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57a 页



居士传四十二


*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 殷时训

名迈。号秋溟居士。应天人也。早岁肆业南京
国子监。与江西何善山游。闻阳明王子之学。又受教
于司业欧阳南野。遂屏居山寺。反求诸心。期于自得。
嘉靖二十年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历官贵州提学
副使。乞假归。隆庆初以荐起淅江提学副使。迁南太
仆卿。仍移疾家居。万历初。张居正当国。欲引以自助。
属操江都御史。王篆诣其家致意。时训不应。巳而谓
其子庆曰。张公太横且有祸。篆非端人。不可与作缘
也。久之起南太常卿。旋以礼部侍郎管南京祭酒事。
累疏乞休。得请。时训性淡泊。虽处清要。不耐交际。苛
礼自通。藉后在官十三。在告十七。閒居耽释氏书。从
楞严经金刚乾慧发悟。著赘言一卷。论楞严要义。又
谓楞严诸解直吐心得。以经解经。温陵为最。著温陵
要解辑补十卷。官太仆日。居滁阳。栖云楼。作偈曰。春
阴蔽幽斋。朝来始和霁。春风悠然来。花雨满庭际。又
云。百虑静中起。旋向静中消。早知生即灭。始信起徒
劳。又云。丈夫自堂堂。脚底有元路。撒手便归家。何曾
移寸步。又云。六尘虽幻相。能令真性裂。何名出世心。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57b 页 X88-0257.png
但不随分别。又云。应迹寄人寰。凝神栖绝境。识得铁
牛机。炉𦦨如冰冷。又云。对雨千峰静。看山百虑轻。昨
宵明日夜。露地白牛生。晚栖天界寺。息心禅定。持戒
精严。虽老衲子不过也。年六十有二。自知逝期。焚香
坐脱。若假寐然(明诗偶钞.楞严蒙钞.江宁志)

** 陈廷裸

名瓒。江南常熟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刑
科给事中。劾罢严嵩馀党。又请录建言。废斥者忤旨。
杖六十除名。家居一意修西方净业。有客过之呵曰。
尔不闻大鉴之论唯心者乎。何厌垢而欣净为。答曰。
惟心净土。发之大鉴。而非自大鉴始也。是心作佛。是
心是佛。佛固先言之矣。盖惧人以不净之心求净土
也。非曰土无垢净也。且乐邦之可乐也。不独华池珠
阁鸟音风树云尔也。吾幸而与群圣人游。被无量光。
经无数劫。證无生忍。成无上道。济无边众。诚乐矣。客
以客之禅乐垢土。而我以我之禅乐净土。禅无客无
我。乐无垢无净也。客无庸呵我矣。隆庆初复起吏科。
屡以直言。与时相忤。万历中累官刑部侍郎。十六年
七月卧疾。诵佛名益虔。故事京师大臣三品以上暑
月赐冰。既置冰于榻前。众见冰中涌出七级浮屠。栏
楯钩缀窗格玲珑。移时冰渐消。塔影渐瘦。顷之气绝
而影没矣。赠右都御史。谥庄靖(明史.乐邦文类序.谈荟)

** 顾清甫

名源。号宝幢居士。应天人。明嘉靖间诸生也。
少豪隽。工诗。善书画。年将四十。尽弃所习。断酒肉。搆
小楼。独坐其上。精修禅观。唯一小童侍左右。奉香华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57c 页 X88-0257.png
净水。家人女子绝不见其面。每夜五更起。击大木鱼
高声唱阿弥陀佛。其舍旁有屠儿。每闻木鱼声即起
屠豕。一日迟起。恚而责其妻。妻曰。尔不闻彼道人。日
打木鱼念佛耶。自不知罪。乃责我何也。屠儿愕。即折
刀不复屠。一时屠儿从而徙业者甚众。与栖霞云谷
禅师善。结西方社。憨山清公一日至栖霞寺。望见一
道者。閒閒如孤鹤。即之。其目不瞬。脱若遗世。巳而入
殿门礼舍利塔。瞻拜良久。塔顶忽现五色光赭如宝
错。清公异之。以语云谷。云谷曰此宝幢也。方作西方
观耳。顷之示微疾。请名僧数人相对唱佛号。巳而内
人走报曰。满宅闻莲华香。众惊喜。清甫恬然如平时。
徐语僧曰。我坐莲华中半月馀。见弥陀法身遍虚空
世界。世界皆金色。佛视我微笑而挈我。又以袈裟覆
我。我决定往西方矣。诸子涕泣请曰。父即往。奈儿辈
何。清甫笑曰。汝将谓我生耶死耶。而独不观于日乎。
日出于东而没于西。是果没乎。遂尅期沐浴更衣端
坐而逝。莲香三日始歇(憨山梦游集)

