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045-04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六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离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贲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
 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之合则必有文文乃饰也
 如人之合聚则有威仪上下物之合聚则有次序行
 列合则必有文也贲所以次噬嗑也为卦山下有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045-0493b.png
 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也下有火则照见其上草木
 品汇皆被其光彩有贲饰之象故为贲也(易/传)
贲亨小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曰物有饰而后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
 不行有实而加饰则可以亨矣文饰之道可增其光
 彩故能小利于进也(易/传)
  蓝田吕氏曰贲致饰以文也
  白云郭氏曰伊川曰贲饰之道非能增其实也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045-0494a.png
  加之文而已又曰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有上
  则有下有此则有彼有质则有文自然之理也一
  则不立二则为文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凡卦有以
  二体之义及二象成者如屯取动乎险中与云雷
  讼取上刚下险与夫天与水违行是也有取一爻
  者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柔得尊位大中而
  上下应之曰大有是也有取二体又取消长之义
  者雷在地中复山附于地剥是也有取二象兼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045-0494b.png
  二爻变者风雷益又取损上益下山下有泽损又
  取损下益上是也有以二象成卦又取爻义者夬
  之刚决柔姤之柔遇刚是也有以用成卦者巽乎
  水而上水井木上有火鼎是也有以形为象者山
  下有雷颐颐中有物曰噬嗑是也此成卦之义也
  如刚上柔下损上益下据成卦而言非谓卦中升
  降也如讼无妄云刚来非谓自上体而来也凡柔
  居五者皆云柔进而上行柔居下者也居尊位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045-0494c.png
  进而上行也非谓自下体而上也先儒谓贲本泰
  卦岂有乾坤重而为泰又由泰而变之理乎雍曰
  贲自泰来虽取六二上九之变其实主文明之道
  者六二而已故彖释贲亨则曰柔来文刚其文有
  异于噬嗑所谓刚柔分也小利有攸往以上九虽
  变而非主卦之爻是以小利而已(易/说)
  新安朱氏曰贲饰也卦自损来者柔自三来而文
  二刚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济而来者柔自上来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045-0494d.png
  文五刚自五上而文上又内离而外艮有文明而
  各得其分之象故为贲占者以其柔来文刚阳得
  阴助而离明于内故为亨以其刚上文柔而艮止
  于外故小利有攸往(本/义)
  东莱吕氏曰伊川曰合而后有文此说甚好小利
  有攸往当看小字虽如贲之文章亦止于小利有
  攸往而已(易/说)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045-0495a.png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伊川先生曰卦为贲饰之象以上下二体刚柔交相
 (一作/相交)为文饰也下体本乾柔来文其中而为离上体
 本坤刚往文其上而为艮乃为山下有火止于文明
 而成贲也天下之事无饰不行故贲则能亨也柔来
 而文刚故亨柔来文于刚而成文明之象文明所以
 为贲也贲之道能致亨实由饰而能亨也分刚上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045-0495b.png
 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分乾之中爻往文于艮之上也
 事由饰而加盛由饰而能行故小利有攸往夫往而
 能利者以有本也贲饰之道非能增其实也但加之
 文彩耳事由文而显盛故为小利有攸往亨者亨通
 也往者加进也二卦之变共成贲义而彖分言(一无/言字)
 上下各主一事者盖离明足以致亨文柔又能小进
 也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此承上文言阴阳刚柔
 相文者天之文也止于文明者人之文也止谓处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045-0495c.png
 文明也质必有文自然之理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
 也有上则有下有此则(一作/必)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
 独立二则为文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天文天之理也
 人文人之道也 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
 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 人文人
 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
 人用贲之道也贲之象取山下有火又取卦变又柔
 来文刚刚上文柔凡卦有以二体之义及二象而(一/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045-0495d.png
 (而/字)成者如屯取动乎险中与云雷讼取上刚下险与
 天水违行是也有取一爻者成卦之由也柔得位而
 上下应之曰小畜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
 有是也有取二体又取消长之义者雷在地中复山
 附于地剥是也有取二象兼取二爻交变为义者风
 雷益兼取损上益下山下有泽损兼取损下益上是
 也有既以二象成卦复取爻之义者夬之刚决柔姤
 之柔遇刚是也有以用成卦者巽乎水而上水井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045-0496a.png
 上有火鼎是也鼎又以卦形为象有以形为象者山
 下有雷颐颐中有物曰噬嗑是也此成卦之义也如
