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a 页 WYG0045-01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坎上)
 伊川先生曰屯序卦曰(一无/曰字)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
 物之始生也万物始生郁结未通故为盈塞于天地
 之间至通畅茂盛则塞意已矣天地生万物屯物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b 页 WYG0045-0136b.png
 始生故继乾坤之后以二象言之云雷之兴阴阳始
 交也以二体言之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阴阳相
 交乃成云雷阴阳始交云雷相应而未成泽故为屯
 若已成泽则为解也又动于险中亦屯之义阴阳不
 交则为否始交而未畅则为屯在时则天下屯难未
 亨泰之时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易为三才之书其言道则三才之道
  也天地人虽均为三才独人道杂而多端无天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a 页 WYG0045-0137a.png
  之纯全故纯刚为乾而尽天道纯柔为坤而尽地
  道至于人事不齐一卦不足以尽故自屯至未济
  共为人道以配乾坤是以诸卦所载人事为多而
  人道自此明矣然则人道以六十二卦而后能配
  乾坤所谓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欤(易/说)
  东莱吕氏曰屯者物之始生也始生必屯理也善
  端初发困于倾摇摧折而自画者岂知此哉(己丑/课程)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b 页 WYG0045-0137b.png
 伊川先生曰屯有大亨之道而处之利在贞固非贞
 固何以济屯方屯之时未可有所往也天下之屯岂
 独力所能济必广资辅助故利建侯也(易/传)○处屯难而
 有致亨之道其唯贞固乎然能守正不变者鲜矣(师/说)
 (杂/编)
 横渠先生曰勿用有攸往往则失其居矣(易/说)
  龟山杨氏曰屯极必亨故屯有亨之道元亨大亨
  也利贞利在正也与乾四德异矣勿用有攸往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a 页 WYG0045-0137c.png
  初爻言也险在前屯难方生也遽而往则行险而
  犯难矣故曰勿用有攸往(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地无屯人与万物皆有之物之始
  生及其未亨之时皆屯也故为人道之始乾坤之
  四德所以生万物而康屯者故屯有得于乾坤之
  四德也然四德非一于屯也屯之所得者屯之时
  屯之事而已观乾之彖万物资始元也品物流形
  亨也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利贞也是则天地之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b 页 WYG0045-0137d.png
  始终在于万物而万物以人为首故屯为人道之
  始具四德而继乾坤也人道始生而未成未可用
  有所往先于建侯者圣人配天地之德生万物而
  康屯莫先此大公之道故也(易/说)
  五峰胡氏曰屯者盈也物之始生盈盈然皆有充
  满塞实之意及既生则发舒矣刚柔始交而难生
  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难屯未通畅也震为雷
  坎为水阴阳始交则勃郁为雷未为雨也震动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a 页 WYG0045-0138a.png
  陷二卦相重动乎险中也屯有大亨之道贞且固
  雷雨之动满盈也故勿用有攸往则不失大亨之
  道矣方天下屯难之时纪纲未正法度未明岂独
  力所能济建侯广求辅忧勤不懈然后能济矣(易/外)
  (传/)
  新安朱氏曰震坎皆三画卦之名震一阳动于二
  阴之下故其德为动其象为雷坎一阳陷于二阴
  之间故其德为陷为险其象为云为雨为水屯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b 页 WYG0045-0138b.png
  画卦之名也难也物始生而未通之意故其为字
  象草穿地始出而未申也其卦以震遇坎乾坤始
  交而遇险陷故其名为屯震动在下坎险在上是
  能动乎险中能动虽可以亨而在险则宜守正而
  未可遽进故筮得之者其占为大亨而利于正但
  未可遽有所往耳又初九阳居阴下而为成卦之
  主是能以贤下人得民而可君之象故筮立君者
  遇之则吉也(本/义)○问取初九阳居阴下为成卦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5a 页 WYG0045-0138c.png
  主何也先生曰此象辞一句盖取初九一爻之义
  初九一爻盖成卦之主也一阳居二阴之下有以
  贤下人之象有为民归往之象(阴从/阳也)故宜立君故
  象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此意甚好因问程传只
  言宜建侯辅助如何先生曰易只有三处言利建
  侯屯两言之豫一言之皆言立君左氏分明有立
  君之说卫公子元遇屯则可见矣(但它又说名元/是有元之象或)
  (问元者善之长曰公子元梦康叔谓/己曰元康叔名之可谓长矣云云)○屯是阴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5b 页 WYG0045-0138d.png
  未通之时蹇是流行至中有蹇滞困则穷矣(并语/录)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
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伊川先生曰以云雷二象言之则刚柔始交也以坎
 震二体言之动乎险中也刚柔始交未能通畅则艰
 屯故云难生又动乎险中为艰屯之义○所谓大亨
 而贞者雷雨之动满盈也阴阳始交则艰屯未能通
 畅及其和洽则成雷雨满盈于天地之间生物乃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6a 页 WYG0045-0139a.png
 屯有大亨之道也所以能大亨由夫(一无/夫字)贞也非贞
 固安能出屯人之处屯有致大亨之道亦在夫(一无/夫字)
 贞固也○上文(一有/既字)(一有/夫字)天地生物之义(一有是/以字)
 此言时事天造谓时运也草草乱无伦序昧冥昧不
 明当此时运所宜建立辅助则可以济屯虽建侯自
 辅又当忧勤兢畏不遑宁处圣人之深戒也(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屯者物始生而未达者也震欲动而
