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4b 页



居士传二十四


*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陆阎钱昝吴陈传

** 钟离瑾

会稽人。母任夫人。精修净业。年九十八起居
如常。时一日忽戒瑾曰。人人有个弥陀。奈何抛去。处
处无非极乐。不解归来。予将行矣。汝其念之。翼日晨
起焚香持佛名。顷之合掌而化。瑾自是感奋。日行利
益二十事。后知吉水县。将嫁女。为置媵。审之则旧令
女也。乃报姻家请缓婚期。而先遣旧令女姻家曰。公
安得独为君子。予有犹子方择偶。请平分奁具。俾同
亲迎可乎。从之。夜梦旧令来谢曰。贱息荷公厚德。巳
奏之上帝。当十世有禄。寻官浙西。与慈云式公论往
生指要。清修弥笃。任夫人故有旃檀佛像。常顶戴行
道。及是瑾方瞻礼。眉间忽迸出舍利数粒。未几知开
封府。方夜半。忽起谓家人曰。夫人报我往生期至矣。
即趺跏坐逝。前一日举家梦瑾乘青莲华。天乐围绕。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4c 页 X88-0224.png
乘空西迈。子景融。官朝请大夫。徙居仪真东园侧。常
诵观无量寿佛经。修念佛三昧。尝曰。不识弥陀。弥陀
更在西方外。识得弥陀。弥陀只在自已家。一夕请僧
妙应诵普贤行愿品。炷香听毕。两手作印而化。曾孙
松。官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中寓居苏州。
与宝积实公结社修净业。与者且百人。年八十六无
疾化去(佛祖统记.乐邦文类)

** 孙良

钱塘人。隐居阅大藏。尤得华严之旨。尝依大智
律师受菩萨戒。日课佛名万声。二十年不辍。忽令家
人请僧唱佛名。方半日。望空合掌曰。世尊菩萨巳荷
降临。即退坐而化(佛祖统记)

** 陆浚

钱塘人。少为吏。久之弃去。预西湖系念会。以净
土为归。每对佛前忏悔声泪并下。间与友人相见。说
净土因缘。未尝不感慨呜咽。恐此生之不度。净业之
难成也。临终请圆净法师说净土法门。讽观经至上
品上生章。圆净语之曰。此时好去。浚曰。众圣未齐。且
待少时。起就竹床面西端坐。顷刻化去(佛祖统记)

** 张迪

钱塘人。官助教。从圆净法师受菩萨戒。专修净
业。佛前然臂香为誓。每称佛名其声奋厉。至失音犹
不巳。尝于静室见白色频伽飞舞于前。又有绿发童
子合掌问讯。后三年。西向念佛名而化(佛祖统记)

** 孙十二郎

名忠。明州人。早慕西方。蔬食持戒。于府城
东筑庵。凿二池种白莲。临池建阁。月集众为念佛会。
尝见佛身现空中。趋出呼其二子至同拜礼焉。久之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5a 页 X88-0225.png
始隐。后人因名其地为驻佛巷。元祐八年。释可久神
游西方三日而苏。言池中金台标可久名。其次则孙
十二郎也。遂逝。久之十二郎得疾。请道俗百人为念
佛会。忽仰视虚空合掌问讯。手结双印怡然而化。阖
城皆闻天乐异香渐向西没。二子能继其业。亦向西
坐化(佛祖统记)

** 马仲玉

名圩。庐州合肥人。父忠肃公亮。守杭州日。慈
云式公授以净土法门。遂全家奉佛。元丰中仲玉遇
僧广初。得天台十疑论。喜曰。吾今得所归矣。遂依慈
云十念回向法。行之二十馀年。后更与王敏仲往还。
益精进念佛。常以放生为佛事。历守淄川新定。以慈
惠为政。课诵经咒。观想西方。日有常法。时荆王夫人
与其侍妾同修净土。其妾巳化。去巳见梦于夫人。引
之游于莲池。见有朝服而坐华上者。曰此马圩.杨杰
也。时杰已化去。而仲玉尚无恙。崇宁元年得疾。盥沐
易衣端坐念佛而逝。有气如青盖腾空而上。巳而家
人十数同梦仲玉曰。吾巳得生净土上品矣。其秋有
婢卧疾。亦念佛而逝。子永逸亦行十念法。习十六观。
阅三十馀年。巳而得疾。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来接
引。结印示寂。香气满室中。既殓。柩上产五色华。其光
烂然(乐邦文类)

** 左伸

天台临海人。从法师神照受菩萨戒。遂造西方
三圣像求生净土。诵法华经三千四百部。金刚经二
万卷。绍圣二年秋有疾。命其子沙门净圆唱法华首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5b 页 X88-0225.png
题。巳而梦三伟人立江皋。召伸登舟。复请僧诵阿弥
陀经。遽曰。我巳见佛光。即端坐结印而化(法华持验记.佛祖统
记)。

