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046-006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五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兑下/艮上)
 康节先生曰经有因革损益尽之矣(观物篇详/见泰卦)
 伊川先生曰损序卦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
 以损纵缓则必有所失失则损也损所以继解也为
 卦艮上兑下山体高泽体深下深则上益高为损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046-0062d.png
 益上之义又泽在山下其气上通润及草木百物是
 损下而益上也又下为兑说三爻皆上应是说以奉
 上亦损下益上之义又下兑之成兑由六三之变也
 上艮之成艮自上九之变也三本刚而成柔上本柔
 而成刚亦损下益上之义损上而益于下则为益取
 下而益于上则为损在人上者施其泽以及下则益
 也取其下以自厚则损也譬诸垒土损于上以培厚
 其基本则上下安固矣岂非益乎取于下以增上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046-0063a.png
 高则危坠至矣岂非损乎故损者损下益上之义益
 则反是(易/传)
  东莱吕氏曰损之卦损下益上故为损盖上虽受
  其益殊不知既损其下则上亦损矣然其下为兑
  兑说也又下三爻皆应于上是下乐输以奉上人
  君固可以安受之何名为损乎盖损下益上人君
  之失也乐输于上人臣之义也两者自不相妨又
  艮止兑说凡上有取于民皆谓之损合上下二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046-0063b.png
  而观之下当乐输而不怨上当取于民有制不可
  无所止也(易/说)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伊川先生曰损减损也凡损抑其过以就义理皆损
 之道也损之道必有孚诚谓至诚顺于理也损而顺
 理则大善而吉所损无过差可贞固常行而利有所
 往也人之所损或过或不及(一有或/常字)或不常(一作/当)
 不合正理非有孚也非有孚则无吉而有咎非可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046-0063c.png
 之道不可行也 损者损过而就中损浮末而就本
 实也圣人以宁俭为礼之本故于损𤼵明其义以享
 祀言之享祀之礼其文最繁然以诚敬为本多仪备
 物所以将饰其诚敬之心饰过其诚则为伪矣损饰
 所以存诚也故云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之约可
 用享祭言在乎诚而已诚为本也天下之害无不由
 末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
 淫酷残忍本于刑罚穷兵黩武本于征讨凡人欲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046-0063d.png
 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
 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损之义损人欲以
 复天理而已(并易/传)
  白云郭氏曰名卦之义以一损无复谓之损损而
  复益谓之益故二卦皆有损义而其名则难同也
  世以损有损下厚己之意故以损为非美然损善
  损恶损下损上损其过与不及或损而为君子或
  损而为小人一治一乱莫不为之损也文王取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046-0064a.png
  恶益善为言孔子因之至益则彖言民说无疆然
  后知损亦有损下厚己之意也圣人之旨深矣损
  恶之至至于有孚是以元吉无咎有可贞之道亦
  利于有行也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犹言何必用多
  仪所以损其过也且礼者中也过则为伪不可谓
  之礼是以可损也(易/说)
  新安朱氏曰损减省也为卦损下卦上画之阳益
  上卦上画之阴损兑泽之深益艮山之高损下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046-0064b.png
  上损内益外剥民奉君之象所以为损也损所当
  损而有孚信则其占当有此下四者之应矣曷之
  用二簋可用享言当损时则至薄无害(本/义)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
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伊川先生曰损之所以为损者以损于下而益于上
 也取下以益上故云其道上行夫损上而益下则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046-0064c.png
 益损下而益上则为损损基本以为高者岂可谓之
 益乎 元吉者谓损而以至诚则有此元吉以下四
 者损道之尽善也 夫子特释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卦辞简直谓当损去浮饰曰何所用哉二簋可以享
 也厚本损未之谓也夫子恐后人不达遂以为文饰
 当尽去故详言之有本必有末有实必有文天下万
