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046-00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二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兑下/离上)
 伊川先生曰睽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
 乖也家道穷则睽乖离散理必然也故家人之后受
 之以睽也为卦上离下兑离火炎上兑泽润下二体
 相违睽之义也又中少二女虽同居而所归各异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046-0017b.png
 其志不同行也亦为睽义(易/传)
睽小事吉
 伊川先生曰暌者睽乖离散之时非吉道也以卦才
 之善虽处睽时而小事吉也(易/传) 睽卦不见四德盖
 不容著四德繇言小事吉者止是方暌之时犹足以
 致小事之吉不成终睽而已须有济睽之道(周行/已录)
  白云郭氏曰有睽之事有睽之时睽本小人事而
  大人有睽者遇睽之时也遇睽之时大有为亦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046-0017c.png
  矣是以小事吉盖睽之常也(易/说)
  新安朱氏曰睽乖异也为卦上火下泽性相违异
  中女少女志不同归故为睽然以卦德言之内说
  而外明以卦变言之则自离来者柔进居三自中
  孚来者柔进居五自家人来者兼之以卦体言之
  则六五得中而下应九二之刚是以其占不可大
  事而小事尚有吉之道也(本/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046-0017d.png
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
𩔖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濂溪先生曰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
 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尧所以釐降二女于妫汭舜
 可禅乎吾兹试矣是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身而已
 矣(通/书)
 伊川先生曰彖先释睽(一无/睽字)(一作/意)次言卦才终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046-0018a.png
 合暌之道而赞其时用之大火之性动而上泽之性
 动而下二物之性违异故为暌义中少二女虽同居
 其志不同行亦为睽义女之少也同处长则各适其
 归其志异也言睽者本同也本不同则非暌也 说
 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者卦才如此
 所以小事吉也兑说也离丽也又为明故为说顺而
 附丽于明凡离在上而彖欲见柔居尊者则曰柔进
 而上行晋鼎是也方睽乖之时六五以柔居尊位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046-0018b.png
 说顺丽明之善又得中道而应刚虽不能合天下之
 暌成天下之大事亦可以小济是于小事吉也五以
 明而应刚不能致大吉何也曰五阴柔虽应二而睽
 之时相与之道未能深固故二必遇主于巷五噬肤
 则无咎也天下睽散之时必君臣刚阳中正至诚协
 力而后能合也 天地睽而其事同推物理之同以
 明睽之时用乃圣人合睽之道也见同之为同者世
 俗之知也圣人则明物理之本同所以能同天下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046-0018c.png
 和合万𩔖也以天地男女万物明之天高地下其体
 睽也然阳降阴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则同也男女
 异质暌也而相求之志则通也生物万殊睽也然而
 得天地之和禀阴阳之气则相𩔖也物虽异而理本
 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众睽散万殊而圣人为能同
 之处睽之时合睽之用其事至大故云大矣哉(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睽趋异而不相合也物有异而同者
  天地男女是也有同而异者二女同居其志不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046-0018d.png
  行是也异而同者迹异而心同孟子曰或远或近
  或去或不去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又曰禹稷
  颜回同道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是也同而异者
  迹同而心异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苟无伊尹
  之志则篡也鲁人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是也
  龟山杨氏曰天运乎上地止乎下天地固睽矣然
  一动一静而变化成焉其事则同也男正位乎外
