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0046-00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四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坎下/震上)
 伊川先生曰解序卦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
 之以解物无终难之理难极则必散解者散也所以
 次蹇也为卦震上坎下震动也坎险也动于险外出
 乎险也故为患难解散之象又震为雷坎为雨雷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WYG0046-0047b.png
 之作盖阴阳交感和畅而缓散故为解解者天下患
 难解散之时也(易/传)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伊川先生曰西南坤方坤之体广大平易当天下之
 难方解人始离艰苦不可复以烦苛严急治之当济
 以宽大简易乃其宜也如是则人心怀而安之故利
 如西南也汤除桀之虐而以宽治武王诛纣之暴而
 反商政皆从宽易也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0046-0047c.png
 无所往谓天下之难已解散无所为也有攸往谓尚
 有所当解之事也夫天下国家必纪纲法度废乱而
 后祸患生圣人既解其难而安平无事矣是无所往
 也则当修复治道正纪纲明法度进复先代明王之
 治是来复也谓反正理也天下之吉也其𤼵语辞自
 古圣王救难定乱其始未暇遽为也既安定则为可
 久可继之治自汉以下乱既除则不复有为姑随时
 维持而已故不能成善治盖不知来复之义也有攸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WYG0046-0047d.png
 往夙吉谓尚有当解之事则蚤为之乃吉也当解而
 未尽者不蚤去则将复盛事之复生者不蚤为则将
 渐大故夙则吉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难免人患散则得众者吉往而不返则
 生它变有所往而不速将后于时也故无所往则静
 吉有所往则速吉(易/说)
  白云郭氏曰解者难之解也故动乎险中为屯动
  乎险外为解解与屯为内外亦与蹇为反复故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0046-0048a.png
  利西南而解亦利西南虽止与动不同其险难则
  相接迹矣复者来之渐也难解之时无所往而复
  于道难作之际速于往而缓难各尽其宜是以皆
  吉也先言无所往而后言有攸往者安不忘危之
  义也亦犹先泰后否先既济后未济也(易/说)
  五峰胡氏曰始皇百不资于先代而无故求周鼎
  于泗水则其欲诡惑天下之意可知矣汉兴去古
  未远高祖父子兄弟知无所往之利而不知来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0046-0048b.png
  往夙之吉侵寻至今茫茫禹迹法度尽废上不仁
  其身民各私其有不均不平不正不定暴虐无告
  冤陷困穷争斗滋起狱讼繁多皆此之由也(皇王/大纪)
  (论/)
  新安朱氏曰解难之散也居险能动则出于险之
  外矣解之象也难之既解利于平易安静不欲久
  为烦扰且其卦自升来三往居四入于坤体二居
  其所而又得中故利于西南平易之地若无所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0046-0048c.png
  则宜来复其所而安静若尚有所往则宜蚤往蚤
  复不可久烦扰也(本/义)
  东莱吕氏曰大凡患难之极必须解散解者患难
  已散天下已平天下初定之规模也以卦体言之
  坎为水震为雷雷之震惊雨之洒润则无有不解
  散者利西南西南坤位柔顺平易也如武王之胜
  纣则必垂拱而天下治高祖之灭秦必用萧曹之
  清净光武之诛莽必闭关不用兵是皆以平易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0046-0048d.png
  之也虽然必如汤武之伐罪救民以致太平则其
  用大而可以尽坤道之顺若两汉之君以智力持
  之又不可以当此也无所往者当天下之初定患
  难之方解又不可复有所往也如秦之并天下而
  欲有所往故筑长城平百粤而终不免于难隋之
  兼南北而欲者所往再伐高丽而亦不免于难故
  解贵乎无所往然岂皆无所作为邪故又欲知来
  复之象有攸往夙吉者当解之时不可有所往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0046-0049a.png
  必有所往者又当不终朝而为之夙夜以进则吉
  如晋武帝平吴之后固未当兴兵生事然而君臣
  之间因循苟简清谈废务坐视而至于弊故二者
  不可一偏一于有所往则不知利西南无所往之
  象一于无所往则又不知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之象往与不往之间其间不能以寸故不可执一
  偏也此象又有一说西南坤方也坤柔也天下之
