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a 页 WYG0046-014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坤上)
 伊川先生曰升序卦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
 受之以升物之积聚而益高大聚而上也故为升所
 以次于萃也为卦坤上巽下木在地下为地中生木
 木生地中长而益高为升之象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b 页 WYG0046-0144d.png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伊川先生曰升者进而上也升进(一作/进升)则有亨义而
 以卦才之善故元亨也用此道以见大人不假忧恤
 前进则吉也南征前进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乾之九二利见大人而以时之止升之
 九二有六五配合之庆故可见大人之德南征而勿
 恤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地万物皆有升在人则位之升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2a 页 WYG0046-0145a.png
  之升德之升亦升也升位则足以行道升德则足
  以进道是以元亨之理在焉升位而见大人故无
  附丽小人之失升德而见大人则日入于君子之
  涂故用见大人可以无忧而有庆也南为明方阳
  之位也君之所也君子之𩔖也故南征无不吉也
  唯见大人故可勿恤勿恤则害已者去而无忧矣
  故可至南征南征斯无不吉盖升之有序如此(易/说)
  新安朱氏曰升进而上也卦自解来柔上居四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2b 页 WYG0046-0145b.png
  巽外顺刚中而五应之是以其占如此南征前进
  也(本/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
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伊川先生曰以二体言柔升谓坤上行也巽既体卑
 而就下坤乃顺时而上升以时也谓时当升也柔既
 上而成升则下巽而上顺以巽顺之道升可谓时矣
 二以刚中之道应于五五以中顺之德应于二能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3a 页 WYG0046-0145c.png
 而顺其升以时是以元亨也彖文误作大亨解在大
 有卦 凡升之道必由大人升于位则由王公升于
 道则由圣贤用巽顺刚中之道以见大人必遂其升
 勿恤不忧其不遂也遂其升则已之(一作/有)福庆而福
 庆及物也 南人之所向南征谓前进也前进则遂
 其升而得行其志是以吉也(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升柔而上也以柔而升则升不逼上
  故用见大人勿恤柔之志不之于阳明之地则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3b 页 WYG0046-0145d.png
  僻阴闇无所不至故南征吉
  白云郭氏曰柔道不升则沈潜无以自达其德与
  位日入于卑污陷溺之域故书谓沈潜刚克者亦
  柔以时升之义也升以坤巽成卦二阴相附其体
  难升故必须时而后可升焉巽有入之道坤有顺
  之义二五刚中而应故可升而大亨也用见大人
  勿恤者见大人则在己者无忧在己无忧则害己
  者去矣位日可进德日可成故为有庆之渐庆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4a 页 WYG0046-0146a.png
  泽加于民天下之庆也然则南征则志无不行明
  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升者萃之反柔在下者也以时而升
  乎上上巽乎下者坤可升之时也故曰柔以时升
  此以坤体在上言升之时也卑巽在下而顺乎理
  刚中自守而应乎上其升以时不为富贵利达动
  其心则得位而大亨矣故曰巽而顺刚中而应是
  以大亨此合两体以二五相易明升之才也大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4b 页 WYG0046-0146b.png
  者九二之五也二之五成离离目为见二升于五
  刚中正得位以此见大人其升必矣故曰用见大
  人恤忧也九二失位为忧之五得位虽有坎险勿
  恤也所谓恤者二阳欲升阴道凝盛未可遽进以
  人事言之小人犹在上也然九二六五应也巽下
  顺上升之时也虽坤阴在上何忧乎不遂遂往而
  升有庆及物矣阳为庆也夫日之初升阴固未退
  及其清风戒旦则群阴解駮尽矣夫何忧哉故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5a 页 WYG0046-0146c.png
  勿恤有庆也大则虞舜升闻在上小则文子同升
  诸公与学以聚之自下而上达而升之道皆趋乎
  明也离南方也征以正而行正则吉二之五之谓
  也二动于中以正而行以见大人往而有庆则其
  志上行故曰南征吉志行也此复以九二之五勉
  其升也在卦气为小寒故太玄准之以上干(易/传)
  新安朱氏曰柔以时升以卦变释卦名巽而顺以
  卦德卦体释卦辞(本/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5b 页 WYG0046-0146d.png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伊川先生曰木生地中长而上升为升之象君子观
 升之象以顺脩其德积累微小以至高大也顺则可
 进逆乃退也万物之进皆以顺道也善不积不足以
 成名学业之充实道德之崇高皆由积累而至积小
