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045-03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十八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乾下/离上)
 伊川先生曰大有序卦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
 以大有夫与人同者物之所归也大有所以次同人
 也为卦火在天上火之处高其明及远万物之众无
 不照见为大有之象又一柔居尊众阳并应居尊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045-0345b.png
 柔物之所归也上下应之为大有之义大有盛大丰
 有也(易/传)
大有元亨
 伊川先生曰卦之才可以元亨也凡卦德有卦名自
 有其义者如比吉谦亨是也有因其卦义便为训戒
 者如师贞丈人吉同人于野亨是也有以其卦才而
 言者大有元亨是也由刚健文明应天时行故能元
 亨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045-0345c.png
  白云郭氏曰伊川曰凡卦德有卦名自有其义者
  如比吉谦亨是也有因其卦义便为训戒者如师
  贞丈人吉同人于野亨是也有以其卦才而言者
  大有元亨是也由刚健文明应天时行故能元亨
  也又曰诸卦具元亨利贞则彖皆释为大亨恐疑
  与乾坤同也不兼利贞则释为元亨尽元义也元
  有大与善二义故也又曰元之在乾为元始为首
  出庶物之义它卦则为善为大而已又曰元之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045-0345d.png
  善何也曰元者物之先也物之先岂有不善乎事
  成而后有败败非先于成也兴而后有衰衰固后
  于兴也得而后有失非得则无失也至于善恶治
  乱是非天下之事莫不皆然必善为先也故文言
  曰元者善之长也雍曰乾坤四德诸卦有具之者
  皆自乾坤中得其一时一事非全有之也虽使彖
  释无异辞亦不得与乾坤同如屯为屯之时元亨
  利贞临为临之时元亨利贞屯之元亨利贞已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045-0346a.png
  得施于临临之元亨利贞亦不得施于屯又安得
  如乾坤四德天地长久其用无穷哉故知四德支
  分派别散为诸卦合之则为乾坤矣譬之水焉涧
  溪沼沚江淮河汉以至于海皆水也其功皆能润
  其德皆能生其力皆能载而大小相远则有间矣
  乾卦言不言所利大矣哉者正所以别坤也诸卦
  不必辩也(易/说)
  新安朱氏曰大有所有之大也离居乾上火在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045-0346b.png
  上无所不照又六五一阴居尊得中而五阳应之
  故为大有乾健离明居尊应天有亨之道占者有
  其德则大善而亨也(本/义)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
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伊川先生曰言卦之所以为大有也五以阴居君位
 柔得尊位也处中得大中之道也为诸阳所宗上下
 应之也夫居尊执柔固众之所归也而又有虚中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045-0346c.png
 明大中(一无大/中字)之德故上下同志应之所以为大有
 也 卦之德内刚健而外文明六五之君应于乾之
 九二五之(一有/体字)性柔顺而明能顺应乎二二乾之主
 也是应乎乾也顺应乾行顺乎天时也故曰应乎天
 而时行其德如此是以元亨也王弼云不大通何由
 得大有乎大有则必元亨矣此不识卦义离乾成大
 有之义非大有之义便有元亨由其才故得元亨大
 有而不善者与不能亨者有矣诸卦具元亨利贞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045-0346d.png
 彖皆释为大亨恐疑与乾坤同也不兼利贞则释为
 元亨尽元义也元有大善之义有元亨者四卦大有
 蛊升鼎也唯升之彖误随它卦作大亨曰诸卦之元
 与乾不同何也曰元之在乾为元始之义为首出庶
 物之义他卦则不能有此义为善为大而已曰元之
 为大可矣为善何也曰元者物之先也物之先岂有
 不善者乎事成而后有败败非先成者也兴而后有
 衰衰固后于兴也得而后有失非得则何以有(一作/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045-0347a.png
 失也至于善恶治乱是非天下之事莫不皆然必善
 为先故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柔得盛位非所固有故曰大有 刚健
 故应乎天文明故时行(并易/说)
  蓝田吕氏曰大有无所不容也
  龟山杨氏曰卦唯一阴众阳宗之故上下应而为
  大有也大有者盛大之时也柔得尊位大中以虚
  受之能有其大也是以元亨此以六五一爻成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045-0347b.png
  之义言之也处大有之时而外有文明之德以济
  之内有刚健之德以蓄之则物不能累矣刚健文
  明天德也故能应乎天而时行时行言有大而各
  当其可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谦以居之不自