  女正位乎内男女固睽矣然夫夫妇妇而家道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046-0019a.png
  焉其志则通也飞潜动植之异宜刚柔迟速之异
  齐万物固睽矣然方以其𩔖聚物以其群分不相
  悖焉其事则𩔖也圣人深足以通天下之志几足
  以成天下之务则可以合天下之睽而用之矣睽
  之时用岂不大矣哉(易/说) 睽乖也又言天地睽而
  万物通男女睽而其志同则乖为善盖一字两用
  (南都/语录)
  白云郭氏曰火泽无相得之性二阴有难和之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046-0019b.png
  所以为睽火性上今动而上泽性下今动而下方
  之天水违行盖其小者虽不成讼亦为暌也然泽
  中有火谓之革上火下泽谓之睽革以不相得之
  性两不相交火自下而上泽自上而下其势必遇
  而相息又不若睽之相违而不遇也小事吉者自
  卦论之初说而终明其道非睽也自爻论之六五
  上行得中而下应九二之刚其事非睽也其为吉
  宜矣凡卦皆二义睽之彖先言睽之所以为睽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046-0019c.png
  之道也后言睽之时用则圣人用睽之时也睽非
  大人事故上言小事吉而圣人有用睽之道故下
  言大矣哉盖文王言其常而孔子极其用也非孔
  子不知其大也天高地下睽也男尊女卑睽也万
  物散殊亦睽也天地虽睽不害于同事男女虽暌
  不害于通志万物虽睽不害于事𩔖盖睽之道必
  体睽而用合然后有济孔子惧人不明其大故特
  曰时用大矣哉(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046-0019d.png
  汉上朱氏曰离火动而上兑泽动而下火泽之睽
  也中少二女同居于家而所归之志各异二女之
  睽也故曰睽此以两体言睽也睽本同也离兑同
  为女而至于睽者时也故睽自家人反明本同也
  本不同则无睽惟本同故有合睽之道自离兑言
  之说而丽乎明自家人六二之五言之柔进而上
  行得中而应乎刚说则顺民丽乎明则择善柔得
  中则柔而不过应乎刚则取刚以济柔是以小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046-0020a.png
  吉夫说而丽明柔得中而应刚不可以作大事何
  也以柔进上行而得尊位也睽之时人情乖隔相
  与者未固非刚健中正不能合天下之睽如睽之
  柔其才才足以小事吉也故曰说而丽乎明柔进
  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此合两体卦
  变而言处睽之道也天地男女万物一气也得其
  所同则睽者合矣刚上柔下天地睽也天降地升
  生育万物其事同也坎外离内男女睽也男上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046-0020b.png
  下乃有室家其志通也坎见震毁万物睽也阳生
  阴成物无二理其事𩔖也非本同也其能合乎大
  人以是能用天地能用男女能用万物乖者复合
  混而为一以至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故曰天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
  其事𩔖也睽之时用大矣哉此惟原一卦以论合
  睽之道也在卦气为十一月故大玄准之以戾(易/传)
  新安朱氏曰睽火动而上至其志不同行以卦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046-0020c.png
  释卦名义说而丽乎明至小事吉以卦德卦变卦
  体释卦辞天地睽而其事同至大矣哉极言其理
  而赞之(本/义) 睽皆言始异而终同之理 兑少女
  离中女以阴柔之性外和悦而内猜嫌故同居而
  异志(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易之序最当看家道一失节不正必
  至于睽乖故家人之后次以睽为卦离上兑下火
  之性炎上则愈动而愈上也泽之性润下则愈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046-0020d.png
  而愈下也一上一下初不相亲所以为暌睽既孤
  离犹有吉者有二五也夫当睽之时本不能吉惟
  其卦才有吉之道虽不能大有所为亦可弥缝而
  致小吉也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譬如君子与小人
  同室而处本未尝睽而其志已相去不啻千里之
  远此居虽同而志则不同也所以为睽之义 说
  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仅能小事
  吉处睽者其可易邪九二居下体之中是说而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046-0021a.png
  乎明也六五居上体之中下应于二是柔进而上
  行又得中而应乎刚君降志以应乎刚明之臣臣
  尽道以辅乎柔顺之君君臣之间尽道相与于睽
  乖之时虽不能大有所为亦可以小吉大抵天下
  之治患君臣之不相与今也君臣上下相与如此
  乃止于小吉何哉盖天下之治主乎君睽之时六
  五为君其质本弱虽欲强之一归于治有所不能
  亦如伊尹一人耳在成汤时则格于皇天在太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046-0021b.png
  时则格于上帝盖太甲资质本弱不及于汤故也