 事无不然者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父子主恩必有严
 顺之体君臣主敬必有承接之仪礼让存乎内待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046-0064d.png
 仪而后行尊卑有其序非物采则(一作/而)无别文之与
 实相须而不可阙也及夫文之胜末之流远本丧实
 乃当损之时也故云曷所用哉二簋足以荐其诚矣
 谓当务实而损饰也夫子恐人之泥言也故复明之
 曰二簋之质用之当有时非其所用而用之不可也
 谓文饰未过而损之与损之至于过甚则非也损刚
 益柔有时刚为过柔为不足损益皆损刚益柔也必
 顺时而行不当时而损益之则非也 或损或益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046-0065a.png
 盈或虚唯随时而已过者损之不足(一作/及)者益之亏
 者盈之实者虚之与时偕行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损下益上损刚益柔非可常行必有孚
 元吉无咎可贞然后利有所进故下云有时(易/说)
  蓝田吕氏曰省约以为善也损下益上曰损损上
  益下曰益盖阴从阳以益之阳资阴以自益艮止
  于上兑说于下以从艮损下益上也雷动于下巽
  居于上以入之损上益下也说之道上行巽之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046-0065b.png
  入于下也凡物之情则恶损而好益天之道则恶
  盈而好谦知损之为益则物情有孚天道合矣故
  可以元吉无咎时损时益则损之道不可以为正
  惟损而有孚故乃以元吉无咎当损之时故曰可
  贞时损则损时益则益苟当其时无往而不可故
  损益皆利有攸往当损之时将何所用乎然君子
  不以微薄废礼苟有明信虽涧溪沼沚之毛可荐
  于鬼神故二簋可用享阴阳消长往反无常惟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046-0065c.png
  时而已损益之气在上下则以柔益刚然刚阳有
  馀阴柔不足则损刚益柔亦有时矣由是观之天
  地阴阳屈伸消长与时偕行惟变所适君子取之
  以损益者也
  广平游氏曰损之三阳皆损己者也三阴皆受益
  者也损己者或资诸物或取诸身资诸物者损上
  益下如初九是也取诸身者损刚益柔若九二上
  九是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046-0065d.png
  龟山杨氏曰损而刚柔皆应故者孚损之不以其
  道则民不应不应则不孚不孚则凶咎随之矣尚
  可以为正乎不可正则无往而可也损之以其道
  而民弗厉虽不盈礼鬼神其享之矣故二簋可用
  享(易/说)
  白云郭氏曰损自泰来乾之九三损而成兑坤之
  上六益而为艮在卦之象以刚变柔谓之损以柔
  变刚谓之益故曰损下益上以义言之则下流恶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046-0066a.png
  上善善也损恶益善则道日进故卦言利有攸往
  而彖言其道上行也或不知居尊之义损天下以
  奉一人则善日消而恶日长矣迂儒方究多仪备
  物之享不知损过复礼之义则天下不胜其伪矣
  伊川曰享祀之礼以诚敬为本仪物所以饰其诚
  敬之心饰过其诚则为伪矣斯言尽之也祀事在
  所损则其他可知二簋应有时者当末俗繁文之
  世二簋可享也时方得礼之中则二簋为不及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046-0066b.png
  所谓可用享者盖欲著诚去伪捐其末节宁俭之
  意也可仅辞也非中礼之享也损刚者损乾之三
  也益柔者益坤之上也损刚益柔有时者亦犹二
  簋之享刚亦有时而不可损也故损益盈虚之道
  又有时焉遇其时则道与偕行矣以此见圣人非
  固为损益皆因其时而已(易/说)
  汉上朱氏曰泰变也损九三以益上六也益上矣
  而谓之损上以下为基譬之筑墉损其基以增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046-0066c.png
  之高则危矣非益也故曰损损下益上者以其下
  事上之道行乎上也故曰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此
  以三上二爻言损也损六爻皆应有孚也凡损之
  道损抑其过以就礼义则诚也诚则上下内外无
  不信乃可损以人情莫不欲损也泰九三正也其
  始损之以天下之正理非私心有所好恶而损之
  也故元吉元吉则于理义为无咎始出于正也上
  九宜有咎然而无咎者损之以正是以无咎自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046-0066d.png
  有损之太过而人情不安或损之不及不足以为
  损暂行复止人不与之其始不正其终安得无咎
  故曰元吉无咎损之本出于正虽抑损其过而正
  理不动则可坚守其正勿失之矣上九不正动则
  正正则何所往而不利故曰可贞利有攸往此再
  以泰九三往上言处损之道也损之为用不可常
  也往而不已将何之乎之往也故曰曷之用此因
  上九之往以设问也兑为口有问之意损益相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046-0067a.png
  用也损益二卦皆有簋象坤为腹为方震为足艮
  为鼻震巽为木木为方器有腹有足有鼻簋也以
  损益二簋论之四时之享春祠夏礿品物少时也
  其簋不可不损秋尝冬烝品物多时也其簋不可
  不益或损之或益之所应之时有不同可用之以
  享鬼神则一也上为宗庙艮为门阙为手震为长
  子升自门阙而荐之享也然则二簋可用享者特