  满假者也以一柔而应五刚所谓不宝远物所宝
  惟贤者也经曰富有之谓大业故尺地莫非其有
  一民莫非其臣不如是不足以为大业光天之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045-0347c.png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不如是不足以为
  尚贤也故六五之有不有其有者也六五之尚贤
  不简于用贤者也太王居豳狄至则去之不有其
  有也舜明四目达四聪宾于四门四门穆穆不简
  于用贤者也则大有之为大应天而时行盖可知
  矣是以秦非不强且大也卒于二世而灭邹鲁非
  无贤也而卒不能举曷足以称大有之元亨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同人之六二不能大同者也非其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045-0347d.png
  也非其才也大有之六五能有大者也有大者包
  众阳而有之其道孰大于此故大有者非独有贤
  也无所不有也孔子曰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则履信思顺而又尚贤不独以尚贤为主也是以
  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皆
  尧之有也虞舜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皆舜之有也然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尧之有以
  则天而为大也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则舜之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045-0348a.png
  以人同天之大也故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
  者若舜之事是也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
  行者若尧之事是也其为元亨则一而已(易/说)
  汉上朱氏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六四也六
  四畜之以巽是以小畜大有柔得尊位则有利势得
  大中之道则得人心而又执柔履谦有而不恃故上
  下五阳皆应能有其大六五而言大中五者大中
  之位柔得之也故曰大有不言有大者大不可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045-0348b.png
  也此以六五一爻言有其大夫天下至大也有其
  大者未必能元亨致元亨者由乎其才内乾刚健
  也外离文明也刚健则不息文明则能顺万物之
  理而明有是德矣推而行之不失其时者随天而
  行也盖六五自同人之二固始以正矣以时而行
  是以元亨此合两体推原六五言大有之才也才
  者能为是德者也同人曰文明以健大有曰刚健
  而文明何也同人九五健矣不言刚者刚天德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045-0348c.png
  可为首不言刚抑之也大有六五柔得尊位嫌于
  刚不足故言刚健或曰大有师宾之道也曰大有
  尚贤自六五言上九乃有师宾之象彖言尚贤者
  唯大畜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大有至曰大有以卦体释卦名义柔
  谓六五上下谓五阳其德刚健以下以卦德卦体
  释卦辞应天指六五也(本/义) 问大有卦应乎天而
  时行程说以为应天时而行如何先生曰是以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045-0348d.png
  而行是有可行之时(语/录)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伊川先生曰火高在天上照见万物之众多故为大
 有大有繁庶之义君子观大有之象以遏绝众恶扬
 明善类以奉顺天休美之命万物众多则有善恶之
 殊君子享大有之盛当代天工治养庶类治众之道
 在遏恶扬善而已恶惩善劝所以顺天命而安群生
 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045-0349a.png
 横渠先生曰柔能大有非天道也乃天命也故曰顺
 天休命遏恶扬善勉众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火在天上因天之明则物无遁形矣
  君子观火天之象以遏恶扬善夫莫非命也顺受
  其正所谓休命者正命也善恶不当其实则非顺
  休命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天之休命无时而或非所谓上不肖
  者时焉而已时者天之所不能违也遏恶云者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045-0349b.png
  贤之世不使小人得杂乎其间是以舜命九官十
  二牧亦曰遏绝苗民四罪而天下咸服斯大有之
  道与(易/说)
  白云郭氏曰明之为德也大矣圣贤之所甚重而
  后世未之思也尧之巽位大事也曰明明扬侧陋
  而已皋陶赓歌君德曰元首明哉而已伊尹论终
  始慎厥与曰惟明明后而已商臣之諌高宗曰明