 所以成高大升之义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万物之升其象则皆如地中生木也
  自毫末以至合抱人莫见其升之之迹者以顺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6a 页 WYG0046-0147a.png
  而致之耳顺则不逆于德积则为之有渐故能升
  而不已以极高大不然则逆德暴行未能升而困
  及之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木根于地中乃升而上者顺也君子
  以顺为德不弃小善积卑成高积小成大其德日
  跻亦以根于心者顺也否则无本安能积之以成
  高大乎扬子云所谓木渐是也易传曰万物之进
  皆以顺道(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6b 页 WYG0046-0147b.png
  新安朱氏曰王肃本顺作慎今案他书引此多作
  慎意尤明白盖古字通用也说见蒙卦(本/义) 木之
  生也无日不长一日不长则木死矣人之学也一
  日不可已一日而己则心死矣(语/录)
  东莱吕氏曰木自根本长至于杪德自小长至于
  大所谓顺道也上达谓之顺下达谓之逆(易/说)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伊川先生曰初以柔居巽体之下又巽之主上承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7a 页 WYG0046-0147c.png
 九二之刚巽之至者也二以刚中之德上应于君当
 升之任者也允者信从也初之柔巽唯信从于二信
 二而从之同升乃大吉也二以德言则刚中以力言
 则当任初之阴柔又无应援不能自升从于刚中之
 贤以进是由刚中之道也吉孰大焉 与在上者合
 志同升也上谓九二从二而升乃与二同志也能信
 从刚中之贤(一作/道)所以大吉(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允信也自信于己与上合志而升(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7b 页 WYG0046-0147d.png
  蓝田吕氏曰初六以柔居下当升之时柔进而上
  虽处至下志与三阴同升众之所允无所不利故
  曰允升大吉
  白云郭氏曰初六居众爻之下沈滞而难升者能
  自信之笃确然不移终自拔于沈滞之中故言允
  升而致大吉也上合志者二三之阳其升为易初
  六能上合九二九三之志与之同体而升所谓用
  见大人勿恤者也故无沈滞难升之害焉(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8a 页 WYG0046-0148a.png
  汉上朱氏曰允施氏易作进也四坤为众为顺
  二三四兑为口众口顺之允也初六巽之主以一
  柔承二刚能巽者也在升时九二九三俱升六四
  当位合众之欲志在于初而初未应六四顺而正
  初动则正从九三九三进而升于四与上合志允
  升也是以大吉荀爽曰一体相从允然俱升(易/传)
  新安朱氏曰初以柔顺居下巽之主也当升之时
  巽于二阳占者如是则信能升而大吉矣(本/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8b 页 WYG0046-0148b.png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伊川先生曰二阳刚而在下五阴柔而居上夫以刚
 而事柔以阳而从阴虽有时而然非顺道也以暗而
 临明以刚而事弱若黾勉于事势非诚服也上下之
 交不以诚其可以(一无/以字)久乎其可以有为乎五虽阴
 柔然居尊位二虽刚阳事上者也当内存至诚不假
 文饰于外诚积于中则自不事外饰故曰利用礿谓
 尚诚敬也自古刚强之臣事柔弱之君未有不为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9a 页 WYG0046-0148c.png
 饰者也礿祭之简质者也云孚乃谓既孚乃宜不用
 文饰专以其诚感通于上也如是则得无咎以刚强
 之臣而事柔弱之君又当升之时非诚意相交其能
 免于咎乎 二能以孚诚事上则不惟为臣之道无
 咎而已可以行刚中之道泽及天下是有喜也凡象
 言有庆者如是则有福庆及于物也言有喜者事既
 善而又(一无/又字)有可(一无/可字)喜也如大畜童牛之牿元吉
 象云有喜盖牿于童则易又免强制之难是有可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9b 页 WYG0046-0148d.png
 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与萃六二同(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二柔升之时以刚居中若不相合
  然上应于五如见信于五虽纳约荐诚无所不说
  故无咎所以信者刚中而应故也
  白云郭氏曰书曰沈潜刚克故升之道亦以刚中
  而应而后大亨九二是也九二能以诚信之道孚
  于上下其进而有喜不亦宜乎必曰利用礿者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0a 页 WYG0046-0149a.png
  天地鬼神与事君一道也礿祭简薄惟以诚为主
  苟有诚信虽天地鬼神无嫌于简簿况人道乎是
  以无咎(易/说)
  汉上朱氏曰升萃之反也升之九二即萃之九五
  故升萃二爻反复同象明二五之孚也凡人从上
  或出于𫝑位则虽恭巽未免有咎况望行道乎诚
  不足也二刚上应五柔纳之刚柔相与而孚其为
  巽也尽诚敬而已非外饰也是以道行于上泽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0b 页 WYG0046-0149b.png
  于下此九二所以喜欤喜𤼵于中心形于面目者
  也阳得位为喜故曰九二之孚有喜也礿夏祭五
  纳二成离离为夏震为声为长子上为宗庙艮为
  门阙二升五有长子升自门阙奉祭之象礿薄祭
  以声为主用诚敬也二五相孚乃利用诚敬无咎
  乃难辞(易/传)
