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a 页 WYG0046-04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刚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十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伊川先生曰彖言卦之象爻随时之变因失得而有
 吉凶能如是则得无咎(谓补过也/ 经说)
 横渠先生曰象谓十卦之质(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b 页 WYG0046-0417b.png
  龟山杨氏曰彖总言一卦之象若坤言牝马之类
  是也六爻变动不可为典要故曰言乎变(会通一/已上)
  (条/补)
  广汉张氏曰悔吝虽未为大过然悔未纯吉吝未
  纯凶如物有瑕疵也无咎本有咎能以善补其过
  恶故无咎也(会/通)
  白云郭氏曰前章言卦之象备矣此章又明玩辞
  之法也彖之辞所以言一卦之象也象非为天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a 页 WYG0046-0417c.png
  地而已八卦之义变动不居皆其象也爻之辞所
  以言一卦之变也卦由爻以变爻之辞又明其变
  之所以也吉凶言其失得之大悔吝言其所失之
  小无咎称其善补过此五者皆易辞之道也君子
  乐玩在此而已(易/说)
  汉上朱氏曰设卦观象默而识之不得已而有彖
  者所以言乎一卦之象也玩其彖辞而不得观其
  象可也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吉凶有难知者故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b 页 WYG0046-0417d.png
  爻辞所以言乎一卦之变也玩其爻辞而不得观
  其变可也吉凶者言如是而得则吉如是而失则
  凶悔吝者言乎小疵也恶积罪大则悔无及已吝
  者言当悔而止护小疵致大害者也无咎者本实
  有咎善补过而至于无咎易有言又谁咎者言咎
  实自取自咎可也有言不可咎者义所当为才不
  足也君子度德量力折之以中道则无咎矣吉凶
  悔吝无咎一也其实悔吝无咎所以明吉凶也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a 页 WYG0046-0418a.png
  不言悔而言无咎无咎则悔可知矣言凶而不言
  吝吝不足言也(易/传) 又曰汉书艺文志易经十二
  篇论彖大象小象文言班固以文王作上下篇孔
  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先儒自郑
  康成王弼孔颖达尊是说其后诸儒疑之正义补
  阙曰夫子因文王彖而有彖王昭素胡旦亦云范
  谔昌著易證坠简曰诸卦彖象爻辞小象乾坤文
  言并周公作自文言以下孔述也今以经传考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b 页 WYG0046-0418b.png
  明夷之彖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
  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则彖非文王作断可知矣案司马迁曰孔子晚喜
  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信斯言也则彖象说卦文
  言古有之矣孔子序之系之说之文之而已所谓
  述而不作也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夫圣孔子不居
  而系辞之言及于卦象彖爻必抑扬其辞以圣人
  称之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此所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a 页 WYG0046-0418c.png
  系辞者指卦下之辞而言之也又曰彖也者言乎
  其象也爻也者言乎其变也夫爻辞言一爻之变
  彖辞言一卦之象则文王卦下之辞又谓之彖矣
  孔子序述其彖之意而已故名其篇曰彖使文王
  卦下之辞不谓之彖孔子何谓言知者观其彖辞
  则思过半矣夫子自谓如此非逊以出之之义也
  盖彖者孔子赞易十篇之一先儒附其辞于卦辞
  之下故加彖以明之 崔景陆震谓文王作爻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b 页 WYG0046-0418d.png
  马融陆绩谓周公所作考之爻辞马融陆绩为是
  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六五箕子之明
  夷随上六王用亨于西山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
  盖南狩伐商之事西岐王业所兴武王数纣曰囚
  奴正士而追王西伯在剪商之后则爻辞为周公
  作审矣 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通谓之系辞
  仲尼赞二圣人系辞之意成上下篇名曰系辞犹
  序文王之彖而明其篇曰彖也凡系辞所称系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5a 页 WYG0046-0419a.png
  焉者或指卦辞或指爻辞而言如圣人设卦观象
  系辞焉而明吉凶指卦辞为系辞也如圣人有以
  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
  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指爻辞为系辞也(并丛/说)
  新安朱氏曰彖谓卦辞文王所作者爻谓爻辞周
  公所作者象指全体而言变指一节而言吉凶悔
  吝无咎此卦爻辞之通例(本/义) 问所谓小疵者只
  是以其未便至于吉凶否曰悔是渐好知道是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5b 页 WYG0046-0419b.png
  了便有进善之理悔便到无咎吝者喑鸣说不出
  心下不是没分晓然未至大过故曰小疵然小疵
  毕竟是小过(语/录)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
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伊川先生曰位有贵贱之分卦兼小大之义吝凶之
 道于辞可见以悔吝为防则存意于微小震惧而得
 无咎者以能悔也(经/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6a 页 WYG0046-0419c.png
 横渠先生曰齐小大者存乎卦卦有称名至小而与
 诸卦均齐者各著其义也盖称名小而取类大也
 辩吉凶者存乎辞欲见小疵者必存乎辞忧悔吝者
 存乎介欲观易象之小疵宜乎志静知(一作/志)所动之
 几微也 悔吝吉凶之萌惟介于石者能见几而作
  震无咎者存乎悔凡言无咎者必求其始皆有悔
