG0046-0685b.png
  而为二两地也挂一者参天也揲之四者两地也
  归奇于扐者两地而又参天也四者六七八九七
  者少阳九者老阳八者少阴六者老阴三变成爻
  十有八变而卦立三变者参天也五变者参天而
  又两地也变而上者三变而两变而下者两变而
  三凡八卦之位六十四卦之名皆以阴阳之变定
  之而不离乎参伍之神王洙曰发越挥散也阴阳
  有变故九六七八以立卦刚柔有体故发越挥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6a 页 WYG0046-0685c.png
  以生爻变刚生柔变柔生刚四象迭相为用生生
  而不穷故曰生阴阳气也刚柔者气聚而有体也
  由推行言之谓之道由得于道言之谓之德性者
  万物之一源命者刚柔不齐禀于有气之初者也
  理者通乎道德性命而一之者也义者道德所施
  之宜也生蓍起数立卦生爻凡以为道德而已圣
  人系之以辞和之使不乖顺之使不违通天地人
  而贯之以一理施之各得其宜焉穷易之理则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6b 页 WYG0046-0685d.png
  万物一源兼体而不偏滞及其至也通极乎一气
  之外所不可变者惟生死寿夭尔故顺受吉凶之
  正不回以求福不幸以免祸此作易之本旨也(易/传)
   蓍四十九总而为一参天也分而为二两地也
  挂一者参天也揲之四者两地也归奇于扐者两
  地而又参天也四者七九六八也七者少阳九者
  老阳八者少阴六者老阴三变而成爻十有八变
  而成卦三变者参天也十有八变者两地也故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7a 页 WYG0046-0686a.png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三变者参天也五变者参天
  而又两地也变而上三变而两变而下两变而三
  上下无常变动不居故曰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曰
  发挥曰生者言变动也阴阳天刚地柔也立卦之
  前象未著故曰阴阳以立天道也立卦之后象乃
  见故曰刚柔以立地道也阴阳用也刚柔体也用
  之谓道体之谓德体用无间和会为一顺而行之
  则动静语默皆得其宜故曰和顺于道德而理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7b 页 WYG0046-0686b.png
  义天地万物共由一理其理顺而不妄深明其源
  乃能一天人合内外体用无间矣此之谓尽性尽
  性则通昼夜之道而知其于穷达寿夭以正受之
  不贰其心矣此之谓立人道道德有义性命有理
  义也理也同出于一(丛/说)
  新安朱氏曰幽赞神明犹言赞化育龟筴传曰天
  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茎 天
  圆地方圆者一而围三三各一奇故参天而为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8a 页 WYG0046-0686c.png
  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二偶故两地而为二数皆倚
  此而起故揲蓍三变之末其馀三奇则三三而九
  三偶则三二而六两二一三则为七两三一二则
  为八 和顺从容无所乖逆统言之也理谓随事
  得其条理析言之也穷天下之理尽人物之性而
  合于天道此圣人作易之极功也(并本/义) 赞于神
  明犹言治于人相似谓为人所治也赞于神明神
  明所赞也圣人用于字恁地用不然只当说幽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8b 页 WYG0046-0686d.png
  神明此却是说见助于神明赞只是赞化育之赞
  不解便说那赞命于神明这只说道他为神明所
  赞所以生出这般物事来与人做卦 生蓍便是
  大衍之数五十如何恰限生出百茎物事教人做
  筮用到那参天两地方是取数处看得来阴阳刚
  柔四字阴阳指二老刚柔指二少 问参天两地
  旧说以为五生数中天参地两不知其说如何曰
  如此只是三天两地不见参两之意参天者参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9a 页 WYG0046-0687a.png
  三之两地者两之以二也以方员而言则七八九
  六之数都自此而起问以方圆而言参两如天之
  员径一则以围三而参之地之方径一则以围四
  而两之否曰然 问参天两地而倚数曰天圆得
  数之三地方得数之四一画中有三画三画中参
  之则为九此天之数也阳道常饶阴道常乏地之
  数不能为三止于两而已三而两之为六故六为
  坤 一个天参之为三一个地两之为二三三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9b 页 WYG0046-0687b.png
  九三二为六两其三一其二为八两其二一其三
  为七二老为阴阳二少为柔刚(参不是三之数/是往参焉之参)
  三才而两之初刚而二柔(案下二爻于/三极为地)三仁而四
  义(案中二爻于/三极为人)五阳而上阴(案上二爻于/三极为天)阳化为
  阴只恁地消缩去无痕迹故谓之化阴变为阳其
  势寖长便较突兀有头面故谓之变阴少于阳气
  理数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同 参天两地而
  倚数此在揲蓍上说参者元是个三数底物事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0a 页 WYG0046-0687c.png
  家从而参之两者元是个两数底物事自家从而
  两之虽然却只是说得个三在未见得成何数倚
  数云者似把几件物事投放这里如已有三数更
  把个三数倚在这里成六又把个三数物事倚在
  此成九两亦如之 天下之数都只始于三二谓
  如阳数九只是三三而九之阴数六只是三二而
  六之故孔子云参天两地而倚数此数之本也康
  节却云非天地之正数是他见得不尽康节恰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0b 页 WYG0046-0687d.png
  四为数 倚数倚是靠在那里且如先得个三又
  得个三只成六更得个三方成九若得个二却成
  八恁地倚得数出来有人说参作三谓一三五两
  谓二四一三五固是天数二四固是地数然而却
  是积数不是倚数 问观变是就蓍数上观否曰
  恐只是就阴阳上观未用说到蓍数处 观变于
  阴阳且统说道有几画阴几画阳成个甚卦发挥
  刚柔却是就七八九六上说初间做这卦时未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1a 页 WYG0046-0688a.png
  得是变与不变及至发挥出刚柔了方知这是老
  阴少阴那是老阳少阳 问既有卦则有爻矣先
  言卦而后言爻何也曰自作易言之则有爻而后
  有卦此却似自后人观圣人作易而言方其立卦
  时只见是卦及细别之则有六爻问阴阳刚柔一
  也而别言之何也曰观变于阴阳近于造化而言
  发挥刚柔近于人事而言且如泰卦以卦言之只
  见得小往大来阴阳消长之意爻里面便有包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1b 页 WYG0046-0688b.png
  之类 易中𦂳要底只是四爻 问近见先生易
  诗云立卦生爻自有因两仪四象已前陈因字之
  义如何曰卦爻因仪象而生立即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之意又问生爻指言重卦否曰然 问
  和顺道德而理于义是就圣人上说是就易上说
  曰是说易又问和顺是圣人和顺否曰是易云和
  顺道德而理于义如吉凶消长之道顺而无逆是
  和顺道德也理于义则又极其细而言随事各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2a 页 WYG0046-0688c.png
  其宜之谓也和顺道德如极高明理于义如道中
  庸 和顺道德而理于义是统说底穷理尽性至
  命是分说底上一句是离合言之下一句以浅深
  言之凡卦中所说莫非和顺那道德不悖了他理
  于义是细分他逐字上各有个义理和顺字理字
  最好看圣人这般字改移不得 圣人作易时其
  中固是具得许多道理人能体之而尽则便似那
  易他说那吉凶悔吝处莫非和顺道德理于义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2b 页 WYG0046-0688d.png
  理尽性之事这一句本是说易之书如此后人说
  去学问上却是借他底然这上也有意思皆是自
  浅至深 道理须是与自家心相契方是得他所
  以要穷理忠信进德之类皆穷理之事易中自具
  得许多道理便是教人穷理循理 穷理是穷得
  物尽得人性到得那天命所以说道性命之源
  穷理是知字上说尽性是仁字上说言能造其极
  也至于范围天地是至命言与造化一般 穷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3a 页 WYG0046-0689a.png
  尽性以至于命这物事齐整不乱其所从来一也
   穷理尽性至于命本是就易上说易上皆说物
  理便是穷理尽性即此便是至命诸先生把来就
  人上说能穷理尽性了方至于命 问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曰此言作易者如此后来不合将做学
  者事看如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之说岂与此是一
  那却是学者事只于穷理上著工夫穷得理时性
  与命在其中矣横渠之说未当 或问程子之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3b 页 WYG0046-0689b.png
  如何曰理性命只是一物故知则皆知尽则皆尽
  不可以次序言但知与尽却有次第耳 伯丰问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张程之说孰是曰各是一说
  程子皆以见言不如张子有作用穷理是见尽性
  是行觉得程子是说得快了如为子知所以孝为
  臣知所以忠此穷理也为子能孝为臣能忠此尽
  性也能穷此理充其性之所有方谓之尽以至于
  命是拖脚却说得于天者尽性是我之所至也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4a 页 WYG0046-0689c.png
  命是说天之所以予我者耳昔尝与人论舜事舜
  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
  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知此者是穷理者
  也能此者尽性者也(并语/录) 又曰和顺于道德是
  默契本原处理于义是应变合宜处物物皆有理
  须一一推穷性则是理之极处故云尽命则性之
  所自来处以此推之自不重复(荅许顺/之书)
   右第一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4b 页 WYG0046-0689d.png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
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
易六位而成章
 康节先生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
 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
 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
 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5a 页 WYG0046-0690a.png
 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
 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易六位而成
 章也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犹根之有干干
 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合之斯
 为一衍之斯为万是故乾以分之坤以翕之震以长
 之巽以消之长则分分则消消则翕也(观物/外篇)
 明道先生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一之/也)而两之(不两则/无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5b 页 WYG0046-0690b.png
 (刘绚/师训) 孟子言尧舜性之舜由仁义行岂不是寻常
 说话至于易只道个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则和性字
 由字也不消道自己分明阴阳刚柔仁义只是此一
 个道理(李吁/师训)
 伊川先生曰昔者圣人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孟子曰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唯能亲亲
 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唯能尊
 贤故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唯仁与义尽人之道尽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6a 页 WYG0046-0690c.png
 之道则谓之圣人(畅潜/道录) 仲尼言仁未尝兼义独于
 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孟子言仁必以义配盖
 仁者体也义者用也知义之为用而不外焉者可与
 语道矣世之所论于义者多外之不然则混而无别
 非知仁义之说者也(游定夫/所录)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据今日合人道废则是今尚不废者犹只是有那些
 秉彝卒殄灭不得以此思之天壤间可谓孤立其将
 谁告邪(吕与叔/东见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6b 页 WYG0046-0690d.png
 横渠先生曰阴阳柔刚仁义所谓性命之理易一物
 而三才备阴阳气也而谓之天刚柔质也而谓之地
 仁义德也而谓之人 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欤
 阴阳天道象之成也刚柔地道法之效也仁义人道
 性之立也三才两之莫不有乾坤之道也易一物而
 合三才天人一阴阳其气刚柔其形仁义其性(并易/说)
  阴阳之精互藏其宅则各得其所安故日月之形
 万古不变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7a 页 WYG0046-0691a.png
 相求絪缊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
 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不曰性命之理谓
 之何哉 屈伸相感而利生感以诚也情伪相感而
 利害生杂之伪也至诚则顺理而利伪则不循理而
 害顺性命之理则所谓吉凶莫非正也逆理则凶为
 自取吉其险幸也 阴阳刚柔仁义之本立而后知
 趋时应变故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六爻各尽利而
 动所以顺阴阳刚柔仁义性命之理也(并正/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7b 页 WYG0046-0691b.png
  广平游氏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
  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夫道一而已其立于天
  下则有两端故君子有刚克焉执其义之端也有
  柔克焉执其仁之端也执其两端而用之以时中
  此九德所以有常而三德所以用义也(中庸/解)
  龟山杨氏曰荆公云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
  我之谓性是未知性命之理其曰使我正所谓使
  然也使然者可以为命乎以命在我为性则命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8a 页 WYG0046-0691c.png
  一物若中庸言天命之谓性性即天命也又岂二
  物哉如云在天为命在人为性此语似无病然亦
