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457-046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三十
           馀姚 黄宗羲 撰
粤闽相传学案
岭海之士学于文成者自方西樵始及文成开府赣州
从学者甚众文成言潮在南海之涯一郡耳一郡之中
有薛氏之兄弟子侄既足盛矣而又有杨氏之昆季其
馀聪明特达毅然任道之器以数十乃今之著者惟薛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457-0467d.png
氏学耳西樵名献夫字叔贤弱冠举进士为吏部主事
迁员外郎阳明起自谪所为主事官阶亚于西樵一日
与语西樵有当于心即进拜称弟子未几引疾归将十
馀年而大礼议起西樵自家上疏请追崇兴献帝后召
入擢侍讲学士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复引疾归起
兼武英殿大学士未几请归归十馀年卒赠太保谥文
襄薛尚贤以学行著于乡中离自虔归述其所闻于阳
明者尚贤说之遂禀学焉后官国子助教杨骥字仕德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457-0468a.png
初从甘泉游卒业于阳明阳明方征横水谓之曰破山
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未几卒甘泉谓其是内非外失本
体之自然为文哀之(皇明书言/志墓非也)杨仕鸣与兄同学初录
所闻备载阳明之语阳明以为不得其意其后直书己
意所得反印可之仕鸣求日用讲求工夫只是各依自
家良知所及自去其障扩充以尽其本体不可迁就气
习以趋时好又谓东廓曰公往治举子业竭其才否东
廓曰然曰今致良知亦竭其才否东廓曰未能也曰微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457-0468b.png
竭才曷由见卓尔竭才二字希颜之的也东廓每举斯
语以告学者亦未几卒梁焯字日孚南海人登进士第
官至职方主事以谏南巡被杖武宗蓄外国人为驾下
人日孚以法绳之不少贷日孚尝过赣从阳明学辨问
居敬穷理悚然有悟同门冀闇斋死诏狱日孚棺敛之
郑一初字朝朔揭阳人弘治乙丑进士居紫陌山闭门
习静召为御史阳明在吏部因陈世杰请受学闻其说
以为昔多岐而今大道也时朝朔己病人劝其缓学曰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457-0468c.png
死夕可矣卒于浙闽中自子莘以外无著者马明衡字
子莘莆人也父思聪死宁濠之乱子莘立志勇猛与郑
善夫为古文阳明曰草木之花千叶者无实其花繁者
其实鲜嘉靖三年以御史谏上隆兴国而薄昭圣为非
礼下狱削籍归
  行人薛中离先生侃
  县令周谦斋先生坦
粤闽相传学案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457-0468d.png
 行人薛中离先生侃
薛侃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人举正德十二年进士
疏乞归养从学王文成于赣四年而后归十六年授行
人丁母忧服阕入京闻文成讣会同门南野诸子为位
而哭使山东谒孔孟庙刻杏坛讲授仪寻升司正张孚
敬方用程篁墩旧议改孔庙从祀先生请增祀象山白
沙允祀象山庄敬太子薨嗣位久虚先生私草一疏引
祖制请于亲藩中择其亲而贤者迎取一人入京为守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457-0469a.png
城王以俟东宫生长出封大国初以示光禄卿黄宗明
宗明劝勿上已示其同年太常卿彭泽泽倾险人也时
张孚敬夏言交恶泽方附孚敬欲借此以中言即袖其
疏私于孚敬曰储事上所讳言而侃与言同年若指侃
疏为言所为则罪不可解矣孚敬以为然先录其稿进
之于上曰言与侃之谋如此姑勿发以待其疏入泽于
是语先生曰张少傅见公疏甚喜可亟上先生遂上上
大怒逮至午门会官鞫其主使先生不服泽微词讽之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457-0469b.png
使连染于言先生瞋目视泽曰汝谓张少傅有意余言
趣我上之于言何与都御史汪鋐党孚敬攘臂谓言实
为之言拍案大骂几欲殴鋐遂罢讯上复命武定侯郭
勋大学士翟銮司礼监官及九卿科道锦衣卫官用刑
