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0045-06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一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颐序卦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夫
 物既畜聚则必有以养之无养则不能存息颐所以
 次大畜也卦上艮下震上下二阳爻中含四阴上止
 而下动外实而中虚人颐颔之象也颐养也人口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0045-0617b.png
 以饮食养人之身故名为颐圣人设卦推养之义大
 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之养
 生养形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也动息节宣以养生
 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
 物以养人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互体亦有取不得处如颐大过之类
  是也(语/录)
  东莱吕氏曰易传曰无养则不能存息此一句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0045-0618a.png
  当看凡人未尝无良心良知也若能知所以养之
  则此理自存至于生生不穷矣息生也(易/说)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伊川先生曰颐之道以正则吉也人之养身养德养
 人养于人皆以正道则吉也天地造化育养万物各
 得其宜者亦正而已矣观颐自求口实观人之所颐
 与其自求口实之道则善恶吉凶可见矣(易/传)
 横渠先生曰观颐辨养道得失欲观人处己之方(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0045-0618b.png
  白云郭氏曰颐之为象上下二阳中含四阴虚中
  而实外上止下动饮食之象也颐养也饮食所以
  自养也天下之养自养生养心养德养人其养虽
  不一然非如颐之虚中则口实无自而致养必有
  虚以容之斯足以受养矣故卦辞秪以观颐口实
  为言以明颐之道以虚中为主故也况饮食之养
  朝夕有常不可变者如此然后尽颐养之道所以
  必取饮食之象而颐非止于饮食而已也圣人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0045-0618c.png
  象以尽意故言简而理明如此(易/说)
  新安朱氏曰颐口旁也口食物以自养故为养义为
  卦上下二阳内含四阴外实内虚上止下动为颐之象
  养之义也贞吉者占者得正则吉观颐谓观其所养之
  道自求口实谓观其所以养身之术皆得正则吉也(本/义)
  东莱吕氏曰颐贞吉颐须是正得正如尧舜禹汤
  文武则吉如邪说养之则凶(易/说)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0045-0618d.png
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伊川先生曰贞吉所养者正则吉也所养谓所养之
 人与养之之道自求口实谓其自求养身之道皆以
 正则吉也 圣人极言颐之道而赞其大天地之道
 则养育万物养育万物之道正而已矣圣人则养贤
 才与之共天位使之食天禄俾施泽于天下养贤以
 及万民也养贤所以养万民也夫天地之中品物之
 众非养则不生圣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0045-0619a.png
 以养天下至于鸟兽草木皆有养之政其道配天地
 故夫子推颐之道赞天地与圣人之功曰颐之时大
 矣哉或云义或云用或止云时以其大者也万物之
 生与养时为大故云时(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颐尽其所以养也上止下动外实内
  虚颐之象也莫非养也养正则吉所养自养皆欲
  观其邪正也观天地养万物则自养得其正观圣
  人养贤以及万民则所养得其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0045-0619b.png
  龟山杨氏曰上止而下动外实而中虚颐之象也
  口之于饮食人所资以为养也故颐养也夫观颐
  观其所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是
  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体有小大不以小害大
  自养之道也天地养万物失其正则阴阳缪戾而
  物不遂其生矣圣人养贤不以正贤者不安其位
  而民不被其泽矣一人之身无尺寸之肤不养也
  务养其小体则饮食之人而人贱之矣故颐正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0045-0619c.png
  吉反是则凶之道也夫天地之养万物圣人之养
  贤与人之自养各当其可而后得其正得其正而
  后吉则颐之时岂不大矣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人与万物莫不有所养然有养之以
  正养之非正者养之以正则得所养养之非正则
