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046-009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乾下/兑上)
 伊川先生曰夬序卦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
 者决也益之极必决而后止理无常益益(一无下/益字)
 不已已乃决也夬所以次益也为卦兑上乾下以二
 体言之泽水之聚也乃上于至高之处有溃决之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046-0098d.png
 以爻言之五阳在下长而将极一阴在上消而将尽
 众阳上进决去一阴所以为夬也夬者刚决之义众
 阳进而决去一阴君子道长小人消衰将尽之时也
 (易/传)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曰小人方盛之时君子之道未胜安能显
 然以正道决去之故含晦俟时渐图消之之道今既
 小人衰微君子道盛当显行之于公朝使人明知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046-0099a.png
 恶故云扬于王庭孚信之在中诚意也号者命众之
 辞君子之道虽长盛而不敢忌戒备故至诚以命众
 使知尚有危道虽以此之甚盛决彼之甚衰若易而
 无备则有不虞之悔是尚有危理必有戒惧之心则
 无患也圣人设戒之意深矣 君子之治小人以其
 不善也必以己之善道胜革之故圣王诛乱必先脩
 己舜之敷文德是也邑私邑告自邑先自治也以众
 阳之盛决于一阴力固有馀然不可极其刚至于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046-0099b.png
 过太过乃如蒙上九之为寇也戎兵者强武之事不
 利即戎谓不宜尚壮武也即从也从戎尚武也利有
 攸往阳虽盛未极乎上阴虽微犹有未去是小人尚
 有存者君子之道有未至也故宜进而往也不尚刚
 武而其道益进乃夬之善也(并易/集)
  白云郭氏曰以刚决柔谓之夬刚柔者君子小人
  之象也小人之害君子也以喜怒之私心往往阴
  为之谋以行谮害君子之去小人也以天下之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046-0099c.png
  义是以暴扬于王庭孚号其有自取危厉之道而
  决之也以一柔而乘五刚自危之道也不能退听
  以违之是其可决也告自邑者始自王庭孚号其
  有厉而决之然后自邑国告之及于四方以见尽
  天下之公义也夫威天下者不以兵革之利况君
  子决小人有道存焉岂假威力以彊之乎是以不
  利即戎也利有攸往者乾道将复虽君子不得自
  己往而决之随时之义也此舜所以必先去四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046-0099d.png
  然后天下可得而治矣(易/说)
  新安朱氏曰夬决也阳决阴也三月之卦也以五
  阳去一阴决之而已然其决之也必正名其罪而
  尽诚以呼号其众相与合力然亦尚有危厉不可
  安肆又当先治其私而不可专尚威武则利有攸
  往也皆戒之之辞(本/义) 扬于王庭孚号有厉若合
  开口处便虽有剑从自家头上落也须著说但使
  功罪各当是非显白于吾何慊(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046-0100a.png
  东莱吕氏曰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夫五阳决一阴
  之时君子之势盛小人之势衰常人当此时多欲
  极力诛锄小人绝其根本其间有识者谓君子已
  盛小人已衰事不可做尽不如且止殊不知恃君
  子众多便欲诛锄小人以即戎穷兵者固非矣若
  徒知不利即戎便以为事不可尽止而不为者亦
  非也小人固不可穷治无已至于在我之德教政
  事愈进则向上愈有事岂可止而不往乎此所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046-0100b.png
  利有攸往也(易/说)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
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
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伊川先生曰夬为决义五阳决上之一阴也健而说
 决而和以二体言卦才也下健而上说是健而能说
 决而能和决之至善也兑说为和 扬于王庭柔虽
 消矣然居五刚之上犹为乘陵之象阴而乘阳非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046-0100c.png
