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忏悔品¶
忏悔品¶ 第 507a 页
大藏一览卷第五
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
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

第四善恶门之馀
姚昌远校

** 忏悔品

「 所犯贪瞋痴业障
 惟凭佛法僧忏摩」


宝积经云。佛告舍利弗。因贪犯者。为过微细。难
可舍离。因瞋犯者。为过粗重。易可舍离。因痴犯
者。为过深重。复难舍离。所以者何。贪结能为诸
有种子。生死蔓延连持不绝。以是义故。微细难
断。因瞋犯者。堕于恶趣。可速除断。因痴犯者。当
堕八种大地狱中。难可解脱。复次舍利弗。若有
菩萨犯波罗夷罪。应对清净十比丘前。以质直
心殷重忏悔。犯僧残者。对五净僧。殷重忏悔。若
为女人染心所触。及因相顾。而生爱著。应对一
二清净僧前忏悔。若五无间罪。犯波罗夷。或犯
僧残戒。犯塔。犯僧。及犯馀罪。应当于三十五佛
前。昼夜独处殷重忏悔。应自称云。我某甲。皈依
佛。皈依法。皈依僧。


* 南无释迦牟尼佛
* 南无金刚不坏佛
* 南无宝光佛
* 南无龙尊王佛
* 南无精进军佛
* 南无精进喜佛
* 南无宝火佛
* 南无宝月光佛
* 南无现无愚佛
* 南无宝月佛
* 南无无垢佛
* 南无离垢佛
* 南无勇施佛
* 南无清净佛
* 南无清净施佛
* 南无娑留那佛
忏悔品¶ 第 507b 页
* 南无水天佛
* 南无坚德佛
* 南无旃檀功德佛
* 南无无量掬光佛
* 南无光德佛
* 南无无忧德佛
* 南无那罗延佛
* 南无功德华佛
* 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
* 南无财功德佛
* 南无德念佛
*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 南无红燄帝幢王佛
*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 南无斗战胜佛
* 南无善游步佛
* 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
* 南无宝华游步佛
* 南无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
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
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
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
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
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
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馀恶
趣。边地下贱。及蔑戾车。如是等处。所犯罪障。今
皆忏悔。诸佛世尊。当證知我。复作是言。若我此
生。若于馀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
生一抟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
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
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如过现未来一切诸佛。所作回向。我
亦如是回向。而说偈言。
「 众罪皆忏悔。诸佛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
忏悔品¶ 第 507c 页


(始字函第十卷)

长庆然禅师忏悔文

归命十方调御师。演扬清净微妙法。三乘四果
解脱僧。愿赐慈悲哀摄受。(某甲)自违真性。枉入
迷流。随生死以漂沉。逐色身。而贪染。十缠十使
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弥沦
苦海。深溺邪途。著我耽人举枉措直。累生业障
一切愆尤。仰三宝以慈悲历一心。而忏悔所愿
能仁拯拔。善友提携出烦恼之深源。到菩提之
彼岸。此世福基命位各愿昌隆。来生智种灵苗
同希增秀。生逢中国。长遇明师。正信出家。童真
入道。六根通利。三业淳和。不染世缘。常修梵行。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严护威仪。蜎飞无损。不逢
八难。不阙四缘。般若智以现前。菩提心。而不退。
修习正法。了悟大乘。开六度之行门。越三祇之
劫海。建法幢于处处。破疑网于重重。降伏众魔
绍隆三宝。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修学一切
法门。悉能通达。广作福慧。普利尘沙。得六种之
神通。圆一生之佛果。然后不舍法界遍入尘劳。
等观音之慈心。行普贤之愿海。他方此界逐类
随形。对现色身。演扬妙法。泥犁苦处。饿鬼趣中。
或放大光明。或现诸神变。其有见我相乃至闻
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趣。火镬冰河之地
变作香林。饮铜食铁之徒。化生净土。披毛戴角
负债含冤。尽罢辛酸。咸沾利乐。疾疫世而现为
药草。普疗沉痾。饥馑时而化作稻梁济诸贫馁。
但有利益。无不兴崇。次祈累世冤亲现存眷属。
忏悔品¶ 第 508a 页
出四生之汩没。舍万劫之爱缠。等与含生齐成
佛道。

「 事忏有依吾佛力
 理忏无过我自心」


大乘起信论云。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
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
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为难非一。令
其行人。废修善品。宜应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
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菩提。常
发大愿。恶障消灭。善根增长。(命字函第二卷)

法苑云。忏悔有二。一是迷心。依事忏悔。谓佛像
前。行道礼敬。发愿要期断除事恶。二是智心。依
理忏悔。谓观身心。断除结使。但所造业。有轻有
重。若论轻业。事忏亦灭。若论重业。有转者。亦能
转重令轻。谓三途业人中轻受故。(府字函第六卷)

「 若不造罪奚须忏
 作巳能禳即灭除」


涅槃经云。耆婆医师。告阿阇世王。臣闻佛说智
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巳忏悔。更不敢
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
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
悔。罪则除灭。清净如本。(一字函第九卷)

「 既猎烧香复何福
 以水搀汤可探金」


杂譬喻经云。昔有国王。出则饮酒射猎。还便然
灯烧香。投槃作礼。边侍人言。王饮酒射猎。复又
烧香。当有何福。王闻之。便使人然。大镬汤使沸。
内一饼金。即呼边人探取其金。人言。汤热手不
可近。王语。汝作方便取之。人言。作何方便。王云。
汝去下火。以水添汤。即如王言。便探得金。王语。
忏悔品¶ 第 508b 页
我饮射时。自如汤沸。我作礼时。自如去火。以水
添汤。何故不得福也。(舍字函第九卷)

「 故作诸愆复求忏
 那堪一失又如何」


宝积经云。佛告弥勒菩萨。譬如二人。善解医方。
善解咒术。善别毒药。善识甘露。尔时一人于大
众中。即取毒药而自食之。现希有相。食巳受苦。
身不安隐。复求甘露咒术。望除毒气。尔时彼人
求不能得。毒气炽盛。遂便命终。时第二人。作如
是言。我今不能除于毒药。不食毒药。不须甘露。
不欲处众作希有想。令身苦恼。弥勒当来末世。
后五百岁。有诸在家出家菩萨。亦复如是。作如
是言。如我说法。能除诸罪。如是语巳。转集恶业。
复作是言。我还忏悔。复有菩萨。其心清净。作如
是言。我不作罪。不须忏悔。我当忏悔过去未来
一切诸罪。现在不作。亦如彼人不食毒药。不须
甘露。所言毒者。是犯戒律。莫作食毒之人。(始字八卷)

「 ○缘何为善故难成
 ○良由夙障应须忏」


圆觉经云。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
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
嫉妒谄曲。求胜上心。偈云。
「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可字函)

「 焚躯转见长无明
 悟性本空安有咎」


经律异相云。裴肩阇国有女人提韦。婆罗门种。
其家大富。丧婿无儿。婆罗门法。若不如意。便自
烧身。愿生那罗延天。国内有沙门钵底婆。梁言
辨才。智慧精进。教化天下。改邪就正。原夫先身
罪业。随逐精神。不与身合。徒自焚烧。安能灭罪。
忏悔品¶ 第 508c 页
祸随心生。心念善法。受报亦善。心念恶法。受报
亦恶。云何于苦恼中。求于灭罪。望善报也。于理
不通。如困病人。为苦所逼。复遭恶人打骂。时此
病人。宁有善心。无忿恼不。提韦曰。但生忿恼。辨
才曰。汝今烧身。身体燋烂。神识未离。故受苦毒。
烦闷心恼。从是命终。生地狱中。苦恼尤剧。又如
牛车。厌患于车。欲使车坏。前车若坏。后车复抱。
罪业未尽。假令烧坏百千万身。罪业因缘。相续
不绝。犹如阿鼻。一日之中。八万过死。八万过生。
罪尽方毕。况汝一过烧身。欲求灭罪。问曰。愿闻
灭罪方法。辨才答曰。前身作恶。如云覆月。后心
起善。如炬消闇。起罪之源。由身三口四。意地业
行。今当一心。单诚忏悔。改邪就正。舍身受身。至
成佛道。辩才即受提韦十善。欢喜奉行。(徬字函第七卷)