** 范俨

仁和人。居常蔬食。不牵世缘。曰百年旅泊耳。尚
何求哉。日诵法华经。手书一部。求生净土。大观中忽
见普贤乘六牙白象放金色光谓俨曰。汝常诵法华。
念弥陀佛。得生净土。故来相报。越一夕。睹众圣授手。
就座合掌而逝(佛祖统记)

** 胡达夫

名闉。钱塘人。官宣义郎。为人坦易。好吟咏。好
游山水。亦信向佛法。未能入也。晚年致政。与清照律
师游。一日感疾。其子请清照过之。谓曰。达夫平生与
慧亨相善。岂可不知末后大事乎。达夫曰。将谓心净
则土净也。清照曰。达夫一切时中无杂念染污否。曰
未能也。清照曰。如此安能心净土净耶。达夫曰。经言
一称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也。清照
曰。阿弥陀佛有大誓愿。有大威德。光明神力不可思
议。具如经说。以是一称洪名罪垢自消。如赫日正中
霜雪何有。达夫大感悟。遂一心称佛名。请僧为之助。
累月。最后清照至。达夫曰。此来何晚。巳烦观音势至
降临甚久。清照与众僧同举佛名。达夫安然而化(乐邦
文类)。

** 孙忭

钱塘人。号无诤居士。幼学易。叹曰。穷理尽性。易
之教也。乌用于禄为。遂掩关晦迹。居绝俗务。沙门守
宁与之交。谓曰。白乐天以儒修身。以释治心。君闻之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5c 页 X88-0225.png
乎。忭有省。遂日阅华严.金刚诸经。以净土为归。母龚
氏诵阿弥陀经。持佛名。昼夜不辍。偶得疾。请清照律
师指示西归。说法未终。端坐而化。老妾于氏亦专持
佛名。忽梦龚氏告曰。吾巳得生净土矣。汝后七日亦
当来也。至期果逝。顷之。忭梦至莲池。见清照在侧。旁
一人授以梵字帖。不识。其人曰。请十三日斋耳。时方
十二月。及期忽得疾。有僧问疾欲为祈祷。忭曰。生死
巳定。何必祷。即报清照云。当暂相违。遂跏趺作印西
向坐脱。翼日清照至。为说法封龛。归庵三日亦逝(佛祖
统记)。

** 朱进士

遗其名。苏州人也。尝游虎邱寺听佛印禅师
讲金刚经。至六如偈。欣然有会。次日午睡。梦一鬼吏
督五人行。而已随后。至一舍。有青布帘悬焉。鬼吏揭
帘。众皆入至厨下。见桶内盛汤。五人各就饮。朱方渴
亦欲饮之。鬼吏呵曰。听佛法人不得饮此。惊而觉。信
步访之。果得一舍。如梦所历。其人言厨下新产六犬。
其一死矣。朱大恐怖。自言不闻佛法且为此畜矣。殆
哉。遂绝世务。日诵金刚经。年八十九。八月望。要诸道
友相别。入后园登树杪说偈曰。八十九年朱公。两手
劈破虚空。两脚踏著白云。立化菩提树东。言讫端然
而化(金刚證果录)

** 王无功

名阗。明州慈溪人。再举进士不第。布衣蔬食。
遍参讲席。晚年专修念佛三昧。述净土自信录。其序
云。古之大圣人立言垂教。被于百世之下。其郁而未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6a 页 X88-0226.png
畅。晦而未明者有之矣。即吾佛净土法门是也。余遍
览诸经。深求其指。往生功德一言以蔽之曰。在凡夫
获不退而巳矣。何则。此土修行。圆教初信。小乘初果
人。邪见三毒永不复起。兹为断惑发悟。创入圣流越
生。不昧其所證。斯超四趣。不失人天。至于凡夫地中
虽伏惑发悟。菩萨一经生死非常之变。则忘其所證
所修。是故遇缘或退。仍堕苦涂者有之。乃若凡圣同
居净土。如极乐国等。虽具三界。惟有人天。故一切含
识获生者即长辞四趣。又助缘大备。寿数莫量。纵至
钝根。一生熏修无不證圣果。宁复有退失事乎。如来
赞劝之本意不过如此。且圆机体道是最上净业。苟
加愿导之即预优品。若夫愚朴辈。伹能称佛发愿者。
莫不往生。呜呼。观净土一门。则知圣人无弃物矣。彼
守痴空之徒。效无碍无修。起自障心。绝他学路。可不
哀哉。绍兴十六年。一夕忽闻异香满室。谓弟子沙门
思齐曰。此吾净业所感也。乃沐浴更衣面西趺坐而
化。焚其躯。得舍利如菽者百八粒(佛祖统记.乐邦文类)

