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a 页 WYG0045-01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八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坎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蒙序卦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
 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屯者物之
 始生物始生稚小蒙昧未发蒙所以次屯也为卦艮
 上坎下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遇险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b 页 WYG0045-0160b.png
 止莫知所之蒙之象也水必行之物始出未有所之
 故为蒙及其进为亨义(易/传)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濂溪先生曰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
 再三则渎矣渎则不告也山下出泉静而清也汨则
 乱乱不决也慎哉其唯时中乎(通/书)
 伊川先生曰蒙有开发之理亨之义也卦才时中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a 页 WYG0045-0160c.png
 致亨之道六五为蒙之主而九二发蒙者也我谓二
 也二非蒙主五既顺巽于二二乃发蒙者也故主二
 而言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五居尊位有柔顺之德
 而方在童蒙与二为正应而中德又同能用二之道
 以发其蒙也二以刚中之德在下为君所信向当以
 道自守待君至诚求已而后应之则能用其道匪我
 求于童蒙乃童蒙来求于我也筮占决也初筮告谓
 至诚一意以求已则告之再三则渎慢矣故不告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b 页 WYG0045-0160d.png
 发蒙之道利以贞正又二虽刚中然居阴故宜有戒
 (易/传)
 横渠先生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来学者就道义而
 学之往教者致其人而取教也童蒙求我匪我求童
 蒙是也○教人当以次守得定不妄施易曰初筮告
 再三渎渎则不告是刚中之德也○又曰礼闻取道
 义于人不闻取其人之身来之为言属有道义者谓
 之来来学者就道义而学之往教者致其人而取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a 页 WYG0045-0161a.png
 也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是也(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屯之所以为屯者险而动也蒙之所
  以为蒙者险而止也屯者物之始生生而后稚卦
  之序也物稚有必亨之理圣人发蒙有致亨之道
  此蒙之所以亨也童蒙处蒙者也我所以发蒙者
  也一德以筮之则我一德以告之彼二三其德是
  以不能告也蒙之时行此为利贞耳筮者问而决
  之也著之称筮义盖同此(利贞或义/断○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b 页 WYG0045-0161b.png
  新安朱氏曰艮亦三画卦之名一阳止于二阴之
  上故其德为止其象为山蒙昧也物生之初蒙昧
  未明也其卦以坎遇艮山下有险蒙之地也内险
  外止蒙之意也故其名为蒙亨以下占辞也九二
  内卦之主以刚居中能发人之蒙者而与六五阴
  阳相应故遇此卦者有亨道也我二也童蒙幼稚
  而蒙昧谓五也筮者明则人当求我而其亨在人
  筮者暗则我当求人而亨在我人求我者当视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a 页 WYG0045-0161c.png
  可否而应之我求人者当致其精一而扣之而明
  者之养蒙与蒙者之自养又皆利于以正也(本/义)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
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吉以刚中也再三渎渎
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濂溪先生曰圣可学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
 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
 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通/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b 页 WYG0045-0161d.png
 伊川先生曰山下有险内险不可处外止莫能进未
 知所为故为昏蒙之义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之能
 亨以亨道行也所谓亨道时中也时谓得君之应中
 谓处得其中得中则(一有/得字)时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
 我志应也二以(一无/以字)刚明之贤处于下五以童蒙居
 上非是二求于五盖五之志应于二也贤者在下岂
 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之
 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5a 页 WYG0045-0162a.png
 大盖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初筮谓
 诚一而来求决其蒙则当以刚中之德告而开发之
 再三烦数也来筮之意烦数不能诚一则渎慢矣不
 当告也告之必不能信受徒为烦渎故曰渎蒙也求
 者告者皆烦渎矣○卦辞曰利贞彖复申其义以明
 不止为戒于二实养蒙之道也未发之谓蒙以纯一
 未发之蒙而养其正乃作圣之功也发而后禁则捍
 格而难胜养正于蒙学之至善也蒙之六爻二阳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5b 页 WYG0045-0162b.png
 治蒙者四阴皆处蒙者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险而止蒙夫于不当止而止是险也如