  失所养是以养正则吉也欲观天下之所养必观
  口实自养之义则得颐之道矣莫非天下之所养
  也虽夫至于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0045-0619d.png
  是也以其颐之大者自求于口实颐养之中皆得
  之矣则颐之时非止饮食口体而已岂不大矣哉
  卦言观颐彖称其大皆谓不可以饮食小者为尽
  颐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郑康成曰颐者口车之名震动于下
  艮止于上口车动而止因辅嚼物以养人故曰颐
  此合震艮两体而成颐也颐者养也养之以正则
  吉养之以不正则凶故曰颐贞吉此以初九之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0045-0620a.png
  言颐养之道也颐自临九二之变一变明夷离为
  目观也自内观外观其人之所养也所养正欤君
  子也所养不正欤小人也观其所养是非美恶无
  所逃矣故曰观颐此以临二初变明在人者养之
  之道当正也四变颐自离变艮艮为手求也自外
  观内反观己之自养以考正与不正也口实者颐
  中之物也四爻皆阴阴为虚虚则无物故自求口
  实无物而求正与不正未定也二四正三五上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0045-0620b.png
  正自养者正欤君子之道也虽贫贱不去也自养
  者不正欤小人之道也虽富贵不处也故曰自求
  口实观其自养也此以上九及颐中四爻明在己
  者养之之道当正也观人之所养然后观吾之自
  养则所养正矣养之道甚大天地之养万物圣人
  养贤以及万民亦不过震动艮止也乾天也坤地
  也震东方万物发生天地之养万物也上九尚贤
  在五位之上坤众为民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也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0045-0620c.png
  地之生其动以正阳降阴升万物自遂其盛至于
  盈乎天地之閒各极其分而后止天地不劳也动
  以正而已养万民者本于养贤贤者在上万民自
  遂其生圣人不劳也止于养贤而已故震动艮止
  之象自己之养推之至于人之养自人之养推之
  至于天地圣人然养之道不过乎此颐之时岂不
  大乎故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
  时大矣哉此以颐之成卦终言颐之道也易传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0045-0620d.png
  或云用或云义或云时以其大者也万物之生养
  以时为大故云时以卦气言之十一月卦故太玄
  准之以养或曰初变明夷则有离四变成颐非离
  也何以有观之象曰此可以意会难以言传明夷
  之离为小过之飞鸟讼之坎为中孚之豚鱼小过
  中孚岂有离坎论其所生也变卦之法一卦七变
  八卦为六十四四五六之变无复本体矣而五行
  盛衰皆以本卦言之何哉故曰察性知命原始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0045-0621a.png
  终(易/传)
  新安朱氏曰观其自养也释卦辞颐之时大矣哉
  极言养道而赞之(本/义) 颐须是正则吉何以观其
  正不正盖观颐是观其养德是正不正自求口实
  是观其养身是正不正未说到养人处观其所养
  亦只是说君子之所养养浩然之气模样 自养
  则如爵禄下至于饮食之类是说自求口实 问
  颐卦先生曰颐卦最难看 问本义言观颐谓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0045-0621b.png
  其所养之道自求口实谓观其所以养身之术与
  程传以观颐为所以养人之道求口实为所以自
  养之道如何先生沈吟良久曰程传似胜盖下体
  三爻皆是自养上体三爻皆是养人不能自求所
  养而求人以养已则凶故下三爻皆凶求于人以
  养其下虽不免于颠拂毕竟皆好故上三爻皆吉
   问观颐观其所养之道观其自养则是所以养
  身之术先生曰所养之道如学圣贤之道则为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0045-0621c.png
  黄老申韩则为非凡见于修身行义皆是也所养
  之术则饮食起居皆是也 问伊川以观其所养
  作观人之养如何先生曰这两句是解养正则吉
  以所养之道与养生之术正则吉不正则不吉如
  何是观人之养不晓程说是如何(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彖繇辞既言贞吉而孔子复彖之曰
  养正则吉疑若赘也殊不知圣人一字之间自有
  无穷之意学者若识则之一字庶乎知之矣观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0045-0621d.png
  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观我之所以
  自养正与不正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
  民人皆知万物之自生自息而不知天地有以养
  之圣人德与天地合故养贤以及万民然万民之
  多安得人人而养之惟得其要会则所养甚约而
