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a 页 WYG0046-04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十三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简)
(本在第十章之/首今从传义)
 伊川先生曰自天一至地十合在天数五地数五上
 简编失其次也天一生数地六成数才有上五者便
 有下五者二五合而成阴阳之功万物变化鬼神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b 页 WYG0046-0475b.png
 用也(经/说) 或问张横渠有云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此
 说然否曰此两句甚有味由人怎生看水离物不得
 故水有离之象火能入物故火有坎之象(胡氏/拾遗) 或
 曰凡物之生各随气胜处化曰何以见得曰如木之
 生根既长大土却何处去曰克也曰既克则是土化
 为木矣曰不是化只是克五行只古人说迭王字说
 尽了只是一个盛衰自然之理也人多言五行无土
 不得木得土方能生火火得土方能生金故土寄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a 页 WYG0046-0475c.png
 于四时某以为不然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只是迭盛也 或曰五行是一气曰人以为一物某
 道是五物既谓之五行岂不是五物也五物备然后
 能生且如五常人谁不知是一个道理既谓之五常
 安可混而为一也(并刘元/承手编)
 横渠先生曰此语恐在天数五地数五处然圣人之
 于书亦有不欲并一说尽虑易知后则不复研究故
 有易有难或在此说或在彼说然要终必见但俾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b 页 WYG0046-0475d.png
 者潜心(易/说)
  广汉张氏曰阳数奇一三五七九是也阴数偶二
  四六八十是也故生于天者成于地生于地者成
  于天而天地五十五之数所以成变化行鬼神昆
  虫之出入草木之生死不外乎此(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数五地数五者此也汉志言天以
  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
  以五生土故或谓天一至天五为五行生数地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a 页 WYG0046-0476a.png
  至地十为五行成数虽有此五行之说而于易无
  所见故五行之说出于历数之学非易之道也此
  二十字错简当在天数五之上(易/说)
  汉上朱氏曰七八九六乃少阴少阳老阴老阳之
  位生八卦之四象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兼天五
  之变化上下交易四象备其成数而后能生八卦
  于是坎离震兑居四象正位各以本位数存三以
  生馀数则分乾坤艮巽之卦四象既列五居四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b 页 WYG0046-0476b.png
  此河图五十有五居四位之数(丛/说)
  新安朱氏曰此简本在第十章之首程子曰宜在
  此今从之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偶即所谓河图
  者也其位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
  右五十居中就此章而言之则中五为衍母次十
  为衍子次一二三四为四象之位次六七八九为
  四象之数二老位于西北二少位于东南其数则
  各以其类交错于外也(本/义) 卦虽八而数须十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a 页 WYG0046-0476c.png
  是阴阳数十是五行数一阴一阳便是二以二乘
  二便是四以四乘四便是八五行本只是五而有
  是十者盖一个便包两个如木便包甲乙火便包
  丙丁土便包戊己金便包庚辛水便包壬癸所以
  为十 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地十是自然如此走不得如水数六雪
  花便六出不是安排做底 仲默问太玄如何曰
  圣人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b 页 WYG0046-0476d.png
  天九地十甚简易今太玄说得却支离太玄如他
  立八十一首却是分阴阳中间一首半是阴半是
  阳若看了易后去看那玄不成物事又问或云易
  是阴阳不用五曰他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时便
  也是五了(并语/录)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
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神也(此简本在大衍/之后今从本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a 页 WYG0046-0477a.png
 康节先生曰天数五地数五合而为十数之全也天
 以一而变四地以一而变四四者有体也而其一者
 无体也是谓有无之极也天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
 用者一也地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是故
 无体之一以况自然也不用之一以况道也用之者
 三以况天地人也(观物/外篇)
 伊川先生曰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数行鬼神者数
 也数气之用也大衍之数五十数始于一备于五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b 页 WYG0046-0477b.png
 衍之而成十大衍之则为五十五十数之成也成则
 不动故损一以为用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成变化而
 行鬼神者也变化言功鬼神言用(经/说)
 横渠先生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二相间是相得
 也各有合以对相合也如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各有
 合神也位相得化也 成变化行鬼神成行阴阳之
 气而已矣(并易/说)
  广汉张氏曰一三五七九者此天数二十有五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a 页 WYG0046-0477c.png
  二四六八十者此地数三十也合天地之数乃见
  五行其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盖天一生水其性
  阳而地六之阴以成之地二生火其性阴而天七
  之阳以成之天三生木其性阳而地八之阴以成
  之地四生金其性阴而天九之阳以成之天五生
  土其性阳而地十之阴以成之此一与六共宗二
  与七共朋三与八为友四与九同道五与十相守
  故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合地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b 页 WYG0046-0477d.png
  三十此天地自然之数五十有五也夫天地自然
  之数盈虚消息往来不停变化虽妙而数有以成
  之若月令所谓鸠化为鹰雀化为蛤林木乃茂草
  木黄落可以历数推而迎之者此天地之数有以
  成其变化也鬼神虽幽而数有以行之若其神勾
  芒其神祝融其神蓐收其神玄冥各司其时各治
  其职者此天地之数有以行鬼神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一三五七九天数之五也二四六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a 页 WYG0046-0478a.png
  十地数之五也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
  与十皆合也故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积一三五
  七九之数凡二十五故曰天数二十有五积二四
  六八十之数凡三十故曰地数三十合天地之数
  五十有五天地所以能成变化而行鬼神者莫不
  有数存焉成变化行鬼神所谓幽明之故也变化
  见于万物者也鬼神运于四时者也易数以大衍
  为宗天地之数大衍之所合也故先大衍而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b 页 WYG0046-0478b.png
  次之(易说此案白云氏所从/古本 段在大衍之后)
  汉上朱氏曰一三五七九奇也故天数五二四六
  八十偶也故地数十九者河图数也十者洛书数
  也五位相得者一五为六故一与六相得二五为
  七故二与七相得三五为八故三与八相得四五
  为九故四与九相得五五为十故五与十相得然
  各有合故一与二合丁壬也三与五合甲巳也五
  与六合戊癸也七与四合丙辛也九与八合乙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8a 页 WYG0046-0478c.png
  也五即十也天地五十有五大槩如此故曰凡天
  地之数五十有五然五十则在其中故太玄一六
  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五为土黄
  帝书亦曰土生数五成数五是以大衍之数五十
  也大衍之数五十而策数六七八九何也曰六者
  一五也七者二五也八者三五也九者四五也举
  六七八九则一二三四五具所谓五与十者未始
  离也五与十中也中不可离也考之于历四时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8b 页 WYG0046-0478d.png
  王而土王四季凡七十有五日与金木水火等此
  河图十五隐于一九三七二八四六之意刘牧曰
  天五居中主乎变化三才既备退藏于密是也故
  六七八九而五十之数具五十之数而天地五十
  有五之数具奇耦相合也故能成变化相合而有
  升降也故能行鬼神变化鬼神者天地也成之行
  之者人也太玄天之策十有八地之策十有八虚
  其三以扐之准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也虽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9a 页 WYG0046-0479a.png
  其三而三画成首首有三表七八九为用亦大衍
  五十而五在其中也凡此言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而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者为是也(易/传) 刘氏
  云内十五天地之用九六之数也兼五行之数四
  十合而为五十有五备天地之极数也曰九与六
  合为十五水一六火二七木三八金四九土五十
  凡四十数配合论之则不通虞翻曰甲乾乙坤相
  得合木丙艮丁兑相得合火戊坎已离相得合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9b 页 WYG0046-0479b.png
  庚震辛巽相得合金天壬地癸相得合水翻谓天
  地者言乾坤也十日之数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
  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故乾纳甲壬配一九
  坤纳乙癸配二十震纳庚配七巽纳辛配八坎纳
  戊配五离纳已配六艮纳丙配三兑纳丁配四此
  天地分五十五数也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五行之生数也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五行之
