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045-03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十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离下/乾上)
 伊川先生曰同人序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
 人夫天地不交则为否上下相同则为同人与否义
 相反故相次又世之方否必与人同力(一作/欲)乃能济
 同人所以次否也为卦乾上离下以二象言之天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045-0328b.png
 上者也火之性炎上与天同也故为同人以二体言
 之五居正位为乾之主二为离之主二爻以中正相
 应上下相同同人之义也又卦惟一阴众阳所欲同
 亦同人之义也他卦固有一阴者在同人之时而二
 五相应天火相同故其义大(易/传)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伊川先生曰野谓旷野取远与外之义夫同人者以
 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也常人之同者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045-0329a.png
 其私意所合乃昵比之情耳故必于野谓不以昵近
 情之所私而于郊野旷远之地既不系所私乃至公
 大同之道无远不同也其亨可知能(一作/既)与天下大
 同是天下皆同之也天下皆同何险阻之不可济何
 艰危之不可亨故利涉大川利君子贞上言于野止
 谓不在昵比此复言宜以君子正道君子之贞谓天
 下至公大同之道故虽居千里之远生千岁之后若
 合符节推而行之四海之广兆民之众莫不同(一作/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045-0329b.png
 小人则惟用其私意所比者虽非亦同所恶者虽是
 亦异故其所同者则为阿党盖其心不正也故同人
 之道利在君子之贞正(易/传)
  白云郭氏曰同人名卦不曰同者同大同也大同
  则三才无不同矣圣人明人道得失必有所指故
  名曰同人不曰同也然圣人虽行人道而其道未
  尝不同天者盖由同人则同天矣人道以同人为
  大故也故为君臣父子为兄弟夫妇朋友至于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045-0329c.png
  民为政处己接物凡有见于外者无非欲尽同人
  之道子思之所谓尽性孟子之所谓尽心其说一
  本于此然天无事于人也圣人亦同其无事于人
  则不期同天而天自同矣大舜善与人同孔子称
  其无为而治则同天矣孔子曰予欲无言是亦同
  其无事之义也野者远于有事又其广大无际同
  人之道至于野则广大无不同矣六爻之才皆不
  及此利涉大川天道之大且健也利君子贞广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045-0329d.png
  非小人之事言惟君子可得同人之道也夫不能
  同人而欲人同己者小人也能同人则君子矣君子
  言其德之盛大盖不以才言以是知同人之道在
  德不在才也中庸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
  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此
  同人之道也(易/说)
  新安朱氏曰离亦三画卦之名一阴丽于二阳之
  间故其德为丽为文明其象为火为日为电同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045-0330a.png
  与人同也以离遇乾火上同于天六二得位得中
  而上应九五又卦惟一阴而五阳同与之故为同
  人于野谓旷远而无私也有亨道矣以健而行故
  能涉川为卦内文明而外刚健六二中正而有应
  则君子之道也占者能如是则亨而又可涉险然
  必其所同合于君子之道乃为利也(本/义)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
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045-0330b.png
也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伊川先生曰言成卦之义柔得位谓二以阴居阴得
 其正位也五中正而二以中正应之得中而应乎乾
 也五刚健中正而二以柔顺中正应之各得其正其
 德同也故为同人五乾之主故云应乎乾象取天火
 之象而彖专以二言 同人曰此三字羡文 至诚
 无私可以蹈险难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德也 又以
 二体言其义有文明之德而刚健以中正之道相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045-0330c.png
 乃君子之正道也 天下之志万殊理则一也君子
 明理故能通天下之志圣人视亿兆之心犹一心者
 通于理而已文明则能烛理故能明大同之义刚健
 则能克己故能尽大同之道然后能中正合乎乾行
 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不能与人同未足为正也 天下之心
 天下之志自是一物天何常有如此閒别(并易/说)
  蓝田吕氏曰同人者乐与天下共也同乎人者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045-0330d.png
  以柔合应之不以正则物所不与济之不以健则
  为物所迁二者皆不可与天下共也故柔得位得