  坎难之抑郁而未达非大亨贞不足以济之勿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6b 页 WYG0045-0139b.png
  有攸往久之以有待也利建侯各付其所主也久
  之有待故满盈也各付其所主以经纶于草昧故
  不宁也
  广平游氏曰屯宜建侯而不宁何也盖屯难未解
  方且急贤才以自助故分土锡圭以报有功而崇
  有德又且与之戮力以弘济艰难故虽建侯而不
  宁也若豫之建侯则四方无虞五刑不用要当建
  诸侯以蕃屏王室而已以是建侯则宁矣武王归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7a 页 WYG0045-0139c.png
  马放牛何不宁之有(易/说)
  龟山杨氏曰乾一索而得震阴阳始交也坎在上
  难生也阴阳始交而未成泽坎之所以为难也震
  动而坎险动乎险中合二体言之也止乎险则蹇
  动乎险中则亨动有亨之道也盖险非可止之地
  止则终于陷而已矣故动乃亨也夫屯难之初上
  下无常分贵贱无定位非正也屯难平而后君君
  臣臣而天下治故曰大亨贞言亨而后贞也雷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7b 页 WYG0045-0139d.png
  之动满盈则屯解而泽下流矣○天造草昧非宁
  居之时故宜建侯而不宁建侯所以自辅也使人
  各有主而天下定矣(并易/说)
  兼山郭氏曰屯者物之始生也草者之未齐昧者
  之未明勾者之未伸萌者之未达而有动乎险中
  之象终至于大亨贞也是以草者齐之昧者明之
  造物之始也建侯而不宁人伦之始也厥初生民
  无羽毛以蔽其身无爪牙以充其欲则必求其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8a 页 WYG0045-0140a.png
  而比焉势又不足则必求其强且大者而比焉此
  后王君公之所由立也故后世有天下者必思屯
  之所以利建侯而不宁则知所以为治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乾刚坤柔至屯而始交交则人道乃
  著然纯阴疑于阳则战况刚柔之交能无难乎以
  是知人道之患与天地异故系辞言鼓万物而不
  与圣人同忧是圣人不能无忧也屯之时处险而
  不可动故言勿用有攸往屯者也而天下草昧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8b 页 WYG0045-0140b.png
  人不得不动之时故言利建侯康屯之主也利建
  侯则动乎险中亦圣人所不得已也唯动则得天
  地大亨万物之贞道苟一于勿用有攸往则非康
  屯之主也雷雨之动满盈乎天地之间此天造草
  昧也建侯而不宁圣人法天而造草昧也圣人法
  天继天而造草昧此屯所以继乾坤之道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自屯彖而下乃以卦变为象屯临之
  变自震四之五震者乾交于坤一索得之刚柔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9a 页 WYG0045-0140c.png
  交也四之五成坎坎险难刚柔始交而难生也易
  传曰始交而未畅为屯在时则天下未亨之时此
  以震坎释屯之义也安乎险而不动与动乎险中
  不以正皆非济屯之道初九正也四之五得位大
  者亨以正而利也以天地观之刚柔始交郁而未
  畅雷升雨降其动以正则万物满盈乎天地之间
  有不大亨乎此以初九九五释元亨利贞也震雷
  也坎雨也兑泽上而成坎故为雨初九屯之主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9b 页 WYG0045-0140d.png
  初往之五行必犯难益屯而不能亨矣君子宜守
  正待时故勿用有攸往此言初九也天造之始草
  创冥昧人思其主能乘时众建诸侯使人人各归
  以事主虽有强暴谁与为敌哉四为诸侯九五在
  上六四正位分民而治建侯也虽则建侯而未始
  忘乎险难震为草乾之始也坤为冥昧坎为劳卦
  故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此再言初九九五
  也以卦气言之十月卦也太玄准之以礥或曰圣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45-0141a.png
  既重卦矣又有卦变何也曰因体以明用也易无
  非用用无非变以乾坤为体则以八卦为用以八
  卦为体则以六十四卦为用以六十四卦为体则
  以卦变为用以卦变为体则以六爻相变为用体
  用相资其变无穷而乾坤不变变者易也不变者
  易之祖也所谓天下之动贞夫一也故曰刚柔相
  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又曰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考其所命之辞寻其辞之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45-0141b.png
  指则于变也若辨白黑矣夫易之屡迁将以明道
  而卦之所变举一隅也推而行之触类而长之存
  乎卜筮之所尚者岂有既哉故在春秋传曰某卦
  之某卦者言其变也若伯廖举丰之上六曰在丰
  之离知庄子举师之初六曰在师之临其见于卜
  筮者若崔子遇困之大过者六三变也庄叔遇明
  夷之谦者初九变也孔成子遇屯之比者初九变
  也南蒯遇坤之比者六五变也阳虎遇泰之需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45-0141c.png
  六五变也陈仲遇观之否者六四变也周官太卜
  掌三易之法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八卦
  谓之经则六十四卦为卦变可知故曰卦之所变
  举一隅也王弼尽斥卦变以救易学之失救之是
  也尽斥之非也(易/传)
  五峰胡氏曰秦暴既极而未息汉安方来而未定
  陈涉以匹夫首事出万死之计不畏狼秦动乎险
  中也诚有立为天下除残贼之志复立六国后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45-0141d.png
  此有人正固其心为秦益敌以自辅助守正而不
  移则秦可灭时可治而天下之屯解矣自蕲至陈
  未远也秦兵方强残贼肆行未艾也而遽王之示
  天下私无中正诚悫之心岂有大亨之道也傲长
  者而妻父去斩宾客而故人行听谗毁而诸将不
  亲附失建侯之义甚矣死于城父不保首领非不
  幸也勿用有攸往岂不信乎若汉高则起丰沛扶
  义而西捲蜀汉扶义而东诛残贼其正固可知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45-0142a.png
  得张良于解后举陈平于亡命拔韩信于行阵取
  英布于敌国收雍齿于故怨是以能诛灭秦项刬
  草暴虐与天下更始四海会同天下为家由是观
  之则大亨贞利建侯之义圣人示后世之意悉矣
  (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彖曰者以二体释卦名义始交谓震
  难生谓坎动乎险中以二体之德释卦辞动震之
