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a 页 WYG0046-053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十五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
 明道先生曰开物成务有济时之才(游定夫/所录)
 横渠先生曰开物成务物凡物也务事也开明之也
 成处之也事无大小不能明何由能处虽至粗至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b 页 WYG0046-0530d.png
 之事亦莫非开物成务譬如不深耕易耨则稼穑乌
 得而立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
 下之务是则开物成务者必也有济时之才(易/说)
  广汉张氏曰此尧帝之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推
  此以敬授人时者也武王之访箕子以陈洪范以
  立九畴演此以相协民居者也万物所听者命命
  此而已万物所由者道道此而已而易果何为哉
  未尝赘亏于其间也未尝损益于其间也易之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a 页 WYG0046-0531a.png
  物则因其数之自生者从而与之开也如出乎震
  相见乎离说言乎兑劳乎坎俾之流通而无所壅
  遏者欤易之成务则因其数之自成者从而与之
  成也如制礼于履作乐于豫明政于贲设教于临
  俾之就绪而无所坠废者欤夫开物则物咸得其
  性成务则物咸有成功凡道之在范围之中者莫
  不冒之而无所遗此易所以用数而不役于数者
  欤(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b 页 WYG0046-0531b.png
  白云郭氏曰易之道难穷不可以一言尽故此章
  又明其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也以言乎天地之
  间则易无不备故能冒天下之道盖言天下之道
  无不具于其中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万物在天地间不离乎五十有五之
  数圣人虽不言其能逃乎然则易之为书何为者
  也物有理易则开之事有时易则成之圣人冒天
  下之道所谓易者如斯而已者也冒天下之道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a 页 WYG0046-0531c.png
  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舟车所至凡有血气者必待
  此道而后覆冒(易/传)
  新安朱氏曰开物成务谓使人卜筮以知吉凶而
  成事业冒天下之道谓卦爻既设而天下之道皆
  在其中(本/义)○问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是易之
  理能恁地而人以之卜筮又能开物成务否曰然
  ○读系辞须见得如何是开物如何是成务又如
  何是冒天下之道须要就卦中一一见得许多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b 页 WYG0046-0531d.png
  理然后可读系辞也盖易之为书大抵皆因卜筮
  以设教逐爻开示吉凶包括无遗如将天下许多
  道理包藏在其中故曰冒天下之道如利用为大
  作一爻象只曰下不厚事也自此推之则凡居下
  者不当厚事如子之于父臣之于君僚属之于官
  长皆不可以踰分越职纵可为亦须是尽善方能
  无过所以有元吉无咎之戒系辞自大衍数以下
  皆是说卜筮事若不晓他尽是说爻变中道理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a 页 WYG0046-0532a.png
  如所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类有何凭著今人
  说易所以不将卜筮为主者只是嫌怕小却这道
  理故凭虚失实茫昧臆度而已殊不知由卜筮而
  推则上通鬼神下通事物精及于无形粗及于有
  象如包罩在此随取随得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者又不待卜而后见只是
  体察便自见吉凶之理圣人作易无不示戒乾卦
  才说元亨便说利贞坤卦才说元亨便说利牝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b 页 WYG0046-0532b.png
  之贞大畜乾阳在下为艮所畜三得上应又畜极
  必通故曰良马逐可谓通快矣然必艰难贞正又
  且曰闲舆卫然后利有攸往设若恃良马之壮而
  忘艰贞之戒则必不利矣乾之九三君子终日乾
  乾固是好事然必曰夕惕若厉然后无咎也凡读
  易而能句句体验每存兢慄戒谨之意则于己为
  有益不然亦空言尔(并语/录)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a 页 WYG0046-0532c.png

 横渠先生曰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易/说)
  广汉张氏曰惟天地之数能开物也故圣人用之
  其深足以通天下之志惟天地之数能成务也故
  圣人用之其几足以定天下之业惟天地之数能
  冒天下之道也故圣人用之其神足以断天下之
  疑(易/说)
  白云郭氏曰孔子言易道于上必继以圣人用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b 页 WYG0046-0532d.png
  于下以见圣人无适而非易也此章先言开物成
  务冒天下之道继之以通天下之志本乎易之开
  物也以定天下之业本乎易之成务也以断天下
  之疑本乎易之冒天下之道也故圣人有为有行
  未当不本于易(易/说)
  汉上朱氏曰关子明曰象生有定数吉凶有前期
  变而能通则治乱有可易之理天命人事其同归
  乎故圣人以此通天下之志谓其极深也以此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a 页 WYG0046-0533a.png
  天下之业谓其成务也以此断天下之疑谓其受
  命如响也天下之业定则务既成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
  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此只是说蓍龟若不是蓍龟
  如何通之定之断之(语/录)○又曰自夫易何为者也
  至以断天下之疑此言易之书其用如此(文/集)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康节先生曰蓍德圆以况天之数故七七四十九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b 页 WYG0046-0533b.png
 五十者存一而言之也卦德方以况地之数故八八
 六十四也六十者去四而言之也蓍者用数也卦者
 体数也用以体为基故存一也体以用为本故去四
 也圆者本一方者本四故蓍存一而卦去四也○圆
 数有一方数有二奇耦之义也六即一也十二即二
 也天圆而地方圆之数起一而积六方之数起一而
 积八变之则起四而积十二也六者常以六变八者
 常以八变而十二者亦以八变自然之道也八者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a 页 WYG0046-0533c.png
 地之体也六者天之用也十二者地之用也天变方
 为圆而常存其一地分一为四而常执其方天变其
 体而不变其用也地变其用而不变其体也六者并
 其一而为七十二者并其四而为十六也阳主进故
 天并其一而为七阴主退故地去其四而止于十二
 也是阳常存一而阴常晦一也故天地之体止于八
 而天之用极于七地之用止于十二也圆者刓方以
 为用故一变四四去其一则三也三变九九去其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b 页 WYG0046-0533d.png
 则六也方者引圆以为体故一变三并之四也四变
 十二并之十六也故用数成于三而极于六体数成
 于四而极于十六也是以圆者径一而围三起一而
 积六方者分一而为四分四而为十六皆自然之道
 也○圆者一变则生六去一则五也二变则生十二
 去二则十也三变则生十八去三则十五也四变则
 二十四去四则二十也五变则三十去五则二十五
 也六变则三十六去六则三十也是以存之则六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a 页 WYG0046-0534a.png
 去之则五五也五则四而存一也四则三而存一也
 三则二而存一也二则一而存一也故一生二去一
 则一也二生三去一则二也三生四去一则三也四
 生五去一则四也是故二以一为本三以二为本四
 以三为本五以四为本六以五为本也方者一变而
 为四四生八并四而为十二八生十二并八而为二
 十十二生十六并十二而为二十八十六生二十并
 十六而为三十六也一生三并而为四也十二生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b 页 WYG0046-0534b.png
 十并而为三十二也二十八生三十六并而为六十
 四也○圆者六变六六而进之故六十变而三百六
 十矣方者八变故八八而成六十四矣阳主进是以
 进之为六十也○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
 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仿于此乎盖圆者河图
 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
 而作范也(并观物/外篇)
 横渠先生曰圆神故能通天下之志方知故能定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a 页 WYG0046-0534c.png
 下之业爻贡所以断天下之疑易书成三者备民患
 明圣人得以洗濯其心而退藏于密矣(易/说)
  广汉张氏曰甚哉天地之数所以成变化行鬼神
  大而日月寒暑微而草木昆虫未有不冒于此者
  圣人之意以谓青黄黼黻吾固见之也谓天下皆
  离娄可乎金石丝竹吾固闻之也谓天下皆师旷
  可乎将欲家至户晓而形之于言则言有不可传
  者将欲雄编大策而载之于书则书有不可尽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b 页 WYG0046-0534d.png
  于是生蓍立卦而著其六爻之义者是乃示天下
  后世以天地之数者也故蓍之四十九其分其挂
  其揲以四归奇于扐运量无穷者此圆而神也卦
  之六十四或奇或偶有小大之异别阴阳之殊致
  吉凶已定者此方以知也至于六爻或征而吉则
  以动而有功者贡于人也或征而凶则以动而有
  咎者贡于人也其得失存亡忧虞悔吝杂然贡于
  人而均获其利者此六爻之义交易而贡于人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0a 页 WYG0046-0535a.png
  (易/说)
  白云郭氏曰蓍卦六爻各言其德固非易道之大
  全圣人用之亦所以通志定业断天下之疑也圆
  而神故能通志方以知故能定业易以贡故能断
  疑圣人之于易也取而用之左右逄其原矣贡犹
  告也(易/说)
  新安朱氏曰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
  易以贡谓变易以告人(本/义)○蓍之德圆而神以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0b 页 WYG0046-0535b.png
  却是从源头说而未是说卜筮○蓍与卦以德言
  爻以义言只是具这道理在此而已故圣人以此
  洗心退藏于密○六爻之义易以贡今解贡字只
  得以告人说但神知字重贡字轻却晓不得(并语/录)
  ○蓍以七为数是未成卦时所用未有定体故其
  德圆而神所以知来卦以八为数是因蓍之变而
  成已有定体故其德方以知所以藏往卦惟三易
  有之皆筮法也若灼龟而卜则谓之兆见于周礼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1a 页 WYG0046-0535c.png
  可考也(答何京/叔书)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
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
者夫
 伊川先生曰安有识得易后不知退藏于密密是用
 之源圣人之妙处(河南/语录)○离了阴阳便无道所以阴
 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
 者则是密也○退藏于密密是甚○知不专为藏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1b 页 WYG0046-0535d.png
 易言知来藏往主蓍卦而言(并入关/语录)
 横渠先生曰吉凶可以正胜非圣人之患也○开物
 于几先故曰知来明忧患而弭其故故曰藏往○示
 人吉凶其道显矣知来藏往其德行神矣语蓍龟之
 用也○神武不杀神知之大者使知惧而不犯神武
 者也(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六经不言无心惟佛氏言之亦不言
  脩性惟扬雄言之心不可无性不假脩故易止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2a 页 WYG0046-0536a.png
  洗心尽性记言正心尊德性孟子言存心养性(荆/州)
  (语/录)
  广汉张氏曰夫蓍之四十九乃衍天地之数也卦
  之六十四乃备天地之数也爻之三百八十四乃
  通天地之数也圣人以此而示天下之人其心休
  焉一疵不染涤除澡雪无遑遽之劳无怵迫之患
  退藏于密恬淡无为是乃善与人同患者也非以
  蓍卦六爻济斯民之患而洗心退藏者乎大抵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2b 页 WYG0046-0536b.png
  初生民不知多寡也圣人为斗量以畀之则不必
  为之较龠合而民咸知其多寡矣民不知轻重也
  圣人为权衡以畀之则不必为之较锱铢而民咸
  知其轻重矣夫民之于吉凶其甚于多寡轻重也
  圣人为之蓍为之卦为之六爻以济民行使天下
  之人咸知其是非利害得失臧否吾又何必营为
  以忧其故耶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是乃吉凶与民
  同患者乎说者云屏思虑而安其厥躬者圣人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3a 页 WYG0046-0536c.png
  患于民而不汩其身也察安危以存其古训者天
  下知其吉凶而均获其利也如此天下之民皆即
  蓍之神以知其来可以探赜而索隐可以钩深而
  致远见不见之形抽不抽之绪三揲而一爻具十
  八变而一卦成衍忒以是而决臧否由是而著此
  神以知来蓍可以穷天地之数也即卦之知以藏
  其往可以鉴古昔之兴衰可以察前日之得失尧
  舜致衣裳之治汤武成炳蔚之文考明夷而知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3b 页 WYG0046-0536d.png
  子观既济而知高宗囊括大始包裹太极此知以
  藏往卦可以该天地之数也能尽此以推之天下
  与来世乃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夫今夫
