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严敏卿陆与绳传¶
严敏卿陆与绳传¶ 第 253a 页
居士传四十


* 严敏卿陆与绳传

** 严敏卿

名讷。苏州常熟人也。嘉靖二十年进士。官翰
林院侍读。三吴数被倭患。岁复大祲。民死徙几半。有
司徵敛益急。敏卿疏陈民困。请蠲贷。报可。累迁吏部
尚书承。严嵩乱政后。吏道污杂。敏卿力为振饬。戒朝
士无得私谒。慎择曹郎。抑奔竞。振淹滞。铨政一新。人
称之曰严青天。拜武英殿大学士。寻致仕归。居常信
奉佛法。归心净土。著乐邦文类序云。昔善逝悯群生
之旋复于诸苦趣也。指乐邦令归依。列圣幽赞。宿耆
受生者不一。载诸竺坟。灿如星陈。及后之宗焉者渐
远。率以声色求而不知求诸心。故大鉴示以惟心。俾
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是善逝说观佛而示是心是
佛之旨也。是具三心十心而往生之方也。是法藏发
胜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之因行也。及后之宗焉者
渐远。率弟视九品恬嬉具缚。夫恬嬉具缚则诸佛不
必出世而度生。而群生之流浪无巳也。不求诸心则
愈求愈远。三圣之观皆外逐于相也。圣人因病以致
药。众生因药而滋疾。可不哀耶。是故称乐邦。所以使
理即者缘般若而修證。拯流浪于苦轮也。言唯心。所
以使观行者本法身而解脱。见三圣于真常也。善逝
指人以宝藏。大鉴启之以元钥。大鉴示人以因华。善
逝接人以果地也。披其华而遗其果。犹夫无华矣。有
严敏卿陆与绳传¶ 第 253b 页 X88-0253.png
其藏而不能启。犹夫无藏矣。事乐邦者能外夫唯心
耶。古今吾心之古今也。延极三世而不可际也。刹界
吾心之刹界也。广被无边而不可穷也。净而四圣。染
而六凡。吾心之四圣六凡也。不曰唯心。将安所而求
乐邦也。诚知唯心。必不能无事于乐邦也。蠢尔含生
远自无始。于无生而妄生。于无我而执我。三縳十使
习染久矣。非籍济愿船栖灵圣域。则菩萨尚迷于隔
阴。声闻有昧于出胎。乃下焉者而可自期不退哉。文
殊七佛导师也。无生忍非不證也。而受记往生。善财
一生圆嚝劫之果者也。第一义非不闻也。而发愿导
归。不事乐邦将何修而尽惟心之妙也。吾心中之阿
弥陀佛。于因地所庄严吾心之胜土为乐邦。原我之
初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我则迷而流浪。为佛心中
之众生。佛则觉而修證。为众生心中之佛耳。我心即
佛心。我不可得而我也。佛心即我心。佛不可得而他
也。不可得而他之佛。念念度生。无间于我。而众生执
不可得而我之幻我。背觉合尘。役役而颠冥于三界。
悲夫。故尽修乎乐邦者所以尽修乎吾心也。尽修乎
吾心所以远离颠倒而證我所同于阿弥陀佛者也。
诸佛别无所證。全證众生本性耳。凡阿弥陀佛所具
足。我亦具足。不离我心。故乐邦非相。即我心故非空。
无相即相非相。故即相非相。则依正皆真。生佛同体
矣。依正皆真。生佛同体。则乐邦之过去尊音王如来
未尝入灭。未来功德山王如来久巳成佛。现在阿弥
严敏卿陆与绳传¶ 第 253c 页 X88-0253.png
陀如来在十万亿佛刹外而靡所隔也。八万四千随
形好。随念随见。我心非往。彼佛不来。如镜中灯。如水
中月。镜非揽灯。灯自现镜。月非入水。水常含月。在在
尔。法法尔。毫相常观而非观。宝台无生而往生。若然
者谓之惟心乎。谓之乐邦乎。吾不得而知也。鹿亭上
人梓宋晓师所集乐邦文类。乞予言弁其卷。遂为稽
首佛祖。抒臆见而𢌿之隆庆。万历间莲池宏公以净
土法门倡于云栖。敏卿实为外护。居乡好施予。出语
唯恐伤人。岁饥致书当事。请蠲租者三。民甚德之。称
之曰严老佛。年七十有四卒。赠少保。谥文靖。次子名
澄。字道彻。号天池山樵。少有清节。敏卿既入阁。澄侍
母归。所过或馈之金。澄曰。父辞之朝而子受之涂可
乎。固却之。师事管东溟。传其学。既又与瞿元立参究
宗乘。以荫为中书舍人。官至邵武知府。晚而家居奉
云栖之教。子朴。淳谨乐善。年二十五得疾将卒。澄谓
曰。毋杂思。但一心念佛。朴曰诺。澄又曰。从今以往。吾
亦一心念佛。朴喜曰。审如是。儿无虑矣。正容合掌而
逝。澄乃取朴所刻龙舒净土文印之。广遗亲故。系以
书曰。澄一病几殆。不意复生。虽则苟延。焉知来日回
首营生。旧计有同嚼蜡。一具皮囊终须败坏。六尘缘
影何处坚牢。不如换却凡心。求生净土。诵弥陀一句。
消罪业无边。聊奉劝文。用表诚意。卒年七十八。弟泽。
字开宗。官中书舍人。慷慨能急人之难。临终书偈曰。
大千世界浩茫茫。俱是争名夺利场。今日老夫撒手
严敏卿陆与绳传¶ 第 254a 页 X88-0254.png
去。万缘都净见空王。投笔而逝。泽子拭。字子张。崇祯
七年进士。知信阳州。有守禦功。入 本朝。大吏交章
论荐不出。搆小楞伽室于锦峰山祖墓旁。息心禅诵。
一日晨起礼佛毕。趺坐脱去。弟济。字道行。太学生。工
书。有手书楞严经行世(明史.常熟志.云栖法汇.净土文跋.乐邦文类序)

