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0045-05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八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坤上)
 康节先生曰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
 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
 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姤也 夫
 易根于乾坤而生于姤复盖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0045-0533b.png
 而为姤自兹而无穷矣 复次剥明治生于乱乎姤
 次夬明乱生于治乎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复未有
 夬而不姤者防乎其防邦家其长子孙其昌是以圣
 人贵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刚(并观物/外篇)
 伊川先生曰复序卦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
 受之以复物无剥尽之理故剥极则复来(一无/来字)阴极
 则阳生阳剥极于上而复生于下穷上而反下也复
 所以次剥也为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阴极而阳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0045-0534a.png
 也岁十月阴盛既极冬至则一阳复生于地中故为
 复也阳君子之道阳消极而复反君子之道消极而
 复长也故为反善之义(易/传)
  和靖尹氏曰康节说易起于中孚非特中孚也卦
  卦皆可起康节谓中孚以其信也康节对富韩公
  以易数起于复此语甚当(康节诗有无妄对/中孚一联 语录)
  汉上朱氏曰周以子为正而孔子彖象皆用建寅
  故以复为十一月姤为五月故曰行夏之时虞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0045-0534b.png
  已有此论(丛/说)
  东莱吕氏曰复小而辨于物当初一下岂曾不完
  具只是上面大有阶级(易/说)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

 伊川先生曰复亨既复则亨也阳气复生于下渐亨
 盛而生育万物君子之道既复则渐以亨通泽于天
 下故复则有亨盛之理也出入无疾出入谓生长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0045-0534c.png
 生于内入也长进于外出也先云出语顺耳阳生非
 自外也来于内故谓之入物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
 屯难阳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摧折春阳之发为阴
 寒所折观草木于朝暮则可见矣出入无疾谓微阳
 生长无害之者也既无害之而其类渐进而来则将
 亨盛故无咎也所谓咎在气则为差忒在君子(一有/之道)
 (字/)则为抑塞不得尽其理阳之当复虽使有疾之固
 不能止其复也但为阻碍耳而卦之才有无疾之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0045-0534d.png
 乃复道之善也一阳始生至微固未能胜群阴而发
 生万物必待诸阳之来然后能成生物之功而无差
 忒以朋来而无咎也三阳子丑寅之气生成万物众
 阳之功也若君子之道既消而复岂能便胜于小人
 必待其朋类渐盛则能协力以胜之也 谓消长之
 道反复迭至阳之消至七日而来复姤阳之始消也
 七变而成复故云七日谓七更也临云八月有凶谓
 阳长至于阴长历八月也阳进则阴退君子道长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0045-0535a.png
 小人之道消故利有攸往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言反又言复终则有始循环无穷人指
 其化而裁之耳深其反也几其复也故曰反复其道
 又曰出入无疾(易/说)
  白云郭氏曰乾刚坤柔相为消长阴剥阳尽至复
  而刚反在卦之中其义为大幽微难言故因七日
  以言之则复之义易明非复之义尽于七日而止
  也阳道方复为泰之始故亨疾犹不疾而速之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0045-0535b.png
  阴阳消长有渐其出其入任道自运无迟速于其
  间与天之行健无以异也方刚长之初独阳未能
  用必得其类斯无咎矣是以朋来则有临有泰而
  后为复之无咎也此皆阴阳刚柔大义微而难言
  者欲观复道反复无若岁功之易明故继以反复
  其道七日来复也自夏至阳始剥而于卦为姤建
  亥剥尽建子而一阳来复在天之日盖自鹑首以
  及星纪凡更七舍在人之月亦七易矣人之月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0045-0535c.png
  月之周天也从天道与日而言故云七日犹尧典
  言日永星火日短星昴诗言一之日二之日皆是
  也刚长之初利动而往之时盖自易言之不动而
  往无以致临泰自天地言之不动而往无以生万
  物自圣人言之不动而往无以治天下其利有攸
  往皆一也然阴阳刚柔皆一道自天与气言之则
  曰阴阳自地与形言之则曰刚柔在易之卦丽于
  形矣故六爻以刚柔言而复谓之刚反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0045-0535d.png
  汉上朱氏图说曰子夏曰极六位而反于坤之复
  其数七日其物阳也京房曰六爻反复之称陆绩
  曰六阳涉六阴反下七爻在初故称七日日亦阳
  也虞翻曰消乾六爻为六日刚来反初盖先儒旧
  传自子夏京房陆绩虞翻皆以阳涉六阴极而反
  初为七日至王昭素乃畅其说曰乾有六阳坤有
  六阴一阴自五月而生属坤阴道始进阳道渐消
  九月一阳在上众阴剥物至十月则六阴数极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0045-0536a.png
  一月一阳复生自剥至十一月隔坤之六阴阴数
  既六过六而七则位属阳以此知过坤六位即六
  日之象至于复为七日之象矣是以安定曰凡历
  七爻以一爻为一日故谓之七日伊川曰七变而
  为复故云七日苏子曰坤与初九为七其实皆源
  于子夏夫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
  复乾坤消息之理也故以一日言之自午时至夜
  半复得子时以一年言之自五月至十一月复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0045-0536b.png
  子月以一月言之自午日凡七日复得子日以一
  纪言之自午岁凡七岁复得子岁天道运行其数
  自尔合之为一纪分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
  然故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
  日且卦有以爻为岁者有以爻为月者有以爻为
  日者于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陆希声谓圣
  人言七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以消息言之
  自立冬十月节至大雪十一月节坤至复卦凡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0045-0536c.png
  七爻以卦气言之自冬至十一月中气卦起中孚
  至复卦凡历七日圣人观天道之行反复不过七
  日故曰七日来复彖曰七日来复天行也王辅嗣
  曰复不可远也夫天道如是复道岂可远乎岂唯
  不可远亦不能远矣 七日来复彖曰七日来复
  天行也王辅嗣云阳气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以
  天之行反复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孔颖达曰
  阳气始剥尽谓阳气始于剥尽之后至于反复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0045-0536d.png
  经七日案易稽览图云卦气起中孚故坎离震兑
  各主一方其馀六十卦卦有六爻别主一日凡主
  三百六十日馀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为
  八十分五日分为四百分日之一又分为二十分
  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
  得七分每卦得六日七分也剥卦阳气之尽在于
  九月之末十月当纯坤用事坤卦有六日七分坤
  卦之尽则复卦阳来是从剥尽至阳气来复隔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0045-0537a.png
  之一卦六日七分举成数言之故辅嗣言凡七日
  也两汉诸儒传经皆用六日七分之说故孔颖达
  述而明之辅嗣论其大意而已至国朝王昭素王
  沿宋咸始著论駮之胡旦明其不然今录其语而
  弥缝其阙云 王昭素曰注疏并违夫子之义序
  卦云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以
  此知不剥尽也况剥上九有一阳取硕果之象硕
  果则不剥尽矣坤为十月卦十月纯阴用事犹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0045-0537b.png
  阳气在内故荠麦先生直至坤卦之末尚有龙战
  之象龙亦阳也假使运有剥丧之时则商王受剥
  丧元良贼虐谏辅乃至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当此
  之时岂无西伯之圣德箕子之贤良乎则知阳气
  固无剥尽之理况阴阳者刚柔迭用变化日新生
  生所资永无尽矣 胡旦难昭素曰夫积阳则萎
  凝水则载男老则弱女壮则雄故靡草死于始夏
  荠麦生于孟冬数已尽而气存时已极而物反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0045-0537c.png
  地之常理阴阳之本性阴之极有龙战之灾故剥
  尽则穷上反下皆正理也言穷者剥之尽也言反
  者复之初也何知西伯箕子非剥丧之人哉昭素
  未之辩也臣曰阴剥阳尽而成坤阴极阳反而成
  复天之行也以时言之九月剥十月坤十一月复
  以理言之阳无剥尽之理故坤之上六龙战于野
  为其嫌于无阳也上六则十月也说卦曰乾西北
  方之卦也西北方亦十月也序卦曰物不可以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0045-0537d.png
  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非特此也五月一阴
  生其卦为姤积而成坤故坤下有伏乾十一月一
  阳生其卦为复积而成乾故乾下有伏坤反复相
  明以见生生无穷之意盖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天
  地阴阳不可以一言尽故也王胡达序卦之义而
  未尽夫说卦变卦之妙是以其论如此然各有所
  长不可掩也 王昭素曰注云至来复时凡七日
  注用凡字取七日之义即约酌而已然未见指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0045-0538a.png
  矣疏引易纬六日七分以十月纯阴用事有六日
  七分坤卦之尽则复卦阳来疏文此说未甚确当
  其六日七分是六十四卦分配一岁之中时日之
  数今复卦是乾坤二卦阴阳反复之义疏若实用
  六日七分以为坤卦之尽复卦阳来则十月之节
  终则一阳便来也不得到冬至之日矣据其节终
  尚去冬至十五日则知七日之义难用易纬之数
  矣今论七日者不离乾坤二卦天地阴阳之理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0045-0538b.png
