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457-03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二十二
           馀姚 黄宗义 撰
江右相传学案七
 臬长胡庐山先生直
胡直字正甫号庐山吉之泰和人嘉靖丙辰进士初授
比部主事出为湖广佥事领湖北道晋四川参议寻以
副使督其学政请告归诏起湖广督学移广西参政广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457-0355b.png
东按察使疏乞终养起福建按察使万历乙酉五月卒
官年六十九先生少骀荡好攻古文词年二十六始从
欧阳文庄问学即语以道艺之辨先生疾恶甚严文庄
曰人孰不好恶人胡以能好能恶归之仁者盖不得其
本心则好恶反为所累一切忿忿不平是先已失仁体
而堕于恶矣先生闻之怃然汗背年三十复从学罗文
恭文恭教以静坐及其入蜀文恭谓之曰正甫所言者
见也非实也自朝至暮不漫不执无一刻之暇而时时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457-0356a.png
觌体是之谓实知有馀而行不足常若有歉于中而丝
毫不尽是之谓见归蜀以后先生之浅深文恭不及见
矣先生著书专明学的大意以理在心不在天地万物
疏通文成之旨夫所谓理者气之流行而不失其则者
也太虚中无处非气则亦无处非理孟子言万物皆备
于我言我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无有碍隔故人心之
理即天地万物之理非二也若有我之私未去堕落形
骸则不能备万物矣不能备万物而徒向万物求理与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457-0356b.png
我了无干涉故曰理在心不在天地万物非谓天地万
物竟无理也先生谓吾心者所以造天地万物者也匪
是则黝没荒忽而天地万物熄矣故鸢之飞鱼之跃虽
曰无心然不过为形气驱之使然非鸢鱼能一一循乎
道也此与文成一气相通之旨不能相似矣先生之旨
既与释氏所称三界惟心山河大地为妙明心中物不
远其言与释氏异者释氏虽知天地万物不外乎心而
主在出世故其学止于明心明则虽照乎天地万物而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457-0356c.png
终归于无有吾儒主在经世故其学尽心尽心则能察
乎天地万物而常处之有只在尽心与不尽心之分羲
则以为不然释氏正认理在天地万物非吾之所得有
故以理为障而去之其谓山河大地为心者不见有山
河大地山河大地无碍于其所为空则山河大地为妙
明心中物矣故世儒之求理与释氏之不求理学术虽
殊其视理在天地万物则一也
胡子衡齐理问既曰在物为理又曰处物为义谓义非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457-0356d.png
理也可乎既曰在物为理又曰性即理也谓性为在物
可乎 理之说曷始乎诗曰我疆我理释者曰理定其
沟涂也谓人定之也非谓沟涂自定也然则谓理在沟
涂可乎书曰燮理阴阳释者曰燮理和调之也谓人调
之也非谓阴阳之自调也然则谓理在阴阳可乎夫子
赞易曰黄中通理言至正至中而理通焉未闻中正之
在物也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言易知简能而理得焉
未闻知能之在物也曰圣人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夫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457-0357a.png
子固明言性命之理而世必以为在物何哉 虚实 世
儒以万理为实天地实天地万物实万物君臣父子皆
然唯其实而后天下不以幻视若惟求理于心则将幻
天地万物于无何有矣又何有于父子君臣哉胡子曰
夫万物之实岂端在物哉其谓实理即实心是也孟子
曰万物皆备于我即继之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若实
理皆在于物则万物奚与于我又奚能反身以求诚哉
何则人心惟诚则其视天地也实天地视万物也实万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457-0357b.png
物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不可解于心者皆实理也若人
心一伪彼且视父子君臣浮浮然也乌睹父子君臣之
为实理哉彼其视天地万物梦梦然也乌睹天地万物
之为实理哉故曰不诚无物者此也世儒自幻视其本
实之心而反瞿瞿焉索物以求理认外以为实所谓以
幻求幻其幻不可究竟矣 天人 程叔子言圣人本天
释氏本心本天者以为道之大原出于天故天叙天秩
