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630-00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七
 经籍考
  经(书/)

书传会选六卷
 翰林学士刘三吾等奉敕撰
  刘三吾序略曰九峰蔡氏集传发明殆尽矣然书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630-0059b.png
  成于朱子既卒之后不无可议如尧典天与日月
  皆左旋洪范相协厥居为天之阴骘下民有未当
  者宜考正其说爰奉命校定之
  顾炎武曰此书若尧典谓天左旋日月星辰违天
  而右旋主陈氏祥道高宗肜日谓祖庚绎祭高宗
  之庙主金氏履祥西伯戡黎谓是武王亦主金氏
  洛诰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谓周公辅成
  王之七年主陈氏栎皆不易之论又如禹贡厥赋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630-0060a.png
  贞主苏氏轼谓赋与田正相当泾属渭汭主孔传
  水北曰汭太甲自周有终主金氏谓周当作君多
  方不克开于民之丽主叶氏惟金縢周公居东駮
  孔氏以为东征非是至洛诰又取东征之说自相
  牴牾耳每传之末系以经传音释于字音字体字
  义辨之甚悉其传中用古人姓氏古书名目必具
  出处兼亦考正典故盖宋元以来诸儒之规模犹
  在而其为此书者皆自幼为务本之学非由八股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630-0060b.png
  发身之人故所著之书虽不及先儒而尚有功于
  后
书传大全十卷
 胡广等奉敕撰
  (臣/)等谨案书以蔡沈集传为主自延祐贡举条格
  已然然元制犹兼用古注疏明太祖亲验天象知
  蔡传不尽可据因命作书传会选以纠其失是洪
  武中尚不以蔡传为主其专主蔡传定为功令者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630-0060c.png
  则始自广等
朱升尚书旁注六卷
 升见易类
陈雅言尚书卓跃六卷
 雅言永丰人洪武初以荐官本县教谕
  (臣/)等谨案杨士奇谓此书专为科举而设
徐善述尚书直指六卷
 善述字好古天台人洪武中贡入太学授贵阳学正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630-0060d.png
 官至左赞善坐累死洪熙初赠太子少保谥文肃
  朱彝尊曰是书未曾刋行亦不列撰书姓名其后
  中官钱能镂板不知为文肃所著也予从同里曹
  溶家见之因为标出
彭勖书传通释六卷
 勖字祖期永丰人永乐进士累官山东按察司副使
章陬书经提要(无卷/数)
 陬字仲寅黄岩人正统进士官礼部主事
卷一百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630-0061a.png
韩邦奇禹贡详略(无卷/数)
 邦奇见易类
吕楠尚书说要五卷
 楠见易类
  张云章曰此泾野门人因扣击而得之师者笔之
  于编焦氏经籍志朱氏授经图所载因问录疑即
  其书
梅鷟尚书考异五卷 尚书谱五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630-0061b.png
 鷟见易类
  鷟自序略曰朱子云古文东晋时始出前此诸儒
  皆未之见无而为有将以谁欺安国不言史记不
  载使圣人正经反附伪书以行世隋唐以来千馀
  年自吴草庐纂言之外曾无一人为圣经之忠臣
  义士者岂不痛哉予作此谱使古文废兴之由先
  后义僭之辨如指诸掌庶几裨纂言之未备云
  (臣/)等谨案鷟是书辨正古文尚书其谓二十五篇
卷一百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630-0061c.png
  为皇甫谧伪作杂取诸传记中语补缀为之则宇
  宙殊时而一理圣贤异世而同心不得以其词之
  相近而遽疑其相袭诚有如陈第尚书疏衍所云
  者至其辨孔传非安国所作则指摘多有依据如
  谓瀍水出谷城县而汉志并同晋始省谷城入河
  南而孔传乃云出河南北山积石山在西南羌中
  汉昭帝始元六年始置金城郡而孔传乃云积石
  山在金城西南孔安国卒于汉武时载在史记则
卷一百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630-0061d.png
  犹在司马迁以前安得知此地名乎凡此之类援
  證皆确固非好为掊击者比也
吴世忠书传洪范考疑一卷
 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进士累官佥都御史巡抚
 延绥
王大用书经旨略一卷
 大用字时行号蘖谷兴化人正德进士官至副都御
 史
卷一百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630-0062a.png
马明衡尚书疑义六卷
 明衡字子萃莆田人正德进士官御史事迹附见明
 史朱浙传
  张云章曰治书之家其与蔡氏异者元新安程氏
  直方著蔡传辨正鄱阳余氏芑舒程氏葆舒著读
  蔡传疑蔡传订误明嘉善袁仁有砭蔡编今其书
  不尽传是编亦止见抄本
  (臣/)等谨案是书前有自序云凡于所明而无疑者
卷一百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630-0062b.png
  从蔡氏其有所疑于心而不敢苟从者辄录为篇