 今能改之也有咎而免者善震而补也(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介者始万物之时震者动之将形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6b 页 WYG0046-0419d.png
  悔吝者当在交物之初而善补过者当悔于将动
  之际过此则无及矣(会/通)
  白云郭氏曰上而贵下而贱系乎六爻故曰存乎
  位乾坤之大井鼎之小皆卦也故言齐小大系辞
  焉而明吉凶是存乎辞也忧悔吝者方悔吝未至
  之时先明于几微则无疵故存乎介亦由思患而
  豫防之也知畏过咎常自震悔则可补过故存乎
  悔亦由恐惧修省者也人有贵贱而位列之人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7a 页 WYG0046-0420a.png
  小大不齐而卦齐之介虽所以忧悔吝而悔又以
  震无咎也能知辞之所言如彼又知理之所存如
  此乐而玩之是其所以为君子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卦自下而上列贵贱之位存乎位则
  刚柔往来上下内外得位失位或应或否见矣易
  于小事不忽于大事不惧视履尊位与居家同视
  征伐天下与折狱同视享上帝养圣贤养万物与
  饮食同知此则知颜子与禹稷同曾子与子思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7b 页 WYG0046-0420b.png
  故存乎卦之小大则见事之小大齐矣忧悔吝之
  将至者当存乎介介者确然自守不与物交震惧
  而无咎者当存乎悔悔者追悔前失而不惮改也
  故悔则无咎介则无悔不近于知几乎几者动之
  微吉之先见也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确然自
  守者守正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位谓六爻之位齐犹定也小谓阴大
  谓阳介谓辨别之端盖善恶已动而未形之时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8a 页 WYG0046-0420c.png
  于此忧之则不至于悔吝矣震动也知悔则有以
  动其补过之心而可以无咎矣(本/义) 齐小大者存
  乎卦齐犹分辨之意一云犹断也小谓否睽之类
  大谓泰谦之类如泰谦之辞便平易睽困之辞便
  艰险故曰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问忧悔吝者存
  乎介悔吝未至于吉凶是那初萌动可以向吉凶
  之微处介又是悔吝之微处介字如界至界限之
  界是善恶初分界处于此忧之则不至悔吝矣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8b 页 WYG0046-0420d.png
  然 悔吝固是吉凶之小者介又是几微之间虑
  悔吝之来当察于几微之际无咎者本是有咎善
  补过则为无咎震动也欲动而无咎当存乎悔尔
  悔吝在吉凶之间小于吉凶而将至于吉凶者也
  (并语/录)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伊川先生曰卦有小大于时之中有小大也有小大
 则辞之险易殊矣辞各随其事也(经/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9a 页 WYG0046-0421a.png
 横渠先生曰辞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也指之以趋
 时尽利顺性命之理臻三极之道也能从之则不陷
 于凶悔矣(正/蒙)
  白云郭氏曰观卦之象而卦有小大之异君子所
  居不可同玩卦之辞而辞有险易之辨君子所乐
  不能一各指其所之者之于常则其辞易之于变
  则其辞险是非辞无以示其所之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辞有易者之于吉也所谓能说诸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9b 页 WYG0046-0421b.png
  辞有险者之于凶也所谓能研诸虑有忧虑悔吝
  非险辞不足以尽之爻辞也各指其所之之险易
  也所之者动爻也言乎其变也春秋传观其动曰
  之某卦是也从其所之乃能趋时尽利顺性命之
  理则系辞焉以命之不可已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小险大易各随所向(本/义) 问卦有小
  大旧说谓大畜小畜大过小过如此则只说得四
  卦曰看来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便是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0a 页 WYG0046-0421c.png
  如复如泰如大有如夬之类是好底卦如睽如困
  如小过尽不好底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
  昏昧迷暗底便是不好人所以谓卦有小大辞有
  险易大卦辞易小卦辞险即此可见 问卦有小
  大辞有险易阳卦为大阴卦为小观其爻之所向
  而为之辞如休复吉底辞自是平易如困于葛藟
  底辞自是险曰这般处依约看也是恁地自是不
  曾见得它底透只得随众说如所谓吉凶者失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0b 页 WYG0046-0421d.png
  之象一段却是彻底见得圣人当初作易时意似
  这处更移易一字不得其它处不能尽见得如此
  所以不能尽见得圣人之心(并语/录)
   右第三章(新安朱氏本义曰此/章释卦爻辞之通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伊川先生曰圣人作易以准则天地之道易之义天
 地之道也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弥遍也纶理也在事
 为伦治丝为纶弥纶遍理也(经/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1a 页 WYG0046-0422a.png
 横渠先生曰易与天地准此言易之书也易行乎其
 中造化之谓也言弥纶范围此语必夫子所造弥者
 弥缝补缀之义纶者往来经营之义易之为书与天
 地准易即天道独入于爻位系之以辞者此则归于
 人事盖卦本于天道三阴三阳一升一降而变成八
 卦错综为六十四分而有三百八十四爻也因爻有
 吉凶动静故系之以辞存乎教诫使人动则观其变
 而玩其占其出入以度内外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1b 页 WYG0046-0422b.png
 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圣人与人撰出一法律之书
 使人知所向避易之义也(易/说)
  广平游氏曰弥之使不亏其体则覆焘者统元气
  持载者统元形阳敷而能生阴肃而能成夫是之
  谓弥纶之使无失其叙则日月代明寒暑迭运将
  来者进成功者退夫是之谓纶(易/说)
  白云郭氏曰自此别为一章至鬼神之情状且天
  地至大也人居其中则备三才易之为书三才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2a 页 WYG0046-0422c.png