  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于野亨应以正则无所
  不合理义人心之所同然者也利涉大川济以健
  也君子正者理义之心也斯心也天下之所同然
  故能通天下之志
  龟山杨氏曰天道上行火炎上皆亲乎上者也故
  为同人之象卦惟一阴则一阴为之主柔得位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045-0331a.png
  不中得中而不应皆非所以为同也得位得中而
  应乎乾六二以之卦之所以为同人也同人于野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夫人之常情昵近遗远则其
  同不广矣故同人于野亨野郊之外远于邑者也
  于野则无昵比之私焉是以亨也盖公则一私则
  万殊合天下之公而诚焉天德也术斯以往何险
  难之不济乎故曰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总
  一卦之才言也中正而应以二五言也文明而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045-0331b.png
  健则物或蔽之中正而不应则物或间之虽有同
  焉寡矣唯君子为能先得人之所同然者故能通
  天下之志能通天下之志则视天下无一物非我
  也尚谁异哉列子曰和者大同于物夫五味相得
  而后和则和初非同也合异以为同者也如是然
  后为大同若夫物各以类而同之则所同者小矣
  且天下之志固非一也而君子能通天下之志而
  同之亦若是而已所谓君子贞者有如此苟在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045-0331c.png
  一曲则非正也同之之道孰利于此乎(易/说)
  兼山郭氏曰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动不
  能制动制天下之动者正夫一者也一卦五阴而
  一阳则一阳为之主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
  阴虽至贱而为一卦之主者处其至少之地也是
  以同人六二独为五阳之所宗用此道也六二柔
  顺中正丽乎大明上应九五九五乾道也凡以人
  同人未有能同之者以人同天盖不期于同而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045-0331d.png
  同矣孟子曰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是也然
  则天道远安得而同之同其所无事也孔子曰同
  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凡以文明以健中正而应故
  也充中正应乾之道则天下之志其有不通者哉
  (易/说)
  白云郭氏曰同人之成卦以六二为主故言柔得
  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以成卦言也同人于野
  非六二之事独卦辞言同人之道故称同人曰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045-0332a.png
  别之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彖言以乾道而行是
  为天道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彖言二五之才君
  子之道也同人之所以同乾之行者无事而已至
  大且健而已君子之所以贞者明健而已中正而
  已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此言君子之事业也子
  思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
  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矣夫尽
  人物之性则尽同人之道也尽同人之道则同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045-0332b.png
  而配天矣故赞化育参天地夫如是天下之志其
  有不通者乎通天下之志则人物之性尽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姤阴自初进至二成卦以阴居阴得
  位也二得中也乾九五位正德当二以柔顺应之
  各得其正而其德同故曰同人人道父子君臣夫
  妇朋友长幼其位不同而相与会于大同者中也
  过与不及睽异而不同矣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未
  始不同得其所同然则心同心同则德同故曰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045-0332c.png
  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此以二五释同人之
  义也乾天也曰同人何也三画以初为地二为人
  三为天重卦四即初也五即二也上即三也六二
  应乎九五同人也以其同人故曰同人曰同人上
  九天际也故曰野野者旷远无适莫之地常人之
  情其所同者不过乎昵比之私而同人之道不以
  系应达乎旷远无适无莫其道乃亨有一不同为
  未亨也同人至于上九则远近内外无不同者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045-0332d.png
  曰同人于野亨二自下至上皆成兑泽决为大川
  险阻艰危之象乾健也能与天下同之其行健矣
  则险阻艰危何往不济故曰利涉大川乾行也乾
  行自子至巳坤行自午至亥二柔上进乾爻下行