 之甚君子势既足以去之当显扬其罪于王朝大庭
 使众知善恶也 孚号有厉尽诚信以命其众而知
 有危惧则君子之道乃无虞而光大也 告自邑当
 先自治不宜专上刚武即戎则所尚乃至穷极矣夬
 之时所尚谓刚武也 阳刚虽盛长犹未终尚有一
 阴更当决去则君子之道纯一而无害之者矣乃刚
 长之终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不可以必胜而忽慢故能矜慎则愈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046-0100d.png
 也 除恶务本故利有所进而后为德乃终(并易/说)
  广平游氏曰扬于王庭诵言于上也孚号诞告于
  下也告自邑自近而及远也夫去小人而播告之
  脩若是其详何也盖君子之夬也岂徒夬其人而
  已固将戮一以惩百使天下皆知恶之不可为如
  四罪而天下服也然小人之阴慝其虑身甚周其
  欲害君子之意甚切将欲决之能无疑乎故初则
  不胜二则惕号三犹有凶也虽然彼以其邪我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046-0101a.png
  吾正彼以其凶我以吾仁又方与群刚协德尽道
  以去之其忧不济乎故其危也乃其所以为光也
  若夫九五则据利势操主权其除恶之易如薙苋
  陆甚易而无危矣然才高而性刚必期于夬夬而
  后已虽未过中于道为未光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彖明刚决柔谓之夬非刚决柔不名
  夬也然有乾之健故能决有兑之说故能和小人
  既决合天下之公义故天下说而和所谓四罪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046-0101b.png
  天下咸服也柔乘五刚不得不正其罪是所以必
  扬于王庭也其危乃光者明信宣布其所以自取
  危亡之道则君子之公义乃明矣所尚乃穷者以
  威力为尚而不知有道存焉适足以致小人之辞
  是自穷之道也刚长乃终者五刚既盛必复于乾
  而后已柔不去则刚不长非终道也小人不去则
  君子之道不长君子之道不长非君子之终也刚
  长乃终必决之义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046-0101c.png
  汉上朱氏曰五阳长于下一阴消于上五阳合力
  而决一阴故曰夬决也刚决柔也此以五刚言夬
  之时也健者乾也决而和说者兑也健而说诸理
  决而不失其和非亢暴忿疾以力胜之决之至善
  者也古之人退人以礼其用刑至于杀之而不怨
  所以异于刑名家也彼严而少恩敢于杀以失人
  之情岂知健决有和说之义故曰健而说决而和
  此合二体言夬之才也五王位伏艮为庭王庭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046-0101d.png
  孤卿大夫诸侯三公群士群吏之位大询于众之
  地五得尊位体兑兑为口讼言于王庭与众君子
  共去之而无忌以上六小人得位一柔乘五刚则
  其害未易去也故曰扬于王庭一柔而乘五刚也
  此以九五言处决之道也或曰何以知艮为庭曰
  艮行于庭春秋左氏传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
  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庭实旅百杜氏曰艮为
  门庭上六下与九三相应成巽离巽为号巽风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046-0102a.png
  天之号令故号令也号呼也命也皆取巽象相应
  孚也扬于王庭发大号以信于下使知危者安其
  位不可易也一柔乘五刚而未去有危之道厉者
  危也其危犹曰其亡则决小人之道光矣离为光
  所谓与众弃之舜去四凶而天下服是已若𨼆其
  诛如唐去李辅国则不光矣故曰孚号有厉其危
  乃光也此以上六应九三言处夬之道也夬自姤
  变一变同人二变履三变小畜四变大有五变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046-0102b.png
  姤巽为命同人二坤为邑履兑为口告邑也于小
  畜大有皆有告命之象告自邑者告戒自我私邑
  言自治也君子将治小人必先自治自治则以我
  之善去彼不善小人所以服也传曰无瑕者乃能
  戮人舜脩文德文王无畔援歆羡自治也故曰告
  自邑戎戈兵也离之象自同人之离五变离成兑
  兑为刑杀而近君不利即戎也决小人不能扬于
  王庭孚大号于下藉戎兵以清君侧犹凿木去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046-0102c.png