  道也是以一卦之中皆备三才之象故与天地准
  准则其道弥纶周满天地而无有馀不足之差故
  天地人鬼无或不知者以不能外乎此故也言天
  地则人在其中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圣人观天地以作易其道甚大与天
  地均故能用天地之道弥满无间经纶而不绝(易/传)
  新安朱氏曰易书卦爻具有天地之道与之齐准
  弥如弥缝之弥有终竟联合之意纶有选择条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2b 页 WYG0046-0422d.png
  之意(木/义) 易道本与天地齐准所以能弥纶之凡
  天地间之物无非易之道故易能弥纶天地之道
  而圣人用之也弥如封弥之弥糊合便无缝罅纶
  如纶丝之纶自有条理言虽是弥得外面无缝罅
  而中则事事物物各有条理弥如大德敦化纶如
  小德川流弥而非纶则空疏无物纶而非弥则判
  然不相干此二字见得圣人下字甚密也 凡天
  地有许多道理易上都有所以与天地齐准而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3a 页 WYG0046-0423a.png
  弥纶天地之道(并语/录)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伊川先生曰遍理天地之道而复仰观天文俯察地
 理验之著见之迹故能知幽明之故在理为幽成象
 为明知幽明之故知理与物之所以然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天文地理皆因明而知之非明则皆幽
 也此所以知幽明之故万物相见乎离非离不相见
 也见者由明而不见非无物也乃是天之至处彼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3b 页 WYG0046-0423b.png
 学则皆归之空虚盖徒知乎明而已不察夫幽所见
 一边耳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
 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有方其散也
 安得遽谓之无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
 不云知有无之故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文理之
 察非离不相睹也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故方其不
 形也有以知明之故(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由易之道仰观俯察则天地幽明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4a 页 WYG0046-0423c.png
  故无不知幽则天地之道其隐者也明则天地之
  道其显者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天气也而成文地形也而有理形散
  为气明而幽也气聚成形幽而明也仰观乎天凡
  地之成形者莫不有是文俯察乎地凡天之成象
  者莫不具是理故分而为二揲之以四生二仪四
  象八卦成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
  皆源于天极知此则知幽明之故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4b 页 WYG0046-0423d.png
  新安朱氏曰此穷理之事以者圣人以易之书也
  易者阴阳而已幽明死生鬼神皆阴阳之变天地
  之道也天文则有昼夜上下地理则有南北高深
  (本/义) 问本义云天文则有昼夜上下地理则有南
  北高深不知如何曰昼明夜幽上明下幽观昼夜
  之运日月星辰之上下可见此天文幽明之所以
  然南明北幽高明深幽观之南北高深可见此地
  理幽明之所以然 天文是阳地理是阴然各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5a 页 WYG0046-0424a.png
  阴阳天之昼是阳夜是阴日是阳月是阴地如高
  属阳下属阴平坦属阳险阻属阴东南属阳西北
  属阴幽明便是阴阳 观文察理以至知鬼神之
  情状皆是言穷理之事直是要知得许多然后谓
  之穷理(并语/录)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伊川先生曰原究其始要考其终则可以见死生之
 理(经/说) 原始则足以知其终反终则足以知其始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5b 页 WYG0046-0424b.png
 生之说如是而已矣故以春为始而原之其必有冬
 以冬为终而反之其必有春死生者其与是类也(畅/潜)
 (道/录) 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人能原始知得生理
 便能要终知得死理若不明得便虽千万般安排著
 亦不济事(刘元承/手编)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但穷
 得则自知死生之说不须将死生便做一个道理求
 (入关/语录) 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知生则知死矣能原
 始则能要终矣(荅谢岩/两疑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6a 页 WYG0046-0424c.png
 横渠先生曰海水凝则冰浮则沤然冰之才沤之性
 其存其亡海不得而与焉推是足以究死生之说
 易谓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者谓原始而知生则
 求其终而知死必矣此夫子所以直季路之问而不
 隐也(并正/蒙)
  龟山杨氏曰天地之间一气而万形一息而成古
  今达观之士会物于一已通昼夜而知则虽死
  生之变恒矣 又曰古之大学之道必先明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6b 页 WYG0046-0424d.png
  德知天德则死生之说鬼神之情状当自见矣是
  道也圣人详言于易不必徇邪说而外求也(与陆/思仲)
  (书/)
  屏山刘氏曰望室而知四隅者必超室表举舆而
  知轻重者必在舆外游生死而知其终始者必践
  形理也魂魄之变茫昧莫测岂可情识猜揣哉知
  之必有道也畏生死者未达也达者不畏焉不畏
  者犹未能践形也常流乎四胜之间何谓四胜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7a 页 WYG0046-0425a.png
  曰存亦乐亡亦乐是齐生死也或曰聚则有散则
  无是泯生死也或曰名立不朽没而愈光是轻生
  死也或曰安时俟命力不可为是任生死也齐泯
  轻任是四胜也帘窥壁听髣髴未真姑立言广意
  以胜之终为生死所囿昔夫子读易三绝韦编于
  是原始要终知死生之说其于乾坤之蕴幽明之
  故鬼神之情状如目辨苍素手数奇耦也然当时