  成数也一三五七九奇数二十五二四六八十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0046-0479c.png
  数三十奇偶之数五十五此五行分天地五十有
  五之数也太玄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二七为火一
  六为水五五为土五五者十也洛书之数也刘牧
  云十五天地之用九六之数也兼五行之数四十
  合而为五十有五备天地之极数者误也言五行
  之成数则九六在其中矣(并丛/说)
  新安朱氏曰此简本在大衍之后今案宜在此天
  数五者一三五七九皆奇也地数五者二四六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0046-0479d.png
  十皆偶也相得谓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
  九与十各以奇偶为类而自相得有合谓一与六
  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皆两相合二十有
  五者五奇之积也三十者五偶之积也变化谓一
  变生水而六化成之二化生火而七变成之三变
  生木而八化成之四化生金而九变成之五变生
  土而十化成之鬼神谓凡奇偶生成之屈伸往来
  者(本/义)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是两个意一二三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0046-0480a.png
  五六七八九十是奇偶以类相得一六二七三八
  四九五十是各有合在十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
  土庚辛金壬癸水便是相得甲与己合乙与庚合
  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是各有合 所以
  成变化而行鬼神先生举程子云变化言功鬼神
  言用张子曰成行鬼神之气而已数只是气变化
  鬼神亦只是气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变化鬼神皆
  不越于其间 河图常数洛书变数河图中宫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0046-0480b.png
  五乘地十而得七八九六因五得数积五奇五偶
  而为五十有五 天地生数到五便住那一二三
  四遇着五便成六七八九五却只自对五成十(并/语)
  (录/) 或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数五十
  何也铢窃谓天地之所以为数不过五而已五者
  数之祖也盖参天两地三阳而二阴三二各阴阳
  错而数之所以为数五也是故三其三三其二而
  为老阴老阳之数两其三一其二而为少阴之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0046-0480c.png
  两其二一其三而为少阳之数皆五数也河图自
  天一至地十积数凡五十有五而其五十者皆因
  五而后得故五虚中若无所为而实乃五十之所
  以为五十也(一得五而成六二得五而成七三得/五而成八四得五而成九五得五而)
  (成十无此定数/则五何自来邪)洛书自一五行至九五福积数凡
  四十有五而其四十者亦皆因五而后得故五亦
  虚中若无所为而实乃四十之所以为四十也(一/六)
  (共宗而为大阳之位数二七共朋而为少阴之位/数三八成友而为少阳之位数四九同道而为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2b 页 WYG0046-0480d.png
  (阴之位数不得此五/数何以成此四十邪)即是观之河图洛书皆五居
  中而为数宗祖大衍之数五十者即此五数衍而
  乘之各极其十则合为五十也是故五数散布于
  外为五十而为河图之数散布于外为四十而为
  洛书之数衍而极之为五十而为大衍之数皆自
  此五数始耳是以于五行为土于五常为信水火
  木金不得土不能各成一气仁义礼智不实有之
  亦不能各为一德此所以为数之宗而揲蓍之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0046-0481a.png
  必衍而极于五十以见于用也不知是否先生曰
  此说是(答董/叔重)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
闰故再扐而后挂
 康节先生曰易之大衍何数也圣人之倚数也天数
 二十五合之为五十地数三十合之为六十故曰五
 位相得而各有合也五十者蓍数也六十者卦数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0046-0481b.png
 五者蓍之小衍也故五十为大衍也八者卦之小成
 则六十四为大成也蓍德圆以况天之数故七七四
 十九也五十者存一而言之也卦德方以况地之数
 故八八六十四也六十者去四而言之也蓍者用数
 也卦者体数也用以体为基故存一也体以用为本
 故去四也圆者本一方者本四故蓍存一而卦去四
 也蓍之用数七并其馀分亦存一之义也挂其一亦
 去一之义蓍之用数挂一以象三其馀四十八则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0046-0481c.png
 卦之策也四其十二为四十八也十二去三而用九
 四三十二所去之策也四九三十六所用之策也以
 当乾之三十六阳爻也十二去五而用七四五二十
 所去之策也四七二十八所用之策也以当兑离之
 二十八阳爻也十二去六而用六四六二十四所去
 之策也四六二十四所用之策也以当坤之二十四
 阴爻也十二去四而用八四四十六所去之策也四
 八三十二所用之策也以当艮坎之二十四爻并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0046-0481d.png
 卦之八阴为三十二爻也是故七九为阳六八为阴
 也九者阳之极数六者阴之极数数极则反故为卦
 之变也震巽无策者以当不用之数天以刚为德故
 柔者不见地以柔为体故刚者不生是震巽不用也
  奇数极于四而五不用策数极于九而十不用五
 则一也十则二也故去五十而用四十九也奇不用
 五策不用十有无之极也以况自然之数也 乾用
 九故其策九也四之者以应四时一时九十日也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0046-0482a.png
 用六故其策亦六也 奇数四有一有二有三有四
 也策数四有六有七有八有九合而为八数以应方
 数之八变也归奇合挂之数有六谓五与四四也九
 与八八也五与四八也九与四八也五与八八也九
 与四四也以应圆数之六变也 归奇合挂之数得
 五与四四则策数四九也得九与八八则策数四六
 也得五与八八得九与四八则策数皆四七也得九
 与四四得五与四八则策数皆四八也为九者一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0046-0482b.png
 以应乾也为六者一变以应坤也为七者二变以应
 兑与离也为八者二变以应艮与坎也五与四四去
 挂一之数则四三十二也九与八八去挂一之数则
 四六二十四也五与八八九与四八去挂一之数则
 四五二十也九与四四五与四八去挂一之数则四
 四十六也故去其三四五六之数以成九八七六之
 策也 蓍数不以六而以七何也并其馀分也去其
 馀分则六故策数三十六也是以五十者六十四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0046-0482c.png
 闰岁之策也其用四十有九六十四卦一岁之策也
 归奇挂一犹一岁之闰也卦直去四者何也天变而
 地效之是以蓍去一则卦去四也 又曰大衍之数
 其算法之原乎是以算数之起不过乎方圆曲直也
 乘数生数也除数消数也算法虽多不出乎此矣(并/观)
 (物外/篇)
 横渠先生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地之
 数也一固不为用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0046-0482d.png
 七地八天九地十夫混然一物无有终始首尾其中
 何数之有然言者特示有渐尔理须先数天又须先
 言一次乃至于十也且天下之数止于十穷则自十
 而反一又数当止于九其言十者九之耦也扬雄亦
 曰五复守于五行者盖地数无过天数之理孰有地
 大于天乎故知数止于九九是阳极也十也者姑为
 五之耦焉耳 极(两/两)是谓天参数虽三其实一也象
 成而未形也 (两/两) (地两效刚/柔之法也) (七离九/六坎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7a 页 WYG0046-0483a.png
 参天两地此但天地之质也通其数为五乾坤正合
 为坎离之数当六七精为日月粗为水火坎离合而
 后万物生得天地最灵为人故人亦参为性两为体
 推其次序数当八九八九而下土其终也故土之为
 数终于地十过此以往万亿无穷不越十终反一而
 已阳极于九阴终于十数乃成五行奇耦乃备过此
 周而反始滋至无算不越于是阳用其极阴不用极
 而用六者十者数之终九之配也地无踰天之理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7b 页 WYG0046-0483b.png
 于其终而已焉参天两地五行也
  (一地两三也/一天三三也) (三地两六也坤用/三天三九也乾用) (五地两十也/五天三十五)
  (也/)
  (凡三五乘天地之数总四十有五并参天两地者/数之五共五十虚太极之一故其用四十有九)
 挂一象三象天地之三也揲象四时四时揲之数不
 过十十时乃三岁半举三揲多之馀也直云五岁再
 闰者尽遇多之极也揲馀九则揲者四十而已四十
 乃时之数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8a 页 WYG0046-0483c.png
 奇所挂之一也扐左右手四揲之馀也再扐后挂者
 每成一爻而后挂也谓第二第三揲不挂也闰常不
 及三岁而再至故曰五岁再闰此归奇必俟于再扐
 者象闰之中间再岁也
  六(七八九十/五四三二)一 此相间循环之数也(已上并/易说)
  广汉张氏曰大衍之数本于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而大衍之数五十者以五在五十之中也大衍之
  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者虚一为用也譬之上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8b 页 WYG0046-0483d.png
  王于四季而不可见神农书云脾脉不可见见则
  人必死由此观之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大衍之
  数止于五十者也夫棋以虚其一故善奕者莫能
  穷军万二千五百五十有五为一军惟其所奇者
  五人所以军之变无穷也天有十千而辰有十二
  此其所以善历者莫能穷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
  止于四十有九者非不用一也方其初也而一已
  在其中矣其道生于一立于两成于三揲蓍之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9a 页 WYG0046-0484a.png
  虚一为无用之用所以象道之用四十九数会而
  总之所以象道之未判分之于左右手离之以为
  二所以象两者不止于两仪也凡所谓两者无所
  不象也挂一于指所以象三者不止于三才也凡
  所谓三者无所不象也揲之以四分蓍而揲之皆
  以四四为数者所以象四时也归奇于扐归其四
  之馀蓍合于挂者所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
  后挂再扐再归奇也两也三也四时也闰月也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19b 页 WYG0046-0484b.png
  自然之数也五岁再闰者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
  分度之一日行迟一岁一周天以全数言之则一
  年行三百六十度馀有六度一岁之间所剩六度
  又有六小月是十二日也三年之中凡三十六日
  故闰一月又剩六日五年之中积二十四日加此