  不须如此说性命初无二理第所由之者异耳率
  性之谓道如所谓圣人之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也(馀杭/语录)
  广汉张氏曰君子不谓性有命存焉故凡耳之于
  声目之于色鼻之于臭口之于味四支之于安佚
  虽曰性也讵可以性而害其命乎君子不谓命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8b 页 WYG0046-0691d.png
  性存焉凡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
  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天道虽曰命也讵可以命
  而害其性乎奈何中古以降人伪日滋天机日浇
  以性灭命者必以人而胜天以命废性者必以天
  而胜人天人之理颠倒错乱圣人作易方其未作
  之前其意已在焉故曰将以顺性命之理者也是
  以二与四同功而初亦如之三与五同功而上亦
  如之此分阴分阳也居刚者不必皆刚而或以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9a 页 WYG0046-0692a.png
  居柔者不必皆柔而或以刚此迭用柔刚也分之
  以示其理之之经也迭用以示其理之之纬也此
  六位而成章者经纬交错而成也易道至此成矣
  (易/说)
  白云郭氏曰前章自作易生蓍终于性命而止此
  章复因性命之说而详言之以见易之为书所以
  能至于命者以本乎性命之理故也性命之理即
  天地人之道也性命本一故中庸言天命之谓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29b 页 WYG0046-0692b.png
  孟子言君子不谓性命因天地人而言之则天道
  之谓命人道之谓性于是乎有别矣是以阴阳柔
  刚仁义各异其名也阴阳者天之二道也柔刚者
  地之二道也仁义者人之二道也天地人之道各
  二所谓三才两之也易能兼三才则皆兼其两之
  之道此易之画所以六而后成卦也然则文王之
  重不得不作矣盖出于三才自然非文王之私意
  也自六画成卦而后三才阴阳之位具于是乎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0a 页 WYG0046-0692c.png
  用柔刚之爻以居之则变化见矣故曰六位而成
  章也章者变化之道明见之谓也分阴分阳非谓
  立天之道阴阳也言三才二道皆一为阴一为阳
  见于六位也迭用柔刚非谓立地之道柔刚也言
  三才阴阳分为六画迭以九六柔刚居之也故三
  才二道不兼九六言之则曰六画兼明九六柔刚
  而后谓之六位是以六画成卦但有其象而已至
  六位成章而后道大明也方包牺未分三才阴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0b 页 WYG0046-0692d.png
  故卦止三画文王重之以备三才阴阳故六画具
  由此言之则三画之道不为不足六画之道不为
  有馀孔子言立天立地立人言包牺之道也言阴
  阳柔刚仁义言文王之道也包牺立其始文王成
  其终孔子明其终始三圣人实出于一心是为同
  道道同故其书同一圣人不作则斯道不明后世
  不复有闻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说位画有六而后有变动也易有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1a 页 WYG0046-0693a.png
  极太虚也阴阳者太虚聚而有气也柔刚者气聚
  而有体也仁义根于太虚见于气体而动于知觉
  者也自万物一源观之谓之性自禀赋观之谓之
  命自通天地人观之谓之理三者一也圣人将以
  顺性命之理故分一而为三曰阴阳曰刚柔曰仁
  义以立天地人之道盖互见也易兼三才而两之
  六画而成卦成卦则三才合而为一知阴阳刚柔
  仁义同源于太虚则知性知天道曰阴阳地道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1b 页 WYG0046-0693b.png
  刚柔人道曰仁义则知命知仁义即天之阴阳地
  之柔刚则知性命之理不顺乎性命之理而行之
  将何所逃于天地之间乎然道有变动故分阴分
  阳迭用柔刚以位分之一三五阳也二四六阴也
  以卦分之乾震坎艮阳也坤巽离兑阴也以十日
  分之甲丙戊庚壬阳也乙丁己辛癸阴也所谓分
  阴分阳也八卦相荡五行更王上下无常周流六
  虚所谓迭用柔刚也分阴阳用柔刚者仁义也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2a 页 WYG0046-0693c.png
  人而用天地也诚知乎此则德胜于气性命于德
  气之昏明不足以蔽之至于尽性而配天地矣太玄
  曰立天之经曰阴与阳形地之纬曰纵与横表人
  之行曰晦与明准卦之三才六画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兼三才而两之总言六画又细分之
  则阴阳之位间杂而成文章也(本/义) 圣人作易只
  是要发挥性命之理模写那个物事下文所说阴
  阳刚柔仁义便是性中有这个物事顺性命之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2b 页 WYG0046-0693d.png
  只是要发挥性命之理 问兼三才如何分曰以
  一卦言之上两画是天中两画是人下两画是地
  两卦各自看则上与三是天五与二为人四与初
  为地问以八卦言之则九三者天之阳六三者天
  之阴九二者人之仁六二者人之义初九者地之
  刚初六者地之柔不知是否曰恁地看也得如上
  便是天之阳五便是人之仁二便是人之义四便
  是地之柔初便是地之刚 问立天之道曰阴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3a 页 WYG0046-0694a.png
  道理也阴阳气也何故以阴阳为道曰形而上者
  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道以为须著如此说
  然器亦道道亦器也道未尝离乎器道亦只是器
  之理如这交椅是器可坐便是交椅之理人身是
  器语言动作便是人之理理只在器上理与器未
  尝相离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曰何谓一曰一如
  一阖一辟谓之变只是一阴了又一阳此便是道
  寒了又暑暑了又寒这道理只循环不已维天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3b 页 WYG0046-0694b.png
  命于穆不已万古只如此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是以气言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是以质言立人之
  道曰仁与义是以理言 阴阳是阳中之阴阳刚
  柔是阴中之阴阳 问仁是柔如何却属乎刚义
  是刚如何却属乎柔曰盖仁本是柔底物事发出
  来却刚但看万物发生便自恁地奋迅出来有刚
  底意思义本是刚底物事发出来却柔但看万物
  肃杀时便恁地收敛憔悴有柔底意思如人春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4a 页 WYG0046-0694c.png
  间阳胜却有懈怠处秋冬间阴胜却有健实处又
  问扬子云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如何曰仁体
  柔而用刚义体刚而用柔 兼贯通也通贯是理
  本如此两之者阴阳刚柔仁义也 兼三才而两
  之初刚而二柔三仁而四义五阳而六阴两之如
  言加一倍本是一个又各加一个为两 阴阳刚
  柔仁义看来当曰义与仁当以仁对阳仁若不是
  阳刚如何做得许多造化义虽刚却主于收敛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4b 页 WYG0046-0694d.png
  却主发舒这也是阳中之阴阴中之阳互藏其根
  之意且如今人用赏罚到赐与人自是无疑便做
  将去若是刑杀时便迟疑不肯果决这见得阳舒
  阴敛仁属阳义属阴处 问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阴阳柔刚只是一理兼而举之否曰然(并语/录) 盖
  尝论之阳主进而阴主退阳主息而阴主消进而
  息者其气强退而消者其气弱此阴阳之所以为
  柔刚也阳刚温厚居东南主春夏而以作长为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5a 页 WYG0046-0695a.png
  阴柔严凝居西北主秋冬而以敛藏为事作长为
  生敛藏为杀此刚柔之所以为仁义也以此观之
  则阴阳刚柔仁义之位岂不晓然而彼扬子云之
  所谓于仁也柔于义也刚者乃自其用处之末流
  言之盖亦所谓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固不妨自为
  一义但不可以杂乎此而论之耳向日妙湛盖尝
  面禀易中卦位义理层数甚多自有次第逐层各
  是一个体面不可牵强合为一说学者须是旋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5b 页 WYG0046-0695b.png
  理会理会上层之时未要搅动下层直待理会得
  上层都透彻了又却轻轻揭起下层理会将去当
  时虽似迟钝不快大意然积累之久层层都了却
  自见得许多条理千差万别各有归著岂不快哉
  若不问浅深不分前后混成一块合成一说则彼
  此相妨令人分疏不下徒自纷纷成卤莽矣此是
  平生读书已试之效不但读易为然也 前书所
  论仁义礼智分属五行四时此是先儒旧说未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6a 页 WYG0046-0695c.png
  轻诋今者来书虽不及之然此大义也或恐前书
  有所未尽不可不究其说盖天地之间一气而已
  分阴分阳便是两物故阳为仁而阴为义然阴阳
  又各分而为二故阳之初为木为春为仁阳之盛
  为火为夏为礼阴之初为金为秋为义阴之极为
  水为冬为智盖仁之恻隐方自中出而礼之恭敬
  则已尽发于外义之羞恶方自外入而智之是非
  则已全伏于中故其象类如此非是假合附会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6b 页 WYG0046-0695d.png
  能默会于心便自可见元亨利贞其理亦然文言
  取类尤为明白非区区今日之臆说也五行之中
  四者既各有所属而土居中宫为四行之地四时
  之主在人则为信为真实之义而为四德之地众
  善之主也盖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彻贯初无
  间隔若不见得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所以为
  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不知所以为人之理
  也故此一义切于吾身比前数段尤为要𦂳非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7a 页 WYG0046-0696a.png
  小小节目而已也(并荅袁/机仲书)
   右第二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康节先生曰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
 生之卦也故曰数往也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
 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云知来也夫易之数由逆而
 成矣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观物/外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7b 页 WYG0046-0696b.png
 伊川先生曰易八卦之位元不曾有说先儒以谓乾
 位西北坤位西南言乾坤任六子而自处于无为之
 地此说故无义理风雷山泽之类便是天地之用岂
 天地外别有六子如人生六子则有各任以事而父
 母自閒风雷之类于天地间如人身之有耳目手足
 便是人之用也岂可谓手足耳目皆用而身无为乎
 (附刘元/承手编)
 横渠先生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者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8a 页 WYG0046-0696c.png
 孟子曰苟求其故则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扬子云作太元只据他立名便不是
  既定却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不知如何
  相错得八卦所以可变而为六十四者只为可相
  错故可变耳惟相错则其变出于自然也(馀杭/语录)
  广汉张氏曰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故八卦者乃圣人阐其神明之德以示人者
  也是以天运乎上地处乎下此天地定其位也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8b 页 WYG0046-0696d.png
  之杀瘦泽之增肥此山泽通气也雷之震惊至于
  拔山风之鼓舞至于振海各恃其功故曰相薄火
  之炎上其性燥水之流下其性湿不可相近故曰
  相射此丽于有形涉于有数其势若不相悖者也
  及夫圣人作易乾坤交通而天地之位或上或下
  艮兑相与而山泽之气或止或悦以至震巽合而
  雷风迭用坎离济而水火成功此八卦相错而六
  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穷造化之大测鬼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9a 页 WYG0046-0697a.png
  之幽逆而推之则四象两仪与夫太极之远可坐
  而致也大抵天下之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善
  作乐者必求之于无声欲制礼者必求之于太始
  易之于天下皆逆数以察其来故易逆数也逆如
  逆暑逆寒之谓豫为之主者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地之位定然后山泽雷风水火相
  与为用或异体而交通或同气而相薄或不相入
  而为用此八卦所以必相错之道也八卦不相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39b 页 WYG0046-0697b.png
  则道虽立而不及于用是以圣人重之重而后可
  以数往知来人之道数往者顺而易知来者逆而
  难易之逆数未见其难者非止卜筮之用盖由其
  道之始必知其道之终也是亦原始可以要终知
  微知彰之义故孔子以知几为神众人独知卜筮
  而已(易/说)
  汉上朱氏曰天地定位乾上坤下也山泽通气艮
  兑以三相易也雷风相薄震巽以初相易也日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0a 页 WYG0046-0697c.png
  不相射坎离以中相易也虞翻曰射厌也坎离水
  火不相厌坎戊离己月三十日一会于壬故不相
  厌也伏羲氏之画卦也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
  左右之门震与巽为偶艮与兑相配震离兑乾天
  之四象也巽坎艮坤地之四象也八卦相错乾坤
  相易生六十四卦乾自震而左行坤自巽而右行
  数往者以顺而数知来者以逆而知邵雍曰数往
  者顺顺天而行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知来者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0b 页 WYG0046-0697d.png
  逆天而行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夫易之数由逆
  而成矣逆者犹逆四时之比盖圣人将言易故先
  说易之本易逆数也故六爻自下而起太玄曰南
  北定位东西通气万物错乎其中准八卦也(易/传)
  水雷山乾也火风泽坤也雷风相薄山泽通气水
  火不相射乾坤不相离也天地之撰物者如此而
  万物皆有乾坤六子之象观乎物则神明之德见
  矣故易之六爻变化必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1a 页 WYG0046-0698a.png
  立法制器亦然(丛/说)
  新安朱氏曰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之位乾南坤北
