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a 页 WYG0029-01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经蒙引卷四上
明 蔡清 撰
上经
䷗(震下/坤上)
复亨
复阳复生于下也剥尽则为纯坤盖复者剥之反对
也五阴在上一阳在下为复此所谓环中趣也邵子
易经蒙引卷四上
明 蔡清 撰
上经
䷗(震下/坤上)
复亨
复阳复生于下也剥尽则为纯坤盖复者剥之反对
也五阴在上一阳在下为复此所谓环中趣也邵子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b 页 WYG0029-0121b.png
诗曰自从识得环中趣闲气胸中一点无以其明夫
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也○复阳复生于下
也本卦复字疑是回复之复与姤字对也本义以复
生释之用其意不用其义也○剥尽则为纯坤十月
之卦而阳气已生于下矣此嘘吸自然之机故吸势
已尽则嘘势自起消之终长之始也○剥之阳剥于
九月之霜降而尽于十月之小雪坤复之阳则就生
于小雪而成于十一月之冬至夬之阴决于三月之
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也○复阳复生于下
也本卦复字疑是回复之复与姤字对也本义以复
生释之用其意不用其义也○剥尽则为纯坤十月
之卦而阳气已生于下矣此嘘吸自然之机故吸势
已尽则嘘势自起消之终长之始也○剥之阳剥于
九月之霜降而尽于十月之小雪坤复之阳则就生
于小雪而成于十一月之冬至夬之阴决于三月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a 页 WYG0029-0122a.png
谷雨而尽于四月之小满乾姤之阴则就生于小满
而成于五月之夏至此朱子演邵子程子之说也○
积之踰月然后一阳之体始成而来复盖以一画分
作三十分也○复亨盖自一阴之姤以至纯阴之坤
皆阴长阳消之日斯时也阳无可亨之理也今也阳
既往而复反则有以回吾道之生意于不绝如线之
际植正人之馀类于硕果不食之馀而阳之亨可知
当主人事言
而成于五月之夏至此朱子演邵子程子之说也○
积之踰月然后一阳之体始成而来复盖以一画分
作三十分也○复亨盖自一阴之姤以至纯阴之坤
皆阴长阳消之日斯时也阳无可亨之理也今也阳
既往而复反则有以回吾道之生意于不绝如线之
际植正人之馀类于硕果不食之馀而阳之亨可知
当主人事言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b 页 WYG0029-0122b.png
参义曰复之阳尚微弱未能遽胜阴也故不言元亨
而止言亨既生则渐长长则可以大亨矣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出入与来字在动字上生无疾无咎在顺字上生以
其顺动故无疾无咎顺行顺字承上动字说○无疾
无忧阻也
出入无疾者以其动而顺故也朋来无咎亦以我之
动而顺故也即畴离祉之意朋来无咎人不得而咎
而止言亨既生则渐长长则可以大亨矣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出入与来字在动字上生无疾无咎在顺字上生以
其顺动故无疾无咎顺行顺字承上动字说○无疾
无忧阻也
出入无疾者以其动而顺故也朋来无咎亦以我之
动而顺故也即畴离祉之意朋来无咎人不得而咎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a 页 WYG0029-0122c.png
之也若人得而咎之是巳之咎也○在己则言出入
在朋则只曰来者盖己以一阳言一阳是见在者故
曰出入朋以众阳言众阳是在后方来者故止云来
而已出入谓或出于外或入于内出入无疾语意如
云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也○出入二字但不可指定
为在邦在家须与系辞传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及利用出入之出入同看只是寻常所谓一出一入
也
在朋则只曰来者盖己以一阳言一阳是见在者故
曰出入朋以众阳言众阳是在后方来者故止云来
而已出入谓或出于外或入于内出入无疾语意如
云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也○出入二字但不可指定
为在邦在家须与系辞传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及利用出入之出入同看只是寻常所谓一出一入
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b 页 WYG0029-0122d.png
其兼朋来言者一阳既复则其势不止于一阳复而
已所谓畴离祉者意亦如此不然自我作坏朋类亦
将不得其休庇矣古今人事如此者灼灼可见○又
如五月姤卦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皆以
一画之成体言也如复不必泥于子之半也○反复
其道谓以其往来循环之期计之七日当得来复也
此只是人事出行之占但其源头却大故彖传曰天
行也○反复其道不是人去反复他盖阴阳之消息
已所谓畴离祉者意亦如此不然自我作坏朋类亦
将不得其休庇矣古今人事如此者灼灼可见○又
如五月姤卦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皆以
一画之成体言也如复不必泥于子之半也○反复
其道谓以其往来循环之期计之七日当得来复也
此只是人事出行之占但其源头却大故彖传曰天
行也○反复其道不是人去反复他盖阴阳之消息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a 页 WYG0029-0123a.png
本是反复其道以此理计之则凡出行者七日当得
来复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此卦主往而来复者言然本义
训其辞曰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亦犹利有攸往
终则有始也本义曰动静相生循环之理亦其词然
也○按乾卦云反复重复践行之意此云反复其道
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盖可见反复道也之道字
不甚重而愚说亦得一徵矣○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来复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此卦主往而来复者言然本义
训其辞曰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亦犹利有攸往
终则有始也本义曰动静相生循环之理亦其词然
也○按乾卦云反复重复践行之意此云反复其道
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盖可见反复道也之道字
不甚重而愚说亦得一徵矣○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b 页 WYG0029-0123b.png
疑是行人之占也○利有攸往则凡大而建侯行师
之举小而民生日用之事无所不利也
复亨刚反
刚反与刚长不同刚反原其始刚长要其终也
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不然则为突
如其来如无所容也故动贵乎顺动而以顺行只做
一人说而却有朋来之义者正有命无咎畴离祉之
之举小而民生日用之事无所不利也
复亨刚反
刚反与刚长不同刚反原其始刚长要其终也
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不然则为突
如其来如无所容也故动贵乎顺动而以顺行只做
一人说而却有朋来之义者正有命无咎畴离祉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a 页 WYG0029-0123c.png
意也畴离祉正由九四不极其刚所致○或曰动固
是一阳至于以顺行则不止于一阳矣故兼朋来言
非也必如其说则卦辞出入无疾只从一动字取朋
来无咎之义却又在于顺行内取耶其说乖矣味动
而以顺行句只做一人说无用疑者○动而以顺行
动阳初动也行则进而上矣故不可以行字当动字
或曰如动乎险中之类岂必其初动之意曰此是复
卦之动不曰初动而何因见人多以行字贴动字故
是一阳至于以顺行则不止于一阳矣故兼朋来言
非也必如其说则卦辞出入无疾只从一动字取朋
来无咎之义却又在于顺行内取耶其说乖矣味动
而以顺行句只做一人说无用疑者○动而以顺行
动阳初动也行则进而上矣故不可以行字当动字
或曰如动乎险中之类岂必其初动之意曰此是复
卦之动不曰初动而何因见人多以行字贴动字故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b 页 WYG0029-0123d.png
特别之○动而以顺行则无骤进之势无过暴之为
夫天之所助者顺也故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己之出
入无疾朋类之来亦无咎矣若突如其来如其能免
于疾与咎乎动而以顺行则否九四之不极其刚也
出入无疾则四之有命无咎朋来无咎则四之畴离
祉故临以说而顺刚中而应之故而利贞大壮亦利
于贞而夬所以贵于决而和也圣人之心可见矣○
参义曰以人事言之一贤人在位而受小人之害则
夫天之所助者顺也故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己之出
入无疾朋类之来亦无咎矣若突如其来如其能免
于疾与咎乎动而以顺行则否九四之不极其刚也
出入无疾则四之有命无咎朋来无咎则四之畴离
祉故临以说而顺刚中而应之故而利贞大壮亦利
于贞而夬所以贵于决而和也圣人之心可见矣○
参义曰以人事言之一贤人在位而受小人之害则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a 页 WYG0029-0124a.png
其同列者皆当见几而避害一贤人方进而其志之
得行则其在下者皆可汇进而𫉬吉阳既生矣则朋
类之来夫何咎哉○彖传天行也须安在自五月姤
卦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上说不在占事
上说乃是解出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所取之意
与下文利有攸往刚长也同例○朱子谓消长之道
自然如此故曰天行处阴之极乱者复治往者复还
凶者复吉危者复安天地自然之运也○天行也以
得行则其在下者皆可汇进而𫉬吉阳既生矣则朋
类之来夫何咎哉○彖传天行也须安在自五月姤
卦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上说不在占事
上说乃是解出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所取之意
与下文利有攸往刚长也同例○朱子谓消长之道
自然如此故曰天行处阴之极乱者复治往者复还
凶者复吉危者复安天地自然之运也○天行也以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b 页 WYG0029-0124b.png
气运而言故曰自五月姤卦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
一阳来复此全以气运言卦画之进退则其象矣此
条本义所谓阴阳消息者正指此○一说往而复来
固以七日而复来而复往亦以七日而复非也只是
往而复来故云来复其兼来而复往云者反复其道
之义如此也故本义云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味
一意字可见况此是阳来复之卦占又曰来复何多
言为○又一说阳往则阴来阳来则阴往故当兼言
一阳来复此全以气运言卦画之进退则其象矣此
条本义所谓阴阳消息者正指此○一说往而复来
固以七日而复来而复往亦以七日而复非也只是
往而复来故云来复其兼来而复往云者反复其道
之义如此也故本义云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味
一意字可见况此是阳来复之卦占又曰来复何多
言为○又一说阳往则阴来阳来则阴往故当兼言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a 页 WYG0029-0124c.png
非有轻重意抑不知本文是占就人事而言来复则
孰为阳往而阴来又孰为阴往而阳来
利有攸往刚长也
本义云刚德方长须看德字主君子道长而言○利
有攸往与亨不同亨云刚反以一阳始生言利往言
刚长以众阳之势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原其始也利有攸往刚长也要其终也复亨出入无
疾朋来无咎亦有此意
孰为阳往而阴来又孰为阴往而阳来
利有攸往刚长也
本义云刚德方长须看德字主君子道长而言○利
有攸往与亨不同亨云刚反以一阳始生言利往言
刚长以众阳之势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原其始也利有攸往刚长也要其终也复亨出入无
疾朋来无咎亦有此意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b 页 WYG0029-0124d.png
复之卦辞骤看似若散出不伦细玩之其实意相蒙
而各有所当始则只据一阳之复而言曰亨又见得
不只是一阳而已一阳复则众阳亦以次而复矣且
其卦德为动而以顺行故曰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又
见得是一阳之复于卦经七爻在日则为经七日故
又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又见得一阳既复则其势
日骎骎于盛长而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以至于乾
无非刚阳用事之日矣故又曰利有攸往
而各有所当始则只据一阳之复而言曰亨又见得
不只是一阳而已一阳复则众阳亦以次而复矣且
其卦德为动而以顺行故曰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又
见得是一阳之复于卦经七爻在日则为经七日故
又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又见得一阳既复则其势
日骎骎于盛长而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以至于乾
无非刚阳用事之日矣故又曰利有攸往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a 页 WYG0029-0125a.png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本义所谓积阴之下一阳复生此句主节气说非就
卦说卦其象也○上本义所谓自五月姤卦一阴始
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乃天运之自然者亦从气
节说卦其象也
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
端此句只承得恶极而善说其静极而动虽圣人亦
然或曰到静时一念俱无亦是本心几息意曰非也
本义所谓积阴之下一阳复生此句主节气说非就
卦说卦其象也○上本义所谓自五月姤卦一阴始
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乃天运之自然者亦从气
节说卦其象也
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
端此句只承得恶极而善说其静极而动虽圣人亦
然或曰到静时一念俱无亦是本心几息意曰非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b 页 WYG0029-0125b.png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好人本心如何说得息字息
灭息也○看来静极而动不止在人积阴之下一阳
复生天地生物之心(云云/)者亦正是静极而动也但
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似只说恶极而善者耳不可
谓静极而动者亦是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恶极
而善为复特以静极而动比类耳若不远之复与夫
敦复者岂必皆俟恶极而后复于善耶○天地生物
之心阳也阳无终尽之理故龙蛇蛰矣而身不死也
灭息也○看来静极而动不止在人积阴之下一阳
复生天地生物之心(云云/)者亦正是静极而动也但
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似只说恶极而善者耳不可
谓静极而动者亦是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恶极
而善为复特以静极而动比类耳若不远之复与夫
敦复者岂必皆俟恶极而后复于善耶○天地生物
之心阳也阳无终尽之理故龙蛇蛰矣而身不死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a 页 WYG0029-0125c.png
草木落矣而根不枯也间有枯者其种子不绝也天
地所以常存而人心所以不死也所以静极而动恶
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也天地人之理夫岂不同
条而共贯也哉○复有二有善恶之复有动静之复
动静之复则天地圣人众人一也善恶之复则只是
众人若天地至诚无息又安有恶极而善之理○静
极而动自其不可相无者言恶极而善则自夫淑慝
之分而言○本义此缀善恶之复盖亦预为六爻之
地所以常存而人心所以不死也所以静极而动恶
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也天地人之理夫岂不同
条而共贯也哉○复有二有善恶之复有动静之复
动静之复则天地圣人众人一也善恶之复则只是
众人若天地至诚无息又安有恶极而善之理○静
极而动自其不可相无者言恶极而善则自夫淑慝
之分而言○本义此缀善恶之复盖亦预为六爻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b 页 WYG0029-0125d.png
义张本也○非是指复为天地之心复乃见天地之
心也见字要得亲切天地之心何心也天地以生物
为心也阳主生天地之心生生不已之心也天地无
心而成化天地之心无心之心也只是维天之命于
穆不已是以有复然亦以见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其
旨异其理同矣○周子以气机之入为复故曰利贞
者诚之复程子以动之善为复则正为伏羲文王之
本旨也邵子以一动一静之间终不如程子之说盖
心也见字要得亲切天地之心何心也天地以生物
为心也阳主生天地之心生生不已之心也天地无
心而成化天地之心无心之心也只是维天之命于
穆不已是以有复然亦以见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其
旨异其理同矣○周子以气机之入为复故曰利贞
者诚之复程子以动之善为复则正为伏羲文王之
本旨也邵子以一动一静之间终不如程子之说盖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a 页 WYG0029-0126a.png
既谓之复便是主阳动矣况曰冬至子之半则子即
属阳但犹微耳所以谓之动之端也
朱子谓邵子以一动一静之间为复见于渔樵问答
第十段曰樵者问渔者曰复何以见天地之心乎先
阳已尽后阳始生始则当天地始生之际中则当日
用始周之际末则当星辰终始之际万物死生寒暑
代谢昼夜迁变非此无以见之当天地穷极之所必
变变则通通则久故象言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
属阳但犹微耳所以谓之动之端也
朱子谓邵子以一动一静之间为复见于渔樵问答
第十段曰樵者问渔者曰复何以见天地之心乎先
阳已尽后阳始生始则当天地始生之际中则当日
用始周之际末则当星辰终始之际万物死生寒暑
代谢昼夜迁变非此无以见之当天地穷极之所必
变变则通通则久故象言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b 页 WYG0029-0126b.png
行后不省方顺天故也先阳已尽则是剥落而为纯
坤○天原发微卷首节要篇第十九板有曰周子于
坤上说静专言静也邵子以坤复两卦言动静兼乎
一动一静之间也愚谓尚未敢必邵子之说与程子
不同处程子曰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此盖不为周子发盖周子以
前从来有此说然亦是一理故周子因之而程子则
抉剔之更明白耳且万物何者不归于数贞者诚之
坤○天原发微卷首节要篇第十九板有曰周子于
坤上说静专言静也邵子以坤复两卦言动静兼乎
一动一静之间也愚谓尚未敢必邵子之说与程子
不同处程子曰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此盖不为周子发盖周子以
前从来有此说然亦是一理故周子因之而程子则
抉剔之更明白耳且万物何者不归于数贞者诚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1a 页 WYG0029-0126c.png
复也独可少此说乎○参义曰此一句之义程朱备
矣今惟引其文而释之程子曰一阳复于下乃天地
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
之端乃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即所谓仁也天地无心
而成化而必曰天地之心者盖天地以生物为心乃
无心之心也天地之心亘古今无间也而以为必因
复而后见则亦有不可见之时矣其不可见者非天
地之心有时而无也盖自人之所见言之也自人观
矣今惟引其文而释之程子曰一阳复于下乃天地
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
之端乃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即所谓仁也天地无心
而成化而必曰天地之心者盖天地以生物为心乃
无心之心也天地之心亘古今无间也而以为必因
复而后见则亦有不可见之时矣其不可见者非天
地之心有时而无也盖自人之所见言之也自人观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1b 页 WYG0029-0126d.png
之方至静之时则茫乎其无端寂乎其无朕天地之
心何由而见哉及既动之后则阳德之烜赫万物之
畅茂其天地之心者又散漫而难见矣故欲见天地
之心者惟在于方动之端也○自人观之至末语欠
亲切亦似失体认
参义又云程子又曰复非天地心复则见天地心者
盖复者阳之方动以气言之也天地之心者天地生
物之心仁以理言之也当阳之方动而生物之心因
心何由而见哉及既动之后则阳德之烜赫万物之
畅茂其天地之心者又散漫而难见矣故欲见天地
之心者惟在于方动之端也○自人观之至末语欠
亲切亦似失体认
参义又云程子又曰复非天地心复则见天地心者
盖复者阳之方动以气言之也天地之心者天地生
物之心仁以理言之也当阳之方动而生物之心因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2a 页 WYG0029-0127a.png
是可见耳非谓复即天地之心也程子又曰圣人未
尝复固未尝见其心者此以善恶之复言之也有动
静之复有善恶之复以动静言则寂然不动感而遂
通圣人之复犹天地之复也以善恶言则昔也昏迷
而今则开悟乃常人之复耳岂谓圣人亦如是哉朱
子曰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地之心几于灭息者以
其不可见而有似于灭息耳又曰在人则为静极而
动恶极而善所谓静极而动即圣人动静之复也恶
尝复固未尝见其心者此以善恶之复言之也有动
静之复有善恶之复以动静言则寂然不动感而遂
通圣人之复犹天地之复也以善恶言则昔也昏迷
而今则开悟乃常人之复耳岂谓圣人亦如是哉朱
子曰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地之心几于灭息者以
其不可见而有似于灭息耳又曰在人则为静极而
动恶极而善所谓静极而动即圣人动静之复也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2b 页 WYG0029-0127b.png
极而善即常人昏迷之复也○以十二辰分配二十
四气则冬正在子之半且其至日又在子时之半当
以子时分作两分看子之半则取其以中为的也○
按朱子虽兼此二义说然愚以邵子先天图看恐邵
子只主十二辰之子半说○冬至子之半按律吕新