  六日故五岁再闰揲蓍之法归此三之奇数共成
  一扐与闰同也揲蓍法者用蓍草四十九分为左
  右手左小指内挂一茎先以左手内四茎数之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0a 页 WYG0046-0484c.png
  其馀如未遇四即留之复以右手内四茎数之又
  以其馀并左右手馀作一处仍以小指内所挂一
  茎凑之如此则第一揲若非五即九也留下第一
  揲所馀者只将馀蓍依前揲复分左右手亦以所
  挂一茎凑之第二揲不四即八也第三揲亦如前
  其数亦不四即八也每爻三变然后成一爻第一
  揲不五即九第二揲不四即八第三揲亦不四即
  八此所谓十有八变而成卦也若三者俱多为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0b 页 WYG0046-0484d.png
  阴谓初得九次二次三俱得八是也(此得纯/坤二折)若三
  者俱少为老阳谓初得五次二次三俱得四是也
  (此得纯/乾一单)两少一多为少阴初与二三之间或得四
  或得五而有八也或二揲得四一揲得九皆为两
  少一多也(此得巽/离兑)两多一少为少阳初与二三之
  间或得九或得八而有四也或二揲得八一揲得
  五皆两多一少也(此得震/坎艮)善揲者看左手即知右
  手第一揲左手馀一即知五也左手馀二亦知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1a 页 WYG0046-0485a.png
  也左手馀三亦知五也左手馀四亦知九也第二
  揲左手馀一即知四也馀二亦知四也馀三即知
  八也馀四亦知八也此观天数乃知地数每以两
  手揲其馀各以其所挂凑(易/说)
  兼山郭氏曰有天地之数有大易之数天地之数
  五行之数是也大易之数八卦之数是也五行之
  数始于天一终于十二辰周十二辰凡十七万七
  千一百四十七化生万物者也八卦之数始于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1b 页 WYG0046-0485b.png
  极终于二篇之策二篇之策凡万有一千五百二
  十当万物之数也河图合二者之数故纵横列之
  为十五小衍之数也天五潜运于中统而用之大
  衍之数天有三微地有八方是故五行之初自青
  气始八卦之运自帝出乎震始此气数有同异之
  别也独人之气不然天统以子为始地统以丑为
  始人统以寅为始而人气起于申是则不同也案
  十二部经法曰人气起于中焦注乎太阴漏水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2a 页 WYG0046-0485c.png
  百刻周行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太阴者金也
  是天地之气起于震木而人之气起于坤金而谈
  道者方且谓乾为气坤为形为我生之固有也见
  其絪缊者故谓之龙虎见其变化者故谓之男女
  于是呼吸以求精按蹻以鍊形谓可以长生未足
  以语此也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知者能知乾坤之所以然则道可一言而尽也
  (易/说) 凡数有母有法有实蓍之母四十九是也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2b 页 WYG0046-0485d.png
  之法四是也蓍之实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十
  二是也数有是母必有法以用之然后得是实三
  者阙一则蓍道绝矣此圣人幽赞神明之道也
  蓍数之母必用四十九者惟四十九即得三十六
  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之策也何惟四十九得之
  盖四十九之数去其十三则得三十六而去其十
  三者是初揲馀五再揲馀四三揲又馀四也去其
  二十五则得二十四而去其二十五者是初揲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3a 页 WYG0046-0486a.png
  九再揲馀八三揲又馀八也至于其数二十八则
  去其二十一而得之也其数三十二则去其十七
  而得之也凡得者策数也去者所馀之扐也策数
  皆自四十九数而得非四十九则不可得故四十
  九为蓍数之母 蓍之法必用四者以蓍之象本
  皆四也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是也九八
  七六亦四也名曰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四也故
  蓍之法非四不可用 蓍之实必三十六二十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3b 页 WYG0046-0486b.png
  二十八三十二者以四法而得之也四其九三十
  六也四其六二十四也四其七二十八也四其八
  三十二也 四象之数必曰九八七六何也曰三
  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之策再以四揲而得
  之也以四揲而得之何九六为老而七八为少也
  曰九六天地之数也乾坤之策也七八出于九六
  者也六子之策也乾坤相索而成者也(并揲/蓍说)
  白云郭氏曰圣人易数之学不传久矣今粗能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4a 页 WYG0046-0486c.png
  者天地之数大衍之数乾坤二篇之策而已舍揲
  卦之外亦莫知其用也世人言易数者皆出于纬
  书星历灾异之学流为阴阳末技非圣人之道也
  然大衍天地谓之数乾坤二篇谓之策则数者策
  之所宗而策为己定之数也孔颖达谓于二萹之
  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之中独取五十策为用是
  则数反出于策大衍反出于二篇其倒置甚矣岂
  不思积数之揲而后有策由大衍而后有二篇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4b 页 WYG0046-0486d.png
  京房以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为五十马融以太
  极两仪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为五十
  荀爽以八卦六爻加乾坤用九用六为五十皆妄
  相傅会非学者所宜言至郑康成姚信董遇皆取
  天地之数以减五六义虽近之而郑氏谓五行减
  五为五十姚董谓六画减六为四十九五六当减
  则减又何必傅会五行六画此儒者之蔽也韩氏
  取王弼之言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夫何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5a 页 WYG0046-0487a.png
  焉顾欢云立此五十数以数神又何立焉夫数本
  于自然数之所始圣人能知而明之耳安能以私
  意加毫末于是也故大衍之数五十是为自然之
  数皆不可穷其义穷之愈切其失愈远唯毋意毋
  必斯得之矣故曰至诚如神自其用四十有九之
  后圣人得以用之也若是则大衍之数五十犹数
  之天也其用四十有九犹数之人也天人之道既
  立则用与不用生焉此之谓易之数也然近世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5b 页 WYG0046-0487b.png
  家多称出于大衍盖傅会其数于其始名是而实
  非及一变用则其数支离终不可复得何大衍之
  有皆妄人之说也历数之学傅会甚易且以五十
  为始四十九为始五十五为始八十一六十四皆
  可首数至其窒不能通则小小迁就亦无大失是
  如顾欢之言可立之数也儒者往往不明乎此肆
  为术士所欺然自汉以来太初四分犹为近古故
  其数多本乎自然是以历家有言曰古之六术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6a 页 WYG0046-0487c.png
  同四分以迁史考太初亦四分也而亡失特甚历
  之疏缪有古以来莫甚于三统班氏不复讨论太
  初而备载三统至其傅会欺妄之言一语不遗良
  可叹也后世皆谓一行王朴之术出于大衍二者
  亦能术士之学第能文饰之耳欲如太初四分近
  古之数尚未之有况易乎故易数与历不可同论
  也 五十者数之本也四十有九者数之用也此
  圣人用数揲蓍之法也揲蓍之法自四十有九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6b 页 WYG0046-0487d.png
  而为二以象两仪就两仪之间于天数之中分挂
  其一而配两仪以备三才之象故曰挂一以象三
  也揲之以四象四时也奇者所挂之一也扐者左
  右两揲之馀也得左右两揲之馀寘于前以奇归
  之也归奇象闰也五岁再闰非以再扐象再闰也
  盖闰之后有再岁故归奇之后亦有再扐也再扐
  而后复挂挂而复归则五岁再闰之义矣凡一奇
  再扐三变而成一爻十有八变则一卦成矣然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7a 页 WYG0046-0488a.png
  奇与扐计之初揲非馀五则馀九再揲三揲皆非
  馀四则馀八世俗以八九谓之多四五谓之少故
  有三多三少之言其数虽不差而其名非矣且初
  揲馀五再揲馀四三揲馀四以四十九数计之去
  此十三数则左右两手之中得四九三十有六老
  阳之数也故阳爻为九而其策为三十六初揲馀
  九再揲馀八三揲馀八以四十九数讣之去此二
  十五数则左右两手之中得四六二十有四老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7b 页 WYG0046-0488b.png
  之数也故阴爻为六而其策为二十四至于世俗
  所谓两少一多者去其十七则得四八三十有二
  少阴之数八也俗所谓两多一少者去其二十一
  则得四七二十有八少阳之数七也揲蓍之法本
  无二致因或者误以扐为奇又好以三多三少论
  阴阳之数故异说从而生焉(并易/说) 世俗皆以三
  多三少定卦象如是则不必四十九数以四十五
  四十一皆初揲非五则九再揲三揲非四则八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8a 页 WYG0046-0488c.png
  岂独四十五四十一为然哉自三十以上论之则
  三十三三十七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一六十五六
  十九七十三七十七八十一八十五八十九九十
  三九十七皆可得五九四八多少之象与十九数
  为母者无以异独不可得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八
  三十二之策数故蓍数四十九为不可易之道可
  易者非圣人之法也 扬子云太玄以二揲取三
  象其法盖仿此 是三者之数莫知所立之后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8b 页 WYG0046-0488d.png
  谓四十九为先乎则非法之四亦不用四十九矣
  谓法之四为先乎则非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
  十二亦不用法之四矣故三者之数一有一无则
  蓍之道不立一先一后则蓍之用不成惟同有同
  立莫知先后故其数一本于自然如环之无端虽
  圣人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归奇合扐之数谓不
  用之馀数也策数谓所得之正数也初揲馀数得
  五再揲馀数得四三揲馀数又得四世所谓三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9a 页 WYG0046-0489a.png
  者也其数凡十有三于四十九蓍之中去此不用
  之馀数十有三则所得正策数四九三十有六故
  为老阳 不用之馀数初揲馀九再揲馀入三揲
  又馀八世所谓三多者也其数凡二十有五于四
  十九蓍之中去此不用之馀数二十有五则所得
  正策数四六二十有四故为老阴 三揲不用之
  馀数得五与八八九与四八其数皆二十有一也
  于四十九蓍之中去此二十一数则所得正策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29b 页 WYG0046-0489b.png
  皆四七二十有八故为少阳 三揲不用之馀数
  得九与四四五与四八其数皆十有七也于四十