  未定也时焉而已矣则损焉可往而不反哉故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046-0067b.png
  损刚益柔有时泰者阳息而盈否者阴消而虚盈
  则损之虚则益之一损一益循环无穷则二簋可
  用享岂不信乎三代之王所损益可知矣可损而
  损不为不足可益而益不为有馀因时而行当理
  而止故曰消息盈虚与时偕行此反复二卦以明
  损益之用也在卦气为处暑故太玄准之以减(易/传)
  新安朱氏曰损下益上以卦体释卦名义损而有
  孚此释卦辞时谓当损之时(本/义) 二簋与簋贰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046-0067c.png
  不同可见其义亦不同 郭德元问我不欲人之
  如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与絜矩同否曰然但子
  贡所问是对彼我说只是两人絜矩则是三人尔
  后世不复知絜矩之义惟务竭民财以自丰利自
  一孔以上官皆取之故上愈富而下愈贫夫以四
  海而奉一人不为不厚矣使在上者常有厚民之
  心而推与共之犹虑有不获者况皆不恤而惟自
  丰殖则民安得不困极乎易损上益下曰益损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046-0067d.png
  益上曰损所以然者盖邦本厚则邦宁而君安乃
  所以为益也否则反是(并语/录)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濂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于诚(详见乾卦自/强不息下)
 伊川先生曰山下有泽气通上润与深下以增高皆
 损下之象君子观损之象以损于己在修已之道所
 当损者唯忿与欲故以惩戒其忿怒窒塞其意欲也
 (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046-0068a.png
  蓝田吕氏曰山下有泽则损泽之润以益于山山
  之物盛矣损情之忿欲以益其德则德益进矣
  龟山杨氏曰君子之修德可损者莫过乎忿欲忿
  之不惩必至于迁怒欲之不窒必至于贰过(易/说)
  五事以思为主故思曰睿睿作圣则德以思而后
  成也易曰损德之修也而损之象曰君子以惩忿
  窒欲则德之修也所当损者惟忿欲而已故德以
  思而成以忿欲而败而九思始于视听貌言而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046-0068b.png
  于忿思难见得思义者以此(语/解)
  和靖尹氏曰圣人象损卦只说个惩忿窒欲且不
  说无忿无欲盖能惩窒便是损也损之又损以至
  于无为则是成功处系辞曰损德之修也尤更分
  明宽曰只是克己也须知得克个甚如有欲即窒
  之此是克欲唯忿亦然人病未有不自知者先生
  曰推此以往无所不克然圣人说仁者先难而后
  获今人便说作利心非是且如惩忿窒欲了后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046-0068c.png
  得个甚只是无也圣人此语政为今人先获故言
  之也如今人事凡执持是定如今已千难万难不
  知执持老后又做个甚使须是到自然不执持处
  乃成功也若忿欲只管惩窒将去几时是尽期惩
  窒时只为克己克到尽处更有甚可执老氏所谓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此也
  白云郭氏曰山泽言二卦之体损之所以为损彖
  言损下益上而已忿欲小人之道也恶之所积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046-0068d.png
  之所生也必先惩忿窒欲以去小人之道然后君
  子此损所以为一损不复而系辞曰损德之修也
  然欲者平居无时不生故直欲窒之忿有时而作
  也遇作之时则惩之而已(□/说)
  汉上朱氏曰山下有泽则山日以削泽日以壅有
  抑损之意君子观山之削也则惩忿观泽之壅也
  则窒欲艮止也震雷怒也惩忿也兑说也坤为土
  震为足土窒塞之窒欲也忿不惩则凌物欲不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046-0069a.png
  则溺人惩之然后平窒之然后清君子之所可损
  唯此二者(易/传)
  新安朱氏曰君子修身所当损者莫切于此(本/义)
  问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风雷益君子以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曰伊川将来相牵合说某不
  晓看来人自有迁善时节自有改过时节不必只
  是一件事某看来只是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迁善如风之速改过如雷之烈又曰圣人取象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046-0069b.png
  只是个大约彷佛意思如此若才著言语穷他便
  有说不去时如后面小象若更教孔子添几句也
  添不去 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问通书乾
  损益动章前面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皆是自修底
  事后面忽说动者何故曰所谓惩忿窒欲迁善改
  过皆自动上有这般过失须于方动之时审之方
  无凶悔吝所以再说个动(并语/录)