  难初解当治天下以和缓安靖不须躁急促迫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0046-0049b.png
  民服我民心不归于彼必归于此彼既无所他往
  自然归我矣其者指人之辞大为规摹宽以待之
  天下既在我规摹之内已无所往舍我将安之乎
  吾之所谓柔道者又非缓弱之谓其所当往者赴
  之不俟终日此所谓有攸往夙吉也岂特解国家
  之难为然哉治心者亦然心之惑初解不必汲汲
  驱迫此心使归于道但顺而治之此心都无所之
  则自然来复矣虽顺而治之亦非任之如枯木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0046-0049c.png
  灰其不息之诚元未尝顷刻停滞也(易/说)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
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
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伊川先生曰坎险震动险以动也不险则非难不动
 则不能出难动而出于险外是免乎险难也故为解
  解难之道利在广大平易以宽易而往济解则
 得众心之归也 不云无所往省文尔救乱除难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0046-0049d.png
 时之事未能成治道也必待难解无所往然后来复
 先王之治乃得中道谓合宜也 有所为则夙吉也
 蚤则往而有功缓则恶滋而害深矣 既明处解之
 道复言天地之解以见解时之大天地之气开散交
 感而和畅则成雷雨雷雨作则万物皆生𤼵甲拆天
 地之功由解而成故赞解之时大矣哉王者法天道
 行宽宥施恩惠养育兆民至于昆虫草木乃顺解之
 时与天地合德也(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0046-0050a.png
  蓝田吕氏曰解出乎险难也当解之时无济难之
  志守中自居来复可也有济难之志不夙则失时
  险而止蒙其险在内心有窒碍失之止而不知学
  也蹇见险而能止其险在外知不可进而自止也
  屯动乎险中险亦在外动乎险中求出而未得也
  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已出险外动而远之以免
  斯难也
  龟山杨氏曰动而免乎险卦之所以为解也免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0046-0050b.png
  险而以顺动则众斯得矣此解之所以利西南也
  居解之时难方解矣故无所往则宜复有攸往则
  宜夙所谓宜复何也盖天下方出于屯难则还定
  安集之时也作之则人弗堪矣故来复吉汉为画
  一之法而天下歌之来复之谓也所谓宜夙者何
  也盖解之初与民维新之时也人方厌乱而馀风
  遗俗乱政弊法有不可因者则革之宜夙也天下
  已定而人安于故常方且图之则扰矣尚能有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0046-0050c.png
  哉武王克商反商政有未及下车而行者夙之谓
  也观天地解而雷雨作则解之不可不夙亦天地
  之理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遇险而止者才之不足也遇险而动
  者才之有馀也以有馀之才故能动而免乎险所
  以为解也解利西南往得众者西南得朋之地也
  得朋而动乃能济险故蹇之大蹇朋来与解之朋
  至斯孚皆一道也其来复吉乃得中者险难既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0046-0050d.png
  而来复不为太过乃得中道所谓获三狐而得黄
  矢者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者以有馀之才故往
  则有功如射隼于高墉之上者也夫有难则有解
  解终复于难故解缓之时复存夙吉之义亦休否
  其亡苞桑之道也解之道虽天地亦如之天地之
  解以雷雨故百果草木皆甲拆然则岂止人难解
  散而已乎故曰解之时大矣哉王辅嗣曰难解之
  时非治难时故不言用体尽于解之名无有幽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0046-0051a.png
  故不曰义(易/说)
  汉上朱氏曰坎险也震动也他卦名不再释解言
  解乎险难以是动动而出乎险之外则险难解矣
  故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此合二体言解也
  解者蹇之反解之九二乃蹇之九五也九四乃蹇
  之九三也坤为西南其体顺自艮反有平易之意
  坤又为众当蹇难之后人皆厌乱四以平易之道
  往顺乎众而众与之是以得众汤代虐以宽武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0046-0051b.png
  乃反商政是也故曰解利西南往得众也此以九
  三言处解之道也其者指二也难方在外二往济
  难则处乎险中以身任之而不辞当是时以往为
  中大难既解无所事于往也五来复二乃为得中
  得中者合宜之谓也得中则吉易传曰天下国家
  必纲纪法度废乱而后祸乱生圣人解其难而安