未曾有经云。妙吉祥菩萨。因见一人悲泣。发如
是言。我造杀业。决堕地狱。如何救度。菩萨观其
缘熟堪化。即化一人。亦复啼泣。谓曰。我造杀业。
决堕地狱。前人闻巳。言我亦然。化人告之。唯佛
能救。相随共诣。化人白佛。我造杀业。怖堕地狱。
愿佛救度。佛即告言。如汝所说。造杀业者。汝从
何心而起罪相。为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起
过去心者。过去巳灭。心不可得。若起未来心者。
未来未至。心不可得。若起现在心者。现在不住。
心亦不可得。三世俱不可得。故即无起作。无起
作故。于其罪相。何所见耶。善男子。心无所住。不
在内外中间。心无色相。非青黄赤白。心无造作。
无作者故。心非幻化。本真实故。心无边际。非限
忏悔品¶ 第 509a 页
量故。心无取舍。非善恶故。心无动转。非生灭故。
心等虚空。无障碍故。心非染净。离一切数故。善
男子。诸有智者。应如是观。作是观者。即于一切
法中。求心不可得。何以故。心之自性。即诸法性。
诸法性空。即真实性。由是义故。汝今不应妄生
怖畏。是时化人闻佛宣说真实之法。心大欢喜。
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善说法界。自性清净。我今
得悟。罪业性空。不生怖畏。我今乐欲于佛法中。
出家修道。持于梵行。愿佛摄受。佛言。善哉。是时
化人于刹那间。须发自落。袈娑被身。即白佛言。
我今涅槃。承佛威力。踊身虚空。化火自焚。尔时。
实造业者。见是化身。与我同罪。出家闻法。彼先
解脱。我今亦宜求佛化度。前白佛言。如上因缘。
愿垂救度。佛言。善哉。汝所造业。于何起心。罪业
之相。其复云何。是时此人。以善根成熟故。闻佛
说巳。身诸毛孔。出大火燄。佛出金手。于其顶上。
此人即时身火得灭。离其苦恼得大快乐。起净
信心而白佛言。我先闻佛广说清净法界离相
之法。我今得悟罪业性空而不复生怖畏之想。
投佛出家。复闻四谛之法。远尘离垢證阿罗汉。
(奄字函第五卷)

「 罪性空兮心所生
 我心无故罪何有」


法苑云。观罪性空。罪从心生。心若可得。罪不可
无。我心自空。空云何有。善心亦然。罪福无主。非
内非外。亦无中间。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之为
心。但有名字。名为罪福。名字即空。还源返本。毕
竟清净。是为观罪性空。翻破无明颠倒执著心
忏悔品¶ 第 509b 页
也。若无明灭故行灭。诸行灭故生死灭。(府字函第六卷)

忏罪偈云。
「 罪无自性从心起。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此即是名真忏悔。」


「 投祖慇勤求忏悔
 觅罪俱无顿巳消」


传灯云。二祖可大师。因三祖璨大师设礼而问。
弟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师曰。将罪来。与汝忏。
璨良久云。觅罪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忏罪竟。(卷三)

** 临终品第三十二(二十九则)

「 卧病可观佛相好
 终时随念彼方生」


无常经云。人将命终。身心苦痛。应起慈心。拔济
饶益。教使香汤澡浴。著新净衣。安详而坐。正念
思惟。若病无力。馀人扶坐。又不能坐。右胁而卧。
合掌至心。面向西方。当病者前。取一净处。唯用
牛粪香泥涂地。随心大小。方角为坛。以花布地。
烧众名香。四角燃灯。于其坛内。悬一彩像。令彼
病人。心心相续。观其相好。使发菩提之心。复为
广说三界难居。三涂苦难。非所生处。唯佛菩提
是真归依。以归依故。必生诸佛刹土。受微妙乐。
问病者言。汝今乐生何佛土也。病者答言。我意
乐生某佛世界。时说法人。当随病者心之所欲
而为宣说佛土因缘。十六观等。犹如西方无量
寿国。一一具说。令病者心乐生佛土。为说法巳。
复教谛观随何方国。佛身相好。观相好巳。复教
请佛。及诸菩萨。而作是言。稽诸如来。应正等觉。
并诸菩萨。愿哀悯我。拔济饶益。我今奉请。为灭
众罪。复将弟子随佛菩萨生佛国土。如是三说。
既教请巳。复令病人。称彼佛名。十念成就。与受
忏悔品¶ 第 509c 页
三归。及忏悔毕。受菩萨戒。若病人困不能言者。
馀人代受。及忏悔等。既受戒巳。扶彼病人。首北
面西。开目闭目。谛想于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又为说起四谛因果。十二因缘。无明老死。苦空
等观。若临命终。看病馀人。但为称佛。声声莫绝。
随病者心称其名号。彼见化佛。及菩萨众。香花
来迎。便生欢喜。身不苦痛。心不散乱。正见心生。
如入禅定。寻即命终。必不退堕三涂之苦。即生
佛前。若在家人。于命终后。当取亡者。受用衣物。
可分三分。为施三宝。由斯亡者。业消福生。不应
与其死尸。著好衣物。何以故。无利益故。若出家
人所有衣物。如诸律教。若送亡人至其殡所。可
安下风。置令侧卧右胁著地。面向日光。于其上
风。当敷高座。种种庄严。请一苾刍。读无常经。孝
子止哀。馀皆志心。烧香散花。供养高座。经典及
散苾刍。然后安坐合掌。恭敬。一心听经。各观巳
身无常不久磨灭。令离世间。入三摩地。又请苾
刍。随诵何咒。咒无虫水。满三七遍。洒亡者上。复
咒黄土。亦三七遍。散亡者身。然后随意。或安窣
堵波中。或以火焚。或尸陀林。乃至土下。以此功
德。令彼亡人。百千万亿。俱胝那庾多劫。十恶四
重。五无间业。一时消灭。见佛闻法。毕證菩提。(学字
函第七卷)。

又随愿往生经云。佛告普广菩萨。众生临终。愿
生佛刹者。当浴身体著鲜洁衣。烧香悬幡。歌咏
三宝。读诵尊经。广为病者。说诸因缘。譬喻言辞。
苦空非身。四大假合。形如芭蕉。中无有实。又如
忏悔品¶ 第 510a 页
电光。不得久停。故云。色不久鲜。当归败坏。精诚
行道。可得度苦。随心所愿。无不获果。(恭字函第十一卷)

「 何谓鬼邪之所恼
 盖无神物以匡持」


阿含经云。若人初生。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人
欲死。鬼收精气。行十恶人。若百若千。共一神护。
行十善者。犹如国王。以百千人而侍卫之。(壁字函第
二卷)。

「 鬼且不能为杀活
 人衰乘隙作灾祥」


譬喻经云。有人沽酒。鬼现来饮。告主人曰。明日
当有一人持华。身有金银。于湖中浴。卒死不出。
汝可往取金银。保后无忧。明日主人伺候。果见
一人。入水洗浴。上岸著衣。躄地而死。酒师前诣
取得金银。后日鬼来。主人问言。我见此人著衣
欲去乃死。何不水中杀之。鬼答。我只知人寿命
罪福。当至未至。不能活人。不能杀人。不能使人。
富贵贫贱。但欲使人作恶犯杀。因人衰耗而往
乱之。语其祸福。令人向之。设祠祀耳。(启字函第六卷)

「 寿量尽即二种死
 不平等故九因缘」


瑜伽论云。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此有三种。谓
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云何不避不平
等故死。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
等为九。谓食而度量。食于不宜。不消复食。生而
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巳。若损若益。
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习字函第一卷)

智度云。横死者谓无罪而死。或寿未尽。错投药
故。或不顺药法。或无看病人。或饥渴寒热等夭
命。是名横死。(形字函第六卷)
忏悔品¶ 第 510b 页

宝积经云。有二种死。一者分段死。谓相续有情。
二者变易死。谓阿罗汉及辟支佛。

○大力菩萨
意生身。乃至究竟菩提。(字字函第九卷)

「 生平多恶何无罪
 垂终一念大为功」


毗婆沙论云。不定法者。诸法未生。未可分别。如
佛。分别业经中说。佛告阿难。有人身口意善。命
终堕狱。有人身口意恶。命终生天。阿难白佛。何
故如是。佛言。是人先世罪福因缘巳熟。今世罪
福因缘未熟。或临命终正见邪见。善恶心起。垂
终之心。其力大故。(对字函第三卷)

诸经要集云。弥兰王问那先罗汉。人在世间。作
恶百岁。临终念佛死后生。天。我实不信。复言。杀
一生命。死入泥犁。我亦不信。那先问王。如人持
一小石。置在水上。浮耶。没耶。王言。其石没也。那
先复言。如人持百枚大石。置在船上。其船没不。
王言。不没。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没。
人虽有恶。一时念佛。乘般若舟。不入泥犁。便生
善处何不信耶。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佛
经。无舟之力。便入泥犁。何不信耶。王言。善哉。那
先复言。愚人作恶。得殃乃大。智人作恶。得殃乃
小。譬如烧铁在地。一人知烧。一人不知。两人俱
取。然不知者。其手大烂。知者少伤。作恶亦尔。愚
者不能自悔。其殃乃大。智者知不当为能自悔
过。其殃小耳。(楹字函第十七卷)

「 在时为善必天上
 临终因恚堕蛇中」


杂。譬喻经云。昔有沙门行草间。见大蛇言。和尚。
闻阿耆达王否。答曰。闻。蛇曰。我是也。沙门言。阿
忏悔品¶ 第 510c 页
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当生天上。何缘乃
尔。蛇言。我临终时。边人持扇。堕我面上。令我瞋
恚。受是蛇身。沙门即为说经。一心乐听。不食七
日。命过生天。却后数月。持花散佛。众人怪之。在
虚空曰。我阿耆达王。蒙沙门恩。闻法生天。今来
谢耳。临终侍人。不可不护。病者心也。(写字函第三卷)

