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翻译名义序¶
翻译名义序¶ 第 1055a 页

No. 2131

* 翻译名义序

宋唯心居士荆溪周敦义述

余阅大藏。尝有意效崇文总目。撮取诸经要
义。以为内典总目。见诸经中每用梵语。必搜
检经教。具所译音义表而出之。别为一编然
未及竟而显亲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
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余一见而喜曰。是
余意也。他日总目成。别录可置矣已。而过平
江。云遂来见。愿求叙引。余谓此书不惟有功
于读佛经者。亦可护谤法人意根。唐奘法师
论五种不翻。一秘密故。如陀罗尼。二含多义
故。如薄伽梵具六义。三此无故。如阎净树。中
夏实无此木。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
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
尊重智慧轻浅。而七迷之作。乃谓释迦牟尼
此名能仁。能仁之义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
正遍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无上正真之道
无以为异。菩提萨埵。名大道心众生。其名下
劣。皆掩而不翻。夫三宝尊称。译人存其本名。
而肆为谤毁之言。使见此书。将无所容其啄
矣。然佛法入中国。经论日以加多。自晋道安
法师。至唐智升。作为目录图经。盖十馀家。今
大藏诸经。犹以升法师开元释教录为准。后
人但增宗鉴录。法苑珠林。于下藏之外。如四
卷金光明经摩诃衍论。及此土證道歌。尚多
有不入藏者。我国家尝命宰辅为译经润文
翻译名义序¶ 第 1055b 页 T54-1055.png
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将未有一人继升
之。后翻译久远。流传散亡。真赝相乘。无所
放据。可重叹也。云虽老矣。尚勉之哉。绍兴
丁丑重午日序。

雪山大士。求半偈而施身。法爱梵志。敬四句
而析骨。久沈苦海今遇慈舟。秉志竭诚采经
集论。宜安像前烧香礼拜。息尘劳之杂念。游
般若之法林。终卷掩帙摄心静坐。照元明之
本体。复常寂之性原。虽万有以施为。然一无
而亦绝。无机子法云奉勉。



* 苏州景德寺普润大师行业记


普润大师。名法云。字天瑞。自称无机子戈姓。世居长州彩云里。父母祷佛。梦一梵僧云。
吾欲寄灵于此。迨生颜如所梦。瑞相特异襁
褓间见僧则欣然欲趋。似获珍玩。五藏辞亲。
礼慈行彷公为师。始从庭训。神锋发硎。越明
年背诵妙经七轴。九岁薙䰂。十岁进具。以
所受法。即登槐座。为众说戒。绍圣四祀。发
轸参方。首见通照法师。学习天台大教。次投
天竺敏法师几下。谛受玄谈。最后啐啄同时
得法于南屏清辩大法师。代柄如意。为众敷
扬。既而德风四骛。芳誉遐蜚。时政和七年。郡
候徽。猷阁直学士通议大夫应安道礼请住
持松江大觉教寺。仍荐锡今号而学者辐辏。
如川东之。凡八年间。环讲法华。金光明涅槃。
净名大小部帙。继晷待且。慈霔洋洋。续因
翻译名义序¶ 第 1055c 页 T54-1055.png
慈母年迈。思念报亲之恩。遂谢事归宁。庐于
祖坟。曰藏云。居虽丛尔蹑屩尤多。假道问津。
盈诸户外。仍造西方三圣像设广以化人。其
母后有微疾。师就卧床。夜讲心经。念弥陀
佛。佛放金光。母及四方。无不瞻睹。殊祥既
兆。临终怡然。火馀舍利。灿如圆珠。阅数日。
现莲华迹二茎。其为生处。盖可知矣。以此方
彼。大义渡头为道似乎岐致。然至人适理。何
往不从。故我世尊。上升忉利。说法酬恩。指
鬘比丘。弥为慈行。绍兴甲子。寺僧率众。佥
诣云庵请师归寺。作众依止。受已明年。与诸
徒弟。迎像入寺。敝华阁以舍之。大兴莲社胜
会。集千人结课观经。念本性唯心之佛。仍建
八关斋会。及金光明。法华大悲圆觉金刚等
会。并作西资。士夫名贤。善信四众。饮师高风。
来者阗咽于路。或争先而趋之者。终成超越。
若锦江进士王龄。武林贡元张启。三衢国录
吴彦英。嘉夭登仕金廷圭吴会安人。钱氏等
凡若干人。俱生净土。法师博通经史。囊括古
今。具八备之才能。蕴十条之德善。编集翻译
名义。注解金刚经及心经疏钞著息阴集等。
并行于世。莫不宪章圣化。鼓吹山家。自行化
他。能事毕矣。一日索浴更衣。端坐西向。召门
弟子曰。汝等各。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
自度。慎勿怠堕仍书偈云。琼树矗云霄。紫
金台更高。无生生彼土。不动一丝毫。汝等
持此并遗书达于知识。我之最后为请定慧
堂头。宝憧法主。依此起龛举火。馀无他事
言已默然而蜕。是夜钟声远闻。异香满室。既
翻译名义序¶ 第 1056a 页 T54-1056.png
敛龛帏。众犹闻师口称佛名琅琅在耳。当绍
兴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也。住世七十一
年。为僧六十一腊。香薪之次设利无穷。噫
微渤澥。不足以容翻空之涛。微广漠。不足以
展垂天之翮。今法师出广长舌相于萨婆若
海搏扶摇羊角于第一义天。虽古高僧。不复
多让。顷修法师塑像。得其弟子文辩大师师
绪状其行于像藏之内。蒙不揆无似。僣为笔
削。以标炽之者。盖欲扬摧宗祖之德善。子
孙知而传之云尔。大德五年岁在辛丑九月
九日。嗣祖住持。永定教寺。吉祥雄辩大师普
洽记。

此记安于翻译名义之前庶观览者知夫能述之人胜也。


翻译名义集一

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编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
虽似别。义则大同。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
俱华。但左右不同耳。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
易其所无。故以此方之经。而显彼土之法。周
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曰
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今通西言而云译
者。盖汉世多事北方。而译官兼善西语。故摩
腾始至。而译四十二章。因称译也。言名义者。
能诠曰名。所以为义。能诠之名。胡梵音别。自
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唐有彦琮法师。
翻译名义序¶ 第 1056b 页 T54-1056.png
独分胡梵。葱岭已西。并属梵种。铁门之左。皆
曰胡乡。言梵音者。劫初廓然。光音天神降为
人祖。宣流梵音。故西域记云。详其文字。梵天
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寓物合成。随事转
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
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
调和雅。与天音同。气韵清亮。为人轨则。

或问。玄奘三藏义净法师。西游梵国。东译华
言。指其古翻。證曰旧讹。岂可初地龙树论梵
音而不亲(如以耆阇名鹫。掘名头。奘云讹也。今云姞栗罗矩吒)。三贤罗什译
秦言而未正(什译罗睺罗为覆障。奘译罗怙罗为执日)。既皆纰缪。安
得感通。泽及古今福资幽显。今试释曰。秦楚
之国。笔聿名殊。殷夏之时。文质体别。况其
五印度别千载日遥。时移俗化。言变名迁。遂
致梁唐之新传。乃殊秦晋之旧译。苟能晓意。
何必封言。设筌虽殊。得鱼安别。法云十岁无
知。三衣滥服。后学圣教。殊昧梵言。由是思义
思类。随见随录。但经论文散。疏记义广。前后
添削。时将二纪。编成七卷六十四篇。十号三
身。居然列目。四洲七趣。灿尔在掌。免检阅之
劳。资诚證之美。但愧义天弥广。管见奚周。教
海幽深。蠡测焉尽。其诸鈌疑。倾俟博达者
也。时大宋绍兴十三年。岁次癸亥。仲秋晦日。
居弥陀院。扶病云尔。


* 十种通号第一
* 诸佛别名第二
* 通别三身第三
* 释尊别名第四
* 三乘通号第五
* 菩萨别名第六
* 度五比丘第七
* 十大弟子第八
* 总诸声闻第九
* 宗释论主第十
翻译名义序¶ 第 1056c 页 T54-1056.png
* 宗翻译主第十一
* 七众弟子第十二
* 僧伽众名第十三

* 十种通号第一

福田论叙三宝曰。功成妙智。道登圆觉佛也。
玄理幽微。正教精诚法也。禁戒守真威仪出
俗僧也。皆是四生导首。六趣舟航。故名为宝。
无机子问曰。如涅槃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
则应立教举法为初。何缘垂训佛居先耶。释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有能演之功。法无
自显之力。犹若伏藏藉人指出。故初称佛。然
后示法。佛有无量德。亦有无量名。故今此集。
先列十号。言十号者。一仿同先迹号。二堪为
福田号。三遍知法界号。四果显因德号。五妙
往菩提号。六达伪通真号。七摄化从道号。八
应机授法号。九觉悟归真号。十三界独尊号。

梵语多陀阿伽陀。亦云怛闼阿竭。后秦翻为
如来。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
如来。此以法身释。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
如。正觉名来。此以报身释。成实论云。乘如实
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此约应身释。

阿罗诃。秦云应供。大论云。应受一切天地
众生供养。亦翻杀贼。又翻不生。观经疏云。天
竺三名相近。阿罗诃翻应供。阿罗汉翻无生。
阿卢汉翻杀贼。

三藐三佛陀。亦云三耶三菩。秦言正遍知。
大论云。是言正遍知一切法。什师言。正遍觉
也。言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
死梦故言觉。妙宗云。此之三号。即召三德。
今就所观义当三谛。正遍知即般若真谛也。
翻译名义序¶ 第 1057a 页 T54-1057.png
应供即解脱俗谛也。如来即法身中谛也。故
维摩云。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
不能尽受。

鞞侈遮罗那三般那。秦言明行足。大论云。
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三乘虽得三明。明
不满足。佛悉满足。是为异也。

修伽陀。秦言好去。大论云。于种种诸深三
摩提无量智慧中去。或名修伽度。此云善逝。
菩萨地持经云。第一上升。永不复还。故名善
逝。

路伽惫。大论云。是名知世间。知二种世间。
一众生。二非众生。及如实相。知世间果。世间
因。出世间灭。出世间道。地持经云。知世间众
生界。一切种烦恼。及清净。名世间解。

阿耨多罗。秦云无上。大论云。如诸法中涅
槃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地持经云。唯一丈
夫名无上士。大经云。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
所断者名无上士。

富楼沙昙藐娑罗提。秦云可化丈夫调御
师。大论云。佛以大慈大智故。有时软美语。有
时苦切语。有时杂语。令不失道。若言佛为女
人调御师。为不尊重。若说丈夫一切都摄。

舍多提婆魔㝹舍喃。此云天人教师。大论
云。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
是人随教行。又云。度馀道众生者少。度天人
众生者多。

佛陀。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
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
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后汉郊祀志云。汉
翻译名义序¶ 第 1057b 页 T54-1057.png
言觉也。觉具三义。一者自觉。悟性真常。了惑
虚妄。二者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者觉
行圆满。穷原极底。行满果圆故。华严云。一
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
觉他。肇师云。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
者。其唯佛也。妙乐记云。此云知者觉者。对迷
名知。对愚说觉。佛地论云。具一切智一切种
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
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
莲华开。故名为佛。

路迦那也。大论云。翻世尊。成论云。具上九
号。为物钦重。故曰世尊。天上人间所共尊故。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
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
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
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
名天人师。知三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
涅槃疏云。阿含及成论。合无上士与调御丈
夫为一号。故至世尊十数方满。涅槃及大论。
开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两号。而辅行云。大
论合无上士调御丈夫。以为一句。此文误也。
学者详之。

婆伽婆。应法师云。薄伽梵总众德。至尚之
名也。大论云。一名有德。二名巧分别诸法。三
名有名声。无有得名声如佛者。四能破淫怒
痴。新云薄伽梵。名具六义。佛地论曰。薄伽梵
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
称。五吉祥。六尊贵。颂曰。自在炽盛与端严。
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
翻译名义序¶ 第 1057c 页 T54-1057.png
名薄伽梵。其义云何。谓如来永不系属诸烦
恼。故具自在义。猛焰智火所烧炼故。具炽
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具端严
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
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
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
废故。具尊贵义。唐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一秘
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
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
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已
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
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 诸佛别名第二

仰则真法俯立俗号。名虽各异。义亦互通。故
法苑云。如释迦翻能仁。岂有一佛非能仁也。
阿弥陀云无量寿。岂有一佛非长寿也。但以
逗机设化。随世建立。题名。则功能虽殊。显
义。乃力用齐等。方知三世无量之名。具显诸
佛无量之德也。