重鞫先生曰以皇上之明犹为彭泽所欺况愚昧如侃
者乎上乃出孚敬二密疏以示群臣斥其冒嫉著致仕
去泽遣戍先生纳赎为民行至潞河遇圣寿节参议项
乔行礼舟中有报乔者曰小舟有服民服而具香案叩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457-0469c.png
首者不知何等人也乔曰此必薛中离访之果然先生
归田从游者百馀人十五年远游江浙会念庵于青原
书院已入罗浮讲学于永福寺二十四年始还家门人
记所闻曰研几录周海门圣学宗传云先生释归南过
会稽见阳明阳明曰当是时吾子如何先生曰侃惟一
良知而已烱然无物也阳明首肯之按先生释归在十
年阳明之卒在七年安得归而复见之也世疑阳明先
生之学类禅者三曰废书曰背考亭曰虚先生一一辨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457-0469d.png
之然皆不足辨也此浅于疑阳明者也深于疑阳明者
以为理在天地万物吾亦万物中之一物不得私理为
己有阳明以理在乎心是遗弃天地万物与释氏识心
无寸土之言相似不知阳明之理在乎心者以天地万
物之理具于一心循此一心即是循乎天地万物若以
理在天地万物而循之是道能弘人非人能弘道也释
氏之所谓心以无心为心天地万物之变化皆吾心之
变化也譬之于水释氏为横流之水吾儒为源泉混混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457-0470a.png
不舍昼夜之水也又其所疑者在无善无恶之一言考
之传习录因先生去花间草阳明言无善无恶者理之
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盖言静为无善无恶不言理为
无善无恶理即是善也犹程子言人生而静以上不容
说周子太极而加之无极耳独天泉证道记有无善无
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意之动之语夫心之体即理
也心体无间于动静若心体无善无恶则理是无善无
恶阳明不当但指其静时言之矣释氏言无善无恶正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457-0470b.png
言无理也善恶之名从理而立耳既已有理恶得言无
善无恶乎就先生去草之言證之则知天泉之言未必
出自阳明也二疑既释而犹曰阳明类于禅学此无与
于学问之事宁容与之辨乎
语录语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如何是闻道由知德者鲜
矣如何是知德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如何是见大意
于此省悟一分是入头学问省悟十分是到头学问却
去閒理会何益 文王于庶狱庶慎罔敢知知者何事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457-0470c.png
孩提不学而知知从何来此可以见圣学矣 杀身成
仁舍生取义是忘躯求道之意后人不省指为仗节死
义之事则疏矣治乱兴亡是岂人人所遭者哉惟其重
生则有欲舍生则无欲重生是养口体者也成仁取义
是养大体者也道本家常茶饭无甚奇异好奇趋异反
失之故贤智过求愚不肖不知求此道所以不明不行
也圣人揭个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正是平平淡淡日
用常事然能常知则心常在常明久而纯即与天地合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457-0470d.png
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皆自目前进去非
别有神通可歆慕者世人好怪忽近就远舍易求难故
君子之道鲜矣孟子只说是心足以王充之足以保四
海不失赤子之心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乃天地易简之
理古今传受之要加一些是世儒减一些是异学 后
儒谓释空老无为异非也二姓之蔽在遗伦不在虚无
著空沦无二氏且以为非以是罪之故弗服也圣人亦
曰虚明曰虚以受人亦曰无极曰无声无臭虽至元渺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457-0471a.png