  离东坎西兑居东南震居东北巽居西南艮居西
  北于是八卦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所谓先天之学
  也 起震而历离兑以至于乾数已生之卦也自
  巽而历坎艮以至于坤推未生之卦也易之生卦
  则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次故皆逆数也(并本/义)
   问山泽通气只为两卦相对所以气通曰泽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1b 页 WYG0046-0698b.png
  升于山为云为雨是山通泽之气山之泉脉流于
  泽为泉为水是泽通山之气是两个之气相通山
  泽通气水火不相射山泽一高一下而水脉相为
  灌输也水火下然上沸而不相灭息也或曰射音
  亦与斁同言相为用而不相厌也 射犹犯也
  射一音亦是不相厌之义一音石是不相害水火
  本相杀灭用一物隔著却相为用此二义皆通
  问射或音石或音亦孰是曰音石水火与风雷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2a 页 WYG0046-0698c.png
  泽不相类本是相尅底物事今却相应而不相害
  问若以不相厌射而言则与上文通气相薄之文
  相类不知如何曰不相射乃下文不相悖之意不
  相悖乃不相害也水火本相害之物便如未济之
  水火亦是中间有物隔之若无物隔之则相害矣
  此乃以其不害而明其相应也 看数往者顺这
  一段是从卦气上看来也是从卦画生处看来恁
  地方交错成六十四 易逆数也似康节说方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2b 页 WYG0046-0698d.png
  通但方图则一向皆逆若以圆图看又只一半逆
  不知如何 安卿问先天图说曰阳在阴中阳逆
  行阴在阳中阴逆行阳在阳中阴在阴中皆顺行
  何谓也曰图左一边属阳右一边属阴左自震一
  阳离兑二阳乾三阳为阳在阳中顺行右自巽一
  阴坎艮二阴坤三阴为阴在阴中顺行坤无阳艮
  坎一阳巽二阳为阳在阴中逆行乾无阴兑离一
  阴震二阴为阴在阳中逆行 先天图曲折细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3a 页 WYG0046-0699a.png
  图意若自乾一横排至坤八此则全是自然故说
  卦云易逆数也(皆自己生以/得未生之卦)若如圆图则须如此
  方见阴阳消长次第(震一阳离兑二阳乾三阳/巽一阴坎艮二阴坤三阴)
  似稍涉安排然亦莫非自然之理自冬至至夏至
  为顺盖与前逆数若相反(皆自未生而反/得已生之卦)自夏至
  至冬至为逆盖与前逆数者同其左右与今天文
  家说左右不同盖从中而分其初若有左右之势
  尔(自北而东为左自南/而西为右 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3b 页 WYG0046-0699b.png
   右第三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
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伊川先生曰古言乾坤退处不用之地而用六子若
 人则便分君道无为臣道有为若天则谁与他安排
 他如是须有道理故如八卦之义须要玩索(吕与叔/东见录)
  广汉张氏曰阳气升而阻于阴此雷所以动而震
  发其万物也阴气达而碍于阳此风所以散而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4a 页 WYG0046-0699c.png
  嘘其万物也阴之不固而成和于阳者此雨所以
  润万物异乎灌溉之劳也阳之所宗而不烁于阴
  者此日所以晅万物异乎爝火之微也此四者皆
  其生物也故主象以言之物之小大长短之不同
  刚柔缓急之不等椿菌各安其寿夭鹏鴳各得其
  巨细物物有正性物物有正命者有艮以止之者
  欤太和所禀而无所乖戾大顺所钟而无所偏陂
  劳者自此而少息华者自此而向成者有兑以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4b 页 WYG0046-0699d.png
  之者欤夫有风雷以作其气有雨日以成其形而
  又有艮以止其分兑以说其情岂无司其造化之
  权者乎此乾所以君之也岂无冥其出入之机者
  乎此坤所以藏之也此四者取其成物也故主卦
  以言之(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地雷风功用与八卦同故或言象
  或言卦其实一也动止说又其性也散润晅又其
  功也君其道也藏其德也互言之知其互备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5a 页 WYG0046-0700a.png
  汉上朱氏曰阳聚而动动极则散之散则复聚阴
  积而润润极则晅之晅则复润此雷霆风雨日月
  寒暑所以屈信相感而成万物也艮则动者静而
  止入于坤也兑则止者悦而行出乎乾也乾以君
  之则万物睹坤以藏之则天地闭前说乾坤而至
  六子无形者聚而有形也此说六子而归乾坤有
  形者散而入于无形也终始循环不见首尾易之
  道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5b 页 WYG0046-0700b.png
  新安朱氏曰此卦位相对与上章同(本/义) 雷以动
  之以下四句取象义多故以象言艮以止之以下
  四句取卦义多故以卦言 后四卦不言象也只
  是偶然到后两句说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却恁地
  说得好(并语/录)
   右第四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
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6a 页 WYG0046-0700c.png
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
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
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
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
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
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
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康节先生曰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天地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6b 页 WYG0046-0700d.png
 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八卦相错者明交错而成六
 十四也(观物/外篇)
 伊川先生曰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
 者以主宰事而名(刘绚/师训) 问刘牧以坎离得正性艮
 巽得偏性如何曰非也他据方位如此说如居中位
 便言得中气其馀岂不得中气也(附刘元/承手编) 南北之
 位岂可不定下所以定南北者在坎离也坎离又不
 是人安排得来莫非自然也(李师/吁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7a 页 WYG0046-0701a.png
 横渠先生曰造化之功发乎动毕达于顺形诸明养
 诸容载遂乎悦润胜乎健不匮乎劳始终乎止 乾
 不居正位是乾理自然惟人推之使然邪(并易/说) 中
 央在季夏之末者且以易言之八卦之作坤在西南
 西南致养之地在离兑之间离兑即金火也是以在
 季夏之末(语/录)
  龟山杨氏曰艮止也止其所也故系辞曰止万物
  者莫善乎艮又曰成言乎艮艮者万物之所成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7b 页 WYG0046-0701b.png
  而成始也止于此矣复出乎震不终止也故艮卦
  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馀杭/语录)
  广汉张氏曰帝者神之应而生物之所宗也帝出
  乎震于方为东于时为春万物从之而出方其出
  也草昧而不齐污秽而不洁惟至于东南然后齐
  而洁洁齐然后可以相见故离也者于方为南于
  时为夏万物亨嘉而相见圣人出人天之本宗应
  帝王之兴起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亦体天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8a 页 WYG0046-0701c.png
  以临其人者也故曰盖取诸此言其不恃其明以
  听天下者乎 又曰坤西南也乃夏秋之交也然
  万物皆致养于坤如万物资生者是也至于出机
  入机出冥入冥生于此而反于此未始暂停而坤
  乃隤然在下此致役乎坤也万物自出乎震相见
  乎离而又致役乎坤至兑之西方于时为秋所以
  小息此万物所以说也至于西北则阳自外来而
  为主于内阴恃已盛之势而未肯听命此战乎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8b 页 WYG0046-0701d.png
  所以阴阳相薄也坎也者万物交精乎天一今也
  复归于此故曰劳乎坎劳者如劳师之劳劳其还
  也惟艮介乎东北之地乃春冬之交万物所从出
  入之方所以成其终而成其始故曰成言乎艮(并/易)
  (说/)
  白云郭氏曰天道始于震万物从之皆出而有生
  生而齐齐毕出也至离而明明则可见至坤而养
  养而后物成物成则说乾以纯阳居阴地故阴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9a 页 WYG0046-0702a.png
  相薄而战自出至战久劳于外必归而有以休息
  之故劳乎坎息之而后终终则有始此虽万物之
  情实天之道也故言帝以先之自天地定位之后
  皆论八卦此章独异复有重释之辞盖上论八卦
  之位未明言其所故下复明言之曰震东方也巽
  东南也如是则无嫌于重释之也唯洁齐之义难
  通求其意则齐一而已(易/说)
  汉上朱氏曰此以下言文王之八卦连山首艮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49b 页 WYG0046-0702b.png
  藏首坤艮震离坤兑乾坎巽连山之序也而易兼
  用之此太玄所以作欤玄谓神战于玄龙出于中
  雷风炫焕与物时行天根还向成气收精皆准乾
  坤震巽也郑康成曰万物出乎震雷发声以生之
  也齐于巽相见于离风摇长以齐之洁犹新万物
  皆相见日照之使光大万物皆致养焉地气含养
  使有秀实万物之所说草木皆老犹以泽气说成
  之战言阴阳相薄西北阴也而乾以纯阳临之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0a 页 WYG0046-0702c.png
  君臣对合也坎劳卦也水性劳而不倦万物之所
  归也万物自春出生于地冬气闭藏还皆入地万
  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言万物阴气终阳气始皆
  艮之用事坤不言方坤之养物不专此时也兑不
  言方而言正秋者臣曰兑言正秋秋分也于兑言
  秋分则震为春分坎为冬至离为夏至乾为立冬
  艮为立春巽为立夏坤为立秋可知言正秋者正时也
  离言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则馀卦亦可以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0b 页 WYG0046-0702d.png
  推矣战乎乾言阴阳相薄而乾胜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帝者天之主宰邵子曰此卦位乃文
  王所定所谓后天之学也 上言帝此言万物之
  随帝以出入也(并本/义) 帝出乎震万物发生便是
  他主宰从这里出齐乎巽晓不得离中虚明可以
  为南方之卦坤安在西南不成西北方无地西方
  肃杀之地如何云万物之所说乾西北也不可晓
  如何阴阳只来这里相薄劳乎坎劳字去声似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1a 页 WYG0046-0703a.png
  慰劳之意言万物皆归藏于此去安存慰劳他
  问战乎乾何也曰此处大抵难晓恐是个肃杀收
  成底时节故曰战乎乾问何以谓之阴阳相薄曰
  乾阳也乃居西北故曰阴阳相薄恐是如此也见
  端的未得 劳乎坎是说万物休息底意成言乎
  艮艮在东北是说万物终始处 艮也者万物之
  所以成终而成始也犹春冬之交故其位在东北
   帝出乎震与万物出乎震只这两段说文王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1b 页 WYG0046-0703b.png
   文王八卦坎艮震在东北离坤兑在西南所以
  分阴方阳方但不可晓处多如离南坎北离坎却
  不应在南北且做水火居南北兑也不属金如今
  只是见他底惯了一似合当恁地相似 文王八
  卦有些似京房卦气不取卦画只取卦名京房卦
  气以复中孚屯为次复阳气之始也中孚阳实在
  内而未发也屯始发而艰难也只取名义文王八
  卦配四方四时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若卦画则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2a 页 WYG0046-0703c.png
  可移换(并语/录)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者伏羲画卦
  之法也说卦天地定位至坤以藏之以前伏羲所
  画八卦之位也帝出乎震以下文王即伏羲已成
  之卦而推其义类之辞也如卦变图刚来柔进之
  类亦是就卦已成后用意推说以此为自彼卦而
  来耳非真先有彼卦而后方有此卦也古注说贲
  卦自泰卦而来先儒非之以为乾坤合而为泰卦
  岂有泰复变为贲之理殊不知若论伏羲画卦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2b 页 WYG0046-0703d.png
  六十四卦一时俱了虽乾坤亦无能生诸卦之理
  若如文王孔子之说则纵横曲直反覆相生无所
  不可要在看得活络无所拘泥则无不通耳(荅王/伯丰)
  (书/) 来谕又谓冬春为阳夏秋为阴以文王八卦
  论之则自西北之乾以至东方之震皆父与三男
  之位也自东南之巽以至西方之兑皆母与三女
  之位也故坤蹇解卦之彖辞皆以东北为阳方西
  南为阴方然则谓冬春为阳夏秋为阴亦是一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3a 页 WYG0046-0704a.png
  但说卦又以乾为西北则阴有不尽乎西以巽为
  东南则阳有不尽乎东又与三卦彖辞小不同但
  此自是一说与他说如十二卦之类各不相通耳
  (荅袁机/仲书)
   右第五章(新安朱氏本义曰此章所/推卦位之说多未详者)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明道先生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若上竿弄瓶至
 于斲轮诚至则不可得而知上竿初习数尺而后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3b 页 WYG0046-0704b.png
 于百尺习化其高矧圣人诚至之事岂可得而知(朱/公)
 (掞录/拾遗)
 伊川先生曰神是极妙之语(谢显道记/平日语)
 横渠先生曰全备天理则其体孰大于此是谓大人
 以其道变通无穷故谓之圣圣人心术之运固有不
 疾而速不行而至默而识之处故谓之神(易/说)
  广汉张氏曰夫八卦各有所在也而神则无在而
  无不在八卦各有所为也而神则无为而无不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4a 页 WYG0046-0704c.png
  强名之曰神者即其妙万物而强名之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道则道也易则书也圣人则人也独
  神为无方而三者皆有之故道亦有神易亦有神
  圣人亦有神神非别一物唯以其道之见于用而
  妙万物者名为神也易与圣人之神皆一也因妙
  万物而言之为神故曰妙万物而为言也观易则
  知神之为贵究神之为言则知道以用为大此孔
  子所以言中庸其至矣乎(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4b 页 WYG0046-0704d.png
