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a 页 WYG0045-00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
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伊川先生曰此以下言乾之时勿用以在下未可用
 也○时舍随时而止也(舍去/声)○行事进德修业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b 页 WYG0045-0078b.png
 自试随时自用也○上治得位而行上之治也○穷
 之灾穷极而灾至也○天下治用九之道天与圣人
 同得其用则天下治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九二居大中安止之地至于三四则不
 得所安也○三四与二皆言所遇之时二之时平和
 见龙在田者则是可止之处也时舍时止也以时之
 和平故利见不至于有害三四则皆时为难危又重
 刚又不中至九五则是圣人极致处不论时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a 页 WYG0045-0078c.png
 大而得易简之理当成位乎天地之中时舍而不受
 命乾九二有焉及夫化而圣矣造而位天德矣则富
 贵不足以言之○九五成性则跻圣而位天德九二
 正位于内卦之中有君德矣而非上治也九五言上
 治者言乎天之德圣人之性故舍曰君而谓之天见
 大人德与位之皆造也(并正/蒙)
  白云郭氏曰下也曰下言微也如有鳏在下也前
  言位之人也后言爻之时也○时舍时可进故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b 页 WYG0045-0078d.png
  时而舍明有正中君德亦必待时○行事兴事造
  业大有为也○自试君子谨失时之戒故或自试
  ○上治以天德位天位治所从出○穷之灾穷不
  知变故灾至○天下治知乾元之义而用天德则
  治矣(并易/说)
  汉上朱氏曰易传曰言乾之时也潜龙勿用时在
  下也见龙在田时可止也舍止也井初六为九五
  舍之与此象异二阳方进而未泰故可舍止音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a 页 WYG0045-0079a.png
  舍之舍九二变遁艮有止意终日乾乾进而行事
  之时非乾乾不能堪其事巽行事也或跃在渊上
  下进退无常自试时也飞龙在天在上而致治时
  也亢龙有悔阳穷于九阴穷于六位穷于上穷则
  变变则通通则久上九穷不知变穷之灾也天灾
  曰灾数极时也玄有三统九会阳以九终以极数
  也然天人有交胜之理故有悔天德不可为首用
  九不见其首则不过不过中也六位得中天下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b 页 WYG0045-0079b.png
  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时舍言未为时用也○自试未遽有
  为姑试其可○上治居上以治下○天下治言乾
  元用九见与它卦不同君道刚而能柔天下无不
  治矣○此第三节再申前意(本/义)
  东莱吕氏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天也元圣人
  也天无时而不用九而天下有治不治者由居其
  下者无用九之圣人耳圣人与天同德则天下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4a 页 WYG0045-0079c.png
  矣(易/说)○又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易传云天与圣
  人同得其用则天下治也盖天之用未尝一日而
  息天下本合常治然一治一乱者只为人与天不
  相似不能得天之用所以不治故必待天与圣人
  同得其用然后天下治也(纪/闻)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
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
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4b 页 WYG0045-0079d.png
 伊川先生曰此以下言乾之义方阳微潜藏之时君
 子亦当晦隐未可用也○天下文明龙德见于地上
 则天下见其文明之化也(一作而/化之)○与时偕行随时
 而进也○乾道乃革离下位而升上位上下革矣
 乃位乎天德正位乎上位当天德(一作/德矣)○与时偕极
 时既极则处时者亦极矣○乃见天则用九之道天
 之则也天之法则谓天道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乾二五皆正中之德五则曰大人造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5a 页 WYG0045-0080a.png
 又曰圣人作而万物睹大人而升圣乃位乎天德也
 不言帝王而言天德位不足道也所性不存焉潜龙
 自是圣人之德备具但未发见○见龙成性至飞龙
 则位天德○九五言乃位乎天德盖是成圣实到也
 不言首出所性不存焉其实天地也不曰天地而曰
 天德言德则德位皆造故曰大人造也至此乃是大
 人之事毕矣五乾之极盛处故以此当圣人之成德
 言乃位即是实到为己有也若由思虑勉勉而至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5b 页 WYG0045-0080b.png
 止可言知不可言位也乃位则实在其所矣大抵语
 勉勉者则是大人之分也勉勉则犹或有退少不勉
 勉斯退矣所以须学问进德修业欲成性也成性则
 纵心皆天也所以成性则谓之圣者如夷之清惠之
 和不必勉勉彼一节而成性若圣人则于大以成性
 (并易/说)
  广平游氏曰揲蓍之法遇九六之数则变乾以纯
  阳故阳极而亢坤以纯阴故阴极而战如其不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6a 页 WYG0045-0080c.png