  广汉张氏曰损卦惩忿窒欲惩之为言须思其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046-0069c.png
  以然而惩艾之先觉谓惟思为公窒欲某谓惩忿
  亦然若谓正当𤼵时最好看吾本心此却有病本
  心须是平日涵泳庶几私意渐可销磨若当其𤼵
  时如明道先生所谓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则
  可若直待此时看吾本心则天理人欲不相参恐
  无力也(南轩集荅/戚如玉书)
  东莱吕氏曰山下有泽为损以泽之气上升滋于
  山也虽山在高无假于泽之滋润然而泽既通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046-0069d.png
  气脉自损此损下益上所以为损也风与雷相𤼵
  相益者也风烈所以助雷之威雷震所以助风之
  𫝑更相激扬之义所以为益也推山下有泽之象
  若以𫝑论之则山泽本不相资山高泽深固自为
  损以气论之则山泽通气本自有相资之理譬如
  上之于下若征敛裒取基本固自有损若以在下
  论之自当悦而奉上如泽之滋山并行而不相悖
  至于风雷之为益则当知更相激𤼵如风助雷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046-0070a.png
  威雷助风之𫝑方能有益天下万事皆然群居相
  与默默循循安得有益故君子之观象观损则惩
  忿窒欲观益则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此二事在学
  者分上最切大抵圣人言近而旨远最明白亲切
  天下最损无如忿与欲最益则无如迁善改过此
  二象若甚易知然推到精密虽为圣为贤亦不外
  此然于此两句又自有工夫惩窒是也惩者攻治
  刻削之义窒者闭塞止遏之义盖忿欲方兴其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046-0070b.png
  甚壮用力稍慢便为所移所以惩之与窒正是著
  力处如敌人相攻必有坚甲利兵高城深池方能
  禦敌否则见困于敌必矣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工夫虽在迁改上尤在则字上见善便迁更无停
  待有过便改更无执吝若虽知善迟滞而不能迁
  虽知过盖覆而不能改便为小人学者须要看则
  字若总而论之在损所谓惩与窒在益所谓迁善
  改过皆用力勇猛之义(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046-0070c.png
初九己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己事遄往尚合志也
 伊川先生曰损之义损刚益柔损下益上也初以阳
 刚应于四四以阴柔居上位赖初之益者也下之益
 上当损己而不自以为功所益于上者事既已则速
 去之不居其功乃无咎也若享其成功之美非损己
 益上也于为下之道为有咎矣四之阴柔赖初者也
 故听于初初当酌度其宜而损己以益之过与不及
 皆不可也 尚上也时之所崇用为尚初之所尚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046-0070d.png
 与上合志也四赖于初初益于四与上合志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损刚益柔有时损不可过抑而居下有
 为而然故事已则当速反于上与四合志损不以中
 未免于咎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初九当损之始而位乎下时损则损
  不可缓也故以己之事遄往以益上庶几合上之
  志而已虽损下益上亦不为己甚以失已故其损
  也酌之而后行所以酌者其刚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046-0071a.png
  广平游氏曰损之初九曰已事遄往所谓事者损
  之事也言损初之实以益四之虚也未事而往则
  恭敬无实而人未孚后事而缓往则于疾无损而
  事不济四之志欲损其疾而初遄往使遄有喜焉
  故曰尚合志也然损下以益上者或失其节则后
  难继故必酌损之(易/说)
  白云郭氏曰系辞曰损先难而后易已事谓毕先
  难之事也遄往后易也以其道先难故言之于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046-0071b.png
  也已事遄往则无咎以明难事未已往则咎矣以
  彖观之损下为先难之事也以象观之惩忿窒欲
  为先难之事也酌损之者酌其宜而损之过与不
  及皆非酌损也象言己事遄往尚合志者盖损下
  益上则其道上行是以上合六四之志颜渊问克
  己复礼孔子告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请事斯语所谓已事酌损也所谓
  惩忿窒欲也所谓先难也修德也损之道如是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046-0071c.png
  已(易/说)
  汉上朱氏曰四体艮止也己事者止其事也初九
  兑决往四成离飞鸟决起之象遄疾之意九居四
  宜有咎己事遄往故无咎四坎水艮手酌损之也
  志者动于中也事有当损于其初以刚正决断止
  之遄往乃无咎如救焚拯溺可也踌躇不往则事
  已成而不可损于损为有咎损宜斟酌可损损之
  过则非四所堪不及则损之无益尚合乎六四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046-0071d.png