  所及甚博其要先在于养贤而已(易/说)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伊川先生曰以二体言之山下有雷雷震于山下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0045-0622a.png
 之生物皆动其根荄发其萌芽为养之象以上下之
 义言之艮止而震动上止下动颐颔之象(一有/也字)以卦
 形言之上下二阳中含(一无/含字)四阴外实中虚颐口之
 象口所以养身也故君子观其象以养其身慎言语
 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不惟就口取养(一无/养字)
 事之至近而所系至大者莫过于言语饮食也在身
 为言语于天下则凡命令政教出于身者皆是慎之
 则必当而无失在身为饮食于天下则凡货财资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0045-0622b.png
 养于人者皆是节之则适宜而无伤推养身之道(一/有)
 (则/字)养德养天下莫不然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山下有雷畜养之象(易/说)
  蓝田吕氏曰山下有雷所震未远则慎其所发阳
  气未盈则节其所养
  龟山杨氏曰言语饮食皆取颐之象也出其言不
  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则乱之阶也故书曰惟口出
  好兴戎可不慎乎饮食以养人务养其口悦而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0045-0622c.png
  知节则取贱之道也夫如是皆非颐正之义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山以形雷以气故言语主于气饮食
  主于味方其知所养也则味生形而有馀不足随
  之气生精而善恶随之此君子宜知慎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山附于地其养物以形也雷动于天
  其养物以气也此天地致养万物之道也在人之
  养亦无异此故天地以形气而养物而人亦受养
  于形气之閒是以君子慎言语而节饮食也然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0045-0622d.png
  以虚中为主虽以言语饮食为致养之道而为虚
  中之患者亦言语饮食也言语出于虚者也饮食
  入于虚者也出而为患于是慎之入而为患于是
  节之颐养之道斯为至矣盖君子知言语饮食之
  不能无也使不为养之之患者其惟慎而节之乎
  天下之虚其患皆如是所以去其患者亦莫不然
  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山下有雷以养万物而动亦不可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0045-0623a.png
  也震为决躁艮止之慎言语也噬嗑有饮食之象
  颐中无物节饮食也言语不慎则招祸饮食不节
  则生疾皆非养之道易传曰慎言语以养德节饮
  食以养体事之至近而所系至大者莫过于言语
  饮食在身为言语于天下则命令政教出于身者
  皆是慎之则无失在身为饮食于天下则货财资
  用养于人者皆是节之则无伤(易/传)
  新安朱氏曰二者养德养身之切务(本/义) 或曰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0045-0623b.png
  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曰此语前辈曾用以
  解颐之象慎言语节饮食 一日侍食先生曰只
  易中节饮食三字人不曾行得(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伊川曰雷震于山下山之生物皆动
  其根荄发其萌芽为养之象凡人之言天地养万
  物不过雨露之泽而已而此言雷者其义甚深故
  易传有发动之意此意当自体会(易/说)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0045-0623c.png

 伊川先生曰蒙之初六蒙者也爻乃主发蒙而言颐
 之初九亦假外而言尔谓初也舍尔之灵龟乃观我
 而朵颐我对尔而设初之所以朵颐者四也然非四
 谓之也假设之辞尔九阳体刚明其才智足以养正
 者也龟能咽息不食灵龟喻其明智而可以不求养
 于外也才虽如是然以阳居动体而在颐之时求颐
 人所欲也上应于四不能自守志在上行说所欲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0045-0623d.png
 朵颐者也心既动则其自失必矣迷欲而失己以阳
 而从阴则何所不至是以凶也朵颐为朵动其颐颔
 人见食而欲之则动颐垂涎故以为象 九动体朵
 颐谓其说阴而志动既为欲所动则虽有刚健明智
 之才终必自失故其才亦不足贵也人之贵乎刚者
 为其能立而不屈于欲也贵乎明者为其能照而不
 失于正也既惑所欲而失其正何刚明之有为可贱
 也(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0045-0624a.png
 横渠先生曰体躁应上观我而朵其颐求养而无耻
 者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龟能前知灵于物者也咽息不食非
  志于养者也初自外来而为主于内震之体也四
  止于上而初动于下以应之朵颐之象也朵动其
  颐也一阳在下有刚明之才而求养于上则匪正
  矣舍灵龟之象也舍灵龟而观朵颐则人贱之矣