  不曰坤行者同人坤变乾初九子上九已圣人因
  以寓乾坤之行焉坤为文坤变离为文明文理
  也万物散殊各有其理而理则一圣人视四海之
  远百世之后如跬步如旦暮者通于理而已惟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045-0333a.png
  理明则能明乎同人之义然非克己行之以健不
  蔽于欲者不能尽其道克己则物与我一矣文明
  以健然后中正无私靡所不应天下之志通而为
  一夫同人之义以四言该之文明也健也中也正
  也以一言尽之正而已矣不正则烛理必不明行
  己必不刚施诸人必无相应之理反求于心不能
  自得其能通天下之志乎故曰文明以健中正而
  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此合二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045-0333b.png
  两体以言同人之才也易传曰小人惟用其私意
  故所恶者虽是亦异所比者虽非亦同其所同者
  则阿党盖其心不正也故同人之道利在君子贞
  以卦气言之为七月故太玄准之以昆(易/传)
  新安朱氏曰柔得位以卦体释卦名义柔谓六二
  乾谓九五同人曰衍文同人于野以卦德卦体释
  卦辞通天下之志乃为大同不然则是私情之合
  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本/义) 易虽抑阴然有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045-0333c.png
  把阴为主如同人是也然此一阴虽是一卦之主
  又却柔弱做主不得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是
  两象一义利君子贞是一象 乾行也言须是这
  般刚健之人方做得这般事若是柔弱者如何会
  出去外面同人又去涉险 程传说得通天下之
  志处极好云文明则能烛理故能明大同之义刚
  健则能克己故能尽大同之道此说甚善大凡说
  书只就眼前说出底便好崎岖寻出底便不好(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045-0333d.png
  东莱吕氏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无异之谓同
  如同乎乡闾则不能同乎州巷同乎州巷则不能
  同乎他州之州巷如此则不谓之同野者旷远无
  蔽之地唯同人于野则非昵比之同可见其大同
  惟同人于野然后能利涉大川大同故能济大难
  小同则可利涉小事而已乾居五柔居二乾与柔
  似乎异惟如此相应乃所以为同非如以水济水
  之同也同人于野利涉大川斯能与天合德乾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045-0334a.png
  谓天之无私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学者宜理
  会此八字其要虽在乎正之一字就此中亦大有
  事执夫正之一字而直情径行非所谓正也须是
  知得委曲精详之道理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乃
  可谓君子正也(并易/说)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伊川先生曰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与火
 者天在上火性炎上火与天同故为同人之义君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045-0334b.png
 观同人之象而以类族辨物各以其类族辨物之同
 异也若君子小人之党善恶是非之理物情之离合
 事理之异同凡同异者君子能辨明之故处物不失
 其方也(易/传)
  蓝田吕氏曰类族辨物大同而小异也必有小异
  然后有大同如不容其异必比同之则势有所不
  行此墨氏尚同所以不合乎圣人也惟天与火虽
  同乎阳然其体用固有异也同人之时志乎大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045-0334c.png
  与天下共之应以正则合乎理义然后其道可以
  大同矣
  龟山杨氏曰惟和者能大同于物小人则同而不
  和大同者合异以为同也居同人之时不知类族
  辨物则小人之同而已非大同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陈相道许行之言使市贾不二国中
  无伪孟子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
  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故类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045-0334d.png
  辨物乃所以尽同之之道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天体在上而火炎上二五相与天与
  火也同人之道同而无间如天与火然故曰天与
  火同人离丽也一阴丽于二阳阳本乎天炎上者
  类也故君子以类族然乾阳物也离阴物也其物
  各异故君子以辨物类族者合异为同辨物者散
  同为异(易/传)
  新安朱氏曰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类族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045-0335a.png
  物所以审异而致同也(本/义) 类族辨物言类其族
  辨其物且如青底做一类白底做一类恁地类了