天命天讨天工天官咸自天定之非人心所得增损者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457-0357c.png
也圣人本之故其求诸物理者将求出于天者以为定
也而人心之私不与焉彼释氏三界惟心山河大地皆
妙明心中物是独以心法起灭乎天地视三界山河大
地不足为有无非本心者之误欤胡子曰当皇降之衷
天命之性固已在人心久矣圣人本天舍人心又孰为
本哉非心之外别有天也苟一私意奸于其间虽自悍
夫行之必有厌然而不中慊虽自愚夫当之必有咈然
而不中甘彼悍夫愚夫岂尝考物理哉则心天者为之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457-0357d.png
也审如叔子之言则天之生物莫不有理而人心独无
理乎凡本心者即有释氏之失则此心固为人之大祟
乎所谓皇极帝则明命天理皆当刳心剔性别有一物
以索诸棼棼芸芸而后为得也孟子谓仁义礼智根心
爱亲敬长为良知皆非也夫苟不能自信其心为天索
诸棼棼芸芸以求之吾见其劈积磔裂胶固纷披不胜
推测不胜安排穷搜愈精比拟愈似而天者愈离吾未
见其能本也 心性 曰先儒以为心者止于知觉而知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457-0358a.png
觉所具之理为性故其言曰能觉者心所觉者理觉虚
而理实心虚而性实心性虽不可离尤不可混曰以知
觉为心以实理为性固可谓之不混矣然以理为在物
则性亦当为在物是性虽不与心混而不免与物淆矣
其可通乎曰先儒有言性者心之理又曰心统性情则
未尝不以性具于心者也独未认知觉为性耳曰若是
则先儒之语理与性也一以为在物一以为在心是在
物在心其各居半焉已矣又可通乎尝试譬之心犹之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457-0358b.png
火性犹之明明不在火之表性犹火之明情犹明之光
光不在明之后故谓火明光三者异号则可谓为异物
则不可也谓心性情三者异文则可谓为异体则不可
也性之文从心从生夫人心惟觉则生弗觉则弗生惟
生则理弗生则弗理假令捧土揭木俨若人形而告之
曰是为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盖块如也何者以土木无
觉故也是以舍人心之觉则无性矣又焉有理哉是故
仁义礼智非有物焉以分贮于中也则觉为之宰也亦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457-0358c.png
非有物焉以分布于外也则觉为之运也方其宰也而
无不运虽天下之至虚而无不实也方其运也而无不
宰虽天下之至实而无不虚也故觉即性非觉之外有
性也性即理非性之外有理也然则所觉者即能觉者
为之也问无能觉者则非捧土揭木而已尔亦乌有夫
所觉者哉曰先儒又言觉于理则为道心觉于欲则为
人心以觉语性安知其不觉于欲而为人心欤曰若是
乌足以言觉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言弗觉也诚觉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457-0358d.png
则痛痒流行而仁理在其中矣岂觉之外而别有痛痒
别有仁理哉是故觉即道心亦非觉之外而别有道心
也人惟蔽其本觉而后为多欲为人心当其为多欲为
人心则虽有闻见知识辨别物理亦均为痿痹而已而
奚其觉然则谓觉为觉于欲者非也曰释氏以作用为
性若是则胡以异也曰吾儒之语性有专以体言者记
所为生而静者是也有专以用言者所谓恻隐羞恶辞
让是非是也若独以作用罪释氏则孟子亦失矣夫觉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457-0359a.png
性者儒释一理也而所以异者则尽与未尽由分也
体用 曰道有体有用未有有体而无用有用而无体者
也今子辨理以察而语性以觉无乃溺于用而遗于体
欤曰古之君子语体而用无不存语用而体无不存以
其心无不贯也岂若世儒语体则截然曰是不可为用
语用则截然曰是不可为体语物语理必应体用而成
四片不知文义愈析论辨愈执而道佥不谋矣 循序
 曰古之小学学于诗书礼乐未有先从事心性者也今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457-0359b.png
子嘐嘐然惟心性之务先灵觉之独切无乃紊先后之
序乎曰古人以先本后末先始后终为序未闻先末与
终之为序也种树必先植其根治水必先浚其源心性
者学之根与源也世儒反以先本为非必欲穷索物理
而豫求于末终是不为紊也哉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若以理为在物从物物而索之则上必
不能通于天子下必不能通于庶人又奚足以言理
格物 曰东越训格物曰正其不正以归于正初学猝难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457-0359c.png
了也曰致知在格物者盖言古人之致其良知虽曰循
