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七门
第七门 第 554b 页
大藏一览第八卷
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
明秀水居士姚舜渔校缉

* 第七门
「 ○功成未登正觉
 相好妙用神通」


(凡四品)

** ○法身品

「 ○三身四智了然明
 ○五眼六通无不具」


三身金光明最胜王经云。一切如来。有三种身。
化身。应身。法身。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菩提。
云何化身。如来昔在修行地中。为诸众生。修种
种法。得自在力。随众生意。随众生界。现种种身。是
名化身。云何应身。谓诸如来。为诸菩萨说于真
谛。令其解了生死涅槃。是一味故。为除身见。众
生怖畏欢喜故。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如实相
应如如。如如智。本愿力故。具三十二相。八十种
好。项背圆光。是名应身。云何法身。为除烦恼等
障。为具诸善法故。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
前二种身。是假名有。后第三身。是真实有。为前
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
一切诸佛。无有别法。复次诸佛利益自他。自利
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复次法身
三昧。智慧过一切相。不著于相。不可分别。非断
非常。是名中道。虽有分别。体无分别。虽有三数。
而无三体。不增不减。犹如梦幻。亦无所执。亦无
能执。法体如如。譬如有人愿欲得金。既得矿巳。
销鍊成金。随意回转。作诸镮钏。虽有诸用。金性
不改。(场字函第二卷)

又璎珞经云。五分法身。以识往别。戒香摄身。定
第七门 第 554c 页
香摄意。慧香摄乱。解脱摄倒见。知见摄无明。是
五分香璎珞其身。(忘字函第二卷)

四智唯识论云。一大圆镜智。如大圆镜。现众色
像。二平等性智。观一切法。悉皆平等。三妙观察
智。善观诸法无碍而转。四成所作智。成本愿力
所应作事。说转八识而成四智。(则字函第十卷)

秘藏诠注云。佛转八识而成四智者。用八为大
圆照智。七为平等性智。六为妙观察智。前五为
成所作智。识唯分别。智能决断。(佐字函第九卷)

大乘庄严论序云。转八识以成四智。束四智以
具三身。(事字函第三卷)

五眼度世品经云。佛言。随时开化。入于五道。而
净五眼。一肉眼。处于世间。现四大身。因此开化
度脱众生。二天眼。诸天在上。及在世间。未识至
道。示以三乘。三慧眼。其不能解智度无极。皆开
化之。使入大慧。四法眼。其在褊局不能恢泰。悉
开化之。解法身一。无去来今。平等三世。五佛眼。
其迷惑者。不识正真。阴盖所覆。譬如睡眠。示以
四等四恩之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
善权方便。进退随宜。不失一切。令发正真道意。
(遐字函第六卷)

金刚经偈。
「 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直缘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鉴容。」


楞严经云。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
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
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染字函第二卷)
第七门 第 555a 页

智度云。菩萨初发心时。以肉眼见苦众生。心生
慈悯。学诸禅定。修得五通。以天眼遍见六道。受
种种身。益加哀怜。故求慧眼以救济之。得见众
生心相。种种不同。云何令彼得是实法。故求法
眼引导。令入法中。后求佛眼。得一切智。成就佛
法。(名字函第十卷)

六通般若经云。一神境通。能起种种神变。震动
十方。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隐或显。迅速无碍。
山崖墙壁。直过如空。凌虚往来。犹如飞鸟。地中
出没。如出没水。身出烟燄。如燎高原。体注众流。
如销雪岭。日月神德。威势难当。以手扙摩。光明
隐蔽。转身自在。二天耳通。过人天耳。能如实闻
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情非情类。种种音声。大小
悉闻。无障无碍。三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
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遍知他贪瞋痴等心。离
贪瞋痴等心。乃至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
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四宿住随念
通。能如实念十方沙界。一切有情。一心十心。乃
至多百千心。若一日。若二日。至多百千年劫。如
是时处。如是名姓。死此生彼。若广若略。若自若
它。诸宿住事。皆能随念。五天眼通。能如实见十
方沙界。情非情类。种种色像。死时生时。妙色粗
色。善趣恶趣。若胜若劣。复知随业受生差别。或
成就身语意恶行。诽毁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
终。当堕恶趣。或成就身语意妙行。赞美贤圣。正
见因缘。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六漏尽通。能如实
知十方有情。若自若他。漏尽不尽。此通依止金
第七门 第 555b 页
刚喻定。断诸障习。方得圆满。得不退转菩萨地
时。于一切漏。不现前故。亦名为尽。菩萨得漏尽
通。不堕声闻独觉之地。唯趣无上菩提。(金字函第四卷)

「 ○十八不共三智明
 ○十力四辩四无畏」


十八不共法。○般若经云。一无有误失。二无卒
暴音。三无忘失念。四无不定心。五无种种想。六
无不择舍。七志欲无退。八精进无退。九忆念无
退。十般若无退。十一解脱无退。十二智见无退。
十三若智若见。于过去世无著无碍。十四若智
若见。于现在世无著无碍。十五若智若见于未
来世无著无碍。十六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
而转。十七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十八
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此十八法唯佛独。不与二乘共)
(为字函第一卷)