经律异相云。有清信士。持戒精进。因疾困甚。妇
大悲苦。我何所依。子何所㤑。夫闻爱恋。大命将
至。魂神即还。在妇鼻中。化作一虫。妇哭不止。时
因道人。往见其妇。虫从鼻出。妇才脚踏。道人告
曰。莫杀。是卿夫婿。化作此虫。妇曰。我夫奉经持
戒。何缘作此。道人曰。过起爱恋。今生为虫。道人
为虫说法。卿既持戒。福应生天。但坐恩爱。堕此
虫中。虫闻意解。命终生天。(傍字函第七卷)

「 断命一称那谟佛
 由斯纯善往生天」


正法经云。昔有人受人所鬻。断命祭天。既被持
缚。无所能避。唯念诸佛。一称是言。那谟没驮耶。
言巳命终。生三十三天。六十劫中。受胜妙乐。药
王军菩萨。白佛言。此人何缘生彼。佛言。临终纯
善相应。发净信心。归依如来。一称那谟没驮耶。
故。是人即为深种善根。又复于八十劫中。得宿
命智。在在所生。离诸烦恼。息一切苦。(丁字函第四卷)

「 末后定力既现前
 直使中阴而可转」


大毗婆沙论云。室罗筏国。昔有二人。一人修善。
未尝作恶。一人作恶。未尝修善。修善行者。临命
终时。顺后次受恶业力故。欻有地狱中有现前。
便作是念。我一身中。恒修善行。未尝作恶。应生
忏悔品¶ 第 511a 页
天趣。何缘有此中有现前。遂起念言。我定应有
顺后次受。恶业今熟。此是地狱中有现前。即自
忆念一身以来。所修善业深生欢喜。由胜善思。
地狱中有。即便隐没。天趣中有。欻尔现前。从此
命终生于天上。作恶行者。临命终时。顺后次受
善业力故。欻有天趣中有现前。便作是念。我一
身中。常作恶行。未尝修善。应生地狱。何缘有此
中有现前。遂起邪见。拨无善恶及异熟果。若有
善恶异熟果者。我不应然。由谤因果。邪见力故。
天趣中有。寻即隐没。地狱中有。欻尔现前。从此
命终。生于地狱。如是中有于趣。亦可转耶。(义字函第
九卷)。

「 恶徒闻死便生惊
 善者见亡何有畏」


毗婆沙云。若人不修福德。则畏于死。自恐后世
堕恶道故。多集福德。死便生于胜处。是故不应
畏死。颂曰。
「 待死如爱客。去如至大会。多集福德故。舍命时无畏。」


(资字函第一卷)

「 下冷上兮乃善终
 上冷下兮必恶趣」


诸经要集云。造善之人。从下冷触至脐巳上。煖
气后尽。即生人中。若至头面。热气后尽。即生天
道。若造恶者。与此相违。从上至腰。热气后尽。生
于鬼趣。从腰至膝。热气后尽。生于畜生。从膝以
下。乃至脚。尽。生地狱中。无学之人。入涅槃者。或
在心煖。或在顶也。(对字函)

「 临终心识趣后身
 不可说一与言异」


十二因缘论云。如人临命终时。心识为因。是故
得生。后身心识。而彼心识。不可说一。不可说异。
忏悔品¶ 第 511b 页
亦不离彼。亦不即彼。如是从灯生灯。从印生印。
从镜有像。从声有响。从日从珠。出生其火。从子
生芽。如是等法。不名异彼。(临字函第三卷)

「 佛示促寿令追󳥘
 人命无常在吸呼」


金光明最胜王经云。妙幢菩萨。问四化佛。说释
迦牟尼。寿量无限。云何示现短促。时化佛言。释
迦于五浊世出现之时。为欲利益众生。令生信
解。若见如来不般涅槃。不生难遭之想。所说经
典。亦不受持。所以者何。以常见佛。不尊重故。譬
如有人。见其父母。多有财宝。便于财物。不生希
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于父母财物。生常想故。
善男子。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若见如来不入涅
槃。不生希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由常见故。彼
佛世尊。不久住世。善巧方便。成就众生。(场字函第一卷)

四十二章经云。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
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
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
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
子可谓为道矣。(辞字函第七卷)

罪业报应经偈。
「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热。日出须臾没。月满巳复缺。尊荣豪贵者。亦复过于是。人身既易失。不须生贪著。」


摩耶经偈。
「 譬如旃陀罗。驱牛就屠所。步步近死地。人命复过是。」


(巳上楹字函第十七卷)

古德颂。
「 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别了袜和鞋。三魂七魄梦中去。天晓知他来不来。」


「 死生既至终难免
 天地虽宽岂可逃」

忏悔品¶ 第 511c 页

四不可得。经云。有兄弟四人。远家弃业。山处闲
居。得五神通。皆号仙人。宿对来至。自知寿尽。各
各思议。吾等神足飞腾自恣。所至无碍。今当方
便。以免斯难。于是一踊空中。而自藏形。无常之
对。安知吾处。一入市中人闹之处。在中避命。无
常之对。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一入大海。三百三
十六万里。下不至底。上于其中间。无常之对。何
所求耶。一擘开山。入藏其中。无常之对。安知吾
处。于时四人。各各避命。竟不得脱。藏空中者。便
自堕地。犹果熟落。在山中者。于彼丧巳。禽兽所
啖。在海中者。尔时天命。鱼鳖所食。入闹市者。死
于众中。佛既观知。谓此四人。暗昧不达。欲舍宿
对。三毒未除。安脱此患。佛说颂曰。
「 虽欲藏在空。善处大海中。假使入诸山。而欲自翳形。以求不死地。未曾可获定。是故精进学。无身乃为宁。」


(对字
函第三卷)。

出曜经偈。
「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殿字函第六卷)

「 无常杀鬼多冤滥
 罪福阴司有秤平」


法苑云。宋武当寺沙门僧规。因赴白衣家请。无
痾忽死。二日而苏。云。那夜五更闻门巷间。哓哓
有声。须臾五人秉炬火执信幡。径来入屋。叱咀
僧规。规遽恍然。五人便以赤绳缚将去。行至一
山。都无草木。土色坚黑有类石铁。俄至一城。外
有立木。长十丈馀。上有铁梁。左右有匮贮土。自
有品数。约十馀斛。形如五升。有一人衣帻并赤。
语规曰。汝在世时。有何罪福。规惶怖未答。赤衣
忏悔品¶ 第 512a 页
人如局吏云。可开簿检其罪福也。有顷吏至长
木下。提一匮土。悬铁梁上秤之。如觉低昂。吏谓
规曰。此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应先受罚。
俄有一人。衣冠长者。谓规曰。汝沙门也。何不念
佛。我闻悔过。可度八难。规于是一心称佛。衣冠
人谓吏曰。可更为此人秤之。既佛弟子。幸可度
脱。吏复上匮秤之。秤乃正平。将规至监官前辩
之。监官执笔观簿。疑迟久之。又有一人。朱衣玄
冠佩印绶。执玉版。来曰。簿上未有此人名也。监
官愕然命左右收录云。须臾见反缚向五人来。
监官曰。杀鬼何以滥将人来。乃鞭之。少顷有使
者称。天帝唤道人来。既至帝前曰。汝是沙门。何
不勤业。而为小鬼横收捕也。汝命未尽。今放还
生。勿屡游白衣家。杀鬼取人。亦多冤滥。规曰。横
滥之厄。以何能免。帝曰。作福为善。(府字函第三卷)

「 儿亡父就阎王索
 父至儿诃此老愚」


法句喻经云。昔有梵志。少年出家。学至六十。不
能得道。归家娶妇。生一男儿。聪辩可爱。七岁偶
死。梵志痛切。我哭无益。不如往阎王所乞索儿
命。于是斋戒。斋持香华。发舍而去。迤逦前问。阎
王何许。行数千里。至深山中。见诸得道婆罗门。
复前如问。婆罗门悯其愚。曰。阎王所治之处。非
是生人所可到也。当示卿方。西去大川。其中有
城。阎王常以四月四日按行。必过此城。可往见
之。梵志奉教而进。果见阎王。启言。晚生一男。欲
以备老。七岁命终。愿王布施还我儿命。王言。卿
儿今在东园。自往将去。梵志即往见儿。前抱哭
忏悔品¶ 第 512b 页
曰。昼夜念汝。汝宁不念于我。儿呵之曰。痴騃老
公。不达道理。寄住须臾。名人为子。勿妄多言。不
如早去。今我此间。自有父母。须臾之顷。唐自空
手。梵志泣恨而归。我闻世尊知人魂神变化之
道。复往白佛。具陈儿语。反以责我。无父子情。何
缘乃尔。佛告梵志。汝实愚痴。人死神去。便更受
形。然而父子因缘合居。譬如寄客。起则离散。愚
迷缚著。计为巳有。沈溺生死。唯有慧者。不贪恩
爱。勤修经戒。灭除识想。生死得尽。梵志闻巳。豁
然意解。得罗汉道。(书字函第二卷)