  平无事矣则无所往也当正纪纲明法度反正理
  追复先王之治所谓来复也此天下之吉也自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0046-0051c.png
  而下乱既除则不为可久可继之治不复有为姑
  随时维持而已故不能成善治盖不知来复之义
  也故曰无所往复吉彖曰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此
  以九二言处解之道也大难虽解其间有未尽而
  当有为者不可不往有所往不可不蚤图之缓则
  难深而不可解荀爽曰据五解难是也解反为蹇
  则二先往夙也离为日震东方日出乎东夙之象
  也二之五正而吉解缓也宜以夙为戒故曰有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0046-0051d.png
  往夙吉此复以九二言终则有始之道也不有蹇
  则无解故反复爻义以明之震者天地之始交也
  天地始交物生之难雷动雨流天地难解则百果
  草木一瞬息间其甲皆拆无不解者所以如此其
  速者不失时也艮在木为果在草为蓏阳止也艮
  反为震阳动于草荄木根之时离为甲解者拆也
  故有百果草木甲拆之象以卦气言之解为春分
  雷始𤼵声故太玄准之以释盖圣人因论天地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0046-0052a.png
  解之义而卦气在其中矣解之时大矣哉不言义
  者无所疑也不言用者其用见于蹇之时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解险以卦德释卦名义解利以卦变
  释卦辞坤为众得众谓九四入坤体得中有功皆
  指九二天地极言而赞其大也(本/义) 天地解而雷
  雨作阴阳之气闭结之极忽然迸散出做这雷雨
  只管闭结了若不解散如何会有雷雨作小畜所
  以不能成雷雨者畜不极也雷便只是如今一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0046-0052b.png
  爆杖 先生举解卦云无所往其来复吉程传以
  为天下之难已解而安平无事则当修复治道正
  纪纲明法度复先代明王之治夫祸乱既平正合
  修明治道求复三代之规模却只便休了两汉以
  来人主还有理会正心诚意否须得人主如穷阎
  陋巷之士治心修身讲明义理以此应天下之务
  用天下之才方见次第因言神庙大有为之主励
  精治道事事要理会过是时却有许多人才若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0046-0052c.png
  用明道为大臣当大段有可观明道天资高又加
  以学诚意感格声色不动而事至立断当时用人
  参差如此者亦是气数舛逆(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当险难之时必有动作施设然后可
  以出于险苟无所为而坐视其弊则终于险而已
  尚能免于险乎凡当解散之际天下初平必须用
  广大平易之道与民安息如是则可以得民之心
  而民归附矣虽用广大平易之道而不生事然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0046-0052d.png
  须克复先王之政教法度则来而得中如周礼所
  谓刑新国用轻典是利西南之象至刑平国用中
  典则所谓其来复吉乃得中也凡天下机会不可
  失苟处解之时有所当为者必夙为之然后可以
  有功苟一于无所往则安能建大事立大业成大
  功哉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
  拆解之时大矣哉此数语当以意会无可解说但
  会得解之气象如此则知大矣哉之义(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0046-0053a.png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伊川先生曰天地解散而成雷雨故雷雨作而为解
 也与明两而作离语不同赦释之宥宽之过失则赦
 之可也罪恶而赦之则非义也故宽之而已君子观
 雷雨作解之象体其𤼵育则施恩仁体其解散则行
 宽释也(易/传)
  龟山杨氏曰屯难方解民未知教不赦过不宥罪
  则民将无所措手足矣非新民之道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0046-0053b.png
  白云郭氏曰雷雨之作无间于大小美恶皆解其
  难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圣人法天以解大难亦
  无所不及虽过失罪戾之人亦有赦宥以缓之是
  所以能尽解时之大非私己自谋而已也古者罪
  有宽宥而无赦赦而释之者惟过失耳此过罪之
  不同也故康诰言人有小罪非𤯝而曰乃不可不
  杀谓罪也乃有大罪非终而曰时乃不可杀谓过
  也观解之象与康诰之言可见先王用刑之意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0046-0053c.png
  过宥罪亦解之一耳语尽解之大则未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雷雨作天地之难解万物维新之时