   天下事有万不同然以理观之则未尝异君子
  须当于异中而求同则见天下之事本未尝异睽
  之时用大矣哉时用二字最当看伊川云处睽之
  时合睽之用合之一字尤当看夫万物之异如此
  而欲合之将如之何曰予一以贯之正合睽之道
  也(易/说)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046-0021c.png
 伊川先生曰上火下泽二物之性违异所以为睽离
 之象君子观睽异之象于大同之中而知所当异也
 夫圣贤之处世在人理之常莫不大同于世俗所同
 者则有时而独异盖于秉彝则同矣于世俗之失则
 异也不能大同者乱常拂理之人也不能独异者随
 俗习非之人也要在同而能异耳中庸曰和而不流
 是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一于异则乖而不合故和而不同(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046-0021d.png
  龟山杨氏曰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故君子以同
  而异(易/说)
  白云郭氏曰上火下泽异之象也圣人用睽有道
  存焉然用同者用睽之道也故大舜善与人同同
  也有天下而不与焉异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
  小官同也而曰尔为尔我为我异也故君子以同
  而异为用睽之道也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盖言
  不同于小人之事也此言君子以同而异盖言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046-0022a.png
  于道也故言同虽一而为事道则异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离兑同为阴卦而未始不异君子之
  所同者人之大伦也然各尽其道亦不苟同以徇
  众人见其为异矣不知异所以为同中庸曰和而
  不流晏平仲曰同之不可也如是彖言异而同大
  象言同而异(易/传)
  新安朱氏曰二卦合体而性不同(本/义) 或问睽卦
  大象君子以同而异先生曰此是取两象合体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046-0022b.png
  同而其性各异在人则是和而不同之意盖其趋
  则同而所以为同则异如伯夷柳下惠伊尹三子
  所趋不同而其归则一彖辞言睽而同大象言同
  而异在人则出处语默虽不同而同归于理讲论
  文字为说不同而同于求合义理立朝论事所见
  不同而同于忠君本义所谓二卦合体者言同也
  而性不同者言异也以同而异语意与用晦而明
  相似大凡读易到精熟后颠倒说来皆合不然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046-0022c.png
  是死说耳又问睽卦无正应而同德相应者何先
  生曰无正应所以为睽当睽之时当合者既离其
  离者却合也 问君子以同而异作理一分殊看
  如何先生曰理一分殊是理之自然如此这处又
  就人事之异上说盖君子有同处有异处如所谓
  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是也大抵易中六十四象下
  句皆是就人事之近处说不必深去求它此处伊
  川说得甚好(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046-0022d.png
  东莱吕氏曰世之所谓相反者无如水火而其理
  初未尝有异故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一阴一阳互
  为其用君子须是得同而异之理方可以尽睽之
  义然彖言天地睽而其事同男女睽而其志通万
  物睽而其事类三句则自异而同此则言同而异
  盖圣人使人于同之中观其异异之中观其同非
  知道者不足识此(易/说)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046-0023a.png
辟咎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卦初睽之始也在睽乖之时以刚
 动于下有悔可知所以得亡者九四在上亦以刚阳
 睽离无与自然同𩔖相合同是阳爻同居下又当相
 应之位二阳本非相应者以在睽故合也上下相与
 故能亡其悔也在睽诸爻皆有应夫合则有睽本异
 则何睽唯初与四虽非应而同德相与故相遇马者
 所以行也阳上行者也睽独无与则不能行是丧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046-0023b.png
 马也四既与之合则能行矣是勿逐而马复得也恶
 人与已乖异者也见者与相通也当睽之时虽同德
 者相与然小人乖异者至众若弃绝之不几尽天下
 以仇君子乎如此则失含弘之义致凶咎之道也又
 安能化不善而使之合乎故必见恶人则无咎也古
 之圣王所以能化奸凶为善良革雠敌为臣民者由
 弗绝也 睽离之时人情乖违求和合之且病其不
 (一作/未)能得也若以恶人而拒绝之则将众仇于君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046-0023c.png
 而祸咎至矣故必见之所以免避怨咎也无怨咎
 则有可合之道(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履睽之始悔也能以贵下贱故悔亡马