书变声第七篇小注朱子曰(云云/)如子时初四刻属
前日正四刻属后日其两日之间即所谓始之始中
之中也愚谓今论命有前四刻后四刻之分亦甚有
四气则冬正在子之半且其至日又在子时之半当
以子时分作两分看子之半则取其以中为的也○
按朱子虽兼此二义说然愚以邵子先天图看恐邵
子只主十二辰之子半说○冬至子之半按律吕新
书变声第七篇小注朱子曰(云云/)如子时初四刻属
前日正四刻属后日其两日之间即所谓始之始中
之中也愚谓今论命有前四刻后四刻之分亦甚有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3a 页 WYG0029-0127c.png
关涉不是小节目然则邵子一动一静之间者为不
可易矣程子之说亦其理欤
天心无改移天心二字亦因天地之心字得来天心
无改移以数从此起更无差移也朱子曰年年岁岁
是如是又曰人言半夜子时冬至盖夜半以前一半
巳属子时今推五行者多不知之然数每从这处起
略不差移此所以为天心
一说通十二辰皆天独子之半为天心所在也○愚
可易矣程子之说亦其理欤
天心无改移天心二字亦因天地之心字得来天心
无改移以数从此起更无差移也朱子曰年年岁岁
是如是又曰人言半夜子时冬至盖夜半以前一半
巳属子时今推五行者多不知之然数每从这处起
略不差移此所以为天心
一说通十二辰皆天独子之半为天心所在也○愚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3b 页 WYG0029-0127d.png
意邵子诗于天地生物之心几于灭息而至此乃复
可见者意稍缓则天心无改移承冬至子之半说只
是晓示人以阳复时候所在不重于天心之不爽也
朱子诗云忽然夜半一声雷意亦如此可见主十二
辰之说且于朱子小注尤为吻合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此二句正承上句说出冬
至时实景是如此○参义曰此乃指欲动之间而言
之即所谓子之半也○邵子既以一动一静之间为
可见者意稍缓则天心无改移承冬至子之半说只
是晓示人以阳复时候所在不重于天心之不爽也
朱子诗云忽然夜半一声雷意亦如此可见主十二
辰之说且于朱子小注尤为吻合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此二句正承上句说出冬
至时实景是如此○参义曰此乃指欲动之间而言
之即所谓子之半也○邵子既以一动一静之间为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4a 页 WYG0029-0128a.png
复则一阳初动处动之始也万物未生时静之终
也玄酒味方淡所以象一阳之初动也太音声正
稀所以象万物之未生也近时学者多认作与程
子之说同矣○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稀此二句
是状出一阳初动万物未生之气象如此○玄酒
即记所谓太羹玄酒也乐记曰大飨之礼尚玄酒
而俎腥鱼○参义曰以玄酒为祭祀之明水愚按
周礼秋官司烜取水于鉴以为明水又取火于燧
也玄酒味方淡所以象一阳之初动也太音声正
稀所以象万物之未生也近时学者多认作与程
子之说同矣○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稀此二句
是状出一阳初动万物未生之气象如此○玄酒
即记所谓太羹玄酒也乐记曰大飨之礼尚玄酒
而俎腥鱼○参义曰以玄酒为祭祀之明水愚按
周礼秋官司烜取水于鉴以为明水又取火于燧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4b 页 WYG0029-0128b.png
此为有据○但元朝文类载郑陶孙所作舍奠礼
器中云以备明水玄酒五齐三醴之设依此记曰
明水又曰玄酒则似是二物不可就以明水为玄
酒矣按周礼注云以供玄酒则又似二说皆通竟
不可晓更当以质诸明者
天原发微律吕声音篇引玄酒味方淡而释之云
一阳萌于黄宫如温酿元酒○按续文章正宗载
危素所作煮雪窝记有曰太古无酒用水行礼后
器中云以备明水玄酒五齐三醴之设依此记曰
明水又曰玄酒则似是二物不可就以明水为玄
酒矣按周礼注云以供玄酒则又似二说皆通竟
不可晓更当以质诸明者
天原发微律吕声音篇引玄酒味方淡而释之云
一阳萌于黄宫如温酿元酒○按续文章正宗载
危素所作煮雪窝记有曰太古无酒用水行礼后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5a 页 WYG0029-0128c.png
王重古尊为玄酒是也○又纲目唐玄宗二十四
年丙子增宗庙笾豆教条集览云玄酒井中水是
明水也皇侃曰太古未有酒但用水祭后世虽有
酒犹用水代之示不忘古也此说明矣○正韵玄
淡也寂也幽远也又黑色也此取淡义下即云味
方淡○太音出老子同异篇曰大器晚成太音希
声大象无形○玄酒味方淡玄酒决定只是明水
所谓后王重古尊为玄酒是也玄淡也亦不可分
年丙子增宗庙笾豆教条集览云玄酒井中水是
明水也皇侃曰太古未有酒但用水祭后世虽有
酒犹用水代之示不忘古也此说明矣○正韵玄
淡也寂也幽远也又黑色也此取淡义下即云味
方淡○太音出老子同异篇曰大器晚成太音希
声大象无形○玄酒味方淡玄酒决定只是明水
所谓后王重古尊为玄酒是也玄淡也亦不可分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5b 页 WYG0029-0128d.png
玄酒味方淡为一阳初动之象太音声正稀为万
物未生之象朱子曰此时未有声色臭味之可闻
可见又曰此是一阳初动万物未生冷冷静静愚
意玄酒太音二句只是一意味邵子复卦诗则其
说自与程子合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似不可
分一动一静之间朱子之言恐指邵子他语耶参
义曰一阳初动万物未生无声臭气味之可见如
祭祀之明水其味至淡薄如清庙之朱弦其音甚
物未生之象朱子曰此时未有声色臭味之可闻
可见又曰此是一阳初动万物未生冷冷静静愚
意玄酒太音二句只是一意味邵子复卦诗则其
说自与程子合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似不可
分一动一静之间朱子之言恐指邵子他语耶参
义曰一阳初动万物未生无声臭气味之可见如
祭祀之明水其味至淡薄如清庙之朱弦其音甚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6a 页 WYG0029-0129a.png
希疏所以赞复之妙也愚按以玄酒为明水有据
矣其以太音为清庙朱弦之音不知有何所本姑
缺之然按老子(云云/)则太音本无所指定恐参义
亦姑举清庙朱弦之音以见其一端耳○此希字
是鼓瑟希之希恐亦非疏意盖前音巳歇后音欲
动而未动也参义所谓朱弦毋亦本此鼓瑟希耶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言此理端端的的是
如此如不信则问庖羲庖羲亦必以予言为然所
矣其以太音为清庙朱弦之音不知有何所本姑
缺之然按老子(云云/)则太音本无所指定恐参义
亦姑举清庙朱弦之音以见其一端耳○此希字
是鼓瑟希之希恐亦非疏意盖前音巳歇后音欲
动而未动也参义所谓朱弦毋亦本此鼓瑟希耶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言此理端端的的是
如此如不信则问庖羲庖羲亦必以予言为然所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6b 页 WYG0029-0129b.png
以自信其法于后世所谓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此非古人亦自矜自是乃吃𦂳为人之意○此言
如不信更请问庖羲言其所以为复者端的在于
此时盖前此圣贤者未尝明白指破也虽曰复其
见天地之心终未及发夫复之所在也此邵子所
以为有功于易学而朱子本义独断章之也○此
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者为前此群圣贤俱未尝
指破复之时位端的所在至邵子方发出犹恐人
此非古人亦自矜自是乃吃𦂳为人之意○此言
如不信更请问庖羲言其所以为复者端的在于
此时盖前此圣贤者未尝明白指破也虽曰复其
见天地之心终未及发夫复之所在也此邵子所
以为有功于易学而朱子本义独断章之也○此
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者为前此群圣贤俱未尝
指破复之时位端的所在至邵子方发出犹恐人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7a 页 WYG0029-0129c.png
之未信也故曰(云云/)然孔子大象至日闭关之云亦
巳露其机矣○至哉言也学者宜潜心焉邵子此八
句诗只是指出复之所在以示人不然伏羲文王孔
子只是一个复字至于复是何等时节何等境界则
至程子始发之而邵子之诗又精当○忽然夜半一
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此以至日之子时言也与邵
子冬至子之半以月分言不同○朱子曰冬至子之
半即十一月之半也今言夜半子时冬至盖夜半以
巳露其机矣○至哉言也学者宜潜心焉邵子此八
句诗只是指出复之所在以示人不然伏羲文王孔
子只是一个复字至于复是何等时节何等境界则
至程子始发之而邵子之诗又精当○忽然夜半一
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此以至日之子时言也与邵
子冬至子之半以月分言不同○朱子曰冬至子之
半即十一月之半也今言夜半子时冬至盖夜半以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7b 页 WYG0029-0129d.png
前一半巳属子时今推五行者多不知之然数每从
这里起略不差移此所以为天心○又曰周子就利
贞说复伊川就元字头说复以周易卦爻之义推之
则伊川之说为正道理只一般只是所指地头不同
○又曰康节之学不似濂溪二程说得活如无极而
太极太极本无极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康节无此说
○又曰康节于那阴阳相接处看得分晓是指贞元
之间言之○又曰冬至子之半是康节常要就中间
这里起略不差移此所以为天心○又曰周子就利
贞说复伊川就元字头说复以周易卦爻之义推之
则伊川之说为正道理只一般只是所指地头不同
○又曰康节之学不似濂溪二程说得活如无极而
太极太极本无极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康节无此说
○又曰康节于那阴阳相接处看得分晓是指贞元
之间言之○又曰冬至子之半是康节常要就中间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8a 页 WYG0029-0130a.png
说子之半则是未成子方离于亥而为子方四五分
是他常要如此说常要说阴阳之间动静之间便与
周程不同周程只是体用动静互换无极康节只要
说循环便须指消息动静而言
故十有一月其卦为复每月有节气有中气十一月
之有冬至乃中气也然则连大雪亦十一月矣冬至
只管半个月即交小寒○大雪子之初冬至子之半
也
是他常要如此说常要说阴阳之间动静之间便与
周程不同周程只是体用动静互换无极康节只要
说循环便须指消息动静而言
故十有一月其卦为复每月有节气有中气十一月
之有冬至乃中气也然则连大雪亦十一月矣冬至
只管半个月即交小寒○大雪子之初冬至子之半
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8b 页 WYG0029-0130b.png
朱子曰阳无骤生之理如冬至前月中气是小雪阳已生
三十分之一到得冬至前几日须巳生到二十七八分到
至日始成一画以愚观之自亥月之半时暗地巳生了积
至小雪满日得十五分又至大雪满日得三十分遂为冬
至冬至之后又暗地微积至满日又得十五分之阳至小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9a 页 WYG0029-0130c.png
寒日满又得三十分之阳而为大寒馀仿此
春秋谓之分者春秋各九十日而春
分秋分各居九十日之半故也冬夏
谓之至者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
为阴十一月亥阴巳尽而子阳始至
五月已阳巳尽而午阴始至故虽亦
各居九十日之半然以阴阳界限为
重独谓之至而不谓之分也
春秋谓之分者春秋各九十日而春
分秋分各居九十日之半故也冬夏
谓之至者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
为阴十一月亥阴巳尽而子阳始至
五月已阳巳尽而午阴始至故虽亦
各居九十日之半然以阴阳界限为
重独谓之至而不谓之分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9b 页 WYG0029-0130d.png
依四月中气为小满例则冬至之一阳实积至十月
小雪之后也盖子之半为冬至而于亥之半阳巳暗
生于中矣午之半为夏至而于已之半巳届一阴
之将盛而名小满矣是亦一證佐○冬至子之半
是以节气言今因详十二月节气以示庶周知其
义云
小雪之后也盖子之半为冬至而于亥之半阳巳暗
生于中矣午之半为夏至而于已之半巳届一阴
之将盛而名小满矣是亦一證佐○冬至子之半
是以节气言今因详十二月节气以示庶周知其
义云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0a 页 WYG0029-0131a.png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1a 页 WYG0029-0131c.png
每月有节气有中气如丑之终寅之始则为节气
寅之半则为中气也气交于节而盛于中中以后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1b 页 WYG0029-0131d.png
则其气渐衰而交后节气矣一年有四时其立春
立夏立秋立冬即是四时之节气也春分秋分夏
至冬至即是四时之中气也
四时之序往者过来者续续者当令故谓之立春
秋谓之分者以其各居夫一时九十日之半也冬
夏谓之至者以其介乎已阳午阴亥阴子阳之间
一则午阴方至一则子阳方至也○谷雨芒种以
谷麦言也谷则言其生之始故居谷雨于三月之
立夏立秋立冬即是四时之节气也春分秋分夏
至冬至即是四时之中气也
四时之序往者过来者续续者当令故谓之立春
秋谓之分者以其各居夫一时九十日之半也冬
夏谓之至者以其介乎已阳午阴亥阴子阳之间
一则午阴方至一则子阳方至也○谷雨芒种以
谷麦言也谷则言其生之始故居谷雨于三月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2a 页 WYG0029-0132a.png
中麦则要其成之终故处芒种于五月之内惊蛰清
明以雷风言也盖万物出乎震震为雷雷以鼓动而
起万物之蛰矣发声于二月故惊蛰居之万物齐乎
巽巽为风物之始生得风以扇扬而明洁之乃三月
之候也故清明居之正月离大寒则为暑之渐至六
月而暑终焉故小暑大暑骤于夏至之后也七月离
大暑则为寒之渐至十二月而寒终焉故小寒大寒
骤于冬至之后也○八月节为白露九月节为寒露
明以雷风言也盖万物出乎震震为雷雷以鼓动而
起万物之蛰矣发声于二月故惊蛰居之万物齐乎
巽巽为风物之始生得风以扇扬而明洁之乃三月
之候也故清明居之正月离大寒则为暑之渐至六
月而暑终焉故小暑大暑骤于夏至之后也七月离
大暑则为寒之渐至十二月而寒终焉故小寒大寒
骤于冬至之后也○八月节为白露九月节为寒露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2b 页 WYG0029-0132b.png
者盖秋金色白而气寒也始变白而气浸寒固有序
也○十月终为小雪十一月节为大雪者盖寒始于
露中于霜终于雪由小而至大也○四月之终为小
满者阳大阴小一阴之姤自此而生小者终满也犹
姤之言女壮坤之戒坚冰也○七月之终为处暑者
盖前此暑气至是巳尽而无复遗馀矣犹小畜言既
雨既处之处也○居雨水于立春之后者冬至泉动
至立春后则水气流行矣所谓春水满四泽也
也○十月终为小雪十一月节为大雪者盖寒始于
露中于霜终于雪由小而至大也○四月之终为小
满者阳大阴小一阴之姤自此而生小者终满也犹
姤之言女壮坤之戒坚冰也○七月之终为处暑者
盖前此暑气至是巳尽而无复遗馀矣犹小畜言既
雨既处之处也○居雨水于立春之后者冬至泉动
至立春后则水气流行矣所谓春水满四泽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3a 页 WYG0029-0132c.png
居霜降于寒露之后者至于寒则阴气益盛遂凝而
为霜矣所谓露结为霜也○以上二十四气凡有一
名必有一义今略次如右是亦格物穷理之一端也
○愚尝闻数学每从初动处起朱子语类论后世易
象条有云京房辈说数捉他那影象才发见处便算
将去且如今一个人来相见便就那相见底处时节
算得这个是好人不好人用得极精密他只是动时
便算得静便算不得人问康节庭前树算得否康节
为霜矣所谓露结为霜也○以上二十四气凡有一
名必有一义今略次如右是亦格物穷理之一端也
○愚尝闻数学每从初动处起朱子语类论后世易
象条有云京房辈说数捉他那影象才发见处便算
将去且如今一个人来相见便就那相见底处时节
算得这个是好人不好人用得极精密他只是动时
便算得静便算不得人问康节庭前树算得否康节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3b 页 WYG0029-0132d.png
曰也算得须是待他动时方可须臾一叶落他便就
这里算出这树是甚时生当在甚时死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雷在地中一阳初动但未离乎地耳故为复若说得
不仔细却是收声之雷不是阳复之象矣○雷在地
中静之终动之始也○雷在地中阳始复之时也是
为复之象先王法此以阳之微而当安养也则于冬
至之日而闭关矣夫关者商旅往来所必经之地而
这里算出这树是甚时生当在甚时死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雷在地中一阳初动但未离乎地耳故为复若说得
不仔细却是收声之雷不是阳复之象矣○雷在地
中静之终动之始也○雷在地中阳始复之时也是
为复之象先王法此以阳之微而当安养也则于冬
至之日而闭关矣夫关者商旅往来所必经之地而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4a 页 WYG0029-0133a.png
后之省方亦由之闭关则使商旅不得行而为后者
亦不省方是上下皆当安静以养微阳也曰先王者
先王制为此法者也后则天子诸侯皆是
至日闭关下而商旅不行上而天子诸侯亦不省方
上下皆安静以养微阳也○此特以至日言耳月令
是月斋戒掩身以待阴阳之所定则又不止至日也
朱子引此以證大象所云盖同一安静以养微阳之
意○国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
亦不省方是上下皆当安静以养微阳也曰先王者
先王制为此法者也后则天子诸侯皆是
至日闭关下而商旅不行上而天子诸侯亦不省方
上下皆安静以养微阳也○此特以至日言耳月令
是月斋戒掩身以待阴阳之所定则又不止至日也
朱子引此以證大象所云盖同一安静以养微阳之
意○国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4b 页 WYG0029-0133b.png
月令是月斋戒掩身以待阴阳之所定而今官历于
是月有无数宜婚姻之日殊失先王之意乃知后世
之术多不出于经也而经术岂不正大而周至哉○
人君一身其动静语默皆与天地相关故圣人无一
事不顺天时○阳气甚微未足有为故当闭关以事
安养君子善心始复所学未成亦未足有为也故当
杜门以事进修○参义曰震为雷雷者阳之动也而
乃在于地中盖当阳之初复欲动而未动也先王观
是月有无数宜婚姻之日殊失先王之意乃知后世
之术多不出于经也而经术岂不正大而周至哉○
人君一身其动静语默皆与天地相关故圣人无一
事不顺天时○阳气甚微未足有为故当闭关以事
安养君子善心始复所学未成亦未足有为也故当
杜门以事进修○参义曰震为雷雷者阳之动也而
乃在于地中盖当阳之初复欲动而未动也先王观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5a 页 WYG0029-0133c.png
象而随时燮和故以冬至之日闭关而商旅安居后
不省方所以顺乎道也或曰阴阳天地之气也而人
事何与焉是未知天人感通之机也致中和而天地
位万物育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必然之理也在人善
端初复亦阳之方动也尤当庄敬以持养之然后善
念达于外而益以广不然萌蘖之生而牛羊牧之良
心能无夭阏乎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不省方所以顺乎道也或曰阴阳天地之气也而人
事何与焉是未知天人感通之机也致中和而天地
位万物育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必然之理也在人善
端初复亦阳之方动也尤当庄敬以持养之然后善
念达于外而益以广不然萌蘖之生而牛羊牧之良
心能无夭阏乎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5b 页 WYG0029-0133d.png
初九一阳复生于下卦之所以为复者也是复之主
也既为复之主是正能复者也又居事初而失之不
远是能复者也但凡谓之复是皆有所失于前者于
前无失则于今无复初失不远而自复是几有悔而
卒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之道也
以脩身也
以者所以也脩身之道无他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
善而已○孟子幼时问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啖汝
也既为复之主是正能复者也又居事初而失之不
远是能复者也但凡谓之复是皆有所失于前者于
前无失则于今无复初失不远而自复是几有悔而
卒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之道也
以脩身也
以者所以也脩身之道无他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
善而已○孟子幼时问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啖汝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6a 页 WYG0029-0134a.png
既而悔曰吾闻古有胎教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
不信乃买猪肉以食之若孟母可谓不远复者矣○
右出古今学训大略
六二休复吉
夫以六二柔顺中正近于初九盖初九之不远复是
其贤者六二柔顺中正而与之近故能下之夫人之
为善能得贤而亲之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志不
苦而学以成德以进如所谓乐有贤父兄者此休美
不信乃买猪肉以食之若孟母可谓不远复者矣○
右出古今学训大略
六二休复吉
夫以六二柔顺中正近于初九盖初九之不远复是
其贤者六二柔顺中正而与之近故能下之夫人之
为善能得贤而亲之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志不
苦而学以成德以进如所谓乐有贤父兄者此休美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6b 页 WYG0029-0134b.png
之复者也何吉如之○所谓休复在人者有以裕于
已也○朱子曰学莫便于近乎仁既得仁者而亲之
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矣故曰休复吉
以下仁也
仁谓仁者初之不远复克已复礼之仁者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六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又处动极是个立心制行
不善的人又有轻躁之病故为频复频复者频失而
已也○朱子曰学莫便于近乎仁既得仁者而亲之
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矣故曰休复吉
以下仁也
仁谓仁者初之不远复克已复礼之仁者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六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又处动极是个立心制行
不善的人又有轻躁之病故为频复频复者频失而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7a 页 WYG0029-0134c.png
频复复而不固者也惟频失故其占厉惟其频失而
又能复故其占又无咎○六三以阴居阳既不绝乎
阳又不纯乎阴不中不正居下之上不中也阴阳之
杂不正也又处动极动之极而躁妄也故为复而不
固屡失屡复者也厉固然矣曰无咎者程子谓不可