 告子之不动心必以义为外是险而止也蒙险在内
 是蒙昧之义蒙方始务求学而得之始是得所止也
 若蹇则是险在外者也(易说/后)○险而止蒙蒙亨以亨
 行时中也夫险而不止则入于坎入于蹇不止则是
 安其危之类也以其知险而止也故成蒙之义方以
 有求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以蒙而求故能时中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6a 页 WYG0045-0162c.png
 以亨也○时(一有/中字)之义甚大如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者蒙何尝有亨以九二之亨行蒙者之时中故蒙所
 以得亨也蒙无遽亨之理以九二循循行时中之亨
 也蒙卦之义主之者全在九二彖之所论皆二之义
 教者但观蒙者时之所及则道之此是亨行时(一有/中字)
 也此时也正所谓如时雨化之若既引之中道而不
 使之通则是教者之过当时而道之使不失其正则
 是教者之功(一有蒙以养正/圣功也是以字)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6b 页 WYG0045-0162d.png
 功也(并易/说)○非礼之礼非义之义但非时中者皆是
 也大率时措之宜者即中也时中非易得谓非时中
 而行礼义为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又不可一槩如此
 如孔子丧出母子思不丧出母不可以子思为非也
 又如制礼者小功不税使曾子制礼又不知如何以
 此不可易言时中之宜甚大须精义入神始得观其
 会通行其典礼此方是真义理也行其典礼而不达
 会通则有非时中者矣今学者须是执礼盖礼亦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7a 页 WYG0045-0163a.png
 自会通制之者然言不足以尽天下之事守礼亦未
 为失但大人见之则为非礼非义不时中也君子要
 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者以其看得前言往行熟
 则自能比物丑类亦能见得时中(语/解)○蒙以养正使
 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尽其道其惟圣人乎
 (正/蒙)
  蓝田吕氏曰蒙者物有所蔽而未发也是卦也主
  发蒙而言故曰蒙亨以发为亨也发蒙教者也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7b 页 WYG0045-0163b.png
  学者也教者之心所施于学者皆亨道也君子之
  教者五所谓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
  我有来学无往教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彼有来
  学之诚乃可授之以教志应也童蒙之质德性未
  丧特未发耳由是而养之以正不流于邪虽圣人
  之学不越于是故曰圣功也利贞者贞则不失其
  性也
  广平游氏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抱一不离此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8a 页 WYG0045-0163c.png
  以养正之谓也夫唯抱一不离故智虽满天地而
  不自虑能虽穷海内而不自为付百职于众贤而
  我无为焉其致功也吾不尸其事其成功也吾不
  处其名此圣人之功也○筮者占以决疑也占以
  决疑无不致诚故易以致诚以谋赤以筮言之非
  假布策也蒙之初筮者致一以有求比之原筮者
  再思以有择若夫假尔泰筮则不可以有原也(并/易)
  (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8b 页 WYG0045-0163d.png
  龟山杨氏曰险在前往斯陷险矣见险而能止蹇
  之所以为智也险在下往斯出险矣险而止卦之
  所以为蒙也物生必蒙则生而未失赤子之心也
  有亨之道焉以亨之道行则时中矣中也者喜怒
  哀乐未发之谓也居蒙之时有刚明之材唯九二
  而已蒙所资以为明者也六五柔顺而得中童蒙
  之能求我者也古者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伊尹非有求于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9a 页 WYG0045-0164a.png
  也而汤实求之故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
  也盖志不应则尊德乐义之心不至尊德乐义之
  心不至则虽有谋焉而就之犹不告也况可召之
  乎故又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初筮诚一也
  再三诚不一也诚不一而告之则上下皆渎矣渎
  滋蒙也筮谓占决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者正以
  蒙养之则不失赤子之心矣作圣之功也(并易/说)
  兼山郭氏曰山下有险险而止蒙有不知而止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9b 页 WYG0045-0164b.png
  童蒙是也有无所事于知而安之者圣之事也诗
  曰帝谓文王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其养正之谓乎志应也者非体应也诚
  应也彼一德而筮之则一德而告之彼二三其德
  是以不能告也故蒙之辞皆有二义(易/说)
  白云郭氏曰险而止蒙畏而止之者童蒙也安而
  止之者圣人也童言物之稚也物稚则求亨求亨
  有亨之道患不以亨之道行耳九二处得其中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0a 页 WYG0045-0164c.png
  得其时是亨之道也我有治蒙之志童蒙有求我
  之志故云志应初筮告者刚中之性无二三也再
  三不告盖以渎我而亦所以渎蒙也渎则愈惑是
  以窒者不复通晦者不复光非所以治蒙也蒙之
  道养正则不惑而不取于二三养正不已终成圣
  功是以不失赤子之心为大人养正犹孟子言以
  直养而无害盖正直皆谓天之所命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止于外不可进也险在内不可止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0b 页 WYG0045-0164d.png
  险而止莫知所适蒙也此以艮坎二体言蒙也蒙
  者屯之反屯者物之稚故蒙而未亨有屯塞之义
  九二引而达之屯塞者亨矣屯九五大者亨五反
  为二以亨道行也蒙有可亨之理当其可亨之时