  时同底自同异底自异 问类族辨物如伊川说
  则云各以其类族辨物之同异如此则是就类族
  上辨物也先生曰类族是就人上说辨物是就物
  上说天下有不可皆同之理故随它头项去分别
  类族如分姓氏张姓同作一类李氏同作一类辨
  物如牛类是一类马类是一类就其异处以致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045-0335b.png
  同此其所以为同也伊川之说不可晓(语/录)
  东莱吕氏曰天与火同人天在上火炎上故谓之
  同易之有象与春秋同下一与字精神都在上须
  是详看便见得是真同若云火在天下便不见同
  意君子以类族辨物大抵同之中自有异不必求
  其异如天同一天而日月星辰自了然不可乱地
  同一地而山川草木亦了然不可乱道同一道而
  君臣父子自了然不可乱此同人类族辨物之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045-0335c.png
  也谓之同矣而又谓之辨者常人以同为同如以
  刚遇刚以柔对柔则谓之同如以水济水以火济
  火则谓之同殊不知刚柔相应水火相济乃为同
  (易/说) 又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致广大
  而尽精微(己丑/课程)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同人之初而无系应是无所偏私
 同人之公者也故为出门同人出门谓在外在外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045-0335d.png
 无私昵之偏其同博而公如此则无过咎也 出门
 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广无所偏私人之同也有厚
 薄亲疏之异过咎所由生也既无所偏党谁其咎之
 (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初九居同人之始体刚而无应志于
  大者也志大则无所不同谁与为咎乎
  龟山杨氏曰居同人之初不系于私应出门同人
  者也虽未能同人于野方之同于宗则裕矣故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045-0336a.png
  咎(易/说)
  白云郭氏曰同人之始未足以及远故言于门知
  出而同人毋我者也则无咎矣出于门则一东一
  西一南一北或达于大道究四方万里之远或困
  于穷途止于五十步百步之间是皆未可知也吉
  凶悔吝随动以生岂能究言之哉此特能知出门
  之同则无咎于其初也谁咎者人无咎我者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初九动艮为门人道同乎人者也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045-0336b.png
  人于门内不若同人于门外之为广也故曰同人
  于门初九动失正宜有咎四来同之初四各得其
  正盖善者人之所同然其谁咎我哉故曰出门同人
  又谁咎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同人之初未有私主以刚在下上无
  系应可以无咎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东莱吕氏曰初九所谓出门同人极有说大扺天
  下之理本无间惟人自以私意小智限隔如居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045-0336c.png
  屋之中未出籓篱墙壁若才出得门外便是大同
  然若欲出门必有其道如遵陆必具车马涉川必
  办舟楫伊川已指出门之路与人甚分明文明则
  能烛理故能明大同之义刚健则能克己故能尽
  大同之道此四句道理当详味体认使灼然可以
  出门方是(易/说)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伊川先生曰二与五为正应故曰同人于宗宗谓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045-0336d.png
 党也同于所系应是有所偏与在同人之道为私狭
 矣故可吝二若阳爻则为刚中之德乃以中道相同
 不为私也 诸卦以中正相应为善而在同人则为
 可吝故五不取君义盖私比非人君之道相同以私
 为可吝也(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六二独应其志狭吝非同人之公也
  龟山杨氏曰二系于正应同人于宗者也宗其亲
  党也与同人于野异矣然二五以中正而应虽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045-0337a.png
  于宗未至于凶也故吝而已(易/说)
  白云郭氏曰在卦论之六二文明之性固知同人
  之义自爻观之其才至柔不足与立安能大同于
  物是虽知之力有所不能也故彖之所论者卦之
  德也六二之所言者爻之才也然知同于五不失
  上下之分又以中正同中正亦何异于宗党同于
  所尊者哉然以同人之道论之则小而吝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二往同五复成离五来同二复成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045-0337b.png
  往来相同乾离各反其本宗同人于宗所同狭矣
  吝道也易传曰五不取君义私比非人君之道(易/传)
  新安朱氏曰宗党也六二虽中且正然有应于上
  不能大同而系于私吝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问同人卦六二与九五柔刚中正上下相应可谓
  尽善却有同人于宗吝与先号咷之象如何先生