「 追亡功德七获一
 著力修营三七中」


灌顶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白佛。父母亲族
命终。或堕三涂八难之中。受诸苦恼。为其修福。
得福以不。佛告普广。为此人修福者。七分之中。
为获一也。何故尔乎。缘其前世。不信道德。故使
七分获一。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室宅。园林
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
地狱之殃。往生佛土。复次。命终之人。在中阴中。
身如小儿。竟三七日。罪福未定。应为修福。代为
忏罪。如饷远人。譬如世间。犯罪之人。望诸亲属。
救其危厄。以福德力。缘是解脱。普广又白佛言。
若人在世。不归三宝。不行法戒。若其命终。应堕
三涂。其人临终。方生是善。得解脱不。佛告普广。
人临终时。得生此心。无不解脱。所以者何。如人
负债。依附王者。债主更畏。不从求财。此譬亦然。
天帝放赦。阎罗除遣。及诸五官伺候之神。反更
恭敬。缘此福故。不堕恶道。解脱厄难。随愿往生。
忏悔品¶ 第 512c 页
(恭字函第二卷)

「 冢塔精魂在彼否
 升沈苦乐岂其中」


灌顶经云。阿难问佛。若人造立坟塔。是人精魂
在中以否。佛言。亦在亦不在。阿难又问。(云何)亦在
亦不在。佛言。其魂在者。若人生时。不种善根。不
识三宝。而不为恶。无善受福。无恶受殃。无善知
识。为其修福。是以精魂在冢塔中。未有去处。是
故言在。云不在者。或其前生在世之时。大修福
德。精勤行道。或生天上人间受福。及不信真正。
杀盗造罪。堕在畜生饿鬼之中。备受众苦。经历
地狱。故言不在冢塔中也。(恭字函第六卷)

「 秖是个儿来受去
 误教五母喜还悲」


五母子经云。沙弥年七岁。出家得道。自识夙命。
而笑曰。故我一身。五母悲恼。为第一母子时。邻
家亦生。然我短命。母见邻子即悲恼也。为第二
母子时。天命早夭。母若见人乳儿。即悲恼也。为
第三母子时。十岁即亡。母见我类儿食即悲恼
也。为第四母子时。少年先死。母见同辈娶妇。即
悲恼也。为第五母子时。七岁出家。我母忆念。即
悲恼也。五母聚会。各说其子。咸增哀苦。我念生
死轮回如此。当勤精进求道。(言字函)

「 子孙弘善饿鬼歌
 儿女为恶好人哭」


譬喻经云。佛与阿难。到河边行。见五百饿鬼。歌
吟而行。复见数百好人。啼哭而过。阿难问佛。鬼
何以歌舞。人何以啼哭。佛答。饿鬼家儿孙。为其
作福。行得解脱。是以歌舞。好人家儿孙。唯为杀
害。无有与作福之者。后大火逼之。是以啼哭。(对字
忏悔品¶ 第 513a 页
函)。

「 一子遭蛇螫以死
 五亲不顾达无常」


五无反复经云。梵志因见田夫之儿。遭蛇螫死。
父殊不顾。往报其母。亦不伤悲。说向其姊。亦说
譬喻。言与其妇。喻如宿鸟。至报其奴。喻如犊子。
如是五人俱了生死。梵志问佛。亦说生死本空。
(甚字函)

「 虽具神通那免死
 若能放下始无生」


梵志黑氏经云。佛说。梵志。得四禅定。具五神通。
善能说法。阎王来听。不觉啼泣。梵志云。仁者何
悲。王曰。师善说法。争奈七日后舍命。来生我界。
志曰。我得四禅定。王曰。亦不免恶业。志曰。如何
可免。王曰。可问佛。志即两手持梧桐花上佛。佛
云。放下著。乃放下一手花。佛复云。放下著。又放
一手中花。佛复云。放下著。志曰。我两手花俱巳
放下。更放下什么。佛云。放下中间底。志顿悟无
生法忍免业。(甚字函)

** ○报应品

「 善享天人之快乐
 恶投鬼畜以非堪」


正法念处经云。若持不杀戒。生四王天。不杀不
盗。生三十三天。不杀盗不邪淫。生夜摩天。不杀
盗淫。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生兜率天。受世间
戒信奉佛戒。不杀盗淫。乃至两舌。生化乐他化
自在天。(柱字函第二卷)

三界差别经云。十善能令众生。得欲界天报。复
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界天报。为修有漏十善。
与定相应。此则色界定善业也。复有四业。能令
忏悔品¶ 第 513b 页
众生。得无色界天报。一谓过色想。入空处。二谓
过空处定。入识处定。三谓过识处定。入无所有
处定。四谓过无所有处定。入非非想定。此界何
故不言十善业者。谓此界是无色报。离色而修。
(同上卷)

中阿含经云。都提子白佛。何因何缘。彼众生者。
俱受人身。而有高下。所以者何。我见有短寿。有
长寿者。见有多病。有少病者。见不端正。有端正
者。见无威德。有威德者。见有卑贱族。尊贵族者。
见无财物。有财物者。见有恶智。有善智者。世尊
答言。若人杀生。乃至昆虫。无有慈心。身坏命终。
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间。寿命短促。当知
此业。有如是报。若人断杀。有惭有愧。有慈悲心。
饶益一切。乃至昆虫。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于
天中。来生人间。寿命极长。所以者何。谓断杀故。
当知此业有如是报。若人或以手拳。或以刀杖。
触娆众生。身坏命终。必至恶处。来生人间。多有
疾病。若不触娆众生。死升善处。来生人间。无有
疾病。若人急性多恼。有少所闻。便大瞋恚。死至
恶处。来生人间。形不端正。若性不急。及无瞋恚。
死升善处。来生人间。形体端正。若人见它有物。
便生嫉妒。死至恶处。来生人间。无有威德。若人
不怀嫉妒。死升善处。来生人间。有大威德。若人
骄傲大慢。彼可敬不敬。可重不重可贵不贵。可
供养不供养。可与道不与道。可向叉手礼拜问
讯。不向叉手礼拜问讯。死至恶处。来生人间。生
卑贱族。若不憍慢。乃至问讯。死升善处。来生人
忏悔品¶ 第 513c 页
间。生尊贵族。若人不行布施。不施沙门梵志。贫
穷孤独。远来乞者。饮食衣被华鬘涂香。屋舍床
褟。明灯给使。死至恶处。来生人间。无有财物。若
行布施。乃至给使。死升善处。来生人间。多有财
物。若人不数数往诣名德沙门梵志。随时问义。
何者为善。何者不善。何者为罪。何者非罪。何者
为妙。何者不妙。何者为白。何者为黑。白黑从何
生。何义现世报。何义后世报。设问不行。死至恶
处。来生人间。有恶智慧。若人数数往诣彼问。问
巳能行。死升善处。来生人间。有善智慧。当知作
短寿相应业。必得短寿。作长寿相应业。必得长
寿。乃至作恶智相应业。必得恶智。作善智相应
业。必得善智。(清字函第四卷)

「 但推今果立前因
 复以前因明后因」


忏法云。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
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
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为人勤修。无有懈怠。从
精进中来。为人才明远达。从智慧中来。为人音
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病。从慈
心中来。为人不净。从猪中来。悭贪不恕巳者。从
狗中来。狼戾自用。从羊中来。为人轻躁不能忍
事。从猕猴中来。身体腥臭。从鱼鳖中来。为人含
毒。从蛇中来。无慈悲心。从虎狼中来。为人短小。
轻懱人故。为人丑陋。喜瞋恚故。生无所知。不学
问故。为人颛愚。不教他故。为人瘖哑。谤毁人故。
为人下使。负债不偿故。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
生獐鹿中。惊怖人故。生堕龙中。喜调戏故。身生
忏悔品¶ 第 514a 页
恶疮。鞭鞑众生故。人见欢喜。见人欢喜故。喜遭
县官。笼系众生故。

闻说法语。于中两舌。乱人
听受。后堕耽耳狗中。闻说法语。心不餐采。后生
长耳驴中。悭贪独食。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贫穷
饥饿。恶食饲人。后堕猪豚蜣螂之中。劫夺人物。
后堕羊中。人生剥皮食啖其肉。喜偷盗人。后生
牛马。为人下使。喜作妄语。传人恶者。死入地狱。
烊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耕之。喜饮酒醉。堕沸
屎泥犁之中。罪毕得出生猩猩中。后得为人顽
无所知。夫处富贵为人上者。鞭杖于下。无所告
诉。死入地狱受诸苦报。从地狱出堕水牛中。贯
穿鼻口。挽船牵车。大杖打扑偿往宿殃。(第三卷)

华严经云。众生所造十不善业。乃是地狱畜生
饿鬼受生因。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
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
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
中。得二种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
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
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
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报。一
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
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报。一者眷属乖
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
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
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
中。得二种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
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
忏悔品¶ 第 514b 页
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瞋恚之罪。亦
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报。一者常
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常被于他之所恼害。邪
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
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爱字函第五卷)

毗柰耶偈云。
「 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棠字函第六卷)