  汉上朱氏曰帝乘万物出入终始所可见者万物
  之迹而其用盖妙乎万物不可得而见焉故曰神
  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易之乾坤分阴分阳迭用柔
  刚上下不居周流六虚盖象乎帝也故曰阴阳不
  测之谓神圣人用易立法制器变通不倦故曰利
  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丛/说)
  新安朱氏曰或问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
  神二神字不同否曰鬼神之神此神字说得粗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5a 页 WYG0046-0705a.png
  言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所谓妙用谓之神也
  言知鬼神之情状此所谓功用谓之鬼神也 问
  帝出乎震以下何以知其为文王之卦位曰康节
  之说如此问细看此数段前两段说伏羲卦位后
  两段自帝出乎震以下说文王卦位自神也者妙
  万物而为言下有两段前一段乃文王卦位后一
  段乃伏羲底恐夫子之意以为伏羲文王所定方
  位不同如此然生育万物既如文王所次则其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5b 页 WYG0046-0705b.png
  位非如伏羲所定亦不能变化既成万物无伏羲
  底则做文王底不出窃恐文义如此说较分明曰
  如是则其归却主在伏羲上恁地说也好但后两
  段却除了乾坤何也曰窃恐著一句神也者妙万
  物而为言引起则乾坤在其中矣曰恐是如此问
  且如雷风水火山泽自不可唤做神曰神者乃其
  所以动所以挠者是也(并语/录) 又曰神是理之发
  用而乘气以出入者故易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6a 页 WYG0046-0705c.png
  言者也来谕大槩得之但却将神字全作气字看
  则又误耳(文/集)
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
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
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
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康节先生曰火生湿水生燥水遇寒则结遇火则竭
 从其所胜也金火相守则流火木相得则然从其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6b 页 WYG0046-0705d.png
 也(观物/外篇)
 明道先生曰冬至一阳生而每遇至后则倍寒何也
 阴阳消长之际无截然断绝之理故相搀掩过如天
 将晓复至阴黑亦是理也大抵终始万物莫盛乎艮
 此尽神妙须尽研穷此理(吕与叔/东见录) 息止也生也止
 则便生不止则不生艮终始万物(游定夫/所录)
  广汉张氏曰此论六子万物不能以自生有雷以
  动之有风以散之万物不能以自成有火以燥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7a 页 WYG0046-0706a.png
  有泽以说之有水以润之然终之而万物有所归
  始之而万物有所出者此莫盛乎艮也前言天地
  定位山泽通气终于水火不相射盖言八卦各立
  以为体也此言水火相逮终于山泽通气者盖言
  六子交通为用也水之饮酌有待于火火之烹饪
  有须于水此水火相逮也雷之震惊有风以散之
  风之鼓舞有雷以先之此雷风不相悖也山之气
  下下通乎泽泽之气上上通乎山此山泽通气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7b 页 WYG0046-0706b.png
  惟六爻交相为用故变者自无而有化者自有而
  无此既成万物者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此章论象其序与前八方之卦同独
  不言乾坤者乾坤妙万物之神在六子而已莫疾
  乎雷莫疾乎风其神也万物无以加之也故易皆
  取神物以为八卦之象至乾坤之神又不得而见
  之矣挠散也泽上为天泽下为薮泽故莫说乎泽
  也天地之间山之养物为多故能终始万物上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8a 页 WYG0046-0706c.png
  雷风则艮与山同功矣下言艮则雷风震巽同功
  矣其义互见非艮独异也六子之象虽有动桡燥
  润之功而或各专其用独动独挠不能变化亦不
  能成物必水火相须雷风相从山泽相通于是乎
  变化而毕成万物况易之于卦坎离震巽岂能独
  用也哉此圣人所以重卦之义也重之故变变则
  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说天地定位六子致用此说六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8b 页 WYG0046-0706d.png
  合而为乾坤乾坤合而生神妙万物而为言者物
  物自妙也郑康成曰共成万物物不可得而分故
  合谓之神张载曰一则神两则化妙万物者一则
  神也且动挠燥说润终始万物者孰若六子然不
  能以独化故必相逮也不相悖也通气也然后能
  变化既成万物合则化化则神康成之学进于是
  矣(易/传) 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
  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又曰震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9a 页 WYG0046-0707a.png
  方也巽东南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
  卦也坤也者地也兑正秋也乾西北之卦也坎者
  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又曰动万物
  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
  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
  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此说周易也故管辂曰
  圣人何以处乾位于西北坤位于西南邵康节曰
  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乾统三男而长子用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59b 页 WYG0046-0707b.png
  坤统三女而长女代母坎离得位而兑震为耦以
  应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尽于是矣(文王八/卦图说)
  新安朱氏曰此去乾坤而专言六子以见神之所
  为然其位序亦用上章之说未详其义(本/义) 水火
  相逮一段又似与上面水火不相射同又似是伏
  羲卦(语/录) 问本义云云某窃谓上言六子用文王
  八卦之位者以六子之主时成用而言故以四时
  为序而用文王后天之序下言六子用伏羲八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0a 页 WYG0046-0707c.png
  之位者推六子之所以主时成用而言故以阴阳
  交合为义而用伏羲八卦之序盖阴阳各以其偶
  合而六子之用行所以能变化尽成万物也文王
  八卦则兑震以长男而合少女艮巽以长女而合
  少男皆非其偶故自动万物者莫疾乎雷至终万
  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皆别言六子之用故以四
  时之次言之而用文王八卦之序下则推其所以
  成用于阴阳各得其偶故用伏羲八卦若上用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0b 页 WYG0046-0707d.png
  羲卦次则四时失其序下用文王八卦则兑震艮
  巽皆非其偶矣伏羲卦序与今卦序不同不知是
  孔子创为之而作序卦邪抑自文王周公系辞之
  后已更伏羲之序如此而孔子特以序卦明其义
  邪先生曰伏羲自是伏羲卦序文王周公自是文
  王周公卦序(荅周/纯仁)
   右第六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1a 页 WYG0046-0708a.png
兑说也
 康节先生曰乾奇阳也健也故天下之健莫如天坤
 耦阴也顺也故天下之顺莫如地所以顺天也震起
 也一阳起也起动也故天下之动莫如雷坎陷也一
 阳陷于二阴陷下也故天下之下莫如水艮止也一
 阳于是而止也故天下之止莫如山巽入也一阴入
 二阳之下故天下之入莫如风离丽也一阴离于二
 阳其卦错然成文而华丽也天下之丽莫如火故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1b 页 WYG0046-0708b.png
 为附丽之丽兑说也一阴出于外而说于物故天下
 之说莫如泽(观物/外篇)
 伊川先生曰乾健坤顺人亦不曾果然体认得乾坤
 毁则无以见易易须是以意明之(河南/语录)
 横渠先生曰健动陷止刚之象顺丽入说柔之体(易/说)
  一陷溺而不得出为坎一附丽而不能去为离艮
 一阳为主于两阴之上各得其位而其势止也易言
 光明者多艮之象著则明之义也(正/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2a 页 WYG0046-0708c.png
  广汉张氏曰乾之纯阳故其性健震得其阳而在
  下故动也坎得其阳而在中故陷也艮得其阳
  而在上故止也凡此者皆得其阳而未全者也坤
  之纯阴故其性顺巽得其阴而在下故入也离得
  其阴而在中故丽也兑得其阴而在上故说也凡
  此者皆得其阴而未全者乎(易/说)
  兼山郭氏曰坎陷也离丽也刚则有体陷乎阴中
  所以为坎柔则无质丽于阳中所以为离(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2b 页 WYG0046-0708d.png
  白云郭氏曰此章言乾坤之德与六子之性情所
  以释八卦之名也八卦之名出于包牺氏上古之
  言止此八者而已文王能明之而不训其义孔子
  训之故后世可以学易非健顺八字则易不复能
  读矣故乾坤八字尽三才之道健顺八字尽八卦
  六十四之道然则文王不载之简编孔子何由而
  得之夫是之谓圣人(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说坎兑合以致用今复以八卦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3a 页 WYG0046-0709a.png
  而言之动陷止皆健之属也入丽说皆顺之属也
  不离乎乾坤也(易/传) 天地能变化成万物者必水
  火雷风山泽合一焉所谓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也
  阴阳者在天成象也刚柔者在地成形也万物既
  成各得其一故健顺动入陷丽止说其性各不同
  能备万物而兼有之者人也故下举八畜八体而
  终之以男女(丛/说)
  新安朱氏曰此言八卦之性情(本/义) 八卦之性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3b 页 WYG0046-0709b.png
  谓之性者言其性如此又谓之情者言其发用处
  亦如此如乾之健本性如此用时亦如此 卦体
  如内健外顺内阴外阳之类卦德如乾健坤顺之
  类(并语/录)
   右第七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
兑为羊
 康节先生曰马牛皆阴类细分之则马为阳而牛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4a 页 WYG0046-0709c.png
 阴 一阳动于二阴之下震也重渊之下有动物者
 岂非龙乎(并观物/外篇)
 横渠先生曰飞迁躁动不能致远鸡之象(易/说)
  广汉张氏曰乾得阳而健为马者以其致远也坤
  得阴而顺为牛者以其任重也震为龙者龙善动
  而升降自如而东方之七宿其象苍龙也巽为鸡
  者鸡知时善变而工商执鸡者亦如其知时坎为
  豕者豕主污湿其性趋下也离为雉雉性耿介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4b 页 WYG0046-0709d.png
  外文明也艮为狗言其能止人而又止于人也兑
  为羊言其外柔而内狠也凡此者皆远取诸物也
  (易/说)
  白云郭氏曰远取诸物皆此类也说者或以巽主
  号令鸡能知时义犹近之其言豕处污湿狗善禁
  止鄙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说八卦本象也乾为马健也乾变震
  为龙纯乾为马故马或龙种而马八尺以上为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5a 页 WYG0046-0710a.png
  九则变也房为天驷为苍龙之次七星为马于辰
  为牛故马又为火畜乾为金火马无角金胜也故
  于五行为丘蚕马首龙星之精故马蚕同气屯大
  畜中孚之震屯贲晋明夷暌之坎皆乾也或曰鸟
  飞龙行不健于马乎曰鸟飞极而息龙升降有时
  健者惟马而已坤顺也牡者坤之阳牝者坤之阴
  老其究也故离为牝牛而既济初九变艮京房以
  为博牛坤极生乾故角刚而善触牵牛在丑丑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5b 页 WYG0046-0710b.png
  也土亦坤也离六二己丑土也牛有黄者离之六
  二也离为飞鸟为蟹为鳖为龟卵皆有黄震动于
  重阴之下而善变化者龙也震东方卦直春分以
  后辰亦为龙苍龙之次也动极必反故龙以春分
  升以秋分降升者豫也降者归妹也盛夏疾雷木
  枝而龙起震为木也王充曰龙雷同类其知震之
  为乎震位在卯其日甲乙其数三八故玄之中以
  次三为龙占家以甲乙寅卯为龙或曰龙之类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6a 页 WYG0046-0710c.png
  矣皆震乎曰气之散也天文角为蛟亢为龙翼为
  蚓轸为蛇角亢辰也翼轸已也东方朔占蜥蜴以
  龙蛇推之金匮书以饴治蛟龙病出蜥蜴而愈皆
  龙类也自春分至芒种震治也而辰巳为巽故曰
  气散也巽入也为风风主号令故鸡号知时先儒
  以鸡为火之精者巽木含火火生风火炎上故雄
  有冠乃鸣南越志曰鸡冠如华其声清彻巽位在
  已金所生也主于酉上直于昴故鸡又为金畜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6b 页 WYG0046-0710d.png
  林曰巽为大鸡酉为小鸡素问以鸡为木畜者巽
  也离者巽之再变兑者离之变故鸡雉皆耿介而
  鸡将号动股击羽翰而后有声又曰玉衡星散为
  鸡者坎至四月成乾其方为巽玉衡斗也坎为豕
  坎陷也水畜也美脊刚鬣坎中阳也垂耳俯首而
  尾不足本末阴也卑而处秽阴也突荡难制阳也
  豚者豕之初也故讼初之四为中孚之豚豮者剧
  猪也故大畜之三兑金制之为豮坎再变成艮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7a 页 WYG0046-0711a.png
  豕用鼻壮豕有牙者乾之刚也象亦豕类故运斗
  枢曰瑶光散而为象坎离相纳故象齿有文又为
  羸豕者阴也豕豭强而牝弱亥为豕者直室也坎
  之所自生也传言斗星散精为彘斗星坎也又曰
  瑶光不明彘生鹿张宿为鹿坎离反也离附丽也
  鹑雉之属飞必附草附丽也五色成章离目也雉
  方伏时东西风则复南北风则去而不复坎胜离
  也坤方之雉呕文如绣离变而兑乎小寒雉始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7b 页 WYG0046-0711b.png
  临之六三离变兑也兑交震故雉不雊则雷不发
  声陈仓之声隐然如雷野雉皆雊星有坠而雉雊
  者震兑相感也蛇化雉者巽成离也竹化蛇者震
  巽易也雉入大水为蜃而老鹜为蝙蝠雀类为蛤
  离成坎也八卦独巽离为飞鸟者何也曰南方七
  宿朱鸟也午为鹑火之次未为鹑首已为鹑尾其
  咮在柳其翼在翼柳午也离也翼已也巽也卜楚
  丘论明夷之谦曰当鸟所谓鸟者朱鸟也故曰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8a 页 WYG0046-0711c.png
  夷于飞归藏初巽曰有鸟将来而垂其翼薛贞曰
  巽值鹑尾故称飞鸟离火日巽木风也木中有火
  风者火气之动也得乎风者为飞之类得乎火者
  得乎风离为目动巽为多白眼观眼目之变可以
  知风火矣故惊飙奋发火势炽然雷行电照草木
  怒张火木同类乎或曰腾蛇无翼而飞何也曰亦