  九蓍之中去此十七数则所得正策数皆四八三
  十有二故为少阴 揲法先以右手揲左次以左
  手揲右故曰两揲之馀今人或止揲一手即以馀
  数足之者非法也自唐初以来以奇为扐故揲法
  多误至横渠先生而后奇扐复分揲法于是明矣
   凡一挂再扐为三变乃成一爻此言每成一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0a 页 WYG0046-0489c.png
  又言第二第三揲不挂者正所以明正义之失也
  君子之言微而显如此 古历十九分为一闰而
  闰馀之法岁得十九分之七三岁当得二十一分
  是一闰有馀二分也五岁即得三十五分是两闰
  不足三分也故一闰常不及三岁再闰常五岁有
  馀观横渠先生之言至简而正昔人之误无遗矣
   凡卦爻所得之数独谓之策其馀虽天地大衍
  亦皆谓之数阴阳有九六七八数也蓍之四十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0b 页 WYG0046-0489d.png
  亦数也卦之奇耦盖谓画也非策非数也 扐者
  数之馀也如礼言祭用数之仂是也或谓指间为
  扐者非也大衍之扐盖两手之馀数故其字亦从
  手如揲之从手也扬子云作艻亦谓蓍之馀数岂
  以草间为艻邪 正义云四四揲天之数最末之
  馀归之合于扐挂之一处是一揲也又以四四揲
  地之数最末之馀又合馀前所归之扐而总挂之
  是再扐之后挂也详正义言天之数谓左手之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1a 页 WYG0046-0490a.png
  也地之数谓右手之蓍也言扐挂者是以初为奇
  也盖以左手之蓍为一揲右手之蓍为再揲以再
  揲为再扐是六揲六扐而成一爻三十六揲三十
  六扐而成一卦与十有八变而成卦之文异矣
  正义以左右两手之馀为再扐而前复云挂谓四
  揲之馀者则是既以奇为馀又以扐为馀奇与扐
  异名而同一事矣系辞言归奇于扐则奇与扐为
  二事也又言再扐而后挂则扐与奇亦二事也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1b 页 WYG0046-0490b.png
  是知正义误以奇为扐又误以左右手揲为再扐
  如曰最末之馀归之合于扐挂之一处则是又以
  扐为奇而扐与挂亦不复为二事也其说自相抵
  捂莫知所从惟当从横渠先生之说曰奇所挂之
  一也扐左右两揲之馀也以此为正 系辞言归
  奇于扐是归挂一于馀数也如正义言是归馀数
  于挂一也 系辞以两扐一挂为三变而成一爻
  是有三岁一闰之象正义以每一揲左右两手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2a 页 WYG0046-0490c.png
  馀即为再扐是一变之中再扐一挂皆具则一岁
  一闰之象也正义所谓归馀数于挂一则是总挂
  指间故毕中和因之有第一指第二指第三指
  之言此皆误以扐为指间不知其为两手馀数也
  指间之说本于马氏故后人因之 凡揲蓍第一
  变必挂一者谓不挂一则无变所馀皆得五也惟
  挂一则所馀非五则九故能变第二第三揲虽不
  挂亦有四八之变盖不必挂也故圣人必再扐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2b 页 WYG0046-0490d.png
  挂者以此 或言旧法初揲用四十九而挂一第
  二与第三揲或挂或不挂而止用四十八数者皆
  非是今三揲不用四十九数而挂一俱不在其耦
  数中某案书法第二第三揲皆除挂与扐而揲未
  尝用四十八数也若三揲皆用四十九数而挂一
  则每揲皆得四十策或四十四策其馀扐皆非五
  则九一揲足矣何用三变为如是则终无四九四
  六四七四八之策此盖不知所谓策数也盖策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3a 页 WYG0046-0491a.png
  因论多少而失之多少又因论奇耦而失之圣人
  之法埽地矣 大衍之法自唐以奇为扐以扐为
  挂以正策数为馀数逮今五百年矣虽名既不正
  义亦难通而其为数尚未失也至取三多三少之
  数以辨阴阳老少虽画卦未至异同而弃策数不
  用则四十九之蓍已似可废至传一行之学又直
  取三多三少之象以画奇耦不复问其数此与掷
  钱代蓍无以异四十九蓍于是直可废也究其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3b 页 WYG0046-0491b.png
  盖不明策数之弊又重之以毕中和再揲三揲非
  三则七于是每变必挂而古法更张人亦不以为
  非矣况掷钱代蓍亦自唐始是蓍己可不用安知
  揲蓍之道不遂绝乎百世之下康节先生出而后
  明言策数横渠先生出而后明正奇扐伊川先生
  出而后其法大备学者于是复知圣人生蓍立法
  之意斯道不可得而绝矣岂小补哉(并蓍卦/辨疑)
  汉上朱氏曰小衍之五参两也大衍之五十则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4a 页 WYG0046-0491c.png
  衍在其中矣一者体也太极不动之数四十有九
  者用也两仪四象分太极之数总之则一散之则
  四十有九非四十有九之外复有一而其一不用
  也方其一也两仪四象未始不具及其散也太极
  未始或亡体用不相离也四十有九者七也是故
  爻用六蓍用七卦用八玄用九十即五也十盈数
  不可衍也分之左右而为二以象两者分阴阳刚
  柔也挂一于小指以象三者一太极两仪也揲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4b 页 WYG0046-0491d.png
  四以象四时者阴阳寒暑即四象也归奇于扐以
  象闰者先以其左四揲之归其所揲之馀而扐之
  以象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复挂皆参两也三揲
  而成一爻闰生于日月合朔周天不尽之气七闰
  凡三岁闰者五二岁闰者二大率五岁再闰所以
  定四时成岁也韩康伯曰其间五岁再闰者二故
  举其凡是以太一算数关子明卜百年之义皆源
  于此京房以五十为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马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5a 页 WYG0046-0492a.png
  谓北辰日月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误也或谓每
  成一爻而后挂二揲三揲不挂亦误也(易/传) 刘氏
  云八纯卦兼两仪四象而尽五十五数谓先布五
  十五位后除天地四方数馀以奇耦数排之便见
  八卦之位此说不通所谓天者乾也地坤也所谓
  坎者北方也离南方也兑西方也震东方也今除
  天九地六四方四数而分布八卦即八卦所用止
  三十六而十九数为赘矣夫八卦皆本于乾坤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5b 页 WYG0046-0492b.png
  坤之数乾兼有之故八卦不出于三十六夫三十
  六数四九也九老阳之数也此小成之卦也若大
  成之卦三十二策也二十八策也二十四策也而
  三十六策皆兼有之盖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自一
  衍而五大衍为五十则五十五在其中其用四十
  有九则一在其中更不论五十也若除天地四方
  之数又于四象二仪之外而有八卦矣故曰其论
  不通 韩氏云衍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其用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6a 页 WYG0046-0492c.png
  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
  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此言是也四十九数总
  而为一者太极也散而为四十九即太极在其中
  矣故分而为二以象两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四时
  者坎离震兑此六七八九之数也 京房云五十
  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
  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此言
  五十数之见于天者其成象如此谓其一不用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6b 页 WYG0046-0492d.png
  天之生气则非也 荀爽云卦各有六爻六八四
  十八加乾坤二用凡五十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
  十九也乾用九坤用六皆在八卦爻数之内潜龙
  勿用如勿用取女之类 郑康成云天地之数以
  五行气通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用四十有
  九康成所谓五行气通者盖谓十日十二律二十
  八宿三者五行之气通焉为五十五减五行之数
  为五十大衍又减一为四十九其说本于乾凿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7a 页 WYG0046-0493a.png
  与京房为一说而五行气通其说尤善但后学一
  例抵之不详观耳 董遇云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者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而用四十九非也董
  谓五十有五减卦之六画为四十九不知五十有
  五天地之极数大衍之数五十其一太极不动而
  四十九运而为八卦重而六十四若去六画即说
  不通矣 顾欢云立此五十数以数神神虽非数
  因数以显故虚其一数以明其不可言之义所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7b 页 WYG0046-0493b.png
  神虽非数因数以显是也然其说大而无当不及
  韩说刘氏谓韩注虚一为太极即未详其所出之
  宗而顾之未详又可知矣 刘谓天一居尊而不
  动则与马季长言北辰不动何异若谓不动则筮
  者当置一策以象天一不动不当言用四十有九
  也动静一源显微无间知四十有九为一之用即
  知一为四十有九之体矣 刘云天一者在数为
  天一在日为甲在象为六之中位在纯卦为坎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8a 页 WYG0046-0493c.png
  中爻在重乾为九在复为阳爻在辰为建子在五
  行为水在律为黄钟刘所谓一者言一之定位也
  不知五十去一则一在四十九中使四十九去一
  则一又在四十八凡有数则未尝无一而一之所
  在无往而不为万物之祖得此而不失是为执天
  地之机 又云一用天德天德者九也乾用九者
  谓天德不可为首也用之如何见群龙无首吉也
  此存乎其人也坤用六者利永贞是也非谓一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8b 页 WYG0046-0493d.png
  九也 又云乾道包坤阳道兼阴此论用之于八
  卦小成其三十六爻皆出于乾可也若谓乾三兼
  坤之六成阳之九干运五行成数而变化则误也
  (并丛/说)
  新安朱氏曰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
  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四十有九盖
  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
  两谓天地也挂悬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间也三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9a 页 WYG0046-0494a.png
  才也揲间而数之也奇所揲四数之馀也扐勒于
  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也闰积月之馀日而成月
  者也五岁之间再积日而再成月故五岁之中凡
  有再闰然后别起积分如一挂之后左右各一揲