  也内外有坎坎为狱九二九四皆不正九二未失
  中而陷之过也九四不中正罪也君子于是时过
  误者赦而不问有罪者宥而从轻与民更始则难
  解矣后世多赦轻重悉原刑罚不得其平失是义
  也(易/传)
  东莱吕氏曰当解之时天下初定正当与民休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0046-0053d.png
  还定安集施恩布惠以及其民故君子观解之象
  赦过宥罪自汉以来至于今日皆如此过有过误
  而犯也故君子赦之罪者其出于本心的然有罪
  故君子虽宽宥之亦不赦其罪大凡仁与义本是
  一事而今人作两事看殊不知仁而无义乃妇人
  之仁尔故先王有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所
  赦者止于过若有罪则义当刑自汉以来皆不知
  此惟知赦过为仁而不知有义至于元恶大憝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0046-0054a.png
  肆其志而善良之民或被其害以是知仁义之道
  本非两事(易/说)
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伊川先生曰六居解初患难既解之时以柔居刚以
 阴应阳柔而能刚之义既无患难而自处得刚柔之
 宜(一有/也字)患难既解安宁无事惟自处得宜则为无咎
 矣方解之初宜安静以休息之爻之辞寡所以示意
  初四相应是刚柔相际接也刚柔相际为得其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0046-0054b.png
 难既解而处之刚柔得宜其义无咎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险难方解未𫉬所安近比于二非其咎
 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初六居解之始以柔在险下宜有咎
  也然应于九四比于九二刚柔相济足以解难义
  无咎也
  龟山杨氏曰动而免乎险则居险而不为难难生
  经纶之时也难解则无事矣而有应乎上其义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0046-0054c.png
  咎而已(易/说)
  白云郭氏曰处解之初以柔居刚以阴应阳得无
  所往其来复吉之义故无咎也其为无咎盖于刚
  柔之交际尽其所处之道理必无过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故六二乘刚虽
  正而难解蹇难既解刚柔分矣初六在刚柔之际
  以柔自处而下刚刚而能柔者也虽未正而无咎
  得其宜也得宜之谓义辞寡如此者吉辞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0046-0054d.png
  新安朱氏曰难既解矣以柔在下上有正应何咎
  之有故其占如此(本/义)
  东莱吕氏曰初六无咎易之爻最简者惟此一爻
  盖解之初始出患难当用简易之道不可复扰六
  以阴柔处解之初上与九四为应阴阳相济俱务
  安静故无事则自然无咎象云刚柔之际又𤼵无
  咎之义盖当解之际君臣俱以简易之道相接方
  无咎如汉之初使高祖欲休息天下若萧曹以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0046-0055a.png
  勇生事安得无咎使萧曹欲清净而帝好大喜功
  亦安得无咎故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易/说)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曰九二以阳刚得中之才上应六五之君
 用于时者也天下小人常众则明之君在上则明足
 以照之威足以惧之刚足以断之故小人不敢用其
 情然犹常存警戒虑其有间而害正(一作/政)也六五以
 阴柔居尊位其明易蔽其威易犯其断不果而易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0046-0055b.png
 小人一近之则移其心矣况难方解而治之初其变
 尚易二既当用必须能去小人则可以正君心而行
 其刚中之道田者去害之事狐者邪媚之兽三狐指
 卦之三阴时之小人也获谓能变化除去之如田之
 获狐也获之则得中直之道乃贞正而吉也黄中色
 矣直物黄矢谓中直也群邪不去君心一入则中直
 之道无由行矣桓敬之不去武三思是也 所谓贞
 吉者得其中道也除去邪恶使其(一无/其字)中直之道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0046-0055c.png
 行乃正而吉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险乱方解不正自疑之阴皆自归附而
 顺听也故曰田获三狐不以三狐自累上合于五则
 得黄矢之象也(易/说)
  蓝田吕氏田九二居解之时处乎险中刚中而应
  可以大获隐伏故曰田获三狐虽大有获道不失
  中义不失直守是不变可以获吉故曰得黄矢贞
