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经蒙引 卷二上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a 页 WYG0029-00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经蒙引卷二上
             明 蔡清 撰
 上经
(震下/坎上)

○震一阳动于二阴之下故其德为动其象为雷
 一阳生于二阴之下则曰动一阴生于二阳之下则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b 页 WYG0029-0063b.png
 曰巽为伏阳主动而阴主静也名卦曰震曰巽者盖
 以此○象为雷雷动物自地下起也故曰雷出地奋
○坎一阳陷于二阴之间
 一阳在二阴之中则曰坎为阳不幸也言失其所也
 一阴在二阳之中则曰离为阴幸也言得所丽也只
 此便有扶阳抑阴之意至于阳上为艮者阳极而上
 而止也阴上为兑者阴极于上则静者变动而不自
 制矣自震而坎而艮者阳之由动而静也自巽而离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a 页 WYG0029-0064a.png
 而兑者阴之由静而动也坎离在中间坎则自动而
 向于静也离则自静而向于动也此亦理势自然也
 ○六子之卦实太极图之阳动阴静也震一阳起于
 二阴之下阳动之始也坎一阳居于二阴之中阳动
 之半也艮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动之终也此皆图
 之左方为阳之动者也巽一阴伏于二阳之下阴静
 之始也离一阴丽于二阳之间阴静之半也兑一阴
 见于二阳之上阴静之终也此皆图之右方为阴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b 页 WYG0029-0064b.png
 静者也终则有始相为循环而阴根阳阳根阴之妙已
 具见于此合而言之则震坎艮一乾也巽离兑一坤
 也天地间只是这一个道理无他物也
○其德为陷为险
 陷与险不同陷物之丽乎险也险即所陷之地也故
 曰险坎之地也一说陷是巳投险是未投以为云为
 雨为水例律之则及其序矣
○其象为云为雨为水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a 页 WYG0029-0064c.png
 云是地中湿润之气上蒸而成远而望之见其油然
 布空而已实则无非雨泽但其薄而轻则随风飘扬
 就空消散气不下坠故不成雨若气浓而重畜极施
 行即下垂为雨耳朱子云谷记曰飞云所沾器用衣
 巾背湿如沐又今山居之人自言入云气中行则衣
 帽皆沾湿可见云雨之非二物矣○在天为云云之
 施及于地则为雨雨之聚则为水云盛方成雨雨盛
 方成水泽故旱天多雨意为其云不盛随畜随泄秪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b 页 WYG0029-0064d.png
 以甚其旱耳诗传曰云欲盛盛则多雨坎阳在阴中
 故金水内景人物照影在内面也离阴内阳外故日
 火外景人物照影在外面也○坎为水者取其内明
 外暗而能陷物外暗以火对观便见又水天下之至
 险者然水本于雨雨出于云故先云次雨而后水况
 此卦有云雷屯及雷雨之动满盈字故兼言之○坎
 为水又为月水光在内可以鉴形于内而不可以照
 物于外故月之体亦如水之黑非受日光则无以照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a 页 WYG0029-0065a.png
 物于外此说出管窥外篇第三十叶○日火外影也
 金水内影也月是金水之类何独外影曰月体亦内
 影坎象也故月中有山河影焉其外影者月无光得
 日之光以为光故兼外影耳凡金与水得日之光亦
 有光辉外射尤见月之外影实得之日者也
屯难也
 屯与蹇虽俱训难而义差异困亦不同朱子曰屯是
 阴阳未通之意蹇是流行之中有蹇滞困则穷矣盖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b 页 WYG0029-0065b.png
 屯是起脚时之难蹇是中途之难困则终穷而难斯
 甚矣
○物始生而未通之意
 乾坤始交而遇险陷乾坤始交是物初生之际乾坤
 交而后有物乾坤始交岂不是物初生遇险陷则不
 通矣此正所谓物始生而未通者也○非必遇个险
 只是尚郁结而未通为险耳○乾坤始交而遇险陷
 一说只是初动遇险而为屯不必说入物始生而未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a 页 WYG0029-0065c.png
 通之意此说不可盖始交遇险是为物始生而未通
 乃所以名屯也○乾坤始交则乾元资始坤元资生
 之际也非物始生而何
○其为字象草穿地始出而未申也
 穿地始出为始穿地而出之初指一言未申亦即指
 此也一说穿地始出谓乙也若依此说以字形言则
 是自上穿入下又自下而上出于义迂矣
动乎险中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b 页 WYG0029-0065d.png
 能动而可亨者动未便能出险之外只是在险中而
 犹能动不为所束缚耳如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系用
 徽纆寘于丛棘则全动不得了○在险则宜守正而
 未可遽进详遽字意是且须宁耐终必有可出时以
 能动故也○但未可遽有所往耳此但字要承上利
 贞言盖利贞字意包得广其在屯则但未可遽有所
 往耳勿用有攸往一句乃申利贞之意也○利贞勿
 用有攸往二句一意故彖传只解利贞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a 页 WYG0029-0066a.png
○又初九阳居阴下而为成卦之主
 朱子曰有一例成卦之主皆说于彖辞下如屯之初
 九利建侯大有之五同人之二皆如此○成卦之主
 实兼六画卦故蒙本义九二内卦之主以刚居中云
 云可见此兼六画卦言阳居阴下是起下句以贤下
 人成卦之主是兼起下句得民而可君如此则阳居
 阴下是以三画之震言不必兼六画言也为上有九
 五一阳在若成卦之主则兼六画言如亦只以三画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b 页 WYG0029-0066b.png
 言则当如随初九云以阳居下为震之主不曰成卦
 之主矣今曰成卦之主则是全卦之所以为屯者正
 以其以震遇坎乾坤始交而遇险陷也是主此一阳
 之动而遇险言如同人之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
 同人大有之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皆
 是以此一画有关于成卦之义也云峰谓卦主震震
 主初是也○本义所谓以阳下阴及初九之象传所
 谓以贵下贱皆是主德言非以位言也故曰是能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a 页 WYG0029-0066c.png
 贤下人得民而可君之象本只是贤其能下人故得
 民以其得民也故可君非谓其居上而能下人也
○以贤下人得民而可君之象
 贤谓才过人也才过于人而乃能下于人不忽人以
 自恣能舍己以从人如是则众心自归所谓劳谦君
 子万民服也所谓汝唯不矜天下莫与争功汝惟不
 伐天下莫与争能又如所谓好大者不大不自大者
 乃所以为大好高者不高不自高者乃所以为高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b 页 WYG0029-0066d.png
 也厥初后王君公之立大抵皆然盖蒸民群居蚩蚩
 蠢蠢而其中乃有才器出群之人自是足为众人之
 主但有过人者每每有挟己自恣罔民自利之病如
 是则民心终亦离而不附而不足以为君矣故必以
 贤下人然后得民得民然后可君宋史郭雍传曰江
 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下也○利建侯亦
 须要说是屯难之时利于建侯如此方与彖传合故
 其本义云不取初九爻义者取义多端姑举其一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a 页 WYG0029-0067a.png
 既云举其一则此亦是彖辞中一意矣盖当屯难之
 时固宜立君以统治而得如初九者又是得民而可
 君之人故就宜立以为君也○伯厚云乾坤之次屯
 曰建侯封建与天地并立一旅复夏共和存周封建
 之效也匹夫忘秦五胡覆晋郡县之失也见玉海
○故筮立君者遇之则吉也
 谓卜建侯而遇此卦者必得以贤下人之人而利建
 以为侯也若遇初九则其人自当之矣彖是统论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b 页 WYG0029-0067b.png
 故语录曰卦辞通论一卦所谓侯者乃属他人即爻
 之初九也爻辞专言一爻所谓侯者乃是自已故不
 同也又曰此与乾卦利见大人同例又曰此又看其
 所遇如何若是自卜为君者得之则所谓侯者乃已
 也(云云/)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刚柔阴阳也故本义曰乾坤始交言乾坤尤切且合
 序卦传所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者盖凡物都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a 页 WYG0029-0067c.png
 阴阳交会然后有此物也故愚谓乾坤始交则是物
 始生也难生只是未申也○刚柔始交以一阳动于
 二阴之下也本是阴体一阳生于下便是阴阳始交
 也
○以二体释卦名义
 不曰以卦体释卦名义者卦自蒙以下本义皆只云
 以卦体卦德卦象卦变而此居诸卦之首必先别言
 二体使人知得有内卦之体有外卦之体然后槩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b 页 WYG0029-0067d.png
 以卦体不复拘拘耳如下条二体之德二体之象皆
 此意也○云峰曰二体之德二体之象见卦象卦德
 又因卦体而见之也
○动震之为也险坎之地也
 为字以作用言○险既以地言如何亦谓之卦德大
 抵地字轻看此如人有善称之曰此是他好处处是
 处所能实德也又如云道之所在也不好亦有实地
 在也德字只是性情云耳险者坎之性也不然险岂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a 页 WYG0029-0068a.png
 可谓之德德亦有吉凶所谓天下之道二也故险亦
 谓之德
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即如下文所谓云雷屯一
 般盖雷雨满盈有天造草昧之象非天造草昧即雷
 雨满盈也云雷交作有屯之象非屯难即是云雷也
 ○天造犹言天运造字不可当运字看故云犹言○
 草杂乱则不定矣故下云天下未定昧晦冥则不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b 页 WYG0029-0068b.png
 矣故下云名分未明名分不独谓君臣上下如父子
 夫妇昆弟之类皆是也立君统治者君臣人道之纲
 也○本义阴阳交而雷雨作杂乱晦冥塞乎两间此
 释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二句天下未定名分未
 明此即所谓天造草昧之实事○阴阳交就雷雨言
 不可拘乾坤始交例盖乾坤始交只是震一体雷雨
 则兼震坎二体必曰阴阳交者盖雷雨有作时有不
 作时岂非以阴阳之交与不交故耶○雷雨之动满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a 页 WYG0029-0068c.png
 盈此即天造草昧之象也卦中只是雷雨之动满盈
 而已却从此看出个天造草昧之象来当天造草昧
 之时天下未定名分未明宜建侯以治之然不可道
 建侯便了犹须戒惧而不敢遽谓安宁方可此据其
 时势而言也添个不宁字又以人情而言也○或曰
 不宁二字只是须建侯意言不可以为安宁之时而
 不建侯也看来此说不通夫天造草昧之时虽至愚
 亦知其非安宁之时矣况本义遽字亦不虚下盖恐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b 页 WYG0029-0068d.png
 人情易溺于晏安一立个君便以为安宁了则终无
 以拨乱而反之正所谓电起沤灭乍聚乍散者耳如
 更始诸将一立了更始便只日夜纵情于声色识者
 知其不终矣故当断从语录此语录与本义正合○
 宜建侯而不宁此指他人为君者言○一说天下未
 定名分未明独言名分者就立君言盖屯时未有君
 臣上下故立君以统治天下未定则正谓屯也大抵
 此说较简但意欠宽绰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a 页 WYG0029-0069a.png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云雷屯言云雷方屯三字一连读如天行健地势坤
 雷电噬嗑天与火同人之类○云雷方屯其在时事
 则于天下未定名分未明民生未遂民性未正之时
 君子经纶只在此上施功也○象不言水而言云者
 未通之意至于水则沛然矣不见有郁塞丛积之象
 ○君子以经纶者屯难之世天下之事未得其理天
 下之民未得其所正君子有为之时也故君子出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b 页 WYG0029-0069b.png
 经纶之亦不过区处天下之事使得其理天下之民
 使得其所而已○经纶者治之而争夺息道之而生
 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人道立天道成地道平也
 程伊川序春秋云然正于经纶之义为切○屯难之
 世君子有为之时也言所以于屯言君子经纶者盖
 屯难之世正君子有为之时也经纶者亨屯之功也
 ○经纶者治丝之事也经引之总引其绪也纶理之
 随各条理而合之也经纶世务亦如此必先正其大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a 页 WYG0029-0069c.png
 纲然后就中理其节目此等字皆借用也与中庸经
 纶天下之大经解不同者盖此从济屯上言则曰引
 之理之所谓治乱民如治乱绳之意中庸以五伦言
 则经者理其绪而分之以比父慈子孝君仁臣敬之
 各得其分也纶者比其类而合之以比父子亲君臣
 义之两相得也解义者自须不同就治丝上认左右
 是一个经纶解义不同则各从其意之所切○程传
 曰经纬纶缉此恐不通经与纬正相反如何以经当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b 页 WYG0029-0069d.png
 纬○东莱曰屯难之世人皆惶惧沮丧不敢有为殊
 不知正是君子经纬时节此意虽善但与本义此两
 句意小不同或者皆以东莱之说贴本义故私辨之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盘桓本义云屯难之初者世难方殷也以阳在下者
 阳能进而在下则未可进也又居动体志欲进也而
 上应阴柔险陷之爻则又未可进也故有盘桓之象
 ○一发不进者不谓之盘桓欲进而不得遂进迟回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a 页 WYG0029-0070a.png
 却顾之状此乃所谓盘桓也渊明归去来词曰抚孤
 松而盘桓○险陷之爻非可进之地也或以地言或
 以所遇之时言或以人言俱通云峰以为盘桓即勿
 用有攸往非也○居贞者以时势未可进而不遽进
 也爻之盘桓即卦所谓屯也爻之利居贞即卦辞所
 谓利贞勿用有攸往也利建侯又作象看而占在其
 中如子克家例○依本义则卦辞利建侯象在占中
 初九利建侯占在象中但不知如何本义卦辞主占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b 页 WYG0029-0070b.png
 爻辞主象言卦辞主占者自卦而言则卦中之初九
 为他人故值此卦者利建此人为侯也爻辞主象者
 自爻而言则此爻当为占者所自当故值此爻者得
 建以为侯而利也此亦通例也本义精矣或曰卦辞
 主占者以初九为别人则是值此卦者利建侯也须
 活看故主占者爻辞主象者是爻自有此象而占者
 自当之耳亦通例也据本爻看故主象看来只是如
 此○侯之象也故其象又如此○本成卦之主以阳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a 页 WYG0029-0070c.png
 下阴为民所归侯之象也此象字正与卦辞本义得
 民而可君之象象字同也故其象又如此象字谓利
 建侯一句皆象也自不相犯○按此利建侯既为象
 则坤六二之不习无不利亦只就本义说矣不必拘
 利字为当占也○问卦辞利建侯固兼屯难之世言
 初九利建侯亦兼屯难之世言否曰依初九本义云
 屯难之初以阳在下是亦以屯时言也又成卦之主
 一句卦所以名屯也○然居得其正故其占利于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b 页 WYG0029-0070d.png
 贞居得其正是㩀初九言能自止而不遽进也故其
 占亦当如之见占自象中来耳○利居贞临川吴氏
 谓居则不行行则不居者非也居贞犹云安处于正
 也其不进之意自在贞字内若依他说反重叠了且
 居既为不进则象传谓志行正也行字又反居字了
 不通
志行正也
 做初九所能说即本义居得其正也莫以占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a 页 WYG0029-0071a.png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贵以德言贤者自有一段尊贵处不必是位所谓君
 子小人字面亦是如此○以贵下贱果是以德言若
 以位言则已贵为君了何以说得建侯来且成卦之
 主四字亦不是指以为君只以成卦主爻论如同人
 之二大有之五又如蒙与师之九二虽有五在上也
 把他做主蒙九二则统治群阴师九二则亦众阴所
 归也○以贵下贱者自当屯难之日众人之中独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b 页 WYG0029-0071b.png
 超群之才出类之德而其所念虑所作为一皆恳恳
 乎安人利物之计舍己便民之图如此所以民咸归
 之君侯之位不能舍之而他往矣非是向人人施恩
 礼而得民心以为侯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乃字
 屯如谓初所难也邅如因其难而不得进也乘马班
 如以申屯如邅如之意也乘马班如班分布不进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a 页 WYG0029-0071c.png
 貌言其且前且却且东且西不直溜进去有分布之
 象也○程传云下马为班与马异处也如此则是下
 马班如不是乘马班如矣程传想亦是意度为不得
 那分布意出故如此拗说耳○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言不得进与五合也○初九之逼六二非理也而圣
 人乃又原之曰匪寇婚媾者见得初九本无恶意乃
 是厚我之意人情于此易至与之比昵而丧其所守
 而六二乃独能守正不许盖见其难也今人所处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b 页 WYG0029-0071d.png
 往有心知其非是而却不得他来意之勤遂至颠错
 了事者故曰匪寇婚媾益以见女子贞之难也○女
 子贞不字此女子指六二言○女子许嫁䈂而字男
 子冠而字○女子之字亦分明是表德与男子字同
 但字则许嫁矣非有许嫁之字与人也○不字者不
 字于初也乃字者乃字于五也○字许嫁也字本表
 德而曰许嫁者以礼女子许嫁笄而字若作表德解
 则于本文之意不切矣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8a 页 WYG0029-0072a.png
○数穷理极
 数字自十年字来故先数后理妄求者去则正应者
 合二者皆以数穷理极也○数穷理极久而必通也
 言妄求者至是亦不得不去而正应者至是自然得
 合矣或曰爻有此象与有能乾乾惕厉之象同曰如
 此则上爻盘桓是象下爻屯如邅如是戒辞难说矣
○爻有此象故因以戒占者
 六二爻辞通作象看特因以戒示占者耳○女子贞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8b 页 WYG0029-0072b.png
 不字十年乃字柔顺中正故也○程传曰二当屯世
 虽不能自济而居中得正有应在上不失义者也然
 逼近于初阴乃阳所求柔者刚所凌柔当屯时固难
 自济又为刚阳所逼故为难也传又曰以女子阴柔
 苟能守其志节久必获通况君子守道不回乎初为
 贤明刚正之人而为寇以侵迫于人何也曰此自㨿
 二以柔近刚而为义更不计初之德如何也易之取
 义如此○孔氏曰因六二之象以明男女婚媾之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9a 页 WYG0029-0072c.png
 其馀人事亦当法此如有人逼近于难远有外应未
 敢遽进被近者所陵经久之后乃得相合非唯男女
 而已诸爻男女之象义皆然
十年乃字反常也
 二五相应理之常也向也为初所难而不得常今也
 数穷理极而正应者合复其常矣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三阴柔才弱也居下位卑也不中不正立心制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9b 页 WYG0029-0072d.png
 不善也上无正应无援也故曰即鹿无虞唯入于林
 中此说不如后说之精○一说六三阴柔躁于进也
 而在下位则未可进不中不正不循理势而惟逐利
 以进也上无应援终不得遂其进也故其象(云云/)
 说似长盖阴柔不中正属妄行居下无应属取困然
 此说亦未优尚有说在后但用此说人易晓而乐从
 ○君子舍之以下是戒占辞六三固不能然也○一
 说阴柔居下不中不正是躁于进者未可进也然上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0a 页 WYG0029-0073a.png
 无正应则决不能进也是兼妄行取困此说似优但
 以居下为躁于进则未当也○一说大抵阴柔居下
 不中不正固见得是不可进亦见得是不能安于退
 兼此二义意自完矣○其意似当云阴柔居下不中
 不正则内无可进之资上无正应则外无可进之势
 但阴柔不中不正之人虽不可进而躁于进既躁于
 进则非惟不遂其进而反以取困矣此说详秽定说
 也○先阴柔次居下不中不正又次则上无正应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0b 页 WYG0029-0073b.png
 有序也○六三非有济屯之才者而急于进徇利耳