释迦文。净名疏云。天竺语释迦为能。文为
儒。义名能儒。大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
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
弗目伽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
尔时瓦师。布施草座灯明石蜜浆。便发愿言。
我于当来作佛如今佛名。弟子名字。亦如今
佛。优婆塞戒经云。我于释迦。最初发心。于
迦叶佛。满三僧祗。须知三祗正满。在于胜
观。今言迦叶兼百劫故。大论云。初阿僧祇中
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
翻译名义序¶ 第 1058a 页 T54-1058.png
虽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称我当作佛。三阿
僧祇中。了知得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我于
来世。当得作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刺那尸
弃佛。为初阿僧祇。是中菩萨。永离女人身。从
刺那尸弃佛。至燃灯佛。为二阿僧祇。是时菩
萨。七枝青莲华。供养燃灯佛。敷鹿皮衣。布发
掩泥。便授其记。汝当作佛。名释迦牟尼。从燃
灯佛。至毗婆尸。为三僧祇。过三僧祇。种三十
二相业。

罽那尸弃。名出俱舍大论。则名刺那尸弃。
此云宝髻。亦云宝顶。吾佛世尊初僧祇满时。
值此佛。与七佛中第二尸弃。隔二僧祇。先达
谓同。故今辩异。

提洹竭或云提和竭罗。此云燃灯。大论云。
太子生时。一切身边。光如灯故。故云燃灯。以
至成佛。亦名燃灯。镫字说文从金。徐铉云。锭
中置烛故谓之灯。声类云。有足曰锭。无足曰
灯。故瑞应经。翻为锭光。摭华云。锭音定。灯
属也。古来翻译。回文不同。或云燃灯。或云锭
光。语异义同。故须从金。释尊修行。名儒童
时。二僧祇满。遇燃灯佛。得受记莂。

毗婆尸。亦名维卫。此云胜观。俱舍云。三无
数劫满。逆次逢胜观。燃灯。宝髻佛。初释迦牟
尼。此由释尊于胜观佛初种相好。故毗婆尸
为七佛首。以赞弗沙精进力故。超九大劫故
至于今。过九十一大劫也。

尸弃。亦名式弃。大论翻火依。佛名经。过三
千劫。

毗舍浮。翻遍一切自在。药王药上经云。庄
翻译名义序¶ 第 1058b 页 T54-1058.png
严劫中最后一佛。

俱留孙。此云所应断。又翻作用庄严。贤劫
第九减六万岁。出成佛道。为千佛首。

拘那含牟尼此云金寂。大论名迦那迦牟尼。
秦言金仙人。四万岁时出现阎浮。

迦叶波。此云饮光。二万岁时出成正觉。至
百岁时。释迦牟尼。居兜率天。四种观世。故大
论云。一者观时。人寿百岁佛出时到。二观土
地。诸国常在中国生故。三观种姓。刹利种姓。
势力大。婆罗门种。智慧大。随时所贵。佛于中
生。四观生处。何等母人。能怀那罗延力菩萨。
亦能自护净戒。如是观竟。唯中国迦毗罗婆。
净饭王垢能怀菩萨。如是思惟已。于兜率天
下。不失正慧。入于母胎。

弥勒。西域记云。梅哩丽耶。唐云慈氏。即姓
也。旧曰弥勒。讹也。什曰姓也。阿逸多字也。
南天竺婆罗门子。净名疏云。有言从姓立名。
今谓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弥勒此翻慈氏。过
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自尔至今。常
名慈氏。始阿逸多。此云无能胜。有言阿逸多。
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观下生经云。
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

袍休兰罗。汉言大宝。即多宝佛。出萨云分
陀利经。

弗沙。正名富沙。清凉云。亦云勃沙。此云增
盛。明达胜义故也。亦底沙。亦云提舍。此翻
明。又云说度。说法度人也。什师解弗沙菩萨
云。二十八宿中鬼星名也。生时相应鬼宿。因
以为名。或名沸星。或名孛星。
翻译名义序¶ 第 1058c 页 T54-1058.png

楼夷亘罗。清净平等觉经。翻世饶王。无量
寿经。翻世自在王。

昙摩迦。此翻法藏比丘。乃无量寿行因时名
阿弥陀。清净平等觉经。翻无量清净佛。无
量寿经。翻无量寿佛。称赞净土经云。其中世
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

阿閦。净名经云。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疏
云阿之言无。閦之言动。

刺那那伽罗。此云宝积。以无漏根力觉道等
法宝集故。名为宝积。问若尔一切佛皆应号
宝积。答但此佛即以此宝为名。

楼至。此翻啼泣。又名卢遮亦名鲁支。此翻
爱乐。

鞞恕婆附。大论云。秦言一切胜。

提和罗耶。晋言天人王。佛授调达。作佛之
号。

须扇多。亦云须扇头。此云甚净。弟子未熟。
便入涅槃。留化佛一劫。

* 通别三身第三(别标释迦通贯诸佛)

万汇沈迷居三道而流转。十力超悟證三身
为圆通。由是三谛一境合名法身。此彰一性
也。三智一心合名报身。三脱一体合名应身。
此显二修也。以斯定慧互严。致使法身圆显
境智冥合。应物现形。三身明矣。

毗卢遮那。辅行曰。此云遍一切处。烦恼体
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唯识论云。
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
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实
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
翻译名义序¶ 第 1059a 页 T54-1059.png
身。光明玄云。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
佛。故经言。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摩诃衍论云。
剋其法身真实自体。湛湛绝虑。寂寂名断。能
为色相作所依止。今问。寂寂名断安名法身。
答法实无名。为机诠辩。召寂寂体。强称法身。
问湛湛之体。当同太虚。答凡所有相皆是非
相。觉五音如谷响。知实无声。了万物如梦形。
见皆非色。空有不二。中道昭然。不可闻无谓
空断绝。

卢舍那贤首。梵网疏云。梵本卢舍那此云光
明遍照。照有二义。一内以智光。照真法界。此
约自受用义。二外以身光。照应大机。此约他
受用义。净觉。杂编云卢舍那。宝梁经翻为净
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圆故云满。此
多从自受用报得名。或翻光明遍照。此多从
他受用报为目。若论色心皆得净满。身智俱
有光明。则二名并通自他受用也。唯识论云。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身。谓诸如来
三无数劫。修习无量福德资粮。所起无边真
实功德。又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
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身。由平
等智示现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
菩萨。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
用大乘法乐。合此二身。名曰报身。摩诃衍云。
所言报身者。具胜妙因受极乐果。自然自在
决定安乐。远离苦相。故名为报。

释迦牟尼。摭华云。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
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运立此
嘉称。发轸云。本起经。翻释迦为能仁。本行
翻译名义序¶ 第 1059b 页 T54-1059.png
经。译牟尼为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姓从
慈悲利物。字取智慧冥理。以利物故。不住涅
槃。以冥理故不住生死。长水云。寂者现相无
相。默者示说无说。此则即真之应也。能仁是
姓者。长阿含云。昔有轮王姓甘蔗氏。听次妃
之谮。摈四太子。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以德归
人。不数年间。郁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
召。四子辞过不还。父王三叹。我子释迦。因此
命氏。又云住直树林。又号释迦。既于林立国。
即以林为姓。此以释迦翻为直林。寂默是字
者。本行经云。又诸释种立性。憍慢多言。及见
太子。悉皆默然。王云宜字牟尼。称赞净土经
名释迦寂静。又释迦牟尼。翻度沃焦。如旧华
严名字品。及十住婆沙所列。大海有石。其名
曰焦。万流沃之。至石皆竭。所以大海水不增
长。众生流转犹如焦石。五欲沃之而无厌足。
唯佛能度故此为名。释迦牟尼属应身也。摩
诃衍云。所言应者随顺根机而不相违。随时
随处随趣出现。非安乐相故名为应。而此应
身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
一释迦。故召释迦牟尼。名千百亿化身也。唯
识论云。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
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来登地菩萨
及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若就应身。
开出变化。则成四身。以现同始终名应。无而
歘有名化。然此三身之法。或执即义名失三
身。或执离义相乖一体。今约三义。通而辨
之。一者体用。智与体冥。能起大用。自报上冥
法性体名真身。他报下赴机缘用名应身。故
翻译名义序¶ 第 1059c 页 T54-1059.png
光明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
中月。而观世音普门示现。令无涯人获乎冥
显两种利益者由此二身也。二者权实。权名
权暂。实谓实录。以施权故。从胜起劣。三佛离
明。以显实故从劣起胜。祗是一身故曰。吾
今此身即是法身。又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
十二。是知顺机则权设三身。就应乃实唯一
佛也。三者事理。观经疏云。佛本无身无寿。亦
无于量。随顺世间。而论三身。是则仰观至理。
本实无形。俯随物机。迹垂化事。犹明镜也。像
体本虚。若水月焉影元非实。苟于迹事。而起
封执。则同痴猴堕井而死。学出世法。宜诫
之哉。

* 释尊姓字第四

世本云。言姓即在上。言氏即在下。西域记云。
姓者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
子孙之所出也。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婆
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刹帝利
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吠奢商贾
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戎陀罗农人也。
肆力畴垄。勤身稼穑。智度论云。随时所尚。佛
生其中。释迦出刚强之世。托王种以振威。迦
叶生善顺之时居净行以标德。故佛诸文姓
有六种。一瞿昙。二甘蔗。三日种。四释迦。五
舍夷。六刹利。今具释之。

瞿昙。或憍昙弥。或俱谭。西域记云。乔答摩。
旧云瞿昙。讹略也。古翻甘蔗。泥土等。南山曰
非也。瞿昙星名。从星立称。至于后代。改姓释
迦。慈恩云。释迦之群望也。文句曰。瞿昙此云
翻译名义序¶ 第 1060a 页 T54-1060.png
纯淑。应法师翻为地最胜。谓除天外人类中
此族最胜。如十二游经明。阿僧祗时。大茅
草王。舍位付臣。师婆罗门。遂受其姓。名小瞿
昙。仁贤劫初。识神托生。立瞿昙姓。故知瞿
昙。远从过去近自民主。二姓甘蔗者菩萨本
行经云。大茅草王得成王仙。寿命极长。老不
能行。时诸弟子。出求饮食。以笼盛仙。悬树枝
上。猎师遥见。谓鸟便射。滴血于地。生二甘
蔗。日炙开剖。一出童男一出童女。占相师立
男名善生。即灌其顶。名甘蔗王。女名善贤。为
第一妃。三姓日种者。本行经云。又以日炙甘
蔗出故亦名日种。四姓释迦。具三身篇。

舍夷。文句云。舍夷者贵姓也。此名讹略。正
云奢夷耆耶。本行经云。以住释迦大树蓊郁
枝条之林。是故名为奢夷耆耶。此以其处而
立于姓。故国名舍夷。

刹帝利。肇曰王种也。秦言田主。劫初人食
地味。转食自然粳米。后人情渐伪各有封殖。
遂立有德处平分田。此王者之始也。故相承
为名。为其尊贵自在强暴快意不能忍和也。
什曰。梵音中含二义。一言忍辱。二言能嗔。言
此人有大力势。能大嗔恚。忍受苦痛。刚强难
伏。因以为姓。

萨婆悉达。唐言顿吉。太子生时。诸吉祥瑞。
悉皆具故大论翻为成利。西域记云。萨婆曷
剌他悉陀。唐言一切义成。旧云悉达。讹也。此
乃世尊小字耳。

摩纳缚迦。或号摩那婆。瑞应翻为儒童。本行
翻为云童。又云善慧。又翻年少净行。燃灯佛
翻译名义序¶ 第 1060b 页 T54-1060.png
时为菩萨号。今问瑞应明昔为摩纳献燃灯
华。诸文引此證二僧祇。何故妙玄證通行因
耶。答经中既云。得不起法忍。三藏由伏惑故。
无此法忍故證通教。而诸文中證二僧祗者。
以瑞应是三藏故。净名疏中义以初祗为伏。
二三祇为顺。百劫为无生。三十四心为寂灭
故。诸文中證二僧祗。发轸问若通别圆妙
玄何故判为通教。答非但通二亦通三藏。随
教所说。浅深不同。一往瑞应多属通义。以得
忍故。异前三藏。不说行因不思议相。异后别
圆。况复若判属通必兼后二。又云。馀经说遇
燃灯是八地。正是通教辟支佛地。