  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后别起一挂也
  (本/义) 大衍之数五十以天地之数五十有五除出
  金木水火土五数并天一便用四十九此一说也
  数家之说虽多不同某自谓此说却分晓三天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39b 页 WYG0046-0494b.png
  地则是已虚了天一之数便只用天三对地二又
  五是生数之极十是成数之极以五乘十亦是五
  十以十乘五亦是五十此一说也又数始于一成
  于五小衍之而成十大衍之而成五十此又是一
  说 河图五十五是天地自然之数大衍五十是
  圣人去这河图里面取那天五地十衍出这个数
  不知他是如何大槩河图是自然底大衍是用以
  揲蓍求卦者 大衍之数五十蓍之数五十蓍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0a 页 WYG0046-0494c.png
  筹乃其策也策中乘除之数则直谓之数耳 蓍
  卦当初圣人用之亦须有个见成图算后失其传
  所仅存者只有这几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
  有九分而为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只有这
  几句如以象两以象三以象四时以象闰已是添
  入许多字说他了 挂一岁右揲二岁扐三岁一
  一闰也左揲四岁扐五岁再闰也 揲蓍虽是一
  小事自孔子来千五百年人都理会不得唐时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0b 页 WYG0046-0494d.png
  说得虽有病痛大体理会得是近来说得大乖自
  郭子和始奇者揲之馀为奇扐者归其馀扐于二
  指之中今子和反以挂一为奇而以揲之馀为扐
  又不用多少只用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
  为策数以为圣人从来只说阴阳不曾说老少不
  知他既无老少则七八九六皆无用又何以为卦
  又曰龟为卜策为筮策是馀数(一云䇲/是条数)谓之策他
  只胡乱说策字或问他既如此说则再扐而后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1a 页 WYG0046-0495a.png
  之说何如曰他以第一揲挂为扐第二第三揲不
  挂为扐第四揲又挂然如此则无五年再闰(一云/则是)
  (六年再/闰也)如某己前排真个是五年再闰圣人下字
  皆有义挂者挂也扐者勒于二指之中也 问今
  之揲蓍但见周公作爻辞以后之揲法不知当初
  只有文王彖辞又如何揲曰他又须别有法但今
  不可考耳且如周礼所载则当时煞有文字如今
  所见占法亦只是大槩如此其间亦自有无所据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1b 页 WYG0046-0495b.png
  底只是约度如此大抵古人法度今皆无复存者
  只是这些道理人尚胡乱说得去(并语/录) 又云三
  多三少人言其数虽不差而其名非矣愚窃谓多
  少之说虽不经见然其实以一约四以奇为少以
  偶为多而已九八者两其四也阴之偶也故谓之
  多五四者一其四也阳之奇也故谓之少奇阳体
  圆其法径一围三而用其全故少之数三偶阴体
  方其法径一围四而用其半故多之数二归奇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2a 页 WYG0046-0495c.png
  三三而为九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三十六矣归
  奇积三二而为六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二十四
  矣归奇积二三一二而为八则其过揲者四之而
  为二十二矣归奇积二二一三而为七则其过揲
  者四之而为二十八矣过揲之数虽先得之然其
  数众而繁归奇之数虽后得之然其数寡而约纪
  数之法以约御繁不以众制寡故先儒旧说专以
  多少决阴阳之老少而过揲之数亦冥会焉初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2b 页 WYG0046-0495d.png
  有异说也然七八九六所以为阴阳之老少者其
  说又本于图书定于四象详见后段其归奇之数
  亦因揲而得之形体次第者其父也归奇之奇偶
  方圆者其子也过揲而以四乘之者其孙也今自
  归奇以上皆弃不录而独以过揲四乘之数为说
  恐或未究象数之本原也(与郭冲/晦书) 虚一之说甚
  善此本圣人所不言今著一句便成赘语来喻推
  说其理甚当但以四十九蓍握而未分为太极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3a 页 WYG0046-0496a.png
  象则恐亦未稳当盖太极形而上者也两三四五
  形而下者也若四十九蓍可合而命之曰太极之
  象则二三四五亦可合而命之曰太极之体矣盖
  太极虽不外乎阴阳五行而其体亦有不离乎阴
  阳五行者某于周子之图书之首固已𤼵此意矣
  若必其所象毫发之不差则形而上下终不容强
  于匹配若曰各随所指而言则与其所握而未分
  者象太极反不若以一策不用者象之之为无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3b 页 WYG0046-0496b.png
  也(答赵子/钦书)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
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
之数也
 康节先生曰体数之策三百八十四去乾坤离坎之
 策为用数三百六十体数之用二百七十去乾与离
 坎之策为用数之用二百五十二也体数之用二百
 七十其一百五十六为阳一百一十四为阴去离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4a 页 WYG0046-0496c.png
 策得一百五十二阳一百一十二阴为实用之数也
 盖阳去离而用乾阴去坤而用坎也是以天之阳策
 一百一十二去其阴也地之阴策一百一十二阳策
 四十去其南北之阳也极南大暑极北大寒物不能
 生是以去之也其四十为天之馀分也阳侵阴昼侵
 夜是以在地也合之为一百五十二阳一百一十二
 阴也阳去乾之策阴去坎之策得一百四十四阳一
 百八阴为用数之用也阳三十六三之为一百八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4b 页 WYG0046-0496d.png
 三十六三之为一百八三阳三阴阴阳各半也阳有
 馀分之一为三十六合之为一百四十四阳一百八
 阴也故体数之用二百七十而实用者二百六十四
 用数之用二百五十二也卦有六十四而用止于三
 十六爻有三百八十四而用止于二百一十有六也
 六十四分而为二百五十六是以一卦去其初上之
 爻亦二百五十六也此生物之数也故离坎为生物
 之主以离四阳坎四阴故生物者必四也阳一百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5a 页 WYG0046-0497a.png
 十二阴一百一十二去其离坎之爻则二百一十六
 也阴阳之四十共为二百五十六也是以八卦用六
 爻乾坤主之也六爻用四位离坎主之也故天之昏
 晓不生物而日中生物地之南北不生物而中央生
 物也体数何为者也生物者也用数何为者也运行
 者也运行者天也生物者地也天以独运故以用数
 自相乘而以用数之用为生物之时也地耦而生故
 以体数之用阳乘阴为生物之数也天数三故六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5b 页 WYG0046-0497b.png
 而又六之是以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地数两故十
 二而十二之是以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也乾用九故
 三其八为二十四而九之亦二百一十有六两其八
 为十六而九之亦百四十有四也坤用六故三其十
 二为三十六而六之亦二百一十有六也两其十二
 为二十四而六之亦百四十有四也坤以十二之二
 十六之四六之一与半为乾之馀分则乾得二百五
 十二坤得一百八也 又曰体有三百八十四而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6a 页 WYG0046-0497c.png
 止于三百六十何也以乾坤坎离之不用也乾坤坎
 离之不用所以成三百六十之用也故万物变易而
 四者不变也夫惟不变是以能变也用止于三百六
 十而有三百六十六何也数之赢也数之赢则何用
 也乾之全用也乾坤不用则离坎用半也乾全用者
 何也阳主赢也乾坤不用者何也独阳不生专阴不
 成也离坎用半何也离东坎西当阴阳之半为春秋
 昼夜之门也或用乾或用离坎何也主阳而言之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6b 页 WYG0046-0497d.png
 用乾也主赢分而言之则阳侵阴昼侵夜故用离坎
 也阳主赢故乾全用也阴主虚故坤全不用也阳侵
 阴阴侵阳故离坎用半也是以天之南全见而北全
 不见东西各半见也离坎阴阳之见也故离当寅坎
 当中而数常踰之者盖阴阳之溢也然用数不过乎
 寅交数不过乎申(或离当卯/坎当酉)乾四十八而四分之一
 分为阴所尅坤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为所尅之阳
 也故乾得三十六而坤得十二也阳主进是以进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7a 页 WYG0046-0498a.png
 为三百六十日阴主消是以十二月消十二日也顺
 数之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逆数
 之震一离兑二乾三巽四坎艮五坤六也乾四十八
 兑三十离二十四震十坤十二艮二十坎三十六巽
 四十乾三十六坤十二离兑巽二十八坎艮震二十
  又曰一生六六生十二十二生十八十八生二十
 四二十四生三十三十生三十六引而伸之六十变
 而生三百六十矣此运行之数也四生十二十二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7b 页 WYG0046-0498b.png
 二十二十生二十八二十八生三十六此生物之数
 也故乾之阳策三十六兑离巽之阳策二十八震坎
 艮之阳策二十坤之阳策十二也(并观物/外篇)
  大衍数(康节传子伯温/见汉上易图说)
 四因九得三十六为乾一爻策数四因六得二十四
 为坤一爻策数
  太极不用所用者四象故以四因九六九阳数六
  阴数也阳用极数故九阴用中数故六九而四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8a 页 WYG0046-0498c.png
  得三十六为乾一爻之策六而四之得二十四为
  坤一爻之策
 六因三十六得二百一十有六为乾一卦之策数
  六者一卦有六爻乾一爻之策三十有六以三十
  六而六之则二百一十有六为乾一卦之策也
 六因二十四得百四十有四为坤一卦之策数
  六者一卦有六爻坤一爻之策二十有四以二十
  四而六之则百四十有四为坤一卦之策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8b 页 WYG0046-0498d.png
 乾坤之策凡三百有六十
  二百一十有六合百四十有四则三百六十也
 三十二因二百一十有六得六千九百一十二为三
 十二阳卦之策数
  阳有三十二卦以二百一十有六而三十二之则
  六千九百一十二为三十二阳卦之策数也
 三十二因百四十有四得四千六百八为三十二阴
 卦之策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9a 页 WYG0046-0499a.png
  阴有三十二卦以百四十有四而三十二之则四
  千六百八为三十二阴卦之策数也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三十二阳卦之策六千九百一十二三十二阴卦
  之策四千六百八合而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所
  谓二篇之策也
  广汉张氏曰此特论乾坤二篇之策不论六子之
  策夫揲蓍之法三者俱少为老阳而三少之馀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49b 页 WYG0046-0499b.png