 复屈下恶人能免于咎(易/说)
  龟山杨氏曰睽之初不可以有行也故丧马天地
  万物皆睽而复同则睽极必反天下之常理也故
  勿逐自复夫时行则行时止则止丧而逐之其失
  愈远然天下方睽以刚在下而无可行之资直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046-0023d.png
  而往则害者至故见恶人无咎子见南子是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初九无应有悔之象居睽而说道存
  焉故悔亡也丧马初睽也逐之则成其为睽不可
  合矣勿逐自复用同而复也恶人与已异者也见
  之所以同而异也能同而异何咎之有柳下惠曰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祼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
  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象所谓同而异
  而初九见恶人其义一也见者遇之而勿绝之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046-0024a.png
  非必欲见之也子见南子之见是也孔子初不见
  阳货盖以从大夫之后不敢先也在鲁卫之礼不
  同非不见恶人者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睽之始刚而无应动则不正故有悔
  四坎马也四不与初以刚自守丧马不逐也睽诸
  爻皆有应四独无与安得不动而求初乎四动之
  初初往复成坎马勿逐自复也故悔亡四不正而
  险恶人也离目为见初往之四有离见恶人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046-0024b.png
  之四虽不正以辟咎故无咎天下恶人众多疾之
  己甚人人与君子为敌是睽者既合而复睽斯亦
  君子之咎也然初守正四动而后初见之夫子见
  阳货阳货先也故不得不见若屈已而先见之睽
  非不合矣见之可也从之不可也易传曰古之圣
  人所以能化奸凶为善良绥雠敌为臣民由弗绝
  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上无正应有悔也而居睽之时同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046-0024c.png
  相应其悔亡矣故有丧马勿逐而自复之象然亦
  必见恶人然后可以辟咎如孔子之于阳货也(本/义)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伊川先生曰二与五正应为相与者也然在睽乖之
 时阴阳相应之道衰而刚柔相戾之意胜学易者识
 此则知变通矣故二五虽正应当委曲以相求也二
 以刚中之德居下上应六五之君道合则志行成济
 睽之功矣而居睽离之时其交非固二当委曲求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046-0024d.png
 相遇觊其得合也故曰遇主于巷必能合而后无咎
 君臣睽离其咎大矣巷者委曲之涂也遇者会逢之
 谓也当委曲相求期于会遇与之合也所谓委曲者
 以善道宛转将就使合而已非枉已屈道也 当睽
 之时君心未合贤臣在下竭力尽诚期使之信合而
 已至诚以感动之尽力以扶持之明义理以致其知
 杜蔽惑以诚其意如是宛转以求其合也遇非枉道
 迎逢也巷非邪僻由径也故夫子特云遇主于巷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046-0025a.png
 失道也未非必也非必谓失道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守正居中故能求主于乖丧之际不失
 其道乖睽主有不可显遇之时(易/说)
  龟山杨氏曰九二刚中而应而当天下方睽之时
  非期于有应也故有遇主之辞焉然遇之外常道
  也故于巷若子房引四皓辅太子之类是已虽然
  遇主于巷惟睽之时可也(易/说) 智仁勇天下之达
  德也智知之仁守之勇行之三者阙一焉非达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046-0025b.png
  也则人君固不可无勇矣而齐王以是为有疾故
  孟子告以文武之事使廓而大之则安天下无足
  为者矣若夫好货好色则生于人君之邪心不可
  为也然而孟子不以为不可者盖譬之水逆行中
  流而遏之其患必至于决溢因其势而利道之则
  庶乎其通诸海也故以公刘太王之事告之陈古
  之善而闭其邪心引之当道也其自谓齐人莫如
  我敬王者以此易之睽曰遇主于巷亦斯之谓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046-0025c.png
  (孟子/解)
  白云郭氏曰在睽诸爻皆以见遇为言是以君子
  贵夫同而异也二五正应虽睽易合盖男女通志
  之义故遇主于巷也说文言巷里中道也里中之
  道出门则遇之言遇主之易也方睽之时遇主之
  易而无咎者不失正应之道故也古之君子难进
  易退况睽之世乎孟子曰君子未尝不欲仕也又
  恶不由其道苟不由其道则其进易矣九二遇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046-0025d.png
  于巷若甚易然疑其类于不由其道者故象特言
  其未失道也初九之无咎异于时九二之无咎同
