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045-047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五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离上)
 伊川先生曰噬嗑序卦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
 噬嗑嗑者合也既有可观然后有来合之者也噬嗑
 所以次观也噬齧也嗑合也口中有物间之齧而后
 合之也卦上下二刚爻而中柔外刚中虚人颐口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045-0473d.png
 象也中虚之中又一刚爻为颐中有物之象口中有
 物则隔其上下不得嗑必齧之则得嗑故为噬嗑圣
 人以卦之象推之于天下之事在口则为有物隔而
 不得合在天下则为有强梗或谗邪间隔于其间故
 天下之事不得合也(一无/也字)当用刑法小则惩诫大则
 诛戮以除去之然后天下之治得成矣凡天下至于
 一国一家至于万事所以不和合者皆由有间也无
 间则合矣以至天地之生万物之成皆合而后能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045-0474a.png
 凡未合者皆为间也若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间有
 离贰怨隙者盖谗邪间于其间也除去之则和合矣
 故间隔者天下之大害也圣人观噬嗑(一作/齧合)之象推
 之于天下万事皆使去其间隔而合之则无不和且
 治(一作/洽)矣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也去天下之间在
 任刑罚故卦取用刑为义在二体明照而威震乃用
 刑之象也(易/传)
  东莱吕氏曰噬嗑传圣人观齧合之象推之于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045-0474b.png
  下万事使皆去其间隔而合之颜子未达一间亦
  间也钻仰之勤其噬嗑之用乎(己丑/课程)
噬嗑亨利用狱
 伊川先生曰噬嗑亨卦自有亨义也天下之事所以
 不得亨者以有间也噬而嗑之则亨通矣利用狱噬
 而嗑之之道宜用刑狱也天下之间非刑狱何以(一/作)
 (不可/以)去之不云利用刑而云利用(一无利/用字)狱者卦有
 明照之象利于察狱也狱者所以究察情伪得其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045-0474c.png
 则知为间之道然后可以设防与致刑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子路礼乐文章未足尽为政之道以其
 重然诺言为众信故片言可以折狱如易所谓利用
 狱利用刑人皆非卦爻盛德适能是而已焉(正/蒙)
  白云郭氏曰噬嗑之名有二义合而言之则噬而
  后合嗑而后亨事之序也别而言之则方噬者未
  合既嗑者不噬噬为始也嗑为终也终始之义分
  焉文王之辞兼始终故言亨谓嗑之终也言利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045-0474d.png
  狱谓噬之始也噬之始立卦之义也嗑之终卦成
  之义也周公论立卦之始故爻辞言噬而不言嗑
  非无嗑义也举一以明之耳孔子于彖从文王盖
  释文王之辞也于象从周公盖释周公之辞也于
  系辞极其终盖明文王周公之所未言也故言日
  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又曰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皆以嗑为义而不及噬也如
  是则知方立卦之始主于噬而卦成之后主于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045-0475a.png
  矣主于噬故利用狱嗑亨之时非利用矣是以圣
  人于道德仁义无时不用刑狱虽设而其用有时
  者盖本噬嗑之义故也唐虞之民不犯成康刑措
  不用方是时则不以用狱为利也故知利用特在
  于有间之时易之为辞其旨远哉然颐中有物事
  之至小者也而名卦之义有取于此者盖易之道
  触类而长之虽大而天下莫能载小而物莫能破
  者其道皆一也又况颐中至小犹须震之动离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045-0475b.png
  明而后可断矧有大于此者乎是以圣人钦慎之
  而不忽也(易/说)
  新安朱氏曰噬齧也嗑合也物有间者齧而合之
  也为卦上下两阳而中虚颐口之象九四一阳间
  于其中必噬之而后合故为噬嗑其占当得亨通
  者有间故不通齧之而合则亨通矣又三阴三阳
  刚柔中半下动上明下雷上电本自益卦六四之
  柔上行以至于五而得其中是以阴居阳虽不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045-0475c.png
  位而利用狱盖治狱之道惟威与明而得其中之
  为贵故筮得之者有其德则应其占也(本/义)
  东莱吕氏曰利用狱须是去其间所以言狱者又
  须是推究病源所在不曰用刑而曰用狱者盖狱
  者察其情也当察其何处间隔然后治之譬如人
  固是被私意间隔处各不同苟不察见间隔所在
  则枉用力噬嗑缘有物间隔故须用明与威治之
  然后无间不特治天下如此且如人身本与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045-0475d.png
  无间只为私意间之故与天地相远苟见善明用
  心刚去私意之间则自与天地相近(易/说) 又曰噬