以频失而戒其复也○又处动极躁极而无常也
或曰既是立心制行不善何以能复曰复字从卦而
来诸爻皆复直至上六以阴柔居复终此乃既极而
又能复故其占又无咎○六三以阴居阳既不绝乎
阳又不纯乎阴不中不正居下之上不中也阴阳之
杂不正也又处动极动之极而躁妄也故为复而不
固屡失屡复者也厉固然矣曰无咎者程子谓不可
以频失而戒其复也○又处动极躁极而无常也
或曰既是立心制行不善何以能复曰复字从卦而
来诸爻皆复直至上六以阴柔居复终此乃既极而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7b 页 WYG0029-0134d.png
变之义(云云/)
频复去迷复最近不远复只是一次○程传曰复贵
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圣人开迁善之道与其
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其复
也频失则危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
六四中行独复
六四中行独复谓在群阴中行乃独复而从阳也亦
以其柔而得正故也若是九四则不成独复矣○程
频复去迷复最近不远复只是一次○程传曰复贵
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圣人开迁善之道与其
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其复
也频失则危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
六四中行独复
六四中行独复谓在群阴中行乃独复而从阳也亦
以其柔而得正故也若是九四则不成独复矣○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8a 页 WYG0029-0135a.png
传曰(云云/)不言吉凶者盖四以柔居群阴之间初方
甚微不足以相援无可济之理故圣人独称其能独
复而不欲言其独从道而必凶也○此中行二字独
与他处中行不同
参义曰复六四乃剥六三之反对也皆小人变为君
子也
以从道也
曰下仁曰从道此亦不苟下仁犹云亲仁曰下者能
甚微不足以相援无可济之理故圣人独称其能独
复而不欲言其独从道而必凶也○此中行二字独
与他处中行不同
参义曰复六四乃剥六三之反对也皆小人变为君
子也
以从道也
曰下仁曰从道此亦不苟下仁犹云亲仁曰下者能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8b 页 WYG0029-0135b.png
为之下也此以朋友之分言曰从道六四惟道是从
不系于其类也犹云从正也道以理言仁以人言仁
字较亲切脩道以仁也本义云当此之时阳气甚微
未足以有为此以善类言
六五敦复无悔
六五之能以中顺居尊中则立心行已自无偏陂之
失顺则应事接物之间惟知理之是循而已以此居
尊而又当复之时是不待有所失而后复亦不待自
不系于其类也犹云从正也道以理言仁以人言仁
字较亲切脩道以仁也本义云当此之时阳气甚微
未足以有为此以善类言
六五敦复无悔
六五之能以中顺居尊中则立心行已自无偏陂之
失顺则应事接物之间惟知理之是循而已以此居
尊而又当复之时是不待有所失而后复亦不待自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9a 页 WYG0029-0135c.png
拔于群邪之中以从道而复也是为敦复○中顺二
字依象传当为一意然单言中则可该顺恐本义为
正况坤体乎○一说诸爻之复是改过六五之复是
迁善以中顺居尊中则无一行之或过顺则惟知理
之是循又居尊位则操可为之势而为其所当为之
事裕如也是为敦厚之复日积月累有加而无巳者
也不必有失而后复也○一说以中顺居尊正如坤
之六五然盖居尊而有中顺之德又以复善为心则
字依象传当为一意然单言中则可该顺恐本义为
正况坤体乎○一说诸爻之复是改过六五之复是
迁善以中顺居尊中则无一行之或过顺则惟知理
之是循又居尊位则操可为之势而为其所当为之
事裕如也是为敦厚之复日积月累有加而无巳者
也不必有失而后复也○一说以中顺居尊正如坤
之六五然盖居尊而有中顺之德又以复善为心则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29b 页 WYG0029-0135d.png
是惟知有善之可好而不知有其势惟知有德之可
慕而不知有其位终日乾乾行其所当行而不忘其
所有事是敦厚于复者也以中顺居尊是自有复善
之资者也而当复之时是能以复善为心者也诚所
谓不待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者也岂不为敦复哉○敦复之复与敦临敦艮不
同故敦临本义曰居卦之上处临之终敦艮本义曰
以阳刚居止之极则是积累有终之义而敦复之本
慕而不知有其位终日乾乾行其所当行而不忘其
所有事是敦厚于复者也以中顺居尊是自有复善
之资者也而当复之时是能以复善为心者也诚所
谓不待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者也岂不为敦复哉○敦复之复与敦临敦艮不
同故敦临本义曰居卦之上处临之终敦艮本义曰
以阳刚居止之极则是积累有终之义而敦复之本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0a 页 WYG0029-0136a.png
义曰以中顺居尊而当复之时则是言其居尊而好
善勉勉循循而不已敦笃之道也
六五是居尊位之人而用其中顺之德以敦于善敦
复之道也诚所谓慥慥其笃实者也○敦复之复既
与敦临敦艮之敦不同则不可以初九为进德者事
六五为成德者事矣更详之○敦厚于复复得牢固
也○敦复优于不远复不远复主位意居多敦复全
指中顺之德言今人多喜举初九而不及五者初九
善勉勉循循而不已敦笃之道也
六五是居尊位之人而用其中顺之德以敦于善敦
复之道也诚所谓慥慥其笃实者也○敦复之复既
与敦临敦艮之敦不同则不可以初九为进德者事
六五为成德者事矣更详之○敦厚于复复得牢固
也○敦复优于不远复不远复主位意居多敦复全
指中顺之德言今人多喜举初九而不及五者初九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0b 页 WYG0029-0136b.png
复之主也○不远复者复之初也敦复则厚于复矣
不远复固不至悔敦复则无悔矣○无悔者全无悔
也无祗悔者将有悔而不成悔也悔亡者已有悔而
能亡之者也○但无祗悔与无悔当有别一说五无元
吉亦当有辨
初九不远复乾道也六五之敦复坤道也或以六五
为成德初九为进德事非也六五既谓之复便是有
所失矣若谓成德事则是无妄之境不当谓之复○
不远复固不至悔敦复则无悔矣○无悔者全无悔
也无祗悔者将有悔而不成悔也悔亡者已有悔而
能亡之者也○但无祗悔与无悔当有别一说五无元
吉亦当有辨
初九不远复乾道也六五之敦复坤道也或以六五
为成德初九为进德事非也六五既谓之复便是有
所失矣若谓成德事则是无妄之境不当谓之复○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1a 页 WYG0029-0136c.png
六五之中顺终不比初九之阳刚为复之主况不远
复巳是颜子几于无我地位又何敦复之可过耶
中以自考也
自考二字要分别如二如四皆随初而复其成也非
自成三之频复则又不能自成初之不远复犹不免
有失亦未至于成也惟六五元自有中顺之德而当
复之时是中以自成也故为敦复无悔尤胜无祗悔
也○所谓中以自考者盖以此卦六爻初是复之主
复巳是颜子几于无我地位又何敦复之可过耶
中以自考也
自考二字要分别如二如四皆随初而复其成也非
自成三之频复则又不能自成初之不远复犹不免
有失亦未至于成也惟六五元自有中顺之德而当
复之时是中以自成也故为敦复无悔尤胜无祗悔
也○所谓中以自考者盖以此卦六爻初是复之主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1b 页 WYG0029-0136d.png
二则以下于初而能复四则以应乎初而为独复若
三之频失频复上之迷复则不言矣惟五虽尊而自
有中顺之德且当复之时是无待于外而自能以中
自成者也岂不为敦复而无悔哉○成字要说得重
敦字义正在此○丘氏注不兼三初言更平顺○复
卦辞以气机动静之复言复爻辞以人事善恶之复
言理亦一也○复六爻虽以善恶之复为义而不能
无浅深初九不远复见几而复者也自修之意多六
三之频失频复上之迷复则不言矣惟五虽尊而自
有中顺之德且当复之时是无待于外而自能以中
自成者也岂不为敦复而无悔哉○成字要说得重
敦字义正在此○丘氏注不兼三初言更平顺○复
卦辞以气机动静之复言复爻辞以人事善恶之复
言理亦一也○复六爻虽以善恶之复为义而不能
无浅深初九不远复见几而复者也自修之意多六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2a 页 WYG0029-0137a.png
二休复亲贤以复者也资人之意多二固不能如初
之刚明矣然初二二爻皆进德者之事至六五敦复
则成德事也但初曰元吉二则曰吉至五巳成德矣
乃止云无悔何也曰初二以其失而能复也圣人喜
幸勉进之意胜故一则曰吉一则曰元吉若六五敦
复元吉自不待言只云无悔者盖亦尽吾分内事耳
正义不谋利也
上六迷复凶○十年不克征
之刚明矣然初二二爻皆进德者之事至六五敦复
则成德事也但初曰元吉二则曰吉至五巳成德矣
乃止云无悔何也曰初二以其失而能复也圣人喜
幸勉进之意胜故一则曰吉一则曰元吉若六五敦
复元吉自不待言只云无悔者盖亦尽吾分内事耳
正义不谋利也
上六迷复凶○十年不克征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2b 页 WYG0029-0137b.png
分上六二字看盖六是阴柔非刚明者之比未可望
其振厉以复于善也况上居极地极则必反在复则
反而不复矣故为终迷不复之象
凶有灾眚
则申言其凶也用行师终有大败又以其国君凶又
至于十年不克征又所以申言其灾眚所以甚言其
凶也吁甚矣弗悛之恶怙终之罪之可畏也
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其振厉以复于善也况上居极地极则必反在复则
反而不复矣故为终迷不复之象
凶有灾眚
则申言其凶也用行师终有大败又以其国君凶又
至于十年不克征又所以申言其灾眚所以甚言其
凶也吁甚矣弗悛之恶怙终之罪之可畏也
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3a 页 WYG0029-0137c.png
爻辞不专就人君言象传独言反君道者人君迷复
之道为尤著为尤大也不可谓以其国君凶为连国
君迷复亦凶也以其国君凶师丧军危故下继以十
年不克征言终不能雪耻也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往
无妄实理自然之谓无妄只是实实处便是理也实
理非假人为故曰实理自然自然二字便该得无所
之道为尤著为尤大也不可谓以其国君凶为连国
君迷复亦凶也以其国君凶师丧军危故下继以十
年不克征言终不能雪耻也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往
无妄实理自然之谓无妄只是实实处便是理也实
理非假人为故曰实理自然自然二字便该得无所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3b 页 WYG0029-0137d.png
期望而有得之意○无妄者实也实处便是理此实
理非指仁义忠信孝弟之类下文自然二字正与此
意相应又要与无妄之义相通故理字要看得活○
惟其本无妄故无望惟无望所以益见其为无妄也
故曰其义亦通○无妄二字于本义自然二字相贴
自然又生于实理既是实理自然听其自至可也又
何望焉○参义曰无妄无望二义固异矣然无邪妄
之心惟尽其在我而于吉凶祸福皆委之自然亦未
理非指仁义忠信孝弟之类下文自然二字正与此
意相应又要与无妄之义相通故理字要看得活○
惟其本无妄故无望惟无望所以益见其为无妄也
故曰其义亦通○无妄二字于本义自然二字相贴
自然又生于实理既是实理自然听其自至可也又
何望焉○参义曰无妄无望二义固异矣然无邪妄
之心惟尽其在我而于吉凶祸福皆委之自然亦未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4a 页 WYG0029-0138a.png
尝有所期望也人而有所期望者即邪妄之心也故
爻辞言无妄之祸福而彖传大象皆以无邪妄言明
义理以教人也○卦辞程传下小注宜详玩之今不
录○无妄二字亦该吉凶意难者曰刚自外来而为
主于内安得为该吉凶意曰惟其刚主乎内此所以
为无妄而吉凶祸福亦付之自然也或又难曰既兼
吉凶彖何以首言元亨曰初无所妨吉凶皆付之自
然则便自有亨道且大人否亨困亦亨庸何碍耶故
爻辞言无妄之祸福而彖传大象皆以无邪妄言明
义理以教人也○卦辞程传下小注宜详玩之今不
录○无妄二字亦该吉凶意难者曰刚自外来而为
主于内安得为该吉凶意曰惟其刚主乎内此所以
为无妄而吉凶祸福亦付之自然也或又难曰既兼
吉凶彖何以首言元亨曰初无所妨吉凶皆付之自
然则便自有亨道且大人否亨困亦亨庸何碍耶故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4b 页 WYG0029-0138b.png
朱子曰无妄自是大亨了又却须是贞正始得若此
子不正他那里更有灾来则知此无妄字只是付吉
凶于自然未见是实得吉实得凶也又曰无妄一卦
虽云祸福之来也无常然自家所守不可不利于正
不可以彼之无常而吾之所守亦为之无常也故曰
(云云/)○动而不妄谓惟听其自然也○阳实阴虚刚
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是内实也且为震之主动而以
实者也以实则无计较期望之私矣○无妄者实理
子不正他那里更有灾来则知此无妄字只是付吉
凶于自然未见是实得吉实得凶也又曰无妄一卦
虽云祸福之来也无常然自家所守不可不利于正
不可以彼之无常而吾之所守亦为之无常也故曰
(云云/)○动而不妄谓惟听其自然也○阳实阴虚刚
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是内实也且为震之主动而以
实者也以实则无计较期望之私矣○无妄者实理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5a 页 WYG0029-0138c.png
自然而已实理自然正而已故其占曰元亨利贞又
曰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拳拳丁宁以正者正
以其必如是方为无妄不正则妄矣妄则不利矣○
无妄利贞究其所以为贞者无他亦不过是刚主乎
内动而健刚中而应焉耳矣曰既云然又何谓其匪
正有眚耶此皆为占者设言得此固大亨矣又必利
于正如此卦之善可也若不正则与卦之善不合矣
宜有眚而不利也盖一是占一是戒也○利贞者言
曰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拳拳丁宁以正者正
以其必如是方为无妄不正则妄矣妄则不利矣○
无妄利贞究其所以为贞者无他亦不过是刚主乎
内动而健刚中而应焉耳矣曰既云然又何谓其匪
正有眚耶此皆为占者设言得此固大亨矣又必利
于正如此卦之善可也若不正则与卦之善不合矣
宜有眚而不利也盖一是占一是戒也○利贞者言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5b 页 WYG0029-0138d.png
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其匪正有眚者言不
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有眚不利有攸往
只是一意○匪正则为妄矣○无妄占辞是一正一
反正者所以为无妄不正则妄矣贞则利匪正则有
眚而不利矣○其匪正有眚不曰有灾眚者匪正自
我所为则自我致眚也故只言眚灾则自外至者也
○匪正己致眚矣若欲有所为亦皆不利也以卦变
卦德卦体言卦之善如此故其占当𫉬大亨而利于
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有眚不利有攸往
只是一意○匪正则为妄矣○无妄占辞是一正一
反正者所以为无妄不正则妄矣贞则利匪正则有
眚而不利矣○其匪正有眚不曰有灾眚者匪正自
我所为则自我致眚也故只言眚灾则自外至者也
○匪正己致眚矣若欲有所为亦皆不利也以卦变
卦德卦体言卦之善如此故其占当𫉬大亨而利于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6a 页 WYG0029-0139a.png
贞或者欲以卦之善俱入在利贞意然据大有其德
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又据屯之动
乎险中大亨贞则兼元亨意为稳且尽耳但要别其
轻重其重利贞者非特彖传意也乃彖辞意也○或
曰无妄卦名卦辞须各自为说不要相涉若相涉则
无妄之后又安有正不正曰非也卦名之义本无不
正卦辞为占者设须用戒之非是无妄了却又有不
正者若程传所谓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
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又据屯之动
乎险中大亨贞则兼元亨意为稳且尽耳但要别其
轻重其重利贞者非特彖传意也乃彖辞意也○或
曰无妄卦名卦辞须各自为说不要相涉若相涉则
无妄之后又安有正不正曰非也卦名之义本无不
正卦辞为占者设须用戒之非是无妄了却又有不
正者若程传所谓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6b 页 WYG0029-0139b.png
此又是一义非必卦辞本意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以刚在内也以刚在内心之
实也大凡诚以心言○言忠信行笃敬虽见于外亦
心之实者为之也○或问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自
外而内之义在人事则如何曰不可如此拘若拘此
则是心之驰于外者复入吾腔子里而为一身之主
为说虽巧然非正意如噬嗑柔得中而上行只是取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以刚在内也以刚在内心之
实也大凡诚以心言○言忠信行笃敬虽见于外亦
心之实者为之也○或问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自
外而内之义在人事则如何曰不可如此拘若拘此
则是心之驰于外者复入吾腔子里而为一身之主
为说虽巧然非正意如噬嗑柔得中而上行只是取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7a 页 WYG0029-0139c.png
其得中耳上行之意又安在○刚自外来而为主于
内内外二字以六画之卦言之下三画为内上三画
为外如内险外止之类以三画之卦言之则下画为
内上画为外此卦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之类是也
盖凡画卦者自下而上有由内而外之义九自二来
而居于初刚德在内也刚德在内不妄也又为震主
震为动是动而不妄者也动而不妄则凡言必有物
行必有恒惟其实而已而此外吉凶祸福皆所不计
内内外二字以六画之卦言之下三画为内上三画
为外如内险外止之类以三画之卦言之则下画为
内上画为外此卦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之类是也
盖凡画卦者自下而上有由内而外之义九自二来
而居于初刚德在内也刚德在内不妄也又为震主
震为动是动而不妄者也动而不妄则凡言必有物
行必有恒惟其实而已而此外吉凶祸福皆所不计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7b 页 WYG0029-0139d.png
也○本义动而不妄者也动字属又为震主一句不
妄字属九自二来而居于初一句彖传只用刚自外
来而为主于内便该得又为震主意味彖传为主二
字○动而健动固是好动而又健则是能勇于义而
不牵于私正字意即在此矣○刚中而应在我者既
刚健中正而所应又柔顺中正皆为得其正也○刚
中而应必兼应言何也曰如今人做官本身自好自
是持正奈家中无好妻子便自家做不成正人了又
妄字属九自二来而居于初一句彖传只用刚自外
来而为主于内便该得又为震主意味彖传为主二
字○动而健动固是好动而又健则是能勇于义而
不牵于私正字意即在此矣○刚中而应在我者既
刚健中正而所应又柔顺中正皆为得其正也○刚
中而应必兼应言何也曰如今人做官本身自好自
是持正奈家中无好妻子便自家做不成正人了又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8a 页 WYG0029-0140a.png
如我做下司官要做得正奈上司亲临与我不同道
亦不得行其正了乃知所应之正亦是𦂳关○合而
观之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也动而健也刚中而应
也皆正道也故其占大亨而必利于正者乃天之命
也何也正则无妄无妄诚也诚者天之道而天祐之
矣故利正者天之命匪正则为逆天之命故曰天命
不祐天命实理自然而已理之所在便是天命所在
○元亨意轻重在正字故朱子曰无妄自是元亨了
亦不得行其正了乃知所应之正亦是𦂳关○合而
观之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也动而健也刚中而应
也皆正道也故其占大亨而必利于正者乃天之命
也何也正则无妄无妄诚也诚者天之道而天祐之
矣故利正者天之命匪正则为逆天之命故曰天命
不祐天命实理自然而已理之所在便是天命所在
○元亨意轻重在正字故朱子曰无妄自是元亨了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8b 页 WYG0029-0140b.png
临卦言卦之善只是卦德卦体刚浸而长不与焉无
妄则兼卦变卦德卦体言卦之善有此不同盖刚浸
而长未便是善若刚在内则分明是善而卦之所以
为无妄者也○或问此处不依临卦例解卦名曰正
缘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自有正意在且正者所以
为无妄者也故不分然则圣言分合之际严矣○夫
无妄者正而已故无妄须以正往无妄而以不正往
欲往何哉何也正者天之命也不正则逆天之命而
妄则兼卦变卦德卦体言卦之善有此不同盖刚浸
而长未便是善若刚在内则分明是善而卦之所以
为无妄者也○或问此处不依临卦例解卦名曰正
缘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自有正意在且正者所以
为无妄者也故不分然则圣言分合之际严矣○夫
无妄者正而已故无妄须以正往无妄而以不正往
欲往何哉何也正者天之命也不正则逆天之命而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9a 页 WYG0029-0140c.png
天不祐行矣哉方知无妄字内元有正意在○无妄
之往何之矣谓所以为无妄者正也既云无妄而乃
以不正往则为有妄矣欲往何哉
天下雷行 (至/) 时育万物
味本义天下雷行震动发生之意则万物不必兼人
言○震动以动物言发生以植物言程传亦似兼二
意曰惊蛰藏振萌芽发生万物其所赋予洪纤高下
各正其性命无有差妄物与无妄也○物与无妄者
之往何之矣谓所以为无妄者正也既云无妄而乃
以不正往则为有妄矣欲往何哉
天下雷行 (至/) 时育万物
味本义天下雷行震动发生之意则万物不必兼人
言○震动以动物言发生以植物言程传亦似兼二
意曰惊蛰藏振萌芽发生万物其所赋予洪纤高下
各正其性命无有差妄物与无妄也○物与无妄者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39b 页 WYG0029-0140d.png
天与之非雷与之也○先王法此以对时育物盖天
之生物时焉而已先王则善顺乎天时以养育夫万
物使万物各得其生焉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此类皆是此先王所以参天地赞化育者
盖生万物者天也育万物而使得遂其生者圣人也
不然或五谷不熟或胎殰卵殈而物不育矣○本义
因其所性性即无妄之理也○物与无妄者万物各
之生物时焉而已先王则善顺乎天时以养育夫万
物使万物各得其生焉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此类皆是此先王所以参天地赞化育者
盖生万物者天也育万物而使得遂其生者圣人也
不然或五谷不熟或胎殰卵殈而物不育矣○本义
因其所性性即无妄之理也○物与无妄者万物各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0a 页 WYG0029-0141a.png
正其性命也对时育物者因其所性而不为私乃圣
人尽物之性也○天下雷行阳气鼓动万物皆春故
为物与无妄也与之以实理者天也全其实理者圣
人也故曰先王以茂对时育物○茂对字样所谓殷
荐盛行大举永言之类谓善顺乎天时也○对时之
时虽曰天时物之时亦随之矣
初九无妄往吉
此往字与大车以载有攸往之往同诚之主也此主
人尽物之性也○天下雷行阳气鼓动万物皆春故
为物与无妄也与之以实理者天也全其实理者圣
人也故曰先王以茂对时育物○茂对字样所谓殷
荐盛行大举永言之类谓善顺乎天时也○对时之
时虽曰天时物之时亦随之矣
初九无妄往吉