  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0046-0055d.png
  龟山杨氏曰田者动而以时也往斯得众矣故获
  三狐古者燕居服狐裘狐疑而止解缓之象也得
  黄矢正者有攸往而夙也时惟刚中为足以与此
  (易/说)
  白云郭氏曰狐疑之害不足与有成况解难之时
  乎九二以刚阳之才田而获之以去其害然后中
  直之道可得而守贞吉矣狐阴𩔖也解有三阴故
  云三狐(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0046-0056a.png
  汉上朱氏曰二为田自三至上有师象四艮坎为
  狐狐善疑惑春秋传卜徒父谓狐为蛊蛊亦惑也
  自二至四三爻不正皆具坎艮而近五小人惑其
  上者也二坎为弓三离为矢三动以正弓动矢𤼵
  二刚上行历三爻而坎毁田获三狐也二动离为
  坤黄地道之美坤之中色得黄矢也正则吉故曰
  九二贞吉九二刚中为五所任六五柔得尊位于
  刚断及明有不足难解之时小人乘之而惑其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0046-0056b.png
  则难复结矣小人不可不去也小人去则直道行
  而得中矣易传曰邪不去君心一入则中直之道
  无由行矣桓敬之不去武三思是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此爻取象之意未详或曰卦凡四阴
  除六五君位馀三阴即三狐之象也大抵此爻为
  卜田之吉占亦为去邪媚而得中直之象能守其
  正则无不吉矣(本/义)
  东莱吕氏曰九二在解之时与六五之君相应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0046-0056c.png
  君子处贤君之右君子辅人君之道去小人最当
  先大抵去小人须当尽除其根本如去之不尽则
  必流衍复盛以害正道故曰田获三狐大抵阳为
  君子阴为小人解之为卦有四阴六五一爻是君
  位其馀三爻皆是小人今田获三狐是尽去其三
  小人小人尽去则中直之道得既得中直之道则
  正而吉矣凡人之情皆以尽去小人为失之过殊
  不知尽去小人乃中道也昔元祐君子在朝至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0046-0056d.png
  祐末小人之大者如章子厚吕惠卿之徒固已远窜
  不在朝廷然尚有未尽去者至绍圣之后君子之
  道不明黄矢之道不行盖缘去小人不尽至建中
  靖国初欲用正人当时朝廷之论以为元祐时人
  亦当用绍圣时人亦当用殊不知君子小人参用
  乃非中道是以其后蔡京之徒复用中道复不行
  盖不知此爻之义也(易/说)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0046-0057a.png
致戎又谁咎也
 伊川先生曰六三阴柔居下之上处非其位犹小人
 宜在下以负荷而且乘车非其据也必致寇夺之至
 虽使所为得正亦可鄙吝也小人而窃盛位虽勉为
 正事而气质卑下本非在上之物终可咎也若能大
 正则如何曰大正非阴柔所能也若能之则是化为
 君子矣三阴柔小人宜在下而反处下之上犹小人
 宜负而反乘当致寇夺也难解之时而小人窃但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0046-0057b.png
 致寇矣 负荷之人而且乘载为可丑恶也处非其
 据德不称(一作/胜)其器则寇戎之致乃已招取将谁咎
 乎圣人又于系辞明其致寇之道谓作易者其知盗
 乎盗者乘衅而至苟无衅隙则盗安能犯负者小人
 之事乘者君子之器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非其所
 能安也故盗乘衅而夺之小人而居君子之位非其
 所能堪也故满假而陵慢其上侵暴其下盗则乘其
 过恶而伐之矣伐者声其罪也盗横暴而至者也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WYG0046-0057c.png
 财而轻慢其藏是教语乎盗使取之也女子而夭冶
 其容是教语淫者使暴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是
 招盗使夺之也皆自取之之谓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不正而近比二刚不能致一故有小人
 负乘之象贪以致寇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三以阴居阳柔邪之质乃在下卦
  之上小人居君子之位者也不安于上求媚于四
  而负之不安于下陵侮于二而乘之其行可丑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2b 页 WYG0046-0057d.png
  取于难矣故曰负且乘致寇至守是不变卒归鄙
  狭故曰贞吝
  龟山杨氏曰方解之时德不足以有其位慢藏之
  象曰其致寇自我又谁咎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小人六也负之
  事也君子三也乘之器也居非其位以负而乘致
  寇之至不亦宜乎吝而固守益可鄙也凡来寇已
  者皆曰寇不必盗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3a 页 WYG0046-0058a.png