 刚上柔下损上益下谓刚居上柔在下损于上益于
 下据成卦而言非谓就卦中升降也如讼无妄云刚
 来岂自上体而来也凡以柔居五者皆云柔进而上
 行柔居下者也乃居尊位是进而上也非谓自下体
 而上也卦之变皆自乾坤先儒不达故谓贲本是泰
 卦岂有乾坤重而为泰又由泰而变之理下离本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045-0496b.png
 中爻变而成离上艮本坤上爻变而成艮离在内故
 云柔来艮在上故云刚上非自下体而上也乾坤变
 而为六子八卦重而为六十四皆由乾坤之变也(并/易)
 (传/) 古者学为文否曰人见六经便以谓圣人亦作
 文不知圣人亦(一作/只)摅发胸中所蕴自成文耳所谓
 有德者必有言也曰游夏称文学何也曰游夏亦何
 尝秉笔学为辞章也且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岂辞章之文也(刘元承/手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045-0496c.png
  蓝田吕氏曰刚柔相错自然之文文明以止人为
  之文文明不止则文必胜质名存实丧不可以化
  成天下
  龟山杨氏曰贲饰也文无所止则无所致饰焉文
  明而丽乎止卦之所以为贲也凡贲之道能为之
  文而已不能增其质也柔来文刚有其质矣故亨
  刚上而文柔天文也由是而变化生焉故观此足
  以察时变传曰器以藏礼礼以藏器则文明止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045-0496d.png
  此人文也故观此足以化成天下(易/说)
  兼山郭氏曰王辅嗣曰互体不足推及卦变变又
  不足推至五行一失其原巧愈弥甚甚哉斯言之
  过也互体卦变其来尚矣将一切而去之不可也
  且贲之成卦变自泰来上六之柔下文于九二之
  刚九二之刚上文于上六之柔故曰柔来而文刚
  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是则刚柔上
  下相错而相文天文人文备于此矣此言不可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045-0497a.png
  也而郑康成之徒又谓离为日天文也艮为石地
  文也天地二文交相饰焉成贲盖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无一物不相文今才得之二象而已故经曰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率由是也惟人也
  内之于一身外之于庶物因其理而节文之所谓
  文明以止是也故君尊臣卑君南向臣北面父坐
  子立兄先弟后夫唱妇随上行之以为教下化之
  以成俗岂出于或使之然哉盖本于上下相文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045-0497b.png
  然而止耳故观乎天文则有日中星鸟宵中星虚
  而知东作西成之序薄蚀之异精祲之祥而知吉
  凶水旱之变则时变可知也观乎人文则二南之
  道麟趾驺虞之应则化成可知矣故谓冰火土石
  风雨露雷不如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为博也斗
  振天而进日违天而退者不如日往则月来寒往
  则暑来之为约也故君子惟易可以尽心焉(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郑康成辈谓离为日天文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045-0497c.png
  艮为石地文也天地二文交相饰焉成贲盖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无一物不相文今才得之二象而
  已故经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则凡丽
  乎天地者无非文也惟人则内之于一身外之于
  庶物因其理而节文之所谓文明以止是也故君
  尊臣卑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立兄先弟后夫唱
  妇随上行之以为教下化之以成俗一本于上下
  相文自然而止耳故观乎天文则日中星鸟宵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045-0497d.png
  星虚而知东作西成之序时变可知也观乎人文
  则二南之道麟趾驺虞之应化成可知矣故谓水
  火土石风雨露雷不如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为
  博也斗振天而进日违天而退不如日往则月来
  寒往则暑来之为约也故君子惟易可以尽心焉
  雍曰王氏有言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
  至五行一失其原巧愈弥甚此言卦变不可用也
  及观辅嗣解贲之彖辞则曰坤之上六来居二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045-0498a.png
  柔来文刚之义也乾之九二分居上位分刚上而
  文柔之义也如此则贲自泰来乃卦变也故正义
  曰今谓此卦本泰卦故也是以随蛊噬嗑贲之彖
  皆以卦变为主临川则云艮乾德之所成离坤道
  之所成如此则亦可为旅亦可为诸卦盖诸卦皆
  自乾坤索而成今独言于离下艮上之贲者以自
  乾下坤上之泰来不得与诸卦同也且贲饰也交
  相饰谓之贲柔来而文刚则刚为质而柔为文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045-0498b.png
  以刚为质而柔文之得中得正此六二所以亨贲
  也分刚上而文柔则柔为质而刚为文也以柔为
  质而刚文之又非中正之位可小事而已此上九
  所以小利有攸往也然由二卦之变论之则以六
  二上九二爻为主是为乾坤之变文也地道无成
  而代有终则是地来文天天往文地皆以天为主
  地在其中耳故独曰天文也由一卦之成论之则
  上体为艮下体为离是为艮离之成文也故曰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045-0498c.png
  明以止人文也天文主二卦之变人文由一卦之
  成故观乎天文者可察时变观乎人文者能化成
  天下此圣人观贲之卦以用贲之道也以是知乾
  坤相文而独归之天盖包羲画乾之道也艮离因
  变而得人文盖文王重卦之道也天人之分见矣
  (易/说)
  汉上朱氏曰贲本泰也坤之上六来居于二以一
  柔而文二刚则柔得中而亨文柔德也故曰贲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045-0498d.png
  九二分而往于上以一刚而文二柔刚不得中而
  柔得中小者之利也然刚不往则小者无以济之
  不能文矣故曰小利有攸往柔来文刚而得中分
  刚上而文柔柔者亦得中上下相文而不失乎中
  则贲也非过饰也故曰贲贲者文饰之道曰往曰
  来者往来相错因其质而文之易传曰质必有文
  自然之理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则有下
  有此则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045-0499a.png
  天文言之无非刚柔交错阴阳之精在地象物成