此往字与大车以载有攸往之往同诚之主也此主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0b 页 WYG0029-0141b.png
字对别爻言谓正是无妄者也如是而往诚能动物
以上则得君以下则得民以内则顺亲以外则信友
事无不利功无不成矣何往不利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六二非全无作为也只是无计较也不耕穫不菑畬
只言其不计利耳言始终一无计较也○因时顺理
四字是从柔顺中正上取出因时顺理便无私意期
望之心○顺理必因时私意则期望矣○或曰六二
以上则得君以下则得民以内则顺亲以外则信友
事无不利功无不成矣何往不利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六二非全无作为也只是无计较也不耕穫不菑畬
只言其不计利耳言始终一无计较也○因时顺理
四字是从柔顺中正上取出因时顺理便无私意期
望之心○顺理必因时私意则期望矣○或曰六二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1a 页 WYG0029-0141c.png
不耕穫是岂匏瓜也哉曰此只是即其所居之位而
行其所当行而已不于分外有所容心也然在无妄
之时有不求而自得者故曰(云云/)○耕穫菑畬此皆
吾人分内事所谓人道之所宜者也人岂可以不耕
穫不菑畬哉此特假象之辞言六二能因时顺理其
于分内所当为者随时尽之矣至于利害得失之间
彼全付之度外不图功于前不收功于后如不耕亦
不穫不菑亦不畬也即卦名无所期望之意也盖虽
行其所当行而已不于分外有所容心也然在无妄
之时有不求而自得者故曰(云云/)○耕穫菑畬此皆
吾人分内事所谓人道之所宜者也人岂可以不耕
穫不菑畬哉此特假象之辞言六二能因时顺理其
于分内所当为者随时尽之矣至于利害得失之间
彼全付之度外不图功于前不收功于后如不耕亦
不穫不菑亦不畬也即卦名无所期望之意也盖虽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1b 页 WYG0029-0141d.png
不谋其利而实正其义虽不计其功而实明其道矣
○则利有攸往者盖人多缘放于利而行故因利以
致害惟能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则何
用不臧何人不可处何地不可居何事不可为○则
利有攸往则字最𦂳切是言占者苟能如六二之不
耕穫不菑畬则利往矣不然亦未必利往也临江梁
氏参义谓人能如六二之顺理而无觊觎然后利有
所往此说正有理见是未定之辞如履上九本义云
○则利有攸往者盖人多缘放于利而行故因利以
致害惟能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则何
用不臧何人不可处何地不可居何事不可为○则
利有攸往则字最𦂳切是言占者苟能如六二之不
耕穫不菑畬则利往矣不然亦未必利往也临江梁
氏参义谓人能如六二之顺理而无觊觎然后利有
所往此说正有理见是未定之辞如履上九本义云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2a 页 WYG0029-0142a.png
周旋无亏则得元吉之则乎○程传曰耕农之始穫
其成终也田一岁曰菑三岁曰畬不耕不菑无所为
于前也不穫不畬无所冀于后也本义意明○参义
曰夫农夫之于农事菑则必畬畬则必耕耕则必穫
未有不耕穫菑畬而有得者其取象如是亦设言以
见无营度之心耳以义推之如圣人之无为而治君
子之不要人爵而人爵从之皆是也○朱子曰此爻
乃自始至终都不营为而偶然有自得之意耕穫菑
其成终也田一岁曰菑三岁曰畬不耕不菑无所为
于前也不穫不畬无所冀于后也本义意明○参义
曰夫农夫之于农事菑则必畬畬则必耕耕则必穫
未有不耕穫菑畬而有得者其取象如是亦设言以
见无营度之心耳以义推之如圣人之无为而治君
子之不要人爵而人爵从之皆是也○朱子曰此爻
乃自始至终都不营为而偶然有自得之意耕穫菑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2b 页 WYG0029-0142b.png
畬举事之始终而言也又曰大抵此爻是无妄之福
而六三则无妄之祸也○庐陵龙氏说则字意甚明
但耕穫菑畬之说亦有参义之失更宜斟酌○六二
是无所期望而有得焉者不耕穫菑畬无所期望也
则利有攸往有得也乃谓无妄之福
不耕穫未富也
未字当不字富字当利字言无所利也因时顺理而
无私意期望之心如为人臣而事其君尽吾为臣之
而六三则无妄之祸也○庐陵龙氏说则字意甚明
但耕穫菑畬之说亦有参义之失更宜斟酌○六二
是无所期望而有得焉者不耕穫菑畬无所期望也
则利有攸往有得也乃谓无妄之福
不耕穫未富也
未字当不字富字当利字言无所利也因时顺理而
无私意期望之心如为人臣而事其君尽吾为臣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3a 页 WYG0029-0142c.png
道耳非怀利以事其君也为人子而事其父尽吾为
子之道耳非怀利以事其父也然虽不求利而自无
不利者○朱子曰爻辞言当循理象辞言不计利循
理则不计利计利非循理也此说大槩是为之于前
者即所以冀于后也
六三无妄之灾 (至/) 邑人之灾
六三卦之六爻皆无妄者也六三本是无妄但所处
不得正在人事则为所居非其地所遇非其时所处
子之道耳非怀利以事其父也然虽不求利而自无
不利者○朱子曰爻辞言当循理象辞言不计利循
理则不计利计利非循理也此说大槩是为之于前
者即所以冀于后也
六三无妄之灾 (至/) 邑人之灾
六三卦之六爻皆无妄者也六三本是无妄但所处
不得正在人事则为所居非其地所遇非其时所处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3b 页 WYG0029-0142d.png
非其人有莫之致而至者故占得此者为有无妄之
灾其无妄之灾如何如或系之牛行人得之乃为邑
人之灾也○六三处不得正只以时位言不以行为
言若以行为言则不得为无故而有灾矣○邑人之
灾以邑人拟六三也○行人得牛邑人灾也言牛既
为行人所得而诘捕之扰非邑人所受而何○六三
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此正通鉴所载梁武帝纳侯景
魏人移檄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胡三省注曰池仲
灾其无妄之灾如何如或系之牛行人得之乃为邑
人之灾也○六三处不得正只以时位言不以行为
言若以行为言则不得为无故而有灾矣○邑人之
灾以邑人拟六三也○行人得牛邑人灾也言牛既
为行人所得而诘捕之扰非邑人所受而何○六三
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此正通鉴所载梁武帝纳侯景
魏人移檄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胡三省注曰池仲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4a 页 WYG0029-0143a.png
鱼人姓名风俗通云因城门失火焚死又曰城门失
火汲池下水以救之池涸则鱼受其殃○又曰楚国
亡猿祸延林木(出左/传)○参义曰此与亡猿而祸林木
失火而殃池鱼者正相类楚国亡猿而祸延林木池
仲鱼人名也因城门失火而焚死
九四可贞无咎
九四阳刚乾体能自守者也下无应与又只宜自守
故云此可固守而无咎也既曰可固守而无咎则其
火汲池下水以救之池涸则鱼受其殃○又曰楚国
亡猿祸延林木(出左/传)○参义曰此与亡猿而祸林木
失火而殃池鱼者正相类楚国亡猿而祸延林木池
仲鱼人名也因城门失火而焚死
九四可贞无咎
九四阳刚乾体能自守者也下无应与又只宜自守
故云此可固守而无咎也既曰可固守而无咎则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4b 页 WYG0029-0143b.png
不可以有为也可知矣○四以阳刚乾体下无应与
其词直贯故用前说若曰九四阳刚乾体然下无应
与(云云/)则当从后说矣○此爻若非阳刚乾体纵然
下无应与周公亦不许以可贞矣可字对不可而言
可贞则不可行矣坤六三曰可贞亦然故曰或从王
事无成○程传曰可贞与利贞不同可贞谓其所处
可贞固守之利贞谓利于贞也○云峰曰贞正而固
也曰利贞则训正字而兼固守之义曰可贞则专训
其词直贯故用前说若曰九四阳刚乾体然下无应
与(云云/)则当从后说矣○此爻若非阳刚乾体纵然
下无应与周公亦不许以可贞矣可字对不可而言
可贞则不可行矣坤六三曰可贞亦然故曰或从王
事无成○程传曰可贞与利贞不同可贞谓其所处
可贞固守之利贞谓利于贞也○云峰曰贞正而固
也曰利贞则训正字而兼固守之义曰可贞则专训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5a 页 WYG0029-0143c.png
固义而无正字之义不可不辨愚谓可贞亦只是固
守义然当固守而固守则亦是正也○一说九四阳
刚乾体其才其识似可以有为者然下无应与孤立
独行则不可以有为也但下无应与虽无可为之势
而阳刚乾体终有能守之资故为可贞而无咎既云
可贞则不足以有为明矣○大抵后说较长
固有之也
既曰固有个甚么谓固守其阳刚之道也有犹守也
守义然当固守而固守则亦是正也○一说九四阳
刚乾体其才其识似可以有为者然下无应与孤立
独行则不可以有为也但下无应与虽无可为之势
而阳刚乾体终有能守之资故为可贞而无咎既云
可贞则不足以有为明矣○大抵后说较长
固有之也
既曰固有个甚么谓固守其阳刚之道也有犹守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5b 页 WYG0029-0143d.png
而物守不得便不为我有矣故固有之谓固守○下
无应与于人事如何见是可以固守曰陶渊明志欲
为孔明奈无一旅之众故终于处士谢叠山亦欲为
宋程婴然卒无所藉手而志于卖卜岂非阳刚乾体
之人哉易从则有功人贵乎有与也如谦六五利用
侵伐盖从之者众矣上六亦以谦极有闻人之所与
故可用行师也同人得助故利涉大川○可贞据含
章可贞例则似是固守其阳刚之道故曰固有之也
无应与于人事如何见是可以固守曰陶渊明志欲
为孔明奈无一旅之众故终于处士谢叠山亦欲为
宋程婴然卒无所藉手而志于卖卜岂非阳刚乾体
之人哉易从则有功人贵乎有与也如谦六五利用
侵伐盖从之者众矣上六亦以谦极有闻人之所与
故可用行师也同人得助故利涉大川○可贞据含
章可贞例则似是固守其阳刚之道故曰固有之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6a 页 WYG0029-0144a.png
如此则谓阳刚乾体为可以有为者亦未为害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九五乾健中正纯粹至善者也以居尊位得时行道
非碌碌者比也而下应亦中正又有同心同德之臣
也夫有是德而无是位是犹有所歉也有是德位而
无是应与是亦有未足也今三者备矣无妄之至者
也尚何疾之有哉假使有疾亦勿药而自愈矣○夫
九五以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此假设之辞所以深明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九五乾健中正纯粹至善者也以居尊位得时行道
非碌碌者比也而下应亦中正又有同心同德之臣
也夫有是德而无是位是犹有所歉也有是德位而
无是应与是亦有未足也今三者备矣无妄之至者
也尚何疾之有哉假使有疾亦勿药而自愈矣○夫
九五以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此假设之辞所以深明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6b 页 WYG0029-0144b.png
其无妄也故本义云乾刚中正以居尊位而下应亦
中正无妄之至也不曰阳刚而曰乾刚乾体刚实尤
为无妄也乾刚而不中正未为无妄之至巳中正而
所应或未中正亦未为无妄之至故本义(云云/)○或
曰无妄之疾专指君德言不兼治道言看来乾刚中
正下应六二之柔顺中正岂专就体上说耶此太泥
也脩己以安人只是一滚道理○本义故其象占如
此爻有是象而占如之象占难分也此爻本意谓纵
中正无妄之至也不曰阳刚而曰乾刚乾体刚实尤
为无妄也乾刚而不中正未为无妄之至巳中正而
所应或未中正亦未为无妄之至故本义(云云/)○或
曰无妄之疾专指君德言不兼治道言看来乾刚中
正下应六二之柔顺中正岂专就体上说耶此太泥
也脩己以安人只是一滚道理○本义故其象占如
此爻有是象而占如之象占难分也此爻本意谓纵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7a 页 WYG0029-0144c.png
有无故非意之事亦不必为之劳扰久当自定也○
参义曰五乾刚中正而所应亦中正所谓纯粹精者
也无妄之至也如是而或犹有疾焉是乃无妄之疾
也不当得而得者也天下之理邪不胜正妖不胜德
故虽有是疾亦勿药而自愈矣是又无妄之福也
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既已无妄而复药之则反为妄而生疾矣在人事则
如我所处本自当理无可虞者乃为人所疑沮自惑
参义曰五乾刚中正而所应亦中正所谓纯粹精者
也无妄之至也如是而或犹有疾焉是乃无妄之疾
也不当得而得者也天下之理邪不胜正妖不胜德
故虽有是疾亦勿药而自愈矣是又无妄之福也
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既已无妄而复药之则反为妄而生疾矣在人事则
如我所处本自当理无可虞者乃为人所疑沮自惑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7b 页 WYG0029-0144d.png
而迁之则为失是取非反足以招咎而致虞矣○此
爻只是谓至诚未有不动者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上九非有妄也但以其穷极而不可行耳谓其处时
之极非谓其无妄之极也无妄之极则至诚矣又何
眚○既是无妄虽云穷极亦何不可行之有曰极而
不知变也如中孚上九为信之极亦然此皆所谓尾
生孝己之行也参义以为如吾圣人之伐木于宋畏
爻只是谓至诚未有不动者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上九非有妄也但以其穷极而不可行耳谓其处时
之极非谓其无妄之极也无妄之极则至诚矣又何
眚○既是无妄虽云穷极亦何不可行之有曰极而
不知变也如中孚上九为信之极亦然此皆所谓尾
生孝己之行也参义以为如吾圣人之伐木于宋畏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8a 页 WYG0029-0145a.png
于匡厄于陈蔡非圣人之有妄亦无其时位而所遭
者然耳此说未妥
䷙(乾下/艮上)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大阳也艮畜乾艮是阳非若小畜之以巽畜乾也故
为大畜况以艮畜乾其所畜者乾也又畜之大者也
又内刚健外笃实光辉内外合德其德日新而为畜
之大也○本义又畜之大者也味又畜之大者字分
者然耳此说未妥
䷙(乾下/艮上)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大阳也艮畜乾艮是阳非若小畜之以巽畜乾也故
为大畜况以艮畜乾其所畜者乾也又畜之大者也
又内刚健外笃实光辉内外合德其德日新而为畜
之大也○本义又畜之大者也味又畜之大者字分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8b 页 WYG0029-0145b.png
明别是一意与上句大阳也不相连系○皆非大正
不能○以卦变言此卦自需而来九自五而上是刚
上也夫刚自下而上苟非大正则德不称位而下不
戴之若所谓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者是非大正
不能也○以卦体言上九之阳在上六五居其下而
尊尚之是尚贤也夫尚贤苟非去谗远色贱货而一
于贵德者不能是亦非大正不能也○以卦德言又
能止健夫健者难止也苟非大正则自反有不直未
不能○以卦变言此卦自需而来九自五而上是刚
上也夫刚自下而上苟非大正则德不称位而下不
戴之若所谓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者是非大正
不能也○以卦体言上九之阳在上六五居其下而
尊尚之是尚贤也夫尚贤苟非去谗远色贱货而一
于贵德者不能是亦非大正不能也○以卦德言又
能止健夫健者难止也苟非大正则自反有不直未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9a 页 WYG0029-0145c.png
必便能止之故亦非大正不能也故利贞兼此二义
○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故占者利贞利贞如
何曰进必以正也用人亦必以正也除害禁暴之类
亦必以正也○一说只是说所畜必以正以畜止言
之则禁暴除害必以其正法以蕴畜言之则养学修
德必以其正道此说为优○不家食吉只取卦体一
从彖传也○大正之大字从卦名上来卦变卦体卦
德只得正字义大字从卦带来○参义曰畜者止也
○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故占者利贞利贞如
何曰进必以正也用人亦必以正也除害禁暴之类
亦必以正也○一说只是说所畜必以正以畜止言
之则禁暴除害必以其正法以蕴畜言之则养学修
德必以其正道此说为优○不家食吉只取卦体一
从彖传也○大正之大字从卦名上来卦变卦体卦
德只得正字义大字从卦带来○参义曰畜者止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49b 页 WYG0029-0145d.png
又聚也能止然后能聚也又曰所畜聚之不正则上
之畜才也为小人之渊薮下之畜学也为曲学之小
道○云峰曰两利字一吉字占辞自分而为三不必
泥而一之也○惟利贞字带大畜说其不家食吉利
涉大川则于大畜字并无关○离益卦辞亦不相连
属○刚上而尚贤一说卦变卦体合为一义故下文
养贤也亦自有刚上义盖非上之刚上不见五之尚
贤而不家食吉亦取尚贤之象也此说不如前说
之畜才也为小人之渊薮下之畜学也为曲学之小
道○云峰曰两利字一吉字占辞自分而为三不必
泥而一之也○惟利贞字带大畜说其不家食吉利
涉大川则于大畜字并无关○离益卦辞亦不相连
属○刚上而尚贤一说卦变卦体合为一义故下文
养贤也亦自有刚上义盖非上之刚上不见五之尚
贤而不家食吉亦取尚贤之象也此说不如前说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0a 页 WYG0029-0146a.png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应天诸儒皆以健言愚窃谓此与大有应天时行之
应天略同皆从时上说若但取其健则圣人何故独
提出天字又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此应天又以
理言盖从贞字取义也此处亦不宜主理言○愚谓
涉川之理若以象言则为乘木乾行之类若以理言
则应天决在以时天者时焉而已矣故曰应天而时
行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则以理之本然言
应天诸儒皆以健言愚窃谓此与大有应天时行之
应天略同皆从时上说若但取其健则圣人何故独
提出天字又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此应天又以
理言盖从贞字取义也此处亦不宜主理言○愚谓
涉川之理若以象言则为乘木乾行之类若以理言
则应天决在以时天者时焉而已矣故曰应天而时
行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则以理之本然言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0b 页 WYG0029-0146b.png
天在山中大畜 (至/) 以畜其德
谓天如彼其大也乃在山之中而为山所畜此大畜
之象也夫所畜之大必自闻见而来故君子法此象
多识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而察言以求其心考迹以
观其用于以畜成其德焉○多识前言往行犹是知
工夫至以畜其德则在言行上来矣言行人之言行
也德已之德也取人之善为己之资多字重
初九有厉利巳
谓天如彼其大也乃在山之中而为山所畜此大畜
之象也夫所畜之大必自闻见而来故君子法此象
多识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而察言以求其心考迹以
观其用于以畜成其德焉○多识前言往行犹是知
工夫至以畜其德则在言行上来矣言行人之言行
也德已之德也取人之善为己之资多字重
初九有厉利巳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1a 页 WYG0029-0146c.png
云峰胡氏曰他卦取阴阳相应此取相畜内卦受畜
以自止为义外卦能畜以止之为义独三与上居内
外卦之极畜极而通不取止义○初九不可进而未
必能自不进故戒之云进则有厉惟利于己也若九
二之处中能自止而不进者也则以其所能言之曰
舆说輹
有厉利己不犯灾也
谓有厉利己己则不犯灾也
以自止为义外卦能畜以止之为义独三与上居内
外卦之极畜极而通不取止义○初九不可进而未
必能自不进故戒之云进则有厉惟利于己也若九
二之处中能自止而不进者也则以其所能言之曰
舆说輹
有厉利己不犯灾也
谓有厉利己己则不犯灾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1b 页 WYG0029-0146d.png
九二舆说輹
舆说輹輹与辐不同辐车轮之轑凡三十条者也輹
车上伏兔盖所以承辐者也故小畜之说辐盖为阴
所止所说者重久住之计也大畜之说輹盖自止而
不进所脱者微暂止而可旋起者也○輹正韵一注
车轴縳也一注车下縳又曰伏兔盖在轴其状上似
之又云輹伏于轴上寻此义则是音服者是伏兔音
福者是车下縳○舆说輹朱子作林贯之字序曰车
舆说輹輹与辐不同辐车轮之轑凡三十条者也輹
车上伏兔盖所以承辐者也故小畜之说辐盖为阴
所止所说者重久住之计也大畜之说輹盖自止而
不进所脱者微暂止而可旋起者也○輹正韵一注
车轴縳也一注车下縳又曰伏兔盖在轴其状上似
之又云輹伏于轴上寻此义则是音服者是伏兔音
福者是车下縳○舆说輹朱子作林贯之字序曰车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2a 页 WYG0029-0147a.png
之所以转者轮也轮之所以转者牙之圈也牙之所
以转者輹之直而甾于毂也毂之所以转者内空以
贯乎轴而外能使辐以指牙也然自毂之外虽能转
物而未免自转于物惟辐则承轸载物以贯夫毂而
未尝有所动焉是以不转于物而物之可转者皆惟
我之所转而莫能违也○朱汉卿曰气雄九军者或
屈于宾赞之仪才力盖世者或听于委裘之命故曰
大畜时也○参义曰时止而止善可知矣
以转者輹之直而甾于毂也毂之所以转者内空以
贯乎轴而外能使辐以指牙也然自毂之外虽能转
物而未免自转于物惟辐则承轸载物以贯夫毂而
未尝有所动焉是以不转于物而物之可转者皆惟
我之所转而莫能违也○朱汉卿曰气雄九军者或
屈于宾赞之仪才力盖世者或听于委裘之命故曰
大畜时也○参义曰时止而止善可知矣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2b 页 WYG0029-0147b.png
舆说輹中无尤也
惟其处中故能自说輹而无尤耳以此为例则履九
二不自乱之中字亦不可解作心字但不自乱便是
心不乱了心字用在不自乱内不必就以中字为指
心也
九三良马逐 (至/) 利有攸往
九三以阳居健极极则难畜上以阳居畜极极则不
畜矣故曰极而通之时也又皆阳爻物从其类故不
惟其处中故能自说輹而无尤耳以此为例则履九
二不自乱之中字亦不可解作心字但不自乱便是
心不乱了心字用在不自乱内不必就以中字为指
心也
九三良马逐 (至/) 利有攸往
九三以阳居健极极则难畜上以阳居畜极极则不
畜矣故曰极而通之时也又皆阳爻物从其类故不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3a 页 WYG0029-0147c.png
相畜而俱进言上不畜三也良马逐三逐上而进也
良马犹若指三不必兼三与上惟逐字见有上在○
故不相畜而俱进只是上不畜三而已良马逐者九
三不见制于上逐上而进也上以阳居畜极不是畜
人之极乃自畜之极也传曰精研其义至于入神屈
之至也此亦畜之极也以致用也亦是道大行也之
意○朱子语类曰三上俱阳同类相求也若阳遇阴
则为所畜矣○利艰贞曰闲舆卫以人事言只是不
良马犹若指三不必兼三与上惟逐字见有上在○
故不相畜而俱进只是上不畜三而已良马逐者九
三不见制于上逐上而进也上以阳居畜极不是畜
人之极乃自畜之极也传曰精研其义至于入神屈
之至也此亦畜之极也以致用也亦是道大行也之
意○朱子语类曰三上俱阳同类相求也若阳遇阴
则为所畜矣○利艰贞曰闲舆卫以人事言只是不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3b 页 WYG0029-0147d.png
恃壮用锐而持重审虑之意利有攸往则进矣言必
如是乃可进也戒占者之辞○程传曰舆者用行之
物卫者所以自防○利艰贞曰闲舆卫只是戒九三
占者故知良马逐亦只是指九三逐上上而进也○
本文曰闲舆卫本义解云曰当作日○一说上虽与