** 朱元正者

海盐诸生也。平生有志圣学。律身甚严。年
六十馀深入禅悦。居宅后敝屋中闭关。不问家事。每
日晨诵法华经一卷。日过中则静坐。其门人陈则梁
访之曰。先生年高。盍少开酒禁。元正曰。子谓我须调
养血气耶。不知我于生死巳画得断。则梁竦然。其年
七月语其子曰。吾在此无事可行矣。问何处去。曰西
方去。子及孙固留。许之。至十二月朔示微疾不食。家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58a 页 X88-0258.png
人苍黄治殓具。元正曰。勿忙。此后八日半夜事也。及
期端坐欲逝。复曰。吾生平秋毫不负人。今冬舍后匠
人为我平后门一片地。欲待明年元日便老人出关
行步。其好意未报。因取纸作诗谢之。寂然而逝。时方
鸡鸣。预戒家人临行勿令妇女来。过二三时乃来。来
亦勿哭。比天明眷属至皆哭。元正复张目摇头。令妇
女去。去尽乃瞑(法华持验纪事)

** 周楚峰

名廷璋。云南人也。生于正德嘉靖间。为人淳
朴。治家不计有无。有辄散之贫者。人与之语辄笑。或
谑之詈辱之亦笑而巳。素向佛法。晨起必诵金刚.弥
陀.观音诸经各一卷。充然自得曰。吾不离日用。不涉
贪爱。如是而巳。年八十七以清明日上家决辞祖考。
还谓其妇曰。吾将行矣。弥陀迎我。观音势至俱来也。
巳而曰。观音谓我绝荤五日可西行。遂日食一粥一
蔬。至期沐而冠。令子弟诵七如来名而已。诵经既毕。
端坐而逝。翼日有香发于体。貌如生(金刚灵应录)

** 蔡槐庭

名承植。湖广攸县人。性孤迥。淡于声利。年二
十馀长斋奉佛。尝诵三千佛名。日记一名。至三年乃
卒业。遂终身不忘。登万历十一年进士第。历官嘉兴
太守。在官日诵金刚经。室无长物。炉香经案而巳。重
兴古楞严寺。禁民间杀牲祀神。其文云。孔子曰敬鬼
神而远之。未尝以鬼神为无有也。第鬼神享用与人
间不同。人好酒肉便以酒肉祀鬼神。譬之蛆虫啖粪
便以粪贡人。岂不得罪于人。盖神明清净。闻人间酒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58b 页 X88-0258.png
肉污秽厌恶不暇。岂肯鉴尝。故郊祀者止用淡酒。承
祭者戒酒戒荤。意可知巳。至于饿鬼不能饮水。何能
食肉。欲祀鬼者须用变食真言。又非可漫为也。为此
特示尔等。凡祀神者宜焚香设斋。并诵金刚经一卷。
神自鉴纳。阴司极重此经。我今告禀城隍。将尔等前
罪赦除。后次不可再犯。若仍前杀牲污神。不惟无益
且遭罪谴。此系实说。决非妄言。尝问法于云栖宏公。
遂专修念佛三昧。巳而官太常寺卿。乞休归。知交中
有欲荐为巡抚者。以书问之。槐庭笑曰。若视一巡抚
太尊贵生。我法直超三界。金轮王尚不屑意。况区区
耶。或劝槐庭当教儿。答曰。生死事大。吾自救不暇。遑
恤我后。诸子或美其宫室。不能禁。以扇掩面过之。晚
岁结草庵为念佛会。导诸卖菜佣同回向净土。作二
偈以谢客。其一云。安养思归客。湘江一腐儒。不愁明
日事。但觅往生符。斗室随缘住。稀羹信口糊。胸中绝
憎爱。一任马牛呼。其二云。休把閒言语。频频告老大。
年来性暴恶。开口便糊涂。业重期心忏。人亲以病疏。
张三与李四。好丑不关吾。将逝之岁。自号为不久道
人。及疾。舁诣佛寺。请僧祝发。归至所卧室。见银台接
引。连称观世音菩萨。遂逝。有净土诗及因果书行世
(明文偶钞.金刚新异录.慈心宝鉴)