  新安朱氏曰义见萃卦(本/义) 问升萃二卦多是言
  祭享萃固取聚义不知升何取义先生曰人积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1a 页 WYG0046-0149c.png
  诚意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义(语/录)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阳刚之才正而且巽上皆顺之复
 有援应(一作/者)以是而升如入无人之邑孰禦哉 入
 无人之邑其进无疑阻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上皆阴柔往无所疑(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三以阳居阳将升于上上体纯阴
  莫之违拒如入无人之境其行无疑故曰升虚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1b 页 WYG0046-0149d.png
  汉上朱氏曰九三升上六六坤之三坤在下为邑
  阴为虚升虚邑也九三上六相应以正下巽而上
  顺如升无人之邑孰禦哉巽为不果三升上巽毁
  无所疑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自下而升至于三其来不可禦也况
  有刚阳之才足以自致乎是以如升无人之虚邑
  其行无所疑矣(易/说)
  新安朱氏曰阳实阴虚而坤有国邑之象九三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2a 页 WYG0046-0150a.png
  阳刚当升时而进临于坤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东莱吕氏曰九三以阳刚之才而上升上三爻皆
  虚无所阻碍夫何所疑哉故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易/说)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

 伊川先生曰四柔顺之才上顺君之升下顺下之进
 已则止其所焉以阴居柔阴而在下止其所也昔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2b 页 WYG0046-0150b.png
 文王之居岐山之下上顺天子而欲致之有道下顺
 天下之贤而使之升进已则柔顺谦恭不出其位至
 德如此周之王业用是而亨也四能如是则亨而吉
 且无咎矣四之才固自善矣复有无咎之辞何也曰
 四之才虽善而其位当戒也居近君之位在升之时
 不可复升升则凶咎可知故云如文王则吉而无咎
 也然处大臣之位不得无事于升当上升其君之道
 下升天下之贤已则止其分焉分虽当止而德则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3a 页 WYG0046-0150c.png
 升也道则当亨也尽斯道者其惟文王乎 四居近
 君之位而当升时得吉而无咎者以其有顺德也以
 柔居坤顺之至也文王之亨于岐山亦以顺时顺事
 而已上顺于上下顺乎下已顺处其义故云顺事也
 (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六四以太王之事明之六五以文王
  之事明之太王不忍战其民逊以避狄策杖去豳
  之岐山之下居焉而从之者如归市因以肇基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3b 页 WYG0046-0150d.png
  迹柔升之道莫盛于此盖六四以阴居阴其柔至
  矣而乃升于上体顺而上进如太王之事也文王
  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服事商盖大得天下之心犹执柔中以事上不
  失人臣之贞而履人君之𫝑故曰贞吉升阶
  白云郭氏曰孟子言太王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又
  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则岐山为太王文王之所
  治也太王文王其道皆亨是以吉且无咎然所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4a 页 WYG0046-0151a.png
  亨者无他顺事而已观其狄人侵则事之欲土地
  则去之又曰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此太王之
  顺也故邠人从之如归市而肇基王迹所谓亨吉
  而无咎矣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文王
  之顺也故二老来归而天下归之光于四方显于
  西土所谓亨吉而无咎矣谓之顺事不亦宜乎升
  之道以顺积为主独六四得之(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四柔顺谦恭而正上顺六五柔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4b 页 WYG0046-0151b.png
  之君下顺九三刚正之贤升之于五以事其君亦
  恭也已则不出乎诸侯之位者正也三者皆顺事
  也文王可谓至德也已故能用此以亨于𡵨山三
  升五乾为王兑为西方艮为山四以诸侯居于西
  山之下岐山也正则吉且无咎坤为顺巽为事三
  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顺事也毛公言文王率
  诸侯以朝聘于纣则升九三可知崔憬谓此太王
  避狄徙岐之爻误矣(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5a 页 WYG0046-0151c.png
  新安朱氏曰义见随卦 以顺而升登祭于山之
