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昭明太子传¶
昭明太子传¶ 第 198b 页



居士传九


* 昭明太子传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梁武帝长子也。母丁贵嫔。仁恕
恭俭。虔精奉佛。居常蔬食。受戒日甘露降于殿前。能
通经义。所受供赐悉以充法事。普通七年薨。太子生
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天监元年
立为皇太子。十四年正月朔。武帝临轩冠太子于大
极殿。时武帝大宏佛教。太子亦深心信奉。遍览众经。
于宫内别立慧义殿。招引名僧讲论。尝撰解二谛义
云。明道之方。其由非一。举要论之。不出境智。或时以
境明义。或时以智显行。至于二谛。即是就境明义。若
迷其方。三有不绝。若达其智。万累斯遣。所言二谛者。
一是真谛。一名俗谛。真谛离有离无。俗谛即有即无。
即有即无斯是假名。离有离无此为中道。真是中道。
以不生为体。俗既假名。以生法为体。慧超咨曰。浮伪
起作名之为俗。离于有无名之为真。未审浮伪为当
与真一体。为当有异。答曰。世人所知生法为体。出世
人所知不生为体。依人作论。应如是说。若论真。即有
是空。俗。指空为有。依此义明。不得别异。又咨。真俗既
昭明太子传¶ 第 198c 页 X88-0198.png
云一体。未审真谛亦有起动。起动不关真谛。答曰。真
谛寂然无起动相。凡夫惑识横见起动。又咨。未审有
起动而凡夫横见。无起动而凡夫横见。答曰。若有起
动则不名横见。以无动而见所以是横。咨。若法无起
动则唯应一谛。答曰。此理常寂。此自一谛。横见起动
复是一谛。唯应有两不得言一。萧晔咨曰。真谛称真。
是实真否。答曰。得真实真。又咨。菩萨会真之时。为忘
俗忘真否。答曰。忘俗忘真故说会真。又咨。忘俗忘真
何得实真。答曰。若存俗存真。何谓实真。正由两遣。故
谓实真。法云咨曰。圣人所知之境。此是真谛。未审能
知之智。为是真谛。为是俗谛。答曰。能知是智。所知是
境。智来冥境。得言即真。又咨。有智之人。为是真谛。为
是俗谛。答曰。若呼有智之人。即是俗谛。又咨。未审俗
谛之人何得有真谛之智。答曰。圣人能忘于俗。所以
得有真谛。法宠咨曰。若使凡夫见有。圣人见无。便应
凡夫但见世谛有。圣人应见太虚无。答曰。太虚亦非
圣人所见。太虚得名由于相待。既由待生。并凡所见。
又咨。凡夫所见空有。得言是一否。答曰。就凡为语。有
实异无。约圣作谈。无不异有。敬脱咨曰。未审圣人见
真。为当渐见。为当顿见。答曰渐见。又咨。无相虚怀。一
见此理万相并寂。未审何故见真得有由渐。答曰。自
凡之圣。解有浅深。真自虚寂。不妨见有由渐。又咨。未
审一得无相并忘万有。为不悉忘。答曰。一得无相。万
有悉忘。解法身义云。法身虚寂。远离有无之境。独脱
昭明太子传¶ 第 199a 页 X88-0199.png
因果之外。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岂是称谓所能
论辨。将欲显理。不容默然。天竺云达摩舍利。此土谓
之法身。若以当体。则是自性之目。若以言说。则是相
待立名。法者轨则为旨。身者有体之义。轨则之体故
曰法身。粗陈其体是常住身。是金刚身。重加研覈。其
则不尔。若定是金刚。即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所谓常住。本是寄名。称曰金刚。本是譬说。及谈实体。
则性同无生。故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法。故涅槃经说。
如来之身。非身是身。无量无边。无有足迹。无知无形。
毕竟清净。无知清净而不可为无。称曰妙有。而复非
有。离无离有。所谓法身。法云咨曰。未审法身常住是
万行得否。答曰。名相道中万行所得。又咨。既为万行
所得。岂是无相。若必无相。岂为万行所得。答曰。无名
无相。何曾有得。寄以名相。假言有得。又咨。实有万行
实得佛果。安可言无相全无所得。答曰。问者住心。谓
实有万行。今谓万行自空。岂有实果可得。又咨。现有
众生修习万行。未审何故全谓为无。答曰。凡俗所见
谓之为有。理而检之实无万行。又咨。经说常住。以为
妙有。如其假设。何谓妙有。答曰。寄以名相。故说妙有。
理绝名相。何妙何有。法宠咨曰。未审法身之称。为止
在妙本。金姿丈六亦是法身。答曰。通而为论。本迹皆
是。别而为语。止在常住。又咨。若止在常住。不应有身。
若通取丈六。何为法身。答曰。常住既有。妙体何得。无
身丈六亦能轨物。故可通称法身。又咨。若常住无累
昭明太子传¶ 第 199b 页 X88-0199.png
方称法身。丈六有累何谓法身。答曰。众生注仰。妄见
丈六。丈六非有。有实何累。普通元年四月甘露降于
慧义殿。太子为人孝敬笃至。每宴居一坐一起。不敢
南面。被召当入。辄危坐达旦。丁贵嫔有疾。太子朝夕
侍。衣不解带。及丧。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奉武帝
敕。彊进饮食。比至葬日。进麦粥一升。不尝菜果。体素
壮。至是减削过半。自加元服。武帝使省万几。百司奏
事填委太子。明于庶事。辨析可否纤毫必白。其有过
失徐令改正。未尝纠弹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出
宫二十馀年。不畜声伎。时招引文学之士讨论篇籍
而巳。会大军北伐。京师谷贵。太子菲衣减膳。每霖雨
积雪。遣左右周行道路视贫困家。有流离者密加赈
赐。又出绵帛多作襦裤。方冬施冻人。其死亡无以敛
者为备棺槥。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辄敛容色。大
通二年诏发吴郡吴兴义兴民。开漕大渎以泻浙江。
太子以吴兴被水。请权停此役。武帝优诏报之。三年
三月寝疾。自知不起。终不以状上闻。四月薨。年三十
一。谥曰昭明(梁书.广宏明集)