 非志在济时者故曰即鹿无虞(云云/)○凡有意于进
 者非为利即为义二者不容两全也六三既是阴柔
 不中正则其志决不在济屯矣志不在济屯则系辞
 不得不只就即鹿取象矣○即鹿无虞唯入于林中
 不知几故也故曰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吝即陷入于
 林中之困也○君子几不如舍承上文即鹿无虞而
 言亦如井九三王明并受其福承上文井渫不食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1a 页 WYG0029-0073c.png
 言之例○君子舍之以下是戒占辞六三固不能然
 也○舍则不往往则不舍也二字反对
以从禽也
 从字重是心贪乎禽也故著以字所谓禽荒者也是
 以身徇物也○或云鹿是兽如何云禽曲礼曰鹦鹉
 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注云禽者鸟兽
 总名也鸟不可曰兽兽亦可以曰禽故鹦鹉不曰兽
 而猩猩则通曰禽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1b 页 WYG0029-0073d.png
六四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旧说皆以求字对往字看谓初求四而四往应之也
 盖据语录云程传谓六四往求初九之婚媾则恐其
 未然也又双湖曰本义云下求婚媾是指初九在下
 来求四为婚媾求者在彼往者在我岂有阳不倡而
 阴反倡者乎寻常尽依此说今殊觉不得安大抵爻
 辞之意非为男女婚媾设也盖六四阴柔居屯才不
 足以自济有如初九以阳刚之才而守正居下以应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2a 页 WYG0029-0074a.png
 于己可取以自辅也若能下求之以自辅则往足以
 济屯矣岂必拘拘于男倡女和之一端哉况为人上
 者当屈己以下贤又当不以轻身先匹夫为嫌也味
 本义云其占为下求婚媾则吉也只云下求不云下
 之我求也只云吉不云往吉也若求字为在下人之
 求则往字不可缺矣○至于语录所谓程传谓四往
 求初之婚媾为未然者恐亦非此之谓也按语录上
 文或问六四求婚媾此婚媾疑指初九之阳婚媾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2b 页 WYG0029-0074b.png
 阴何得阳亦可言故朱子曰婚媾通指阴阳程传谓
 六四往求初九之婚媾恐未然也朱子之意盖以程
 传为阳刚之婚媾专属阳刚为未然而诸儒误认以
 为朱子是谓初九求四之婚媾所谓诸家多以为四
 求初者正是非其是而是其非也或曰不然是因或
 问六四求婚媾字故(云云/)且看一个但字曰果然则
 亦未定之见与本义不合也若双湖之注则误认语
 录而失本义之旨焉耳安得尽凭哉云峰之说亦如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3a 页 WYG0029-0074c.png
 双湖○程传曰己既不足以济时之屯若能求贤以
 自辅则可济矣理亦较正下求之下字与上应下应
 之上下字类又如虚中以上应诚实而下交之类
往吉无不利
 吉字与不利字相反吉则无不利有不利则非吉矣
 故本义只用吉字为可该无不利故也○求而往明
 也不是推本之辞以光大也方是推本言知已之不
 足而下求初九以自辅而往焉可谓明也已矣亦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3b 页 WYG0029-0074d.png
 必以待求而往为明○彼谓待求而往者愚请得而
 辨之曰六四求婚媾往吉无不利二句是专为婚媾
 之占乎抑亦将以为处屯之通占乎若专以为婚媾
 之占则与上文乘马班如者意果相属乎若意谓不
 相属则本义然字又成无谓也若曰是处屯之通占
 则六四居上不能自济乃欲在下之贤者枉己以求
 济之然后从而许之果何说也恐本义程传不可易
 双湖云峰之说不可信而朱子小注之言又自有为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4a 页 WYG0029-0075a.png
 而发也
九五屯其膏小屯吉大贞凶
 九五虽以阳刚中正居尊位有才有德且有位然当
 屯之时陷于险中已失势了虽有六二正应又当来
 援而阴柔才弱力则不能为吾援也又初九得民于
 下众皆归之夫天运有兴须有废所谓东邻杀牛不
 若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者也况九五坎体阳之膏
 泽为阴所掩有膏润而不得施也合是数者皆为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4b 页 WYG0029-0075b.png
 其膏之义也○小事饮食起居之类大事建侯行师
 之类大事谓建侯行师兴衰拨乱反正之事小事则
 无关于得丧者也小贞吉大贞凶者明言其无可为
 也要会其意○世间亦有理不足以胜势者屯九五
 是也宋高宗仿佛如此爻○小贞吉者犹以阳刚中
 正居尊位也小贞吉小补云耳大贞凶者大势已去
 也○小贞吉必贞而后吉也大贞凶虽贞亦不吉也
 ○小贞吉大贞凶是占若九五则无复贞吉之可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5a 页 WYG0029-0075c.png
 矣
屯其膏施未光也
 明不得施也参义曰小正则吉者已在于其位而为
 其所可为也大正则凶者以时势已失而不可以强
 为也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
 之时则凶可无慎哉参义二句欠精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易穷则变而屯之上六竟不见好处何也阴柔故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5b 页 WYG0029-0075d.png
 如复如困如坎皆然又如蹇虽来硕然上文亦云已
 在卦极往无所之益以蹇耳其来硕者乃九五之功
 也至若否之上九则才足以倾否矣善乎程传之言
 曰若阳刚而有助则屯既极可济矣○东莱亦曰屯
 极则当通如乱极则当治上居屯之极正是一机会
 然六以阴柔居之虽欲有为而才不足坐失机会故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也象所以言何可长也者盖谓
 屯极之时若不变而为治即入于乱亡只有两件更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6a 页 WYG0029-0076a.png
 不容停待
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死期将至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物生之初蒙昧未明也物即序卦传所谓万物非止
 谓人至卦辞方专就人说○蒙亨蒙者亨也亨不终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6b 页 WYG0029-0076b.png
 于蒙也然蒙之所以得亨者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不告也盖一则以蒙者之能求二则以
 明者之善告匪我求童蒙以下看来只是就明者一
 边说乃蒙者之所以得亨也看我字亦可见○亨固
 是蒙者亨然蒙者非自能亨也
 本义云九二以刚居中能发人之蒙者正所谓以亨
 行时中也或曰刚中字于亨行意固明于时中意似
 未见得曰设使再三渎而亦告之亦可谓能发人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7a 页 WYG0029-0076c.png
 蒙乎○刚则有可以发蒙中则善于发蒙刚则明所
 谓以亨行也中即时中故志应本义只说刚明中字
 意见下文○本义九二内卦之主以刚居中能发人
 之蒙者而与六五阴阳相应此数句决是下文之义
 何也本义此(云云/)即是蒙亨之故也而彖辞下文(云/)
 (云/)亦是蒙亨之故也同是一个蒙同是一个亨而岂
 有两个蒙亨之故也所以本义既出此数句下文则
 不复解只云我谓二童蒙谓五而遂及占法而已○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7b 页 WYG0029-0076d.png
 或曰匪以下专就明者说固是至于利贞亦偏指明
 者恐未安也独指蒙者何如曰蒙安能便知养正哉
 蒙至知养正时便是先有以是发之者矣况发蒙与
 养蒙实非两事即所以发之之道便是所以养之者
 养之以有待也故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自匪我求
 童蒙至利贞断专就明者言本义筮者明以下乃占
 法如乾九二云若有见龙之德则为利见九五在上
 之大人者耳盖文王系辞更无两意比卦本义亦云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8a 页 WYG0029-0077a.png
 若欲比人则亦以是而反观之耳此亦可见○一说
 发蒙与养蒙不同发蒙如未知而教之知未能而教
 之能是也养蒙则谓捍其外诱以全其真纯也愚谓
 就教之知教之能处独不可捍其外诱以全其真纯
 耶且发蒙养蒙两致其功耶抑有先后耶其说未通
 ○曰发蒙者对前日之蒙而言曰养蒙对后日之作
 圣而言○本义云亨以下占辞也何不就于屯卦便
 发此例曰盖恐人以匪我求童蒙至渎则不告而为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8b 页 WYG0029-0077b.png
 象耳○一说言占辞者谓亨以下特是活套辞故曰
 筮者明则人当求我而其亨在人筮者暗则我当求
 人而亨在我(云云/)此所谓占辞也此语于辞字意未
 切还依前为是○既曰亨以下占辞也继又曰我二
 也童蒙谓五也亦如师六五利执言无咎以下皆占
 辞也而又曰长子九二也弟子三四也大抵辞皆是
 占辞但亦皆是本象以著占耳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9a 页 WYG0029-0077c.png
 山下有险山下已是险峻却又遇坎险使人手足莫
 知所措故曰蒙之地也内险外止如人内中已自杌
 𣕕不自安外面动止却又窒碍生涩故曰蒙之意也
 ○蒙亨以亨行一条讲当云蒙所以得亨者以九二
 有可亨之道而行且又得其时之中也何以见之且
 以彖辞下文观之匪我求童蒙(云云/)意只说到渎蒙
 也住利贞另意本义亦明云峰兼说到利贞者非也
 ○亨行之行一说指道也与中行之行同○可亨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29b 页 WYG0029-0077d.png
 道谓亨行之术在我也○以亨行者已昭昭可使人
 昭昭也时中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若不愤而亦启
 之不悱而亦发之正所谓渎蒙者其能使蒙者亨乎
 ○本义谓如下文所指之事皆以亨行而当其可也
 须看皆字两句皆有以亨行而时中之义如非有可
 亨之道则童蒙不我求矣然非时中则亦不待其求
 而应之矣非有可亨之道则无可以告蒙矣然非时
 中则告之无其节矣○志应也只是六五之志应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0a 页 WYG0029-0078a.png
 九二故曰二不求五而五自求二其志自相应也
 以刚中也中字尤重有节之意全取中字
 再三渎渎则不告者为九二者意以为至再三而亦
 告之则亦非蒙者之渎我而我亦为渎彼蒙者矣故
 不告也如此说方合本义所谓为如下文所指之事
 皆以亨行而当其可者也○初筮告者固以刚中渎
 则不告者亦以刚中也彖传辞虽不然其意实然盖
 必其初筮而后告再三渎则必不告矣○蒙而养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0b 页 WYG0029-0078b.png
 以正即此即是作圣之功语录作圣功处似与本义
 不同○能养其良知良能之天而不失其正则他日
 扩充而至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思而得不勉而
 中者此其基也故曰圣功即就今日言也非谓到后
 日方有圣功○入圣之域虽在后日作圣之功就在
 今日○依本义正字重依云峰蒙字重故云峰之说
 不必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正焉而已矣当蒙
 时而养以正虽未即至于圣域圣域可由此而驯致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1a 页 WYG0029-0078c.png
 矣此句愚意亦只主养蒙者言然今人兼说者盖十
 人而九已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可与屯卦大象参看云雷为屯之象经纶者亨屯之
 功也只承屯字言初不粘着云雷山下出泉为蒙之
 象果行育德者养蒙之道也只承蒙字言亦不必再
 粘着山泉本义云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渐也此
 只为蒙字设亦犹屯卦云坎不言水而言云者未通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1b 页 WYG0029-0078d.png
 之意以此观之则谓果行是法泉之必行育德是法
 泉之有渐者不然矣○考之朱子语类朱子说山下
 出泉之象只在泉上故曰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
 渐也不复及山象水之始出即物之初出也泉虽必
 行而有渐便是物生之初蒙昧未明也○朱子尝作
 蒙斋铭又以果行法泉之达育德法山之静恐亦非
 本义考之朱子语类朱子说书前后不同者亦多○
 果行者果于有为也以事言育德者养其所得之理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2a 页 WYG0029-0079a.png
 于吾心也工夫有内外无先后○一说先果行而后
 育德盖德是行道而有得者也○果行育德是内外
 动静交相养之道养蒙之道不外乎此○抑又论之
 果行育德固君子之所以养蒙而正者又果行育德
 之方也杨墨之行非不果也而非吾所谓行佛老之
 德非不育也而非吾所谓德故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能果行育德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矣岂终于蒙
 乎圣人于蒙卦则只管教人以开蒙之道亦是圣人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2b 页 WYG0029-0079b.png
 之情见乎辞
初六发蒙
 遇此爻者则初六是蒙吾当发其蒙而发之之道则
 利用刑人(云云/)以占者为宾以爻为主又一例也
 以阴居下蒙之甚也如一个愚鲁资质又出在僻陋
 所在寻常人家所以其蒙滋甚此蒙字是指愚昧之
 人非童子之蒙也故至于用刑人与桎梏○按上九
 以刚居上治蒙过刚例之则后说为长○或曰阳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3a 页 WYG0029-0079c.png
 阴暗上明下暗以阴居下是两重暗故曰蒙之甚(云/)
 (云/)以阴柔最下之资而待以宽柔以教之道或未能
 化也故须严过于宽所谓威克厥爱者欤
 利用刑人刑人犹今皂𨽻防夫之类非谓刑乎人也
 与下桎梏俱是假借之辞○或曰诲人不只是先王
 教子弟如小民无知违道犯令之类亦须用刑人桎
 梏亦所以教之也虽然蒙童蒙也礼曰悼与耄虽有
 罪不加刑安用刑人桎梏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3b 页 WYG0029-0079d.png
 用刑人或曰古之笞杖人者皆以刑馀之人为之
 故治家用鞭朴谓之用刑人也○用说桎梏正韵
 桎足械也庄子穷桎不刑梏手械也○以往吝对
 用说桎梏说言若遂往而不舍击蒙无已则非惟
 在彼有所不堪而在我亦失其所谓敷教在宽之
 道矣○以往吝非惟不能利乎蒙而又为有害乎
 蒙且反见害于蒙者矣故为吝○爻中所谓象者
 有二类一类是乾初九为潜龙之象九二为见龙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4a 页 WYG0029-0080a.png
 之象是本诸爻体者而假物以象之也○一类是
 乾九三性体刚健有能乾乾惕厉之象蒙九二刚
 而不过为能有所包容之象则是本爻之体所具者
 以为象不复假诸物也然假物之象却在本于所具
 之象本爻所具是内象所假之物是外象也且夫易
 者象也统而言之无一字不在象上来象即画中所
 具也
九二包蒙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4b 页 WYG0029-0080b.png
 九二以阳刚为内卦之主统治群阴当𤼵蒙之任者
 也以理言之所治既广物性不齐不可一槩取必固
 当有所包容也而爻之德刚而不过又为能所包容
 也
纳妇吉
 以阳受阴是众阴之阴非就九二一爻内讨个阴也
 若就九二讨则是以阴受阳非以阳受阴矣○亦非
 专就受五六说九二实统治群阴非只五六一阴况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5a 页 WYG0029-0080c.png
 六五于本文全无所承只是统治群阴耳胡氏谓是
 纳六五一阴非也然又不可泥统众阴之义而谓是
 纳几个妇也纳妇是于人事中取其有合爻义者只
 要象意在不可泥也
 子克家本义云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亦指其以阳
 刚为内卦之主统治群阴而当发蒙之任言○大抵
 此爻三句辞就本卦言只是包蒙吉一句便了其纳
 妇吉子克家都是就包蒙之象转取出来故本义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5b 页 WYG0029-0080d.png
 阳受阴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二句毕竟都是统群
 阴之义也○三句各自为一事包蒙是爻有此象占
 者能包蒙则吉矣纳妇是爻有此象占者遇纳妇则
 吉矣子克家又纯是象占意已在克家内矣
 三句俱是本文以著占○如包蒙吉纳妇吉之类皆
 作占辞看其本义云为能有所包容之象有纳妇之
 象者皆是推原之辞如需卦孚贞及利涉之象亦皆
 推原之辞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6a 页 WYG0029-0081a.png
 履卦本义云故其卦为履而占如是也而上文曰有
 履虎尾而不见伤之象者亦此例乾九三本文云有
 能乾乾惕厉之象尤为分明也
 故占者有其德而当其事则如是而吉也
 或曰有其德者刚而不过也以阳受阴也能任上事
 也当其事者谓当发蒙之任谓纳妇之事任克家之
 责也如是而吉者谓其所占之事亦要如此乃吉也
 所谓有其德以平素所具言也下句克字亦有吉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6b 页 WYG0029-0081b.png
 ○纳妇大抵亦是他有以容纳之故亦谓德不然凡
 阳爻得阴应者皆可为纳妇象而何独此爻取之也
 看来以纳妇为亦是有此德似涉牵强○愚谓有其
 德指包蒙子克家当其事专指纳妇故本义于包蒙
 则曰为能有所包容之象于子克家则曰又居下位
 而能任上事于纳妇则止曰为纳妇之象而无能字
 可见纳妇不用兼说有其德只是当其事也此说较
 正大盖本义若不为有纳妇吉一句则只云占者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7a 页 WYG0029-0081c.png
 其德则如是而吉也便已完了今独添当其事数字
 特为纳妇吉一句不可以德言耳此是定说
子克家刚柔接也
 爻辞曰子克家以九二之才言也象传曰刚柔接以
 九二之得申其才言也伊尹非有太甲之任不能迓
 商家之衡周公非有成王之任不能奠周家之鼎味
 夫子刚柔接之辞意其所感者深矣○二五之应本
 不可偏重一边但彖传志应也象传刚柔接也都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7b 页 WYG0029-0081d.png
 在五之应二此不可不知盖九二是贤者五虽居上
 然当下贤此亦随在致隆之义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周公见得此爻阴柔而不中正在女子则是个不正
 之女故著其占者得此爻不可以取女何也盖此女
 见有金之夫则舍身从之而不复有其身也取之何
 利○蒙初六六三俱是以爻为主以占者为宾○既
 曰勿用取女继之曰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是本爻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8a 页 WYG0029-0082a.png
 之象以发其所以然也
 见金夫不有躬即是本义所谓阴柔不中正阴柔不
 中正之义在女子则为见金夫不有躬之象耳六二
 不言蒙者其阴柔不中正蒙不足以尽之也故就不
 正之女言亦女中之至蒙者也所谓下愚不移也
行不慎也
 即指见金夫不有躬说不必拘说爻体阴柔不中正
 盖于勿用取女一句义反缓耳但亦当本诸爻体○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8b 页 WYG0029-0082b.png
 参义曰立身一败则万事瓦裂男取不正之女女有
 不正之行皆无所利矣推而言之君臣之遇合朋友
 之交际安往而不然哉
六四困蒙吝
 本义曰既远于阳不曰远于二而曰远于阳可见阳
 字兼二与上如李氏所云○蒙者全赖明者以发如
 今既远于阳不得贤明之君子以近之又无正应不
 得所亲之贤明者以为吾助则蒙无自而发而困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9a 页 WYG0029-0082c.png
 蒙矣困蒙则终于下愚之归吝孰甚焉○本义云能
 求刚明之德而亲近之则可以免矣此又朱子开物
 成务之精意也盖易以道义配祸福议论固当如此
 若术数则局定矣
独远实也
 独远实不兼本义所谓又无正应者亦如屯之利建
 侯不取初九爻义比之九五位正中也不取卦之群
 阴皆来比已意皆举重而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39b 页 WYG0029-0082d.png
六五童蒙吉
 柔中居尊下应九二且就爻言纯一未发以听于人
 又影此意说向童蒙上去如乾九五本义曰阳刚中
 正以居尊位又曰如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者也
 此释经之法也