  弟子微言奥义问荅多矣季路一发问夫子拒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7b 页 WYG0046-0425b.png
  学者遂谓吾儒所急修已治人而已三纲五常而
  已身外之事何足预穷哉是知听夫子之言而不
  知求夫子之心也死生亦大矣圣人岂忽之哉负
  手曳杖逍遥而歌往来之际湛然如此非平日有
  见焉不能也所以不切切言之者惧学者守易晓
  之空言而不闻至精至赜之道也故曰朝闻道夕
  死可矣是夫子虽不切切言之而常诲人以生死
  之大方也(屏山/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8a 页 WYG0046-0425c.png
  白云郭氏曰在人则原形气之始反形气之终其
  死生之说尤为易知故(谓幽明/之故)者以事理言死生
  则可说者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聚而为有生之始也散而入无生之
  终也始终循环死生相续聚散之理也以八卦观
  之一变者卦之始也谓之一世六变者卦之终也
  谓之游魂七变而反者卦体复也谓之归魂始者
  生也终者死也反则死而复生故知此则知死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8b 页 WYG0046-0425d.png
  之说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原者推之于前反者要之于后(本/义)
  人未死如何知得死之说只是原其始之理将后
  面摺转来看便见得以此之有知彼之无 问反
  字如何曰推原其始而反其终谓如方推原其始
  初却摺转一摺来如回头之义是反回来观其终
  也(并语/录)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9a 页 WYG0046-0426a.png
 康节先生曰精气为物形也游魂为变神也又曰精
 气为物体也游魂为变用也 鬼神者无形而有用
 其情状可得而知也于用则可见之矣若人之耳目
 鼻口手足草木之枝叶华实颜色皆鬼神之所为也
 福善祸淫主之者谁邪聪明正直有之者谁邪不疾
 而速不行而至任之者谁邪皆鬼神之情状也(并观/物外)
 (篇/)
 伊川先生曰聚为精气散为游魂聚则为物散则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19b 页 WYG0046-0426b.png
 变观聚散则见鬼神之情状万物始终聚散而已鬼
 神造化之功也(经/说) 问世言鬼神之事虽知其无然
 不能无疑惧何也曰此只是自疑尔曰如何可以晓
 悟其理曰理会得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与原始要终
 之说便能知也须是于原字上用工夫或曰游魂为
 变是变化之变否曰既是变则存者亡坚者腐更无
 物也鬼神之道只恁说与贤虽会得亦信不过须是
 自得也(刘元承/手编) 问易言知鬼神情状果有情状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0a 页 WYG0046-0426c.png
 曰有之又问既有情状必有鬼神矣曰易说鬼神便
 是造化也(唐棣/杂录)
 横渠先生曰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植物
 本诸地以阴阳升降为聚散之渐物之初生气日至
 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申
 也反之为鬼以其归也(易/说) 又曰阴阳之气散则万
 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形聚为
 物形溃反原反原者其游魂为变与所为变者对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0b 页 WYG0046-0426d.png
 散存亡为文非如萤雀之化指前后身而为说也(正/蒙)
  龟山杨氏曰先王报本反始之义与夫观而不荐
  涣萃假有庙之象则圣人所以自尽其心者于是
  为至非深知鬼神之情状其孰能知之(中庸/解)
  上蔡谢氏曰动而不已其神乎滞而有迹其鬼乎
  往来不息神也摧仆归根鬼也致生之故其鬼神
  致死之故其鬼不神何也人以为神则神以为不
  神则不神矣知死而致生之不智知死而致死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1a 页 WYG0046-0427a.png
  不仁圣人所以神而明之也(语/录)
  广汉张氏曰鬼神之说合而言之来而不测谓之
  神往而不返谓之鬼分而言之天地山川风雷之
  属凡气之可接者皆曰神祖考祀飨于庙曰鬼就
  人物而言聚而生为神散而死为鬼又就一身而
  言魂气为神体魄为鬼凡六经所称盖不越是数
  端然一言以蔽之莫非造化之迹而语其德则诚
  而已(南轩/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1b 页 WYG0046-0427b.png
  白云郭氏曰万物出于天地者也人与万物皆一
  也由天地至精之气钟而为物物散而变则复于
  天地是鬼神之情状虽极幽隐不过于人物聚散
  而已盖可得而知也故文王之于易卦具天地而
  爻具人位是人由天地精气而生虽有参天地之
  道而无同天地之体也卦以用事而终穷而变亦
  犹鬼神也故人鬼之象与卦一也上言幽明之故
  天地也死生之说人也精气游魂鬼神也辨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2a 页 WYG0046-0427c.png
  人鬼之理宜其同章先儒别鬼神于下章未详其
  旨(易/说) 易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
  情状夫鬼神之情状不可得而知也圣人自无入
  有以观之则所以为物者如此所以为变者亦如
  此也是鬼神之情状可得而知也(中庸/解)
  汉上朱氏曰乾兑金也震巽木也坎水离火也坤
  艮土也乾震坎艮阳也坤巽离兑阴也阴阳之精
  五行之气气聚为精精聚为物得乾为首得坤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2b 页 WYG0046-0427d.png
  腹得震为足得巽为股得坎为耳得离为目得艮
  为鼻得兑为口及其散也五行阴阳各还其本故
  魂阳反于天魄阴归于地其生也气日至而滋息
  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伸也反
  之谓鬼以其归也阴阳转续触类成形其游魂为
  变乎物其状也聚散其情也故曰乾阳物也坤阴
  物也知此则知鬼神之情状矣或曰太史公言儒
  者不言鬼神而言有物物与鬼神异乎曰人生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3a 页 WYG0046-0428a.png
  化曰魄既生阳曰魂至于死也体魄降而魂气升
  升则无不之也魄降而气不化者物也今人行气
  中或闻鬼哭或闻鬼呼其人逢之愕然忤视俄且
  化矣谓诚有是而不知气之不化者也谓鬼为物
  察之有不至也韩愈谓鬼无声形是也(易/传) 气聚
  为精精聚为物形始化曰魄气能动曰魂传曰心
  之精爽是为魂魄子产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阳