  曰以其太好两者时位相应意趣相合只知款密
  却无至公大同之心未免系于私故有吝观二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045-0337c.png
  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固是他好处
  然于好处犹有失以其系于私昵而不能大同也
  大凡悔者自凶而之吉吝者自吉而趋凶(语/录)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敌
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阳居刚而不得中是刚暴之人也
 在同人之时志在于同卦惟(一有/二字)一阴诸阳之志皆
 欲同之三又与之比然二以中正之道与五相应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045-0337d.png
 以刚强居二五之间欲夺而同之然理不直义不胜
 故不敢显发伏藏兵戎于林莽之中怀恶而内负不
 直故又畏惧时升高陵以顾望如此至于三岁之久
 终不敢兴此爻深见小人之情状然不曰凶者既不
 敢发故未至凶也 所敌者五既刚且正其可夺乎
 故畏惮伏藏也至于三岁不兴矣终安能行乎(并易/传)
  广平游氏曰伏戎于莽欲以劫五之下接也升其
  高陵欲以捍二之上比也二五以同德合而九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045-0338a.png
  居刚不中不务德而欲以力争宜其三岁不兴也
  三在下体之上有高陵之象故曰升其高陵其者
  指三之本体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卦惟一阴众阳宗之以为同也九三
  重刚而不中故伏戎于莽升其高陵据阴以陵上
  也居同人之三上陵下据害乎同者也义不直矣
  方乾道上行而九五以刚健中正居其上非三之
  所能陵也故伏戎而已不能兴戎以为敌也故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045-0338b.png
  三岁不兴安行也安行不遽之辞(易/说)
  白云郭氏曰有得同人之道者于野是也郊庶几
  焉失其道者大师相遇是也伏戎甚矣九三之爻
  居下卦之极性刚而炎上其暴可知也然同人有
  道力不能强虽使伏戎升高经时累年肆其强暴
  虽二之柔终不可得而同也况九五之刚敌乎故
  至于三岁之久而不能兴也宜矣安行者行将安
  之也伏戎不敢显发也升高畏而顾望之意伊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045-0338c.png
  曰此爻深见小人之情状然小人欲以此道同人
  难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离为甲胄为戈兵三动有震巽艮之
  象震巽草木莽也艮为山在下体之上陵也震为
  足巽为高升于高陵也三不动则伏戎于莽言九
  三刚而不中不能同人与五争应二者五之所同
  九三贪其所比据而有之故伏戎于莽将以攻五
  虑其不胜又升高陵而望焉然五阳刚居尊位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045-0338d.png
  本同五非三之所当有于义屈矣故望其敌知不
  可犯也反于中知义不可行也乃退而守下比于
  二二亦自若然则非道而同乎人者动而争之不
  可得也不动而比之不可得也奚益矣终岂能行
  哉故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乾为
  岁三岁三爻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刚而不中上无正应欲同于二而非
  其正惧九五之见攻故有此象安行也言不能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045-0339a.png
  (本/义) 问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如何先生曰只是伏
  于高陵之草莽中三岁不敢出与九四乘其墉皆
  为刚盛而高三欲同于二而惧九五之见攻故升
  高伏戎欲敌之而五阳方刚不可夺故三岁不兴
  而象曰不能行也四欲同于二而为三所隔故乘
  墉攻之而以居柔遂自反而弗克而象曰义弗克
  也程传谓升高陵有升高顾望之意此说虽巧恐
  非本意(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045-0339b.png
  东莱吕氏曰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
  不兴易传云此爻深见小人之情状所以深见小
  人之情状者岂钩距揣摩而得之哉(己丑/课程)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
困而反则也
 伊川先生曰四刚而不中正其志欲同二亦与五为
 仇者也墉垣所以限隔也四切近于五如隔墉耳乘
 其墉欲攻之知义不直而不克也苟能自知义之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045-0339c.png
 直而不攻则为吉也若肆其邪欲不能反思义理妄
 行攻夺则其凶大矣三以刚居刚故终其强而不能
 反四以刚居柔故有困而能反之义能反则吉矣畏
 义而能改其吉宜矣所以乘其墉而弗克攻之者以
 其义之弗(一作/不)克也以邪攻正义不胜也其所以得
 吉者由其义不胜困穷而反于法则也二者众阳所
 同欲也独三四有争夺之义者二爻居二五之间也
 初终远故取义别(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045-0339d.png
  蓝田吕氏曰三四不中与五争二以私同人而有