三明。○法集经云。一天眼智明者。谓声闻辟支
菩萨诸佛。于天胜妙。得彼天眼。是名天眼智明。
二宿命智明者。佛于三世境界。无有不知。不同
二乘。是名宿命智明。三漏尽智明者。證见道时。
远离四漏及烦恼习气。所谓欲漏。有漏。见漏。无
明漏。不同二乘所證。是名漏尽智明。(欲字函第二卷)

十力。○般若云。如来应正等觉。于是处非处。皆
如实知。是第一力。于诸有情三世异熟。皆如实
知。是第二力。于诸世界种种差别。皆如实知。是
第三力。世间种种胜解差别。皆如实知。是第四
力。于诸有情诸根胜劣。皆如实知。是第五力。于
遍趣行。皆如实知。是第六力。于诸静虑。乃至染
静。安立差别。皆如实知。是第七力。见诸有情生
第七门 第 555c 页
死善恶。皆如实知。是第八力。于诸有情无量劫
中。诸宿住事。皆如实知。是第九力。于诸漏尽。證
真解脱。所作巳办。不受后有。是第十力。(昆字函第九卷)

四无碍辩。○宝积经云。一义无碍者。于诸色义
无挂碍故。云何色义。谓第一义。云何第一义。谓
色不可得故。成就如是第一义智。名义无碍。二
法无碍者。于诸色法如实观察。如实了知。三词
无碍者。谓于诸色。以无碍智。善巧言词种种分
别。四说无碍者。谓于诸色。随众生机开示演说。
而于法界不作二相。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始字函第
四卷)。

四无所畏。○般若经云。一一切智无畏。二漏尽
无畏。三说障道无畏。四说苦尽道无畏。如是四
种。天人外道。无能难其过失。(为字函第一卷)

「 ○复徵成物以何心
 ○举似阿难为榜样」


宗镜。问。以心为宗。理须究竟。约有情界。真妄似
分。不可雷同。有滥圆觉。未审以何心为宗。答。三
乘慕道。见有差殊。错指妄心以为真实。二祖求
此妄心不得。初祖于是传衣。阿难执此妄心。如
来所以诃斥。如佛举金臂。语阿难言。汝今见不。
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
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将
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我光明拳。耀汝心目。
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
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
将为心。佛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避座起
白佛言。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
第七门 第 556a 页
尘。虚妄想相。惑汝真性。由无始来。认贼为子。失
汝元常。故受轮转。阿难白佛。故我出家。承事诸
佛。行诸难事。皆用此心。或退善根。亦因此心。若
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
知。更无所有。我实惊怖。佛告阿难。如来常说。诸
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
体。乃至草叶。咸有体性。何况妙明心性。而自无
体。若汝执于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
诸一切色香味尘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
听我法。因声而有分别。纵灭见闻觉知。内守幽
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
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
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
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
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證无生法忍。古释云。能推
者即是妄心。皆有缘虑之用。亦得名心。然不是
真心。且妄心。是真心上之影像。故云汝身汝心。
皆是妙明。心中所现之物。若执此影像为真。影
像灭时。此心即断。故云。若执尘缘。即同断灭。以
妄心揽尘成体。如镜中之像。水上之波。迷水执
波。波宁心灭。迷镜执像。像灭心亡。心若灭时。即
成断见。若知湿性不坏。镜体常明。则波浪本空。
影像元寂。故知诸佛境智。遍界遍空。凡夫身心。
如影如像。若执末为本。以妄为真。生死现时。方
验不实。古圣云。见矿不识金。入炉始知错。

问。真妄二心。各以何义名心。以何为体。以何为
相。答。真心。以灵知寂照为心。不空无住为体。实
第七门 第 556b 页
相为相。妄心。以六尘缘影为心。无性为体。攀缘
思虑为相。此缘虑觉了能知之妄心。而无自体。
但是前尘。随境有无。境来即生。境去即灭。因境
而起。全境是心。又因心照境。全心是境。各无自
性。唯是因缘。故法句经云。燄光无水。但阳气耳。
阴中无色。但缘气耳。以热时炎气。远看似水。但
从想生。唯阳气耳。此虚妄色心。亦复如是。以自
业为因。父母外尘为缘和合。似现色心。唯缘影
为自心相。故知此能推之心。若无因缘。即不生
起。但从缘生。缘生之法。皆是无常。如镜里之形。
无体而全因外境。似水中之月。不实而虚现空
轮。认此为真。愚之甚矣。阿难因如来推破妄心。
乃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一微细穷诘。
彻底唯空。皆无自性。既非因缘。自他和合而有。
又非自然无因而生。悉是意言识想分别。因兹
豁悟妙明真心。广大含容。遍一切处。见十方空。
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
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
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如存
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
获本妙心。常住不灭。而说偈言。
「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禄字函第三卷)