  为也险坎之地也自此以下释元亨利贞乃用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45-0142b.png
  王本意雷雨之动满盈以二体之象释卦辞雷震
  象雨坎象天造犹言天运草杂乱昧冥晦也阴阳
  交而雷雨作杂乱冥晦塞乎两间天下未定名分
  未明宜立君以统治而未可遽谓安宁之时也不
  取初九爻义者取义多端姑举其一也(本/义)○刚柔
  始交是震此是龟山说震一索而得男也雷雨之
  动满盈亦是那郁塞底意思宜建侯而不宁
  不可道建侯便了须更自以为不安宁方可○问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45-0142c.png
  始交谓震难生谓坎程传以云雷之象为始交谓
  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如何先生曰刚柔始交
  只指震言所谓震一索而得男也此三句各有所
  指刚柔始交而难生是以二体释卦名义动乎险
  中大亨贞是以二体之德释卦辞雷雨之动满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是以二体之象释卦辞
  只如此看甚明缘后来说者交杂混了故觉语意
  重复○问自此以下释元亨利贞皆用文王本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45-0142d.png
  何也先生曰文王本意说乾元亨利贞只是说乾
  道大通而至正故筮得者其占当得大通而利于
  正固至孔子方作四德言后人不知将谓文王作
  易便作四德说即非也如屯卦所谓元亨利贞者
  以其能动即可以亨而在险则宜守正故筮得之
  者其占为大亨而利于正初非谓四德也故孔子
  释此彖辞只曰动乎险中大亨贞是用文王本意
  释之也○问彖传言宜建侯而不宁岂以有动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45-0143a.png
  遇险之象邪先生曰圣人见有此象故又因以为
  戒曰宜立君而又不可遽谓安宁也(然此是/押韵)天造
  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孔子又是别发明出一道理
  说当此扰攘之时不可无君故须立君(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屯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若就学者言
  之如道学废绝之时乃道之屯也当此时未可便
  有为须广求有志之士共扶此道乃可有济(纪/闻)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45-0143b.png
 伊川先生曰坎不云雨而云云者云为雨而未成者
 也未能成雨所以为屯君子观屯之象经纶天下之
 事以济于屯(一无/屯字)难经纬纶缉谓营为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云雷皆是气之聚处屯聚也(易/说)
  广平游氏曰经纶者因性循理而治之无汨其序
  之谓也易于屯曰君子以经纶言所以济难当如
  此也(中庸/解)
  龟山杨氏曰雷雨之动满盈则屯解矣云雷而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45-0143c.png
  雨卦之所以为屯也屯难未亨君子经纶之时也
  (易/说)
  兼山郭氏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事象之宜也在
  上则为云在下则为雨亦事象之宜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坎在上为云故云雷屯坎在下为雨
  故雷雨作解云而未雨所以为屯经纶者经纶天
  下之事建侯而不宁之谓也(易/说)
  和靖尹氏曰宽问赵颖道胡康侯谓学者致知格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45-0143d.png
  物只是一部周易如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是也如
  何先生曰是也非特屯也卦卦皆然宽疑其未安
  次日再举问先生曰若谓致知格物穷理尽性经
  书字字句句皆是非特易也宽曰如洒扫应对释
  氏拈槌竖拂上岂穷理不得先生因是康侯之言
  夏庭列亲闻之
  汉上朱氏曰坎在上为云雷动于下云蓄雨而未
  降屯也屯者结而未解之时雨则屯解矣彖言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45-0144a.png
  雨之动满盈者要终而言也解丝棼者纶之经之
  经纶者经而又纶终则有始屯自临变离为丝坎
  为轮纶也离南坎北南北为经经纶也君子经纶
  以解屯难凡事有未决反复思念亦此象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坎不言水而言云者未通之意经纶
  治丝之事经引之纶理之也屯难之世君子有为
  之时也(本/义)○问屯需二象皆阴阳未和洽成雨之
  象也然屯言君子以经纶而需乃言饮食宴乐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45-0144b.png
  也曰需是缓意在它无所致力只得饮食燕乐屯
  是物之始生象草木初出地之状其初出时欲破
  地面而出不无龃龉艰难故当为经纶其义所以
  不同也(语/录)
  东莱吕氏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难之世人皆
  惶惧沮丧不敢有为殊不知正是君子经纶时节
  (纪/闻)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45-0144c.png
下贱大得民也
 伊川先生曰初以阳爻在下乃刚明之才当屯难之
 世居下位者也未能便往济屯故盘桓也方屯之初
 不盘桓而遽进则犯难矣故宜居正而固其志凡人
 处屯难则鲜能守正苟无贞固之守则将失义安能
 济时之屯乎居屯之世方屯于下所宜有助乃居屯
 济屯之道也故取建侯之义谓求辅助也○贤人在
 下时苟未利虽盘桓未能遂往济时之屯然有济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45-0144d.png
 之志与济屯之用志在行其正也○九当屯难之时
 以阳而来居阴下为以贵下贱之象方屯之时阴柔
 不能自存有一刚明之才众所归从也更能自处卑
 下所以大得民也或疑方屯于下何有贵乎夫以刚
 明之才而下于阴柔以能济屯之才而下于不能乃
 以贵下贱也况阳之于阴自为贵乎(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盘桓犹言柱石盘磐石也桓桓柱也谓
 利建侯如柱石在下不可以动然志在行正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45-0145a.png
  广平游氏曰夫建侯王者事也而于初九言之者
  以刚动而不失其正其自任以天下之重盖王佐
  才也象所谓君子以经纶者非初九其谁邪故其