  曰魂及其散也形散而魄散气散而魂散故季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3b 页 WYG0046-0428b.png
  曰魂气则无不之也魄阴也魂阳也阴阳转续触
  类成形聚者不能无散散者不能无聚屈伸相感
  阴阳之变也神申也其气聚而日息鬼归也其气
  散而日消物其形也散其情也然则气何从生乎
  曰太虚者气之本体人客形也动则聚而为气静
  则散为太虚动静聚散有形无形其鬼神之情状
  乎太史公曰儒者不言鬼神而言有物何也曰人
  之死也各反其根体魄阴也故降而在下魂气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4a 页 WYG0046-0428c.png
  也故升而在上升则无不之矣今也魄降而气不
  化非物而何所以不化者物欲蔽之也子产曰其
  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故圣人死曰神贤人
  死曰鬼众人死曰物圣人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故
  五帝配上帝传说上比列星贤人得其所归众人
  则知富贵生而已其思虑不出于口腹之间祍席
  之上夸张于世以自利焉物欲蔽之不能自反其
  初故谓之物然物之乘间而出岂离乎五行哉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4b 页 WYG0046-0428d.png
  行即阴阳二端也故管辂论杜伯如意宋无忌皆
  以五行推之(丛/说)
  新安朱氏曰阴精阳气聚而成物神之伸也魂游
  魄降散而为变鬼之归也(本/义) 精气为物是合精
  与气而成物精魂而气魄也变则是魂魄相离虽
  独说游魂而不言魄而离魄之意自可见矣 林
  安卿问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曰此是两个合一个
  离精气合则魂魄凝结而为物离则阳已散而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5a 页 WYG0046-0429a.png
  无所归故为变精气为物精阴也气阳也仁者见
  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仁阳也智阴也 问
  尹子解游魂一句为鬼神如何曰此只是聚散聚
  而为物者神也散而为变者鬼也鬼神便有阴阳
  之分只于屈伸往来观之横渠说精气自无而有
  游魂自有而无其说亦分晓然精属阴气属阳又
  自有错综底道理就一人之身将来横看生便带
  著个死底道理人身虽是属阳而体魄便属阴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5b 页 WYG0046-0429b.png
  其死而属阴又却是此气便亦属阳盖死则魂气
  上升而魄形下降古人说徂落二字极有义理便
  是谓魂魄徂者魂升于天落者魄降于地只就人
  身便亦是鬼神如祭祀求诸阳便是求其魂求诸
  阴便是求其魄祭义中宰我问鬼神一段说得好
  注解得亦好 问尹子鬼神情状只是解游魂为
  变一句即是将神字亦作鬼字看了程张说得甚
  明白尹子亲见伊川何以不知此义曰尹子见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6a 页 WYG0046-0429c.png
  川晚又性质朴钝想伊川亦不曾与它说(并语/录)
  又曰精魄也(耳目之精/明为魄)气魂也(口鼻之嘘/吸为魂)二者合
  而成物精虚魄降则气散魂游而无不之矣魄为
  鬼魂为神礼记有孔子荅宰我之问正说此理甚
  详杂书云魂人阳神也魄人阴神也亦可取横渠
  上蔡论此亦详 魂阳而魄阴故魂之尽曰散(散/而)
  (上/也)魄之尽曰降(降而/下也)古人谓之徂落亦是此义今
  以聚而不散者为魄恐未然体魄是二物精气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6b 页 WYG0046-0429d.png
  物犹言魂魂为体耳(并荅吕/子约书)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伊川先生曰以幽明之故死生之理鬼神之情状观
 之则可以见天地之道易之义与天地之道相似故
 无差违相似谓同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如天地无私则于道不离然遗物而独
 化又过乎大中之表也故下文曰范围天地之化而
 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7a 页 WYG0046-0430a.png
  上蔡谢氏曰或曰意必固我有一焉则与天地不
  相似矣荅曰然理上怎安得个字易曰与天地相
  似故不违相似犹自是语(语/录)
  白云郭氏曰自此别为一章论圣人之道至无方
  无体而终且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与天地相似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是以天地无违于圣人圣
  人亦无违于天地也或谓易与天地相似易非特
  相似而已相似者谓人道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7b 页 WYG0046-0430b.png
  汉上朱氏曰生蓍立卦生爻三者准天地也自此
  以下言弥纶天地之道易与天地准天地无一物
  不体有违于物则与天地不相似与天地相似故
  不违此言易之时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上文言易之道
  与天地相似此言圣人之道与天地准也惟其人
  不违所以与天地相似若此心有外则与天地不
  相似矣此下数句皆是与天地相似之事也上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8a 页 WYG0046-0430c.png
  易与天地准下数句皆易与天地准之事也 此
  一句汎说下面知周乎万物至道济天下是细密
  底工夫知便直要周乎万物无一物之遗道直要
  济天下(并语/录)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伊川先生曰义之所包知也其义周尽万物之理其
 道足以济天下故无过差(经/说) 今语道则须待要寂
 灭湛静形便如槁木心便如死灰岂有直做墙壁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8b 页 WYG0046-0430d.png
 石而谓之道所贵乎智周天地万物而不遗又几时
 要如死灰所贵乎动容周旋中礼又几时要如槁木
 论心术无如孟子也只谓必有事焉今既如槁木死
 灰则却于何处有事(吕与叔/东见录)
 横渠先生曰未能周万物则必有过过失也君子立
 法必其智周天下之利害而其道又足以济天下然
 后不过过失也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然后不错若不
 如此或得于彼则或失于此也天惟运动一气鼓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9a 页 WYG0046-0431a.png
 物而生无心以恤物圣人则有忧患不得似天天地
 设位圣人成能圣人主天地之物又智周乎万物而
 道济天下必也为之经营不可以有爱付之无忧(易/说)