  故凶而不足贵也尔对我之辞尔谓初四谓我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0045-0624b.png
  非四谓之也假之辞耳(易/说)
  兼山郭氏曰初九龟之所养也内内以气为主人
  之所养也外外以食为主故食气者寿食味者夭
  理固然也故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然养气有
  三下焉者强其气而已若孟施舍之养勇是也曰
  视不胜犹胜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中焉者保其气如庄子所谓吹嘘呼吸吐故纳新
  彭祖寿考之所好也上焉者充其气若孟子所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0045-0624c.png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閒此养正之大也
  孟子言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则朵
  颐口体之养又何足为贵乎初九颐之始未知所
  进故戒之如此(易/说)
  白云郭氏曰颐之善者莫善于龟之为物也盖言
  语饮食人所以致养亦所以为颐之患远取诸物
  独龟不以食而寿举颐之患息矣不亦善乎初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0045-0624d.png
  在颐之初可求善道自养而舍之反观朵颐之患
  是失其所守之贞者也颐之道贞则吉非贞则凶
  初九之凶自取之也然初九与六四为应舍阳求
  阴舍善求不善是舍君子而为小人又何足贵乎
  颐之取龟亦犹艮之取背(易/说)
  汉上朱氏曰颐自明夷之离四变而成颐故颐初
  九有龟之象伏于坤土之下龟蛰时也龟所以灵
  者蛰则咽息不动无求于外故能神明而寿君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0045-0625a.png
  在下自养以正灵龟之类也六四安位无下贤之
  意初不待求往之四成离离为目观我也初震动
  体下颐而动口虽徒嚼志已先动是舍尔所以为
  灵龟者观我而朵其颐也尔言初九我言六四舍
  尔观我忘已从欲动而不正凶之道也夫贵乎阳
  者为其特立不屈于欲故能无禄而富无爵而贵
  守道修已澹然无营今躁妄以求无耻自辱亦不
  足贵也(易/传) 又曰王弼谓颐初九不能使物由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0045-0625b.png
  养误也夫使物由己养有命存焉初九在下未能
  养人而当自养以正故以朵颐戒之(丛/说)
  新安朱氏曰灵龟不食之物朵垂也朵颐欲食之
  貌初九阳刚在下足以不食乃上应六四之阴而
  动于欲凶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东莱吕氏曰初九观我朵颐凶六二颠颐拂经于
  丘颐征凶六三拂颐贞凶颐自初至三皆震体也
  震动也颐养也动而求养故三爻皆凶是知躁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0045-0625c.png
  以求富贵利禄无时而不凶也(易/说)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伊川先生曰女不能自处必从男阴不能独立必从
 阳二阴柔不能自养待养于人者也天子养天下诸
 侯养一国臣食君上之禄民赖司牧之养皆以上养
 下理之正也二既不能自养必求养于刚阳若反下
 求于初则为颠倒故云颠颐颠则拂违经常不可行
 也若求养于丘则往必有凶丘在外而高之物谓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0045-0625d.png
 九也卦止二阳既不可颠颐于初若求颐于上九往
 则有凶在颐之时相应则相养者也上非其应而往
 求养非道妄动是以凶也颠颐则拂经不获其养尔
 妄求于上往则得凶也今有人才不足以自养见在
 上者势力足以养人非其族类妄往求之取辱得凶
 必矣六二中正在他卦多吉而凶何也曰时然也阴
 柔既不足以自养初上二爻皆非其与故往求则悖
 理而得凶也 征而从上则凶者非其类故也往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0045-0626a.png
 而失其类得凶宜矣行往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凡颐之正以贵养贱以阳养阴所谓经
 也颐卦群阴皆当听养于上六二违之反比于初以
 阴养阳颠颐者也群阴上所聚养者也六二乱经于
 聚养之义失阴类之常故以进则凶(易/说)
  广平游氏曰圣人推言颐之为道以为天地养万
  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则以上养下颐之正也若
  在上而反资养于下则于颐为倒置矣此二与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0045-0626b.png
  所以俱为颠颐也然二之志在物而四之志在道
  故四颠颐而吉而二则征凶也何以知其然邪盖
  六二居中得正宜足以自守矣然在下体疏远而
  未有禄又动体也宜于处约未能自安故降志以
  求初初方一意于应四而不答也则又将求其类
  以趋五五非其应又力不足以自养而何暇养人
  乎故二为行失类此以知其志之在物也 夫自