 纯一未发贴童字意彖辞亦以其志应故曰童蒙
 柔中居尊纯一未发此童蒙字与卦辞童蒙字小不
 同盖卦辞只是说蒙昧而已此之童蒙言其有柔中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0a 页 WYG0029-0083a.png
 之善纯一之心纯则不杂一则不二盖有安已之心
 而无自用之失有初筮之诚而无再三之渎如是则
 德性已明治功已成信乎其吉矣程传童所未发而
 资于人者也此语最切本义用其意
 宋敷文阁直学士李椿墓志铭有曰易以九居五六
 居二为当位而辞多艰以六居五九居二为不当位
 而辞多吉盖君以刚健为体而虚中为用臣以柔顺
 为体而刚中为用君诚以虚中行其刚健臣诚以刚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0b 页 WYG0029-0083b.png
 中守其柔顺则上下交而其志同矣陛下得虚中之
 道以行刚健之德矣而在廷之臣未见其能以刚中
 守柔顺而事陛下者也愿观象玩辞求刚中之臣远
 柔佞之士以应经义起治功(右出晦庵文集/)
 六五均之为蒙也六五好处只在童字内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顺以巽正是所以为童蒙处即本义所谓柔中居尊
 下应九二者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1a 页 WYG0029-0083c.png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
 上九治蒙过刚有击蒙之象也虽然顾其所以击之
 者何如耳若取必太过攻治太深则所以击之乃所
 以害之也何利焉惟捍其外诱以全其真纯则其击
 之乃所谓益用凶事者也何不利之有占者各以其
 德为应故两言之
 击蒙即今之用鞭朴也为寇是击其课程不大进而
 责效于旦夕者也故不利禦寇是击其好顽耍游荡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1b 页 WYG0029-0083d.png
 以收其放心者也故利两寇字不同下一寇字是蒙
 者本身事
 击蒙是象下二句是戒占者言击蒙而用之于为寇
 则不利惟用之于禦寇则利顾所用何如
 为寇者是责之以所未能知所未能行也禦寇者是
 为之保护其良知良能之天也盖蒙虽良知良能之
 天不丧而亦不能不为外诱所牵所谓蒙养弗端者
 亦有之○一说利禦寇只是防闲严密之意初无许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2a 页 WYG0029-0084a.png
 多鞭击之苛击蒙只是过刚之象耳然治蒙过刚便
 自有敲朴○为寇寇在我也禦寇寇在彼也
 捍其外诱以全其真纯此理正是蒙以养正
 凡事皆然不止为诲人也此句亦难看一说是正意
 一说是馀意大意只是馀意元与卦名同观此爻本
 义所谓全其真纯字面亦见正意只是说诲蒙○一
 说皆字见得是正意若曰他事亦然则是馀意○参
 义曰推之他事凡有故加人者皆为寇也名正言顺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2b 页 WYG0029-0084b.png
 者皆禦寇也为寇禦寇其事相类而得失利害之分
 远矣可不慎哉
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胡氏曰上之刚不为寇而止寇上之顺也下之人因
 其所止而止之下之顺也无馀蕴矣顺字正贴利字
 意上下皆顺此所以为利也○详观蒙卦六爻在蒙
 者便当求明者在明者便当发蒙者而各有其道然
 要之不出卦辞数句矣故曰智者观其彖辞则思过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3a 页 WYG0029-0084c.png
 半矣若六三则自暴自弃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
 者也爻辞只就女子上发明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以刚遇险而不遽进以陷于险者盖阴柔性躁不能
 宁耐乾刚则沉毅不苟而能宁耐所谓乾天下之至
 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孚信之在中者也信以循
 物无违而言是涉于事者孚则是心之处即忠也忠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3b 页 WYG0029-0084d.png
 信二字亦相离不得需而有孚如何盖人之所需固
 有出于势之不得不然而非其心之实然者故贵有
 孚○需之所以能有孚者以其知义命故也知义命
 则自然安于需故光亨○光亨光明而亨通也以心
 言即习坎之维心亨○本义坎体中实即习坎所谓
 内实者也显出孚字意阳刚中正而居尊位显出贞
 字意若彖传正中二字又该中实意○若又得正则
 吉者有孚以心言得正以事言谓需而得好也○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4a 页 WYG0029-0085a.png
 川尤贵于能待能字不可轻看若非有孚而得正未
 为能待也故上文若又得正看又字便见带有孚下
 来若非有孚亦不能贞矣故先言有孚
 有孚光亨贞吉所该者广利涉大川独举其最大者
 言
 有孚以心言光亨亦是心光亨也贞就其事言吉亦
 谓其事吉也世固有心孚而事或不正者故两言之
 ○利涉大川就事说带贞吉为多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4b 页 WYG0029-0085b.png
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之义须也此卦所以为需者盖坎在上乾在下则
 是有险在前以乾之刚健临之而不陷于险此其义
 不至于困穷矣陷冒之也要说得其义不困穷字意
 不重方是
 刚健而不陷是能需能需则自不困穷正本义所谓
 不欲速而犯难者也
需有孚(止/)以正中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5a 页 WYG0029-0085c.png
 需而谓之有孚光亨贞吉者何所取哉盖以卦体言
 之此卦九五一阳在上体之中是居乎天位之尊正
 而且中者也正而且中是为有孚得正之义矣盖正
 固贞也中实则有孚也位乎天位以正中也谓不惟
 处位之尊而又得位之当不可分德位言○此处只
 重在正中孔子却把位乎天位加其上何耶意者不
 明说位乎天位则不见其为指九五或以六二为正
 中又或兼二五言正中矣如益卦中正则兼二五姤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5b 页 WYG0029-0085d.png
 则曰刚遇中正巽则曰刚巽乎中正履则曰刚正中
 而本义又皆曰指九五同人曰中正而应则指六二
 观则曰中正以观天下而冠之大观在上其他不曰
 刚中而应则曰得中而应乎刚柔丽乎中正皆有眼
 目也不然此卦何以不重于天位一说需而有孚且
 贞者亦有赖于势位如唐德宗之讨淮蔡所谓凡此
 蔡功惟断乃成倘非其据尊位主张得过鲜不摇于
 纷纷之议而无以济中兴之业矣又世间人事于当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6a 页 WYG0029-0086a.png
 需而不能需者亦多是屈于势力之不足既屈于势
 力之不足则有不得遂其心而尽其道者矣此在学
 者意会故卦辞本义曰阳刚中正以居尊位而九五
 爻本义亦曰阳刚中正以居尊位皆不略了尊位字
 岂无谓乎○今九五本义所谓安以待之者实兼有
 孚得正之意○语类曰需主事孚主心需其事而心
 能有孚则光亨以位乎天位而正中故所为如此依
 此说则位乎天位之意似不轻愚谓大抵有大人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6b 页 WYG0029-0086b.png
 位有小人之位有大人之器有小人之器大凡有位
 望之人其心胸见识自是出众人一头地若琐琐闾
 阎之徒其有所待心胸自是窘束所处自是猥琐更
 无磊磊落落宁耐不动之意故九五需于酒食亦以
 需于尊位言之但不可专以位言更重在中正也彖
 传之义不既精哉
 朱子曰后世策士之言只说出奇应变圣人不恁地
 合当需时便需○今之五本义所谓安以待之者正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7a 页 WYG0029-0086c.png
 兼有孚得正说一说彖是统论尊位意轻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据本义取两象说然亦须带中正意来云以卦体及
 两象释卦辞味一及字可见○此处若无一及字便
 成卦体之两象矣○一说利涉大川既取两象便不
 得兼上文中正意如屯卦利建侯既取雷雨满盈便
 不得兼以贵下贱之义如习坎如蹇解之往有功则
 皆承上句言无复此象今此既别取两象为义则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7b 页 WYG0029-0086d.png
 必带得正说矣此说较是但本义两象之说亦不知
 果是孔子之意否或者孔子只承上文说下如诸卦
 往有功之例○本义若就只云卦象则或重在大川
 矣今曰两象则二意分明更重在乾矣○如山下有
 险明是两象也而不曰两象如险在前也刚健而不
 陷明是两体也亦不曰两体独此曰两象者正以其
 两象不分明故特言之不然亦或只认作坎为大川
 之一象矣不知所重更在乾之能待上是以知朱子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8a 页 WYG0029-0087a.png
 用意之密○如习坎别以卦象释有孚之义则不得
 拘本义中实为有孚心亨之象而通解之矣如既济
 初吉柔得中也别自六二取义亦不得拘本义只以
 既济之理言之而无所指矣如讼九二自下讼上患
 至掇也专以上应九五接不可敌言而本义所谓以
 刚居柔得下之中之义有不得拘矣讼卦终凶讼不
 可成也则不得兼上九以刚居讼极有终极其讼之
 象矣○利涉大川之辞需同人蛊大畜益涣中孚皆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8b 页 WYG0029-0087b.png
 言之文王本义谓占得此卦者利于涉川而已而其
 所以然之故则孔子于彖传合发之朱子于本义又
 申明之矣如需则承上文中正之义曰往有功也于
 同人则曰乾行也于蛊则曰往有事也于大畜则曰
 应乎天也于益则曰木道乃行于涣则曰乘木有功
 于中孚则曰乘木舟虚可谓言简而意尽宜无复说
 矣而先儒往往多用已意立说有谓诸卦凡言利涉
 大川皆利济陷难之义则是以为利涉为占中之象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9a 页 WYG0029-0087c.png
 而非直指之辞矣如乘木舟虚之类便不通有以同
 人之利涉为同舟共济者则于乾行之义少乖矣唯
 临川吴氏谓当蛊之时不可以静俟当济险难者似
 得其本指也或谓大畜之利涉谓贤人当出以济天
 下之难以究大畜之才则孔子应天之说当置之于
 何所哉谓益之利涉谓益以兴利则木道乃行之说
 置之何地所谓涣之利涉为是涣天下患难之意则
 乘木之义又将何所用此皆后学之不可晓者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49b 页 WYG0029-0087d.png
 或谓利涉大川直以为涉川一事而不以为济难之
 义似乎太拘而无味予谓如此则不遇难者得此占
 为无所用矣且人之涉川岂徒涉而已哉必有事也
 大而朝觐仕进小而行役佃渔之类凡陆行不通者
 皆当出此如其利也则事已济志已行矣又何患其
 太拘更以讼之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味之益见乾
 行乘木等取象为不泛中间惟谦初六用涉大川吉
 为独取济难之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0a 页 WYG0029-0088a.png
 往有功也虽若虚说其实全凭两象说来非坎水在
 前则无缘有个川在非乾能需则其涉之也岂能利
 而有功哉朱子恐人不知兼此两意解之欲提掇得
 明也故曰两象然不看一及字在中间则是卦体之
 两象矣此又是一说也
 凡言往有功者皆承上文言○往字贴涉有功贴利
 ○往有功者以其可往而往也○本义若只云卦象
 则或重在大川今曰两象则重在乾矣○蒙山下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0b 页 WYG0029-0088b.png
 险亦两象也彼不言两而独于此言两者以本文不
 甚明白恐人不知其有两象在也故独详之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本义待其阴阳之和而自两其字何所指耶盖云便
 是阴阳之气若无阴阳则无云今云之起无复用心
 也只听于其气之和而自雨耳或问云之起只是阴
 气上腾安得兼有阳曰阴气无阳则不能自腾矣故
 天将降时雨然后山川出云此理宜细推○举天地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1a 页 WYG0029-0088c.png
 间物至无心者是云故曰云上于天需(云云/)○饮食
 宴乐饮食即宴乐之具九五需于酒食亦同此意俱
 是无所作为惟安以待之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需于郊在人事只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邦无道危
 行言逊之类是也○利用恒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故戒之云
 利用恒无咎作一句读是本象以著占为利用字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1b 页 WYG0029-0088d.png
 也
 参义曰需下三爻以去险远近为吉凶初以阳处下
 最远于险故为需于郊之象郊荒远之地也而君子
 安处焉故云利用恒安常守故而不躁于进斯无咎
 矣愚谓亦不专以去险远近为吉凶也
未失常也
 谓不失其所需之常也一说不改其常处也与本义
 恒于其所同看来本义傍爻辞释文则曰恒于其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2a 页 WYG0029-0089a.png
 小象发爻辞正义则为不失其常意都归就人事说
 也○用恒宁耐到尾之意○需于郊就初字说利用
 恒兼就九字说来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沙水涯之物故为近险之象近险则小有害矣故在
 人则为小有言○小有言他人言语伤于我也即需
 于沙之意需于沙以位言终吉本其德言○终吉者
 刚本有宁耐之操中则又有善处之术故终能出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2b 页 WYG0029-0089b.png
 险也
 沙则近于险矣在人事则如与不善人为邻与不善
 人同僚之类故小有言此犹特以地言事亦有然者
 时亦有然者如智果与智伯同宗知智伯之立也必
 灭智氏而别于太史为辅氏是其事之近乎险者也
 如晋人假道于虞之时百里奚知虞公之将亡也而
 先去之亦是其时之近乎险者也
 终吉谓终有出险之功○终吉以爻而言如坤六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3a 页 WYG0029-0089c.png
 不习无不利之说
需于沙衍在中也
 衍宽意只是刚字在中本是爻位然今用以显出得
 中之义刚之所以为衍者就需言也犹同人之五曰
 中直蹇之五曰中节○刚字诚当得衍字传曰夫乾
 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是能宁耐者圣人
 之笔其不苟如此
 在中之中实与本义刚中之中同盖象传是本那爻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3b 页 WYG0029-0089d.png
 位取出这中来若虚说个在中实无所归着如何只
 说是在卦之中不可说是在险之中如经中所谓牵
 复在中元吉在上之类细求之义皆有当安得尽以
 为虚说乎○小象若曰二需于沙虽近乎险然以宽
 居中不急进也以宽居中而不急进故虽小有言毕
 竟以吉终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泥虽将陷于险而九三则犹于此而需也特其所处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4a 页 WYG0029-0090a.png
 之地不如初与二之远于险耳六四亦然直至上六
 方无需处而曰入于穴九三去险愈近以地言过刚
 不中以行言所处之地已滨于险而又以过刚不中
 处之其能免于害乎过刚不中只贴致寇至一句○
 过刚不中便是不敬慎故小象云敬慎不败也
灾在外也
 言灾只是面前不是说在外卦所以着个谓字见得
 是指外卦也○灾在外即险在前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4b 页 WYG0029-0090b.png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穴即血之地以其已入于险则曰血以其自险而出
 则曰穴其实非有二也如孟子所谓由今之道无变
 今之俗道与俗实一而已但从由字来则当下道字
 从变字来则当下俗字不可强分解○刚者能需六
 四是柔亦得出自穴何也曰刚有善恶柔亦有善恶
 如卦之乾刚初之阳刚二之刚中皆刚之善者也故
 能需若三之刚而不中刚之不善者也故不能需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5a 页 WYG0029-0090c.png
 致寇至如六四柔而得正又柔之善者也故能需而
 出自穴若上六以柔居险极无复有需矣此一义于
 易中所关至大学者不可不知○六四需于血犹是
 需六爻直至上六方为无所需入于穴或曰四既于
 血矣又安在其为能需曰六四若不是犹能需则便
 死了又安能出自穴以其柔而得正也○刚之能需
 犹乾之健而知险也柔而得正者之能需犹坤之顺
 而知阻也顺之至亦自有健在故刚柔同归于能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5b 页 WYG0029-0090d.png
 而非牵强之说
需于血顺以听也
 顺以听直为出自穴一句设即本义所谓柔得其正
 需而不进者也○本义柔而得正顺也需而不进是
 听时也非顺不能听○就阳刚说需则是能宁耐就
 阴柔得正说需则是能顺听然同归于能需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九五需于酒食者安以待之也盖非阳刚中正不能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6a 页
 安以待之非居于尊位则不得安以待之故本义(云/)
 (云/)
 彖传位乎天位以正中也看来即是九五之需于酒
 食而安待之者也盖安以待之就是有孚而得正处
 故承之以贞吉需于酒食就是九五之正固也非复
 戒之以正固也贞吉以占者言○需于酒食便是贞
 了占者如是而贞则吉矣故象传云酒食贞吉以中
 正也如此说理正当且合彖传○以中正也本义曰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6b 页
 阳刚中正需于尊位而象传只曰中正者盖中字含
 得尊位意正字含得阳刚意了圣人笔下自不苟
上六入于穴(止/)敬之终吉
 入于穴至敬之终吉皆为象○此爻彷佛如汉高帝
 为沛公初入关为项羽所怒破函谷遂攻沛公有项
 伯者与沛公初无半面之识独与张良善夜驰见良
 欲与俱去良邀项伯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
 为婚姻遂因以谢项羽而得解于难不然项庄之舞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7a 页
 剑谁与蔽而樊哙之入卫亦难为功矣此亦不速之
 客来敬之终吉者也但非三人耳世间事如此类者
 常多所以有智量之人步步得活法也要在宁耐委
 曲上六大槩谓已陷于险无可为矣然下三阳需极
 并进六能顺之犹或可藉其力以出险也是于死中
 觅生路也
 终吉大抵亦是象终吉是出险也本义自占者当陷
 险中以下通是再影出象意以示占耳或者遂泥此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7b 页
 而分终吉以为占失其旨矣○需九二上六终吉通
 是象盖九二刚中能需则曰终吉九三过刚不中不
 能需则曰致寇至六四柔得其正需而不进则曰出
 自穴皆象也上六有敬之之象既是敬之便已有终
 吉之理在矣合而观之岂不是一类又如师九二在
 师中吉无咎亦象意居多初九利用恒虽有利字在
 亦本诸象以戒占者○柔不能禦而能顺之非惟不
 能禦亦不当禦抑亦其不愿禦也何者九三是吾正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8a 页
 应也初二是吾正应之同类也既与吾正应之同类
 则亦必于吾有利而无害矣禦之何为其理必能敬
 之也终吉者藉三阳之力以出险也非敬之不可得
 故曰敬之终吉非恐其欲禦而戒以敬之也本义盖
 亦用此意○以情而言上在险中而不能以自振得
 同类之来当如空谷之足音也云何不喜而故欲禦
 之耶且三客之来皆非恶客也柔不能禦之云只是
 顺之反辞耳○诗经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8b 页
 传云速召致也不做催促说做催促说亦无害○需
 卦六爻如需于郊需于泥需于血大槩且就其所居
 之位言其去险有远近耳至下面一截如利用恒之
 类才是随其能需与不能需以为吉凶也○需卦六
 爻吉凶不同不全系于去险之远近其要只在于能
 需与不能需之间耳初去险虽远然非用恒不得无
 咎二虽未甚近险然非刚中能需不得终吉三去险
 固近矣然非过刚不中亦未必便致寇至四虽入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9a 页
 险矣然以柔而得正需而不进终能出自穴若九五
 则以需而得吉上六则以敬之而得终吉合而观之
 则君子遇险之道可得矣先儒谓大抵天下之事若
 能款曲调停待终是少错
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一说虽不当位谓其以阴居上正是阴居险极固为
 入穴矣终赖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而得终吉则
 亦未大失也此说似顺盖此不当位正于困上六困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59b 页
 于葛藟未当也一般似可备一说
 