  哲实作则而已秦誓言元后曰亶聪明而已是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045-0349c.png
  古人称君德率曰明王明后则明为君德之大也
  故尧典称尧曰钦明舜典称舜曰文明五子称禹
  曰明明我祖仲虺言于成汤曰惟天生聪明时乂
  诗人以大明称文王非独知明为君之大德亦以
  见不明为君之大恶也伊尹放太甲于桐非有桀
  纣之多罪也以不明而已由不明以充其恶是亦
  桀纣耳故伊尹惧而放之太甲亦曰予小子不明
  于德是知君之大恶莫大于不明也大有之象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045-0349d.png
  有大君之明德故名其卦曰大有也且离之为象
  在天为日之明在地为火之明在人为德之明今
  也火在天上又为人君明德之象安得不大有于
  天下也故象言火在天上以见至明居至尊至高
  之位而临照四方虽众阳之刚非资其明则冥行
  而已故天下之动昼行夜伏者无他焉其动以明
  为主故尔是知大有之卦以五阳而归于一阴者非
  归其柔也归其明也人主明德天下归之意也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045-0350a.png
  若同人之象火在天下虽火为至明潜而在下不
  复有君德尊明之象是以同人则可语以大有则
  未也遏恶扬善明于人道也顺天休命明于天道
  也尧授舜而舜受之明休命也舜举十六相而去
  四凶明善恶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大有自姤一阴四变皆有恶与善之
  象恶者不正也善者正也乾阳休善也巽命也至
  于五变成离离为火火在天上明盛大有之时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045-0350b.png
  者遏绝善者显扬此岂人力之所能为哉顺天休
  命而已故古者进贤退不肖之命谓之休命或谓
  之明命(易/传)
  新安朱氏曰火在天上所照者广为大有之象所
  有既大无以治之则衅蘖萌于其间矣天命有善
  而无恶遏恶扬善所以顺天反之于身亦若是而
  已矣(本/义) 火在天上大有凡有物须是自家照见
  得方见得有无若不照见则有无不可知何名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045-0350c.png
  有 问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窃以为天之
  所以命我者此性之善也人惟蔽于非心邪念是
  以善端之在人心日以湮微君子倘能遏止非心
  邪念于未萌则善端始自发扬而天之所以命我
  者始无所不顺如此而为顺天休命若何先生曰
  天道喜善而恶恶遏恶而扬善非顺休命而何吾
  友所说却似嫌他说得大要束小了说 问遏恶
  扬善顺天休命先生曰天命有善而无恶当大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045-0350d.png
  时遏止其恶显扬其善反之于身亦莫不然非止
  用人用人乃其一事耳(语/录)
  东莱吕氏曰火在天上大有传谓火高在天上照
  见万物之众多而大有是有也昔未尝无特不见而
  己(己丑/课程)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大有之初未至于盛处卑无应与
 未有骄盈之失故无交害未涉于害也大凡富有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045-0351a.png
 不以害以子贡之贤未能尽免况其下者乎匪咎艰
 则无咎言富有本匪有咎也人因富有自为咎耳若
 能享富有而知难处则自无咎也处富有而不能思
 艰兢畏则骄侈之心生矣所以有咎也 在大有之
 初克念艰难则骄溢之心无由生矣所以不交涉于
 害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二应于五三能自通四匪其旁唯初无
 交故有害然非其咎(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045-0351b.png
  蓝田吕氏曰大有之时以刚健居下物莫之与故
  无交害刚健美德卒非其咎处之不易有所畏难
  泰而不骄可以免咎
  龟山杨氏曰以刚健之才而上无应困于一卦之
  下无交故也是以有害然匪其咎也以无交为害
  枉己以求之则有咎矣故艰则无咎夫君子厄于
  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其厄也非无害矣然道
  大不容何病则虽厄而圣人不以为害也当盛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045-0351c.png
  之时贫且贱焉耻也则无交宜有害矣故曰大有
  初九无交害唯大有之初为然(易/说)
  兼山郭氏曰经云拔茅茹君子小人未有不以其
  类出者也况大有群贤汇升以最下而无交此所
  以为害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贤者当汇进之时而已独在下以无
  交为害疑于有咎矣疑于有咎而非咎者以无交
  之害非己自致故匪咎也大有尚贤之君将使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045-0351d.png
  无遗贤何患于不进哉难进易退士之常也不失
  是道则无咎矣故曰艰则无咎叔孙之毁仲尼
  仓
之沮孟子无交之害如此而孔孟未尝枉道以