「 ○会融真妄本来同
 ○研究悟迷何得失」


问。若真心成佛。妄觉堕凡。则妄念违宗。真心顺
觉。斯乃真妄有二。体用分离。如何会通圆融一
旨。答。真妄无性。常契一原。岂有二心。而互相即。
第七门 第 556c 页
以性净无染。妄不可得。如幻刀不能斫石。苦雾
不能染空。为不了一心之人。所以说即。如台教
问云。无明即法性。无复无明。与谁相即。答。如为
不识冰人。指水是冰。指冰是水。但有名字。宁复
有二物相即耶。是知时节有异。融结随缘。湿性
常在。未常变动。乃至即凡即圣。亦复如是。凡圣
但名。一体无异。若凡夫执著此心。造轮回业。将
菩提智。转成烦恼。如大富盲儿。坐宝藏中。举动
挂碍。为宝所伤。又二乘人。厌弃此心。求灰断果。
将如来四德秘藏为无常。五阴谓是贼虎。怕怖
驰走。缚脱虽殊。取舍俱失。若谛了者。不起不灭
无得无生。了此妄心。念念无体。从何起执。念念
自离。不须断灭。尚不得一。何况二乎。(侈字函第六卷。后卷
并同此函)。

问。悟既现前。迷何处去。答。三界无别法。但是一
心作。一切境。皆因动念。念若不生。境本无体。返
穷动念。念亦空寂。即知迷时无失。悟亦无得。以
无住真心。不增减故。譬如演若达多。以镜照面。
爱镜中头。嗔责巳头不见。自怖狂走。忽然狂歇。
头非外来。纵未歇狂。亦何遗失。(第七卷)

「 ○业如胶漆何成道
 ○我达真空可顿消」


问。众生业果种子现行。积劫所熏。犹如胶漆。云
何但了一心。顿断成佛。答。若执心境是实。人法
不空。徒经万劫修行。终不證于道果。若顿了无
我。深达物虚。则能所俱消。有何不證。犹如微尘
扬于猛吹。轻舸随于迅流。只恐不信一心。自生
艰阻。且如勇施菩萨因犯淫欲。尚悟无生。性比
第七门 第 557a 页
丘尼无心修行。亦證道果。何况信解佛法。谛了
自心。而无剋證。或有疑云。岂不断烦恼耶。解曰。
但谛观杀盗淫妄。从一心上起。当处便寂。何须
更断。是以但了一心。自然万境如幻。何者。以一
切法。皆从心生。心既无形。法何有相。高城和尚
歌云。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识取
心了取境。识心了境禅河净。若能了境便识心。
万法都如闼婆影。(第八卷)

「 ○悉具法身何隐显
 ○间有盲聋不见闻」


问。诸佛。法身。普遍众生心。既同一心。云何有现
不现。答云。常现无不现时。或于一尘顿现。无不
具足。或于诸尘普现。无不周遍。一处顿现者。如
来眼睫。文殊宝冠。弥勒阁中。普贤毛孔。净名室
里。摩耶腹中。芥子针锋。近尘远刹。悉能普现。其
唯一毗卢清净法身之应用耳。此法身者。即是
心也。所以言。若能谛观心不二。方见毗卢清净
身。一念起恶心。法身亦随现。一念善心生。法身
亦随现。乃至色处现。空处现。自在无碍。更莫远
推诸佛。唯自一念空心是。摩诃衍论云。如来法
身平等。自然遍一切处。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
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众生心垢。法
身不现。其犹日月丽天。盲者不睹。雷霆震地。聋
者不闻。道契则邻。不在身近。故福人出世。则琳
琅现矣。薄福者出。则荆棘生焉。皆由自心有现
不现。若了心性之人。悉皆平等显现。(第八卷)

「 ○速證菩提唯一念
 ○远求佛道在三祗」


问。成佛之理。或云一念。或云三祗。未审定取何
第七门 第 557b 页
文。以印后学。答。成佛之旨。非在时劫。迟速之教
属在权宜。故起信论明。为勇猛众生。成佛在于
一念。为懈怠者。得果须满三祗。但形教迹之言。
尽成方便。如楞严经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
学。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
无渐次。涅槃经云。屠儿广额。日杀千羊。后发心
巳。佛言。于贤劫中成佛。诸大菩萨。及阿罗汉疑
云。我等成佛于远劫。广额何故成佛在先。佛言。
欲早成者即早。欲远成者即远。若顿见性。即一
念成。故知利钝不同。迟速在我。(第七卷)

○又问。
即心是佛。则诸佛何假三祗积德方成。答。为复
学一乘实法。为复趣五性权机。此论自證法门。
非述化仪方便。且楞伽经说有四佛(一化佛。随机赴感。二
报生佛。酬其往因。三智慧佛。本觉显照。四如如佛。理体无二)。华严经十佛。(一正
觉佛。无著见。二愿佛。出生见。三业报佛。深信见。四住持佛。随顺见。五涅槃佛。深入见。六法界佛。
普至见。七心佛。安住见。八三昧佛。无量无依见。九本性佛。明了见。十随乐佛。普授见)。若依
五教。随教不定。一小乘教。有二身佛(一生身。一法身)。二
大乘初教。有三身佛(一法身。二应身。三化身)。三终教。有四
身佛(一理性身。二法身。三报身。四应化身)。四顿教。唯一身佛(实性佛)
圆教。有十身佛(一众生身。二国士身。三业报身。四声闻身。五圆觉身。六菩萨身。
七如来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虚空身)。又约心成佛。小乘(以善心修所得为佛)。
初教(以心性为佛)。终教(以心性相泯为佛)。顿教(以心本不生为佛)。圆
(以心无 无尽为佛)。若以如如佛。心佛本性佛。谁人不
具。若以国土身。虚空身。何法不圆。则处处皆是
宝坊。丘陵谁立。念念咸成正觉。妄想何分。如盲
者不睹光明。非朝阳夕魄之过咎。似小果不闻
圆顿。岂佛心妙指之亲疏。但以法弱由于根微。
第七门 第 557c 页
道广在乎量大。如教华严。成佛不离一念。则毗
目仙人执善财手。善财见身。往十方刹。无量佛
所。经微尘劫。乃至放手。善财见身。还在本处。岂
非本位不动。远近之刹历然。一念靡移。延促之
时宛尔。(第六卷)