  则亢而灾战而伤不能免也乾以用九则阳知险
  而变故无首而吉坤以用六则阴知阻而变故永
  贞而利乾坤纯乎阴阳者也故有用九用六与他
  卦不同将来者进成功者退天之则也故乾元用
  九乃见天则(易/说)
  龟山杨氏曰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孔颜之所同天
  下文明则孔子而已矣○毋固则与时偕行(并语/解)
  兼山郭氏曰刚健中正纯粹精乾之九五七者咸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6b 页 WYG0045-0080d.png
  在故为一也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是以变动
  不居周流六虚莫有留碍者矣故曰飞龙在天乃
  位乎天德(易/说)
  白云郭氏曰阳气潜藏则闭塞未亨之时○天下
  文明君子出则道大明○与时偕行时可行健君
  子应时行之行谓用也○乾道乃革潜龙之义至
  四而革矣○乃位乎天德有天德而得天位也○
  与时偕极乾道极矣时不复矣而不知止故与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7a 页 WYG0045-0081a.png
  极○乃见天则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观用九之义
  见天之可则也(并易/说)
  汉上朱氏曰易传曰言乾之义也乾伏坤见阳气
  潜藏故曰潜龙勿用坤文离明德施之普光于天
  下人文明也故曰见龙在田三阳方行亦与之行
  故终日乾乾行不息也周公继日待旦之时乎四
  人位五天位离人之天水火相息乾道革矣故曰
  或跃在渊天不可阶而升也不曰位乎君位而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7b 页 WYG0045-0081b.png
  位乎天德者成性跻圣也张载曰受命首出则所
  性不存焉故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上极也消息
  盈虚与时偕行则无悔偕极则穷故有悔也六九
  相变天地之道不可违之则也乾元始也于其始
  也用九其终不过矣以其不可过也故曰天则见
  天则则知中道乃固然之理非人能为之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天下文明虽不在上位然天下已被
  其化○与时偕行时当然也乾道乃革离下而上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8a 页 WYG0045-0081c.png
  变革之时○天德即天位也盖唯有是德乃宜居
  是位故以名之○乃见天则刚而能柔天之法也
  ○此第四节又申前意(本/义)○问程易以文言中三
  段论潜龙以下六爻分作乾之用乾之时乾之义
  看来恐可移易说先生曰凡说经若移易得便不
  是本意看此三段只是圣人反复赞咏乾之德耳
  如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便是第二段阳气潜藏便
  是上段龙德而隐者也圣人反复发明以示人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8b 页 WYG0045-0081d.png
  (语/录)
  东莱吕氏曰象与文言论上九一爻曰亢龙有悔
  盈不可久也又曰动而有悔又曰穷之灾也又曰
  知进而不知退皆言亢之不可极至于所谓与时
  偕极盖诸处已说盛满之当抑故此章特发此义
  谓时方盛满道亦与之盛满何适而非道也○或
  跃在渊乾道乃革四去五为近(并易/说)○又曰程传
  言正位乎上位当天德位稍偏则于天德不相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9a 页 WYG0045-0082a.png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在天之时寒往则暑来昼
  往则夜来初未尝息至于人则朝气锐暮气惰不
  能终日乾乾者盖梏于血气不能与天地之气相
  通故也若与天地之气相通则与时偕行矣○或
  跃在渊乾道乃革自凡入圣全在一跃四离下位
  而升上位如人自凡入圣也非一跃岂能变革乎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用九之道在乎无首天叙
  有典天秩有礼本未尝为首因其元有父子故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9b 页 WYG0045-0082b.png
  父子之典因其元有吉凶故有吉凶之礼本非天
  为首而创立之也此所谓天则(纪/闻)○又曰乾元用
  九乃见天则天则政在无首处(己丑/课程)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
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康节先生曰凡言大者无得而过之也亦未始以大
 为自得故能成其大岂不谓至伟者欤(观物/篇)
 明道先生曰性情犹言资质体段(刘绚/师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45-0082c.png
 伊川先生曰反复详说以尽其义既始则必亨不亨
 则息矣乾之性情也既始而亨非利贞其能不息乎
 ○乾始之道能使庶类生成天下蒙其美利而不言
 所利者盖无所不利非可指名也故赞其利之大曰
 大矣哉(并易/传)○元亨者只是始而亨者也此通人物
 而言(通元本/作咏字)谓始初发生大槩一例亨通也及到利
 贞便是各正性命后属人而言也利贞者分在性与
 情只性为本情是性之动处情又几时恶故者以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45-0082d.png
 为本只是顺利处为性若情则须是正也(吕与叔/东见录)
 利贞者性情也言利贞便是乾之性情因问利与以
 利为本之利同否先生曰凡字只有一个用有不同