  薰社逐鼠岂夬之尚哉所贵其夬者谓其乘时去
  害动而不穷也交兵幸一日之胜则穷矣自古用
  兵去小人如汉唐之季召外兵以去近习其祸至
  于覆宗圣人之戒不其深乎故曰不利即戎所尚
  乃穷也此二者推原卦变以言夬之所当戒也君
  子之道有始必有终夬始于复其刚浸长一柔尚
  存君子之道有未尽也刚长成乾其道乃终不能
  终则必有悔彦范之不诛武三思卒为世患刚长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046-0102d.png
  不终也故曰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此复以五刚
  终言处夬之道也在卦气为三月故太玄准之以
  断毅(易/传)
  新安朱氏曰夬决也健而说决而和释卦名义而
  赞其德扬于王庭己下此释卦辞柔乘五刚以卦
  体言谓以一小人加于众君子之上是其罪也刚
  长乃终谓一变即为纯乾也(本/义) 彖云利有攸往
  刚长乃终今人以为阳不能无阴中国不能无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046-0103a.png
  狄君子不能无小人故小人不可尽去今观刚长
  乃终之言则圣人岂不欲小人之尽去邪但所以
  决之者自有道耳 问夬卦辞言孚号九二言惕
  号上九言无号取象之义如何先生曰卦有兑体
  兑为口故多言号也 或说夬卦云圣人于阴消
  阳长之时犹欲人戒谨恐惧其警戒之意深矣曰
  不用如此说自是无时不戒谨恐惧非是到这时
  方戒惧不成说天下已平治可以安意肆志只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046-0103b.png
  有些放肆便弄得靡所不至 夬卦号字皆当音
  如嗥字唯孚号古来作去声看来亦是当平音(并/语)
  (录/)
  东莱吕氏曰彖刚长乃终也夬五刚若能不已而
  更进则其刚长而为乾刚极于此矣所谓刚长乃
  终也至于乾果终乎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此理未尝有终也(易/说)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046-0103c.png
 伊川先生曰泽水之聚也而上于天至高之处故为
 夬象君子观泽决于上而注溉于下之象则以施禄
 及下谓施其禄泽以及于下也观其决溃之象则以
 居德则忌居德谓安处其德则约也忌防也谓约立
 防禁有防禁则无溃散也王弼作明忌亦通不云泽
 在天上而云泽上于天上于天则意不安而有决溃
 之势云在天上乃安辞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君子道长故非德之禁可以必行然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046-0103d.png
 可恃令之行无恩以及下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施禄及下可遽决也进有德以居位
  不可遽决也左右诸大夫国人皆曰贤犹察之见
  贤而后用之此居德则忌也忌谓戒慎也
  白云郭氏曰说万物者莫说乎泽今泽上于天有
  必下之势在万物有必说之理君子法之所以施
  禄及下是不以富贵自有而与天下共之也施禄
  及下者君子之所以泽物也居德则忌者君子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046-0104a.png
  所以处己也所处在德不踰法禁之中躬己之厚
  也子夏所谓大德不踰闲之义也惟躬己厚故可
  以泽物而天下说之矣孔子曰脩己以安百姓故
  人君未有不正心诚意脩身而能治天下国家者
  也或曰忌者禁民为非也夬之象以说下为主无
  法禁之义盖夬之取名本于五刚一柔卦彖论全
  体六画之象故以刚决为主而象则分兑与乾之
  二象论之故以说下为主是以其义不同也辅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046-0104b.png
  又以则忌为明忌失之矣忌犹自有忌惮之思故
  亦通不踰法禁之意(易/说)
  汉上朱氏曰雨泽上于天其势不居必决而下流
  君子体夬之象故施禄泽以及下兑为口食下应
  三有施禄及下之象古者上有大泽则民人待于
  下流知惠之必将至也君子之于德也宽以居之
  然后仁以行之若决而散则不可以畜矣故以此
  施禄则可以此居德则忌上六居位而安有伏艮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046-0104c.png
  居德象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泽上于天溃决之势也施禄及下溃