  嗑而亨不噬嗑而欲自亨者世之所谓无碍者也
  (己丑/课程)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伊川先生曰颐中有物故为噬嗑有物间于颐中则
 为害噬而嗑之则其害亡乃亨通也故云噬嗑而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045-0476a.png
  刚柔分以卦才言也刚爻与柔相间刚柔分而不
 相杂为明辨之象明辨察狱之本也动而明下震上
 离其动而明也雷电合而章雷震而电耀相须并见
 合而章也照与威并行用狱之道也能照则无所隐
 情有威则莫敢不畏上既以二象言其动而明故复
 言威照并用之意 六五以柔居中为用柔得中之
 义上行谓居尊位虽不当位谓以柔居五为不当而
 利于用狱者治狱之道全刚则伤于严暴过柔则失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045-0476b.png
 于宽纵五为用狱之主以柔处刚而得中得用狱之
 宜也以柔居刚为利用狱以刚居柔为利否曰刚柔
 质也居用也用柔非治狱之宜也(并易/传) 电者阴阳
 相轧雷者阴阳相击也轧者如石相磨而火光出者
 电便有雷击者是也(吕与/叔录)
 横渠先生曰九五分而下初六分而上故曰刚柔分
 合而章合而成文也 六自初而进之于五故曰上
 行(并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045-0476c.png
  龟山杨氏曰上丽而下动一刚间之颐中有物之
  象也噬而嗑则间去矣故噬嗑而亨也夫噬嗑者
  除间之卦也除间以刑为用故利用狱狱者所以
  治间而求其情也治而得其情则刑之而天下服
  矣故不言利用刑而曰利用狱也夫刚柔分以爻
  言也动而明雷电合而章以二体言也系辞曰爻
  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刚柔分而不相杂非
  文也用文非所以治狱故也动而明雷电合而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045-0476d.png
  则威明并著而无留狱矣此治狱之道也六五柔
  得中而上行用狱之主也人君阻法度之威而济
  之以刚果则片言折之可也然刑者侀也一成而
  不可变则人君所宜恤也故古之治狱者史以狱
  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司寇听
  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
  参听之三公以狱成告于王王三宥之而后制刑
  此以柔用刑不以刚决之意也人君以刚健为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045-0477a.png
  五君位也而柔居之不当位也故所利惟用狱而
  已(易/说)
  兼山郭氏曰噬嗑自否出者也否乾上而坤下乾
  刚而坤柔初六一变而为六五离柔也九五一变
  而为初九震刚也昔之刚者今则分而下为柔昔
  之柔者今则分而上为刚故曰刚柔分刚在下而
  动柔在上而明动而明初未章也合而后章而六
  五居上无刚健之材利狱除间而已老子曰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045-0477b.png
  之道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此间之不可不除而利
  狱以除间者人事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噬嗑自否来否乾刚而坤柔
  初六升而为离柔也九五降而为震刚也雍曰刚
  柔之分盖以乾之三刚分一以成震坤之三柔分
  一以成离也否泰二体乾坤之纯故噬嗑与贲皆
  称分焉噬嗑之彖盖具三义自已成一体论之合
  六爻而言有颐中有物之象自乾坤之变论之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045-0477c.png
  有刚柔分之义自震离二体而言故曰动而明雷
  动也电明也雷与电合则天威于是乎章动而且
  明则圣人之威于是乎立此圣人法天之道而用
  狱也柔得中六五也上行则法天动而必明之意
  也故虽无刚健之才以当其位亦可为噬嗑之主
  而用狱矣由是知圣人用狱无私情一本天道而
  已然则汉唐之兴卒无三代之治者不明法天故
  也其恶之大尤见于用狱之际不知雷电之必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045-0477d.png
  以尽动而明之义复蹈秦皇惨毒之政其传祀数
  百年亦已幸矣是以游圣门者羞称之(易/说)
  汉上朱氏曰离震合而成体为颐中有物之象九
  四之刚颐中之物嗑合也噬而合之刚决而上下
  亨矣推之人事上下之际有间之者强梗谗邪奸
  宄弗率噬而合合而亨易传曰君臣父子亲戚朋
  友之间有离贰怨隙者盖谗邪间于其间也除去
  之则合矣间隔者天下之大害也故曰颐中有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045-0478a.png
  曰噬嗑噬嗑而亨此合两体言噬嗑与亨之义也
  夫互体之变难知也圣人于噬嗑彖明言之其所
  不言者观象玩辞可以类推固者为之彼将曰艮
  震颐也责离而求艮离岂艮哉故曰知者观其彖
  辞则思过半矣噬嗑自否来否之时刚柔不分天
  地闭塞九五之刚分而之初刚下柔也初六之柔
  分而之五柔上行也刚柔分则上下交矣动而明
  则否塞通矣以阴阳言之震阳也离阴也雷动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045-0478b.png
  明刚柔相文合一而成章则天地亨矣故曰刚柔