  于道故不待丧马勿逐而后自复亦不待见恶人
  而后可辟咎也同人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睽之
  九二实似之(易/说)
  汉上朱氏曰九二以刚中之德遇六五济睽之主
  人情睽离之时二五皆非正应五来求二兑变震
  艮睽者家人之反艮为门为径家门之有径者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046-0026a.png
  也二往应之离变巽巽东南主人位也五来求二
  二适往应是以相遇故曰遇主于巷遇者不期而
  会巷委蛇曲折而后达睽而欲合故如是之难然
  二五得中震为大涂合睽者如是乃为得中未失
  道也易传曰巷者委曲之涂也非邪僻由径也遇
  者逢会之谓非枉道诡遇也至诚以感动之尽力
  以扶持之明义理以致其知杜蔽惑以诚其意如
  是而已故云未失道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046-0026b.png
  新安朱氏曰二五阴阳正应居睽之时乖戾不合
  必委曲相求而得会遇乃为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本/义)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
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伊川先生曰阴柔于平时且不足以自立况当睽离
 之际乎三居二刚之间处不得其所安其见侵陵可
 知矣三以正应在上欲进与上合志而四阻于前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046-0026c.png
 牵于后车牛所以行之具也舆曳牵于后也牛掣阻
 于前也在后者牵曳之而已当前者进者之所力犯
 也故重伤于上为四所伤也其人天且劓天髡首也
 劓截鼻也三从正应而四隔止之三虽阴柔处刚而
 志行故力进以犯之是以伤也天而又劓言重伤也
 三不合于二与四睽之时自无合义适合居刚守正
 之道也其于正应则睽极有终合之理始为二阳所
 厄是无初也后必得合是有终也掣从制从手执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046-0026d.png
 之义也 以六居三非正也非正则不安又在二阳
 之间所以有如是艰厄由位不当也无初(一有/而字)有终
 者终必与上九相遇而合乃遇刚也不正而合未有
 久而不离者也合以正道自无终睽之理故贤者顺
 理而安行智者知几而固守(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乘刚遇敌舆卫皆困(易/说)
  龟山杨氏曰泽动而下故舆曳火动而上故其牛
  掣舆曳而掣则其事睽而不同矣尚能有行乎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046-0027a.png
  人天且劓劓者绝其通绝其通则其睽极矣睽极
  而反故无初有终盖天地万物则睽而后其事同
  男女则睽而后其志通睽而至于其极者皆天也
  岂人为哉故曰夭且劓(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三阴柔居二刚之间当睽之世欲
  求速合盖亦难矣故有见舆曳其牛掣之象见舆
  曳欲从而求合也其牛掣则违而致睽也时之方
  睽动辄乖异岂人力也哉天道然也然六三致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046-0027b.png
  掣之睽岂六三之罪邪时使之然故曰其人天且
  劓譬犹无妄之灾非人所致孟子亦曰行止非人
  所能也无初者遇二刚而不得进也有终者睽道
  终极则反而从应也象言位不当者以阴位柔急
  于求济故见舆曳而欲从焉(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三于睽时处不当位介于二刚之
  间其柔不能自进上九之刚虽非正应欲往而遇
  焉二刚侵凌莫之与也三坤为舆为牛离目为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046-0027c.png
  四前刚为角离火欲上坎水欲下见舆曳也离上
  角仰也坎下角俯也一仰一俯牛顿掣也郑康成
  作觢觢牛角踊也踊起而复下亦顿掣也见舆曳
  而不行其牛俯仰而顿掣言四扼于前者如此也
  二乾为天三坎之柔为发而兑毁之髡其首也马
  融曰刻凿其额曰天易传曰髡其首为天以象考
  之易传为是伏艮为鼻兑金制之刑其鼻也其人
  天且劓者言其人既为四扼于前犹力进而犯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046-0027d.png
  又为二制于后出处不当位故人情上下恶之然
  动得其正睽极则通初虽艰厄终必遇之三遇上
  刚二四象毁坤舆进而上行矣故曰无初有终遇
  刚也曰遇者不期而会谓其非正应也君子于此
  不尤乎见恶者反身以正而已正则应应则恶我
  者说睽我者合易传曰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离
  者也合以正道则无终睽之理故贤者顺理而安
  行知者知几而固守(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0046-0028a.png
  新安朱氏曰六三上九正应而三居二阳之间后
  为二所曳前为四所掣而当睽之时上九猜狠方
  深故又有髡劓之伤然邪不胜正终必得合故其