  养以有所养养德以需天下之求颐之常理也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0045-0626c.png
  至于屈己以求诸人则失理之常矣此二之求于
  五五之资于上所以俱为拂经也(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以上养下相应以相养理之经也二
  以阴柔不能自养而卦惟二阳皆非其应而下求
  于初颠颐拂经也丘在外而高上九之象也上而
  求之则行失类矣故征凶(易/说)
  兼山郭氏曰杂卦曰颐养正也彖曰养正则吉也
  而六二六四皆谓之颠颐何也王辅嗣曰养下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0045-0626d.png
  颠或谓以下养上为颠经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
  贤以及万民谓养下曰颠者非也孟子曰无君子
  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谓以下养上为颠亦
  非也且颐之象下动而上止交相为养者也然则
  何以谓之颠乎王昭素曰以阴养阳谓之颠老子
  言天之道损有馀以补不足盖阴常乏而阳常有
  馀以不足奉有馀是以谓之颠也然六二六四吉
  凶不同何也曰六四之应正六二之比不正是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0045-0627a.png
  或以吉或以凶也二之应五常道也五才不足于
  山丘之象也既颠以养初又不应于五以是征行
  失类之象也盖阴与阴阳与阳类也五虽无应当
  自靖以待之而致养于初且失类而凶凶由于失
  类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下之理阳足以养阴而阴则受养
  而已盖阴道不足无及人之力也二五相应者也
  二阴不足而求养于五五阴不足无以致养失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0045-0627b.png
  养之道故曰颠颐若是则二五又违经常相应之
  理矣故又曰拂经五艮也艮为山而曰于丘颐者
  山之养物之道不足故也是为五之象也必欲征
  行求养徒凶而已二五类也不得其养故言失类
  先儒谓颐征凶当作于丘颐盖言丘之所养异乎
  山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二比于初不能养其下而反资初九
  之贤以自养乾为首在下颠颐也六二经也颠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WYG0045-0627c.png
  则拂违其经矣养之经阳养阴上养下阳当在上
  养之阴当在下而受养故天子养天下诸侯养一
  国士庶人各以其职受养五处君位二当受养于
  五六五养道不足然二亦不可越五而上征丘者
  上九应二之象也艮为山山半为丘王肃曰丘小
  山也物之所聚以养人者也盖二近于初而相得
  资之以养虽曰颠颐未为无所养若近舍初九远
  资上九征行亦凶何哉五虽养道不足以阴阳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WYG0045-0627d.png
  之己类又在相应之地上九应二则失其类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求养于初则颠倒而违于常理求养
  于上则往而得凶丘上之高者上之象也 初上
  皆非其类也(本/义)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
悖也
 伊川先生曰颐之道惟正则吉三以阴柔之质而处
 (一有/又字)不中正又在动之极是柔邪不正而动者也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2a 页 WYG0045-0628a.png
 养如此拂违于颐之正道是以凶也得颐之正则所
 养皆吉求养养人则合于义自养则成其德三乃拂
 违正道故戒以十年勿用十数之终谓终不可用无
 所往而利也 所以戒终不可用以其所由之道大
 悖义理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履邪好动系说于上(一作系/而说上)不但拂经
 而已害颐之正莫甚焉故凶(易/说)
  龟山杨氏曰颐正则吉六三颐不中正而居动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2b 页 WYG0045-0628b.png
  极拂颐之正也故十年勿用十年勿用则终不可
  用矣夫何利之有(易/说)
  兼山郭氏曰十年数之终也孔子曰三多凶凡以
  三不当位而居上下之际违本卦之义所以多凶
  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二言拂经谓违二五相应之常此言
  拂颐则违颐之道矣故象言其大悖也六二之凶
  宜矣六三有应而凶者盖上止下动为颐之道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3a 页 WYG0045-0628c.png
  居上下之际过于动而不知止以动为贞则凶矣
  是以十年勿用无所利也易每以十年然后反常
  则人之一失必十年而后复可不慎哉(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三当受养于上九而六三不正动
  而正则上九不来不动以待初九则初九不应既