** 陆与绳

名光祖。号五台居士。平潮人也。嘉靖二十六
年成进士。除浚县知县。迁南京礼部主事。历官验封
郎中。转考功及文选。万历中累迁吏部尚书。与绳公
忠强直练达掌故。先后居吏部。力持清议。推毂豪俊。
不遗疏贱。人望翕然归之。亦因是为忌者所中。屡退
閒家居。究心佛乘。发宏护之愿。不以毁誉易心。尝为
文募刻五灯会元。其辞曰。夫佛道东流。至晋宋齐梁
之间。学佛者竞以名理禅观相高。莫究本心妙明之
体。自达磨大士来至此方。始唱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传至六祖能公。斯宗大振。厥后五宗并立。门风峻甚。
圆机密义不可以随言而解用智而求。至于扬眉瞬
目或喝或棒。所以阐呈真体。愈出愈奇。有省者若痛
处吃拳。不会者如聋人闻鼓。而肤识之士乃或病其
难通。訾其诡异。盖由钝根之无入。则谓圣言之有隐。
大抵然也。然开元之后。宗教大明。上至冕旒簪貂。下
及贩夫孺妇。往往能响答元言刃游道妙。当斯时也。
见性知心。超凡入圣。上下数百年内。先后千有馀人。
自两仪奠定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何儒门淡泊寥
寥若此。释教流通林林如彼。良以道丧多岐。智分穿
严敏卿陆与绳传¶ 第 254b 页 X88-0254.png
凿。仲尼没而时乎不再。颜渊死而今也则亡。官失而
求之四夷。学绝而传之方外。一晦一明。有由然矣。至
宋巨儒周元公程伯子乃旁寻坠绪。密阐心宗。或问
儒佛异同。伯子曰。公本来处还有儒佛否。伊川晚阅
内典。遇异人。始明此学。考亭亦曰。达摩尽翻窠臼。尤
为高妙。乃知斥佛老为异端。非程朱之定论也。自兹
而降。去圣时遥。儒昧通方。释拘异学。由是西来妙旨
东土希声。所幸教外之单传。具载传灯之五录。济禅
师以其书浩博。撮为会元。斯固庄生所讥。圣人巳往
而糟粕徒存焉者。然而求道之人。有能因言筌穷理
窟。日由绎之。夕钻剔之。忽焉而锯穷木断。水到渠成。
所谓因指以见月。假筏而渡海。亦易易焉。则是此土
此书之不可一日无矣。贱子幼慕神仙。每符瑞梦。既
闻鲁训。知反求乎六经。载遇竺坟。时泛观乎三藏。稍
能通其一贯。会其殊涂。祇自讨论。无谁告语。嗟乎。五
千退席悯增慢之难移。四十无闻嗟寓形之易尽。愿
与同怀之士。共成得道之因。敢以此书请同戮力。昔
在先觉有闻半偈而明心。或识二字而證果。矧二十
卷之活句。诚百千劫之奇逢。入此法门皆当作佛。倘
有通微俊彦。慧彻高贤。尽舍床头阿堵物。成就世间
希有事。庶开来而继往。亦自度而度人。不亦伟与。幸
无胶泥。曲儒谈曰。非吾孔氏之书也。居父丧。既葬乃
渡江上鄮山礼佛舍利。既至僧出一塔中。悬金磬。可
寸计。内视舍利圜转不定。初如珠。巳如弹丸。巳如瓜。
严敏卿陆与绳传¶ 第 254c 页 X88-0254.png
忽如车轮。五色变幻光彩射目。时同游者或见如梧
子色白。或见如菽色青。与绳心异之。因出金建石浮
图。藏塔其中。书其事。乞诸宰官居士。遂重兴塔殿。密
藏开公首募刻小本藏经。与绳与.冯开之.陈廷祼等
倡导甚力。远近响应。终以集事。开之。名梦祯。秀水人。
万历中进士。官至国子祭酒。免归。师事紫柏可公。发
宏护之愿。剌血写经律论各一卷。廷祼别有传。与绳
晚岁亦从紫柏老人游。研究益力。巳而修念佛三昧。
及卧疾。阳阳如平时。左手握心印。经旬不解。紫柏来
视。叹其心力坚猛。为说偈曰。手印坚持。众所见者。手
印之初。不可心测。岂能目睹。是不能睹。即坏不坏。智
者了然。众人惊怪。卒赠太子太保。谥庄简。子伯贞。名
基忠。能绍其学。以荫为兵部司务迁刑部郎中。会紫
柏以妖书事被诬下狱。既说偈化去。伯贞赞其像曰。
昔先庄简。法门金汤。博求龙象。为法津梁。既遇吾师。
曰真法王。归依参请。笃老皇皇。忠得夤缘。巾瓶侍旁。
昏衢智灯。苦海慈航。世间父执。出世导师。近之则畏。
远之又思。创见则诧。即之转慈。揭示道要。能觉我迷。
我于弹指。悟昔之非。舍海认沤。乃今始知。因师知佛。
因佛知儒。灵明廓彻。乃有阶梯。师曰咄咄。阶梯非是。
脚下承当。举足便至。每惟深慈。感激涕泗。法乳难酬。
有死无二。岂期缘悭。躬承师逝。嗟呼哲人。不可思议。
戒慧之光。遇缘益炽。游于福堂。作大法施。历诸苦恼。
意地寂然。既展王法。曰了夙缘。合掌跏趺。只履翩翩。
严敏卿陆与绳传¶ 第 255a 页 X88-0255.png
六月牢户。露地风烟。屹峙如山。光溢于颧。西源夏󰢍。
淫潦成川。倾城漂舍。激荡靡坚。意此土封。雨齧风穿。
南迁启龛。载觌师颜。相好庄严。俨若生前。闻古贤圣。
去来如意。定慧力故。结成舍利。入火入水。色身不坏。
不图愚蒙。睹此奇异。允若师言。验瞑目地。非肉身佛。
岂能若是。伯贞后卒于官(明史.阿育山志.紫柏老人集.五灯会元序.平湖志.密
藏禅师遗集附录)。