又偈云。
「 欲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因。今生作者是。」


「 业分罪福不动因
 报有现生并后受」


正法念处经云。业行有三。谓福业行。是人天因。
罪业。行地狱等因。不动行。是色界因。(终字函第五卷)

优婆塞戒经云。众生造业有四种。一者现报(今身
作极善恶业。即身受之。是名现报)。二者生报(今身造业。次后身受。是名生报)。三
者后报(今身造业。次后未受。更第二第三生巳去受者。是名后报)。四者无报
(犹无记等业。是如婆沙论。问曰。何故不善善有漏法生报。无漏无记法不生报耶。答曰。如种子
坚实溉灌以时然后生芽。如种子其性腐坏溉灌不时不能生芽也)。复有四种。一
时定报不定(三世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报不定)。二报定时不
定(由业力定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不定也)。三时报俱定(由业定故感时
亦定)。四时报俱不定(由业不定故时报亦不定)。若果报定。应后
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
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何(以故)。名果报定。常
作无悔。专心作故。立誓愿故。作巳喜故。得果报
定。馀皆不定。众生业有轻重远近。随其因缘。先
后受之。谓如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
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
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
忏悔品¶ 第 514c 页
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
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剋字函第七卷)

如贤愚经云。时有女人。名檀腻伽。极贫。夫妇二
人。共有一氎。若夫出行。则被而往。妇便裸体。坐
于草蓐。若妇披氎出外。夫则裸坐。比丘至门。见
是女人。因教化之。女人语夫。我等先不布施。到
此贫穷。后世何资。夫答。家穷当以何施。妇曰。我
欲以此氎施。夫言。相共一氎。出入求活。今若用
施。欲作何计。妇曰。宁施而死。后世有望。不施而
死。后生转苦。夫喜而从。妇出白比丘言。可上屋
上。我当布施。比丘答言。汝当面施。为汝咒愿。女
言。唯此被氎。内于无衣。不宜此解。入去乃脱。授
与比丘。比丘咒愿。持至佛所。众嫌垢污。我观此
会。清净大施。无过是氎。大众竦然。王与夫人。各
脱宝衣。送与夫妇。召至会下听法。(此是现报)(盘字函第四卷)

经律异相云。波罗柰国。日难长者大富。为人悭
嫉。常敕门监。乞者勿通。子名旃檀。亦习父风。日
难既死。托于盲妇腹中。出世两目亦盲。乞食养
之。年至七岁。乞于其子旃檀之家。才入中庭。门
监打出。头伤臂折。门神谓之言曰。汝得是痛。尚
为小小。其大在后。前世有财不施。故得此报。佛
因行化到此。视彼盲儿。手摩其头。目便开明。折
伤即愈。因识夙命。佛问。汝是前世日难长者不。
对曰。是也。佛告阿难。一世父子不相识矣(此是生报)
(傍字函第六卷)

婆沙论云。有一屠儿。七生以来常屠。不落三涂。
然生人天往来。此由七生以前。曾施辟支一食
忏悔品¶ 第 515a 页
福力故。令七生不堕恶道。然此人七生以来。所
作屠罪之业。过七生巳。次第受之。无有得脱。善
恶俱尔。(此是后报)(对字函第三卷)

「 讳愆因发头头誓
 业熟如言一一偿」


贤愚经云。有微妙比丘尼。得阿罗汉果。与诸尼
众。自说往昔业报。曩一长者。其家巨富。唯无子
息。更娶小妇。夫甚爱念。后生一男。夫妇爱惜。大
妇怀妒。私自念言。此儿若大。当摄家业。我唐勤
苦。不如杀之。即取铁针。剌儿囟上。后遂命终。小
妇疑是大妇杀之。大妇咒誓。若杀汝子。使我世
世夫为蛇螫。所生儿子。水漂狼啖。自食子肉。身
现生埋。父母家舍。失火而死。作是誓巳。后时命
终。缘杀儿故。堕地狱苦。后生人中。为梵志妻。先
生一子。再产月满。夫妇相将。归父母舍。前所咒
誓。今悉受之。时有毒蛇。螫杀其夫。妇见夫死。闷
绝复苏。涕泣前进。渡一大河。即留大儿。著于此
岸。先抱小者。渡著彼岸。还迎大儿。儿见母来。入
水趣母。水即漂亡。救之不得。复趣小儿。巳遭狼
啖。母哭前进。逢人问及。我家安否。答言。父母眷
属。近日失火。一时死尽。后复适人。因以就产。夫
醉暮归。开门不逮。瞋而打之。杀儿煮熟。逼妇令
食。后因逃走。到波罗柰国。适第三夫。数日亦死。
时彼国法。夫妇相爱。夫死之时。妇合生埋。自剋
责言。宿有何罪。连遭此祸。即往佛所。求哀出家。
由过去施辟支一食。发愿力故。值佛出家。證阿
罗汉。观知前世杀儿之业。所作咒誓一一受报。
微妙自说。昔大妇者。今我身是也。(对字函第九卷)
忏悔品¶ 第 515b 页

「 杀命祭天天岂祐
 业缘化狗狗还餐」


杂宝藏经云。目连至恒河边。见一鬼。言。常为大
狗来啖我肉。唯有骨在。风吹复生。狗又复啖。此
苦何因。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天祠主。常教众
生杀羊。以血祠天。汝自食肉。令肉偿之。(启字函第六卷)

「 相师诳妄求财利
 为鬼饥羸渴水浆」


又云。五百饿鬼群来趣水。有守水鬼。铁杖驱逐。
令不得近。诣目连所。各问其因。目连答曰。汝先
世时。为作相师。相人吉凶。多虚少实。毁誉动人。
迷惑众生。以求财利。故获斯报。(同上卷)

「 射者托儿多夭命
 赞人为父俱因哀」


诸经要集云。有一长者。财富无数。止有一子。娶
方七日。夫妇游园。有一奈树。高大好花。妇欲此
花。夫便登树枝折堕死。父母嗥哭。绝而复苏。佛
悯其愚。往问讯之。万法无常。生则有死。罪福相
随。此儿三处。为其哭泣。长者白佛。此儿何罪。而
于中夭。佛告长者。昔有一儿。持弓射雀。边有三
人语之。若能中雀。世间健儿。儿即美引弓射之。
雀中而死。三人助笑。欢喜而去。经历生死。相会
受罪。如是三人。一人有福。今在天上。一人为龙。
一人今长者是。儿者前生为天之子。堕树而终。
次为龙子。金翅鸟王。取而食之。今日三处涕泣。
以其射雀。助彼喜故。受此痛报。(楹字函第九卷)

「 赞杀共餐欣喜者
 生子皆亡痛报之」


鬼问目连。经云。我生男女。皆端正而死。何罪所
致。答曰。汝为人时。见人杀生。助其欢喜。共啖其
肉。杀故短命。喜故痛毒。今受华报。果在地狱。(言字
忏悔品¶ 第 515c 页
函第九卷)。

「 以酒施人愚痴报
 不孝生儿反啖来」


又云。我受此身。常痴无知。何罪所致。答言。汝为
人时。以酒施人。今受华报。果在地狱。(同上卷)

正法念处经云。若人以酒与会僧众。若与戒人。
若寂静人。寂灭心人。禅定乐者。浊乱彼人。堕叫
唤狱。(笃字函第七卷)

鬼问目连。经云。我所生子。皆反啖我。何罪所致。
答言。汝为人时。不修孝养。今受华报。果在地狱。
(言字函第六卷)

○近世有人。儿子不孝。见生儿。诗以讥
之。
「 ○闻你生个丈夫儿。你生还似我生儿。你今饿我浑闲事。秪恐你儿饿我儿。」


「 有母罔言营供设
 非儿道力曷除殃」


百缘经云。昔优多罗。父亡。白母出家。母言。何必
出家。若欲请诸沙门。婆罗门。随汝供养。儿闻是
语。数数营供。母生厌患。背后骂沙门等。儿既不
在。诈以饮食弃地。儿归谓其斋设不胜其喜。母
后命终堕饿鬼中。儿次出家。證罗汉果。禅定间
见一饿鬼。称是其母。比丘怪言。我母在时布施。
何受斯报。饿鬼。答言。我以悭贪。不曾供沙门等
故堕饿鬼。二十年中未尝得食。及以浆水。设我
向河。河竭。向果果枯。为请佛僧。及为忏悔。当脱
此身。时儿比丘。如言修营。生忉利天。(泾字函第五卷)

「 弟用兄财尚有报
 我诬彼物岂无偿」


应验录云。长乐乡人。有婢名春。一日有粥。未吃
置于灶前。为猪窃食。春以火杖打之。猪窜于山。
至夜不归。大家不知。夜梦亡弟。后山岩间。䜣曰。
忏悔品¶ 第 516a 页
我欠兄钱五百。作猪偿兄。饥食春粥。治我太甚。
愿兄作主。大家明早访岩石间。得猪而归。问春
果尔。越二日猪死。卖钱止于五百。评曰。虽能感
梦于其终。曷若戒贪于其始。弟用兄财。债业尚
尔。何况馀亲异姓。财帛交往。不可不明也。