  伏羲之始作八卦神农之制耒耜黄帝之迎日推
  策尧之历象日月星辰舜之在璿玑玉衡以齐七
  政夏禹之连山成汤之归藏文王之重卦武王之
  洪范孔子之十翼皆觉之于心悟之于性其聪所
  以闻天下之不闻其明所以见天下之不见其睿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4a 页 WYG0046-0537a.png
  则默识心通不待教而能者乎其知则神解意悟
  不待学而知者乎夫聪明睿知则智周乎万物必
  思道济天下此神武而不杀俾民知惧无有师保
  如临父母甲兵不施刑措不用而人为君子之归
  者此圣人济民行者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以此洗心者以易洗心也圣人之用
  易也随用随取随取随足故能无思无虑以涤其
  心盖其酬酢应变在易不在心则心无留事亦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4b 页 WYG0046-0537b.png
  应变之方非洗心而何故其脩身齐家治国治天
  下之道莫不一本于易微而至于耒耜舟楫臼杵
  弧矢之用亦必取诸益取诸涣取诸小过取诸睽
  圣人皆无容心焉是所以能洗心而退藏于密也
  彼愚而好自用者虽竭精神逞智力而天下之志
  未必能通天下之业未必能定天下之疑未必能
  断又安知圣人通天下之志者用易开物之道也
  定天下之业者用易成务之道也断天下之疑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5a 页 WYG0046-0537c.png
  用易冒天下之道也天下之事不过于志业疑三
  者而已圣人用易亦不过三者之道也所谓洗心
  用易者如此虽圣人吉凶之患不得不与民同然
  无心受之亦无妄之道也夫何患焉若是者非神
  之妙足以知方来非知之崇足以藏已往又安能
  与于洗心之道哉古之聪明睿智之君神武不杀
  而天下治者盖得洗心退藏之道也是知心之为
  物用之则尘滓不用则清明众人不知不用之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5b 页 WYG0046-0537d.png
  而圣人独明不用之道故圣人洗心在此而众人
  莫之知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圣人于天地五十有五之数盖有超
  然独得而遗乎数者是故蓍运无穷可以前知其
  德圆而神也圣人以此洗心酬酢万变一毫不留
  于胸中卦成不易爻见而策藏其德方以知也圣
  人以此退藏遁于无形深不可测六爻之义唯变
  是适上下内外相易以告吉凶圣人以此吉凶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6a 页 WYG0046-0538a.png
  民同患夫洗心退藏若绝伦离类则过矣是以吉
  凶与民同患开物于几先故曰知来所谓可以前
  知也明忧患而弭其故故曰藏往所谓爻见而策
  藏也惟吉凶与民同患是以有开物成务冒天下
  之道此所谓不与圣人同忧者也若舍是道唯数
  而已则易于天地为赘矣上言蓍神卦知爻义而
  总之以神知者言卦则爻在其中孰能与于此者
  哉古者聪明不蔽于耳目睿知不蔽于思虑有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6b 页 WYG0046-0538b.png
  而不杀者夫有武不杀万物自服故谓之神武(易/传)
  ○又曰关子明曰接物者言接之而已非同之也
  故濯物心无所渎污谓之洗心言洗濯其接物之
  心无所渎污故谓之洗心而注者误以为洗濯万
  物之心(丛/说)
  新安朱氏曰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
  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有事则神知之用随
  感而应所谓无卜筮而知吉凶也神武不杀得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7a 页 WYG0046-0538c.png
  理而不假其物之谓(本/义)○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
  密是以那易来洗濯自家心了更没些私意小智
  在里许圣人便似那易了不假蓍龟而知卜筮所
  以说神武而不杀这是他有那神以知来知以藏
  往下又说个斋戒以神明其德皆是得其理不假
  其物○前面一截说易之理未是说到蓍卦卜筮
  处后面方说卜筮圣人之心浑只是圆神方知易
  贡三个物事更无别物一似洗得来净洁了前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7b 页 WYG0046-0538d.png
  此字指易之理言武是杀底物事神武却不杀便
  如易是卜筮底物事这个却只是说他理未到那
  用处到下面是以明于天之道方是说卜筮○以
  此洗心者心中浑然此理别无他物退藏于密只
  是未见于用所谓寂然不动也下文说神以知来
  便是以蓍之德知来知以藏往便是以卦之德藏
  往洗心退藏言体知来藏往言周然亦只言体用
  具矣而未及使出来处到下文是兴神物以前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8a 页 WYG0046-0539a.png
  用方𤼵挥许多道理以尽见于用也然前段必结
  之以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只是譬喻蓍龟虽
  未用而神灵之理具在犹武是杀人底事圣人却
  存此神武而不杀也○以此洗心注云洗万物之
  心若圣人之意果如此何不直言以此洗万物之
  心乎大抵观圣贤之言只作自已作文看如本说
  洗万物之心却止云洗心于心安乎○退藏于密
  时固是不用这物事吉凶与民同患也不用这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8b 页 WYG0046-0539b.png
  事用神而不用蓍用知而不用卦全不犯手退藏
  于密是不用事时到他用事也不犯手事未到时
  先安排在这里了事到时恁地来恁地应○退藏
  于密密是主静处万化出焉者动中之静固是静
  又有大静万化森然者○神以知来知以藏往一
  卦之中凡爻卦所载圣人所已言皆具已见底道
  理便是藏往占得此卦因此道理以推未来之事
  便是知来○圣人此心虚明自然具众理洁净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9a 页 WYG0046-0539c.png
  微只是不犯手卦爻许多不是安排对副与人看
  是甚人来自然撞著易如此圣人也如此所以说
  个蓍之德卦之德神明其德○圣人胸中都无纤
  毫私意都不假卜筮只是以易之理洗心其未感
  物也湛然纯一都无一毫之累更无些迹所谓退
  藏于密也及其吉凶与民同患却神以知来知以
  藏往是谁人会恁地非古人聪明睿知神武而不
  杀者不能如此神武不杀者圣人于天下自是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19b 页 WYG0046-0539d.png
  当者摧所向者伏然而他都不费手脚○如揲蓍
  然当其未揲也都不知揲下来底是阴是阳是老
  是少便是知来底意思及其成卦了则事都絣定
  在上面了便是藏往下文所以云是以明于天之
  道察于民之故设为卜筮以为民之乡导故只是
  事圣人于此又以卜筮而斋戒以神明其德(并语/录)
  ○又曰此言圣人所以作易之本也蓍动卦静而
  爻之变易无穷未画之前此理已具于圣人之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0a 页 WYG0046-0540a.png
  矣然物之未感则寂然不动而无联兆之可名及
  其出而应物则忧以天下而所谓圆神方智者各
  见于功用之实矣聪明睿智神武不杀言其体用
  之妙也○心具众理变化感通生生不穷故谓之
  易此其所以能开物成务而冒天下也圆神方知
  变易三者阙一则用不妙用不妙则心有所蔽而
  明不遍照洗心正谓其无蔽而光明耳非有所加
  益也寂然之中众理毕具而无联兆可名其密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0b 页 WYG0046-0540b.png
  谓欤必有怵惕恻隐之心此心之宰而情之动也
  如此立语何如○圣人以此洗心此字指蓍卦之
  德六爻之义而言洗心言圣人玩此理而默契其
  妙也退藏于密但言未感物之时耳及其吉凶与
  民同患则所用者亦此理而已其所以知来者向
  之所谓圆而神者也其所以藏往者向之所谓方
  以知者也神武不杀言圣人之不假卜筮而知吉
  凶也是以明于天之道以下乃言教民卜筮之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1a 页 WYG0046-0540c.png
  而圣人亦未尝不敬而信之以神明其德也此章
  文义只如此程先生说或是一时意到而言不暇
  考其文义今但玩味其意别看可也若牵合经旨
  则费力耳(并答王/子合书)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明道先生曰圣人斋戒敬也以神明其德恶人斋戒
 亦敬也故可以事上帝(朱公掞问/学拾遗)○易要玩索斋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1b 页 WYG0046-0540d.png
 以神明其德夫(刘绚/师训)
 横渠先生曰言天之变迁祸福之道由民之逆顺取
 舍之故故作易以先之○民患除忧疑亡用利身安
 故可退藏于密穷神知化以崇高其德也自此而下
 又历言其德之出而异名也(并易/说)
  广汉张氏曰今夫变化之推迁阴阳之运量七宿
  轸转六甲内驯无非天之道也祸福之倚伏利害
  之相摩进退存亡吉凶悔吝无非民之故也圣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2a 页 WYG0046-0541a.png
  知幽明之故知死生之说知鬼神之情状所谓天
  之道固已明之也久矣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
  知来所谓民之故固已察之也熟矣奈何知进而
  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昧于消息盈虚者又乌能
  明于天之道邪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暗
  于得失利害者又乌能察于民之故邪圣人忧之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乃所以为天下后世设也蓍
  植物也足以揲天地之数龟动物也足以见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2b 页 WYG0046-0541b.png
  之象故天能生之而不能兴之惟圣人用其四十
  九而幽赞于神明者所以兴其蓍也钻之七十二
  而置之前者所以兴其龟也天下之民其终不倦
  而乐于有为亹亹不忘而勇于行者以其有蓍龟
  以前之也圣人深居简出利用安身斋以去其不
  一之思戒以防其不测之患神明其德有莫知其
  所以然者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圣人明天之道察民之故无或不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3a 页 WYG0046-0541c.png
  故兴神物以前民用则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圣人初无与焉是以能斋戒其心休休然以神明
  其德也神物易也前言圣人用易而不自用其心
  故曰洗心此又追本而言圣人作易之时亦无容
  心焉因神物固有独能兴之而已故既兴神物以
  前民用是乃所以斋戒神明其德夫斋戒所以洗
  心也洗心所以神明其德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物之蒙蔽动违诸理不得已而用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3b 页 WYG0046-0541d.png
  至于杀之岂得已哉圣人忧之是以明于天之道
  察于民之故明于天之道而不察于民之故知天
  而已非圣人也无非物也天地五十有五之数见
  于蓍龟故谓之神物是兴神物前百姓之日用示
  之以吉凶之理使知违顺取舍其效至于刑措不
  用兵革不试何杀之有然非聪明睿知岂能明察
  如此圣人以此斋洁戒慎恐惧于不闻不睹所谓
  诚也神明其德者配天地也故其民有肃心而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4a 页 WYG0046-0542a.png
  欺民至于不欺至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神物谓蓍龟湛然纯一之谓斋肃然
  警惕之谓戒明天道故知神物之可兴察民故故
  知其用之不可不有以开其先是以作为卜筮以
  教人而于此焉斋戒以考其占使其心神明不测
  如鬼神之能知来也(本/义)○明于天之道以下方说
  蓍龟乃是𤼵用处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既具
  此理又将此理复就蓍龟上𤼵明出来使民亦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4b 页 WYG0046-0542b.png
  前知而用之也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德即
  圣人之德又即卜筮斋戒以神明之圣人自有此
  理亦用蓍龟之理以神明之○圣人见得天道人
  事都是这道理蓍龟之灵都包得尽于是作为卜
  筮使人因卜筮知得道理都在这里面○问明于
  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天之道便是民之故否曰
  论得到极处固只是一个道理看时须做两处看
  方看得周匝无亏欠处问天之道只是福善祸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5a 页 WYG0046-0542c.png
  之类否曰如阴阳变化春何为而生秋何为而杀
  夏何为而暑冬何为而寒皆要理会得问民之故
  如君臣父子之类是否曰凡民生日用皆是若只
  理会得民之故却理会不得天之道便即民之故
  亦未是在到得极时固只是一理要之须是都看
  得周匝始得○是兴神物以前民用此言有以开
  民使民皆知前时民皆昏塞吉凶利害是非都不
  知因这个开了便能如神明然此便是神明其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5b 页 WYG0046-0542d.png
  又云民用之则神明民德圣人用之则自神明其
  德蓍之德以下三句是未涉于用圣人以此洗心
  是得此三者之理而不假其物这个是有那神以
  知来知以藏往○明道爱举圣人以此斋戒以神
  明其德夫一句虽不是本文意思要之意思自好
  干因问此恐是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之意曰否只
  如上蔡所谓敬是常惺惺法又问此恐非是圣人
  分上事曰便是说道不是本文意思要之自好(并/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6a 页 WYG0046-0543a.png
  (录/)○又曰洗心圣人观象玩辞理与心会也斋戒
  圣人观变玩占临事而敬也(答何京/叔书)○洗心斋戒
  特观象玩辞观变玩占之大者但方其退藏而与
  民同患之用已具及其应变则又所以斋戒而神