  而亨之使不失其中者时中也学者禁于未发发
  而后禁则过时而弗胜故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此以九二言亨也艮为少男童蒙也我者二自谓
  也二在下不动有刚中之德以自守匪我求童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1a 页 WYG0045-0165a.png
  也二柔顺与五相应艮为手有求之象童蒙求我
  也童蒙求我然后二以志应五志谓刚中也二为
  众阴之主四阴皆求于二而志应者应五也震为
  草以手持草筮也筮占决也五动二应初筮告也
  初筮告者以刚中也不问而告与问一而告二皆
  非刚中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蒙塞极矣于是求
  达焉则一发而通通则不复塞矣此初筮所以告
  也六三六四不与二相应再三渎渎则不告也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1b 页 WYG0045-0165b.png
  待其欲达随其屡问而告之决之不一不知所从
  则必燕辟废学亵其师训渎与黩同此以二三四
  爻言亨蒙之道也蒙自二至上体颐颐养也九二
  一爻自发蒙者言之刚中也然而未正故戒之以
  利贞自蒙者言之纯一之德未发童蒙养之至于
  成德跻位乎中正则圣功成矣盖学未至于圣未
  足谓之成德故夫子十五志于学至于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踰矩则蒙以养正作圣之功也虞翻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2a 页 WYG0045-0165c.png
  二志应五变得正而蒙亡此以二五言利贞也在
  卦气为正月卦太玄准之以童(易/传)
  五峰胡氏曰太甲成王以幼冲未有所知而居君
  位童蒙也伊尹周公以刚阳之才任顾托之重为
  发蒙之主者也夫伊周非有求于太甲成王太甲
  成王非伊周则无以保其尊位守其宗庙社稷故
  匪我求童蒙乃童蒙求我也初筮告若伊尹于太
  甲方其居忧之时即放之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2b 页 WYG0045-0165d.png
  也若不决之于初待其听政然后随事之失而言
  其非则渎蒙矣周公于成王自幼冲之中不顺其
  意而行姑息之恩故左右侍御仆从即以正人为
  之以检束其行使幼而见正言闻正行亦不待其
  临尊位然后因事一一以教之也是以太甲成王
  虽无过人之才而卒皆为大贤者以伊尹周公能
  养其正于蒙有作圣之功此蒙之所以亨也夫当
  天子蒙蔽未发之时当发蒙之任负天下之责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3a 页 WYG0045-0166a.png
  不持正自信不疑则必有乘间投隙而起者矣故
  圣人又戒以利在于贞也惟贞然后足以弭奸邪
  窥伺之心厉忠贤进为之志事功可就而祸难不
  生矣(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蒙山下有险以卦象卦德释卦名有
  两义蒙亨以亨行以卦体释卦辞也九二以可亨
  之道发人之蒙而又得其时之中谓如下文所指
  之事皆以亨行而当其可也志应者二刚明五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3b 页 WYG0045-0166b.png
  暗故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其志自相应也以刚中
  者以刚而中故能告而有节也渎筮者二三则问
  者固渎而告者亦渎矣蒙以养正乃作圣之功所
  以释利贞之义也(本/义)○山下有险是卦象险而止
  是卦德蒙有二义险而止险在内止在外自家这
  里先自不安稳了外面更去不得便是蒙昧之象
  若见险而能止则为蹇却是险在外自家这里见
  得去不得所以不去故曰知矣哉尝说八卦看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4a 页 WYG0045-0166c.png
  几个字形容最好看如险止健顺丽入说动都包
  括得尽唤做卦之情○卦中说刚中处最好看刚
  故能包蒙不刚则方且为物所蒙安能包蒙刚而
  不中亦不能包蒙如上九过刚而不中所以为击
  蒙六三说勿用取女者大率阴爻又不中不正合
  是那一般无主宰底女人金夫不必解做刚夫此
  一卦要𦂳是九二一爻为主所以治蒙者只在两
  个阳爻而上九过刚故只在此九二为主而二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4b 页 WYG0045-0166d.png
  五应亦助得那五去治蒙大抵蒙卦除了初爻统
  说治蒙底道理其馀三四五皆是蒙者所以唯九
  二一爻为治蒙之主○蒙以养正圣功也盖言蒙
  昧之时先自养教正当了到那开发时便有作圣
  之功若蒙昧之中己自不正他日何由得会有圣
  功○伊川说蒙亨髣髴是指九二一爻说所以云
  刚中○问蒙彖辞言蒙亨以亨行时中也九二以
  可亨之道发人之蒙而又得其时之中如下文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5a 页 WYG0045-0167a.png
  谓二五以志相应而初筮则告之再三渎则不告
  皆时中也初筮告以刚中者亦指九二有刚中之
  德故能告而有节夫能告而有节即所谓以刚而
  中也因问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我指二童蒙指
  五五柔暗而二刚明五来求二二不求五也但占
  者若是九二之明则为人求我而亨在人占者若
  是九五之暗则为我求人而亨在我与乾九二九
  五利见大人之占同例否先生曰某作如此说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5b 页 WYG0045-0167b.png
  仅胜近世人硬装一件事说得来窒碍费气力但
  亦恐是如此耳因问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若
  作占者说则如何先生曰人来求我我则当视其
  可否而告之(盖视其来求我发蒙者有初筮之/诚则告之再三烦渎则不告之也)
  求人则当致其精一以叩之(盖我而求人以发蒙/则当尽初筮之诚而)
  (不可有再/三之渎也)曰发此一例即所谓稽实待虚先生曰
  然○易中取象不如卦德上命字较亲切如蒙险
  而止复刚反动而顺行此皆亲切如山下出泉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6a 页 WYG0045-0167c.png
  中有雷恐是后来又在那上面添出所以易中取
  象处亦有难理会者○或问蒙以养正圣功也曰
  蒙童之心纯一而未发可与为善可与为不善在
  所以发其蒙者何如耳此养之以正则易进于德
  及其至处则圣人也(并语/录)
  广汉张氏曰以纯一未发之蒙而养其正可谓善