  不受之于上又无以资之于下拂颐也故贞凶十
  坤数之极坤为年十年勿用言十年不可动上下
  无所利养道大悖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3b 页 WYG0045-0628d.png
  新安朱氏曰阴柔不中正以处动极拂于颐矣既
  拂于颐虽正亦凶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颠颐之吉
上施光也
 伊川先生曰四在人上大臣之位六以阴居之阴柔
 不足以自养况养天下乎初九以阳刚居下在下之
 贤也与四为应四又柔顺而正是能顺于初赖初之
 养也以上养下则为顺今反求下之养颠倒也故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4a 页 WYG0045-0629a.png
 颠颐然已不胜其任求在下之贤而顺从之以济其
 事则天下得其养而已无旷败之咎故为吉也夫居
 上位者必有(一作/其)才德威望为下民所尊畏则事行
 而众心服从若或下易其上则政出而人违刑施而
 怨起轻于陵犯乱之由也六四虽能顺从刚阳不废
 厥职然质本阴柔赖人以济人之所轻故必养其威
 严耽耽然如虎视则能重其体貌下不敢易又从于
 人者必有常若间或无继则其政败矣其欲谓所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4b 页 WYG0045-0629b.png
 用者必逐逐相继而不乏则其事可济若取于人而
 无继则困穷矣既有威严又所施不穷故能无咎也
 二颠颐则拂经四则吉何也曰二在上而反求养于
 下下非其应类故为拂经四则居上位以贵下贱使
 在(一无/在字)下之贤由己以行其道上下之志相应而(一/有)
 (泽/字)施于民何吉如之自三以下养口体者也四以上
 养德义者也以君而资养于臣以上位而赖养于下
 皆养德也 颠倒求养而所以吉者盖得刚阳之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5a 页 WYG0045-0629c.png
 以济其事致己居上之德施光明被于天下吉孰大
 焉(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体顺位阴得颐之正以贵养贱而得贤
 者虽反阳爻养阴之义以上养下其施光矣然以柔
 养刚非严重其德广大其志则未免于咎(易/说)
  广平游氏曰六二行失类至于六四则其志正矣
  其位近君矣官尊禄厚足以无求矣而汲汲于应
  初非好善忘势又将与贤者共之不能为此若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5b 页 WYG0045-0629d.png
  献子之家有友五人焉者近是矣且嗜欲深者其
  天机浅而士大夫之志或涉于重外则人人得而
  易之矣今六四之所取重者在此而不在彼则瞻
  视尊严俨然人望而畏之故如虎视耽耽而所欲
  皆得也欲仁而得仁则无恶于欲矣谁能推咎之
  哉故四之颠颐乃为上施光此以知其志之在道
  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四与初正应也以上养下颐之正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6a 页 WYG0045-0630a.png
  阴柔不足以致养而下求于初颠颐也然阴资于
  阳得所养矣故吉与二之拂颐异也居近尊之位
  大臣任颐之责者也才虽不足而履正居位人所
  钦畏也故有虎视耽耽之象初以刚明之才应于
  上一于奉上者也上之所资能充其欲也故有其
  欲逐逐之象逐逐言相继不乏也如是故无咎(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四之颠颐以约为养宜有虎视之
  威制逐逐之欲故能上施而光古人谓禦夷狄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6b 页 WYG0045-0630b.png
  不一而足其在兹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居上而求养于下者亦失颐养之道
  故谓之颠颐颠颐一也所以为颠颐则异也经曰
  颐养正也又曰养正则吉故知求养正于下者是
  能养其德也故吉不知求养正于下则是厉民而
  以自养也故凶此其所以异也六四所居者正所
  应者正独得养正之道故一爻之中具求养自养
  养内养外之义是以吉且无咎而为上施之光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7a 页 WYG0045-0630c.png
  且颠颐求养也虎视耽耽其欲逐逐自养也虎视
  耽耽然所以养威容于外又逐逐然去其多欲所
  以养心于内也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故古之
  人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此
  颠颐求养之道也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所谓
  虎视耽耽以养其外者如此颜子克己而非礼勿
  视是也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所谓其欲逐逐
  以养其内者如此夫子绝四而毋意毋必是也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7b 页 WYG0045-0630d.png