  坤者造化之本乾有六阳坤有六阴自建子而一
  阳生至已统属于乾自建午而一阴生至亥统属
  于坤 胡旦难昭素曰西汉京房以卦气言事皆
  有效验东汉郎顗明六日七分之学最为精妙夫
  卦之爻则实数也岁之日则虚数也岁月不尽之
  数积而为闰则加算焉六日七分实数也三百六
  十五日有馀焉故算而为闰昭素言从十月终至
  冬至尚有十五日未明岁月之积闰术数之精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0045-0538c.png
  也惜乎纬文丧失京郎已亡学者难知但凭臆说
  后生穿凿罕得师资是以纷然而致论也臣曰昭
  素知九月剥十月坤十一月复而不知此言其大
  纲耳坎离震兑各主一方六十卦分主一岁卦有
  六爻爻主一日凡三百六十日馀五日四分日之
  一又分于六十卦每卦六日七分气之进退推荡
  而成如九月剥也有艮有既济有噬嗑有大过凡
  五卦而后成坤十月坤也有未济有蹇有颐有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0045-0538d.png
  孚凡五卦而后成复说卦言坎北方之卦也震东
  方之卦也离南方之卦也兑正秋也于三卦言方
  则知坎离震兑各主一方矣于兑言正秋者秋分
  也兑言秋分则震春分坎冬至离夏至为四正矣
  复大象曰先王以至日闭关所谓至日者冬至也
  于复言冬至日则姤为夏至而十二月消息之卦
  可知矣复彖曰七日来复则六十卦分主一岁卦
  有六爻爻主一日可知矣系辞曰三百八十四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0045-0539a.png
  当期之日盖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四卦主十二
  节十二中气所馀五日则积分成闰也大纲而言
  则剥九月坤十月复十一月故京房曰剥复相去
  三十日别而言之复主冬至冬至中气起于中孚
  自中孚之后七日而复故曰七日来复譬如辰为
  天枢而不动之处犹在极星之下圣人之言居其
  所者曰北辰而占天者必曰极星之下详略异也
  历代先儒唯玄得其旨故玄一中二羡三从四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0045-0539b.png
  五晬六廓七减八沈九成中者象中孚之卦冬至
  之节日起牛宿一度斗建子律中黄钟夏后氏之
  十一月也其入牛宿之五度为周周者象复卦冬
  至之后周复也宋衷陆绩曰易七日来复是也夫
  京房学于焦赣其说则源于易矣自杨子云马融
  郑康成宋衷虞翻陆绩范望并传此学而昭素非
  之奈何 王洙曰孔颖达虽据稽览图以释王传
  而易纬消息之术月有五卦卦有大小有诸侯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0045-0539c.png
  大夫有卿有公有辟五卦分爻迭主一日周而复
  始终月而既不连主七日则是剥尽至复全隔一
  月恐王传之旨不在此义也当以七为阳数阴阳
  消复不过七日天道之常也凡消息据阳而言之
  阳尊阴卑也臣难王洙曰辅嗣之意谓阳为阴剥
  其气始尽至于阳气来复之时凡七日而已何故
  如是以天道之行反复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
  盖本于天矣颖达以易纬消息之术考之月有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0045-0539d.png
  卦五卦分爻迭主一日周而复始终月而既以成
  一岁其六十卦之相去不过七日阴阳消复天道
  之常则辅嗣所谓复之不可远也其言验矣孰谓
  王传之旨不在此哉宋咸曰卦气起中孚如何曰
  京房郎顗关子明辈假易之名以行其壬遁卜祝
  阴阳术数之学圣人之旨则无有焉鸣呼好怪之
  甚也文王周公仲尼悉以阴阳刚柔进退消长得
  失存亡之象为之教云尔又何以是卦直是月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0045-0540a.png
  爻直是日云云之为乎夫卦气何不起于他卦而
  独起于中孚乎臣难咸曰六壬推日月行度参以
  时日得易之坎离者也遁甲九宫八门得易之河
  图者也壬遁得易之一端而不尽易之道散而为
  阴阳术数之学易亦何往而非阴阳哉故曰易以
  道阴阳又曰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
  圣人推阴阳刚柔进退消长之理为得失存亡之
  象其道一归于仁义而未始不原于天地咸信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0045-0540b.png
  退消长而不信消息之卦是终日数十而不知二
  五也又谓诸儒假壬遁言易学以笼天下不知壬
  遁实出于易言易者亦何假壬遁哉咸谓易书所
  不及者为圣人之旨无有焉且如河图洛书见于
  系辞而河图四十五洛书五十之数传于异人安
  得以为圣人之旨无有哉中孚十一月之卦也以
  岁言之阳始于冬至以历言之日始于牵牛以日
  言之昼始于夜半以人言之虑始于心思咸谓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0045-0540c.png
  不起于他卦真不知者也且不信直卦则阳生为
  复阴生为姤临至于八月有凶八月不知果何月
  也夫善味者别淄渑之水善听者知要妙之音善
  视者察秋毫之末咸读易疏恶易纬之学而并废
  消息之卦岂得为知哉刘遵曰天行缠次有十二
  阴行其六阳行其六当于阴六阳失位至于七则
  阳复本位此周天十二次环转反覆其数如此施
  之于年月日时并同故一日之中七时而复一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0045-0540d.png
  之中七日而复一年之中七月而复一纪之中七
  岁而复今云七日者取其中而言则时月年从可
  知也 胡旦难刘遵曰一日之中从夜半至日中
  一年之中从建子至建午言其复也亦以阴阳之
  数也若一月之中七日一纪之中七年则未知阴
  阳之复如何也若天之十二次环转反复周而无
  穷则未闻从玄枵至星纪何者为阴何者为阳以
  寅卯子丑言之则天之十二辰也其以子为阳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0045-0541a.png
  为阴邪左转之也与天戾矣刘遵之论妄也臣曰
  遵论阴阳运行之数得天道之行七日必复之理
  但不本于乾坤二卦消息之象以论之是以其言
  近乎漫漶要之亦有所长未可斥之以为妄也夫
  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复以一日
  言之自午时至夜半而复得子时自一年言之自
  五月至十一月而复得子月以一月言之自午日
  凡七日而复得子日以一纪言之自午岁凡七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0045-0541b.png
  而复得子岁天道运行其数如此合之为一纪分
  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
  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圣人所以存其七
  日来复于复卦者明卦气也陆希声谓圣人言七
  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 王洙曰凡阴息则
  阳消自五月至十一月其日之历行天七舍而阳
  气乃复故云七日来复复初体震震居少阳其数
  七复则君子道长因庆之也庆在乎始其言速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0045-0541c.png
  称日取乎日行一舍也臣难王洙曰周天三百六
  十五度二十八舍日行一度为一日行一舍与月
  合朔为一月洙取日行一舍故称日盖用褚氏庄
  氏变月言日者欲见阳长欲速大同而小异要之
  日行七舍自是七月安有变月言日之理且如诗
  言一之日二之日止是省文盖言十一月之日十
  二月之日也 王昭素曰乾有六阳坤有六阴一
  阴自五月而生属坤阴道始进阳道渐消九月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0045-0541d.png
  有一阳在上无奈众阴之剥物也至十月则六阴
  数极十一月一阳复生自剥至十一月隔坤之六
  阴六阴盛时一阳自然息迹阴数既六过六而七
  则位属阳以此知过坤六位即六日之象至于复
  为七日之象矣 胡旦难昭素曰易纬以剥卦阳
  气之尽在九月之末十月纯坤用事隔坤一卦六
  日七分阳气来复昭素以五月一阴生至九月虽
  有一阳无奈众阴之剥物至十月六阴数极十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0045-0542a.png
  月一阳复生此则谓昆为兄窃褚庄之美为己力
  者也臣曰昭素虽掠褚庄之美其论乾坤消息阴
  阳六位周而复始得易之象虞翻陆绩推六十卦
  以解太元八十一首于中言象中孚于周言象复
  是于六日七分卦气之学既笃信之矣而翻注七
  日来复曰消乾六爻为六日刚来反初七日来复
  天行也绩注京房易传曰六阳涉六阴反下七爻
  在初故称七日日亦阳也岂惟虞陆之学如此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0045-0542b.png
  六十卦者京房也而房作复传曰七日来复六爻
  反复之称盖天地之间有是理则有是象有是象
  则有是术其致一也故子夏曰极六位而反于坤
  之复其数七日其物阳也安定曰凡历七爻以一
  爻为一日故谓之七日伊川曰七变而为复故云
  七日苏氏曰坤与初九为七皆言七日之象也易
  之为术深远矣故鼎祚于此请俟来哲若陆希声
  刘牧王洙龙昌期以七为少阳之数则无取焉(并/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0045-0542c.png
  (日来复/图说)
  五峰胡氏曰易卦有复孔子曰复反也所以反本
  复始求其全所由生也(文/集)
  新安朱氏曰复阳复生于下也剥尽则为纯坤十
  月之卦而阳气已生于下矣积之踰月然后一阳
  之体始成而来复故十有一月其卦为复以其阳
  既往而复反故有亨道又内震外坤有阳动于下
  而以顺上行之象故其占又为己之出入既得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0045-0542d.png
  疾朋类之来亦得无咎又自五月姤卦一阴始生
  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乃天运之自然故其占又
  为反复其道至于七日当得来复又以刚德方长
  故其占又为利有攸往也反复其道往而复来来
  而复往之意七日者所占来复之期也(本/义)
  广汉张氏曰天地之心其体则微于动之端斯以
  见之其端伊何维以生生群物是资而以日亨其
  在于人纯是恻隐动匪以斯则非天命曰义礼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0045-0543a.png
  位虽不同揆厥所基脉络该通曷其保之日乾夕
  惕斯须不存生道或息养而无害敬立义集是为
  复亨出入无疾(伊传复/卦义赞)
  东莱吕氏曰复卦一阳生虽五阴之盛不能抑遏
  犹人善端之生虽习气岂能昏之犹笋迸于石自
  然发生岂有障碍故曰复亨然善端初生全在爱
  惜保护不可戕损方能德聚而不孤所以继之以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易/说) 又荅朱元晦书近事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0045-0543b.png
  似有阳复之渐但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两句大索
  致意耳或问利有攸往向说当作纯亦不已看恐
  亦有时乘有为之意荅曰随卦义看难立定说也
  又易临传曰至于八月有凶八月谓阳生之八月
  阳始生于复自复至遁凡八月自建子至建未也
  二阴长而阳消矣又剥传曰一阴长则一阳消至
  建戌则极而成剥又复传曰姤阳之始消也七变
  而成复故曰七日犹七更也今总以图明之(文/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0045-0543c.png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
天地之心乎