「 ○三乘见佛何差别
 ○异业逢渠字不同」


问。无性理同。一时成佛。云何三乘见佛差别。答。
随心感现。影像不同。自业差殊。非佛有异。观一
水而俄分四等。皆自见差。共宝器而饭色不同。
非他业变。如涅槃经云。十二因缘。下智观。故得
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
菩萨菩提。上上智观。故得佛菩提。又华严经云。
譬如海水。潜流地中。有穿凿者。无不得水。而彼
大海。不作分别我出于水。佛智海水。亦复如是。
流入一切众生心中。若诸众生。修习法门。所得
智慧。而如来智。平等无二。无有分别。但随众生
心行异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又偈云。
「 譬如水一味。因器有差别。佛福田亦然。众生心故异。」


(六卷)

「 ○因有发明称见道
 ○不无唯證乃方知」


问。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教中云何说
见道。又称见佛。答。约本智发明。假称名见。非眼
所睹。唯證乃知。若离断常二边。即见自身清净。
见身清净。即是见佛清净。乃至见一切法。悉皆
清净。无非是佛。无非是法。以自心性无生。顺物
遍一切处故。若一微尘不是佛者。则成翳障。不
入普眼之门。唯堕能所之见。又假名论偈云。
「 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然亦不能
第七门 第 558a 页


法性者。所谓空性无生性。此即诸佛第一义
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第七卷)

「 ○直了一心成道去
 ○奚须八相示修来」


问。直了此心是佛。更用八相成佛不。答。若了此
心。即是天真佛。不说成与不成。若说成佛。是助
语。亦是增语。圆觉云。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
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
及非轮回。释曰。本无菩提。及涅槃者。此是转号
之语。转烦恼。故立菩提之号。转生死。故得涅槃
之名。烦恼性空。生死本寂。既无所转之相。亦无
能转之名。无不成佛者。无妄轮回。亦无成佛者。
无非轮回。唯妙圆觉心。更无所有。庞居士颂云。

「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如是则自然。」


应念登科。随处及第。何须受
记而待扬名者乎。又古德歌云。不坐禅。不持律。
妙觉心珠白如日。当体虚玄一物无。阿谁承受
燃灯佛。(第八卷)。涅槃经云。若言释迦。从兜率天降
神母胎。乃至八相成道。此是声闻曲见。故为劣
解众生母胎出现。(第六卷)

「 ○圆觉妙心虽没体
 ○须知应物以成躯」


问。妙圆觉心。既无所有。云何教中说佛成正觉。
出现世间等事。答。一是机熟众生。自心感现。二
是菩萨因地本愿。然诸佛境界。广大无边。非情
识所知。唯见性能了。故知凡圣无际。心境一原。
真无性而即相发明。相无体而因真建立。故云。
法身无像。遇感成形。妙应无方。随念垂迹。体无
生灭。不碍生灭。如非色约体。非不色约用。则法
第七门 第 558b 页
报一际。体用无差。故云。若以色声取。是人行邪
道。若离色声求。未免断灭见。华严偈云。
「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论色声。亦是自心。横竖一切不出心性故。(第八卷)

「 ○菩提虽不身心得
 ○身心若断菩提离」


问。菩提即自身心者。云何教中说菩提。不可以
身心得。答。菩提之道即心者。乃是自性清净心
湛然不动。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其道虚玄。妙
绝常境。聪者无以容其听。智者无以运其知。辩
者无以措其言。像者无以状其仪。以迷人不了。
执色阴为自身。认能知为自心。故经云。身如草
木。无所觉知。心如幻化。虚妄不实。所以除其执
取之心。故云菩提者。不可身心得也。菩提非是
触尘。不可以身得。菩提非是法尘。不可以心得。
若就了人。即达阴身本空妄心无相。以本空故。
法身常现。以无相故。真心不亏。如此发明。五阴
即菩提。离是无菩提。不可以菩提而求菩提。不
可以菩提而得菩提。文殊云。我不求菩提。何以
故。菩提即我。我即菩提。故维摩经云。菩提非所
观之境。则无能缘之心。所观境空。即实相菩提。
能缘心寂。即自性菩提。

○又问。佛言。学我法者。
唯證乃知。今言菩提者。不可以身心得。无修无
證。则初发菩提心人。如何趣向。答。若能信悟菩
提。无相不可取。无性不可修。如是明达。即是真
證。(富字函第二卷)