  决之意也居德则忌未详(本/义)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伊川先生曰九阳爻而乾体刚健在上之物乃在下
 而居决时壮于前进者也前趾谓进行人之决于行
 也行而宜则其决为是往而不宜则决之过也故往
 而不胜则为咎也夬之时而往往决也故以胜负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046-0104d.png
 九居初而壮于进躁于动者也故有不胜之戒阴虽
 将尽而己之躁动自宜有不胜之咎不计彼也 人
 之行必度其事可为然后决之则无过矣理不能胜
 而且往其咎可知凡行而有咎者皆决之过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言能虑胜而往则无咎(易/说)
  蓝田吕氏曰初九以健在下壮于前趾者也当决
  之始畜锐以待度不胜不往乃可以免咎不能量
  敌虑胜徼倖轻进欲胜柔邪而反长之兹乃为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046-0105a.png
  不可不慎
  白云郭氏曰四刚过中已为大壮况夬之五刚乎
  故大壮初九曰壮于趾而夬曰壮于前趾则又欲
  速进其壮矣然初九居刚长之初力未能决有必
  不胜之理必不胜而往其咎宜也此复所以有朋
  来无咎之义而夬之初九失之(易/说)
  汉上朱氏曰大壮震为足初九在下体之下应足
  之动趾也夬自大壮积之在大壮时四刚已壮长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046-0105b.png
  而至于五刚则初九壮于前大壮之趾也大壮所
  以征凶者初九无应不可动而先动也今震足毁
  折又无应动而往不正不正不足以胜九四恃其
  刚壮不计彼之不可胜而往决之过也不正故有
  咎不曰凶者阴将尽也易传曰凡行而有咎者皆
  决之过(易/传)
  新安朱氏曰前犹进也当决之时居下任壮不胜
  宜矣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壮于前趾与大壮初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046-0105c.png
  同此卦大率似大壮只争一画(语/录)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曰夬者阳决阴君子决小人之时不可忘
 戒备也阳长将极之时而二处中居柔不为过刚能
 知戒备处夬之至善也内怀兢惕而外严诫号虽莫
 夜有兵戎亦可勿恤矣 莫夜有兵戎可惧之甚也
 然可勿恤者以自处之善也既得中道又知惕惧且
 有戒备何事之足恤也九居二虽得中然非正其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046-0105d.png
 至善何也曰阳决阴君子决小人而得中岂有不正
 也知时识势学易之大方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警惧申号能孚号而有厉也以必胜之
 刚决至危之柔能自危虑虽有戎何恤能得中道故
 刚而不暴(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二决之时以刚得中虽与物敌先
  知所以备豫之道不为穷兵幸胜之计则寇来不
  可犯故曰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046-0106a.png
  白云郭氏曰初九过于用刚而不知不胜之咎九
  二处中居阴则无过焉是以有兢慎戒不虞之义
  惕知惧也号明戒也有备则无患故虽莫夜有戎
  非所忧也得中道者以刚中自治而已非如初九
  之过于用刚者也大壮以初九九三用壮而二则
  贞吉皆与夬同惕号郑氏音号令之号而作号呼
  者非其义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二动成离目巽为多白眼惕惧之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046-0106b.png
  巽风为号应兑口为号呼故曰惕号离日在西之
  下莫也巽为入日入于地莫夜也离为戈兵戎也
  坎为忧离见坎伏勿恤也一爻又具此三者故曰
  有戎勿恤九二刚长欲极之时处中体柔不为过
  刚中动而正可以决小人矣而犹不忘乎戒惧求
  应自处之至善者也小人知将亡其徒必乘人之
  疑以相恐动夫暮至于夜阴气将尽阳气欲生虽
  有戎兵穷寇也勿忧可也我得中道行之以正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046-0106c.png