吾觉性无感不应而犹惧其泛也则恒在于通物之本
末而无以末先其本夫是则知本即格物而致知之功
不杂施矣其下文曰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更不添
一物字则格物之为知本明矣夫子曰反求诸其身孟
子曰反求诸己又曰万物皆备反身而诚皆格物疏义
也括而言之知本而已夫致知非遗本也而求其端用
力孜孜反顾尤在于本而后能不泛也曰格物则然穷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457-0359d.png
理何居曰穷之义尽也极也非谓穷索也穷理者即极
夫天理之谓也诚极夫天理则人欲灭矣 博辨 问博
文约礼曰文者学之事也至不一者故称博莫非文也
则莫不有吾心不可损益之灵则以行乎其间者礼是
已礼至一者也故称约苟不约礼则文失其则虽博而
非学矣是故散之视听言动者博文也存之勿非礼视
听言动者约礼也明中 语其藏则浑浑渊渊空空一
者不得其一非必合之而后一也语其放则井井斤斤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457-0360a.png
暌暌殊者不得不殊非必析之而后殊也吾惟虞人之
不理一也奚虞分之不殊哉又宁先析之为殊后合之
为一哉苟无分殊则不得谓理一无理一又孰为理之
使分殊也何则理者吾心之灿灿者也以其至一理至
不一者也非谓漫漶而靡所区分之为物也 徵孔 儒
者必曰先知后行夫子十五而学三十而立则为先行
四十不惑则为后知其与先知后行之训又自悖矣儒
者以穷至物理为入门所谓穷其当然与其所以然皆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457-0360b.png
始学事也今训不惑则谓知其所当然训知天命则谓
知其所以然是孔子以四五十之年乃得为始学之事
则在学者为过早而在孔子为过晚矣不又悖之甚乎
 续问 气有阴阳五行糅杂不一者也二五之气成质
为形而性宅焉性者即维天之命所以宰阴阳五行者
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而统于心故言心即言性犹言
水即言泉也泉无弗清后虽汩于泥淖澄之则清复矣
性无弗善后虽汩于气质存之则善复矣由是观之性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457-0360c.png
是性气质是气质又乌有气质之性哉且古未闻有两
性也性之文从心从生今夫物毙矣其质犹存而生奚
在人之初死其气犹存而生奚在然则谓气质有性者
赘也亦舛也 合吾之本心即为无私即为合天 问
龙溪有真达性真恶名埋没一世弗恤之语然否曰君
子复其性真固不知前有誉而趋之后有毁而避之若
欲冒毁以达性真是前后皆意之矣非真体也君子即
有不得已蒙世之大诟固皆付之无意而天下后世亦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457-0360d.png
未尝不终谅其心精也何者以人心至神故也 问学
以聚之曰聚即凝聚之谓非劈积而聚之之谓也 问
独知曰夫独知者宰夫念虑而不以念虑著贯乎动静
而不以动静殊也慎之义犹慎固封守之谓功在几先
于时保之者是也若曰必待动念于善恶而后慎之则
不慎多矣 门人问曰先生奚学曰吾学以尽性至命
为宗以存神过化为功性也者神也神不可以意念滞
故常化程伯子所谓明觉自然言存神也所谓有为应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457-0361a.png
迹言过化也今之语尽性者失之则意念累之也曰请
下之曰以仁为宗以觉为功以万物各得其所为量以
通昼夜忘物我为验以无声无臭为至曰复请下之曰
以一体为宗以独知为体以戒惧不昧为功以恭忠敬
为日履以无欲达于灵明为至曰若是则敢请事矣曰
是与性命神化岂有二哉第见有迟速故功有难易习
有生熟要之皆非可以意念滞也申言 盖尝观之盈
天地间升降阖辟凡有聚有散者畴非气也而孰宰之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457-0361b.png
则帝天为之宰焉者是命也即理也故诗称维天之命
于穆不已者是也人生天地间呼吸作止凡有聚有散
者畴非气也而孰宰之则心觉为之宰焉者是性也即
理也故书称维皇上帝降衷下民若有恒性者是也故
理之在人也宰之一心而达之天下不期而准主之一
时而施之千万世不约而协是我之知觉本通乎人之
知觉本通于天下后世之知觉本非有我之所得私所
谓以我为主以觉为性者本未为非亦未为私也觉即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457-0361c.png
理也然至于无准与权者则所谓感物而动失其本知
本觉者也失其本知本觉而本知本觉之体固未亡也
故精者此精也准与权者此为之也 思未起而觉不
昧即喜怒哀乐未发之中 生平忿欲矜名诸病反观
尚未尽瘳所以然者犹是依违在形骸上取滋味而不
信有不依形之天味也向世界上争胜负而不信有不