「 ○他身不离于自身
 ○彼化宛然从我化」


问。即自心成佛者。还立他佛否。若决定不立。则
第七门 第 558c 页
无诸佛威神护念。便成断见。答。以自心性。遍一
切处故。若见他佛。即是自佛。不坏自他之境。唯
是一心。如天帝释不修天业。宫殿何以随身。轮
王不作王因。七宝无由聚集。唯凭自善。外感胜
缘。或有人念佛。佛现。但彼佛。非佛。非非佛。而现
于佛。何以故。以彼妄心。希望现故。是故彼佛非
(本无定相)。非非相(缘起诸相)。非有非无。不可量度也。但
彼凡夫随心而有。即生现佛想。或一向谓彼心
外有佛。不知自心。和合而有。或一向谓心外无
佛。即为谤正法也。释曰。何谓非相本无定相者。
以因心所现。外相无体。缘尽即灭。何相之有。何
谓非非相。缘起诸相者。既称无定。但随缘现。幻
相不无。若能不生分别。不执自他。内不执有而
取诸蕴。外不执无而谤正法。则开眼合眼。举足
下足。非见非非见。为真见佛矣。(侈字函第七卷)

「 ○影化爰从心感现
 ○原夫岂是彼来迎」


问。既心外无佛。见佛是心。云何教中。有说化佛
来迎。生诸净刹。答。法身如来。本无生灭。从真起
化。引接迷根。以化即真。真应一际。即不来不去。
随应物心。又化体即真。说无来去。从真流化。现
有往还。即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也。不来而
来。似水月之顿呈。不见而见。犹行云之忽现。

问。如上所说。真体。则湛然不动。化相。则不来而
来。正是心外有他佛来迎。云何證自心是佛。答。
乃是如来。本愿功德力故。令彼有缘众生。修集
功德。则自心感现佛身来迎。不是诸佛实遣化
身。而来接引。但是有缘众生。时机正合。能令自
第七门 第 559a 页
心见佛来迎。则佛心湛然常寂。无有去来。众生
识心。托佛本愿。功德胜力。自心变化有来有去。
如面镜像。似梦施为。镜里之形。非内非外。梦中
之质。不有不无。但是自心。非关佛化。是知净业
纯熟。目睹佛身。恶果将成。心现地狱。如福德之
者。执砾成金。业贫之人。变金成砾。砾非金而金
现。金非砾而砾生。金生但是心生。砾现惟从心
现。转变是我。金砾何从。抱疑之徒。可晓斯旨。(侈字
函第七卷)。

「 ○休迷不位生分别
 ○但明凡圣体交参」


问。成佛本理。但是一心。云何更立文殊普贤行
位之因。释迦弥勒名号之果。乃至十方诸佛国
土。神通变现。种种法门。答。此是无名位之名位。
无因果之因果。是心作因。是心成果。是心摽名。
是心立位。初后皆心。因果同證。只为根机莫等。
所见不同。若以一法逗机。终不齐成解脱。须各
各示现引佛归心。虽开种种之名。皆是一心之
义。若违自心。取外佛相胜妙之境。则是颠倒。所
以华严经颂云。
「 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眼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



何不见佛。一为不识自心。二为不明隐显。何者。
众生之因。隐于本觉。诸佛之果。显于法身。是故
因隐之本觉。乃果显之法身。果能成因。期佛之
众生。果显之法身。乃因隐之本觉。因能办果。则
众生之佛。故云凡圣交彻。理事相含矣。所云释
迦牟尼者。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能仁
者。即心性无边。含容一切。寂默者即心体本。寂
第七门 第 559b 页
动静不千故。弥勒者。此云慈氏。即是一心真实
之慈。以心不守自性。任物卷舒。应现无方故。弥
陀者。此云无量寿。即如理为命。以一心真如。性
无尽故。阿閦者。此云不动。即一心妙性。湛然不
动。妙觉位不能增。无明地不能减。故称不动。如
三藏勒那云。遍入法界礼者。良由行者。想观自
巳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在法界诸佛身外。亦
不在诸佛身内。亦不在我外。亦不在我内。自性
平等。本无增减。今礼一佛。遍通诸佛。如一室中。
悬百千镜。有人观镜。皆像现。佛身清净。明逾彼
镜。递相涉入。镜无不照。影无不现。此则摄他为
总。入他为别。一身既尔。乃至一切法界。圣凡之
身。亦复如是。如称一阿弥陀佛名。礼召一切诸
佛。无不周备。

○华严云。一切处文殊者。文殊虽
东来。而即一切处。是以法界之身。不动之智。触
境斯了。六根三业。尽是文殊。实相体周。万象森
罗。无非般若。何有一处非文殊哉。(富字函第四卷)