  列光耀离合皆刚柔也日阳也而为离月阴也而
  为坎纬星动者阳也而太白辰星为阴经星不动
  者阴也而析木鹑首为阳北斗振天二极不动故
  曰天文也以人文言之坤来文乾而成离坤文而
  离明文明也艮止也父刚子柔君刚臣柔夫刚妇
  柔朋友者刚柔之合长幼者刚柔之序五者交错
  粲然成文天理也非人为也上下内外尊卑贵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045-0499b.png
  其文明而不乱各当其分而止矣文明以止则祸
  乱不生灾害不作故日月轨道五星顺序万物自
  遂天文人文其理一也故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此
  合乾坤刚柔艮离两体而言贲也圣人观乎天文
  则知刚柔有常矣故南面而立视昏旦之星日月
  之次以知四时寒暑之变春震秋兑泰之时也夏
  离冬坎贲之时也泰易为贲四时互变时变之象
  也观乎人文知天下之情必丽乎中正中正者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045-0499c.png
  之所当得者也故彰之车服明之藻色天下自化
  矣柔丽乎中正者化成天下之道也乾天也二变
  艮成也二柔丽乎中正也仰观天文俯观人文不
  顺乎天则反求乎人文而已矣此推原卦变以尽
  贲之道也在卦气为八月故太玄准之以饰(易/传)
  又曰贲自泰来坤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刚柔相
  文故曰贲天玄地黄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夫子筮
  贲愀然其色不平曰以其杂乎所谓杂者即乾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045-0499d.png
  坤下相文之爻也 又曰星月之光皆离之阳也
  故坎离以中相易而贲分刚上而文柔 又曰王
  弼注贲曰坤之上六来居二位柔来文刚之义也
  乾之九二分居上位分刚上而文柔之义也此即
  卦变也而弼力诋卦变是终日数十而不知二五
  也(并丛/说) 又曰徐氏云天文也上脱刚柔交错四
  字故彖总而释之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
  文也王昭素胡安定皆用此义石徂徕不然之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045-0500a.png
  彖解亨小利有攸往中间更无异文即言天文者
  言刚柔也者天之文也天之文即刚柔二气也二
  气交错成天之文柔来文刚分刚上而文柔者天
  文也臣曰日为阳月为阴岁荧惑镇为阳太白辰
  为阴斗魁为阳尾为阴天南为阳北为阴东为阳
  西为阴日月东行天西转日自牵牛至东井分刚
  上而文柔也月自角至璧柔来而文刚也五星东
  行有迟有速北斗西行昏明迭建二十八宿分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045-0500b.png
  五行各有阴阳四时隐见至于中外之宫无名之
  星河汉之精皆发乎阴阳者也则二气交错成天
  之文信矣(天文/图说)
  新安朱氏曰贲亨亨字疑衍天文也以卦变释卦
  辞刚柔之交自然之象故曰天文先儒说天文上
  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理或然也文明以止又以卦
  德言之止谓各得其分化成天下极言贲道之大
  也(本/义) 贲彖辞先儒云天文也上有刚柔相错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045-0500c.png
  字恐是有之方与下文相似且得分晓(语/录)
  东莱吕氏曰彖天下之人先须看其基本如何刚
  本强也文之以柔故无不亨柔本弱也文之以刚
  则小利有攸往文者文饰之也因其质之厚薄而
  加饰耳文王圣人也得尚父佐辅之故为大圣人
  之事业伊尹周公圣人也所佐者太甲成王而已
  则亦止于太甲成王之事业日月星辰云汉之章
  天之文也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人之文也此理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045-0500d.png
  在天人常昭然未尝灭没人惟不加考究则不见
  其为文耳此一段当看观字唯能观察此理则在
  天者可以知时变在人者可以化成天下也(易/说)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伊川先生曰山者草木百物之(一无/之字)所聚生也火在
 其(一无/其字)下而上照庶类皆被其光明为贲饰之象也
 君子观山下有火明照之象以修明其庶政成文明
 之治而无果敢于折狱也折狱者人君之所致慎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045-0501a.png
 岂可恃其(一无/其字)明而轻自用乎乃圣人之用心也为
 戒深矣象之所取惟以山下有火明照庶物以用明
 为戒而贲亦自有无敢折狱之义折狱者专用情实
 有文饰则没其情矣故无敢用文以折狱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无敢折狱者明不兼于下民未孚也故
 止可明政以示民耳(易/说)
  蓝田吕氏曰山下有火可以烛乎细微而不可以
  及远庶政之目细微不遗狱情远而难知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045-0501b.png
  龟山杨氏曰文明以止贲之象也观文明之象则
  可以明庶政用文非折狱之义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本乎天者亲上火之性也本乎地者
  亲下山之德也山在上而亲下火在下而亲上是
  又相饰成文之象也圣人之德无加于明文明如
  此故可以明庶政然无敢折狱者有其象而无其
  才故也噬嗑以离明而明罚丰以离明而折狱贲
  之文明是有其象也噬嗑动而明丰明以动而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045-0501c.png
  文明以止是无其才也且噬嗑与贲皆有颐中有
  物之象而贲无除间之义者盖动则閒当除而止
  则不能除间也洪范曰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
  作凶亦犹为间虽一而有动止不同之义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山下有火托物以明异乎晋之自昭
  明德也贲饰之象君子体之以明庶政者初二三
  四正坤为众政者正也无敢折狱者折狱之道在
  于用常人吉士哀矜狱情不恃明察也不尚文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045-0501d.png
  也或曰噬嗑亦明也明罚何也曰噬嗑六三九四
  六五上九不正不正者罚之贲无敢折狱下四爻
  正也庶政明而后折狱乃无枉滥(易/传)
  新安朱氏曰山下有火明不及远明庶政事之小
  者折狱事之大者内离明而外艮止故取象如此
  (本/义) 问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本
  义云明庶政是明之小者无折狱是明之大者此