  体国致君宜以协济为义其曰利建侯者乃代天
  理物之职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初
  以刚明之才处群阴之下能以贵下贱也其才足
  以济时之屯又能以贵下之宜其得民矣然犹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45-0145b.png
  旋未进者志行正故也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
  下不为所谓正也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可谓大
  得民也而犹服事商者亦行正而已矣故曰利居
  贞利居贞者待时而动不失正也圣人之有天下
  非私之也四海之内共利之之为说共给之之为
  安故利建侯武王克商有未及下车而封者用此
  道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初九刚柔始交故称盘桓时止则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45-0145c.png
  时行则行理之常也时有不得行是以宜待也阳
  上而阴下上贵而下贱亦理之常也其或以阳下
  阴以贵下贱者适时之变也是以康屯之道在于
  得民得民之道在于下下老子曰江海为百谷王
  以其下之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屯之时兴事皆当盘旋盘旋未决也
  居屯之道则当居贞建侯如是之利可免盘旋矣
  ○刚柔始交而难生则居屯者有不可动之势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45-0145d.png
  天下万物方资于济屯之才则济屯者为不可不
  动之时以不可动之势而遇不可不动之时此其
  所以盘旋也初九以刚明之才济屯之难居正而
  静不违势建侯而动不违时其于屯也何不利之
  有故虽盘旋而不失康屯之道故曰志行正也况
  以阳下阴大得民乎圣人经纶建侯非自为也为
  民而已为民而得民其难济矣夏商之季汤武其
  尽之(并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45-0146a.png
  汉上朱氏曰初九刚正屯难之始上有正应震动
  体进则犯难成巽为进退九居四不安故盘桓子
  夏传曰盘桓犹桓旋也盘桓不进利于守正不进
  非必于退也志在行其正也初九不忘上行之谓
  志志刚中也志行正也可不盘桓以待时乎初动
  济屯四诸侯位建国命侯资以辅五屯难未解众
  阴不能自存有刚正之才使之有国则众从之阳
  贵阴贱坤众为民九退复初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45-0146b.png
  故曰利建侯夫子时楚有四县赵简子命下大夫受
  郡必言利建侯者建侯万世之利也或问震又成
  巽何也曰所谓杂物撰德也撰数也且以屯论之
  坎阳物也震动也四比于九五自三柔爻数之至
  于九五巽也震阳物也巽阴物也刚者阳之德柔
  者阴之德刚柔杂揉不相踰越故曰杂而不越先
  儒传此谓之互体在易噬嗑彖曰颐中有物曰噬
  嗑离震相合中复有艮明夷彖曰内文明而外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45-0146c.png
  顺以蒙大难又曰内难而能正其志坎难也离坤
  相合中复有坎在系辞曰八卦相荡先儒谓坎离
  卦中互有震艮巽兑在春秋传见于卜筮如周太
  史说观之否曰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
  土上山也有山之才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
  上自三至五有艮互体也王弼谓互体不足遂及
  卦变钟会著论力排互体盖未详所谓易道甚大
  矣(易/传)○又曰屯卦本坎二之初九二阳也初六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45-0146d.png
  也阳贵阴贱故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动乎险中
  者非善下不能得众非刚强不能济弱故屯卦之
  用在此一爻(丛/说)
  五峰胡氏曰东汉之末豪杰竞起有刚阳之德宜
  为君者刘备而已痛王室之倾颓愤奸臣之窃命
  扶本宗诛奸宄一匡天下其志也而为相于平原
  为牧于徐州归袁绍投曹操依刘表曾未足以舒
  其志然临祸患而信义益明不少变其初志三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45-0147a.png
  草庐以致诸葛得庞统来法正追景升顾恋赴义
  之徒而众士景从若水之归海以贵下贱而大得
  民也于是遂定巴蜀三分天下而有济屯之势居
  贞建侯之利大矣(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磐桓难进之猊屯难之初以阳在下
  又居动体而上应阴柔险陷之爻故有磐桓之象
  然居得其正故其占利于居贞又本成卦之主以
  阳下阴为民所归侯之象也故其象又如此而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45-0147b.png
  者如是则利建以为侯也(本/义)○一卦之中自有会
  通六爻又自各有会通且如屯卦初九在卦之下
  未可以进为屯之义乾坤始交而遇险陷亦屯之
  义以草穿出地而未申亦屯之义凡此数义者皆
  是屯之会聚处若磐桓利居贞便是一个合行底
  却是通处也(语/录)
  东莱吕氏曰易之爻大抵随步换形如屯初九刚
  正之人本自是好在六二看初九则以阴柔为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45-0147c.png
  阳所逼却看得初九是寇此随步换形也至六四
  与初九是正应得初九刚阳之助却看得是昏姻
  此又随步换形也(易/说)○初九磐桓说者或谓初以
  刚居刚在屯难之世恐其锐于进故戒之以磐桓
  此说不然盖初以刚明之才乃能与时消息自制
  其刚磐桓而不敢骋此正所谓自胜之强也此正
  所谓刚也惟刚然后能磐桓孰谓以刚为戒乎○
  屯初九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人徒见君子居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45-0147d.png
  难之时磐桓不进遂以为甘心退缩无志于行正
  道殊不知所以磐桓不进者其志乃在于行正道
  也苟轻进易合岂能行道乎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九居屯难之时欲建侯以为助若自恃其阳刚之
  贵不屑屈已下贱岂能得民亦如主盟斯道者欲
  广求人以济道之屯若抗颜自尊不屑降意收接
  后进亦岂能得人乎(并纪/闻)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45-0148a.png