** ○相好品

「 ○堂堂三十二妙相
 ○赫赫八十种随形」


三十二相。○般若经云。如来足下有平满相。犹
如奁底。地虽高下。随足所蹈。坦然等触。是为第
一。如来足下千辐轮文。辋毂众相。无不圆满。是
为第二。如来手足。并皆柔软。如睹罗绵。是为第
三。如来两足。一一指间。犹如雁王。鞔网交络文
同绮画。是为第四。如来手足诸指圆满。纤长可
爱。是为第五。如来足跟广长圆满。与趺相称。是
为第六。如来足趺修高光满。与跟相称。是为第
第七门 第 559c 页
七。如来双腨渐次纤圆。如鹿王腨。是为第八。如
来双臂平立摩膝。如象王鼻。是为第九。如来阴
相势。峰藏密。其犹龙马。是为第十。如来毛孔。各
一毛生。绀青宛转。是为第十一。如来发毛端皆
上摩。右旋宛转。是为第十二。如来身皮细薄润
滑。垢水不住。是为第十三。如来身皮金色晃耀。
诸宝庄严。是为第十四。如来两足两掌中颈双
肩。七处充满。是为第十五。如来肩项圆满殊妙。
(第十)六。如来膊腋悉皆充实。是(第十)七。如来容仪
洪满端直。是第十八。如来身相修广端严。是第
十九。如来体相量等圆满。如诺瞿陀。是第二十。
如来额臆并身上半。威容广大。如师子王。是二
十一。如来常光面各一寻。是二十二。如来齿相
四十齐平。净密根深。白逾珂雪。是二十三。如来
四牙鲜白锋利。是二十四。如来常得味中上味。
是二十五。如来舌相薄净广长。能覆面轮至耳
发际。是二十六。如来梵音词韵和雅。随众多少
无不等闻。是二十七。如来眼睫。犹若牛王。绀青
齐整。是二十八。如来眼睛绀青鲜白。红环间饰
皎洁分明。是二十九。如来面轮其犹满月。眉相
皎净如天帝弓。是第三十。如来眉间有白毫相。
柔软如绵。白逾珂雪。是三十一。如来顶上乌瑟
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昆字函第九卷)

八十随好。

又云。如来指爪薄润光净。如花赤
铜。是为第一。如来手足。指圆纤长。节骨不现。是
为第二。如来手足各等无差。指间充密。是为第
三。如来手足圆满。如意。色净莲花。是为第四。如
第七门 第 560a 页
来筋脉盘结坚固。深隐不现。是为第五。如来两
踝俱隐不现。是为第六。如来行步直进庠审。如
龙象王。是为第七。如来行步威容齐肃。如师子
王。是为第八。如来行步安平庠序。不过不减。犹
如牛王。是为第九。如来行步。进止仪雅。其犹鹅
王。是为第十。如来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举
身随转。是第十一。如来支节渐次佣圆妙善安
布。是第十二。如来骨节交结无隙。犹若龙盘。是
第十三。如来膝轮妙 布。坚固圆满。是第
十四。如来身支润滑光柔尘垢不著。是第十六。
如来身容顿肃无畏。常不怯弱。是第十七。如来
身支坚固稠密。善相属著。是第十八。如来身支
安定敦重。曾不掉动。是第十九。如来身相。犹若
仙王。端严离翳。是第二十。如来身有周匝圆光。
恒自照耀。是二十一。如来腹形方正不现。众相
庄严。是二十二。如来脐深圆妙光泽。是二十三。
如来脐厚不洼不凸。是二十四。如来皮肤远离
疥癣黡点疣赘。是二十五。如来手掌充满柔软。
足下平安。是二十六。如来手文深长明直。润泽
不断。是二十七。如来唇色如频婆果。上下相称。
是二十八。如来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
庄严。是二十九。如来舌相软薄广长。如赤铜色。
是第三十。如来发声威震深远明朗清彻。是三
十一。如来音韵美妙具足。如深谷响。是三十二。
如来鼻高脩而且直。其孔不现。是三十三。如来
诸齿方整齐白。是三十四。如来诸牙圆白光洁。
渐次锋利。是三十五。如来眼净青白分明。是三
第七门 第 560b 页
十六。如来眼相修广。犹如青莲花叶。是三十七。
如来眼睫上下齐整。稠密不白。是三十八。如来
双眉长而不白。致而细软。是三十九。如来双眉
绮靡顺次。绀琉璃色。是第四十。如来双眉高显
光润。形如初月。是四十一。如来耳厚广大修长。
轮埵成就。是四十二。如来两耳绮丽齐平。是四
十三。如来容仪能令见者无损无染。皆生爱敬。
是四十四。如来额广圆满平正。形相殊妙。是四
十五。如来身分上下圆满。如师子王。威严无对。
是四十六。如来头发修长绀青。稠密不白。是四
十七。如来头发香洁细软。润泽旋转。是四十八。
如来头发齐整无乱。是四十九。如来头发坚固
不断。是第五十。如来头发光滑殊妙。尘垢不著。
是五十一。如来身分坚固充实。逾那罗延。是五
十二。如来身体长大端直。是五十三。如来诸窍
清净圆好。是五十四。如来身支势力殊胜。无与
等者。是五十五。如来身相众所乐观。常无厌足。
是五十六。如来面轮脩广得所。皎洁光净。如秋
满月。是五十七。如来颜貌舒泰光显。含笑先言。
唯向不背。是五十八。如来面貌光泽熙怡。远离
嚬蹙。是五十九。如来身支清净无垢。常无臭秽。
是第六十。如来毛孔常出如意微妙之香。是六
十一。如来面门常出最上殊胜之香。是六十二。
如来头相周圆妙好。如末达那。亦犹天盖。是六
十三。如来身毛绀青光净。如孔雀项。是六十四。
如来法音随众大小。不增不减。应理无著。是六
十五。如来顶相无能见者。是六十六。如来手足
第七门 第 560c 页
指约分明。如赤铜色。是六十七。如来行时。其足
去地。如四指量。而现印文。是六十八。如来自持
不待他卫。身无倾动。亦不逶迤。是六十九。如来
威德远震一切。恶心见喜。恐怖见安。是第七十。
如来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意。和悦与言。是七
十一。如来能随诸有情类。言音意乐而为说法。
是七十二。如来一音演说正法。随类得解。是七
十三。如来说法咸依次第。必有因缘。言无不善。
是七十四。如来等观诸有情类。赞善毁恶。而无
爱憎。是七十五。如来所为先观后作。轨范具足。
是七十六。如来相好无能观尽。是七十七。如来
顶骨坚实圆满。是七十八。如来颜容。常少不老。
是七十九。如来手足及胸臆前。吉祥德相。是第
八十。(昆字函第十卷)

