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457-00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三
           馀姚 黄宗羲 撰
三原学案
关学大概宗薛氏三原又其别派也其门多以气节著
风土之原而又加之学问者也
  端毅王石渠先生恕
  康僖王平川先生承裕
卷三 第 1b 页 WYG0457-0048b.png
  光禄马溪田先生理
  恭简韩苑洛先生邦奇
  忠介杨斛山先生爵
  徵君王秦关先生之士
三原学案
 端毅王石渠先生恕
王恕字忠贯号介庵又号石渠陜之三原人正统戊辰进
士选庶吉士先生志在经济出为左评事迁左寺副擢知
卷三 第 2a 页 WYG0457-0048c.png
扬州府岁饥不待报而发粟民免沟壑超拜江西布政使
转河南时以襄南地多险秦楚流民日出剽略于是特设
治院以先生为副都御史领之累平刘千觔石和尚寇乱
榜谕流民各使复业母忧归起复巡抚河南转南京刑
部左侍郎父忧归服除起刑部左侍郎治漕河改南京户
部复改左副都御史巡抚云南而中人钱能横甚使其
麾下指挥郭景私通安南为奸利先生遣人道执景景
迫投井死尽发能贪暴诸状上遂撤能还安置南京进
卷三 第 2b 页 WYG0457-0048d.png
右都御史召掌留台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守备寻以
部衔兼左副都御史巡抚南畿兴利除害三吴自设巡
抚以来独周忱与先生耳中人王敬挟其千户王臣以
妖术取中旨收市图籍珍玩张皇声势先生列其罪状
敬下锦衣狱臣论死二年而复还参赞钱能夤缘为守
备与先生共事先生坦然不念前事能语人曰王公天
人也吾惟敬事而已加太子少保林见素以劾妖僧继
晓下狱先生救之得出先生益发舒言天下事天子不
卷三 第 3a 页 WYG0457-0049a.png
能无望意因批落太子少保以尚书致仕孝宗即位召
用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上释奠文庙先生请用太
牢加币从之先生重礼风义之士故一时后进在朝者
如庶吉士邹智御史汤鼐主事李文祥十馀人皆慷慨
喜事以先生为宗主先生侍经筵见上困于酷暑请暂
辍讲鼐即言天子方向学奈何阻其进恕请非是先生
惶恐待罪谓诸臣责臣是也然诸臣求治太急见朝廷
待臣太重故责臣太深欲臣尽取朝事更张之如宋司
卷三 第 3b 页 WYG0457-0049b.png
马光毋论臣不敢望光今亦岂熙丰时也上优诏答之
已而鼐劾阁臣万安刘吉尹直中官示以疏已留中鼐
大言疏不出且并劾中官中官避匿亡何安直皆免鼐
与文祥等日夜酣呼以为君子进小人退虽刘吉尚在
不足忌也于是吉使门客徐鹏魏璋伺鼐鼐家寿州知
州刘概与书尝梦一叟牵牛入水公引之而上牛近国
姓此国势濒危赖公复安之兆也鼐大喜出书示客璋
以此劾之鼐概皆下诏狱都御史马文升故为鼐所劾
卷三 第 4a 页 WYG0457-0049c.png
欲以妖言坐之先生力救事始得解凡中官倖人恩泽
过当者先生辄为裁止虽上已许必固执也丘浚以礼
部尚书故班先生下及直文渊阁先生自以前辈仍序
尚书之次浚意弗善也每有论奏阴抑之且使其私人
太医院判刘文泰讦先生所刻传文详列不报之章为
彰先帝之拒谏先生言臣传所载皆足以昭先帝纳谏
之盛何名彰恶文泰无赖小人其逞此机巧深刻之辞
非老于文学阴谋诡计者不能盍无追其主使之人乃
卷三 第 4b 页 WYG0457-0049d.png
下文泰锦衣狱则果丘浚所使也上以先生卖直沽名
俾焚其传草文泰出而先生黜矣遂乞骸骨归又二岁
浚卒文泰往吊其夫人叱之出曰汝搆王公于我相公
憸人也何吊为闻者快之先生家居编集历代名臣谏
议录一百二十四卷又取经书传注有所疑滞再三体
认行不去者以已意推之名曰石渠意见意见者乃意度之
见耳未敢自以为是也盖年八十四而著意见八十六
为拾遗八十八为补缺其耄而好学如此先生之学大
卷三 第 5a 页 WYG0457-0050a.png
