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真希元吴毅夫传¶
真希元吴毅夫传¶ 第 243b 页


居士传三十四


* 真希元吴毅夫传

** 真希元

名德秀。建州浦城人。庆元五年登进士第。理
宗朝官至参知政事。立朝不满十年。所上奏疏数十
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野。荐历州郡。民怀其
惠。自宁宗以来。屡下伪学之禁。真元晚出。独慨然以
真希元吴毅夫传¶ 第 243c 页 X88-0243.png
道自任。读佛经通其旨趣。尝题遗教经云。遗教经盖
瞿昙氏最后教诸弟子语。今学佛者罕尝诵而习之。
盖自禅教既分。学者往往以为不阶语言文字而佛
可得。于是脱略经教而求。其所谓禅者。高则高矣。至
其身心颠倒有不堪点检者。则反不如诵经持律之
徒。循循规矩中。犹不至大谬也。今观此经。以端心正
念为首。而深言持戒为禅定智慧之本。至谓制心之
道如牧牛。如驭马。不使纵逸。去瞋止妄。息欲寡求。然
后由远离以至精进。由禅定以造智慧。具有渐次梯
级。非如今之谈者以为一超可到如来地位也。以吾
儒观之。圣门教人以下学为本。然后可以上达。亦此
理也。学佛者不由持戒而欲至定慧。亦犹吾儒舍离
经辨志而急于大成。去洒扫应对而语性与天道之
妙。其可得哉。余谓佛氏之有此经。犹儒家之有论语。
而金刚.楞严.圆觉等经则易.中庸之比。未有不先论
语而可遽及易.中庸者也。其题莲华经普门品云。昔
唐李文公问药山俨禅师曰。如何是恶风吹船飘落
鬼国。师曰李翱小子问此何为。文公怫然怒形于色。
师笑曰如此便是黑风吹船飘入鬼国也。吁药山可
为善启发人矣。以是推之。则知利欲炽然即是火坑。
贪爱沉溺便是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
船到彼岸。灾患缠缚随处而安。我无怖畏如械自脱。
恶人侵凌待他横逆。我无忿嫉如兽自奔。读是经者
作如是观。则知补陀大士真实为人。非虚语也。又尝
真希元吴毅夫传¶ 第 244a 页 X88-0244.png
遗书提刑陈贵谦问禅门事。贵谦尝参月林铁鞭诸
老。切究向上一机。答之曰。承下问禅门所谓话头合
看与否。以愚观之。初无定说。若能一念无生。全体是
佛。何处别有话头。只缘多生习气背觉合尘。刹那之
间念念起灭。如猴狲拾栗相似。祖师不得巳权设方
便。令咬嚼一句无滋味话头。淘汝业识都无实义。今
时学者却于话头上强生穿凿。或至逐个解说以当
事业。远之远矣。来教谓未诵佛之言。存佛之心。行佛
之行。久久须有得处。如此行履固不失为一世贤者。
然禅门一著又须见彻自已本地风光方为究竟。此
事虽人人本有。但为客尘妄想所蔽。若不痛加煅炼。
终不明净。来教又谓。道若不在言语文字上。诸佛诸
祖何为留许多经论在世。经是佛言。禅是佛心。初无
违背。但世人寻言逐句。没溺教网。不知自已有一段
光明大事。故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
佛谓之教外别传。非是教外别有一个道理。只要明
了此心。不著教相。今若只诵佛语而不会归自已。如
人数他珍宝。自无半钱分。纵于中得少滋味。犹是法
爱之见。直须打并一切净尽。方有少分相应也。以日
用验之。虽无浊恶粗过。然于一切善恶逆顺境界上
果能照破不为他所移换否。夜睡中梦觉一如否。恐
怖颠倒否。疾病而能作得主否。若目前犹有境在。则
梦寐未免颠倒。梦寐既颠倒。疾病必不能作得主宰。
疾病既作主宰不得。则生死岸头必不自在。所谓如
真希元吴毅夫传¶ 第 244b 页 X88-0244.png
人饮水冷暖自知。来教谓无下手处。只是无下手处
正是得力处。如前书所言。静处闹处皆著一只眼看
是甚么道理。久久纯熟。自无静闹之异。其或杂乱纷
飞起灭不停。却举一则公案与之撕挨。则起灭之心
自然顿息。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即是到家消息也。端
平二年希元有疾。三上章乞祠禄。疾亟。冠带起坐。神
爽不乱。卒谥文忠(宋史.西山文集.缁门警训)

** 吴毅夫

名潜。宁国人。嘉定十年进士第一。立朝骨鲠。
不避权要。淳祐中拜右丞相。以直言忤旨。责授化州
团练使循州安置。居常究心大法。深有悟入。序大慧
正法眼藏。至此事亘古亘今漫天漫地。端视侧视。直
视横视。开视阖视。明视暗视。无不视亦无所视亦无
无不视无所视。谓正即离。谓法即尘。谓眼即凿。谓藏
即塞。是故这四个字直须撇向大洋海里。方免担枷
带索受人圈䙌。然虽如此。初机钝根也要得一则半
则胡言汉语。觑来觑去绽须光景。此时正好𢬵命舍
身。单鎗直进。如老鼠入牛角挨墙拶壁更无去处。正
迷闷中。猛忽地头破额裂通身流汗。得个休歇。始知
法眼.慧眼.天眼.佛眼只是一双凡眼。到这里说道学
人事毕也且未在。履斋老子即说偈言。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及赴贬所。宿
枫亭接待寺。告寺僧曰。文珠言。我初入不思议三昧。
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他想。常与定俱。此系心
一缘乃成佛作祖之阶梯也。所谓系心一缘。如日观
真希元吴毅夫传¶ 第 244c 页 X88-0244.png
月观眉间毫相与鼻准白之类。事虽浅近。理实幽微。
如赵州云。老僧十二时惟粥饭二时是杂用心。沩山
问懒安曰汝十二时当作何务。安云牧牛。沩云作么
生牧。安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来。凡此皆系心一
缘也。是后尊宿又生巧妙方便。令学人看个话头。如
狗子佛性.麻三升.乾尿橛.青州布衫.镇州萝卜.庭前
柏树子之类。都是理路不通处。教人取次看一则。看
来看去。疑来疑去。十二时中常不放舍。忽然鼻孔喷
地一下。即是当人安身立命处。此寺僧徒戒行严洁。
诵经礼佛胁不附席。盖禅教律刹之希有。亦谓精进
矣。有此镃基。更能趱上一层。系心一缘。习定生慧。则
人人是佛。自家现成公案。不用借他珍宝开帐铺席。
可惜只在有为法上过了一生。总然以今世持戒福
德来世不失人身。脱壳入壳何时休歇。一有蹉跌永
劫扶头不起。所谓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
身。此语最为悲切。履斋老子未能自度先愿度人。因
书此以效法施云。履斋者。毅夫所自号也。将卒之日。
语人曰。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雨。巳而果然。四更开
霁。撰遗表。作诗端坐而逝。事在景定三年(径山志.佛法金汤)

知归子曰。希元之论佛法。信有功于下学矣。虽然学
佛而不明宗。如陷蹄涔求适大海。不亦左乎。故陈吴
之说。学者其不可不尽心也。

汪大绅云。明宗判得甚是。然明得宗。希元之论皆
宗也。明不得宗。陈吴之论皆枝节耳。儒门论禅。何
真希元吴毅夫传¶ 第 245a 页 X88-0245.png
等切直。著于居士传。法施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