三合志而同进然三不可恃势而忘备故利艰贞(云/)
(云/)非也上岂怀二心者耶
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如是乃可进也戒占者之辞○程传曰舆者用行之
物卫者所以自防○利艰贞曰闲舆卫只是戒九三
占者故知良马逐亦只是指九三逐上上而进也○
本文曰闲舆卫本义解云曰当作日○一说上虽与
三合志而同进然三不可恃势而忘备故利艰贞(云/)
(云/)非也上岂怀二心者耶
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4a 页 WYG0029-0148a.png
此利往与爻辞意不同是以九三之能与上合志谓
不相畜而俱进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夫初二乾体刚健乃不能上进四与五阴柔也而乃
能止之时之盛衰势之强弱学易者所宜深识也○
然四五所以能止初二之阳者以艮体故也○程传
曰以位而言则四下应于初畜初者也初居最下阳
之微者微而畜之则易制犹童牛而加牿大善而吉
不相畜而俱进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夫初二乾体刚健乃不能上进四与五阴柔也而乃
能止之时之盛衰势之强弱学易者所宜深识也○
然四五所以能止初二之阳者以艮体故也○程传
曰以位而言则四下应于初畜初者也初居最下阳
之微者微而畜之则易制犹童牛而加牿大善而吉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4b 页 WYG0029-0148b.png
也○本义曰童者未角之称曰止于未角之时曰禁
于未发之谓豫何四之所畜者初也初阳之微者也
即是止恶于初意不以初九为善人矣如当个刚暴
之徒
六四元吉有喜也
程传曰天下之恶巳盛而止之则上劳于禁制下伤
于刑诛故畜止于微小之前则大善而吉不劳而无
伤可喜也
于未发之谓豫何四之所畜者初也初阳之微者也
即是止恶于初意不以初九为善人矣如当个刚暴
之徒
六四元吉有喜也
程传曰天下之恶巳盛而止之则上劳于禁制下伤
于刑诛故畜止于微小之前则大善而吉不劳而无
伤可喜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5a 页 WYG0029-0148c.png
六四元吉有喜正所谓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兵善
之善者也
六四元吉优于六五之吉然六四之喜又不得为六
五之庆何欤曰五居尊位苟能制得阳性其利溥矣
故曰有庆也庆字广喜字狭喜字只是从六四一身
说
六五豮豕之牙吉
程传道理最详明宜细玩之○徐进斋曰牡豕曰豭
之善者也
六四元吉优于六五之吉然六四之喜又不得为六
五之庆何欤曰五居尊位苟能制得阳性其利溥矣
故曰有庆也庆字广喜字狭喜字只是从六四一身
说
六五豮豕之牙吉
程传道理最详明宜细玩之○徐进斋曰牡豕曰豭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5b 页 WYG0029-0148d.png
攻其特而去之曰豮○柔居中则能善处当尊位则
力可为是以得其机会而可制机会自是五之机会
非二有机会也或者以势字拟之鄙陋矣得其机会
意在豮去其势字外吉不得如四之不费力矣故不
言元吉○豮豕之牙盖豕牙本能伤物既豮则其牙
不为害矣如魏巳伐韩齐师直走魏都而韩师自解
得其要害也项羽以范增为谋主陈平具为恶草以
间之增死而项势益蹙坏其腹心也
力可为是以得其机会而可制机会自是五之机会
非二有机会也或者以势字拟之鄙陋矣得其机会
意在豮去其势字外吉不得如四之不费力矣故不
言元吉○豮豕之牙盖豕牙本能伤物既豮则其牙
不为害矣如魏巳伐韩齐师直走魏都而韩师自解
得其要害也项羽以范增为谋主陈平具为恶草以
间之增死而项势益蹙坏其腹心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6a 页 WYG0029-0149a.png
六五之吉有庆也
六四元吉曰有喜六五之吉乃曰有庆何欤曰论为
力之难易则四为易故曰元吉论其功之广狭则五
为广故曰有庆○凡言有庆者皆有位皆是五至于
由颐厉吉大有庆也利有攸往中正有庆虽不纯是
五亦皆当位任者○童牛之牿豮豕之牙盖以禁暴
止乱而言易中只是这刚柔万变如四五二爻皆柔
所应初二皆刚似当以初二为善四五为邪但主四
六四元吉曰有喜六五之吉乃曰有庆何欤曰论为
力之难易则四为易故曰元吉论其功之广狭则五
为广故曰有庆○凡言有庆者皆有位皆是五至于
由颐厉吉大有庆也利有攸往中正有庆虽不纯是
五亦皆当位任者○童牛之牿豮豕之牙盖以禁暴
止乱而言易中只是这刚柔万变如四五二爻皆柔
所应初二皆刚似当以初二为善四五为邪但主四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6b 页 WYG0029-0149b.png
五言则以柔善而止夫刚恶矣易中有大关纽只从
刚柔善恶上取义自不穷若添个中正则又善之善
者也论所处则六五不如六四所处之易故曰元吉
而五只曰吉论所济则六四不如六五所济之广故
五曰有庆而四只曰喜五不如四所处之易者时不
同也四不如五所济之广者位不同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观畜极而通之义则知君子患屈之未至耳不患其
刚柔善恶上取义自不穷若添个中正则又善之善
者也论所处则六五不如六四所处之易故曰元吉
而五只曰吉论所济则六四不如六五所济之广故
五曰有庆而四只曰喜五不如四所处之易者时不
同也四不如五所济之广者位不同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观畜极而通之义则知君子患屈之未至耳不患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7a 页 WYG0029-0149c.png
不伸也○四五艮体皆取以阴畜阳义至上九却又
不然独取畜极而通意似上九亦为人所畜者然自
全体上取义也○上九之畜与四五之畜不同四五
以应爻生义上九只就为畜之终上生意大抵周公
系爻所取或以爻才或以爻位或以所应所比又或
兼取再无馀法
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何天之衢何谓也谓道之大行也大字贴甚字意要
不然独取畜极而通意似上九亦为人所畜者然自
全体上取义也○上九之畜与四五之畜不同四五
以应爻生义上九只就为畜之终上生意大抵周公
系爻所取或以爻才或以爻位或以所应所比又或
兼取再无馀法
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何天之衢何谓也谓道之大行也大字贴甚字意要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7b 页 WYG0029-0149d.png
说出向者之郁积而不得施意盖通自塞中来不有
所塞何以有通○何天之衢道大行也畜极而通所
谓畜者即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与夫刚健笃实
光辉日新之德者也道大行则行此所畜以为上为
德为下为民而已
易经蒙引卷四上
所塞何以有通○何天之衢道大行也畜极而通所
谓畜者即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与夫刚健笃实
光辉日新之德者也道大行则行此所畜以为上为
德为下为民而已
易经蒙引卷四上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8a 页 WYG0029-01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经蒙引卷四下
明 蔡清 撰
上经
䷚(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颐之为卦上下二阳内含四阴外实内虚二义相似
而不同内含四阴如口中食物也故曰含外实内虚
易经蒙引卷四下
明 蔡清 撰
上经
䷚(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颐之为卦上下二阳内含四阴外实内虚二义相似
而不同内含四阴如口中食物也故曰含外实内虚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8b 页 WYG0029-0150b.png
则口空之象也上止下动则凡口之饮食言语皆见
之只是下动其上则是根著于面不动也○颐贞吉
者谓所养得正则吉如何人之所养有二一是养德
一是养身二者皆不可不正故必观其所养之道正
不正乎如所养者圣贤大学之道则正矣或以异端
小道则不正矣又必自考求其口实果正不正乎如
重道义而略口体则正矣急口体而轻道义则不正
矣二者皆以正则吉不正则凶○观其所养之道如
之只是下动其上则是根著于面不动也○颐贞吉
者谓所养得正则吉如何人之所养有二一是养德
一是养身二者皆不可不正故必观其所养之道正
不正乎如所养者圣贤大学之道则正矣或以异端
小道则不正矣又必自考求其口实果正不正乎如
重道义而略口体则正矣急口体而轻道义则不正
矣二者皆以正则吉不正则凶○观其所养之道如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9a 页 WYG0029-0150c.png
集义以养气寡欲以养心学圣道而不溺于虚无崇
正学而不流于术数则所以养德者正矣○观其所
以养身之术如穷而不屑于嘑蹴达而不至于素餐
不以贫贱饥渴害其心不以声色臭味汨其性则所
以养身者正矣自求口实所该固广故节饮食为养
身之切务耳○自求谓自考也口实口中食物也似
未及爵禄之类但先儒每兼说而大象本义以节饮
食为养身之切务则养身不止饮食明矣○自求口
正学而不流于术数则所以养德者正矣○观其所
以养身之术如穷而不屑于嘑蹴达而不至于素餐
不以贫贱饥渴害其心不以声色臭味汨其性则所
以养身者正矣自求口实所该固广故节饮食为养
身之切务耳○自求谓自考也口实口中食物也似
未及爵禄之类但先儒每兼说而大象本义以节饮
食为养身之切务则养身不止饮食明矣○自求口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59b 页 WYG0029-0150d.png
实特举养身之一端以该其馀非谓养身止于口实
也故朱子小注以爵禄起居并言之○爵禄亦说得
口实爵禄左右是人君所以供我食用者故曰食采
但起居似不切于口实字岂口实仅举养身一节以
该其馀者乎○程传曰圣人设卦推养之义大至于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之养生养形
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也动息节宣以养生也饮食
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
也故朱子小注以爵禄起居并言之○爵禄亦说得
口实爵禄左右是人君所以供我食用者故曰食采
但起居似不切于口实字岂口实仅举养身一节以
该其馀者乎○程传曰圣人设卦推养之义大至于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之养生养形
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也动息节宣以养生也饮食
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0a 页 WYG0029-0151a.png
人也○云峰胡氏曰槃涧董氏尝问朱子曰本义谓
观颐谓观其所养之道自求口实谓观其所以养身
之术与程传以观颐为所以养人之道自求口实为
所以自养之道如何朱子沉吟良久曰程传似胜盖
下体三爻皆是自养上体三爻皆是养人先人而后
巳者君子观颐之象自上而下(云云/)
天地养万物
如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
观颐谓观其所养之道自求口实谓观其所以养身
之术与程传以观颐为所以养人之道自求口实为
所以自养之道如何朱子沉吟良久曰程传似胜盖
下体三爻皆是自养上体三爻皆是养人先人而后
巳者君子观颐之象自上而下(云云/)
天地养万物
如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0b 页 WYG0029-0151b.png
之兑以说之是也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圣人欲养天下万民以为非一人之身所能周也则
于万民中择其贤者而养之与之共天位也与之食
天禄也由是贤者为之布其德而敷其惠承其流而
宣其化而天下之民皆得其养矣是圣人养贤以及
万民也○养贤直为民计也重在民无正字意欲养
民非先养贤不可故不直曰养万民而必曰养贤以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圣人欲养天下万民以为非一人之身所能周也则
于万民中择其贤者而养之与之共天位也与之食
天禄也由是贤者为之布其德而敷其惠承其流而
宣其化而天下之民皆得其养矣是圣人养贤以及
万民也○养贤直为民计也重在民无正字意欲养
民非先养贤不可故不直曰养万民而必曰养贤以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1a 页 WYG0029-0151c.png
及万民本是圣人与天地字对万民与万物字对
颐之时大矣哉
承上言天地之于万物此养也圣人之于万民亦此
养也则颐之时不既大乎哉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程传曰雷震于山下山之生物皆动其根荄发其萌
芽为养之象○夫山下有雷颐与天下有雷物与无
妄大槩相类但规模小大不同山下有雷所及有限
颐之时大矣哉
承上言天地之于万物此养也圣人之于万民亦此
养也则颐之时不既大乎哉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程传曰雷震于山下山之生物皆动其根荄发其萌
芽为养之象○夫山下有雷颐与天下有雷物与无
妄大槩相类但规模小大不同山下有雷所及有限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1b 页 WYG0029-0151d.png
也如天下有雷则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广博而周遍
矣○二者养德养身之切务则知养身养德之事不
止二者朱子曰谚云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此语
前辈曾用以解颐之象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初九阳刚在下本能自守而无所羡慕于外者如灵
龟咽息不食而以气自养者今乃上应六四之阴阳
既得阴见可欲而动则往从之矣是为所守不终之
矣○二者养德养身之切务则知养身养德之事不
止二者朱子曰谚云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此语
前辈曾用以解颐之象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初九阳刚在下本能自守而无所羡慕于外者如灵
龟咽息不食而以气自养者今乃上应六四之阴阳
既得阴见可欲而动则往从之矣是为所守不终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2a 页 WYG0029-0152a.png
义故象(云云/)○朵颐不可谓灵龟朵颐既是灵龟便
不朵颐若朵颐则非灵龟矣观我朵颐谓初九观四
而朵颐也亦非谓四朵颐也○朵颐毕竟是说初九
但不可谓灵龟朵颐耳○朵颐欲食之貌凡人与物
皆然○程传曰尔谓初也我对尔而言初之所以朵
颐者四也然非四谓之也假设之词耳○徐进斋曰
尔者初也我者四也舍尔观我若四语初之词也一
说我字不同依动于欲字则我诚为观四○夫舍尔
不朵颐若朵颐则非灵龟矣观我朵颐谓初九观四
而朵颐也亦非谓四朵颐也○朵颐毕竟是说初九
但不可谓灵龟朵颐耳○朵颐欲食之貌凡人与物
皆然○程传曰尔谓初也我对尔而言初之所以朵
颐者四也然非四谓之也假设之词耳○徐进斋曰
尔者初也我者四也舍尔观我若四语初之词也一
说我字不同依动于欲字则我诚为观四○夫舍尔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2b 页 WYG0029-0152b.png
灵龟在人事只是无求于外而自足者非全是不食
也本义足以不食之言要看得好孟子谓充仲子之
操则蚓而后可也此岂人所可为哉尽之矣○既动
于欲则溺于欲矣故凶○灵龟只是不食故谓之灵
至朵颐则不足谓之灵龟矣所谓君子去仁恶乎成
名○阳刚在下足以不食是贤人甘于穷约之象上
应六四而动于欲为以非道得富贵者所惑乱也此
如东汉之华歆
也本义足以不食之言要看得好孟子谓充仲子之
操则蚓而后可也此岂人所可为哉尽之矣○既动
于欲则溺于欲矣故凶○灵龟只是不食故谓之灵
至朵颐则不足谓之灵龟矣所谓君子去仁恶乎成
名○阳刚在下足以不食是贤人甘于穷约之象上
应六四而动于欲为以非道得富贵者所惑乱也此
如东汉之华歆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3a 页 WYG0029-0152c.png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二阴柔不能自养也若求养于初则以上求下颠
倒而违于常理也若求养于上则又非其比应彼将
不吾与往而得凶也颠颐谓下养于初也对于丘颐
说此以象言而占在其中○六二颠颐拂经既颠颐
则拂经矣至六四则止为颠颐六五又止为拂经何
欤曰颠颐皆谓以上倒求于下也然单言颠颐即拂
经在其中矣二兼言拂经者对下文贞凶言乃其害
六二阴柔不能自养也若求养于初则以上求下颠
倒而违于常理也若求养于上则又非其比应彼将
不吾与往而得凶也颠颐谓下养于初也对于丘颐
说此以象言而占在其中○六二颠颐拂经既颠颐
则拂经矣至六四则止为颠颐六五又止为拂经何
欤曰颠颐皆谓以上倒求于下也然单言颠颐即拂
经在其中矣二兼言拂经者对下文贞凶言乃其害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3b 页 WYG0029-0152d.png
也五单言拂经者亦言其害也反赖上九之养亦是
颠颐之意下文居贞吉与不利涉大川对言○六二
亦柔顺中正者何至如此之不利曰自颐言之巳是
不能自养者自立不得了纵然柔顺中正亦只是用
于求人巧为媚悦而已曾何足录哉○以上求下如
春秋桓十五年书天王使家父来求车是也又有求
赙求金春秋皆书以讥之正颠颐拂经之义也○于
丘颐又不如颠颐亦有颠颐而吉者六四是也○六
颠颐之意下文居贞吉与不利涉大川对言○六二
亦柔顺中正者何至如此之不利曰自颐言之巳是
不能自养者自立不得了纵然柔顺中正亦只是用
于求人巧为媚悦而已曾何足录哉○以上求下如
春秋桓十五年书天王使家父来求车是也又有求
赙求金春秋皆书以讥之正颠颐拂经之义也○于
丘颐又不如颠颐亦有颠颐而吉者六四是也○六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4a 页 WYG0029-0153a.png
二固是才弱亦其时势之不利爻辞(云云/)正为之太
息其不利也○求养于初仅拂常耳求养于上则上
非初之比其气高矣必是取羞而无益○于丘颐贞
凶本义云求养于上则往而得凶以此为例可见卦
爻辞之言吉凶亦有以象言者矣○初位二之下上
位二之上于上下处亦要有辨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六三既拂于颐虽正亦凶如饮食男女之养非不正
息其不利也○求养于初仅拂常耳求养于上则上
非初之比其气高矣必是取羞而无益○于丘颐贞
凶本义云求养于上则往而得凶以此为例可见卦
爻辞之言吉凶亦有以象言者矣○初位二之下上
位二之上于上下处亦要有辨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六三既拂于颐虽正亦凶如饮食男女之养非不正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4b 页 WYG0029-0153b.png
也然以不中正之人而处动极则必至于徇利而害
义纵欲以伤生能无凶乎十年勿用无攸利甚言其
凶也○夫六三贞凶又十年勿用无攸利者盖既阴
柔又不中正又处动极悖道之甚故其凶亦甚也
道大悖也
正谓其拂颐○六三十年勿用道大悖也即谓其阴
柔不中正又处动极也○六三道大悖盖穷斯滥者
也
义纵欲以伤生能无凶乎十年勿用无攸利甚言其
凶也○夫六三贞凶又十年勿用无攸利者盖既阴
柔又不中正又处动极悖道之甚故其凶亦甚也
道大悖也
正谓其拂颐○六三十年勿用道大悖也即谓其阴
柔不中正又处动极也○六三道大悖盖穷斯滥者
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5a 页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四阴柔不能养物而居上则有养人之责然柔而
得正虽不能养人而庶几知所以求其塞责者况所
应又正则初九之阳也故赖其养以施于下则虽颠
而吉程传所谓己不胜其任求在下之贤而顺从之
以济其事则天下得其养而已无旷败之咎故为吉
也○六四下贤求益之心必如虎之视下专一而不
他其求食继而不巳则于人为不二于己为不怠乃
六四阴柔不能养物而居上则有养人之责然柔而
得正虽不能养人而庶几知所以求其塞责者况所
应又正则初九之阳也故赖其养以施于下则虽颠
而吉程传所谓己不胜其任求在下之贤而顺从之
以济其事则天下得其养而已无旷败之咎故为吉
也○六四下贤求益之心必如虎之视下专一而不
他其求食继而不巳则于人为不二于己为不怠乃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5b 页
可以养人而不穷而无负于养人之责矣○其欲逐
逐亦是说虎不是直说四之所欲逐逐也盖二句都
是象故以虎贯说观本义所解辞意亦可见○虎视
眈眈任之不贰也其欲逐逐久而不替也如云管仲
得君如彼其专也是眈眈之意行乎国政如彼其久
也是逐逐之意亦为有分○柔居上而得正则无不
正之求所应又正则能应其所求故虽颠而吉然终
与井收勿幕其出有源而不穷者不侔故虽眈眈其
逐亦是说虎不是直说四之所欲逐逐也盖二句都
是象故以虎贯说观本义所解辞意亦可见○虎视
眈眈任之不贰也其欲逐逐久而不替也如云管仲
得君如彼其专也是眈眈之意行乎国政如彼其久
也是逐逐之意亦为有分○柔居上而得正则无不
正之求所应又正则能应其所求故虽颠而吉然终
与井收勿幕其出有源而不穷者不侔故虽眈眈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6a 页
专逐逐其求乃得无咎者○按参义曰下赖上之养
则不可以求上赖下之养则不可以不求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六五居尊位而不能养人反赖上九之养固是拂经
然自家既不能养人则赖贤者以养人是亦其正道
也故居贞则吉而象传曰顺以从上也若自用以涉
险则不利矣以其任大责重故自用则有涉险之象
程传以居贞为处常涉川为处变愚谓本义似无此
则不可以求上赖下之养则不可以不求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六五居尊位而不能养人反赖上九之养固是拂经
然自家既不能养人则赖贤者以养人是亦其正道
也故居贞则吉而象传曰顺以从上也若自用以涉
险则不利矣以其任大责重故自用则有涉险之象
程传以居贞为处常涉川为处变愚谓本义似无此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6b 页
意语录亦如程传恐是初年之说○又曰六五阴柔
不得正居尊位而不能养人盖阴柔则其才不足以
养人不正则其德不足以养人正与六四柔居上而
得正者相反然既居尊位而不能养人将何以释重
负耶其所赖于上九之养者岂徒以自给而已哉如
东周之君亦自有东周之民安得遂为无首之比哉
故居贞吉但不可涉大川○又曰六五反赖上九之
养非特自养实所以养人也盖此卦上三爻皆是养
不得正居尊位而不能养人盖阴柔则其才不足以
养人不正则其德不足以养人正与六四柔居上而
得正者相反然既居尊位而不能养人将何以释重
负耶其所赖于上九之养者岂徒以自给而已哉如
东周之君亦自有东周之民安得遂为无首之比哉
故居贞吉但不可涉大川○又曰六五反赖上九之
养非特自养实所以养人也盖此卦上三爻皆是养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7a 页
人者六四颠颐亦是养人者况六五居尊位者乎有
欲不做养人看者非也○又曰反赖上九之养一句
难于分晓或言六五只是资上之养不复以养人故
本义之不及也曰然则本义用居尊位字何为且自
古岂有居尊位而无养人之责者乎其曰居贞吉不
可涉大川但谓须任人而不可以自用耳固非谓专
赖上九之养以自赡给也若但赖以自赡给则其位
巳丧不复足谓之居尊位矣○一说反赖上九之养
欲不做养人看者非也○又曰反赖上九之养一句
难于分晓或言六五只是资上之养不复以养人故
本义之不及也曰然则本义用居尊位字何为且自
古岂有居尊位而无养人之责者乎其曰居贞吉不
可涉大川但谓须任人而不可以自用耳固非谓专
赖上九之养以自赡给也若但赖以自赡给则其位
巳丧不复足谓之居尊位矣○一说反赖上九之养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7b 页
谓五当位而不能自养其人反使上九之不当位者