抵推之事为之际以得其心安者故随地可以自见至
于大本之所在或未之及也九十岁天子遣行人存问
又三年卒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端毅
石渠意见戒慎恐惧二节 天理人欲相为消长有天
理即无人欲有人欲即无天理如何前一段是天理之
本然后一段是遏人欲于将萌 中和节 中和乃人
性情之德虽有动静之殊初非二物戒惧谨独皆是不
敢忽之意岂有彼此如何自戒惧而约之止能致中自
卷三 第 5b 页 WYG0457-0050b.png
谨独而精之止能致和如何致中独能位天地致和独
能育万物恐非子思之意 鬼神章 鬼神之为德鬼
神盖言应祀之鬼神为德如生长万物福善祸淫其盛
无以加矣以其无形也故视之而弗见以其无声也故
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言鬼神以物为体而无物
不有如门有门神灶有灶神木主为鬼神之所栖是也
然其有感必应是以使人敬畏而致祭祀如在其上如
在其左右而不敢忽也谓之如在言非实有也集注以
卷三 第 6a 页 WYG0457-0050c.png
发见昭著释如在恐非是 食无求饱章 无求饱求
安者志在敏事慎言也就有道而正者正其所言所行
之是非是者行之非者改之盖古之学者皆以言行为
学也 动容猊章 斯犹须也是用力的字动容猊须
要远暴慢正颜色须要近信出辞气须要远鄙倍若以
斯为自然未安 兴于诗章 诗本性情有邪有正读
之可以兴其好善恶恶之心故曰兴于诗礼以谨节文
曲礼经礼人能知之则敬慎威仪言动无失可以立于
卷三 第 6b 页 WYG0457-0050d.png
乡立于朝故曰立于礼乐以和神人用之于郊庙则祖
考来格用之于燕享则宾主情洽不特此也事无大小
非和不成故曰成于乐 颜渊喟然章 高坚前后言
已无定见非圣道之有高坚前后也集注谓颜子深知
夫子之道无穷尽无方体而叹之也若然则止仁止敬
止慈止孝止信非道欤 毁誉章 今斯之民即三代
之民而三代之民直道而行不妄毁誉人何今之民毁
誉之过情也 或问井田之法今可行乎意见以为不
卷三 第 7a 页 WYG0457-0051a.png
可曰何也曰今之时人稠地狭人人授田百亩其可得
乎曰何必百亩或五十亩或七十亩使彼此均一即井
田之意曰户口年年有消长苟欲均之必须年年助勘
分授经画疆界若然则官民不胜其烦劳又且妨误农
业受田之人必曰此田今年属我明年又不知属何人
由是人怀苟且之心怠于耕作粪壅田必瘠矣曰十年
一分可乎曰十年一分止可均一年其后户口有消长
则又不均矣 尽心章 人能竭尽其心思而穷究之
卷三 第 7b 页 WYG0457-0051b.png
则能知其性之理盖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其理甚
微非尽心而穷究之岂易知哉既知其性则知天理之
流行而付于物者亦不外是矣与下文存其心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文势相同集注言知性乃能尽心不无颠
倒 春秋 春秋者孔子因左丘明所作鲁史而修之
也何为以左氏为传而以公羊榖梁并行谓之三传乎
今观公榖传不过发明孔子笔削褒贬之意未尝外左
氏所记之事而凿空为之说此左氏不可为传一也孔
卷三 第 8a 页 WYG0457-0051c.png
子言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观此则知左丘明生乎孔
子之前而为孔子之所敬信者也不应生乎后者为之
经而生乎前者为之传以释经也此左氏不可为传二
也 中和 天下之事处之得中则成不得中则不成
故中为天下处事之大本天下之事行之以和则行不
和则不行故和为天下行事之达道 道不远人章
己之能知能行人亦能之巳之不能人亦不能是己之
道曷尝远于人哉人之行道不能推己度物而以人之
卷三 第 8b 页 WYG0457-0051d.png
难知难行之事治人则是不近人情而远人以为道也
 诚者自成章 诚实也人之心无不实乃能自成其
身而道之在我者自无不行矣注以诚与道对言以人