  已巽也八荒之外有以首飞者背飞者尾飞者触
  象成形岂特腾地乎或曰海水群飞无情而飞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8b 页 WYG0046-0711d.png
  也曰坎极成离也火光起于洲潬烈燄生于积油
  坎极故也或曰飞类决起朝发而暮栖何也曰离
  在天为日在地为火日为昼火生风故飞者属乎
  昼化乎风昼翔而暝息风骞而木飞艮止也搏噬
  者前刚也戌为狗者直娄也火墓于戌生于寅寅
  为虎而其子亦曰狗考异邮曰斗运生狗者星艮
  离也斗止而动亦狗也兑说也羊内狠者二阳伏
  于一阴之下也羝者交乎震震为反生也兑极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9a 页 WYG0046-0712a.png
  艮故羚羊以角息艮反成兑故坟羊为土怪夫子
  曰地反物为妖或曰史言开皇大历羝或斗于云
  中羖或坠于雷震何也曰乾变坤则阳附阴而为
  走坤变乾则阴附阳而为飞其震兑之交乎或曰
  号物者有万八物能尽之乎曰其变不可胜言也
  张载有言曰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
  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易/传)
  新安朱氏曰远取诸物如此(本/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69b 页 WYG0046-0712b.png
   右第八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
兑为口
  广汉张氏曰其形上圆而五官寓而众阳之所会
  者首也五脏六腑之所存而阴虚有所受者腹也
  足在下而善动震一阳而在乎二阴之下善动者
  也故震为足股辅上而善随一阴伏乎二阳之下
  善随者也故巽为股坎为耳耳者内阳也而又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0a 页 WYG0046-0712c.png
  水故耳必下而能听离为目目者内阴也而又为
  火故目必仰而能视艮为手执之而有释之而无
  而四支之所止也兑为口出言以说人饮食以说
  体此兑所以为口也凡此者皆近取诸身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乾元首之象也坤之含弘腹也阳动
  于下足也顺于下而动于上股也坎幽利听离明
  利视艮具动静而下垂兑为口舌而上向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说八卦合而成体也郑本此章在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0b 页 WYG0046-0712d.png
  为马之前乾为天尊而在上为首在下亦为首如
  木根草荄之类乾无往而不为万物先也乾首出
  庶物者震交乾也观有孚颙若者乾首肃也明夷
  九三得其大首乾三之上也三本临乾故曰大首
  既济上六之濡首者上六反三乾也未济上九之
  濡首者上九反三乾也乾又为顶者首之上也大
  过上六过涉灭顶是也又为辅者在首而止于上
  也咸之上六艮之六五是也辅上颔也与颐卦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1a 页 WYG0046-0713a.png
  体同象又为面者在首而说见于外也革上六是
  也又为颊者止于上而有面之象也咸上六是也
  又为頄者面之上益之以刚也夬九三大壮上六
  是也頄面颧也骨刚而肉柔太玄九体八为面九
  为颡八九上体也京房以上爻为头目亦上体也
  腹虚而有容也又为釜者腹器也有水火爻则为
  釜故郭璞筮豫之解曰有釜之象瓶瓮缶皆腹器
  也太玄土为腹器又为尊壶者交乎震坎也坎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1b 页 WYG0046-0713b.png
  为酒震为足艮为鼻腹器有足有鼻有酒尊壶也
  礼少仪曰尊壶者面其鼻又为簋者交震艮也有
  尊壶象而无酒焉者也礼少牢敦皆南首首者敦
  器之盖饰首有面面有鼻坤又为身身亦谓之中
  又为躬折其身也震动也一阳动于二阴之下也
  艮为止者动极而止也一阳止于二阴之上也人
  之经脉十有二其六动于足其六动于手动于足
  者震之阳故自下而生动于上者艮之阳故自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2a 页 WYG0046-0713c.png
  而止震艮相反故行者必止止者必行疾走者掉
  臂束手者缓行震又为趾者通乎物言之也足趾
  下体之下也手上体之下也故太玄九体一为手
  足言其位也甲刚乾阳也在足者艮交震在手者
  震交艮震交艮则动者止艮交震则止者动震艮
  又为者足之指也拇手大指也手足所以能动
  也故动乎下体之下而应乎足者也指在下而
  动者亦也艮又为肱者自手观之拇阳也馀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2b 页 WYG0046-0713d.png
  阴也指节三阴中之阳拇节二阳中之阴指动而
  掌止止者在上动者在下止者运动者止艮也自
  臂观之手也臂也肱也三也肱属乎上而止臂指
  用乎下而动止者役动动者从之艮也肱臂奇而
  指数偶亦艮也手之有肱亦犹股之有腓故股在
  上则二为腓巽为股随足巽也雷风相与也坎为
  耳阳陷乎阴也轮偶者阴也窍奇者坎中之阳也
  精脱者聩水竭则槁耳目通窍者水火相逮也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3a 页 WYG0046-0714a.png
  阴丽乎阳也实者阳也阳中有阴故肉白虚者阴
  也阴中有阳故睛黑目白其坎离之交乎精竭者
  目盲离火无所丽也离为日寐者神栖于心其日
  昃乎寤者神见于目其日出乎故寐者形闭坤之
  阖也寤者形开乾之辟也一阖一辟目瞑耳听坎
  离相代昼夜之道唯善用者能达耳目于外惟善
  养者能反耳目于内太玄以一六为耳二七为目
  一六水也二七火也兑为口说也郑康成曰上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3b 页 WYG0046-0714b.png
  似口艮为鼻口鼻通气山泽通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近取诸身如此(木/义) 至之问艮何以
  为手曰手却捉定那物便是艮又问捉物乃手之
  用不见取象正意曰也只是大槩略恁地安卿说
  麻衣以艮为鼻曰鼻者面之山晋管辂已如此说
  亦各有取象又问麻衣以巽为手取义于风之舞
  非是为股先生曰乱道如此之甚(语/录)
   右第九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4a 页 WYG0046-0714c.png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
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
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伊川先生曰或谓刘牧谓上经是天地生万物下经
 是男女生万物曰天地中只是一个生人之生于男
 女即是天地之生安得为异曰牧又谓乾坤与坎离
 男女同生曰非也譬如父母生男女岂男女与父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4b 页 WYG0046-0714d.png
 同生既有乾坤方三索而得六子若曰乾坤生时六
 子生理同有则有此理乾坤坎离同生岂有此事既
 是同生则何言六子邪(刘元承/手编)
  广汉张氏曰老阳为父老阴为母阳能变故自下
  而索震为长男自中而索坎为中男自上而索艮
  为少男老阴能变故自下而索巽为长女自中而
  索离为中女自上而索兑为少女(易/说)
  白云郭氏曰乾坤天地父母皆一道也此纶父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5a 页 WYG0046-0715a.png
  男女之象故乾坤主父母而言六子之变自下为
  先震自坤变而得阳画于初巽自乾变而得阴画
  于初故皆曰一索而为长男长女也坎自坤变而
  得阳画于中离自乾变而得阴画于中故皆曰再
  索而为中男中女也艮自坤变而得阳画于上兑
  自乾变而得阴画于上故皆曰三索而为少男少
  女也一二三之义取于三画之初中上也王氏云
  素求也自坤而求阳皆男也自乾而求阴皆女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5b 页 WYG0046-0715b.png
  卦变之义盖始于此文王之重亦无以异也故说
  卦首章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易/说)
  汉上朱氏曰将说天地生万物而言人者天地之
  性人为贵万物皆备于人也乾天也为阴之父坤
  地也为阳之母揲蓍者一爻三揲三爻而八卦具
  故搜于坤策一索而得阳者谓之长男再索而得
  阳者谓之中男三索而得阳者谓之少男搜于乾
  策一索而得阴者谓之长女再索而得阴者谓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6a 页 WYG0046-0715c.png
  中女三索而得阴者谓之少女万物分天地也男
  女分万物也察乎此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
  同体是故圣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伐一草
  木杀一禽兽非其时谓之不孝纳甲之说乾纳甲
  壬始于子坤纳乙癸始于未震纳庚子子代父也
  坎纳戊寅艮纳丙辰左行以顺父循父道也巽纳
  辛丑离纳己卯兑纳丁巳右行以向母从母教也
  三女配男夫妇之义天地之性人之大伦实告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6b 页 WYG0046-0715d.png
  矣太玄准之以一摹二摹三摹摹亦搜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索求也谓揲蓍以求爻也男女指卦
  中一阴一阳之爻而言(木/义) 震一索而得男一段
  看来不当专作揲蓍看揲蓍有不依这序时便说
  不通大槩只是乾求于坤而得震坎艮坤求于乾
  而得巽离兑一二三者以其画之次序言也 又
  曰非震一索而得男乃是一索得阳爻而后成震
  又曰一说是就变体上说谓就坤上求得一阳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7a 页 WYG0046-0716a.png
  而成震卦一说乃是揲蓍求卦求得一阳后面二
  阴便是震求得一阴后面二阳便是巽 乾坤三
  索则七八固有六子之象然不可谓之六子之策
  若谓少阴阳为六子之策则乾坤为无少阴阳乎
  (并语/录)
   右第十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
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7b 页 WYG0046-0716b.png
 伊川先生曰说卦于乾虽言为天又言为金为玉以
 至为驳马良马为木果之类岂尽言天若此者所谓
 类万物之情也故孔子推明之曰此卦于天文地理
 则为某物于鸟兽草木则为某物于身于物则为某
 物各以例举不尽言也学者触类而求之则思过半
 矣不然说卦所叙何所用之(龟山/语录)
 横渠先生曰乾为大赤其正色也为冰健极而寒甚
 也 自此而下皆所以明(一作/类)万物之情(并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8a 页 WYG0046-0716c.png
  广汉张氏曰乾为天者运而不息得会诸阳而在
  上者也圜者运而无穷而考工记谓衣裳画火为
  圜亦以象乾也为君为父道之尊也为玉为金德
  之贵也乾位在亥其阳气自下而升故阴气凛冽
  而为寒凝结而为冰其画皆一故为大赤异乎坎
  之为赤也为良马者言其性为老马者言其数为
  瘠马者言其刚为驳马者言其变为木果者言其
  阳气能生者乎(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8b 页 WYG0046-0716d.png
  白云郭氏曰系辞言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
  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此皆所谓类万物之情也乾
  之于八卦天之于三才君之于臣父之于子金玉
  之于土石皆一道也是之谓类也乾之道天之形
  人之首皆圜也寒冰西北之位也大赤乾刚之色
  也马行健也良则善于其道也老则久于其道也
  瘠马驳马未详其旨先儒或以瘠为柴益非也孔
  氏又谓驳马有牙如锯能食虎豹误矣未有蹄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9a 页 WYG0046-0717a.png
  能搏虎豹者也或言有兽名驳食虎豹事非经见
  亦非马类疑无其字借用驳耳非驳马也又言果
  实著木如星之著天如是则果为星象非天象也
  乾元为万物之始居群物之上万物之所资焉而
  果者木之始也木以果为始亦犹物以乾为始也
  然圣人言此使学者知其道无乎不在也此亦举
  其大槩耳安能尽言天下万物之象哉触类而长
  之斯可矣自人言之则千夫长百夫长夫之于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79b 页 WYG0046-0717b.png
  长之于幼亦皆乾也自物言之宫室之覆车盖之
  象亦皆乾也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
  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亦皆乾也山河虽坎艮
  之象方其于丘垤于行潦则乾也至于虎狼有父
  子之仁蝼蚁有君臣之义孰谓乾之道又有在于
  虎狼蝼蚁之间者乎故知其道无乎不在特知而
  用之者鲜矣八卦之象皆然(易/说)
  汉上朱氏曰说重卦别象也六爻变化其象岂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0a 页 WYG0046-0717c.png
  尽摹哉此凡例也智者触类而长矣易言天者皆
  乾也天位者中正也又曰帝位天德者刚也天道
  者其行以正也天之神者阴阳合一也天则者不
  可过也天行者终则有始也反复其道也消息盈
  虚也三者一也天文者艮离也天命者乾巽也天
  衢者艮反震也天宠者君泽加也天险者坎在上
  也天祐者天助也天下者乾下也或乾爻降于下
  也曰在曰统曰御曰先后曰奉曰承曰顺曰应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0b 页 WYG0046-0717d.png
  丽各以其卦爻变化言之天或谓之帝言主宰也
  推而上谓之上帝乾又为大人圣人贤人君子大
  人者尽天之体也为圜者浑沦无端周而复始也
  五者君之位乾为六子父乾居九五之位则为君
  而父也乾刚之不变者为玉变者为金益之三以
  上九为圭鼎之上以九三为玉言其不变也蒙之
  金夫临初之上也亦屯之初也讼之鞶带上九之
  二也噬嗑金矢四之五也六五黄金五之上也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1a 页 WYG0046-0718a.png
  之金柅二之初也鼎之金铉五之二也言其变也
  乾艮同类故石攻玉则解乾离同体故金火守则
  流京房以乾兑配金兑正秋亦九五爻也太玄以
  二八为金为环佩为重宝为扣器以一六为水为
  玉者六即乾也玉有水玉水得乾气乎为寒者坤
  交乾也阴至亥成坤戌亥乾位九月寒露十月立
  冬小寒十一月大寒露坤气也云徂雨流而露无
  所不至坤也黄帝书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1b 页 WYG0046-0718b.png
  洒淅恶寒此寒之验也邵雍曰月为寒二阴一阳
  阳不足也坎为水为月故水寒或曰井五月卦九
  五寒泉冽何也曰井之九五即泰乾初九甲子爻
  也子坎位也坎交泰坤也阳温阴寒乾阳而寒者
  阴阳相薄十一月阳气生于下以其阴不足也故
  井泉温五月阴气生于下以其阳不足也故井泉
  寒又为冰者坎交乾也乾西北方之卦十月水始
  冰地始冻水不冰则为阴负阳胜十月乾阳宜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2a 页 WYG0046-0718c.png
  足也乾刚金也故水凝而坚则阴胜坤初六一阴
  生至上六十月亥位坎交乾邵雍曰水遇寒则结
  遇火则竭从所胜也赤阳色也阳始于子坎中之
  阳故坎为赤极于已纯乾也故乾为大赤乾者日
  在嵎中月在望岁在四月时也困九二坎为赤二
  交巽五为赤绂又为朱者朱赤黄色诗云朱芾斯
  皇毛公曰黄朱染绛者一入谓之縓再入谓之赪
  三入谓之纁四入谓之朱纁黄赤也小尔雅曰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2b 页 WYG0046-0718d.png