 只看如何用凡顺理无害处便是利君子未尝不欲
 利然孟子言何必曰利者盖只以利为心则有害如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便是有害未有仁而遗其亲未
 有义而后其君不遗其亲不后其君便是利仁义未
 尝不利(杨遵/道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45-0083a.png
 横渠先生曰利贞者性情也以利解性贞解情利流
 通之义贞者实也利快利也贞实也利性也贞情也
 情尽在气之外其发见莫非性之自然快利尽性所
 以神也情则是实事喜怒哀乐之谓也欲喜者如此
 喜之欲怒者如此怒之欲哀欲乐者如此哀之乐之
 莫非性中发出实事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元亨者乾之始也利贞者乾之性情
  也乾之始大是也乾之性情健是也惟有大故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45-0083b.png
  亨而健故利贞也○利天下者始于乾元故彖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可言所利则其利小矣不言
  所利无所不利也(并易/说)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
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伊川先生曰大哉赞乾道之大也以刚健中正纯粹
 六者形容乾道精谓六者之精极以六爻发挥旁通
 尽其情义乘六爻之时以当天运则天之功用著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45-0083c.png
 故见(一作/曰)云行雨施阴阳溥畅天下和平之道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刚健中正中爻之德○刚健中正纯粹
 精也主以中正为精也六爻发挥言时各异旁通情
 也情犹言用也(并易/说)
  兼山郭氏曰乾之为乾刚健中正纯粹精是也考
  乾之象则六爻不齐能尽乾之义就其中正而纯
  全焉独见乎九五所以取象于飞龙也必也考论
  其精微则七者咸在也盖阳德为刚乾德为健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45-0083d.png
  位则中以才则正上下无异体故谓之纯内外无
  偏系故谓之粹它卦莫能与之同故谓之精(易/说)
  白云郭氏曰刚健中正纯粹精乾之德也六爻发
  挥旁通情乾之业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乾之用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乾之功也有是德则有是业有
  是用则有是功也然精者德之精情者卦之情乘
  六龙用九也天下平致美利也乾之大如此圣人
  之法乾也刚健中正以崇德发挥旁通以广业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45-0084a.png
  乘六龙崇德以致用也云行雨施广业之功成也
  (易/说)
  汉上朱氏曰元者乾之始刚反而动亨在其中矣
  利贞者乾之性情也性情犹言资质也动而生物
  利也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贞也贞正也始则亨
  亨则利利则贞在其中诸卦言利者指事而言之
  利于此或不利于彼乾始万物资之天下之大无
  不蒙其利者不言所利则其利大矣故谓之元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45-0084b.png
  又训大故也夫子欲言乾道之大其辞有不能尽
  者故曰大哉乾乎乾总言之则刚不挠也健不息
  也健者积刚而成也悉数之则中正而不倚也纯
  全而粹美也一三五正也二五中也中而正者其
  九五乎八卦皆纪也纯而粹者其重乾乎故太玄
  准之以睟其首辞曰阳气袀晬清明道至于纯粹
  无以复加矣而六者皆原于一一者何乾始也天
  地之一本万物之一源精之又精刚健中正纯粹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45-0084c.png
  自此而出故曰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易传曰精谓
  六者之精极也以一言该之曰正正者乾之性也
  六爻发越挥散旁通于诸卦被于三百八十四爻
  无往而不利者乾之情也情变动也性不变者也
  时乘六龙者以御天而行也云行雨施者天下平
  均也二者体元亨也元亨则利贞在其中矣盖云
  行雨施品物流形则万物各正其性命矣郑康成
  本作情性(易/传)○又曰乾为美又为嘉嘉美之至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45-0084d.png
  乾坤合德乃有是象(丛/说)
  新安朱氏曰乾元始则必亨理势然也利贞收敛
  归藏乃见性情之实乾始始者元而亨也利天下
  者利也不言所利者贞也或曰坤利牝马则言所
  利矣刚以体言健兼用言中者其行无过不及正
  者其立不偏四者乾之德也纯者不杂于阴柔粹
  者不杂于邪恶盖刚健中正之至极而精者又纯
  粹之至极也或疑乾刚无柔不得言中正者不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45-0085a.png
  也天地之间本一气之流行而有动静耳以其流
  行之统体而言则但谓之乾而无所不包矣以其
  动静分之然后有阴阳刚柔之别也旁通犹言曲
  尽时乘言圣人乘六龙以御天则如天之云行雨
  施而天下平也○此第五节复申首章之意(本/义)
  乾元者始而亨一段元亨是生出去利贞是收敛
  来方见性情所以周子言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
  复利贞者性情也是乾元之性情始而亨时是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45-0085b.png