不外彝伦日用即圣学也安可以虚无二字归之二氏
以是归之二氏则必落形器守方隅泥文义此圣学之
所以不明也 要知此理人人可为资质无有不可者
但不肯耳精力无不足者只有漏耳本体无有不见在
者只自蔽耳于此覸破信及真可一立便起一得永得
 高明博厚悠远吾心之体本如是也有欲则昏下则
浅狭则局促耳试于心平气和以忿生欲发之时观之
自可见心平气和万境皆春忿生欲发一物难容此能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457-0471b.png
覆载与不能之验也 问致中和如何位得天地育得
万物曰识得天地万物便见位育曰天地万物亦有不
识乎曰人之所见己隔形气天地自天地万物自万物
故每每有此疑天地万物本吾一体有形属地无形属
天统言之曰天地分之曰万物今除了山川土石何者
为地除了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寒暑何者为天除了吾
心之灵恶知天地恶有万物故天由心明地由心察物
由心造五伦本乎一身庶徵应乎五事故曰万物皆备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457-0471c.png
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直甫问虚无乃老释之
非先生谓吾儒亦然终未安曰虚者太虚也太虚原无
一物是虚无也天下万物万事岂能有外太虚者乎生
生化化皆从此出为人子能虚以事亲则孝为人臣能
虚以事君则忠若实之以慕少艾私妻子怀宠计利则
不能矣曰老释之虚虚而虚吾儒之虚虚而实亦有辨
曰如子之言是亦虚矣何谓不然且虚而虚虚而实之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457-0471d.png
言亦未明须知离乎人伦物理而虚无者二氏之谬也
不离人伦日用而虚无者吾儒之学也 问古圣汇出
后来成仙成佛者多成圣者寡何也曰此在教与学异
也五三之世执中建极教简而学专故人人君子后世
中极之义不明孔子申一贯之旨一以上非颜不闻一
以下遂分两截尚谓且学贯未可学一其支离不经亦
甚矣学者见在繁艰皆委心不能虽周程倡可学之要
再传复晦既不得其门而入而辞章功利之习又从而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457-0472a.png
薰烁之奈何有成若佛以见性仙以超升学之者直欲
作佛必求超升件件放下其道虽偏其教简径其学精
专以此成就者众今知其然尽洗世陋直以易简为学
以圣人为归然而不成未之有也 问圣愚一致始终
本末同条共贯处何如曰孔子无言之教至精者也百
姓日用饮食至粗者也然无言此虚明也日用饮食此
虚明也故曰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食能知味行能
知步瞬能知存息能知养为子知孝为臣知忠至于知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457-0472b.png
化知天一也 儒学不明其障有五有文字之障有事
业之障有声华之障有格式之障有道义之障五障有
一自蔽真体若至宝埋地谁知拾之间为异学窃柄谁
复顾之曰五者皆理所有曷谓障曰惟其滞有故障
良知自存自照浑无方体无涯限若著个良知亦是障
 或问圣可学与曰可或问圣不可学与曰不可然则
何以自戾乎曰学其可学斯可学己学其不可学斯不
可学己胡谓可曰求尽吾心而已矣胡谓不可曰求全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457-0472c.png
其才而已矣夫求尽吾心者惩吾忿窒吾欲迁吾善改
吾过穷吾之神知吾之化自有而自为之夫谁谓不能
求诸易者也求全其才者天有所短地有所长智有所
不及神有所不通九官弗兼其能尧舜其犹有病求诸
难者也舍难就易可谓善学也已 大游问治世以何
为要𦂳曰只有这件要𦂳世人事事𦂳要只为这件不
要𦂳曰法度亦莫可废曰徒善徒法有明训矣然善无
定善以不戾本然为善法无定法以遂善成物为法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457-0472d.png
王道即是天德即是眼前学问廓然大公物来顺应一
言尽矣自其廓然名曰天德自其顺应名曰王道非有
甚高难行之事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
王之路作是作意为之非廓然顺应者也无作无偏是