* 三乘通号篇第五

佛教诠理。化转物心。超越凡伦。升入圣域。其
或知苦常怀厌离。断集永息润生。證灭高契
无为。修道唯求自度。此声闻乘也。其或观无
明是妄始。知诸行为幻源。断二因之牵连。灭
五果之缠缚。此缘觉乘也。其或等观一子普
济群萌。秉四弘之誓心。运六度之梵行。此菩
萨乘也。语其渡河。虽象马兔之有殊。论乎出
宅。实羊鹿牛之无别矣。

菩萨。肇曰。正音云菩提萨埵。菩提佛道名
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
提萨埵。无正名译也。安师云开士始士。荆溪
释云。心初开故。始发心故。净名疏云。古本翻
为高士。既异翻不定。须留梵音。但诸师翻译
不同。今依大论释。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众
生。天台解云。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
萨埵。又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
翻译名义序¶ 第 1060c 页 T54-1060.png
又化他故。贤首云。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
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

鸠摩罗伽。或云鸠摩罗驮。或名究磨罗浮
多。此云童真。亦云毫童。亦云童子。熏闻云。
内證真常而无取著。如世童子心无染爱即
法王子之号也。大论曰。复次又如王子名鸠
摩罗伽。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
故悉名王子皆任为佛。如文珠师利。十力四
无所畏等悉具佛事故。住鸠摩罗伽地。佛地
论云。从世尊口正法所生。绍继佛身。不断绝
故。名法王子。观经疏云。以法化人。名法王
子。什注净名云。妙德以法身游方。莫知其所
生。又来补佛处。故言法王子。荆溪问曰。经称
文珠为法王子。其诸菩萨何人不是法王之
子。答有二义。一于王子中。德推文殊。二诸经
中。文殊为菩萨众首。

辟支迦罗。孤山云。此翻缘觉。观十二缘。而
悟道故。亦翻独觉。出无佛世。无师自悟故。今
楞严云复有无量辟支者。将非他方。无佛之
土。大权引实。而来此会乎。霅川云。或佛知此
众当获大益。威神摄至。不亦可乎。独觉称麟
喻者。名出俱舍。名为犀角。出大集经。槜李
云。独觉亦观十二因缘。亦可名为缘觉。但约
根有利钝。值佛不值佛之殊。分二类也。

毕勒支底迦。此云各各独行。音义云。独觉
正得其义也。义钞中问。独觉为有戒耶。解云。
亦得虽出无佛世。缘于别等得脱。亦得别解
脱也。若尔此戒佛世有。既出无佛世。云何得
有戒。答别解脱有二。一在家诸戒。二出家别
翻译名义序¶ 第 1061a 页 T54-1061.png
解脱。又善见云。五戒十戒一切时有。乃至无
佛出世。辟支轮王等。亦有教受。妙玄云。今明
三藏三乘无别众。不得别有菩萨缘觉之戒
也。

须陀洹。金刚疏云。此翻入流。又曰逆流。断
三法者。约逆而言。即四流中逆见流也。得果
證者。约入流而说。即入八圣道之流也。今经
云。名为入流。又云不入色声香等。不亦二义
乎。四教义翻修习无漏。刊正释云。初见真理
故。

斯陀含。此云一往来。金刚疏云。是人从此
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得尽众苦。大论云。
息忌伽弥。息忌名一。伽弥名来。是名一来。四
教义翻云薄。前断已多。其所未断少故。名薄。

阿那含。此云不来。金刚疏云。是人欲界中
死。生色无色界。于彼漏尽。不复来生。大论名
阿那伽弥。阿那名不。伽弥名来。四教义翻云
不还。

阿罗汉。大论云。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
烦恼贼破。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
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又阿名不。罗汉名生。彼
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法华疏云。阿颰(音
跋)经云应真。瑞应云真人。悉是无生。释罗汉
也。或言无翻。名含三义。无明糠脱。后世田
中。不受生死果报。故云不生。九十八使烦恼
尽。故名杀贼。具智断功德。堪为人天福田。故
言应供。含此三义。故存梵名。

摩诃那伽。大论云。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
五千阿罗汉。诸罗汉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
翻译名义序¶ 第 1061b 页 T54-1061.png
龙如象。水行中龙力最大。陆行中象力大。中
阿含经。佛告邬陀夷。若沙门等从人至天。不
以身口意害我。说彼是龙象。净名疏云。罗汉
若得超越名摩诃那伽。心调柔软三乘事定。
齐此为极。记云。如涅槃叹德云人中之龙也。

阿离野。此翻圣者。亦云出苦者。孔氏传云。
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孔子对鲁哀公云。所谓
圣人者。智通大道。应变不穷。测物之情性者
也。商太宰嚭(匹鄙)问孔子曰。夫子圣者欤。曰
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三王圣者欤。曰三王
善用智勇。圣非丘所知。五帝圣者欤。曰五帝
善用仁信。圣非丘所知。三皇圣者欤。曰三皇
善用时政。圣非丘所知。太宰大骇曰。然则孰
为圣人乎。夫子有间动容而对曰。西方有圣
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荡荡乎人无能名焉。

* 菩萨别名篇第六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
犹如妙德等。净名疏云。若见佛性。即具三德。
不纵不横。故名妙德。无行经名满殊尸师利。
或翻妙首。观察三昧经。并大净法门经名普
首。阿目祛经。普超经。名濡首。无量门微密经
名敬首。西域记云。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首
楞严经说。是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号龙
种上尊王佛。央掘经说。是现在北方常喜世
界观喜藏摩尼宝积佛。慈恩上生经疏引经
云。未来成佛名曰普现。

(蒲必)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此云普贤。悲
华云。我行要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
翻译名义序¶ 第 1061c 页 T54-1061.png
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文句云。今明。伏道之
顶其因周遍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曰贤。
(音醉)李云。行弥法界曰普。位邻极圣曰贤。
请观音经疏云。跋陀云贤首。等觉是众贤位
极故。佛圣首极故。观经大论。并翻遍吉。圆觉
略疏云。一约自体。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
曰贤。二约诸位。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
贤。三约当位。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表于理行。清凉国师。制华严三圣圆融观中。
先明二圣三对表法。一普贤即所信如来藏
(理趣般若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初会即入如来藏身三昧故也)文殊即能
信之心(佛名经说。一切诸佛皆因文殊而发心故。善财始见。发大心故)二普贤表所
起万行(上下经文。皆云普贤行故)文殊表能起之解(慈氏云。汝先得见诸善
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皆文殊力也)三普贤表證出缠法界(经云。身相如
虚空故。善财入其身故。善财见之。即得智波罗蜜者。依体起用故也)文殊表能證大智
(本所事佛名不动智故。常为诸佛母故。再见文殊方见普贤者。显其有智方證理故。故古德名后文殊为智照无二
相也)然此二圣各相融摄。谓依体起行。行能显
理。故三普贤而是一体。信若无解。信是无明。
解若无信解是邪见。信解真正。方了本源。成
其极智。极智返照。不异初心。故三文殊亦是
一体。又二圣亦互相融。二而不二。没同果海。
即是毗卢遮那。是为三圣。故此菩萨常为一
对。

阿那婆娄吉低输。文句名婆娄吉低税。别
行玄。此云观世音。能所圆融有无兼畅。照
穷正性。察其本末。故称观也。世音者。是所观
之境也。万象流动。隔别不同。类音殊唱。俱蒙
离苦。菩萨弘慈一时普救。皆令解脱故曰观
翻译名义序¶ 第 1062a 页 T54-1062.png
世音。应法师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此云观
世自在。雪山已来经本云娑婆罗。则译为音。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名卢鸽楼亘。此云光世
音。西域记云。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唐言观
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大散音即阿缚
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
光世音。或世自在。皆讹谬也。唐奘三藏云。观
有不住有。观空不住空。闻名不惑于名。见相
不没于相。心不能动。境不能随。动随不乱其
真。可谓无碍智慧也。

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云。我投足之
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大势
至。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
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维摩罗诘。什曰。秦言净名。垂裕记云。净即
真身。名即应身。真即所證之理。应即所现之
身。生曰。此云无垢称。其晦迹五欲。超然无
染。清名遐布。故致斯号。大经云。威德无垢
称王优婆塞。西域记毗摩罗诘。唐言无垢称。
旧曰净名。然净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
名乃有异。旧曰维摩诘者讹也。

纯陀。旧云。本名纯陀。后大众称德。号为妙
义。补注云。不应名德两分。纯陀是西音。妙义
乃此语。

阿迦云。此故药王。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云。
过去有佛号琉璃光照。灭度之后。时有比丘。
名为日藏。宣布正法。时有长者。名星宿光。闻
说法故。持呵梨勒及诸杂药。奉上日藏并诸
大众。因此立名药王。后当作佛。名为净眼。星
翻译名义序¶ 第 1062b 页 T54-1062.png
宿光弟名电光明。闻说法故。以其醍醐上妙
之药。而用供养。因此立名。名为药上。后当作
佛。名为净藏。文句云。若推此义。星光应在喜
见之后。从舍药发誓已来。名药王故。本草序
云。医王子性韦名古。字老师。元是疏勒国得
道人也。身被毳袍。腰悬数百葫芦。顶戴纱巾。
手持藜杖。常以一黑犬同行。寿年五百馀岁。
洎开元中。孟夏之月。有人疾患。稍多疼困。师
发愿心存目想。遂普施药饵。无不痊平。睹之
者便愈。后乃图形供养。皇帝敬礼为药王菩
萨。又神仙传云。昔尧舜之时。殷汤之际。周秦
已后。大汉至唐。凡五度化身来救贫病。其犬
化为黑龙。背负老师冲天而去。

(蒲活)陀婆罗。大论翻云善守。思益云。若
众生闻名者。毕竟得三菩提。故云善守。孤山
云。贤守自守护贤德。复守护众生。或云贤首。
以位居等觉。为众贤之首。亦名跋陀和。此云
贤护。妙乐云。善即贤也。王城在家菩萨。

萨陀波崙。大论云。秦言常啼。是菩萨求佛
故。忧愁啼哭七日七夜。故号常啼。具如智论。

郁伽陀达磨。大论云。郁伽陀秦言盛。达磨
秦言法。故号法盛。

尸梨伽那。大论此云厚德。

和须蜜多。亦云婆须蜜多。西域记云。伐苏
须蜜俎多。唐言世友。旧曰和须蜜多讹也。
观法师云。亦翻天友。随世人天方便化故。

乾陀诃提。此云不休息。念念流入萨婆若
海。初无休息。

瞿沙。西域记云。此云音。
翻译名义序¶ 第 1062c 页 T54-1062.png

瞿师。此云美音。

提婆达多。亦名调达。亦名提婆达兜。法苑
云。本起经提婆达多。齐云天热。以其生时人
天等众心皆惊热。无性摄论云。唐云天授。亦
云天与。谓从天乞得故。入大乘论问。彼提婆
达多。世世为佛怨。云何而言是大菩萨。答若
是怨者。云何而得世世相值。如二人行东西
各去。步步转远岂得为伴。又云是宾伽罗菩
萨。

商莫迦。此云善。西域记云。旧曰晱摩菩萨。
讹。

阿差末。此云无尽意。天台云。知一切法性
无尽故。菩萨发心无尽。

般若拘罗。此云智积。净名疏云。观于实相
智慧积聚。

跋陀婆罗赊塞迦。下生经曰。秦言善教。

那罗延。维摩经那罗延菩萨。涅槃疏。翻为
金刚。

* 度五比丘篇第七

法华云。即趣波罗柰。为五比丘说。原其由也。
太子入山。父王思念。乃命家族三人。谓阿鞞。
跋提。拘利。舅氏二人。谓陈如。迦叶。寻访住
止。随侍动静。二人著五欲。太子初食麻。夌
遽尔退席。三人著苦行。太子后受乳糜。亦复
远去。洎成佛果念谁堪度。初思二仙。空言已
死。复念五人。当往先度。故至波罗柰。一夏调
根。初为陈如说四谛得道。次为阿鞞跋提说
布施生天福乐。同时證果。三为迦叶拘利。亦
如前说。皆得圣道。是为三番度五比丘。既先
翻译名义序¶ 第 1063a 页 T54-1063.png
入道。故首列之。

阿若憍陈如。亦名俱邻。法华疏云。阿若名
也。此翻已知。或言无知。无知者非无所知。乃
是知无耳。又翻为解。楞严云。我初称解等。具
云解本际。孤山云。以第一解法者也。憍陈如
姓也。此翻火器。婆罗门种。其先事火。从此命
族。