 康节先生渔樵对问樵者问渔者曰复何以见天地
 之心乎曰先阳已尽后阳始生大则当天地始生之
 际中则当日月始周之际末则当星辰始终之际万
 物死生寒暑代谢昼夜变迁非此无以见之当天地
 穷极之所必变变则通通则久故象言先王以至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0045-0543d.png
 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顺天故也(邵子/外书) 又曰天
 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观物/外篇) 又观物吟耳目聪
 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
 天根岂识人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
 根月窟间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击壤/集)
 伊川先生曰复亨谓刚反而亨也阳刚消极而来反
 既来反则渐长盛而亨通矣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
 无疾朋来无咎以卦才言其所以然也下动而上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0045-0544a.png
 是动而以顺行也阳刚反而顺动是以得出入无疾
 朋来而无咎也朋之来亦顺动也 其道反复往来
 迭消迭息(一有/也字)七日来复者天之运行如是也消长
 相因天之理也阳刚君子之道长故利有攸往一阳
 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
 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
 识之(并易/传) 人说复其见天地之心皆以谓至静能
 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0045-0544b.png
 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心惟某言动而
 见天地之心或曰莫是于动上求静否曰固是然最
 难(刘元承/手编) 近取诸身百理皆具屈伸往来之义只
 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
 气复为方伸之气生生之理自然不息如复言七日
 来复其间元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
 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入关/语录) 复其见天地之
 心一言以蔽之天地以生物为心(陈氏/拾遗) 复者反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0045-0544c.png
 也本有而去之今来复乃见天地之心也乃天理也
 此贤人之事也(大全集/拾遗) 复卦非天地之心复则见
 天地之心圣人无(一作/未尝)复故未尝见其心(语/录)
 横渠先生曰复言天地之心咸恒大壮言天地之情
 心内也其原在内时则有形见情则见于事也故可
 得而名状自姤而剥至于上九其数六也剥之与复
 不可容线须臾不复则乾坤之道息也故适尽即生
 更无先后之次也此义最大临卦至于八月有凶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0045-0544d.png
 言七日来复何也刚长之时豫戒以阴长之事故言
 至于八月有凶若复则不可须臾断故言七日七日
 者昼夜相继元元断续之时也大抵言天地之心者
 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
 地雷见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
 德曰生也雷复于地中却是生物彖曰终则有始天
 行也天行何尝有息正以静有何期程此动是静中
 之动静中之动动而不穷又有甚首尾起灭自有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0045-0545a.png
 地以来以迄于今盖为静而动天则无心无为无所
 主宰常然如此有何休歇人之德性亦与此合乃是
 已有苟心中造作安排而静则安能久然必从此去
 盖静者进德之基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复极而反其本也自姤至剥阴日长
  而阳日消至于坤则无阳而阴极矣阴极则阳反
  故彼长则此消此盈则彼虚消长盈虚终则有始
  循环无穷理之必然者也复阳始生之卦也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0045-0545b.png
  之大德曰生方阳之消虽理之必然然非天地之
  本心故至阳始生则反行天地之本心故谓之复
  复亨阳进必亨也阳消为入长为出出入皆理之
  所必然非所病也方其未长群阴朋来不足咎也
  所以无疾无咎者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故也阳
  自姤而始消剥尽六阳以为坤然后复故七日也
  阳之未长止可以无疾无咎至于来复然后利有
  攸往以刚长也方阳之长生生无穷此天地之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0045-0545c.png
  也
  广平游氏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主于
  生物复之时未有物也而物以阳复而生博爱者
  圣人之心也复礼未有爱也而博爱之实由复礼
  而出故序卦曰复则不妄无妄者天命也先王以
  此茂对时育万物则于博施济众也何有(易/说)
  龟山杨氏曰阴极而阳复复斯亨矣复刚反也震
  动而坤顺动而以顺行也一阳复于下而五阴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0045-0545d.png
  上则阳微而阴犹盛矣小人众而君子独非一人
  一日之力所能胜也动而不以顺行则疾之者至
  则身之不能保尚何朋来之有故动而以顺行而
  后出入无疾出入无疾而后朋来无咎夫阴阳一
  气之往来也反复其道终则有始天行也七日谓
  自姤至复也姤阴始生也阴生则阳消矣故七日
  而后复夫四时之变浸而为寒暑固非一日之积
  也天且不能暴为之而况于人乎故剥以顺止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WYG0045-0546a.png
  复以顺而行其道一也当是时阳微矣止而不行
  则刚终不可长也故利有攸往夫复也者阳始生
  动之端也知复之道则天地之心可以默识矣非
  尽心知性其孰能见之(易/说)
  兼山郭氏曰复者去此而反其本之谓也凡易之
  道坤息消乾乾息消坤二气往来是以反其本者
  复也易以乾坤言形以天地言气以阴阳言故乾
  坤之理天地之运阴阳之会无不反其始而后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WYG0045-0546b.png
  故乾之初九复于甲子岁功之出起于冬至之夜
  半七政之行复于牵牛之初以至律历之纪四时
  之序无不反于此者所以黄钟为万事本此之谓
  也复者阳生之初动之始也故曰亨震者动也坤
  者顺也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也朋者
  类也一阳生为复二阳生为临方其未复也阴上
  而消阳柔下而阻刚方是时也朋来可乎是以待
  其阳复则朋来无咎也谓阴降而为朋则小人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WYG0045-0546c.png
  来盖不得为明矣然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二者相
  为消息亦无时而已也故阳一升而万物生阴一
  升而万物死其反也其复也各终于六位而时成
  是以知七日来复也然则四时之运行日月之代
  明岂物或使之然哉此天行之自然者也故孔子
  谓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夫然后知大德之生生刚
  反动而以顺行而已而说者谓易以静为复天地
  以无心为心观其自古以固存未有不由乎顺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WYG0045-0546d.png
  周旋之必信者也且卦之二体静以法坤动以象
  震震已复于下雷已复于地中恶在其静而已也
  然谓静之终动之始斯可矣且复言七日临言八
  月者阴阳之辞也故言阳以尚消息盈虚之自然
  言阴亦内外使之知惧也(易/说)
  和靖尹氏对杨子安问复其见天地之心曰或谓
  静为天地之心非也一作天地以生物为心非为
  静也天地以生物为心终而复始之义剥卦若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WYG0045-0547a.png
  剥则成坤(以一阳处/五阴之上)故剥极则复复则一阳居初
  也伊川曰此如诗之下泉匪风之作故次以豳又
  次之鹿鸣也否卦上九阳刚或能倾否屯卦上六
  阴柔故不能济屯也(语/录)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先儒谓易以静为复天地以
  无心为心观其自古以固存未有不由乎顺行周
  旋之必信者也且卦之二体静以法坤动以象震
  震已复于下雷已复于地中恶在其静而已也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WYG0045-0547b.png
  谓静之终动之始斯可矣雍曰复以刚反而亨则
  天地万物皆有待于刚者也刚故动柔故静物久
  于静不能自动是所以有待于刚然后动而亨也
  如此则复主动而非静姤主静而非动动静之义
  系乎刚柔之反也有震之动有坤之顺以是行焉
  则上顺天地之道下顺万物之理是以出入行于
  自然无迟速之异也且刚柔反复其运不停自其
  小者视之四时日月可见也故在易之中一阳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WYG0045-0547c.png
  复进而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为乾一阴为姤进
  而为遁为否为观为剥为坤皆其出也阳出则阴
  入阴出则阳入阴阳出入反复如此孰为迟速故
  无疾而有常也朋来之后然后道大亨而功成故
  言无咎天行者自天道以言之七日之复是也由
  七日之复以观则三才万物之复莫不皆然复其
  见天地之心者天地固无心于万物也而万物有
  心于天地因其有心于天地言之故曰天地之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WYG0045-0547d.png
  然万物资天地以有生故天地于是乎生万物则
  天地之心无它焉生物而已是以系辞言天地之
  大德曰生以有生故有德有德则有心矣复为生
  物之始是所以见天地之心也然复之时义大矣
  而彖不言大矣哉者盖复非小道不待言而可知
  也姤遇之事有至小者存焉圣人欲人遗其小而
  玩其大者故姤言大矣哉也 天地无心于阴阳
  刚柔也穷极而变者天地之心也自生万物观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WYG0045-0548a.png
  则七日来复以生为天地之心矣自它道观之皆
  然故出入无疾反复其道可观天地之心如此况
  人乎(并易/说)
  汉上朱氏曰复本坤而乾交之阴阳之反皆自内
  出非由外来而出入云者以剥复明消息之理也
  剥极成坤阳降而入坤极而动阳升而出入其反
  也出其动也其出其入群阴莫能害之害之之谓
  疾言刚反动而得位也坤为顺刚反动而得位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WYG0045-0548b.png
  顺道而上行斯复所以亨欤朋阳之类也一阳来
  复而得位无咎者以正也刚动则不累于物以顺
  行则不违其时正则和而不同斯朋来所以无咎
  也夫复所以亨者岂一君子之力哉譬如舟车必
  相济达已先则挽之彼先则推之然后并心协力
  其道大行故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