  千万人往矣何恤乎小人况穷寇乎(易/传)
  新安朱氏曰九二当决之时刚而居柔又得中道
  故能忧惕号呼以自戒备而莫夜有戎亦可无患
  也(本/义) 号(平/声)取兑象 王子献卜遇夬之九二卜
  者告之曰必夜有惊恐后有兵权未几果夜遇寇
  旋得洪帅(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治小人者若能兢惕而出号令常为
  防备则小人虽欲不测而害君子如莫夜之戎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046-0106d.png
  亦不必恤盖我常有备不问其何时来皆有以待
  之象所谓得中道者盖治小人兢惧戒备乃是本
  分事初非过当故以中道明之(易/说)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伊川先生曰爻辞差错安定胡公移其文曰壮于頄
 有凶独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亦未安也
 当云壮于頄有凶独行遇雨君子夬夬若濡有愠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046-0107a.png
 咎夬决尚刚健之时三居下体之上又处健体之极
 刚果于决者也頄颧骨也在上而未极于上者也三
 居下体之上虽在上而未为最上上有君而自任其
 刚决壮于頄者也有凶之道也独行遇雨三与上六
 为正应方群阳共决一阴之时已若以私应之故不
 与众同而独行则与上六阴阳和合故云遇雨易中
 言雨者皆谓阴阳和也君子道长决去小人之时而
 已独与之和其非可知唯君子处斯时则能夬夬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046-0107b.png
 夬其夬果决其断也虽其私与当远绝之若见濡污
 有愠恶之色如此则无过咎也三健体而处正非必
 有是失也因此义以为教平爻文所以交错者由有
 遇雨字又有濡字故误以为连也(一作误而/相连也) 牵梏
 于私好由无决也君子义之与比决于当决故终不
 至于有咎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九三以阳居阳进决于上是壮于頄也
 不得中道过壮或凶故曰有凶君子明于事几能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046-0107c.png
 于用夬进而缓之以善其终不假用众故曰独行使
 之说从故曰遇雨若濡君子之心终无系累故必有
 愠虽其有愠于正无害故曰无咎故君子之道绰然
 馀裕终不为咎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三独与上六应上六居上故曰頄
  四刚决柔已独助之违众不祥是以凶也惟君子
  心无私系亟欲决而不助故曰君子夬夬然位当
  其应虽与四刚同行独为上六之牵援远之则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046-0107d.png
  如独行遇雨虽为沾污贻彼之愠怒则有之卒无
  咎也
  白云郭氏曰夬与大壮内卦三爻相𩔖故初九九
  三言壮壮者小人用刚之事非大者之壮也二卦
  九三皆具君子小人二义故大壮曰小人用壮君
  子用罔而此则曰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是也以
  小人用壮言之则知壮于頄者小人之事也頄面
  颧也上体也用壮于上而不知有时焉是以凶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046-0108a.png
  君子之刚则异乎此当可决之时则决之君子之
  道也是以九五之决有苋陆之易小人独行用壮
  虽遇雨之和犹濡而有愠况非和乎故其为过实
  自取之无所归咎也唯君子明夬夬之义则终无
  咎矣故象言终无咎非释爻辞也盖言小人之有
  咎不若君子终无咎也九三虽用壮而上六为应
  故遇雨之象夬夬者上之夬夬时也下之夬夬决
  也得夬之时而后夬决也大壮于君子用罔之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046-0108b.png
  复言小人事故曰羝羊触藩羸其角此于君子夬
  夬之后言独行遇雨其义同也皆言君子小人者
  九三之位有上下之义然小人之归者多矣故圣
  人皆重明小人之戒也胡安定以君子夬夬居若
  濡有愠之下伊川以独行遇雨在君子夬夬之上
  皆以下有无咎二字难释然义亦可通不必移也
  至诸家非大失其意则不明释之皆疑故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易传曰爻辞差错当云壮于頄有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1a 页 WYG0046-0108c.png