(乌葛)鞞。亦阿说示。此云马胜。亦云马师。
亦名阿输波踰祇。此云马星。

跋提。亦名婆提。本行集云。跋提梨迦。此云
小贤。文句亦名摩诃男。若五分律及本行集。
则跋提与摩诃男。两别。

十力迦叶。亦名婆敷。

拘利太子。若涅槃疏。则摩诃男与拘利。是
一。

* 十大弟子篇第八

舍利弗智慧。目犍连神通。大迦叶头陀。阿那
律天眼。须菩提解空。富楼那说法。迦旃延论
义。优波离持律。罗睺罗密行。阿难陀多闻。净
名疏云。今十弟子各执一法者。人以类聚。物
以群分。随其乐欲各一法门摄为眷属。虽各
掌一法。何曾不具十德。自有偏长故称第一。
又增一阿含明。一百比丘各有偏好。为善不
同。例亦如此。

舍利弗。大论云。有婆罗论义师。名婆陀罗
(云云)。妇生一女。眼似舍利鸟眼。即名此女
为舍利(云云)。众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
为舍利弗。弗秦言子也。涅槃云。如舍利弗母
名舍利。因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又翻身子。文
翻译名义序¶ 第 1063b 页 T54-1063.png
句云。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亦
云鹙子。母眼明净如鹙(比由)(来故)眼。

大目犍(巨焉)连。什曰。目连婆罗门姓也。名
拘律陀。拘利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
名。垂裕记问。大经云。目犍连即姓也。因姓立
名目连。何故名拘律陀耶。答本自有名。但时
人多召其姓故。大经云耳。净名疏云。文珠
问经翻莱(音罗)(蒲北)根。父母好食以标子
名。真谛三藏云。勿伽罗此翻胡豆。绿色豆也。
上古仙人。好食于此。仍以为姓。正云摩诃没
特伽罗。新翻釆菽氏。菽亦豆也。西域记云。没
特伽罗。旧曰目犍连。讹略也。

摩诃迦叶波。文句。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
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云龟氏。时
人多以姓召之。其实有名。名毕钵罗。父母祷
树神而生子。故名毕钵罗。言大者若约所表。
或因智大德大心大。故称大迦叶。若约事释
者。佛弟子中多名迦叶。如十力三迦叶等。于
同姓中尊者最长。故标大以简之。迦叶或翻
饮光。文句云。迦叶身光亦能映物。真谛翻光
波。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馀光。

阿那律。或云何那律陀。此云无灭。若施食
福。人天受乐。于今不灭。净名疏云。或云何泥
卢豆。或阿(音遏)(乃侯)楼驮。(唐贺)如楚夏不
同耳。此云如意。或云无贫。过去饿世。曾以稗
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天人之中受如意乐。
故名如意。尔来无所乏断。故名无贫。佛之从
弟。西域记云。阿泥𢫫(虚骨)陀旧曰阿那律者。
讹也。
翻译名义序¶ 第 1063c 页 T54-1063.png

须菩提。净名疏云。此云善吉。亦云善业。亦
云空生。其生之日。家室皆空。父母惊异。请问
相师。相师占云。此是吉相因名善吉。禀性慈
善。不与物诤。及其出家。见空得道。兼修慈
心。得无诤三昧。是以。常能将护物心。故名善
业。以生时家宅皆空。因名空生。家宅皆空。即
表其长成解空之相。生曰。无诤三昧者。解空
无致论处为诤也。西域记云。苏部底。唐言善
现。旧曰须扶提。或云须菩提。译曰善吉。皆
讹。熏闻云。应知善相不唯空物。亦能感物。故
譬喻经云。舍卫国。长者名鸠留。产子。小字须
菩提。有自然福报。食器皆空所欲皆满。然则
空非断无。表妙有之不亡也。真谛云。是东方
青龙陀佛。又增一阿含云。喜著好衣行本清
净。所谓天须菩提。是知释门有二须菩提。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文句云。富楼那翻满
愿。弥多罗翻慈。尼女也。父于满江。祷梵天求
子正值江满。又梦七宝器盛满中宝入母怀。
母怀子。父愿获从诸遂愿。故言满愿。弥多罗
尼。翻慈行。亦云知识。四韦陀有此品。其母诵
之。以此为名。或名弥室音质(音质)子。翻善知识。支
谦译度无极经。名满祝子。谓父于满江。祷梵
天而得其子。西域记云。布刺拿梅咀丽衍尼
弗咀罗。唐言满慈子。旧讹略云弥。多罗尼
子。

摩诃迦旃延。什曰。南天竺婆罗门姓也。善
解契经者。净名疏云。此翻不定。有云扇绳。有
云文饰。未知孰正。或曰。此云离有无。破我慢
心。
翻译名义序¶ 第 1064a 页 T54-1064.png

(安古)波离。有翻化生。或翻上首。以其持
律为众纪纲。故名优波釐。或翻近执。以佛为
太子时彼为亲近执事之臣。古人云佛之家
人非也。讹云优波离。

罗睺罗。什曰。阿脩罗食月时名罗睺罗。秦
言覆障。谓障月明也。罗睺罗六年处母胎所
覆障。故因以为名。西域记云。罗怙罗旧曰罗
睺罗。又曰罗云。皆讹略也。此云执日。净名疏
曰。有翻宫生。太子出家。太妃在宫何得有娠。
佛共净饭王于后證。是太子之子。亲是宫之
所生。因名宫生。

阿难。大论秦言欢喜。佛成道时。斛饭王家
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心欢喜言。今
日大吉。语来使言。是男当字为阿难。举国欣
庆又名庆喜。亦翻无染。虽残思未尽。随佛入
天人龙宫。见女心无染著故。玄云持三藏教。

阿难跋陀。此云喜贤。玄云持通教。

阿难迦罗。此云喜海。玄云持圆教。付法藏
有三。一阿难。此云庆喜。传声闻藏。二阿难跋
陀。此云喜贤。持缘觉藏。三阿难迦罗。此云喜
海。持菩萨藏。圆觉略疏云。略是一人随德名
别。

* 总诸声闻篇第九

法华论明四种声闻。一决定声闻。定入无馀
故。二增上慢声闻。未證谓證故。三退菩提声
闻退大取小故。四应化声闻。内秘外现故。论
自释云。后二与记。前两不记。根钝未熟故。天
台加佛道声闻。准经以佛道声令一切闻。约
义据新入者。又以决定声闻及退菩提。名为
翻译名义序¶ 第 1064b 页 T54-1064.png
住果。荆溪据三种逢值第三但论遇小。不论
遇大。名元住小。故声闻义。浩然非一也。

宾头卢。翻不动。字也。

颇罗堕。姓也。真谛云揵疾。亦云利相。或广
语。本行集翻重憧。婆罗门凡十八姓。此居
其一。或云宾度罗跋罗堕阇。感通传云。今时
有作宾头卢圣僧像。立房供养。亦是一途。然
须别施空座前置碗钵。至僧食时令大僧为
受。不得以僧家盘盂设之。以凡圣虽殊俱不
触僧食器。若是俗家则随俗所设。恐僧不知
附此编出。

薄拘罗。文句此翻善容。色貌端正故。准贤
愚经。应翻重姓。中阿含异学。又问。汝于八十
年起欲想否。答不应作如是问。我八十年未
曾起欲想。尚未曾起一念贡高。未曾受居士
衣。未曾割截衣。未曾倩他衣。未曾针缝衣。未
曾受请。未曾从大家乞食。未曾倚壁。未曾视
女人面。未曾入尼房。未曾与尼相问讯。乃至
道路亦不共语。八十年坐。荆溪云。弘法之徒
观斯龟镜。

难陀。文句云。亦云放牛难陀。此翻善欢喜。
亦翻欣乐。文句记云。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
胜故云善也。

(吕知)婆多。正言颉(贤结)隶伐多。亦云离
越。此翻星宿。或室宿。从星辰乞子。

摩诃拘絺(丑夷)罗大论云。秦言大膝摩陀罗
次生一子。膝骨粗大。故名拘絺罗。舍利弗舅。
与姊舍利。论义不如。俱絺罗思惟念言。非姊
力也。必怀智人。寄言母口。未生乃尔及生长
翻译名义序¶ 第 1064c 页 T54-1064.png
大。当如之何。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誓不
剪爪。读十八种经。

憍梵钵提。或云憍梵波提。伽梵婆提。笈房
钵底。此翻牛呞。法华疏云。昔五百世曾为牛
王。牛若食后。常事虚哨。馀报未夷时人称为
牛呞。楞严云。于过去世。轻弄沙门。世世生生
有牛呞病。尔雅作齝与呞同。郭璞云。食之
已久复出嚼之。亦翻牛王。又翻牛相。

毕陵伽婆蹉七何切此云馀习。五百世为
婆罗门。馀气犹高。过恒水叱小婢驻流。非彼
实心盖习气也。或名毕蔺(吕进)陀筏蹉。此云
馀习。五百生恶性粗言。今得馀习。

孙陀罗难陀。孙陀罗此云好爱。妻名也。或
云孙陀罗利。此云善妙。难陀云欢喜。已号也。
简放牛难陀。故标其妻。

优楼频螺迦叶。文句翻云木瓜林。近此林
居故。孤山云。此云木瓜癃(音隆)胸前有癃如
木瓜故。又云祷此林神而生。故得名也。

伽耶迦叶。孤山云。伽耶。山名。即象头山也。
文句翻城。近此山故。家在王舍城南七由旬。

那提迦叶。那提翻河。西域记云。捺地迦叶
波。旧曰那提迦叶讹也。缉诸迦叶例无波字。
此亦略也。毗婆尸佛时。共树刹柱。缘是为兄
弟。

劫宾那。此云房宿(音秀)父母祷房星感子。旧
云金毗罗。此翻威如王。

诺矩罗。此云鼠狼山。

提婆犀那。西域记唐言天军。

忧婆提舍大论云。忧婆秦言豕。提舍星名。
翻译名义序¶ 第 1065a 页 T54-1065.png
即舍利弗父字也。

优波斯那。本行集云。隋云最上征将。

(乌没)咀啰。西域记唐言上。

阿折罗。西域记云。唐言所行。

迦留陀夷。此云黑光。亦云粗黑。颜色黑光
故。

优陀夷。此云出现。日出时生故。

优婆尼沙陀。资中。此云尘性。以观尘性空
而得道故。亦名优波尼杀昙。

周陀。或云周利。此云大路边生。佛本行经
云。其母是长者之女。随夫他国久而有孕。垂
产思归。行至中路。即诞其子。如是二度凡生
二子。乃以大小。而区别之。大即周陀。小即莎
伽陀。

(先戈)伽陀。或云槃陀伽。此示小路边生。
又翻继道。以其弟生继于路边。故名继道。

波湿缚。西域记云。唐言胁。由自誓曰。我若
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
脱。终不以胁而至于席。故号胁尊者。

须跋陀罗。此云好贤。西域记云。唐言善贤。
旧曰苏跋陀罗。讹也。鸠尸那城梵志。年一百
二十泥洹经云。须跋聪明多智。诵四毗陀
经。一切书论无不通达。为一切人之所崇敬。
闻佛涅槃。方往佛所。闻八圣道。心意开解。遂
得初果。从佛出家。又为广说四谛即成罗汉。

迦多演尼子。西域记云。迦陀衍那。佛灭度
后。三百年出。造发智论。旧讹云迦旃延。

末田地。亦名摩田地。亦名摩田提。此云中。
阿难化五百仙人。在河中得戒。故曰摩田地。
翻译名义序¶ 第 1065b 页 T54-1065.png
西域记云。达丽罗川中。大伽蓝。侧有刻木慈
氏菩萨像。通高百馀尺。末田底迦罗汉。携引
匠人升睹史多天。亲观妙相。往来三返。尔乃
功毕。

优波鞠多。或名优波掘多。此云大护。或云
(其劫)多。佛灭百年出。得无学果。西域记云。
乌波鞠多。唐言近护。秣(音末)兔罗国城东五
六里。岩间有石室。高二十馀尺。广三十馀尺。
四寸细筹填积其内。尊者近护说法化导。夫
妻俱證罗汉果者。乃下一筹。异室别族虽證
不记。

室缕(力生)多频设底俱胝。丁尼切西域记
云。唐言闻二百亿。旧译曰亿耳谬也。长者豪
富。晚有继嗣。时有报者。辄赐金钱二百亿。因
名其子曰闻二百亿。洎乎成立。未曾履地。故
其足蹠(音只)毛长尺馀。光润细软。又西域记
云。富一亿。财一洛叉。便耳著珠坠人知富也。
或云耳有珠环价直一亿。