  专是就象取义伊川说此则又就贲饰上说不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045-0502a.png
  二说可相备否先王曰明庶政是就离上说无敢
  折狱是就艮上说离明在内艮止在外则是事之
  小者可以用明折狱是大事一折便了有止之义
  明在内不能及他故止而不敢折也大凡就象中
  说则意味长若悬空说道理虽说得去亦不甚亲
  切也 问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先生曰此
  与旅卦都说刑狱事但争艮与离之在内外故其
  说相反止在外明在内故明政而不敢折狱止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045-0502b.png
  内明在外故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又曰粗言之如
  今州县治狱禁勘审覆自有许多节次过乎此而
  不决便是留狱不及乎此而决便是敢于折狱书
  云要囚至于旬时他自是有许多时日此一段与
  周礼秋官同意 山下有火贲(离下/艮上)内明外止虽
  然内明是个止杀底明所以不敢用其明以折狱
  此与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正
  相反贲内明外止旅外明内止(艮下/离上)故其象不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045-0502c.png
  如此 僩问苟明见其情罪之是非亦何难于折
  狱曰是他自有个象如此遇著此象底便用如此
  然狱亦自有十三八棒便了底亦有须待囚讯鞫
  勘录问结證而后了底书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
  于旬时丕蔽要囚周礼秋官亦有此数句便是有
  合如此者若狱未具而决之是所谓敢折狱也若
  狱已具而留之不决是所谓留狱也不留狱者谓
  囚讯结證已毕而即决之也(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045-0502d.png
  东莱吕氏曰山下有火贲火在山下山上草木皆
  被其光彩是以谓之贲贲文也山下有火山上方
  有光辉犹文章必从根极中来聪明不可恃人多
  恃其聪明以折狱故失之于过君子虽聪明而不
  敢自恃其明故于狱无敢折大抵无敢折狱者非
  谓延淹退缩也乃周详审察常若不明者之所为
  故曰无敢折狱(易/说)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045-0503a.png
 伊川先生曰初九以刚阳居明体而处下君子有刚
 明之德而在下者也君子在无位之地无所施于天
 下惟自贲饰其所行而已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君
 子修饰之道正其所行守节处义其行不苟义或不
 当则舍车舆而宁徒行众人之所羞而君子以为贲
 也舍车而徒之义兼于比应取之初比二而应四应
 四正也与二非正也九之刚明守义不近与于二而
 远应于四舍易而从难如舍车而徒行也守节义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045-0503b.png
 子之贲也是故君子所贲世俗所羞世俗所贵(一作/贲)
 君子所贱以车徒为言者因趾与行为义也 舍车
 而徒行者于义不可以乘也初应四正也从二非正
 也近舍二之易而从四之难舍车而徒行也君子之
 贲守其义而已(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文明之德以贵居贱修饰于下故曰贲
 其趾义非苟进故曰舍车而徒(易/说)
  蓝田吕氏曰居贲之时以刚居下其体文明致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045-0503c.png
  于其足者也致饰其足不可污以不义不义之车
  不若行之洁也
  龟山杨氏曰居一卦之下趾之象也贲其趾徒行
  之象也不为臣不见诸侯故召之则不往往役义
  也故庶人召之亦往舍车而徒者也君子之自贲
  其行岂有待乎外哉守义不渝而已故轩车不容
  巷子贡以为愧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原宪不为也
  此舍车而徒之谓欤(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045-0503d.png
  白云郭氏曰趾在下者也徒行贱者之事也皆初
  之象也君子以义为荣而不以徒行为辱舍生取
  义尚有之况车徒之间乎是以古之人禄以天下
  弗顾系马千驷弗受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
  诸人惟义所在而已故初九以贱自居舍车而徒
  所谓穷不失义者矣虽徒行也乃以义饰其趾者
  乎二之虚中犹载我者也舍二应四义弗乘也若
  夫小人不义而乘盗之招也虽庆氏之车何有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045-0504a.png
  我哉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曰
  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充舍车
  而徒之义则义不可胜用然后孔孟之学可得而
  至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艮为指初在下体之下动而应足趾
  也坤为舆二坎为轮车也四震为大涂为足足趾
  行乎大涂者徒行也初九于六二为近于六四为
  远舍二车弗乘宁徒行而弗辞者六二非正应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045-0504b.png
  弗乘也夫车所以贲其行义弗当乘而乘之辱也
  非贲也是以宁徒行虽跣足贲也古之人有弗肯
  乘人之车缓步以当车者守义故也(易/传)
  五峰胡氏曰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
  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王烈寓
  于辽东公孙度欲以为吏烈为商贾以自秽乃免
  (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刚德明体自贲于下为舍非道之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045-0504c.png
  而安于徒步之象占者自处当如是也君子之取
  舍决于义而已(本/义)
  东莱吕氏曰大抵人皆以外物为光华而君子必
  思所以久远之道初九一爻本当从二之甚近不
  以二光华可慕而远从四则知久远之道在此矣
  夫舍车而徒非谓有车而不之乘以义之不当故
  也象又恐人以道义自负骄富贵羞王公故又曰
  义弗乘盖曰吾非轻富贵车服为不足道但义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045-0504d.png
  当乘之耳义当乘则乘之矣若义之所在而乘之
  则亦足以光华此足以见君子不有外物之意(易/说)
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伊川先生曰卦之为贲虽由两爻之变而文明之义