  矣若夫为不善则是为物诱而欲动非蒙之可与
  为不善也动则失其正矣(南轩集荅/俞秀才问)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6b 页 WYG0045-0167d.png
  东莱吕氏曰说者多谓发蒙者不可自屈必待童
  蒙先来求我志与我相应然后可教苟急于教人
  不待学者有志而强告之必不能入矣此固是正
  理然人或错会此说亢然不复与学者相接学者
  亦望风不敢进少徒寡与道卒不明要须详玩志
  应二字此无以感之彼安得而应之应生于感也
  古之教人虽不区区先求学者然就不求之中自
  有感发之理不然学者之志何自而应乎○初筮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7a 页 WYG0045-0168a.png
  告以刚中也九二发蒙者也九刚也二中也刚中
  九二之全体也当学者初来请问之时其心诚一
  故径以全体告之○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再
  三渎是蒙者渎发蒙者今不曰渎发蒙者而反曰
  渎蒙何也盖圣人教人不倦岂尝厌蒙者之渎我
  哉所以再三渎而不告者盖至理不容拟议一言
  之下便当领解苟未领解吾置之而不告彼虽未
  达其胸中天理完然不动也若再三渎告之则彼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7b 页 WYG0045-0168b.png
  将入于拟议亿度反渎乱其天理矣此所谓渎蒙
  也(并纪/闻)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伊川先生曰山下出泉出而遇险未有所之蒙之象
 也若人蒙稚未知所适也君子观蒙之象以果行育
 德观其出而未能通行则以果决其所行观其始出
 而未有所向则以养育其明德也(易/传)
  蓝田吕氏曰险而止蒙山下出泉蒙涵蓄而未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8a 页 WYG0045-0168c.png
  也
  广平游氏曰山下出泉其一未散其势未达观其
  势之未达则果行观其一之未散则育德(易/说)
  龟山杨氏曰山下出泉泉之始达也万折必东避
  碍而通诸海果行者取之盈科而进不舍昼夜育
  德者取之(易/说)
  兼山郭氏曰蒙之为蒙可以达材可以成己是或
  一道也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8b 页 WYG0045-0168d.png
  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
  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是以导之可以达
  材蓄之可以成己诗曰如山之苞如川之流其果
  行育德之谓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有言蒙之为蒙可以达材可以
  成己也雍曰山下出泉行之所以果行止之所以
  育德非以泉行而山止也盖山下之泉必养其源
  然后决而为江河君子必育德深厚然后可以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9a 页 WYG0045-0169a.png
  行也其所以生利万物者所谓达材欤(易/说)
  汉上朱氏曰坎水在山下有源之水泉也山下出
  泉未有所之蒙也泉积盈科其进莫之能禦故君
  子果其行必育其德德者行之源育德者养源也
  果行则发而必至震为行乾刚为德坎水上为云
  下为雨在山下为泉象其物宜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渐也(本/义)
  果行育德又是别说一个道理山下出泉却是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19b 页 WYG0045-0169b.png
  流行底物事暂时被他碍住在这里观这意思却
  是说自家当恁地做工夫卦中如此者多○或说
  育德有山之象果行有水之象先生曰亦好(并语/录)
  广汉张氏曰番阳余端蒙请予名蒙斋至于再三
  予未有以言也它日因有感于果行育德之义乃
  为之辞曰乾坤既画八卦是生八卦相乘方象以
  明下坎上艮其卦曰蒙其蒙伊何源泉在中泉之
  始萌其行未达虽则未达而理孰遏君子体之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0a 页 WYG0045-0169c.png
  以果行黾勉躬行动畏天命泉之始萌其势则止
  止乃曰澄源源曷己君子体之于以育德笃敬不
  渝静保天则惟养于中大本攸立惟敏于外达道
  攸饬内外交修相须以成久而有常则能日新我
  铭蒙斋敢越斯义惟言之难实以自厉凡百君子
  有观于斯毋忽乎近尚其懋之(蒙斋/铭)○或问蒙山
  下出泉蒙程先生曰水必行之物始出未有所之
  此意最深水由地中行行其性也遇险而止而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0b 页 WYG0045-0169d.png
  之性则未始止也若积盈则行矣故曰盈科而后
  进在人蒙昧之时而天命流行之理未始止也若
  果决其行涵养其明德而至于盛乃养蒙之圣功
  也答曰象之义亦谓泉始出而遇险未有所之如
  人蒙稚未有所适贵于果行育德充而达之也育
  德之义尤当深体(荅俞秀才/并南轩集)
  东莱吕氏曰易传曰出而遇险未有所之蒙之象
  也惟其未有所之故导之为江为海无所不可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1a 页 WYG0045-0170a.png
  已有所之则必难回矣○君子以果行育德果决
  其所行养育其明德二者最难兼果决者多不能
  涵养涵养者多不能果决殊不知二者本并行而
  不相悖果决中自有涵养之理涵养中自有果决
  之理(并纪/闻)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伊川先生曰初以阴闇居下下民之蒙也爻言发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1b 页 WYG0045-0170b.png
 之道发下民之蒙当明刑禁以示之使之知畏然后
 从而教导之自古圣王为治设刑罚以齐其众明教
 化以善其俗刑罚立而后教化行虽圣人尚德而不
 尚刑未尝偏废也故为政之始立法居先治蒙之初
 威之以刑者所以说去其昏蒙之桎梏桎梏谓拘束
 也不去其昏蒙之桎梏则善教无由而入既以刑率
 之虽使心未能喻亦当畏威以从不敢肆其昏蒙之
 欲然后渐能知善道而革其(一无/其字)非心则可以移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2a 页 WYG0045-0170c.png
 易俗矣苟专用刑以为治则蒙虽畏而终不能发苟
 免而无耻治化不可得而成矣故以往则可吝○治
 蒙之始立其防限明其罪罚正其法也使之由之渐
 至于化也或疑发蒙之初遽用刑人无乃不教而诛