  无疾朋来无咎此合坤震两体初九之动以言复
  亨也天道之行极则来反往则必复其复之数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1a 页 WYG0045-0548c.png
  午至子不过于七阳生于子阴生于午剥复七变
  阳涉六阴极而反初日也月也岁也天地五行之
  数所不可违而必曰七日者明律历之元也故日
  月五星始于牵牛气始于夜半历始于冬至律始
  于黄钟子云得之为八十一首以尽一元六甲三
  统九会二百四十二章之数邵雍得之明日月星
  辰元会运世以穷天地消长无极之数而雍尝谓
  子云作太玄其得天地之心乎故曰反复其道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1b 页 WYG0045-0548d.png
  日来复天行也此推剥复之变言复之数也阳自
  复而往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为乾孰禦之哉君
  子之道刚进而长莫或禦之必至于盛夫子曰如
  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孟子曰以齐王犹
  反手也荀卿曰三年天下如一诸侯为臣非虚语
  也故曰利有攸往刚长也此自复推之至乾以言
  复之成也易以天地明圣人之心以为无乎不可
  也以为有乎不可也观诸天地则见其心矣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2a 页 WYG0045-0549a.png
  以万物为心其消也乃所以为息其往也乃所以
  为来往极而来复复则万物生生者天地之大德
  也以其所见论其所不见天地之心其可知矣故
  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此以初九刚动言复之始
  也始而亨亨则有成矣王弼谓天地以本为心寂
  然至无是其本矣此雷在地中之象也彖之取象
  在于阳刚反动而已易无非象也彖也大象也小
  象也其象各有所宜不可以一槩论在卦气为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2b 页 WYG0045-0549b.png
  至故太玄准之以周(易/传)
  新安朱氏曰刚反则亨动而以顺以卦德而言阴
  阳消息天运然也刚长也以卦体而言既生则渐
  长矣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
  地生物之心几于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在人则
  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
  程子论之详矣而邵子之诗亦曰冬至子之半天
  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3a 页 WYG0045-0549c.png
  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牺至哉言也
  学者宜尽心焉(本/义) 天地之心动后方见圣人之
  心应事接物方见出入朋来只做人说觉不劳攘
  七日只取七义犹八月有凶只取八义 问复卦
  刚反当作一句否曰然此二字是解复亨下云动
  而以顺行是解出入无疾以下大抵彖辞解得易
  极分明子细寻索尽有条理 问复见天地之心
  先生云天地所以运行不息者做个甚事只是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3b 页 WYG0045-0549d.png
  物而已生于春长于夏至秋万物咸遂如收敛结
  实是渐欲离其本之时也及其成则物之成实者
  各具生理所谓硕果不食是己夫具生理者固
  各继其生而物之归根复命犹自若也如说天
  地以生物为心斯可见矣又问既言心性则天
  命之谓性命字有心底意思否曰然流行运用
  是心 问程子言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
  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动处如何见得曰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4a 页 WYG0045-0550a.png
  处便见得阳气发生其端已兆于此春了又冬冬
  了又春都从这里发去事物间亦可见只是这里
  见得较亲切 问王辅嗣说寂然至无乃见天地
  心如何曰他说无是胡说若静处说无不知下面
  一画作甚么问动见天地之心固是不知在人可
  以主静言之否曰不必如此看这处在天地则为
  阴阳在人则为善恶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
  复行不善处便是阴知处便属阳上五阴下一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4b 页 WYG0045-0550b.png
  是当沈迷蔽锢之时忽然一夕省觉便是阳动处
  齐宣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可谓极矣及
  其不忍觳觫即是善端之萌肯从这里做去三王
  事业何患不到 问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万物
  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天地之心惟程先生言动
  之端乃天地之心窃谓十月纯坤不为无阳天地
  生万物之心未尝间息但未动耳因动而生物之
  心始可见曰十月阳气收敛一时关闭得尽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5a 页 WYG0045-0550c.png
  生物之心固未尝息但无端倪可见惟一阳动则
  生意始发露出乃始可见端绪也言动之头绪于
  此处起起处方见得天地之心也因问在人则喜
  怒哀乐未发时而所谓中节之体已各完具但未
  发则寂然而已不可见也特因事感念动而恻隐
  羞恶之端始觉因事发露出来非因动而渐有此
  也曰是 杨道夫以疑目质之先生其别有九其
  六曰南轩先生荅吴晦叔书云反复其道正言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5b 页 WYG0045-0550d.png
  长往来乃是道也程子所谓圣人未尝复故未尝
  见其心盖有往则有复以天地言之阳气之生所
  谓复也固不可指此为天地心然于其复也可见
  天地心焉盖所以复者是也在人有失则有复复
  贤者之事也于其复也亦可见其心焉道夫窃谓
  圣人之心天地之心也圣人虽无复然是心之用
  因时而彰故尧之不虐舜之好生禹之拯溺汤之
  救民于水火文王之视民如伤是皆以天地之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6a 页 WYG0045-0551a.png
  为心者也故圣贤之所推尊学者之所师慕亦以
  其心显白而无暗暧之患耳而谓不可见何哉先
  生曰不知程子当时说如何钦夫却恁说大抵易
  之言阴阳有指君子小人而言有指天理人欲而
  言有指动静之机而言初不可以一偏而论如天
  下皆君子而无小人皆天理而无人欲其善无以
  加有若动不可以无静静不可以无动盖造化不
  能以独成而或者见其相资而不可相无也遂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6b 页 WYG0045-0551b.png
  为天下不可皆君子而无小人不能皆天理而无
  人欲此得其一偏之论只如有不善未尝不知知
  之未尝复行此贤者之心因复而见者至若圣人
  则无此故其心不可见然亦有因其动而见其心
  者正如公所谓尧之不虐舜之好生皆是因其动
  而见其心者只当时钦夫之语亦未分明 问朋
  来无咎曰复卦一阳方生疑若未有朋也然阳有
  刚长之道自一阳始生而渐长以至于极则有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7a 页 WYG0045-0551c.png
  来之道而无咎也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消
  长之道自然如此故曰天行处阴之极乱者复治
  往者复还凶者复吉危者复安天地自然之运也
   问天地生物之心未尝须臾停然当气候肃杀
  草木摇落之时此心何以见曰天地此心常在只
  是人看不见故必到复而后始可见 问复其见
  天地之心天地之心虽静未尝不流行何为必于
  复乃见天地之心先生曰三阳之时万物蕃新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7b 页 WYG0045-0551d.png
  见物之盛大天地之心却不可见惟是一阳初复
  万物未生冷冷静静而一阳既动生物之心闯然
  而见虽在积阴之中自藏掩不得此所以必于复
  见天地之心也铢曰邵子所谓元酒味方澹大音
  声正希正谓此否先生曰正是此意不容别下注
  脚矣又问天心无改移谓何先生曰年年岁岁是
  如此月月日日是如此又问纯坤之月可谓至静
  然昨日之静所以养成今日之动故一阳之复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8a 页 WYG0045-0552a.png
  是纯阴养得出来在人则主静而后善端始复在
  天地之化则是终则有始贞则有元也先生曰固
  有此意但不是此卦大义大象所谓至日闭关者
  正是于已动之后要以安静养之盖一阳初复阳
  气甚微劳动它不得故当安静以养微阳如人善
  端初萌正欲静以养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说却是
  倒了 问复非天地心复则见天地心先生曰此
  语与所以阴阳者道之意不同但以易传观之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8b 页 WYG0045-0552b.png
  可见矣盖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此卦之下一阳爻
  即天地所以生物之心也至于复之得名则以此
  阳之复生而已犹言临泰大壮夬也岂得遂指此
  以名为天地之心乎但于其复而见此一阳之萌
  于下则是因其复而见天地之心耳天地以生物
  为心此句自无病昨与南轩论之近得报云亦已
  无疑矣大抵近世学者不肯以爱言仁故见先生
  君子以一阳生物论天地之心欿然不满于其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9a 页 WYG0045-0552c.png
  复于言外生说推之使高而不知天地之所以为
  心者实不外此外此为言则必溺于虚沦于静而
  体用本末不相管矣圣人无复故未尝见其心者
  盖天地之气所以有阳之复者以其有阴故也众
  人之心所以有善之复者以其有恶故也若圣人
  之心则天理浑然初无间断人孰得以窥其心之
  起灭邪若静而复动则亦有之但不可以善恶而
  为言耳天地之心动方见圣人之心应事接物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39b 页 WYG0045-0552d.png
  见 问程子以动之端为天地之心动乃心之发
  处何故云天地之心先生曰此须就卦上看上坤
  下震坤静震动十月纯坤当贞之时万物收敛寂
  无踪迹到此一阳复生便是动然不直下动字却
  云动之端端是从此起虽动而物未生未到大动
  处凡发生万物都是从这里起岂不是天地之心
  或问天地之心不可测识惟于一阳来复乃见其
  生生不穷之意所以为仁也某谓若果如此说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0a 页 WYG0045-0553a.png
  是一阳来复以前别有一截天地之心漠然无生
  之意直到一阳之复见其生生不穷然后谓之仁
  也如此则体用乖离首尾衡决成何道理王弼之
  说便是如此所以见辟于程子也须知元亨利贞
  便是天地心而元为之长故曰大哉乾元万物资
  始便是有此乾元然后万物资之以始非因万物
  资始然后得元之名也 问向来观复其见天地
  之心乎易传云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未睹其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0b 页 WYG0045-0553b.png
  近思得之敢质于先生愚谓天地之心生生不已