  邪心以力争而不以义胜者也三又居下卦之上
  刚而不中骄亢忮贼者也忮贼之心将潜以害物
  故伏戎于莽骄亢之心惟自大以凌物故升其高
  陵由是以求同人人莫之与何可久乎故虽三岁
  卒莫之兴也四虽不中然以阳居阴困而知反者
  也既与五争又与三竞以上攻下乘其墉也困而
  知反卒不克攻犹愈于三故保其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045-0340a.png
  龟山杨氏曰六二柔顺中正为一卦之主众之所
  欲同也九三切比之而九四居其上乘其墉者也
  九四刚健而不中正虽乘其墉义弗克矣然以刚
  居柔非恃强以攻之也知自反而不缩则困而反
  则矣所以吉而不至于凶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同人之时以一阴欲同众阳而众阳
  亦欲同于二也三四居二五之间故有争夺之象
  亦以见君子志于大同而小人之私于同己者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045-0340b.png
  说者谓九四乘其墉而欲攻五或谓欲攻三不克而
  困反于则乃吉夫三可攻者也弗克攻反非吉矣
  谓攻五者其理尤悖且乘墉之逼过于伏戎于莽
  之远也弗克之攻过于升高陵之不兴也是则强
  暴悖逆过九三远矣况君臣大分一有犯焉困而
  反则何吉之有而曰弗克攻吉者何哉盖九四近
  君之地圣人言其地近易攻如在其墉间势可攻
  也非若于莽之远不能攻也弗克攻者言其势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045-0340c.png
  攻而不攻也势可攻而不攻知君臣之大分也知
  君臣之大分是以吉也然九四无应居三五二刚
  之间为多惧之地困穷甚矣穷斯滥小人之常情
  也九四虽困而反能守则君子固穷者也异于小
  人之情矣岂所谓利君子贞者乎不然一乘其墉
  终身无可吉之道故知乘墉如升堂入室皆亲近
  之意非必真乘其墉而攻之四爻言此深罪三之
  伏戎也然伊周示大信于天下后世必无乘墉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045-0340d.png
  攻之议观汉帝骖乘之惮蜀主临终之言则霍光
  与亮不几于乘墉弗攻之人与(易/说)
  汉上朱氏曰九三动而争二成坤土在内外之际
  墉也九四乃欲捣虚自外乘之故曰乘其墉四动
  入坎险有弓矢相攻之象故曰攻三非犯己二非
  己应虽乘墉入险岂其宜哉故曰乘其墉义弗克
  也三动四乘之成坎四动上复乘之成兑兑坎困
  象也故曰困弗克攻则已矣何谓吉吉者正也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045-0341a.png
  其乘墉入险力已尽而二不应困而知反反而不
  失其则也是以吉则者理之正天地万物之所不
  能违者岂势力所能夺哉古易本云反则得则得
  则吉也一本云反则得得则吉也定本作其吉则
  困而反则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刚不中正又无应与亦欲同于六二
  而为三所隔故为乘墉以攻之象然以刚居柔故
  有自反而不克攻之象占者如是则是能改过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045-0341b.png
  得吉也 乘其墉矣则非其力之不足也特以义
  之弗克而不攻耳能以义断困而反于法则故吉
  也(并本/义)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
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伊川先生曰九五同于二而为三四二阳所隔五自
 以义直理胜故不胜愤抑至于号咷然邪不胜正虽
 为所隔终必得合故后笑也大师克相遇五与二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045-0341c.png
 应而二阳非理隔夺必用大师克胜之乃得相遇也
 云大师云克者见二阳之强也九五君位而爻不取
 人君同人之义者盖五专以私昵应于二而失其中
 正之德人君当与天下大同而独私一人非君道也
 又先隔则号咷后遇则笑(一有/正字)是私昵之情非大同
 之体也二之在下尚以同于宗为吝况人君乎五既
 于君道无取故更不言君道而明二人同心不可间
 隔之义系辞云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045-0341d.png
 同心其利断金中诚所同出处语默无不同天下莫
 能间也同者一也一不可分分乃二也一可以通金
 石冒水火无所不能入故云其利断金其理至微故
 圣人赞之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谓其言意味深长
 也 先所以号咷者以中诚理直故不胜其忿切而
 然也虽其敌刚强至用大师然义直理胜终能克之
 故言能相克也相克谓能胜见二阳之强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二与五应而为它閒已直人曲望之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045-0342a.png
 深故号咷也师直而壮义同必克故遇而后笑(易/说)
  龟山杨氏曰六二五之正应也二阳乘之而不得
  同故先号咷大师克之而相遇故后笑九五以乾
  健中正而得尊位故称大师理直义胜故能克虽
  处尊位而昵系于私应不能通天下之志而大同
  之非君人之道也故以二人同心出处语默之义
  言之虽克相遇止于后笑而已亦不言吉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九五文明以健中正而应所谓二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045-0342b.png