  三十六故阳爻有三十六数焉总乾六爻则是乾
  之策二百一十六也三者俱多为老阴而三多之
  馀凡二十四故阴数有二十四数焉总坤六爻则
  是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也总乾坤之策则为三百
  六十总六十四卦则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以三
  百六十当期之日以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
  之数也此皆自然相当也一岁之内举成数而言
  之故以乾坤之策当三百六十为期之日也自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0a 页 WYG0046-0499c.png
  坤终于坎离为上篇自咸恒终于既济未济为下
  篇也此二篇有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居其半故
  乾之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三十六一百九十二爻
  共计六千九百一十二策坤之爻一百九十二每
  爻二十四一百九十二爻共计四千六百单八策
  也以乾之六千九百一十二策合坤之四千六百
  单八策都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也以象万物
  之数是度之长短量之多寡天之星辰皆不逃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0b 页 WYG0046-0499d.png
  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然此特乾坤老阴老阳之数
  耳而震坎艮为少阳之数少阳之数七也四七二
  十八每爻二十八一百九十二爻积五千三百七
  十六策巽离兑为少阴之数少阴之数八也四八
  三十二每爻三十二一百九十二爻积六千一百
  四十四策共总少阴少阳之数亦万有一千五百
  二十大抵易之数不离于七九八六乾之策九四
  九三十六坤之策六四六二十四震坎艮之策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1a 页 WYG0046-0500a.png
  四七二十八巽离兑之策八四八三十二(易/说)
  兼山郭氏曰何谓九六天地之数乾坤之策曰天
  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此天地之生数也天之生
  数凡三一三五是也合一三五之数是为九地之
  生数凡二二与四是也合二与四之数是为六故
  曰九六天地之数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六之
  则为三十六又四之则九也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六之则为二十四又四之则六也故曰九六乾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1b 页 WYG0046-0500b.png
  之策也九六本于天地之数得于乾坤之策故乾
  所以称九而为老阳坤所以称六而为老阴也
  何谓七八出于九六六子之策乾坤相索而成曰
  由上所言则阴阳止于九六而已何七八之有由
  震巽六卦考之然后得七八之数盖震坎艮之三
  卦皆乾画一坤画二乾画一其策三十六坤画二
  其策四十八合之为八十四策复三分之则一爻
  之策二十八也又以四之法揲之是为七巽离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2a 页 WYG0046-0500c.png
  之三卦皆坤画一乾画二坤画一其策二十四乾
  画二其策七十二合之为九十六策复三分之则
  一爻之策三十二也又以四之法揲之是为八由
  是言之七八由九六之变而成故曰七八出于九
  六者也六子之策也以乾之策索于坤而为震坎
  艮之策八十四以坤之策索于乾而为巽离兑之
  策九十六故曰乾坤相索而成者也如是则七安
  得不为少阳而八安得不为少阴乎故圣人幽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2b 页 WYG0046-0500d.png
  神明之道无非本于神明自然独能赞以明之而
  已夫何容心焉 或曰乾坤称九六而六子不称
  七八何也曰九六有象也七八无象也以卦言之
  则六子之卦七八隐于其中而无其象以画言之
  则虽六子亦皆乾坤之画无六子之画也如震之
  初乾画也乾策也震之二三坤画也坤策也在震
  初无是画无是策也乾画不得不称九坤画不得
  不称六也故惟乾坤有用九用六之道诸卦之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3a 页 WYG0046-0501a.png
  奇画者皆用乾之九也得耦画者皆用坤之六也
  终无用七用八之道故曰九六有象而七八无象
  也(并揲/蓍说)
  白云郭氏曰策者揲而所得之数也乾坤之策皆
  取老阳老阴之数老阳之数三十有六六之则乾
  之策故二百一十有六老阴之数二十有四六之
  则坤之策故百四十有四二篇之策凡阳爻百九
  十有二皆乾之九也阴爻百九十有二皆坤之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3b 页 WYG0046-0501b.png
  也合为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以象万物之数也
  乾坤之策三百六十而曰当期之日者三百六十
  中数也二十四气过之故曰气盈十二月不及焉
  故曰朔虚气盈朔虚积而为闰者也圣人举中道
  言之故曰当期之日乾坤二篇之策皆一定之数
  出于大衍者也故大衍之序先天地而乾坤之策
  又次之(易/说) 一三五七九天数也二四六八十地
  数也自天一至天五为天地之生数自地六至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4a 页 WYG0046-0501c.png
  十为天地之成数此见于天地者然也其用于易
  者则以生数成数故一三五成而为九二四成而
  为六自九变而成七自六变而成八至于十则复
  变而为一者也天地于是无馀数矣易有兼天地
  之道故曰与天地准人在其中故曰兼三才 大
  衍揲蓍之法系辞言之虽详独不载九八七六阴
  阳老少之数而学者相传谓九为老阳七为少阳
  六为老阴八为少阴及观乾爻称九坤爻称六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4b 页 WYG0046-0501d.png
  九六为阴阳盖无疑也而六子皆称九六不言七
  八为少阴少阳未有所据及考乾坤之策曰乾之
  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六之一则
  乾爻得三十六坤爻得二十四是则老阴老阳之
  数也又考二篇之策阳爻百九十有二以三十六
  乘之积六千九百十有二阴爻百九十有二以二
  十四乘之积四千六百八合之为万有一千五百
  二十则二篇之策亦皆老阴老阳之数也而少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5a 页 WYG0046-0502a.png
  少阳之数又无所见再置阳爻百九十有二以少
  阳二十八乘之积五千三百七十六再置阴爻百
  九十有二以少阴三十二乘之积六千一百四十
  四合之亦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以是知少阴少
  阳之数隐于老阴老阳之中如是则七九皆为阳
  六八皆为阴其画为奇为耦皆同圣人画卦初未
  必以阴阳老少为异然卜史之家欲取动爻之后
  卦故分别老少之象与圣人画卦之道已不同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5b 页 WYG0046-0502b.png
  然七九为阳六八为阴盖谓阴阳各有二道与说
  卦言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其
  义皆同是道也以圣人不明载之系辞故后世纷
  纷互相矛盾至有大失圣人之意者大率多生卜
  史之论不知所谓策数遂妄为臆说也究其原盖
  自唐毕中和之误亦有由来然犹能通其数而其
  误有四论馀不论策以多少为言一误也误认扐
  之义置馀于三指间二误也揲左不揲右三误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6a 页 WYG0046-0502c.png
  每扐必挂一四误也因此四误故后人之弊有不
  胜言者夫揲蓍在易为无可疑之事尚且多误如
  此则易道之难明难言可知已 凡卦初之数为
  馀数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为策数盖本
  于系辞言乾之策坤之策也故邵康节先生以馀
  数为归奇合扐之数以四九四六四七四八为策
  数而正义云归此残奇于所揲之策则以奇为馀
  数又以馀数归之策矣如是则奇扐与策混殽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6b 页 WYG0046-0502d.png
  辨故毕中和言三指俱遇少通计十三策三指俱
  遇多通计二十五策此不当名策者皆称策也殊
  不知策者卦之所得之定数也乾得二百一十有
  六坤得百四十有四是也非卦中所得之策虽天
  地大衍皆谓之数则蓍之馀数正义既误归于所
  揲之策而毕中和又不当名策而名之曰策也(并/蓍)
  (卦辨/疑)
  汉上朱氏曰自此以下再论揲之四以象四时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7a 页 WYG0046-0503a.png
  奇合耦之数得五与四四则策数三十六四九也
  是为乾之策乾之策老阳也得九与八八则策数
  二十四四六也是为坤之策坤之策老阴也得五
  与八八得九与四八策数皆二十八四七也是为
  震坎艮之策少阳也得九与四四得五与四八策
  数皆三十二四八也是为巽离兑之策少阴也三
  十六合二十四六十也二十八合三十二亦六十
  也乾之策六爻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六爻一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7b 页 WYG0046-0503b.png
  四十有四乾坤之策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具
  四时也震坎艮之策六爻一百六十有八巽离兑
  之策六爻一百九十有二震坎艮巽离兑之策凡
  三百有六十亦当期之日举乾坤则六卦举矣老
  者变少者不变易以变为占者也变则化成变化
  则鬼神行矣管子曰流行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
  归奇合耦之数所以异于策数者存其挂一之数
  也一者太极不动之数故五与四四合为十三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8a 页 WYG0046-0503c.png
  其一则十二九与八八合为二十五去其一则二
  十四五与八八合为二十一九与四八合亦二十
  一去其一则皆二十九与四四合为十七五与四
  八合亦十七去其一皆十六一体也体隐则用显
  所谓二者亦隐故二十四者老阴之策也以二十
  四合十二则三十六者老阳之策也以二十合十
  二则三十二者少阳之策也以十六合十二则二
  十八者少阴之策也二十四合三十六六十也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8b 页 WYG0046-0503d.png
  十八合三十二亦六十也用与不用通而为一体
  无非用也刘牧谓经唯举乾坤老阳老阴三百六
  十之数当期之日不更别举他卦之爻而疑六日
  七分之义此不以三隅反也唐陆希声谓易以年
  统月以岁统旬以日统时凡言月者以一策当一
  月一九之策三十有六是为三年故曰皆一九之
  策也又曰以年统月一日十二时七日八十四时
  一九之策三十六二六之策四十八凡八十有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9a 页 WYG0046-0504a.png
  是为七日八十四时故曰七日者一九二六之策
  也又曰以日统时一朔之旬三十日七二十八策
  八三十二策凡六十策半之为三十故曰言旬者
  合七八之策而半之以象一朔之旬一闰三十者