  明其德此则非圣人不能与精义致用利用崇德
  亦颇相类此下所言阖辟往来乃易之道易有太
  极则承上文而言所以往来阖辟而无穷者以其
  有是理耳有是理则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6b 页 WYG0046-0543b.png
  两而生四四而生八至于八则三变相因而三才
  可见故圣人因之画为八卦以形变易之妙而定
  吉凶至此然后可以言画耳前所谓易有太极者
  恐未可以画言也(答蔡季/通书)○圣人以此斋戒以神
  明其德夫此言用易之事也斋戒敬也圣人无一
  时一事而不敬此特因卜筮而言尤见其精诚之
  至如孔子所慎齐战疾之意也湛然纯一之谓斋
  肃然警惕之谓戒玩此则知所以神明其德之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7a 页 WYG0046-0543c.png
  也(文/集)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
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明道先生曰阖辟便是易一阖一辟谓之变(罗氏/拾遗)
 伊川先生曰凡物之散其气遂尽无复归本原之理
 天地间如洪炉虽生物销铄亦尽况既散之气岂有
 复在天地造化又焉用此既散之气其造化者自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7b 页 WYG0046-0543d.png
 生气至如海水潮日出则水涸是潮退也其涸者已
 无也月出则潮水生也非却是将已涸之水为潮此
 是气之终始开阖便是易一阖一辟谓之变○又曰
 真元之气气之所由生不与外气相杂但以外气涵
 养而已若鱼在水鱼之性命非是水为之但必以水
 涵养鱼乃得生耳人居天地气中与鱼在水无异至
 于饮食之养皆是外气涵养之道出入之息者阖辟
 之机而已所出之息非所入之气但真元自能生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8a 页 WYG0046-0544a.png
 所入之气止当阖时随之而入非假此气以助真元
 也(并入关语录/○后一条增)
 横渠先生曰阖户静密也辟户动达也形开而目睹
 耳闻受于阳也一动一静是道之常专于动静则偏
 也一阖一辟谓之变人之有息盖刚柔相摩乾坤阖
 辟之象也○因其变而裁制之以教天下圣人之法
 也○用之不穷莫知其乡故名之曰神(并易/说)○物之
 所以相感者利用出入莫知其乡一万物之妙者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8b 页 WYG0046-0544b.png
 ○虚明(一作/静)照鉴神之明也无远近幽深利用出入
 神之充塞无间也(并正/蒙)
  广汉张氏曰夫自太极既判两仪肇焉故阖户之
  坤所以包括万物而得阴也辟户之乾所以敷生
  万物而得阳也即乾坤之一阖一辟所以谓之变
  即乾坤之往来不穷所以谓之通夫乾坤者生成
  万物之体也变化者乃乾坤生化万物之用也其
  覆载范围之中可得而见者谓之象也可指其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9a 页 WYG0046-0544c.png
  者谓之器也有圣人制而用之所以谓之法也利
  用出入民咸用之而不可测者谓之神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系辞论变通最为易之要道而人多
  略之变通者易之道也用易之道也故孔子于系
  辞三致意焉盖其义微而难知也因其微而难知
  故以阖户辟户言之盖圣人举近人而易晓者莫
  若户之为用也固非乾坤之道止于阖户辟户而
  已也因阖户辟户以明变通则又并及象器法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29b 页 WYG0046-0544d.png
  而言者以见乾坤变通以至制法尽神之妙举一
  户之义足以兼明之则圣人所以探赜索隐钩深
  致远者如是其至也然一户至末也犹必尽此道
  而后可用于天下后世则圣人所以治天下者其
  可不尽变通之道乎故易曰神农氏没黄帝尧舜
  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
  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然
  则变通之道是乃黄帝尧舜氏得之以治天下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0a 页 WYG0046-0545a.png
  也可不务乎且坤阴物也故有阖户之象乾阳物
  也故有辟户之象既能阖复能辟是所谓变也朝
  辟之暮阖之日复一日往来阖辟不穷是所谓通
  也通也者通其变也至于其户之可见则曰象也
  其有形则曰器也制而用此者则曰法也利于出
  入之用而天下之民无不用之者又其所以为神
  也如是则一户之设岂苟徒哉故治天下之道无
  它焉如制一户之法使之变通可久斯得之矣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0b 页 WYG0046-0545b.png
  黄帝尧舜之治不过于此(易/说)
  汉上朱氏曰坤自夏至以一阴右行万物从之而
  入故曰阖户谓之坤乾自冬至以一阳左行万物
  从之而出故曰辟户谓之乾坤阖则阳变而阴乾
  辟则阴变而阳故一阖一辟谓之变阖者往也辟
  者来也一阖一辟往来相感其机有不得息者故
  往来不穷谓之通气聚而有见故谓之象象成而
  有形故谓之器利用此道以动静出入而蚩蚩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1a 页 WYG0046-0545c.png
  民咸日用之莫知其然故谓之神七者同出而异
  名其变化之道神之所为乎知阖辟变通者明于
  天之道知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者察于民之故乾
  天坤地而曰明于天之道者乾兼坤也阖辟以一
  岁言之寒暑也以一日言之昼夜也以一身言之
  出入之息死生之变也无阖则无辟无静则无动
  此归藏所以先坤欤(易/传)○圣人用易立法制器变
  通不倦故曰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丛/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1b 页 WYG0046-0545d.png
  新安朱氏曰阖辟动静之机也先言坤者由静而
  动也乾坤变通者化育之功也见象形器者生物
  之序也法者圣人脩道之所为而神者百姓自然
  之日用也(本/义)○问阖户谓之坤一段只是这一个
  物以其阖谓之坤以其辟谓之乾以其阖辟谓之
  变以其不穷谓之通𤼵见而未成形谓之象成形
  谓之器圣人脩礼立教谓之法百姓日用则谓之
  神曰是如此又曰利用出入者便是人生日用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2a 页 WYG0046-0546a.png
  离地不得又曰民之于易随取而各足易之于民
  周遍而不穷所以谓之神所谓活泼泼地便是这
  处○阖辟乾坤理与事皆如此者亦如此这个只
  说理底意思多知礼成性横渠说得别他道是圣
  人成得个性众人性而未成(并语/录)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康节先生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2b 页 WYG0046-0546b.png
 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
 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
 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阴阳生而分二仪二
 仪交而生四象四象交而成八卦八卦交而生万物
 故二仪生天地之类四象定天地之体四象生日月
 之类八卦定日月之体八卦生万物之类重卦定万
 物之体类者生之序也体者象之交也推类者必本
 乎生观体者必由乎象生则未来而逆推象则既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3a 页 WYG0046-0546c.png
 而顺观是故日月一类也同出而异处也异处而同
 象也推此以往物焉逃哉(并观物/外篇)○樵者谓渔者曰
 子可谓知易之道矣吾敢问易有太极太极何物也
 曰无为之本也太极生两仪两仪天地之谓乎曰两
 仪天地之祖也非止为天地而已也太极分而为二
 先得一为一后得一为二一二谓两仪曰两仪生四
 象四象何物也曰大象谓阴阳刚柔有阴阳然后可
 以生天有刚柔然后可以生地立功之本于斯为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3b 页 WYG0046-0546d.png
 曰四象生八卦八卦何谓也曰谓乾坤离坎兑艮震
 巽也迭相盛衰终始于其间矣因而重之则六十四
 卦由是而生也而易之道始备矣(外/书)
 濂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
 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
 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
 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4a 页 WYG0046-0547a.png
 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
 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
 矣神𤼵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
 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
 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
 脩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
 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大哉易也斯其
 至矣(太极/图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4b 页 WYG0046-0547b.png
 伊川先生曰范文甫问四象曰左右前后杨中立问
 四象曰四方(时氏/拾遗)
 横渠先生曰四象即乾之四德四时之象故下文云
 变通莫大乎四时尽吉凶之理则能尽天人之助而
 成位乎其中矣故下云崇高莫大乎富贵有吉凶利
 害然后人谋作大业生若无施不宜则何业之有(易/说)
  龟山杨氏曰问易有太极莫便是道之所谓中否
  曰然若是则本无定位当处即是太极邪曰然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5a 页 WYG0046-0547c.png
  仪四象八卦如何自此生曰既有太极便有上下
  有上下便有左右前后四方有左右前后四方便
  有四维皆自然之理也(南都/语录)
  广汉张氏曰易有太极者函三为一此中也如立
  天之道曰阴与阳而太极乃阴阳之中者乎立地
  之道曰柔与刚而太极乃刚柔之中者乎立人之
  道曰仁与义而太极乃仁义之中者乎此太极函
  三为一乃皇极之中道也是以圣人作易所谓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5b 页 WYG0046-0547d.png
  爻者乃三极之道故三才皆得其中是乃顺性命
  之理也爰自太极既判乃生两仪者在天为阴阳
  在地为柔刚在人为仁义虽曰阴阳不可指为阴
  阳虽曰柔刚不可指为柔刚虽曰仁义不可指为
  仁义乃仪则具存而有对代者也夫有两仪则一
  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朋三与入同道四与九相友
  存一而六具有二而七存有三而八著有四而九
  生此七九八六乃易之四象天一之水得六而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6a 页 WYG0046-0548a.png
  北于卦为坎地二之火得七而居南于卦为离天
  三之木得入而居东于卦为震地四之金得九而
  居西于卦为兑是以坎之数六去三而馀三此三
  画之乾所以生于西北离之数七去三而馀四此
  四画之巽所以生于东南兑之数九去三而馀六
  此六画之坤所以生于西南震之数八去三而馀
  五此五画之艮所以生于东北乃四象生八卦也
  及夫八卦既具则乾之策乃四九三十六策坤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6b 页 WYG0046-0548b.png
  策乃四六二十四策震坎艮之策乃七之策也巽
  离兑之策乃四八之策也道之妙也由是而显德
  之粗也由是而神可与祐神可与酬酢则吉凶岂
  有不定者乎吉凶既定则知其利之可兴害之可
  除伏羲之兴网罟神农之制耒耜黄帝尧舜之垂
  衣裳与夫帝之所兴王之所成所以举而措之天
  下之民者无非本于此也(易/说)○垂谕太极之说某
  妄意以为太极所以形性之妙也性不能不动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7a 页 WYG0046-0548c.png
  极所以明动静之蕴也极乃枢极之义圣人于易
  特名太极二字盖示人以根柢其义微矣若只曰
  性而不曰太极则只去未𤼵上认之不见其用曰
  太极则性之妙都见矣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其太
  极之蕴欤所谓太极天地之性语意亦未圆不若
  云天地亦形而下者一本于太极○又曰易也者
  生生之妙也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曰易有太极
  而体用一源可见矣(并答吴/晦叔书)○太极动而二气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7b 页 WYG0046-0548d.png
  二气形而万物化生人与物俱本乎此者也(存斋/记○)
  (并南/轩集)
  五峰胡氏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故天地之间物
  必有对感则必应出则必反不易之理也是以禹
  汤保天下而天下归之桀纣虐天下而天下弃之
  (文/集)
  白云郭氏曰太极者三才未分之名统三才之道
  者也两仪犹曰二象也谓有乾坤天地之二象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8a 页 WYG0046-0549a.png
  未为乾坤天地也四象者九八七六阴阳老少之
  象此与大衍之序同大衍太极也分而为二两仪
  也揲之以四四象也四象既生然后太极分而为
  三才两仪定而名乾坤入卦以成吉凶以定而大
  业生焉吉凶者入卦之所有而非八卦之所生大
  业者圣人之所造吉凶定则易道成矣易道成故
  圣人用之以崇德广业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此以下言是兴伸物极中也太极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8b 页 WYG0046-0549b.png
  之至欤易有太极四十有九合而为一乎四象八
  卦具而未动谓之大极在人则喜怒哀乐之未𤼵
  者也阴阳匹也故谓之仪太极动而生阳阳极静