  太极一动二气运行互为其根盖未尝或息非可
  以动静言也其曰动之端云者指流行之体示人
  即生物之原者也遗书云天只是以生为道天地
  之心固在于生物然于生处观之则偏于动而不
  知动之所以然非指其端无以见生生之理在人
  则恻隐之心是也乍见孺子将入井必有怵惕恻
  隐此心不远于此察之庶可见矣此心虽非心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1a 页 WYG0045-0553c.png
  本体然始发见在是故推此心则廓乎天地之间
  无所不爱人惟汨于欲而不知复则是心泯然不
  见犹穷阴冱塞万物归根生生之理虽未尝或息
  何自见之一阳微动生意油然此复所以见天地
  之心也在学者工夫则平日涵养语默作止须要
  识得端倪则心体昭然可默识矣故伊川云善学
  者不若于己发之际观之观于已发识其未发克
  己不己一旦复之则造次颠沛皆见此心之妙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1b 页 WYG0045-0553d.png
  可以言仁矣先生曰此须通动静阴阳善恶论之
  见得各是一理而此意无所不通始尽其曲折耳
  学者工夫则只如易传所说知其不善则速改以
  从善此是要约处若说须要识得端倪而心体可
  识却是添却一事又云昨承问及复卦之说如所
  喻固善然阴阳生杀固有间断而亦不容并行且
  如人方穷物欲岂可便谓其间天理无有间断而
  肆其欲哉须要穷欲之心灭息然后天理乃得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2a 页 WYG0045-0554a.png
  耳程夫子所谓天地间虽无截然为阴为阳之理
  然其升降生杀之大分不可无也此语最为完备
  然阴阳动静是造化之机不能相无者若善恶则
  有真妄之分人当克彼以复此然后可耳但所谓
  可识心体者终觉有病盖穷理之学只是要识如
  何为是如何为非事物之来无所疑惑耳非以此
  心又识一心然后得为穷理也 问复见天地之
  心先生曰要认得见字亲切盖此时天地之间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2b 页 WYG0045-0554b.png
  物可见天地之心只有一阳初生净净洁洁见得
  天地之心在此若是三阳发生万物之后则天地
  之心散在万物则不能见得如此端的 问天地
  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是主宰底意思否先
  生曰心固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
  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又问此心字与
  帝字相似否先生曰人字似天字心字似帝字也
   问复其见天地之心盖生理初未尝息但到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3a 页 WYG0045-0554c.png
  时藏伏在此至复乃见其动之端否曰不是如此
  这个只是就阴阳动静阖辟消长处而言如一堆
  火自其初发以至渐渐发过消尽为灰其消之未
  尽处固天地之心也然那消尽底亦天地之心也
  但那个不如那新生底鲜好故指那接头再生者
  言之则可以见天地之心亲切如云利贞者性情
  也一元之气亨通发散品物流形天地之心尽发
  见在品物上但丛杂难看及到利贞时则万物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3b 页 WYG0045-0554d.png
  已收敛那时只有个天地之心单单著见故云利
  贞者性情也正与复其见天地之心相似康节云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盖万物生时此心非不
  见也但天地之心悉已布散丛杂无非此理呈露
  到多了难见若会看者能于此观之则所见无非
  天地之心矣惟是复时万物皆未生只有一个天
  地之心昭然著见在这里所以易看也 问今寂
  然至静在此若一念之动此便是复否曰恁地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4a 页 WYG0045-0555a.png
  不尽复有两样有善恶之复有动静之复两样复
  自不相须须各看得分晓终日营营与万物并驰
  忽然有恻隐是非羞恶之心发见此善恶为阴阳
  也若寂然至静之中有一念之动此动静为阴阳
  也二者各自不同须推教子细 伊川与濂溪说
  这复字亦差不同濂溪说复字就归处说伊川就
  动处说所以不同然濂溪就坤上说就回来处说
  如云利贞者诚之复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4b 页 WYG0045-0555b.png
  皆是就归来处说伊川却正就动处如元亨利贞
  濂溪就利贞上说复字伊川就元字头说复字以
  周易卦爻之义推之则伊川之说为正然濂溪伊
  川之说道理只一般非有所异只是所指地头不
  同以复卦言之下面一画便是动处伊川云下面
  一爻正是动如何说静雷在地中复(云云/)看来伊
  川说得较好王弼之说与濂溪同 问一阳初动
  处万物未生时以人心观之便是善恶之端感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5a 页 WYG0045-0555c.png
  而动处曰此是欲动未动之间如怵惕恻隐于赤
  子入井之初方怵惕恻隐而未成怵惕恻隐之时
  故止云冬至子之半是康节常要就中间说子之
  半则是未成子方离于亥而为子方四五分是他
  常要如此说阴阳之间动静之间便与周濂溪程
  先生不同周程只是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
  也太极本无极也只是体用动静互换无极康节
  便只要说循环便须指消息动静之间便有方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5b 页 WYG0045-0555d.png
  不似二先生 问或问中坤卦纯阴不为无阳之
  说如何曰虽是十月为坤十一月为复然自小雪
  后其下面一画便有三十分之一分阳生至冬至
  方足得一爻成耳故十月谓之阳月盖嫌于无阳
  也自姤至坤亦然曰然则阳毕竟有尽时矣曰剥
  尽于上则复生于下其间不容息也 问十月是
  坤卦阳已尽乎荅曰阴阳皆不尽至此则微微一
  线路过因而复发耳 用之问苏季明问伊川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6a 页 WYG0045-0556a.png
  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一段(云云/)下面说复卦便
  是说静中有动静不是如瞌睡底静中间常自有
  个主宰执持后又说艮卦又是说动中要静复卦
  便是一个大翻转底艮卦艮卦便是两个翻转底
  复卦复是五阴下一阳艮是二阴上一阳阳是动
  底物事阴是静底物事 道夫言向者先生教思
  量天地有心无心近思之窃谓天地无心仁便是
  天地之心若使其有心必有思虑有营为天地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6b 页 WYG0045-0556b.png
  尝有思虑来然其所以四时行百物生者盖以其
  合当如此便如此不待思维此所以为天之道曰
  如此则易所谓复其见天地之心正大而天地之
  情可见又如何如公所说祇说得他无心处耳若
  果无心则须牛生出马桃树上发李花又却自定
  程子曰以主宰谓之帝以性情谓之乾他这名义
  自定心便是他个主宰处所以谓天地以生物为
  心中间钦夫以为某不合如此说某谓天地别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7a 页 WYG0045-0556c.png
  勾当只是以生物为心一元之气运转流通略无
  停閒只是生出许多万物而已 问程子谓天地
  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曰这是说天地无
  心处且如四时行百物生天地何所容心至于圣
  人则顺理而已复何为哉所以明道云天地之常
  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
  而无情说得最好 问普万物莫是以此心周遍
  而无私否曰天地以此心普及于物人得之遂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7b 页 WYG0045-0556d.png
  人之心物得之遂为物之心草木禽兽接著遂为
  禽兽草木之心只是一个天地之心耳今须要知
  得他有心处又要见得他无心处只恁定说不得
  天下之物至微至细者亦皆有心只是有无知觉
  处耳且如一草一木向阳处便生向阴处便憔悴
  他有个好恶在里至大而天地生出许多万物运
  转流通不停一息四时昼夜恰是有个物事踏恁
  地去天地自有个无心之心复卦一阳生于下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8a 页 WYG0045-0557a.png
  便是生物之心又如所谓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天道福善祸淫这便是分明有个人在这里主宰
  相似心是他本领情是他个意思 道夫问冬至
  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元
  酒味方澹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牺
  先生曰康节此诗最好某于复卦本义亦载此诗
  盖立冬是十月初小雪是十月中大雪十一月初
  冬至十一月中小寒十二月初大寒十二月中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8b 页 WYG0045-0557b.png
  至子之半即十一月之半也人言夜半子时冬至
  盖夜半以前一半已属子时今推五行者多不知
  之然数每从这处起略不差移此所以为天心然
  当是时一阳初动万物未生未有声臭气味之可
  见所谓元酒味方澹大音声正希也(并语/录) 又复
  斋记昔者圣人作易以拟阴阳之变于阳之消于
  上而息于下也为卦曰复复者反也既往而来反
  夫大德敦化而川流不穷岂假夫既消之气以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9a 页 WYG0045-0557c.png
  方息之资也哉亦见其绝于彼而生于此而因著
  其往来之象尔唯人亦然大和保合善端无穷所
  谓复者非曰追夫已放之心而还之录夫已弃之
  善而属之也亦曰不肆焉以骋于外则本心全体
  即此而存固然之善自有所不能已耳呜呼圣人
  于复之卦所以赞其可见天地之心而又以为德
  之本者其不以此欤(文/集)
  广汉张氏题李直卿复斋诗曰李候索我复斋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49b 页 WYG0045-0557d.png
  此理难明信者稀要识圣人端的意须于动处见
  天机又万化根原天地心几人于此费追寻端倪
  不远君看取妙用何曾间古今复卦下面一画乃
  是乾体其动以天且动乎至静之中为动而能静
  之所以为天地心乎(南轩/集)
  东莱吕氏曰剥之后继之以复盖阳无剥尽之理
  剥穷上反下才到穷则必复此自然之理积恶之
  极则必思复善积邪之极则必思复正积阴之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0a 页 WYG0045-0558a.png
  则必思复阳且以剥之上九一爻观之曰硕果不
  食譬之植果实既蕃必须采而食之馀果虽皆剥
  落其中须遗一两颗不能尽食便自有发生意天
  地生生之理元不曾消灭得尽此剥之后所以必
  有复也夫复自大言之则天道阴阳消长有必复
  之理自小言之则人之一心善端发见虽穷凶极
  恶之人此善端亦未尝不复才复便有亨通之理
  且以卦体之爻观之初九一阳潜伏于五阴之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0b 页 WYG0045-0558b.png
  虽五阴积累在上而一阳既动便觉五阴己自有
  消散披靡气象人有千过万恶丛萃一身人之善
  心一复则虽有千过万恶亦便觉有消散披靡气
  象是才复便有亨通之理天地发生之物最是于
  萌蘖始生之时要人营护保养且如草木萌动根
  芽初露易被推残惟能于将生之际遮覆盖护则
  枝枝叶叶渐渐条达人之善端初发亦多为众恶