与物为二事非也 物之终始之物犹事也人之诚实
者作事自然有始有终不诚实者则虽有所为始勤终
怠所以成不得事故曰不诚无物 饥渴章 人能不
以饥渴贫贱动其心则大本立而过人远矣其他小事
末节虽不及人不为忧矣 进德修业爻 忠信谓存
卷三 第 9a 页 WYG0457-0052a.png
诸心者无不诚也修辞立其诚谓出诸口者亦无不诚
也忠信非德也所以进德者忠信也修辞立诚非业也
所以居业者修辞立其诚也知至至之知德之所至而
进以至之故可与几也知终终之知业之所终而修以
终之故可以存义也以知行言之知至知终似知也至
之终之似行也传谓知至至之致知也知终终之力行
也不能无疑 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五福在人
若无礼乐法度则强凌弱众暴寡富吞贫放僻邪侈自
卷三 第 9b 页 WYG0457-0052b.png
陷于罪岂能安享五福惟人君建极有礼乐刑政是以
天下之人不犯于有司得以安享五福则是人君收敛
敷布以与之也 无隐章 夫子之适陈蔡楚卫诸国
无行而不与二三子同行动静云为众所共见共闻曷
尝有所隐乎 深则厉 厉者严厉也水深可畏当止
而不可涉也 志至气次 志之所至之处气即随之
而至如帅所至之处卒徒亦随之而至也 王者师节
 贡助彻是三代养民之法庠序学校是三代教民之
卷三 第 10a 页 WYG0457-0052c.png
法后来有王者起必来取三代教养之法以为法是三
代教养之法为后来王者之师也 言性章 天下人
之言性只说已然之迹便是性不知已然之迹有善有
恶顺理而善者为性之本不顺理而恶者非性之本故
曰故者以利为本 孟子末章 无有乎尔者是反说
之辞犹言岂无有也孟子之意以为孔门弟子克肖者
七十二人岂无有见而知之者既有见而知之者则今
日岂无有闻而知之者观于此言则孟子隐然以闻知
卷三 第 10b 页 WYG0457-0052d.png
自任也
 康僖王平川先生承裕
王承裕字天宇号平川冢宰之季子也弘治癸丑进士
授兵科给事中迁吏掌科逆瑾恨其远己又疏进君子
退小人益恨之罚粟输边以外艰去瑾诛起原官历太
仆少卿正卿南太常卿宸濠反发留都之为内应者嘉靖
初迁户部右侍郎晋南户部尚书致仕林居十年戊戌
五月卒年七十四谥康僖十四五时从莆田萧某学萧
卷三 第 11a 页 WYG0457-0053a.png
令侍立三日一无所授先生归告端毅曰萧先生待某
如此岂以某为不足教耶端毅曰是即教也真汝师矣
登第后侍端毅归讲学于弘道书院弟子至不能容冠
婚丧祭必率礼而行三原士风民俗为之一变冯少墟
以为先生之学皆本之家庭者也
 光禄马溪田先生理
马理字伯循号溪田陜之三原人为孝廉时游太学与
吕泾野崔后渠交相切劘名震都下高丽使人亦知慕
卷三 第 11b 页 WYG0457-0053b.png
之录其文以归父母连丧不与会试者两科安南贡使
问礼部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何尚未登仕籍其
名重外夷如此登正德甲戍进士第时以大学衍义为
问先生对曰大学之书乃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也传有
克明峻德汤之盘铭尧舜帅天下以仁之语真氏所衍
唐汉宋之事非大学本旨也真氏所衍止于齐家不知
治国平天下皆本于慎独工夫宋儒所造大率未精以
此失问者之意故欲填首甲而降之授稽勋主事改文
卷三 第 12a 页 WYG0457-0053c.png
选与郎中不合引疾告归者三年戊寅值武庙将南巡
与黄伯固等伏阙极谏杖于廷未几送嫡母还乡乃设
教于武安王祠藩臬为建嵯峨精舍以居生徒嫡母丧
毕起员外郎议大礼复杖于廷寻转考功郎中丙戍例
当考察外官内阁冢宰各挟私忿欲去广东河南陜西
三省提学先生昌言曰魏校萧鸣凤唐龙今有数人物
若欲去此三人请先去理由是获免丁亥升南通政过
河池驿见其丞猊𩔖黄伯固问之乃其弟叔开也时伯
卷三 第 12b 页 WYG0457-0053d.png
固已死先生泫然泣下作诗赠之云六年复见先生面