  志而已盖事有当损彼或不损而至于败败岂其
  志哉已事遄往如鲁人欲以璠玙葬夫子历阶而
  止之是已(易/传)
  新安朱氏曰初九当损下益上之时上应六四之
  阴辍所为之事而速往以益之无咎之道也故其
  象占如此然居下而益上亦当斟酌其深浅也尚
  上通(本/义) 酌损之在损之初下犹可以斟酌也
  问损卦三阳皆能益阴而二与上二爻则曰弗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046-0072a.png
  益之初则曰酌损之何邪先生曰这一爻难解只
  得用伊川说又曰易解得处少难解处多今且恁
  地说去到那占时又自别消详有应处难立为定
  说也(并语/录)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伊川先生曰二以刚中当损刚之时居柔而说体上
 应六五阴柔之君以柔说应上则失其刚中之德故
 戒所利在贞正也征行也离乎中则失其贞正而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046-0072b.png
 矣守其中乃贞也弗损益之不自损其刚贞则能益
 其上乃益之也若失其刚贞而用柔说适足以损之
 而已(一无而/已字)非损己而(一有/以字)益上也世之愚者有虽
 无邪心而唯知竭力顺上为忠者盖不知弗损益之
 之义也 九居二非正也处说非刚也而得中为善
 若守其中德何有不善岂有中而不正者岂有中而
 有过者二所谓利贞谓以中为志也志存乎中则自
 正矣大率中重于正中则正矣正不必中也能守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046-0072c.png
 则有益于上矣(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以阳居阴刚德已损故以征则凶能志
 于正则虽损非损其实受益(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二以刚居中虽当损下以益上能
  守中以为正不委己以利彼故曰利贞征凶盖以
  利中为正征则凶也损不失中虽损弗损有益之
  之道焉上九损终反益故亦弗损益之
  广平游氏曰兑之情说而阳之性好动故损之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046-0072d.png
  二有利贞征凶之戒盖二既得中矣恐其锐于有
  为而失中或至于畔道也 由中出者既已与人
  已愈多故曰弗损益之而其益无方也(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损不可过也故初则酌损之二得中
  故利正征则凶矣满招损谦受益中以为志则有
  受益之道也故弗损益之(易/说)
  白云郭氏曰初能己事遄往故二有可贞之道可
  贞而言征凶者三损于上足以致益二复损之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046-0073a.png
  过矣故以征为凶而弗损也弗损所以益得也九
  二得中故曰中以为志(易/说)
  汉上朱氏曰九二刚中而说动则损刚为柔六五
  柔也二动以柔说应之枉道干时徒自失已不能
  益也无益则容悦致凶曰征凶者动而上行以柔
  为正也若五来下二二往应之弗损己之刚而五
  自益矣能益其上故曰弗损益之然则九二利贞
  者非谓动而以柔为正也以中为志守之用刚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046-0073b.png
  上之求者也故曰中以为志也易传曰失其刚正
  而用柔说适足损之矣世之人愚者虽无邪心唯
  知竭力顺上为忠不知弗损益之之义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九二刚中志在自守不肯妄进故占
  者利贞而征则凶也弗损益之言不变其所守乃
  所以益上也(本/义)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
三则疑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046-0073c.png
 明道先生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自然理如此道无
 无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有是则有非无一亦
 无三故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只是
 二也(入关/语录)
 伊川先生曰损者损所馀也益者益不足也三人谓
 下三阳上三阴三阳同行则损九三以益上三阴同
 行则损上六以为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也上以柔易
 刚而谓之损但言其减一耳上与三虽本相应由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046-0073d.png
 爻升降而一卦皆成两相与也初二二阳四五二阴
 同德相比三与上应皆两相与则其志专皆为得其
 友也三虽与四相比乃异体而应上非同行者也三
 人则损一人一人则得其友盖天下无不二者一与
 二相对待生生之本也三则馀而当损矣此损益之
 大义也夫子又于系辞尽其义曰天地絪缊万物化
 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