  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此以初五相易合两体以
  言噬嗑之才也噬嗑除间之卦不止于用狱言利
  用狱者专以六五言噬嗑之用坎为律为棘狱象
  也六五之柔得中而上行下据九四之坎用狱也
  所谓上行者以柔道行之于上也五君位唯刚健
  中正足以当之六五柔中不当位也虽不当位而
  施之于用狱则无若柔中之为利矣或曰柔中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045-0478c.png
  以用狱乎曰人君者止于仁不以明断称也古之
  用狱者史以狱成告于正而正听之正以狱成告
  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
  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
  王王三宥之然后制刑宥之者柔也三宥之然后
  制刑者刚中也制刑者有司之事不得已而听而
  制刑者人君之德德归于上有司不失其职于下
  是以其民畏而爱之爱之斯戴之矣故曰人君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045-0478d.png
  用狱无若柔中之为利也皋陶之美舜曰与其杀
  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夫杀不辜则
  民将以虐我者为雠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则天下
  乐推而不厌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
  情则哀矜而勿喜士师有司也曾子告之如此况
  人君乎观皋陶曾子之言则在于宁失也在于哀
  矜也不在乎明断审矣自易失其传参之以申韩
  之学人君用明断决狱讼躬行有司之事其弊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045-0479a.png
  于刻薄少恩民心日离思与之偕亡读易不察之
  过也故不可不与之辨焉卦气秋分也故大玄准
  之以䦯(易/传)
  新安朱氏曰噬嗑以卦体释卦名义又以卦名卦
  体卦德二象卦变释卦辞(本/义) 彖辞中刚柔分以
  下都掉了颐中有物只说利用狱爻亦各自取义
  不说噬颐中之物 问易中言刚柔分者二一是
  噬嗑一是节此三字何义先生曰据某所见只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045-0479b.png
  一卦三阴三阳谓之刚柔分曰易中三阴三阳卦
  多独于此言何也先生曰偶于此言之其他卦别
  有义(并语/录)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伊川先生曰象无倒置者疑此文互也雷电相须并
 见之物亦有嗑象电明而雷威先王观雷电之象法
 其明与威以明其刑罚饬其法令法者明事理而为
 之防者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045-0479c.png
  蓝田吕氏曰噬嗑有所决而后合也噬嗑亨合乃
  亨也利用狱狱必决而后合也刚柔分动而明雷
  电合而章皆明断之义柔得中而上行有恕心存
  焉
  龟山杨氏曰先王观雷电威明之象而致慎焉故
  明罚敕法明则不滥敕则不苛(易/说)
  兼山郭氏曰春秋书震夷伯之庙左氏曰展氏有
  隐慝焉书之金縢曰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045-0479d.png
  知雷电之威无隐而弗及也易之取象噬嗑与丰
  无以异此噬嗑者先动而后明初未明也故不敢
  折狱致刑丰则先明而后动初已明也故不待明
  罚敕法而后用也天之动威其行如此则先王之
  用刑其有不慎者乎故书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
  哉于此可见矣然则噬嗑与丰施设之序何异也
  曰犹之天也将先春而后秋乎将先秋而后春乎
  故折狱致刑盖有不得已而然矣(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045-0480a.png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噬嗑先动而后明初未明也
  故不敢折狱致刑丰则先明而后动初已明也故
  不待明罚敕法而后用也雍曰二卦先后之象尽
  于此矣然噬嗑方动以期于明必先明其罚敕其
  法以示天下使天下知所避然后犯于有司者可
  以丽其罪若周官大司寇县刑象之法于象魏小
  司寇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令群士乃
  宣布于四方宪刑禁至于士师又宪禁令于国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045-0480b.png
  郊野此之谓明罚敕法也丰则已明而动是已布
  刑也已令宪也动则丽之刑矣若大司寇邦典定
  之邦法断之邦成弊之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
  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甸乃弊之士师察狱
  讼之辞以诏司寇断狱弊讼致邦令此之谓折狱
  致刑也是皆圣人之政见于有迹者也若其至仁
  内充推恩四海盖不可得而见焉特于圣人之言
  得其大槩而已观舜戒群后曰钦哉钦哉惟刑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045-0480c.png