  而生阴阴极复动而生阳始动静者少也极动静
  者老也故生四象乾老阳也震坎艮少阳也坤老
  阴也巽离兑少阴也故四象生八卦卦有爻爻有
  位刚柔相交有当否故八卦定吉凶有吉凶则有
  利害人谋用矣故生大业八卦定吉凶者开物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9a 页 WYG0046-0549c.png
  吉凶生大业者成务也(易/传)○又曰太极者中之至
  也天地之大本也所以生天地者也天地分太极
  万物分天地人资天地之中以生观乎人则天地
  之体见矣故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而人之心
  者又人之中也寂然不动太极含三也感而遂通
  则天地位矣万物育矣自一岁言之冬至也自一
  日言之夜半也此太玄八十一首所以起于中欤
  ○太极者阴阳之本也两仪者阴阳之分也四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39b 页 WYG0046-0549d.png
  者金木水火土也八卦者阴阳五行布于四时而
  生万物也故不知八卦则不知五行不知五行则
  不知阴阳不知阴阳则不知太极人孰知太极之
  不相离乎不知太极则不可以语易矣故曰易有
  太极○两仪生四象孔氏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
  有土则分王四季且金木水火有形之物安得为
  象哉孔氏失之远矣○郑康成言四象曰布六于
  北方以象水布八于东方以象木布九于西方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0a 页 WYG0046-0550a.png
  象金布七于南方以象火备为一爻而正谓四营
  而成(并丛/说)
  新安朱氏曰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易者阴阳之
  变太极者其理也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
  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八卦者次为三画而三
  才之象始备此数言者实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
  有不假丝毫智力而成者画卦揲蓍其序皆然○
  有吉有凶是生大业(并本/义)○易者阴阳之变太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0b 页 WYG0046-0550b.png
  其理也○太极中全是具一个善若三百八十四
  爻中有善有恶皆阴阳变化以后方有○周子康
  节说太极和阴阳滚说易中便抬起说周子言太
  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如言太极动是阳动极而
  静静便是阴动时便是阳之太极静时便是阴之
  太极盖太极即在阴阳里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则先从实理处说若论其生则俱生太极依旧在
  阴阳里但言其次序须有这实理方始有阴阳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1a 页 WYG0046-0550c.png
  其理则一虽然自见在事物而观之则阴阳函太
  极推其本则太极生阴阳○问易有太极是生两
  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此太极却是为画
  卦说当未画卦前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里
  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及各画一奇一
  耦便是生两仪再于一奇画上加一耦此是阳中
  之阴又于一奇画上加一奇此是阳中之阳又于
  一耦画上加一奇此是阴中之阳又于一耦画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1b 页 WYG0046-0550d.png
  加一耦此是阴中之阴是谓四象所谓八卦者一
  象上两卦每象各添一奇或一耦便是八卦尝闻
  一朋友说一为仪二为象三为卦四为象如春夏
  秋冬金木水火东西南北无不可推矣○易有太
  极便有个阴阳出来阴阳便是两仪仪匹也两仪
  生四象便是一个阴又生出一个阳是一象也一
  个阳又生出一个阴是一象也一个阴又生一个
  阴是一象也一个阳又生一个阳是一象也此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2a 页 WYG0046-0551a.png
  四象四象生八卦是这四个象生四个阴时便成
  坎震坤兑四卦生四个阳时便成巽离艮乾四卦
  ○以物论之易之有太极如木之有根浮图之有
  顶但木之根浮图之顶是有形之极太极却不是
  一物无方所顿放是无形之极故周子曰无极而
  太极是他说得有工夫处太极之所以妙太极却
  不离乎两仪四象八卦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指一
  阴一阳为道则不可而道则不离乎阴阳也○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2b 页 WYG0046-0551b.png
  极如一木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
  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不穷之理生
  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极更无停息只是到成果
  实时又却少歇不是止到这里自合少止正所谓
  终始万物莫盛乎艮艮止是生息之意○林黄中
  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就一卦言之全体为太极内外为两仪内外及互
  体为四象又颠倒取为八卦先生曰如此则不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3a 页 WYG0046-0551c.png
  生却是包也始画卦时只是个阴阳奇耦一生两
  两生四四生八而已方其为太极未有两仪也由
  太极而后生两仪方其为两仪未有四象也由两
  仪而后生四象方其为四象未有八卦也由四象
  而后生八卦此之谓生若以为包则是未有太极
  已先有两仪未有两仪已先有四象未有四象已
  先有入卦矣林又曰太极有象且既曰易有太极
  则不可谓之无濂溪乃有无极之说何也曰有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3b 页 WYG0046-0551d.png
  极是有此理无极是无形器方体可求两仪有象
  太极则无象林又言三画以象三才曰有三画方
  看见似个三才模样非故画以象之也○卦画既
  立便有吉凶在里盖是阴阳往来交错于其间其
  时则有消长之不同长者便为主消者便为客事
  则有当否之或异当者便为善否者便为恶即其
  主客善恶之辨而吉凶见矣故曰八卦定吉凶吉
  凶既决定而不差则以之立事而大业自此生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4a 页 WYG0046-0552a.png
  此圣人作易教民占筮而以开天下之愚以定天
  下之志以成天下之事者如此(并语/录)○又曰此一
  节乃孔子𤼵明伏羲画卦自然之形体次第最为
  切要古今说者惟康节明道两先主为能知之故
  康节之言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
  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犹
  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而
  明道先生以为加一倍法其𤼵明孔子之言又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4b 页 WYG0046-0552b.png
  谓最切要矣盖以河图洛书论之太极者虚其中
  之象也两仪者阴阳奇耦之象也四象者河图之
  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洛书之一含九二
  含八三含七四含六也八卦者河图四正四隅之
  位洛书四实四虚之数也以卦画言之太极者象
  数未形之全体也两仪者一为阳而一为阴阳数
  一而阴数二也四象者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
  谓之太阳生一阴则为□而谓之少阴阴之上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5a 页 WYG0046-0552c.png
  一阳则为□而谓之少阳生一阴则为□而谓之
  太阴也四象既立则太阳居一而含九少阴居二
  而含八少阳居三而含七太阴居四而含六此六
  七入九之数所由定也八卦者太阳之上生一阳
  则为☰而名乾生一阴则为☱而名兑少阴之上
  生一阳则为☲而名离生一阴则为☳而名震少
  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巽生一阴则为☵而
  名坎太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艮生一阴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5b 页 WYG0046-0552d.png
  为☷而名坤康节先天之说所谓乾一兑二离三
  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者盖谓此也至于八卦
  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则为四画者十有六经虽
  无文而康节所谓八分为十六者此也四画之上
  又各有一阴一阳则为五画者三十有二经虽无
  文而康节所谓十六分为三十二者此也五画之
  上又各生一阴一阳则为六画之卦六十有四而
  入卦相重又各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6a 页 WYG0046-0553a.png
  艮七坤八之次其在图可见矣今既以七八九六
  为四象又以揲之以四为四象疑或有未安也河
  图洛书愚窃以大传之文详之河图洛书盖皆圣
  人所取以为八卦者而九畴亦并出焉今以其象
  观之则虚其中者所以为易也实其中者所以为
  洪范也其所以为易者已见于前段矣所以为洪
  范则河图九畴之象洛书五行之数有不可诬者
  恐不得以其出于纬书而略之也(与郭冲/晦书)○邵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6b 页 WYG0046-0553b.png
  云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
  而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
  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八卦相错而
  后万物生焉此来教所引邵先生说也今子细辨
  析奉呈幸详考之方可见其曲折未遽可轻议也
  然此亦是就六十四卦已成之后言之故其先后
  多寡有难著语处乍看极费分疏猝然晓会不得
  若要见得圣人作易根原直截分明却不如且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7a 页 WYG0046-0553c.png
  卷首横图自始初只有两书时渐次看起以至生
  满六画之后其先后多寡既有次第而位置分明
  不费辞说于此看得方见六十四卦全是天理自
  然挨排出来圣人只是见得分明便只依本画出
  元不曾用一毫智力添助盖本不烦智力之助亦
  不容智力得以助于其间也及至卦成之后逆顺
  纵横都成义理千般万种其妙无穷却在人看得
  如何而各因所见为说虽若各不相资而实未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7b 页 WYG0046-0553d.png
  相悖也盖自初未有画时说到六画满处者邵子
  所谓先天之学也卦成之后各因一义推说邵子
  所谓后天之学也今来喻所引系辞说卦三才六
  位之说即所谓后天者也先天后天既各自为一
  义而后天说中取义又多不同彼此自不相妨不
  可执一而废百也若执此说必谓圣人初画卦时
  只见一个三才便更不问事由一连便埽出三画
  以拟其象画成之后子细看来见使不得又旋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8a 页 WYG0046-0554a.png
  壁添出后一半截此则全是私意杜撰补接岂复
  更有易邪来喻条目尚多然其大节目不过如此
  今但于此看破则其馀小小未合处自当迎刃而
  解矣○据邵氏说先天者伏羲所画之易也后天
  者文王所演之易也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
  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
  具焉文王之易即今之周易而孔子所为作传者
  是也孔子既因文王之易以作传则其所论固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8b 页 WYG0046-0554b.png
  专以文王之易为主然不推本伏羲作易画卦之
  所由则学者必将误认文王所演之易便为伏羲
  始画之易只从中半说起不识向上根原矣故十
  翼之中如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太极两仪四象八
  卦而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类皆本伏羲画卦之
  意而今新书原卦画一篇亦分两义伏羲在前文
  王在后必欲知圣人作易之本则当考伏羲之画
  若只欲知今易书文义则但求之文王之经孔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9a 页 WYG0046-0554c.png
  之传足矣两者初不相妨而亦不可以相杂来教
  乃谓专为邵氏解释而于易经无所折衷则恐考
  之有未详也(并答袁/机仲书)
  东莱吕氏曰太极图义曰无声无臭而造化之枢
  纽品汇之根柢系焉窃谓太极即造化之枢纽品
  汇之根柢也恐多系焉两字○太极图义曰太极
  道也阴阳器也窃谓此固非世儒精粗之论然似
  有形容太过之病○太极图义曰太极立则阳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49b 页 WYG0046-0554d.png
  阴静而两仪分窃谓太极无未立之时立之一字
  语恐未莹(并答朱/侍讲)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
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
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
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广汉张氏曰夫易有太极而降以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此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0a 页 WYG0046-0555a.png