「 坐欠一千成夙债
 曾经三反作牛还」


譬喻经云。昔迦罗越出钱为业。有二人。举钱一
万至时还之。后日二人复相谓言。我曹各更就
举十万。脱之不还。有牛系在篱里。语二人言。我
先世时。坐欠主人一千。三反作牛。犹故不了。况
君取于十万。二人惊怪。说牛之语。主人放著群
中不用。即咒愿言。若有馀钱。悉以布施。自今以
后。莫受畜生。牛后命过。得生人中。(启字函第七卷)

「 初语代还终爽约
 多生成债每来徵」


百缘经云。佛将比丘入城乞食。逢一婆罗门。以
指画地。与我五百金钱。尔乃听过。佛住不进。上
闻国王。释种等各赍珍宝。与婆罗门。皆不肯受。
时须达长者。即与金钱五百。乃听佛过。比丘白
佛。何因缘故。如是见遮。佛言。过去善生太子。将
诸亲友出游。路逢一人。共辅相子。摴蒲慱戏。时
辅相子。负彼戏人金钱五百。太子语之。若彼不
与。我当代偿。后辅相子。自恃势力。终竟不还。于
是以来无量世中。从我索债。佛告诸比丘。彼太
子者。我是。辅相子者。须达是。戏人者。婆罗门是。
凡负债者。不可不偿。乃至成佛。不脱此难。(泾字函第
四卷)。

「 毁佛丑故翻招丑
 罔圣偷来被谤偷」

忏悔品¶ 第 516b 页

百缘经云。波斯匿王未利夫人。生一女儿。面貌
极丑。身体粗涩。犹如蛇皮。头发粗强。犹如马尾。
王心不喜。便敕内官。勤加守护。勿令外见。此女
渐长。当以嫁娶。王忧无计。便敕一臣。推求豪族。
今贫之子。引至王所。密与语之。我女极丑。当以
妻卿。贫人白王。当奉教敕。王云。常闭幽关。勿令
外见。即拜女夫。授为大臣。因与豪族。共为邑会。
月月更作。夫妇偕来同会。唯彼大臣。独不将归。
众人疑怪。令当设计。劝酒令醉。解取开钩。辄开
其门。共观彼妇。此女自责。何罪幽闭。不睹日月。
今佛在世。众生有厄。即往度之。志心遥礼。唯愿
哀悯。来到我前。佛知其意。从地涌出。绀发相现。
其女既见。头发自然细软。亦绀青色。佛渐现面
现身。金色晃昱。此女恶相。随见化灭。体貌端严。
犹如天女。佛为说法。證须陀洹。尔时五人。开门
见其端正。怪妇不来。乃至若是。回以户钩系于
元处。会罢归家。大臣见妇端严。欣然问言。汝是
何人。妇答夫言。我是汝妇。具以上事。同往白王。
王见欢喜。即敕严驾。共诣白佛。不审此女宿植
何福。生于王家。复造何业。受彼丑形。佛言。昔有
长者。常恒供养一辟支佛。身体粗恶。小女见之。
轻慢呵骂。面丑皮粗。佛后涅槃。现大神变。其女
悔过。毁辟支故。常受丑形。向其忏悔。今得端正。
并生豪贵。(泾字函第八卷)

杂宝藏经云。昔罽宾国。有阿罗汉。名曰离越。山
中坐禅。一人失牛。逐后至离越所。时因离越煮
草染衣。忽然变作牛皮。染草变成牛肉。染汁变
忏悔品¶ 第 516c 页
成牛血。所持钵盂。变成牛头。牛主见巳。即縳诣
王付狱。经十二年。常与狱监饭马除粪。离越弟
子得阿罗汉者。有五百人。观觅其师。不知所在。
业缘欲尽。有一弟子。观见师在罽宾狱中。即来
告王。我师在狱。愿乞理断。王即遣使检校。有僧
悉放。离越闻巳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王即忏礼
白言。何业在狱受苦。离越答言。我曩亦曾失牛。
诬辟支佛。一日一夜。后堕三涂。受无量苦。馀殃
未尽。今得罗汉。犹被诬谤。是诸众生。慎谤人故。
(书字函第七卷)

「 ○口曾轻谤师和尚
 ○罪毕还为贱婢儿」


三昧海经云。须达长者。有一老母。谨勤家业。一
切委之。长者行施。老母生障。恶声流布。末利夫
人云。须达如好莲华。人所乐见。云何复有毒蛇
护之。夫人因呼老母入宫责之。时佛亦至。老母
不喜见佛。以扇覆面。扇如明镜。无所障碍。回头
东视。东方有佛。南西北方。上下俯仰。亦复如是。
以手覆面。时手十指。皆化为佛。老母闭目。心眼
即开。见虚空中。一切化佛。老母见佛。邪见不信。
犹能除却八十万亿生死之罪。况复善意。恭敬
礼拜。夫人白佛。愿化邪女。佛言。此女罪重。于佛
无缘。于罗睺罗有缘。即令罗睺罗。化作转轮圣
王。仪从往长者家。告言。老母宿福。欲为女宝。老
母欢喜。敬礼圣王。以如意珠照之。现王女相。圣
王劝行十善。老母悔过。既调伏巳。罗睺罗还。复
本身。为受三归五戒。證须陀洹。投佛出家。夫人
白佛。老母何罪卑贱。何福遇佛。佛言。过去有𢗲
忏悔品¶ 第 517a 页
见王子出家。和尚为说大空之义。王子谤言。我
大和尚。空无智慧。但能赞叹虚无空事。愿我后
生不乐见也。我阿阇梨智慧辩才。愿于生生为
善知识。王子比丘。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死堕阿
鼻。八十亿劫。罪毕为人。五百身中。聋痴无目。千
二百身为婢。尔时和尚者。今我是。阿阇梨者。今
罗睺罗是。王子比丘者。此老母是。(覆字函第六卷)

「 背义杀熊双臂断
 忘恩斫树自身伤」


智度论云。不知恩人甚于畜生。有人入山伐木。
迷失道路。时值暴雨。日暮饥寒。恶虫毒兽。欲求
侵害。是人入一石窟。窟中有一大熊。见之恐怖。
而出。熊语之言。汝勿生怖。此舍温煖。可于中宿。
时连雨七日。常以甘果美水。供给此人。七日雨
止。熊将此人。示其道径。熊语人言。我是罪身。多
有冤家。若有问者。莫言见我。人荅言尔。此人前
行。遇猎者问。汝从何来。见有兽不。荅言。我见一
熊。于我有恩。不可相示。猎者言。汝是人。当以人
类相亲。何以惜熊。今一失过。何时复来。汝示我
者与汝多分。此人心变。即将猎者。示熊之处。猎
者杀熊。即以多分与之。此人展手取肉。二肘俱
堕。(立字函第九卷)

旃檀树经云。维耶离国有五百人。入海采宝。卖
船步还。经历深山。日暮止宿。预严早发。四百九
十九人。皆引巳去。一人卧熟失伴。遇雪迷路。啼
哭呼天。有大檀香树。树神谓穷人言。可止留此。
相给衣食。到春可去。穷人便留。至于三月。启树
神言。受(恩得)全身命。未有微报。念亲思还。树神言。
忏悔品¶ 第 517b 页
善。以金一饼赐之。穷人临去问言。此树愿知其
名。神言。不须问也。穷人复言。依此三月。情归不
忍。若到本国。当扬树恩。神言。树名栴檀。根叶治
人百病。其香远闻。世之奇异。人所贪求。不须道
也。穷人还到故国。时王得病。惟栴檀香。可以愈
之。宣令募求。得此香者。拜封为侯。妻以小女。穷
人闻赏禄重。便诣白王。我知栴檀香处。王令近
臣即将穷人往伐。使者见树。洪直茂盛。不忍伐
之。树神空中告言。但伐之。伐巳。以人血涂肝肠
覆上。树生如故。使者闻言。乃令人伐。彼时树枝
摽杀穷人。众议如神所告。便将穷人肝血以祠。
树生仍旧。车载所伐以还国中。治王顿愈。阿难
白佛。是穷人何无返复。背树神恩。佛言。维卫佛
时。父子三人。父奉五戒。大儿烧香献佛。小弟愚
痴。辄以衣覆香上。兄言。何以犯之。弟起恶意誓
言。断兄两足。兄复起念。当拍杀弟。父言。汝二子
诤使我头痛。大儿报言。愿破我身为药。令父平
损。弟兴恶意。欲断兄足。后果将人断树。兄欲拍
杀弟。今作树神。果以树为体。拍杀其弟。国王头
痛者。其父也。奉斋精进故得尊贵。果亦头痛。佛
言。罪福报应。如影随形。(学字函第四卷)