知归子曰。敏卿之于云栖。与绳之于紫柏。非徒外护
而巳。考其言论风旨。亦各有相喻于微者焉。严氏陆
氏代有显人。予釆其通知佛法者著于篇。呜呼。世禄
之家。骄以取败者多矣。非范之于道。其能久乎。

汪大绅云。佛与众生。心性本无差别。过关人不妨
如此道。未过关人毕竟以换却凡心一句为斩关
夺隘要著。凡心者何。众生色心也。众生全靠著这
色心育养五蕴。安隐六根。受用六尘。陪奉自谓快
活度日。不知本来一段光明陷在色心之中。五蕴
埋却。六根交结。六尘封蔽。弄得你这段光明污染
千生。流浪万劫。无丝毫出头分。在你须起个厌离
心。换却他方。是如何得换却。宗门中人抛一无义
味语在你肚子里。与铁酸饀相似。任你咬嚼。色心
一点也育养他不来。咬嚼到得五蕴可怜。六根零
落。六尘消煞。所谓败家散宅时候也。家巳散矣。宅
巳败矣。这段光明自然出现。盖天盖地去也。净土
中人请一尊佛放在你肚子里。这便是你的主人
严敏卿陆与绳传¶ 第 255b 页 X88-0255.png
公了也。念念无间。一心供养。供养久之。佛念渐长。
色心自渐渐消去。消到尽时。即此五蕴根尘变成
佛国。所谓形段身易为光明身者。只是还你那一
段光明耳。换却凡心一句。是修行大关隘。换得来
是圣。换不得来是凡。此处没毫头许假借。修行人
须自考。若过不得这关。慎勿徒效过关人说心说
性是一是二。赚却一生也。儒门中苦苦说道心人
心。义理之性。气质之性。亦最是要紧去处。克得已
方得。由已变化得气质之性。方能成性。此如水之
寒。火之热。无可疑者。于此未能痛下工夫。现成说
个是一者。只为做了色心眷属。舍不得食色性也
一句耳○严氏之于云栖。陆氏之于紫柏。遥遥相
对。章法天然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