  之兴乎世圣人之兴乎易易所以垂之天下后世
  者也虽然物固有法象至于法象之大者莫大乎
  天地物固有变通至于变通之大者莫大乎四时
  水火固著明矣然垂象著明惟在天之日月为莫
  大也爵齿固崇高矣然崇高之极惟宝位之富贵
  为莫大也以至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俾
  民养生丧死仰事俯育用之不穷者所以莫大于
  圣人也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定天下之吉凶俾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0b 页 WYG0046-0555b.png
  避害趋利去危即安以前民用者所以莫大于蓍
  龟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自论乾坤变通至天生神物四事皆
  首以是故为言盖因洗心斋戒用易而有是四事
  明文义相属也圣人洗心斋戒用易以应天下之
  务盖用易不用心故用乾坤变通而至于利用出
  入之神用太极两仪之道而至于生大业由圣人
  用易备物致用为天下利故与天地四时日月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1a 页 WYG0046-0555c.png
  龟同为莫大神明之德终言圣人效象天地神物
  皆不自用其心皆有所则象亦洗心用易之道也
  且天下物理有形名气象者固不可槩举也然有
  法象者非一而莫大于天地变通者非一而莫大
  于四时县象著明者非一而莫大于日月崇高者
  非一而莫大于富贵备物致用者非一而莫大于
  圣人探赜索隐者非一而莫大于蓍龟富贵者人
  君之势位道必假此而后行也故位为大宝圣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1b 页 WYG0046-0555d.png
  亦人也以能用易故莫大也然法象变通著明崇
  高备物致用探赜索隐皆易之道而天地四时日
  月富贵与圣人蓍龟得之皆成莫大之德又以见
  易之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无乎不备如是之大
  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法象莫大乎天地故定乾坤也变通
  莫大乎四时故明六爻也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故用坎离也积而崇高者富贵也富贵然后可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2a 页 WYG0046-0556a.png
  人共位食禄行道爻之尊位是也故莫大乎富贵
  备百物致民用立成器如网罟耒耜之类以为天
  下利唯圣人能之象言先王大人君子之所以者
  是也故莫大乎圣人天地鬼神之奥幽赜隐伏深
  远而难穷探取之搜索之钩出之使自至之以定
  吉凶之未形以成亹亹之不已唯蓍龟能之故莫
  大乎蓍龟圣人观天地四时日月又考之蓍龟而
  作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处崇高之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2b 页 WYG0046-0556b.png
  贵备物致用立成器建卜筮然则通天下之志定
  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非圣人其孰能之是以成
  位两间与天地并立故曰大哉人谟舍此而能覆
  冒天下者未之见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富贵谓有天下履帝位立下疑有阙
  文亹亹犹勉勉也疑则怠决故勉(本/义)○以定天下
  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莫大乎蓍龟人到疑而不
  能自明处往往便放倒不复能向前动有疑阻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3a 页 WYG0046-0556c.png
  有卜筮知是吉是凶便自勉勉住不得其所以勉
  勉者是卜筮成之也○筮虽出于自然然一爻成
  则止有八卦四爻成则止有四卦五爻成则止有
  二卦这二卦便可以著意揣度了不若卜龟文一
  兆则吉凶便见更无移改全不可容心所以古人
  言筮短龟长○易占不用龟而每言蓍龟皆具此
  理也筮即蓍也筮短龟长不如从长者谓龟有钻
  灼之易而筮有扐揲之烦龟之卦一灼便成亦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3b 页 WYG0046-0556d.png
  自然之意洪范所谓卜五占用二者卜五即龟用
  二即蓍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即是五行雨即
  水霁即火蒙即土驿即木克是金曰贞曰悔即是
  内外卦也○占龟土兆大横木兆直(或曰火兆直/只周礼曰木)
  (兆/直)金兆从右邪上火兆从左邪上(或曰木兆/从左邪上)水兆
  曲以大小长短明暗为吉凶或占凶事又以短小
  为吉又有旋者吉大横吉大横庚庚庚庚是爆起
  恁地庚庚然不是金兆也○程沙随说大横庚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4a 页 WYG0046-0557a.png
  为金兆取庚辛之义他都无所据只云得之卜者
  不知大横只是土兆盖横是土言文帝将自诸侯
  而得天下有大土之象也庚庚乃是龟文爆出也
  (卜兆见洪范疏/云横者为土)○汉卿说钻龟云先定四向欲求
  甚纹兆顺则为吉逆则为凶正淳云先灼火然后
  观火之纹而定其吉凶曰要须先定其四向而后
  求其合从逆则凶如亦惟洛食乃先以墨画定看
  食墨如何筮短龟长古人固重此洪范谓龟从筮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4b 页 WYG0046-0557b.png
  逆若龟筮共违于人则用静吉用作凶○卜必先
  以墨画龟(看是卜何事要得何兆都有/定例或火或土便是墨画之)要拆(钻处/拆痕)
  依此墨然后灼之(以火钻钻/钻略过久)求其兆(拆/痕)顺食此墨
  昼之处谓之食○熟读六十四卦则觉得系辞之
  语直为精密是易之括例要之易书是为卜筮而
  作如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
  蓍龟又云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则专为卜筮也鲁
  可几曰古之卜筮恐不如今日所谓火珠林之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5a 页 WYG0046-0557c.png
  否曰以某观之恐亦自有这法如左传所载则支
  于纳音配合之意似亦不废如云得屯之比既不
  用屯之辞亦不用比之辞却自别惟一法恐亦不
  废这理也○易中言帝乙归妹箕子明夷高宗伐
  鬼方之类疑皆当时帝乙高宗箕子曾占得此爻
  故后人因而记之而圣人以入爻也如汉书大横
  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亦是启曾占得此爻也
  火珠林亦如此○火珠林犹是汉人遗法(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5b 页 WYG0046-0557d.png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伊川先生曰孔子感麟而作春秋然麟不出春秋岂
 不作大抵须有𤼵端处如画八卦因见河图洛书果
 无河图洛书八卦亦须作(入关/语录)○因见卖兔者曰圣
 人见河图洛书而画八卦然何必图书只看此兔亦
 可作八卦数便此中可起古圣人只取神物之至著
 者耳(刘元承/手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6a 页 WYG0046-0558a.png
 横渠先生曰天生书龟圣人则之以占兆(一云占/之以兆)
 地变化圣人作易以著效之故曰圣人效之作易以
 示人犹天垂象见吉凶作书契效法犹地出图书(一/云)
 (犹河洛出图/书○易说)○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
 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
 端而已○万物形色神之糟粕性与天道云者易而
 已矣(并正/蒙)
  广汉张氏曰天生神物谓蓍龟之探颐索隐钩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6b 页 WYG0046-0558b.png
  致远者是也圣人则之以明易之象数天地变化
  谓阴阳之消息盈虚往来进退者是也圣人效之
  而为六十四卦天垂象谓天之经纬错杂纵横昭
  著者是也圣人象之而为三百八十四爻夫易之
  象数卦爻圣人皆得于心而必参之天地者盖圣
  人之心与天地之心相似其爱人之心初未尝不
  同也然天欲雨山川必先云气况易之兴也岂无
  先至之祥乎是以圣人必终之以河出图洛出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7a 页 WYG0046-0558c.png
  而又则之者其则皇天以兴其易者乎又况河图
  不出吾已矣夫孔子尝有是叹九洛之事治成德
  备庄周尝有是言圣人则之度其时以卜其道之
  将以兴于世也大抵通于天者河也有龙马负图
  而出此圣人之德上配于天而天降其祥也中于
  地者洛也有神龟载书而出此圣人之德下及于
  地而地呈其瑞也圣人则之故易兴于世然后象
  数推之以前民用卦爻推之以济民行而推之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7b 页 WYG0046-0558d.png
  下后世也而世儒之说乃谓伏义得河图洛书以
  作八卦果如是则不当曰伏羲始画八卦也而郑
  康成溺于纬书乃云河图有九篇洛书有二篇而
  孔安国又以河图为八卦洛书为九畴此皆芜秽
  圣经者矣甚者以天生神物天地变化与夫天垂
  象河出图洛出书为四象者此尤不经学者不可
  不辨(易/说)
  屏山刘氏曰河图昧乎太极则八卦分而无统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8a 页 WYG0046-0559a.png
  书昧乎皇极则九畴滞而不通(文/集)
  白云郭氏曰圣人用易无它焉欲不自用其心耳
  盖自用其心则是有心于成败好恶皆私心也不
  自用其心则酬酢万变皆取诸易成败好恶圣人
  无容心焉此所谓洗心也圣人不独用易以酬酢
  万变也凡天地万物可则象者皆则而象之故天
  生神物则则之天地变化则效之天垂象则象之
  河图洛书则则之以见洗心之道皆有则象未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8b 页 WYG0046-0559b.png
  自用其私智如此河图洛书先儒之说多不同至
  于取纬为證者尤非学易之事也然河出图而后
  画八卦洛出书而后定九畴故河图非卦也包牺
  画而为卦洛书非字也大禹书而为字亦犹箕子
  因九畴而陈洪范文王因八卦而演周易其始则
  肇于河图洛书书画于八卦九畴成于周易洪范
  其序如此(易/说)
  汉上朱氏曰蓍一根而百茎龟具八卦五行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9a 页 WYG0046-0559c.png
  之数神物也故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四时行焉万
  物生焉故圣人效之日月五星天象也天不言示
  之以象吉凶见矣故圣人象之河图九宫洛书五
  行圣人则之效之者效之以六爻之动故曰爻者
  效天下之动者也象之者象也故曰象也者像也
  于蓍龟图书言则之者大衍之数八卦五行作易
  者则之故乾坤坎离震巽艮兑三画之卦爻合皆
  九六七八数皆十五水六火七木八金九五行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59b 页 WYG0046-0559d.png
  数具焉传曰圣人以蓍龟而信天地四时日月之
  象数以河图洛书而信蓍龟之象数信矣其不疑
  也于是乎作易(易/传)○又曰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
  五五行之生数也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五行
  之成数也一三五七九奇数二十五二四六八十
  耦数三十奇耦之数五十有五此五行分天地五
  十有五之数也太玄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二七为
  火一六为水五五为土五五者十也洛书之数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0a 页 WYG0046-0560a.png
  (丛/说)
  新安朱氏曰此四者圣人作易之所由也(本/义)○论
  虽以四十五者为河图五十五者为洛书然序论
  之文多先书而后图盖必以五十五数为体而后
  四十五者之变可得而推又况易传明有五十有
  五之文而洪范又有九位之数邪(答程泰/之书)○数日
  病中方得䌷绎所云图书卦书二说初若茫然不
  知所谓因复以妄作启蒙考之则见其论之之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0b 页 WYG0046-0560b.png
  而明者偶未深考是以致此纷纷多说而愈致疑
  耳夫以河图洛书为不足信自欧阳公以来已有
  此说然终无奈顾命系辞论语皆有是言而诸儒
  所传二图之数虽有交互而无乖戾顺数逆推纵
  横曲直皆有明法不可得而破除也至如河图与
  易之天一至地十者合而载天地五十有五之数
  则固易之所自出也洛书与洪范之初一至次九
  者合而具九畴之数则固洪范之所自出也系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1a 页 WYG0046-0560c.png
  虽不言伏羲受河图以作易然所谓仰观俯察近
  取远取安知河图非其中之一事邪大抵圣人制
  作所由初非一端然其法象之规模必有最亲切
  处如鸿荒之世天地之间阴阳之气虽各有象然
  初未尝有数也至于河图之出然后五十有五之
  数奇偶生成粲然可见此其所以深𤼵圣人之独
  智又非泛然气象之所可得而拟也是以仰观俯
  察远求近取至此而后两仪四象八卦之阴阳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1b 页 WYG0046-0560d.png
  偶可得而言虽系辞所论圣人作易之由者非一
  而不害其得此而后决也(答袁机/仲书)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
以断也
  广汉张氏曰易自太极既判两仪生四象夫四象
  既具而列于四方分为五行而七九八六之数乃
  生八卦此易所以示者言其示于人也是以圣人
  当辨物正言而又断之以辞故为繇辞而又为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2a 页 WYG0046-0561a.png
  辞为之彖辞而又为之象辞皆系续其辞所以告
  者言其告于人也夫易有四象以示其人示其吉
  凶也至于不得已而有辞以告其人者告其吉凶
  也夫示人以吉凶告人以吉凶无非俾人自探也