「 ○畜尚知恩能厚报
 ○人何负得取深殃」


六度集经云。昔菩萨为大理家。积财巨亿。慈向
众生。见市卖鳖。心悼之焉。问价贵贱。鳖主曰。百
万。菩萨荅云。大善。将鳖归家临水放之。鳖至后
夜。来齧其门。语菩萨曰。无以荅恩。知水盈(虚。洪水为)
害。愿速严舟。临时相迎。菩萨启王。信用其语。迁
忏悔品¶ 第 517c 页
下处高。鳖至水来。即急下载。随鳖所之。有蛇趣
船。菩萨曰。取。鳖云。大善。狐来。亦取。鳖云。亦善。又
睹人漂呼天乞救。菩萨曰。取。鳖曰。慎勿取也。菩
萨曰。虫类尚济人岂不救。于是取之。后鳖辞曰。
恩毕请退。狐蛇继去。狐以穴居。获伏藏黄金百
斤。以报菩萨之恩。漂人曰。分吾半矣。菩萨以十
斤惠。漂人曰。掘冢劫金。何不平分。菩萨荅云。贫
困者。我以等施。汝欲专之。不亦偏乎。漂人遂告
有司。菩萨见拘。无所告诉。蛇遂衔药。入狱付菩
萨曰。吾将齰于太子。其毒莫治。菩萨以药闻王。
傅即瘳矣。蛇如所云。太子命危。王令曰。能济者
封之相国。菩萨上闻。一傅果瘳。王喜问之。陈其
本末。王自咎曰。吾闇甚哉。封为相国。即诛漂人。
佛言。理家者。吾是。国王者。弥勒是。鳖。阿难是。狐。
秋露子是。蛇。目连是。漂人。调达是。(漆字函第十卷)

「 ○杖倚佛图天贵隐
 ○蚁活阴功促寿延」


目连问。戒律经云。问佛。墙得持物倚不。荅(不得。犯。昔)
一比丘。入寺礼佛。有波罗门善相。相此比丘有
天子贵。语女适之。比丘荅言。容礼佛。还因入寺
中。辄以锡杖倚佛图墙。既出便问婆罗门言。与
我女不。荅曰。向见贵相故与。今无此相。故不与
也。于是佛墙。及塔庙壁。不可倚物。消其福德。(奉字
函第十卷)。

经律异相云。昔有比丘。得六神通。一小沙弥。师
知其命馀止七日。语令归家。八日却来。沙弥辞
去。遇雨滂沛。地有蚁穴。流水将入。沙弥念曰。我
佛弟子。一者慈心。二者活生。决水退去。沙弥归
忏悔品¶ 第 518a 页
家。无有他变。八日乃还。师遥见之。怪其所以。即
入三昧见其救蚁。现世延寿。师言。汝曾作功德
不。沙弥言。七日在家。无他功德。师言。汝命应尽。
以救蚁故寿增八十。沙弥信善有报。勤修不懈
得罗汉果。(含字函第二卷)

「 阴德既施名可取
 持心不二鬼须惊」


应验录云。近世有人。夙丧父母。及冠唯叔父存
焉。叔有七子。一日叔谓侄。吾当与汝析籍。侄曰。
如何处其产业。叔曰。分之为二。侄曰。诚不忍。诸
兄弟共一分。可为八分。叔固辞。侄曰。不可。遂作
八分分之。才十七岁。预荐入京。时同馆者。二十
馀辈。有术士遍视之曰。南宫高第。独此少年。诸
贡士咸斥术者曰。汝何谬耶。吾等皆大手笔。久
历场屋。岂不如一乳臭儿。术者曰。文章非我所
知。但此年少。满面阴德之气。必积善之所致。及
放榜。果独成名。馀皆下第。

○又云。林述中博士
尝言。有一郡鼓角楼。才三更时。即有鬼掩其鼓。
击之不鸣。兵级屡以失更。见治甚苦。乃往见一
禅师。求以禳之之术。师曰。汝候其来。则遽执之。
级曰。执恐不获。师曰。但禁气勿言。级如所谕。夜
果得鬼。天欲将晓。鬼乃哀告。兵级告于太守。暨
诸寮属。并无所畏。其所畏者。独二人。一某寺禅
师。一某处黄二叔。汝可赦吾。不复来矣。某寺禅
师。即兵级所访者。素有道价。人皆钦仰。黄二叔
者。未知何等人。明日闻于太守。召而诘之。乃一
老圃。鬻菜为业。凡三十年。菜之老嫩。刺之大小。
持心不二。然老圃于物不欺。有所寸长。故使鬼
忏悔品¶ 第 518b 页
神钦畏如此。而况世之君子有大过人者乎。

「 贪污天削公侯籍
 驱役人冤业畜偿」


又云。法海佳禅师云。一尉巡历。经由寺宇。例皆
狼籍。到一院。见屏除洁净。索浴。随声应云。汤办
矣。踰月再到。洁净如前。复索汤浴。亦随声应云。
汤办矣。尉嗟赏之。后日复来。乃见狼籍。索汤。移
时莫得。尉瞋曰。向来其谨如彼。今来其慢如此。
叱主院僧。僧曰。昔尉之来。某预得梦。白衣神人
报曰。明日相公至。扫洒所在。与办汤水。今日尉
来。某不得梦。所以狼籍。非敢怠也。尉察其神衣
著。乃本厅土地。即取僧词。归廨具章奏上帝曰。
以某果有相位。则神第三回。何不亦报。某若果
无。则神不合。诬我惑人。章未焚。尚就寝。且梦其
神曰。窃窥上界录籍。知尉有相公分也。故按籍
以报治下。尉近领枉法赃杀平人。损阴德。而司
禄籍者。禀天命巳。削去相位。幸宜见察。勿徒罪
我而事章奏。且世人既处富贵之地。便谓分定。
不循义理。殊不知祸福随时变异。以此可见。不
可不慎。

法苑云。隋。扬州卞士瑜者。父以平陈。官授仪同。
雇人筑宅。不还其价。作人求钱。瑜父鞭之。无所
告诉。皆怒之曰。死当与我作牛。瑜父后亡。果有
牛产一犊。腰间黑文。横络周围。如人腰带。右跨
亦有白文。斜贯正如插笏。牛主呼曰。卞公。何为
负我。犊即屈膝。以头著地。瑜以十万赎之。牛主
不许。后死瑜乃收葬以父之礼。(书字函第七卷)

「 韩中书禄之预定
 孔参军罪以无𦍑」

忏悔品¶ 第 518c 页

宗镜云。昔韩公滉之在中书也。尝召一吏。不时
而至。怒将罪之。吏曰。某别有所属。不得遽至。公
曰。宰相之吏。更属何人。吏曰。某不幸。兼属阴官。
公谓不诚。怒曰。既属阴司。有何所主。吏曰。某主
三品以上食料。公曰。若然。我明日。当以何食。吏
曰。此虽细事。不可显言。乞疏于纸。过后为验。乃
如之。而系其吏。明日遽有诏命。既对适遇。进食
糕麋一器。上以其半赐公。公食之美。又以赐之。
既退腹胀。归于私第。召医视。曰。食物所壅。宜服
少橘皮汤。至夜可饮浆水。明旦疾愈。思前吏言。
召之。视其书。云。明晨相公。只食一饤半糕麋橘
皮汤一盏。浆水一瓯。皆如其言。公复问。人间之
食。皆有籍耶。荅曰。三品以上日支。五品以上。有
(位者)旬支。无则日支。凡六品。至一命。皆季支。其
不食禄者。年支。故知饮啄有分。丰俭无𦍑。所谓
玉食锦袍。鹑衣藜藿。席门金屋。千驷一瓢。皆因
最初一念而造。心迹才现。果报难逃。以过去善
恶为因。现今苦乐为果。必然之理也。(策字函第一卷)

法苑云。唐武德中。遂州总管府记室参军孔恪
暴死。一日而苏说。至官所。问何故杀牛两头。恪
云。不杀。官曰。弟證汝杀。弟死数年矣。因呼弟至。
枷械甚艰。弟曰。兄前奉使招慰獠贼。使其杀牛
会之。实奉兄命。非自杀也。恪曰。使弟杀牛是实。
然国事也。恪何有罪焉。官曰。汝杀会獠。以招慰
为功。用求官赏。以为巳利。何云国事也。又问恪。
何杀两鸭。恪曰。前任县令杀鸭供官客耳。岂恪
罪耶。官曰。官客自有料无鸭。汝以鸭供之。将以
忏悔品¶ 第 519a 页
美誉。非罪如何。又问。何故复杀鸡卵六枚。曰。平
生不食鸡卵。惟忆小年九岁时。寒食日。母与六
卵。因煮食之。官曰。然欲推罪母也。恪曰。不敢。但
说其因耳。此恪自杀也。官曰。汝杀他命。当自受
之。言讫。忽数十人。执恪将出。恪大呼曰。官府亦
大枉滥。官闻之呼还曰。何枉滥。恪曰。生来有罪。
皆不遗。生来有福。皆不见。记者。岂非滥耶。官问
主司。恪有何福。何不为录。主司对曰。量其罪福
多少。若福多罪少。先令受福。若罪多福少。先令
受罪。然恪福少罪多。故未论其福。官怒曰。虽先
受罪。何不唱福示之。命鞭主司一百倏鞭。血流
溅地。后乃唱恪生来所修之福。亦无遗者。官谓
恪曰。汝应先受罪。我更令汝归。七日。可勤追福。
遣人送出。乃苏。恪大集僧尼。行道忏悔。遂说其
事。七日命终。(经字函第一卷)