著世之天胜也
困学记予童颇质任尝闻先府君论学而不知从事年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457-0361d.png
十七游学邑城读书学舍遂致骀荡喜放是岁腊先府
君卒愈自放然慕奇名好谈孔文举郭元振李太白苏
子瞻文信国之为人如文举太白梦寐见之酷嗜词章
时传李何诗文辄自仿效又多忿欲躁动不知检尝著
格物论驳阳明先生之说年十九与欧阳文朝同砚席
最契时或觉非忽自奋为学要文朝(讳昌号蜀南庠生/南野先生族孙)
共为之勉修一二月不知方遂仍堕旧习嘉靖壬寅予
年二十六方买居白鹤观下适欧阳南野先生(讳德字/祟一号)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457-0362a.png
(南野仕至礼部尚书谥文/庄为阳明先生高弟子)自乡出邑城会友讲学倾城
士友往会而予独否既数日文朝则语予曰汝独不可
行造访礼耶予乃随文朝往访先生于普觉寺先生一
见辄呼予旧字曰宜举来何晚又问齿对若干先生曰
以汝齿当坐某人下予时见先生辞礼简当不为时态
遽归心焉先生因讲惟仁者能好人一章言惟仁者有
生生之心故见人有善若己有之而未尝有作好之意
故能好人见人有恶若瘝厥躬而未尝有作恶之意故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457-0362b.png
能恶人今之人作好作恶则多为好恶累未可谓能好
恶也予素有疾恶之病闻其言抚然若为予设者已乃
走拜先生家从游海智寺月馀自忧好放之习何能入
道一日先生语以立志曰明明德于天下是吾人立志
处而其功在致吾之良知又曰唯志真则吾良知自无
蔽亏语若有契一日先生歌文公款乃声中万古心之
句予一时豁然若觉平日习气可除始定向往真意次
年癸卯春为小试之迫此意虽未寝而志则驰矣秋举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457-0362c.png
于乡归见先生又北行赴辞而先生属望殷甚予亦颇
承当及甲辰会试下第归途与同侣者挠乱既归虽复
见先生然屡兴屡仆第其中耿耿有不甘自己之念乙
巳秋丁祖母承重忧丙午复同文朝及罗日表读书龙
(名鹏癸卯/同乡举)因与康东沔公倡和(讳恕字求/仁县令)自遣而向
学功愈弛至丁未为先祖母卜兆致讼适先生起少宗
伯予送至省城既归复毕讼事自觉学无力因悔时日
之过大病在好词章又多忿欲三者交剚于胸中虽时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457-0362d.png
有战胜不能持久此于志不立之罪无可言也时年已
三十一矣 丁未冬予忽有飘然遐举离世之兴及就
友人王有训语(名托号未庵一/号石壁病农)有训曰遐举不如力学
因偕予往访罗念庵先生(讳洪先字达夫吉水/人官赞善谥文恭)居石莲
洞既一月日闻先生语感发乃北面禀学焉先生初不
甚喜良知亦不尽信阳明先生之学训吾党专在主静
无欲予虽未甚契然日承无欲之训熟矣其精神日履
因是知严取与之义戊申春予游韶太守陈公(讳大论/南宁人)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457-0363a.png
(仕至/太守)辟明经书院延教六邑诸俊又先延乡搢绅邓纯
峰居书院中为侣(讳鲁乐昌/人官学正)陈公尝从阳明先生学后
专意元门予少病肺咳血怔忡夜多不寐则就拜陈公
学元未有入钝峰始为魏庄渠公(讳校官至祭/酒昆山人)弟子亦
游南野先生门后专意禅宗予亦就钝峰问禅钝峰曰
汝病乃火症当以禅治每日见予与诸生讲业毕则要
共坐或踞床或席地常坐夜分少就寝鸡鸣复坐其功
以休心无杂念为主其究在见性予以奔驰之久初坐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457-0363b.png
至一二月寤寐间见诸异相钝峰曰是二氏家所谓魔
境者也汝平日忿欲利名种种念虑变为兹相易所为
游魂为变是也汝勿异功久当自息四五月果渐息至
六月遂寂然一日心忽开悟自无杂念洞见天地万物
皆吾心体喟然叹曰予乃知天地万物非外也自是事
至亦不甚起念似稍能顺应四体咸鬯泰而十馀年之
火症向愈夜寝能寐予心窃喜以告钝峰钝峰曰子之
性露矣久之虽寐犹觉凡寐时闻人一语一步皆了了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457-0363c.png
钝峰曰是乃通昼夜之渐也子勉进之可以出死生矣
予乃问出死生何谓也钝峰言不出死生则前病犹在
予因是从钝峰究出死生之旨若日有所悟又偕游曹
溪瞻六祖塔感异梦遂又有忘世意至秋越钱绪山公
至韶陈公延留书院中(名德洪馀姚人/阳明先生弟子)予甚喜请益然
见钱公以忧制未大祥遽远游又乘青帏张皂盖前呼
导予心私计曰予虽学出世事亦未敢谓然也亡何冬
尽予方图归因起念遂失初悟忽若痞闷虽极寻绎宿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457-0363d.png
见意象俱似而真体昏塞甚不自得述其故质于钱公