养之此说直截痛快视前说为省力之甚当从无疑
即本义之本旨也○故下爻曰六五赖上九之养以
养人是物由上九以养也亦足以相发矣云峰又引
盘涧董氏述朱子之言曰上体三爻皆是养人下体
三爻皆是自养见彖传首条之下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上九由颐但就他事任说至利涉大川却是大济天
养之此说直截痛快视前说为省力之甚当从无疑
即本义之本旨也○故下爻曰六五赖上九之养以
养人是物由上九以养也亦足以相发矣云峰又引
盘涧董氏述朱子之言曰上体三爻皆是养人下体
三爻皆是自养见彖传首条之下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上九由颐但就他事任说至利涉大川却是大济天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8a 页
下之险以其阳刚之才而在上位故也若只空空说
个涉川则阳刚可矣本义又著在上二字何为且与
六五不利涉大川不相对○利涉大川还在由颐之
后六五不利涉大川意亦在拂经之后○夫不可涉
大川明其若自用则不足以自济也若只作不利涉
大川之占则六五既是阴柔不正(云云/)不消言其不
利涉大川而占者当亦不至用以涉大川矣今乃曰
(云云/)可见是就养道说也不然此爻与涉川何预○
个涉川则阳刚可矣本义又著在上二字何为且与
六五不利涉大川不相对○利涉大川还在由颐之
后六五不利涉大川意亦在拂经之后○夫不可涉
大川明其若自用则不足以自济也若只作不利涉
大川之占则六五既是阴柔不正(云云/)不消言其不
利涉大川而占者当亦不至用以涉大川矣今乃曰
(云云/)可见是就养道说也不然此爻与涉川何预○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8b 页
厉吉利涉大川此卦是颐何缘两爻俱说涉川明是
就养道说也阳刚则有可济之才在上则有可济之
资○颐上九是大臣之任大畜刚上而尚贤亦取贤
臣之象如大有六五自上九视之又以为贤臣之象
易之不可为典要也如此
大有庆也
由颐厉吉则有以使天下之人皆得其所养矣故曰
大有庆也此爻之义于周公亲身见之伊尹亦然○
就养道说也阳刚则有可济之才在上则有可济之
资○颐上九是大臣之任大畜刚上而尚贤亦取贤
臣之象如大有六五自上九视之又以为贤臣之象
易之不可为典要也如此
大有庆也
由颐厉吉则有以使天下之人皆得其所养矣故曰
大有庆也此爻之义于周公亲身见之伊尹亦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9a 页
天下之得其养者上九之庆也○于实尝论坤之六
五曰成昭之世周霍之臣百官总己专断万几虽情
体信顺而貌近僣拟言必忠信行必笃敬然后可以
取信于神明无尤于四海见纪闻坤六五此义宜用
之匪其彭及有孚在道更为切○夫颐之六爻阳刚
则有以自养其在上者又可推以养人若阴柔则资
养于人其甚者并失其所资矣六三是也
䷛(巽下/兑上)
五曰成昭之世周霍之臣百官总己专断万几虽情
体信顺而貌近僣拟言必忠信行必笃敬然后可以
取信于神明无尤于四海见纪闻坤六五此义宜用
之匪其彭及有孚在道更为切○夫颐之六爻阳刚
则有以自养其在上者又可推以养人若阴柔则资
养于人其甚者并失其所资矣六三是也
䷛(巽下/兑上)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69b 页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四阳居中过盛居中二字似无大义与下文上下二
字为对但其他四阳之卦何以不为大过其他二阴
之卦何以不为栋挠此则不可略也○四阳若不聚
居于中但一画散居则不成大过矣○看来此卦所
以为大过者只缘下面一阴太弱了载上不起因并
上阴作一类看而取大过之名不然当取他义矣○
大过栋挠者四阳居中过盛上下二阴不胜其重则
四阳居中过盛居中二字似无大义与下文上下二
字为对但其他四阳之卦何以不为大过其他二阴
之卦何以不为栋挠此则不可略也○四阳若不聚
居于中但一画散居则不成大过矣○看来此卦所
以为大过者只缘下面一阴太弱了载上不起因并
上阴作一类看而取大过之名不然当取他义矣○
大过栋挠者四阳居中过盛上下二阴不胜其重则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0a 页
上无所附而下无所支矣故挠彖传栋挠本末弱也
程传曰中强而本末弱也○又曰大过栋挠以人事
言之如顿十万兵于泉城兵过多而民力不供其势
必溃又如以极刚治小邑若某进士作小县令却常
鞭人至四五十常用夹棍之类民不能堪则其官必
不能保矣是即大刚则折之理○栋直承而上宇两
垂而下故曰上栋下宇栋在中而直上者观三四二
爻可见○栋挠栋自是栋梁自是梁栋直而梁横宇
程传曰中强而本末弱也○又曰大过栋挠以人事
言之如顿十万兵于泉城兵过多而民力不供其势
必溃又如以极刚治小邑若某进士作小县令却常
鞭人至四五十常用夹棍之类民不能堪则其官必
不能保矣是即大刚则折之理○栋直承而上宇两
垂而下故曰上栋下宇栋在中而直上者观三四二
爻可见○栋挠栋自是栋梁自是梁栋直而梁横宇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0b 页
则两垂而下又云栋屋脊标也又曰屋稳也○上栋
下宇栋虽曰上实自下而上也宇虽曰下实自上而
下也盖栋植于地而向乎上宇启于极而向乎下○
卦之四阳皆栋也六爻惟三四二爻取栋象○四阳
居中有屋栋之象不必太拘形似可也○栋挠者二
阴之弱实阳之过也当此者必须过而不过乃可故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则利而亨矣○又曰大过栋挠
是以成卦之象言之而于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
下宇栋虽曰上实自下而上也宇虽曰下实自上而
下也盖栋植于地而向乎上宇启于极而向乎下○
卦之四阳皆栋也六爻惟三四二爻取栋象○四阳
居中有屋栋之象不必太拘形似可也○栋挠者二
阴之弱实阳之过也当此者必须过而不过乃可故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则利而亨矣○又曰大过栋挠
是以成卦之象言之而于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1a 页
攸往乃亨是又从卦中取出好处说乃救过之道也
按有可行之道此句似与挠字相照应盖挠则不可
行矣彖辞利往正对挠字言也
栋挠本末弱也
或者弄文谓非阳之过乃阴之弱也是不然虽阴之
弱实阳之过也使阳不过当度阴之弱而处之不至
自取挠败之愆矣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
按有可行之道此句似与挠字相照应盖挠则不可
行矣彖辞利往正对挠字言也
栋挠本末弱也
或者弄文谓非阳之过乃阴之弱也是不然虽阴之
弱实阳之过也使阳不过当度阴之弱而处之不至
自取挠败之愆矣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1b 页
本卦大过过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则皆是不过之
义故利而亨以此味之则下文所谓大过人之材不
必指此二句矣又曰一说刚过而中专指二五不可
谓四刚虽过而二五得中也本义四阳虽过四字在
刚过而中之外未当○一说如此则指二五二阳尔
何以名为过大过之过指四阳也岂二过字不同乎
主此说最稳不必求新也○内巽外说内巽谓其心
之巽而善入于人情物理也外说谓外有和说之气
义故利而亨以此味之则下文所谓大过人之材不
必指此二句矣又曰一说刚过而中专指二五不可
谓四刚虽过而二五得中也本义四阳虽过四字在
刚过而中之外未当○一说如此则指二五二阳尔
何以名为过大过之过指四阳也岂二过字不同乎
主此说最稳不必求新也○内巽外说内巽谓其心
之巽而善入于人情物理也外说谓外有和说之气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2a 页
能不乖戾于物也此最是可行之道可见过而有不
过者存○巽而说行论理则行字似总承刚过而中
巽而说两句今观本义云四阳虽过而二五得中内
巽外说有可行之道其文势则止以属巽而说又按
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重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
俱偏属一边今只依文势讲
利有攸往乃亨
谓利往即亨也故本义曰故利有所往而得亨也利
过者存○巽而说行论理则行字似总承刚过而中
巽而说两句今观本义云四阳虽过而二五得中内
巽外说有可行之道其文势则止以属巽而说又按
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重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
俱偏属一边今只依文势讲
利有攸往乃亨
谓利往即亨也故本义曰故利有所往而得亨也利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2b 页
往则对挠字言
大过之时大矣哉
大过之时非时大过也人当大过之时也以其时事
宜于大过也其理正小过所谓过以利贞与时行者
也大过二字属人人多不察耳○大过本是不好字
但曰大过之时大矣哉则是当大过者也亦主处时
之变者言故尧舜之禅受因其子之不肖而过于断
也汤武之放伐因其君之无道民之不堪而过于勇
大过之时大矣哉
大过之时非时大过也人当大过之时也以其时事
宜于大过也其理正小过所谓过以利贞与时行者
也大过二字属人人多不察耳○大过本是不好字
但曰大过之时大矣哉则是当大过者也亦主处时
之变者言故尧舜之禅受因其子之不肖而过于断
也汤武之放伐因其君之无道民之不堪而过于勇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3a 页
也此非常道万不得已而后为之者也○大过只是
过于常也大字更重夫过已为人所异者况大过乎
故先儒以为尧舜之禅受汤武之放伐为大过然非
圣人有意于过时当然耳○大过之时大矣哉此时
字是易中之时非只时候之时是人当用其大过所
为之时与颐之时坎之时蹇之时同类○刚过而中
一段是释卦辞只说寻常大过之得失而已至于大
过之时大矣哉却是于常道之外越出一等大事来
过于常也大字更重夫过已为人所异者况大过乎
故先儒以为尧舜之禅受汤武之放伐为大过然非
圣人有意于过时当然耳○大过之时大矣哉此时
字是易中之时非只时候之时是人当用其大过所
为之时与颐之时坎之时蹇之时同类○刚过而中
一段是释卦辞只说寻常大过之得失而已至于大
过之时大矣哉却是于常道之外越出一等大事来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3b 页
说故谓之极言也岂可以卦体卦德即为大过人之
才○此是刚过而中就于过中寻得个中来说与他
处刚中不同则大过人之才不以承上文者为当○
大过人之才不必指上文刚过而中巽而说行说另
自泛说为长盖本文只是大过之时有大过人之才
其本义云非有大过人之才不能济者只用以明大
过之时之大耳○大过栋挠者言其常也大过之时
大矣哉则许其大过矣乃主于变而言也○本义大
才○此是刚过而中就于过中寻得个中来说与他
处刚中不同则大过人之才不以承上文者为当○
大过人之才不必指上文刚过而中巽而说行说另
自泛说为长盖本文只是大过之时有大过人之才
其本义云非有大过人之才不能济者只用以明大
过之时之大耳○大过栋挠者言其常也大过之时
大矣哉则许其大过矣乃主于变而言也○本义大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4a 页
过之时字亦当与本文时字不异此处甚难言当巽
以入之只要求得是○一说大过人之才终不能外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何也只一个刚中再无以加矣
况巽而说正为善处事处此乃所以克济也何必拘
于过而不过耶过而不过朱子元无有此说且卦辞
利有攸往四字甚事都该在里许了独非所济大过
之道乎此二者既为济大过之道则是大过人之才
矣故此句继承上句为通更以随之时义大矣哉旅
以入之只要求得是○一说大过人之才终不能外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何也只一个刚中再无以加矣
况巽而说正为善处事处此乃所以克济也何必拘
于过而不过耶过而不过朱子元无有此说且卦辞
利有攸往四字甚事都该在里许了独非所济大过
之道乎此二者既为济大过之道则是大过人之才
矣故此句继承上句为通更以随之时义大矣哉旅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4b 页
之时义大矣哉例参观之可见其非曲说○又按前
说以为救过之道亦是此意矣故两存之以备问○
据本义大过之时非有大过人之才不能济也此岂
是过而不过之义若作过而不过说断从贯通不得
○皇极外篇三十八板有曰大过本末弱也必有大
德大位然后可救常分有可过者有不可过者有大
德大位可过者也伊周其人也不可惧也有大德无
大位不可过也孔孟其人也不可闷也其位不胜德
说以为救过之道亦是此意矣故两存之以备问○
据本义大过之时非有大过人之才不能济也此岂
是过而不过之义若作过而不过说断从贯通不得
○皇极外篇三十八板有曰大过本末弱也必有大
德大位然后可救常分有可过者有不可过者有大
德大位可过者也伊周其人也不可惧也有大德无
大位不可过也孔孟其人也不可闷也其位不胜德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5a 页
耶大哉位乎待才用之宅也
泽灭木大过 (至/) 遁世无闷
泽灭木泽之大过也非木之大过也朱子小注曰木
虽为水所浸而未尝动故君子以不惧无闷则是木
大过矣此未定之说也况泽既灭木其木安能全不
动今遇水潦山木横数亩而漂流至推桥塞路者亦
无算也故定本义时不取○又曰独立不惧遁世无
闷虽均之为大过人之行然独立不惧则不问隐显
泽灭木大过 (至/) 遁世无闷
泽灭木泽之大过也非木之大过也朱子小注曰木
虽为水所浸而未尝动故君子以不惧无闷则是木
大过矣此未定之说也况泽既灭木其木安能全不
动今遇水潦山木横数亩而漂流至推桥塞路者亦
无算也故定本义时不取○又曰独立不惧遁世无
闷虽均之为大过人之行然独立不惧则不问隐显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5b 页
遁世则偏是隐者建安丘氏曰用之则独立不惧舍
之则遁世无闷愚按韩文公所作伯夷颂则隐者亦
有独立不惧处何必偏指见用者○一说遁世无闷
又深于独立不惧矣盖独立不惧在朝廷亦可如此
在乡党亦可如此甚者至于举世不合则宁遁世而
无闷也然亦有由仕宦而遁者如高宗旧学于甘盘
既乃遁于荒野又如微子去之亦是又如梅福挂冠
而去不知所之皆仕宦而遁者
之则遁世无闷愚按韩文公所作伯夷颂则隐者亦
有独立不惧处何必偏指见用者○一说遁世无闷
又深于独立不惧矣盖独立不惧在朝廷亦可如此
在乡党亦可如此甚者至于举世不合则宁遁世而
无闷也然亦有由仕宦而遁者如高宗旧学于甘盘
既乃遁于荒野又如微子去之亦是又如梅福挂冠
而去不知所之皆仕宦而遁者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6a 页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初六阴柔能慎者巽体尤能慎况居巽体之下巽而
又巽慎之至也故象藉用白茅夫物而藉者可谓慎
矣必藉之以茅又藉以白茅慎之至也尚何咎之有
○本义曰茅物之洁者此句似不虚设大传曰藉之
用茅何咎之有又曰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只
说茅字未曾及白字意故本义阐之亦以补大传耶
九二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初六阴柔能慎者巽体尤能慎况居巽体之下巽而
又巽慎之至也故象藉用白茅夫物而藉者可谓慎
矣必藉之以茅又藉以白茅慎之至也尚何咎之有
○本义曰茅物之洁者此句似不虚设大传曰藉之
用茅何咎之有又曰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只
说茅字未曾及白字意故本义阐之亦以补大传耶
九二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6b 页
九二爻象以人事言则是刚稍过而得柔以济之于
事犹利也○又云阳过之始而比初阴如老父之得
才子而足以干家之蛊庸君之得贤臣而有以振国
之衰馀可类推○四阳过盛二阴不能承之为栋挠
今阳过之始而初阴承之是有以济其过而补其弊
也○又如人家一主翁以大刚治家得一内人时𨗳
之以宽厚则家众亦不至离心而利矣在官亦然一
长官用法大严得一佐贰辅之以宽厚则在下无怨
事犹利也○又云阳过之始而比初阴如老父之得
才子而足以干家之蛊庸君之得贤臣而有以振国
之衰馀可类推○四阳过盛二阴不能承之为栋挠
今阳过之始而初阴承之是有以济其过而补其弊
也○又如人家一主翁以大刚治家得一内人时𨗳
之以宽厚则家众亦不至离心而利矣在官亦然一
长官用法大严得一佐贰辅之以宽厚则在下无怨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7a 页
叛者矣其不利乎○按参义曰九二在初六之上老
于初六故二为老夫而初为女妻九五在上六之下
少于上六故上为老妇而五为士夫此但以爻之上
下为老幼也斯得之蓝田吕氏云吕氏之说见九五
本义下
过以相与也
主阳过而言不必依程传说初二俱过
九三栋挠凶
于初六故二为老夫而初为女妻九五在上六之下
少于上六故上为老妇而五为士夫此但以爻之上
下为老幼也斯得之蓝田吕氏云吕氏之说见九五
本义下
过以相与也
主阳过而言不必依程传说初二俱过
九三栋挠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7b 页
九三栋挠自挠也盖以刚居刚不胜其重无过而不
过之意所以挠如九四以阳居阴而不过则象隆矣
所以彖有取于刚过而中巽而说行也○又云九三
以刚居刚不胜其重正所谓过刚则折也自不胜其
重也○按参义曰大刚则折其凶宜也
不可以有辅也
据象言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过之意所以挠如九四以阳居阴而不过则象隆矣
所以彖有取于刚过而中巽而说行也○又云九三
以刚居刚不胜其重正所谓过刚则折也自不胜其
重也○按参义曰大刚则折其凶宜也
不可以有辅也
据象言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8a 页
夫有他吝者任己之是自足以成功资非其人反足
以败事○或曰二比初则无不利四若应初则为吝
何也盖二虽当过之时然处得其中故能用柔以相
济若四则以阳居阴刚柔已自得宜了不必外假他
人之助也若更牵于初则以柔济之过于柔矣所谓
隆者其不转而挠耶○又曰依九四下应初六以柔
济之之例则阳过之始而比初阴亦可言初之阴有
以济九二之过也一说九四本义言柔而九二本义
以败事○或曰二比初则无不利四若应初则为吝
何也盖二虽当过之时然处得其中故能用柔以相
济若四则以阳居阴刚柔已自得宜了不必外假他
人之助也若更牵于初则以柔济之过于柔矣所谓
隆者其不转而挠耶○又曰依九四下应初六以柔
济之之例则阳过之始而比初阴亦可言初之阴有
以济九二之过也一说九四本义言柔而九二本义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8b 页
言阴阴与柔亦有当辨者
不挠乎下也
不挠正贴隆字隆则高立不堕故曰不挠乎下也不
必用程传不下系于初之义亦自可隆于上则不挠
乎下也○一说亦据象言程传谓不下系于初也更
宜详之愚按爻辞有他吝是设戒辞对应爻说栋隆
只就本爻取象程传似浑滚说了
九五枯杨生华 (至/) 无咎无誉
不挠乎下也
不挠正贴隆字隆则高立不堕故曰不挠乎下也不
必用程传不下系于初之义亦自可隆于上则不挠
乎下也○一说亦据象言程传谓不下系于初也更
宜详之愚按爻辞有他吝是设戒辞对应爻说栋隆
只就本爻取象程传似浑滚说了
九五枯杨生华 (至/) 无咎无誉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9a 页
程传曰九五当大过之时上比过极之阴其所以相
济者如枯杨之生华虽有所发无益于枯也上六过
极之阴老妇也五虽非少比老妇则为壮矣以士夫
而得老妇殊非美也○蓝田吕氏曰九二在初六之
上老于初六故曰女妻女未嫁者也九五在上六之
下少于上六故曰士夫士未娶者也○九五已是阳
过之极而犹曰士夫者上六居五之上视五犹为老
也○下爻朱子总注曰所谓老妇者是指客爻言则
济者如枯杨之生华虽有所发无益于枯也上六过
极之阴老妇也五虽非少比老妇则为壮矣以士夫
而得老妇殊非美也○蓝田吕氏曰九二在初六之
上老于初六故曰女妻女未嫁者也九五在上六之
下少于上六故曰士夫士未娶者也○九五已是阳
过之极而犹曰士夫者上六居五之上视五犹为老
也○下爻朱子总注曰所谓老妇者是指客爻言则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79b 页
吕氏所谓五在上六之下为少于上六故曰士夫者
解得极分明○云峰胡氏曰枯杨而梯可以复生枯
杨而华速其死也老夫得女妻犹可生育士夫而有
老妇无复生道矣故反称老妇得士夫士夫谓九五
也○九五爻象以人事言之则是在我过刚已自失
当了而所比者又过于柔胥失之矣则于事何济故
无咎无誉○阳过之极又比过极之阴言本身是阳
之过所比尤是阴之过如君已欠明而其臣又暗父
解得极分明○云峰胡氏曰枯杨而梯可以复生枯
杨而华速其死也老夫得女妻犹可生育士夫而有
老妇无复生道矣故反称老妇得士夫士夫谓九五
也○九五爻象以人事言之则是在我过刚已自失
当了而所比者又过于柔胥失之矣则于事何济故
无咎无誉○阳过之极又比过极之阴言本身是阳
之过所比尤是阴之过如君已欠明而其臣又暗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0a 页
已欠壮而其子益弱尚何誉之有其曰无咎者明非
已之致也时也运也遇也安得独咎之○枯杨生华
二爻所谓过者都是过时之义若以君欠明而臣又
暗为言者俱不切于五上过时之义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主事言则曰凶主理言则曰无咎可以劝忠义矣此
圣人之情也象传过涉之凶不可咎也义益精意益
切矣○又曰详观大过卦爻大槩一于过便不好但
已之致也时也运也遇也安得独咎之○枯杨生华
二爻所谓过者都是过时之义若以君欠明而臣又
暗为言者俱不切于五上过时之义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主事言则曰凶主理言则曰无咎可以劝忠义矣此
圣人之情也象传过涉之凶不可咎也义益精意益
切矣○又曰详观大过卦爻大槩一于过便不好但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0b 页
过而不过者便好如卦名大过者一于过也故栋挠
若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则为过而不过斯利往而亨
矣如初六之过于畏慎是当大过之时而有小过之
行所谓行过乎恭者也故无咎若九二阳虽过而有
初六之柔以济之故无不利九三以刚居刚则一于
过矣故凶九四以阳居阴亦过而不过也故为栋隆
而吉九五阳过之极又比过极之阴则是一于过矣
故无誉惟上六之过涉而于义为无咎乃杀身成仁
若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则为过而不过斯利往而亨
矣如初六之过于畏慎是当大过之时而有小过之
行所谓行过乎恭者也故无咎若九二阳虽过而有
初六之柔以济之故无不利九三以刚居刚则一于
过矣故凶九四以阳居阴亦过而不过也故为栋隆
而吉九五阳过之极又比过极之阴则是一于过矣
故无誉惟上六之过涉而于义为无咎乃杀身成仁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1a 页
之事又何过之有哉盖不以成败论也然此文王周
公之辞大槩皆以常道论之至于孔子大过之时大
矣哉一句则又是可与权者之事所谓尧舜之禅受
汤武之放伐要非圣人不能也至是则天下之理只
大过一卦亦足以尽之而无馀矣
䷜(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习重习也两字皆虚坎险陷也两字皆实○其象为
公之辞大槩皆以常道论之至于孔子大过之时大
矣哉一句则又是可与权者之事所谓尧舜之禅受
汤武之放伐要非圣人不能也至是则天下之理只
大过一卦亦足以尽之而无馀矣
䷜(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习重习也两字皆虚坎险陷也两字皆实○其象为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1b 页
水何也阳陷阴中外虚而内实也○此卦上下皆坎
此坎是三画坎卦也是为重险此重险字方贴卦名
习坎○其象为水阳陷阴中外虚而中实也阳陷阴
中谓水在坎中也水在坎中便是中实既是中实则
自水体之外皆为虚矣故曰外虚而中实○凡水之
行必有受处受之者虚而水实其中故曰阳陷阴中
外虚而中实也一说阳陷阴中以申险陷之义外虚
而中实者也以申其象为水之义○中实为有孚心
此坎是三画坎卦也是为重险此重险字方贴卦名
习坎○其象为水阳陷阴中外虚而中实也阳陷阴
中谓水在坎中也水在坎中便是中实既是中实则
自水体之外皆为虚矣故曰外虚而中实○凡水之
行必有受处受之者虚而水实其中故曰阳陷阴中
外虚而中实也一说阳陷阴中以申险陷之义外虚
而中实者也以申其象为水之义○中实为有孚心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2a 页