摩诃波阇波提。此云大生主。又云大爱道。
亦云憍昙弥。此翻众生。西域记云。钵逻阇
钵底。唐言生主。旧云波阇波提者讹也。

耶输陀罗。此云华色。亦云名闻。悉达次妃。
天人知识。出家为尼众之主。

* 宗释论主篇第十

群生昏寝长夜冥冥。先觉警世。慧日赫赫。故
西域记明。四日照世。东有马鸣。南有提婆。西
有龙猛。北有童受。或通宗乎众典。或别释于
一经。既分照乎四方。乃俱破于群翳。故今此
集列论主焉。
翻译名义序¶ 第 1065c 页 T54-1065.png

阿湿缚窭(瞿庾)沙。或名阿湿矩沙。西域记
云。唐言马鸣。摩诃衍论曰。若尅其本。大光明
佛。若论其因。第八地内住位菩萨。西天竺诞
生。卢伽为父。瞿那为母。同生利益。过去世
中。有一大王。名曰轮陀。有千白鸟。皆悉好
声。若鸟出声。大王增德。若不出声。大王损
德。如是诸鸟。若见白马。则其出声。若不见
时。常不出声。尔时大王遍求白马。终日不得。
作如是言。若外道众。此鸟鸣者都破佛教。独
尊独信。若佛弟子此鸟鸣者。都破外道。独尊
独信。尔时菩萨用神通力。现千白马。鸣千白
鸟。绍隆正法。令不断绝。是故世尊名曰马鸣。
律宗统要钞。引缘异此。学者须捡。

那伽(是龙)曷树那。义翻为猛。此出龙树劝诫
王颂。彩字函。西域记云。那伽阏(音遏)刺那。此
云龙猛。旧曰龙树讹也。什曰本传云。其母树
下生之因目阿周那。阿周那者。树名也。以
龙成其道。故以龙字。号曰龙树。辅行云。树学
广通天下无敌。欲谤佛经而自作法。表我无
师。龙接入宫。一夏但诵七佛经目知佛法妙。
因而出家。降伏国王。制诸外道。外道现通。化
为华池。坐莲华上。龙树为象。拔莲华。扑外
道。作三种论。一大悲方便论。明天文地理。作
宝作药。饶益世间。二大庄严论。明修一切功
德法门。三大无畏论。明第一义中观论者。是
其一品。大乘入楞伽云。大慧。汝应知。善逝涅
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南天竺国中
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
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
翻译名义序¶ 第 1066a 页 T54-1066.png
国。

提婆。此云天。龙树弟子。波吒釐城僧。屈外
道经十二年。不击揵(巨寒)稚。(音地)提婆重声
摧伏异道。提婆因入大自在庙。庙金为像。像
高六丈琉璃为眼。大有神验。求愿必得。怒目
动睛。提婆语曰。神则神矣。本以精灵训物而
假以黄金琉璃。威炫(音县)于世。何斯鄙哉。便
登梯凿神眼。众人咸云。神被屈辱。婆曰欲知
神智。本无慢心。神知我心复何屈辱。夜营
辱供明日祭神。神为肉身。而无左眼。临祭
叹曰。能此施设。真为希有。而我无眼。何不施
眼。提婆即剜(于洹)己眼施之。随剜随出。凡施
万眼。神大欢喜问求何愿。婆曰我辞不假他。
但未信受。神曰如愿。即没不现。神理交通。咸
皆信伏。

鸠摩罗逻多。西域记翻童受。

室利逻多。西域记唐言胜受。起信论疏。明
五日论师。以此论主。照北印度。

诃梨跋摩。宋言师子铠。(苦亥)佛涅槃后。九
百年出中天竺国。婆罗门子。初依萨婆多部。
出家。造成实论。

阿僧伽。西域记唐言无著。是初地菩萨。天
亲之兄。佛灭千年。从弥沙塞部出家。三藏传
云。夜升睹史陀天。于慈氏所。受瑜伽师地论。
庄严大乘论。中边分别论。昼则下天为众说
法。

婆薮(苏后)盘豆。西域记云。伐苏畔度唐言世
亲。旧曰婆薮盘豆。译曰天亲讹谬。言天亲者。
菩萨。乃是毗纽天亲。故云天亲。于说一切有
翻译名义序¶ 第 1066b 页 T54-1066.png
部。出家受业。本自北印度至于此也。无著命
其门人。令往迎候。至此伽蓝遇而会见。无著
弟子。止户牖外。夜分之后。诵十地经。世亲
闻已。感悟追悔。甚深妙法昔所未闻。毁谤之
愆源发于舌。舌为罪本。今宜断除。即执铦(息
廉)刀。将自断舌。乃见无著往立。告曰夫大乘
教者。至真之理也。诸佛所赞。众圣攸宗。言欲
诲汝。尔今自悟。悟其时矣。何善如之。诸佛圣
教断舌非悔。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
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作
是语已。忽复不见。世亲承命。遂不断舌。且
诣无著咨受大乘。于是研精覃思。制大乘论。
凡百馀部并盛宣行。

佛陀僧诃。西域记云。唐言师子觉。无著弟
子。密行莫测。高才有闻。二三宝哲。每相谓
曰。凡修行业。愿觐慈氏。若先舍寿。得遂宿
心。当相报语以知其至。其师子觉。先舍寿命。
三年不报。世亲菩萨寻亦舍寿。时经六月。亦
无报命。时诸异学。咸皆讥诮。以为流转恶趣
遂无灵鉴。其后无著菩萨。于夜初分。方为门
人。教授定法。灯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
仙。乘虚下降。即进阶庭。敬礼无著。无著云。
尔来何暮。今至何谓。对曰。从此舍寿往睹史
多天。慈氏内众莲华中生。莲华才开。慈氏赞
曰。善来广慧。旋绕才周。即来报命。无著曰。
师子觉者。今在何处。曰我才旋绕。时见师子
觉在外众中。耽著五欲。无暇相顾。无著曰。慈
氏何相。演说何法。曰慈氏相好言不能宣演。
说妙法。义不异此。然菩萨妙音。清畅和雅。闻
翻译名义序¶ 第 1066c 页 T54-1066.png
者忘倦。

陈那。西域记云。唐言童授。妙吉祥菩萨指
诲传授。如慈恩云。因明论者。元唯佛说。文广
义散。备在众经。故地持论云。菩萨求法。当于
何求。当于一切五明处求。求因明者。为破邪
论安立正道。劫初题目创标真似。爰暨世亲
再陈轨式。虽纪纲已列。而幽致未分。故使宾
主。对扬犹疑破立之则有陈那菩萨。是称命
世。贤劫千佛之一也。匿迹岩薮。栖意等持。
观述作之利害。审文义之繁约。于时岩谷震
吼。云霞变彩。山神捧菩萨足。高数百尺。唱
言。佛说因明论道愿请重弘菩萨乃放神光。
照烛机感。时彼南印土。按达罗国王。见放光
明。疑入金刚喻定。请證无学果。菩萨曰。入定
观察将释深经。心期大觉。非愿小果。王言无
学果者。诸圣攸仰。请尊速證。菩萨抚之欲遂
王请。妙吉祥菩萨。因弹指警曰。何舍大心。方
兴小志。为广利益者。当转慈氏所说瑜伽。匡
正颓纲。可制因明。重成规矩。陈那敬受指诲。
奉以周旋。于是覃思研精。乃作因明正理门
论。又辅行云。迦毗罗仙。恐身死。往自在天
问。天令往频陀山取馀甘子。食可延寿。食已
于林中化为石床大。有不逮者。书偈问石。后
为陈那菩萨斥之。书偈石裂。

宾伽罗。中论序云。天竺诸国。敢预学者之
流。无不玩味斯论以为喉襟。其染翰申释者。
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宾伽罗。
秦言青目之所释也。其人虽信解深法。而辞
亦雅中。其间乘僻繁重者。法师皆裁而稗
翻译名义序¶ 第 1067a 页 T54-1067.png
之。

波毗吠伽。西域记。唐言清辩。静而思曰。非
慈氏成佛。谁决我疑。遂于观音菩萨像前。诵
随心陀罗尼。经涉三年。菩萨现身。谓论师曰。
何所志乎。对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菩萨
曰。人命难保。宜修胜善生睹史天。乃见慈氏。
对曰志不可夺也。菩萨又云。若其然者。宜
往驮那羯磔国城南山岩执金刚神所。志诚
诵持执金刚陀罗尼者。当遂此愿。论师于是。
往而诵焉。三载之后神出问云。伊何所愿。
论师对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神又谓曰。此
岩石内。有修罗宫。如法行请。石壁当开。开即
入中。可以见也。神又谓曰。慈氏出世。我当
相报矣。论师受命专精诵持。又经三载。乃咒
芥子。以击石壁。石壁乃开。论师乃与六人入
石壁里。人已石壁仍复如故。

达磨波罗。西域记云。唐言护法。神负远遁。
因即出家。清辩论师。外示僧祛之服。内弘龙
猛之学。闻护法菩萨在菩提树宣扬法教。乃
命门人往问讯曰。仰德虚心为日久矣。然以
宿愿未果。遂乘礼谒。菩提树者。誓不空见。
见当有證称天人师。护法菩萨谓其使曰。人
世如幻。身命若浮。未遑谈议。竟不会见。

瞿拿钵类婆。西域记云。唐言德光。作辩真
等论。凡百馀部。论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
览毗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
大乘纲纪。成小乘执著。研精虽久。疑情未除。
时有提婆犀那罗汉。往来睹史多天。德光愿
见慈氏决疑请益。天军以神通力。接上天宫。
翻译名义序¶ 第 1067b 页 T54-1067.png
既见慈氏长揖不礼。天军谓曰。慈氏菩萨。次
绍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
不屈。德光对曰。尊者此言诚为指诲。然我
具戒苾(频必)(刃朱)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
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菩
萨知其我慢心。故非是法器。往来三返不得
请疑。