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伊川先生曰二以阴柔居屯之世虽正(一作/五)应在上
 而逼于初刚故屯难邅回如辞(一有/助字)也乘马欲行也
 欲从正应而复班如不能进也班分布之义下马为
 班与马异处也二当屯世虽不能自济而居中得正
 有应在上不失义者也然逼近于初阴乃阳所求柔
 者刚所陵柔当屯时固难自济又为刚阳所逼故为
 难也设匪逼于寇难则往求于婚媾矣婚媾正应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45-0148b.png
 寇非理而至者二守中正不苟合于初所以不字苟
 贞固不易至于十年屯极必通乃获正应而字育矣
 以女子阴柔苟能守其志节久必获通况君子守道
 不回乎初为贤明刚正之人而为寇以侵逼于人何
 也曰此自据二以柔近刚而为义更不计初之德如
 何也易之取义如此○六二居屯之时而又乘刚为
 刚阳所逼是其患难也至于十年则难久必通矣乃
 得反其常与正应合也十数之终也(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45-0148c.png
 横渠先生曰班布不进之猊(易/说)
  蓝田吕氏曰左传有班马之声则班分别也班如
  者别而相远者也六二近初而应五六四应初而
  近五皆与近者远别而求正应故皆曰乘马班如
  上六无应虽比于五不可得而亲故亦曰班如
  龟山杨氏曰六二以阴柔乘刚故屯如邅如乘马
  班如下马为班言屯邅而不能有行也初以阳下
  阴婚媾之象匪寇也二以柔顺中正之贤守常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45-0148d.png
  应而不从女子贞也与天下之大老异矣盖初虽
  有刚明之才足以济难而亨屯以之为君则未也
  守女子之贞宜其不字矣至其数极而反常则君
  臣之分正故十年乃字十数之终也君先而臣从
  君倡而臣和所谓常若绮里之徒汉初求之不可
  得而臣女子贞也晚出从太子游反常故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二召云者龙命吕者律其听者非
  苟合而已也以位则配以居则正而不偶焉屯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45-0149a.png
  也至于天道反常则应之礼曰国有道不变塞焉
  国无道至死不变其六二之谓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屯之世动在险中非阴柔之所宜也
  况六爻之中莫柔弱于六二故为在屯之邅者而
  有女子之象焉马班如欲应五而不能进也初九
  之刚进而见逼非为寇则婚媾耳六二居中待应
  不为苟合寇婚不从故云不字至于十年屯难反
  常终从正应则六二之处屯可谓女子之贞者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45-0149b.png
  伊川曰此自据二以柔近刚为义不计初之德为
  如何也易之取义如此所谓假初以明二非在二
  以明初也班如者旧以为相牵不进或谓班旋不
  进伊川为班分布之义与马异处要之班如为列
  而未进又不欲退处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九五屯之主六二中正而应共济乎
  屯者也故曰屯如二乘初九欲往应五迫于刚强
  邅回而不能去故邅如乾变震为作足之马震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45-0149c.png
  足乘马也初不应五二欲应之与马别矣故乘马
  班如春秋传曰有班马之声杜氏曰班别也五坎
  为盗盗据山险寇也男曰婚女曰姻媾男女合也
  九五应六二婚媾也五自初九视之有险难之象
  寇也自六二视之匪寇也婚媾也特以乘刚故耳
  初九六二正也而致六二之难者刚乘柔则顺柔
  乘刚则逆妻不亢夫臣不敌君天地之道故曰六
  二之难乘刚也二五相易五之二成兑兑女子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45-0149d.png
  二之五成坤坤为母女子而为母字育也坤见坎
  毁刚柔以中正相济屯解之象坤为年其数十六
  二守正不苟合于初而贞于五是以不字屯难之
  极至于十年二五合刚柔济兑女乃字也屯本临
  二之五合则九反二六反五坤为常故曰反常也
  王弼曰屯难之世其势不过十年孰谓弼不知天
  乎坤为年何也曰岁阳也阳生子为复息为临为
  泰乾之三爻也夏侯氏建寅商人建丑周人建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45-0150a.png
  无非乾也古之候岁者必谨候岁始冬至日腊明
  日正月旦日立春日谓之四始四始亦乾之三爻
  也坤十月阴也禾熟时也故诗十月纳禾稼春秋
  书有年大有年丧礼三年者二十七月也(易/传)
  五峰胡氏曰六二九五之正应而逼于初阳不得
  相从者以屯故也天子者天下之首蛮夷者天下
  之足中国盛强蛮夷屈服天下之常经也而汉之
  时匈奴暴桀抗衡中夏其为足也犹初其僭乱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45-0150b.png
  犹九苏武使焉匈奴壮其节义凌折困辱必欲降
  之武虽倚汉武刚明之君而远在蛮夷为所拘絷
  降之不可归欤不听故屯如邅如乘马班如进退
  不能也六阴也二亦阴也妻道也臣道也从一而
  终者也武守是道舍生取义以死守节心归中国
  义绝蛮夷虽身在匈奴不为之用岂求有功名于
  彼哉譬如贞女虽或介于强暴而不可侵凌终不
  为之字也夫使蛮夷而善归者多矣是时匈奴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45-0150c.png
  暴非心服中国而武乃使之是以遭逢如此耳十
  者数之终极而后变也居十九年虏势益衰欲归
  计强汉武乃得还然后名扬于匈奴功显于汉室
  完节而归乃字也变夷服中国反常也(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班分布不进之猊字许嫁也礼曰女
  子许嫁笄而字六二阴柔中正有应于上而乘初
  刚故为所难而邅回不进然初非为寇也乃求与
  己为婚媾耳但已守正故不之许至于十年数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45-0150d.png
  理极则妄求者去正应者合而可许矣爻有此象
  故因以戒占者(本/义)○问屯初九以阳在下而居动
  体上应六四阴柔险陷之爻固为磐桓之象然六
  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亦似有磐桓意先生曰磐
  桓只是欲进而难进猊若六二则有险难矣盖乘
  初九之刚下为阳逼故为所难而邅回不进又问
  匪寇婚媾程传谓设匪逼于寇难则往求于婚媾
  此说如何先生曰某旧二十许岁时读至此便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45-0151a.png
  此语有病只是别无他说可据只得且随他说然
  每不满后来方见得不然盖此四字文义不应必