  干之所谓艰则无咎也大有之时不以无交为害
  而初九最为卑远者故独有无交之害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初九守正无交在它卦未有害大有
  柔得尊位大中上下应之而初九无交则害也正
  匪可咎艰以守正择可而后交则无咎交道难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045-0352a.png
  可苟合也四来下初已乃可动此王丹自重之爻
  乎(易/传)
  新安朱氏曰虽当大有之时然以阳居下上无系
  应而在事初未涉乎害者也何咎之有然亦必艰
  以处之则无咎戒占者宜如是也(本/义) 问初九无
  交害匪咎艰则无咎曰此爻本最吉不解有咎然
  须说艰则无咎盖易之书大抵教人戒谨恐惧无
  有以为易而处之者虽至易之事亦必以艰难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045-0352b.png
  之然后无咎也(语/录)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

 伊川先生曰九以阳刚居二为六五之君所倚任刚
 健则才胜居柔则谦顺得中则无过其才如此所以
 能胜大有之任如大车之材强壮能胜载重物也可
 以任重行远故有攸往而无咎也大有丰盛之时有
 而未极故以二之才可往而无咎至于盛极则不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045-0352c.png
 以往矣 壮大之车重积载于其中而不损败犹九
 二材力之强能胜大有之任也(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九二大有之时以阳居阴无所骄亢
  以刚居中无所偏邪可以任天下之重而行者也
  龟山杨氏曰六五柔得尊位大中以居其上九二
  以刚健之才应乎下上下相与大车以载之象也
  刚中而不过故积而不败其才足以任重而致远
  故有攸往无咎(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045-0352d.png
  兼山郭氏曰九二天保之诗言君能下下以成其
  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则大有柔得位而上下应
  之九二其著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自任以天下之重者伊尹也大车以
  载非伊尹不足以当之以此而往就汤可也就桀
  可也相汤伐桀可也放太甲于桐可也归太甲于
  亳可也又何咎之有盖圣人道积于中无所往而
  不利故如大车之不可败也九二有刚健之才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045-0353a.png
  谦之德居中而无过其积于中者如此(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五不有其大屈体下交九二而倚
  任之犹大车也坤为舆乾变坤为大车九二刚中
  而居柔刚则才胜中则不过居柔则谦顺具此三
  者往之五以任天下之重犹车载也大有物归者
  众富有之时六五中而未极故有攸往无咎往之
  得正也盛极则不可往矣阳为重五中也积重其
  中而刚不倾挠积中不败也大车以载者贵夫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045-0353b.png
  中不败也大有六五而任小才不胜其任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刚中在下得应乎上大车以载之象
  有所往而如是可以无咎矣占者必有此德乃应
  其占也(本/义)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
人害也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体之上在下而居人上诸侯人
 君之象也公侯上承天子天子居天下之尊率土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0045-0353c.png
 滨莫非王臣在下者何敢专其有凡土地之富人民
 之众皆王者之有也此理之正也故三当大有之时
 居诸侯之位有其富盛必用亨通乎天子谓以其有
 为天子之有也乃人臣之常义也若小人处之则专
 其富有以为私不知公以奉上之道故曰小人弗克
 也 公当用(一无/用字)亨于天子若小人处之则为害也
 自古诸侯能守臣节忠顺奉上者则蕃养其众以为
 王之屏翰丰殖其财以待上之徵赋若小人处之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045-0353d.png
 不知为臣奉上之道以其为己之私民众财丰则反
 擅其富强益为不顺是小人大有则为害又大有为
 小人之害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非柔中文明之主不能察非刚健不私
 之臣不能通故曰小人弗克(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三以刚居下卦之上犹公居卿大
  夫士之上也居群臣之上而上迫于君如伊尹周
  公之心乃可以亨于天子小人居权势之盛弗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0045-0354a.png
  负荷必害于其家凶于其国