  恤哉其戒皋陶曰惟明克允又曰明于五刑以弼
  五教又曰刑期于无刑而皋陶称舜亦曰好生之
  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知此则尽噬嗑之
  用狱矣然舜之命皋陶必先曰蛮夷猾夏寇贼奸
  宄然后曰汝作士盖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利用狱
  之时也由是知非噬嗑之时圣人未尝以用狱为
  利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敕当作敕明其罚之轻重使人晓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045-0480d.png
  易避效电之明也正其法令以警懈墯效雷之动
  也九四坎为律法也三不正敕法也上三爻不正
  明罚也先王将明罚必先敕法非谓法其威怒以
  致刑此卦至爻变始有用刑之象(易/传)
  新安朱氏曰雷电当作电雷(本/义) 问诸卦象皆顺
  说独雷电噬嗑倒说何邪曰先儒皆以为倒写二
  字二字相似疑是如此 问雷电噬嗑与雷电丰
  似一般先生曰噬嗑明在上动在下是明得事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045-0481a.png
  先立这法在此未有犯底人留待异时之用故云
  明罚敕法丰威在上明在下是用这法时须是明
  见下情曲折方得不然威动于上必有过错也故
  云折狱致刑此是伊川之意其说极好(并语/录) 又
  作尽心堂记曰予惟王制之篇虽传以为汉博士
  官所出然其所谓刑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
  焉者语约而意周教明而戒密意其或者古之遗
  言也与今伯崇既躬行之而又以名其堂欲其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045-0481b.png
  入起居仰而见之常有以自警也以为未足又取
  夫大易电雷之象明断之义与夫刚柔上下浅深
  难易之说金矢黄金艰贞厉之戒揭于坐右而以
  蚤夜览观焉此其志岂以一得其情而遽喜者哉
  (文/集)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初最在下无位者也下民之象为
 受刑之人当用刑之始罪小而刑轻校木械也其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045-0481c.png
 小故屦之于足以灭伤其趾人有小过校而灭其趾
 则当惩惧不敢进于恶矣故得无咎系辞云小惩而
 大诫此小人之福也言惩之于小与初故(一有/后字)得无
 咎也初与上无位为受刑之人馀四爻皆为用刑之
 人初居最下无位者也上处尊位之上过于尊位亦
 无位者也王弼以为无阴阳之位阴阳系于奇偶岂
 容无也然诸卦(一作/爻)初上不言当位不当位者(一作/不言)
 (位当不/当者)盖初终之义为大临之初九则以位为正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045-0481d.png
 需上六云不当位乾上九云无位爵位之位非阴阳
 之位也 屦校而灭伤其趾则知惩诫而不敢长其
 恶故云不行也古人制刑有小罪则校其趾盖取禁
 止其行使不进于恶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戒之在初小惩可止故无咎(易/说)
  龟山杨氏曰先王之用刑期于无刑而已当用狱
  之初未至于恶积而罪大犹足以迁善也故屦校
  灭趾使不进于恶而已所以小惩而大诫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045-0482a.png
  白云郭氏曰伊川曰初最下上过尊位皆无位也
  无位受刑者也王弼谓无阴阳之位非也雍曰观
  辅嗣传文曰无位而已伊川谓无阴阳之位者以
  略例言初上无阴阳定位故也易之于爻以二三
  四五为人道之著初上虽为始终然既居六画之
  内安得谓之无位若谓非有位用事之象则可也
  是以在噬嗑为受刑之人夫以圣人仁覆天下于
  小罪轻刑固宜赦宥而此初九屦校灭趾不以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045-0482b.png
  过何哉盖小惩于早所以大诫于后使恶不进是
  为无刑之本此圣人之大仁也不然姑息不忍长
  恶孰甚焉校者械之通名在足之校屦之而没其
  趾大其校使之不能行也乃所以戒其恶之不行
  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否下体艮为指在下体之下为趾巽
  变震为足为草木以草木连足指象没矣屦校灭
  趾也荀卿曰菲䋽屦䋽枲也尚书大传曰唐虞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045-0482c.png
  象刑上刑赭衣中刑杂屦杂屦即传所谓藨蒯之
  屦要之中刑之屦或菲或枲或藨或蒯皆草为之
  疑古者制为菲屦赭衣当刑者服之以示愧耻非
  无肉刑也慎子谓以屦当刖误矣周官掌囚下罪
  桎桎足械也械亦曰校大罪者小罪之积否初六
  不正其行不已故屦校以没其足使止而不行所
  惩者小所诫者大乃所以无咎震为行艮止之不
  行也无咎正也卦以初上为受刑二至五为用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045-0482d.png
  者用刑贵中也王弼谓初上无位非也六爻非奇
  则偶岂容无位(易/传)
  新安朱氏曰初上无位为受刑之象中四爻为用
  刑之象初在卦始罪薄过小又在卦下故为屦校
  灭趾之象止恶于初故得无咎占者小伤而无咎
  也灭趾又有不进于恶之象(本/义)