 
 
 
 
 
 易经蒙引卷二上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0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易经蒙引卷二中
             明 蔡清 撰
 上经
(坎下/乾上)

 上刚以制其下则下必有所不堪下险以伺其上则
 上又为其所胁此以上下之势言之有讼之道也又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0b 页
 以一人言其内也险心既忍于害物其外也健力又
 足遂其奸以二人言之已既险能胁彼之短以为辞
 彼又健能为我之敌而不屈凡此皆讼之道也○或
 曰讼争辨也但私下争论便是讼不必皆讼之于官
 惟利见大人是以所论者取断于上以言教者岂必
 辩之于官哉然按此卦所谓讼及经传中除以言教
 者一句外凡所谓讼者大抵皆是治讼于官也
有孚窒惕中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1a 页
 九二中实是有孚也上无应与见窒也又为加忧是
 惕也卦变自遁来刚来居二是得中也○有孚见窒
 者其事本直而反见枉其情本真而反见诬于是乎
 不得已于讼矣○首句云故戒占者必有争辨事必
 之一字亦重是以有孚见窒之故而不免于讼也○
 只言中吉可矣必言惕中者讼之事惟能惧乃能中
 不惧则健于讼矣此又见圣人之深于人情也○终
 凶若理直者必求尽其直焉亦何为得凶曰此对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1b 页
 孚窒惕中者言非指理直也故上九本义云其占为
 终讼无理而或取胜可见其下文不利涉大川对利
 见大人亦有一曲一直之分利见大人直者之利也
 涉大川乃行险以侥倖者则其不直可知○大人之
 见惟利于理直者不利于理曲者故彖辞有利见大
 人对不利涉大川言○有孚而见窒此所以不免于
 讼也本义所谓必有争辨之事也惕中不终讼也故
 吉终讼不中也故凶见大人求直也故利涉大川冒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2a 页
 险求胜也故不利此之谓随其所处以为吉凶也○
 一说讼者若以有孚见窒之故而讼又能惕而得中
 则吉也其本义故戒占者必有争辩之事一句则当
 安在上面连有孚窒惕中皆在随其所处之内然愚
 以为故戒占者必有争辨之事一句似不为虚宜贴
 在有孚窒内若上面既说有争辩之事矣既讼之后
 乃又有孚而见窒何耶
刚来而得中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2b 页
 按彖传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与恒亨无
 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同例讼有孚窒惕恒亨无咎数
 字俱是带说也惕中者能惧所以得中也故彖传只
 提卦变释中字就该了惕字意如有孚窒则讼之所
 以起也故传亦不之及
 刚得中虽只释中义然刚得中则其有孚见窒能惧
 也皆不待言而可知○释中吉之义而兼引以有孚
 窒惕犹同人之不曰利涉大川而曰同人于野亨利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3a 页
 涉大川乾行也恒之什利贞曰恒亨无咎利贞久于
 其道也○刚来而得中也易中卦变首此按朱子于
 启蒙考变占下注曰卦变所谓刚来柔进之类亦是
 就卦已成后用意推说以此为自彼卦而来耳非真
 先有彼而后方有此卦也古注说贲卦自泰卦而来
 先儒非之以为乾坤合而为泰岂有泰复为贲之理
 殊不知若论伏羲画卦则六十四卦一时都了虽乾
 卦亦无能生诸卦之理若如文王孔子之说则纵横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3b 页
 曲直反覆相生无所不可要在看得活落无所拘泥
 则无不通耳○又易大全卦变图下注云彖传或以
 卦变为说今作此图以明之盖易中之一义非画卦
 作易之本指矣尚论卦变者要当知此故备录之
终凶讼不可成也
 讼不可成以理言之扬人之恶也烦上之听也损已
 之德也增俗之偷也又人已之间俱废其业虽得不
 偿失也此岂君子之所乐成者哉谓之不可成见其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4a 页
 宜惕中也只㨿理言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尚字贴利见意如尚消息盈虚之尚皆是人尚他愚
 谓如此说则与九五象传以中正也同矣恐非卦体
 之旨
 言其中正之可尚也故为卦体○一说尚字轻云是
 取九五之中正中正便是大人之象也与上面刚来
 而得中下面入于渊例同卦体意重便是也○尚中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4b 页
 正也以卦体有大人之象言与九五以中正也不同
 尚字疑作取字看
 尚中正是指系辞圣人所取于卦而言与上文刚来
 而得中也下文入于渊也同例看与制器尚象之尚
 同
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以卦象言之乾刚实之物也坎险陷之物渊之象也
 以乾乘坎以实履陷乃入于渊也故为不利涉大川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5a 页
 本义以刚乘险即以实履陷也必先言以刚乘险然
 后言以实履陷者犹先云柔中居尊下应九二然后
 云纯一未发以听于人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上水下其行相违不是谓天在上水在下须看行
 字故本义云其行相违○天运于上水流于下其行
 相违也相违而行讼之所由起也故为讼之象杨氏
 天左旋水东注之说亦善但本义不之取盖近于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5b 页
 巧非本义正大之规模也圣人词意只是明上天下
 水○天上水下即是其行相违也天不以行而后高
 盖天在上其情不与水接也水亦不以行而后卑盖
 水在下其情不与天通也两情相暌而不相合讼之
 象也故君子以作事谋始期不至于相违而已
 或曰不是谓天在上水在下须看行字故本义云其
 行相违按本义正不重那行字只轻贴○君子以作
 事谋始夫事之争也非因利而争于所趋则因害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6a 页
 争于所避谋其始者或于利之未萌也先别其孰为
 才之所能为其事者则当受其利矣利何至于争趋
 于其害之未至也先别其为分之所当得于分者则
 当受其害矣害何至于争避又如慎结交明契劵之
 类皆是也○有争是非者有争利害者只是此两端
 作事谋始盖工夫不在讼之时而在未讼之时也上
 医医于未病之先则无病矣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6b 页
 初六不终所讼者也然即其不终所讼而论之其始
 也虽有小伤以及讼其终也不终于讼而得吉盖惟
 讼之稍明也
 临川曰不永所事此邵子所谓意象也此句最要
 一说小有言正申贴不永所事非也如需于沙以象
 言故须贴小有言以明其义咸其股亦以象言故亦
 须用执其随以明其义若不永所事则是明白说出
 正意了又安用小有言以申之故朱子语录之云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7a 页
 可忽也○小有言实与需之九二同言其所伤我者
 小也只用略去与他辨辨得明便止辨得明处便是
 终吉与小象合○或曰本义云阴柔居下不能终讼
 何缘有个所伤之象殊不知若无所伤则初九无缘
 有讼故彖传曰有孚窒本义谓必有争辨之事者此
 也若所伤者大则又岂容不永
其辩明也
 正是贴终吉意若小有言果与需不同则象传不如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7b 页
 此下语而本义亦当明解出如彖辞传云变通二字
 上章以天言此章以人言字同义异朱子即自说破
 矣○需九二曰小有言终吉而此亦曰小有言终吉
 需九二象传曰虽小有言以吉终也而此亦曰虽小
 有言其辨明也仔细玩味益见其同而不见其异彼
 诸儒之异说又何暇辨乎虽小有言其辨明也亦即
 是不永所事一句道理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8a 页
 九二不克讼(云云/)一连读到尾九四不克讼复即命
 渝安贞吉亦然○九二阳刚为险之主本欲讼者也
 然以刚居柔则是不纯任阳刚而有柔顺者在矣得
 下之中中则宜无过越之举矣此皆以理言又上应
 九五阳刚居尊则其势亦有不敌者故不克讼(云云/)
 然惟能安于理者屈于势故本义亦先理而后势○
 爻辞通是象无象亦象也本义言自处卑约以免灾
 也○凡本义所谓故其象占如此者谓其象如此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8b 页
 占亦如之也○归而逋为一句其邑人三百户言所
 逋之地仅如此也○灾患也程传作过失若果然当
 曰无咎何谓无眚故朱子不因之盖二非五敌倘不
 自退避其能免于祸乎故曰自下讼上患至掇也此
 全以势不敌言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六三守旧居正则虽危而终吉俱为象足见初六之
 小有言终吉亦俱为象而需九二之小有言终吉亦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9a 页
 俱为象矣坤六二不习无不利皆一例○不曰食旧
 禄而曰食旧德者禄者称德而受者也盖惟有是德
 乃宜得是禄故以名之正犹以天位为天德然○守
 旧便是居正只是不与人讼危者阴柔质弱终不免
 受人之侵也然含忍不报毕竟是好故终吉终吉应
 厉字○无成不能有终也此句只是卦辞本义云占
 者守常而不出则善也守常字贴食旧德不出字贴
 从王事无成○或从王事无成亦以其阴柔质弱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69b 页
 也此句泛说与上文不相系盖争讼利于怯从事利
 于才
食旧德从上吉也
 象传虽只提食旧德一句而申之其实连下句或从
 王事无成俱说在内了象传此类亦多○必曰从上
 者凡主事者皆上人也故曰明自主事必无成功即
 先迷后得之义皆阴道也从上吉即食旧德也○小
 象二句皆泛说或曰爻辞亦是泛说不必言是守旧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0a 页
 不讼○守旧德一段是说讼说或从王事无成却别
 说与坤六三或从王事意同且以或从王事就讼言
 则本文一或字与本义则亦必无成功一亦字俱说
 不通了况又以从王事为讼事其可乎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复即命就事言渝安贞以心言但复即命即便渝安
 贞非两件也非有先后也○命是天命之谓性之命
 字言所赋之正理也曰复就正理则前之讼者非正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0b 页
 理也乃刚而不中之为也曰吉者只是不失意盖前
 者之讼失也○不可谓九二之不克讼为屈于势九
 四之不克讼为屈于理原九二亦屈于理也○按龚
 氏谓二与五讼四于初讼如何朱子所不取也盖初
 不能终者也未尝说与谁为讼三非能讼者亦未尝
 说为谁所侵四刚而不中故取讼象二亦以其阳刚
 为险之主而取讼象惟二以敌之强故兼取其势之
 不敌也○强敌故只道其复就正理而无所用其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1a 页
 窜耳上九之终讼亦不说是与谁为讼也
九五讼元吉
 听讼而得其平者得其平即听之不偏断之合理也
 讼者遇九五则元吉非九五元吉也犹必讼而有理
 乃得元吉何也中则听不偏正则断合理岂容无理
 者可得而簧惑以取胜哉故本意独致意于此尤可
 以见易为君子谋○此亦以爻与占者相为宾主○
 中则听不偏正则断合理同一中正也在讼卦九五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1b 页
 则本义如此解之学易者诚得是法焉可以说易矣
上九或锡之鞶带
 鞶带革带也男鞶革女鞶丝注云鞶革也革皮也男
 之鞶以革女之鞶以丝取刚柔之义也○此云鞶带
 只是云革带也○详味此爻之辞亦即是终凶之理
 ○或者未必然之理此所谓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者也
亦不足敬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2a 页
 且据其以讼得服言也况终必见褫乎益上九之象
 曰莫益之偏辞也○以讼受服据以讼得胜古无锡
 服之礼爻辞似只是取象之辞今象传曰以讼受服
 则实其辞矣盖如东汉不义侯之类
(坎下/坤上)