达磨俎(庄吕)罗多。西域记云。唐言法救。旧
曰达磨多罗。讹也。

伊湿伐逻。西域记云。唐言自在。

佛地罗。西域记云。唐言觉取。

布刺拿。西域记云。唐言圆满。

僧伽跋陀罗。西域记云。唐言众贤。

佛陀驮娑。西域记云。唐言觉使。

尸罗跋陀罗。西域记云。唐言戒贤。唐奘三
藏亲承经论。

瞿那末底。西域记云。唐言德慧。

跋罗缕支。西域记云。唐言贤爱。西印度人。
妙极因明。摧大慢婆罗门。生陷地狱。

慎那弗呾罗。西域记云。唐言最胜子。制瑜
伽师地释论。

末笯(乃胡)曷利他。西域记云。唐言如意。即
婆沙论师。

般若羯罗。奘传云。唐言慧生。

达摩毕利。奘传云。唐云法爱。

达摩羯罗。奘传云。唐言法性。

阿黎耶驮娑。奘传云。唐言圣使。

阿黎斯那。奘传云。唐言圣军。

阿黎耶伐摩。奘传云。唐言圣胄。
翻译名义序¶ 第 1067c 页 T54-1067.png

秣奴若瞿沙。奘传云。唐言如意声。

达摩郁多罗。此云法尚。佛灭八百年出。造
杂毗昙。

* 宗翻译主篇第十一

彦琮法师云。夫预翻译。有八备十条。一诚心
受法。志在益人。二将践胜场。先牢戒是。三文
诠三藏。义贯五乘。四傍涉文史。工缀典词。不
过鲁拙。五㦗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
六沈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衒。七要识梵
言不坠彼学。八传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
此文。十条者。一句韵。二问答。三名义。四经
论。五歌颂。六咒功。七品题。八专业。九字部。
十字声。宋僧传云。译场经馆。设官分职可得
闻乎。曰此务所司。先宗译主。即赍叶书之三
藏。明练显密二教者。是也。次则笔受者。必
华梵。学综有空。相问委知。然后下笔。西晋
伪秦已来。立此员者。即沙门道含玄。赜姚嵩
(女涉)承远父子。至于帝王执翰即兴梁武
太后中宗。又谓之缀文也。次则度语。正云译
语。亦名传语。传度转令生解矣。如翻显识论。
沙门战陀译语是也。次则證梵本者。求其量
果。密以證知。能诠不差。所显无谬矣。如居士
伊舍罗證译毗柰耶梵本是也。至有立證梵
义一员。乃明西义得失。贵令华语下不失梵
义也。复立證禅义一员。沙门大通曾充之。次
则润文一位。员数不恒。令通内外学者充之。
良以笔受在其油素。文言岂无俚俗。傥不失
于佛意。何妨刊而正之。故义净译场。李峤韦
嗣立卢藏用等二十馀人。次文润色也。次则
翻译名义序¶ 第 1068a 页 T54-1068.png
證义一位。盖證已译之文。所诠之义也。如译
婆沙论。慧嵩道朗等三百人。考證文义。唐复
礼累场充其任焉。次有梵呗者。法筵肇启。梵
呗前兴。用作先容。令生物善。唐永泰中。方闻
此位也。次有校勘清。随彦琮覆疏文义。盖重
慎之至也。次有监护大使。后周平高公侯寿。
为总监校校。唐房梁公为奘师监护相。次观
杨慎交杜行顗等充之。或用僧员。则隋以明
穆昙迁等十人。监掌翻译事。诠定宗旨也。译
经图纪云。惟孝明皇帝。永平三年。岁次庚申。
帝梦金人。项有日光。飞来殿庭。上问群臣。太
史傅毅对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
下所梦。其必是乎。至七年。岁次甲子。帝敕郎
中蔡愔(挹淫)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
八人。西寻佛法。至印度国。请迦叶摩腾竺法
兰。用白马驮经。并将画释迦佛像。以永平十
年岁次丁卯。至于洛阳。帝悦。造白马寺。译四
十二章经。至十四年正月一日。五岳道士褚
善信等。负情不悦。因朝正之次。表请较试。敕
遣尚书令宋庠引入长乐宫。帝曰。此月十五
日。大集白马寺南门。尔日信等以灵宝诸经。
置道东坛上。帝以经像舍利。置道西七宝行
殿上。信等绕坛涕泣。启请天尊。词情恳切。以
栴檀柴等烧经。冀经无损。并为灰烬。先时
升天。入火履水隐形。皆不复能。善禁咒者呼
策不应。时太傅张衍语信曰。所试无验印是
虚妄。宜就西域真法。时南岳道士费叔才等
惭忸。自感而死。时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
中。旋环如盖。遍覆大众。映蔽日轮。摩腾先是
翻译名义序¶ 第 1068b 页 T54-1068.png
阿罗汉。即以神足游空。飞行坐卧。神化自在。
时天雨宝华。及奏众乐。感动人惰。摩腾复
坐。法兰说法。时众咸喜。得未曾有。时后宫阴
夫人王婕(音接)(以诸)等。一百九十人出家。
司空杨城侯刘善峻等。二百六十人出家。四
岳道士吕慧通等六百二十人出家。京都张子
尚等。三百九十一人出家。帝亲与群宫为出
家者。剃发给施供养。经三十日。造寺城外。七
所安僧。城内三寺安尼。具如汉明法本内传
(道家尹文操斥法本内传。是罗什门僧妄造。通惠辨云。明帝梦金人事。出后汉纪。此若虚妄。岂名信史耶。又吴
书阚泽对吴主云。褚善信费叔才自感而死。岂是罗什门徒所造)。

迦叶摩腾。中印度人。婆罗门种。幼而敏悟。
兼有风姿。博学多闻。特明经律。思力精拔。探
赜钩深。敷文析理。义出神表。尝游西印度有
一小国。请腾讲金光明经。俄而邻国兴师来
将践境。辄有事碍兵不能进。彼国兵众疑有
异术。密遣使[古*见](敕廉)。但见君臣安然共听其
所讲经。明地神王护国之法。于是彼国睹斯
神验。请和求法。时蔡愔等殷请于腾。腾与愔
等俱来见帝。终于洛阳。

竺法兰。中印度人。少而机悟。淹雅博爱。多
通禅思。妙穷毗尼。诵经百馀万言。学徒千馀。
居不求安。常怀弘利。戒轨严峻。众莫能窥。遇
愔求请。便有轻举之志。而国主不听。密与腾
同来间行后至。共译四十二章。腾卒自译五
经。

昙摩迦罗。此云法时。印度人也。幼而才敏。
质像傀(公回)伟。善四韦陀妙五明论。图谶运
变靡所不该。自谓在世无过于己。尝入僧坊
翻译名义序¶ 第 1068c 页 T54-1068.png
遇见法腾毗昙。殷勤寻省。莫知旨趣。乃深
叹曰。佛法钩深。因即出家。诵大小乘。游化许
洛。事钞云。自汉明夜梦之始。迦竺。传法已
来。迄至曹魏之初。僧徒极盛。未禀归戒。止以
剪落殊俗。设复斋忏。事同祀祠。后有中天竺
昙摩迦罗。诵诸部毗尼。以魏嘉平至雒阳。立
羯磨受法。中夏戒律始也。准用十僧。大行佛
法。改先妄习。出僧祇戒心。又有安息国沙门
昙谛。亦善律学。出昙无德羯磨。即大僧受法
之初也。

康僧铠。印度人。广学群经义畅幽旨。嘉平
四年。于洛阳白马寺。译无量寿经。

支谦。月氏国优婆塞也。汉末游洛。该览经籍
及诸伎艺。善诸国语。细长黑瘦白眼黄晴。
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武
烈皇帝。以其才慧。拜为博士。谦译经典。深得
义旨。

维祇难。此云障碍。印度人。学通三藏。妙善
四含。游化为业。武昌译经。

康僧会。康居国。大丞相之长子。世居印度。年
未齿学。俱丧二亲。至性笃孝服毕入道。厉行
清高。弘雅有量。解通三藏慧贯五明。辩于枢
机。颇属文翰。以吴初染佛法大化未全。欲使
江左兴立图寺。赤乌四年。仗锡建康。杨都译
经。

竺昙摩罗察。此云法护。月氏国人。甚有识
量。天性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万里寻
师。届兹未久。博览六经。游心七籍。解三十六
种书。诘训音义无不备识。日诵万言过目咸
翻译名义序¶ 第 1069a 页 T54-1069.png
记。先居燉煌。后处青门。大周目录云。太康七
年译正法华。

尸利密多罗。此云吉友。西域太子。以国让
弟。遂为沙门。天姿高朗。风神俊迈。仪貌卓
然。出于物表。晋元帝世来。游建康。王公雅
重。世号高座法师。译灌顶等经。

瞿昙僧伽提婆。或名提和。此云众天。罽宾
国人。风釆可范。枢机有彰。沈虑四禅。研心三
藏。初于符秦帝国。译阿毗昙八犍度等。

卑摩罗叉。此云无垢眼。罽宾国人。澄静有
志履道苦节。世号青目律师。罗什师事。改译
什公十诵。

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大乘三果人。甘露
饭王之苗裔。于此与罗什相见。什所有疑多
就咨决。东晋义熙十四年。于谢司空寺。译华
严六十卷。堂前池内。有二童子。常从池出。捧
香散华。

法显。姓袭。平阳武阳人。常玩经律舛缺。誓
志寻求。以晋安帝隆安三年岁次己亥。游历
印度。义熙元年岁次乙已汎海而还。杨都译
经。

昙摩耶舍。此云法称。罽宾国人。少而好学。
长而弥笃。神爽高雅。该览经律。陶思八禅。游
心七觉。明悟出群。幽鉴物表。欲苦节求果。
天神语云。何不观方弘化。而独守小善。于是
历游诸国。译差摩等经。

鸠摩罗什婆。此云童寿。祖印度人。父以聪
敏见称。龟兹王闻。以女妻之。而生于什。什居
胎日。母增辩慧。七岁出家。日诵千偈。义旨亦
翻译名义序¶ 第 1069b 页 T54-1069.png
通。至年九岁。与外道论义。辨挫邪锋咸皆
愧伏。年十二有罗汉奇之。谓其母曰。常守护
之。若年三十五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度无
数人。又习五明四韦陀典。阴阳星算。必穷其
妙。后转习大乘数破外道。近远诸国。咸谓神
异。母生什后亦即出家。聪拔众尼。得第三果。
什既受具。母谓之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秦都。
于汝自身。无利如何。什曰。菩萨之行。利物亡
躯。大化必行。炉镬无恨。从此已后。广诵大
乘。洞其秘奥。西域诸王请什讲说。必长跪座
侧。命什踏登。符坚建元九年。太史奏云。有德
星现外国。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
闻西域有罗什。襄阳有道安。将非此耶。后遣
将军吕光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光与什同
来。什在道数言应变。光尽用之。光据西凉。亦
请什留。至姚秦弘始三牢。兴灭西吕。方入长
安。秦主兴厚加礼之。延入西明阁。及逍遥园
别馆安置。敕僧䂮(音略)等八百沙门。咨受什
旨。兴卑万乘之心。尊三宝之教。于草堂寺。共
三千僧。手执旧经。而参定之。莫不精究洞其
深旨。时有僧睿兴甚嘉焉。什所译经。睿并参
正。然什词喻婉约出言成章。神情鉴彻。慠岸
出群。应机领会鲜有其匹。且笃性仁厚。汎爱
为心。虚已善诱。终日无倦。南山律师。尝问天
人陆玄畅云。什师一代所翻之经。至今若新。
受持转盛何耶。答云。其人聪明。善解大乘。已
下诸人。并皆俊又。一代之宝也。绝后光前仰
之所不及。故其所译。以悟达为先。得佛遗寄
之意也。又从毗婆尸佛已来译经。又云。什师
翻译名义序¶ 第 1069c 页 T54-1069.png
位阶三贤。文殊指授令其删定。

佛驮耶舍。此云觉明。罽宾国人。操行贞白。
戒节坚固。仪止祥淑视瞻不凡。五明四韦之
论。三藏十二之典。特悟深致。流辩无滞。以姚
秦弘始年达于姑藏。什先师之。劝兴往邀。兴
即敕迎。并有赠遗。笑不受曰。明旨既降。便应
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未敢闻
命。重使敦喻。方至长安。兴自出迎。别立新省
于逍遥园。四事供养。并皆不受。时至分卫一
食而已。耶舍赤髭。时人号为赤髭毗婆沙。兴
凡所供给。衣服卧具。满三间屋。不以关心。兴
为货之造寺。

昙摩谶。或昙无谶。此云法丰。中印度人。日
诵万言。初学小乘。五明诸论。后遇白头禅师
教以大乘。十日交诤方悟大旨。谶明解咒术。
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以北凉沮渠
玄始元年。至姑藏。赍涅槃经前分十卷并菩
萨戒。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卧。夜有神
人。牵谶堕地。谶谓为盗。如是三夕。乃闻空中
声曰。此是如来解脱之藏。何为枕之。谶闻渐
寤。乃安高处。盗者夜捉提举不能。明旦谶持
不以为重。盗谓圣人。悉来拜谢。逊闻谶名厚
遇请译。

佛驮斯那。此翻觉军。天才聪朗。诵半亿偈
经。明了禅法。西方诸国。号为人中师子。口诵
梵本。北凉译经。

浮陀跋摩。此云觉铠。西域人。志操明直。聪
悟出群。虽复遍集三藏。遍善毗婆沙论。常诵
此部。用为心要。
翻译名义序¶ 第 1070a 页 T54-1070.png

智猛。雍州人禀性端厉。明行清白。少袭法服。
修业专诚。志度宏邈情深佛法。西寻灵迹。北
凉永和年中。西还翻译。

昙摩蜜多。此云法秀。罽宾国人。生而连眉。
沈邃慧鉴。常有善神潜形密护。每之国境神
梦告王。去亦如之。宋文元嘉建业翻译。

畺梁耶舍。此云时称。西域人性刚直寡嗜
欲。深善三藏多所谙知。尤工禅思。宋文元嘉
元年。钟山翻译。僧含笔受。

伊叶波罗。此云自在。西域人。善通三藏。解
贯四含。宋文元嘉彭城翻译。

智严。凉州人。道化所被。幽显咸伏。未出家
前。曾犯五戒。后受僧具。疑不得戒。遂泛海至
印度。咨问罗汉。亦不能决。为询弥勒。慈氏答
云。得戒严甚喜焉。得经梵本。宋文元嘉杨都。
翻译。