  再闰六十日九三十六策六二十四策凡六十策
  故曰言岁者全之以象再闰之日明有朔虚故半
  之岁有中盈故全之一月三旬八月二十四旬而
  老阴之策二十有四故曰八月之旬当极阴之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59b 页 WYG0046-0504b.png
  二十有四三岁为一闰一岁三百六十而二篇之
  爻三百八十有四除三百六十日馀二十四日故
  曰闰之日当二篇之爻八十有四乾坤之策当期
  之日而少六日故曰虚分包焉二篇之爻三百八
  十四爻多二十四日故曰盈分萃焉其说本于系
  辞坤乾之策当期之日然时有抵牾且虞翻为孙
  权筮关侯遇节五爻变之临曰不出二日五应二
  以二爻为日也尚广为孙皓筮并天下遇同人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0a 页 WYG0046-0504c.png
  颐曰庚子岁青盖入洛庚子震初爻也震少阳数
  七凤凰元年至天纪四年春三月吴入晋实七年
  若以一九二六之策推之为八十四时则可以言
  七日不可以言七岁七年矣又临至于有凶者谓
  自复数至遁一爻为一月非取二十四极阴之策
  若二爻属老阴四十八策不可言十六月矣不然
  当言一岁四月乎中条隐者谓易含万象策数乃
  数之一又有爻数卦数五行十日十二辰五声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0b 页 WYG0046-0504d.png
  二律纳甲之数不可一端而尽二篇之策三百八
  十四爻阳爻一百九十二其策六千九百一十二
  阴爻一百九十二其策四千六百八二篇之策合
  之凡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此变爻也
  老阳老阴之策也以不变者论之少阳之策二十
  有八凡一百九十二爻为五千三百七十六策少
  阴之策三十有二凡一百九十二爻为六千一百
  四十四策二篇之策合之亦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1a 页 WYG0046-0505a.png
  当期之日变者以不变为基不变者以变者为用
  以爻数言之阳爻一百九十二昼数也其数一千
  七百二十八阴爻一百九十二夜数也其数一千
  一百五十二综而言之二千八百八十凡四求之
  亦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易/传) 又曰乾
  策三十六阳也坤策二十四阴也阳合于阴而生
  震坎艮者二十八策阴合于阳而生巽离兑者三
  十二策乾坤二爻其策六十 少阳数七者谓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1b 页 WYG0046-0505b.png
  五驾地二为七前言地以二上交于天五而生七
  七为少阳之数也阳以进故进二之九为老阳之
  数此一进也若以四位合之则少阳数七四七二
  十八也又四位进二见八二十八进八故老阳数
  三十六也又以天地四时数因之天地分二少阳
  数七二七则一十四也四七则二十八也成一百
  六十有八数阳生自复至乾凡六卦每卦进八故
  老阳数二百一十有六若天五驾地二为七二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2a 页 WYG0046-0505c.png
  之为老阳四位合之四七二十八又四位进二见
  八二十八进八为三十六四位者指四时之位也
  天地四时之数二十四以天地四时数因之天地
  分二少阳数七二七则一十四四七则二十八二
  七十四又四七二十八凡四十二又四因之成一
  百六十有八数阳生自复至乾凡六卦复临泰大
  壮夬乾每卦进八故老阳数二百一十六谓于一
  百六十有八之上又进六八四十八成二百一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2b 页 WYG0046-0505d.png
  六为老阳之数谓之老阳者皆乾爻也 少阴数
  八者谓天五驾天三为地八阴以退故退二之六
  六为老阴之数此一退也若以四位合之则少阴
  数八四八三十二也又四位每位退二见八二八
  则一十六也凡四因之成一百九十二阴生自姤
  至坤凡六卦每卦退八故老阴数一百四十有四
  也 刘氏以天地五十五数布之五行自丙丁至
  甲乙为一周其辰子丑午未自甲乙至壬癸为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3a 页 WYG0046-0506a.png
  周其辰寅卯申酉自壬癸至庚辛为一周其辰辰
  巳戌亥故上经三十卦三周而成六十卦六十卦
  当期之日其策一万一千五百二十 刘氏论咸
  恒不系之于离其论过于韩注至言天地之数五
  十有五循十日而周一元三周而万物之数足则
  为可疑也夫刘氏配五行生成之数五十居中水
  火居右木金居左始于丙丁终于庚辛周而复始
  六十日之纳音尽矣此一律含五音而成六十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3b 页 WYG0046-0506b.png
  之说也而配于易之上经三十卦则不合矣虽甲
  子始于乾而癸亥终于离则不合也乾当甲金而
  二十九卦岂尽然哉系辞言二篇之策当万物之
  数而为三周五十五数一百八十爻为万物之数
  足则未之闻也 刘氏云郑氏虽以四正卦之爻
  减二十四之数与当期之日相契则又与圣人之
  辞不同也夫四正之卦四六二十四爻主二十四
  气此先儒旧传非郑氏配合也刘氏用六十卦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4a 页 WYG0046-0506c.png
  期之日则四正之卦主二十四气不废也故曰策
  数当日而不取爻数则一爻一日五卦一月何谓
  也 易有以一策当一日者乾坤之策是也有以
  一爻当一日者七日来复是也有以策数七八九
  六言日者勿逐七日得是也易之取象岂一端而
  尽六十卦直日两卦相去皆七日其实则六日七
  分犹书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其实三百六十
  五日四分日之一礼言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七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4b 页 WYG0046-0506d.png
  诗言一之日二之日其实十一月十二月之日何
  于此六日七分而疑之乎先儒以此候气占风效
  證寒温而刘氏易之以五卦各主五日则吾不知
  其说也(并丛/说) 乾凿度云历以三百六十五日四
  分日之一为一岁易以三百六十析当期之日此
  律历数也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以应律历之
  数郑康成曰历以记时律以候气气章六十日一
  转与历相应则三百六十日为终也历之数有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5a 页 WYG0046-0507a.png
  者四分之一岁差而不齐故闰定四时成岁令相
  应也(苏洵曰震离坎兑各守其方而六十卦之分/散于三百六十日圣人不以五日四之一者)
  (害其为易而以七分者加焉此非有所法乎日月/星辰之度天地五行之数也以为上之不可以八)
  (而下之不可以六故以七分者加之使大易者亦/不为无用于历而已矣 皇甫泌曰天地之数三)
  (百有六十所以当期凡岁三百五十有四日不充/爻者馀则归闰爻以存虚虚所以待甲癸之变甲)
  (癸者举十日之终始也胡旦亦曰卦之爻则实数/也岁之日则虚数也岁月不尽之日则加算焉六)
  (日七日实数也三百六十/五日有馀焉故算而为闰)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见
  于周公之时训吕不韦取以为月令焉其上则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5b 页 WYG0046-0507b.png
  于夏小正夏小正者夏后氏之书孔子得之于杞
  者也夏建寅故其书始于正月周建子而授民时
  巡狩烝享皆用夏正故其书始于立春夏小正具
  十二月而无中气有候应而无日数至于时训乃
  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十日为节二书详略虽异
  其大要则同岂时训因小正而加详欤左氏传曰
  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中
  谓中气也汉诏曰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𤼵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6a 页 WYG0046-0507c.png
  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气谓二十四气也则
  中气其来尚矣仲尼赞易时已有时训观七月一
  篇则有取于时训可知易通卦验易家传先师之
  言所记气候比之时训晚者二十有四蚤者三当
  以时训为定故子云太玄二十四气关子明论七
  十二候皆以时训(卦气/图说)
  新安朱氏曰凡此策数生于四象盖河图四面太
  阳居一而连九少阴居二而连八少阳居三而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6b 页 WYG0046-0507d.png
  七太阴居四而连六揲蓍之法则通计三变之馀
  去其初挂之一凡四为奇凡八为偶奇圆围三偶
  方围四三用其全四用其半积而数之则为六七
  八九而第三变揲数策数亦皆符会盖馀三奇则
  九而其揲亦九策亦四九三十六是为居一之太
  阳馀二奇一偶则八而其揲亦八策亦四八三十
  二是为居二之少阴二偶一奇则七而其揲亦七
  策亦四七二十八是为居三之少阳三偶则六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7a 页 WYG0046-0508a.png
  其揲亦六策亦四六二十四是为居四之老阴是
  其变化往来进退离合之妙皆出自然非人之所
  能为少阴退而未极乎虚少阳进而未极乎盈故
  此独以老阳老阴计乾坤六爻之策数馀可推而
  知也期周一岁也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此特举成数而槩言之耳 二篇谓上下经凡阳
  爻百九十二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百九十
  二得四十六百八策合之得此数(并本/义) 二篇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7b 页 WYG0046-0508b.png
  策当万物之数不是万物尽于此数只是取象自
  一而万以万数来当万物之数耳 策数云者凡
  手中之数皆是如散策于君前有诛龟策弊则埋
  之不可以既揲馀数不为策数也 数三百六十
  六三百六十天地之正数也其馀进退不过六故
  阳进不过六分 大凡易数皆六十三十六对二
  十四三十二对二十八皆六十也以十甲十二辰
  亦凑到六十也钟律以五声十二律亦积为六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8a 页 WYG0046-0508c.png
  也以此知天地之数皆至六十为节 系辞言蓍
  法大抵只是解其大略想别有文字今不可见但
  如天数五地数五此是旧文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是孔子解文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
  数五十有五此是旧文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
  此是孔子解文分而为二是本文以象两是解文
  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皆是本文以象三以象
  四时以象闰之类皆解文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8b 页 WYG0046-0508d.png
  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孔子则断之以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孔子则断之以当
  万物之数于此可见(并语/录) 易卦之位震东离南