  之发作处共是一个性情到那利贞处一个有一
  个性情百榖草木皆有个性情了元亨方是它开
  花结子时到这利贞时方见得它底性情就这上
  看乾之性情便见得这是利贞诚之复处○问一
  阳动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如何利贞处乃为乾
  之性情先生曰元亨者发见流行之处利贞乃其
  本体无所作用之实性情犹言情状于其收敛无
  所作用方见得它情状真实○问太极图中言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45-0085c.png
  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何也先生曰中正仁
  义分属动静而圣人则主于静盖正所以能中义
  所以能仁克己复礼义也义故能仁易言利贞者
  性情也元亨是发用处必至于利贞乃见乾之实
  体万物到秋冬收敛成实方见得他本质故曰性
  情此亦主静之说也○问利贞者性情也先生云
  是对元亨言之性情是说本体○不言所利明道
  说云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乾也此语说得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45-0085d.png
  ○问乾不言所利程易谓无所不利故不言利如
  何曰是也乾则无所不利故但说利贞坤只利牝
  马之贞则有利不利矣○大哉乾乎阳气方流行
  固已包了全体阴便在这里了所以说刚健中正
  然不可道这里却夹杂些阴柔所以却说纯粹精
  ○又曰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观其文势只是言此
  四者又纯粹而精耳程易作六德解未安○问乾
  刚健中正或谓乾刚无柔不得中正先生常言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45-0086a.png
  地之间本一气之流行而有动静耳以其流行之
  统体而言则但谓之乾而无所不包以动静分之
  然后有阴阳刚柔之别所谓流行之统体指乾道
  而言邪先生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道变化各
  正性命只乾便是气之统体物之所资始物之所
  正性命岂非无所不包但自其气之动而言则为
  阳自其气之静而言则为阴所以阳常兼阴阴不
  得兼阳阳大阴小阴必附阳皆此意也○刚健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45-0086b.png
  正为其嫌于不中正所以说个中正阳刚自是全
  体岂得不中正这个因近日赵善誉者著一件物
  事说道只乾坤二卦便偏了乾只是刚底一边坤
  只是柔底一边某说与它道圣人做一部易如何
  却将两个偏底物事放在劈头如何不讨个浑沦
  底放在那里注中便是破它说○又曰元亨是大
  通利贞是收敛情性○又曰四端四德逐一言之
  则各自为界限分而言之则仁义又是一大界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45-0086c.png
  故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如乾文言既曰四德又
  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并语/录)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
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伊川先生曰德之成其事可见者行也德成而后可
 施于用初方潜隐未见其行未成未成未著也是以
 君子弗用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成德为行德成自信则不疑所行日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45-0086d.png
 于外可也○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为功者也未至
 于圣皆行未成之地耳颜子之徒隐而未见行而未
 成故曰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龙德而隐圣修而
 未成者也非如学者之未成凡言龙喻圣也若颜子
 可以当之虽伯夷之学犹不可言龙龙即圣人之德
 颜子则术正也(并易/说)○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私淑
 艾以教人隐而未见之仁也(语/解)
  白云郭氏曰隐而未见时之未至也行而未成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45-0087a.png
  未大成也是以确乎不可拔也成德者时乘之龙
  德也言之信行之谨善世不伐德博而化皆可见
  也初之潜未足以与此(易/说)
  汉上朱氏曰君子积善成德以其成德行之为行
  日可见于外而不可掩者行也九二是也隐之为
  言隐伏而未见于世行而其德未成是以弗用张
  载曰未至于圣皆行而未成之地(易/传)
  新安朱氏曰成德已成之德也初九固成德但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45-0087b.png
  行未可见耳(本/义)○问行而未成如何曰只是事业
  未就又问乾六爻皆圣人事安得有未成伊川云
  未成是未著莫是如此否曰虽是圣人毕竟初九
  行而未成又问此只论事业不论德否曰不消如
  此费力且如伊尹居有莘之时便是行而未成(语/录)
  东莱吕氏曰君子以成德为行此漆雕开所以不
  仕欤(己丑/课程)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45-0087c.png