亨之象此中实即是外虚而中实者也即指水言也
即用彖传水流而不盈之说也其本义所谓内实即
中实也行险而不失其信即以申水流而不盈之意
行有常即以申内实之意○中实为有孚心亨之象
以卦象言固是中实以卦体二五之刚中言亦是中
实盖卦象之所谓中实者正取二五之以阳各居一
卦之中所谓阳陷阴中外虚而中实者也盖卦象又
本诸卦体○以二五之刚中象水之内实以水之内
即用彖传水流而不盈之说也其本义所谓内实即
中实也行险而不失其信即以申水流而不盈之意
行有常即以申内实之意○中实为有孚心亨之象
以卦象言固是中实以卦体二五之刚中言亦是中
实盖卦象之所谓中实者正取二五之以阳各居一
卦之中所谓阳陷阴中外虚而中实者也盖卦象又
本诸卦体○以二五之刚中象水之内实以水之内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2b 页
实象人之有孚○夫九二以阳居下体之中九五以
阳居上体之中皆为中实中实似只为有孚之象而
以兼心亨之象者盖人惟中无定主则心便虚了虚
则得丧能摇之祸福能怵之而心不亨矣所以中实
为兼有孚心亨之象○有孚维心亨乃行有尚何也
人之处险若无孚信而有侥倖苟免之心则心不胜
其忧恼是徒足以重其困耳惟能内有孚信而其心
亨通身虽处险而心不为险所怵如此则理有能为
阳居上体之中皆为中实中实似只为有孚之象而
以兼心亨之象者盖人惟中无定主则心便虚了虚
则得丧能摇之祸福能怵之而心不亨矣所以中实
为兼有孚心亨之象○有孚维心亨乃行有尚何也
人之处险若无孚信而有侥倖苟免之心则心不胜
其忧恼是徒足以重其困耳惟能内有孚信而其心
亨通身虽处险而心不为险所怵如此则理有能为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3a 页
之机而势有可乘之便险中获济而行有尚矣不然
则虽有可出之便而亦自不知所为目见此类最多
也○此有孚须兼行有常意终始安于义命而无侥
倖苟免之心也○有孚心亨两象一义盖处险能有
孚则其心自亨矣心既亨矣何往不济○本义中实
为有孚心亨之象一句是盖卦辞之言不可就以有
孚维心亨为象行有尚为占通观六十四卦辞可见
○一说卦辞虽分象占若通作占则本义上曰中实
则虽有可出之便而亦自不知所为目见此类最多
也○此有孚须兼行有常意终始安于义命而无侥
倖苟免之心也○有孚心亨两象一义盖处险能有
孚则其心自亨矣心既亨矣何往不济○本义中实
为有孚心亨之象一句是盖卦辞之言不可就以有
孚维心亨为象行有尚为占通观六十四卦辞可见
○一说卦辞虽分象占若通作占则本义上曰中实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3b 页
为有孚心亨之象下曰故其占如此似不可强合愚
则谓当依需卦例需曰其卦九五以坎体中实阳刚
中正而居尊位有孚得正之象(云云/)矣而下则云故
占者为有所待而能有信则光亨矣若又得正则吉
(云云/)则卦本义象占之疑自可判然矣○☵坎☲离
二卦即太极图之 也夫天地之所以造化万类阴
阳二者而已矣水太阴也阴根阳故坎水体阳而用
阴火太阳也阳根阴故离火体阴而用阳凡阴皆水
则谓当依需卦例需曰其卦九五以坎体中实阳刚
中正而居尊位有孚得正之象(云云/)矣而下则云故
占者为有所待而能有信则光亨矣若又得正则吉
(云云/)则卦本义象占之疑自可判然矣○☵坎☲离
二卦即太极图之 也夫天地之所以造化万类阴
阳二者而已矣水太阴也阴根阳故坎水体阳而用
阴火太阳也阳根阴故离火体阴而用阳凡阴皆水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4a 页
凡阳皆火金者阴之稚木者阳之稚亦水火耳故上
经首乾坤而二仪之体立终坎离而二仪之用行诸
先儒之说或未暇及也先天图说亦曰乾坤定上下
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其即此之谓乎水火既为阴
阳则所该者广矣若 即坎离则 内阳外阴宜为
坎矣今乃为阴静 内阴外阳宜为离矣今乃为阳
动何也曰不可以此三条当此三画也图之阴静两
条黑者阴也离也其中白条者阴之根乎阳也图之
经首乾坤而二仪之体立终坎离而二仪之用行诸
先儒之说或未暇及也先天图说亦曰乾坤定上下
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其即此之谓乎水火既为阴
阳则所该者广矣若 即坎离则 内阳外阴宜为
坎矣今乃为阴静 内阴外阳宜为离矣今乃为阳
动何也曰不可以此三条当此三画也图之阴静两
条黑者阴也离也其中白条者阴之根乎阳也图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4b 页
阳动两条白者阳也坎也其中黑条者阳之根于阴
也不可泥于画也只于阴阳上分水火之象也若卦
则坎本皆阴而阳主之亦如阳动之根乎阴也离本
皆阳而阴主之亦如阴静之根乎阳也无不符合之
理盖在图之内画即卦之外画亦巧乎哉○中实为
有孚心亨之象
习坎重险也
谓险而又险也不是以卦德释卦名义又不是以卦
也不可泥于画也只于阴阳上分水火之象也若卦
则坎本皆阴而阳主之亦如阳动之根乎阴也离本
皆阳而阴主之亦如阴静之根乎阳也无不符合之
理盖在图之内画即卦之外画亦巧乎哉○中实为
有孚心亨之象
习坎重险也
谓险而又险也不是以卦德释卦名义又不是以卦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5a 页
象释卦名义只是据字训义更重在习字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两句纯是以水言就见得有孚之象卦辞有孚以人
言也非以水言也今彖传(云云/)者以卦象释有孚之
义也本义云内实而行有常者正是仿那水流不盈
行险不失其信模样说出人之有孚处耳○又曰水
流而不盈者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
四海水之流也何尝有盈乎故又曰行险而不失其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两句纯是以水言就见得有孚之象卦辞有孚以人
言也非以水言也今彖传(云云/)者以卦象释有孚之
义也本义云内实而行有常者正是仿那水流不盈
行险不失其信模样说出人之有孚处耳○又曰水
流而不盈者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
四海水之流也何尝有盈乎故又曰行险而不失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5b 页
信○水流而不盈足于此即通于彼也盈谓盈溢行
险谓水之行乎坎中也○夫本文水流而不盈就是
行险而不失其信行险即水之流也不失其信即是
不盈也不盈何以见其不失其信盖盈科则进一坎
而复一坎者水之性常然而不改移者也然则只曰
水流而不盈可矣必曰行险而不失其信者不如是
无以彰坎水有有孚之象也○内实而行有常以处
险言便是中有定主而终不妄动之义○内实已是
险谓水之行乎坎中也○夫本文水流而不盈就是
行险而不失其信行险即水之流也不失其信即是
不盈也不盈何以见其不失其信盖盈科则进一坎
而复一坎者水之性常然而不改移者也然则只曰
水流而不盈可矣必曰行险而不失其信者不如是
无以彰坎水有有孚之象也○内实而行有常以处
险言便是中有定主而终不妄动之义○内实已是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6a 页
有孚加个行有常者以申详人之内实也盖内实者
行必有常非行有常不得为内实○就习坎上说有
孚则只是行有常也○本义内实而行有常不可以
水流行险为内实意不盈与不失其信为行有常意
盖水流行险是行字意不盈与不失其信是有常字
意本文只是行有常意而本义必冠以内实者本卦
辞有孚之义则须用内实以衬贴之也此朱子解经
之周密处○大凡易中有孚皆要从他来历说得方
行必有常非行有常不得为内实○就习坎上说有
孚则只是行有常也○本义内实而行有常不可以
水流行险为内实意不盈与不失其信为行有常意
盖水流行险是行字意不盈与不失其信是有常字
意本文只是行有常意而本义必冠以内实者本卦
辞有孚之义则须用内实以衬贴之也此朱子解经
之周密处○大凡易中有孚皆要从他来历说得方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6b 页
是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观彖传维心亨乃以刚中也之辞方知有孚与维心
亨相连说不是两象并立但有孚一定心亨故曰中
实为有孚心亨之象中实只是有孚而心亨之义自
在其中矣○又云要看彖传一以字见得刚中乃能
心亨刚中只是有孚而心亨之义自在其中矣○维
心亨乃以刚中也分明是卦体而本义不言者盖所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观彖传维心亨乃以刚中也之辞方知有孚与维心
亨相连说不是两象并立但有孚一定心亨故曰中
实为有孚心亨之象中实只是有孚而心亨之义自
在其中矣○又云要看彖传一以字见得刚中乃能
心亨刚中只是有孚而心亨之义自在其中矣○维
心亨乃以刚中也分明是卦体而本义不言者盖所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7a 页
解卦体如此类者多矣此何疑哉亦不待言也本义
但曰以刚在中心亨之象其为卦体亦已明白盖不
待言也○曰维心亨乃以刚中也可见心亨由于有
孚
行有尚往有功也
言其能出乎险也处险者以出险为功
天险不可升也 (至/) 大矣哉
不可升者天之险也山川丘陵者地之险也王公设
但曰以刚在中心亨之象其为卦体亦已明白盖不
待言也○曰维心亨乃以刚中也可见心亨由于有
孚
行有尚往有功也
言其能出乎险也处险者以出险为功
天险不可升也 (至/) 大矣哉
不可升者天之险也山川丘陵者地之险也王公设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7b 页
险以守其国者人之险也王公设险不是承山川丘
陵说如城池甲兵纪纲法度之类皆是○又云地险
山川丘陵也水流者曰川潴者曰泽土高曰丘大阜
曰陵大陆曰阜○险之时且如此之大可以其险而
小视之哉盖易中百物不废巨细美恶无一可少者
此易道之所以为广大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
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此皆就用上说故曰
险之时大矣哉盖域民以封疆之界固国以山川之
陵说如城池甲兵纪纲法度之类皆是○又云地险
山川丘陵也水流者曰川潴者曰泽土高曰丘大阜
曰陵大陆曰阜○险之时且如此之大可以其险而
小视之哉盖易中百物不废巨细美恶无一可少者
此易道之所以为广大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
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此皆就用上说故曰
险之时大矣哉盖域民以封疆之界固国以山川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8a 页
险威天下以兵革之利此皆其用之所在也天险取
其类尔
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程传之说俱未精似只可用往者过来者续讲之为
当○夫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不必说向济险去或
曰按此例则振民育德亦似不用说入治蛊去曰彼
有朱子语录可据且易传亦无定例也○按本义曰
治己治人皆必重习然后熟而安之治人之事亦要
其类尔
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程传之说俱未精似只可用往者过来者续讲之为
当○夫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不必说向济险去或
曰按此例则振民育德亦似不用说入治蛊去曰彼
有朱子语录可据且易传亦无定例也○按本义曰
治己治人皆必重习然后熟而安之治人之事亦要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8b 页
已熟而安之主君子言不主所治之人熟且安也○
常德行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坐如尸坐时习也
立如斋立时习也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之类习教事者过者抑之非一抑所能制也不及
者引之非一引所能就也朝厉而夕饬之三令而五
申之使其熟于见闻安于轨度所谓诲人不倦也所
以期底于有成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常德行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坐如尸坐时习也
立如斋立时习也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之类习教事者过者抑之非一抑所能制也不及
者引之非一引所能就也朝厉而夕饬之三令而五
申之使其熟于见闻安于轨度所谓诲人不倦也所
以期底于有成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9a 页
初六以阴柔居重险之下阴柔既非济险之才又居
重险之下则其势又难于自免其象则为习坎而入
于坎窞矣习坎入于坎窞只是一义非习坎自习坎
入于坎窞又自是入于坎窞也以六三言入于坎窞
而不言习坎例之可见窞者坎中之险可见是险而
又险无可出之理矣其象如此其占则凶而已○既
曰习坎而又曰入于坎窞言其不止习坎又入于坎
之窞也明其终不能免○大凡入坎者犹有可济之
重险之下则其势又难于自免其象则为习坎而入
于坎窞矣习坎入于坎窞只是一义非习坎自习坎
入于坎窞又自是入于坎窞也以六三言入于坎窞
而不言习坎例之可见窞者坎中之险可见是险而
又险无可出之理矣其象如此其占则凶而已○既
曰习坎而又曰入于坎窞言其不止习坎又入于坎
之窞也明其终不能免○大凡入坎者犹有可济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89b 页
理入于坎窞则终不可出矣
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此失道当以先迷失道未失道也及上六失道参看
大抵阴柔故不能得其处险之道而益入于险耳一
说失道兼阴柔居重险之下说上六失道亦兼以阴
柔居险极○又曰初六以阴柔居重险之下则曰失
道凶也上六以阴柔居险极则曰上六失道盖内实
而行有常有孚而维心亨此则得其道者也阴柔不
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此失道当以先迷失道未失道也及上六失道参看
大抵阴柔故不能得其处险之道而益入于险耳一
说失道兼阴柔居重险之下说上六失道亦兼以阴
柔居险极○又曰初六以阴柔居重险之下则曰失
道凶也上六以阴柔居险极则曰上六失道盖内实
而行有常有孚而维心亨此则得其道者也阴柔不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0a 页
刚且不中是正与中实者相反况居重险之下与居
险极者乎○失道凶也或曰子以失道专指阴柔而
不兼居重险之下然则何以该入于坎窞之义乎曰
不可以阴柔贴习坎以居重险之下贴入于坎窞也
盖虽居重险之下其失尤在于阴柔使非阴柔而以
刚济之则所谓重险之下者分数自减矣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九二处重险之中此中字轻看坎有险此坎字亦轻
险极者乎○失道凶也或曰子以失道专指阴柔而
不兼居重险之下然则何以该入于坎窞之义乎曰
不可以阴柔贴习坎以居重险之下贴入于坎窞也
盖虽居重险之下其失尤在于阴柔使非阴柔而以
刚济之则所谓重险之下者分数自减矣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九二处重险之中此中字轻看坎有险此坎字亦轻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0b 页
看以其处重险之中其险未可出是有险也不必以
坎为险有险为重险○坎有险在坎有险未能自出
也然视入于坎窞者有间矣○然刚而得中纵然未
能出险而其在险之中亦未为甚病也故其占可求
小得○求小得亦只是险中所得而已故曰未出中
也若出乎险中则为大得矣○或曰坎有险其词如
何曰六爻皆坎者也使其能出乎坎则其坎为无险
矣今也未能自出则其坎为有险矣何难为词○坎
坎为险有险为重险○坎有险在坎有险未能自出
也然视入于坎窞者有间矣○然刚而得中纵然未
能出险而其在险之中亦未为甚病也故其占可求
小得○求小得亦只是险中所得而已故曰未出中
也若出乎险中则为大得矣○或曰坎有险其词如
何曰六爻皆坎者也使其能出乎坎则其坎为无险
矣今也未能自出则其坎为有险矣何难为词○坎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1a 页
有险与九五坎不盈一样句法一样义理○坎有险
言其在坎也尚有险而未能自出也其占以刚中故
仅可求小得言终未能出险也○按参义曰九二刚
而得中为中德不失而心亨故坎虽有险而尚可求
小得但不能大有为耳如二者非才德之不足乃时
命之未亨可为之悯而不足为之病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阴柔既非济险之才不中正又非柔善之行以此而
言其在坎也尚有险而未能自出也其占以刚中故
仅可求小得言终未能出险也○按参义曰九二刚
而得中为中德不失而心亨故坎虽有险而尚可求
小得但不能大有为耳如二者非才德之不足乃时
命之未亨可为之悯而不足为之病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阴柔既非济险之才不中正又非柔善之行以此而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1b 页
履夫重险之间安有自出之理故其来也亦坎往也
亦坎何也往则有上坎在前是前遇乎险矣来则有
下坎在后是后又枕乎险矣前后皆险进退维谷吾
见其坎也日有甚焉将入于坎之窞而不能复出矣
占者得此决不可用也凡一切事皆当退止尔又云
险且枕承来之坎坎言也入于坎窞承险且枕言也
如此则勿用矣○来之坎坎险且枕谓其往也坎则
是前遇个险矣其来也坎则是后枕个险矣○枕是
亦坎何也往则有上坎在前是前遇乎险矣来则有
下坎在后是后又枕乎险矣前后皆险进退维谷吾
见其坎也日有甚焉将入于坎之窞而不能复出矣
占者得此决不可用也凡一切事皆当退止尔又云
险且枕承来之坎坎言也入于坎窞承险且枕言也
如此则勿用矣○来之坎坎险且枕谓其往也坎则
是前遇个险矣其来也坎则是后枕个险矣○枕是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2a 页
个不好字故曰倚著未安之意如所谓芒刺在背者
○诗大雅桑柔篇曰进退维谷传云谷穷也即来之
坎坎之谓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九五居上六四近之有君臣之分但时乎习坎不无
艰阻而有不得相遇之患然在险之时刚柔相济人
之常情无事则其势安势安则心纵心纵则难入而
上下之情反有乖者有事则其势危势危则其心忧
○诗大雅桑柔篇曰进退维谷传云谷穷也即来之
坎坎之谓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九五居上六四近之有君臣之分但时乎习坎不无
艰阻而有不得相遇之患然在险之时刚柔相济人
之常情无事则其势安势安则心纵心纵则难入而
上下之情反有乖者有事则其势危势危则其心忧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2b 页
心忧则相求相求则其遇合也转易矣故不甚拘拘
于上下礼际之间但只用樽酒簋而益以诚心其进
结也亦不必由户而入只自牖以进亦自得相遇矣
始虽艰阻终得无咎○又曰樽酒簋谓不必饔飧牢
礼之盛但一樽之酒一簋之殽以将意而其贰也亦
不必于酒殽之拘但用缶器以备礼斯亦可矣缶谓
贰以缶樽而不必拘于酒贰以缶簋而不必拘于殽
承上樽酒簋而言也○贰用缶或拘于益以诚心之
于上下礼际之间但只用樽酒簋而益以诚心其进
结也亦不必由户而入只自牖以进亦自得相遇矣
始虽艰阻终得无咎○又曰樽酒簋谓不必饔飧牢
礼之盛但一樽之酒一簋之殽以将意而其贰也亦
不必于酒殽之拘但用缶器以备礼斯亦可矣缶谓
贰以缶樽而不必拘于酒贰以缶簋而不必拘于殽
承上樽酒簋而言也○贰用缶或拘于益以诚心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3a 页
言谓始用薄礼而益以诚心殊失本旨盖樽酒簋时
诚心已备了故可只用樽酒簋至是又云益以诚心
者以益之时无复薄礼可言只是诚心而已故特用
诚心字非至是始有诚心也○始虽艰阻自坎上来
谓不相遇也终得无咎相遇矣相遇乃得无咎○处
坎之时故如此其艰阻然则刚柔相际则虽艰阻亦
必得相遇此与睽之遇主于巷无咎正相类○朱子
语录谓樽酒至自牖终无害于义理故无咎无咎者
诚心已备了故可只用樽酒簋至是又云益以诚心
者以益之时无复薄礼可言只是诚心而已故特用
诚心字非至是始有诚心也○始虽艰阻自坎上来
谓不相遇也终得无咎相遇矣相遇乃得无咎○处
坎之时故如此其艰阻然则刚柔相际则虽艰阻亦
必得相遇此与睽之遇主于巷无咎正相类○朱子
语录谓樽酒至自牖终无害于义理故无咎无咎者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3b 页
善补过之谓也○此说恐与本义始虽艰阻一句不
甚照应恐是朱子向前未定之说夫当险之时若不
能委曲以相从则于臣子之职为未尽而心为未安
亦安得为无咎○六四在险之时与五刚柔相济其
相得当倍于恒情故只用薄礼益以诚心(云云/)○纳
约自牖者以权济经也何害○纳约自牖谓以樽酒
簋贰用缶而自牖以纳约也一气读下○樽酒簋谓
不必八珍九鼎之富也贰用缶谓不必饔飧牢礼之
甚照应恐是朱子向前未定之说夫当险之时若不
能委曲以相从则于臣子之职为未尽而心为未安
亦安得为无咎○六四在险之时与五刚柔相济其
相得当倍于恒情故只用薄礼益以诚心(云云/)○纳
约自牖者以权济经也何害○纳约自牖谓以樽酒
簋贰用缶而自牖以纳约也一气读下○樽酒簋谓
不必八珍九鼎之富也贰用缶谓不必饔飧牢礼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4a 页
盛也纳约自牖谓不必由户升堂之仪也此皆当险
之时以刚柔相际之故而不相求全责备也○贰用
缶明不必复贰以樽酒簋也○此爻谓始用樽酒簋
而继之以缶自牖而进结于君也三句连贯作一事
○樽酒簋只是以象薄礼贰用缶只是以象诚心纳
约自牖只是以象因其所明者而通之得鱼则忘筌
矣○自牖朱子曰非是不可由正盖此时事变不一
势有不容不自牖者不由户而自牖以见艰险之时
之时以刚柔相际之故而不相求全责备也○贰用
缶明不必复贰以樽酒簋也○此爻谓始用樽酒簋
而继之以缶自牖而进结于君也三句连贯作一事
○樽酒簋只是以象薄礼贰用缶只是以象诚心纳
约自牖只是以象因其所明者而通之得鱼则忘筌
矣○自牖朱子曰非是不可由正盖此时事变不一
势有不容不自牖者不由户而自牖以见艰险之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4b 页
不可直致也○自牖要说出非所由之正而室之所
以受明意出大抵当此之时人臣纳于君亦因其明
处而通之耳见其易为力也○参义曰室虽暗而有
明者焉窗牖是也君心虽暗而有明者焉其性之偏
长者是也人臣之进善者将顺其所长而委曲以𨗳
之则吾之言易入矣○夫自牖者势不得不然非有
意要从此进故曰非所由之正
刚柔际也
以受明意出大抵当此之时人臣纳于君亦因其明
处而通之耳见其易为力也○参义曰室虽暗而有
明者焉窗牖是也君心虽暗而有明者焉其性之偏
长者是也人臣之进善者将顺其所长而委曲以𨗳
之则吾之言易入矣○夫自牖者势不得不然非有
意要从此进故曰非所由之正
刚柔际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5a 页
本义刚柔相际字面实本象传刚柔际也一句此与
蒙卦子克家刚柔接也同例故曰只是四五二字○
一说刚柔相际盖九五虽刚而六四能用柔道以入
之所谓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大槩皆是柔道也
故象传特吃𦂳此义曰刚柔际也愚谓本义在险之
时一句更重且刚柔之际还须说上情下接下情上
交之意为要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蒙卦子克家刚柔接也同例故曰只是四五二字○
一说刚柔相际盖九五虽刚而六四能用柔道以入
之所谓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大槩皆是柔道也
故象传特吃𦂳此义曰刚柔际也愚谓本义在险之
时一句更重且刚柔之际还须说上情下接下情上
交之意为要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5b 页
尚在坎中坎不盈也坎虽未盈然以阳刚中正居尊
位而时亦将出矣故将必至于既平盈则平矣平则
出矣○盈平二义相继其归同也但以未出乎险则
当下不盈字以将出而言则当下平字○朱子曰不
盈是未平但将来必会平○云峰曰坎不盈也犹有
险也祗既平则无险矣○大凡险陷之地盈则平矣
平则是平地而非坎矣故不盈犹是坎前此有以此
爻为取象于水者误矣○阳刚中正居尊位与而时
位而时亦将出矣故将必至于既平盈则平矣平则