  独行遇雨君子夬夬若濡有愠无咎以象考之传
  为是三健之极与上六小人相应乾为首兑见于
  外为颊九三往应之颊柔而增刚壮于頄頄颊间
  骨郑氏本作頯众阳决小人而已违众应之有凶
  之道不正也四爻不应三独土行而遇之兑泽下
  流遇雨也言说小人而与之和也兑和说也君子
  当此则弃去情累外决小人而绝之内自健决决
  之又决以上六兑三动复成兑夬夬也乾为衣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1b 页 WYG0046-0108d.png
  为裳而遇兑泽沾濡也巽多白眼上视而不悦愠
  也若恶小人之浼已如遇雨沾濡其衣又疾视之
  有愠怒则无咎故曰终无咎也或曰君子亦有愠
  乎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当怒而怒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頄颧也九三当决之时以刚而过乎
  中是欲决小人而刚壮见于面目也如是则有凶
  道矣然在众阳之中独与上六为应若能果决其
  决不系私爱则虽合于上六如独行遇雨至于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2a 页 WYG0046-0109a.png
  濡而为君子所愠然终必能决去小人而无所咎
  也温峤之于王敦其事𩔖此(本/义) 伊川改九三爻
  辞次序看来不必改 夬九三壮于頄看来旧本
  文义自顺不知程氏何故改易之有愠也是自不
  能堪正如颜杲卿使安禄山受其衣服至道间语
  其徒曰吾辈何为服此归而借兵伐之正𩔖此也
  卦中只此卦与复卦六四有独字此卦诸爻皆欲
  去阴独此一爻与六为应也是恶模样 问九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2b 页 WYG0046-0109b.png
  壮于頄先生曰君子之去小人不必悻悻然见于
  面目至于遇雨而为所濡湿虽为众阳所愠然志
  在决阴必能终去小人故亦可得无咎也盖九三
  虽与上六为应而实以刚居刚有能决之象故壮
  于頄则有凶而和柔以去之乃无咎如王允之于
  董卓温峤之于王敦是也(并语/录)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
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3a 页 WYG0046-0109c.png
 伊川先生曰臀无肤居不安也行次且进不前也次
 且进难之状九四以阳居阴刚决不足欲止则众阳
 并进于下势不得妄犹臀伤而居不能安也欲行则
 居柔失其刚壮不能彊进故其行次且也牵羊悔亡
 羊者群行之物牵者挽拽之义言若能自彊而牵挽
 以从群行则可以亡其悔然既处柔必不能也虽使
 闻是言亦必不能信用也夫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
 克己以从义唯刚明者能之在它卦九居四其失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3b 页 WYG0046-0109d.png
 至如此之甚在夬而居柔其害大矣 九处阴位不
 当也以阳居柔失其刚决故不能彊进其行次且刚
 然后能明处柔则迁失其正性岂复有明也故闻言
 而不能信者盖其聪听之不明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一阴在上众阳争趋三其正应已独乘
 之故行止皆凶牵羊者必让而先之则为力也易溺
 于所趋必不能用故曰闻言不信溺于心者听必不
 聪(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4a 页 WYG0046-0110a.png
  蓝田吕氏曰九四刚长决柔之时以阳居阴附于
  柔闇从刚者之行则不果闻刚者之言则不信故
  其行次且闻言不信也后为三阳近迫则失所处
  故曰臀无肤前为九五之所曳则不得止故曰牵
  羊羊性柔很可驱而不可牵四苟从五之所牵悔
  犹可亡然闻言不信则不聪可知
  白云郭氏曰五刚之中九四独非中正之位故为
  不明之象盖有因循苟安之心且当三阳并进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4b 页 WYG0046-0110b.png
  时已独居其上则不得其安矣故臀无肤初无果
  敢有为之志故其行次且能自勉以从阳亦可亡
  其悔矣羊很而无知九四之象牵如牵复之牵勉
  彊之意也然有见善不明闻言而不信者其悔亦
  未能亡也阳喜进而阴喜退其位不当则进退不
  一是以次且君子听思聪故闻善言则信九四不