求那跋摩。宋云功德铠。罽宾王之少子。洞
明九部博晓四含。深达律品。妙入禅要。诵经
百馀万言。罽宾王薨。众请绍位。恐为戒障。遂
林栖谷饮。孤行山野。遁迹人世。形仪感物。见
者发心。宋文元嘉。达于建业。帝曰。弟子常欲
斋戒不杀。迫以身徇于物。不获从志。法师何
以教之。对曰。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
人。且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匹夫身贱名劣。
言令不威。若不剋己苦躬。将何为用。帝王以
四海为家。兆民为子。出一嘉言士女咸悦。布
一善政。人神以和。固当刑不夭命。役无劳
力。则使风雨适时。寒暖应节。百谷滋繁。桑麻
郁茂。如此持斋。斋亦大矣。如此不杀德亦众
翻译名义序¶ 第 1070b 页 T54-1070.png
矣。宁在缺半日之食。全一禽之命。然后方为
弘济耶。帝大悦曰。法师所言。真谓开悟人心。
明达物理。谈尽于人天之际矣。事钞云。宋元
嘉七年。至杨州译善戒等经。为比丘尼受具
初缘。又后有师子国尼八人。来至云。宋地未
经有尼。何得二众受戒。摩云。尼不作本法者。
得戒得罪。寻佛制意。法出大僧。但使僧法成
就自然得戒。所以先令作本法者。正欲生其
信心为受戒方便耳。至于得戒。在太僧羯磨
时生也。诸尼苦求更受。答曰善哉。夫戒定慧
品从微至著。若欲增明。甚相随喜。且令西尼
学语。更往中国请尼令足十数。至元嘉十年。
有僧伽跋摩者。此云众铠。解律杂心。自涉流
沙至杨州。初求那许尼重受。未备而终。俄而
师子国尼。铁索罗等三人。至京足前十数。便
请众铠。为师于坛上。为尼重受。

宝云。證第二果。西凉州人。自少出家。精勤硕
学。志韵刚洁不偶世群。求法恳恻。忘身徇道。
以晋隆安年初。西寻灵迹。经罗刹之野。闻天
鼓之音。礼释迦影迹。受罗汉之语。历游西方。
善梵书语。印度字音训释词旬悉皆备解。后
来长安。复至江左。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印度人。幼学
五明四韦陀论。志性明敏。度量该博。后遇杂
心。莫测涯际。方悟佛法崇深。投簪落彩。专精
志业。博通三藏。慈和恭恪。事师尽礼。舍小学
大。深悟幽旨。宋文敕住祇洹。荆州刺史。南谯
王刘义宣。尝请讲华严经。跋陀自愧未善宋
言。旦夕礼忏求观世音。忽梦。有人白服。持剑
翻译名义序¶ 第 1070c 页 T54-1070.png
擎一人头。来谓陀曰。何故忧耶。陀以意对。答
曰不须多忧。即便以剑。易于陀首。更安新头。
问曰得无痛耶。答曰不痛。既寤。心神喜悦。于
是就讲。辨注若流。后还杨都。属帝宴会王
公毕集。帝欲试其机辨。并解人意不。帝见
其白首。而谓曰。师今日不负远来之意。自外
知何。唯有一在。贤即答言。慕化远来。天子恩
遇。垂三十载。今年七十一。唯一死在。帝大悦。

昙无竭。此云法勇。亦云法上。姓李。黄龙人。
幼为沙弥。勤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所重。尝
闻法显躬践佛国。慨然在忘身之誓。以武帝
永初年。招集同志僧猛等。二十五人。共游西
域。二十馀年。自馀并死。唯竭独还。于罽宾。
得梵经本。杨都翻译。

功德直。西域人。道契既广。善诱日新。宋大明
年。到荆州。为释玄畅。翻译畅刊正文义。词旨
婉密。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

达摩摩提。此云法意。西域人。悟物情深随
方启喻。齐武。永明译提婆达多品。

求那毗地。此云德进。中印度人。诵大小乘
二十万言。阴阳图谶。莫不穷究。执锡戒涂。威
仪端肃。齐武永明翻译。

昙摩流支。此云法希。亦曰法乐。南印度人。
偏以律藏传名弘道。为务。感物而动。游魏洛
阳。

菩提流支。此名觉希。北印度人。遍通三藏。
妙入物持。志在弘法。广流视听。魏宣武帝。
洛阳翻译。

勒那摩提。或云婆提。此言宝意。中印度人。
翻译名义序¶ 第 1071a 页 T54-1071.png
诵一亿偈博瞻之富。理事兼通。光明禅法。
魏宣武帝。请讲华严。词义开悟。忽于高座。见
大官执笏云。天帝请师。讲华严。意曰。今法席
未终。经讫从命。然法不独资都讲香火。维那
梵呗。请亦定之。使如其言。请将了见前使
来迎。果与都讲等五人俱于座终。道俗咸睹。

曼陀罗。此言弱声。亦云弘弱。扶南国人。神
解超悟。幽明毕观。无惮夷险。志存弘化。梁武
杨都翻译。

波罗末陀。此云真谛。亦云拘那罗陀。此曰
亲依。西印度优禅尼国人。景行澄明。器宇清
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群藏广部。冈不措
怀。艺术异解。遍素谙练。梁武泰清于宝云殿。
译经。属侯景纷糺。乃适豫章。始兴南康等。虽
复恓惺译业无辍。即汎舶西归。业风赋命。
飘还广州。住制止寺。翻译讫陈秦建。译五
十部。

阇那崛多。此言志德。北印度人。刹帝利种。
少怀达量。长垂清范。游涉行化。来达兹境。周
武帝世译普门重颂。

达摩笈多。隋言法密。南贤豆国人。开皇十
年。来届瓜州。文帝延入京寺。义理允正。称经
微旨。然而慈恕。立身。恭和成性。心非道外。
行在说前。戒地夷而静。定水幽而洁。经洞字
原。论探声意。容仪祥正。勤节高猛。诵响继昏
晨。法言通内外。好端居而简务。负寡欲。而
息求无倦诲人。有踰利己。至炀帝定鼎东都
置翻译馆。

波罗颇迦罗。唐言作明知识。或云波颇。此
翻译名义序¶ 第 1071b 页 T54-1071.png
云智光。中印度人。刹帝利种。识度通敏。器宇
冲邃。博穷内外。研精大小。誓传法化不惮艰
危。远涉葱河。贞观届此。

玄奘。河南洛阳人。俗姓陈氏。颖川陈仲弓之
后。鸠车之龄落䰂。竹马之齿通玄。墙仞干霄
风神朗月。京洛名德咸用器之。戒具云毕偏
肆毗尼。仪止祥淑。妙式群范。阅筌蹄乎九丘。
探幽旨于八藏。常慨教缺传匠。理翳译人。遂
使如意之宝不全。雪山之偈犹半。于是杖锡。
裹足履险若夷。既戾梵境筹咨无倦。五明。四
含之典。三藏十二之筌。七例八转之音。三声
六释之句。皆尽其微。毕究其妙。法师讨论。一
十七周。游览百有馀国。贞观十九年。回靶
(布讶)上京。敕弘福寺翻译。已上多出静迈法
师。译经图纪。

伽梵达摩。智升续译经图纪云。唐云尊法。
西印度人。译大悲经。

阿地瞿多。唐言无极高。中印度人。学穷满
字。行洁圆珠。精练五明。妙通三藏。天皇永
徵长安翻译。

那提。唐言福生。具依梵言。则云布如焉伐
耶。此但讹略。而云那提也。本中印度人。慈恩
翻译。

地婆诃罗。唐言日照。中印度人。洞明八藏。
博晓四含。戒行清高。学业优瞻。尤工咒术。
兼洞五明。志在利生。来译弘福。

佛陀多罗。唐云觉救。罽宾人也。于白马寺。
译圆觉经。

佛陀波利。唐云觉护。罽宾国人。忘身徇道。
翻译名义序¶ 第 1071c 页 T54-1071.png
遍观灵迹。闻文殊在清凉山。远沙流沙。躬
来礼谒。天皇仪凤元年。杖锡五台。虔礼圣容。
倏见一翁从山出来。作婆罗门语。谓波利曰。
师何所求。波利答曰。闻文殊隐山。来欲瞻礼。
翁曰。师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不。此土众
生。多造诸罪。佛顶咒。除罪秘方。若不将经徒
来无益。纵见文殊。何必能识。可还西国取经
传此。弟子当示文殊所在。波利便礼。举头不
见老人。遂返本国。取得经来。状奏天皇。遂令
杜行顗。及日照三藏于内共译。经留在内。波
利泣奏。志在利人。请布流行。帝悯专志遂留
所译之经。还其梵本。波利将向西明。与僧顺
贞。共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所愿已毕。持经
梵本。入于五台。于今不出。

实叉难陀。唐言学喜。于阗国人。智度弘旷。
利物为心。善大小乘。兼异学论。天后明扬佛
日。敬重大乘。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远闻于
阗。有斯梵本。发使迎请。实叉与经同来。赴洛
重译。

义净。齐州人。俗姓张。字文明。髫龀之年。辞
荣落䰂。遍询名匠。广探群籍。内外通晓。今古
遍知。年十有五。志游西域。遍师名匠学大
小乘。所为事周。还归故里。凡所游历。三十
馀国。往来问道。出二十年。天后證圣。河洛翻
译。

达摩流支。唐言法希。天后改为菩提流志。
唐云觉爱。南印度人。波罗门种。姓迦叶氏。
聪睿绝伦。风神爽异。生年十二。外道出家。年
登耳顺。自谓孤行。撩僧论议。䞈(居委)以身事。
翻译名义序¶ 第 1072a 页 T54-1072.png
时有耶舍瞿沙。知其根熟。遂与交论。未越机
关。词理俱屈。始知佛日高明。匪萤灯并照。法
海深广。岂涓渧等润。投身敬事。专学佛乘。未
越五年。通达三藏。天皇远闻雅誉。遣使往邀。
未及使还。白云遽驾。暨天后御极。赴京翻译。
至和帝龙兴。译宝积经。此经玄奘。昔翻数行。
乃叹此土群生未有缘矣。余气力衰竭。因而
遂辍。和帝命志续奘馀功。遂译于世。

般刺蜜帝。唐云极量。中印度人。怀道观方。
随缘济度。展转游化。达我支那。乃于广州制
旨道场。译首楞严。自汉至唐。翻译儒释总有
二百九十二人。今略编集现行经人。苟欲具
知。当披新旧译经图纪。

释迦弥多罗。此云能支。师子国长寿沙门三
果圣人。唐高宗敬重。

弥伽释迦。说题云。释迦稍讹。正云铄祛。此
曰云峰。璿云此云能降伏。

* 七众弟子篇第十二

大论云。佛弟子七众。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学
戒尼。四沙弥。五沙弥尼。六优婆塞。七优婆
夷。然诸经中标四众者。自古皆以比丘。比丘
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众。天台乃立发起。
当机。影响。结缘。以为四众。是则七众虽别。
四众咸通。七四共成二十八众。

室洒。旧翻弟子。新云所教。南山曰。学在我
后名弟。解从师生名子。天台云。师有匠成之
能。学者具资禀之德。资则舍父从师。敬师如
父。师之谦让。处资如弟。故夫子云。回也处余
如父。余也处回如弟。律云。和尚于弟子。当生
翻译名义序¶ 第 1072b 页 T54-1072.png
儿想。弟子于和尚。当生父想。司马彪曰。徒弟
子谓门徒弟子。老子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
善人善人之资也。南山云。佛法僧之广大。
实由师资相摄。互相敦遇。财法两济。日益业
深。行久德固。皆赖此矣。比真教陵迟。慧风掩
扇。俗怀侮慢道出非法。并由师无率诱之心。
资缺奉行之志。二彼相舍。妄流鄙境。欲令道
光焉可得乎。

比丘。大论云。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复
次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复次比名
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净名疏云。或
言有翻。或言无翻。言有翻者。翻云除馑。众生
薄福。在因无法自资得报。多所馑乏。出家戒
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馑乏也。言
无翻者。名含三义。智论云。一破恶。二怖魔。
三乞士。一破恶者。如初得戒。即言比丘。以三
羯磨。发善律仪。破恶律仪。故言破恶。若通就
行解。戒防形非。定除心乱。慧悟想虚。能破见
思之恶。故名破恶。二怖魔者。既能破恶。魔罗
念言。此人非但出我界域。或有传灯。化我眷
属。空我宫殿。故生惊怖。通而言之。三魔亦怖。
三名乞士者。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
出家之人。内修清雅之德。必须远离四邪。净
命自居。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告求
资身。以成清雅之德。故名乞士。又云此具三
义。一杀贼。从破恶以得名。二不生。从怖魔而
受称。三应供。因乞士以成德。涅槃说四种比
丘。一者毕竟道(无学)二者示道(初二三果)三者受道
(通内外凡)。四者污道。犯四重者。善见论云。善来得
翻译名义序¶ 第 1072c 页 T54-1072.png
戒。三衣及瓦钵贯著左肩上。钵色如青郁钵
罗华。袈裟鲜明如赤莲华。针线斧子漉囊备
具。