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伊川先生曰圣人在下虽已显而未得位则进德修
 业而已学聚问辩进德也宽居仁行修业也君德已
 著利见大人而进以行之耳进居其位者舜禹也进
 行其道者伊傅也(易/传)
  广平游氏曰乾之道不尽于九二故有学问坤之
  道盛于六二故不习无不利(易/说)○闲邪存诚此尊
  德性也非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则择善不明矣(中/庸)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45-0087d.png
  (解/)
  兼山郭氏曰九二见龙在田以君德而处臣位在
  君子方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者也田非不可安安
  之非所宜也是以利见大人汇以待征学以待发
  故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学聚问辩宽居之者期于仁以行之
  耳故潜龙勿用知其行而未成也见龙在田知其
  君德大成而可行也是以利见大人惟仁以行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45-0088a.png
  为九二之事(易/说)
  汉上朱氏曰初九正其始二益之而说学以聚之
  也聚者升而上也兑为口问以辩之也二动中虚
  虚则有容宽以居之也动而以巽行仁以行之也
  学聚问辩宽居仁行二与五应有君德也是以言
  行如上云(易/传)
  新安朱氏曰盖由四者以成大人之德再言君德
  以深明九二之为大人也(本/义)○学聚问辩圣人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45-0088b.png
  得宽这个便是上面所谓君德两处说君德皆如
  此(语/录)
  东莱吕氏曰学聚问辩而又曰宽以居之何也盖
  到此地位正须涵养此理迫则失之矣○九二见
  龙在田德施既普自常情论之岂复更待学问而
  犹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者
  盖健而无息之谓乾若以德施既普为足不复学
  问居行是有息也有息非乾也(并纪/闻)又曰程氏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45-0088c.png
  圣人在下虽已显而未得位则进德修业而已学
  聚问辩进德也宽居仁行修业也圣人两字当看
  (己丑/课程)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
 伊川先生曰三重刚刚之盛也过刚而居下之上上
 未至于天而下已离于田危惧之地也因时顺处乾
 乾兢惕以防危故虽危而不至于咎君子顺时兢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45-0088d.png
 所以能泰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乾三四位过中重刚时不可舍庸言庸
 行不足以济之虽大人之盛有所不安外趋变化内
 正性命故其危其疑艰于见德者时不得舍也(正/蒙)
  兼山郭氏曰九三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位则人也
  故因时而惕进德修业之事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在天为君在田为臣皆中正也三乘
  重刚而过中故为危惧之地(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45-0089a.png
  汉上朱氏曰九三九四以刚乘刚而不中过乎刚
  也二为田九三居下位之上虽上不在天而下已
  离田动则危且有咎故乾乾不息因其可危之时
  而惕则虽危无咎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重刚谓阳爻阳位(本/义)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伊川先生曰四不在天不在田而出人之上矣危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45-0089b.png
 也疑者未决之辞处非可必也或进或退惟所安耳
 所以无咎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此以六画分三才也以下二画属地则
 四远于地故言中不在人若三则止言不在天在田
 而已(易/说)
  兼山郭氏曰九四或跃在渊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中不在人乾道之革也是以进不安于进退不安
  于退处不安于处故疑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45-0089c.png
  白云郭氏曰四承重刚多惧之地上不为中正之
  君下不为同德之臣中非兴事造业之任故于进
  退惧而或之也或之则毋必是以可进则进可退
  则退故无咎(易/说)
  汉上朱氏曰四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或进而之五
  则中不在人可惧之地也故疑而未决上下进退
  不必于处是以无咎九三之惕九四之疑可谓能
  用九矣虽重刚不中何患于过乎(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45-0089d.png
  新安朱氏曰九四非重刚重字疑衍在人谓三或
  者随时而未定也(本/义)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
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康节先生曰尧之前先天也尧之后后天也后天乃
 效法耳(观物/外篇)