无意必将迎之私用舍举措自得其宜此其性情用功
岂人不能也不为耳后世将王道比作天上事看讲来
做去务求高出反致著善著法与此相背如何做得三
代时事 问理欲不明曰贼是人做的人是天生的未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457-0473a.png
达曰自不欺心有甚欲不明自不违天有甚理不明
无染则本体自净无著则应用自通故经纶大经立大
本知化育只在夫焉有所倚一倚便不能 子思戒慎
恐惧工夫圣人只道个敬颜子非礼勿视听言动于乾
卦只道个闲礼经正目而视之无他见倾耳而听之无
他闻在成汤曰顾諟而已顾諟只是一照只是良知常
在其功一也而照尤易晓一照体用为一无内外无动
静无久近始学下手此照也通乎昼夜知性知天此照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457-0473b.png
也问顾諟何如缉熙曰顾諟亦即缉熙但顾諟照则明
照上著力缉熙自明自照无二无息己得其本然者也
故曰反观内照曰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所向有物
即为物缚所存有善即为善累 不言而信信是何物
不动而敬敬见何处吾心之本体即是诚即是忠信即
是一此体常存便是主一便是思诚学不明世儒只在
可见可闻有思有为上寻学舍之便昏愦无用力处
问读书之法曰程子谓求经义皆栽培之意栽培必先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457-0473c.png
有根以根为主既栽既培自有生生之意是读书时优
游讽咏得书之益不读时体贴充养尤得书之益也今
人读书以书为主心为奴𨽻敝精务博反为心害释卷
则茫然均为亡羊皆非栽培之意也 学未知头脑不
是认贼作子便是指玉为石 后儒纷纷理气之辨为
理无不正而气有不正不知以其条理谓之理以其运
用谓之气非可离而二也 文章性与天道乃形而上
下之意非有彼此非有先后浅深也但未悟者见其文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457-0473d.png
章而已悟了莫非性也莫非天也更无差别 以心安
心即不安有心可安亦不安 客有问知识不足故其
心未明者先生曰去其知识则明矣 子夏笃信圣人
不如漆雕开之求自信冉有说夫子之道不如颜子于
言无不说 问学须博求乃能有见曰见个甚么曰见
道曰见道如见天或隔一纱或隔一纸或隔一壁或隔
一垣明暗不同其蔽一也欲见须是辟开垣壁彻了纱
纸便自见何须博求博求正为未辟未彻耳舍此而言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457-0474a.png
博求是记丑而博者也非圣贤之学 问喜怒哀乐未
发气象曰未发谓中中节为和一齐见在分析不得若
以时地分得开便是体用二源形影为二物盖和非顺
适人意之谓不戾本体之谓也 过出无心圣贤不免
后人看得太重反生文过遂非之恶曾子易箦古今称
美然易时是则用时非非过乎殛鲧为是则任鲧为非
非过乎 或问学莫先义利之辨曰古之所谓义与利
者不可见也不可闻也子之所谓义与利者可见耳可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457-0474b.png
闻耳夫自可见可闻而辨之则其所是者似是也非天
下之真是也其所非者似非也非天下之真非也是故
捧檄而喜喜可见也孝不可见也故虽张奉之贤不能
不失之毛义其迹鄙也一物释西伯物可见也忠不可
见也故虽商纣之暴不能不转移于闳夭其机微也是
故见其可见闻其可闻则义可袭也过可文也声音笑
貌可以为于外也见所不见闻所不闻则莫见乎隐矣
莫显乎微矣诚之不可掩矣然则不可见不可闻者何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457-0474c.png
也心体也可见可闻者何也事迹也心体是则事迹皆
是矣心体非则事迹皆非矣故知尧然后知尧步知舜
然后知舜趋知孔非以周流知颜非以箪瓢也以步学
尧非尧矣以趋学舜非舜矣以周流学孔非孔矣以箪
瓢学颜非颜矣曰夫然则自见自闻耳奚以见闻于人
乎曰欲见于人欲闻于人此义利之所以弗明也夫义
罔常在利罔常行尊周非义乎以其为己则霸矣好货
非利乎以其同民则王矣故古之君子戒慎不睹恐惧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0457-0474d.png