 师本只训众在此卦则为兵众也○伏至险于大顺
 就坎险坤顺言藏不测于至静之中就坎水坤地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2b 页
 总是寓兵于农之意盖农之为农出作入息耕田凿
 井而已至顺也然蒐苗狝狩之间有坐作击刺之法
 是皆为战守备也非大顺之中而有至险者伏乎耕
 桑之外无馀事本至静也然桑农之夫可以战可以
 守是至静之中而有不测之机藏焉○既曰上下五
 阴顺而从之则六五亦从九二者也而又曰六五以
 柔居上而任之又别取一义此见易之不可为典要
 矣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3a 页
 九二一阳居下卦之中为下体之主在大将则阃外
 之事皆得以主之也故为将之象上下五阴顺而从
 之盖师者众者也众必有所属故以五阴从一阳以
 众统于一也故为众之象
师贞丈人吉无咎
 主人君用师言师贞所谓有名之师也丈人即帅师
 以正者也吉无咎通承贞丈人说○用师既得其正
 所任又得其人则民悦而从战胜攻取吉矣又何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3b 页
 之有若不吉则吾之用师不能安民只以毒民耳能
 免咎乎大槩用师不能吉而无咎者多以毒民而民
 不悦之故彖传(云云/)○或曰本义云利于得正既着
 利字在上似当依彖传只以吉无咎属丈人也曰不
 然需之初九曰利用恒无咎恒之彖辞曰利贞利有
 攸往上句亦皆有利字也○况彖辞贞字属人君用
 师言彖传解贞字则又以大将帅师言终不可比而
 同也彖辞本义一则曰用师二则曰任老成之人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4a 页
 见主人君言无疑
 丈人即长子也自众尊之谓之丈人自君称之谓之
 长子
 此卦辞全是据理言故说得道理尽仁义节制之兵
 皆不出此矣○参义曰凡用师之道在得正与择将
 而已若不得正则兵出无名而事不成不择将则将
 不知兵而丧其卒云云○程子曰吉无咎有吉而有
 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吉而有咎凡无名行师而幸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4b 页
 胜者是也无咎而不吉凡声罪致讨而不胜者是也
 愚按参义说吉无咎之义与语录似不同语录之意
 吉方无咎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以卦体释师贞之意按卦体只见得是众阴为九二
 所以未见得以之以正处今曰能以众正者夫子之
 意盖谓师之正不正全在所以以之者若能以之以
 正则可王矣所以明师之不可不正也于以释师贞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5a 页
 之义不其至乎○可以王矣王字读去声近时应天
 程文就把本义则王者之师矣一句当本文可以王
 说误矣盖本义意谓能以众正则王者之师矣岂不
 可以王乎亦论其理如此毕竟可以王是归之命将
 出师者然谓大将者能以众正便可以王天下此便
 是教人无君了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
 咎矣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5b 页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以此
 之德而行师虽不能无害于天下然其害之者乃所
 以安之也则民悦而从之矣民悦而从则所谓得人
 和而三军一心矣故以战则胜以攻则取何吉如之
 既吉则有吊民伐罪之功而无黩武厉民之失矣何
 咎之有○孟子曰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师卦已有此
 意矣○行险而顺与后世所谓兵行诡道者异指○
 一说本义此非老成之德者不能也一句只贴行险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6a 页
 而顺故下文又兼言才德刚中才也未知是否○参
 义曰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用兵而如是则虽毒民而
 民从之以义动故也昔周公东征有破斧之意宣王
 伐北违兴师之时其民之劳亦甚矣然未尝有怨者
 亦以其事之顺而不容已也为君将者每如是其吉
 无咎亦宜矣吉者必克也无咎者合义也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不可以水由地中行者言只地中之湿者皆水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6b 页
 容民畜众者君子于无事之时善其政教厚其生聚
 以容保吾民此乃所以畜众也盖民生既厚一旦有
 事而发之则不患不足于兵矣○容民畜众皆以无
 事之时言畜众以今日言得众以后日言然畜者将
 以有用也便有预为后日计之意
 平时怀柔抚字之有道一有意外之虞则披坚执锐
 鼓勇敌忾之众自此而出矣○参义曰古之王者以
 宽得众役使之以时赋税之有法惧伤民之力也民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7a 页
 之力伤则虽赤子亦雠仇矣吾又安得而用之故宽
 以容其农民乃所以畜其兵众也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以律者坐作进退之有节攻杀击刺之有则牛马臣
 妾之勿逐或六步七步之不敢越或四伐五伐六伐
 七伐之不敢乱也不必依程传兼兴师与行师盖兴
 师是命将者之事此是说为将者行师之法○三军
 之命系于一将一将之权在于律律之得失兵之胜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7b 页
 败系焉国之安危关焉可无慎哉
 曰师出以律须看出字曰否臧凶则知以律之吉矣
 此爻只据在卦之初为师之始说个道理如此
失律凶也
 不曰否臧凶而曰失律凶者明否臧之为失律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
 九二在下为众阴所归而有刚中之德以是德而在
 师中吉且无咎矣刚中之德全在九二字内了此云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8a 页
 在师中即俗谓在军中云耳如军中有一韩军中有
 一范是也或谓在师卦之中或谓在下体之中又或
 谓在师而得中皆无理
 本义云九二在下为众阴所归明其为将也○师九
 二分象占当如蒙九二子克家例○在师中吉是就
 本爻看出王三锡命是对应爻看出不可谓王者因
 其在师中吉无咎然后从而锡命之盖锡命是宠任
 之为将非褒其成功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8b 页
 参义曰二以一阳统众阴受六五之命任阃外之责
 而能以刚处中威德兼著其吉而无咎宜矣然非在
 上者信任之深褒宠之厚亦何由而成功乎或委任
 不隆或吝于爵赏或轻信才间或参以小人若是者
 岂将之不能哉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宜依程传周公爻辞似未有此意孔子据理而论则
 实不可易之定论也不然安得有在师中吉之功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9a 页
 ○一说此二句直申爻辞如不克讼归逋窜也之例
 方见不背爻辞
 怀万邦也王惟怀万邦故宠任大将使为之去其暴
 以安之此真先王用师之本意也彖传所谓贞者即
 此
 按此小象都是推本之辞
六三师或舆尸凶
 以阴居阳则才弱而志刚不中不正则犯非其分舆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79b 页
 尸便是凶也谓之或舆尸者言其有舆尸之理也○
 参义曰以一卦观之则九二独为将以合爻观之则
 皆将帅之事也(云云/)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四阴柔不中其才智虽与六三类然居阴得正其
 明义理而得时势则迥与六三殊矣故为左次象曰
 无咎特以其贤于六三也○本义知难而退此成语
 也出左传晋文公与楚搆兵楚子戒子玉(云云/)且曰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0a 页
 军志曰知难而退
六五田有禽 (止/)弟子舆尸贞凶
 田有禽利执言是师贞意长子帅师是丈人意长子
 㨿九五唤九二言○禽字兼兽獐鹿之类害稼尤多
 ○利执言执字还从禽字生来无咎者衅自彼生端
 不在我何咎之有以下皆戒辞也○长子帅师弟子
 舆尸言以九二帅师可也若参以三四则凶矣○长
 子帅师是本爻之象弟子舆尸是假设之辞(此朱子/)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0b 页
 (语录/)○本义使之舆尸而归之字指九五使之也语
 录谓长子帅师本爻自有此象看来本义云长子九
 二也亦有此意但周公意重在下○长子帅师弟子
 舆尸贞凶语录谓此两句似家人九三所谓家人嗃
 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贞凶言虽以田有禽而
 执之然吾委任不得其人终亦取凶○参义曰长子
 老成之将也弟子不经事之少年也○只才气老成
 者便是长子新进不经事者便是弟子弟子少子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1a 页
 ○本义敌加于已不得已而应之此二句出魏相谏
 伐匈奴书所谓应兵者也
长子帅师以中行也
 言所以必用长子帅师者以其有刚中之德也二有
 刚中之德而使之帅师则其所使者当矣若夫弟子
 舆尸则是其使之不当也又将谁咎乎○或云以中
 行是自六五言其有中行之善故能用长子以帅师
 也殊不知本义柔顺而中数字只是言其不为兵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1b 页
 实贴在田有禽上与长子帅师固无预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大君天子也开国承家谓或使开国为诸侯或使承
 家为卿大夫也称其功之大小也大君有命开国承
 家是上六有此象也至于小人勿用则上六本爻安
 有此分明是圣人为占者设戒也呜呼圣人之虑远
 然所戒只在行赏者本义后一意是朱子所补但在
 上者既不可以行赏则在下者亦无由得受赏矣○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2a 页
 邵子渔樵问答第二十条曰(云云/)譬如药之疗疾也
 毒药亦有时而用也可一而不可再也疾愈则速已
 不已则杀人矣平药则常日而用之可也重疾非所
 以能治也能驱重疾而无害人之毒者古今人所谓
 良药也易曰大君有命(云云/)○参义曰上六师之终
 故言封赏之事大君有命其功之大者命之以开国
 而使为诸侯功之小者命之以承家而使为卿大夫
 爵必称其功报必赏其劳无僣差无私吝此王者公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2b 页
 天下之心也然师旅之兴人才非一槩或以忠勤或
 以勇力或以才干或以谋略其封赏之行固无不及
 也至于董正治官任以庶政则惟贤是用不复计其
 功矣故戒之曰小人则勿用如汉光武中兴其功臣
 无不封者而得与于政唯邓禹耿弇贾复三四公他
 皆不任焉盖合于此爻之义也○或曰小人任事不
 可也而有土有民独可哉曰赏者公道也彼有功而
 不赏得为公乎且大恶如象而以亲当封舜不敢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3a 页
 也而以功当封者圣人其敢废之耶圣人于此惟当
 别有处之之道耳而废其功则不可耳斯义也朱子
 实发之而与本义之言异故述之于此○按参义所
 引朱子之言出语类曰旧时说只作论功行赏之时
 不可及小人今思量看理去不得他既一例有功如
 何不及他得看来开国承家一句是公共得的未分
 别君子小人在小人则是勿更用他与之谋议经画
 耳汉光武能用此义自定天下之后一例论功行封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3b 页
 其所以用之在左右者则邓禹耿弇数人他不与焉
 因论古之论功行封真个是裂土地与之守非如后
 世虚带爵邑若使小人参其间则诚有弊病曰势不
 容不封他得如舜封象则使吏治其国若是小人亦
 自有以处之也又先生云此义方思量得如此来未
 曾改入本义且记取
 魏徵对太宗曰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取其行丧
 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范氏非之曰王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4a 页
 创业垂统敷求哲人以遗后嗣故能长世岂其以天
 下未定而专用小人之才乎夫有才无行之小人无
 时而可用退之犹惧其或进也岂可先用而后废乃
 取才行兼备之人乎徵之学驳而不纯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比亲辅也若单言亲字则相亲厚亦是不见有上下
 之分意故别著个辅字○比吉者筮得此卦则当为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4b 页
 人所亲比这便是吉意原筮之原恐如今人所谓依
 原之原○礼记文王世子篇文王事王季食下问所
 膳命膳宰曰未有原所谓食之馀无以再进也又汉
 立原庙中庸或问注曰谓又一庙也此两原与筮义
 同以一人而抚万邦上比下也以四海而仰一人下
 比上也自有相亲比之道盖比亦是两边相合上事
 ○曰万邦者天子之比天下只是亲万国之诸侯耳
 若天下之比于天子则臣民俱在故曰四海也○元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5a 页
 永贞皆自君道言之有元而不永者有元永而不贞
 者如唐之玄宗其始也励精为治非不元善也而不
 能善其终开元之末遂恣情极欲以稔无涯之祸此
 是元善而不能长永者又如汉之文帝恭嘿德化二
 十馀年如一日宋之仁宗勤俭正身四十馀年如一
 日亦可谓元善而长永矣然一则黄老之杂而不能
 力追三代之治化一则刚毅不足时为小人所迁惑
 则是能元善长永而未能正固者也是皆未免有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5b 页
 也有咎者德皆未能称人之比也○一说长永以处
 常言正固以处变言○卦辞若曰为人所比固吉然
 必原筮元永贞然后足以为尽善而无咎矣夫惟元
 永贞而无咎则不宁者皆方来而彼后来者取凶耳
 大意如此○不宁方来者近者悦远者来也
 后夫凶本义曰此交已固彼来已晚而不曰彼交已
 固此来已晚可见是主为人比者言○后夫承上文
 凡不宁者皆已来矣其后夫之方来者则其过在彼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6a 页
 宜得凶耳○或曰王者于民来者不拒何至使后夫
 独得凶耶曰天下之事固有势不能兼容者看来后
 夫亦是执迷负固自失机会者耳
比辅也下顺从也
 下顺从以卦体言则实兼上下众阴然不曰上下而
 只曰下者以九五为上也故避之至不宁方来则曰
 上下应者众皆比之无一人敢后也○此只曰下尊
 上之辞后兼上下举众之辞○以刚中也㨿程传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6b 页
 刚为元以居中得正为永贞看来是如此刚字实只
 当得善字必刚而且中乃为元善且长永而正固也
 ○按周子通书刚柔善恶中而已矣之说则善自是
 善善却又要中是刚字只当元字中则含永贞意也
 贞字最重正而且固大中至正之道也○九五之刚
 中即所谓元永贞也在卦爻上说只说得刚中就比
 道上说则须用此三句方尽比道之善○文王彖比
 本九五之刚中而曰元永贞此文王观易之法也学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7a 页
 者不可不知故朱子释讼九五之中正曰中则听不
 偏正则断合理得此意也○又原筮元永贞无咎文
 王只㨿理言孔子彖传本诸刚中者未必文王本意
 故卦下本义不用彖传解经下文不宁方来上下应
 也亦只是孔子之意文王卦辞只直承元永贞无咎
 说下
 其道穷也只是此交已固彼来已晚之意穷者言不
 见受于人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7b 页
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建公侯伯子男等国而有朝聘往来之礼所以亲之
 也亲诸侯所以亲天下也○六字是一串意不是两
 平意以为建国所以亲诸侯者尤为无谓○亲诸侯
 所以亲天下也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有孚是今日初比之有孚盈缶是由今积之以至于
 盈缶有孚固得比之道而无咎矣至于盈缶则不但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8a 页
 无咎更有他吉也○终来有他吉语录说终来似显
 比便有那周遍意似不可晓恐是初年之见○此以
 比人言终来似显比则为人比矣愚恐此卦六爻无
 渐进居尊之意不可用也
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比之初六有孚而且盈缶者也故不但无咎有他吉
 也
 曰比之初六则有孚及有孚盈缶皆初六也曰有他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8b 页
 吉则无咎不待言矣圣笔简而不漏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柔顺中正故能比夫正上应九五则所比者正○六
 二柔顺中正于比人之道最为得正爻辞贞字实从
 此生六四以柔居柔亦然○内比之是方出而仕者
 外比之六四近君之位已出仕者也故有内外之分
 ○贞吉二字带爻言占者如是则正而吉此意在爻
 辞外○六二本义曰自内比外而得其贞至六四只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9a 页
 曰为得其正者何盖四只是柔顺而正二则柔顺而
 中正故也看来本义一字之间毫发不苟必有权衡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不自失是吉所在○参义曰凡贞吉有爻之本善者
 有爻非贞而为之戒者此曰贞吉爻之本善者也
六三比之匪人
 六三阴柔则暗昧不中正则邪僻而况承乘应皆阴
 则所近者举非正人以三之阴柔不中正其有不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89b 页
 其流者乎故曰比之匪人不可专指承乘应皆阴为
 比之匪人也观兑四之介疾有喜则可见矣○比之
 匪人自学者言之则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是也自
 仕者言之则为入于不善之党如范增之于项羽严
 尤之于王莽是皆可伤也○其占大凶不言可知如
 六二六四之贞吉总是所比得人如二之柔顺中正
 四之以柔居柔则与三之阴柔不中正相反二之上
 应九五四之上比九五则与三之承乘应皆阴相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0a 页
 故三之比匪人可知其大凶也
六四外比之贞吉
 之字指五○以柔居柔柔顺得正故能比夫正而所
 比者五又为得所比之正也
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上句是唤起下句下句则所以释外比之意也须看
 以字○必曰外比于贤者夫子之意以九五不但有
 其位又有其德也故独出贤字以表见九五之德云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0b 页
 ○曰贤者明其以阳刚居上之中而得其正在所宜
 比也比得其人也所谓贞吉者正以此○曰从上者
 如六二则以正应而比五也四与五初非正应特以
 其在上而比之耳故独曰以从上也此以分言庄生
 所谓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者也但所比者
 五为得其人耳○比贤从上或依程传平说但恐以
 字不顺传盖以以为而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1a 页
 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是即显比之象也用三
 驱失前禽者上之人不必求得也邑人不诫者下之
 人化之亦不必求得也故曰上使中也○凡此皆吉
 之道谓用三驱失前禽固吉之道至于邑人化之而
 不诫此节亦吉之道也故曰凡此皆吉之道既如此
 解则邑人不诫宜在显比之外而本义乃以王用三
 驱失前禽通为一象者何盖邑人不诫自是王者显
 比必然之符验故本义不更析为二象也然邑人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1b 页
 诫之吉仍归之在上者不可谓邑人亦吉也○显比
 兼德位言然德字重盖比之所以为显者在德不在
 位也必兼位者则以比字来也如孔子非无君师之
 德然不得其位则亦终无自而见其显比也盖九五
 所谓圣人在天子之位者○本义上曰一阳居尊下
 曰卦之群阴皆来比已者明其为比之主也或以群
 阴皆来比已一句为含邑人不诫之义而谓邑人不
 诫者乃是不相戒约而自然从已也朱子旧说亦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2a 页
 此意然恐是初年未定之见当以本义为正况依此
 说则邑人不诫无待于上之化而象传乃曰上使中
 者何也可以断此疑矣○味本义亦喻上意不相警
 备字意见得亦是就田猎说云峰之说亦然但其意
 专在比道上说也○就田猎说盖亦事理之必然试
 以目见人事看来槩是如此风草影响之间皆有不
 期然而然者若就比道说则是下人化之亦皆不逐
 逐于利也○邑人易中所谓邑者非一尽以所属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2b 页
 也就天子三驱说则天子自有天子之邑自不相妨
 也○程传曰三驱之礼乃礼所谓天子不合围也成
 汤祝网是其义也天子之畋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
 使之可去不忍尽物好生之仁也只取其不用命者
 不出而反入者也禽兽前去者皆免矣○朱子曰田
 猎之礼置旃以为门别车以为长围田猎者自门驱
 而入禽兽向我而出皆免惟被驱而入者皆获故以
 前禽比去者不追获者譬来则取之大意如此无缘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3a 页
 得一一相似○开一面之网则只三驱矣其三面置
 网也若置网而不驱亦无从得禽今之猎于山者亦
 皆先置网而后锣鼓鎗刀弓箭以遂之也○文献通
 考田猎考篇曰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三田者夏/不田盖农)
 (时也周礼春曰蒐夏/曰苗秋曰狝冬曰狩)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
 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
 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
 小绥(绥当作緌有虞氏之/旌旗也下谓弊之)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3b 页
 则百姓田猎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
 麛卵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畋猎鸠
 化为鹰然后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
 蛰不火田不麋不卵不杀胎不夭夭(鸟者/反)不覆窠○
 又曰田者大艾草以为防(田猎者限大芟杀草木以/为防士作田猎之场拟杀)
 (围之/处)或舍其中(或复止舍其中谓未田之前言士戒/众故教示战法当在其间止舍舍其)
 (防之广/狭无文)褐缠旃以为门(既立防院当设周卫而立门/焉乃以织毛褐布缠通帛之)
 (旃以为门之两旁其门盖南/并为二门用四旃四褐也旃)裘缠质以为槸(又以缠/椹质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4a 页
 (为门中之间间车执/之衷两边钩车轮者)间容握驱而入击则不得入其
 门之广狭两轴头去旃竿之间各空一握入此门当
 驰驱而入不得徐也以教战试其能否故令驰马若
 驱之其轴头击着门傍旃竿则不得入所以罚不工
 也○左者之左右者之右然后焚而射焉(以天子大/军分为左)
 (右云/云)天子发(发矢/也)然后诸侯发诸侯发然后士大夫
 发天子发抗大绥诸侯发抗小绥献禽于其下故战
 不出顷田不出防不逐奔走古之道也○又曰传曰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4b 页
 已有三牲必曰狩者孝子之意以为已之所养不如
 天地自然之性逸豫肥美禽兽多则伤五谷因习兵
 事又不空设故因以捕禽兽所以供承宗庙示不忘
 武备又因以为田除害○又曰苗者毛取之蒐者搜
 索之狩者守留之夏不田何也曰天地阴阳盛长之
 时猛兽不攫鸷鸟不抟蝮虿不螫鸟兽虫蛇且知应
 天而况乎人哉是以古者必有豢牢其谓之畋何圣
 人举事必反本五谷者以奉宗庙养万民也去禽兽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5a 页
 害稼穑者故以田言之圣人作名号而事义可知也
显比之吉位在中也
 观显比之吉一句便见邑人不诫皆在其中矣故本
 义并以为一象
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舍逆取顺正是解出所以失前禽处若无夫子舍逆
 取顺一句恐后贤亦无从得失前禽意思出○不要
 以舍逆取顺就当人之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且都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5b 页
 就禽说而显比之意自见盖取舍二字难说是民也
 如即鹿无虞以从禽也二句亦皆象也又大车以载
 积中不败也亦然
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既无首可比则不成个比矣
(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巽其德为巽为入巽者顺势渐入之义与入义无甚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6a 页
 分别故巽体本义曰巽入也必别其所以异则巽先
 于入巽然后能入也如为云为雨为水之类○其象
 为风为木天地间善巽而入者莫如风其次莫如木
 木之入以根○小畜朱子曰易不可专就人上说且
 就阴阳上看分明巽畜乾阴畜阳故谓之小若配之
 人事则为小人畜君子也得为臣畜君也得因小小
 事畜止也得不可泥定事说○又南轩曰凡百君子
 之欲行事小人得以扰系之大事之将就小物得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6b 页
 邀阻之皆小畜也○观本义谓上巽下乾以阴畜阳
 又卦惟六四一阴上下五阳皆为小畜则小畜二字
 俱重言以小畜大也一义也观本义又以阴畜阳能
 系而不能固亦为所畜者小之之象则小字独重又
 一义也○以小畜大则所畜亦小矣○亨是阳得亨
 也至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只就所畜者小上生意思
 大抵是谓未能厚积而远施也○畜未极而施未行
 不必以小人畜君子说此畜字难把以阴畜阳字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7a 页
 为例矣当与上九畜极而成畜字同看○本义畜未
 极而施未行不必贴卦辞乃总其意也故密云不雨
 自我西郊意亦不分○密云阴物○论理云能致雨
 云至于密则是所谓云盛则多雨者矣何乃反不成
 雨耶是有说也凡云之腾上不已而逐旋舒布者属
 阳其势必成雨泽所谓云行雨施也气盛故也若其
 积聚匝密其势已定此乃云之止者不久且自散矣
 故属阴而雨不成气已衰故也○以亨字连小畜字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7b 页
 看则亨字与小畜是两个人以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带小畜字看则又只是一个人词若贯而不贯不贯而
 又贯也盖均从小畜字有取也○密云不雨者以其
 起自西郊也若不说作起自西方则郊字亦说不得
 ○程传曰云气之起皆从四远故曰郊亦不尽然○
 密云阴物阳不与和也西郊阴方阴先倡也阴先倡