  东莱吕氏曰初九受刑者也大抵为恶先从发足
  处制之则恶必不能长矣屦校灭趾禁之使不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045-0483a.png
  行也既不入于恶必自进于善矣所以无咎也昔
  周公治商之顽民不急于他事乃切切在于禁其
  群饮之患夫何故商民染纣之沈酣遂致顽而不
  淳周公察其所从来自其所以为恶之本原而制
  之岂后人区区制其末流之比哉(易/说)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伊川先生曰二应五之位用刑者也四爻皆取噬为
 义二居中得正是用刑得其中正也用刑得其中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045-0483b.png
 则罪恶者易服故取噬肤为象噬齧人之肌肤为易
 入也灭没也深入至没其鼻也二以中正之道其刑
 易服然乘初刚是用刑于刚强之人刑刚强之人必
 须深痛故至灭鼻而无咎也中正之道易以服人与
 严刑以待刚强义不相妨 深至灭鼻者乘刚故也
 乘刚乃用刑于刚强之人不得不深严也深严则得
 宜乃所谓中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六二居有过之地而已噬之乘刚而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045-0483c.png
 为力不劳动未过中故无咎(易/说)
  龟山杨氏曰六二以中正之德处用狱之时则刑
  当而罪得矣故有噬肤之象焉肤言噬之易也鼻
  者息之出入往来而不穷也九四为间者也而初
  应之二刚合则为间大而难噬矣故乘之绝其往
  来乃无咎(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二噬嗑柔得中而上行盖才不足
  而资物以为用者也柔顺中正裕于矜恤之仁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045-0483d.png
  略于刚断之义然而噬肤之易有灭鼻之深盖乘
  刚之过也六二且以为戒况其他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二三四五皆言噬盖用刑除间之爻
  也肤柔脆之物易噬也夫六二柔顺中正之德宜
  其用刑无过举矣今噬肤之易而有灭鼻之深者
  盖六二以柔乘刚患在不及能勉于用刚焉乃能
  乘刚故此噬深亦无咎也古者刑乱国用重典岂
  非噬肤乘刚之义乎四爻必假肤腊胏肉见义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045-0484a.png
  以噬嗑之名本取颐中之象故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艮阴为肤柔而近革噬之为易六三
  是也何以知艮阴为肤剥六四曰剥床以肤坤剥
  乾成艮也六三不当六二噬之中正而动刚乘刚
  而往所刑者当兑为口故曰噬肤艮为鼻二动兑
  见艮毁灭鼻也鼻在面中灭鼻则当息不息则势
  不能久言虽不当而二之用刑亦不过中故无咎
  二动宜有咎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045-0484b.png
  新安朱氏曰祭有肤鼎盖肉之柔脆噬而易嗑者
  六二中正故其所治如噬肤之易然以柔乘刚故
  虽甚易亦不免于伤灭其鼻占者虽伤而终无咎
  也(本/义) 肤腹腴灭没也谓因噬肤而没其鼻于器
  中也(语/录)
  东莱吕氏曰六二乘初刚是用刑于刚强之人刑
  刚强之人必须深痛故至灭鼻而无咎也二居中
  正之位用刑之峻如此得非过于中乎治刚强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045-0484c.png
  用严刑正如病深者用药猛方得适宜乃所谓中
  也居中得正用刑之君子也乘初九之强暴而用
  刑以制之故不得不下毒手也人皆谓刑平国用
  中典即谓君子之中道殊不知以深刻之刑制强
  暴之恶正圣人之中也观孔子温和之气象在朝
  廷便便言唯谨尔处乡党则恂恂似不能言一旦
  见原壤之箕倨则以杖叩其胫见冉求之聚敛则
  鸣鼓而攻之圣人以严御恶政所谓中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045-0484d.png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之上用刑者也六居三处不当
 位自处不得其当而刑于人则人不服而怨怼悖犯
 之如噬齧乾腊坚韧之物而遇毒恶之味反伤于口
 也用刑而人不服反致怨伤是可鄙吝也然当噬嗑
 之时大要噬间而嗑之虽其身处位不当而强梗难
 服至于遇毒然用刑非为不当也故虽可吝而(一无/而字)
 亦小噬而嗑之非有咎也 六三(一无/三字)以阴居阳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045-0485a.png
 位不当自处不当故所刑者难服而反毒之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所间在四四为刚阳故曰腊肉非礼伤
 义故曰遇毒能以为毒而舍之虽近不相得小有吝
 而无咎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颐中有物谓九四也则噬嗑之为间
  惟九四而已故有腊肉之象焉腊肉物之全体也
  六三柔不当位而居动之极上当九四之刚故噬
  腊肉而遇毒也噬腊肉而遇毒故可吝然噬终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045-0485b.png
