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宗汝霖张德远传¶
宗汝霖张德远传¶ 第 237a 页


居士传三十


* 宗汝霖张德远传

** 宗汝霖

名泽。婺州义乌人也。母梦大雷电有光下烛。
寤而生汝霖。元祐六年登进士第。历官州县。为人磊
磊有节概忠勇。出于至诚深信一乘。乐宣说正法。宣
和六年义乌满心寺铸大钟成。为之记曰。如来以大
悲心。欲令众生于十二时中因耳所闻生利益见。不
为欲所沉迷。不为邪所障蔽。断除恶念。滋种善根。于
是建置洪钟。以时撞击。俾有识无识虚怀听受。随所
闻声因缘入道。譬如雷霆蛰惊。牙甲昆虫悉皆感悟。
所以者何。日将旦。群动咸作奔趋争逐。扰扰竞前。于
是警之。广令众生起戒惧心。暨至食时。饥火煎迫。啖
涎贪噬腥膻无厌。于是警之。广令众生起齐洁心。日
之方中。交易为市。矜智吓愚笼络利已。于是警之。广
令众生起方便心。昧谷敛昏。阴邪气盛。一念差误。为
盗为淫。于是警之。广令众生起畏惧心。至夜未央。神
识俱晦。梦想颠倒。莫觉莫知。于是警之。广令众生起
脩省心。人之云亡。气魄随去。伥伥冥行。莫知所趋。于
是警之。广令众生起依归心。如是等心。悉由中起。念
宗汝霖张德远传¶ 第 237b 页 X88-0237.png
念勿绝。證无上道。满心古刹也。旧虽有钟。形度小琐。
发响焦急。无从容韵。寺僧有宗遍募檀越。弋阳主簿
叶天将捐财唱之。和者沓至。于是大体钧模。釆凫氏
法。规天地以为炉。翕阴阳以鼓气。回禄腾焰。飞廉助
威。神施鬼设。一泻而就。徽以金索。悬而击之。隐隐阗
阗。满虚空界。四生六道。濡滞幽冥。听此法声。悉皆解
脱。兹胜事也。乐为颂云。人得是身不自爱重。贪残暴
忍长恶弗悛。劫劫轮回历尽苦报。如来悲悯以钟代
言。俾众生闻警觉省悟。随声忏悔滋益善心。予适宰
官代佛宣说。愿咸谛听无量无边。靖康初知磁州。康
王再使金过磁。汝霖力止之。金人破真定。诏以汝霖
为副元帅。从康王起兵入援。与金人大小十数战。辄
以少胜众。金人惮之。呼曰宗爷。康王即位南京。汝霖
入见。上疏陈恢复大计。其言洞达心法。识治体。其一
事云。臣闻情生于爱。爱生于见。见生于目之所遇。与
左右之所接所遇。所接果顺于已则喜。喜则赏之。赏
之者非懋其功也。赏其顺已而巳耳。所遇所接果逆
于已则怒。怒则罚之。罚之者非罚其罪也。罚其逆已
而巳耳。如是则赏罚出于喜怒。喜怒出于逆顺。可谓
之公而无私乎。赏罚徇私。其何以砺世磨钝。大有为
于天下乎。圣人无我故忘情。忘情故忘逆顺。忘逆顺
故忘喜怒。故赏一善而天下之为善者劝。知其非私
善也。罚一恶而天下之为恶者沮。亦知其非私恶也。
一赏一罚。归之至公。而我无容心焉。人其不心悦而
宗汝霖张德远传¶ 第 237c 页 X88-0237.png
诚服者乎。陛下所以号令天下。使人知所趋知所避。
知所行知所止者。赏罚而巳。昔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是怒也。岂发于目
之所遇与左右之所接哉。彼仇方横肆凶慕。侵侮王
室。臣愿陛下如文王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有
赏有罚。惟平惟一。至于应酬万几。进退取予之际。断
之至公。以慰天下之望。寻以李伯纪荐知开封府兼
留守事。遂修复京城。招降巨寇王善.杨进等百万众。
河北诸山寨皆受节制。金人来攻辄败去。疏请回銮
凡二十四上。高宗不从。建炎二年汝霖纠合诸将尅
日大举。会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语之曰。吾以二帝
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
翼日风雨昼晦。汝霖连呼渡河者三。遂卒。赠观文殿
学士。谥忠简。汝霖既卒。数日间将士散去者十五六。
巳而尽散去而中原不守矣。汝霖尝作览镜偈曰。览
镜影还在。掩镜影还去。试问镜中人。却归什么处。又
作休牧轩颂曰。空馀短笠与轻蓑。道作休时事更多。
更向中间问消息。夜深无奈月明何。同县人陈允昌。
字得全。汝霖父执也。亦好佛法。屏居小室。宴坐湛然。
离诸染著。年八十八将卒。饮沉水香汤三日恬然而
逝。汝霖志其事而铭之曰。公坐一室。心自内观。了知
六尘。皆是幻妄。故于财色。尽欲远离。方寸泊然。清净
圆满。公无所住。子复何言(宋史.宗忠简集)