 明道先生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45-0090a.png
 非在外也○至诚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
 地参赞者参赞之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之谓也(并刘绚/师训)○若不一本则安得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吕与/叔录)
 伊川先生曰大人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者合乎
 道也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圣人先于天
 而天同之后于天而能顺天者合于道而已合于道
 则人与鬼神岂能违也(易/传)○天且不违况于鬼神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45-0090b.png
 鬼神言其功用天言其主宰(游氏/拾遗)○圣人与天地合
 德日月合明六尺之躯能有多少技艺人有身须用
 才圣人忘己更不论才也(刘元承/手编)
 横渠先生曰浩然无间(一作/害)则天地合德照无偏系
 则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则四时合序酬酢不倚则鬼
 神合吉凶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然后能无方体能无
 方体然后能无我○先后天而不违顺至理以推行
 知无不合也虽然得圣人之任皆可勉而至犹不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45-0090c.png
 于未化尔○大人与圣人自是一节妙处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以理计之如崇德之
 事尚可勉勉修而至若大人以上事则无修故曰过
 此以往未之或知言不可得而知也直待已实到穷
 神知化是德之极盛处也然而人为者不过大人之
 事但德盛处唯已知之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不怒而
 威如此方是成就吾之所行大人之事而已故于此
 爻却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45-0090d.png
 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如此则是全与天地一
 体然不过是大人之事惟是心化也故尝谓大可为
 也大而化不可为也在熟而已盖大人之事修而可
 至化则不可加功加功则是助长也要在乎仁熟而
 已然而至于大以上自是住不得言在熟极有意大
 与圣难于分别大以上之事如禹稷皋陶辈犹未必
 能知然须当皆谓之圣人盖为所以接人者与圣同
 但已自知不足不肯自以为圣如禹之德斯可谓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45-0091a.png
 大矣其心以天下为己任规模如此又克己若禹则
 与圣人直无间别孔子亦谓禹吾无间然矣久则须
 至尧舜有人于此敦厚君子无少异圣人之言行然
 其心与真仲尼须自觉有殊在它人则安能分别当
 时至有以子贡为贤于仲尼者惟子贡则自知之人
 能以大为心常以圣人之规模为己任久于其道则
 须化而至圣人理之必然如此其大即是天也又要
 细密处行之并暗隙不欺若心化处则诚未易至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45-0091b.png
 子犹自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傥曰吾圣矣则人亦
 谁能知故曰知我者其天乎(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圣人与鬼神合其吉凶则其祷也久
  矣(语/解)
  兼山郭氏曰孔子释飞龙而明之以四合何也盖
  在天地则合德在日月则合明在四时则合序在
  鬼神则合其吉凶虽四者之间各有所合而终无
  所留究其道则无不周考其迹则无可系此庄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45-0091c.png
  所谓反一无迹者也反一无迹惟飞龙能尽之不
  然释飞龙何与于四合者也(易/说)○又曰尝读易至
  于乾之九五曰飞龙在天孔子曰天地合其德日
  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
  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盖言诚者事也九二曰见龙
  在田子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
  之盖言诚之者之事也(中庸/解)○孔子于易之乾明
  大人之道则知大者乾道也(浩然/图)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45-0091d.png
  和靖尹氏曰宽问易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云
  云有说此只是乾元九五之大人又云此只是说
  卦体如此答曰非也此说大人所以为大者以与
  天地日月合其道也伊川曰合其道盖为此若不
  知其道合个甚底天地且就上著个德字日月亦
  然不可日月却言德也盖且就上著一字形容只
  是要合其道令学者有下手处宽又问或谓此九
  五之大人非学之所能及何也曰圣人立言本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45-0092a.png
  要学也至如诚敬若驯致之其至也非大人而何
  宽又问大人与圣人同否曰大以其大圣以其圣
  而言圣谓不可窥测若孟子说得甚详充实而有
  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