出矣○盈平二义相继其归同也但以未出乎险则
当下不盈字以将出而言则当下平字○朱子曰不
盈是未平但将来必会平○云峰曰坎不盈也犹有
险也祗既平则无险矣○大凡险陷之地盈则平矣
平则是平地而非坎矣故不盈犹是坎前此有以此
爻为取象于水者误矣○阳刚中正居尊位与而时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6a 页
亦将出是二义阳刚中正是能动而有孚心亨○盈
则平而出矣不盈犹未平也然将平矣
坎不盈中未大也
中者德也德在我者也未大者时也不在我者也故
仅祗既平而未即平也○九五有中德而不得为大
者为坎所屯也屯九五曰屯其膏施未光也一例○
又云习坎九五有中德而未大与屯九五之屯其膏
施未光者相近
则平而出矣不盈犹未平也然将平矣
坎不盈中未大也
中者德也德在我者也未大者时也不在我者也故
仅祗既平而未即平也○九五有中德而不得为大
者为坎所屯也屯九五曰屯其膏施未光也一例○
又云习坎九五有中德而未大与屯九五之屯其膏
施未光者相近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6b 页
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系用徽纆拘系之以徽纆也置于丛棘从而维之于
丛棘也三岁不得三岁之久犹不得解脱也○又曰
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如棋者马炮车具
及将军再无生路也如晋人伐吴晋王浑出横江所
向皆克其截江铁锁及拒舟铁锥又为王浚所破杜
预等又破杀其将遂乘破竹之势径造建业而吴亡
矣又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
系用徽纆拘系之以徽纆也置于丛棘从而维之于
丛棘也三岁不得三岁之久犹不得解脱也○又曰
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如棋者马炮车具
及将军再无生路也如晋人伐吴晋王浑出横江所
向皆克其截江铁锁及拒舟铁锥又为王浚所破杜
预等又破杀其将遂乘破竹之势径造建业而吴亡
矣又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7a 页
以饥馑而又有内变发乎萧墙之内尚能国乎○按
陆氏德明曰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离丽也阴丽于阳盖三阴之卦本皆乾也一阴居乾
之下则为巽居其中则为离居其上则为艮故曰阴
丽于阳故曰其象为火体阴而用阳也○离丽也阴
丽于阳其象为火体阴而用阳也不言明义者此卦
陆氏德明曰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离丽也阴丽于阳盖三阴之卦本皆乾也一阴居乾
之下则为巽居其中则为离居其上则为艮故曰阴
丽于阳故曰其象为火体阴而用阳也○离丽也阴
丽于阳其象为火体阴而用阳也不言明义者此卦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7b 页
之辞亦是丽意不及明义也阴丽于阳而明明元在
阳也故旅本义曰艮止而离丽于明○又云阴丽于
阳丽于其内也故曰体阴而用阳也○体阴而用阳
按邵子渔樵问答曰敢问火善灼物何必待薪而后
传渔者曰薪火之体也火薪之用也火无体待薪然
后为体薪无用待火然后为用以此言观则体用之
分了然矣○或曰按孟子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朱
子以为明者光之体光者明之用今曰体阴而用阳
阳也故旅本义曰艮止而离丽于明○又云阴丽于
阳丽于其内也故曰体阴而用阳也○体阴而用阳
按邵子渔樵问答曰敢问火善灼物何必待薪而后
传渔者曰薪火之体也火薪之用也火无体待薪然
后为体薪无用待火然后为用以此言观则体用之
分了然矣○或曰按孟子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朱
子以为明者光之体光者明之用今曰体阴而用阳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8a 页
何也曰据此卦言如薪烛发光之根处皆暗是体阴
也其腾上光燄用阳也据孟子则即此腾上之光燄
是明者光之体也其光燄所射有以照耀乎物则是
光者明之用也○一说火阳根阴故曰体阴而用阳
于此不切○又有一说本义离丽也阴丽于阳做一
项看其象为火体阴而用阳也又做一项看○本义
离丽也程传曰万物无不皆有所丽有形则有丽矣
在人则为所亲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事皆其所
也其腾上光燄用阳也据孟子则即此腾上之光燄
是明者光之体也其光燄所射有以照耀乎物则是
光者明之用也○一说火阳根阴故曰体阴而用阳
于此不切○又有一说本义离丽也阴丽于阳做一
项看其象为火体阴而用阳也又做一项看○本义
离丽也程传曰万物无不皆有所丽有形则有丽矣
在人则为所亲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事皆其所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8b 页
丽也愚谓所主之事犹云所职之事盖居其位而掌
其职亦所丽之理也故曰重明以丽乎正○夫物之
所丽贵乎得正丽附托也如臣之委质于其君士之
托交于其友皆要得正又如危邦不入邦有道而后
入乱邦不居邦有道而后居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
际可之仕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之类都是要丽得其
正耳以至一事一物之间在在各有所丽俱要得所
处之正○利贞亨所该甚广一切所丽皆在其中矣
其职亦所丽之理也故曰重明以丽乎正○夫物之
所丽贵乎得正丽附托也如臣之委质于其君士之
托交于其友皆要得正又如危邦不入邦有道而后
入乱邦不居邦有道而后居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
际可之仕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之类都是要丽得其
正耳以至一事一物之间在在各有所丽俱要得所
处之正○利贞亨所该甚广一切所丽皆在其中矣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9a 页
○畜牝牛吉只取柔顺意不必拘与上句利贞意相
连故本义只曰牝牛柔顺之物也○离正是阴卦上
下二阳而一阴丽于其中柔为之主全是柔顺之卦
也故有牝牛之象○一说要承利贞说言柔顺固是
柔顺然柔顺而不正亦不为柔顺也虽善为说但恐
非本意○下句独说畜牝牛吉者圣人作易教人卜
筮元是要以开物成务都是切于百姓日用者畜牝
牛亦一事也如田获三品之类柔顺之物尚多独举
连故本义只曰牝牛柔顺之物也○离正是阴卦上
下二阳而一阴丽于其中柔为之主全是柔顺之卦
也故有牝牛之象○一说要承利贞说言柔顺固是
柔顺然柔顺而不正亦不为柔顺也虽善为说但恐
非本意○下句独说畜牝牛吉者圣人作易教人卜
筮元是要以开物成务都是切于百姓日用者畜牝
牛亦一事也如田获三品之类柔顺之物尚多独举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99b 页
牝牛读者可以三隅反矣
日月丽乎天 (至/) 乃化成天下
此节是释离之为离而举天地人所丽以明其义也
○又云百谷草木丽乎土百卉中之能养人者皆谓
之谷草木之实可养人者皆是也五谷举其大者耳
如人伦二字所该至广五伦亦是取其大者○正韵
谷实也善也禄也生也○重明泛说君臣不指二五
柔丽乎中正方是指二五言○重明以德言丽正以
日月丽乎天 (至/) 乃化成天下
此节是释离之为离而举天地人所丽以明其义也
○又云百谷草木丽乎土百卉中之能养人者皆谓
之谷草木之实可养人者皆是也五谷举其大者耳
如人伦二字所该至广五伦亦是取其大者○正韵
谷实也善也禄也生也○重明泛说君臣不指二五
柔丽乎中正方是指二五言○重明以德言丽正以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0a 页
位言君臣皆以明德而丽乎君臣之正位则以一身
之正而正乎天下之不正矣乃以化成天下者也天
下风化皆自君臣而出君臣既正天下自定矣○天
之精华见于日月星辰地之精华见于百谷草木天
地二气所钟人物其精华之盛者尤在于明贤即所
谓人文也故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
以丽乎正乃化成乎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之正而正乎天下之不正矣乃以化成天下者也天
下风化皆自君臣而出君臣既正天下自定矣○天
之精华见于日月星辰地之精华见于百谷草木天
地二气所钟人物其精华之盛者尤在于明贤即所
谓人文也故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
以丽乎正乃化成乎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0b 页
中正有内外意故六二兼有中正五惟中耳以中而
该正也此亦要仔细看○是以畜牝牛吉也观彖传
既曰故亨又曰是以畜牝牛吉也是另提头可见畜
牝牛不连带利贞说若咸卦曰是以亨利贞取女吉
也便是连带况本义亦自明白○柔丽乎中正则贞
矣故亨且柔丽乎中正则柔顺之道得矣是以畜牝
牛吉也○一说是以畜牝牛吉也亦要兼中正说盖
柔顺而不中正亦非柔顺之正者故本义曰以卦体
该正也此亦要仔细看○是以畜牝牛吉也观彖传
既曰故亨又曰是以畜牝牛吉也是另提头可见畜
牝牛不连带利贞说若咸卦曰是以亨利贞取女吉
也便是连带况本义亦自明白○柔丽乎中正则贞
矣故亨且柔丽乎中正则柔顺之道得矣是以畜牝
牛吉也○一说是以畜牝牛吉也亦要兼中正说盖
柔顺而不中正亦非柔顺之正者故本义曰以卦体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1a 页
释卦辞若不兼中正意则此句在卦体之外矣曰本
义例难如此拘如蒙以养正圣功也亦缀之于以卦
体释卦辞之条又如后夫凶其道穷也亦缀之于以
卦体释卦辞之条如此类者尚多○但是以二字亦
要端的盖畜牝牛吉之义虽不重在中正然丽乎中
正亦是指柔也故以畜牝牛吉就缀此解为有柔顺
义在也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义例难如此拘如蒙以养正圣功也亦缀之于以卦
体释卦辞之条又如后夫凶其道穷也亦缀之于以
卦体释卦辞之条如此类者尚多○但是以二字亦
要端的盖畜牝牛吉之义虽不重在中正然丽乎中
正亦是指柔也故以畜牝牛吉就缀此解为有柔顺
义在也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1b 页
只是一个明但两番作耳推此义则继明非以圣继
圣矣继明只是缉熙意不可以下面爻义后明将继
为證说○继明以德言明兼体用自其一心一身之
间以至应事接物之际无非是明德所在故有以照
于四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以阳居下刚能动则不能安于下而处明体其才又
足以进故其志欲进而其履错然错颠错也急则错
圣矣继明只是缉熙意不可以下面爻义后明将继
为證说○继明以德言明兼体用自其一心一身之
间以至应事接物之际无非是明德所在故有以照
于四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以阳居下刚能动则不能安于下而处明体其才又
足以进故其志欲进而其履错然错颠错也急则错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2a 页
矣此无他急于进而失于敬故耳占者惟能敬之则
无咎敬之非令其无进也但欲其慎重而安详耳况
以光明之资而终可令无进乎○不急于进则不至
于错然矣故曰以避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六二黄离即彖传所谓柔丽乎中正者然黄离之黄
中色也爻兼中正独言黄离以中该正也本义柔丽
乎中而得其正盖所丽得中就是正也故只曰得中
无咎敬之非令其无进也但欲其慎重而安详耳况
以光明之资而终可令无进乎○不急于进则不至
于错然矣故曰以避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六二黄离即彖传所谓柔丽乎中正者然黄离之黄
中色也爻兼中正独言黄离以中该正也本义柔丽
乎中而得其正盖所丽得中就是正也故只曰得中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2b 页
道也○凡所丽得其中正之道便是黄离所该固广
也○柔丽乎中而得其正以人事言之所立者必天
下之正位所行者必天下之大道必事其大夫之贤
者必友其士之仁者如此之类是也自其存心之善
言则曰中自其处事之善言则曰正中重于正而可
以该乎正故爻辞只曰黄离而象传亦只曰得中道
也本义则详之○黄离元吉泛就人事言不必指人
臣事○一说黄离中可该正然此处中自中正又自
也○柔丽乎中而得其正以人事言之所立者必天
下之正位所行者必天下之大道必事其大夫之贤
者必友其士之仁者如此之类是也自其存心之善
言则曰中自其处事之善言则曰正中重于正而可
以该乎正故爻辞只曰黄离而象传亦只曰得中道
也本义则详之○黄离元吉泛就人事言不必指人
臣事○一说黄离中可该正然此处中自中正又自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3a 页
为正考之六五本义云柔丽乎中然不得其正可见
要分明白彼又各有所主也彼之不得其正对柔丽
乎中说则是己之所处本得其道而时势之所遇则
有不得其安者又一义也安可为典要哉不然彼之
柔丽乎中便是此之黄离得中道矣又安有不得其
正之说耶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日昃之离是乃盛极当衰之日苟知其盛衰循环为
要分明白彼又各有所主也彼之不得其正对柔丽
乎中说则是己之所处本得其道而时势之所遇则
有不得其安者又一义也安可为典要哉不然彼之
柔丽乎中便是此之黄离得中道矣又安有不得其
正之说耶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日昃之离是乃盛极当衰之日苟知其盛衰循环为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3b 页
理之必至而安常以自乐听其自至斯可也若或不
鼓缶自歌则不能自处而惟大耋是嗟矣何益哉适
以自速其毙凶也○又云日昃之离谓是日昃之明
非如日中之明也言其衰也大耋耋至也正韵八十
曰耋年之至也一注七十曰耋○九三鼓缶而歌与
大耋之嗟此犹是假借字占之象也但象意极轻终
不可以此为实说实说则此爻只当得人之老而将
死者矣恐日昃之离四字不是专指此一事故须且
鼓缶自歌则不能自处而惟大耋是嗟矣何益哉适
以自速其毙凶也○又云日昃之离谓是日昃之明
非如日中之明也言其衰也大耋耋至也正韵八十
曰耋年之至也一注七十曰耋○九三鼓缶而歌与
大耋之嗟此犹是假借字占之象也但象意极轻终
不可以此为实说实说则此爻只当得人之老而将
死者矣恐日昃之离四字不是专指此一事故须且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4a 页
宽说分明是假辞此亦其一事○不鼓缶而歌程传
曰缶常用之器也而不名何器纲目赧王壬午三十
六年秦赵会于渑池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相
如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劫之(云云/)集览缶盛
酒瓦器也盖瓯碗之类或曰按盈缶之义则是瓶罐
之属似长○相如请秦王击缶亦以抑之缶不如瑟
盖不知音者亦可能也盖自古有鼓缶之事故相如
以请之○按程传曰以理言之盛必有衰始必有终
曰缶常用之器也而不名何器纲目赧王壬午三十
六年秦赵会于渑池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相
如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劫之(云云/)集览缶盛
酒瓦器也盖瓯碗之类或曰按盈缶之义则是瓶罐
之属似长○相如请秦王击缶亦以抑之缶不如瑟
盖不知音者亦可能也盖自古有鼓缶之事故相如
以请之○按程传曰以理言之盛必有衰始必有终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4b 页
常道也达者顺理为乐缶常用之器也鼓缶而歌乐
其常道也○云峰胡氏亦以缶为常用之器看来亦是
不曰鼓琴鼓瑟鼓钟而曰鼓缶岂非以缶为近而常
用者乎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九三为前明将尽九三即前明也九四为后明将继
之时九四即后明也○九四以刚迫之一说是迫前
明也不指六五一说是虚说大抵虚说更为自然但
其常道也○云峰胡氏亦以缶为常用之器看来亦是
不曰鼓琴鼓瑟鼓钟而曰鼓缶岂非以缶为近而常
用者乎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九三为前明将尽九三即前明也九四为后明将继
之时九四即后明也○九四以刚迫之一说是迫前
明也不指六五一说是虚说大抵虚说更为自然但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5a 页
之字似无安著可以大过九三以刚居刚不胜其重
来为例○后明将继本是九四之明但以其发得来
骤不至旋踵而自灭其明然则以刚迫之之字虚说
为无疑矣○大凡继他人有事者须和缓详密乃能
有济况当事初而急之蔑有济者矣故激变生灾而
至于自焚○程传曰夫善继者必有巽让之诚顺承
之道若舜启然今四突如其来失善继之道也○突
如其来如朱子小注曰九四有侵凌六五之象此与
来为例○后明将继本是九四之明但以其发得来
骤不至旋踵而自灭其明然则以刚迫之之字虚说
为无疑矣○大凡继他人有事者须和缓详密乃能
有济况当事初而急之蔑有济者矣故激变生灾而
至于自焚○程传曰夫善继者必有巽让之诚顺承
之道若舜启然今四突如其来失善继之道也○突
如其来如朱子小注曰九四有侵凌六五之象此与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5b 页
本义不同后明将继之时九四即后明也程传曰九
四离下体而升上体继明即初是也但又言在上而
近君继承之地也则不合矣○愚谓九四正所谓如
秦政项籍岂能久也秦政一夷六国遂扫灭百王之
法项籍遂杀子婴裂天下以封诸侯独为霸王何暴
哉突如其来如是以焚如而死如弃如○因突故焚
焚则死死则弃矣○焚如者盖自离火上取来朱子
亦已云然又曰有不戢自焚之意
四离下体而升上体继明即初是也但又言在上而
近君继承之地也则不合矣○愚谓九四正所谓如
秦政项籍岂能久也秦政一夷六国遂扫灭百王之
法项籍遂杀子婴裂天下以封诸侯独为霸王何暴
哉突如其来如是以焚如而死如弃如○因突故焚
焚则死死则弃矣○焚如者盖自离火上取来朱子
亦已云然又曰有不戢自焚之意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6a 页
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言无可久之理是无所容即焚死弃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六五以阴居尊柔丽乎中然不得其正说见六二爻
矣○一说柔丽乎中而不得其正是个立心端正的
人但其处事不正况又迫于上下之二阳左右都是
权臣在己既有所不足在人又有所不逊○按此说
则中以立心言正以处事言六二黄离得中道以中
言无可久之理是无所容即焚死弃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六五以阴居尊柔丽乎中然不得其正说见六二爻
矣○一说柔丽乎中而不得其正是个立心端正的
人但其处事不正况又迫于上下之二阳左右都是
权臣在己既有所不足在人又有所不逊○按此说
则中以立心言正以处事言六二黄离得中道以中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6b 页
该正以心该事也如论语论子文文子之未仁处亦
皆归重于无私心而自该得当理是亦一说尚未知
孰是以俟问○又云六五忧惧至于出涕沱若而又继
之以忧惧不已焉忧惧之甚也所以忧惧者恐不得
保其位也然危者使平终必得保其位而吉矣○夫
六五爻辞未见是能忧惧处只见是可忧惧处全是
戒辞非象也○又曰看来六二亦迫于上下之阳而
得为黄离之吉何也一则得中而且正二则方中之
皆归重于无私心而自该得当理是亦一说尚未知
孰是以俟问○又云六五忧惧至于出涕沱若而又继
之以忧惧不已焉忧惧之甚也所以忧惧者恐不得
保其位也然危者使平终必得保其位而吉矣○夫
六五爻辞未见是能忧惧处只见是可忧惧处全是
戒辞非象也○又曰看来六二亦迫于上下之阳而
得为黄离之吉何也一则得中而且正二则方中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7a 页
时非日昃之离也若六五则后明将尽而且不正故
其辞危○愚谓屯上六泣血涟如又甚于出涕沱若
盖离五犹只是危屯上六则无道也故辞亦有别
离王公也
言以忧惧而得丽乎王公之位也不可以本义以阴
居尊当此一句盖丽王公也是出涕沱若戚嗟若以
后事即所谓吉也○六五本是王公味丽王公也之
词则知诸卦之五所谓尊位者不必皆谓天王凡诸
其辞危○愚谓屯上六泣血涟如又甚于出涕沱若
盖离五犹只是危屯上六则无道也故辞亦有别
离王公也
言以忧惧而得丽乎王公之位也不可以本义以阴
居尊当此一句盖丽王公也是出涕沱若戚嗟若以
后事即所谓吉也○六五本是王公味丽王公也之
词则知诸卦之五所谓尊位者不必皆谓天王凡诸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7b 页
侯之各君其国者亦足当五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朱子有嘉折首是句程子分有嘉属上折首连下与
获匪其丑相对朱子盖非之而有此说今当从朱子
说○上九刚明及远威震而刑不滥王用此以出征
则有嘉折首获不及其丑而无咎矣○有嘉折首由
其刚之远而威自震也获匪其丑由其明之远而刑
不滥也○及远二字于爻果何所取曰以九居卦之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朱子有嘉折首是句程子分有嘉属上折首连下与
获匪其丑相对朱子盖非之而有此说今当从朱子
说○上九刚明及远威震而刑不滥王用此以出征
则有嘉折首获不及其丑而无咎矣○有嘉折首由
其刚之远而威自震也获匪其丑由其明之远而刑
不滥也○及远二字于爻果何所取曰以九居卦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8a 页
上刚之远也处离之极明之远也○刚明就本身之
德说威与刑就其见于行事说亦有差别○有嘉折
首有嘉全在折首上兵事但得折首便是有功不以
获丑为尚也故胤征曰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
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可见折首之为有
嘉而朱子所以定此四字为句也
以正邦也
或说是正我之邦或说是正他人之邦大抵此以王
德说威与刑就其见于行事说亦有差别○有嘉折
首有嘉全在折首上兵事但得折首便是有功不以
获丑为尚也故胤征曰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
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可见折首之为有
嘉而朱子所以定此四字为句也
以正邦也
或说是正我之邦或说是正他人之邦大抵此以王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8b 页
者言王者无外虽正他人其实亦其邦也○孔子于
此等处皆有救其末流之弊意在如云利用侵伐征
不服也又云王三锡命怀万邦也皆是不利即戎所
尚乃穷之意明非穷兵黩武也○小雅六月之诗云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盖宣王命尹吉甫伐猃狁也○
愚读上经至离乃于彖传小注得一说甚惬愚鄙怀
也节向齐氏曰龟山杨氏云火无常形丽物则有形
最得本旨人之生也得水为精得火为神其合也气
此等处皆有救其末流之弊意在如云利用侵伐征
不服也又云王三锡命怀万邦也皆是不利即戎所
尚乃穷之意明非穷兵黩武也○小雅六月之诗云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盖宣王命尹吉甫伐猃狁也○
愚读上经至离乃于彖传小注得一说甚惬愚鄙怀
也节向齐氏曰龟山杨氏云火无常形丽物则有形
最得本旨人之生也得水为精得火为神其合也气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9a 页
聚而形成于有其分也气散而神泯于无盖精所以
为形而神丽于形者也天地形之大者日月丽天百
谷草木丽土其神之发见而可见者也
为形而神丽于形者也天地形之大者日月丽天百
谷草木丽土其神之发见而可见者也
易经蒙引 卷四上 第 109b 页
易经蒙引卷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