  □赪韫赤也然则縓纁朱皆赤而朱比赤为黄比
  縓纁为异耳故困九五下交二坎离易巽为朱绂
  离坤黄也乾阳得位为良马阴消阳为老马为瘠
  马郑康成曰凡骨为阳肉为阴孔颖达曰骨多也
  驳马玄黄也乾变离也驳食虎者兑变乾也郭璞
  筮遇乾之离曰骅骝绿耳遂玄黄于坎离艮曰其
  于木者交巽木也于乾曰为木果者巽艮之阳皆
  乾也艮为果者木之阳止于果果成则降降而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3a 页 WYG0046-0719a.png
  生震者艮之反震阳亦乾也 秦汉之际易亡说
  卦孝宣帝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说卦古文老子
  至后汉荀爽集解又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案集
  解坎为狐子夏传曰坎称小狐孟喜曰坎穴也狐
  穴居王肃曰坎为险为隐伏物之在险穴居隐伏
  往来水间者狐也子夏时坎为狐孟喜王肃止随
  传解释不见全书盖秦汉之际亡之矣今考之六
  十四卦其说若印圈钥合非后儒所能增也故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3b 页 WYG0046-0719b.png
  证其误而并释之以俟后之知者为龙乾体坤自
  震息之成乾故乾为龙坤体乾剥乾成坤阴极生
  阳为复震也故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坎为
  血震为玄黄为直乾其动也直巽为绳直者亦乾
  之直也为衣乾在上为衣坤在下为裳太玄曰垂
  绡为衣襞幅为裳垂绡奇也襞幅偶也讼之带归
  妹之袂既济之衣袽皆乾也困之绂既济之襦皆
  坤也古者衣裳相连乾坤相依君臣上下同体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4a 页 WYG0046-0719c.png
  至秦始取女之衣裳离之为言者震声兑口声出
  于口也所以能言者出于乾阳也(并易/传)
  新安朱氏曰荀九家此下有为龙为直为衣为言
  (本/义) 卦象指文王卦言所以乾言为寒为冰(语/录)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
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横渠先生曰坤为文众色也为众容载广也(易/说)
  广汉张氏曰坤为地者言其隤然下载上承于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4b 页 WYG0046-0719d.png
  也为母者亲而不尊不产而万物育也为布者言
  其无远无近行地无疆德合无疆者也为釜者化
  物而不化于物者也为吝啬者其静也翕而敛藏
  为事也为均者其势均平而无偏陂者也为子母
  牛善载而生生也为大舆方而下载者也文事武
  备宜乎坤为文也其画皆耦故为众也用处物之
  后而持其权者柄也其于地也为黑者阴之色也
  异乎乾之为大赤(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5a 页 WYG0046-0720a.png
  白云郭氏曰布均皆犹地之德釜犹地之化吝啬
  阴性也子母牛蕃生也大舆厚载也物杂则生文
  数偶则众柄为化权纯阴之色黑大赤之反也八
  卦之义最难通故圣人详其所象亦立象尽意之
  谓也详其一卦所为之象然后可通一卦之义不
  然则乾坤八卦非亲质之三圣人终莫知其为义
  矣唯八卦有象如此其详故虽百世之下亦可闻
  而知之也圣人反覆言八卦于前又列其卦言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5b 页 WYG0046-0720b.png
  于后得无深旨邪(易/说)
  汉上朱氏曰易凡言地者皆坤也乾坤皆言天地
  者阴阳相根动静相资形气相应有一则有二有
  乾则有坤邵雍曰天依形地附气其形有涯其气
  无涯张载曰地在气中黄帝书曰地在太虚之中
  大气举之天地未始相离也又曰天在地外水在
  天外表里皆水两仪运转乘气而浮载水而行考
  之天西河中九星曰钩星钩星伸则地动者以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6a 页 WYG0046-0720c.png
  动也辰星色黄而小则地大动土胜水也钩钤者
  天之筦籥钩钤坼则地动者天之筦籥动也以此
  三者观之水动则地动地动则天动地非乘气载
  水乎气无涯水亦无涯水亦气也乾为父则坤为
  母乾为祖则坤为妣坤得尊位母也五动成乾为
  王母王母尊祖王妣也五尊位在家人乾父居五
  则坤母居四尊无二上也麻纻葛曰布巽为草以
  阴不变者为布巽离为丝以坤阴变阳者为帛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6b 页 WYG0046-0720d.png
  六五束帛戋戋上九变五巽离也坤阴变阳也坤
  为帛束帛五两天九地十之数布帛两两相偶五
  尺谓之量倍量谓之丈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匹
  釜有范金者有合土者其象有腹有耳无足皆自
  坤变坤为土为腹家人者遁四之初变艮坤六二
  有坤腹坎耳坎水离火巽木以釜亨饪之象离为
  中女故曰在中馈郭璞筮豫之解六二变坤有坎
  离曰釜之象遇大有之旅初九九二变乾成艮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7a 页 WYG0046-0721a.png
  兑为金为泽有离火而无耳曰金之祥非釜也或
  曰鼎何以取于坤曰鼎自遁五之二巽变艮坤器
  之有腹者也而又有足耳铉以木巽火坎水亨之
  故曰鼎象也易言吝者十二卦十三爻阳爻居三
  咸之九三从上六故往吝恒之九三趋上六故可
  贞而吝姤之上九居阴故吝其馀可往而不往可
  动而不动可变而不变坤阴也亦有知其不可以
  往为吝者屯六三是也然则坤之吝啬顾用之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7b 页 WYG0046-0721b.png
  何耳故曰忧悔吝者存乎介乾独阳也坤阴均之
  寒均暑夜均昼适得其平故小者亨则曰既济而
  小大相过皆谓之过为子母牛者坤交离也坤为
  牛为腹离为大腹京房既济之初九变曰博牛言
  以㹀牛博犊也洞林明夷之既济曰当有牛生一
  子盖坤变坎坎为子三至五互有离四者坤之丑
  爻丑亦牛也离畜牝牛者母也大畜艮坤之初为
  童牛者子也太玄以土为犊地方而载舆也坎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8a 页 WYG0046-0721c.png
  曰舆坤爻变乾阳为大则曰大舆也一刚一柔相
  错成文有天而后有地一不独立二则为文天一
  地二也季春之月夬九三爻也阳气充塞气成虹
  蜺有刚然后文柔之也仲冬之月坤六四爻也虽
  霁而日虹蜺伏藏阳不足也以此见无一则无二
  矣众者对寡之名师以一阳主五阴故曰用众曰
  蓄众明夷以二阳临四阴故曰莅众解以初九之
  坤四故曰得众民者有君之名也师曰众又曰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8b 页 WYG0046-0721d.png
  何也曰复初九之二坤阴自下从之故曰民坤之
  阴即坎之二阴也坎之二与上坤之三阴合故又
  为众为柄者巽之坤顺其凿而入焉者也斧柯剑
  夹殳戈矛之柲耜之耒柄也旅九四得斧巽上九
  丧斧或得其柄或失其柄黑者坤之极也坤为地
  又曰其于地也者坤为黑其于地乃其一也 坤
  变乾为牝马离变坤为牝牛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此万物所以无穷也姤初六坤变乾初九甲子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9a 页 WYG0046-0722a.png
  豕不曰牝豕者初阴未壮也为迷者坤冥晦待阳
  而后明先阳而动与远于阳而不复皆迷之道为
  方者坤静而德方方不可易也为囊者坤虚有容
  与腹同而囊手可括也为裳为黄者黄地之中色
  得乎阳之美不偏于阴者也为帛为浆者帛当在
  为布之下坎震为酒故作酒以曲蘖麦东方谷也
  而东风至则酒涌浆者酒之初故坤为浆不足于
  阳也(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89b 页 WYG0046-0722b.png
  新安朱氏曰荀九家有为牝为迷为方为囊为裳
  为黄为帛为浆(本/义)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
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
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横渠先生曰震为萑苇为苍筤竹为敷皆蕃鲜也(易/说)
  广汉张氏曰阳气自下而上者故为雷也潜升在
  已而动之以时者故为龙也震为四时之首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0a 页 WYG0046-0722c.png
  始交二气未分故为玄黄方春而发生萌芽条达
  故为敷万物由之而出异乎艮之径路故为大涂
  对女而言故为长男为长子者亦以其一索而得
  之阳动于下物莫能遏故其性以燥根之盘结而
  下其刚者为竹其柔者为芦叶皆一阳在下故也
  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在下而不得其平故为马之
  善鸣也后足白谓之馵(见尔/雅)左为阳而右为阴后
  足左白则阴不先动从阳而作故也为作足者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0b 页 WYG0046-0722d.png
  阳性动而作于下也二阴在外而著见故为的颡
  凡五榖草木之实必倒生焉言其阳阴自下而生
  在人亦然凡阳有自然之性震之究必终于为乾
  故其究为健于春而蕃鲜震其时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乾为纯阳坤为纯阴自乾坤相索一
  索而得震故震为阴阳交变之始其去乾坤未远
  也是以震备乾坤之象为具体而微者错而言之
  则其色玄黄玄黄天地之色也别而言之则龙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1a 页 WYG0046-0723a.png
  畜也决躁乾刚也敷与大涂坤之道也其于马者
  因乾而言也其于稼者因坤而言也其究为健乾
  也为蕃鲜坤也苍筤雈苇反生皆盛生之物虽为
  阳卦阴道盛也善鸣动而有声也馵足作足阳动
  于下也卦以白为阴的颡阴在上也此亚乾之四
  马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张载云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
  则奋击而为雷霆阳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1b 页 WYG0046-0723b.png
  而为风其聚有远近虚实故风雷有小大暴缓郑
  康成读龙为尤取曰出时色杂也虞翻曰駹苍色
  震东方故为駹旧作龙上已为龙非也臣曰读当
  作斗字龙当作狵苍尨尾也国语日月会于龙狵
  孟春日月会于娵訾斗建寅旦见尾中播种之时
  无妄益乾变震之象乎若苍色则上巳曰苍筤竹
  矣坤于地为黑又曰天玄而地黄者坤之中爻为
  黄黄者地之中色得阳之美者也中为坤宫太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2a 页 WYG0046-0723c.png
  以五五为土其色黄五五中也中首曰阳气潜萌
  于黄宫坤上六十月也言龙战于野坤黑也乾赤
  也谓之其血玄可也而曰其血玄黄又曰震为玄
  黄者何也曰此天地鬼神之奥圣人之微意也坤
  之上六闭塞成冬阴极疑阳而战阳于此不争而
  自胜于是冬至而坎之初六受之故曰天玄而太
  玄亦曰夜半近玄极坤生震阳自外来而为主于
  内卦为复以坎言之则玄也以复震言之则玄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2b 页 WYG0046-0723d.png
  也然十月未可以言黄故古人谓冬为玄冬震所
  以为玄黄者初九春分六二清明六三榖雨九四
  立夏六五小满上六芒种初九乾坤之初交以赤
  交黑所谓玄也六二六五坤之中爻所谓黄也十
  月又谓之阳月言未尝一日无阳而阳亦未尝一
  日不胜也故曰神战于玄邪正两行尨出于中法
  度文明尨出于中则震也又曰天炫炫出于无畛
  熿熿出于无垠出者亦震也阴极阳生乱极德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3a 页 WYG0046-0724a.png
  君子于是修德以俟时也为敷者阴体凝滞震阳
  敷之郑康成曰国中三道曰涂震上值房心涂而
  大者取房有三涂焉王洙曰卯为日门险极成易
  大川之上必有大路故大涂之象必出于坎兑之
  外或曰道或曰衢履九二动或震动而正故曰道
  大畜自大壮来上九畜极艮反成震大涂而在天
  上无所不达天衢也故曰衢贲又为徒行者初九
  之四艮应足动足指履乎大涂徒行也泰九三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3b 页 WYG0046-0724b.png
  陂者大涂变而为山泽易极成险故曰无平不陂
  为长子师六五动成艮艮少男视二震为长震视
  艮为弟坤母视之为子故曰长子震变兑为决变
  巽为躁竹中虚节实重震之象苍筤青也震之色
  孔颖达曰春生之美也竹草类而有木气草于五
  行为木故苍筤竹乃尽震象雈苇震之废气也故
  竹坚而雈苇脆竹久而雈苇易枯为马善鸣者震
  也易凡有震声曰鸣谦六二上六是也兑口震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4a 页 WYG0046-0724c.png
  在人曰言需九二以四为言讼初六往四为言明
  夷初九往四为言夬九四不动为闻言不信革九
  三往上为言震临二之四为言上六交四则五为
  言艮五动易二为言渐初六动而之二为言皆震
  兑也在飞鸟曰音中孚上动反三小过初九之四
  是也或曰音有五善鸣者何独震乎曰震动也凡
  声激而后有雷以阳激阴风以阴激阳水火之声
  无非激也不动何由有声为馵足者伏爻也震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4b 页 WYG0046-0724d.png
  足于左在下卦为后震下有伏巽巽为白此震爻
  发于下之象乾为首上发震爻则为的颡的颡诗
  所谓白颠传所谓的颅也为作足者乾马变也震
  下爻动屯初九是也大畜九三乾变震三阳并进
  故曰良马逐中孚六四震作足马四易初成坎坎
  为美脊震坎类也四绝类上行坎亡震存故曰马
  匹亡其于稼也为反生宋衷曰阴在上阳在下故
  为反生虞翻曰震相薄变而至三则下象究与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5a 页 WYG0046-0725a.png
  成乾故其究为健巽究为躁卦雷风无形故卦特
  变耳为蕃鲜者泰颐恒萃归妹言万物解言百果
  草木甲拆者震也咸四月卦言万物化生姤五月
  卦言品物咸章者震变巽也震为蕃变巽为鲜故
  又曰洁齐太玄曰物咸重光保厥昭阳言离明也
  或曰离言百榖草木者何曰离有震巽也解言百
  果草木者何曰有震巽而又自艮变也 为王当
  在乾为天之下错文也五为王之位乾为君君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5b 页 WYG0046-0725b.png
  正位宅中故九五为王先儒以震为诸侯是乎曰
  非也长子主器谓长子为诸侯也四诸侯位豫九
  四天子建诸侯也晋九四天子接诸侯也四近君
  位古者诸侯入为三公三公出为诸侯故其位四
  与三通曰公侯之位鹄古鹤字震离为鹤中孚九
  二是也讼初之四坎变巽离变震兑震为善鸣为
  足巽为白兑为泽繁露曰鹤水鸟也夜半水感其
  生气益喜而鸣京房论中孚曰九二处和体震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6a 页 WYG0046-0725c.png
  震为鹤房本有之房在孝宣后故也鼓象雷中孚
  九三或鼓或歌震交巽为木艮为手手执桴击之
  鼓也又为鼓缶之鼓离九三变坤震坤为器震为
  鼓巽木艮手鼓缶也(并易/传)
  新安朱氏曰荀九家有为王为鹄为鼓(本/义)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
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
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6b 页 WYG0046-0725d.png
 横渠先生曰巽为木萌于下滋于上也为绳直顺以
 达也为工巧且顺也为白因所遇而从也为长为高
 木之性也为臭风也入也于人为寡发广颡躁人之
 象也(易/说)
  广汉张氏曰曲直不一即从权也故为木善入而