** 王衷

嘉禾人。居钱塘之孤山。政和间举隐逸不起。尝
参小本禅师未有所入。偶闻僧诵弥陀经有感。遂专
心净业。日诵阿弥陀经七过。佛号万声。十九年未尝
间断。即所居为莲社。无问道俗贵贱咸得与会。一日
无疾沐浴面西跏趺而化(佛祖统记.乐邦文类)

** 吴信叟

名秉信。明州人。绍兴中官于朝。与秦桧忤。斥
为党人。归而筑庵城南。日夕宴坐。制一棺。夜卧其中。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6b 页 X88-0226.png
至五更。令童子扣棺而歌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
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闻唱即起。习禅
诵。久之桧死。以礼部侍郎召。时停度僧之令。信叟请
卖度牒以裕国用。因论及桧党。卒为桧党所中。论以
佞佛邀福。出知常州。二十六年复被召至萧山驿舍
坐。顷之令家人静听。咸闻天乐之音。即曰。清净界中
失念至此。金台既至。吾当有行。言讫而逝(佛祖统记)

** 张抡

不详其所自起。官浙西副都总管。虔修净土。尝
请高宗书莲社二字颜其居。为之记曰。臣尝读天竺
书。知出世间有极乐国者。国有佛号阿弥陀。始享国
履位。捐去弗居。超然独觉。悟心證圣。以大愿力普度
一切。其国悉以上妙众宝庄严。地皆黄金。无山川邱
谷之险。气序常春。无阴阳寒暑之变。无饥寒老病生
死之苦。无五趣杂居之浊。用是种种神通方便。善导
众生。忻乐起信。于日用中能发一念念彼佛号。即此
一念清净纯熟圆满具足。融会真如同一法性。幻身
尽时此性不灭。一刹那顷佛土现前。如持左契以取
寓物。臣敬闻其说。刻厉精进。无有间断。惟佛惟念亦
既有年。阖门少长靡不从化。乃辟敝庐之东偏。凿池
种莲。做慧远结社之遗意。日率妻子课佛万遍。而又
岁以春秋之季月涓良日。即普静精舍与信道者共
之。于是见闻随喜云集川至。唱佛之声如潮汐之腾
江也。夫慧远创为兹社。距今阅数百祀。其间缁素景
慕馀风。祖述其高致者。代不乏人。然率闇汶不章与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6c 页 X88-0226.png
木石同寂。臣独何幸。乃蒙太上光尧寿圣皇帝亲洒
宸毫书莲社二大字为赐。云章奎画得未曾有。万目
共瞻欢喜踊跃。不独传示云林。侈千载之盛遇。实愿
天下后世凡历见闻。普得念佛三昧。究竟成就无上
菩提。其为饶益讵可量巳。谨刊之金石。用对扬丕显
休命焉(乐邦文类)

** 李秉

绍兴末为内廷。官历三朝。爵武功大夫。管御药
院。乞宫祠以去。秉壮岁慕禅宗。参净慈自得禅师有
省。既别自得。作拄杖颂寄之曰。得来拄杖元无价。分
付知音好受持。千里同风了无说。夜深月上珊瑚枝。
巳而归心净土。刻龙舒净土文以劝世。持诵谨笃。逾
三十年。子元长。偕诸同好结净业会于传法寺。秉与
焉。嘉泰四年秋有疾。减食却剂。神色愈警。及冬。梦中
忽见弥陀现相。越七日凌晨见金华满室中。呼二子
掖起。别亲友。索笔书曰。六十一年尽乱道。些儿见处
却也好。而今蓦直往西方。万劫长离生死老。置笔整
手结印而逝(乐邦文类)

** 陆子元

名沅。会稽山阴人。试吏部再为第一监行在
都进奏院监尚书六部门。居官落落。守正不媚权势。
岁满迁大府寺丞。寻外转。历提举福建市舶。以母忧
归。中同僚郑兴裔之言。得罪閒居。家明州横溪之上。
客至语及郑事。必曰沅与郑历劫中冤耳。谨当以善
法解之。否则彼此酬酢无了时也。居常持法华经。晨
起即澡浴焚香。首唱偈曰。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7a 页 X88-0227.png
佛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然后
开卷而读。不缓不急。声如贯珠。日周一部。如是三十
年。年登八十。增至三部。宗教两家靡不研究。复诵弥
陀佛号。一意西驰。年八十五。沐浴冠服而化。口鼻间
出莲华香。郁然弥日方息。事在绍熙五年(渭南文集.法喜志.法
华持验记)。