** 张德远

名浚。汉州绵竹人也。政和八年登进士第。高
宗汝霖张德远传¶ 第 238a 页 X88-0238.png
孝两朝再登政府。封魏国公。以恢复为已任。遭谗被
斥。志不少挫。士大夫视其进退以为忧喜。其用兵虽
屡衄。人咸谅其忠不以为罪也。初居京师。遇处士谯
定。教以熟读论语。始有志于道。巳而问法于圆悟禅
师。师曰。岩头云。却物为上。逐物为下。若能于物上转
得疾。一切立在下风。德远有省。呈偈曰。教外单传佛
祖机。本来无悟亦无迷。浮云散尽青天在。日出东方
夜落西。师嘱之曰。公他日无忘护教。尝作虎邱转轮
大藏记曰。虎邱号吴郡胜处。晋王珣与弟珉宅石涧
之东西。巳而舍为佛刹。本朝至道中革律为禅。绍与
八年予谪居零陵。住持宗达以书抵予曰。我与绍隆
同嗣法于圆悟禅师。隆尝建立转轮大藏。效弥勒示
现体制。施轴于中。负戴其上。规模甚伟。方议卜筑。隆
适告寂。我夙夜究力。益励精诚。再阅寒暑。功绩甫就。
平高益下。栋字翼然。琅函贝叶。辉灿焜耀。信士邹珉
目规口叹。尽损所有独力庄严。于我法中为大缘事。
敢以请记。夫世变之兴。其来有自。因欲生爱。因爱生
贪。因贪生忿。欲爱贪忿是谓无明。展转交攻激为斗
乱。怨深祸结殆不偶然。我佛以清净立教。使人回心
归善。一念倘正。和气自生。其于教化似非小补。是以
有请而无愧。余闻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种
种警喻发明空理。丁宁反覆务息尘劳。现大光明。饶
益照耀。妙用神通不可思议。将见斯藏之成。睹相增
信。由信趋善。宿习退转。直證圆通。孝弟和睦之心油
宗汝霖张德远传¶ 第 238b 页 X88-0238.png
然而起。宜勤守护。用永其传。大慧禅师居泉州。应德
远请入径山。尝遣其徒谦候德远于长沙。德远母秦
国夫人。故奉佛。日常诵经礼拜。及谦至。因问径山何
以教人。谦言祇教人看狗子无佛性及竹篦子话。夫
人退而习坐。力究前话。一夕忽有省。回看经文无滞。
遂作偈寄呈大慧曰。逐日看经文。如逢旧识人。莫言
频有碍。一举一回新。及卒。遗命供大慧一年以报激
扬之恩。德远从之。晚岁除醴泉观使。寓馀干。日读易
不辍。书座右曰。慎言语。节饮食。致命遂志。反身修德。
寻得疾卒。赠太师。谥忠献(朱子文集.虎邱志.五灯会元)

知归子曰。予读宗公上高宗诸疏。本末贯彻。卓然命
世才也。其于佛法的的见大意。故其转物之智不穷。
张公忠孝大节不后宗公。而机用则稍疏矣。其护法
之诚不可没也。因合而论之。

汪大绅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若
宗忠简公斯大丈夫矣。将相云乎哉。魏公盖其同
志。合传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