比丘尼。善见云。尼者女也。文句云。通称女
为尼。智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比丘。佛
以仪法不便故。在沙门后。比丘尼称阿姨师
姨者。通慧指归云。阿平声即无遏音。盖阿音
转为遏也。有人云。以爱道尼是佛姨故。效唤
阿姨。今详梵云。阿梨夷。此云尊者。或翻圣者。
今言阿姨略也。僧祗云。阿梨耶僧听是也。
事钞尼众篇云。善见佛初不度女人出家。为
灭正法五百年。后为说八敬听出家。依教行
故。还得千年。今时不行。随处法灭。会正记
云。佛成道后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度。
阿难为陈三请。佛令庆喜传八敬向说。若能
行者。听汝出家。彼云顶戴持。言八敬者。一
者。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
礼拜问讯。请令坐。二者。比丘尼。不得骂谤比
丘。三者。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
尼过。四者。式叉摩那。已学于戒。应从众僧求
受大戒。五者。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僧中。
行摩那埵。六者。尼半月内。当于僧中求教授
人。七者。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八者。夏讫
当诣僧中求自恣人。如此八法。应尊重恭敬
赞叹。尽形不应违。今述颂曰。礼不骂谤不举
过。从僧受戒行摩那。半月僧中求教授。安居
近僧请自恣。

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四分十八童女。应
二岁学戒。又云。小年曾嫁年十岁者。与六法。
翻译名义序¶ 第 1073a 页 T54-1073.png
十诵中。六法练心也。能持六法。方与受具。二
年者练身也。可知有胎无胎。事钞云。式叉尼
具学三法。一学根本。谓四重是。二学六法。即
羯磨。所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
妄语。非时食。饮酒也。三学行法。谓一切大尼
戒行。并须学之。若学法中犯者。更与二年羯
磨。僧祇云。在大尼下沙弥尼上坐。今述颂曰。
染心相触。盗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戒非时
食及饮酒。是名式叉学六法。

沙弥。南山沙弥别行篇云。此翻息慈。谓息
世染之情。以慈济群生也。又云。初入佛法。多
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也。音义云。沙弥二字。
古讹略也。唐三藏云。室利摩拿路迦。此翻勤
策男。寄归传云。授十戒已名室罗末尼。译为
求寂。最下七岁。至年十三者。皆名驱乌沙弥。
若年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若年二十已
上。皆号名字沙弥。

沙弥尼。奘三藏云。室利摩拿埋迦。此云勤
策女。

优婆塞。优婆夷。肇曰。义名信士男信士女。
净名疏云。此云清净士清净女。亦云善宿男
善宿女。虽在居家。持五戒。男女不同宿。故云
善宿。此未可定用。荆溪云。依馀经文。但云近
佛得善宿名。不可定云男女不同宿也。涅槃
疏云。一日一夜。受八戒者。名为善宿。优婆
塞。西域记云。邬波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
蒲塞。又曰优婆塞。皆讹也。邬波斯迦。唐言近
事女。旧优婆斯。又曰优婆夷。皆讹也。言近事
者。亲近承事诸佛法故。后汉书名伊蒲塞。注
翻译名义序¶ 第 1073b 页 T54-1073.png
云。即优婆塞也。中华翻为近住。言受戒行堪
近僧住也。或名檀那者。要览曰。梵语陀那钵
底。唐言施主。今称檀那。讹陀为檀。去钵底留
那也。思大乘论云。能破悭吝嫉妒。及贫穷下
贱苦故称陀。后得大富。及能引福德资粮。故
称那。又称檀越者。檀即施也。此人行施。越贫
穷海。

* 释氏众名篇第十三

古者出家。从师命氏。如帛法祖。竺道生之流
也。东晋安法师。受业佛图澄。乃谓师莫过佛。
宜通称释氏。后增一阿含流传此土。经叙佛
告诸比丘。有四姓出家者。无复本姓。但言沙
门释子(是释子非沙门。乃王种也。是沙门非释子。婆罗门也。是沙门是释子。乃比丘也。非沙门非释子。
二贱姓也)。所以然者。生由我生。成由法成。其犹四
大河皆从阿耨泉出。又弥沙塞云。汝等比丘。
杂类出家。皆舍本姓称释子沙门。又长阿含
云。弥勒弟子皆称慈子。自非大权应迹。岂能
立姓与经悬合。故天神称为印手菩萨。然净
名云。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台释云。若见佛
性。出二死家。方真出家应具四句。一形心俱
不出。二形出心不出。三形不出心出。即是观
行出家(什曰。若发无上道心。心超三界。形虽有系。乃真出家)。四者形心俱出。
故南山云。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
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著。能
如是者。名真出家。则可绍隆三宝。度脱四生。
利益甚深功德无量。其众名号。今列翻译。

僧伽。大论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
僧伽。譬如大树丛林是名为林。净名疏云。律
名四人已上皆名众。律钞曰。此云和合众。和
翻译名义序¶ 第 1073c 页 T54-1073.png
合有二义。一理和。谓同證择灭故。二事和。别
有六义。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
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什师云。欲令众和
要由六法。一以慈心起身业。二以慈心起口
业。三以慈心起意业。四若得食时减钵中饭。
供养上座一人。下座一人。五持戒清净。六
漏尽智慧。肇曰。非真心无以具六法。非六法
无以和群众。如众不和非敬顺之道也。又
僧名良福田者。报恩经云。众僧者出三界之
福田。谓比丘具有戒体。戒为万善之根。是故
世人归信供养。种福如沃坏之田能生嘉苗。
故号良福田。大论云。是僧四种。一有羞僧。持
戒不破。身口清净。能别好丑未得道。二无羞
僧。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三哑羊僧。虽不
破戒。根钝无慧。不别好丑。不知轻重。不知有
罪无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诤。不能断决。默然
无言。如白羊人杀。不能作声。四实僧。若学无
学。住四果中。行四向道。是名实僧。唐太宗尝
问玄奘三藏。欲树功德。何最饶益。法师对曰。
众生寝惑。非慧莫启。慧茅抽植。法为其资。
弘法由人。即度僧为最。

沙门。或云桑门。或名沙迦懑(门字上声)曩。皆讹。
正言室摩那拿。或舍罗磨拿。此言功劳。言修
道有多劳也。什师云。佛法及外道。凡出家者。
皆名沙门。肇云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
行。勤行取涅槃。阿含经云。舍离恩爱。出家修
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
遇乐不忻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沙门。后
汉书郊祀志云。沙门汉言息心。削发去家绝
翻译名义序¶ 第 1074a 页 T54-1074.png
情洗欲。而归于无为也。瑞应云。息心达本源。
故号为沙门。或云。具名沙门那。此云乏道。以
为良福田故。能断众生馑乏。以修八正道故。
能断一切邪道。故迦叶品云。沙门那者。即八
正道。沙门果者。从道毕竟。永断一切贪嗔痴
(云云)。世言沙门名乏。那者名道。如是道者。
断一切乏。断一切邪道。以是义故。名八正道。
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名沙门果。或
以沙门。翻勤息。垂裕记云。谓勤行众善。止息
诸恶。息界内恶者。藏通沙门。次第息界内外
恶者。别教沙门。一心遍息内外诸恶者。圆融
沙门。瑜伽论云。有四沙门。一胜道沙门即佛
等。二说道沙门。谓说正法者。三活道沙门。谓
修诸善品者。四污道沙门。谓诸邪行者。

苾刍。古师云。含五义。一体性柔软。喻出家
人能折伏身语粗犷故。二引蔓旁布。喻出家
人传法度人。连延不绝故。三馨香远闻。喻出
家人戒德芬馥。为众所闻。四能疗疼痛。喻出
家人能断烦恼毒害故。五不背日光。喻出家
人常向佛日故。智论云。出家多修智慧。智慧
是解脱因缘。俗人多修福德。福德是乐因缘。
僧祇云。供养舍利。造塔寺非我等事。彼国
王居士。乐福之人。自当供养。比丘事者。所谓
结集三藏。勿令佛法速灭。

和尚。或和阇。羯磨疏云。自古翻译多杂蕃
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传云。和
尚梵本正名邬波遮迦。传至于阗。翻为和尚。
传到此土。什师翻名力生。舍利弗问经云。夫
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
翻译名义序¶ 第 1074b 页 T54-1074.png
妙法。盖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
命。功莫大焉。又和尚亦翻近诵。以弟子年少
不离于师。常逐常近。受经而诵。善见云。和尚
外国语。汉言知有罪知无罪也(明了论本云。优波陀诃翻为依学。依
此人学戒定惠故。即和尚也)。义净云。邬波陀耶。此云亲教师。
由能教离出世业故。故和尚有二种。一亲教
即受业也。二依止即禀学也。毗奈耶云。弟子
门人。才见师时。即须起立。若见亲教。即舍依
止。

阇黎。或阿祇利。寄归传云。梵语阿遮梨耶。
唐言轨范。今称阇梨讹略。菩提资粮论云。阿
遮梨夜。隋言正行。南山钞云。能纠正弟子行
故。四分律明五种阿阇梨。一出家阿阇梨。所
依得出家者。二受戒阿阇梨。受戒作羯磨者。
三教授阿阇梨。教授威仪者。四受经阿阇梨。
所从受经。若说义。乃至四句偈。五依止阿阇
梨。乃至依住一宿者。和尚及依止。多已十夏
者为之。上四师皆多已五夏者为之。

头陀。新云杜多。此云抖擞。亦云修治。亦云
洮汰。垂裕记云。抖擞烦恼故也。善住意天子
经云。头陀者。抖擞贪欲嗔恚愚痴。三界内外
六入。若不取不舍。不修不著。我说彼人。名为
杜多。今讹称头陀。大品云。须菩提说法者。受
十二头陀。一作阿兰若。二常乞食。三纳衣。四
一坐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浆。七冢间
住。八树下。九露地住。十常坐不卧。十一次第
乞食。十二但三衣。大论六十七云。十二头陀
不名为戒。能行则戒。庄严不能行不犯戒。然
论但依经次第。广释不分部位。诸文引用多
翻译名义序¶ 第 1074c 页 T54-1074.png
误。故此点出。南山律钞。位分为四。衣二。一
纳衣。二但三衣。食四。一乞食。二不作馀食
法。三一坐。四一揣(徒端切揣者杂也。一和杂者。不以种种盛贮。名一揣食)
处五。一兰若。二冢间。三树下。四露坐。五随
坐。威仪一常坐。此无次第乞食。处加随坐。通
源记。引南山云。季世佛法。崇尚官荣。侥倖之
夫。妄生朋翼。庶因斯语。自省厥躬。至若调利
养如毛绳。视朱门为蓬户。尚思曳尾。犹被兴
嘲。况乎以咳唾为恩。眄睐成饰。潜通慧好。强
事趋驰。纵假宠于一时。终受嗤于群口。荣不
补辱。夫何误哉。

婆檀陀。大论。秦言大德。毗奈耶律云。佛言。
从今日后。小下苾刍。于长宿处。应唤大德。

体毗履。此云老宿。他毗利。此云宿德。

悉替那。此云上座。五分律。佛言。上更无人
名上座。道宣敕为西明寺上座。列寺主维那
之上。毗尼母云。从无夏至九夏。是下座。自十
夏至十九夏。是中座。自二十夏。至四十夏。是
上座。五十夏已上。一切沙门之所尊敬。名耆
宿。毗婆沙论云。有三上座。一生年上座。即尊
长者。具旧戒名真生故。二世俗上座。即知法
富贵大财大位。大族。大力。大眷属。虽年二
十。皆应和合推为上座。三法性上座。即阿罗
汉。律云。瓶沙王。称佛弟子。为上人。大品经。
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不散乱是名上人。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
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名中士。有二利
名上士。

摩摩帝。或云毗呵罗莎弭。(名婢)此云寺主。
翻译名义序¶ 第 1075a 页 T54-1075.png
僧史略云。详其寺主。起乎东汉白马寺也。寺
既爰处。人必主之。于时虽无寺主之名。而有
知事之者。东晋以来。此职方盛。故梁武造光
宅寺。召法云为寺主。创立僧制。

维那。南山云。声论翻为次第。谓知僧事之次
第。寄归传云。华梵兼举也。维是纲维。华言
也。那是梵语。删去羯磨陀三字也。僧史略云。
梵语羯磨陀那。译为事知。亦云悦众。谓知
其事悦其众也。稽其佛世。饮光统众于灵鹫。
身子涖事于竹林。音义指归云。僧如网。假有
德之人为网绳也。隋智琳。润州刺史李海
游。命琳为断事纲维。尔后寺立三纲。上座。维
那典座也。

铎曷攞。寄归传云。唐言小师。毗柰耶云。难
陀比丘。呼十夏比丘。为小师。如僧睿谓僧导
云。君当为万人法主。岂可对扬小师乎。

阿夷恬。此云新学。亦云新发意。
翻译名义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