  如此费力解也六二乘初九之刚下为阳所逼然
  非为寇也乃来求己为婚媾耳此婚媾与己皆正
  指六二也又问六四求婚媾此疑指初九之阳婚
  媾是阴何得阳亦可言先生曰婚媾通指阴阳但
  程传谓六二往求初九之婚媾恐未然也又问十
  年乃字十年只是指数穷理极而言邪先生曰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45-0151b.png
  中此等取象不可晓如说十年三年七月八月等
  处皆必有所指但今不可穿凿姑阙之可也(语/录)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
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伊川先生曰六三以阴(一无/阴字)柔居刚柔既不能安屯
 居刚而不中正则妄动虽贪于所求既不足以自济
 又无应援将安之乎如即鹿而无虞人也入山林者
 必有虞人以导之无导之者则唯陷入于林莽中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45-0151c.png
 子见事之几微不若舍而勿逐往则徒取穷吝而已
 ○事不可而妄动以从欲也无虞而即鹿以贪禽也
 当屯之时不可动而动犹无虞而即鹿以有从禽之
 心也君子则见几而舍之不从若往则可吝而困穷
 (一作/穷困)(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处非其地故曰入于林中虞防禁也二
 以乘刚有寇故五若可亲五屯其膏故不若舍之(易/说)
  蓝田吕氏曰二四皆有正应三居其间远则无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45-0151d.png
  近不同志而伥伥然欲进有所求即鹿无虞者也
  惟入于林中终无获也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
  媒妁之言而行者父母国人皆贱之惟君子见几
  而作不往以取吝也
  龟山杨氏曰六三居动之极而不中正非居正者
  也待时而动动而不括故其出有获当屯难草昧
  之时动不以正而上无应以之济屯是从禽而已
  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者也古者无事岁三田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45-0152a.png
  以为游豫也必有山泽之虞以莱其野盖莱其野
  而后禽可即田而无虞是从禽而已林中非即鹿
  之所君子见几不如舍之往斯吝穷矣(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三在屯之时居动之极贪于有获
  肆欲从禽昧道而行以临险阻始求有得往益屯
  也不知所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故也六三互体
  有艮庶几有知止之心故曰君子几不如舍也即
  鹿无虞以从禽也何必黔喙之谓乎其卦则屯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45-0152b.png
  体则震其互体则止动而求获不知其向是以不
  如止也虞翻变文为麓或谓于义为赘且鹿之已
  即何必虞乎谓为赘辞则钜鹿沙鹿皆当同义故
  知从禽非专鹿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虞翻王肃以鹿为麓先人曰如钜鹿
  沙鹿之鹿故知从禽非专鹿也雍曰孟子言从禽
  兽而无厌书言外作禽荒则从禽禽荒皆谓田猎
  则此不止于鹿明矣六三以阴柔之才非中正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45-0152c.png
  位居动之极贪于有获非处险之道也曾不自度
  可动之利虽即鹿也不过入于林中而已岂能有
  济哉唯君子知几不如舍之为得矣往则遇险而
  其道穷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三柔不当位不安于屯妄动以求
  五五君位艮为黔喙震为决躁鹿也言有求于君
  也若上六变而应三艮变巽离有结绳为网罟之
  象艮为手虞人指踪而设网罟者也上六在君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45-0152d.png
  侧而不应譬之即鹿无虞人以导其前岂惟不得
  鹿乎往而徒反退之三陷于林莽中矣艮为山震
  为木林也三四为中林中也六三有从禽之欲不
  知事有不可贪求妄动是以陷于林中而不恤故
  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初九也知不可往往
  无所获且有后患故见几而舍之舍止也艮也君
  子安于屯不若六三徒往而穷自取疵吝(易/传)
  五峰胡氏曰炎汉再建之初隗嚣起于陇西以庸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45-0153a.png
  才居民上有偏霸之意是鹿也夫立国以得贤为
  本若马援申屠刚杜林郑兴诸贤皆莫之与而去
  之是无虞也惟陷身于不义以及乱亡耳嚣终不
  悟举兵背叛不知几而往困于西域饿而死吝穷
  甚也窦融则不然矣其保河西也岂无专据方面
  之志哉然闻光武勃起中原土地最广甲兵最强
  号令最明遂舍五郡之权一心汉室终保福禄亦
  可谓君子矣(易外/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45-0153b.png
  新安朱氏曰阴柔居下不中不正上无正应妄行
  取困为逐鹿无虞陷入林中之象君子见几不如
  舍去若往逐而不舍必致羞吝戒占者宜如是也
  (本/义)○问六三即鹿无虞先生曰虞只是虞人六三
  阴柔在下而居阳位阴不安于阴则贪求阳欲乘
  阴即妄行故不中不正又上无正应妄行取困所
  以为即鹿无虞陷入林中之象○沙随盛称唐人
  郭京易好近寄得来说鹿当作麓象辞当作即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45-0153c.png
  无虞何以从禽也问郭据何书先生曰渠云曾得
  王辅嗣亲手与韩康伯注底易本鹿作麓以从禽
  上有何字然难考据恐是乱说○吉凶悔吝过则
  悔既悔必吝吝又复吉如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
  而生阴静极复动悔属阳吝属阴悔是逞快做出
  事来了有错失处这便生悔所以属阳吝则是那
  隈隈衰衰不分明底所以属阴亦犹骄是气盈吝
  是气慊刚过当为悔柔过当为吝(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45-0153d.png
  东莱吕氏曰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
  不如舍往吝三以阴柔而所居不正故贪求妄动
  急于求鹿不待虞人之指导猖狂妄行陷于林莽
  此轻动之咎也惟君子心无利欲故能独见其几
  预知不可得鹿而遽舍之止于未动之先岂待既