  象(本/义) 问王用亨于岐山云只是享字古文无享
  字所谓亨享烹只是通用亨于岐山亨于西山只
  是说祭山川想不到得如伊川说(语/录)
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曰五以下有刚中之应故能居尊位而吉
 然质本阴柔必守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贞固则
 信贤不笃任贤不终安能吉也阶所由而升也任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5b 页 WYG0046-0151d.png
 中之贤辅之而升犹登进自阶言有由而易也指言
 九二正应然在下之贤皆用升之阶也能用贤则汇
 升矣 倚任贤才而能贞固如是而升可以致天下
 之大治其志可大得也君道之升(一作/兴)患无贤才之
 助尔有助则犹自阶而升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柔中极尊不拒来者使物皆阶已而升
 正而且吉志宜大𫉬也易所谓得志者圣贤𫉬其愿
 欲得臣无家尧之志也贞吉升阶舜之志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6a 页 WYG0046-0152a.png
  白云郭氏曰升之道在上为易在下为难在上以
  顺而可升在下必有刚德而后可升焉故六五之
  升独无所事以贞自守不失其吉如历阶而升有
  进无退况九二以刚中而应之其大得志宜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五虚中降位而接九二九二阶之
  以升则五正而吉不正则信贤不笃用贤不终其
  能吉乎五正而吉者以二升阶也五正二升君臣
  道行由是而致治故五大得志也坤土自上际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6b 页 WYG0046-0152b.png
  巽为高升阶之象(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阴居阳当升而居尊位必能正固
  则可以得吉而升阶矣阶升之易者(本/义) 六五贞
  吉升阶与萃九五萃有位匪孚元永贞悔亡皆谓
  有其位必当有其德若无其德则萃虽有位而人
  不信虽有升阶之象而不足以升矣(语/录)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伊川先生曰六以阴居升之极昏冥于升知进而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7a 页 WYG0046-0152c.png
 知止者也其为不明甚矣然求升不已之心有时而
 用于贞正而当不息之事则为宜矣君子于贞正之
 德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如(一作/以)上六不己之心用之
 于此则利也以小人贪求无己之心移于进德则何
 善如之 昏冥于升极上而不知己唯有消亡岂复
 有加益也不富无复增益也升既极则有退而无进
 也(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上六阴极必冥又穷于上升而不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7b 页 WYG0046-0152d.png
  者也至诚不息如是可也施之于是消息盈虚当
  与时行不息则消安得富乎
  白云郭氏曰在下升之难故初六必合阳刚之志
  而后可升在上升之易故上六有冥升不知止之
  辞焉利于不息之贞者冥升于禄位则失知止之
  戒苟能自强不息以进于道其为利贞孰大于是
  消不富者冥升不已则极于升而困矣困则消至
  焉是以不富盖冥升不已为消之渐而在消息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8a 页 WYG0046-0153a.png
  理息则富而消则不富故也易于坤体多言不富
  者阴道常乏也泰之六四谦之六五皆是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坤为冥晦阴虚为不富上六利己极
  矣犹升而不息不知升极当降长极当消消则不
  富矣岂复更有增益之理四时之进退万物之盛
  衰皆然上六不知冥于升也不息之贞者仁义忠
  信乐善不倦是也惟施于此为利若施于公卿大
  夫可已而不已不利易传曰以小人贪求无己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8b 页 WYG0046-0153b.png
  心移之于进德则何利如之(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阴居升极昏冥不已者也占者遇
  此无适而利但可反其不已于外之心施之于不
  息之正而已(本/义)
  东莱吕氏曰上六以阴居升之极昏冥冒利进而
  不知止所谓冥升也若移此心用于正道进而不
  息所谓利于不息之贞也至于象亦有二义彼昏
  冥而嗜进者固曰有消而无富若用之于正道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9a 页 WYG0046-0153c.png
  诚无息则所过者化如物之在炉尽皆消释无所
  系累此亦所谓消不富也(易/说) 又答周允升书曰
  胡文定有语云但持敬十年自别此言殊有味大
  抵目前学者用功甫及旬月未见涯涘则已逡巡
  退却不复自信久大德业何自而成经训所载若
  曰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若曰冥升利于不
  息之贞若曰仁者先难而后𫉬正谓学者多端顾
  虑者众一意勇往者少故每惓惓于此也(别/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五十 第 19b 页 WYG0046-0153d.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