 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絪缊交密之状天地之气相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046-0074a.png
 交而密则生万物之化醇醇谓醲厚醲厚犹精一也
 男女精气交构则化生万物唯精醇专一所以能生
 也一阴一阳岂可二也故三则当损言专致乎一也
 天地之间当损益之明且大者莫过此也 一人行
 而得一人乃得友也若三人行则疑所与矣理当损
 去其一人损其馀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六三本为上六与坤同体若连茹汇征
 三人并行则反非益上之道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046-0074b.png
  蓝田吕氏曰六三与初九九二皆在下卦以相比
  三人行者也二爻皆阳已独阴一人行者也阴阳
  相耦其体虽两其致一也二阳与一阴并行则三
  疑而不一必损一阳然后阴阳各一而可合故曰
  损一人三虽独阴自与上九应初二不与焉故曰
  得其友
  广平游氏曰上之所任者在道故三得于上为得
  友友者以道言也下之所任者在事故上得于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046-0074c.png
  为得臣臣者以事上言也三人行三阴之象也三
  阴虽同𩔖而志不一于上则于三反为累也故曰
  损一人盖德二三故也一人行则三与上为正应
  故曰得其友盖德惟一故也已之德二三能无疑
  乎庄子所谓汝何与人偕来之众者亦言用志之
  不一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阴虚而阳实故阳施而阴受受则益
  施则损盖天地之义也艮三索而得男兑三索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046-0074d.png
  得女乾坤交索而男女成焉故三之与上所以有
  构精絪缊之义也夫天地之絪缊男女之构精其
  致一至矣是理也可以意致而言之所不能喻也
  以乾之三而索于坤则是三人行而损一人也索
  之而男女成焉是得其友也乾坤合而损益之义
  著非致一其孰能与此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三人三阳也三阳汇征而损一人谓
  六三之损也一人行者上九之行也上九行而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046-0075a.png
  得六三为应故云得其友也以泰之乾坤论之则
  三乾也上坤也乾坤交变故系辞言天地絪缊也
  以三人一人言之则六三兑女也上九艮男也故
  系辞言男女构精也三则疑者损之成卦由六三
  上九之变得其友也三爻虽皆应而非艮兑成卦
  之主不可言得其友故一人行则可三则疑也三
  阳盛极必损之道故于六三言此(易/说)
  汉上朱氏曰损自泰变三阳并进三人行也九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046-0075b.png
  一爻损而之上三人行则损一人也九三上行则
  上六下居三刚柔偶合一人行则得其友也三爻
  即上爻也故谓之友太玄曰二与七共朋三与八
  成友二七均火也三八均木也犹三即上也万物
  之理无有独立而无友者有一则有两得配也有
  两则有一致一也有两者益也有一者损也两则
  变一则化是谓天地生生之本非致一其能生乎
  三阳并进成巽巽为不果疑也故曰一人行三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046-0075c.png
  疑也(易/传) 又曰伊川易传损六三曰三阳同行则
  损九三以益上三阴同行则损上六以为三三人
  行则损一人也上以柔易刚而谓之损但言其减
  一耳上与三虽本相应由二爻升降而一卦皆成
  两相与也初二二阳四五二阴同德相比三与上
  应皆两相与则其志专皆为得其友也傅言损三益
  上损上为三以柔易刚二爻升降此正论卦变也
  (丛/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046-0075d.png
  新安朱氏曰下卦本乾而损上爻以益坤三人行
  而损一人也一阳上而一阴下一人行而得其友
  也两相与则专三则杂而乱卦有此象故戒占者
  当致一也(本/义) 三人行损一人三阳损一一人行
  得其友一阳上去换得一阴来伊川说六爻说得
  好(语/录)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伊川先生曰四以阴柔居上与初之刚阳相应在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046-0076a.png
 时而应刚能自损以从刚阳也损不善以从善也初
 之益四损其柔而益之以刚损其不善也故曰损其
 疾疾谓疾病不善也损于不善唯使之遄速则有喜
 而无咎人之损过唯患不速速则不至于深过为可
 喜也 损其所疾固可喜也云亦𤼵语辞(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六三志应于上近不相得不固其路使
 速应于上则初九之应无所问阻故曰损其疾使彼
 有喜故已亦可喜而无咎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046-0076b.png
  蓝田吕氏曰六四当损之时以盈为疾者也六四
  以阴居阴谦柔之至损其疾也有所损者必有所
  益过损则无益无益则有咎故必遄有喜然后无
  咎
  广平游氏曰物之出有限故必酌损之而所益不
  过亦可喜而已己则有疾初无可喜也因人以去
  之故曰亦可喜也六五自上祐六四得其友而为