 为重一实贲之主也故主言贲之道饰于物者不能
 大变其质也因其质而加饰耳故取须义须随颐而
 动者也动止惟系于(一无/于字)所附犹善恶不由于贲也
 二之文明唯为贲饰善恶则系其质也 以须为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045-0505a.png
 者谓其与上同兴也随上而动动止惟系所附也犹
 加饰于物因其质而贲之善恶在其质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贲其须起意在上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须以柔附其上为上之贲者也
  龟山杨氏曰离丽也阴丽乎阳也二虽为文明之
  主然以阴丽阳而已其为贲也不能为无有须之
  象焉须附颐而生与上俱兴者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安定先生谓须待也君子之道不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045-0505b.png
  以躁进也盖上下相文之时六二以文明而丽乎
  下柔顺中正无私无应静而有待物必有致饰者
  夫待而后应与上同兴夫何咎焉不曰吉凶初无
  失得故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安定先生谓须待也君子之
  道不可以躁进也盖上下相文之时六二以文明
  而丽乎下柔顺中正无私无应静而有待物必有
  致饰者雍曰以王辅嗣之清谈犹以须为上附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045-0505c.png
  物独安定以为须待然后贲之六二可得而言也
  六二文明之主也有待而兴智之事也然其须也
  乃所以为贲欤与上兴者柔而无应故须九三刚
  为之助则可兴于君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二言贲饰之道毛在颐曰须在口曰
  髭在颊曰髯三有颐体二柔在颐下须之象二三
  刚柔相贲贲其须也夫文不虚生譬之须生于颐
  血盛则繁滋血衰则减耗非增益为之饰与上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045-0505d.png
  也与相与也二三相贲而成震起也柔道上行有
  兴之象是故冠弁衣裳黼黻文章彫琢刻镂玄黄
  之饰因其有尊卑贵贱之实而明之实既不同其
  文亦异不丰不杀惟其称也棘子成曰质而已矣
  何以文为不知文待质而后兴也(易/传)
  五峰胡氏曰六二文明贲之主其质阴柔随质之
  善恶而贲之耳故不能变其质也如叔孙通制礼
  仪因汉高所能行者而已(易外/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045-0506a.png
  新安朱氏曰二以阴柔居中正三以阳刚而得正
  皆无应与故二附三而动有贲须之象占者宜从
  上之阳刚而动也(本/义)
  东莱吕氏曰大凡有本则有文夫人之须不离于
  颐颔文生于本无本之文则不足贵(易/说)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伊川先生曰三处文明之极与二四二阴间处相贲
 贲之盛者也故云贲如如辞助也贲饰之盛光彩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045-0506b.png
 泽故云濡如光彩之盛则有润泽诗云麀鹿濯濯永
 贞吉三与二四非正应相比而成相贲故戒以常永
 贞正贲者饰也贲饰之事难乎常也故永贞则吉三
 与四相贲又下比于二二柔文一刚上下交贲为贲
 之盛也贲饰而不常且非正(一有/则字)人所陵侮也故戒
 能永贞则吉也其贲既常而正谁能陵之乎(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上下皆柔无物陵犯然不可邪妄自肆
 故永贞然后终保无悔(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045-0506c.png
  蓝田吕氏曰贲如濡如贲之盛也居文明之极处
  二阴之间交错成文至于润泽可谓盛矣上陵下
  替文不明也知文明之盛别嫌明微等威以辨守
  是不变至于悠久物莫之陵也
  龟山杨氏曰九三刚得位有其质矣而间乎二阴
  之间上下交贲之故曰贲如濡如也居文明之极
  为二阴所濡非正固而移其质则凶之道也故惟
  永正乃吉永正则其守固矣非二阴所能移也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045-0506d.png
  孰能陵之(易/说)
  白云郭氏曰三以刚德居文明之极其不待致饰
  而贲于自然者故曰贲如也濡如有相与之义二
  足以饰三而三亦所以饰二之须也贲之时上下
  相文二三既以刚柔尽须濡之义得贲之道矣能
  永保而固守何吉如之终孰得而陵之哉相与非
  其道多致陵此言致饰故终莫之陵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二以柔贲刚贲如也九三坎体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045-0507a.png
  刚贲柔坎水濡之泽润而有光耀濡如也刚柔相
  贲文饰之盛礼之致隆者也然二非正应以近相
  得故相贲相濡以成文九三守正不动二亦柔丽
  乎中正故吉三贲将变动而失正则上且自外而
  陵之礼者法之大分去争夺之道也永正谁能陵
  之今夫富商之财足以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而木
  楗苇藩过于朝而不歉者知礼法之不可以干也
  苟失其正乘其间者有竞心焉安能自免于淩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045-0507b.png
  乎故终莫之陵者永贞之吉三下卦之终三不动
  永贞之象(易/传)
  五峰胡氏曰三处文明之极阳奇阴耦阳居其中
  阴阳交合情文悦泽贲之盛也如舜得十六相文
  王得四友汉高得三杰光武得二十八将唐太宗
  得房杜王魏君臣相辅光被天下后世而膏泽下
  于斯民贲如濡如也方世之乱英雄角逐君择其
  臣臣择其君非素有定分也皆以情义意气决相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045-0507c.png
  从耳苟不长守正固而继之以疑阻猜嫌则君臣
  必不相保未有能终者也安得吉如陈灵之杀泄
  冶赵迁之杀李牧袁绍之杀田丰是也终为人所
  陵辱矣(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一阳居二阴之间得其贲而润泽者
  也然不可溺于所安故有永贞之戒(本/义)
  东莱吕氏曰九三居内卦之极又有离体故为文
  明之极故曰贲如濡如然又曰永贞吉何也盖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045-0507d.png
  之极须当守以正大凡有文之人自为人所重而
  此象乃曰终莫之陵者此盖有说文士虽为人所
  爱而亦为人所薄若唐之王杨卢骆虽有文采终
  为人薄者以不正故耳若孔子孟子非不文也而
  后人仰之莫不肃然而敬者以其永正也六经之
  文亦然(易/说)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当位疑