钱公发明颇详迄不当予意一日同诸君游九成台坐
地方欠身起忽复悟天地万物果非在外印诸子思上
下察孟子万物皆备程明道浑然与物同体陆子宇宙
即是吾心靡不合旨观前所见洒然彻矣因自审曰吾
幸减宿障从此了事又何可更缠世网从事残蠹致汩
吾真耶既归见先君方待吉浅土卜葬不果此中不自
安又家人辈不善事老母致有不怿意予衷亦常怏怏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457-0364a.png
无以遣已隐隐有儒释旨归之辨而犹未决也己酉家
居因结邑中曾思健(讳于乾/号月塘)罗东之(讳潮俱/庠生)萧天宠(名/隆)
(佑吏员/官县丞)及王有训欧文朝为会颇有兴发至冬予赴会
试与王武阳(讳翥有训/叔教谕)同舟昕夕唯论学方浮彭蠡值
风涛夜作不能泊岸舟颠几覆数矣同舟人士皆号达
旦予独命酒痛饮浩歌熟寝天明风稍定始醒同侣有
詈予不情者予自若也庚戌落第后舍南翁先生宅一
日以舟颠熟寝事请正先生曰此固甚难然谓仁体未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457-0364b.png
也予曰仁体当何如曰临危不动心而又能措画救援
乃仁体也予虽聆服然未绎其旨仲夏李石鹿公(名春/芳字)
(子实兴化/人官元辅)延予过其家训诸子因尽闻王心斋公之学
(讳艮字汝止安丰场/人阳明先生高弟)诚一时杰出独其徒传失真往往
放达自恣兴化士以是不信学久之熟予履乃偕来问
学立会冬杪予归自仪真发舟三日皆遇剧盗以风猛
得脱同舟亦有泣者予独计寇入则当倒橐输他无虞
也以是亦不为动辛亥予挈家归义和沧洲故居独学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457-0364c.png
寡侣力有少弛又明年壬子馆虔旧习大作几自堕至
冬同欧阳曰穑赴会试(讳绍庆号乾江南野先/生仲子官工部主事)时曰穑
延思健赴京训诸子亦在舟虽日常切琢而予放未瘳
癸丑落第初拟就选学职至期悔止友人周仲含(名贤/宣号)
(洞岩万安人官/至右布政使)及思健曰穑咸劝予选而思健至拍案
作色奋曰子母老不及时禄养非孝予勉从谒选得教
句容既至方牵业举日课诸士文而自以出世之学难
语人又负高气处上下多窒每自疚已乃疑曰岂吾昔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457-0364d.png
所悟者有未尽耶时甲寅二月闻南野先生讣已为位
痛哭因念师资既远学业无就始自悔数年弛放自负
生平又负师门为痛恨寻因作博文约礼题遂舍而思
曰孔颜授受莫此为切故必出此乃为圣人之学而非
此必非圣人之学者也于是反覆而思之平心而求之
不敢徇近儒亦不敢参己见久之于先儒终不能强合
其疑有四于近儒亦不能尽合其疑有三盖先儒以穷
理训博文其说要推极吾心之知穷至事物之理予所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457-0365a.png
最不能无疑者以先儒语理专在物而不在人盖理莫
大乎五常之性曰仁义礼智信是也今以理为在物而
穷之此则五常之性亦在物不在人矣是人皆为虚器
无一理之相属恐必不然此一疑也先儒训复礼之礼
曰人事之仪则天理之节文不知此天理仍在物耶抑
在身耶如其在身则是先穷在物之理后复在身之理
是果有二理矣恐亦不然此二疑也大学之道贵知本
故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今语大学则反后身心而先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457-0365b.png
物理窃恐圣门格物之旨易传穷理之义不如此且此
学通天子庶人若必欲穷尽物理吾恐天子一日二日
万几庶人耕田凿井皆有所不暇故孔子又曰周其所
察圣人病诸孔子恒教弟子先孝弟行有馀力则以学
文未闻先教人以穷尽物理者也此三疑也先儒所谓
穷理则专以多闻多见为事以读书为功然孔子则尝
以多闻多见为知之次今乃独举其次者语颜子而其
所语曾子子贡一贯之旨颜子不得与焉何其厚曾子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457-0365c.png
子贡而薄颜子也恐亦不然况其对哀公并不言颜子
闻见之多读书之富唯独称曰不迁怒不贰过以此为
好学之实而已则颜子之所学者可知而博文亦必有
在矣此四疑也凡此四疑予未敢一徇人已但反诸心
诚有不能解者至若近儒训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
之间此虽孔曾复生无以易也但训致格物曰物者意
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其正则似与正心之义
微有相涉惟达者用功知所归一若初学未达者用之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457-0365d.png
恐不免增缴绕之病此一疑也尝观先儒言事事物物