  象占如此(本/义)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当睽时居非所安无应而在二阴
 之间是睽离孤处者也以刚阳之德当睽离之时孤
 立无与必以气𩔖相求而合是以遇元夫也夫阳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0046-0028b.png
 元善也初九当睽之初遂能与同德而亡睽之悔处
 睽之至善者也故目之为元夫犹云善士也四则过
 中为睽已甚不若初之善也四与初皆以阳处一卦
 之下居相应之位当睽乖之时各无应援自然同德
 相亲故会遇也同德相遇必须至诚相与交孚各有
 孚诚也上下二阳以至诚相合则何时之不能行何
 危之不能济故虽处(一无/处字)危厉而无咎也当睽离之
 时孤居于二阴之间处不当位危且有咎也以遇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0046-0028c.png
 夫而交孚故得无咎也 初四皆阳刚君子当睽乖
 之时上下以至诚相交协志同力则其志可以行不
 止无咎而已卦辞但言无咎夫子又从而明之云可
 以行其志故时之睽也盖以君子阳刚之才而至诚
 相辅何所不能济也唯有君子则能行其志矣(并易/传)
  龟山杨氏曰承乘皆阴而无与睽孤也六五柔得
  尊位而在上元夫也当上下睽离之时而已独遇
  之故交孚厉无咎盖同舟而济虽胡越无异心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0046-0028d.png
  下方睽则遇而交孚其宜矣然孤而无与故厉交
  孚故虽厉无咎(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下之𫝑合则众睽则孤凡睽皆然
  而独于九四上九称睽孤何哉盖上居睽极四近
  君而不得非若初之自复二之遇主三之有终也
  故称睽孤焉处孤之道不过于求人以自助而已
  故求善士而相与以诚则虽危无咎矣所谓德不
  孤也王辅嗣以初亦无应独立同在体下同志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0046-0029a.png
  也故交孚无咎其志得行伊川曰元夫犹云善士
  也初九悔亡则处之至善者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九四睽时处不当位介二阴之间五
  应二三应上四独无应在睽而又孤故曰睽孤孤
  则危厉有乖离之咎初守正不援乎上处睽之善
  者也四变交初兑变坎四离为妇初坎为夫元始
  也善之长也故曰遇元夫四动正正则诚矣彼我
  皆诚有不约而自信者故曰交孚交孚则虽厉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0046-0029b.png
  无咎交则初四未正曰无咎者初志上行睽者通
  也易传曰卦辞言无咎夫子又从而明之云志行
  也盖君子以刚阳之才至诚相辅何所不济也唯
  有君子则能行其志尔(易/传)
  新安朱氏曰睽孤谓无应遇元夫谓得初九交孚
  谓同德相信然当睽时故必危厉乃得无咎占者
  亦如是也(本/义)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0046-0029c.png
 伊川先生曰六以阴柔当睽离之时而居尊位有悔
 可知然而下有九二刚阳之贤与之为应以辅翼之
 故得悔亡厥宗其党也谓九二正应也噬肤噬齧其
 肌肤而深入之也当睽之时非入之者深岂能合也
 五虽阴柔之才二辅以阳刚之道而深入之则可往
 而有庆(一有/也字)复何过咎之有以周成之幼稚而兴盛
 王之治以刘禅之昏弱而有中兴之𫝑盖由任圣贤
 之辅而姬公孔明所以入之者深也 爻辞但言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0046-0029d.png
 宗噬肤则可以往而无咎象复推明其义言人君虽
 己才不足若能信任贤辅使以其道深入于己则可
 以有为是往而有福庆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二能胜三如噬肤耳何间已往(易/说)
  龟山杨氏曰火动而上而以柔乘刚故厥宗噬肤
  九四同体之象也盖睽离之极虽宗噬肤矣诗曰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此之谓也据而亲之能无咎
  乎故往何咎夫睽终必同天地之道也故孔子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0046-0030a.png
  往有庆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处睽之世已为悔矣六五以柔自将
  又悔之道也得其正应能下贤焉故悔可亡厥宗
  二也二之应五若噬肤然言其易也故二称于巷五
  称噬肤其义一也君臣道合合则非睽以是而往
  将有大庆又何咎之有睽之道用合而体睽二五
  尽之故彖言天地睽男女睽象言同而异皆一也
  (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0046-0030b.png
  汉上朱氏曰六五柔得尊位宜有悔也能致九二
  在下之贤以刚辅柔故悔亡五离也二兑有离体
  同宗而为六五所宗噬肤者齧柔也五来下二兑
  变成艮艮为肤兑口齧柔噬肤也自二至上体噬
  嗑故曰厥宗噬肤二噬五柔而深之刚柔相入之
  意睽离之时非五下二二不可往非深入之则其
  久必离九二刚中不苟往者也五既下之往亦何