  往有吝然后悔乎(纪/闻)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伊川先生曰六四以柔顺居近君之位得于上者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45-0154a.png
 而其才不足以济屯故进而复止乘马班如也已既
 不足以济时之屯若能求贤以自辅则可济矣初阳
 刚(一作/刚阳)之贤乃是正应己之婚媾也若求此阳刚(一/作)
 (刚/阳)之婚媾往与共辅阳(一无/阳字)刚中正之君济时之屯
 则吉而无所不利也居公卿之位已之才虽不足以济
 时之屯若能求在下之贤亲而用之何所不济哉○
 知己不足求贤自辅而后往可谓明矣居得致之地
 (一作/位)已不能而遂已至暗者也(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45-0154b.png
 横渠先生曰六四待求而往(易/说)
  龟山杨氏曰六四静而正居险而不妄动者也故
  曰乘马班如班如者有待而行也夫初以阳下阴
  求婚媾者也而四应之求而往者也屯难之时智
  者以其谋勇者以其力竞时赴功者皆是也而四
  独居险而不为难待求而后往非择义之明畴克
  尔故往吉无不利而孔子曰求而往明也若诸葛
  孔明之于先主其几是乎(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45-0154c.png
  兼山郭氏曰六四屯虽可以有为之时又恶不由
  其道故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取非
  其招不往也如不待招而往何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居屯之世有济难之志而无济难之
  才者六四也无其才则必资刚明之才与共济难
  此所以班如有待于初九也初九正应以阳下阴
  得婚媾之义彼求而我往是以吉无不利也六二
  不与初九而待正应是之谓贞贞则正道存焉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45-0154d.png
  四不近比九五下待初九求而后往是之谓明明
  则事业兴焉此伊尹伯夷之所以辨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四柔而正上承九五坎为美脊之
  马艮为手乘马也四自应初五自应二其情异乘
  马而班别者也故曰乘马班如六四虽正有济屯
  之志五不求而往岂能行其志哉五求四男下女
  阴阳相合斯可往矣往之上得位故吉无不利艮
  为手求也坎为月震东方明之时也九五有明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45-0155a.png
  故求而往吉无不利否则志不应有凶易言出入
  往来何也曰出入以度内外也卦有内外自内之
  外曰出自外之内曰入出者往也入者来也往者
  屈也来者伸也出入往来屈伸相感而无穷天道
  东面望之来也西面望之往也故晋之出为明夷
  之入蹇之往为解之来(易/传)
  五峰胡氏曰桓公自莒入齐鲍叔实辅之既而不
  执其政乘马班如也管仲者已之交游有贤才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45-0155b.png
  胜己则求之于鲁脱之于俘荐之于公让之以政
  求婚媾往者也于是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
  管鲍为齐臣至于今称焉可谓吉无不利矣非明
  者其能知己之短而肯进人之长乎(易外/传)
  东莱吕氏曰四居近君之位得君之眷可以有为
  然其才阴柔不足以济屯故将进复止如乘马之
  班如若能自知不足下亲䁥于初与之同向前共
  济天下之事则吉无不利夫子释之曰求而往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45-0155c.png
  也明之一字最宜详玩盖得时得位肯自伏弱求
  贤自助非明者能之乎(纪/闻)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伊川先生曰五居尊得位而当屯时若有刚明之贤
 为之辅则能济屯矣以其无臣也故屯其膏人君之
 尊虽屯难之世于其名位非有损也唯其施为有所
 不行德泽有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泽
 有所不下是威权有所不在已也威权去已而欲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45-0155d.png
 正之求凶之道鲁昭公高贵乡公之事是也故小贞
 则吉也小贞则渐正之也若盘庚周宣脩德用贤复
 先王之政诸侯复朝谓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非
 恬然不为若唐之僖昭也不为则常屯以至于亡矣
 ○膏泽不下及是其德施未能光大也人君之屯也
 (并易/传)
  龟山杨氏曰屯难之世履尊位而陷乎险中乘阴
  而无辅欲有为而力不足者也此人君之屯也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45-0156a.png
  君之屯于其名位非有加损也膏泽不下于民力
  不足以有为而已若唐之文宗是也故曰屯其膏
  言泽不下流也以其欲有为而力不足故戒之曰
  小贞吉大贞凶小贞若武宗用李德裕之谋先取
  泽潞河北诸镇置而不问是也故唐之威令几于
  复振大贞若鲁昭公高贵乡公是也(易/说)○易曰屯
  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方屯难之时膏泽不敷权移
  于下政非己出人君之屯也权移于下而欲骤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45-0156b.png
  之取凶之道也故大贞凶小贞渐而正之也孔子
  欲救旅泰山者姑小贞之而已其后昭公卒至败
  亡失此故也(语/解)
  兼山郭氏曰九五尊位大中庆赏之可行而时则
  屯也彼刚中之质见掩于二阴膏泽不得下于民
  之象也坎虽润下特私其应而已故小贞则吉也
  贞者事之干也方屯之未宁而下有分民之臣上
  无蓼萧之泽以及四海故大贞则凶也或以况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45-0156c.png
  晋之初盖大器已移夫何屯膏之有(易/说)
  白云郭氏曰伊川先生曰人君之尊虽屯难之世
  于其名位非有损也唯其施为有所不行德泽有
  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泽有所不下
  是威权不在已也威权去已而欲骤正之求凶之
  道鲁昭公高贵乡公之事是也故小贞则吉也小
  贞则渐正之也若盘庚周宣修德用贤复先王之
  政诸侯复朝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非恬然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45-0156d.png
  为若唐之僖昭也不为则常屯以至于亡矣雍曰