  合故无咎(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二虽乘刚而能噬深者中正故也
  六三之柔又非中正其噬难矣而能择乾物之小
  者噬之犹如治小狱决小罪可谓度德而量力者
  也然其德威终不足以服人适足以招怨怼而致
  悔吝以其刑既小是以止于小吝而无大咎也郑
  氏周官注以小物全乾为腊马氏以有骨谓之胏
  其义最得之毒害也犹人不胜其噬而疾作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045-0485c.png
  汉上朱氏曰鸟兽全体乾之为腊噬之最难者也
  九四不正间于上下之际强梗者也艮为黔喙之
  属离为雉日熯之腊肉之象六三位不当以柔噬
  刚刑人而不服必反伤之故遇毒毒坎险也何以
  知坎为毒师曰以此毒天下谓坎也小吝者六三
  位不当而柔也然无咎者动则正兑见坎毁强梗
  去矣兑口噬也荀爽曰噬腊谓四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腊肉谓兽腊全体骨而为之者坚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045-0485d.png
  之物也阴柔不中正治人而人不服为噬腊遇毒
  之象占虽小吝然时当噬嗑于义为无咎也(本/义)
  东莱吕氏曰六三以阴居阳处不当位自不正而
  欲正人难矣哉然而彼有罪恶之可诛则当诛之
  而不宥在我亦自无咎圣人言此真有深意存乎
  其间何者噬腊肉而遇毒当于此知正己之道虽
  吝而无咎小人有恶从而治之在我则实无罪圣
  人不长小人之恶之意也圣人之言譬如仓公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045-0486a.png
  鹊用一药而治二病立一言而正彼己其意深矣
  (易/说)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居近君之位当噬嗑之任者也四
 已过中是其间愈大而用刑愈深也故云噬乾胏胏
 肉之有联(一无/联字)骨者乾肉而兼骨至坚难噬者也噬
 至坚而得金矢金取刚矢取直九四阳德刚直为得
 刚直之道虽用刚直之道利在克艰其事而贞固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045-0486b.png
 守则吉也九(一无/九字)四刚而明体阳而居柔刚明则伤
 于果故戒以知难居柔则守不固故戒以坚贞刚而
 不贞者有矣凡失刚者皆不贞也在噬嗑四最为善
  凡言未光其道未光大也戒于(一作/以)利艰贞盖其
 所不足也不得中正故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五为阴柔故喻乾胏能守正得刚直之
 义故艰贞吉其德光大则其贞非艰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九四合一卦言之则为间者也以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045-0486c.png
  言之则居大臣之位任除间之责者也易之取象
  不同类如此夫处群阴之中当除间之责其任难
  胜矣故有噬乾胏之象焉胏肉之有骨者坚而难
  噬也噬胏而得金矢以刚克遇之也盖刚过中故
  有金矢之象焉夫用狱之道君子所宜尽心也一
  之以刚直则狱有不得其情者故利艰贞吉孔子
  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虽利艰贞未能
  使无讼也故曰未光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045-0486d.png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胏肉之乾坚强难噬者也噬
  嗑皆以柔而四为颐中之间上下二阴三五之所
  同欲以噬者也故在讼则为难听之讼在狱则为
  难折之狱而九四以刚明而听之能得其情者也
  古者以两造禁民讼以两造听之而无所偏受则
  不直者自反而民讼禁矣入束矢于朝不直则入
  其矢所以惩不直也以两剂禁民狱而无偏信则
  不信者自反而民狱禁矣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045-0487a.png
  不信则入其金所以惩不信也方九四之听讼也
  既得其矢则不直者自反而服其非又得其金则
  不信者自反而服其罪则难折之狱既折而得其
  情矣尚且曰利艰贞吉则人之于狱讼其可易言
  之哉故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死者不可复生刑
  者不可复续言一成而不可变也故于听之始也
  如此之审于其成也则又可知矣雍曰九四有至
  难之噬而得束矢钧金犹曰利艰贞吉者曾子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045-0487b.png
  谓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盖圣人明慎钦恤之
  意也虽然刑期于无刑必也使无讼如是则得金
  矢亦安足以为圣人之光哉所谓听讼犹人者也
  帝尧之光被四表文王之光于四方其道有大于
  此者矣故孔子之象以九四为未光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附骨之肉谓之胏胏古文作横渠
  谓五也六五柔中有刚在二刚之中日熯之乾胏
  之象胏比腊为易比肤为难九四刚直不挠往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9a 页 WYG0045-0487c.png
  克之得金矢也乾变为金巽为木坎为矫为弓离
  为兵矫木施金加于弓上矢也金刚矢直噬之则