皆有至当不易之理先儒岂敢谩哉彼见学者多太过
不及之弊故必求至当天则所在是欲为尧舜之中箕
子之极文王之则孔子之矩曾子之至善子思之中庸
程伯子之停停当当者是也是其所疑者未可非但不
知此至当此中此则此极此矩此至善中庸此停停当
当者固出于心而通于物也非物有之也出于心者一
致而百虑亦非必能应一物而胶定一则也此先儒之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457-0366a.png
未达也今近儒惩而过之第云致其良知而未言良知
之有天则以故承学之士惟求良知之变化圆通不可
为典要者而不复知有至当中极则矩至善中庸停停
当当之所归一切太过不及皆抹杀而不顾以致出处
取予多不中节一种猖狂自恣妨人病物视先儒质行
反有不逮可见近儒之训亦不能无弊窃意颜子之约
礼者必约诸此心之天则而非止变化圆融已耳此二
疑也近儒又曰文者礼之见于外者也礼者文之存于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457-0366b.png
中者也予则以文不专在外礼不专在中专以文在外
则舍吾心又焉有天地万物专以礼在中则舍天地万
物又焉有吾心是文与礼均不可内外言也今之语良
知者皆不免涉于重内轻外其言亦专在内不知夫子
言礼而不言理者正恐人专求之内耳是近儒之训亦
似于孔颜宗旨未悉此三疑也予既有是疑因日夜嘿
求孔颜宗旨粗若有明盖夫子因颜子求之高坚前后
不免探索测度而无所归著不知日用应酬即文也文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457-0366c.png
至不一者也而学之事在焉故博之以文俾知日用应
酬可见之行者皆所学之事而不必探索于高深日用
应酬准诸吾心之天则者礼也礼至一者也而学之功
在焉故约之以礼俾知日用应酬必准诸吾心之天则
而不可损益者乃为学之功而不必测度于渺茫是无
往非文则无往非礼无地可间而未可以内外言也无
往非博则无往非约无时可息而未可以先后言也夫
子教之如此故颜子学之亦无地可间无时可息无有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457-0366d.png
内外先后其为功非不欲罢不可得而罢也已而既竭
吾才所立卓尔此天则者昭然常存不复有探索测度
之劳至是颜子之学始有归著则凡学孔颜者舍此必
非正脉予又悟克己复礼章即博文约礼之实何则夫
子教颜子从事于视听言动即博文也勿非礼视听言
动即约礼也视听言动不在礼之外勿非礼不在视听
言动之后是可见先儒言内外先后者固非而近儒涉
于重内轻外者亦未尽乃若出世之学一切在内则尤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0457-0367a.png
非也繇是用功似不落空日用应酬似稍得其理处上
下亦似稍安浸悟南野先生所论仁体之旨始尝出赴
南都会友与何吉阳(讳迁德安人官/至刑部侍郎)谭二华(名纶宜黄/人今大司)
(马/)二公游又因唐荆川公(讳顺之武进人官都/御史念庵先生执友)枉顾衙
舍遂偕晤赵大洲公(名贞吉内江人/官至大学士)时见诸公论学似
于博学之旨多有异同予虽未敢辨难然因是自信者
多矣又二年丙辰予登第始得尽友海内诸学士相与
劘切商订要不能外此天则而迄不可以内外先后言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0457-0367b.png
之得此则颜氏之卓尔在我矣苟非此而谓之孔门正
脉恐俱北辙而南辕也异时归以质诸念庵先生先生
初恐予求诸意象则诘之曰今满眼是事则满眼是天
则可乎予未敢悉也又数岁壬戌予在楚先生则移书
示曰吾于执事博约之说洞然无疑斯学其有兴乎已
而再归再请质于先生先生曰所贵足目俱耳盖恐予
堕目长足短之弊也予既自蜀乞休三年复起督楚学
迁西粤又东粤二十年间倏忽老矣尚自惭未有真得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0457-0367c.png
岂亦终堕足短之弊也与于今万历癸酉复乞休为养
益惧悠悠以为古今莫予困也予曰及其知之一也及
其成功一也则果何时也遂记以自饬
与唐仁卿书去冬承寄白沙先生文编因思足下素不
喜言心学今一旦取白沙文表章之岂非学渐归源不
欲以一善名其志力不大且远哉不谷昔尝相期至再
三之渎者固知有今日也甚慰甚贺第令其间不共相
究竟则徒负平日盖先此有睹见是编者谓此书题评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0457-0367d.png
虽扬白沙其实抑阳明即语不干处心宛转诋及阳明
近于文致不谷不肯信已而将来编读之良然如云近
儒疑先生引进后学颇不惓惓尝适观阳明语意并无
是说不知足下何从得之夫阳明不语及白沙亦犹白
沙不语及薛敬轩此在二先生自知之而吾辈未臻其
地未可代为之说又代为之争胜负则凿矣历观其评
中似不免为白沙立赤帜恐亦非白沙之心也古人之