  曰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观六
  四之所养则颠颐求养是也观六四之自养则虎
  视养其外逐欲养其内是也六四虽无养贤及万
  民之位而其养德之正亦可谓大人之事矣不然
  则不知养正之道而失颠颐之吉其求下也不过
  上下征利养口体而已所谓观我朵颐凶者也若
  是者外安得有可畏之威而内安得无欲哉上施
  光者易以谦为光以益为光谦卦曰天道下济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8a 页 WYG0045-0631a.png
  光明又曰谦尊而光益卦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六四求下养德亦庶几谦益之光者欤(易/说)
  汉上朱氏曰颐以上养下六四当位下交初九乾
  首在下颠也求贤自助于刚柔为正正则吉故曰
  颠颐吉虎视谓四交初也初往成艮离艮有伏兑
  为虎离为目虎视也易通卦验小寒虎始交际垂
  其首垂其首者下视也艮坤互有坎重厚而深沈
  耽耽也虎首下视耽耽然下交不渎矣六四其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8b 页 WYG0045-0631b.png
  在于初九不渎则初九逐逐而往震为作足逐也
  古文作跾初往之四不正宜有咎然无咎者以不
  渎故无咎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六四在上施
  之下者光也光坎离下照之象或曰虞仲翔曰坤
  为虎又曰艮为虎马融曰兑为虎郭璞以兑艮为
  虎三者孰是曰三者异位而同象坤为虎者坤交
  乾也其文玄黄天地之文艮为虎者寅位也泰卦
  乾坤交也在天文尾为虎艮也大雪十一月节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9a 页 WYG0045-0631c.png
  五日复卦六二爻虎始交兑为虎者参伐之次占
  家以庚辛为虎者兑也龙德所冲为虎亦兑也兑
  下伏艮具此三者之象故先儒并传之举兑则三
  象具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柔居上而得正所应又正而赖其养
  以施于下故虽颠而吉虎视耽耽下而专也其欲
  逐逐求而继也又能如是则无咎矣(本/义)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29b 页 WYG0045-0631d.png
上也
 伊川先生曰六五颐之时居君位养天下者也然其
 阴柔之质才不足以养天下上有刚阳之贤故顺从
 之赖其养己以济天下君者养人者也反赖人之养
 是违拂于经常既以己之不足而顺从于贤师傅上
 师傅之位也必居守贞固笃于委信则能辅翼其身
 泽及天下故吉也阴柔之质无贞刚之性故戒以能
 居贞则吉以阴柔之才虽倚赖刚贤能持循于平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0a 页 WYG0045-0632a.png
 不可处艰难变故之际故云不可涉大川也以成王
 之才不至甚柔弱也当管蔡之乱几不保于周公况
 其下者乎故书曰王亦未敢诮公赖二公得终信故
 艰险(一作/难)之际非刚明之主不可恃也不得已而济
 艰险者则有矣发此义者所以深戒于为君也于上
 九则据为臣致身尽忠之道言故不同也 居贞之
 吉者谓能坚固顺从于上九之贤以养天下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听养于上正也以阴居颐卦之尊拂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0b 页 WYG0045-0632b.png
 也(易/说)
  广平游氏曰六五履尊位而德不称德虽不称位
  而其富固无敌矣所以不足者非物也乃能亲上
  九之贤委己以听之亦庶乎有以养万民矣而六
  二之有求方且养其私而已此五之拂经所以异
  于二也虽然六五质柔而止体也喜蹈常畏兴事
  其资然也见善未必明用心未必刚故以之守文
  以之持正可也若应变以成务则非其任矣盖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1a 页 WYG0045-0632c.png
  间一生则危乱之机将不可解故居正则吉而不
  可涉大川也 不可涉大川为六五之君言之也
  利涉大川为上九之臣言之也使大臣之才如上
  九足以养天下而人主顺以从之其蔑不济矣此
  周公复政之后成王所以四征不庭制礼作乐六
  服承德也(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人君养天下颐之经也五居君位从
  上以资养拂颐之经也居不失正则吉以是涉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1b 页 WYG0045-0632d.png
  则不可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五为一卦之主其才不足非徒无以
  养天下虽六二之应亦不能致养非养贤以及万
  民之道也故亦曰拂经苟能以柔道自居守正不
  失足以自养其身凶祸亦无自而至是以吉也然
  柔道不可以有为故不可涉大川柔道好从人故
  顺以从上上九有刚阳之才而知止者是以得其
  所从而成己之吉也六二拂经盖违相应之理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2a 页 WYG0045-0633a.png
  五拂经以违大君之道其言虽同而各有所辩(易/说)