  书中如六宗从祭法辑五瑞谓是朝觐之常非为
  更新立异治梁及岐谓蔡传胜孔氏洪范日月之
  行取沈括之说于金縢颇有疑词皆能参酌众说
  不主一家非有心与蔡氏异者惟三江必欲连震
  泽而于所其无逸之所字亦不从蔡传则未免意
  见之偏要自瑕不掩瑜也
丰坊古书世学六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630-0062c.png
 坊见易类
  顾炎武曰丰熙之古书世本可怪焉曰箕子朝鲜
  本者箕子封于朝鲜传书古文自帝典至微子止
  后附洪范一篇曰徐市倭国本者徐市为秦博士
  因李斯坑儒生托言入海求仙尽载古书至岛上
  立倭国即今日本是也二国所译书其曾大父河
  南布政庆录得之以藏于家按宋欧阳修日本刀
  歌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盖昔时已
卷一百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630-0062d.png
  有是说而叶少蕴固已疑之夫诗人寄兴之时岂
  必真有其事哉日本之职贡于唐久矣自唐及宋
  历代求书之诏不能得而千载之后庆乃得之其
  得之又不以献之朝廷而藏之家何也至曰箕子
  传书古文自帝典至微子则不应别无一篇逸书
  而一一尽同于伏生孔安国之所传其曰后附洪
  范一篇者盖徒见左氏传三引洪范皆谓之啇书
  而不知王者周人之称十有三年者周史之记不
卷一百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630-0063a.png
  得为商人之书也禹贡以导山导水移于九州之
  前此不知古人先经后纬之义也五子之歌为人
  上者奈何不敬以其不叶而改之曰可不敬乎谓
  本之鸿都石经据正义言蔡邕所书石经尚书止
  今文三十四篇无五子之歌熙又何以不考而妄
  言之也
  (臣/)等谨案是编以今文古文石经列于前而后以
  楷书释之且采朝鲜倭国二本以合于古本故曰
卷一百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630-0063b.png
  古书又以丰氏自宋迄明世学古书稷为正音庆
  为续音熙为集说道生为考补故曰世学考坊序
  所称正统六年朝鲜使臣妫文卿日本使臣徐睿
  入贡检明英宗实录无此两使臣之名又朝鲜今
  为外藩其书不异中国绝无箕子本之说日本所
  刻之尚书一一与中国注疏本同不过字句偶异
  耳此不待辨而可知其妄者也
蔡悉书畴彝训一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630-0063c.png
 悉字士备合肥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司卿移
 署国子监祭酒明史儒林传附王畿传后
郑晓禹贡说一卷
 晓字窒甫海盐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端简
张居正书经直解十三卷
 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嘉靖进士官至太师吏部尚书
 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忠
沈伟书经说意十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630-0063d.png
 伟号虹野吴江人嘉靖举人
  (臣/)等谨案朱彝尊经义考有杜氏伟尚书说意不
  著卷数考伟本姓杜少育于沈汉家因冒其姓后
  乃归宗此盖其未复姓时所著彝尊则据其后而
  言之也
王樵尚书日记十六卷 书帷别记四卷
 樵见易类
  李维桢序曰书有古文今文而今之解书者又有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630-0064a.png
  古义时义初学士刘三吾等为书传会选其后有
  直指辑注会通纂义疏意书绎数十家是为古义
  而经生科举之文不尽用自书经大全布在学官
  独重蔡氏注经生习之其主蔡氏而为之说者坊
  肆所盛行亦数十家皆便科举之文是为时义惟
  金坛王中丞公日记裒录百家训诂于经旨多所
  发明而亦可用于科举之文其中若精一协一建
  中建极禹箕衍畴之法汤尹谈理之宗召诰周官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630-0064b.png
  之义微箕抱器受封周公居东致辟之辨本原学
  术穷究性命昭揭伦常破除诬罔有功于经不少
  也
  张萱曰金坛王樵著日记一编上自羲皇之纪洎
  于历代稗官即今士大夫谭议凡有当于尚书者
  皆参收之
  张云章曰方麓日记字比句栉讨论折衷或并存
  众说或定从一家必求至当之归而于历象玑衡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630-0064c.png
  地理皆详稽而得其依据有明一代以尚书之学
  著闻者绝少朱蔡之传赖王氏以不坠矣书帷别
  记为举业而作自序行之
申时行书经讲义会编十二卷
 时行字汝默号瑶泉长洲人嘉靖壬戍进士第一累
 官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定
袁仁尚书砭蔡编一卷
 仁字良贵苏州人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630-0064d.png
王鉴山川郡邑考四卷
 鉴字汝明无锡人嘉靖进士官至太仆寺卿