  陵铄惟是于出入将发之时养而无害然后自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1a 页 WYG0045-0558c.png
  朋来朋谓助也如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凡善类皆
  朋也凡日用间遇事有互相发明吾之善者皆朋
  也万善会聚于吾身自然无咎自复亨下数句次
  序节目整然不乱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此是天道
  消息盈虚自然之理如自一阳之复积而至于二
  阳之临三阳之泰四阳之大壮五阳之夬六阳之
  乾皆反复自然之天道人于善心发处便充长之
  自可欲之善积而至于圣而不可知之之神亦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1b 页 WYG0045-0558d.png
  性中所固有故出入无疾入者谓剥之上九一爻
  来入于复之初九故谓之入出者谓初九一爻渐
  出而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故谓之出利有
  攸往此一句最是做工夫处天道到一阳始复时
  便自此浸浸而往人于善心发处便自此迤逦充
  长去亦何所不到只为人才到善心发处又为人
  欲障蔽不能利有攸往人善心悔处日用间甚多
  或听言而于心有悔或因观书而于心有动或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2a 页 WYG0045-0559a.png
  应接事物而有警悟于心日用间复处甚多虽大
  奸大恶之人亦然惟其不能利有攸往故至于频
  复耳彖者圣人言一卦大体之意也刚反二字最
  要看天道至于复时何故都无障蔽为天能刚反
  刚反二字见得天道复处人惟其不能刚反虽动
  而又以逆行故不能利有攸往惟天道能刚反动
  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
  日来复天行也天行是解上两句所以如此者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2b 页 WYG0045-0559b.png
  天道自然之运用也学者最要就天行上看天道
  之有复乃天行自然之道理人之善心发处亦人
  心固有之理天道到复时便运行无间人何故于
  善心发处乃不似天之顺动而善心又多泯没盖
  为天以无心运用人以私意障蔽人虽以私意障
  蔽然秉彝终不可泯没便是天行无间之理利有
  攸往刚长也惟刚长便能利有攸往 又曰复其
  见天地之心乎此一句最不可以言语解而可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3a 页 WYG0045-0559c.png
  身反观天地以生物为心人能于善心发处以身
  反观之便见得天地之心(并易/说)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伊川先生曰雷者阴阳相薄而成声当阳之微未能
 发也雷在地中阳始复之时也阳始生于下而甚微
 安静(一作/顺)而后能长先生顺天道当至日阳之始生
 安静以养之故闭关使商旅不得行人君不省视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3b 页 WYG0045-0559d.png
 方观复之象而顺天道也在一人之身亦然当安静
 以养其阳也(易/传) 圣人无一事不顺天时故至日闭
 关(陈氏/拾遗)
 横渠先生曰物因雷动雷动不妄则物亦不妄故曰
 物与无妄静之动也无休息之期故地雷为卦(正/蒙)
 凡言后者大率谓继体守成之主也复言先王以至
 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以此校之则后为继承
 之主明矣先王以至日闭关者先王所重于至日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4a 页 WYG0045-0560a.png
 其顺阴阳往来闭关者取其静也闭关则商旅不行
 先王无放过事顺时以示法亦以示民后不省方如
 言富庶优暇不甚省事又明是继承之主(易/说)
  蓝田吕氏曰雷在地中微阳始生静以养之待盈
  而发也闭关涂止行者皆以养微阳也
  龟山杨氏曰雷在地中闭而未发先王不先时而
  动所以事天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坤为静之终复为动之始雷在地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4b 页 WYG0045-0560b.png
  则动已萌矣而未奋也然天地万物之理得阳则
  舒得阴则惨故人喜阳之复而畏刚之剥也先王
  至日闭关助阳道也喜阳之复惧其微弱而人泄
  之以先夺阳气则阳愈微而不进是以闭关而固
  其气以助之盖三才一气耳方天地欲动而人争
  先之是争天地之动以损天地之气也圣人欲奉
  天时莫不先天地而后人从之是所以闭塞人事
  以助天地之发也后世为月令者于仲冬之月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5a 页 WYG0045-0560c.png
  阙廷门闾筑囹圄以助天地之闭藏盖假此以为
  义误以至日闭关为天地闭藏之时也夫至日日
  至也天地至复则动而将发生先王至日闭关正
  谓阳气方动而微惧人道分夺其气先动以泄之
  故至日闭关以夺人动发之气是所以助天地生
  生之义也何闭藏之有哉(易/说)
  汉上朱氏曰天下之至动莫如雷雷在地中动复
  于静复本之时也复冬至之卦剥艮为门阙反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5b 页 WYG0045-0560d.png
  闭关闭关以止动者也巽为近利市三倍风行地
  上为观民设教复震见巽伏故商旅不行后不省
  方不行不省方则动者静夏小正十一月万物不
  通夫子赞易兼用夏小正(易/传)
  新安朱氏曰安静以养微阳也月令是月斋戒掩
  身以待阴阳之所定(本/义) 问阳始生甚微安静而
  后能长故复之象曰先王以至日闭关人于迷途
  之复其善端之萌亦甚微故须庄敬持养然后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6a 页 WYG0045-0561a.png
  大不然复亡之矣曰然又曰古人所以四十强而
  仕者前面许多年亦且养其善端若一下便出来
  与事物滚了岂不坏事 问复卦先王以至日闭
  关程传谓阳之始生至微当安静以养之恐是十
  月纯坤之卦阳已养于至静之中至是方成体耳
  先生曰非也养于既复之后时举因论学云雷在
  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在学者分上便是要安静涵养这些子善端耳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6b 页 WYG0045-0561b.png
  生曰若著实做工夫要知这说话也不用说若会做
  工夫便一字也来这里使不著此说其不欲说与
  人却恐学者听去便做空虚认了(并语/录) 又诗曰
  朱光遍炎宇微阳眇重渊寒威闭九野阳德昭穷
  泉文明昧谨独昏迷有开先几微谅难忽善端本
  绵绵掩身事斋戒(月令夏至冬至君/子皆斋处必掩身)及此防未然
  (此二句兼冬/至夏至说)闭关息商旅(所以养/阳气也)绝彼柔道牵题
  刘屏山琴曰匪金匪石含至贞兮雷蛰于腹閟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7a 页 WYG0045-0561c.png
  神兮铿然一作万物皆春兮我觌器宝怀若人兮
  主静观复修厥身兮与时偕极而不及其申兮(文/集)
  东莱吕氏曰复自十一月观之严霜暴雪正万物
  摧挫时无有生意安得有雷不知雷声已自潜于
  黄钟之宫但雷伏在地下虽无朕兆之可见无声
  音之可闻人自不知其所谓复盖积阴冱寒之后
  而阳气发生之理具在地中不轻发用者甚有力
  如人虽为穷凶极恶之事积于一身自外观之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7b 页 WYG0045-0561d.png
  终无悔过之心然固有之良心亦自具在或有动
  于中谁得知之先王以至日闭关前人之说多以
  为保养此善端先王知天地之心如此故以体法
  此说固不碍理究竟未是此皆圣人实事圣人以
  天地为本阴阳为端随天时之动静而应之当复
  之时静以处之则尽裁成辅相之道苟不静以处
  之则扰乱天地之性术数家以为厌禳之法固为
  鄙陋若只作故事看亦非须知先王以天人为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8a 页 WYG0045-0562a.png
  体人有善心不能充长盖人以天人为两体故也
  (易/说)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伊川先生曰复者阳反来复也阳君子之道故复为
 反善之义初刚阳来复处卦之初复之最先者也是
 不远而复也失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唯失之
 不远而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祇宜音柢抵也
 玉篇云适也义亦同无祇悔不至于悔也坎卦曰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8b 页 WYG0045-0562b.png
 既平无咎谓至既平也颜子无形显之过夫子谓其
 庶几乃无祗悔也过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既未能
 不勉而中所欲不踰矩是有过也然其明而刚故一
 有不善未尝不知既知未尝不遽改故不至于悔乃
 不远复也 不远而复者君子所以脩其身之道也
 学(一有/问字)之道无他也唯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
 已(并易/传) 抵与底通使底至也无至于悔(朱公掞/拾遗)
 横渠先生曰祇犹承也受也一云祇悔作神祇之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9a 页 WYG0045-0562c.png
 祇之为义示也效也见也言悔可使亡不可使成而
 形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初九处复之初而以一阳居众阳之
  始自坤而来阳消未远故曰不远复
  龟山杨氏曰初九阳始生而未形动之微也吉凶
  悔吝生乎动者也未形而复其复不远矣故不至
  于悔而元吉颜渊之殆庶几其以是欤(易/说)
  白云郭氏曰卦辞言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统复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59b 页 WYG0045-0562d.png
  而言之也至于七日来复则指天行而言是复道
  之一也爻象言君子脩身盖亦复也凡易之一卦
  其义象皆不可穷尽圣人卦爻彖象之外不能悉
  言者多矣就其所言之中已具数义学者当触类
  通之以极广大而已如乾象为天为马岂能拘于
  大小之间哉昭昭之多与天同一撮土之多与地
  同一卷之石与山岳同一勺之水与河海同道无
  间于小大故也复之初九颜子尽之能不贰过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0a 页 WYG0045-0563a.png
  不远而复于道苟贰过则远矣虽然有不善未尝
  不知则盖尝有过也有过则有悔唯不贰过故其
  悔小而无大悔也凡充有悔之极则有大凶充无
  悔之极则有大吉以其不远复故知无祇悔以其
  无祇悔故终知其元吉也此颜子克己复礼之道
  故象言脩身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外为远内为近剥初尝失矣变复九
  自外来内不远也反动而刚复也失而后有复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0b 页 WYG0045-0563b.png
  失则无复矣初者九之位正其固有也初正者善
  之端脩身之始未有不正其心而能修身者以天
  地言之始于刚反动而正乃能遂万物而成其德
  故曰不远复以脩身也坤为身易传曰祇抵也马
  融音之是反初动不正不正则抵乎悔知不正为
  不善之端而复于正则无祇悔俟其悔之而后复
  之复亦远矣无祇悔则元吉元吉者吉之至善故