华严圆教云。毗卢遮那如来相海。举及九十七
种。乃至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一一身
分。众宝妙相。以为庄严。(文繁不录。出育字函第八卷)

「 ○佛佛庄严诸相好
 ○头头皆对夙因招」


宝女经。问。如来。所得三十二相。何业成就。佛答。
如来持净戒故得足下平满相。修施业故得千
辐轮相。不欺诸众生故得足跟佣相。护正法故
得指纤长相。不坏他众故得网缦相。妙服奉施
故得手足软相。净饮食施故得七处满相。喜闻
佛法故得鹿王腨相。覆藏他过故得阴藏相。修
善法故得上身。如师子王相。善法化众生故得
缺骨平满相。救护怖畏故得臂肘佣相。见他事
业乐佐助故得手摩膝相。常修十善故得清净
第七门 第 561a 页
身相。常施病药故所食之物至喉悉现相常发
庄严。修善法故得师子颊相。于诸众生心平等
故得四十齿相。和合诤讼故得齿密相。珍宝施
故得齿齐相。身口意净故得二牙白相。护口四
过故得广长舌相。成就无量功德故得味中上
味相。于众生中常软语故得梵音相。修习慈心
故得绀色目相。至心求菩提故得牛王睫相。赞
他功德故得白毫相。恭敬父母师长和尚故得
肉髻相。乐说深法故得身柔软相。施敷具故得
金光相。远离聚说世间事故得一一孔一毛生
相。爱受善友师长教敕故得身毛上靡相。不以
恶事加众生故得发色金精相。常观众生修三
昧故得身圆满。如尼拘陀相。生生之处作佛像
故得那罗延力相。(位字函第六卷)

「 ○足轮履处虫皆化
 ○身影遮时鸽离惊」


要集云。佛金刚身若行之时。其足离地四寸。千
辐轮相。纹迹现于地面。足下诸虫七日安隐。命
终生天。(怅字函第三卷)

婆沙论云。佛与舍利子经行。时有一鸟为鹰所
逐。惊怖便趣舍利子影。怖犹不止。举身战剽。复
趣佛影。身心坦然。时舍利子白佛。如何鸟至我
影犹有恐惧。才入佛影身心无怖。世尊告曰。汝
六十劫。修不害意。我于三大无数劫中。修不害
意。汝有害习。我巳永断。(退字函第三卷)

「 ○妙音妙相诚难遇
 ○才睹才闻益不轻」


华严经云。如来一切饶益众生。若有得见如来
色身。眼得清净。若有得闻如来名号。耳得清净。
第七门 第 561b 页
若有得嗅如来戒香。鼻得清净。若有得尝如来
法味。舌得清净。具广长舌。解语言法。若有得触
如来光者。身得清净。究竟获得无上法身。若于
如来生忆念者。则得念佛三昧清净。若有供养
如来所经土地及塔庙者。亦具善根。灭诸烦恼。
得贤圣乐。设有众生见闻于佛。业障缠覆。不生
信乐。亦种善根。无空过者。乃至究竟入于涅槃。
(黎字函第二卷)

真机如实谈无相。俗谛权宜举色身。

○金刚偈
云。
「 如来举身相。为顺世间情。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


智度论。问曰。诸佛皆无相相。今
何以故说三十二相。答曰。佛法二谛。一者世谛。
故说三十二相。二者第一义谛。故说无相。又二
种道。一者令众生修福道。故说三十二相。二者
慧道。故说无相。为生身。故说三十二相。为法身
故说无相。佛身以三十二相庄严。法身以十力。
四无畏。四无碍。十八不共。诸功德庄严。又有二
种众生。一者知诸法假名众生。为说三十二相。
二者著名字众生。为说无相。(建字函第九卷)

「 ○吾佛元从心上證
 ○时人切忌相边求」


宗镜云。昔释迦在于僧中。演无上道。与僧不异。
维摩在俗。说解脱果。与俗不殊。胜鬘女人说大
乘法。女相不改。善星比丘。行阐提行。僧相不移。
此乃正据其心内解与不解。以为差隔。何关色
身男女相貌。衣服好丑。若言形随證改。貌逐悟
迁。是圣者。则瞿昙形改。方成释迦。维摩相迁。乃
第七门 第 561c 页
为金粟。即知證是心證。非是形迁。悟是智变。非
关相异。如世间有官之人。官虽改迁。貌岂有别。
故知万事无不由心。但證自心。言下成圣。若不
识道。具相奚为。故金刚经云。若以三十二相见
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古人云。若不达此
理。纵然步步脚踏莲花。亦同魔作。(侈字函第五卷)