** 虞长孺

名淳熙。钱塘人。生而长卧不暝。三岁唱佛号
不绝口。莲华宝树现于室中。以告祖母。祖母曰。此西
方瑞相也。因教之习定。遂时时垂目端坐。弟僧孺。名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58c 页 X88-0258.png
淳贞。少而相得。居母丧。共习天台止观。长而为里中
师教。群儿习鼻观。以是忤主人。弗恤也。巳中乡举。寻
授徒毗山。与同社友诵梁皇忏。至次日云光入楹。甘
露沾壁。天雨金粟玄黍沈水香。方冬万花尽吐。长孺
感其灵异。习定益坚。遂能前知。云栖宏公闻而呵之
曰。虞生堕魔网矣。万历十一年成进士。居京师。道人
未来事。口占晴雨辄应。闻父丧。一恸欲死。语僧孺曰。
吾与若不能终事父。将不得为人子。非入山修道何
以报恩。归而庐墓三年。受戒于宏公。每晨起拜墓毕
即往云栖问法。作净土四十八问。语在云栖法汇中。
居山日以羹饭施诸獐兔。虎来辄叱去。服除起职。方
司主事。顷之复告归。语僧孺曰。吾不悟道。决不复出。
当为陆法和否。亦为王伯安耳。遂携僧孺上天目坐
高峰死关前。与僧孺约曰。任汝登山临水。看我七日
取證去。昼夜策厉无少间。至三七日不悟。倦甚。欲就
枕。忽见高峰禅师斩其左臂。豁然有省。驰證云栖宏
公曰。凡寐而觉者。不巾栉而复依衾枕。必复寐矣。迷
而悟者。不庄严而复亲秽浊。必复迷矣。火莲易萎。新
篁易折。子自为计。毋以一隙之光自阻进修之路。因
劝令回向净土以续前因。长孺遂终身行之。或有不
信念佛者告之曰。自觉觉他。觉满曰佛。念佛者念觉
也。念念不常觉而念念常迷可乎。民止邦畿。鸟止邱
隅。不止至善之地而止不善之地可乎。或问如何念
佛。曰。提醒正念。相续不断而巳。百千方便只一知字。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59a 页 X88-0259.png
念念无量光。何不可入佛知见。学人修道专求出离
生死。念念无量寿。有何生死可出离。巳而还官。迁主
客司员外郎。改司勋。复乞归。与僧孺日游湖上。时宏
公方坐南屏演圆觉经。募钱赎万工池。立放生社。缁
白数万。伽陀之音震动川谷。一时清节之士多与其
会。实长孺倡率之。尝与僧孺放舟湖心。过三潭。僧孺
慨然曰。此古放生池也。奈何为渔人所夺。长孺因谋
复之。筑堤架阁。为放生所。顷之人南屏山不出。僧孺
亦隐灵鹫老焉(德园集附录)