  龟山杨氏曰九三居下卦之上人臣之尊位公侯
  之任也公者背私之名当盛大之时以其所有奉
  职贡而无私焉亨于天子之道也小人处之擅其
  有以为己私分朋陵僭之患生矣故小人害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九三居下卦之上为臣之尊位方之
  九二之权或不足是为诸侯之尊大者矣先儒多
  以亨为享独王辅嗣曰通也且天子飨诸侯皆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0045-0354b.png
  祖庙上公备九献之礼其为礼也莫加焉小人安
  能胜此享哉小人享之则其荣也适所以为害与
  (易/说)
  汉上朱氏曰三者公之位春秋传晋文公将纳王
  使卜偃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
  之卦战克而王享吉孰大焉杜预曰大有九三爻
  辞也则卜偃时读易作公用享于天子杜预亦然
  京房曰享献也干宝曰享燕也姚信作享祀义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0045-0354c.png
  小异然读为享则同今从旧读三五相交乾变离
  兑乾为天离为日兑为泽卜偃谓天为泽以当日
  天子降心以逆公是也夫天子施泽于下降心而
  说有粲然之文者莫如公之享于天子也天子享
  诸侯之礼必于祖庙六五承上九宗庙享于祖庙
  之象也上公备九献之礼乃以圭鬯祼宾客设太
  牢体荐之俎备金石之乐升歌下管于献酬之时
  王以琥璜绣黼束帛送爵坤离为文明三五相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0045-0354d.png
  之象九三刚健而正与五同功故用此爻当天子
  之享则无骄亢矣若小人处之柔弗胜其任处之
  不当必有满盈之害岂特害于而家哉三五既交
  易刚为柔圣人因柔以著戒焉(易/传)
  新安朱氏曰亨春秋传作享谓朝献也古者亨通
  之亨享献之享烹饪之烹皆作亨字九三居下之
  上公侯之象刚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贤
  故为享于天子之象占者有其德则其占如是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0045-0355a.png
  人无刚正之德则虽得此爻不能当也(本/义) 问公
  用亨于天子亨只当作享字看与王用亨于西山
  同先生曰公用亨于天子已有左氏所引可證如
  随之王用亨于西山亦必是祭享之享无疑(语/录)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居大有之时已过中矣是大有之
 盛者也过盛则凶咎所生也故处之之道匪其彭则
 得无咎谓能谦损不处其太盛则得无咎也四近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0045-0355b.png
 之高位苟处太盛则致凶咎彭盛多之貌诗载驱云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行人盛多之状雅大明云驷騵
 彭彭言武王戎马之盛也 能不处其盛而得无咎
 者盖有明辨之智也晰明智也贤智之人明辨物理
 当其方盛则知咎之将至故能损抑不敢至于满极
 也(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彭如四牡彭彭之彭彭盛大也九四
  当大有之世居近至尊其势盛大然以阳居阴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0045-0355c.png
  以盛大自有明辨之知烛知事几之必然故无咎
  也
  广平游氏曰舒王以匪其彭为其旁不知所据何
  说且近君之位有下比之嫌恐非独大有之时为
  然伊川以彭为众多似于大有为亲一说彭有张
  大之意当大有之势居近君之位辄据而矜之志
  于张大则群贤解体天地鬼神亦且弗祐矣此昧
  者所以败也辨晰明之著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0045-0355d.png
  龟山杨氏曰九四刚过乎中居大有之盛能匪其
  彭则无咎矣彭盛多也处多惧之地而有其盛多
  则害矣与小人弗克无以异也非明辨之晰何以
  与此(易/说)
  白云郭氏曰贤者居近君之位特立独行自进于
  君而无外交者九四是也故虽九三之刚德亦不
  与之亲附而进焉此所谓匪其彭也如是则其明
  足以辨晰何咎之有九四离之初故知其有明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0045-0356a.png
  子夏传彭作旁伊川云如诗行人彭彭驷騵彭彭
  皆盛多之貌(易/说)
  汉上朱氏曰彭子夏传读作旁旁盛满貌离大腹
  象也大有至四盛矣昧者处之盈满而不知变安
  得无咎九四不安其位震见离毁惧而守正抑损
  不至于满匪其彭故无咎所以然者以其明而辨
  于盈虚之理甚白也离为明兑口为辨晰荀氏作
  晰(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0045-0356b.png
  新安朱氏曰彭字音义未详程传曰盛貌理或当
  然六五柔中之君九四以刚近之有僭逼之嫌然
  以其处柔也故有不极其盛之象而得无咎戒占
  者宜如是也晰明貌(本/义) 问匪其彭只当依程传
  作盛貌先生曰程说为优王弼作下比九三分权
  之臣盖以彭为旁言专心承五常匪其旁因说王
  荆公上韩魏公启云时当大有更怀下比之嫌用