俞鲲禹贡元珠一卷
 鲲字之鹏嘉兴人
  (臣/)等谨案是书朱彝尊经义考不著录而别载其
  百家尚书汇解列于申时行袁仁之后屠本畯邓
  元锡之前盖嘉隆间人也
陈第尚书疏衍四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630-0065a.png
 第见易类
陈泰来尚书注考一卷
 泰来字长水平湖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精膳司员
 外郎
  (臣/)等谨案是书皆考订蔡传之讹
郝敬尚书辨解十卷
 敬见易类
  张云章曰京山郝氏专信今文而力辨孔传为非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630-0065b.png
  且以周公未尝有东征杀管叔之事亦未尝有践
  阼朝诸侯之事蔡仲之命致辟管叔乃误解金縢
  中我之弗辟一句礼记明堂位周公朝诸侯误解
  洛诰中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之文其意以
  孔书伪作礼记出于汉儒俱不足信其指似吴草
  庐纂言前八卷解今文后二卷辨正古文
姚舜牧书经疑问十二卷
 舜牧见易类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630-0065c.png
王肯堂尚书要旨三十卷
 肯堂字宇泰金坛人樵之次子万历进士官至福建
 布政司参政
  张云章曰要旨一书肯堂官词馆所撰盖原本家
  学而为学士家说经训诂之用者也
胡瓒禹贡备遗二卷
 瓒字伯玉桐城人万历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政
曹学佺书传会衷十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630-0065d.png
 学佺见易类
  张云章曰此书大槩即蔡传而损益之
陆键尚书传翼十卷
 键字实府秀水人其时又有一陆键平湖人万历丙
 午举人未知是一是二也
  陈懿典曰迩来经生专务新说开仲所订尚书传
  翼博而不泛深而不僻其见卓其心苦
史惟堡尚书晚订十二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630-0066a.png
 惟堡字景南金坛人万历进士官工部郎中
邹期桢尚书揆一六卷
 期桢字公宁无锡人万历中诸生
潘士遴尚书苇籥二十一卷
 士遴字叔献乌程人天启进士官至大理寺寺副
朱朝瑛读尚书略记(无卷/数)
 朝瑛见易类
茅瑞徵虞书笺二卷 禹贡汇疏十五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630-0066b.png
 瑞徵字伯符归安人万历进士累官南京光禄寺卿
  瑞徵禹贡汇疏自序略曰禹贡一书两孔氏注疏
  原本山川颇得其概而三江九江悉属影响至宋
  蔡氏深心订定多出先儒意表然援引證据未能
  曲畅閒考苏端明书传意解各殊及参以大全诸
  儒论著问难锋起因从诵读之馀凡关禹贡疑义
  信手摘录汇为全书
万嗣达书经集意六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630-0066c.png
 嗣达字孝仲浔阳人履贯无考自序称天启壬戍书
 于陪京序中有云曹简静云云盖官南京刑部时所
 作
艾南英禹贡图注(无卷/数)
 南英字千子东乡人天启举人事迹具明史文苑传
  南英自序略曰禹贡一书古今地理志之祖何可
  汶汶是编内注一遵蔡氏删繁就简以便记诵有
  不可废者仍录为外注诸儒之论足与传注相发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630-0066d.png
  咸收之以备参考间有订讹释疑皆出前儒之旨
  无敢师心若乃疆域之下形势表里之独详古今
  都会之孰优以至河道之迁徙转运之难易尤加
  意焉形势要害守国之所重而河淮汶济之间又
  今日之不可不讲也
夏允彝禹贡合注五卷
 允彝字彝仲华亭人崇祯进士官长乐县知县福王
 时召为吏部主事南都失守投水死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630-0067a.png
  允彝自序略曰余偕陈卧子出入见其留意博询
  凡水泉之曲折涂径之分岐必明晰而后已因念
  即此是学欲作地理图于用兵险要水利屯田城
  池赋税尤加详焉其说闳达非数年不能竣先举
  其大略为禹贡古今合注惟闽粤滇黔未入禹贡
  九州不能附赘馀已包举以为用世之一助
  陈子龙曰其书引伸触类旁览史传山水之经郡
  国之志无不采险要之区泉泽之利无不载探奇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630-0067b.png
  揽胜之迹物产方俗之异无不纪皆附见于经文
  之下可谓宏博而核矣
黄道周洪范明义四卷
 道周见易类
杨文彩书绎六卷
 文彩字治文宁都人
许胥臣禹贡广览三卷
 胥臣钱塘人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630-0067c.png
蔡璋尚书讲义(无卷/数)
 璋字达夫无锡人
李桢扆尚书解意六卷
 桢扆字华麓任邱人
邵璜禹贡通解一卷
 璜嘉兴人始末无考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630-0067d.png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七