 乎不知立法制刑乃所以教也盖后之论刑者不复
 知教化在其中矣(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以柔下贤居于坎陷然无所私系用心
 存公虽不能论人于道以辨曲直正法可也善行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2b 页 WYG0045-0170d.png
 者多说于任刑道非弘矣故以往吝故君子哀矜而
 勿喜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初六处蒙之初前遇阳明正性不流
  矣利用刑人有所断也用说桎梏无所拘也不知
  自反而唯克以胜之术斯以往吝道也
  广平游氏曰蒙之初六发蒙而利用刑人何也盖
  民之迷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若以物蒙其首也
  今欲发其蒙而示之以好恶则彼且不见利不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3a 页 WYG0045-0171a.png
  不威不惩诰令所不能加行义所不能率必欲以
  利诱之邪则爵无德而禄无功愈非所以劝也故
  当小惩而大戒罚一以警百然后蒙者畏刑之将
  至相与从上之所好而避其所恶故其蒙可得而
  发也虽然有发蒙之志则刑人而为利矣苟恶其
  蒙而刑之不几于不教而诛乎故曰利用刑人以
  正法也正法云者示之以好恶之谓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蒙无知也告之而弗喻引之而弗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3b 页 WYG0045-0171b.png
  非威之以刑莫之能从也故发蒙之初利用刑人
  盖威之使从也用说桎梏纵之以往则吝矣桎梏
  者所以禁切之使无妄适也吝则不复自新矣昔
  成王以商之馀民封康叔则告以敬明乃罚为先
  商之馀民顽民也蒙而无知者也故所先如此至
  康王命毕公保釐东郊则世变风移矣故命之曰
  惟德惟义时乃大训成王之诰康叔盖利用刑人
  之意先王之施德刑非异也因时而已矣(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4a 页 WYG0045-0171c.png
  兼山郭氏曰人之生不知学问之可成不知罟擭
  陷阱之可避凡以蒙故也故初则发之利用刑人
  乃所以为说桎梏之道也不能发之于初至于过
  而后击之不亦晚乎谓以往者过也说者谓脱之
  则吝是一罹于刑终身不可弛也岂其然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人之生不知学问之可成不
  知罟擭陷阱之可避凡以蒙故也雍曰初六发蒙
  是使之知学问之可成也利用刑人是使之知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4b 页 WYG0045-0171d.png
  阱之可避也圣人惧民性之日迁故欲辨之于初
  也虽舜之刑期无刑不过于此岂非说桎梏之道
  哉不知此道而以往能无吝乎或以用刑为发蒙
  之道疑圣人先刑后教非也发蒙所以教之也用
  刑所以辅教也此舜戒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之意圣人岂有先刑罚而后教化之理哉(易/说)
  汉上朱氏曰初六之动发蒙也蒙蔽之民不善其
  始至死于桎梏而不悔初六发蒙利用刑人此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5a 页 WYG0045-0172a.png
  人非恶之也以正法也于其始也正法以示之蒙
  蔽者知戒终不陷于刑辟用说桎梏之道也艮手
  震足交于坎水桎梏之象坎为律法也初六动而
  正正法也兑为刑杀兑见坎毁说桎梏也治蒙之
  初威之以刑然后渐知善道过此以往则吝矣卦
  言童蒙爻言刑人刑所以辅教也程传曰立法制
  刑乃所以教也后之论刑者不复知教化在其中
  矣(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5b 页 WYG0045-0172b.png
  五峰胡氏曰大舜之有天下也先诛四凶孔子之
  执鲁政也先诛少正卯唐太宗之起义兵也先诛
  高德儒盖时方蒙蔽未知好恶之所在惟先威之
  以刑则观听耸动而民知所从矣是说去其不知
  所从之桎梏也虽然刑加于恶之尤者然后足以
  正法新民之耳目而施教化也若用之不正以及
  众人则不足以得民心民苟免而无耻于治安之
  道为可吝矣(易外/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6a 页 WYG0045-0172c.png
  新安朱氏曰以阴居下蒙之甚也占者遇此当发
  其蒙然发之之道当痛惩而暂舍之以观其后若
  遂往而不舍则致羞吝矣戒占者当如是也发蒙
  之初法不可不正惩戒所以正法也(本/义)○卦辞有
  平易底有难晓底利用刑人用说桎梏粗说时如今人
  打人棒也须与他脱了那枷方可一向枷他不得
  若一向枷他便是以往吝这只是说治蒙者当宽
  慢盖法当如此(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6b 页 WYG0045-0172d.png
  广汉张氏曰或问蒙之初六利用刑人人之昏蒙
  不教而诛之可乎盖人之不善始发而绝之则易
  为力待其已发而后禁则捍格而难胜故曰童牛
  之牿元吉答曰此爻且详玩伊川之说(荅俞秀才/○南轩集)
  东莱吕氏曰初六发蒙利用刑人上九击蒙师严
  然后道尊故始终皆以严(易/说)○又曰初六发蒙利
  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剪爪稍深则侵肤(己丑/课程)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7a 页 WYG0045-0173a.png
 伊川先生曰包含容也二居蒙之世有刚明之才而
 与六五之君相应中德又同当时之任者也必广其
 含容哀矜昏愚则能发天下之蒙成治蒙之功其道
 广其施博如是则吉也卦唯二阳爻上九刚而过唯
 九二有刚中之德而应于五用于时而独明者也苟
 恃其明专于自任则其德不弘故虽妇人之柔闇尚
 当纳其所善则其明广矣又以诸爻皆阴故云妇尧
 舜之圣天下所莫及也尚曰清问下民取人为善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7b 页 WYG0045-0173b.png
 二能包纳则克济其君之事犹子能治其家也五既
 阴柔故发蒙之功皆在于二以家言之五父也二子
 也二能主蒙之功乃人子克治其家也○子而克治
 其家者父之信任专也二能主蒙之功者五之信任
 专也二与五刚柔之情相接故得行其刚中之道成
 发蒙之功苟非上下之情相接则二虽刚中安能尸
 其事乎(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九二以刚居中故能包蒙而吉○择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8a 页 WYG0045-0173c.png