  无形故为风一索于坤故为长女能屈能伸故为
  绳直制器不于一方而用其隐故为工白受采而
  无不入也故为白不自矜故为长自下而人高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7a 页 WYG0046-0726a.png
  故为高巽则进退不果故为进退又为不果也臭
  达乎远而无不通故为臭发者血之馀也一阴在
  内其气耗故为寡发二阳在上昭然显白故为广
  颡木开窍为目金为色为白巽为木而在已金生
  于己而尅木焉故为多白眼离为南方日中市而
  巽不远故为近利市三倍凡物极则反故巽顺之
  至究则为躁卦以阴本自性者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木为曲直曲直为工白阴也长高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7b 页 WYG0046-0726b.png
  象也进退风性也臭以风而传物以进退而不果
  阴卦多阳是以其究为躁寡发刚上也广颡重刚
  也为多白眼近利市三倍未详其象(易/说)
  汉上朱氏曰震巽皆木也说卦巽为木言蕃鲜之
  时震之九四爻也乾艮坎离皆有木象何也曰水
  火土石地兼体之金生于石木备此四者而后有
  故木果乾也坚多节艮也坚多心坎也科上稿离
  也其实乾坤而已风者火气之动阴丽于阳则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8a 页 WYG0046-0726c.png
  火阴入于阳之下则为风巽之所入即所丽之阴
  也火非动不见而动则属乎风黄帝书曰在天为
  风在地为木举一隅也为绳直者巽一柔为二刚
  所纠有股而合绳也其刚爻为直绳所以直者以
  刚纠柔也为白者坎变巽也坤至北为黑坎中之
  画乾赤也赤黑为玄坎水一也或为白露或为霜
  雪为冰者皆寒气巽入之也白虎通曰露者霜之
  始也坎为月溯日而白离之光巽入也白者阴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8b 页 WYG0046-0726d.png
  阳之基也阴阳相贲而后有文阳尽则阴质见矣
  巽又为墨者巽变坎也白复成黑墨者黑与水合
  太玄饰曰阴白阳黑分行其职天地变化万物者
  以巽而莫见其变化之迹故巽为工讼之鞶带比
  坎之缶泰之城隍解之墉同人随之门节之门户
  豫之门柝小畜大畜之舆輹大有贲困之车既济
  之输井之收噬嗑旅解之矢睽之弧矢旅巽之斧
  贲之帛困之绂既济之衣襦剥巽之床涣之机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9a 页 WYG0046-0727a.png
  过之栋宇渐之桷困之宫小畜之室大壮之宫室
  丰之屋旅之次剥之庐坎之樽簋井之瓶瓮鼎之
  耳铉中孚之舟楫益之圭归妹之筐既济之茀离
  之罔罟益之耒耜小过之杵臼大过之棺椁夬之
  书契恒之浚井之渫甃皆巽工为之也巽为风草
  木风之类皆长巽离为丝亦长姤初变兑为履之
  虎尾亦长施之于事久长是也易言不长不可长
  何可长皆巽变也为高者风高至者也飞鸟之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99b 页 WYG0046-0727b.png
  有背负苍天皆风所为也为进退者坤生震之一
  阳则退者进乾生巽之一阴则进者退易称进退
  者巽也观九三是已屯初九曰盘桓者进而之四
  成巽四不能安故盘桓萃初六退而乱进而与四
  相萃故曰乃乱乃萃皆进退也或曰大壮上六何
  也曰上六震震者巽之反不能退不能遂则进退
  不可矣巽兑之覆也兑为决覆之为不果称疑者
  皆不果也为臭者张载曰聚而有间则风行风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0a 页 WYG0046-0727c.png
  而声闻臭达坎为发发者血之华坎血耗灭顶露
  于上寡发也乾为首析而言之初画为颐中画为
  面上画为颡震得初画为颐者动于下也兑得中
  画为面者悦见于外也巽得上画为广颡者上大
  下小也为多白眼者离为目虚者阴也实者阳也
  虚者其体阳实者其体阴故虚者为眸子实者为
  白肉离变巽则白肉在上眸子在下故为多白眼
  见于易者为惕为反目为近利市三倍者噬嗑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0b 页 WYG0046-0727d.png
  三变也日中为市巽变兑离为蠃为货市利也巽
  变离兑三倍也举此一爻以例诸卦其究为躁卦
  者巽三变成震举震巽二卦以例馀卦 为杨者
  巽为风风轻扬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上
  九翰音登于天用此象为鹳者别于鹤也震为鹤
  阳鸟也巽为鹳阴鸟也鹤感于阳故知夜半鹳感
  于阴故知风雨世传鹳或生鹤巽极成震乎(并易/传)
  新安朱氏曰荀九家有为杨为鹳(本/义) 为乾卦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1a 页 WYG0046-0728a.png
  究为躁卦此卦是巽下一爻变则为乾便是纯阳
  而躁动此盖言巽反为震震为决躁故为躁卦(语/录)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输其于人也为加
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
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
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横渠先生曰坎为血卦周流而劳血之象也为赤其
 色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1b 页 WYG0046-0728b.png
  广汉张氏曰一阳在内二阴在外内明外晦故为
  水也为沟渎者水之流行者也为隐伏者水之渊
  深者也为矫者以曲而直为輮者以直而曲有矫
  輮而外之势不泛滥而溃乱古人之行水者如此
  弓盖二十有八所以蔽其车之上输辐三十所以
  载其下为弓轮所以行坎之险也水之为物生北
  而北方之志为恐恐则加于忧也五行之气在藏
  于心为水坎为水则胜于火故于心为病水在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2a 页 WYG0046-0728c.png
  为肾开窍于耳而坎一在中故为耳痛气为阳而
  血为阴周流于四支亦犹水之在天地间故为血
  其一在中异乎乾之纯阳为大赤也故为赤阳在
  其中其于马为矣脊其性善动故为亟心其性趋
  下故为下首险而多陷故为薄蹄而不利于行马
  援传注云蹄欲厚故也盈科而后进故为曳平原
  易野故舆行而无阻也在坎故多眚万折而归于
  东故为通外晦内明故为月行于阴而善陷故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2b 页 WYG0046-0728d.png
  盗水生木而一生其中故为坚多心(易/说)
  白云郭氏曰江河溪涧皆水也沟渎人所为者也
  隐伏水性也矫輮弓轮方圆曲直之易也加忧心
  病耳痛血卦阳陷于中也坎再索以中为主中得
  乾之刚故为赤震坎皆有马象者得乾德之馀也
  美脊亟心阳在中也下首阴居上也薄蹄下亦阴
  也流物故为通流不能止故多眚离日而坎月也
  盗小人之隐伏也木坚多心刚中也于舆之义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3a 页 WYG0046-0729a.png
  当作其于舆也为曳易曰见舆曳又曰曳其轮故
  舆有曳而马无曳也乾震之马四而坎之言马五
  亦知曳为舆矣屯以坎为云解以坎为雨而于此
  不言者于以见八卦之象不能尽言者多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坎陷也盈天地之间皆水曰水者举
  其凡也坎之阴为阳所得上而为云故屯曰云雷
  需曰云上于天坎之阳为阴所得下而为雨故屯
  解曰雷雨坎水之通流为川讼之坎由遁乾三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3b 页 WYG0046-0729b.png
  二渐之坎由否乾四之三涣之坎由否乾四之二
  益之坎由涣二之初故曰大川或曰小过彖夬九
  三中孚下体兑也或为云为雨为大川何也曰坎
  兑一也革兑上离下彖曰水火相息兑亦水也自
  阳为阴所陷言之谓之坎自泽物言之谓之兑泽
  无水则亦无以泽物矣故泽无水谓之困上浮而
  为云下坠而为雨非泽气之升降乎川泽者坎兑
  之相变也需之川自大壮之兑变而为坎泽决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4a 页 WYG0046-0729c.png
  为川也中孚之川自讼之坎变而为兑川壅而为
  泽也泽或决而通川或壅而塞岂有常哉曰涉大
  川何也曰需之利涉震足蹈川也益之利涉巽股
  蹈川也讼之涉坎变兑巽股入于下而泽灭其顶
  不利涉而入于渊也坎或为渊何也曰乾九四或
  跃在渊者坎之下复有泽也讼曰入于渊者讼变
  巽睽大过三坎成兑川壅成泽泽蓄成渊与乾九
  四一也坎又为泉何也艮兑变坎山泽通气山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4b 页 WYG0046-0729d.png
  之泽出而流动则为泉泉有源之水泽其源也蒙
  自临来兑变坎艮与井自泰初之五乾变兑坤变
  坎初自兑下往而成坎则初为泉源同象坎又为
  膏者亦坎兑也泽之肥者阳之美也为隐伏者坎
  为水水善隐伏沇济沱潜之水潜行千有馀里五
  纬唯辰星难见而血之流行于肌肉之际者至幽
  也乾之初九甲子坎之位也九变而六则为潜为
  隐坤之六四言贤人隐以乾之初九为贤也在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5a 页 WYG0046-0730a.png
  九二归妹九二因初九之动皆谓之幽隐伏也而
  谓之幽坎离相形也輮宋衷王廙作揉今从二家
  矫者矫曲为直揉者揉直为曲噬嗑九四之五解
  九二之五旅六五逮四皆巽为木艮手矫之正曲
  为直加以锐金故曰矢曰金矢者乾也曰黄矢者
  离也否四之初三变成益一变渐巽变乾直者曲
  也二变涣而曲其柄耒也涣巽变乾曲而有足肱
  据其上机也皆有坎揉之象古矢干用蒲柳故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5b 页 WYG0046-0730b.png
  剡木为矢小过为弋者四本明夷之初离巽为丝
  以丝系矢射之弋也为弓轮者揉直为曲坎木为
  之坎两端柔其中刚刚柔往来施张也轮一虚一
  实内实外虚乾为圜矢取巽离弓取巽坎又有工
  矫揉之岂人为哉其于人也为心病者虞翻以坤
  为心坎二折坤为心病以类言之心火也坎水也
  坎心病也以位言之坤土中也中者心之位明夷
  六四应初比三四入而初出坎变兑心病去而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6a 页 WYG0046-0730c.png
  获心意也井九三未用上六其心病故恻然伤之
  艮六三静与动争夤裂而心病故厉薰心艮六二
  随三不能动而应五旅九四不能进而上道行于
  五故其心病皆不快为加忧者卦以阴阳失位失
  应为忧忧之之中又见险加忧也在屯上六为泣
  血涟如在离六五为出涕沱若在晋六二为愁如
  在震九四为虩虩人所以知疾痛搔痒者由血流
  行也坎为血卦为耳血流行而物伤之为耳痛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6b 页 WYG0046-0730d.png
  此则百体之痛一也为赤者乾为大赤坎中之阳
  乾中画也其于马也为美脊者乾为马上画为颡
  故震交之为美脊下画为足故震得之为作足良
  马者纯乾也屯上六以五为马贲六四以三为马
  晋以四为马中孚以讼二为马皆美脊之马也为
  下首为亟心为薄蹄者屯上六之班如贲六四之
  翰如睽初九之所丧马皆以亟心坎在中也乾为
  首坎阴在上交之为下首震为足坎阴在下交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7a 页 WYG0046-0731a.png
  为薄蹄中之位为心坎阳交之偏于阳矣为亟心
  乾为马三男皆乾索也言震坎而不言艮者颡在
  上即艮之乾也犹乾为木果而艮又为果是已为
  曳者坎离交也坎水欲下离火欲上曳也坎为豕
  坎极成离故豕亦俯首薄蹄亟心卑而率有曳之
  象其于舆也为多眚者坤为大舆为众多坎陷者
  舆之病行则必败唯无眚者乃可行灾以坎言者
  险也为通者坎水决为江河升为雨露血之在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7b 页 WYG0046-0731b.png
  者周流无穷也乾曰六爻发挥旁通情者坎离升
  降遍被诸爻乾之情也坤六五曰黄中通理者五
  动成坎也节九二知通者动而应五坎也知塞者
  坤土塞其行也需自大壮四之五成坎乾九四变
  渐涣之坎而成益通也故曰大川中孚之川由讼
  坎而讼自遁三变之坎亦通也豫九四曰朋盍簪
  者上下通也或曰泰言天地交而万物通否言天
  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何取于坎乎曰坎初六冬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8a 页 WYG0046-0731c.png
  九二小寒六四立春九五雨水上六惊蛰而泰当
  坎之九五水气上行自坎为泰万物通矣否者泰
  之反也坎降离升震伏兑见自离成兑而否当离
  之六五万物不通矣为月当在坎为水之下错文
  也坎坤体也坎中之乾二五也乾阳流于坤阴故
  月以速为退月体不明待日而明明者乾也横渠
  曰日月之精互藏其宅是也乾言日月合其明者
  坎离互用也豫言日月不过者坎为月伏离为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8b 页 WYG0046-0731d.png
  日月会于北方也恒言日月得天者乾九四之五
  变离坎也小畜上九中孚六四归妹六五月几望
  者小畜四有伏坎巽有伏震月在东日在西望也
  中孚讼坎变震月在东亦望也归妹六五月在东
  日在西亦望也然曰几望者小畜中孚坎在四也
  归妹六五爻在五坎在四若五则中矣是故日望
  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坎离之交胜也或曰坎
  水也离火也火丽乎水何也曰离非水则明无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9a 页 WYG0046-0732a.png
  而托坎非离则明无自而生故水聚则精聚精聚
  则神生今焚薪为炭枯蘖成灰朽木夜明湿尽光
  暗血为走燐见于暮夜阴雨之时故曰离者丽也
  坎水尽则离亦无所丽矣水潜行伺隙而动故为
  盗太玄以水为盗阴阳家以玄武为盗玄武水也
  屯六五以五为寇盗用众也蒙上九以二为寇盗
  用师也需九三以五为寇贲六四以三为寇解六
  三睽上九以四为寇寇用兵也兵戎也故需曰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09b 页 WYG0046-0732b.png
  象曰戎夬九二动离有伏坎亦曰戎以有戎兵其
  实盗也坤众为多坎阳卦其刚在中坚心也重坎
  者坚多心也曰其于木也者与木爻交也震巽为
  木坚多心松柏之类也为宫者复初九即乾初九
  甲子爻子者坎之位于律为黄钟太蔟曰阳气渐
  萌于黄宫为律者法度之始太蔟以水为法为准
  水可动而动可止而止故为可为栋者水就湿避
  燥去高取卑有栋之象为丛棘者其于木也为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0a 页 WYG0046-0732c.png
  多心交离为棘离火锐上而不可触刺也坚多心
  之木而有刺棘属也未济坎自否巽变为狐坎隐
  伏巽不果虞翻以艮为狐干宝以坎为狐互发也
  天文以心为狐说卦以艮为黔喙犹天文以辰为
  尨说卦以震为龙圣人观鸟兽之文又观地之宜
  参考之也巽交坎离为蒺藜象与棘同巽为草木
  刚爻木也柔爻草也为桎梏者艮手震足交于坎
  木桎梏也桎足械也梏手械也坎有狱象故以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0b 页 WYG0046-0732d.png
  梏言蒙坎自升巽以木爻变也(并易/传)
  新安朱氏曰荀九家有为宫为律为可为栋为丛
  棘为狐为蒺藜为桎梏(本/义)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
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
上槁
 库节先生曰火内暗而外明故离阳在外火之用用
 外也水外暗而内明故坎阳在内水之用用内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1a 页 WYG0046-0733a.png
 火以性为主体次之水以体为主性次之(并观物/外篇)
 横渠先生曰离为乾卦于木为科上槁附其燥(一作/躁)
 也(易/说)
  广汉张氏曰离为南方故为火外明内晦故为日
  此明于阳者也在幽而明故为电此明于阴者也
  再索于坤而得之故为中女甲胄外坚所以象离