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045-0508a.png
 伊川先生曰四与初为正应相贲者也本当贲如而
 为三所隔故不获相贲而皤如皤白也未获贲也马
 在下而动者也未获相贲故云白马其从正应之志
 如飞故云翰如匪为九三之寇雠所隔则婚媾遂其
 相亲矣己之所乘与动于下者马之象也初四正应
 终必获亲第始为其间隔耳 四与初相远而三介
 于其间是所当之位为(一无/为字)可疑也虽为三寇雠所
 隔未得亲于婚媾然其正应理直义胜终必得合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045-0508b.png
 云终无尤也尤怨也终得相贲故无怨尤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以阴居阴性为艮止故志坚行洁终无
 尤累(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四以阴居阴当乎位质也以四应
  初刚柔相错文也虽与初应而近比九三近而不
  相得以为已寇贲如者欲应初也皤如者安于当
  位以辟寇也有是疑也故或文或质然洁白其行
  以待之寇卒不可得而犯则婚媾谐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045-0508c.png
  龟山杨氏曰刚上文柔而为艮艮止也刚止乎上
  而四居其下未获贲也故贲如皤如皤白也虽未
  获贲而从上之志已行矣故曰白马翰如言从之
  疾也然分刚文柔虽止乎上匪寇也是乃婚媾也
  终必获贲矣故无尤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贲虽刚柔相文然阳道常饶故足以
  兼人阴道常乏故有受饰之理四虽自饰矣亦有
  皤如之质将受物之饰犹六二之须丘园之贲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045-0508d.png
  虚已待物之象也初九以刚强之才饰其趾而来
  翰如之马也马之来所以饰四之皤四亦以饰马
  之白皆有受饰之质而交相文也此其所以为贲
  也凡刚自内进柔必疑之盖力不足而居上常惧
  人之寇已也初以刚下柔而来应匪寇也婚媾之
  道也六四虽多惧怀疑终何尤哉伊川云翰从之
  疾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四初九以正相贲也六四之柔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045-0509a.png
  贲初九贲如也初九之刚上贲六四成巽六二为
  须巽为白皤如也言初之贲四纯白相贲饰也六
  四当位伏巽为不果有疑志也四所以疑者初间
  于三坎为盗盗据内外之际四有乘刚之险初四
  未获贲也虽未获贲而应之志其疾如白马翰如
  飞腾而赴之匪九三之寇则遂婚媾矣初离为雉
  之四巽为鸡翰如也翰刚爻也震为作足之马震
  变巽故曰白马翰如震长男离中女男女合故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045-0509b.png
  婚媾纯白无伪谁能间之始疑而终合故曰终无
  尤也四之所尤者三也三下卦之终(易/传)
  新安朱氏曰皤白也马人所乘人白则马亦白矣
  四与初相贲者乃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皤如
  而其往求之心如飞翰之疾也然九三刚正非为
  寇者也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当位疑谓所当
  之位可疑也终无尤谓若守正而不与亦无它患
  也(本/义) 言此爻无所贲饰其马亦白也言无饰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045-0509c.png
  象如此(语/录)
  东莱吕氏曰六四白马翰如此一句须当看且四
  与初为正应为九三之刚间隔故未婚媾初四虽
  为九三间隔然其从正应之志如马之飞故后必
  合凡人之于事其所当合者终不为人所间然亦
  不可以为当合而不思虑也必如马之飞翰而后
  可(易/说)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045-0509d.png

 伊川先生曰六五以阴柔之质密比于上九刚阳之
 贤阴比于阳复无所系应从之者也受贲于上九也
 自古设险守国故城垒多依丘坂丘谓在外而近且
 高者园圃之地最近城邑亦在外而近者丘园谓在
 外而近者指上九也六五虽居君位而阴柔之才不
 足自守与上之刚阳相比而志从焉获贲于外比之
 贤贲于丘园也若能受贲于上九受(一作/随)其裁制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045-0510a.png
 束帛而(一无/而字)戋戋则虽其柔弱不能自为为可吝少
 然能从于人成贲之功终获其吉也戋戋剪裁分裂
 之状帛未用则束之故谓之束帛及其制为衣服必
 剪裁分裂戋戋然束帛喻六五本质戋戋谓受人剪
 制而成用也其资于人与蒙同而蒙不言吝者盖童
 蒙而赖于人乃其宜也非童幼而资贲于人为可吝
 耳然享其功终为吉也 能从人以成贲之功享其
 吉美是有喜也(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045-0510b.png
 横渠先生曰阴阳相因物所阜生柔中之德比于上
 九上九敦素因可恃而致富虽为悔(一作/隘)吝然获其
 吉也其道上行故曰丘园(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五贲饰之时以处尊位致乎文者
  也以柔居中其体则止文极知反能止乎中矣饰
  乎丘园树艺而已家给人足束帛所以戋戋既知
  反本则不妄费能知吝而终吉者也文多灭质反
  饰其本以止乎中而保吉故可喜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045-0510c.png
  龟山杨氏曰先王备礼广乐藻饰治具所以贲天
  下也六五柔履尊位而贲于丘园则所贲小矣束
  帛戋戋用礼薄矣非人君所以贲天下之道也故
  吝夫丘园已所有也六二正应之象然二为文明
  之主而五贲之得所贲矣故终吉而有喜(易/说)
  兼山郭氏曰丘园以地言之则生财之本也以人
  言之则尚德之人也夫得贤者则能立太平之基
  亦致治之本也故六五致饰于本其末有不盛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045-0510d.png
  乎尚且束帛以卷之不嫌于损少亦俭而用礼之
  意也俭而用礼则生物不匮而贤者不以没礼伤
  廉而违之故终有喜也彼致饰于物至于穷侈极
  美与夫得贤于畎亩之中幡然改曰使是君为尧
  舜之君者可同言之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五为贲之主及于丘园所饰远矣
  非若二三之须濡初四之私应也其道岂不广且
  大哉圣人不遐遗之义也远且不遗况迩者乎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045-0511a.png
  园尚及之况朝廷之上乎故商之贲也及于耕筑
  周之贲也及于渔钓贲于丘园乃所以饰天下国
  家非特下饰穷士而已束帛戋戋币聘之礼汤聘
  伊尹文王聘吕望实币帛箱篚之意也子夏传云
  三元二纁象阴阳为束帛或以戋戋为多何哉马