为过河池见叔开戊子引疾归辛卯起光禄卿莅事未
几又归林下者十年癸卯复起南光禄至即引年致仕
隐于商山书院又十年而卒嘉靖乙卯十二月也年八
十二先生师事王康僖又得泾野后渠以为之友墨守
主敬穷理之传尝谓见行可之仕唯孔子可以当之学
圣人者当自量力故每出不一二年即归归必十数年
而后起绰绰然于进退之间后渠称其爱道甚于爱官
卷三 第 13a 页 WYG0457-0054a.png
真不虚也
 恭简韩苑洛先生邦奇
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陜之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授
吏部考功主事转员外郎辛未考察都御史袖私帙视
之先生夺去曰考覈公事有公籍在都御史为之逊谢
调文选京师地震上疏论时政缺失谪平阳通判甲戍
迁浙江按察佥事宸濠将谋反遣内竖饭僧于天竺寺
聚者数千人先生防其不测立散遣之又以仪宾进贡
卷三 第 13b 页 WYG0457-0054b.png
假道衢州先生不可曰贡使自当沿江而下奚俟假道
于是袭浙之计穷寻为镇守中官诬奏逮系夺官世宗
即位起山东参议乞休甲申大同兵变起山西左参政
分守大同先生单车入城人心始安巡抚蔡天祐至代
州先生戎服谒之天祐惊曰公何为如此曰大同变后
巡抚之威削甚今大同但知有某某降礼从事者使人
知巡抚之不可轻也朝廷复遣胡瓒以总督出师时首
恶业已正法而瓒再索不已先生止之不听城中复变
卷三 第 14a 页 WYG0457-0054c.png
久之乃定先生亦致仕去戊子起四川提学副使改右
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修撰其秋王试顺天以录序引用
经语差误左迁南太仆寺丞再疏归寻起山东副使大
理左少卿以左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入佐院事又出巡
抚山西再致仕甲辰荐起总理河道升刑部右侍郎改
吏部丁未掌留堂进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归七年
乙卯地震而卒年七十七赠少保谥恭简门人白璧曰
先生天禀高明学问精到明于数学胸次洒落大𩔖尧
卷三 第 14b 页 WYG0457-0054d.png
夫而论道体乃独取横渠少负气节既乃不欲为奇即
一行涵养宏深持定坚定则又一薛敬轩也羲按先生
著述其大者为志乐一书方其始刻之日九鹤飞舞于
庭传其术者为杨椒山手制十二律管吹之而其声合
今不可得其详然声气之元在黄钟之长短空围而又
不能无疑者先生依律吕新书注中算法黄钟长九寸
空围九分积八百一十分用圆田术三分益一得一十
二以开方法除之得三分四釐六毫强为实径之数不
卷三 第 15a 页 WYG0457-0055a.png
尽二毫八丝四忽以径求积自相乘得十一分九釐七
毫一丝六忽加入开方不尽之数得一十二分以管长
九十分乘之得一千八十分为方积之数四分取三为
圆积八百一十分盖蔡季通以管长九十为九十分故
以面积九分乘管长得八百一十分其实用九无用十
之理凡度长短之言十者皆分九为十以便算也今三
吴程路尚以九计可知矣则黄钟长九寸者八十一分
以面积九分乘之黄钟之积七百二十九分也
卷三 第 15b 页 WYG0457-0055b.png
 忠介杨斛山先生爵
杨爵字伯修号斛山陜之富平人幼贫苦挟册躬耕为
兄所累系狱上书邑令辞意激烈令异之曰此奇士也
出而加礼登嘉靖己丑进士第官行人考选御史母忧
庐墓毕补原官辛丑上封事谓今日致危乱者五一则
辅臣夏言习为欺罔翊国公郭勋为国巨蠹所当急去
二则冻馁之民不忧恤而为方士修雷坛三则大小臣
工弗睹朝仪宜慰其望四则名器滥及缁黄出入大内
卷三 第 16a 页 WYG0457-0055c.png
非制五则言事诸臣若杨最罗洪先等非死即斥所损
国体不小疏入上大怒逮系镇抚司拷掠备至匣锁昼
夜血肉淋漓死者数矣而先生气定故得再苏主事周
天佐御史浦鋐俱以救先生箠死狱中于是防守益严
上日使人侦先生一言一动皆籍记侦者苦于不得言