「 但爱吞他成巳业
 宁知托子坏其家」


应验录云。有僧积财至五百缗。乡亲厚者告之。
汝出其财。吾出其力。岸海为田。田成均分。僧从
之。踰二年田成。乡人意欲全得。即以所用钱还。
且曰。汝僧何用田为。僧虽不平。然而于法不许
营置。无所伸诉。阴祝。愿生其家为无赖子。尽鬻
其田。以偿吾志。未几僧死。乡人妻感梦有娠。果
得男儿。年未及冠。旋以非理破坏产业。其父嗴
怨致死。

「 天神反敬前身骨
 恶鬼翻鞭旧日尸」


育王譬喻经云。昔日行人。见彼路傍有一死人。
天神下来散花尸上。以手摩之。行人问言。观君
忏悔品¶ 第 519b 页
似天。何敬是尸。荅曰。是我故身。前生之日。孝顺
父母。忠信事君。奉敬三尊。受师父教。令我生天。
良由其恩。故来报耳。前行复见又一死人。恶鬼
鞭之。遂问。巳死。鞭之何谓。鬼言。是我故身。在生
之日。不忠不孝。种种非为。令我恶报。故来鞭耳。
(写字函第五卷)

「 彼此业如终共处
 夫妻修异岂同天」


杂宝藏经云。昔舍卫国。有一长者。造塔寺。后命
终生天。其妇追忆。常扫夫之所造塔寺。夫下语
之。我是汝夫。以作塔寺功德生天。见汝忆我。故
求相见。奈人身臭秽。不复可近。汝欲复为吾妻
者。勤供佛僧。修扫塔寺。愿生我天。妇用夫言。命
终生天还为夫妇。相将见佛。佛为说法。得须陀
洹果。(怅字函第三卷)

分别功德论云。昔舍卫国。夫妇二人。敬信三宝。
其妇先亡。生忉利天。以为天女。观见本夫。今巳
出家。寻下夫前告曰。君宜精进。若得生天。愿同
一处还为我夫。时夫比丘积功转胜。应生第四
兜率天上。天女复来。语君福胜。应生兜率。我今
不复得君为夫。比丘闻巳倍更精进。得阿罗汉
果。(怅字函第三卷)

「 人观秽恶畜为净
 业力差殊见不同」


摄大乘论释云。颂(曰。小)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释曰。鬼傍生人天各
随其所应者。谓于傍生见有水处。馀鬼见是陆
地高原。于人所见有粪秽处。猪等傍生见为净
妙可屋室宅。于人所见净妙饮食。诸天见为臭
忏悔品¶ 第 519c 页
秽不净。如是众生。于等事中。心见异故。(孝字函第九卷)

「 愚者小愆终大报
 智人重业却轻偿」


涅槃经云。师子吼菩萨。白佛云。何现世轻报。地
狱重受。地狱重报现世轻受。佛言。一切众生。凡
有二种。一者有智。二者愚痴。若能修习身戒心
慧。是名智者。若不能修身戒心慧。是名愚痴。云
何不修身者。不能深观是身无常无住危脆念
念灭坏。是魔境界。不修戒者。不能具足尸波罗
蜜。不修心者。不能具足禅波罗蜜。不修慧者。不
能具足般若波罗蜜。善男子。若有不修身戒心
慧之人。于小恶业得大果报。譬如仓蝇为唾所
粘不能得出。是人亦尔。于小罪中。不能自出。心
初无悔。不能修善。覆藏瑕玼。虽有过去一切善
业悉为是。罪之所垢污。又如小器之水置盐一
升。其味咸苦难可得饮。又如贫人。负他一钱。不
能偿故身被系缚。多受众苦。是人罪业亦复如
是。是故能令现世轻报。地狱重受。若有修习身
戒心慧。能观诸法同如虚空。不见智慧。不见智
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不见修习。及修习者。是
名智者。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是人假作极
重恶业。思惟观察能令轻微。如恒河中。投一升
盐。水无咸味饮者不觉。如巨富者虽多负人千
万宝物。无能系缚。令其受苦。是故能令地狱重
报现世轻受。(率字函第二卷)

「 虽救五千藏天际
 更没一个活盂中」


譬喻经云。昔琉璃王与舍夷国有冤。引兵伐之。
目连悯而白佛。以四方便救免。一者。举舍夷国
忏悔品¶ 第 520a 页
著虚空。二者。举著海中。三者。举著铁围山间。四
者。举著他方。令琉璃王不知其处。佛告目连。众
生有七不可避。一生。二老。三病。四死。五罪。六祸。
七因缘。欲免莫能。如卿威神可得。此宿对业。不
可得离。于是目连。私取舍夷国四五千人。盛著
钵中。举放虚空。星宿之际。琉璃王伐舍夷国。三
亿人巳引军还国。目连往佛。作礼自贡高曰。流
璃王伐舍夷国。弟子救四五千人。今在虚空。尽
皆得脱。佛告目连。卿曾往看钵中人否。曰。未视
之。目连即以道力下钵。果见其中人皆死尽。信
知宿对。不可逃也。(兽字函第二卷)

「 佛既巳登无上觉
 身尚难逃夙昔愆」


菩萨处胎经云。造行菩萨白佛。且置过去未来。
欲闻世尊现身行业果报。佛告造行菩萨。过去
未来。行业果报。亦是现在作。现在所作行业果
报。亦是过去未来。受对因缘。今当与汝说之。昔
我或修净行。或不修净行。初求佛道。诸漏巳尽。
神通变化。霍然大悟。三界都苦。唯我为乐。于尼
连水边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斯由曩者。向
一缘觉犯四口过断绝一施。今受轻报。我既成
佛。为五百摩󵉗子。恶声诽谤。在诸街坊。称言佛
道非真。时国人民有信不信。信者信地法地。不
信者。外道凡夫。今虽成佛。行本不朽。业报难离。
佛身如是。何况罗汉辟支。能免行报。而说颂曰。

「 我成最正觉
 三界无等伦
 故受九报对
 宿行牵连缚
 我有三昧力
 金刚不可沮
 不能避报业
 舍而不受对
 罗汉辟支佛
忏悔品¶ 第 520b 页
 偿对复甚我
 行业所追逐
 何处可得免
 智惠舍利弗
 常行佛功德
 下肠取灭度
 此是明白證
 神足目健连
 步步登须弥
 执杖梵志打
 骨碎如芥子
 沙竭阿罗汉
 降伏难陀龙
 临取灭度时
 眼睛堕无数
 金华比丘尼
 神德难可量
 化作转轮王
 统领四天下
 舍寿入无为
 支节刀剑解
 辟支名光相
 无佛法出世
 隋世尽其寿
 镬汤取灭度
 菩萨摩诃萨
 精进不懈怠
 常急离业报
 不与彼共俱」


(难字函第五卷)

「 业缘若定不能坏
 圣道如何修习成」


涅槃经云。若一切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
圣道。若不修道。则无解脱。一切圣人。所以修道。
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人
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不得解脱。
得涅槃者。亦无是处。若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
所作纯善之业。应当永巳 常受安乐。一世所
作慇重恶业。亦应永巳受大苦恼。业果若尔。则
无修道解脱涅槃。人作人受。婆罗门作婆罗门
受。若如是者。则不应有下姓。下人。人应常人。婆
罗门。常应婆罗门。小时作业。应小时受。不应中
年及老时受。老时作恶生地狱中(地狱初身)。不应便受。
应待老时。然后乃受。若老时不杀。不应壮年得
寿。若无壮寿。云何至老。业无失故。业若无失。云
何而有修道涅槃。善男子。业有二种。定与不定。
定业有二。一者报定。二者时定。或有报定。而时
不定。缘合则受。或三时定。所谓现受生受后受。
忏悔品¶ 第 520c 页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恶业。作巳深生信心欢喜。
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善男子。智者善
根深固。是故能令重业为轻。愚痴之人。不善深
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
名决定。(率字函第一卷)

造像经云。如来伤足患背。乞乳。皆是方便。欲示
众生业报不失。令生怖畏断恶修善。诸佛如来
无有虚妄。大悲善巧。(悲字函上卷)

「 任从有业逐缘生
 了然无我报自恩」


宗镜问云。若准六根无我。谁造谁受耶。荅。佛说
作善生天。为恶受苦者。此但因缘法尔。非是我
能为受也。若言是我非因缘者。作恶何不生天
乃堕地狱耶。我岂爱彼地狱故受苦耶。我既作
恶。而不受乐者。故知善恶感报唯因缘。非是我
也。又问。若言造业受报。但是因缘。非由我者。何
故有證无我者。虽有巳造恶业因缘。而不感受
报耶。既得无我。即不受报者。故知我造恶业受
报。非是业因缘也。荅曰。由得无我巳。即断恶业
因缘。无彼因缘。故不受报。(轻字函第六卷)







大藏一览卷五
忏悔品¶ 第 5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