  此事盖讥魏公也(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0045-0356c.png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
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伊川先生曰六五当大有之时居君位虚中为孚信
 之象人君执柔守中而以孚信接于下则下亦尽其
 信诚以事于上上下孚信相交也以柔居尊位当大
 有之时人心安易若专尚柔顺则陵慢生矣故必威
 如则吉威如有威严之谓也既以柔和孚信接于下
 众志说从又有威严使之有畏善处有者也吉可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0045-0356d.png
 矣 下之志从乎上者也上以孚信接于下则下亦
 以诚信事其上故厥孚交如由上有孚信以发其下
 孚信之志下之从上犹响之应声也(一有威如之吉/易而旡备也九)
 (字/)威如之所以吉者谓若无威严则下易慢而无戒
 备也谓无恭畏备上之道备谓备上之求责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人威重有德望则人自畏服易曰厥孚
 交如威如吉君子以至诚交人然后有威重威如之
 吉易而无备也君子至平易有何关防拟备惟以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0045-0357a.png
 抑威仪为德之隅俨然人望而畏之既易而无备则
 威如乃吉也(易/说)
  广平游氏曰大有之成体文明而刚健之主故能
  以至诚与下而下亦以至诚应之上下合德而无
  间故曰厥孚交如为大有之主高拱尊位其明不
  可欺其健不可陵则人之畏之将如神明矣故曰
  威如吉彼且推赤心置人腹中其胸中坦然无疑
  忌谁肯用数以御下哉此太平之君子所以易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0045-0357b.png
  无备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柔得尊位大中有孚也一阴在上以
  虚受之为众阳所宗故上下应而厥孚交如也柔
  顺而处刚则柔亦不茹威如之吉以德而不以力
  也所谓德威惟畏也易而无备者以此(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五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矣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
  之不亦威而不猛乎此众人之所谓信众人之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0045-0357c.png
  谓威况居大有之时履崇高之势位者乎故先王
  垂衣拱手不下衽席之上而莫不承德以来王有
  道以先之也书曰德威惟畏德明惟明其是之谓
  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
  其上尽君臣相与之诚故曰厥孚交如也凡为臣
  者皆以诚交非一臣也书曰威克厥爱允济大有
  之君以柔居尊而有众贤虽尽相与之诚苟无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0045-0357d.png
  爱之威亦且未为吉也交如亲之也通诚信之道
  也威如尊之也严君臣之分也诚信之道已通君
  臣之分已严故能销患于无形矣非明君尽惟几
  惟康之道者不足以与此君臣上下信以发志孰
  为猜嫌之患是以易而无备也且初九之难进九
  二之积中九三之克亨九四之匪彭各以其道而
  来亲而尊之可谓有贤之极矣舜辟四门明四目
  达四聪终至于无为而治君臣赓歌都俞而已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0045-0358a.png
  六五易而无备之吉乎(易/说)
  汉上朱氏曰五执柔守中以诚信交于下而其孚
  在二孚信之应也二交于五体异志同厥孚交如
  也二以诚信交五发五之刚志谓之发者五本有
  刚因二而发之信以发志积诚不已至于不怒而
  威则吉威刚严也六柔变九而在上威之象也大
  有之时人心安易若专尚柔顺则下无戒备凌慢
  生矣二乾为易交五离变乾二复成离离为兵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0045-0358b.png
  下有戒备之象易传曰夫以柔孚接下众志悦从
  又有威严使之有畏善处大有者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大有之世柔顺而中以处尊位虚
  己以应九二之贤而上下归之是其孚信之交
  也然君道贵刚太柔则废当以威济之则吉故
  其象占如此亦戒辞也 一人之信足以发上
  下之志也太柔则人将易之而无畏备之心(并/本)
  (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0045-0358c.png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在卦之终居无位之地是大有之
 极而不居其有者也处离之上明之极也唯至明所
 以不居其有不至于过极也有极而不处则无盈满
 之灾能顺乎理者也五之孚信而履其上为蹈履诚
 信之义五有文明之德上能降志以应之为尚贤崇
 善之义其处如此合道之至也自当享其福庆自天