以情告先生使多为善言先生曰有意而言便是欺也
部郎钱绪山刘晴川给事周讷溪先后以事下狱相与
讲学不辍绪山先释先生愿有以为别绪山曰静中收
卷三 第 16b 页 WYG0457-0055d.png
摄精神勿使游放则心体湛一高明广大可驯致矣作
圣之功其在此乎先生敬识之与晴川讷溪读书赋诗又
如是者五年所著周易辨录中庸解若干卷乙巳八月
上用箕神之言释先生三人而三人者犹取道潞水舟
中讲学踰临清而别会上造箕台太宰熊浃骤谏上怒
罢浃复逮三人时先生抵家甫十日闻命就道在狱又
三年丁未十一月高元殿灾上恍忽闻火中有呼三人
姓名者次日释归归二年而卒己酉十月九日也年五
卷三 第 17a 页 WYG0457-0056a.png
十七隆庆初赠光禄寺少卿谥忠介初韩恭简讲学先
生辈来往拜其门恭简异其气岸欲勿受已叩其学诧
曰宿学老儒莫能过也吾几失人矣刚大之气百折不
回人与椒山并称谓之韩门二杨
论学天命谓性天人一理也率性谓道动以天也修道
谓教求合乎天也戒惧慎独自修之功至于中与和也
中和性命本然之则也能致之则动以天矣故其效至
于天地位万物育 道不可须叟离可离非道是言当
卷三 第 17b 页 WYG0457-0056b.png
戒惧之意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言当谨独之意应酬
是有睹有闻不睹不闻是无所应酬之际也如出门使
民是有所应酬则有睹有闻或问程子未出使民之时
当何如曰此俨若思时也俨若思即是戒慎恐惧之意
为功夫尚未说到极至处故又提慎独二字使人虽在
暗室屋漏之中一念发动之际凛然畏惧不可少怠不
敢少息则天理常存私意不萌纯一不已而合乎天矣
 中和心之本体也未发之中万物皆备故为天下之
卷三 第 18a 页 WYG0457-0056c.png
大本已发之和大经大法所在而不可违故为天下之
达道怒与哀中节皆谓之和 致中和止至善之云也
天地之位我位之也万物之育我育之也 君子之中
庸中庸人理之常也小人反中庸岂人理哉时中者默
识其理而妙宰物之权也若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岂时
中之道哉小人则率意妄为而已 天下之道至中庸
而极理得其会同义至于入神非至明不能察其几非
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民鲜能之矣 董常问文中子圣
卷三 第 18b 页 WYG0457-0056d.png
人有忧乎言天下皆忧吾何独不忧又谓乐天知命吾
何忧何必如此说圣人固未易及然常人一念之发得
其本心则与圣人之心无以异但圣人纯亦不已众人
则或存或亡而已忧乐皆人情之常而本于性也岂圣
人独有乐而无忧乎若曰乐天知命吾何忧不成父母
病圣人亦乐天知命而不忧乎岂人理也哉
漫录夜初静坐少检点日间言行因司马温公论尽心
行已之要自不妄言始夫不妄言所言必皆当理非心
卷三 第 19a 页 WYG0457-0057a.png
有定主岂能至此故轻躁鄙背及事务琐屑无益身心
而信口谈论者皆妄言也因书以自戒作一好事必
要向人称述使人知之此心不定也不知所作好事乃
吾分所当为虽事皆中理才能免于过恶耳岂可自以
为美才以为美便是矜心禹之不矜不伐颜渊无伐善
无施劳此圣贤切己之学也 与人论事辞气欠平乃
客气也所论之事虽当于理即此客气之动便已流于
恶矣可不戒哉书以自警予久处狱中粗鄙忿戾略无
卷三 第 19b 页 WYG0457-0057b.png
贬损粗鄙忿戾乃刚恶也负以终身而不能变真可哀
也因思横渠贫贱忧戚玉汝于成乃惕然警省俨然愧
耻今日患难安和非皇天玉我进修之地乎不知省愆
思咎而有怨尤之心是背天也背天之罪可不畏哉
予系此四十一月矣逻者日在侧觇予动作有甚厚予
携壶酌以伸问者后一人来甚横逆予卧于旧门板上
障之以席其人皆扯毁之谓予罪人不宜如此又往往
发其厚予者使人知之曰某日某皆潜献某处者盖令
卷三 第 20a 页 WYG0457-0057c.png
其得罪以见己薄之为是有苏乔二人皆厚予者乃忿