** 神足品

「 ○神力无碍十般通
 ○妙用纵横十八变」


华严经云。十种神力无碍用。何等为十。所谓以
不可说世界。置一尘中无碍用。于一尘中现等
法界。一切佛刹。无碍用。以一切大海水。置一毛
孔。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而于众生无所触娆无
碍用。以不可说世界内自身中。示现一切神通
所作无碍用。以一毛系不可数金刚围山。持以
游行一切世界。不令众生生恐怖心无碍用。以
不可说劫作一劫。一劫作不可说劫。于中示现
成坏差别。不令众生心有恐怖无碍用。一切世
界。现水火风灾。种种变坏。而不恼众生无碍用。
一切世界三灾坏时。悉能护持一切众生。资生
之具。不令损缺无碍用。以一手持不思议世界。
掷不可说世界之外。不令众生有惊怖想无碍
用。说一切刹同于虚空。令诸众生。悉得悟解无
碍用。(黎字函第六卷)

瑜伽云。十八变。一者震动。谓能普动一切世界。
二者炽然。谓从身上发燄。身下注水。三者流布。
谓流光遍照。四者示现。谓随所欲。示彼佛土恶
趣。五者转变。谓于其地起水胜解。即令成水。火
第七门 第 562a 页
风胜解。亦复如是。六者往来。谓随所乐。于山石
中往来无碍。七者卷。八者舒。谓能舒卷雪山王
等。九者众像入身。谓能以现前大众。一切大地。
内巳身中。十者同类往趣。谓能往彼同其色类。
十一者隐。十二者显。十三所作自在。谓能往来
去住。皆无所碍。十四制他神通。谓他现通。悉能
制伏。十五能施辩才。谓能与诸有情辩才。十六
能施忆念。谓诸有情于法失念。能与忆念。十七
能施安乐。谓说法时。令彼听者身心安乐。十八
放光。谓身放光明。作诸佛事。(因字函第七卷)

「 ○威棱但化下中机
 ○实相应投向上者」


宗镜。问。若不具神变。将何摄化。答。若纯取事相
神通。有违真趣。如辅行记云。修三昧者。忽发神
通。须急弃之。有漏之法。虚妄故也。故止观云。能
障般若。何者。种智般若自具诸法。能泯诸相。未
具以来。但安于理。何须事通。若专于通。是则障
理。又不唯障理。反受其殃。如郁头胜意之徒。即
斯类矣。夫真神变者。无非演一乘门。谈无生理。
一言契道。当生死而證涅槃。目击明宗。即尘劳
而成正觉。刹那而革凡为圣。须臾而变有归空。
以此作用。岂非神变耶。维摩经云。以神通慧。化
愚痴众生。若上上根人。只令观身实相。观佛亦
然。如彭城王问诸大德。与我左腋出水。右腋出
火。飞腾虚空。放光动地。我即礼汝为师。牛头融
大师答云。今若责我如此證果者。恐与道乖。审
如是成佛者。幻师亦得作佛。不唯幻师作佛。天
魔外道。妖狐精魅。鬼神龙蜃。皆成佛道。(侈字函第五卷)
第七门 第 562b 页

「 ○秖知变化谓神通
 ○那识作为皆妙用」


又问。博地凡夫。位齐诸佛者。云何不具诸佛神
通作用。答。非是不具。但众生不知。故华严宗云。
佛證众生之体。用众生之用。所以志公歌云。任
纵横。绝忌讳。长在人间不居世。运用不离声色
中。历劫何曾暂抛弃。又学人问大安和尚。如何
是诸佛神通。师云。汝从何处来。对曰。江西来。师
云。莫是谩语不。对云。终不谬言。学人再问。如何
是神通。师云。果然妄语。斯皆可验。并是现前日
用不知。岂可更论具不具耶。庞居士偈云。
「 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心通法亦通。十八断行踪。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


如是解者。自然成办一切佛事。(同上卷)

** ○十号品

「 ○仰惟独尊十号足
 ○何异一金千器分」


菩萨善戒经云。如来具足十种名号。所谓如来。
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
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无虚妄。故为如来。良福田。
故名为应供。知法界。故名正遍知。具三明。故名
明行足。不来还故名为善逝。知二世间故(一者国土
世间。二者众生世间)。是名世解。能调伏众生身心恶。故名
调御丈夫。能为众生作眼目。故为天人师。知善
法聚。不善法聚。非善非不善法聚。是名为佛。一
土之中无二佛。故名为世尊。(贤字函第三卷)。○(涅槃经亦说)

宗镜云。因心立法。随法得名。处圣称真。居凡号
俗。似金作器。随器得名。在指曰镮。饰臂名钏。则
一心不动。执别号而万法成差。真金匪移。认异
第七门 第 562c 页
名而千器不等。若知法法全心作器。器尽金成。
名相不能干。是非焉能惑。(侈字函第二卷)

「 ○佛本无形安可号
 ○兔宁有角可当名」


永嘉云。体非名而不辨。名非体而不施。言体必
假其名。语名必藉其体。今之体外施名者。此但
名。其无体耳。岂有体当其名耶。譬兔无角而施
名。此则名。其无角耳。岂有角当其名耶。(侈字函第二卷)

大藏一览卷第八(终)
第七门 第 56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