** 黄平倩

名辉。四川南充人。万历十七年进士。与陶周
望同官编修。并学出世法。中年妻死。不复娶。一夕梦
登宝塔。同年友焦弱候赠一卷书。视之乃云栖戒杀
文也。觉而持不杀戒。得俸钱辄买生物放之。刻云栖
文施诸乡里。巳而上书云栖。称弟子。笃志净业。自书
座右云。心净则佛土净。不净三业。满中秽恶。何由往
生。然非常常觉照。痛与一刀两段。三业可得净耶。云
栖闻而善之曰。诚如是。净之又净。净极光通达自性。
弥陀不求而获矣。平倩故尝受五戒。至是又请云栖
遥受菩萨戒。尝见一蜘蛛。为诵佛号。蜘蛛良久立化。
为建小塔。作文志之。友人范子乔请书戒杀卷。携过
武当。其从者探其囊。弃卷龙湫中。子乔求之。遇神龟
引路。复得之。而卷不濡。寻以少詹事乞归。遨游山水。
间与衲子酬酢。或欲荐起之。有忌者上章言词官。结
社谈禅。与方外为侣。不当复玷廊庙。遂老于家(明文偶钞.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59b 页 X88-0259.png
云栖法汇)。

** 庄复真

名广还。浙江桐乡人。少为儒。巳而学医。年四
十馀颇厌世事。遂从事养生术。久之致疾。乃喟然曰。
吾独不能为天地间一閒人乎。遂搆小园。叠石树花
木啸歌其中。一日睹花开落。悟身无常。即毁园闭关
坐禅。取金刚诸经诵之。偶出游杭州。遇一翁与之语
学佛。翁曰。子学佛。谁所师。曰未也。翁曰子不读柳子
厚服气书乎。云栖有莲池禅师者。近在此。盍往师之。
应曰诺。遂徒步诣云栖。谒莲池莲池。授以念佛法。遂
受五戒。归家日课阿弥陀佛五万声。未半载心地寂
然。年八十再诣云栖受菩萨戒。归老于家。居常病其
乡人不知正法。多宗邪教。阅净土诸经论。掇其语要
名曰净土资粮集。以导众信。乡人从而化焉(净土资粮序)

** 鲍性泉

名宗肇。绍兴山阴人。家世信佛。性泉既冠断
荤酒。能覆诵法华.楞严二经。日每一周。其父命鬻楮
于嘉兴。怒其折阅。罚之跪。良久起。则巳默转楞严竟
矣。尝从紫柏.散木诸老师游。晚而皈心云栖。笃志净
业。兼肆力于方山。合论永明宗镜录诸书。信解通利。
自号天鼓居士。著书曰天乐鸣空。其自序云。华严有
言。若有众生一念信入毗卢法界。纵以恶业堕阿鼻
地狱。毗卢放光触其身分。应念命陨即生兜率。化为
天子受无量乐。正乐之顷忽有天鼓自空而鸣。告诸
天子。此乐虚妄不久坏灭。慎勿贪著当念无常。诸天
闻巳顿悟无生。即證果位。盖毗卢之光炽然常放。无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59c 页 X88-0259.png
间无别。而地狱众生未必尽出。其出者乃往昔曾与
毗卢有缘。一念信入法界者耳。是知此光不住毗卢
不住于我。非我非渠了无处所。故得应念脱苦。既离
地狱复耽天乐。乐久无常衰相现前。乃闻天鼓如是
激扬。即超十地。而此天鼓亦无所从。但有音声了无
形质。虽无形质常自空鸣。是故号之为无依知印法
门。妙矣哉无依知印也。吾越有山名曰鹅鼻。古宝掌
千岁和尚所居。登其巅者每闻空中乐声嘹亮。皆谓
天帝作乐。故号天乐乡。噫天乐即天鼓也。天鼓即无
依智印法门。即毗卢法界之光。既入无依智印法门。
则天鼓轰轰天乐铿铿。不舍昼夜遍界全闻。予复挝
之。欲警昏蒙。虽形言迹。出处无从。以故假号天鼓居
士。而名此集为天乐鸣空。临终嘱其子治斋。邀法侣
王季常.戴升之.徐春门等。及缁衣数人至。同声诵西
方佛号。日西时忽合掌谢众曰。与诸君永别矣。遂趺
坐而化。他所著书甚具。皆不传。其天乐鸣空刻入径
山大藏中(天乐鸣空序)

知归子曰。经言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
土。教化于众生。南泉亦言。平常心是道。智者领得南
泉意旨。念念趋向而无趋向。念念观空不作空解。若
诸居士者。其庶几乎。
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 第 260a 页 X88-026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