忿不平扬骂曰是固无伤也予非私交化外人虽得罪
亦何憾 予与刘子焕吾周子顺之同饭后因论人才
各有所宜予谓二公自度宜何责任刘子曰吾为孟公
绰可周子曰今日府州外任勉强几分予曰滕薛大夫圣
人固不许公绰在春秋时欲尽其职亦非易事观于子
产相郑可见然则孟公绰亦不可轻看 一人因狂病
迷谬入朝立御座上捕下法司拟重辟狱成未决其母击
卷三 第 20b 页 WYG0457-0057d.png
登闻鼓称冤顺之在吏科时直受鼓状遇此事未为准
理顺之因问予使公遇此事当何如处之予曰当论其
狂病误犯不可加罪但罪守门者失于防禦则可矣刘
子曰当封进鼓状使朝廷知其以病迷下法司从末减
可也顺之曰此固皆是但如此为之必得罪以此小事
得罪吾不欲也刘子谓论人无罪不当杀恐非小事予
曰此皆论利害未说到义理处若论义理则当为即为
当止即止岂计得罪顺之以为然 好议论人长短亦
卷三 第 21a 页 WYG0457-0058a.png
学者之大病也若真有为己之心便惟日不足戒慎乎
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时时刻刻防检不暇岂暇
论人学所以成性而已人有寸长取为己有于其所短
且置勿论轻肆辩折而无疑难涵蓄之心谓之丧德可
也此予之深患不能自克可愧可愧 道心人心只以
是与不是求之一念发动的不是则为人心道心极难
体认扩充戒谨恐惧之功少有间断则蔽锢泯灭而存
焉者寡矣故曰惟微人心一动即在凶险路上行矣丧
卷三 第 21b 页 WYG0457-0058b.png
德灭身亡国败家由于此故曰惟危所谓卿士有一于
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酣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则人心之危
真可畏哉 易谓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
乎予久处困难亦时以此自慰但罪恶深重为世道之
损者甚大仰愧于天俯怍于人襟怀滞碍郁抑不安之
时常多 心静则能知几方寸扰乱则安其危利其灾
祸几昭著而不能察矣况于几乎几者动之微而吉凶
卷三 第 22a 页 WYG0457-0058c.png
之先见者也所谓先见亦察吾动之是与不是而已所
动者是吉即萌于此矣所动者不是凶即萌于此矣意
向少离于道则步履反戾差之毫釐谬以千里矣故学
者以慎独为贵 予禀赋粗鄙动辄乖谬夜间静坐思
此身过恶真不自堪真难自容可谓虚负此生矣年踰
五十血气渐衰老景将至始自知过则已晚矣可胜叹
哉尚幸残生未泯欲自克励求免于恶终耳书以自警
 颜孟二大贤虽气象不同而学则未始有异颜子之
卷三 第 22b 页 WYG0457-0058d.png
学在非礼勿视听言动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孟子之
集义养气扩充四端求放心存心养性以事天则亦颜
子克已复礼之学也 天下万变真妄二字可以尽之
偏蔽者妄也本体则真也学所以去偏蔽之妄全本体
之真全则道本性性纯乎天立人之道始无愧矣天地
亘古亘今但有此一个大道理则亘古亘今之圣贤不
容更有两样学问也 见狱中或有警扰呼左右问何
事久而思之此动心也身居此地须要置生死于度外
卷三 第 23a 页 WYG0457-0059a.png
刀锯临之从容以受致命遂志可也此正是为学用功
处因思刘元城鼾睡是何等胸怀可谓毅然大丈夫矣
 今日早起朗诵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一章即觉襟
怀开洒心广体胖有西铭与物同体之气象此心易至
昏惰须常以圣贤格言辅养之便日有进益 士之处
世须振拔特立把持得定方能有为见得义理必直前
为之不为利害所怵不为流俗所惑可也如子思辞鼎
肉孟子却齐王之召刚毅气象今可想见真可为独立
卷三 第 23b 页 WYG0457-0059b.png
不惧者若曰事姑委曲我心自别即自欺也始或以小
善放过且不可为小恶放过且可为之日渐月磨堕落