 而阳不与和故云自西郊徒云而不雨也东方生气
 西方收气看本义阴方阴物字亦重○本义拳拳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8a 页
 密云阴物西郊阴方者明其所畜者小也非指阴道
 然也○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味本义两个畜未极字
 面方知此两句只是能畜而不能固所畜者小之义
 不必承上亨字说是畜未极而施未行也且方说得
 筮者得之则占亦如其象意更看本义一然字转将
 去又是一意也○一说小畜则犹亨矣小畜亨则畜
 未极矣畜未极则施未行矣彖传之意不过如此但
 取义多端○此说有辨在下○又一说小畜卦名兼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8b 页
 所畜者小之义故亨字于下二句不相因○自我西
 郊本义云我者文王自我也若要拘牵上文小畜之
 义则文王为阴纣为阳乎愚故不欲拘牵上文○文
 王演易于羑里视岐周为西方小畜之时也此数句
 须要轻看若拘向文王身说则是文王是阴纣是阳
 文王以阴畜纣之阳则文王乃是不好人了而又以
 亨字属纣如何可通故须认一然字转语处信乎仅
 取所畜者小之义也○正小畜之时犹云损之时益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9a 页
 之时蹇之时之类盖文王演易时方见囚系未能得
 志行乎中国所谓畜未极而施未行也故曰正小畜
 之时然及其久也畜极施行则三分有二矣盖为夬
 之时也○筮者得之则占亦如其象云味本义此说
 盖见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二句不是说阴畜未极而
 施未行也若纯指阴言则此卦之占乃为小人发矣
 且此二句纯是象亨自是占占如其象只指下二句
 也○则占亦如其象象字不及亨字又愈见亨字自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99b 页
 为一义也此卦占辞犹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
 川皆各自为说上下文不相蒙也○二程传书卷之
 二曰长安西风而雨终未晓此理须是自东自北而
 风则雨自南自西则不雨何者自东自北皆属阳注
 坎体本阳阳唱而阴和故雨自西自南阴也阴唱则
 阳不和螮蝀之诗曰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是阳来唱
 也故雨螮蝀在东则是阳先唱也易言密云不雨自
 我西郊言自西则是阴先唱也故云虽密而不雨今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0a 页
 西风而雨恐山势使然○按程子所言密云之义与
 朱子本义不同程子似较明白稳当总在下句重矣
柔得位而上下应之
 柔得位而上下应之则上下五阳皆为四所畜矣故
 为小畜要认柔字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
 言阳为阴所畜宜不得亨矣然以健而巽刚中而志
 行故阳犹可亨也○内健则有不畜之操外巽则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0b 页
 善入之道二五皆阳各居一卦之中而用事则君子
 之势犹得以有为也故犹可亨○此刚中不纯以德
 言刚是德中是位故本义曰各居一卦之中而用事
 居一卦之中为之主也用事当事任也
密云不雨尚往也
 本义曰其气犹上进也此当以既雨既处畜极而成
 来照看大抵此句全就云雨说不然用不得气字○
 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两句似无大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1a 页
 分别施未行即是不雨意以尚往故施未行○朱子
 曰凡雨者皆是阴气盛凝结得密方湿润下降为雨
 且如饭甑盖得密了气郁不通四畔方有湿汗今乾
 上进一阴止他不得所以云尚往也是指乾欲上进
 之象是阴包住他不得阳气更散做雨不成所以尚
 往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风行天上一度便休能畜物而不能久畜小畜之象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1b 页
 也君子以懿文德如威仪文辞之类而已未能厚积
 而远施也夫威仪文辞固亦德之所在然此特其一
 身之章观听之美而已不足以经邦而济世不足以
 建功而立业可见人之所学不可不务乎其大者○
 必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乃为厚积乃可远施然
 此个君子非可目定为小畜君子也夫子因小畜之
 象而就人事中寻出君子之所以则其象者耳要之
 细行不矜终累大德皆君子事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2a 页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阳本在上之物今复自故道还其旧耳不为阴所畜
 也何咎之有○凡曰无咎者大槩皆有补过之意今
 独曰何其咎盖自不至于有咎也本义虽通谓之无
 咎然本文何其咎之义则亦不可不知也○何其咎
 大槩是言直能不为阴所畜九二亦然至九三则不
 然矣○不为阴所畜就是无咎就是吉也○何其咎
 吉还作占看凡言凶悔吝字皆是占辞○语类曰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2b 页
 自道之复与复卦之复异卦言已前不见了这阳如
 今复在此复自道是复他本位从那道路上去如无
 往不复之复愚谓二复之义亦无大异总是还复
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露出在中二字见牵复之所以如云其位在中以贵
 行也则取中德之贵如云元吉在上大成也则取井
 功之成其曰在中曰在上皆不虚也
舆说辐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3a 页
 辐与輹不同辐车轮之轑也輹车上伏兔也辐重于
 輹盖说辐者为阴所系畜久住之计也说輹者自止
 而不进暂住之意也家礼丧车有伏兔一经輹车下
 縳也疑亦相通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夫妻反目象也不能正室意谓其以相说而为所系
 畜也即舆说辐也意谓夫妻之反目亦由夫之自说
 其辐耳○程传曰妇人为夫宠惑既而遂反制其夫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3b 页
 未有夫不失道而妻能制之者也故说辐反目三自
 为也○下三爻初二不为阴所畜而三则为阴所畜
 不为所畜者初则居下得正二则刚中为所畜者则
 以刚而不中也然亦兼以位言初前远于阴也二渐
 近于阴也三迫近于阴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本义柔顺得正虚中巽体二阳助之三句俱解在有
 孚字内盖柔顺信之质也得正信之道也虚中信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4a 页
 本也巽体能巽所以能取信于人也二阳助之则人
 信之矣夫六四以一阴当众阳之锋其势不免于灾
 惧既能有孚而得二阳之助则免矣以此见阴柔力
 量不能独济若有所济亦必伏阳刚之力如涣之初
 六亦此义也○以一阴畜众阳若所谓以一服八者
 独力如之何能克况阴柔耶○爻辞不知以四为小
 人耶为君子耶曰不目为小人也只是位卑力小不
 任大事底人也若作小人则本义所谓戒占者亦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4b 页
 其德则无咎者是易为小人谋耶○二阳之助本以
 巽体言然未有孚而不得人助者道理亦是如此故
 本义会象传而并及之故曰人之所助者信也○六
 四倘非柔顺得正而虚中二阳亦未必助之盖其血
 去惕去虽全是二阳之力而其所以得二阳之力者
 则全在有孚上来故周公曰有孚血去惕出而孔子
 曰上合志交相发明之意可见○六四爻辞通是本
 象以著占有孚字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5a 页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此有孚全指同心戮力说不必备举阳刚中正意以
 其在阴党故不详录也一说有孚之义还出自居中
 富以其邻则自其处尊言必先言有孚而后言富以
 其邻以见有孚为之本也象传亦然盖虽在阴类亦
 当有一段信义以相维系所谓礼乐无处无之也○
 本义巽体三爻同力畜乾邻之象也而九五居中处
 尊势能有为以兼乎上下此数句或者多因先提邻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5b 页
 字及相同力字而执泥以为只是解富以其邻之义
 而不兼乎上句之意看来此说胶固不通盖本义以
 爻辞两句内独邻字须用解说故首提邻字(云云/)
 义既明则有孚挛如之义亦在其中矣其专言同力
 者盖有孚挛如亦只是同力之意细分之则有孚为
 心富厚为力未有心不同而力能同者况下文就承
 以故为有孚挛固用富厚之力而能以其邻之象则
 其义断可识矣○有孚挛如富以其邻富字爻既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6a 页
 取孚字如何独无所取大抵居中是有孚之义处尊
 是富厚之义其曰势能有为以兼乎上下者则通管
 有孚之所以挛如与其富之所以能以其邻之义也
 或者不察以为势能有为以兼乎上下只为下句之
 义不知有孚挛如亦是势能有为以兼乎上下也○
 九五居中处尊居中者信实之质所谓有孚也处尊
 者有馀力所谓富也然必有孚挛如然后能富以其
 邻此理也但以象言则两句是一时事若以占言则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6b 页
 分明当以有孚为本故本义曰占者有孚则能如是
 也○本爻阳刚中正字面再不提起以义所不及也
 其所处尊亦未必主君位只是同行中之尊者○富
 以其邻以力言必有是心然后能同是力也○有孚
 挛如谓五之孚与上下相挛固也朱子曰挛如手相
 挛住之象则有相挛固之义矣然谓九五独也○云
 峰曰挛字与牵字皆有相连之义愚谓小畜九五之
 有孚亦将如泰六四之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7a 页
 也彼之不富阴也此之富阳也力不同而德则类故
 不言吉○一说二句平说九五居中处尊居中者中
 实信之质所谓有孚也处尊者位乎天位所谓富也
 至于本义所谓占者有孚则能如是此恐人以占者
 若不处尊则终不能富以其邻故云然也况人能有
 孚固能挛固亦有能以其邻之理也说者不可因此
 句而遂谓必有孚挛如然后富以其邻也○以犹春
 秋传以某师之以此例当于师卦便以发之乃至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7b 页
 始发之者师之以众正所以者部下也春秋之以某
 师所以者邻也此于以其邻之义为切故以字虽均
 之为能左右之义而用春秋以著其例则当置之于
 此欤○春秋桓十四年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
 伐郑胡传曰师而曰以者能左右之以行巳意也宋
 怨郑突之背已故以四国伐郑鲁怨齐人之侵已故
 以楚师伐齐宋怨囊瓦之拘已故以吴子伐楚蔡弱
 于鲁鲁弱于楚宋与蔡卫陈敌而弱于齐乃用其师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8a 页
 以行已意故特书曰以列国之兵有制皆统乎天子
 而敢私用之与私为之用以伐人国大乱之道故谷
 梁子曰以者不以者也○此爻虽巽体亦不做小人
 说故本义云占者有孚则能如是也亦岂为小人耶
 故就人事说或是以下畜上或是以弱畜强或以偏
 裨而畜主帅之类皆是以阴畜阳也○骤读其辞似
 为阴类得意者不知圣人此辞其所以讽谕君子者
 亦至矣盖无往而非君子谋也○此爻不必全认做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8b 页
 小人之党看然实则阴类也如以下畜上以弱畜强
 以偏裨畜主帅之类故其辞虽若至善者而终不许
 以吉利之占圣人之意可知矣观本义曰巽体又曰
 畜乾曰巽曰乾其书法固自昭然
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只照爻辞直说下如比之初六有他吉也之类○一
 说五之与四同力畜乾者以其有孚挛如岂独用其
 富厚之力以一之哉此说未稳是因本义末句而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9a 页
 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上九虽阳然是巽体对下乾三阳则只唤作阴小畜
 至上九则畜极而成矣故为阴阳和而雨兼言既处
 愈见其为畜之已成也处如处暑之处七月立秋然
 后处暑以暑至是而止也既止则为已成矣○尚德
 载正是所以既雨既处既雨既处正是畜极也○既
 雨既处尚德载只是㨿上九居畜之极言盖向也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09b 页
 为小畜犹能能系而不能固今至于极则为所畜矣
 原来阴之以畜夫阳者亦是匪寇婚媾之意今既为
 所畜是阴力以盛故制得阳住而阴阳比和矣故为
 既雨既处有始有卒也既雨既处言其和也尚德载
 言其和之故也○尚德载是畜极既雨既处是成也
 畜极对上文畜未极说成字对上文施未行说○何
 以见阳之尚阴德也曰阴畜得阳住便是阴德之盛
 阳至此不得不与之和既与之和即便是尊尚阴德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0a 页
 了不然阴气得与阳并耶下面占辞都从此起议论
 ○大抵六爻至上九畜之极也是阴已能畜得阳住
 了本义所谓阴加于阳者以此所谓阴既盛而抗阳
 者亦以此○其占如此为戒深矣分明以上九为巽
 阴不拘其为阳爻也朱子语类或问小畜上九疑是
 太甲伊尹之事当之(云云/)曰作伊周之事说亦得本
 意只说阴畜阳到极处(云云/)若以事言之则伊尹之
 于太甲周公之于成王固如此武后之于高宗亦然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0b 页
 问武后之于高宗恐不可谓之既雨曰他也自和○
 此爻却兼得小人盖下句有君子征凶○通上九爻
 辞都只是从畜极而成上生出道理说○妇贞厉妇
 者阴属也至于阳不曰夫而曰君子者君子则不指
 于夫而又兼得夫也○一说既雨既处尚德载以阴
 阳之不可相无者言也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以
 其消长之际淑慝之分者言也然按此说则举下文
 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气脉不贯矣未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1a 页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以阴既盛而抗阳君子于此有所疑也不必说作均
 敌
(兑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
 以兑遇乾八卦惟兑为至弱惟乾为至健今以至弱
 者而蹑于至健者之后自是危机履非所履也故独
 以履名卦而彖传复取其德而谓之履虎尾不咥人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1b 页
 亨也盖卦德乃善处危之道也○处危而不危处全
 在说而应乎乾上不在柔履刚上柔履刚只说得履
 字也故彖传分解本义所以不分解者以兑遇乾一
 句就当得柔履刚了○或曰本义以兑遇乾和说以
 蹑刚强之后有履虎尾而不见伤之象四句通释卦
 名卦辞未尝分解也曰本义所以不分解者以经文
 卦名释卦本自相连故亦从而连解之虽若释卦辞
 而履字固在其中矣况柔履刚与说而应乎乾分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2a 页
 是两义不可合而为一倘若柔履刚即是说而应乎
 乾道理则本义不曰以二体释卦名义矣○履虎尾
 言踵其后也故朱子小注曰如踏地脚迹相似又曰
 蹑他背脊后也本义曰有所蹑而进之义也斯亦危
 矣若真个蹑着虎尾岂有不咥人之理中溪张氏曰
 安有履虎尾而不咥人者此特寓其履至危而不危
 之象耳此亦认未真也天下无理外之事若真个触
 着虎尾岂有不咥人正为是蹑其后耳○若说真个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2b 页
 是踏着虎尾则说不得有所蹑而进之义矣今人只
 说得蹑字不会说得进字出○履虎尾大凡臣事刚
 君及同僚长上朋友之交际有利害难处者皆是虎
 也或仕进及一切事为有危机所伏处即是虎尾也
 ○不咥人就是得遂其进处盖履字内有进了故曰
 亨本义既曰故其卦为履而占如是也又曰人能如
 是则处危而不伤矣何也曰上云占如是者㨿见成
 占辞言也下云人能如是(云云/)者丁宁占者必是能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3a 页
 和悦以蹑刚强之后乃能当此占也○参义曰虎咥
 人者也然以和悦履之则不见咥而反致亨以是观
 之人之践履卑逊何往而不亨乎行于强暴则强暴
 服行于蛮貊则蛮貊化行于患难则患难弭皆和悦
 之效也然和非阿容也悦非佞媚也亦恭顺而不失
 其正耳兑之彖曰刚中而柔外此其道也○参义曰
 乾体刚健非专为暴者而象之以虎所以极言和悦
 之无患也然如兑之所履亦顺其正理而已固非邪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3b 页
 媚以免祸者也如人臣之事暴君贤者之遇恶人皆
 履虎尾者也君子于此岂有他道乎亦尽其礼而已
 矣
履柔履刚也
 以二体释卦名义云峰曰本义谓二体见得非指六
 三以柔履刚也盖六三爻辞有履虎尾句朱子恐人
 以彼准此故别而解之云盖为所履者乾也而履之
 者兑也○柔履刚也若不取刚柔义只是蹑乾之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4a 页
 便为履刚他卦或以震遇乾或坎或艮或巽或离遇
 乾者皆可名履矣乃独于此名履者正以兑之至柔
 而履乾之至刚履非所履故名之曰履危之也然以
 其德说而应乎乾可危也亦可幸也故承卦名之彖
 曰履柔履刚也○若只曰以卦体释卦名义亦未见
 得为非指六三也六三一爻亦说得卦体如刚中正
 履帝位只是九五一爻亦谓之卦体此见本义用字
 之密也○刚柔莫以性言恐涉卦德只把柔字当兑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4b 页
 字刚字当乾字故谓之二体至下文说而应乎乾方
 是卦德○以卦德释彖辞不曰卦辞而曰彖辞以经
 文履字兼卦与辞而彖传则卦名履字已别解此只
 作彖辞者也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在履则曰刚中正履帝位在姤则曰刚遇中正见得
 不必说是履道之光明盖履字只入在帝位上○五
 帝位也以九居之刚中正以履帝位也刚中正以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5a 页
 帝位德称其位者也德与位称不疚也既不疚则自
 然光明矣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何光明如之卦
 体如是固宜得亨也故曰又以卦体明之○又以卦
 体明之者明其当得亨也盖以卦德言说而应乎乾
 占固宜得亨又以卦体之九五言刚中正履帝位而
 不疚光明也占亦宜得亨此非文王本意孔子别取
 一义也
光明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5b 页
 一说此段语势与上文相等此之刚中正履帝位而
 不疚犹上文亨也然不咥人便是亨不疚便是光明
 此说逐字比对太拘而陋看来只用浑看便自见得
 履之亨处且帝位亦岂宜以虎尾拟之耶○一说帝
 位亦危机也故古人以为遗大投艰于朕身又曰予
 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可见矣虽然圣人之
 字如化工当不至逐字比对且意思牵强之甚不必
 从○愚谓光明还须说开一步盖既有刚中正之德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6a 页
 而不忝帝位理势决然是自有一段光辉发越之盛
 处所谓圣人之德著于四方者也故姤之刚遇中正
 即继之以天下大行此之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则
 继之以光明且必须说到功用发越处道理方尽○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亦在动静不失其时之外
 但均是艮字内所含之义○此段浑看见履之亨处
 不必以说而应乎乾不咥人亨来比例若以来比例
 则帝位成虎尾了恐于情理不顺也此圣人之蕴因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6b 页
 卦以发者非伏羲文王本意也○又以卦体名之一
 说谓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此其所以能履
 虎尾而不咥人亨也愚谓不然盖上文说而应乎乾
 此所以履虎尾不咥人亨而今又谓刚中正履帝位
 而不疚光明所以履虎尾而不咥人亨何耶且刚中
 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矣又安见其复有履虎尾之
 危耶盖只是履之亨便是况履虎尾不咥人是就卦
 德取今既更以卦体明之又安用著个履虎尾不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7a 页
 人之象耶○又一说不明亨义只是就卦体一爻说
 个所履之善如此姤卦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例此
 说亦高但无奈本义明之二字不可强开交耳
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辨上下所以定民志也使庶士至于公卿大夫各安
 其位而不日志于尊荣农工商贾各安其分而不日
 志于富侈此便是定民志民犹人也兼上下不专谓
 庶民观程传此由上下无定志也尤可见○辨上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7b 页
 要说得使各当其分意方妙辨上下定民志则以诸
 侯而请隧与繁缨者无有也以大夫而僭八佾者无
 有也以市井而僭称公者无有也如后世之庶人帝
 服娼优后饰者益无有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初阳在下者以上下之象言之居履之初者以始终
 之象言之○以阳在下居履之初二句相连言以阳
 在下位而当方进之始也故未为物迁而但循其素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8a 页
 履○以阳在下如贤人处卑位也若使是阴柔或进
 而稍上则或不能守其素矣居履之初初心未变也
 若非履之初则亦或改其素矣所谓岂能久而不变
 哉○素履亦是已进者但始进于下耳不可说是在
 下隐处之贤人要味居履之初一句不然便亦是幽
 人了惟九二无应于上故曰幽人耳
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率其素履是不变塞之意故曰独行愿○独行愿独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8b 页
 行吾之愿而不愿乎其外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犹云富贵之流人不如贫贱之肆志盖黜陟不闻理
 乱不知何崎岖之有所谓平坦也履道之道以道理
 言不可以道路言须应本义幽人履道之道○履道
 者所谓不得志独行其道者也○一说幽人贞吉此
 句连上句履道坦坦言本义幽人履道而遇其占则
 贞而吉矣俱置在爻辞外此说未通○一说履道坦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9a 页
 坦是象幽人贞吉是本义所谓幽独守贞者就贴在
 履道坦坦上盖履道坦坦就是幽独守贞也本义先
 出此四字者为占辞张本也此说当从
中不自乱也
 此理最好○中就爻德言心字用在不自乱内不可
 以中字当心字也如大畜九二中无尤也之例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不中不正本无才德可用柔而志刚却乃好自用如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19b 页
 眇不能视强自以为能视其视能几何哉跛不能履
 强自以为能履其所履能几何哉志刚如此动与祸
 随所谓履虎尾咥人凶也然㨿其志刚如此世间被
 其害者亦多如武人本无能为却为大君不仁而在
 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亦岂能久终归于咥人凶而
 已○六三武人为于大君虽别为一象其取义则实
 与上文眇能视跛能履咥人凶同故本义曰如秦政
 项籍岂能久也岂能久则即是履虎尾咥人凶意矣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0a 页
 ○武人实无能为本柔也为大君则肆其暴志刚也
 不可泥武人为说不得柔盖正是柔也如需九二之
 刚乃曰衍在中知刚之为宽则知柔之为武矣故曰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柔而志刚也○眇能视跛能
 履只是自用自专不肯下人与说而应乎乾正相反
 ○武人为于大君本义岂能久也意最重即爻辞所
 含之意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0b 页
 六三不中不正九四亦不中不正然六三以柔处刚
 是柔而志刚九四以刚处柔是刚而能柔此吉凶之
 所以异○愬愬戒惧则就入向和悦路去终吉终得
 遂其上进之志也故象曰志行也凡言终者对初而
 言终吉则是其初未有吉处○履虎尾危也始于危
 终于不危始也惟恐其不得进终也终遂其进矣是
 为愬愬终吉易中常教人存畏心故曰危者使平易
 之道也此便是圣贤之心法见于易者○眇能视跛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1a 页
 能履者说而应乎乾者之反也愬愬则亦进于说而
 应乎乾者矣○愬愬终吉纯以象言可以证九二之
 终吉也
九五夬履贞厉
 刚中正则有能为之资履帝位则挟可为之势下以
 兑说应之则又得以遂其欲为之志如此者幸而不
 幸者也故虽正亦危夫才常伤于所恃而危多出于
 所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1b 页
位正当也
 正以德言本义之刚中正也当以位言本义之履帝
 位也不及兑说意犹蒙六四之独远实不及又无正
 应一意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此二句不是两项其旋字在视履内元吉字在考祥
 内二句俱要有两边意只㨿履之终言也言于履之
 终而自是以考其祥若所履者周旋则为祥当得元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2a 页
 吉矣考者稽卜后来事也祥字兼休咎意为长祥不
 是祸福乃祸福之朕兆也人事无一件无祥或善或
 恶俱冇之但非心静而明者不能自鉴也○旋字最
 重是团圆满足无一毫罅隙玷缺之意不令考其吉
 凶而必考其祥者人事多方有久有近其远者吉凶
 或见于数百日之后或见于数十年之后安得目前
 便可考验耶然所履已终其祥兆则当有可考者矣
 如子贡因鲁邾二君执玉高卑其容俯仰而知二君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2b 页
 之将亡亦非目前旦夕事也○视履之终不是终身
 之履只是一事之履终祥兼休咎之意其旋元吉亦
 兼未得元吉者之意○其旋元吉所该凡有几等有
 十分善者得十分吉五分善者仅得五分吉五分不
 吉其一二分善者便有七八分不吉仅得一二分吉
 而已○其旋元吉实是效若做尽善说似于上句祥
 字及本义得字俱说不得通
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3a 页
 元所以为大吉所以为庆云峰此说还是盖元吉二
 字是占辞通套今以大有庆申释之正如利有攸往
 中正有庆六五之吉有庆也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例○元字与大字重且元吉亦不是实说故曰若得
 元吉更看旋字故曰元与大字重此义最𦂳○在上
 二字不虚见是履之终而得元吉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3b 页
 