  九五位非不尊也处非不正也德非不中也见掩
  于二阴而有屯膏之象者盖五方自屯于险中岂
  能膏泽下于民哉然女子小人皆阴之类也能掩
  君之德者也能屯君之泽者也人君惑而好之乃
  所以自致其屯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坤为民兑为泽五之二成兑有膏泽
  下于民之象膏泽下则五之所施光矣坎为月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45-0157a.png
  光之象故也屯之时九五得尊位六三不正处内
  卦之极震体而有坤权臣挟震主之威有其民者
  也六三壅之九五之膏泽不下故曰屯其膏言人
  君之屯也九五中正守位六二六四上六自正阴
  为小故小贞吉五动而正三以君讨臣则三复乘
  五盖膏泽不下五之施未光民不知主祸将不测
  矣故大贞凶(易/传)
  五峰胡氏曰鲁昭公当三桓强盛禄去公室之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45-0157b.png
  以人则皆季氏之人以政则皆季氏之政君位虽
  存而威权已去不足以有为欲恩泽下流难矣屯
  其膏也膏凝结而不流者也然则宜奈何自小而
  以渐正之使恩泽浸润加于百姓仁心仁闻著于
  天下则有吉如唐武宗宪宗是也鲁昭不知出此
  举兵攻之欲夺数世之权于一旦恩泽未孚民莫
  之与以致失国出奔客死它所凶矣(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九五虽以阳刚中正居尊位然当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45-0157c.png
  之时陷于险中虽有六二正应而阴柔才弱不足
  以济初九得民于下众皆归之九五坎体有膏润
  而不得施为屯其膏之象占者以处小事则守正
  犹可获吉以处大事则虽正而不免于凶(本/义)○因
  说东汉诛宦官事(云云/)如唐昭宗文宗直是要除
  许多宦官那时若有人似尚可为那时只宣宗便
  度得事势不能诛便一向不问它也是老练了如
  此伊川易解也失契勘说屯其膏又非恬然不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45-0157d.png
  若唐之僖昭这两人全不同一人是要做事一人
  是不要做
  广汉张氏曰望之更生辅元帝初政以元帝天资
  之弱而外有史高总朝廷之事内有恭显制枢机
  之权二子左右其间可谓孤弱之势危疑之时矣
  所以处之之道要当艰深其虑正固其守诚意恳
  恻以广上心人才兼收以强国势谨其为勿使有
  差密其机勿使或露积之以久上心开明人才众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45-0158a.png
  多群心归而理势顺庶几有可为者此在易屯膏
  小贞之义也而二子处之盖甚疏矣其绸缪经理
  未尝有一日之功也(南轩集/史论)
  东莱吕氏曰九五与六二是正应既是有应而九
  五之爻却言屯其膏其辞反不美何也盖易变易
  也初无定体五虽有二之应然二是阴柔之质岂
  能济屯难譬如人君得刚明之臣相助乃有益苟
  不得刚明之人虽有柔弱者千百辈相助何益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45-0158b.png
  事此所以屯其膏也又不可拘于有应(易/说)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伊川先生曰六以阴柔居屯之终在险之极而无应
 援居则不安动无所之乘马欲往复班如不进穷厄
 之甚至于泣血涟如屯之极也若阳刚而有助则屯
 既极可济矣○屯难穷极莫知所为故至泣血颠沛
 如此其能长久乎夫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分三
 而又两之足以包括众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45-0158c.png
 下之能事毕矣(并易/传)
  龟山杨氏曰险难之极以阴柔居之乘刚而无辅
  无有为之资也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而已班如不
  能有行也涟如伤之至也若唐之昭宣是已其危
  亡立至又何可长者然则时终不可为欤曰有刚
  健之才尊德乐道择贤而用之何不可之有(易/说)
  兼山郭氏曰上六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处屯
  之极不能变屯以求通虽曰加忧何可济也是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45-0158d.png
  寝积薪之上自谓曰安其能久乎二与四为不及
  上为过过而不知变是以及此(易/说)
  和靖尹氏曰否以上九阳刚故能倾否此以上六
  柔不足以济屯而皆曰何可长也意不同而言各
  有当也此言不能济屯何可长也否言倾否言否
  不可久也(答杨子/安书)
  白云郭氏曰康屯之道莫大于建侯不宁非优柔
  不断之所能济也上六处屯之极乘马班如同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45-0159a.png
  四之道可谓优柔不知变者矣故进退犹豫终以
  自伤非可久之道也二之班如待正应也四之班
  如待求而往也上六班如独无所待进退不决而
  自伤耳屯为柔弱待济之时故乘马班如皆欲待
  而有所之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六屯之极也五坎为美脊之马动
  而乘之上应三五自应二虽欲用五济屯其情异
  矣乘马而班别也上动成巽巽为号上反三成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6b 页 WYG0045-0159b.png
  离为目坎为血泣血也上不得乎君以济屯难极
  矣无如之何是以泣尽继之以血涟而不已上之
  三连两离爻故曰涟如然屯极矣极则必变何可
  长也巽为长(易/传)
  五峰胡氏曰汉献帝皇泰主(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阴柔无应处屯之终进无所之忧惧
  而已故其象如此(本/义)
  东莱吕氏曰屯极则当通如乱极则当治上居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45-0159c.png
  之极正是一机会然六以阴柔居之虽为有为而
  才不足坐失机会故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也象所
  以言何可长也者盖谓屯极之时若不变而为治
  即入于乱亡只有两件更不容停待正如伤寒病
  极之时若不得一服药只当时无事若医者庸懦
  狐疑不决则必至于死盖此病不可停待也(纪/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45-0159d.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