俗坑必至变刚为柔刻方为圆大善或亦不为大恶或
亦为之因循苟且可贱可耻卒以恶终而不知矣此由
辨之不早持之不固也书以自戒 泾野吕先生过某
府太守侍坐太守子读书楼上声彻于楼下太守令止
之曰当微诵恐损伤既又促左右以时进食曰勿令饥
又戒之曰当为掖之恐或蹉跌先生谓太守曰公之爱
卷三 第 24a 页 WYG0457-0059c.png
子可谓至矣愿推此心以爱百姓可也遇顺德府太守
饯于门外饯所近府养济院先生以馔食一卓令二吏
送院中谓太守曰以公佳馔与无告者共之愿公体我
此心以惠恤鳏寡可也讷溪周子述以告予予为叹息
者久之古人以离群索居为深戒子贡问为仁孔子告
以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使志道君子常得
与先生相亲焉获睹德容闻至论以自警省不患德之
不修而政之不善也呜呼仁人君子之言其利溥哉
卷三 第 24b 页 WYG0457-0059d.png
智者自以为不足愚者自以为有馀自以为不足则以
虚受人进善其无穷矣自以为有馀必无孜孜求进之
心以一善自满而他善无可入之隙终亦必亡而已矣
书之以自励焉 平生所为得失相半求欲寡过而不
可得幽囚坑久静中颇觉省悟始有向学之心然残损
馀息血气渐减策励不前虚生人世与草木同腐矣可
愧哉 早起散步圜阶日升东隅晴空万里鸢鸟交飞
不觉襟怀开洒万虑皆空因思曾晰沂水气象亦是如
卷三 第 25a 页 WYG0457-0060a.png
此癸卯岁季冬十三日书 古人立己甚严其责人甚
恕今人立己甚恕其责人甚严孜孜为己不求人知方
始是学 夫子答颜渊为仁之功在非礼勿视听言动
居高位有高位的视听言动居下位有下位的视听言
动处患难有患难的视听言动临死时有临死的视听
言动道无不在 予与刘周二公倚圜墙北向坐一人
解于北墙下相去甚近二公讶之曰何不少避予曰此
郑瞽人旋于宋朝之意盖谓我无所闻也 因置一砖
卷三 第 25b 页 WYG0457-0060b.png
奠食碗置之未安之处此心不已必欲已安然后已将
一个身心不会置之安稳之地如个无梢工之舟漂荡
于风波之上东风来则西去西风来则东去是何道理
则是置此身心不如置此砖之敬慎也 六月初八日
夜初寝梦一男子长身少须须间白呼爵相拜曰予王
阳明也数谈论未尝自言其所学语未毕忽警寤予矍
然曰是何先圣先贤来此以教我乎或慷慨杀身于此
地如刘忠悯之𩔖者相与邂遘于梦寐乎明早当焚香
卷三 第 26a 页 WYG0457-0060c.png
拜谢之俄而屋脊坠一小砖块于卧傍木板上声震屋
中守者惊起初九日早晨记 初九日夜梦一庙中塑
伏羲像所服甚古杂以洪荒草服一人讲易十三卦制
器尚象之义于庙问之乃程先生也听有儒士二人予
入狱中四十一月梦关义勇武王与予遇者三亦有无
言时亦有数相语时 连日天雨狱中木板皆湿予体
弱少食因思小儿在外父子五年不能相见衣食不能
相顾时张道全伍天俦二生皆在外候予与小儿同处
卷三 第 26b 页 WYG0457-0060d.png
数日消息未闻为之戚戚又思素患难行乎患难事至
于此皆天命也当安受之陈少阳欧阳彻二公未尝传贽
为臣以言语自任而杀其身况予论思之职敢不尽臣
子一日之心乎尽此心以求自慊则或死或生岂可逆
料予居此四年逻者候予有言日必录予颇闻之每见
未尝一言相答有以予不言回报者必笞之有以其言
作予言以回报者又以不似笞之于是逻者穷矣多以
情相告求予言以免其笞且曰事关于忠义者愿得数
卷三 第 27a 页 WYG0457-0061a.png
语予应之曰吾奏章数千言字字是忠义句句是忠义
乃以为非所当言而深罪之今若以忠义腾口舌于尔
辈之前是吾羞也一逻者求予有言情甚切至予应之
曰予出于无心者公记去则予心无愧若出于有心是
故为巧语转移天听以苟免罪难也予实羞为况一有
此心是即机变之智巧举平生而尽弃之天必诛绝使
即死于此其人惨然曰公之心如此予再不复求公言
矣 又一逻者告予曰今日好言语上之矣问之乃太
卷三 第 27b 页 WYG0457-0061b.png
甲篇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又继之曰我乃自