  氏云戋戋委积貌许慎以戋从二戈盖谓有相次
  不一之意四方聘贤前后相望于道如有次非一
  所也然以币聘贤犹为吝道故孟子言仁人不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045-0511b.png
  以货取而在礼不废故贤者至而终吉也人君与
  天下之喜莫喜于得贤故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
  下喜乐之而诗人于得贤与贤育材之际未尝不
  以喜乐寿考终之盖六五之吉有喜之义也先儒
  多以贲于丘园为聘士独王氏孔氏以为国之道
  不尚华侈而贵俭约其说不同然书言野无遗贤
  诗有考槃在涧在阿之刺则丘园宜为贤者穷处
  之地必曰贲于丘园盖示无遗贤之意为国之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045-0511c.png
  孰大于此孰美于此天下之治孰不本于此故在
  贲之时为君道之至广大也在易言于野于郊于
  陆于陵之类皆诚为郊野陵陆何独假丘园以为
  质素也况质素为上九之事六五正当贲之盛大
  之时言贲之盛大无过于得贤及远为国之休光
  若从王孔二家说云贲饰于束帛珍宝则质素之
  道乃陨落若设饰于丘园质素之所束帛乃戋戋
  众多此务在积帛之多即管墨喜利之学贪鄙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045-0511d.png
  道岂足以充贲之六五之义乎在节之彖曰节以
  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圣人之崇尚节俭恐伤财害
  民而已非有望于束帛珍宝之多也圣人所宝惟
  贤苟有意于束帛戋戋之多又安足以为圣人也
  哉故非聘贤之君不足以当六五之位王氏之言
  害义孔氏胶于爻象无待士之文丘园之义几不
  复闻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艮为山为果蓏山半为丘而有果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0045-0512a.png
  丘园也五尊位柔中外资上九之贤故曰贲于丘
  园坤为帛艮手束之束帛五两坤数也三玄二纁
  天地奇耦之文上五相贲之象戋戋委积貌坤为
  众束帛其上多而委积用之以外聘故曰束帛戋
  戋夫五得尊位当贲天下六二不应近比上九吝
  道也然柔中厚礼上九自外贲之始吝而终吉正
  则吉也阴阳得位曰喜上来贲五阳得位而正喜
  岂伪为之哉好贤乐善有得于诚心故曰六五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0045-0512b.png
  吉有喜也(易/传)
  五峰胡氏曰德宗陆贽(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六五柔中为贲之主敦本尚实得贲
  之道故有丘园之象然阴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
  之象束帛薄物戋戋浅小之意人而如此虽可羞
  吝然礼奢宁俭故得终吉(本/义) 问贲于丘园束帛
  戋戋吝终吉曰当贲饰华盛之时而安于丘园朴
  陋之事其道虽可吝而终则有吉也 问六五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0045-0512c.png
  吉何以有喜曰终吉所以有喜 问贲于丘园束
  帛戋戋吝终吉曰上两句只是当来卦辞非主事
  而言看如何用皆有这个道理 或曰贲于丘园
  安定作敦本说荅云某意正要如此或以戋戋为
  盛多之貌曰非也戋戋者浅小之义凡浅字笺字
  皆从戋 问浅小是俭之义否曰然所以下文云
  吝终吉吝虽不好看然终却吉 伊川此卦传大
  有牵强处束帛解作剪裁恐无此理且如今将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0045-0512d.png
  帛之说示人教人解人决不思虑从剪裁上去
  贲于丘园是人务实底束帛戋戋是贲得不甚大
  所以说吝两句是两意 问九五贲于丘园是柔
  中居尊敦本尚实故有贲于丘园之象然阴性吝
  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戋戋浅小貌人而如此虽
  可羞吝然礼奢宁俭故得终吉此与程传指丘园
  为上九者如何先生曰旧说多作以束帛聘在外
  之贤但若如此说则与吝终吉文义不恊今程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0045-0513a.png
  所指亦然盖戋戋自是浅小之意如从水从戋则
  为浅从人从戋则为俴从贝从戋则为贱皆浅小
  意程传作剪裁已是迀回又说丘园更觉牵强如
  本义所说却似与吝终吉文义稍协又问白贲无
  咎上得志也何谓得志先生曰居卦之上在事之
  外不假文饰而有自然之文便自优游自得也黄
  铢曰如本义说六五上九两爻却是贲极反本之
  意先生曰六五已有反本之渐故曰丘园又曰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0045-0513b.png
  帛戋戋至上九白贲则反本而复于无饰矣盖皆
  贲饰之象也 又曰贲于丘园是务农为本之义
   问伊川解贲于丘园指上九而言看来似好盖
  贲三阴皆受贲于阳不应此爻独异而作敦本务
  实说也先生曰如何丘园便能贲人束帛戋戋它
  解作剪裁之象尤艰曲说不去这八字只平白在
  这里若似他说则曲折多意思远旧说指上九作
  高尚隐于丘园之贤而用束帛之礼聘召之若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0045-0513c.png
  用某说则此说似近它将丘园作上九之象束帛
  戋戋作剪裁分裂之象则与象意大相远也 问
  贲六五贲于丘园是在艮体故安止于丘园而不
  复有外贲之象先生曰虽是止体亦是上比于九
  渐渐到极处若一向贲饰去亦自不好须是收敛
  方得又问敦本务实莫是反朴还淳之义否先生
  曰贲取贲饰之义它今却来贲田园为农圃之事
  当贲之时似若鄙吝然俭约终得吉吉则有喜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0045-0513d.png
  象云有喜也(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大凡居君位者当使我裁制于人不
  可受人之裁制今六五虽居君位而阴柔之才不
  足自守故求上九之贤而资比之故云吝然自知
  其才柔弱不足有为而资求于人与不求者固异
  矣故曰终吉(易/说)
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0045-0514a.png
 唯能质白其贲则无过饰之咎白素也尚质素则不
 失其本真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
  白贲无咎以其在上而得志也上九为得志者在
 上而文柔成贲之功六五之君又受其贲故虽居无
 位之地而实尸贲之功为得志也与它卦居极者异
 矣既在上而得志处贲之极将有华伪失实之咎故
 戒以质素则无咎饰不可过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上(一作/止)而居高洁无所累为物所贵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0045-0514b.png