  然犹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故定之
  以吉凶如画一之易知如白黑之易辨断然使人
  易知也故征吉贞凶贞吉征凶大吉终吉之类有
  凶终凶之类圣人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2b 页 WYG0046-0561b.png
  白云郭氏曰四象所以示变系辞所以告得失吉
  凶所以断行事自易有四象以下与前文不相属
  又非别章疑其错简(易/说)
  汉上朱氏曰易有四象圣人所以示吉凶也系辞
  焉而命之所以告吉凶也易于吉凶有以利言者
  有以情迁者有义命当吉当凶当否当亨者一以
  贞胜而不顾非圣人不能定也定之者所以断之
  也(易/传)○又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此象谓爻卦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3a 页 WYG0046-0561c.png
  象也(丛/说)
  新安朱氏曰四象谓阴阳老少示谓示人以所值
  之卦爻(本/义)○天地之间只是阴与阳两个字看是
  甚么物事都离不得只就身上体看才开眼不是
  阴便是阳密拶拶在这里都不著得别物事不是
  仁便是义不是刚便是柔只自家要做向前便是
  阳才收退便是阴意思才动便是阳才静便是阴
  未消别看只是一动一静便是阴阳伏义只因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3b 页 WYG0046-0561d.png
  画卦以示人若只就一阴一阳又不足以该众理
  于是错综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初只是许
  多卦爻后来圣人又系许多辞在下如他书则元
  有这事方说出这个道理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
  托都说在这里如书便有个尧舜有个禹汤文武
  周公出来做许多事便说许多事今易则元未曾
  有圣人预先说出时人占考大事小事无一能外
  于此圣人大抵多是垂戒又曰虽是一阴一阳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4a 页 WYG0046-0562a.png
  中之辞大抵阳吉而阴凶间亦有阳凶而阴吉者
  何故盖有当为有不当为若当为而不为不当为
  而为之虽阳亦凶又曰圣人因卦爻以垂戒多是
  利于正未有不正而利者如云夕惕若厉无咎若
  占得这爻必是朝兢夕惕戒谨恐惧可以无咎若
  自家不曾如此便自有咎如云直方大不习无不
  利若占得这爻须是将自身已体看是直是方是
  大去做某事必得其利若自家未是直不曾方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4b 页 WYG0046-0562b.png
  曾大则无所往而得其利此是本爻辞如此到孔
  子又是添说了如云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本来只
  是卜筮圣人为之辞以晓人便说许多道理在上
  今学易非必待遇事而占方有所戒只平居玩味
  看他所说道理于自家所处地位合是如何故云
  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孔
  子所谓学易正是平日常常学之想见圣人之所
  谓读异乎人之所谓读想是胸中洞然于易之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5a 页 WYG0046-0562c.png
  无纤毫蔽处故云可以无大过又曰圣人系许多
  辞包尽天下之理止缘万事不离乎阴阳故因阴
  阳中而推说万事之理今要占考虽小小事都有
  如占得不利有攸往便是不可出路利涉大川便
  是可以乘舟此类不一(语/录)
   右第十一章(新安朱氏本义曰/此章专言卜筮)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5b 页 WYG0046-0562d.png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伊川先生曰履信谓履五五虚中信也思顺谓谦退
 不居尚贤谓志从于五大有之世不可以盈丰而复
 处盈焉非所宜也六爻之中皆乐㨿权位惟初上不
 处其位故初九无咎上九无不利上九在上履信思
 顺故在上而得吉盖自天祐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自易曰自天祐之此篇宜在立心勿恒
 凶下盖上言莫益之故此言多助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6a 页 WYG0046-0563a.png
  广汉张氏曰在天有理惟顺以循其理则天必眷
  顾而不违在人有心惟信以结其心则人必归往
  而来辅大有上九以为吾之信固足以感乎人矣
  然贤者人之所望也讵可不以吾之信以信其贤
  乎我之顺固足以格乎天矣然贤者天之所赉也
  讵可不以吾之顺以顺其贤乎始焉尽信顺之德
  获天人之助终焉推信顺之德以之而尚贤如此
  则其谦足以格天其诚足以动天自天祐之吉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6b 页 WYG0046-0563b.png
  不利固其宜也由此观之则天不妄祐人而人当
  反求诸已如大有之上九庶几获祐而无所愧也
  (易/说)
  白云郭氏曰已顺故天助之以顺已信故人助之
  以信大有之君履不失信下足以感人思不失顺
  上足以动天又以尚贤是以吉无不利也横渠张
  先生谓此章宜在立心勿恒凶之下亦疑与前文
  义不相属也若然则当在易曰憧憧往来之前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7a 页 WYG0046-0563c.png
  自易者象也至小人之道也结句助辞多称也与
  所以示也所以告也所以断也皆相类自憧憧往
  来因于石公用射隼皆称易曰故自天祐之宜在
  其前也上篇拟议七爻自鸣鹤在阴皆不称易下
  篇十一爻自憧憧往来皆称易曰与自天祐之文
  意同(易/说)
  汉上朱氏曰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有上九
  辞也乾为天为人祐助也坤为顺五与二孚信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7b 页 WYG0046-0563d.png
  天之所助者顺理也人之所助者信相与也六五
  履信而思乎顺又自下而尚贤是以自天祐之吉
  无不利言此者明获天人之利然后吉无不利圣
  人明于天之道察于民之故合天人者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释大有上九爻义然在此无所属或
  恐是错简宜在第八章之末(本/义)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8a 页 WYG0046-0564a.png
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康节先生曰易有意象立意皆所以明象统下三者
 有言象不拟物而直言以明事有像象拟一物以明
 意有数象七日八月三年十年之类是也○象起于
 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天下之数出于理
 违乎理则入于术世人以数而入术故失于理也○
 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
 象生则言著言著则意显象数则筌蹄也言意则鱼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8b 页 WYG0046-0564b.png
 兔也得鱼兔而谓必由筌蹄可也舍筌蹄而求鱼兔
 则未见其得也(并观物/外篇)
 明道先生曰鼓动万物圣人之神知则不可名(游定/夫所)
 (录/)
 伊川先生曰言贵简言愈多于道未必明杜元凯却
 有此语云言高则旨远辞约则义微大率言语须是
 涵养而有馀意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精/义)
 横渠先生曰理势既变不能与时顺通非尽利之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9a 页 WYG0046-0564c.png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神(神一/作辞)○天下之动神鼓之
 也神则主于动故天下之动皆神为之也辞不鼓舞
 则不足以尽神辞谓易之辞也于象固有此意矣又
 系之以辞因而驾说使人向之极尽动之义也歌舞
 为巫风言鼓舞之尽神者与巫之为人无心若风狂
 然主于动而已故以好歌舞为巫风犹之如巫也巫
 主于动以至于鼓舞之极也故曰尽神因说鼓舞之
 义故取巫以为言语其动而已(并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69b 页 WYG0046-0564d.png
  广汉张氏曰言蔓衍而无穷非书之简册所能载
  意幽深而罔测非言之声音所能穷也然则圣人
  之意其不可见乎此立象所以尽意也又况以言
  告人告之愈切而认其言者求之愈远不若立象
  而示人以意是以瞽者不识日问人而人告之曰
  日之明也如烛他日有扪其籥以为日者又告之
  曰日之圆如盂他日有扪其盘以为日者矣夫告
  之以其明如烛其圆如盂言之切者也奈何认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0a 页 WYG0046-0565a.png
  言而失之远者乃扪籥以为日而扪盘以为日焉
  此言不能尽意也圣人忧之所以立天以象乾立
  地以象坤以至以雷以水以山而象震坎艮焉以
  风以火以泽而象巽离兑焉凡易者象也象也者
  像此者也无适而非象者欲其即象以求其意非
  吝于言也虑天下后世求之于言而失之远也赜
  不易见也圣人见赜而立象此象所以尽意也变
  不易观也圣人观变而立卦此卦所以尽情伪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0b 页 WYG0046-0565b.png
  情不易知也圣人达情而为辞此系辞所以尽其
  言也凡此三者圣人作易而寓于书者也若夫变
  而通之者俾民仰事俯育养生送死耕而食织而
  衣舟楫以济其川涂室宇以禦其风雨一日不可
  无万世不可易均获其利者此推其卦象系辞变
  而通之以尽其利者欤鼓之舞之其道密庸其化
  罔测动静变化易其思虑德威之震叠德风之摇
  荡由之而罔觉用之而不知咸妙于神者此推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1a 页 WYG0046-0565c.png
  卦象系辞鼓之舞之以尽其神者欤(易/说)
  白云郭氏曰圣人作易所以尽言意易之一书为
  言亦备矣为意亦尽矣犹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者言意岂苟然哉所以明乎道于以见道之难明
  也如此若是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盖夫子又
  欲明言意之尽也且意不可以言尽也故立象以
  尽之情伪不可以遍举也故设卦以尽之言非一
  说可尽也故卦爻彖象文言互为之辞以尽之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1b 页 WYG0046-0565d.png
  是则易道明矣于是乎极其变通又尽其美利穷
  其鼓舞又尽其至神则易之为道无遗蕴矣然立
  象设卦系辞皆圣人作易以尽道者也变通鼓舞
  又明圣人用易之尽其道者也变而通之则经所
  谓通其变使民不倦之意鼓之舞之所谓神而化
  之使民宜之也圣人以书必不能尽其所欲言言
  必不能尽圣人之意故立象系辞智者观之则见
  其可尽也昧者亦未之知(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2a 页 WYG0046-0566a.png
  汉上朱氏曰言之难论者不能尽形之于书意之
  难传者不能尽见之于言然圣人之意终不可见
  于天下后世乎夫有意斯有名有名斯有象意至
  赜也圣人于无形之中建立有象因象而得名因
  名而得意则言之所不能尽见者尽矣君子小人
  情伪而已矣情则相应伪则相违圣人陈卦以示
  之断之以中正而君子小人见然后著情去伪而
  其意诚矣系之卦辞又系之爻辞以吉凶明告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2b 页 WYG0046-0566b.png
  与卦象相𤼵则书之所不能尽形者尽矣阴极变
  阳阳极变阴当变而变则通不变则穷穷非道也
  变而通之则无所不利而道行矣鼓舞者鼓之于
  此舞之于彼动止应节莫知其然神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言之所传者浅象之所示者深观奇
  耦二画包含变化无有穷尽则可见矣变通鼓舞
  以事而言两子曰字疑衍其一盖子曰字皆后人
  所加故有此误如近世通书乃周子所自作亦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3a 页 WYG0046-0566c.png
  后人每章加以周子曰字其设问答处正如此也
  (本/义)○问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一章曰立象尽意是
  观奇耦两画包含变化无有穷尽设卦以尽情伪
  谓有一奇一耦设之于卦自是尽得天下情伪系
  辞便断其吉凶变而通之以尽利此言占得此卦
  阴阳老少交变因其变便有通之之理鼓之舞之
  以尽神未占得则有所疑既占则无所疑自然使
  得人脚轻手快行得顺便如大衍之后言显道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3b 页 WYG0046-0566d.png
  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定天下之吉凶成
  天下之亹亹皆是鼓之舞之之意乾坤其易之缊
  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这又是言立象以尽
  意设卦以尽情伪易不过只是一个阴阳奇耦千
  变万变则易之体立若奇耦不交变奇纯是奇耦
  纯是耦去那里见易易不可见则阴阳奇耦之用
  亦何自而辨问在天地上如何曰关天地什么事
  此是说易不外奇耦两物而已化而裁之谓之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4a 页 WYG0046-0567a.png
  推而行之谓之通这是两截不相干化而裁之属
  前项事谓渐渐化去裁制成变则谓之变推而行
  之属后项事谓推而为别一卦了则通行无碍故
  为通举而措之天下谓之事业便只事定天下之
  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谓
  卦体之中备阴阳变易之形容鼓天下之动者存
  乎辞是说出这天下之动如鼓之舞之相似卦即
  象也辞即爻也神而明之一段却是与形而上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4b 页 WYG0046-0567b.png
  道相对说自形而上谓之道说至于变通事业却
  是自至约处说入至粗处去自极天下之赜者存
  乎卦说至于神而明之则又是由至粗说入至约
  处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则说得又微矣○问书不
  尽言言不尽意是圣人设问之辞曰也是如此亦