  之画戈兵上锐所以象火之性腹阴而有容坤为
  腹而离得坤在中故为大腹暵其万物故为乾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1b 页 WYG0046-0733b.png
  鳖无耳而并精于目如离之明蟹用心之躁如离
  之性也蠃上锐而有所丽其象离之形乎蚌内阴
  而产珠其象离之中虚乎至于龟则于人为灵于
  己则昧此外明内晦也火剋木而槁故为科上槁
  (易/说)
  白云郭氏曰离丽也火日电皆丽物而明者也坎
  阳为水而离阴为火者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故也
  坎艮不言中男少男离兑言中女少女者互见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2a 页 WYG0046-0733c.png
  甲胄戈兵刚在外也甲胄自卫戈兵以外向也于
  人为大腹虚中之阴也乾卦燥也鳖蟹蠃蚌龟介
  物也介物甲胄类也孔氏云科空也科木上槁阴
  中而无实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一阴丽乎二阳也乾离同体离巽为
  风故天与火同风自火出乾位六爻坎离互用故
  以水火言之若大有贲革鼎既济未济举大凡也
  故皆曰火离九四旅九三离火巽木故曰焚或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2b 页 WYG0046-0733d.png
  何以阴丽阳乎曰束蕴而吹烟气郁然及其外明
  烟即是火火动而薪止火灭而烬留非阴丽阳乎
  然坎离不相离也坎中有离故有温泉有火井离
  中有坎故有火鼠有火龟离在地为火在天为日
  乾体也其中画乃坤之二五横渠所谓阴阳之精
  互藏其宅欤行迟者阴丽乎阳也晋曰昼者日出
  地上进而中也丰曰宜日中者九四之五也离九
  三丰彖曰日昊者日中而又西也乾九三既济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3a 页 WYG0046-0734a.png
  终日者日在下也豫六二曰不终日者二动之五
  成离日在上也夬九二曰暮夜者动成离日在西
  方之下日薄于虞渊之时也或曰夕日入为夕大
  畜曰日新者大壮一变需坎月离日合照也再变
  大畜艮终复始日新也益曰日进者初九又为大
  明者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受明于日阳为大阴
  为小故曰大明又为明者日月相推而生明也孟
  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管辂曰日中为光易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3b 页 WYG0046-0734b.png
  言光者皆明之所及也坤之化光者含坎离也观
  之观光者四五交也颐之光者四施初也夬之光
  者离自下升也未济之光者二五易也需光亨者
  大壮四之五日西月东四五得位也凡言未光者
  皆未能行也屯九五未之二也噬嗑九四之六五
  而后光也晋上九反三自治而后光也夬九五中
  行上决而后光也萃九五之二而后光也凡言光
  明者兼体用也老子曰用其光复归于明体用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4a 页 WYG0046-0734c.png
  一光明无尽也凡言光大者其象与光明同曰大
  者指阳爻也言光辉者日月之光挥散也言晖者
  主离日也电阳光雷阳声阳自子息而至春分四
  阳成大壮雷乃发声后五日始电阴自午消而至
  秋分四阴成观雷乃收声电亦不作震动也不动
  则声光何由而发子云曰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
  收其声地藏其热盈实者阳息也震与兑交离与
  坎交故雷电而降雨为中女为甲胄者离外实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4b 页 WYG0046-0734d.png
  虚有甲之象在上为胄在下为甲先儒谓巽为绳
  缮甲也为戈兵者乾为金离火煅之火锐二戈兵
  也兵有五言兵则五兵具矣同人解夬萃曰戎者
  戎兵戎器也噬嗑旅言矢乾金火煅锐上为镞巽
  木为干加于坎弓之上矢也旅巽言斧者兑为决
  断也归妹言刲者交兑金为刀兵也小过言戕者
  外杀也谦既济未济言伐者自上伐下入其险阻
  也谦又言侵伐者侵削其地而后伐也为大腹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5a 页 WYG0046-0735a.png
  坤为腹有容也坤二五易乾成离阳为大故为大
  腹内虚外坚实大腹之象离燥故为乾卦于日为
  烜于木为槁渐初六艮动成离之二坎水之傍乾
  而可止厓也厓谓之干震其究为乾故曰其究为
  健巽其究为震故曰其究为躁卦卦变也观此二
  卦则知乾坤坎离艮兑其究皆变乾健独不言卦
  者无非乾也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五者皆大
  腹离也为鳖者离交巽也巽位已已为地故蛇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5b 页 WYG0046-0735b.png
  化鳖蛇鸣而鳖应为蟹者巽交离也蟹连两目重
  离也托于蛇鳝之穴亦巽也鳖蟹其中皆黄坤之
  二五乎为蠃者兑交离也鲋蠃生于池泽蜗生于
  暑雨螺生于月旋震六二旅六二九四巽上九兑
  九四噬嗑六二变皆兑交离也为蚌者离交坎也
  千岁之燕为蛤雀为蛤伏翼为蛤雉为蜃雕为蛎
  方诸泣月蚌胎含珠离坎也为龟者坎交离也北
  方玄枵之次为龟蛇故龟游山泽出入水火含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6a 页 WYG0046-0735c.png
  负智得坎离之正乎颐损益三卦皆然其于木也
  为科上槁康节论木曰枝干土石也故岁不易叶
  花水火也故岁易横渠曰离为乾卦其于木也为
  科上槁附而燥也然则横渠所谓附而燥即康节
  所谓叶花也郑康成曰科上者阴在内为疾虞翻
  曰巽虫食心故上槁宋衷孔颖达以科为空中然
  则诸儒又以科上虫病为槁矣 为牧牛者坤为
  牛艮为小子艮坤变离牧牛也谦初六变九是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6b 页 WYG0046-0735d.png
  坤变离柔丽中正畜之以刚二畜牛也离六二六
  五是已牧者以柔养刚畜者以刚制柔王洙本作
  牝牛(并易/传)
  新安朱氏曰荀九家有为牝牛(本/义)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
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横渠先生曰艮为小石坚难入也为径路通或(一作/且)
 寡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7a 页 WYG0046-0736a.png
  广汉张氏曰艮之一阳上而止其所故为山也径
  小也路大也万物自此而入故小自此而出故大
  故为径路而又为小石也盖石之小者有可转之
  理乃能动能静者乎一阳在上而往来出入莫不
  由于斯者此门阙也果者一阳在上之象也蓏者
  一阳在下之象也阍人讥其出入而为之启阍寺
  人相道出入之事而纠之阍人掌其奇服怪民不
  入此司外者也寺人掌内宫之戒令此司内者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7b 页 WYG0046-0736b.png
  为指乃四支之止亦指其出入者也为狗止而能
  止人者也为鼠阴而止其所者也狗阳而能止其
  所者乎黔黑色之潜者而艮为东北喙吐纳出入
  其又止于上者也坚则在内则此为坚多节者欤
  (易/说)
  白云郭氏曰震自坤变故为大涂艮其小者则为
  径路艮大为山其小亦为石山与小石如坎水沟
  渎之义门阙阍寺性之止也果蓏亦乾之馀阳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8a 页 WYG0046-0736c.png
  指亦手也阳过而在上无中下之刚是以阳卦之
  中独艮不言马其刚在上所用益小故于兽畜之
  类无行健之功徒有噬齧之象狗鼠黔喙之属皆
  是也震之刚动于下故言足坎之刚动于中故言
  心艮之刚动于上故言喙皆因所索而言也且坎
  之为隐伏也在贤者为隐在小人为盗艮之为利
  则为狗为害斯为鼠皆一义而二象也坚多节者
  刚不中也中则为心不中则为节心则利用节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8b 页 WYG0046-0736d.png
  利于用二卦之辨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艮积于下止于上二阴含阳土石聚
  焉蒙贲剥大畜咸遁蹇渐旅皆曰山以三画卦言
  也为丘为陵为陆者以重卦言也高平曰陆大陆
  曰阜大阜曰陵而丘有一成再成三成如昆仑亦
  曰丘故重艮以三为陆四为陵五为丘上为山太
  玄九地七为下山八为中山九为上山准易也五
  行以艮为土太玄以山为金者山土石也石者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9a 页 WYG0046-0737a.png
  之实故为土石金类也故又为金震为大涂动而
  行莫之止也交艮为径路止而行行而止也艮者
  震之反山径之蹊则行者改步矣又为巷者通乎
  家以达内外二为家山土石也水流山则土去而
  石见故艮坎为石为小石豫六二以四为石是也
  困六二否艮交坎故困于石渐六二曰磐者二五
  相易坎变巽艮艮为石也辟乾为门阖坤为户艮
  土东北当启闭之际门阙也艮为宗庙者六也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19b 页 WYG0046-0737b.png
  六坎也坎者鬼之所归大玄以一六为庙故艮为
  门阙在宗庙之位为庙萃震涣损是也为宫者止
  于中也太一出阳入阴息于中宫坎艮坤为宫在
  旅为次在野为庐又为牖者宫之户坎其傍以通
  明也故艮坤坎离为牖巽为草木艮阳止也止于
  上为果止于下为蓏蓏瓜瓠之属乾为圜为阍寺
  者阍守门者也寺守巷者也郭璞筮遇豫之小过
  曰当有群鱼入州城寺舍言小过艮也艮为手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0a 页 WYG0046-0737c.png
  为指者在上体为手指止者动也在下体为足指
  动者止也震动艮止相反也为狗上言艮为狗者
  狗马之狗也此言为狗者熊虎子字当作豿尔雅
  曰熊虎丑其子狗盖虎子未有文犹狗也虞翻马
  融郭璞以兑艮为虎艮者寅位也艮究成兑故艮
  为虎子又为黔喙之属成兑则坤交乾而有文矣
  为鼠者艮交坎也天文虚为鼠玉衡之星为鼠其
  艮之九三爻乎晋九四是也郭璞筮遇咸之井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0b 页 WYG0046-0737d.png
  东方当有蟹鼠为灾亦艮坎也坎虚在子故子为
  鼠昼止者艮也夜动者坎也穴土者艮也隐伏而
  窃者坎也为黔喙之属者坎为玄坎变艮则玄在
  前故郑康成曰取其为山兽寅为虎狸亦是也寅
  即艮也屯六三艮震为鹿角者艮之阳蹄者震之
  阳躁者震也止而伏者艮也阴生而鹿角解震反
  巽也阳生而尘角解巽反震也尘鹿类也故尘与
  鹿游龙震也故鹿与龙游刘牧曰鹿性决躁其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1a 页 WYG0046-0738a.png
  反生震象也颐九四革九五兑艮为虎上六为豹
  解九二未济艮坎为狐或曰艮兑一也革上六何
  以为豹曰上六阴爻离九三文之过也天文箕为
  豹尾为虎同在艮履何取于艮乎曰伏艮也其于
  木也为坚多节者坤为众多坚节乾刚也三索故
  多节否九五坚多节之木在田上上玄下黄桑也
  郭璞筮遇家人之蒙巽变艮为高松松坚多节也
   为鼻者传曰鼻者面之山兑为口山泽通气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1b 页 WYG0046-0738b.png
  鼻口相为用通鸟兽言之艮之阳也故为虎为狐
  (并易/传)
  新安朱氏曰荀九家有为鼻为虎为狐(本/义)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
为刚卤为妾为羊
 横渠先生曰兑为附决内实则外附必决也为毁折
 物成则止柔者必决也(易/说)
  广汉张氏曰泽能畜水而说物于枯悴之时故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2a 页 WYG0046-0738c.png
  为泽三索于坤而得之故为少女为巫以言语而
  说神而又以说人者也为口舌以言而说人以食
  而说已兑正秋故毁折异乎震之蕃鲜也震为决
  躁以其刚阳至于兑则不能决物附于人而决之
  耳刚卤者色白外柔而内刚者也为妾阴之不正
  而说于人者乎羊者外说而狠者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兑薮泽之象亦为天泽雨有润泽之
  功故雨亦名泽别而言之雨其物也泽其功也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2b 页 WYG0046-0738d.png
  坎与兑义不同也唯言其功故凡可以泽物者皆
  为兑又不止雨之为泽而已八卦之中三索而成
  者皆动于上也以阳动者艮也以阴动者兑也阳
  动则有口之义而未见其象阴动则卦具口象于
  上故直言其为口舌也巫之通神以口舌而致精
  诚也古之巫与今之巫异古之巫诚人也今之巫
  妄人也诚故可用以通神妄非圣人之所用也口
  舌之用非辨论是非毁誉而已或附或决或用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3a 页 WYG0046-0739a.png
  毁折也附犹誓命使天下之比附决犹号令之决
  小人毁折犹噬嗑之用狱除间以去天下之害则
  口舌之用大矣非小人之所谓口古颊舌之间而
  已是以天下说之也阳在下为刚阴在上为卤盖
  亦薮泽之象妾为女道之下者也兑虽二刚在下
  而卦以上之一阴为主故无良马行健之功而有
  羝羊羸角之患也附决之意与诗之疏附同(易/说)
  汉上朱氏曰泽者水之聚二阳沈于下一阴见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3b 页 WYG0046-0739b.png
  上乾阳为美阳沈于下钟美矣太玄之沈曰阴怀
  于阳阳怀于阴志在玄宫然坎兑一也故坎壅成
  泽泽决成川为少女为巫者兑变巽兑为口尚口
  而巽进且退者巫也巽九二是也或为史升或为
  史降而为巫尚口则一也为口者说见于外也为
  舌者动于内也口为言太玄四八为金于五事为
  言为辞者言成文也乾三动成兑离是也为毁折
  者阴见则阳毁阴升则阳折物极而穷噬嗑六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4a 页 WYG0046-0739c.png
  上九为灭离九四为弃毁也丰大象九三离上九
  之五鼎四之初为折为附者兑反艮也为决者兑
  也阴盛阳微则阳附阴阳盛阴微则阳决阴剥一
  阳五阴故曰山附于地夬一阴五阳故曰刚决柔
  也或附或决时也其于地也为刚卤者水动而性
  刚留于泽为卤刚而柔为沙需之九二是也水畜
  于泽下为咸咸无水亦为卤困之大象是也为妾
  者遁九三兑女伏于下与艮同位艮小子坤为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4b 页 WYG0046-0739d.png
  臣仆也故以伏兑为妾六四兑来奔初为妾自初
  言之得妾也传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巽离女也
  兑独为妾者娶论年德而得妾者以其子故常少
  为羊郑康成本作阳虞翻本作羔今从郑郑曰此
  阳谓为养无家女行赁炊爨今时有之贱于妾也
  案尔雅阳子也郭璞引鲁诗曰阳如之何又曰今
  巴濮之人自呼阿阳璞筮过咸之渐曰兑为贱女
  戏倒阴阳盖咸兑变巽阴阳颠倒遁九三鼎初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5a 页 WYG0046-0740a.png
  之四爻位皆正咸渐之变爻位不正故为贱妾阳
  妾之贱者也归妹六三兑女不正为须须贱女阳
  之象乎 为常先儒谓西方之神误也当在坤后
  简编错乱耳且坤为常以阴从阳常也故坤顺得
  常又曰后得主而有常屯六三二五相易十年乃
  字为反常需初九需于郊不犯难行须六四下交
  而后行师六四阴从阳当顺九二知其不可变而
  反次皆曰未失常为辅颊乾艮为辅乾为首艮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九 第 125b 页 WYG0046-0740b.png
  于上辅也又为辅颊者连兑也而悦于首颊面颊
  也(并易/传)
  新安朱氏曰荀九家有为常为辅颊(本/义)
   右第十一章(新安朱氏本义曰此章广八卦之/象其间多不可晓者求之于经亦)
    (不尽/合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