 
 
 
 
 
 
 易经蒙引卷二中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易经蒙引卷二下
             明 蔡清 撰
 上经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
 卦名曰泰以天地交而二气通言就造化之本不可
 相无上取也卦辞曰小往大来以内君子外小人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4b 页
 言就淑慝之分上取也曰然则泰有二乎曰一也但
 是天地交而二气通则决然内阳而外阴矣断断乎
 不可易之定理也○吉亨主人事言耳○一说六十
 四卦彖传独否泰不分释卦名卦辞者以小往大来
 正是所以为泰处大往小来正是所以为否处若解
 泰意必须动著小往大来否亦然故二彖传只浑沦
 解愚按此说似乎有理愚初年亦如此断但如伏羲
 卦名之意则以坤配乾俱是好也及至文王之辞却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5a 页
 把坤做小人看待矣安得比而同之愚谓观易之法
 正不如此○朱子语类论易明人事条有云若论阴
 阳只须二气交感方成岁功若论君子小人则一分
 阴亦不可须要尽去那小人尽用那君子方能成治
 ○又自归妹来则六往居四九来居三也卦名为泰
 要兼此义如蛊卦刚上而柔下本义兼卦体卦变言
 可见此尤见当兼也但泰卦彖传不用卦体卦变说
 为其总举卦名卦辞而总申之只用则是二字过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5b 页
 非释也○占者有刚阳之德则吉而亨矣或曰不曰
 阳刚而曰刚阳何意曰无意至初九则曰占者阳刚
 则其征吉矣以此见得是无意或是要字音句法顺
 耳○泰本义曰为卦天地交而二气通故为泰专以
 天地言也至彖传曰天地交而二气通也上下交而
 其志同也以至阴阳健顺君子小人而皆兼天地人
 事言又至大象却专又言天地何如是之不一耶曰
 言不一而理则一也盖天地既泰则人事从之矣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6a 页
 或单举天地以该人事又或兼天地与人事然亦必
 先天地而后及人事也坤之文言曰天地变化草木
 蕃天地闭贤人隐蛊之彖传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终则有始天行也皆是理也
彖传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全/)
 天地交万物交此正以阴阳为造化之本不可相无
 者言也内阳而外阴以下此正以其类之淑慝而言
 也同一乾坤耳伏羲自其不可相无者取则为天地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6b 页
 交之义而名卦为泰文王系辞所以著占故自其占
 之所切者取而得小往大来之义以明其占之当得
 吉亨也不然内君子外小人安得与上下交同例决
 要分取○天地既交则必然内阳而外阴上下既交
 则必然内君子而外小人羲文二圣之易果同乎果
 不同乎天地交而万物通万物通者气通也有交则
 有通无交则无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上下之际
 相交接然后两志相通堂上远于万里则下情不得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7a 页
 上通矣臣庶隔于外朝则上意不得下逮矣○或者
 多疑志同与万物通不相对不知万物通乃是气通
 气通与志同适相对也不然交在天地而通在万物于
 理疏矣但须知二气之通必须于万物之通上见之
 故本义曰天地交而二气通而彖传曰天地交而万
 物通其揆一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主造化
 言内君子而外小人主人事言或曰通指人事恐非
 盖上文天地交上下交亦兼造化人事又一说就阴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7b 页
 阳上说健顺就健顺上说君子小人亦恐非泰曰内
 健而外顺否曰内柔而外刚先儒谓天地之气不交
 故以质言刚柔而不言健顺愚谓天地不交意则在
 内外字上不在刚柔字上此不必拘正如天行健地
 势坤之类下笔偶不同也必求其说凿矣○语类论
 易明人事条云此四件物事有个精粗隐显分别健
 顺刚柔之精者刚柔健顺之粗也○内健而外顺不
 必作一人说盖有阴阳即有健顺自天地言总是阳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8a 页
 气用事也○既曰阴阳矣言阴阳而兼其德也俱不
 分天地○内君子而外小人不是君子在朝廷小人
 在州郡只是内者为主而用事外者退听而已○阴
 阳以体言犹诸卦例之卦体也健顺以德言犹诸卦
 例之卦德也卦犹人身也德犹人心也○皇极经世
 书第七篇解曰唐虞之世非无小人也君子在内而
 众小人在外而寡则小人不胜君子也故虽有四凶
 亦不能害君子商纣之世非无君子也君子在外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8b 页
 寡小人在内而多则君子不能制小人也故虽有三
 仁而不能去小人所谓内外者不特在位在野而已
 但信而任之则为内疏而远之则为外○天地交泰
 天地定位不交所交者其气也此句不宜于交字读
 直至泰字为一句如云雷屯火雷噬嗑物与无妄之
 类
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以此见得有天无地做不得有天地无人君亦做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9a 页
 得一则气化之盛一则治功之盛然非天开一代之
 治运则元后无以成一代之治功也○参义曰天地
 交而万物通然后圣人有以致其用若天地不交万
 物不通虽圣人亦难乎其为功矣○天地闭贤人隐
 若圣人则不容隐矣○裁成以制其过辅相以补其
 不及参义曰天之道为日月星辰四时寒暑地之道
 为山川丘陵坟衍原隰然既滞于形气则其道未免
 于过也故元后为之治历明时使分至启闭之不差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29b 页
 春夏秋冬之有序为之经画井野使城郭郊原之有
 制道里封疆之各定而不使之过也春生秋杀日暄
 雨润为天之宜高黍下稻渊鱼薮兽为地之宜然既
 任其自然则其宜未免于不及也故元后教民播种
 灌溉渔猎薪樵使之顺生养之气以成其功随土地
 之产以尽其用是皆辅相天地之宜而辅其不及也
 然为元后者何如是之过计哉盖天地生物而不能
 使之遂其生乃以其责而付之君故人君之裁成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0a 页
 相非为天地虑也为吾民虑也圣人之虑民亦岂能
 家赐而人益之哉唯参赞天地化育使民顺天之时
 因地之利各有以养其生而安其业是圣人之裁成
 辅相乎天地者乃所以左右吾民也为天地之宗子
 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唯泰之元后乎○裁成辅
 相平说朱子小注谓裁成即所以辅相者恐是初间
 未定之说盖亦因大传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一句
 能该得辅相天地之宜意故以彼律此而成裁成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0b 页
 相之说及既定本义则裁为二项矣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拔茅则其茹自以汇而起也君子汇进之象汇者类
 也○征行之吉指仕进也非指出行故云占者阳刚
 则其征吉矣若非仕进何拘于阳刚○三阳同体一
 阳进而众阳与之俱进犹拔茅而其茹自以其汇起
 也小注谓拔茅以物象言以其汇以人言然恐记者
 之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1a 页
志在外也
 伊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我岂
 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民为尧舜之民哉此所谓在
 外也兼三阳言如允升吉上合志也例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程传注最明白句句可玩○此爻之辞纯是占中行
 者九二之中行也九二中行内便自具有包荒以下
 四事矣今本义(云云/)却是周公就治泰上备说出人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1b 页
 能如是方合乎九二之中行而所以治泰者得其道
 矣吉亨亦不假言包含以下四件俱要兼处人处事
 言程传亦是此意○在下之中兼位言不止此一处
 但凡所谓刚健中正则皆以位言但曰在下之中在
 上之中则皆兼位言此处下即承云上有六五之应
 主乎泰者为此实兼位言也一说在下之中纯以位
 言然依小畜二五皆阳各居一卦之中而用事则须
 兼德位方合彖传刚中而志行如此则仍当依前说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2a 页
 也○本义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通承上数句以刚
 处柔而在下之中得中道也在下之中而上有六五
 之应主乎泰也○一说以刚处柔就是得中道非也
 按噬嗑卦刚柔分与柔得中还是两个义而本义则
 总之曰治狱之道唯威与明而得其中之为贵得其
 中又皆刚柔分义也○包荒虽与用冯河相对不遐
 遗虽与朋亡相对其实四字各有个中行非必合二
 者而言之乃为中行也盖不能含容非中也当断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2b 页
 能断亦非中也泄迩非中也忘远亦非中也中也者
 天理之当然恰好者耳然析而言之一事有一事之
 中合而言之则统体一中也○胡氏刚柔相济之中
 轻重不偏之中亦一义也但不如前说前说是正当
 之道理或云上句以事言下句以人言盖泥朋字而
 失之
以光大也
 光则明足以有照大则其器足以有容皆主心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3a 页
九三无平不陂 (止/) 于食有福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天运也艰贞人事也艰贞则无
 咎而有福人事可维持天运也程传无常安平而不
 险陂者谓无常泰也无常往而不反者谓阴当复也
 平者陂往者复则为否矣○一说无平不陂以静者
 言无往不复以动者言愚按以静者言盖谓形也以
 动者言盖谓气也然味两个无不字则是着句皆说
 得尽了○如程传而无常安平而不险陂者大传云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3b 页
 危者使平岂必皆静者言○或曰无平不陂固兼得
 动无往不复往复如何说得静耶曰皆非也元来无
 平不陂无往不复两句都只泛泛言而泰极否来之
 意自见于言外耳○一说平陂往复通以气运言泰
 九三爻辞大意云泰过中矣如今不好时节将来了
 故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危之之辞也为今之计只
 是艰难守正以处之则无咎不必忧否运之将至而
 犹得以亨其所有也有福谓泰犹可保也○大抵九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4a 页
 三时节天下浸以多事但未至城复于隍处犹可为
 也○参义曰圣人于天下之患不图之于已然而当
 戒之于将然泰之时吉亨之时也然九三才过中则
 圣人即为之戒非思患豫防之意乎天下之理平者
 必有倾往者必有复阴阳之相胜祸乱之相因如循
 环然惟善处之者于此之时如捧盘水如驭六马有
 戒惧之心而无怠忽之意焉故艰贞守正而可以无
 咎也○无平不陂天地际也○此本义从古易○无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4b 页
 往不复天地际也○此程传从今易详见大全○云
 峰曰此一际字天地否泰之会阴阳消长之交也○
 此天地不可指卦之乾坤天地际只是谓天地气运
 之交际也谓泰往而否来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翩翩固兼三阴言不富不戒只言四不待富而自能
 以其类也亦不待戒约于众而众自相孚也或说不
 富不戒亦兼三阴言非也若兼三阴则本义所谓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5a 页
 待富而其类从之者在三阴之外矣○不富以其邻
 以力言不戒以孚以心言小畜九五之有孚挛如富
 以其邻亦如此分○既曰翩翩足矣又曰不富以其
 邻而又曰不戒以孚辞烦不杀非故为阴誇诩而张
 皇之也所以深为君子危也其忧之也深故其说之
 也详○阴虚阳实故凡言不富者皆阴爻也○依富
 家大吉则阴主富今此又主富何欤盖阴主利以阴
 之能言也阴不富以阴之质言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5b 页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本义曰阴本居下在上为失实此意分明与爻辞反
 亦抑阴之意本义不言与爻辞异者盖谓只解出失
 实二字之义则其与爻辞不同者自不待言矣○爻
 辞之不富带以其邻言则以富为非其分也小象之
 不富不须以其邻言则以在上为非其分也○上文
 阴虚阳实以德言也此言在上为失实以位言也故
 曰不同○失实二字重在翩翩不在不富○阴虚阳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6a 页
 实故为不富此就六字言也阴本居下在上为失实
 此就四字上论也○本义云三阴翩然而下复下复
 之义尚欠思索或曰下复谓坤复居下而为否也○
 一说只是取象字谓如飞翔而下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不是以帝乙当六五以帝乙之妹当六五也如此说
 则帝乙之妹为居尊三代前无此说帝乙归妹是居
 尊而能虚已下贤之象也至以祉元吉就保泰上说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6b 页
中以行愿也
 下贤正是行愿处味本义虚已二字可见下贤是其
 所愿○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以祉元吉本是占辞然
 象传往往不拘于象占之别如九二利贞中以为志
 也嘉遁贞吉以正志也皆以属之爻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程传曰掘隍土积累以成城也如治道积累以成泰
 及泰之将终反为否如城土颓圯复反于隍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7a 页
其命乱也
 盖泰极而否虽天运之自然实人事之致然也故曰
 (云云/)○命谓政令乃可以寄百里之命命字也○城
 隍城池曾南丰拟岘台记云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
 溪则隍池也非土也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此卦坤下乾上夫天地之位虽自有上下而天地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7b 页
 气则贵于相交今此卦坤在下则地自为地而地之
 气不上交乾在上则天自为天而天之气不下交天
 地不交而二气不通伏羲以此名卦为否也文王系
 辞以为坤上乾下者泰也乾上坤下者否也泰者人
 道之常也否正与泰反非人道也故曰否之匪人其
 占则不利于君子之正道盖君子之道于否时则非
 其所利也何也阳为大阴为小此卦乾往居外坤来
 居内固大往而小来也以卦变言此卦自渐而来则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8a 页
 九往居四六来居三亦为大往而小来也大往小来
 则是小人用事之日也故不利君子贞○本义之匪
 人三字疑衍由比六三而误也传不特解其义亦可
 见今且依经文解之而举其疑于后本义然也
象曰否之匪人(云云/)
 泰之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人道也否则非人道矣上
 下不交天下无邦岂人道乎○谓非人道也卦辞纯
 以人事之占言故不兼天道只言匪人○上下不交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8b 页
 而天下无邦也夫邦国之所以为邦国者以其有上
 下也今上意不孚于下下情不达于上上下不交则
 情义乖离不相维系虽有邦与无邦同也传曰不有
 君子其能国乎程子曰国而不治则不国矣语意相
 类
内柔而外刚
 泰曰内健而外顺否不曰内顺而外健而曰内柔而
 外刚此犹曰天行健至坤不曰地势顺而曰地势坤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9a 页
 圣人下笔之际亦安得拘拘于一二字之间亦要其
 理之同而巳○朱子语类有一说录在泰卦○按否
 曰否之匪人而泰本义曰为卦天地交而二气通故
 为泰初何尝有人事在而彖传又往往兼举而互言
 之何也愚固尝窃论之矣盖天地变化而草木蕃天
 地闭贤人隐只是一理耳故天地一泰则阳明之气
 胜于阴自然生出圣君贤相及许多君子出来而天
 下之泰成矣不然天地阴气用事产出一番庸暗奸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39b 页
 恶之人出来所谓凶德参会者而天下之事非矣此
 理断断乎其不可诬故彖传俱兼说至大象所云裁
 成辅相云者亦因天地交泰而后元后得以收其功
 耳此乃天地人君相须为力处非人君能自为泰也
 不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乎此皆主气运
 言也
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俭德者敛收其德也所谓韬光晦迹使人不知其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0a 页
 是德也○苏子瞻所谓舍者尝争席反渐喜不为人
 所识者意与此相彷佛不然声光外见则人皆物色
 之矣既为人所物色则爵禄之来有不得辞者矣夫
 爵禄之来者祸之来也何则小人道长决不利于君
 子也故君子见几而作俭德以避难○不可荣以禄
 者人不可得荣之以禄也荣谓以此荣之犹加之谓
 也字意与禄之以万钟禄字同此以君子之能如此
 者言也非戒辞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0b 页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大凡小人恶未形犹可冀其从善若其恶已著则难
 矣故圣人于否之初六以贞训之○小人之进已不
 可遏而小人之心又或可回也盖人性皆善而无恶
 惟溺于恶则恶矣若反于善则善矣只在吾心一转
 移之间耳况初之恶未形犹易变也故圣人戒以从
 正则吉而亨而为君子之徒矣然此岂惟其一身之
 舍恶从善为可喜抑使世道不遂入于否而苍生犹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1a 页
 得享其利此犹为可贺也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味贞吉志在君之词方知自古小人败人家国者都
 是志不在君也只知有其身之富贵而已故曰鄙夫
 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所患得失只在其身初无预于
 其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阴柔小人也阴柔而中正小人中之君子也其曰小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1b 页
 人吉者小人非有吉也小人而能包承君子故吉也
 其曰大人否亨者非以其为小人所包承而亨也不
 为小人所包承而安守其否乃亨也否者俭德避难
 之意也○本爻包承二字不为君子言为小人之知
 有君子言也然所惧者不在于纯乎小人而在于不
 纯小人而能包承君子也盖唯能包承君子故能染
 君子也故曰大人否亨呜呼严哉蔡邕之于董卓张
 浚初年之于汪黄亦为其所包承也○安守其否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2a 页
 后道亨○问大人身既否矣道何以能独亨盖道不
 以穷达为存亡也若不能安守其否则将枉道以入
 于小人之党如严尤荀彧之徒矣道安得亨此亦如
 遁之亨然其本义亦云身虽退而道则亨也○自失
 其守便是道之不亨处彼虽包承乎我我终不混于
 彼此之谓大人否亨盖君子小人非可共事者所谓
 薰莸不同器也此宋人调停之术所以为疏○问初
 之恶犹未形二阴柔而中正恶已形否曰形矣故终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2b 页
 不敢望其能反正而变为君子虽包承外面而亦伪
 为者也故爻辞危之○尝窃观圣人作易于小人道
 长处一般告君子使急为之地一边又以利害喻小
 人使不得纵其毒于君子至于君子长而小人消之
 时则又恐君子恃其盛而用罔或反召意外之虞又
 教之以周防曲虑期于十全必克而后已其为君子
 谋者如此其至也且圣人此心何自而来哉天地生
 物之心也夫天下之不能有君子而无小人者势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3a 页
 虽圣人末如之何矣然圣人本心则未尝不欲天下
 之尽为君子也故每于此一边拳拳用意盖所以赞
 化育而参天地者实在于此○包承者外相容也故
 在小人亦为吉然内实不然也故大人则否亨
六三包羞
 以阴居阳而不中正阴小人也居阳则非其地不中
 正又短于才小人志于伤善而未能者也○一说以
 阴居阳位虽阳而质则阴也见伤善未能之意○又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3b 页
 一说阴柔小人也而居阳挟有势位欲害君子也虽
 欲害君子然不中正而短于才是特无牙之虎耳亦
 何能为○此不中正义只归于才就小人说难以言
 德也○包羞者自羞其有伤善之志非羞其未能伤
 善也然本义何以曰志于伤善而未能故为包羞之
 象曰只说包羞便是未能伤善矣故曰然以其未发
 (云云/)小人欲害君子彼虽小人亦必自知其为非而
 有所不安者此之谓包羞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4a 页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本义否过中矣将济之时也是解有命九四以阳居
 阴不极其刚是解无咎盖能如是则足以承天之休
 命而否可遂泰矣岂唯九四之福畴类皆获其福也
 盖有命无咎者九四之泰畴离祉者众阳皆泰也复
 曰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亦理势然也○一说以本义
 否过中矣将济之时也为提端语而以阳居阴不极
 其刚两语通释有命无咎愚按泰卦九三本义云将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4b 页
 过于中泰将极而否欲来之时也亦是释无平不陂
 无往不复皆非提端之辞且将济之时于有命义为
 切命谓天命也○本义故其占谓有命无咎而畴类
 三阳皆获其福也则知上文否过中矣将济之时也
 九四以阳居阴不极其刚数句是通解本文三句之
 辞不可以否过中矣将济之时也为解有命以阳居
 阴不极其刚为居无咎况下句畴离祉俱该在其中
 ○九四固有命矣然非处之有道而无咎善类亦无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5a 页
 由而蒙福石介司马光尚未能尽是道故复曰动而
 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泰之六四辞意
 若姤否之九四辞意如复盖在卦为复在爻则为否
 之四也在卦为姤在爻则为泰之四也否有天根泰
 有月窟其词之相类又可见圣人系辞之不可苟
有命无咎志行也
 志行连畴离祉之义俱包了盖有命无咎则自然畴
 离祉矣故本义亦并释之○不极其刚此理少有能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5b 页
 识之者所以往往错了机会虽司马温公亦未尽此
 理所以亟反新法直至雇役之类亦皆罢之是以一
 转而为绍圣之祸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否之卦爻至于五亦否将尽之时也(云云/)其亡其亡
 则不至于亡而系于苞桑矣可以夬履贞厉参看○
 参义曰无道之君自谓其不亡故亡有道之君常惧
 其亡故不亡○其亡其亡卫风伯兮之三章曰其雨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6a 页
 其雨杲杲出日传曰其者冀其将然之词愚谓此其
 字亦当以此义看有危其将然之意
上九倾否
 以阳刚居否极能倾时之否者也若非否极有复泰
 之势则虽阳刚亦未必能倾否观屯之九五泰之九
 三与否之九四则可见矣故虽兼天道人事说天道
 所以开人事人事所以辅天运○固是时运可倾亦
 以阳刚能倾故不曰否倾而曰倾否至象传则主时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6b 页
 运言故曰否终则倾也
(离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离为丽为文明者阴本暗得阳而丽之则明生矣所
 谓内阴而外阳体阴而用阳者如此○其象为火为
 日为电者火虽阳而根于阴故为明其为日者只就
 明上取又不必拘内阴而外阳也电亦然电虽说得
 体阴而用阳然恐亦非如此拘也○阴本暗得阳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7a 页
 丽之则明生火体阴而明则外照者象之旅卦本义
 曰艮止而离丽于明不曰艮止丽明而必曰离丽于
 明者以明在阳不在阴也本义之精如此○离者丽
 于阳之间以明坎者陷于阴之内故暗故又曰艮止
 而离丽于明丽于明者丽于阳也○同人于野谓旷
 远而无私亦随所居之位言如处一家则大同乎一
 家之人处一乡则大同乎一乡之人处一国则大同
 乎一国之人处天下则大同乎天下之人皆大同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7b 页
 所同无私则足以致人之亲辅来人之信从如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亲则可久有功则
 可大何举不遂何往不济故自有亨道焉虽大川之
 险亦利于涉矣○同人于宗宗族非不可大同也宗
 党也○亨与利涉是一义语意自相承亨凡事皆亨
 也利涉取其大而难者○大川利涉馀事可知矣○
 同人于野人固不能无所同但恐所同之不广所同
 不广则为私同非大同也○于野随所在说或公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8a 页
 一家一乡一国以至于天下随在有于野○言同人
 而能于野则百事皆亨虽大川之险亦利涉矣然必
 合于君子之贞乃为于野而亨且利涉也此彖传意
 也○必合于君子之贞乃为于野乃得亨而利涉此
 正与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一般此乃所谓易以
 道义配祸福而非术数之学也○未有不正而得为
 大同者故彖传曰利君子贞○利君子贞夫大人之
 道岂必人人而求与之同哉亦唯以正而已正也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8b 页
 人心之公理也不期同而自无不同者也若吾既得
 其正而彼或不我同则彼之悖矣吾何计哉然同我
 者已亿万而不同者仅一二亦不害其为大同也○
 朱子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是两象一义盖谓亨
 与利涉都在于野上来○参义曰国外谓之郊郊外
 谓之野同人于野岂非超出于家邑之外乎圣人以
 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而情无不孚恩无不洽
 者岂非同人于野之意哉人心之大同则何为而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9a 页
 成何往而不利虽大川之险涉之无难矣然必行之
 以君子之正道乃为利也
以健而行故能涉川
 按彖传亨与利涉是一气话俱根在同人于野来今
 本义却依彖传加此一意者盖于野本可涉大川况
 他以健而行自无私已之累而能于野尤利涉大川
 也若君子贞则所该者广文明以健中正而应皆是
 也此只就最切者言○朱子曰言须是这般刚健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49b 页
 人方做得这般事若柔弱者如何会出去外面同人
 又去利涉依此则此之以健而行仍须与文明以健
 之健字同故以对柔弱者言不然曰刚健曰柔弱全
 是以血气之健弱论且前以血气之健利涉后又以
 义理之健利涉耶且血气之健何预于于野之义○
 利涉大川就同人说是以健而得人之同也则险可
 济矣○一说以健而行与文明以健两健字不同以
 健而行且就力量说文明以健则就义理说盖必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0a 页
 文明以健之健然后能用得以健而行之健也故首
 之曰同人于野亨继之曰利君子贞愚谓力量二字
 尚欠分明有血气之力量有义理之力量血气之力
 量难施于涉川且难施于同人尤难施于于野若㨿
 义理言刚健则勇于义此就是力量所在不必外求
 个力量也此疑殆可以判然矣○乾行决然是以卦
 德言故彖传连文明以健俱作卦德不别𥪡行解也
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0b 页
 得位正也不以位言当如小畜之柔得位渐之进得