 曰上得志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上九以阳居上至白之象也画绘之
  事后素功极乎藻绚必尚素功者众色淆乱非白
  无以别之也画绘至于素功饰之道尽矣上之志
  得矣
  龟山杨氏曰贲无色色色者也白贲受色者也惟
  无色为能贲有质为能受上九贲之极也刚止乎
  上有其质矣而文明丽之受贲者也故无咎而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0045-0514c.png
  志(易/说)
  兼山郭氏曰上九见素抱朴成德之始也明白入
  素成德之终也杂卦曰贲无色也孔子曰先进于
  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
  先进又曰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圣人之于质文何如此之相戾也曰圣人
  之尚质自然之质也圣人之贵文当文之文也故
  曰忠信礼之质也义礼礼之文也苟无忠信不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0045-0514d.png
  以虚拘者此也如贲之文阴阳上下之相文自然
  之文也至于文明而不以止人为之伪也人为之
  伪殆不若白贲之为得也礼曰有以文为贵者有
  以素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元衣纁
  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有以素为贵者至
  恭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
  越席牺尊疏布鼏椫杓此以素为贵也然后知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4a 页 WYG0045-0515a.png
  者自然之质文者当文之文孔子曰恶衣服而致
  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閒然矣
  此之谓也故三代之王忠质相先救时之弊也方
  贲之时上下相文则文既胜矣白贲无咎其救僿
  之道欤然则人之文也率归之伪可乎曰文明以
  止人文也至于伪何可尚也诗云绵蛮黄鸟止于
  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为
  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4b 页 WYG0045-0515b.png
  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未有不知止者也故
  孔子之筮曰白宜止白黑宜止黑其有取而言之
  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贲之文阴阳上下之相文自
  然之文也至于文明而不以止人为之伪也人为
  之伪殆不若白贲之为得也礼有以文为贵者有
  以素为贵者孔子曰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
  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閒然矣此之谓也故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5a 页 WYG0045-0515c.png
  代之王忠质相先救时之弊也方贲之时文既胜
  矣白贲无咎其救僿之道欤然则人之文也率归
  之伪可乎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
  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为人君止于仁为人
  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
  交止于信未有不知止者也知止则诚而无伪矣
  雍曰大哉白贲之义也立德之始也治天下之本
  也且以一性言之天命之谓性也圣人惧其质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5b 页 WYG0045-0515d.png
  近于禽兽故假贲饰以文之文之不已于是乎穷
  人欲而灭天理是岂人之性也哉知白贲之义则
  知天命之性知天命之性则知率性之道知率性
  之道则知修道之教此中庸之道所以立也以天下
  言之则忠之弊救以质质之弊救以文文之不已其
  弊僿矣大者骄奢淫泆于其上小者放辟邪侈于其
  下是岂圣人之教哉知白贲之道则救僿以忠于以
  继周虽百世可知此三代之治可以复也不然则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6a 页 WYG0045-0516a.png
  臣上下沈湎淫泆卿士师师非度从流忘反尚何
  化成天下之有乎故彖言文明以止所以止其初
  上九言白贲无咎所以复其终其义一也方未贲
  之时则白贲为非既贲之后乃无咎矣此独上九
  之事故象言上得志盖得上九之志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九贲之极有不贲者焉圣人因天
  地自然之文立王制为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
  分职名象之所起也其志在于著诚去伪使人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6b 页 WYG0045-0516b.png
  由其情不失本真矣末流之弊尚文胜质而本真
  衰焉岂贲饰之初志哉志者动于中之谓也上九
  变动反三三有伏巽而离体离者乾再索而成巽
  之变也巽为白离为文有色生于无色故曰白贲
  白质也贲文也五色本于素五味本于淡五声本
  于虚质者文之本上九变动而反本则文何由胜
  咎何由有我志得矣故曰大礼必简至敬无文然
  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7a 页 WYG0045-0516c.png
  一夫是之谓大隆故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黼
  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莞簟之安而蒲越稿秸之
  尚丹漆雕几之美而素车之尚荀子曰礼始于脱
  成于文终于税夫终则有始质者文之始上九之
  白贲文在其中矣变而通三代损益之道是以无
  咎而得志不然事生送死而无敬文墨子之道乌
  得为无咎贲四至上其变皆以巽人文相贲以礼
  让为本(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六 第 47b 页 WYG0045-0516d.png
  新安朱氏曰贲极反本复于无色善补过矣故其
  象占如此(本/义) 白贲无咎据刚上文柔是不当说
  自然而卦之取象不恁地拘各自说一义 问白
  贲无咎曰贲饰之事太盛则有咎所以处太盛之
  终则归于白贲势当然也(语/录)
  东莱吕氏曰上九伊川曰惟能质白其贲则无过
  饰之咎此一过字须当看(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