  上九忘家之臣岂徒损其疾而已哉(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046-0076c.png
  龟山杨氏曰损之为卦用下益上则上皆获益者
  也六四承乘皆阴偏于阴者也阴阳失其平则为
  疾初与己应得阳而损其疾也为损而至于损其
  疾亦可喜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疾害己者也先损其害己者然后遄
  有喜犹己事遄往皆先难后易之义也先损其疾
  至于遄有喜是以无咎初九六四之辞略相𩔖者
  上下皆为损之初也亦可喜者能损其疾虽未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046-0076d.png
  于道之大成已可喜矣意必固我人之疾也孔子
  绝之迁怒贰过人之疾也颜子去之谓之损其疾
  者如此故曰损以远害(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四下从初九初九以刚益柔九六
  离位而六四之疾见矣及其既益各复其所在六
  四为损其疾在初九为遄有喜遄者离为飞鸟疾
  之象也盖君子见人之善若在己也初九以刚益
  柔六四亟损其柔以受初之益初九岂不遄有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046-0077a.png
  乎使初九遄有喜者六四也然六四亟损其不善
  过咎未深而害己去亦安得不自喜乎子路闻过
  则喜是也或曰九二损刚故戒以征凶初九益四
  非损刚乎曰六四下初九初九往益以刚非损初
  九之刚也益人而不失己故不戒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初九之阳刚益己而损其阴柔之
  疾惟速则善戒占者如是则无咎矣(本/义)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0b 页 WYG0046-0077b.png
上祐也
 伊川先生曰六五于损时以中顺居尊位虚其中以
 应乎二之刚阳是人君能虚中自损以顺从在下之
 贤也能如是天下孰不损己自尽以益之故或有益
 之之事则十朋助之矣十众辞龟者决是非吉凶之
 物众人之公论必合正理虽龟筴不能违也如此可
 谓大善之吉矣古人曰谋从众则合天心 所以得
 元吉者以其能尽众人之见合天地之理故自上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046-0077c.png
 降之福祐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龟弗能违言受福之可必信然不疑也
 或益之上九自外来而比之况其下者乎(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五当损下益上之时以柔中居上
  二当损上益下之时以柔中居下天下之益皆归
  焉古者以龟贝为货十朋之龟利益多也天下之
  益莫之致而至至斯受之故弗克违凡损所以为
  益居损获益为得其元故曰元吉居获益则欲长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1b 页 WYG0046-0077d.png
  保故曰永贞之吉损之六五元吉吉者以柔中在
  上而获祐故曰自上祐也
  龟山杨氏曰居损之时柔得尊位虚已而下人则
  谦受益时乃天道天且不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
  乎宜其益之者至矣故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
  元吉(易/说)
  白云郭氏曰当损之时下损上益故君尊之位无
  不益也十朋之龟元龟也益之至岂独人事而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046-0078a.png
  虽元龟之灵弗能违此其所以元吉也洪范曰汝
  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六五
  之元吉犹洪范之大同也自上祐者所谓天且弗
  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龟之弗违鬼神从之
  也先言或益之者由人益之而言也先儒皆以十
  朋为十龟神龟灵龟之属非也大贝十朋之龟谓
  元龟也六五之辞与益之六二同者损至六五疑
  于益矣又其反对之义同也或益之谓来益之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046-0078b.png
  一以见人从之多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五得尊位而虚中上九以刚自上
  益五五忘其尊虚中而纳之受益者也五受益则
  天下之善皆愿益之或益之言益之者不一也天
  地鬼神人道以谦为贵五受益自天祐之获元吉
  复何疑哉上九益五正也故吉元者吉之至善始
  终吉也上九自泰九三变始吉也上九变五终吉
  也故曰元吉五有伏兑兑为右自上祐也泰一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3a 页 WYG0046-0078c.png
  归妹二变节皆有坎离龟象三变损坤数十四阴
  为朋十朋也崔憬曰元龟直二十大贝双贝曰朋
  盖古者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未有用龟至于十
  朋者崔说是也三应上四应初五应二十朋之龟