  咎往则有济睽之功成邦家之庆阳为庆谓五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8a 页 WYG0046-0030c.png
  成刚也易传曰爻辞但言厥宗噬肤则可往而无
  咎象推明其义言人君虽己才不足若能任贤
  使以其道深入于己则可以有为往而有福庆也
  (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阴居阳悔也居中得应故能亡之
  厥宗指九二噬肤言易合六五有柔中之德故其
  象占如是(本/义)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8b 页 WYG0046-0030d.png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伊川先生曰上居卦之终睽之极也阳刚居上刚之
 极也在离之上用明之极也睽极则拂戾而难合刚
 极则躁暴而不详明极则过察而多疑上九有六三
 之正应实不孤而其才性如此自睽孤也如人虽有
 亲党而多自疑猜妄生乖离虽处骨肉亲党之间而
 常孤独也上之与三虽为正应然居睽极无所不疑
 其见三如豕之污秽而又背负泥涂见其可恶之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9a 页 WYG0046-0031a.png
 也既恶之甚则猜成其罪恶如见载鬼满一车也鬼
 本无形而见载之一车言其以无为有妄之极也物
 理极而必反以近明之如人适东东极矣动则西也
 如升高高极矣动则下也既极则动而必反也上之
 睽乖既极三之所处者正理大凡失道既极则必反
 正理故上于三始疑而终必合也先张之弧始疑恶
 而欲射之也疑之者妄也妄安能常故终必复于正
 三实无恶故后说弧而弗射睽极而反故与三非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29b 页 WYG0046-0031b.png
 是寇雠乃婚媾也此匪寇婚媾之语与屯卦同而义
 则殊也阴阳交而和畅则为雨上于三始疑而睽睽
 极则不疑而合阴阳合而益和则为雨故云往遇雨
 则吉往者自此以往也谓既合而益和则吉也 雨
 者阴阳和也始睽而能终和故吉也所以能和者以
 群疑尽亡也其始睽也无所不疑故云群疑睽极而
 合则(一有/疑字)皆亡矣(并易/传) 睽之上九离也离之为德
 在诸卦莫不以为明独于睽便变为恶以阳在上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30a 页 WYG0046-0031c.png
 为亢以刚在上则为狠以明在上变而为察以狠以
 察所以为睽之极也故曰见豕负涂载鬼一车皆自
 任己察之所致然往而遇雨则吉遇雨者睽解也睽
 解有二义一是物极则必反故睽极则必通若睽极
 不通却终于睽而已二是所以能解睽者却是用明
 之功也(周行/已录)
  白云郭氏曰处睽之极故曰睽孤然天下之睽始
  于疑疑故睽不疑则交孚而无睽矣疑者小人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30b 页 WYG0046-0031d.png
  道也圣人无疑也睽之成卦本自二女则小人之
  象明矣故上九极言其疑也见豕负涂有之疑也
  载鬼一车无之疑也有之疑疑之始也无之疑其
  疑甚矣有无无所不疑是以张弧以禦之其道乖
  矣三之应上何寇之有其应甚正昏姻之道也故
  后有说弧之象焉往遇雨则吉者阴阳和则雨往
  而和则有无之际群疑自释睽道革矣是以吉也
  六三阴也上九阳也阳气下降阴道上行故言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31a 页 WYG0046-0032a.png
  雨见豕负涂犹诗言谁谓鼠无牙有之疑也载鬼
  一车犹诗言谁谓雀无角无之疑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与三应亦曰睽孤者睽离之时三
  未从上有四间焉而上疑之则人情不合而孤独
  之人也俦𩔖异处适有人参处乎两者之间则疑
  矣上九处极睽难合之地过刚而暴极明而察故
  疑于四者无所不至离目为见坎为豕兑为泽坤
  土坎水陷于兑泽豕在泽中汨之以泥涂见豕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31b 页 WYG0046-0032b.png
  涂也言恶其秽之甚也坤为鬼坎为轮坤在坎中
  载鬼一车也言以无为有妄之极也离矢坎弓先
  张之弧疑四为寇而见攻也三所以未应岂四之
  罪哉人情有未通尔睽极则通异极则同阴阳刚
  柔无独立之理六阴柔也九阳刚也刚来柔往则
  疑情涣然释矣故后说之弧知四匪寇也九刚六
  柔自婚媾也故曰匪寇婚媾此匪寇婚媾与他卦
  言同而象异坎在下为雨上来之三三往遇之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32a 页 WYG0046-0033a.png
  三正则吉吉则向来群疑亡本无是也故曰遇雨
  则吉群疑亡也辞枝如此者疑辞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睽孤谓六三为二阳所制而已以刚
  处明极睽极之地又自猜狠而乖离也见豕负涂
  见其污也载鬼一车以无为有也张弧欲射之也
  说弧疑稍释也匪寇婚媾知其匪寇而实亲也往
  遇雨则吉疑尽释而睽合也上九之与六三先睽
  后合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十二 第 32b 页 WYG0046-0033b.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