  曰无祇悔元吉夫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也颜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1a 页 WYG0045-0563c.png
  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无祇悔也故夫子
  赞之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易/传)
  屏山刘氏曰易故多术或尚其辞或尚其变或尚
  其象或尚其占皆用也尽其本则用自应何谓本
  复是已尝窃为之说曰学易者必有门户复卦易
  之门户也入室必自户始学易者必自复始得是
  者其惟颜子乎不远而复称为庶几易系辞曰颜
  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1b 页 WYG0045-0563d.png
  复行庶几近也谓近于易不远复之义盖本夫子尝
  以复礼为仁之说告之矣颜子躬行允蹈遂臻其极
  一己既克天下归仁复之功至矣固有之仁本无彼
  此迷而不复妄自分隔且吾身在天地中一物耳天
  地在吾仁中亦一物耳学者晓此方得想像说得仁
  体意隔情碍如何天下归仁惟践履实地自然洞彻
  为一颜子终日如愚论语所载惟发二问一为仁
  一为邦夫子答之皆极天理人事之大者(天理谓/克己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2a 页 WYG0045-0564a.png
  (礼全一性之天也人事谓行夏时/乘商辂服周冕乐韶舞四事也)原易之用内焉
  惟穷理尽性外焉惟开物成务颜子尽之虽无诸
  子之著撰谓之通易可也 又曰复之一义为平
  白坦易之涂圣人善诱之上机学者用心之急务
  也虽然学易当自复始而复非易也愚夫昧易才
  士口易贤人玩易圣人忘易(昧不通也口能言不/能行也玩依仿也忘)
  (无心与之/俱化也)玩而不忘易之病也忘似昧圣似愚通
  易者知之矣余尝作复斋铭曰大易之旨微妙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2b 页 WYG0045-0564b.png
  诠(且缘切谓审/释考究也)善学易者以复为先惟人之生咸
  有是性喜怒哀乐或失其正视而知复不蚀其明
  (蚀食音日月薄蚀初虽晦未几/又明人能知复则其明不损)听而知复不流于
  声言而知复匪易匪轻动而知复悔吝不生惟是
  四知本焉则一孰觉而存孰迷而失勿谓有本劳
  思内驰亦勿谓无悠悠弗思廓尔贯通心冥取舍
  既复其初无复之者荡荡坦坦周流六虚昔非不
  足今非有馀伊颜氏子口不言易庶几之功默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3a 页 WYG0045-0564c.png
  其极今我仰止以名斯斋念兹在兹其敢怠哉(屏/山)
  (文/集)
  新安朱氏曰一阳复生于下复之主也祇抵也又
  居事初失之未远能复于善不抵于悔大善而吉
  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问不远复无祇悔祗
  字何训曰书中祇字只有这祇字使得来别看来
  只得解做至字又有训多为祇者如多见其不量
  也多祇也祇与只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3b 页 WYG0045-0564d.png
  广汉张氏曰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
  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
  吉甲申孟秋朔先公次馀千暑甚憩赵氏养正堂
  每閒暇亲翰墨多写经书要言置缣囊中累十百
  纸先公易箦于仲秋不肖孤哀苦谨藏遗泽不忍
  发读越二年前进士太原陈伯雄来相吊于湘水
  之上自以尝在江淮辱先公诲言欲求字画而归
  为子孙藏予恸开箧取此纸授之鸣呼学圣人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4a 页 WYG0045-0565a.png
  学颜子则有准的颜氏之所以为有准的何也以
  其复也复则见天地之心成位乎中而人道立矣
  然而欲进于此奈何其惟格物以至之而克己以
  终之乎呜呼此先公之所以教某者今并以告陈
  子(南轩/集)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伊川先生曰二虽阴爻处中正而切比于初志从于
 阳能下仁也复之休美者也复者复于礼也复礼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4b 页 WYG0045-0565b.png
 为仁初阳复复于仁也二比而下之所以美而吉也
  为复之休美而吉者以其能下仁也仁者天下之
 公善之本也初复于仁二能亲而下之是以吉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下比于阳故乐行其善(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二居中而下比于阳所以为休
  龟山杨氏曰过而后有复颜渊不贰过犹有过也
  而未形焉其复不远矣非克己者其孰能之兹其
  所以为仁欤尽斯道者惟初乎六二柔顺中正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5a 页 WYG0045-0565c.png
  过而复休而复者也其复也从初而已故曰以下
  仁也中正而亲仁吉孰加焉(易/说)
  白云郭氏曰孟子称乐正子好善优于天下又曰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休美也
  充好善之实孟子之所以为美尽下仁之道复之
  所以为休其义一也不远之复克己者也克己复
  礼仁也故六二之下初九所以为下仁也然古之
  人修身者岂徒然哉所以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5b 页 WYG0045-0565d.png
  始也圣人之治天下仁之而已孟子所谓推恩保
  四海是也夫欲仁天下者必先仁其身是以中庸
  言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而复以初九修身六二为
  下仁不亦宜乎(易/说)
  汉上朱氏曰休息也初九刚复克己复礼为仁者
  也六二正中在上无应以分其亲仁之意近而相
  得乃下之见初九不远复其心休焉中者天下之
  大本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中则正正则大大者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6a 页 WYG0045-0566a.png
  之体仁岂外求哉在我而已矣初九知几知至至
  之者也六二不动即至于正中动则失正因是休
  矣休则吉所谓吉祥止止也故曰休复之吉以下
  仁也荀卿曰学莫便于近其人六二之谓乎(易/传)
  新安朱氏曰柔顺中正近于初九而能下之复之
  休美吉之道也(本/义) 问六二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曰初爻为仁人之体六二爻能下之谓附下于仁
  者学莫便于近其人既得仁者而亲之资其善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6b 页 WYG0045-0566b.png
  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矣故曰休复吉(语/录)
  东莱吕氏曰六二下谓初也圣人指复处为仁此
  正语荅颜子之问克己复礼为仁相似盖圣人之
  语只是一理(易/说)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阴躁处动之极复之频数而不能
 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复善而屡
 失危之道也圣人开迁善之道与其复而危其屡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7a 页 WYG0045-0566c.png
 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其复也频失则为危
 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 频复频失虽为危
 厉然复善之义则无咎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所处非位非频蹙自危不能无咎(一作吝/ 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三虽陷于众阴之中几不能以自
  出然去阳未远犹不得已而求复不得已故频陷
  于众阴故厉有志于复必与众阴异趣然不失吾
  义故虽危无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7b 页 WYG0045-0566d.png
  龟山杨氏曰柔不当位而居动之极其守不固矣
  虽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能不复行者也故频复
  厉夫操存舍亡盖俛仰之间耳其危岂不甚乎然
  而频是亦善补过者也故虽厉而无咎(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三说者皆以频为频蹙之频失位
  过中不得已而复也独王昭素先生以为频数之
  频尝试考之礼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
  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然不得已而复与勉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8a 页 WYG0045-0567a.png
  而行之无以异也不得已而复尚且知复焉何厉
  之有与孔子所谓义无咎者为不侔矣由是而知
  频非不得已之类亦明矣孔子曰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
  守也故唯君子能久于其道其馀则日月至焉而
  已况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故道有至于数
  失亦有知其数复得失之间不能以寸是以危也
  然而义无咎者知复故也是以子夏之徒出见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8b 页 WYG0045-0567b.png
  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与夫回之为人
  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固有
  间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频水厓也说文曰人所宾附频蹙不
  前而止先儒作嚬蹙训之其义亦通三者震动之
  极极则反之正成坎坎在坤际水厓也水厓谓之
  频六三厥初妄动自厓而反则频复也频者危道
  故曰频复厉频而复虽晚矣不犹愈于迷而不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9a 页 WYG0045-0567c.png
  者乎于义为得故曰义无咎也六三困而学之者
  也叔孙病不能相礼退而学礼之爻乎(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又处动极复而
  不固屡失屡复之象屡失故危复则无咎故其占
  又如此(本/义)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伊川先生曰此爻之义最宜详玩四行群阴之中而
 独能复自处于正下应于阳刚其志可谓善矣不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69b 页 WYG0045-0567d.png
 吉凶者盖四以柔居群阴之閒初方甚微不足以相
 援无可济之理故圣人但称其能独复而不欲言其
 独从道而必凶也曰然则不云无咎何也曰以阴居