  弗克违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柔顺虚中以居尊位当损之时受天
  下之益者也两龟为朋十朋之龟大宝也或以此
  益之而不能辞其吉可知占者有是德则获其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3b 页 WYG0046-0078d.png
  也(本/义) 或益之十朋之龟为句(语/录)
  东莱吕氏曰损六五益六二损下益上为损损之
  为卦上受其益六五居上体之中受益之主也损
  上益下为益益之为卦下受其益六二居下体之
  中受益之主也故爻辞多同然损之六五弗克违
  之下止曰元吉益之六二弗克违之下曰永贞吉
  王用享于帝吉其辞烦简不同者君臣之地不同
  也损君也以人君而受天下之益可也益臣也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4a 页 WYG0046-0079a.png
  人臣而受天下之益其地至难居故须长守正而
  归功于君不可私其善于己故难受众人之善合
  众善而守之确然不移然众善本非我有又当听
  人君所用以治天职岂可认为已有哉此所谓王
  用享于帝吉也(易/说)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
损益之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曰凡损之义有三损己从人也自损以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4b 页 WYG0046-0079b.png
 于人也行损道以损于人也损己从人徙于义也自
 损益人及于物也行损道以损于人行其义也各因
 其时取大者言之四五二爻取损己从人下体三爻
 取自损以益人损时之用行损道以损天下之当损
 者也上九则取不行其损为义九居损之终损极而
 当变者(一无/者字)也以刚阳居上若用(一有/其字)刚以损削于
 下非为上之道其咎大矣若不行其损变而以刚阳
 之道益于下则无咎而得其正且吉也如是则宜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5a 页 WYG0046-0079c.png
 所往往则有益矣在上能不损其下而益之天下孰
 不服从从服之众无有内外也故曰得臣无家得臣
 谓得人心归服无家谓无有远近内外之限也 大
 得志也者居上不损下而反益之是君子大得行其
 志也君子之志唯在益于人而已(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上九本为九三虽为损下其实上行故
 云弗损益之损终反益反如益卦损上而益下则
 大
得志至于得臣无家言所有之多也以刚在上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5b 页 WYG0046-0079d.png
 下之益多矣故无所施损当反益于下故曰弗损益
 之(易/说)
  广平游氏曰得臣无家谓三之致一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居损之上损之极矣损下益上至于
  极而不知止则终必亡而已矣能止而有节岂惟
  足以补过犹可正而有为得臣而无家也故曰弗
  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上九阳止
  乎上能止而有节者也德宗之播迁卒有忠智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6a 页 WYG0046-0080a.png
  臣为之谋遂至复国非得臣无家之效欤(易/说)
  白云郭氏曰一人行而得其友者上九也故无咎
  贞吉利有攸往是由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之所致
  也得臣无家者天地男女君臣皆一象也得臣即
  得友之义无家者致一之臣象言大得志者修德
  而至于无咎贞吉居上而得臣无家在损之时大
  得志者无踰于此矣上九为损道之成益且至矣
  无家之臣谓六三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6b 页 WYG0046-0080b.png
  汉上朱氏曰上九损之极乃有弗损弗损于下反
  以益三故曰弗损益之上九如此何咎于损故无
  咎九在上宜有咎也夫益下必以正理正理者天
  理也益之以天理则取之愈有用之不竭人各自
  得于分量之内故正吉利有攸往者六三往也坤
  为臣二大夫位为家上九反三则六不比于二故
  得臣无家其益岂有穷哉又易外以内为家四以
  初五以二上以三外本于内也故虞仲翔解鼎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7a 页 WYG0046-0081a.png
  二曰二据四家言四以初为家也言上九益下则
  得人心之服从者无有远近内外之限非适一家
  以六三之上则内外皆应五之所得不止于二也
  弗损益之其效至于得臣无家则上九之志大有
  得也无求于人益我也而人自益之上九益人之
  志岂不大有得乎(易/传)
  新安朱氏曰上九当损下益上之时居卦之上受
  益之极而欲自损以益人也然居上而益下有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五 第 37b 页 WYG0046-0081b.png
  谓惠而不费者不待损己然后可以益人也能如
  是则无咎然亦必以正则吉而利有所往惠而不
  费其惠广矣故又曰得臣无家(本/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