  兑西坎北者为一说十二辟卦分属十二辰者为
  一说及焦延寿为卦气直日之法乃合二说而一
  之既以八卦之震离兑坎二十四爻直四时又以
  十二辟卦直十二月且为分四十八卦为之公侯
  卿大夫而六日七分之说生焉若以八卦为主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9a 页 WYG0046-0509a.png
  十二卦之乾不当为己之辟坤不当为亥之辟艮
  不当侯于申酉巽不当侯于戌亥若以十二卦为
  主则八卦之乾不当在西北坤不当在西南艮不
  当在东北巽不当在东南彼此二说互为矛盾且
  其四十八卦为公侯卿大夫以附于十二辟卦初
  无法象而直以意言本已无所据矣不待论其减
  去四卦二十四爻而后可以见其失也杨雄太玄
  次第乃是全用焦法其八十一首盖亦去其震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69b 页 WYG0046-0509b.png
  兑坎者而但拟其六十卦耳诸家于八十一首多
  有作拟震离兑坎者近世许翰始正其误至立踦
  赢二赞则正以七百二十九赞又不足乎六十卦
  六日七分之数而益之恐不可反据其说以正焦
  氏之失也(答程泰/之书)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
仲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广汉张氏曰分而为二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0a 页 WYG0046-0509c.png
  奇于扐凡四营然后成一爻每爻三揲则十八变
  以成其卦也自此引而伸之则八卦之象可以窥
  天地之数自此触类而长之则一卦可成六十四
  卦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四营谓分而为二挂一象三揲之以
  四归奇于扐其营有四也四营而后有爻爻而后
  有卦故云成易也一挂再扐共为三变而成一爻
  六爻则十有八变矣自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触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0b 页 WYG0046-0509d.png
  而长之重为六十四卦合三百八十四爻为策万
  有一千五百二十则天地之间无不备矣乾坤策
  数之后复继以四营成易之道者以明易之作始
  于数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四时行而后万物生无非四也故曰
  四营而成易分二挂一归四揲之馀而并扐之一
  变也三变而成一爻六爻十有八变而成卦自乾
  至坤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为六十四卦触类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1a 页 WYG0046-0510a.png
  长之乃有变动或谓三画之卦为小成误也上既
  陈十有八变而成卦则八卦者重卦也八卦而六
  十四卦具故曰小成自归奇合扐之数观之三少
  者乾也三多者坤也一少二多者震坎艮也二少
  一多者巽离兑也三少者策数九三多者策数六
  一少二多者策数七一多二少者策数八则多少
  之数八卦已具自三画观之八卦为阳画者十有
  二阴画者二十有四阳七九也阴六八也九六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1b 页 WYG0046-0510b.png
  五也七八亦十五也二十四者坤策也总而为三
  十六者乾策也则三画之中五行十日十二辰二
  十四气已具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不越乎此是
  故圣人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大天下莫能载谓八
  卦而小成者举中而言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四营谓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也易变
  易也谓一变也三变成爻十八变则成六爻也
  小成谓九变而成三画得内卦也 引伸触类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2a 页 WYG0046-0510c.png
  已成六爻而视其爻之变与不变以为动静则一
  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以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
  卦也(并本/义) 四营而成易易字只是个变字四度
  经营方成一变若说易之一变却不可这处未下
  得卦字亦未下得爻字只下得易字 引而伸之
  触类而长之是占得一卦则就上面推看如乾则
  推其为圜为君为父之类是也(并语/录)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2b 页 WYG0046-0510d.png
 伊川先生曰显明于道而见其功用之神故可与应
 对万变可赞祐于神道矣谓合德也人惟顺理以成
 功乃赞天地之化育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示人吉凶其道显阴阳不测其德神显
 故可与酬酢神故可与祐神受命如响故可与酬酢
 知来藏往故可与祐神 示人吉凶其道显矣知来
 藏往其德行神矣语蓍龟之用也 显道者危使平
 易使倾惧以终始其要无咎之道也神德行者寂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3a 页 WYG0046-0511a.png
 不动冥会于万化之感而莫知为之者也受命如响
 故可与酬酢曲尽鬼谋故可与祐神显道神德行此
 言蓍龟之德也(并易/说)
  广汉张氏曰道之奥妙其原本于天也然道自此
  而显德行之尘迹其原本于人也然德行自此而
  神其粗可以出同民患故可与酬酢其精可以赞
  化育故可与祐神(易/说)
  白云郭氏曰道至难显德行难神使道之显犹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3b 页 WYG0046-0511b.png
  简而天下之理得是也盖由易之有书也使德行
  之伸犹圣人之崇德是也亦由易之有书也唯显
  道神德行故可与酬酢而应天下之变可与祐神
  而赞天地之化育也上言四营成易以至天下之
  能事毕矣皆谓易之成书天下万事无不备故此
  言圣人因其书用其道以显道神德行酬酢祐神
  也由是知易之为书始于数而终于圣人之用明
  矣 此言圣人能显易之道神易之德行而用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4a 页 WYG0046-0511c.png
  故可以酬酢天下之变而赞天地之化育也祐助
  也祐神所以赞化育也系辞自首章至天下之能
  事毕矣皆圣人显道神德行酬酢祐神之事故以
  此终之(并易/说)
  汉上朱氏曰显道者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惧以终
  始其要无咎之道也德行者卦之德行神者变而
  通之酬酢者互为宾主祐神者先后天也饮酒之
  礼主人献宾宾酬主人主人酬宾卦反覆相变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4b 页 WYG0046-0511d.png
  乾坤坎离大过頣小过中孚不变此所以能酬酢
  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道因辞显行以数神酬酢谓应对祐
  神谓助神化之功(本/义) 此是说蓍卦之用道理因
  此显著德行是人事却由取决于蓍既知吉凶便
  可以酬酢事变神又能自说吉凶与人因有易后
  方著见便是易来祐助神也 问显道神德行曰
  道较微妙无形影因卦辞说出来道这是吉这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5a 页 WYG0046-0512a.png
  凶这可为这不可为德行是人做底事因数推出
  来方知得这不是人硬恁地做都是神之所为也
  又曰须知得是天理合如此 易惟其显道神德
  行故能与人酬酢而祐助夫神化之功也(并语/录)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康节先生曰神无方而易无体滞于一方则不能变
 化非神也有定体则不能变通非易也易虽有体体
 者象也假象以见体而本无体也 又曰神无所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5b 页 WYG0046-0512b.png
 无所不在人与他心通者以其本于一也道与一神
 之强名也以神为神者至言也(并观物/外篇)
 伊川先生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与上
 文相连不合在下(经/说)
 横渠先生曰化之于己须臾之化则知须臾之顷必
 显一日之化则知一日之化有殊易知变化之道则
 知神之所为又曰知几其神乎 惟神为能变化以
 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之道其必知神之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6a 页 WYG0046-0512c.png
 也 圣人之进岂不自见今在学者区别是非有化
 于圣者犹能知之况圣人乎易言穷神知化又言知
 变化之道安得不知(并易/说)
  广平游氏曰春作夏长秋敛冬藏皆神之所为也
  神之所为异于人为者以其从道而已此四时所
  以不忒也(易/说) 变者革污以为清革暴以为良然
  犹有迹也化则其迹灭矣日用饮食而已至于化
  则神之所为也(中庸/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6b 页 WYG0046-0512d.png
  龟山杨氏曰变化神之所为也其所以变化孰从
  而见之因其成象于天成形于地然后变化可得
  而见焉旧常解此义云无象无形则神之所为隐
  矣有象有形变化于是乎著(南都/语录) 已上一条补
  广汉张氏曰大而天地散而万物举皆囿于造化
  之道而为其推迁者也然变化岂能自运邪有神
  以行其变化者也故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
  为乎变者自无而出有化者自有而归无日月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7a 页 WYG0046-0513a.png
  往来寒暑之迭运雷霆之震惊风雨之散润以至
  山岳之鼎峙江河之流注草木之荣枯虫鱼之出
  没无非变化之道有以为之枢机然变者不能以
  自变有神以变之化者不能以自化有神以化之
  故知变化之道者疑吾窥测其妙也然能知神之
  所为而已至于阴阳不测者此又非知变化之道
  者所能知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变化即尽神也故由变化可以知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7b 页 WYG0046-0513b.png
  天下之变化或不得而知则由易之变化以知之
  知神之所为者知神之所谓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变化之道尽于参两之神知其道则
  知神之所为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变化之道即上文数法是也皆非人
  之所能为故夫子叹之而门人加子曰以别上文
  也(本/义)
   右第九章(新安朱氏本义曰此章言天地大衍/之数揲蓍求卦之法然亦略矣意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8a 页 WYG0046-0514a.png
    (详具于太卜筮人之官而今不/可考耳其可推者启蒙备言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三 第 78b 页 WYG0046-0514b.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