学皆求以复性非欲以习闻虚见立言相雄长故必从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0457-0368a.png
自身磨练虚心参究由壮逮老不知用多少功力寔有
诸已然敢自信以号于人是之谓言行相顾而道可明
若周子则从无欲以入明道则从识仁以入既咸有得
而后出之孟子亦在不动心以后乃笔之书白沙先生
一坐碧玉楼十二年久之有得始主张致虚立本之学
一毫不徇于闻见彼岂谩而云哉阳明先生抱命世之
才挺致身之节亦可以自树矣然不肯已亦其天性向
道故也过岳麓时谒紫阳祠赋诗景仰岂有意于异同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0457-0368b.png
及至龙场处困动忍刮磨已乃豁然悟道原本不在外
物而在吾心始与紫阳传注稍异及居涤阳多教学者
静坐要在存天理去人欲至虔台始提致良知一体为
训其意以大学致知乃致吾良知非穷索诸物也良知
者乃吾性灵之出于天也有天然之条理焉是即明德
即天理盖其学三变而教亦三变则其平日良工心苦
可从知矣亦岂谩而云哉不谷辈非私阳明也亦尝平
心较之矣曾闻阳明居龙场时历试诸艰惟死生心未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0457-0368c.png
了遂制石棺卧以自鍊既归遭谤则以其语置诸中庸
中和章并观以克化之今之学者非不有美行也其处
困亨毁誉之间有是乎不谷有一族祖赣归者每归语
阳明事颇悉今不暇细但言渠童时赴塾学见军门舆
从至咸奔避军门即令吏呼无奔教俱乂手旁立有酒
徒唱于市肆则贷其朴令教从徒者习歌诗卒为善士
又有哑子叩之则书字为训亦令有省今之学者非不
有美政也其都尊位能勤勤于童子于市人于哑子有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0457-0368d.png
是乎夜分方与诸士讲论少入嘘噏间即遣将出征已
行复出气色如常坐者不知其发兵也方督征濠也日
坐中堂开门延士友讲学无异平时有言伍公焚须小
却暂如侧席遣牌取伍首座中惴惴而先生略不见颜
色后闻濠就擒询实给赏还坐徐曰闻濠已擒当不伪
第伤死者多尔已而武皇遣威武大将军牌追取濠先
生不肯出迎且曰此父母乱命忍从臾乎其后江彬等
谗以大逆事叵测先生特为老亲加念其他迄不动心
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0457-0369a.png
异时又与张忠辈争席卒不为屈未尝一动气临终家
人问后事不答门人周积问遗言微哂曰此心光明亦
复何言今之学者平居非不侃侃其临艰大之境处非
常之变每不动心有是乎若非真能致其良知而有万
物一体之实者未易臻也先师罗文恭至晚年始叹服
先生虽未圣而其学圣学也然则阳明不为充实光辉
之大贤矣乎独当时桂文襄以私憾谤之又有以紫阳
异同且不袭后儒硬格故致多口迄无证据识者冤之
卷二十二 第 28b 页 WYG0457-0369b.png
昔在大舜尚有臣父之讥伊尹亦有要君之诮李大伯
诋孟子之欲为佐命大圣贤则有大谤议盖自古已然
矣足下岂亦缘是遂诋之耶抑未以身体而参究之故
耶夫吾党虚心求道则虽一畸士未忍以无影相加而
况于大贤乎恐明眼者不议阳明而反议议者也编中
云良知醒而荡夫醒则无荡荡则非醒谓醒而荡恐未
见良知真面目也又诋其张皇一体吾人分也观今学
者只见尔我籓篱一语不合辄起戈矛几曾有真见一
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0457-0369c.png
体而肯张皇示人者哉斯语宁无亦自左耶虽然足下
今之高明者也昔不喜心学今表章之安知异日不并
契阳明将如文恭之晚年笃信耶近百年内海内得此
学表表裨于世者不鲜屡当权奸亦惟知此学者能自
屹立今居然可数矣其间虽有静言庸违者此在孔门
程门亦有之于斯学何贬焉不谷辱公提携斯道如畴
昔小有过误相咎不言今关学术不小曷忍嘿嘿固知
希圣者舍已从人又安知不如往昔不假言而自易耶
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0457-0369d.png
且知足下必从事致虚立本是日新得仍冀指示益隆
久要岂谓唐突耶
又前论白沙文编啜答想未达复承石经大学刻本之
寄读刻后考辩诸篇知足下论议勤矣缔观之嘻其甚
矣仆本欲忘言犹不忍于坐视聊复言其概夫考辩诸
作类以经语剪缀顿挫鼓舞见于笔端其大略曰修身
为本格物为知本曰崇礼曰谨独若亦可以不畔矣及
竟其终篇绎其旨归则与孔子孟子之学一何其霄渊
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0457-0370a.png
相绝也夫大学修身为本格物为知本足下虽能言之
然止求之动作威仪之间则皆末而已矣夫修身者非
修其血肉之躯亦非血肉能自修也故正心诚意致知
乃所以修动作威仪之身而立家国天下之本也格物
者正在于知此本而不泛求于末也今足下必欲截去
正心诚意致知以言修身抹杀定静安虑而饬末节则
是以血肉修血肉而卒何以为之修哉譬之瞽者以暮
夜行于岐路鲜有不颠蹶而迷缪者是足下未始在修