  汉上朱氏曰六三上负四下乘二坎为轮六为小
  人故曰负也者小人之事九为君子故曰乘也者
  君子之器四坎为盗故曰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
  斯夺之矣三正则乘象毁不正则盗斯夺之故贞
  吝车服所以昭庸宜负而反乘亦可丑也阴为丑
  辞曰盗象曰戎盗用众戎也致戎者以不正自我
  致戎又谁咎哉难解之时小人窃位则寇至矣六
  三一爻当内卦之上三公之位小人而在高位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3b 页 WYG0046-0058b.png
  二言之与四五为狐自三言之为负乘自上言之
  为隼(易/传)
  新安朱氏曰系辞备矣贞吝言虽以正得之亦可
  羞也惟避而去之为可免耳(本/义) 六居三大率少
  有好底负且乘圣人到这里又见得有这个小人
  乘君子之器底象故又于此𤼵出这个道理来(语/录)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以阳刚之才居上位承六五之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4a 页 WYG0046-0058c.png
 大臣也而下与初六之阴为应拇在下而微者谓初
 也居上位而亲小人则贤人正士远退矣斥去小人
 则君子之党进而诚相得也四能解去初六之阴柔
 则阳刚君子之朋来至而诚合矣不解去小人则已
 之诚未至安能得人之孚也初六其应故谓远之为
 解 四虽阳刚然居阴于正疑不足若复亲比小人
 则其失正必矣故戒必解其拇然后能来君子以其
 处未当位也解者本合而离之也必解拇而后朋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4b 页 WYG0046-0058d.png
 盖君子之交而小人容于其间是与君子之诚未至
 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位不当(一作/正)则所履者邪故失位之阴
 因得骈附险乱即解解之则朋信(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四者解之时有应在初初在险下
  拇之象四虽刚阳而不当位未足解难然在动始
  求免于刚不专应初故曰解而拇系应不私朋信
  之矣故曰朋至斯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5a 页 WYG0046-0059a.png
  龟山杨氏曰刚不当位未能无不孚也故解而拇
  拇以执取为事然不执非其有也故朋至斯孚(易/说)
  白云郭氏曰辅嗣以三为拇伊川以初为拇九四
  拘于应初不知朋至斯孚之大故必解而拇而后
  朋可至此难之所以解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四震为足初在下体之下动而应足
  拇之象九四阳也阳与阳为朋刘牧曰朋谓二四
  当大臣之位下与初六小人相应则九二君子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5b 页 WYG0046-0059b.png
  我朋𩔖者不信而去盖观近臣以其所主也故解
  其拇则九二自至为孚于五矣四阳处阴于正疑
  不足复比小人则与君子之诚有不至也其能为
  五得君子乎故拇不解则小人进小人进则君子
  去而难作(易/传)
  新安朱氏曰拇指初初与四皆不得其位而相应
  应之不以正者也然四阳初阴其𩔖不同若能解
  而去之则君子之朋至而相信也(本/义) 问九四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6a 页 WYG0046-0059c.png
  而拇朋至斯孚先生曰四与初皆不得正四能解
  而拇者以四虽阴位而才则阳与初六阴柔则为
  有间所以能解去其拇故得阳刚之朋𩔖至而相
  信矣(语/录)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
退也
 伊川先生曰六五居尊位为解之主人君之解也以
 君子通言之君子所亲比者必君子也所解去者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6b 页 WYG0046-0059d.png
 小人也故君子维有解则吉也小人去则君子进矣
 吉孰大焉有孚者世云见验也可验之于小人小人
 之党去则是君子能有解也小人去则君子自进正
 道自行天下不足治也 君子之所解者谓退去小
 人也小人去则君子之道行是以吉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君子道亨则邪𩔖之退必矣(易/说)
  龟山杨氏曰柔顺得中而履尊位能维有解者也
  故能有孚于小人若董卓之诛卒至于京城流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7a 页 WYG0046-0060a.png
  萧俛议销兵而朱克融等客长安饿且死不得一
  官皆不知维有解之道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五之君以柔居中下应忠直之臣