知归子曰。予观昭明太子之论。可谓了了见佛法者。
非梁君臣之所及也。太子仁孝宽明。动合规矩。若使
抚有梁祚。勤施四方。淳和之风可日俟也。天步方艰
前星遽殒。一夫作难而江国土崩。岂不哀哉。文中子
言。斋戒修而齐梁亡。非释迦之罪也。盖定业使然。天
亦不能纯佑命于太子也。悲夫。
昭明太子传¶ 第 199c 页 X88-0199.png

汪大绅云。其行事颇与六度经相应。昭明真佛种
也。吾不重其佛法。重其仁孝宽明是为佛种。论法
到极入微处。只是所知愚也。惜其未遇达摩以下
诸大作家。痛与锥劄。脱却所知愚。只管要离有离
无。依旧只管在有无上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到没
奈何去处。且上文撰楼青黄亦白黑去者。此处是
文人根种。非佛种也。那得有天子福分。那得有帝
王事业。以渠脚跟插在秀才和尚们队里。弄得虚
花花故也。呜呼。以彼仁孝宽明根种。又曾念过孝
经.论语.五经者。弄得下梢头毫没收拾。不亦惜哉
○为甚金刚经.心经.七佛偈.坛经。汪大绅喜欢奉
行。朱子尝判得千是万是曰。六朝人佛学。只是说。
只是清言家数而巳。说得来清虚惹厌。所以达摩
入中国来。一切扫去。传至惠能始有下手做工夫
处○可惜许多聪明绝特有志之士。难得入此门
来。及入此门来。又有漫天荆棘。一个个陷入其中
出身不得。弄得一个个毫没收拾。千病万痛总只
为做工夫的祇在动静上转换。讲道理的祇在有
无上拈放。个个认指为月。何曾识得月耶。入此门
来不是小可的事情。千生万劫于此一了无不了。
于此不了。尽未来劫总未有了期。岂可贪图说得
去做得好看便罢。若只是说得去做得好看便罢。
乡里小儿中这般人如麻似粟。此门中不劳尊驾
光辉也。虽然事不可一向。既承尊驾光辉。不妨打
昭明太子传¶ 第 200a 页 X88-0200.png
开方便法门。请来游戏一回者。你要游戏此法门。
切不可在动静上转换。有无上拈放。动静只是境。
有无只是意根卜度。与心了不相干也。你若有大
力量。动也一棒。静也一棒。有也一棒。无也一棒。打
得有无动静诸魔脑袋子都裂去也。影儿都不见
也。自然心光发露。咄。连那心光也送他一棒。㘞。跳
出心量了也。心量拘他不住了也。尊驾岂非超佛
越祖一个好人乎。老汉这里轻心慢心待人。想你
文诌诌的书生如何下得此手。罢罢罢。且用个小
小法儿。去者也不要管他是心是境是意根。遇著
静时只看静的相在那里。遇著动时只看动的相
在那里。遇著无的时候只看无的相在那里。遇著
有的时候只看有的相在那里。看得来呆呆痴痴
颠颠倒倒。逢人不知是人。见物不知是物。过了这
个时候。送到大知识门下吃棒去。尊驾乃有收拾。
此是光辉法门的勾当○微闻秀才和尚们相商
道。若使临济德山棒入汪大绅手。须瞎却天下人
眼。诚哉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