 而纳之则吉○九二以下卦之中主卦德故曰子克
 家以子任家必刚柔得中乃济不可严厉也(并易/说)
  上蔡谢氏曰易之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蔽蒙不通者包之顺从者纳之而不拒子克家之
  道也舜不藏怒不宿怨包蒙也以爱兄之道来诚
  信而喜之纳妇也(语/录)
  蓝田吕氏曰九二以阳居二阴之中含德而不用
  故曰包蒙妇从夫子从亲者也以顺为正故纳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8b 页 WYG0045-0173d.png
  吉干蛊无违言必称亲子克家者也
  龟山杨氏曰无忿疾于顽包蒙也苟以是心至斯
  受之矣纳妇也九二以刚中之才居发蒙之任群
  蒙资之以为明者也顽而疾之己甚则乱顺而拒
  之迁善者沮非所以治蒙也故包蒙纳妇吉妇者
  顺而从我者也臣之任国事与子之治其家其道
  一也舜之父顽母嚚象傲日以杀舜为事舜则负
  罪引慝而已彼以爱兄之道来则诚信而喜之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9a 页 WYG0045-0174a.png
  舜之所以包蒙纳妇而克家也使舜伪而为之则
  诚信不孚诚信不孚则刚柔不接以是而处顽傲
  之间欲其不格奸难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九二以刚中之德为治蒙之主所谓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者也故虽昏愚之蒙
  包而容之柔道之善取而纳之长幼之节不废而
  君臣之伦不乱是虽为治蒙之主而上下之分严
  矣是以吉也然包蒙者包众蒙而为之主以阴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29b 页 WYG0045-0174b.png
  言之九夫道也六妇道也以尊卑言之五父道也
  二子道也包蒙纳妇必子克家而后吉苟无子道
  独能包而容之是为强僣不制之臣矣故二者皆
  以克家为吉包蒙纳妇刚克也子克家柔克也孟
  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其九二之谓乎刚柔接者
  谓二之刚中上接于柔五之巽顺下接于刚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五柔也九二刚也五以柔接刚为
  二所包含章有美而效之君臣道之正也二之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0a 页 WYG0045-0174c.png
  也故曰包蒙吉二以刚接柔为五所纳艮男为夫
  巽女为妇妇有相成之道虚其中以纳之君道之
  正五之吉也故曰纳妇吉二在内为家坎为乾之
  子父有子而至于纳妇子克荷其家者也九二而
  致其君虚中以纳之非其道广其施博积诚以包
  蒙能若是乎譬之子克家者也二不能包则五不
  肯纳刚柔不接家道废矣故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二为家何也曰二内也大夫之位大夫有家杂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0b 页 WYG0045-0174d.png
  曰家人内也(易/传)
  五峰胡氏曰诸葛孔明执蜀政柄上有刘禅孱暗
  之君下有杨仪魏延昧于大体之属北有蔽欺天
  下窃命之魏东有不知天命称尊之吴可谓蒙之
  世矣然孔明尽礼刘禅听信无所嫌忤圆融仪延
  使各展其才力结好江东而不明其称帝之罪志
  在北征亦必闭关息民然后用之其志大其量弘
  虽未能致其亨而有安强之吉矣广开言路弃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1a 页 WYG0045-0175a.png
  犹弊屩得是如珠玉孜孜尽下故事无不察算无
  遗数纳妇吉也岂有凶祸之及哉大臣事君犹子
  事父九二刚阳之才而六五柔顺之君与之相应
  故虽居蒙世而有吉圣人举而示人以近故云子
  克家也(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九二以刚阳为内卦之主统治群阴
  当发蒙之任也然所治既广物性不齐不可一槩
  取必而爻之德刚而不过为能有所包容之象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1b 页 WYG0045-0175b.png
  以阳受阴为纳妇之象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为
  子克家之象故占者有其德而当其事则如是而
  吉也刚柔接指二五之应(本/义)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
行不顺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阴柔处蒙闇不中不正女之妄动
 者也正应在上不能远从近见九二为群蒙所归得
 时之盛故舍其正应而从之是女之见金夫也女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2a 页 WYG0045-0175c.png
 从人当由正礼乃见人之多金说而从之不能保有
 其身者也无所往而利矣○女之如此其行邪僻不
 顺不可取也(并易/传)○不有躬无攸利不立己后虽向
 好事犹为化物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己已立后自能
 了当得天下万物(语/录)
 横渠先生曰金夫二也不有躬履非正则不能固于
 一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三以阴居阳不正不中流于邪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2b 页 WYG0045-0175d.png
  也舍正应于上而近比于二行不顺也金夫正也
  以不正而见于正故不有躬无攸利若斯之女勿
  用取也
  龟山杨氏曰六三阴柔而不中正不从正应而下
  从九二见金夫不有躬者也见金而悦从行不顺
  矣妇人以顺为正行不顺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二
  虽纳妇非顺而从之也何利之有(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三不正之女舍应从二见利忘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3a 页 WYG0045-0176a.png
  与贞不字者异矣何所利哉易于有应言妇无应
  言女三舍应从二行不顺矣称女可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三蒙而不正之阴坎有伏离离目