  无所不缓故曰维有解吉不言所事解之大者也
  其解之至有孚于小人者不私己以解难如天地
  雷雨无閒于草木之微是以小人亦信之而退安
  其分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难生之初刚柔交错小人道胜君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7b 页 WYG0046-0060b.png
  合内外之力以济其难非以胜小人也如理乱绳
  维有解其结而已九自二之五成巽巽为绳故曰
  君子维有解吉正故吉也解之者使刚者在上柔
  者在下不唯君子安之以信于小人小人退而不
  疑是以险去难解物莫之伤六五之吉孰大于是
  六下之二与九相应者孚也二之下小人退也故
  辞曰有孚于小人象曰小人退也譬之有疾本于
  阴阳揉错善医者导之各复其所释然解矣不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8a 页 WYG0046-0060c.png
  治者又从而纷乱之解天下之大难者亦然阳为
  君子阴为小人故二以物言之为狐以阳言之为
  君子五君位也以阴言之又为小人之在上者唯
  其时物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卦凡四阴而六五当君位与三阴同
  𩔖者必解而去之则吉也孚验也君子有解以小
  人之退为验也(本/义)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8b 页 WYG0046-0060d.png
隼以解悖也
 伊川先生曰上六尊高之地而非君位故曰公但据
 解终而言也隼鸷害之物象为害之小人墉墙内外
 之限也害若在内则是未解之时也若出墉外则是
 无害矣复何所解故在墉上离乎内而未去也云高
 见防限之严而未去者上解之极也解极之时而独
 有未解者乃害之坚强者也上居解极解道已至器
 已成也故能射而获之既获之则天下之患解已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9a 页 WYG0046-0061a.png
 矣何所不利夫子于系辞复伸其义曰隼者禽也弓
 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
 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
 也鸷害之物在墉上苟无其器与不待时而𤼵则安
 能获之所以解之之道器也事之当解与已解之之
 道至者时也如是而动故无括结𤼵而无不利矣括
 结谓阻碍圣人于此𤼵明藏器待时之义夫行一身
 至于天下之事苟无其器与不以时而动小则括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29b 页 WYG0046-0061b.png
 大则丧败自古喜有为而无成功或颠覆者皆由是
 也 至解终而未解者悖乱之大者也射之所以解
 之也解则天下平矣(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忘义而贪故以喻隼(易/说)
  龟山杨氏曰隼鸷害之物小人为害之象负且乘
  者也非上六其孰能去之上六居解之极有其位
  而又有其时以是解悖何不利之有盖大臣之任
  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30a 页 WYG0046-0061c.png
  白云郭氏曰六三负且乘悖乱之道隼之象也高
  墉三之位也乘非负之所当乘墉非隼之所当处
  在三致戎犹负乘在上能获犹射隼也夫以上六
  解悖之道以获六三负乘之丑是以无不利也孔
  子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解悖有道所谓器
  也高墉之上则其时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三公位坤土坎险积土当内外之际
  墉也坎为弓离为矢上动之三弓动矢𤼵巽为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30b 页 WYG0046-0061d.png
  离兑为隼六三之上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𫉬之
  也六三小人之鸷害者当解之终离乎内而未去
  解道已成悖而未去其害坚强矣上六在上动不
  失时以解悖乱六三变则悖解悖解则天下之难
  解无不利者动而不括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系辞备矣(本/义) 射隼于高墉圣人说
  易大槩是如此不似今人说底向来钦夫书与林
  艾轩云圣人治易却则恁地此却似说得易了(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31a 页 WYG0046-0062a.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四 第 31b 页 WYG0046-0062b.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