  足以与此(易/说)
  汉上朱氏曰一阴在上众阳争趋之九四居上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5a 页 WYG0046-0110c.png
  之后动有伏艮为臀艮柔为肤三阳自下侵之不
  足于柔也故臀无肤无肤则不可以处矣四本大
  壮震震为足欲前而九五碍之又柔而少决则却
  而不前故其行次且次且一本作趑趄次且不可
  前矣处则乘刚行则不前以九处四也故曰其行
  次且位不当也然则为九四者如何避位居初让
  三阳使先行斯可无悔矣四动成兑兑为羊羊性
  很牵挽则抵触不行却行而使之先则行张载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5b 页 WYG0046-0110d.png
  牵羊者让而先之如是悔亡正故也虽有是言也
  九四未必闻其言而信之不足于刚决也兑为口
  坎耳受之信也九四动乃有坎耳离目聪明之象
  不动则耳塞目毁聪不明矣兑口虽告莫之听焉
  故曰闻言不信聪不明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阳居阴不中不正居则不安行则
  不进若不与众阳竞进而安出其后则可以亡其
  悔然当决之时志在上进必不能也占者闻言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6a 页 WYG0046-0111a.png
  信则转凶而吉矣牵羊者当其前则不进纵之使
  前而随其后则可以行矣(本/义) 牵羊悔亡其说得
  于许慎之(语/录)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伊川先生曰五虽刚阳中正居尊位然切近于上六
 上六说体而卦独一阴阳之所比也五为决阴之主
 而反比之其咎大矣故必决其决如苋陆然则于其
 中行之德为无咎也中行中道也苋陆今所谓马齿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6b 页 WYG0046-0111b.png
 苋是也曝之难乾感阴气之多者也而脆易折五若
 如苋陆虽感于阴而决断之易则于中行无过咎矣
 不然则失其中正也感阴多之物苋陆为易断故取
 为象 卦辞言夬夬则于中行为无咎矣象复尽其
 义云中未光也夫人心正意诚乃能极中正之道而
 充实光辉五心有所比以义之不可而决之虽行于
 外不失中正之义可以无咎然于中道未得为光大
 也盖人心一有所欲则离道矣夫子于此示人之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7a 页 WYG0046-0111c.png
 深矣(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阳近于阴不能无累故必正其行然后
 免咎(易/说)
  龟山杨氏曰周公东征邦君御事皆以为不可周
  公徒得十夫之助决意征之禹征有苗会群后誓
  之既已出师朝延上下宜无不以为当者而益以
  一言赞之禹遂振旅而还而苗亦随格岂周公之
  德不逮禹乎盖舜之时在廷莫非君子而天下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7b 页 WYG0046-0111d.png
  大治矣其敢逆命者独有苗而已纵而不治未足
  为害如必欲诛之则太平之民自受其病矣故与
  其勤师远伐不若脩德以待其来之为愈也若夫
  三监之叛其变起王室非可以夷狄待之也况又
  成王幼冲涖政之初君子之道不胜小人不诛而
  纵之其祸将不胜救矣当是之时虽无十夫之助
  周公亦不可已此所以必征之也易曰苋陆夬夬
  中行无咎其舜之事乎(馀杭/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8a 页 WYG0046-0112a.png
  白云郭氏曰刚长至于五所谓可决之时矣君子
  于是决之如决苋陆之易无所用力焉故曰苋陆
  夬夬也初之为咎三之有凶皆非知时者也九五
  得其时得其位用众刚之力有决之过无不及焉
  是以用中行之道则无咎过则咎也然九五尊位
  大中居光宅天下之任其道岂决小人而已哉决
  小人臣下之事也虽得中道亦未光也未光有终
  光之义能充其道则光矣取象于苋陆二物者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8b 页 WYG0046-0112b.png
  言摧枯拉朽之易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大壮震为蕃鲜兑为泽苋蒉泽草也
  叶柔根小坚且赤乾为大赤上六之象陆商陆亦
  泽草也叶大而柔根猥大而深有赤白二种五动
  震为蕃鲜伏巽为白商陆也苋陆小人之近君者
  苋柔脆根浅易决商陆根大而深为难决九五得