 阴柔弱之甚虽有从阳之志终不克济非无咎也
 称其独复者以其从阳刚君子之善道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柔危之世以中道合正应故不与群爻
 同(易/说)
  龟山杨氏曰居上下四阴之中而独从阳中行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0a 页 WYG0045-0568a.png
  复者也阴之从阳性也故谓之从道然柔不中行
  无刚明之才虽欲从道而无受道之质故不言吉
  与休复之下仁异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位不得中而居四阴之中独从初九
  之道而应焉是亦舍其类而独行其志者也故曰
  中行独复七十子于衰周之际从夫子于洙泗之
  閒岂是道欤剥之六三与复之六四反对其义相
  类故在剥则取其失上下以应乎阳在复则取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0b 页 WYG0045-0568b.png
  独复以从道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五阴冥行去道日远适越而北首者
  也六四行于五阴之中独反而复下从于初道言
  初九也震为大涂亦道也郑康成曰度中而行四
  独应初是也不言吉无咎者正则吉可知独复则
  无咎频复之厉犹无咎也四独复五敦复不言吉
  者不以利害言也虞翻曰四在于外体不在二五
  何得称中夫中无一定之中自初至三以二为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1a 页 WYG0045-0568c.png
  自四至上以五为中复卦五阴自二至上则四为
  中康成谓爻处五阴之中(易/传)
  新安朱氏曰四处群阴之中而独与初应为与众
  俱行而独能从善之象当此之时阳气甚微未足
  以有为故不言吉然理所当然吉凶非所论也董
  子曰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于剥之六三及此爻见之(本/义)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1b 页 WYG0045-0568d.png
 伊川先生曰六五以中顺之德处君位能敦笃于复
 善者也故无悔虽本善戒亦在其中矣阳复方微之
 时以柔居尊下复无助未能致亨吉也能无悔而已
  以中道自成也五以阴居尊处中而体顺能敦笃
 其志以中道自成则可以无悔也自成谓成其中顺
 之德(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性顺位中无他应援以敦实自求而已
 刚长柔危之世能以中道自考故可无悔不然取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2a 页 WYG0045-0569a.png
 必矣(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五虽远于阳而不失乎中虽未尽
  美而敦厚自守可以无悔
  龟山杨氏曰柔得尊位大中而无应于上下无所
  待而复者也其复也诚于善而已故谓之敦复夫
  诚自成也故夫子曰中以自考也初九阳始生动
  之微者也其违未远故其复也不至于悔而已六
  五无所待而复安于复者也故直曰无悔不言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2b 页 WYG0045-0569b.png
  吉不足以言之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五以阴居尊位在坤之中有厚德之
  象故言敦复中以自考者能以中道自厚而已自
  厚则所以成己者至矣虽未足以尽为君之道亦
  可以无悔矣中庸曰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
  成物也尽成己成物之道则君道尽二帝三王是
  也六五为一卦之主其才有所不足故仅能自成
  与在下君子修身无以异然初九既无大悔于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3a 页 WYG0045-0569c.png
  初驯致其道则知其终为元吉矣六五居尊极之
  位方同在下之道虽敦复优于不远之复而以时
  位初终论之是未足以致人君之元吉也故特中
  以自成而已(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五远于初九中而未正非敦复则
  有咎五坤体厚也五动而正成艮艮为笃实厚而
  笃实敦也成言乎艮故艮又有成之意考成也诚
  者自成也以体言之谓之中以天道言之谓之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3b 页 WYG0045-0569d.png
  以受之于天言之谓之性有是性则有是体有是
  体则具是道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则自成矣
  其于复也何远之有厚而笃实用力于仁者也荀
  卿曰以中自成易传曰以中道自成(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中顺居尊而当复之时敦复之象
  无悔之道也考成也(本/义)
  广汉张氏曰复卦之义以初爻为重于画为阳于
  义为善于人盖君子之道也二比于初故为休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4a 页 WYG0045-0570a.png
  四应于初故为独复而三之频复而厉则以其非
  比非应开其迁善而危其屡失也上之迷复而凶
  则以其处极其最远往而不返也观诸此则可见
  以初爻为重矣然则五之敦复奈何体顺而居中
  以中自考者也故为敦笃于复夫能敦笃于复宜
  曰吉曰亨矣而独曰无悔奈何无悔者戒辞也以
  其柔而远于阳故为之戒辞谓如是乃无悔也南
  徐陈希颜旧名其斋曰敦复岁壬辰与予相遇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4b 页 WYG0045-0570b.png
  长沙属予铭予知希颜有取于儆戒之意也为之
  铭曰惟圣作易研几极深惟卦有复于昭天心六
  爻之义各随所乘其在于五敦复是明其敦如何
  笃志允蹈顺保其中而以自考我观爻义厥有戒
  辞君子体之敬戒是资人欲易萌天理难存毫釐
  之间消长所分凡百君子奈何不敬祗于夙宵以
  若天命惟积惟久匪俟乎外敢曰有则庶几寡悔
  (南轩/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5a 页 WYG0045-0570c.png
上六迷复凶有灾𤯝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伊川先生曰以阴柔居复之终终迷不复者也迷而
 不复其凶可知有灾𤯝灾天灾自外来𤯝已过由自
 作既迷不复善在己则动皆过失灾祸亦自外而至
 盖所招也迷道不复无施而可用以行师则终有大
 败以之为国则君之凶也十年者数之终至于十年
 不克征谓终不能行既迷于道何时而可行也 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5b 页 WYG0045-0570d.png
 则合道既迷于复与道相反也其凶可知以其国君
 凶谓其反君道也人君居上而治众当从天下之善
 乃迷于复反君之道也非止人君凡人迷于复者皆
 反道而凶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君道过亢反常无施而可故天灾人害
 师败君凶久衰而不可振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上六居众阴之上处复之后最远于
  阳迷而不反者也以治身则凶趣时则有灾𤯝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6a 页 WYG0045-0571a.png
  用众君国其害滋大其势难复非十年之久不能
  为也
  龟山杨氏曰居卦之外与初异其违道远矣迷而
  后复者也故凶苗民逆命七旬乃格是也迷则妄
  行故有灾眚书曰𤯝灾肆赦眚目病也其为灾眚
  不明而已有可复之道焉故在所肆禹之班师是
  也豫之时雷出地而奋威行于上矣又顺以动故
  利行师君道也复之与豫以二体言之顺动一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6b 页 WYG0045-0571b.png
  而迷复之凶其事则异矣故用行师终有大败以
  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反君道故也十年数
  之终十年不克征则终不可用矣禹称有苗曰昏
  迷不恭反道败德此之谓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君道知柔知刚上六迷而不知复反
  君道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处复之终迷不知反孔子所谓下愚
  不移者与夫天道人事皆贵复焉迷不知复则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7a 页 WYG0045-0571c.png
  逆天道下乖人事其凶宜矣言有灾眚则得之天
  得之人者其凶非一也迷复无所不失故其凶至
  亦无不有之况行师用兵之道尤为危事是以自
  用之则大败佐其君以用之则有十年不克之凶
  十年极矣十年不克则自败可知是其国君凶也
  且复有自复者有不能自复而从人者有失而频
  复者皆复也上六居一卦之上有君之道君道以
  能从人为善坤之六五黄裳元吉是也上六自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7b 页 WYG0045-0571d.png
  能复又不能从人之复可谓反君道矣或谓迷而
  后复非也苟能复矣虽迷何凶太甲是也冥豫成
  有渝是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复之终以一卦言之剥之上九反而
  为初初九已复上六迷道而不复故曰迷复凶上
  穷矣不可动动则降三成坎坎灾眚也灾自外至
  眚已招也有灾眚则天祸人患无所不有故曰凶
  又曰有灾眚三动六上行有师体用师也行师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8a 页 WYG0045-0572a.png
  义以正去不正已迷不复而行师人谁服之终有
  大败师六三师或舆尸凶坎为血大无功也三下
  之终故曰终有大败坤四诸侯位国也五君位上
  反三成震坎以其国君也震动以也坎陷也用此
  行师终有大败妄动之祸至于以其国君陷之于
  凶故曰以其国君凶言迷复动则凶矣自古迷复
  妄动不胜其欲而用兵虽骤胜终有大败骤胜者
  厚其毒而降之罚是以祸至于亡身十者坤之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8b 页 WYG0045-0572b.png
  数不可动则无师象不克征也十年不克征者灾
  也上穷也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者眚也
  二者反君道故也上六反初九初九道也易传曰
  居上治众当从天下之善夫从天下之善则改过
  不吝举错当于人心以此用众则师克以此用国
  则民听天祐人助何凶之有(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阴柔居复终终迷不复之象凶之
  道也故其占如此以犹及也(本/义) 上六迷复凶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9a 页 WYG0045-0572c.png
  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
  克征这是个极不好底爻故其终如此凡言十年
  三年五年七月八月三月者想是象数中自有个
  数如此故圣人取而言之至于十年不克征与十
  年勿用则其凶甚矣(语/录)
  东莱吕氏曰上六君道莫大于改过复善一不改
  过则非君道矣(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八 第 79b 页 WYG0045-0572d.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