  刚直行矣四五易坎毁成颐噬乾胏得金矢也九
  四不正动而正唯恐其不正不正不足以噬故利
  艰贞乃吉不然则凶艰贞乃吉者以其道未光道
  光则安用艰贞哉或曰五君位四噬之可乎曰噬
  嗑爻辞取上下相噬明用刑难易而已不以君位
  言之卦五不以君位言者六卦讼也噬嗑也恒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29b 页 WYG0045-0487d.png
  遁也明夷也旅也讼不言君者人君不以听讼为
  主故风美召伯颂言皋陶而已恒不言君者君道
  不可以柔为恒遁不言君者君不可遁也明夷不
  言君者失君之则也旅不言君者君不可以旅也
  春秋天王居于郑书出诸侯去国书奔噬嗑决狱
  有司之事非人君之职若以五为君则二大夫三
  公四侯相噬何哉易不可一端尽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胏肉之带骨者与胾通周礼狱讼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0a 页 WYG0045-0488a.png
  钧金束矢而后听之九四以刚居柔得用刑之道
  故有此象言所噬愈坚而得听讼之宜也然必利
  于艰难正固则吉戒占者宜如是也(本/义) 荆公已
  尝引周礼钧金之说 问噬嗑得金矢不知古人
  狱讼要钧金束矢之意如何先生曰这不见得想
  是词讼时便令他纳此教他无切要底事不敢妄
  来又问如此则不问曲直一例出此则实有冤枉
  者亦惧而不敢䜣矣先生曰这个须是大切要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0b 页 WYG0045-0488b.png
  事古人如平常事又别有所在如剂石之类 问
  九四利艰贞六五贞厉皆有艰难正固危惧之意
  故皆为戒占者之辞先生曰亦是爻中元自有此
  道理大抵才是治人彼必为敌不是易事故虽时
  位卦德得用刑之宜亦须以艰难正固处之至于
  六三噬腊肉遇毒则是所噬者坚韧难合六三以
  阴柔不中正而遇此所以遇毒而小吝然此亦是
  合当治者但难治耳治之虽小吝终无咎也(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1a 页 WYG0045-0488c.png
  东莱吕氏曰九四此爻为间最大大凡噬乾胏乾
  肉皆去间之理也九四为间既大须用力深则所
  得亦大大抵人情当患难未平之时则克艰其事
  及患难既平之后则忘其艰贞故圣人特于此致
  戒后汉董卓为汉大间王允诛之至其终而不能
  艰贞汉遂复乱正此爻之所戒也(易/说)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伊川先生曰五在卦愈上而为噬乾肉反易于四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1b 页 WYG0045-0488d.png
 乾胏者五居尊位乘在上之势以刑于下其势易也
 在卦将极矣其为间甚大非易嗑也故为噬乾肉也
 得黄金黄中色金刚物五居中为得中道处刚而四
 辅以刚得黄金也五无应而四居大臣之位得其助
 也贞厉无咎六五虽处中刚然实柔体故戒以必贞
 固而怀危厉则得无咎也以柔居尊而当噬嗑(一作/坚)
 之时岂可不贞固而怀危惧哉(一作忘/危惧也) 贞厉所以
 能无咎者以所为得其当也所谓当居中用刚而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2a 页 WYG0045-0489a.png
 守正虑危也(并易/传)
  龟山杨氏曰人君任天下之重而以柔居之欲除
  天下之间噬之亦难矣故有乾肉之象焉然据天
  下之利势噬之虽难与噬乾胏则异矣居中而处
  刚得黄金也噬乾肉得黄金虽不当位而居中则
  不过处刚则不茹得当也其除间也能胜其任矣
  故于贞厉而无咎(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五听狱之道两造具备师听五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2b 页 WYG0045-0489b.png
  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
  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然噬嗑之义有审克之断无五过之疵可以明于
  刑之中率乂于民非彝者也故噬乾肉得黄金亦
  庶几居中之得也尚且曰贞厉无咎何也曾子曰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孔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故六五之贞
  厉才得当而已质之虞芮质厥成其亦未优乎(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3a 页 WYG0045-0489c.png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噬嗑之义有审克之断无五
  过之疵可以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者也故
  噬乾肉得黄金亦庶几居中之得也又曰六五之
  贞厉才得当而已质之虞芮质厥成其亦未优乎
  雍曰乾肉之噬易于乾胏六五柔而用中有可噬
  之道故得黄金然犹贞厉者盖未能尽为君之道
  故也观舜命皋陶作士而戒以无刑孔子与仲由
  折狱而自任以无讼盖君道无事于狱不必有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3b 页 WYG0045-0489d.png