 祐之行顺乎天而获天祐故所往皆吉无所不利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0045-0358d.png
  大有之上有极当变由其所为顺天合道故天祐
 助之所以吉也君子满而不溢乃天祐也系辞复申
 之云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
 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履信谓
 履五五虚中信也思顺谓谦退不居尚贤谓志从于
 五大有之世不可以盈丰而复处盈焉非所宜也六
 爻之中皆乐据权位唯初上不处其位故初九无咎
 上九无不利上九在上履信思顺故在上而得吉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0045-0359a.png
 自天祐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以刚而下柔居上而志应于中故曰履
 信思顺又以尚贤盖五阳一阴又无物以间焉耳刚
 柔相求情也信也(易/说)
  广平游氏曰六五有至信之德而上履之故有履
  信之义五为大君而上九与众阳同体而应之故
  有思乎顺之义上九为明之极而自处无位之地
  推众阳而进之故有尚贤之义能如是则无天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0045-0359b.png
  物累无人非鬼责天人交助之宜其吉无不利也
  自天云者理之必至非有求而得也伊尹将告归
  旁求俊乂启迪后人自不居其成功盖用此道也
  又以尚贤者体信顺以处已而又以尚贤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六五以柔顺大中而履尊位有孚也
  上九居其上而应焉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信
  顺天人所助也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五厥孚交如而上九履之履信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0045-0359c.png
  也不当有为之地而身退以安之思顺者也贤人
  众多不固位以妨之尚贤者也如是则不独无人
  非自天且祐之矣使不居大有之世无崇高之位
  一能择信而履之择时而顺之见贤而尚之虽曰
  人不知而不愠天其厌之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系辞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
  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六五
  之君实尽此而言于上九者非上九之才能得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0045-0359d.png
  也盖言大有之吉以此终也故象曰大有上吉则
  知此吉大有之吉也非止上九之吉也与小雅乐
  得贤之诗每章必终以寿考同意然大有之时不
  以无交为害独初九卑远有是患焉故象曰大有
  初九言大有之初九独有是患也上九之吉大有
  之吉也故象曰大有上吉如言大有之极则终有
  是吉也圣人变文立义如此(易/说)
  汉上朱氏曰系辞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0045-0360a.png
  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此特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上九大有
  之极盛极则衰凶将至矣而上吉者以自天祐也
  六五履信思顺尚贤而人助之人助之则天助之
  吉无不利上五相易乾成兑兑为言而正信也坤
  顺也乾为天兑为右右助之也上九动而正正则
  吉故曰大有上吉(易/传)
  新安朱氏曰大有之世以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0045-0360b.png
  是能履信思顺而尚贤也满而不溢故其占如此
  (本/义) 问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先生曰上九以
  阳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者盖阳从阴也大有惟
  六五一阴而上下五阳应之上九能下从六五则
  为履信思顺而尚贤盖五之交孚信也而上能履
  之谦退不居思顺也志从于五尚贤也天之所助
  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所以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之象若无系辞此数句此爻遂无收杀以此见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0045-0360c.png
  人读易见爻辞有不分明处则于系辞传说破如
  此类是也(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0045-0360d.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