** 阎邦荣

池州晋阳人。中年尝遇僧劝修净业。持往生
咒。遂断荤血。每旦向西诵咒千遍。又率诸男女同声
诵之。积二十年。绍熙元年正月朔。阅大涅槃经叹曰。
人生梦幻耳。吾何恋乎。三月朔。闻异香芬馥弥日不
歇。其子梦阿弥陀佛放大光明。遍照堂宇皆作金色。
越五日晨起。如常课诵讫。顾家人曰。我今日当行。慎
勿相搅。遂面西瞑目跏趺而坐。日过中。瞿然起曰。我
去也。便起立。行数步。舒手结印微笑而化(乐邦文类)

** 钱同伯

名象祖。台州人。祖端礼官参知政事。尝参护
国元公有省。遂究极宗门旨趣。临终书曰。浮世虚幻。
本无去来。四大五蕴。必归终尽。盖为地水火风暂时
凑泊。不可错认为已有。大丈夫当用处把定。立处皆
真。去留自在。是上来诸圣解脱路涅槃门也。吾今如
是。岂不快哉。置笔敛目而逝。同伯以恩起家太常丞。
开禧中官参知政事。时韩𠈁胄为相。欲用兵于金。同
伯执不可。遂罢知外郡。巳而复起。与史弥远谋。共诛
𠈁胄。天下赖之。嘉定二年拜左丞相。寻罢归。初同伯
问道于此庵元公。此庵曰。欲究此事。须得心法两忘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7b 页 X88-0227.png
乃可。法执未忘。契理亦非悟也。同伯曰。才涉唇吻便
落意思如何。此庵曰本自无疮勿伤之也。同伯有省。
既而归心净土。守金陵日。于乡州建接待寺十所。皆
以净土极乐名之。创止庵与高僧谈处其中。自致政
后修持益力。嘉定四年偶得微疾。书偈曰。菡萏香从
佛国来。琉璃地上绝纤埃。我心清净超于彼。今日遥
知一朵开。僧有问起居者。答曰。不贪生。不怕死。不生
天上。不生人中。唯当往生净土耳。言讫趺坐而化。时
天鼓震响。异香芬郁。郡人同梦空中声云。钱丞相当
生西方净土为慈济菩萨(佛祖统记.续纲目.往生传.台州志)

** 昝省斋

名定国。明州人。为州学谕。常修净业。结西归
社。嘉泰初于小江慧光建净土院。结石塔于池。为乡
民藏骨之所。月二八日集僧俗院中诵观经及佛号。
为擘窠图。劝人念佛。有铁工计公者。年将七十。丧明。
因从受念佛图。诵至四图。两目瞭然。如是三载。满十
七图。一日方念佛次。忽瞑半日复苏。谓其子曰。我巳
见西方佛菩萨矣。昝学谕是劝导之首。当分六图与
之。并为致谢也。西向坐逝。嘉定四年。省斋梦青童告
曰。佛今告君三日当往生彼国。至日沐浴更衣速称
佛号。端坐而化(佛祖统记)

** 吴复之

名克已。自号铠庵居士。居于婺之浦江。少读
周官。慨然有济世之志。既不得志。隐于左溪。苦目疾。
或劝令祷圆通大士。复之曰。临危不变乃真丈夫。或
举杜祁公言。君未读佛书。何以知其不及孔孟。复之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7c 页 X88-0227.png
试持大士号。疾良巳。遂起深信心。读楞严至空生心
内犹云点太清。豁如发蒙。既读宗镜录。遇宝积实公
谓曰。此书无规矩。不若看止观。令即境观二字倚为
几杖。服食巳而果有悟入。叹曰。至哉规矩之说。所谓
至方以方天下之不方。至圆以圆天下之不圆者乎。
著法华枢键。回向极乐曰。不读法华。无以明我心本
具妙法。不生安养。无以證我心本具妙法。如来谆谆
示诲。智者恳恳宏经。佛祖垂慈。初无异辙也。乾道中
寓苏州。与实公为莲社。命工绘十界九品图于两庑。
一示万法唯心。一指西方径路。社友钟离松为之记。
嘉定七年冬终于宝山。遗言以僧礼茶毗。寿七十五
(佛祖统记.乐邦文类)

** 陈君璋

黄岩人。生于元时。年四十归心佛法。与妻叶
氏诵法华经回向极乐。历二十年。疾笃。命其子景星
扶之坐曰。吾归去。景星曰归何处去。曰没处去。令死
后用桑门阇维法。合掌称阿弥陀佛而逝(往生集)

知归子曰。宋世宗风大盛。而其时传天台教者每以
净土为归。故士大夫笃志西方者视唐时称盛焉。呜
呼。百年如电。六道如环。生此界中。不归净土。将安所
终乎。

汪大绅云。此一卷冰雪文也。日复一过。我怀如何
矣○念佛翻经。至口鼻间皆出莲花香。则净业成
矣。心心念佛。心心种莲。心开见性。花开见佛。是为
极乐。
钟离孙陆张孙马左范胡孙朱二王吴张李¶ 第 228a 页 X88-022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