  谓神神也者盖妙万物为言非谓别有神人也只
  是圣人如今之俗语曰如圣会圣盖孟子所谓不
  可知者乃形容圣之语也(语/录)
  白云郭氏曰天下至大也非有大德者不能有天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45-0092b.png
  下惟有大德故其德有容无私于覆载其明无不
  及无私于照临其序有常无私于生养其吉凶有
  感无私于赏罚是以能同于天而无相违之道况
  于人鬼乎盖与天道同者不系乎先天后天也究
  观乾之一卦则包牺之画明人配天地文王之重
  明圣人成天地之能周公之爻明有天德则居天
  位孔子之辞明合天地则可以治神人乃知君德
  不可以不大也故尧则天之大舜能有大禹为大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45-0092c.png
  禹皆九五之大人欤(易/说)
  汉上朱氏曰道者循万物之理而行其所无事者
  也天地之覆载日月之照临四时之消长鬼神之
  吉凶岂有意为之哉大人其道与天地日月四时
  鬼神合故顺至理而推行之先后天而弗违天且
  不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鬼神者流行于天
  地之间者也是以九五利见大人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大人即释爻辞所利见之大人也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45-0092d.png
  是德而当其位乃可以当之人与天地鬼神本无
  二理特蔽于有我之私是以梏于形体而不能相
  通大人无私以道为体曾何彼此先后之可言哉
  先天不违谓意之所为默与道契后天奉天谓知
  理如是奉而行之回纥谓郭子仪曰卜者言此行
  当见一大人而还其占盖与此合若子仪者虽未
  及乎夫子之所论然其至公无我亦可谓当时之
  大人矣(本/义)○问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45-0093a.png
  人与天为一安有先后之殊曰只是圣人意要如
  此天便顺从先后相应不差毫釐也因说人常云
  如鸡伏子啐啄同时不知是如此否时举云旧时
  閒常养鸡时举时为儿童日候其雏之出见他母
  初未尝啄盖气数才足便自横迸裂开有时见其
  出之不利因用手略助之则其子下来便不长进
  以此见得这里一毫人力有不能与先生笑而然
  之○问程易言天专言之则道也又曰天地者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45-0093b.png
  也不知天地即道邪抑天地是形所以为天地乃
  道邪先生曰伊川此句某未敢道是天地或只以
  形言先天而天弗违者如礼虽先王未之有而可
  以义起之类盖虽天之所未为而吾意之所为自
  与道契天亦不能违也后天而奉天时如天叙有
  典天秩有礼之类虽天之所已为而理之所在吾
  亦奉而行之耳盖大人无私以道为体此一节只
  是释大人之德其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45-0093c.png
  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将天地对日
  月四时鬼神说便只是指形而下者言○先天而
  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盖圣人与天无间譬如朋
  友忘形行路之际或我在前而彼随之或彼在前
  而我随之并无形迹也不必分解如何谓之先天
  如何谓之后天(并语/录)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45-0093d.png
人乎
 伊川先生曰极之甚为亢至于亢者不知进退存亡
 得丧之理也圣人则知而处之皆不失其正故不至
 于亢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孔子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可久则久
  可速则速孟子称为圣之时大哉随时之义也一
  失其正而为亢则于进退存亡得丧之际尚不能
  周知况天下国家乎圣人释爻至于四五者盖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45-0094a.png
  道难以一义尽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亢者处极而不知反也万物之理进
  必有退存必有亡得必有丧亢知一而不知二故
  道穷而致灾人固有知进退存亡者矣其道诡于
  圣人则未必得其正不得其正则与天地不相似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故两言
  之前曰大人此曰圣人知进退存亡不失其正则
  德合阴阳与天地同流而无不通矣此大而化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45-0094b.png
  者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所以动而有悔也○知其理势如是
  而处之以道则不至于有悔矣固非计私以避害
  者也再言其唯圣人乎始若设问而卒自应之也
  此第六节复申第二第三第四节之意(本/义)○王肃
  本两个其唯圣人乎一作其唯愚人乎此必是他
  自改所以乱说○介甫以武王观兵为九四大无
  义理兼观兵之说亦自无此事如今日天命绝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45-0094c.png
  今日便是独夫岂容更留之三年今日天命未绝
  便是君也为人臣子岂可以兵胁其君安有此义
  (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45-0094d.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