  汉上朱氏曰正者养之经上养下阳养阴正也六
  五柔得尊位养道不足资上九之贤以为养拂经
  也上九助五之养有正之道五宽以居之顺从于
  上则得正而吉艮止也有居之象故曰居贞之吉
  顺以从上也人君养天下以正得众以用其健乃
  可涉难六五拂经其才不足故不可涉难上五相
  易成坎无震足巽股之象不可涉也易传曰艰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2b 页 WYG0045-0633b.png
  之际非刚明之主不可恃不得已而济险难者有
  之矣其可常乎(易/传)
  新安朱氏曰六五阴柔不正居尊位而不能养人
  反赖上九之养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以刚阳之德居师傅之任六五之
 君柔顺而从于己赖己之养是当天下之任天下由
 之以养也以人臣而当是任必常怀危厉则吉也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3a 页 WYG0045-0633c.png
 伊尹周公何尝不忧勤兢畏故得终吉夫以君之才
 不足而倚赖于己身当天下(一有/之字)大任宜竭其才力
 济天下之艰危成天下之治安故曰利涉大川得君
 如此之专受任如此之重苟不济天下之艰危何足
 称委遇而谓之贤乎当尽诚竭力而不顾虑然惕厉
 则不可忘也 若上九之当大任如是能兢畏如是
 天下被其德泽是大有福庆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由颐自危然后乃吉者下有众阴顺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3b 页 WYG0045-0633d.png
 之庆骄则有他吝此卦得养之正者方利涉大川盖
 养然后可动耳(易/说)
  广平游氏曰六五居正则吉乃如上九之贤则颐
  之时所谓养贤以及万民者皆自我出匹夫匹妇
  无不与被其泽矣夫然故天下信之众贤助之人
  主亲见其功业而深知其所存遍知其所为任之
  必专小人莫得以间之天亦诱其衷矣故其迹虽
  厉而其理则吉此所以利涉大川而大有庆也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4a 页 WYG0045-0634a.png
  以身徇国弘济于艰难固大臣之职也讵肯临危
  而顾其身哉惟欲善其后以冀成功则亦审其时
  而已矣若成王未知周公之时则不可涉大川六
  五是也若周公既见察于成王之后则涉大川而
  利矣上九是也说者谓以上养下为颠颐是以颠
  为正矣故用伊川说(易/说)
  龟山杨氏曰卦惟二阳而上九居一卦之上众阴
  由之以养也履师傅之位任人君之责危疑所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4b 页 WYG0045-0634b.png
  也危者安其位者也故厉乃吉厉者不安其位之
  谓也如是虽涉难有庆矣(易/说)
  兼山郭氏曰以善服人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
  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未之有也上
  九虽不居有为之地自下而升为颐之主能养贤
  以及万民之象也故能涉险济难虽危而吉也故
  孔子曰颐之时大矣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豫之由豫以九四之刚德也颐之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5a 页 WYG0045-0634c.png
  颐以上九之刚德也初九非不刚也在颐之初未
  足以自养况养天下乎此天下之养所以必由于
  上九也上九居人臣之极位以养天下其事危矣
  知其危而不忘是以吉也不知其危而安其位则
  凶矣利涉大川者由颐之才也大有庆者天下得
  其所养也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稷思天下
  有饥者由己饥之伊尹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
  尧舜之泽者如己推而纳之沟中周公思兼三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5b 页 WYG0045-0634d.png
  以施四事由颐之道盖自任天下之重者如禹稷
  伊周为能尽之(易/说)
  汉上朱氏曰一阳处上下有四阴六五体柔无应
  才不足以养天下而天下由之以养者也故曰由
  颐然非养道之正也权重位高众忌之则必危人
  臣当此任可不兢畏而怀危惧乎故厉以刚居柔
  位厉也厉则不敢安其位下从王事无成有终上
  下并受其福故大有庆郑康成曰君以得人为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6a 页 WYG0045-0635a.png
  虞仲翔曰阳得位故大有庆上之三成坎有震足
  象利涉大川也上九佐五以养道养天下而得民
  利于涉难也象不言者大有庆则涉难在其中上
  艮体颐以静止为善故三爻皆吉(易/传)
  新安朱氏曰六五赖上九之养以养人是物由上
  九以养也位高任重故厉而吉阳刚在上故利涉
  川(本/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三十一 第 36b 页 WYG0045-0635b.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