  是言不足以尽意故立象以尽意书不足以尽言
  故因系辞以尽言又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元
  旧有此语又曰立象以尽意不独见圣人有这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5a 页 WYG0046-0567c.png
  思写出来自是他象上有这意设卦以尽情伪不
  成圣人有情又有伪自是卦上有这情伪但今晓
  不得他那处是伪如下云中心疑者其辞枝诬善
  之人其辞游也不知如何是枝是游不知那卦上
  见得又曰看来情伪只是个好不好如剥五阴只
  是要害一个阳这是不好底情便是伪如复如临
  便是好底卦便是真情○问立象设卦系辞是圣
  人𤼵其精意见于书变通鼓舞是圣人推而见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5b 页 WYG0046-0567d.png
  事否曰是○尝谓伏羲画八卦只此数画该尽天
  下万物之理阳在下为震震动也在上为艮艮止
  也阳在下自动在上自止欧公却说系辞不是孔
  子所作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非盖他不曾
  看立象以尽意一句惟其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
  之学者于言上会得者浅于象上会得者深○变
  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立象设卦系辞
  皆谓卜筮之用而天下之人方知所以避凶趋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6a 页 WYG0046-0568a.png
  奋然有所兴作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意故
  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犹催迫天下之人勉之为善相似○问变而通之
  如礼乐刑政皆天理之自然圣人但因而为之品
  节防范以为教于天下鼓之舞之盖有以作兴振
  起之使之迁善而不自知否曰鼓之舞之便无所
  用力自是圣人教化如此又曰政教皆有鼓舞但
  乐占得分数较多自是乐会如此而不自知因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6b 页 WYG0046-0568b.png
  横渠云云巫其舞之尽神者巫从工两边人字是
  取象其舞巫者托神如舞雩之类皆须舞盖以通
  畅其和气达于神明(并语/录)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
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明道先生曰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
 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
 矣易毕竟是甚又不只是这一部书是易之道也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7a 页 WYG0046-0568c.png
 要将易又是一个事即是尽天理便是易也(吕与叔/东见录)
 伊川先生曰乾健坤顺人亦不曾果是体认得乾坤
 毁则无以见易(经/说)
 横渠先生曰阴阳刚柔仁义之本立而后知趋时应
 变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感而后有通不有两则无一
 故圣人以刚柔立本乾坤毁则无以见易○乾坤既
 列则其间六十四卦爻位错综以为变易苟乾坤不
 列则何以见易易不见则是无乾坤乾坤天地也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7b 页 WYG0046-0568d.png
 造化也圣人之意莫先乎要识造化既识造化然后
 有理可穷彼惟不识造化以为幻妄也不见易则何
 以知天道不知道则何以语性(并易/说)○见易则神其
 几矣(正/蒙)
  龟山杨氏曰或问乾坤毁则无以见易如此则易
  不属无矣曰易固非无张横渠深辟老子有无之
  论莫有见于此否曰然才说无便成断灭去如释
  氏说空又曰非空到了费力圣人只说易最为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8a 页 WYG0046-0569a.png
  当因言孟子论养气到此方见有功于前圣曰如
  孟子者方是能晓易如说必有事焉非见得分明
  此说如何撰得(南都/语录)
  和靖尹氏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圣人便
  是易(师/说)
  广汉张氏曰乾坤其易之门邪言易出入于乾坤
  也乾坤其易之缊邪言易含畜于乾坤也故乾成
  位乎上坤成位乎下而易立乎其中矣故乾坤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8b 页 WYG0046-0569b.png
  人之四支而易者人之精神也方其首圆足方胸
  南背北则精神有所托而立乎其中矣若夫四支
  隳废则精神散而之他而手足亦几乎息矣夫乾
  坤初未尝毁而易亦未尝不可见也圣人设此辞
  者欲天下后世求易者当即乾坤以求之欤(易/说)
  白云郭氏曰乾坤与易其名虽异其道一也易之
  道缊于乾坤故易之书成则乾坤成列而易立乎
  其中如是则乾坤有体而易无体也有体则成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9a 页 WYG0046-0569c.png
  从之故上言成列下言乾坤毁易以无体托于乾
  坤故乾坤之卦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
  之道亦因以息矣此盖言易之道固不系于有书
  无书而无书则易不可见而乾坤之道亦息以明
  圣人不得不作易之意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横渠曰辞不鼓舞则不足以尽神爻
  至于变通以尽利辞至于鼓舞以尽神则圣人之
  意几无馀缊矣乾坤成列则象爻变动缊于其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79b 页 WYG0046-0569d.png
  乾坤体也象爻变动用也体毁则用不可见用不
  可见则体因是息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缊所包蓄者犹衣之著也易之所有
  阴阳而已凡阳皆乾凡阴皆坤画卦定位则二者
  成列而易之体立矣乾坤毁谓卦画不立乾坤息
  谓变化不行(本/义)○向论衣敝缊袍缊是绵絮胎今
  看此缊字正是如此取义易是包著此理乾坤即
  是易之体骨耳○乾坤成列便是乾一兑二离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0a 页 WYG0046-0570a.png
  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都成列了其变易方立
  其中若只是一阳一阳则未有变易在又曰有这
  卦则有变易无这卦便无这易了又曰易有太极
  则以易为主此一段文意则以乾坤为主○乾坤
  成则易立乎其中矣乾坤只是说二卦此易只是
  说易之书与天地定位易行乎其中之易不同行
  乎其中者却是说易之道理○问天地设位而易
  行乎其中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如易行乎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0b 页 WYG0046-0570b.png
  中此固易晓至如易立乎其中岂非乾坤既成列
  之后道体始有所寓而形见其立也有似如有所
  立卓尔之立乎曰大抵易之言乾坤者多以卦言
  易立乎其中只是乾坤之卦既成而易立矣况所
  谓如有所立卓尔亦只是不可及之意后世之论
  多是说得太高不必如此说○乾坤毁则无以见
  易此乾坤只言卦易只是阴阳卦画没这几个卦
  画凭个甚写出那阴阳造化何处更得易来这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1a 页 WYG0046-0570c.png
  是反覆说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只是说
  揲蓍求卦更推不去说做造化之理息也得不若
  前说较平(并语/录)○自易道统体而言则乾阳坤阴
  一动一静乃其缊也自乾坤成列而观之则易之
  为道又不在乾坤之外惟不在外故曰乾坤毁则
  无以见易然易不可见则乾自乾坤自坤故又曰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答张敬/夫书)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1b 页 WYG0046-0570d.png
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明道先生曰如形而上者谓之道不可移谓字在之
 字下此孔子文章(朱公掞问/学拾遗)○洒埽应对便是形而
 上者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慎独○佛氏不识
 阴阳昼夜死生古今安得谓形而上者与圣人同乎
 (并刘绚/所录)○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器
 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系今与后己与人(李吁/师训)
 气形而下者(谢显道记/平日语)○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2a 页 WYG0046-0571a.png
 者之谓器若如或者以清虚一大为天道则乃以器
 言而非道也○有形皆器也无形为道○系辞曰形
 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曰立天之道曰
 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
 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
 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
 而识之也(并刘绚/师训)
 横渠先生曰一阴一阳不可以形器拘故谓之道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2b 页 WYG0046-0571b.png
 坤成列而下皆易之器乾坤交变因约裁其变而别
 之故谓之变推而行其变尽利而不遗(遗一/作匮)可谓通
 矣举尽利之道而错诸天下之民以行其典礼易之
 事业也○运于无形之谓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
 ○形而上是无形体者也故形以上者谓之道也形
 而下是有形体者也故形以下者谓之器无形迹者
 即道也如大德敦化是也有形迹者即器也见于事
 实如礼义是也○凡自形以上者皆谓之道惟是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3a 页 WYG0046-0571c.png
 无相接与形不形处知之为难须知气从此首盖为
 气能一有无无则气自然生是道也是易也○约裁
 其化而指别之则名体各殊故谓之变○圣人因天
 地之化裁节而立法使民知寒暑之变故谓之春夏
 秋冬亦化而裁之一端耳(并易/说)○变则化由粗入精
 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谷神不死故能微
 显而不掩(正/蒙)
  广汉张氏曰道不离形特形而上者也器异于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3b 页 WYG0046-0571d.png
  以形而下者也试以天地论之阴阳者形而上者
  也至于穹窿磅礴者乃形而下者欤离形以求道
  则失之恍惚不可为象此老庄所谓道也非易之
  所谓道也易之论道器特以一形上下而言之也
  然道虽非器礼乐刑赏是治天下之道也礼虽非
  玉帛而礼不可以虚拘乐虽非钟鼓而乐不可以
  徒作刑本遏恶也必托于甲兵必寓于鞭扑赏本
  扬善也必表之以旂裳必铭之于钟鼎是故形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4a 页 WYG0046-0572a.png
  上者之道托于器而后行形而下者之器得其道
  而无弊圣人悟易于心觉易于性在道不泥于无
  在器不堕于有微妙并观有无一致故化而裁之
  者明乎道器穷而能变也推而行之者察乎道器
  变而能通也举而措之天下之民以至于为网罟
  为耒耜作舟车作书契天下后世不可无万世不
  可易乃推其道器举而措之天下而世之人指之
  为事业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4b 页 WYG0046-0572b.png
  五峰胡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更曾细观语录入思虑否阴阳亦形而下者此语
  如何理趣须是自通贯随人言语不可也某见侯
  先生说此句信以为是更不致思前日顿省犹未
  是也经可易读乎如尹先生语解亦未可轻易恐
  高明之人有蚍蜉撼大树之笑也如何(与彪/美书)
  白云郭氏曰道无形故言形而上器有形故言形
  而下形而上者杳然而难知形而下者炳然而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5a 页 WYG0046-0572c.png
  见其不同如是其为变通则一也化而裁之谓如
  一阖一辟不执一也推而行之谓可运行无穷也
  如是则可以举而措之天下矣前言乾坤变通自
  言易道之变通也此言道器变通言圣人用易道
  之变通也曰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圣人之事也下
  言象爻卦辞言易书之中象爻卦辞各有变通也
  其化而裁之推而行之言用易之象爻卦辞亦存
  乎圣人之变通也且大而天地细而万物物物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5b 页 WYG0046-0572d.png
  具变通之理天地不变通则不能长且久人与万
  物不变通则死矣故举人而言之朝而作辟之道
  也暮而息阖之道也一作一息变也与日无穷通
  也苟朝而不能作暮而不能息非死则病矣然则
  圣人尚象制器制法以利天下不知变通之道其
  可乎故包牺神农黄帝尧舜之王天下所以大过
  人者无他焉能通其变而已是以圣人以此洗心
  不敢自用其私智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6a 页 WYG0046-0573a.png
  汉上朱氏曰乾健也坤顺也健顺者意也谓之乾
  坤者名也乾奇坤偶者象也象成而著者形也形
  而上者谓之道变通也形而下者谓之器执方也
  然则变通者易之道执方者易之器是故语道而
  至于不可象则名言亡矣变通一也离而言之则
  二今天地之化一息不留圣人指而裁之则谓之
  变故昼夜六时寒暑六气刚柔六位因其化而裁
  之以著其变之微故曰化而裁之谓之变昼夜相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6b 页 WYG0046-0573b.png
  推为一日寒暑相推为一岁刚柔相推为一卦推