  尊位大中为决之主当五阳并进决小人之时而
  反比之中道未光也五兑乾健决也动而往决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9a 页 WYG0046-0112c.png
  六复成兑故曰夬夬决之又决震巽象毁成离则
  苋与陆去而中道光矣离为光动则不正宜若有
  咎然夬之时刚长乃有终动而往决而后中道行
  张载曰阳比于阴不能无累故必正其行然后无
  咎易传曰五心有比于中道未得为光也盖人心
  有所欲则离道矣此示人之意深矣(易/传) 又曰苋
  陆泽草也生于三月四月苋蒉也叶柔根坚而赤
  陆大于苋叶柔根坚坚者兑之刚也坚而赤赤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29b 页 WYG0046-0112d.png
  乾之色也(丛/说)
  新安朱氏曰苋陆今马齿苋感阴气之多者九五
  当决之时为决之主而切近上六之阴如苋陆然
  若决而决之而又不为过暴合于中行则无咎矣
  戒占者当如是也 中未光也程传备矣(并本/义)
  中行无咎言人能刚决自胜其私合乎中行则得
  无咎无咎但能补过而已未是极至处这是说那
  微茫间有些个意思断未得释氏所谓流注想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30a 页 WYG0046-0113a.png
  子所谓偷则自行便是这意思照管不著便走将
  去那里去爻虽无此意孔子作象所以裨爻辞之
  不足如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之𩔖甚多中行无咎
  易中却不恁地看言人占得此爻者能中行则无
  咎不然则有咎 中未光也事虽正而意潜有所
  系吝荀子所谓偷则自行佛氏所谓流注不断皆
  意不诚之本也 苋陆是两物苋者马齿苋陆者
  章陆一名商陆皆感阴气多之物药中用商陆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30b 页 WYG0046-0113b.png
  水肿其子红(并语/录)
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伊川先生曰阳长将极阴消将尽独一阴处穷极之
 地是众君子得时决去危极之小人也其势必须消
 尽故云无用号咷畏惧终必有凶也 阳刚君子之
 道进而益盛小人之道既已穷极自然消亡岂复能
 长久乎虽号咷无以为也故云终不可长也先儒以
 卦中有孚号惕号欲以无号为无号作去声谓无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31a 页 WYG0046-0113c.png
 更加号令非也一卦中适有两去声字一平声字何
 害而读易者率皆疑之或曰圣人之于天下虽大恶
 未尝必绝之也今直使之无号谓必有凶可乎曰夬
 者小人之道消亡之时也决去小人之道岂必尽诛
 之乎使之变革乃小人之道亡也道亡乃其凶也(并/易)
 (传/)
  白云郭氏曰伊川曰夬者小人之道消亡之时也
  决去小人之道岂尽诛之乎使之变革乃小人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31b 页 WYG0046-0113d.png
  道亡也道亡乃其凶也雍曰上六之凶适当五刚
  进决之时不可苟免故言无号终有凶也不可长
  者又言终凶之速也然号有哀号之意卦有三号
  字王氏以一为号令二为号呼或皆为号令字独
  伊川以二为号令上六为号咷字最为当理(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六之三成巽巽为号上六小人知
  非而去有号呼求免之象阳长阴消之时安其位
  而不去无自悔之实阳长则阴失位终必有凶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32a 页 WYG0046-0114a.png
  为长女位巽毁终不可长也圣人明此开小人自
  悔之路(易/传)
  新安朱氏曰阴柔小人居穷极之时党𩔖已尽无
  所号呼终必有凶也占者有君子之德则其敌当
  之不然反是(本/义) 问以五阳决一阴君子盛而小
  人衰之势而彖辞则曰告自邑不利即戎初九壮
  于前趾则往不胜九二惕号则有戎勿恤壮于頄
  则凶牵羊则悔亡中行无咎岂去小人之道须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七 第 32b 页 WYG0046-0114b.png
  自治而严厉戒惧不可安肆邪先生曰观上六一
  爻则小人势穷无号有凶之时而君子去之之道
  犹当如此严谨自做手脚盖不可以其势衰而安
  意自肆也其为戒深矣(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