不闻未尝求见求闻也而卒无弗见无弗闻今之君子
修边幅避形迹守信果坠适莫将以求见而卒无可见
将以求闻而卒无可闻善乎先正之言曰无所为而为
者义也有所为而为者利也此依心体与顾事迹之异
也又曰有意于为公皆私也公私义利之辨明则圣学
其庶几乎 或问阳明先生于侃曰其学类禅信有诸
曰否禅之得罪圣人也有三省事则髡焉去欲则割爱
焉厌世则遗伦焉三者禅有之而阳明亦有之乎曰弗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457-0475a.png
有曰圣学之异于禅者亦有三焉以言乎静无弗具也
以言乎动无弗体也以言乎用之天下无弗能也是故
一本立焉五伦备焉此阳明有之而禅亦有之乎曰弗
有然则曷疑其为禅也乎曰以废书以背朱以涉虚也
曰噫子误矣不然以告者过也先生奚废书乎昔者郭
善甫见先生于南台善甫嗜书者也先生戒之曰子姑
静坐善甫坐月馀无所事复告之曰子姑读书善甫憝
而过我曰吾滋惑矣始也教庆以废书而静坐终也教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457-0475b.png
庆废坐而读书吾将奚适矣侃告之曰是可思而入矣
书果学乎孔子之谓子贡曰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
与非也予一以贯之学果废书乎孔子赞易曰君子多
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可思而入矣故言之弗一教
之因材而笃也先生奚废书乎然则背朱则何居曰先
生其遵之甚者尔岂曰背之云乎孟子曰王之好乐甚
则齐其庶几乎夫今之乐非古之乐也而孟子以为庶
几何也彼其于乐孰无好好之而已听之而已称美之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457-0475c.png
而已好之弗甚者也若体其和推其意而得乎乐之本
则必妙之乎声容之外者矣先生于朱子亦若是焉尔
恶在其为背也乎且朱子遵程者也其为本义多戾易
传孔子孟子述古者也其称诗书多自为说先生之于
朱亦若是焉尔恶在其为背也乎然则涉虚何谓也曰
子以虚为非乎以偏于虚而后为非乎夫以虚为非则
在天为太虚在人为虚明又曰有主则虚曰君子以虚
受人曰圣人虚之至也今子以虚为禅而必以勿虚为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457-0475d.png
学则糟粕足以醉人之魂而弗灵矣骨董足以胶人之
柱而勿清矣藩篱格式足以掣人之肘而勿神矣曰若
然则儒释奚辨曰仙释之虚遗世离伦虚者也圣贤之
虚不外彝伦日用虚而实者也故冲漠无朕而曰万象
森然是故静无勿具也视之不见听之弗闻而曰体物
不遗是故动无弗体也神无方而易无体而曰通乎昼
夜而知斯良知也致之之极时靡勿存是故无方无体
虚之至也至虚而后不器不器而后无弗能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457-0476a.png
 县令周谦斋先生坦
周坦号谦斋罗浮人也仕为县令自幼有志圣贤之学
从学于中离出游湖湘维扬新泉天真天关以亲讲席
衰老犹与徐鲁源相往复其论学语云日之明也必照
于物有不照者阴霾之蔽也心之知也必格乎物有不
格者物欲之蔽也又云一阳生于下为复内阳外阴为
泰于复则曰见天地之心于泰则曰内健而外顺是可
见学不遗乎外而内者其本也故曰复德之本也惟复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457-0476b.png
则无妄而刚来主于内矣此内健之为泰也又云不可
于无喜怒哀乐觅无声无臭只喜怒哀乐中节处便是
无声无臭所在又曰瞑目静坐此可暂为之心体原是
活泼流行若长习瞑坐局守空寂则心体日就枯槁非
圣人之心学也又云白沙之学以自然为宗至谓静中
须养出端倪吾人要识得静中心体只是个澄然无事
炯然不昧而已原无一物可著若谓静中养出端倪则
静中又添出一端倪矣且道体本是自然但自然非意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457-0476c.png
想可得心下要自然便不是自然也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457-0476d.png
 
 
 
 
 
 
 
 明儒学案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