  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
 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
 者也(正/蒙) 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
 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也(经学/理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29b 页 WYG0046-0431b.png
  白云郭氏曰圣人以周物为知以济天下为道未
  尝私一身而周济之也故能与天地相似其道虽
  大而不为过者以此上言与天地相似犹中庸所
  谓参天地也此言智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犹中
  庸所谓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性者万物之一源知性则知天知天
  则知物无非我者故智周乎万物智周乎万物而
  不知以道济天下则过矣惟智周万物而道济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0a 页 WYG0046-0431c.png
  天下故不过此言易之体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此圣人尽性之事也天地之道知仁
  而已知周万物者天也道济天下者地也知且仁
  则知而不过矣(本/义) 知周乎万物便是知幽明生
  死鬼神之理 问本义云知周万物者天也道济
  天下者地也是如何曰此与后段仁者见之谓之
  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又自不同此以清浊言彼以
  动静言智是先知得较虚故属之天道济天下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0b 页 WYG0046-0431d.png
  普济万物实惠及民故属之地(并语/录)
旁行而不流
 伊川先生曰旁通远及而不流失正理(经/说)
 横渠先生曰旁行不流圆神不倚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圣人应天下之变一以易道而已故
  虽委曲旁通而未尝逐物流移适则用之过则弃
  之而已所以和而不流也盖亦曲能有诚之义(易/说)
  汉上朱氏曰道济天下酬酢万变其道旁行散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1a 页 WYG0046-0432a.png
  流而不反徇物而丧已亦过矣故道济天下旁行
  而不流此言易之用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旁行者行权之知也不流者守正之
  仁也(本/义) 问旁行而不流曰此小变而不失其大
  常然前后却有故字又相对此一句突然易中自
  时有恁地处颇难晓 知周万物是体旁行是可
  与权乃推行处下面乐天知命是自得处三节各
  说一理 旁行不流言其道旁行而不流于偏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1b 页 WYG0046-0432b.png
  (并语/录)
乐天知命故不忧
 明道先生曰乐天知命通上下而言之也圣人乐天
 则不须言知命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者尔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是矣命者所以辅义一循于义则何庸
 断之以命哉若夫圣人之知天命则异于此 仁者
 不忧乐天者也(并刘绚/师训) 仁者在已何忧之有凡不
 在已逐物在外皆忧也乐天知命故不忧此之谓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2a 页 WYG0046-0432c.png
 若颜子箪瓢在他人则忧而颜子独乐者仁而已(朱/公)
 (掞问学/拾遗)
 伊川先生曰顺乎理乐天也安其分知命也顺理安
 分故无所忧(经/说)
 横渠先生曰圣人乐天故合内外而诚其仁(正/蒙)
  白云郭氏曰圣人不能无忧而此言不忧者盖圣
  人之忧在道而其所不忧者在身乐天则无伪知
  命则无欲忧者伪欲之所生无伪无欲无适而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2b 页 WYG0046-0432d.png
  天则忧无自而至也此言天者孟子所谓知性则
  知天之天也此言命者孟子所谓有命焉之命也
  中庸言天命之谓性亦是道也故此言乐天知命
  说卦言穷理尽性至于命及中庸孟子之言其道
  皆一致中说窃圣人之言曰乐天知命吾何忧穷
  理尽性吾何疑其言似也其道非也且言乐天知
  命吾何忧虽未大失然其意以穷通为命矣至言
  穷理尽性其失远矣夫穷理尽性圣人之事非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3a 页 WYG0046-0433a.png
  去疑而已其与乐天知命相为终始未易以忧疑为辨
  也语曰知者不惑不惑则无疑矣况穷理尽性圣人之
  事乎圣人之无疑久矣至于尽已之性尽人之性尽物
  之性又岂无疑而已哉文中子不明此务为心迹之说
  反覆其言不过于一身忧疑而止耳盖不知知周乎万
  物而道济天下以穷理尽性之说者也故区区于心迹
  之间终不能遗一身而观之是之谓不知道(易/说)
  汉上朱氏曰道之行否有命穷亦乐通亦乐不以天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3b 页 WYG0046-0433b.png
  累其心故不忧此言易之贞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既乐天理而又知天命故能无忧而其知
  益深(本/义) 问乐天知命云通上下言之又曰圣人之知
  天命则异于此某窃谓乐天知命便是说圣人曰此一
  段亦未安乐天知命便是圣人异者谓与不知命无以
  为君子自别 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此两句本
  皆是知之事盖不流便是贞也不流是本旁行是应变
  处无本则不能应变能应变而无其本则流而入变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4a 页 WYG0046-0433c.png
  矣细分之则旁行是知不流属仁其实皆是知之事对
  下文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一句专说仁也(并语/录)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伊川先生曰安土安所止也敦乎仁存乎同也是以
 能爱(经/说)
 横渠先生曰安土乐其所自生忠厚之道也(易/说) 安
 所遇而敦仁故其爱有常心有常心则物被常爱也
  乐天安土所居而安不累于物也(并正/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4b 页 WYG0046-0433d.png
  白云郭氏曰安土常人之情圣人之治因之而已
  固不能从已之欲也能因其所安而安之而后可