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0457-0370b.png
身亦未始知本也孟氏所谓行之不著习矣不察终身
由之而不知道者正谓此耳将谓足下真能从事大学
可乎礼也者虽修身之事然礼有本有文此合内外之
道盖孔子言之也今足下言礼乃专在于动作威仪之
间凡涉威仪则谆切而不已一及心性则裁削而不录
独详其文而重违其本乃不知无本不可以成文姑不
他言即孔子论孝曰不敬何以别乎曰色难岂非有吾
心之敬而后有能养之文不敬则近兽畜有吾心之爱
卷二十二 第 31a 页 WYG0457-0370c.png
吾后有媮婉之文不爱则为貌敬若足下所言似但取
于手足貌敬而不顾中心敬爱何如也此可为孝亦可
为礼乎易系言美在其中而后能畅于四肢孟氏言所
性根心而后能睟面盎背今足下但知详于威仪而不
知威仪从出者由美在其中所性根心也大学言恂慄
威仪盖由恂慄而后有威仪威仪岂可以声音笑貌为
哉足下又曰言语必信容貌必庄论必准诸古者不论
所得浅深而皆谓之诚若是则后世之不侵然诺与夫
卷二十二 第 31b 页 WYG0457-0370d.png
色庄象恭之徒皆可为诚矣又如王莽厚履高冠色厉
言方恭俭下士曲有礼意及其居位一令一政皆准诸
虞典周礼据其文未可谓非古也其如心之不古何哉
此亦可为诚耶况今昔之语心学者以仆所事所与言
语曷尝不信容貌曷尝不庄动止曷尝不准诸古且见
其中美外畅根心生色优优乎有道气象曷尝不可畏
可象而足下必欲以无礼坐诬之仆诚不知足下之所
谓礼也记曰君子撙节退让以明礼传曰让者礼之实
卷二十二 第 32a 页 WYG0457-0371a.png
今岂以攘臂作色诋诃他人者遂为礼耶慎独者慎其
独知朱子固言之矣惟出于独知始有十目所视十手
所指之严始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之几夫是以不得
不慎也今足下必以独处训之吾恐独处之时虽或能
禁伏粗迹然此中之憧憧朋从且有健于诅盟惨于剑
铓者矣足下又不知何以用其功也盖足下惟恐其近
于心不知慎之字义从心从真非心则又谁独而谁慎
耶末又言圣人讳言心甚哉始言之敢也夫尧舜始言
卷二十二 第 32b 页 WYG0457-0371b.png
道心此不假论至伊尹言一哉王心周公言殚厥心书
又曰虽收放心闲之惟艰曰乃心罔不在王室曰不二
心之臣孔子则明指曰心之精神是谓圣此皆非圣人
之言乎夫圣人语心若是详也而足下独谓之讳言是
固谓有稽乎无稽乎于圣言为侮乎非侮乎且曾孟语
心亦不假论即论语一书其言悦乐言主忠信言仁言
敬恕言内省不疚言忠信笃敬参前倚衡畴非心乎圣
人之语心恐非足下一手能尽掩也又谓圣人不语心
卷二十二 第 33a 页 WYG0457-0371c.png
不得已言思思果非心乎此犹知人之数二五而不知
二五即十也约礼之约本对博而言乃不谓之要约而
谓之约束先立其大本对小体而言乃不谓之立心而
谓之强立则欲必异于孔孟也是皆有稽乎无稽乎于
圣人为侮乎非侮乎又以求放心立其大见大心泰内
重外轻皆非下学者事天下学子十五入大学凡皆责
之以明德亲民正心诚意致知之事宁有既登仕籍临
民久矣而犹谓不当求放心立大者圣门有是训乎且
卷二十二 第 33b 页 WYG0457-0371d.png
今不教学者以见大重内则当教之以见小重外可乎
此皆仆未之前闻也窃详足下著书旨归专在尊称韩
愈闯予诸儒之上故首序中屡屡见之夫韩之文词气
节及其功在潮非不伟也至其言道以为孟轲扬雄之
道又以臧孙辰与孟子并称及登华岳则震悼呼号若
婴儿状淹潮阳则疏请封禅甘为相如良由未有心性
存养之功故致然耳安得谓之知道贾逵以献颂为郎
附会图谶遂致贵显徐干为魏曹氏宾客名在七子之
卷二十二 第 34a 页 WYG0457-0372a.png
列二子尤可以言道足下悦其外便其文以为是亦足
儒矣则其视存养自得掘井及泉者宁不迂而笑之且
拒之矣乃不知饰土偶猎马捶者正中足下之说足下
亦何乐以是导天下而祸之也且夫古今学者不出于
心性而独逞其意见如荀卿好言礼乃非及子思孟子
诋子张子夏为饮食贱儒况其他乎近时舒梓溪贤士
也亦疑白沙之学将为王莽为冯道以今观之白沙果
可以是疑乎皆意见过也闻足下近上当路书极訾阳
卷二十二 第 34b 页 WYG0457-0372b.png
明加以丑诋又诋先师罗文恭以为杂于新学是皆可
忍乎仆不能不自疚心以曩日精诚不足回足下之左
辕故也虽然犹幸人心之良知虽万世不可殄灭子思
孟子之道终不以荀氏贬至白沙阳明乃蒙圣天子昭
察如日月之明岂非天定终能胜人也哉矧天下学者
其日见之行存养自得者不鲜而在足下既负高明自
不当操戈以阻善自当虚已求相益为当也仆不难于
默然心实不忍一恃畴昔之谊一恐真阻天下之善故
卷二十二 第 35a 页 WYG0457-0372c.png
不辞多言亦自既厥心尔程子有言若不能存养终是
说话今望足下姑自养积而后章审而后发有言逆心
必求诸道仆自是言不再
 
 
 
 
 
卷二十二 第 35b 页 WYG0457-0372d.png
 
 
 
 
 
 
 
 明儒学案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