  同心者也故以心同者未尝不合以迹同者未尝
  不睽古之为道者亦然故颜子以德禹以功孟子
  谓禹稷颜回同道是也况乎矜势利尚诈力能得
  志于斯时乎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是九三九四之所尚不
  能克二五之中正也明矣孔子曰二人同心其利
  断金是也春秋之时征伐会盟遍于天下或兵车
  以搂其众盟誓以要其心然而口血未乾逡巡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045-0342c.png
  去者皆是也独齐侯卫侯胥命于蒲由是而终身
  不相侵伐彼约言而退较之载书歃血之心固不
  可论其重轻然于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亦庶几矣
  杂卦曰同人亲也九五有应于六二是以先号咷
  而后笑亲寡旅也上九无应于九三是以先笑而
  后号咷非特时之异也于爻亦有取之耳(易/说)
  白云郭氏曰九五之君能尽于野之道则亨矣而
  其私在于六二安足以尽同人之道哉故九三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045-0342d.png
  戎升高亦有以致之也然方其为三所间则愤抑
  而号咷及其克而同也则欢然而笑以此见其私
  于一人非大有为之道所可取者特断金之利同
  心之言而已终以大师克之其于同人之道亦未
  优乎故象言二五之同其先本以中直之道而反
  至于大师相遇以失于野之亨也九五之君私其
  应如此者无它焉盖乾刚在上而离明在下刚有
  馀而明不足故也与大有之君异矣(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045-0343a.png
  汉上朱氏曰三伏戎于莽四乘其墉动而争二五
  成巽震坤坤为丧巽为号震为声号咷也二非三
  四之所能有三四不动二自往同于五离目动为
  笑理之所同非争之所能得非不争之所能亡故
  曰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当三四动时九五若
  动而争之非用大师不能克三四之强而与二相
  遇坤为众自上入险而克三三亦自下而克五有
  师之象言用力如是其难始克相遇遇非会之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045-0343b.png
  也故曰用大师克相遇言相克也三五相克而与
  二遇岂会之正哉王弼谓执刚用直不能使物自
  归是也然同人之先号咷何耶曰以中直也直者
  乾之动也理之所在也理直矣三四抑之望人者
  深故号咷也观乎所同物情见矣故不得其所同
  则怨怨而无告则号咷随之岂惟人哉鸟雀亡其
  类则啁啾而鸣犬兽亡其群则踯躅而悲未有失
  其所同不如同人之先者也易传曰九五君位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045-0343c.png
  爻不取人君同人之义者盖人君当与天下大同
  而五专以私昵应于二失其中正之德非君道也
  又先隔则号咷后遇则笑乃私昵之情非大同之
  体也二之在下尚以同于宗而为吝况人君乎(易/传)
  新安朱氏曰五刚中正二以柔中正相应于下同
  心者也而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义理所同物
  不得而间之故有此象然六二柔弱而三四刚强
  故必用大师以胜之然后得相遇也直谓理直(本/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045-0343d.png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伊川先生曰郊在外而远之地求同者必相亲相与
 上九居外而无应终无与同也始有同则至终或有睽
 悔处远而无与故虽无同亦无悔虽欲同之志不遂
 而其终无所悔也 居远莫同故终无所悔然而在
 同人之道求同之志不得遂虽无悔非善处也(并易/传)
  龟山杨氏曰同人于野亨上九同人于郊止于无
  悔而已何也盖以一卦之义言之则于野无昵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045-0344a.png
  之私焉故亨上九居卦之外而无应不同乎人人
  亦无同之者则静而不通乎物也故无悔而已以
  吉凶悔吝生乎动故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郊之与野其庶几乎然上九非有为
  之位其自为则善矣所以同天下之道则未弘也
  故无悔者言自为也志未得者不能同天下之大
  也上九远于有事之地故言于郊也夫同人之道
  甚大六爻皆非其才自卦观之以人同天以阴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045-0344b.png
  阳以有为同无事则同人之义可得矣谓之于野
  者如此(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九在外远于二未得志也动而得
  正内同九三虽未得二不为无所同也故动而无
  悔九二乾天际而在内外之交有郊之象同人于
  刚健之爻三伏戎四乘墉五用大师上九远于二
  处不争之地动而无悔九三自至同人之义其在
  于不与物争而物情自归乎(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045-0344c.png
  新安朱氏曰居外无应物莫与同然亦可以无悔
  故其象占如此郊在野之内未至于旷远但荒僻
  无与同耳(本/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045-0344d.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