作孽者故罪至于此予应之曰吾为言官天下事皆所
当言往时一疏上为朝廷下为苍生宗庙社稷万万年
深长之虑岂自作孽者其人默然 晴川刘公升工部
将之任冢宰罗整庵翁家居刘公辞行整庵赠之以诗
既刘公下狱与予诵之予与绪山钱子皆依韵和之后
人传其诗于整庵处近一士夫来京整庵公语相告曰
向日得诗和答以具但欠推敲未可寄去予曰此非欠
卷三 第 28a 页 WYG0457-0061c.png
推敲也元老大臣家食十年未尝以书简通权贵乃以
一诗交罪人可乎此老可以为法甲辰年六月十二日
记 癸卯年二月内马主政拯以事下狱马十九岁发
解广东二十举进士任工部主政器度识见人未易及
告予曰闻近士夫言自古人主有本事者惟秦皇汉武
两君而已予应之曰否自古人主有本事者惟尧舜文
王而已尧在位百年万邦时雍治极当乱之时而子丹
朱又不肖尧乃寻一个舜将天下分付与他愈至于治
卷三 第 28b 页 WYG0457-0061d.png
舜在位五十年四方风动亦治极当乱之时其子商均
亦不肖舜乃寻一个禹将天下分付与他亦愈至于治
文王深仁厚泽延周家之基业至八百年尧舜文王以
天自处气运兴衰不在于天而在我所谓通其变使民
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者也其本事何大哉秦皇剪
除六国焚弃诗书扫灭先王之迹而惟任一己之私一
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武承文景之
富庶若委任贤俊取法先王则礼乐可兴顾以多欲乱
卷三 第 29a 页 WYG0457-0062a.png
政穷兵黩武至于海内虚耗几致颠覆非有昭宣继之
则汉之天下未可知也若二君之所为适足覆宗绝祀
而已乌在其所谓有本事哉且使人主不法尧舜文王
而法秦皇汉武是启其杀伐之心而欲以乱天下也其
所言谬妄亦甚矣马出狱数月以病卒予甚悼之 閒
步垣中井上日色惨淡光景寂寥下视井水湛然清澈
因思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为之戚然 大人以治安之
时为危乱小人以危乱之时为治安皆此人也有大人
卷三 第 29b 页 WYG0457-0062b.png
之向慕有小人之向慕有大人之识度有小人之识度
有大人之作用有小人之作用此天地生物之不齐教
化之施固有要而以宇宙间事为己责者不可不慎也
乙巳年九月五日灯下书
论文文章以理为主以气为辅所论纯是一段义理是
以理为主辞气充盛浑厚不觉较弱是以气为辅须胸
中正大不以偏曲邪小之见乱其心又广读圣贤格言
以充养之如此则举笔造语皆是胸中流出其吐辞立
卷三 第 30a 页 WYG0457-0062c.png
论愈出愈新而无穷也如取之左右逢其源也其腾汇
泄蓄流转浑厚波澜汪洋如决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其光燄发扬照耀昭灼如日月中天深谷穷崖之幽花
石草木之微青者自青白者自白仰之以生辉触之而
成色也
 徵君王秦关先生之士
王之士字欲立号秦关陜之蓝田人嘉靖戊午举于乡
既而屏弃帖括潜心理学作养心图定气说书之座右
卷三 第 30b 页 WYG0457-0062d.png
闭关不出者九年蒿床粝食尚友千古以为蓝田风俗
之美由于吕氏今其乡约具在乃为十二会赴会者百
馀人洒扫应对冠婚丧祭一一润泽其条件行之惟谨
美俗复兴又谓天下之学术不一非亲證之不能得其
大同于是赴都门讲会与诸老先生相问难上阙里谒
先师庙墓低回久之南行入江右见章本清邓潜谷杨
止庵浮浙水而下至吴兴问许敬庵学者闻先生至亦
多从之万历庚寅卒于家年六十三祭酒赵用贤疏荐
卷三 第 31a 页 WYG0457-0063a.png
诏授国子博士除目下而先生不及见矣
 
 
 
 
 
 
 
卷三 第 31b 页 WYG0457-0063b.png
 
 
 
 
 
 
 
 明儒学案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