  以敦乎仁敦乎仁则爱道广矣所谓仁者爱人也
  爱者好生之德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安土者所遇而安也虽所遇而安亦
  未尝一日忘天下笃于仁者也故能爱此言易正
  而亨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随处皆安而无一息之不仁故能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5a 页 WYG0046-0434a.png
  忘其济物之心而仁益笃盖仁者爱之理爱者仁
  之用故其相为表里如此(本/义) 问安土敦乎仁故
  能爱曰此是与上文乐天知命对说乐天知命是
  知崇安土敦仁是礼卑安是随所居而安在在处
  处皆安若自家不安何以能爱敦只是笃厚去尽
  己私全是天理更无夹杂充足盈满方有个敦厚
  之意只是仁而又仁敦厚于仁故能爱惟安土敦
  仁则其爱自广 安土者随所寓而安若自择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5b 页 WYG0046-0434b.png
  处便只知有已不知有物也此厚于仁者之事故
  能爱也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圣人说仁是恁地
  说不似江西人说知觉相似此句说仁最密(并语/录)
   又曰安土者随所遇而安也敦乎仁者不失其
  天地生物之心也安土而敦乎仁则无适而非仁
  矣所以能爱也仁者乐山之意于此可见(荅何/镐)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6a 页 WYG0046-0434c.png
 康节先生曰神者易之主也所以无方易者神之用
 也所以无体 又曰神无方而性有质(并观物/外篇)
 明道先生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者模范出一天
 地尔非在外也如此曲成万物岂有遗哉 冬寒夏
 暑阴阳也所以运动变化者神也神无方故易无体
 若如或者别立一天谓人不可以包天则有方矣是
 二本也(并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曰范围俗语谓之模量模量天地之运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6b 页 WYG0046-0434d.png
 而不过差委曲成就万物之理而无遗失通昼夜阖
 辟屈伸之道而知其所以然如此则得天地之妙用
 知道德之本源所以见至神之妙无有方所而易之
 准道无有形体(经/说) 范围天地之化天本廓然无穷
 但人以目力所及见其寒暑之序日月之行立此规
 模以窥测它天地之化不是天地之化其体有如城
 郭之类都盛其气假使言日升降于三万里不可道
 三万里外更无物又如言天地升降于八万里中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7a 页 WYG0046-0435a.png
 可道八万里外天地尽学者要默体天地之化如此
 言之甚与天地不相似其卒必有窒碍(入关/语录) 通乎
 昼夜之道而知昼夜死生之道也(畅潜/道录)
 横渠先生曰过则溺于空沦于静既不能存其神又
 不能知夫化矣大抵过则不是著有则是著无圣人
 自不言有无诸子乃以有无为说说有无斯言之陋
 也在易则惟曰神神则可以兼统 通乎昼夜之道
 而知不偏滞于昼夜之道故曰通知 神无方而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7b 页 WYG0046-0435b.png
 无体系辞言易大概是语易书制作之意其言易无
 体之类则是天易也神易虽是一事方与体虽是一
 义以其不测故言无方以其生生故言无体然则易
 近于化(并易/说) 母意必固我然后范围天地之化
 大人者有容物无去物有爱物无徇物天之道然天
 以直养万物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
 道矣 义以反经为本经正则精仁以敦化为深化
 行则显义入神动一静也仁敦化静一动也仁敦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8a 页 WYG0046-0435c.png
 则无体义入神则无方 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
 推而岁成神易无方体一阴一阳阴阳不测皆所谓
 通乎昼夜之道也 不知来物不足以利用不通昼
 夜未足以乐天 体不偏滞乃可谓无方无体偏滞
 于昼夜阴阳者物也若道则兼体而无累也以其兼
 体故曰一阴一阳又曰阴阳不测又曰一阖一辟又
 曰通乎昼夜语其推行故曰道语其不测故曰神语
 其生生故曰易其实一物指事异名尔 大率知昼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8b 页 WYG0046-0435d.png
 夜阴阳则能一性命能知性命则能知圣人知鬼神
 彼欲直语太虚不以昼夜阴阳累其心则是未始见
 易未始见易则虽欲免阴阳昼夜之累末由也已易
 且不见又乌能更语真际舍真际而谈鬼神妄也
 昼夜者天之一息乎寒暑者天之昼夜乎天道春秋
 分而气易犹人一寤寐而魂交魂交成梦百感纷纭
 对寤而言一身之昼夜也气交为春万物糅错对秋
 而言天之昼夜也 神无方易无体大且一而已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9a 页 WYG0046-0436a.png
 (并正/蒙)
  广平游氏曰范之使有常则日月无薄食陵谷无
  迁易四时常若风雨常均若此者范之者也围之
  使无踰则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冬无愆阳夏无伏
  阴若此者围之者也 或曰伊川序易曰随时变
  易以从道然则易与道为二乎曰神无方而易无
  体易者道之用也既已涉于用矣且得无从乎惟
  其变易而不离于道斯可名于无体矣若春作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39b 页 WYG0046-0436b.png
  长秋敛冬藏皆神之所为也神之所为异于人为
  者以其从道而已此四时之所以不忒也老子曰
  道法自然亦即人所见以明道也先生之意正欲
  使学易者知变易之必从道则用不诡于易矣(并/易)
  (说/)
  广汉张氏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
  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此
  言圣人事而结之以神无方而易无体亦犹中庸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0a 页 WYG0046-0436c.png
  述仲尼之德而结之以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神
  无方言其妙万物而无不在也易无体言其变易
  而不穷也圣人之功用是乃神之无方易之无体
  者也盖与之无间矣(南轩/集) 又曰天地之化阴阳
  之气也万物阴阳之形也昼夜阴阳之理也此三
  者不外乎阴阳惟易则能阴能阳故无体神则阴
  阳不测故无方圣人尽神易之道故于天地之化
