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知归子传
知归子传 第 290b 页


居士传五十六


* 知归子传
知归子传 第 290c 页 X88-0290.png

知归子者。不传其姓名。平生落落自喜。人莫识也。尝
与空空子游。空空子异之。知归子世为儒。其父兄皆
以文学官于朝。知归子年未冠。用儒言取科第。既益
治古经注疏及世间文字。穷昼夜不自休。尝慕古抗
直士如洛阳贾生之为人也。思欲考镜得失之故。陈
治安之书。赫然著功名于当世。久之自省曰。此非吾
务也。于是端点静思。反已修德。非礼弗履。久之复自
省曰。吾未明吾心奈何。以问空空子。而空空子默然
无言也。或告以道家修鍊术。习之三年不效。其后读
佛书心开。以为道之所归在是矣。闻西方有无量寿
佛。放大光明接引五浊众生往生净土。意忳然慕之。
日面西而拜焉。空空子曰。是可不谓知归者乎。年三
十。有司下檄召作七品官。知归子辞焉。作偈曰。绿草
庭前。好风林下。乐我太平。无冬无夏。顷之遂断肉食。
绝淫欲。作偈曰。我身尔身。尔肉我肉。大德曰生。与尔
并育。又作偈曰。从妄有爱。万死万生。猛然斫断。天地
清宁。未几隐去。遗一偈曰。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极乐
非遥。当念即是。空空子曰。或言知归子往来城市间。
时与人遇。然予尝求之。弗见也。

罗台山赞曰。予与知归子游旧矣。吾不知其始。渺
然相失。逖而万里。乾隆三十年。岁阳耑蒙。岁名作
噩。乃相遇于京师。且月炎天冰光满屋。脉脉心欢
喜谈丹鼎考故童。昼暮追恋。尔我都忘。邀我闭关
延寿寺街长洲馆。圆觉经一部。庄子一卷。或趺坐
知归子传 第 291a 页 X88-0291.png
之幽幽。或说空之侃侃。出关行省其兄汶上县。于
汶上县寄我书。书辞短短无他语要。我素贫贱。砥
砺其廉。隅我时得书赞叹。谓奇特。如听朝阳凤咮。
雍雍呜高梧。彼时我心刻刻有一知归子。彼时我
欲彻究儒释黄老之原与其氐。凉凉求耦。欲奋而
未奋。自得知归子。我胆廓廓斗觉新宽粗。知归子
文章根性如梅如青莲。寒香寂静和祥扇为人慈
竺貌臞然。畏避利势。疑懦顽。闻一善言。见一善行。
意而有勇。健若霜中鸢。慊慊乎其如有求也。贪夫
之徇财好。色者𤣏色。渴夫之思饮。周饥者索食。日
皇皇而不息。夜鳏鳏以水眸。最后闻无量寿佛名
字。遂积念焉不休。其志灏然。若迦楼罗王之辟海
水而吞龙也。其身飘然。若不系之舟。莲海无边而
嵯峨乎中流。憺乎其几于不忧也。闵乎哓哓。唇敝
舌焦。其啸侣而命俦也。吾之不见知归子三岁矣。
一日十二时。十二时百刻。睇睐送遥睛。喉閒长格
磔。自今以往。倘得相于茅屋三间。危峰镜湖。好华
一瓶。名香一炉。一个蒲团。一个钵盂。佛号数万声。
华严一两卷。不亦乐乎。不亦乐乎。䱐水瀰瀰。日往
月来。云何不思。

乾隆四十一年岁易涒滩岁名柔兆陬月吉日造

知归子传 第 291b 页 X88-0291.png
* No. 1646-B
居士传跋

儒佛之道。泥其迹若东西之相反。然循其本则一而
巳矣。知归子之学。出入儒佛间。初未尝强而同之。而
卒不见其有异。所谓知本者非耶。既以自利又欲利
人。上下数千百年。凡伟人硕士。有契斯道者。釆其言
行。比以史法。合为一书。名曰居士传。事提其要。句钩
其元。真法门班马也。仆少失学。耽著五欲。顺流忘返。
年三十宦游京师。偶于市上得睹云栖法汇。惕然心
动。捧归卒业。始知信向。归田以往。客居吴门。于勤息
庵晓峰老人处熟知归子名。后接晤于文星阁中。服
其持律之坚。向道之切。不觉惘然自失。知归子顾以
予之能不背于道也。于是往还无间。顷之出此书示
予。予读之竟。作而叹曰。自为儒佛之学者。迷不知本。
党同伐异。泣岐无归。知归子起而救之。是书之作。盖
欲学者除去异同之见。反循其本。而致力焉。至于一
旦豁然。还问其所为儒佛者。如水中月。如空中华。复
何异同之有。予既乐玩其书。爰授之梓人。以广其传。
兼志其缘起如此。

乾隆四十年秋八月养空居士王廷言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