  肉之噬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噬上也上刚而居柔离日熯之乾肉
  之象乾肉比肤为难比胏为易五与上易成兑口
  故曰噬乾肉黄中色离中之坤也上乾变为金故
  曰得黄金言自五噬上噬之亦难噬之而服则于
  刚为得中矣九居五贞也故曰贞五未易上有强
  不能噬于正为厉于德为有咎噬上九而当虽厉
  终无咎也故曰厉无咎得当也得当者于五刚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4a 页 WYG0045-0490a.png
  为当也或曰用刑言噬何也曰此圣人之深意也
  夫示之德让使人安于至足之分则不争不争则
  无讼今物至于噬而后合德下衰矣噬之当也犹
  愧乎无讼矧噬之有不当乎末流之祸怨乱并兴
  反复相噬且万物同体而使物至于噬自噬之道
  也故四之刚直上九之刚未免于噬夫子曰必也
  使无讼乎叔向曰三辟之兴皆由叔世圣人之意
  不其深乎(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4b 页 WYG0045-0490b.png
  新安朱氏曰噬乾肉难于肤而易于腊胏者也
  中色
金亦谓钧金六五柔顺而中以居尊位用刑
  于人人无不服故有此象然必贞厉乃得无咎亦
  戒占者之辞也(本/义)
  东莱吕氏曰刚在四则为直而已五得中则为刚
  中大抵刚直中正之道本自我有患不能去其为
  间者耳间既去则所得非自外来(易/说)
上九何校灭耳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5a 页 WYG0045-0490c.png
 伊川先生曰上过乎尊位无位者也故为受刑者居
 卦之终是其间大噬之极也系辞所谓恶积而不可
 掩罪大而不可解者也故何校而灭其耳凶可知矣
 何负也谓在颈也 人之聋暗不悟积其罪恶以至
 于极古人制法罪之大者何之以校为其无所闻知
 积成其恶故以校而灭伤(一无/伤字)其耳诫聪之不明也
 (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颐中有物四之谓也三与五为四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5b 页 WYG0045-0490d.png
  间皆欲噬而合之故四爻皆言噬六二噬六三六
  三六五噬九四九四复噬六三六五凡噬遇柔则
  易肤与乾胏是也遇刚则难腊肉乾肉是也二下
  乘刚噬柔过分至于灭鼻然噬而求合不失乎中
  故无咎六三以阴居阳位既失当所以遇毒然物
  之所间不可不噬虽以失当小吝不进卒能噬之
  故无咎九四一卦之体已为之间上下二阴噬之
  虽易理苟不直不能无凶故钧金束矢必得其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6a 页 WYG0045-0491a.png
  利于艰贞然后获吉不足光也六五以阴处阳以
  柔噬刚虽正而厉也居中得直故得黄金以中噬
  不中虽厉而当故无咎也腊比乾肉禽兽全体有
  骨坚焉其噬也难五以上噬下故易三以下噬上
  故难
  龟山杨氏曰为间之极至于恶积而罪大以其聪
  不明也使之闻过而改宁至是夫(易/说)
  白云郭氏曰小人不积小善不去小恶终至于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6b 页 WYG0045-0491b.png
  可掩不可解之际故有何校灭耳之凶则其聪之
  不明可知也盖能明善恶安危之戒必无是凶矣
  然初六灭鼻上九灭耳或以灭为刑而疑之独孔
  氏以为灭没也盖屦校何校则刑也屦校桎其足
  也桎大而没趾也何校械其首也械大而没耳也
  噬肤之易而深噬焉自没其鼻用力之过也此皆
  没之义也若以灭耳为刵灭鼻为劓灭趾为剕则
  上九复不为凶而初二又不为无咎也书注劓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7a 页 WYG0045-0491c.png
  轻刑也考之吕刑剕辟为重故汉重斩趾同于弃
  市方初九小惩固不当断趾上九罪大复不当轻
  刑以是知三者言灭皆非刑也初二无咎上九则
  凶盖戒之于蚤故终为无咎上九已极虽戒亦晚
  矣然则械其首者安知终不丽于大辟乎故为重
  刑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四坎为耳上九之三巽为木巽见坎
  毁何校灭耳也上九有耳不明乎善罪大恶积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7b 页 WYG0045-0491d.png
  于凶而不知宜曰耳不聪而曰聪不明何也坎水
  离火日月之光火外景也于目为视水内景也于
  耳为听视听之用无非明也气交则通精并则专
  瞆者专视并耳之用于目也瞽者专听并目之用
  于耳也上之三离目毁无见善之明又不能专听
  是聪复不明何校灭耳责其有耳之形无耳之用
  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何负也过极之阳在卦之上恶极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8a 页 WYG0045-0492a.png
  大凶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灭耳盖罪其听之不
  聪也若能审听而蚤图之则无此凶矣(本/义)
  东莱吕氏曰上九为恶之大一至于此为桀纣为
  盗蹠皆以不能听人之言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五 第 38b 页 WYG0045-0492b.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