  为见上九不正下接六三成兑兑为少女取女也
  艮少男夫也乾变为金见金夫也坤为身兑折之
  为躬三之上不有躬坤为顺三不正行不顺无攸
  利故戒以勿用取女取女贵正女正则家人吉六
  三见利而悦不能自有其躬上九说之以利于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3b 页 WYG0045-0176b.png
  为不正于理为不顺取是女而欲正家是亦蒙矣
  (易/传)
  新安朱氏曰六三阴柔不中不正女之见金夫而
  不能有其身之象也占者遇之则其取女必得如
  是之人无所利矣金夫盖以金赂已而挑之若鲁
  秋胡之为者○行不顺也顺当作慎盖顺慎古字
  通用荀子顺墨作慎墨且行不谨于经意尤亲切
  今当从之(并本/义)○问不有躬无攸利不立已后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4a 页 WYG0045-0176c.png
  向好事犹为化物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己巳立后
  自能了当得天下万物曰下面是伊川解易上句
  后二句又是覆解此意在乎以立己为先应事为
  后而今人平日好论所以治国平天下之道而自
  家身已全未理会得若能理会自家身已虽与外
  事若茫然不相接然明德在这里了新民只见成
  推将去○金夫不必解做刚夫(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蒙之六三为教者设戒也教者必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4b 页 WYG0045-0176d.png
  质美者然后可受如三之阴柔偏闇正应在上不
  能远从近见九二为群阴所归舍其正应而从之
  是女之见利而动弃其正匹见人之多金从之而
  不顾其身者也女而如此岂可复取人而如此岂
  可复教故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岂非所以戒教
  者乎学者资质既弱必须亲近贤者然后可以变
  弱为强苟如四之柔弱乃与二阳隔绝相远是柔
  弱之人又与贤者相远必终困于昏蒙而可吝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5a 页 WYG0045-0177a.png
  故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岂非所以戒学者乎(纪/闻)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伊川先生曰四以阴柔而蒙闇无刚明之亲援无由
 自发其蒙困于昏蒙者也其可吝甚矣吝不足也谓
 可少也○蒙之时阳刚为发蒙者四阴柔而最远于
 刚乃愚蒙之人而不比近贤者无由得明矣故困于
 蒙可羞吝者以其独远于贤明之人也不能亲贤以
 致因可吝之甚也实谓阳刚也(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5b 页 WYG0045-0177b.png
  龟山杨氏曰阴资阳以为明六四之困蒙远于阳
  故也阳实而阴虚实谓阳也不能亲贤以发其蒙
  其困吝宜矣(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四上下远于二刚无所资焉谓之
  困蒙是以君子慎其独也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没世不忘也困蒙何有焉(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上下远于二刚无所资焉谓
  之困蒙是以君子慎其独也雍曰远于二刚无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6a 页 WYG0045-0177c.png
  发蒙则困阳实而阴虚故称远实孟子曰夫苟好
  善则人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何困之有夫苟
  不好善则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是
  其所以困也故以此而居上则失道而寡助以此
  务学则孤陋而寡闻然则困蒙亦自取之欤伊川
  以吝为不足谓可少之也然有啬而可鄙之意(易/说)
  汉上朱氏曰阳为实九二刚实发蒙之主二与五
  应三动而近二四独远之若动而应初则与二相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6b 页 WYG0045-0177d.png
  近四怀居不动独远于二介于不正无以发其蒙
  困不知学吝自取也二坎三动成兑泽无水困也
  故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阳为实何也曰阴消为
  虚阳息为实消息盈虚相为去来消则降息则升
  实则满虚则耗升者贵也降者贱也满者富也耗
  者贫也阴阳相循祸福更缠故又为贵贱贫富祸
  福之象太玄曰盛则入衰穷则更生有实有虚流
  止无常又曰息与消糺贵与贱交祸至而福避(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7a 页 WYG0045-0178a.png
  五峰胡氏曰汉元初立萧望之以师傅下行端揆
  之职为发蒙之主史高与望之同受顾命位望之
  上为亲近大臣以阴柔庸劣之才辅暗懦之君而
  昵比于恭显阉宦不中正之人疏远望之不与同
  心辅政于先帝付托之意岂不负哉是亦自远于
  刚阳笃实之贤故有困蒙之吝耳(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既远于阳又无正应为困于蒙之象
  占者如是可羞吝也能求刚明之德而亲近之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7b 页 WYG0045-0178b.png
  可免矣独远实实协韵去声(本/义)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伊川先生曰五以柔顺居君位下应于二以柔中之
 德任刚明之才足以治天下之蒙故吉也童取未发
 而资于人也为人君者苟能至诚任贤以成其功何
 异乎出于已也○舍己从人顺从也降志下求卑巽
 也能如是优于天下矣(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不愿不信蒙之失正者也故蒙正如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8a 页 WYG0045-0178c.png
 吉与夫彖之义同(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五居蒙之时在上居中大人不失
  赤子之心者也
  龟山杨氏曰五居尊位而下求九二之臣不挟贵