 位蹇之当位贞吉之例皆主义理言故九五本义曰
 五刚中正二以柔中正相应于下同心者也此便是
 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之义惟大有九五得
 尊位惟自为一例○又依本义六二虽中且正义若
 不以得位为正则只是有中而无正矣○一说㨿大
 有柔得尊位大中例则六二得位是得在下之位且
 得中也得位以位言得中以道言故九五本义亦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1a 页
 相应于下字面曰非也五虽有相应于下字二虽有
 有应于上字然此卦取同人之义非以其位同也以
 其中正之道同也故曰中正而应若大有就所有者
 大上取故须说指位况明曰得尊位乎卦名之义固
 不同也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独释利涉者以乾行而利涉则亨不假言矣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1b 页
 文明是能明正理刚健是能行正理中正是在已正
 也有应是所应亦正也此皆君子之正也程传谓文
 明以健然后能中正而应乎乾行固未是正意临川
 吴氏谓中正则内无私心应乾则外合天德分内外
 亦未当且为必以有应为应天卦体是六二应九五
 也
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言得正君子其所同者乃天下人心之公理也故能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2a 页
 通天下之志而自然亨利涉矣○天下之理正而已
 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君子正则自有以通天下
 之志○皇极外篇第三十七板曰室中造车天下可
 行轨辙合故也苟能顺天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
 行也愚谓此通天下之志之说也
君子以类族辨物
 类族以人言辨物以物言皆审异以致同也此㨿朱
 子言卦取大同之义而大象又言类族辨物者朱子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2b 页
 亦尝言之矣言天下有不可皆同之理故随他头项
 去分别也○朱子曰如分别姓氏张姓同作一类李
 姓同作一类固类族也冯氏曰如士大夫之族为士
 大夫农之族为农工商之族为工商亦类族也愚谓
 如所谓辨上下定民志独非类族乎朱子曰辨物如
 牛类是一类马类是一类固辨物也冯氏曰祼生为
 祼生羽生为羽物毛生为毛物鳞介之生为鳞介之
 物亦辨物也愚谓如所谓君子慎辨物居方独非辨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3a 页
 物乎要该得尽致同全在审异上若不审其异则混
 淆杂乱反不同矣○朱子及冯氏说辨物处要非夫
 子正意也○裸生为裸物○孔子家语执辔第二十
 五篇裸作裸子夏曰裸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
 ○裸正韵裸亦体也亦作裸裸裸果义皆同○参义
 曰族之与物既审其异而致其同则人之与人其初
 亦一人之身也同胞吾与之念岂不由是而兴乎○
 朱子说张李异族冯氏说羽毛异类亦只是浅说其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3b 页
 仿佛且要之不是孔子正意圣人教君子类族辨物
 若只如此有何深味如公卿大夫之族而类之则欲
 使各称其位有六德者俱为诸侯有三德者俱为大
 夫之类辨物则如章服器用之属一一要各以其类
 如季氏八佾之类所当辨○类族易说辨物颇难说
 如本草所载诸药门类最切盖疗风则防风防已独
 活芎藭之类风眩则菊花飞廉茯神白芷之类麻黄
 葛根杏仁之类则同于疗寒石膏黄芩知母之属则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4a 页
 同于疗热此皆审异致同之意也谷菜禽鱼之类同
 归于禦饥桑麻裘葛之类同归于蔽体弓矢干戈同
 归于禦暴规矩准绳同归于制器六律之辩同于正
 五音也璿玑玉衡之列同于齐七政也○春官大宗
 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
 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璧以禽作六贽以
 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堆士执雉庶人执
 鸷工商执鸡○考工记曰审曲面𫝑以饰五材以辨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4b 页
 民器○又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
 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
 地气也○又曰橘踰淮而北为枳鹦鸽不踰济貉踰
 汶则死此地气然也又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
 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又曰燕
 之角荆之干芬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
 ○类族如六德者均为诸侯三德者均为大夫功之
 大者同于开国功之次者同于承家又如使士农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5a 页
 商之各业其业无相混也府史胥役之各事其事无
 相紊也内有昭穆之辨外有尊卑之等凡若此类皆
 类族也○辨物如菽粟之类同归于养生药石之类
 同归于卫生律吕阴阳不同而同于正五音璿玑玉
 衡不同而同于齐七政朝廷之上则五瑞三帛二生
 一死之贽仪皆所当辨也亲疏之际则三年期年大
 功小功之服色皆所当辨也同律度量衡所以致同
 也车同轨书同文亦所以致同也此非所以辨物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5b 页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本义同人之初就六位上看以刚在下兼就本爻看
 上无系应又自应爻看本义解经取义大约不过此
 三者此外亦有兼就全体所主爻上说来者○同人
 之初未有私主以刚在下则非为私之人上无系应
 则又无所与私故为同人于门之象以无所私而得
 无咎犹未能于野也于野则大同矣○于门谓于门
 外也故曰出门同人人之一家独门在外由门而堂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6a 页
 由堂而室此内外之辨○出门谓在外在外则无私
 昵之偏此程传之说蔡氏所谓出门即同者非矣
六二同人于宗吝
 同人贵无私系六二虽中且正然有应于上则有私
 系矣有私系则情有所偏而不能大同矣故吝者只
 不能大同便是吝道也故象传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象占还须分说如诸爻例○同人于宗本是柔得位
 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今乃谓同人于宗吝者盖卦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6b 页
 是就其全体上取其有相同之义然同人之道贵乎
 广今二五相同虽曰两相与则专然其道则狭矣故
 卦辞则曰于野亨亦所以足其义也此则曰于宗吝
 又以见其利于野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依朱子说是伏戎于高陵之草
 莽中也三欲夺二而惧五之攻为此以备之耳然义
 既不正势又不敌终莫可发事不谐也而爻辞终之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7a 页
 曰三岁不兴有以决之矣○所以取高陵之象者盖
 九五在上九三进而备之有仰关而攻之势故取高
 陵之象○此爻取象如此而其为戒亦深矣以见凡
 图非已有者皆为徒劳而无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乘其墉隔三攻二也弗克攻以二自是五正应义不
 可攻而不攻也一说是攻三若然则弗克攻亦以义
 屈于三而弗克攻耶二攻字固一类也○墉所隔者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7b 页
 又三象也故乘墉以攻是乘三以攻二非直攻三也
 何者三未必得二也况所图在二攻三何为又弗克
 攻非让与三也义屈于五自反而弗之攻也○观卦
 上九爻朱子小注曰易中其字皆说自家如乘其墉
 之类○墉固是取象然就象取也要有所归着毕竟
 是三象亦难说乘巳之墉以攻人如此则是隔于巳
 也○同人九三因九与三二字俱不好故其词(云云/)
 九四九字不好赖有四字好故(云云/)九三之辞明其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8a 页
 全无能为徒取不知量之羞耳九四之困而反则犹
 可取也此以人事言则婚姻为最切然古人于兴国
 之际犹费尽气力以求必得晋楚之困宋卫之类又
 如齐桓之必得管仲当时亦用许多计数恐不得之
 于鲁
义弗克也
 九四弗克攻非力弗克攻也乃义弗克攻也故本义
 以自反言之亦本象传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8b 页
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困字在义弗克上来见其义之弗克则自然有一段
 困心衡虑处○弗克攻何以为吉盖若欲恃力以攻
 二二未必得祸斯及矣反观之非得吉而何○困是
 上句弗克字则是上句义字○参义曰常人之情过
 而能改者鲜矣而于讼与师则必伸其志其能自反
 者为尤鲜盖有计穷力屈不得已而退者也未有其
 力之强而能自退者也春秋赵宣子纳犍菑于邾邾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9a 页
 人辞之以义宣子引师而去之先儒引此爻之义以
 美其事盖闻义能徙诚人情之所难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或问号咷与笑是九五独自耶是二五不得于同始
 皆号咷而后相与笑耶曰专主九五为长且与下句
 大师克相遇相符皆主九五也○大师克相遇本其
 所以得后笑也○用大师克见三四之强也○此爻
 辞皆以象言而占在其中○二五相同者也二同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59b 页
 五则为于宗之吝五同于二乃为义理所同何也盖
 阴私而阳公故其辞不同如此所谓易不可为典要
 也○同人之先先字兼后笑以中直也言以五之中
 正应二之中正其理直也所谓义理所同物不得而
 间之者也○或以中字为心字象传未有以中为心
 者如曰中心得也则另出心字故此中字只宜作中
 正之中字看中该正也○不曰以中也不曰以中正
 也露出直字者自其义理所同物不得而间之而云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0a 页
 也亦如需九二之衍在中蹇九五之以中节皆随本
 卦爻之所切者言也○言相克也言其克了三四然
 后相遇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居外无应物莫与交是全无位任者以其荒僻无与
 同故曰同人于郊若同人于野则是有所同者○上
 九实无所与同曰同人于郊同人字直带卦名说来
 如恒卦上六振恒之类○上九虽物莫与同然如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0b 页
 之吝三四五之争则皆无矣故曰无悔○同人于郊
 无悔此乃不足上九之词盖卦谓之同今乃无所同
 尚何取哉同人于野取其无所不同也○曰同人于
 郊便是无可同者故曰志未得也若同人于野志何
 不得之有○爻曰同人于郊无悔而象传曰志未得
 也交相发明也不曰志未得则同人于郊无悔为善
 爻矣朱子解本义(云云/)愚谓是全得夫子此一句也
 不然于郊几于于野矣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1a 页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
 火在天上无所不照有如四海九州皆在其照临之
 下者所有之大也又六五一阴居尊得中而五阳应
 之是五阳皆为一阴所有亦所有者大也○大有此
 有字是奄有天下之有有国有家之有凡百有位之
 有也火在天上无所不照火虽明若在下则有所蔽
 隔其所照有不周者今在天上则凡天下万物皆在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1b 页
 所照之中矣固为大有之义又六五以阴居尊得中
 而五阳应之是上下五阳皆为六五一阴所有也亦
 为大有之义阴安能尽有诸阳阴居尊而中又有大
 中之道故也只是中而曰大中者以其当大有之时
 而居尊位故其中亦为大中也非寻常之中也或谓
 大字从位上来愚谓大字还从卦而来若谓从位上
 来则他卦九五皆可谓大中矣○居尊应天指六五
 应乾之九二也二乾之主也如同人曰柔得位得中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2a 页
 而应乎乾乾谓九五也此处本义虽不及解然云应
 天指六五也意亦了然矣○大有之元亨是亨其所
 有也自有天下者言便是天下之事各得其理天下
 之民各得其所海宇有永清之风国家有苞桑之固所
 谓大有之业可以保之而无虞矣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以卦德卦体释卦辞此卦德与其德之德不同卦德
 以卦言与卦体一类其德就人事说兼卦体卦德所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2b 页
 言者大凡论卦德卦体之类俱就卦上说个人事道
 理乃人事之影也故此句冠之以其德字○大有之
 元亨谓得亨其所有也故必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
 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刚健文明其德之体也应天
 时行其德之用也刚健则能胜乎私欲文明则能灼
 乎道理应天时行则凡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
 矣谓之大善而亨则贞与利在其中矣○其德刚健
 而文明论进德之序则先明而后健自明诚谓之教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3a 页
 者也论成德之序则先健而后明自诚明谓之性者
 也○应天而时行此人事之时也当其可之谓时也
 承天而时行此造物之时也不先不后之谓时也有
 小不同○应天时行与君子而时中溥博渊泉而时
 出之同义盖天叙有典而我惇之以时也天秩有礼
 而我庸之以时也天命有德而我章之以时也天讨
 有罪而我刑之以时也○彖传只曰应天而时行而
 本义只添个居尊除个时行者居尊然后得以应天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3b 页
 时行则即应天也○本义应天内就含居尊非居尊
 何以应天故下焉者虽善不尊○亦不可全以应天
 为位须看彖传有其德二字在上原来居尊不是应
 天有时行在○应天非以位言也得天位而行天道
 之谓也时行即应天之实也○应天时行实是德也
 居尊二字当安在应天字上○时行之外别无应天
 然必居尊然后得以应天而时行故天命有德自我
 章之天讨有罪自我刑之天秩有礼自我庸之天叙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4a 页
 有典自我惇之○本义占者有其德此其德字正与
 彖传其德同兼卦德卦体所言者○大善而亨非惟
 其事大亨且于道理亦尽善尽美故云然○彖传专
 言元亨而不及利贞看来原是大善亦已该有贞字
 意矣○大有元亨似说亨其所有遏恶扬善盖是治
 其所有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
 火在天上不必指日如明出地上则指日也此只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4b 页
 天火同人地中有山谦之类同例○君子以遏恶扬
 善其于恶者小则鞭扑之大则刑窜之皆所以遏其
 恶也其于善者小则奖劝之大则爵赏之皆所以扬
 其善也○书曰鞭作官刑扑作教刑又墨劓剕宫大
 辟谓之五刑以待罪之大者舜之于四凶则窜之扬
 善如舜谓禹曰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
 时乃功于皋陶曰汝作士明于五刑刑期于无刑民
 恊于中时乃功此奖劝之也如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5a 页
 此爵赏之也○遏人之恶扬人之善所以顺天之休
 命也本义反之于身一节非是正解与比所谓若欲
 比人则亦以是而反观之者同意○人君御天下之
 权只是赏罚二者而已遏恶扬善之谓也遏恶扬善
 是其所当然之则顺天休命则其所以当然之故也
 尧舜之所以帝禹汤文武之所以王皆此道也此圣
 人之所以法天为治者也○天命有善而无恶此以
 天地之性言所以孟子只言性善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5b 页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当大有之时亦富有者也虽当大有之时然以阳刚
 正也居下处卑也上无系应无私交也又在事初新
 与事接也故为未涉乎害何咎之有本是无咎然或
 以为无咎而以易心处之反有咎矣故艰则终无咎
 艰则无咎此戒占者之辞○必言无交害者所有既
 大自有涉害之理故福兮祸所伏○程传曰九居大
 有之初未至于盛处卑无应与未有骄盈之失故无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6a 页
 交害未涉于害也大凡富有鲜不有害○本义云初
 九虽当大有之时问此大有是初九所有耶或只是
 遇其时耶曰味以阳居下之意则只是遇大有之时
 耳如生当唐尧之际及三代一统之盛时是大有之
 时也当此之时也民生既庶而且富矣天下万物丰
 溢人亦容易有致害之理故曰无交害匪咎艰则无
 咎○一说虽当大有之时此时字是时世之时愚按
 师卦初六等爻皆本为众而为将亦从卦来而变其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6b 页
 例也然云峰富者众怨之府之说亦未得害字本旨
 ○师自二外本皆为众统于二者也爻例则与二并
 为将大有自五外皆为五所有爻例则与五皆为大
 有者故曰皆从卦来而变其例也○害字本旨只当
 依程传如骄盈之类所致者贵不期骄而自骄富不
 期侈而自侈既骄且侈鲜不及矣故大有有涉害之
 理○无交害亦是有位者以阳居下只是位卑不然
 似全无涉之理或曰上无系应安得为有位盖有位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7a 页
 者便有君在何谓无应曰无系应谓无私系也如遁
 四之系初随二之系丈夫也若初九岂不在大有之
 君之所统御乎
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兼本义以阳居下上无系应而在事初说以初九二
 字尽之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刚中在下得应乎上是有才德之人为君所柄任大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7b 页
 车以载之象也○有所往而如是兼刚中得应说无
 咎即是胜任而免责也○大车所以象其才德之茂
 ○若非得应则有大车而不得以载所谓野渡无人
 舟自横者矣故有所往而如是一句当兼刚中得应
 说○大车以载是象有攸往无咎是占本义又言占
 者必有此德乃应其占也明此爻未易当在占者宜
 自审也归重大车上○九二大车以载刚中在下故
 为大车得应乎上故为以载有所往而如是谓有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8a 页
 德而又得是君则能成功而免责矣古之所以当此
 者伊傅周召其人也○车有轮有辐有輹有盖有轸
 有轵有轴有毂有轩轴轮毂中之骨子亦如掩轴之
 骨然轵车轴小穿也轸车后横木也轭轼也车前横
 木也辐轮之轑也輹车上伏兔也轩车堂也○又曰
 轸之方也以象地盖之员也以象天轮辐三十以象
 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盖一月之日凡三
 十而星凡二十八宿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8b 页
积中不败也
 只以大车之象言而取象之意自见于言外如舍逆
 取顺及以从禽也之例○积中不败之意谓有刚中
 之德克胜上任也○一说有积中之实德足以任重
 而不致败事此说虽巧然㨿本文玩之未见有此意
 其说太深耳○积中不败是贴出所以取大车以载
 之意不然克胜任重之义或晦而为负载之多而已
 不败字当玩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9a 页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九三固是公侯然非有刚正之德而为人君所贤则
 亦无由得以朝献于君矣此指公侯之贤者○小人
 弗克指公侯中之小人言虽有公侯之位而无刚正
 之德则自当不得九三矣故不得用九三之占○公
 用亨于天子言得亲接于天子也看来大有元亨可
 以有天下事入讲观九三之享于天子九二之大车
 以载九四之匪其彭皆可见大有之义○享谓朝献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69b 页
 也本义分明胡氏兼宴享说非是○享兼朝献疑亦
 是随所有而贡献也○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
 万国此正所谓朝献者可见非任土作贡之谓任土
 作贡非必诸侯躬送至王廷也○或问公用享于天
 子是象乎是占乎曰㨿爻辞用字则似以占言但本
 于爻有此象耳㨿本义文势曰(云云/)故为享于天子
 之象占者有其德则其占如是则又似本以象言而
 占在其中此亦当以本卦上九象占例断○公用享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0a 页
 于天子一句纯是象占者有其德则亦如之○此爻
 主意有刚正之德而被遇柔中之主也故本义云上
 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贤虚中下贤之义亦为不轻○
 问小人若已在公侯之位当朝献之期独不预于朝
 献乎曰此只㨿六五柔中下贤之君所下者必是贤
 不贤者必不为其所下其曰享于天子言君子则得
 以享于天子非君子则不得以享于天子也享只是
 以明其得被遇亲接耳此爻辞取象之意也非专于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0b 页
 朝见而已也不作献其所有说盖大有者天下之有
 也本义于上下并不取此意○本义曰小人无刚正
 之德则虽得此爻不能当也乃知此小人是有位之
 小人若是无位者何缘有享于天子之望亦何用言
 小人弗克也○享于天子盖周礼所谓时见曰会者
 也时见无常期也有被遇亲接之意故小人弗克若
 正当朝会之期则公侯中小人宜不得而显拒之周
 礼春官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1a 页
 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玉海朝贡类载
 汲冢周书王会解第五十九序周室既宁八方会同
 各以其职来献欲垂法厥世作王会(云云/)中台之外
 其右泰士台右弥士受贽者八人愚谓所受之贽盖
 虞书所谓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传曰此九字当在
 肆觐东后之下恊时月正日之上误脱在此谓所觐
 东后以此为贽也○又载伊尹朝献商书汤问伊尹
 曰诸来献吾欲因其地势所有献之伊尹受命于是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1b 页
 为四方令(云云/)○云峰谓九二宰相任重之事九三
 诸侯朝献之事皆不言吉者皆臣职之当为也
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害也
 小人害也言其不利于小人之占也享谓朝献也正
 韵云奉上之谓享所谓享多仪也盖古者公侯之于
 天子朝则必有献诸侯亦有相为献者所谓享礼有
 容色是也集注曰既聘而享用圭璧有庭实则于天
 子可知○书旅獒曰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无有远迩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2a 页
 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
九四匪其彭无咎
 匪其彭无咎以象言占意在外
明辨晰也
 言其明辨之晰然也所明辨者君尊臣卑之义亏盈
 益谦之理也○参义曰四之所处所谓挟震主之威
 者也其能自谦抑才免于咎而已若矜功挟权以陵
 轹其上能无凶乎○大有九二九三九四程传俱以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2b 页
 大有言之本义皆不取者盖二三四皆人臣也所谓
 大有者皆非其所有也由是知本义之精矣○本义
 曰彭字音义未详则知爻下注云彭步当反者为程
 传旧注耳然又云程传曰盛貌理或当然则读如其
 音亦无害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六五柔中之君宽厚有馀刚制不足而九四乃以刚
 鳊之臣而事柔中之君故有僣逼之嫌然九虽刚而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3a 页
 四则柔(云云/)○虚已以应九二之贤自厥孚上下归
 之则是五与上下交孚威是戒占辞因六五所不足
 而云也○六五只是厥孚交如此固善矣然于君道
 有未尽者其曰威如吉者诚以所治既广物性不齐
 安能一一孚于我矣故又当有以威之则恩威两尽
 可以保其所有而不坠矣吉也○六五既得上下之
 归又何用威如㨿理而言必有不能尽如人意者耳
 故威如吉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3b 页
信以发志也
 一人之信见于虚巳以应九二之贤而上下归之则
 是有以发上下之志也○厥孚交如谓上孚于下下
 孚于上两相交也非谓六五之孚交于诸阳也象传
 曰信以发志也则推本言之曰原来是六五之孚有
 以发上下之志盖㨿见在则上下两相孚推本原则
 由上发其孚○虚已以应九二之贤上之孚于下也
 而上下归之则不但九二初六至上九俱孚于五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4a 页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六五虽是君自上九观之则六五在下只当得贤者
 不可泥君位矣履信思顺不可谓履六五之信思六
 五之顺只是下从六五便是他履信思顺处○履信
 以造行言思顺以处心言尚贤则用其人也○履信
 思顺履信自所履而言思顺自所存而言行以实之
 谓信不乖于理之谓顺○从其道则为履信思顺用
 其身则为尚贤故大传曰又以尚贤也莫忽了又字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4b 页
 ○朱子曰五之交孚信也而上能履之盖有孚虽本
 在五然上既履之则孚不在五而在上矣履只是行
 意以居五之上而能行其信故朱子云然也不可谓
 是履下爻之孚故朱子下文云谦退不居思顺也何
 尝如俗说思六五之顺○以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
 下从六五全在刚字上取盖见之明信之笃用之专
 非刚不能不然本义从何处说得下从六五来若是
 上六则阴柔无立将有昏庸眩惑之弊矣安得下贤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5a 页
 ○吉无不利得以亨其大有之庆也○大有吉利谓
 大有所以吉利者以其行合乎天得天之祐也○履
 信思顺而尚贤夫当大有之世而又居上位乃能如
 此是其满而不溢合乎天矣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凭空说出此两句若无
 孔子系辞之说恐朱子亦未知所解方知孔子之言
 不苟也○曰吉无不利尽足矣而必曰自天祐之吉
 无不利者诚以当大有之世民殷物阜内恬外熙四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5b 页
 海举无虞矣万国皆来王矣正是满之时也处此鲜
 不以泰宁自负而怠敖纵恣简贤轻士之病作矣今
 乃能履信思顺而尚贤满而不溢如此诚人主之盛
 德帝王之高致也故独尽善其占○本义曰故其象
 占如此益本文此句是象也亦是占也举此以例其
 馀真一断法也至要至要方知坤六四之括囊无咎
 无誉需九二之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讼初六之不永
 所事小有言终吉师九二之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6a 页
 命同人初九同人于门无咎六二同人于宗吝等本
 义凡言故其象占如此者皆是浑沦不分析之词需
 九二之终吉对初九之利用恒无咎六三之致寇至
 六二之出自穴亦俱为象而兼占也虽独不言故其
 象如此亦其例也
 
 
 
易经蒙引 卷二上 第 176b 页
 
 
 
 
 
 
 
 易经蒙引卷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