  之则通故曰推而行之谓之通故曰刚柔相推变
  在其中矣知此则知变通一也举此道而措之于
  天下谓之事业又曰通变之谓事知此则知事业
  通变一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卦爻阴阳皆形而下者其理则道也
  因其自然之化而裁制之变之义也变通二字上
  章以天言此章以人言(本/义)○形是这形质以上便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7a 页 WYG0046-0573c.png
  为道以下便为器这个分别得最亲切故明道云
  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又曰形以上底虚浑是
  道理形以下底实便是器○问形而上下如何以
  形言曰此言最的当设若以有形无形言之便是
  物与理相间断了所以谓截得分明者只是上下
  之间分别得一个界止分明器亦道道亦器有分
  别而不相离也○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个道
  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7b 页 WYG0046-0573d.png
  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形而上谓道形而下
  谓器这个在人看始得指器为道固不得离器于
  道亦不得且如此火是器自有道在里○形而上
  者指理而言形而下者指事物而言事物可见而
  其理难知即事即物便要见得此理只是如此看
  但要真实于事物上见得这个道理然后于己有
  益为人君止于仁为人子止于孝必须就君臣父
  子上见得此理大学之道不曰穷理而谓之格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8a 页 WYG0046-0574a.png
  只是使人就实处穷竟事事物物上有许多道理
  穷之不可不尽也○问如何分形器曰形而上者
  是理才有作用便是形而下者问阴阳如何是形
  而下者曰一物便有阴阳寒暖生杀皆见得是形
  而下者事物虽大皆形而下者尧舜之事业是也
  理虽小皆形而上者○问形而上者谓之道一段
  只是这一个道理但即形器之本体而离乎形器
  则谓之道就形器而言则谓之器圣人因其自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8b 页 WYG0046-0574b.png
  化而裁之则谓之变推而行之则谓之通举而措
  之则谓之事业裁也行也措也都只是裁行措这
  个道曰是○化而裁之化是因其自然而化裁是
  人为变是变了他且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须待一
  日日渐次进去到那满时这便是化自春而夏夏
  而秋秋而冬圣人去这里截做四时这便是变化
  不是一日内便顿然恁地底事人之进德亦如此
  三十而立不是到那三十时便立须从十五志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9a 页 WYG0046-0574c.png
  渐渐化去方到横渠去这里说做化而裁之便是
  这意柔变而趋于刚刚变而趋于柔与这个意思
  也只一般自阴来做阳其势寖长便觉突兀有头
  面自阳去做阴这只是渐渐消化去这变化之义
  亦与鬼神屈伸意相似○变化二者不同化是渐
  化如自子至亥渐渐消化以至于无如自今日至
  来日则谓之变变是顿断有可见处横渠说化而
  裁之一段好○横渠说化而裁之谓之变一句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89b 页 WYG0046-0574d.png
  得好不知本义中有否曰无但寻常看此一句只
  如自初九之潜而为九二之见这便是化就他化
  处截断便是变曰然化是个亹亹地去有渐底意
  思且如而今天气渐渐地凉将去到得立秋便截
  断这已后是秋便是变问如此则裁之乃人事也
  曰然(并语/录)○大传既曰形而上者谓之道矣而又
  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岂真以阴阳为形而上者
  哉正所以见一阴一阳虽属形器然其所以一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0a 页 WYG0046-0575a.png
  而一阳者是乃道体之所为也故语道体之至极
  则谓之太极语太极之流行则谓之道虽有二名
  初无两体周子所以谓之无极正以其无方所无
  形状以为在无物之前而未尝不立于有物之后
  以为在阴阳之外而未尝不行乎阴阳之中以为
  通贯全体无乎不在则又初无声臭影响之可言
  也今乃深诋无极之不然则是直以太极为有形
  状有方所矣直以阴阳为形而上者则又昧于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0b 页 WYG0046-0575b.png
  器之分矣又于形而上者之上复有况太极乎之
  语则是又以道上别有一物为太极矣此又理有
  未明而不能尽乎人言之意者四也○若以阴阳
  为形而上者则形而下者复是何物更请见教若
  愚见与其所闻则曰凡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所
  以为是器之理者则道也如是则来书所谓始终
  晦明奇偶之属皆阴阳所为之器独其所以为是
  器之理如目之明耳之聪父之慈子之孝乃为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1a 页 WYG0046-0575c.png
  耳如此分别似差明白不知尊意以为何如(并答/陆子)
  (静/书)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
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
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
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
言而信存乎德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1b 页 WYG0046-0575d.png
 濂溪先生曰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
 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通/书)
 明道先生曰易因爻象论变化因变化论神固神论
 人因人论德行大体通论易道而终于默而成之不
 言而信存乎德行(大全集/拾遗)○佛有一个觉之理可以
 敬以直内矣然无义以方外其直内者要之其本亦
 不是譬之赞易前后贯穿却说得是有此道理然须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处是所谓自得也(吕/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2a 页 WYG0046-0576a.png
 (叔东/见录)
 伊川先生曰学者要得不错须是学颜子学颜子便
 有准的参也鲁竟以鲁得之默而识之不言而信存
 乎德行也(谢显/道录)○子贡之智亚于颜子知至而未至
 之者也(刘绚/师训)○或问系辞自天道言中庸自人事言
 似不同曰同系辞虽始从天地阴阳鬼神言之然卒
 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中庸亦曰鬼神之
 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2b 页 WYG0046-0576b.png
 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
 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
 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是岂不同(刘绚/所录)
 横渠先生曰化而裁之存乎变存四时之变则周岁
 之化可裁存昼夜之变则百刻之化可裁推而行之
 存乎通推四时而行则能存周岁之通推昼夜而行
 则能存百刻之通○上天之载无声臭可象惟仪形
 文王当冥契天德而万邦信说故易曰神而明之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3a 页 WYG0046-0576c.png
 乎其人不知上天之载当存文王默而成之存乎德
 行学者常存德性则自然默成而信矣○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道至有难明处而能明之此则在人也凡
 言神亦必待形然后著不得形神何以见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然则亦须待人而后能明乎神(并易/说)○天
 下之动神鼓之也辞不鼓舞则不足以尽神○易谓
 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又以尚辞为圣人之道非知德
 达乎是哉(并正/蒙)○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此方是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3b 页 WYG0046-0576d.png
 义理也行其典礼而不达会通则有非时中者矣今
 学者则须是执礼盖礼亦自是会通制之者(语/录)
  广平游氏曰非思非虑非视非听了然遗照而独
  存者神而明之之谓也神存而明之非有心之所
  能知也此道之所以明无处无出无从无违确乎
  其能事者默而成之之谓也性成而成之非有为
  之所能得也此道之所以行(易/说)
  龟山杨氏曰子贡能言者也而天下之理有言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4a 页 WYG0046-0577a.png
  不能喻者故子曰予欲无言以𤼵之易曰默而成
  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记曰天道至教圣人至德
  其斯之谓乎(语/解)
  广汉张氏曰圣人见天下之赜所以立象者示人
  以赜也圣人见天下之动所以生爻者示人以动
  也然象固示人以赜矣苟不寓之于卦何以极天
  下之赜乎爻固示人以动矣苟不托之于辞何以
  鼓天下之动乎故由象而画卦自爻而为辞圣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4b 页 WYG0046-0577b.png
  之于天下何其忧之甚深而虑之甚切也然象之
  与卦爻之与辞皆载在方册化而裁之不失其中
  必存乎能通其变者乎推而行之无有纪极必存
  乎能变而通者乎神而明之传之于心者存乎其
  人如伏羲神农尧舜文王周孔者是也默而成之
  悟之于理者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如文王之亨于
  岐山箕子之明夷利贞颜子之殆庶几而得其不
  远复孟子之明仁义而终身未尝言者是也大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5a 页 WYG0046-0577c.png
  后世所传圣人之言其终之以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深虑天下后世
  徒泥其简册言语而不能求圣人之心者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象爻卦辞易之书也化而裁之推而
  行之神而明之默而成之皆圣人用易也易之道
  知之则可用故直曰谓之变谓之通易之书拟议
  而后可用故言存乎变存乎通虽存乎此不思则
  不得其道观夫子之辞自系辞首章以及于此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5b 页 WYG0046-0577d.png
  不以用易之道终之以是知易之为书用道之书
  也然易道广大以言乎天地之间无不备故圣人
  脩身齐家治国乎天下皆可取而用之以成日新
  之德富有之业又何必焦心劳思任一已之独智
  而后可以有为于天下乎夫是之谓洗心(易/说)
  汉上朱氏曰圣人见天下之至赜将以示人故拟
  诸其形容象其人物之宜形一定也刚柔以立本
  也容变动也变通以趋时也是故谓之象立象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6a 页 WYG0046-0578a.png
  卦也变通在其中矣圣人见天下之至动既观其
  会通之时损益典礼以行之矣又系之辞以断其
  疑曰如是而吉如是而凶是故谓之爻系辞则变
  通在其中矣然则体易者欲极天下之至赜者存
  乎卦可也存乎卦则见象矣欲鼓天下之至动者
  存乎辞可也存乎辞则见变通矣化而裁之其化
  有渐存乎爻之变可也推而行之其利不穷存乎
  爻之通可也神而藏用明而显仁存乎古之人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6b 页 WYG0046-0578b.png
  也革存乎汤武明夷存乎文王箕子复存乎颜氏
  之子故曰存乎其人默而成之言不下带而道存
  者以心感心也存诸已也故曰不言而信存乎德
  行易至于存乎德行则得意忘象我与圣人一也
  上系终于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下系终于六辞语
  默一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卦即象也辞即爻也卦爻所以变通
  者在人人之所以能神而明之者在德(本/义)○问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7a 页 WYG0046-0578c.png
  而裁之谓之变又云存乎变是如何曰上文化而
  裁之便唤做变下文是说变处见得化而裁之如
  自初一至三十日便是化到这三十日裁断做一
  月明日便属后月便是变此便是化而裁之到这
  处方见得○裁是裁截之义谓如一岁裁为四时
  一时裁为三月一月裁为三十日一日裁为十二
  时此是变也又如阴阳两爻自此之彼自彼之此
  若不截断则岂有定体通是通其变将已裁定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7b 页 WYG0046-0578d.png
  而推行之即是通谓如占得乾之履便是九三乾
  乾不息则是我所行者以此而措之于民则谓之
  事业也○化皆以渐而化不见其化之之迹○化
  而裁之方是分下头项推而行之便是见于事如
  尧典分命羲和许多事便是化而裁之到敬授人
  时便是推而行之○问易中多言变通通字之意
  如何曰处得恰好处便是通问往来不穷谓之通
  如何曰处得好便不穷通便不穷不通便穷问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8a 页 WYG0046-0579a.png
  而行之谓之通如何曰推而行之便就这上行将
  去且如亢龙有悔是不通了处得来无悔便是通
  变是就时就事上说通是就上面处得行处说故
  曰通其变只要常教流通不穷问如贫贱富贵夷
  狄患难这是变行乎富贵行乎贫贱行乎夷狄行
  乎患难至于无入而不自得便是通否曰然(并语/录)
   右第十二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五 第 98b 页 WYG0046-0579b.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