  也以童蒙自居不挟长挟贤也苟有求焉有所挟
  则皆在所不告自天子至于庶人君子所以俟之
  一也故惟童蒙乃吉夫汤之于伊尹高宗之于傅
  说皆学焉而后臣之由斯道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8b 页 WYG0045-0178d.png
  兼山郭氏曰夫是道也岂独受学事师为然其微
  乃在于成德之序也顺也者顺于理也巽也者入
  于道也孔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
  其私亦足以发夫然后知颜氏之子殆庶几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柔顺居尊下应九二学焉而后臣此
  童蒙之吉也太甲之于伊尹高宗之于傅说是也
  太甲克终允德高宗克迈乃训皆顺以巽之义(易/说)
  汉上朱氏曰艮少男童也五求于二成坤坤顺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9a 页 WYG0045-0179a.png
  二往资五成巽巽顺也顺则易从巽则易入顺则
  乐告之以善道巽则优柔以开导之以此治蒙优
  于天下矣童蒙之吉也五君位成王求助之爻乎
  (易/传)
  五峰胡氏曰汉昭所以委政霍光者冲幼未明习
  国家事耳非天资愚蒙乃童蒙也以其童蒙而天
  性聪明故能上顺先帝之志下任霍光之贤而燕
  盖之谋不成篡弑之祸不作故为吉也(易外/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39b 页 WYG0045-0179b.png
  新安朱氏曰柔中居尊下应九二纯一未发以听
  于人故其象为童蒙而其占为如是则吉也(本/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蒙之终是当蒙极之时人之愚蒙
 既极如苗民之不率为寇为乱者当击伐之然九居
 上刚极而不中故戒不利为寇治人之蒙乃禦寇也
 肆为刚暴乃为寇也若舜之征有苗周公之诛三监
 禦寇也秦皇汉武穷兵诛伐为寇也○利用禦寇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0a 页 WYG0045-0179c.png
 下皆得其顺也上不为过暴下得击去其蒙禦寇之
 义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蒙暗犯寇禦之可也以刚明极显而寇
 蒙暗则伤义而众不率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上九以阳居上群蒙之主上下顺以
  从之可以击蒙者也蒙而怙终不可教也故至于
  击蒙蒙之时明者胜而闇者不胜寇者在彼禦之
  者在我凡为寇者以闇寇明也彼蒙不发必来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0b 页 WYG0045-0179d.png
  寇不利为寇者彼闇而物莫之助也利禦寇者我
  明而上下顺也
  广平游氏曰蒙之上九击蒙若齐之伐燕利其土
  地重器所谓为寇也若葛伯仇饷而汤往征之所
  谓禦寇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上九蒙之极也以刚之才处之故至
  于击蒙也然击之以正其罪则禦寇也已甚而至
  于残民则为寇也故戒之曰不利为寇利禦寇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1a 页 WYG0045-0180a.png
  有苗之昏迷而舜征之击蒙而禦寇也孟子谓燕
  可伐而齐王伐之诛其君而吊其民则是亦禦寇
  也而齐王迁其重器系累其子弟是乃为寇耳故
  诸侯将谋救之上下不顺故也何利之有(易/说)
  兼山郭氏曰上九下愚之不可移怙终之不可戒
  是以不得已而至于击也师之毒天下犹曰民从
  之吉况于蒙乎故知其为上下顺也不利为寇利
  禦寇彼我宾主之辞非有时而利为寇也易为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1b 页 WYG0045-0180b.png
  子谋不为小人谋斯言至矣上下皆蒙故戒之如
  此上九非刚中之德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不利为寇利禦寇彼我宾主
  之辞非有时而利为寇也雍曰既利禦寇则彼来
  寇者不利明矣夫不能戒之于蚤终至于过而后
  击之亦非特教之不正也盖有积恶不移之质如
  何校灭耳者也上九刚过之才发蒙则暴包蒙则
  不能容以之禦寇则利矣能禦寇亦去众蒙之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2a 页 WYG0045-0180c.png
  上下得不顺之乎(易/说)
  汉上朱氏曰为寇者九二也击蒙禦寇者上九也
  坎为盗体师盗用师寇也艮为手击也为寇者利
  于蒙闇昏乱之时蒙极而解则是非定蒙昧明故
  曰不利为寇上九乘其蒙解之时自上之三击之
  坎毁成兑民悦而从之上下之情顺也孟子谓取
  之而燕民悦也坤为顺故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易传曰若舜征三苗周公诛三监禦寇也蒙屯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2b 页 WYG0045-0180d.png
  反何也曰姤变者六复变者六遁变者十有二临
  变者十有二否变者十有二泰变者十有二反复
  相变圣人所以酬酢也陆震亦曰卦有反合爻有
  升降所以明天人之际见盛衰之理焉(易/传)
  五峰胡氏曰大舜之征苗文王之伐崇汤之放桀
  武王之伐纣皆以其昏蒙之极不得已故击而去
  之耳若后世汉高之诛秦项汉宣之诛先零之类
  禦寇者也平城之兵马邑之伏唐太宗之伐高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3a 页 WYG0045-0181a.png
  为寇者也禦寇者出于不得已故天人顺之汉武
  为寇于四夷而望天下之人皆如卜式之顺己其可
  得乎(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以刚居上治蒙过刚故为击蒙之象
  然取必太过攻治太深则必反为之害惟捍其外
  诱以全其真纯则虽过于严密乃为得宜故戒占
  者如此凡事皆然不止为诲人也上下顺禦寇以
  刚上下皆得其道(本/义)○不利为寇只是要去害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八 第 43b 页 WYG0045-0181b.png
  故戒之如此○问击蒙不利为寇如本义只是就
  自身克治上说是如何先生曰事之大小都然治
  身也恁地若治人做得太甚亦反成为寇占得此
  爻凡事不可过当如伊川作用兵说亦是然只做
  得一事用不如且就浅处说去却事事上有用若
  便说深了则此一事用得别事用不得(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