  能范围之万物能曲成之昼夜之道能通之(会/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0b 页 WYG0046-0436d.png
  龟山杨氏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则人鬼死生当
  源源自见初无二致也故问事鬼神告以事人问
  死告以知生所以发乎子路之问而不隐也盖圣
  人之言常近矣探索之则赜隐存焉(语/解) 中以形
  道之体和以显道之用致中则范围而不过致和
  则曲成而不遗(中庸/解)
  白云郭氏曰圣人以一人之身固不能范围天地
  之化然所谓范围者为之有制而已天地之化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1a 页 WYG0046-0437a.png
  时而过者在彼圣人范围之制无伤财害民之失
  则所过在彼而制其过者在圣人是犹泰所谓财
  成天地之道也曲成万物而不遗者尽人之性尽
  物之性生成而无夭伤无所遗焉所谓辅相天地
  之宜也易言昼夜之道最为难明夫幽明隐显也
  昼夜之道非幽明之故也昏极则生昼明极则生
  夜犹阴之生阳柔之变刚动极而静皆有道以运
  之而变于是乎生变者有象运者无形由有象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1b 页 WYG0046-0437b.png
  可以知无形由昼夜阴阳刚柔动静则可以知道
  故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通乎昼夜则阴阳刚柔
  其类举可知也以人事言之则盛衰治乱进退存
  亡得丧孰非昼夜之道乎故有范围之道以参天
  地有曲成之道以育万物通乎昼夜之道则寂然
  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矣非圣人极天下之至
  神其孰能与于此先儒或以范围为犯违误矣
  经言神易道圣人凡有四者之异且神无自神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2a 页 WYG0046-0437c.png
  在道则道之神也在易则易之神也在圣人则圣
  人之神也神寓于道易圣人而道易圣人各有其
  名不谓之神此神所以无方也易有体者书也书
  之为体者卦象也书以卦象为体卦象未立而是
  道具有及其既立则曰卦也曰象也不得复谓之
  易如此则易为无体矣然圣人范围曲成通乎昼
  夜岂无自而能然哉盖用易无体之道以尽无方
  之神而后能之也如是则神也易也托圣人以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2b 页 WYG0046-0437d.png
  方体耳故以是终之(并易/说)
  汉上朱氏曰范围者防范之所围夫子所谓矩庄
  周所谓大方天地之化者气也气之推移一息不
  留故谓之化善养其气者大配天地不违也不过
  也不流也虽忧乐以天下而适乎大中至正之矩
  故不过不过者不过乎中也横渠谓非也绝物而
  独化是也此言易之中正也不过故能尽已之性
  能尽已之性则能尽物之性曲成者顺万物之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3a 页 WYG0046-0438a.png
  成之者非一方也天之生物也直圣人相天而曲
  成之不害其为直此言中正之成物也曲成万物
  而不遗乃能无一物不体与天地相似与时偕行
  矣昼夜者阴阳也推乎昼夜阴阳之道而通之则
  知幽明知死生知鬼神非尽已之性尽物之性者
  不能也故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阴阳两也两者合
  一而不测者神也不测则无方刚柔杂居而相易
  者用也相易则无体(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3b 页 WYG0046-0438b.png
  新安朱氏曰此圣人至命之事也范如铸金之有
  模范围匡廓也天地之化无穷而圣人为之范围
  不使过于中道所谓裁成者也通犹兼也昼夜即幽
  明生死鬼神之谓如此然后可见至神之妙无有
  方所易之变化无有形体也(本/义) 问范围天地之
  化而不过曰天地之化滔滔无穷如一炉金汁镕
  化不息圣人则为之铸写成器使入模范匡廓不
  使过于中道也曲成万物而不遗此又是就事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4a 页 WYG0046-0438c.png
  之分量形质随其大小阔狭长短方圆无不各成
  就此物之理无有遗阙范围天地是极其大而言
  曲成万物是极其小而言范围如大德敦化曲成
  如小德川流 问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如天之
  生物至秋而成圣人则为之敛藏人之生也欲动
  情胜圣人则为之教化防范此皆是范围而使之
  不过之事否曰范围之事阔大此亦其一事也今
  且就身上看如何或曰如视听言动皆当存养使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4b 页 WYG0046-0438d.png
  不过差此便是否曰事事物物无非天地之化皆
  当有以范围之就喜怒哀乐而言喜所当喜怒所
  当怒之类皆范围也能范围之不过曲成之不遗
  方始见得这神无方易无体若范围有不尽曲成
  有所遗神便有方易便有体矣 通乎昼夜之道
  而知既曰通又曰知似不可晓然通是兼通若通
  昼不通夜通生不通死便是不知便是神有方易
  有体了 通字只是兼乎昼夜之道而知其所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5a 页 WYG0046-0439a.png
  然大抵此一章自易与天地准以下只是言个阴
  阳仁者见之谓之仁仁亦属阳知者见之谓之知
  知亦属阴此就人气质有偏处分阴阳如继之者
  善成之者性便于造化流行处分阴阳 神无方
  而易无体神便是忽然在阴又忽然在阳底易便
  是或为阴或为阳如为春又为夏为秋又为冬交
  错代换而不可以形体拘也 神自是无方易自
  是无体方是四方上下神却或在此或在彼故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5b 页 WYG0046-0439b.png
  无方易无体者或自阴而阳或自阳而阴无确定
  底故云无体自与那其体则谓之易不同各自见
  说一个道理若恁地滚将来说少间都说不去它
  那个是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这
  只是说个阴阳动静辟阖刚柔消长不著这七八
  个字说不了若唤做易只一字便了易是变易阴
  阳无一日不变无一时不变庄子分明说易以道
  阴阳要看易须当恁地看事物都是那阴阳做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6a 页 WYG0046-0439c.png
  来(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或问范围天地伊川训为模量何也
  荅曰只缘天地无外(易/说)
   右第四章(新安朱氏本义曰此章言/易道之大圣人用之如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十 第 46b 页 WYG0046-0439d.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